食品加工企业(共12篇)
食品加工企业 篇1
近年来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 因为其涉及到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食品的安全问题不论国内还是国外都屡见不鲜, 在国内更是频发, 直接影响到人们生活的质量。原材料是安全问题的首要环节, 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如果从源头就被污染, 那么后续的食品安全就会更加的存在问题。所以加强对食品进货渠道的控制是进行食品安全控制的重要途径。
食品安全存在的原因
食物本身存在的安全问题
因为许多的食物本身就是含有毒素的。这些东西处理不当就会造成食物的中毒和对人体的伤害。而有些东西本身不含有毒素, 但是在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因为做法不正规造成食物的毒素生成或者是没有去除干净, 从而造成危险事故的发生。比如说:有些植物, 花生或者是土豆等, 本身没有任何的毒素, 但是在发芽或者是发霉的状态下就会形成像黄曲霉菌这样的毒素, 对人体造成伤害。还有就是植物本身带有毒素, 如扁豆、芸豆等这些豆制品, 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可以将毒素去除。另外一些动物的剧毒, 大家众所周知的河豚, 处理的正确就会是美味, 但是处理不当就会造成危险事故。这些植物或者动物本身固有的毒素在进行处理的时候, 因为降低成本的问题, 许多的食品加工企业没有对这些方面重视起来, 也没有相关的措施对其进行监控, 造成许多的食品本身毒素处理不当, 造成安全事故。
为了降低成本进行违规操作
因为经济利益的驱使, 许多的商家利用已经变质或者过期的原材料进行后续的加工以后再进行生产销售。其中较为突出的现象都表现在种植和养殖的这些环节中, 因为我国在世界上是使用农药问题较为突出的国家。通过大量的资料可以看出, 我国的食品中农药的残留远远的高于其他国家。因为本身农药就有一定的毒素, 对动植物本身的伤害较大, 这样的情况下通过植物或者是动物可以把毒素带到人体中, 对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而且, 因为农药本身对土壤造成污染, 这种污染可以残存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造成土壤的危害就会使得植物持续性的受到农药残留的污染, 对植物造成不间断的伤害, 这样的动植物原料进入食品加工企业无疑对人体的伤害是存在的。如果不在源头对其进行把控, 进入食品加工业以后会直接对人体造成伤害。
食品添加剂没有符合国家的规定
食品添加剂已经被广泛应用到食品的加工中, 在添加食品添加剂的过程中, 如果适当的进行添加不会给人体带来危害, 而且还会使食品的口感有所增加。但是如果使用的过量, 就会带来许多的安全问题。近年来屡次被曝出的食品安全事件许多和添加剂的使用不当有关系。如前一段时间的三聚氰胺事件、苏丹红事件, 这些事件都是因为食品添加剂使用超标造成的。食品添加剂的管理是一个需要加强监管的方面, 食品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滥用添加剂的行为是一种较为严重的行为, 毕竟食品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行业, 加强对食品的监管是保证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因此, 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加强对食品安全的控制力度, 严厉的打击各种危害人身财产安全的行为出现。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
对于原材料的加工更加的慎重
因为有些食品的原材料本身就会有一定的毒素存在, 如果处理的不当会对人们的人身安全带来伤害。因此, 在进行原材料选择的时候要更加的注意, 尽量的选择那些品质较好的原材料, 不能为了节省成本就选择那些质量和品质都相对较差的材料。因为一些发霉变质的材料对人体的伤害较大, 有时候还会危及生命。因此在进行食材选择的时候要更加的注意。
对农产品的种植和养殖更加的重视
在进行农产品的监管和检查的过程中, 因为本事法律法规存在这许多的漏洞, 就造成许多的违规现象得不到有效的控制, 使得一些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而且在进行对化学残留和添加剂超标的检查过程中, 因为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准则, 造成实际操作中存在着困难。因此, 在以后的管理中, 要及时的发现管理中存在的漏洞, 对这些漏洞进行合理的规范和完善, 让标准更加的完善, 使得违法行为没有可乘之机。同时, 食品部门要加强监管的力度, 及时的对相关的食品进行抽查, 发现问题要进行严厉的处罚, 让相关的人员意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使得食品安全真正被重视起来, 不再出现像地沟油这些较为恶性的食品事件的发生。
结束语
食品安全的监督和改善工作任重而道远, 需要公民和国家双方的配合。因此, 在以后的发展中, 不断地提高从业者的素质, 同时也要对法律进行修缮, 更好的保护广大公民的身心和健康。
食品加工企业 篇2
陕西金州农业有限公司是陕西嘉晟实业有限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14年元月,注册资金2500万元,是一家现代化农业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现已初步形成蔬菜、豆制品、速冻食品生产、储藏、加工、营销一体化的高效现代农业企业。
公司位于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池河镇高速路引线东侧,购置国有土地45亩建成了农业科技产业园,累计投资6000余万元。注册了“重道”商标。现有在职员工80余人,铸就了一支高效的现代化食品生产管理团队。
为了更好的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的要求,公司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对照《食品生产公司检查表》的内容,从公司资质有效性、生产场所、环境、厂房及设施情况、生产设备和检验设备情况、质量管理情况等多个方面,逐条进行自查。根据公司自查情况,公司自身认为基本符合职能监管部门的要求。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做了整改。现阶段,在生产上按照工艺流程操作,实现了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现将公司2017年食品安全生产自查自纠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公司资质情况:
公司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一致、均有效;实际生产地址与生产许可证载明地址一致;实际生产的产品在生产许可范围内。
二、生产场所、环境、厂房及设施检查情况:
厂区内外环境整洁,厂区总体布局与生产许可申请时基本一致,外部环境更优化;生产区域周围环境(25米内)无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无昆虫大量孽生的潜在场所;厂房、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等与生产许可证申请材料内容一致;各生产环节人员、货物没有交叉污染现象;产品的包装场所墙壁和屋顶装饰材料应完好,无损坏或脱落;生产有微生物指标的产品,专用内包装场所的紫外线灯、抽风设施正常运行;位于 工作台和裸露产品上方的照明设备的防护罩等设施完好;生产场所应急照明设施完好;生产有微生物指标产品的生产车间和包装车间更衣室、更衣设施、非手动式流水洗手、干手、消毒等设施完好;生产有微生物指标产品的生产车间的防尘、防鼠、防蚊蝇、防昆虫和其它动物进入的设施完好有效;库房整洁、干燥、地面平整。库房通风、温度、湿度和防火防鼠等设施良好运行;库房内原料、半成品、成品及包装材料等各类材料和产品分区域、离地、离墙存放,不同贮存区域设有明确标识。
三、食品添加剂规范管理及使用记录检查情况:
公司所涉及的食品添加剂主要有山梨酸钾、碳酸钙、面包改良剂、酵母等,这些食品添加剂,逐一在石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做了备案,严格执行了GB 2760-2011的要求。公司的生产,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标准要求执行。食品添加剂有专门的进货台账和专门的使用记录,安排专人专柜进行管理,并按照实地盘存法,每月盘存一次,确保使用安全。
四、生产设备和化验仪器检查情况:
在用生产设备的数量、型号与申请生产许可所提交的设备清单一致,并正常运行;生产设备根据工艺需要进行清洗消毒、维修和保养并有记录;化验室内出厂检验用检验设备的数量、型号与申请生产许可所提交的设备清单一致,设备正常运行;计量器具符合法律规定的检定或校准要求,并按有效期提前到监管部门进行送检、定检。
五、质量安全管理检查情况:
公司定期对相关从业人员进行法律法规、食品安全、卫生管理、专业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在岗的生产人员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具备有效的健康检查证明;从事食品生产的人员,进入生产车间前洗净双手,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头发不得露于帽外,不佩戴首饰;原料的进货验收有记录,包括有原料的名称、数量、供货者名称及进货日期等。对实施生产许可管理的原料和包装,有供货者的生产许可证明文件;生产过程做好投料记录,包括有投料种 类、品名、生产日期或批号、投料日期和使用数量等;有关键质量控制点的操作控制程序记录;公司按照现行有效标准的要求对出厂产品进行检验,每批次产品经检验合格后出厂销售,有原始检验记录。记录内容包括对检验产品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生产批号、检验结果等内容;对生产的每批产品留存样品,样品保存期限不少于产品保质期;公司在生产、运输和贮存过程中使用安全卫生的工具,并加强防护,防止原料、半成品、成品出现泄漏、污染;产品标识标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的要求;公司有出厂销售产品的销售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所销售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生产批号、购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销售日期等信息;公司未出现消费者投诉现象;公司制定有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定期检查各项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处置食品安全事故记录。
六、存在的问题及处置情况:
1、在检查产品原始记录时,化验员没有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填写,针对此问题,公司安全管理负责人找该名化验员进行谈话,指出做好规范化记录的重要性,化验员也意识到工作的不足,保证在以后的工作中规范操作。
2、自查过程中一位工作人员未戴工作帽,检查人员及时指出,该工作人员也立刻意识到错误,及时改正。事后公司质量负责人组织工作人员学习食品安全生产操作知识,增强员工卫生操作意识。
经过此次自查自纠工作,公司基本符合食品生产公司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的要求,提高了质量安全意识,杜绝了质量安全隐患。在此基础上,公司建立了质量安全保障长效机制,为长期、持续地生产优质产品,打下了坚实基础。
附:《食品安全自查管理制度》和《食品添加剂管理制度》
食品企业的原罪 篇3
为什么说食品安全问题是由中国的社会形态决定的?食品安全问题的源头有三个:一是农业;二是养殖业;三是食品添加剂。农业和养殖业是食品产业链的源头,管不住源头,就无真正的食品安全可言,而全面管住这两个行业几乎不可能。
影响农业安全问题的主要是农药,影响养殖安全问题的是饲料。
世界上最大的6家农药企业占世界份额的80%左右,而中国有约3000家经过审核的农药企业(还有大致相同数量的未经注册审核的农药企业),这已经是巨大的不安全因素。
农业和养殖业太分散了,养殖业基本上以农户为单元,饲料企业则多达1.4万多家,而美国只有300家,日本只有20多家配合饲料企业。中国的养殖业的监管能够做到以户为基本管理单元吗?如果做不到,源头的安全问题如何控制?
农业和养殖业,从生产到流通,再到消费,都是分散的,中国目前的监管还无法满足这么分散的监管问题。瘦肉精和三聚氰胺就是“猪贩子”和“奶贩子”的杰作,他们基本处于无监管状态。
中国的食品标准总体来说并不低,是基本与国际接轨的。但标准的执行率非常低,既有监管不力的原因,更有小企业“打游击”式生产的原因。
农业和养殖业的分散,以及农药和饲料业的分散,这是中国的基本社会形态。这种社会形态是由中国二元结构的社会形态决定的。只要中国的“三农”问题没有解决,食品行业源头的问题就极难解决。
因为食品产业链前沿分散且难以监管,于是,作为终端的食品企业成为监管对象。他们除了自己不犯错,更要成为前沿犯错的“守门人”。无论三鹿的三聚氰胺还是双汇的瘦肉精事件,都是他们作为“守门人”守门不严的结果,并非他们恶意所作。
为什么说中国消费者的不良消费习惯形成了与食品安全问题的“共生”现象?消费者因为信息不对称,挑选食品时往往有专挑有害食品的倾向,比如,买水果专挑个大色好的,其实这可能是使用激素的结果。那些不使用激素的果农反而被淘汰了。再比如,某食品正常的颜色是白色,消费者反而认为质量不好,专挑那些颜色鲜艳的产品,其实这是添加色素的结果。
消费者不良的消费习惯,形成了对守法厂商的“逆向淘汰”,那些使用有害物质的厂商反而获生,这种共生现象如果不解决,守法厂商就难以出头。
上述这番言词很容易被误解为替不良厂商辩解,其实,这只是指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如果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最常被提及的有两项:一是政府监管;二是厂家的社会责任。
在食品安全问题非常普遍的社会环境,如果承担社会责任的结局是被“逆向淘汰”,那么,这种社会责任就无法坚守。
食品加工企业 篇4
关键词:食品加工企业,“瘦肉精”事件,双汇集团
1 “瘦肉精”事件对双汇集团的影响
瘦肉精, 指的是一类动物用药, 包括盐酸克仑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和硫酸特布他林等, 属于肾上腺类神经兴奋剂。把“瘦肉精”添加到饲料中, 的确可以增加动物的瘦肉量。但国内外的相关科学研究表明, 食用含有“瘦肉精”的肉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常见有肌肉震颤、心慌、战栗、头疼、恶心、呕吐等症状, 特别是对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患者危害更大, 严重的可导致死亡。近几年, 各地“瘦肉精”致人中毒甚至死亡的案例时有发生。目前全世界有美国等24国开放使用瘦肉精 (培林) , 有160多国仍禁用。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瘦肉精 (培林) 使用量规定如下:
被曝出“瘦肉精”事件的双汇集团, 表示将对旗下河南济源厂停产自查, 并派出集团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及相关人员进驻济源工厂进行整顿和处理, 双汇集团因此事件已损失121亿元。双汇集团表示, 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是双汇集团下属的子公司, 对此事给消费者带来的困扰, 双汇集团深表歉意。集团董事长万隆发誓要实行“生猪头头检验”, 引入第三方监测, 并加快养殖业发展, 提高企业对产业链上下游的控制力, 希望以此扭转危局, 挽回消费者的信心, 要求下属所有工厂, 进一步加强对采购、生产、销售各环节的质量控制, 严格把关, 确保产品质量。同时, 双汇集团积极配合政府职能部门, 开展对此次事件所涉及的各个环节的全面检查。
2 “瘦肉精”事件对中国食品加工企业的警示
(1) 提高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
食品安全是企业的生命线。食品安全涉及到食品生产的每个环节, 因此, 只有在日常的工作中对食品安全有足够的重视, 规范每一个生产环节, 才能做好食品安全的工作。企业要加强对员工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教育, 培养员工的食品安全意识。
(2) 完善企业的食品安全标准。
食品加工企业要加大本企业食品安全标准的制订和修订工作力度, 借鉴采用国际食品安全标准, 建立本企业的科学、完善的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食品安全标准应包括农产品产地环境、灌溉水质、农业投入品合理使用准则, 动植物检疫规程, 良好农业操作规范, 食品中农药、兽药、污染物、有害微生物等限量标准, 食品添加剂及使用标准, 食品包装材料卫生标准, 特殊膳食食品标准, 食品标签标识标准以及食品检测方法标准等方面。企业应紧跟现实生活中食品生产或加工方式的改变状况, 依据科技发展的最近成果, 及时制定新的标准或对过时的标准进行修订, 使标准能够满足人民对食品安全性的要求。
(3) 加强食品安全的源头管理。
此次双汇出现的“瘦肉精”事件, 是原料供应出现的问题, 同样三鹿的“三聚氰胺”事件也是原料供应出现的问题, 因此食品加工企业更要注重对食品加工原料供应商的管理, 对供应商除了加强验收之外, 还需要对供应商的食品安全控制能力进行风险分析及质量控制能力审核, 以保证食品安全的可控性。提高企业的食品安全竞争优势, 还要加强内部顾客之间产品质量的管理, 以确保食品安全体系的有效运行。
(4) 制定企业食品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食品安全不是零风险, 科技在进步, 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不断应用, 在应用新材料、新技术的同时, 一些相关的危害是未知的, 也就是说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的不确定性, 同时各种检测技术也在不断的提高。先进的检测提高了检出率, 也为食品安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食品加工企业还要面临着一些其他压力, 比如行业性食品安全事件, 竞争对手的恶意损毁等, 这些事件都会对企业造成不好的影响。因此面对突发的食品安全事件, 企业应制定出一套处置预案, 包括索赔、调查取证、过程分析、取样检测、报告发布、公共关系的处理、媒体的正面报道等。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食品的消费有了更高的要求, 不仅仅只是色香味, 而趋向于安全与健康, 食品安全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和发展, 我国的食品加工企业应该注重食品的质量, 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 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的食品。
参考文献
[1]李景伟.双汇“瘦肉精”事件对禽肉生产加工企业的几点警示[N].大用文化报, 2011, (123) .
食品加工企业怎样扭亏为盈? 篇5
食品加工企业怎样扭亏为盈?
(这篇案例是YTT云咨询顾问团队在为某食品制造企业做咨询分析时遇到的,YTT云咨询顾问团队对此问题做出了最适合其企业的方案。)
[案例背景]
张总的公司是致力于绿色食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酒店原料生产的企业,主营酱腌菜、肉制品等,员工总人数50人。2011年9月份公司出现了亏损,该公司附上其利润表。
客户问:我的公司问题出现在哪里?亏损的原因是什么?该怎么做才能扭亏为盈呢?
YTT顾问咨询团队的答复:
看了贵公司的利润表,我们发现:
首先,一般食品加工业平均毛利率在9%左右,我们可以算出张总的企业毛利率是8.28%,说明张总的企业每实现100元的销售收入,就会产生8.28的毛利,毛利水平比较低。
其次,企业的营业费用太高,营业费用率为14.48%,每实现100元的销售收入,就会发生14.48元的营业费用,远远高过了企业的毛利率。在没有其他业务收入的前提下,亏损是必然的。
因此我们建议:
首先,张总应重点关注“提升销量”和“控制成本的管理”,针对产品的成本进行分析,找出高利润的产品项目,调整无利润的产品项目,可以对企业工时、损耗等做一个统计,降低主营成本率,提升企业的利润空间。
再次,张总还应重点关注“费用控制“的问题,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将利润表中的营业费用分解为变动费用和固定费用,在实际与预算对比的前提下增加本期与上期的对比分析,贯彻到基层员工参与,共同实施费用控制,提升净利润水平。
(注:出于对客户信息的保密,文中隐去了部分的数据,敬请谅解)
食品企业危机营销分析 篇6
关键词:食品企业 危机 营销
本研究受到上海海洋大学人文社科项目和上海市教委“产学研践习”项目(B-5405-12-0023)资助。
食品企业因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而食品安全等事件在近年来层出不穷,已成为危机事件的主要发生领域,不但对广大消费者的生活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相关的食品企业也受事件拖累,打击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对食品行业来说,各企业建立危机管理系统,采取有效的危机营销手段,已成当务之急。
▲▲一、危机营销的概念
从字面看来,危机营销似乎是运用营销手段对危机的处理过程,解决危机带来的不良影响和损失,但从危机管理的角度看,危机营销包含了更为广泛的涵义。可以说:危机营销的作用在于对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危机进行预防和解决,甚至力争将危机转化为机会。从营销的角度看,“危机营销”需要达到的目的,除了要化解危机、消除负面影响外,还要借势传播自己,利用高媒体注意力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它对企业的营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够更好的实现“从顾客出发,从市场出发”的现代营销理念。
▲▲二、食品企业危机事件的原因与危害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和社会转轨的过程中,同时食品企业的危机事件在各行业的危机事件中处于高发状态,特别是近年来,国内屡屡出现食品安全引发的危机事件,不但引起消费者极大不安,且已经严重影响到食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影响到公众的正常生活。民以食为天,社会各阶层中的人无论年龄、地位、收入每天都离不开吃,离不开食品,因而食品企业一旦发生问题必定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食品企业发生的危机事件主要和食品安全问题相关。纵观世界各国,食品安全事件往往是一国的食品工业发展过程中经常遇见的难题。食品安全问题不但危及人类的健康,也影响了顾客对食品企业的满意度,甚至影响了人们对食品企业的信心,阻碍食品工业的发展。在已经发生的食品企业危机事件中,大都由于处理不及时或在处理危机时采取了不当的措施,导致企业没有在短时间内重新获得消费者认可,而最后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而南京冠生园的破产和三鹿企业的倒闭,更加印证了食品危机事件的危害性。
在现实情况中,无论何种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都有可能面临各种各样的危机,如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恐怖事件等,其中,食品安全危机对食品经营企业来讲只是众多危机中的一种。根据当前的种种危机可以发现,企业遭遇危机将引发以下后果:无法进行正常的经营活动;企业形象或品牌受损;公司资产受到影响;遭到法律诉讼甚至破产等。而危机的产生和发展由于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可能呈现出非线性特点,危害性较难估计。
我国食品企业发生的很多安全问题和危机事件有企业自身的原因,也有深层次社会和经济原因。首先,我国很多中小食品企业延续了历史上的小作坊模式和手工操作习惯。食品产品通过小规模的人工生产加工供应市场,不符合现代食品工业的要求;其次,食品产业链中存在基础设施不足、生产设备现代化水平不够、食品从业人员的专门技术和知识有限,使得整个食品工业的生产力水平总体不高;第三、产业中的相关企业和人员还存在诚信意识不足、管理不严格、管理制度和检测条件及标准缺乏、安全意识较差等问题,加上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了屡屡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等危机隐患。
▲▲三、食品企业的危机营销策略
商场如战场,食品企业的生存发展过程中潜伏着各种可能的危机事件,企业在面对危机时首先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预防为主。从危机管理的构成要素来看,要求企业首先必须有危机意识,企业管理者必须借助危机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可能发生的危机,并迅速而准确地判断危机产生原因及影响程度。危机意识是保证有效应对危机的前提,直接关系到危机营销的成败。在一个快速发展的市场中,企业如果只是一味追求速度和扩张,缺乏危机意识,就有可能忽视了潜在的危机和风险。事实上,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公司不管大小都应有一套比较系统而完善的危机预警和防范机制,而且以公司领导人为主导的所有员工都应该具有危機意识和应对技巧,不但可以防患于未然、将可能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还能够在发生危机时从容面对。
第二,诚信坦诚。一些企业在危机事件发生后,想方设法加以掩盖或回避,结果事与愿违,造成不可控制的局面。特别是在信息时代,发生危机事件的企业处于媒体和公众的高度关注之下,企业信息被迅速传播,根本无法隐瞒真相。因此,相关企业不但在发生危机之前要保持诚信的态度进行生产经营,在发生危机之后更需要真诚坦率的面对问题,向公众发布真实信息,以获得公众的谅解。
第三,快速反应。一旦危机发生,首要的任务是正视事件,并立刻对事件做出反应,包括查出危机的产生原因,迅速向有关人员和社会各方作出解释,对危机进行控制,防止其进一步恶化,尽量减少企业的损失。
事实上,在危机事件中,企业的营销活动需要在考虑市场和消费者对于企业的关注和质疑基础上进行设计和调整。在产品方面,如果危机事件主要表现在产品质量安全等问题上,企业需要立刻对问题产品进行回收、撤柜,同时对库存和正在生产的产品进行重新检测,对有设计缺陷的产品进行再设计、甚至重新研发。危机期间,消费者的心态发生变化,对产品的需求有所改变,对产品相关指标的关注也发生转移或放大,企业需时刻了解消费者需求的变换,提供消费者需要的商品。与此同时,企业在产品定价方面不应做盲目的调整,特别是不可随意降价销售,防止引起顾客的质疑。由于食品企业往往需要广泛的分销渠道,企业不仅需要调查渠道成员在危机中的表现和影响,确定危机是否和渠道成员有关,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渠道管理,保证分销渠道的正常功能。此外,促销活动本身就包括了广告、宣传等传递企业信息的活动,在危机事件中,食品企业更需要各种促销活动告知企业及产品的实际情况,公开危机事件的原因和处理办法,加强顾客对企业的认知和信任。
食品加工企业 篇7
关键词:食品加工,产业发展,调查分析
0 引言
近年来,南县坚持“发展为上、投资为本、环境为要”的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工业立县”战略,目前食品加工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现已形成了较强的发展优势,已成为南县重点工业支柱产业之一,为食品产业集群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了充分发挥我县绿色食品加工产业的生态优势、品牌优势、龙头优势,以优势带动企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想方设法提升产业链;我们结合我县实际,对南县克明面业、何强面业、茅草街米业、南洲酒业、顺祥水产等20家食品加工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重点调研,现将情况综述如下:
1 南县食品工业现状
南县食品工业基础较好,近年来,通过盘活资产、产品开发、政策扶持、招商引资等方式,食品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了工业中居首位的行业。
1.1 发展现状
南县食品工业进入九十年代后期,由于市场、体制等因素的影响,整个食品行业急剧萎缩。近年来,随着企业改制的完成和招商引资企业的入驻,全县食品业复苏较快,现已成为我县工业三大支柱产业之一。(1)形成了较好的规模基础。(2)造就了一批有影响的优势企业。(3)培育了一批知名品牌。南县农产品品牌战略在不断加快,农产品在市场的知名度在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实力在不断增强。(4)多形式、多层次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a)南县克明面业已具备一定规模,年产值已在5亿元以上,税收2000万元以上,其年产量达到15万吨,正在筹备上市。b)食品工业招商引资成效显著。c)民营企业发展迅速。d)食品工业逐步走向世界。
1.2 主要问题
南县食品工业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1)产业结构不合理。(2)企业规模普遍偏小。(3)产品开发能力弱。(4)生产经营方式落后。(5)产品市场竞争能力低。
1.3 形势分析
1.3.1 发展食品工业,市场潜力巨大
食品消费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第一需要,食品工业伴随着人类的发展与进步而不断延续与提升,成为“朝阳”产业。正因为如此,世界各国都将食品工业作为重点产业进行发展,其产值远远高于同期汽车、电子信息、纺织等工业的产出,成为目前最大的工业产业。虽然目前面临着国际金融危机,但是我们国家是个人口大国,其食品市场是全世界最大的,有广阔的发展市场与前景。
1.3.2 发展食品工业是解决困扰南县“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
南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69.1%,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仍高达近44%,“三农”问题日趋突出。加快发展食品工业,既可有效地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又可通过发展农副产品加工,搞活农副产品流通,扩大农村消费市场,促进农村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从而带动农村经济全面走向繁荣。
1.3.3 发展食品工业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长期以来,工业一直是南县经济的一条短腿,新型工业化进程和工业对经济的贡献率大大低于全省、全市的平均水平。但南县总体工业基础薄弱,加快发展必须选择有比较优势的行业率先突破。相对而言,南县发展食品工业的比较优势明显:(1)食品原料资源丰富。南县主要农产品在全市乃至全省都占有重要地位。(2)发展硬环境日趋完善。(3)有区位、地域和环境优势。
2 食品工业发展对策和建议
为实现上述食品工业发展目标,加速“食品工业强县”的建设步伐和打造“中国挂面之都”,必须采取更加优惠的政策和行之有效的措施予以全力推动。
2.1 制定企业战略规划,明确发展方向
企业要健康成长,发展是硬道理,战略是关键。企业要在风云变幻和竞争激烈的经营环境中求得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就必须站在战略的角度审视企业的发展前途,制定明确的企业长远战略目标,正确地确立企业发展方向,选择企业合适的经营领域或产品市场领域,从而更好地把握外部环境所提供的机会,增强企业经营活动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促进企业发展壮大。
2.2 建立基地,确保原料供应
在原料基地建设上,要切实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1)确保重点,优先保证县内龙头骨干食品加工企业的原料需求。(2)依托食品加工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建设基地。对基地的建设规模、进度、方式、品种等,要以企业为主运作,政府部门则在引导、政策、技术、协调等方面提供服务。(3)加快原料品改步伐。(4)因地制宜,优化布局。
2.3 以科技创新为中心,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食品产业长远发展必须有强有力的技术支撑。(1)与高校合作,扩大产业领域。(2)加大研发经费投入,营造自主创新良好环境。(3)强化品牌建设。立足于企业自身优势,积极引进先进生产和加工技术,实现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加强现有产品品牌的包装、推广和管理,以质量高、风味好、形象佳,提高知名度、增加美誉度、树立信誉度,防止假劣产品品牌冒用,真正树起深受消费者欢迎的食品品牌。
2.4 以人才为重点,培植产业发展的动力源
南县食品产业要得到长足的发展,必须突破人才要素的制约。(1)树立正确的人才观。(2)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提升团队综合素质。(3)建立有效的人才管理办法。
2.5 着力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
食品加工企业 篇8
一、食品安全问题的紧迫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食品工业蓬勃发展,但食品安全问题也随之产生,“苏丹红鸭蛋”、“三聚氰胺奶粉”等这些涉及人们日常生活的食品安全问题频繁发生,因此提高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保障消费者权益,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企业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企业作为社会公民,应该担当起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应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前提下谋求企业自身发展。
二、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
食品安全是我国食品企业最基本的社会责任,这一社会责任主要体现在生产环节、流通环节和消费环节。食品企业只有在生产、流通、消费环节上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才能保证向消费者提供安全的食品。
生产环节侧重于食品生产安全。要求食品企业按照国家规定的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3个层次的食品安全标准进行生产。流通环节侧重于食品在各个环节中的流通安全。不仅要保证本企业所负责的食品安全,而且要承担供应链上企业互相监督的责任。消费环节侧重消费以及对安全事故处理的反应能力。企业要提高食品风险意识,定期检查本企业各项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食品安全事故隐患。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建立事故处理机制和赔偿制度,对产品设计、制造、销售等环节上的缺陷产品实行产品召回制度,一旦出现问题,按照相应的“惩罚性赔偿”和“民事赔偿责任优先”规定承担责任。
三、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
(一)经营理念落后
传统的经营理念认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唯一使命和动力是获取利润,为股东负责。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食品企业经营者如果仅仅以利润最大化为最终目标,只重视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强化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机,不顾消费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在原料使用中以次充好,或在食物中使用有害添加剂,从而引发了企业的食品安全危机。
(二)企业家素质偏低
一个成功的企业家要具备的素质应包括经营素质、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这三个方面。我国虽然不乏家产过亿元的企业家,但配得上企业家精神的并不多见,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偏低。
(三)信息不对称
所谓非对称信息是指从事交易活动的一方和交易对方(在获得信息方面)并不是出于同一地位,而是被忽视或不能得到一些信息。在食品消费市场上,生产商知道自己的产品质量,却隐瞒不利的信息,而消费者却无法获得所需商品信息或无法认证所获信息是否真实可靠。生产者的信息优势和消费者的信息劣势,决定了消费者购买食品前难以判断食品是否安全。
(四)诚信缺失
食品安全不仅取决于生产技术和监督管理,更要依靠行业自律和诚信。近几年我国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多数是由于诚信缺失造成,如在农业投入品环节,企业生产不合格的饲料、农药等;在农业生产环节,农民由于知识有限而使用剧毒农药、过量化肥等等。
四、以食品安全为核心,推进食品企业社会责任建设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控制环境要素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发动机。食品企业应该营造良好的控制环境以实现食品安全目标,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企业文化方面
食品企业在经营价值观上要把食品安全社会责任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坚持诚信的态度。食品企业还要改变传统经营理念,从战略的高度出发,把社会责任贯穿于企业的整体经营中做到为消费者提供安全的产品、正确的产品信息、提供售后服务以及为消费者开发绿色产品。
2. 企业负责人的重视
企业负责人要增强食品安全责任观念,把履行食品安全社会责任提上企业重要议事日程,经常研究和部署食品安全工作,加强对全体员工的培训教育,不断创新管理理念和工作方式,努力形成履行食品安全社会责任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文化。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食品企业应当重视风险评估的持续性,及时收集风险及与风险变化相关的各种信息,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风险评估。食品安全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生产环节风险主要有:有毒物质大量在食品中残留;微生物指标不合格,部分食品的生产加工、储存、销售过程达不到规定的卫生要求;食品加工中天然有害物未完全消除引起的食源性问题;食品加工中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滥用食品添加剂甚至滥用工业添加剂等。流通环节风险主要有:由于食品行业链条长,尤其保质期短的产品极其容易在流通环节出现问题,而企业对流通中食品安全的漠视也是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消费环节的风险一方面来自于生产和流通环节,另一方面是过期食品继续销售,以及缺少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
(三)企业社会责任的控制活动
对于常规性的企业社会责任,企业应按照确定的原则和标准,通过内部建立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等手段,确保此类社会责任的切实履行。对于突发性企业社会责任,应建立应急处理机制控制食品安全风险措施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建立健全产品质量标准体系
企业可以选择质量体系认证或产品质量认证方式,如ISO系列标准认证。良好作业规范(FMP:Food Manufacture Practice)是一套适用于制药、食品等行业的强制性标准,要求企业从原料、人员、设施设备、生产过程、包装运输、质量控制等方面按国家有关法规达到卫生质量要求.形成一套可操作的作业规范。
2.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食品生产企业除具备食品安全好的意识外,还必须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提高职工综合素质,根据食品生产工艺特点,从原材料进厂检验到生产的各个环节,再到产品最终检验,全过程确定关键控制点和关键控制要素,配备必要的监测人员和检测设备,完善企业内部质量控制、监测系统和质量可追溯体系,全程监测和控制食品生产,在食品安全问题上要在思想和行动上高度统一,尽量减少或避免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
3. 加强产品售后服务
企业要提高食品风险意识,定期检查本企业各项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食品安全事故隐患。企业要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建立事故处理机制和赔偿制度,对产品设计、制造、销售等环节上的缺陷产品实行产品召回制度,一旦出现问题,按照相应的“惩罚性赔偿”和“民事赔偿责任优先”规定承担责任。
4. 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机制
第一,按照“分段管理为主,品种管理为辅”、“谁审批、谁监管、谁负责”的原则和食品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制;第二,建立权威、高效的食品安全监测部门;第三,建设精干高素质的食品安全监督队伍,要从指导思想、依据和原则、机构设置、主要任务、设备配置、能力开展、经费保障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标准,全面加强食品安全监督能力。
5. 建立责任危机处理机制
首先,当食品安全危机来临时,食品企业应在第一时间核查信息、迅速沟通媒体,公开相关信息,以诚恳的积极的态度为化解危机铺平道路。其次,食品危机爆发后,媒体舆论会大量跟进,这时企业要关注媒体,扩大正面影响。最后,在食品公关安全危机有一个阶段性的结果之后,食品企业借机可以宣传自己的企业品牌和产品质量。
(四)企业社会责任的信息传递与沟通
1. 构建可靠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
要明确食品安全追溯的对象并建立统一的追溯数据库,应重点追溯各类重大动物疫情。要明确追溯信息,关键是提供产品中农药残留、重金属残留、抗生素、激素、食品添加剂、非食品物质等的含量。
2. 建立健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制度
企业应该向社会披露有关产品或服务的性能的信息包括:产品的使用效能、产品的耐用年数等;产品的安全性方面的信息包括:企业在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投入情况以及金额、企业在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风险防范情况、企业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情况以及为此支付的费用数额等。此外,社会责任报告要经过独立第三方的外部评价。
(五)企业社会责任的内部监督
企业社会责任的内部监督除通过内部审计机构定期和不定期地就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审核外,企业应主动跟踪内外部环境变化,及时调整相关内控措施和手段。食品企业要聘请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并出具鉴证报告,及时对食品安全内部控制部分进行监督检查并提出改善建议。
五、结论
食品安全与居民生活和整个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作为食品安全的责任人,食品企业应担当起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感,规范自身行为,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社会责任意识,提高履行社会责任的自觉性,满足消费者和社会的需求。
食品加工企业 篇9
近年来, 我国的中小企业得到了快速、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从全国工商联统计的数据得知:2011年我国中小企业超过4000万家, 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左右, 中小企业给国家GDP的贡献超过60%, 税收超过50%, 提供70%的进出口和80%的城镇就业岗位。在从事跨国投资和经营的3万户国内企业中, 中小企业占到80%以上。[1]大量事实证明, 中小企业已经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中小企业的繁荣和发展对我国经济具有深远的影响, 从下表中就可以看出中小企业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
单位:亿元
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2年14-1
在食品行业, 中小企业更是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一些中小食品企业虽然发展迅猛, 但由于资金不足、管理不善等问题的存在, 还是不能逃脱失败的命运。因此, 探讨中小食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意义重大。
首先, 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中小食品企业获得自身的利益, 赢得利润的最大化。格兰仕董事长梁庆德曾经说过:我不希望做世界五百强, 但我希望能把企业做五百年。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 家业是生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所以, 中小食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企业而言不仅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还有某种程度上的精神价值。
其次, 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增强中小食品企业员工的满意度。企业持续、健康、长远的发展可以让员工拥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作环境, 保障员工家庭的经济来源, 使员工热爱企业, 愿意为企业多做奉献。
第三, 中小食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树立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中小食品企业又快又好地发展, 生产出让消费者放心的食品, 打造出中国食品品牌, 让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有足够的信心。
第四, 中小食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增加当地政府的收益。中小食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会使政府有稳定的财政收入, 对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具有相当的影响, 政府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更具有保障力。
二、沂水县中小食品企业的发展现状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 2012年山东GDP为45429.985亿元, 仅次于广东与江苏, 实现10.9%的稳定增长。同时, 山东作为食品大省, 食品制造业的工业增加值比2011年增长11.97%, 成为制造业工业增加值贡献率较大的行业之一, 而沂水县作为临沂市发展最好、实力最强的县, 拥有着众多的中小食品企业, 这些企业已经成为了当地的经济支柱, 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在2013年寒假期间, 我们对沂水县内的中小食品企业进行了实地调研, 走访了马奇 (山东) 食品有限公司 (创立于1993年) 、山东万蓉食品有限公司 (创立于2001年) 、山东青援有限公司 (创立于1982年) 、山东大仓有限公司 (创立于1958年) 等多家企业, 对企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了解, 同时, 我们还走访了沂水县工商行政管理局, 得知了沂水县中小食品企业在工商行政管理局的登记情况。
从沂水县统计局得到的一些数据显示:2010年, 沂水县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11.37亿元, 比2009年增长13.4%。其中, 第二产业增加值105.71亿元, 增长14.2%, 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2.9:50.0:37.1。截止到2012年12月31日, 经沂水县工商局注册的食品企业共有243家, 规模以上企业84家, 固定资产达到36亿元, 从业人员6万余人。年加工各类食品400余万吨, 产品达十大系列500多个花色品种, 分别涉及饼干糕点、糖果、调味品、肉制品、豆制品、乳制品等多类产品, 以饼干糕点、糖果、调味品为主, 其中饼干、淀粉糖产量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1/4强, 位居全国第一。这些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并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沂水县先后获得“中国食品城”、“全国食品工业强县”、“中国优质饼干加工示范基地”、“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县”等荣誉。截止到2012年底, 沂水县有效注册商标数量2574件, 列全市第3位, 其中有9个商标被评为“山东省著名商标”, 其中两个还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
三、沂水县中小食品企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通过对沂水县有代表性的几家中小食品企业的调研, 我们看到:在产品、技术、资金、市场、管理等许多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尤其是与近年来福建省内异军突起的食品企业相比, 沂水县中小食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走得并不理想。
1、融资方式单一, 融资难
据中国银监会测算, 银行借贷的大企业覆盖率为100%, 中型企业为90%, 小型企业为20%, 几乎没有微型企业。同样的, 沂水县中小食品企业的资金大部分来自于企业主的自有资金以及向亲朋好友的借贷, 少量的银行贷款, 基本上没有其他的资金来源。由于现行的金融和信用体系发展滞后, 很多中小食品企业无法从正规金融渠道贷款融资, 转向高成本的非正规金融渠道贷款融资, 被迫接受高利贷的“掠夺”之手。[3]因此, 一些中小食品企业一旦资金出现较为严重的问题, 就会直接造成企业资金链的断裂, 企业的发展岌岌可危, 甚至资金短缺问题使得众多中小食品企业“一招毙命”。沂水县的中小食品企业几乎都曾经因为资金问题一度陷入困境, 甚至还有一些企业因为融资难而夭折。
2、较为落后的家族式管理
沂水县的中小食品企业大多是企业主以及其家族成员在管理, 存在着较大的问题。首先, 企业主文化水平较低, 缺少经营的专业知识, 管理方式也较为落后, 这样的管理者无法让企业员工信服。其次, 许多企业忽视内部文化建设, 不重视员工职业生涯规划, 不注意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导致员工也只关心自己的薪水, 忽视产品品质。再者, 企业主将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都牢牢抓在自己的手里, 使得企业主的权力独大, 不受约束, 影响决策的民主化与科学化, 增加了决策的风险。[4]因此, 这种落后的家族式管理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几年来, 沂水县有的中小食品企业外聘了专业管理人员, 带来了很多新的经营思想和管理理念, 给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比如, 正航公司 (后被“马奇”收购) 在被收购之前, 外聘了一个达能公司的经理, 企业的效益明显增长。
3、缺乏市场营销意识
在沂水县多家中小食品企业里, 只有马奇公司具有营销部门, 但却由于人才留用问题营销总部设在了青岛。而其他企业像大仓、青援等公司的领导人营销观念薄弱, 不懂得运用市场营销的方法和手段。他们认为营销就是推销, 只要能把生产出来的产品销售出去就万事大吉, 至于怎样提高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 提升产品的附加价值等问题都不去考虑。首先, 沂水县中小食品企业对于产品的宣传主要依赖于当地广告, 通过车体海报、展示牌、当地电视台以及报纸等媒介进行投放。然而大多数企业因为营销观念薄弱、资金紧张等原因往往是宣传不到位, 例如, 像沂水县境内“鼎福”这种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型企业虽然通过广告牌或电视台等媒介投放, 但由于力度小, 并不能为广大的消费者所熟知, 而山东省外的消费者根本就不知道这个品牌。其次, 当地中小食品企业营销手段单一, 不会运用整合营销、事件营销、网络营销等方式, 产品得不到较好的推广。
4、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 不注重技术创新
沂水县大部分的中小食品企业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 整个生产链技术含量低, 设备落后, 技术创新能力比较低, 拥有专利技术的企业少之又少, 基本上都是在模仿。绝大部分的工人都是当地附近的农民工, 不懂得生产技术, 只能做一些最基本的工作, 对企业的创新基本上没有任何贡献, 这就造成了沂水县众多的中小食品企业产品的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 比如糖果加工企业属于“大院式”的工厂众多, 产品毫无特色, 档次较低, 只能以低价来获得市场。然而在竞争日益激烈的食品行业, 价格已不再是消费者首先考虑的因素, 产品的品质才是成为最打动消费者的因素。在我们走访的企业中, 能够进行技术创新的企业更是没有。相比较卡夫、康师傅这些企业, 当地中小食品企业除了价格具有一定优势外, 基本没有任何竞争力。
5、区域内企业之间低层次竞争激烈
核心竞争力是当代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最重要内容。就沂水县中小食品企业的发展来看, 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山东省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 然而这些既是沂水的先天优势, 也成为这些中小食品企业在发展初期的屏障, 是一种低层次的竞争力。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 仅仅依靠这种微小的先天优势是很难在高度市场化的竞争中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同时, 这种在区域内低层次的竞争并不利于企业的成长, 也不利于当地企业走出去。调研结果显示, 大部分的中小食品企业感觉竞争压力过大, 甚至出现了恶性竞争, 行业中缺乏相应的指导, 相当一些企业没有战略眼光, 思想狭隘, 只关注眼前的利益, 最后可能导致整个地区中小食品企业的崩溃, 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该地区的食品企业在更大区间内的竞争力, 最终导致中小食品企业的生命力不强, 无法适应市场变化以及宏观经济的波动。
6、企业对员工的重视程度不够
通过我们对当地一些食品企业员工的调研结果显示:有90.31%的工人每天工作12个小时, 工作时间远远超过法定工作时间标准;93.55%的工人倒班模式为黑白班;只有22.58%的工人对目前的工作条件比较满意;90.32%的工人只能拿到800~1000元的工资。不过, 在节假日的福利方面, 结果却很出人意料:100%的工人都能拿到福利。在310个调查对象中, 有270个人希望涨工资;在对话厂领导一题中, 有这样的言语, “你怎么这么小气!”“工作太累, 劳动强度太大”, “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 希望公司更人性化”等。这些直白的语言直接反映出工人对管理者的不满心态, 这种不满主要集中在工资薪酬方面, 导致了员工对待工作没有太高的积极性, 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沂水县中小食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拓宽融资渠道
政府对企业的支持作用可以说是相当明显的, 沂水县政府应该出台在资金方面支持中小食品企业的优惠政策, 加强企业与银行和政府的合作, 可以在当地食品企业的配合下由银行和相应的政府机构采取联合措施, 加快中小食品企业的发展。同时也可以在政府的支持下, 由各个中小食品企业互相联合形成组织内的小型资金供应系统, 向资金链困难的企业供应资金。与外来食品企业进行合作, 吸引资金。
2、逐步淡化家族管理模式
沂水县的中小食品企业要想走得更远更长久, 就应该淡化家族式的管理, 在企业的一些重要管理位置上可以引进一些管理人才, 使企业的管理方式更加的科学合理, 提高企业的运转效率, 使员工信服, 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对于一些知识水平较低的企业主, 可以建立决策智囊团以提高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同时, 淡化家族式管理也可以让内部员工有职业生涯发展的机会, 可以进一步提高企业内部员工的积极性。
3、树立市场营销观念, 提高市场份额
沂水县中小食品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都应该贯穿市场营销观念, 确定适应企业自身的市场营销战略。从市场调研开始, 认真地分析企业所处的市场营销环境, 分析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竞争对手的情况, 进行产品的设计、生产, 制定合理的价格, 选择合适的分销渠道, 并运用灵活的促销手段, 对产品进行市场推广, 使消费者获得满意的产品。当然, 市场营销组合的成功运用离不开优秀的营销人才。合理的营销手段将有利于解决沂水县中小食品企业产品销售淡旺季的问题, 优化企业资源配置, 减少资源闲置。
就沂水县目前的情况来看, 每一个中小食品企业都去做营销活动是不可行的, 因为这些中小食品企业没有这么多的资金, 可以采取先在地方搞小规模的宣传, 或者在某个地方集中重点宣传, 从而提高在这个地方产品的知名度, 提高销售量, 然后再将企业的产品逐渐向周边地区渗透。我们认为:沂水县的中小食品企业可以借鉴福建食品企业的成功经验, 扩大企业的宣传。福建省近年来涌现出许多知名食品品牌, 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些企业在中央电视台投放广告, 曾一度使得中央电视台开专场广告推介会议, 这为福建省整个食品行业提升品牌知名度营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共同做市场这个“大蛋糕”, 使“福建”成为了一个知名品牌。[5]
4、提高产品创新能力, 增加产品附加值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消费者在食品方面所考虑的因素也发生了变化, 仅以沂水县生产的饼干为例, 过去人们注重的是价格, 而现在更多关注是品质、口味、营养、健康。许多原来具有优势的中小食品企业由于不能适应市场的这一变化, 生产的产品依然只注重成本, 而非品质, 这样的产品虽然价格低廉, 但是很难形成市场竞争优势。所以, 沂水县的食品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在发挥地理优势的同时, 提升产品的质量, 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开发新型的、精细化的产品, 可以从口味、工艺、原料、产品形式等方面进行创新, 推出适合于不同年龄阶层的人们所青睐的产品, 不断扩大消费群体。只有这样, 不管市场如何变化, 沂水县的中小食品企业才能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才能做大做强, 成为有竞争实力的企业。
5、依据地区优势建设具有特色的产业集群
在1990年出版的《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 波特给出了“产业集群 (Industrial Cluster) ”的代表性定义:“在某一特定区域下的一个特别领域, 存在着一群相互关联的公司、供应商, 关联产业和专门化的制度和协会”。[6]沂水县目前所形成的优势是地理上的产业集群。这些食品企业出于具有共性或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 因为企业、客户和原材料供应商具有地理集中性, 避免了垂直一体化所导致的管理成本过高的缺点, 也大大降低了因远距离交易而产生的交易成本。
一个完整的食品工业中拥有很多的上下游企业, 基于此点, 沂水县的食品产业符合发展产业集群的要求。一旦这样的规模形成, 可以汇聚资金、人才等多种资源, 也将会大大地降低中小食品企业的生产成本, 提高生产效率, 提升产品的质量, 推动产品的创新。为了能使沂水县的中小食品企业得到可持续发展, 应该采用集群的模式, 建成多个具有鲜明特色的产业集群, 如饼干制造产业集群, 糖果制造产业集群等, 联合彼此的资源, 共享利益, 以期望达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提升这一区域的竞争优势, 拉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6、重视员工,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未来发展状况。根据亚伯林罕·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人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情感需要、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而这几种需要通常都可以在企业中得到实现, 企业如果满足了员工的这些需要, 员工的积极性自然就会提高。沂水县中小食品企业的领导者应该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根据企业的战略方向制定出不同层次的目标, 先在管理阶层讲解这些战略、目标, 让他们先理解, 然后由他们向相关部门的每一位员工传达、讲解, 并给每一个人发一份企业实施战略的具体做法, 让员工们明白自己应该怎样做才可以实现企业的目标, 拿到最高的奖励并在自身的职业生涯上有所发展, 让员工们理解企业最后的战略是由他们在日常工作中的辛勤付出实现的, 同时企业的利益也连接他们自身的利益, 提高员工的归属感。这样员工才会重视企业的发展和企业的长远利益, 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提供不竭动力。
7、学、研、产相结合, 科学规划与发展
沂水县的中小食品企业应该与邻近的研究所或者大学合作, 联合设立相关的研发机构, 共同开发研究新产品, 同时也可以安排企业的员工进入学校学习食品行业方面的专业知识, 有了在企业内工作的经验, 融合学习的知识后, 就可以对企业内生产和管理方面不科学的地方提出合理的建议, 制造企业内的学习氛围, 创造学习型组织, 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定期招进实习大学生, 甚至是正式职员, 可以为企业注入新生血液, 并在相应的政策激励下, 号召老员工引导新生力量尽快地步入正轨, 提高企业的活力, 让企业可以不断的传承下去, 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结论
中小食品企业作为沂水县的支柱产业, 对解决当地劳动力就业, 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等具有重要影响。然而, 中小食品企业的发展受着各种因素的制约, 极大地影响其可持续发展之路。我们通过实地调研和查阅大量有关资料, 并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了详细分析, 了解到沂水县中小食品企业目前的发展状况, 找出这些企业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参考文献
[1]万超, 孙侃文, 庄健绚.从欧债危机看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未来发展[J].当代经济管理, 2012, (12) .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2, (12) .
[3]张杰, 吴迪.银行与企业的关系:共生抑或掠夺[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2, (6) .
[4]申凯, 李军毅.对家族企业管理模式的探讨[J].价格月刊, 2009, (05) .
[5]韩亮.福建食品军团崛起之谜[J].中国中小企业, 2005, (01) .
食品加工企业 篇10
近年来, 我国食品企业发展如火如荼, 但有关食品安全丑闻事件却屡见不鲜, 这凸显我国食品企业在食品安全方面社会责任的严重缺失。
食品安全溯源
英国学者Oliver Sheldon在其著作《管理哲学》中最早提出企业社会责任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简称CSR) 概念, 之后, 企业社会责任就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时期, 经济增长是大多数企业追求的首要目标, 但企业面临着更深层次、更基本的挑战是商业道德和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国以民为本, 民以食为天, 食以安为先。”近年来, 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再次敲响企业社会责任的警钟。据2013年7月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统计, 2013年上半年共受理消费者投诉265572件, 从商品和服务类别分析中得出, 食品类以及烟、酒和饮料类分别位居第三和第八名, 前者投诉量达到17967件, 占总投诉量的比率是6.8%;而后者投诉量为4696件, 占总投诉量的比率是1.8%。
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击垮了消费者对我国食品企业的信任, 暴露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中存在的严重问题, 更引发食品企业的深刻反思。由于食品的特殊性决定了食品安全是食品企业最基本的社会责任, 严格履行食品安全的责任是食品企业义不容辞的义务, 而如何保障食品安全重塑消费者的信心是当前食品企业面临的一项既紧迫又重要的工作。
国内外学者认为, 食品安全问题不仅有企业自身原因, 政府等管理机构也有一定责任。国内学者针对食品安全现状及其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 部分学者提出了针对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些对策措施, 还有部分学者从法律等角度提出了食品安全问题的治理办法。国内外学者都从不同角度谈论了企业社会与食品安全的关系。从研究的方法来看, 学者们主要以理论研究为主, 部分学者采用典型案例分析的方法;从研究的结果来看, 他们都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是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 而严格履行社会责任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基于以上分析, 本文以我国2005年—2012年期间食品安全事件为研究背景, 分析我国食品企业社会责任最新的发展现状并总结我国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主要原因, 最后, 针对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进行分析, 对我国食品企业提出以食品安全为核心旨在完善社会责任建设的对策。
食品安全状况分析
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引发食品企业社会责任思考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需物质, 更是人们一日三餐的必需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我国食品供应已从短缺转变为富裕;那么,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食品的产业结构也不断升级, 日趋合理。然而我国食品在满足数量安全的同时, 质量安全却不容乐观, 危及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屡见不鲜, 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总结了2005年—2012年期间我国爆发的各类食品安全典型事件。
食品中毒事件有所减少, 但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不乐观表1反映的是近五年来全国食物中毒事件的基本情况。近5年来食物中毒报告的案例数、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总体上呈下降趋势, 但年份有起伏。据卫生部全国食物中毒事件通报统计, 2012年卫生部共收到报告174起, 中毒6685人, 死亡146人。与2011年报告数据相比, 报告起数和中毒人数分别减少7.9%和19.7%, 但死亡人数却增加6.6%。
(数据来源: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全国食物中毒事件情况的通报, 由作者统计而出)
(数据来源:中国消费者协会, http://www.cca.org.cn/web/xfxx/pic Show.jsp?id=63379.)
食品类商品投诉量依然居前列, 部分商品问题严重据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统计, 与2012年同期相比 (如表2所示) , 商品大类投诉中, 家用电子电器类、服装鞋帽类、日用商品类和食品类投诉量稳居前列。虽然食品类的投诉比重同比有所下降, 但是食品类商品投诉量依然稳居前列, 所以这并不能说明食品安全问题得到很好解决, 反而更突出食品安全问题严重性所在。另在商品投诉中, 投诉量居前几位的分别为 (如表3所示) :通讯类产品、食品、服装等。
同时, 在报告分析中投诉热点部分有两个重点分析:其一, 保健品虚假宣传严重。2013年上半年, 全国消协组织受理保健品投诉2318件, 其中涉及虚假宣传的有521件, 占22.5%, 远远高于虚假宣传在总投诉中所占的比重。其二, 乳品质量安全放松不得。2013上半年, 全国消协组织受理婴幼儿奶粉投诉744件, 与2012年同期相比, 投诉量翻了一番。婴幼儿奶粉投诉中, 超过86.0%的投诉与质量安全问题有关。同时, 上半年受理乳制品投诉1051件, 同比增长17.8%, 其中72.5%的投诉涉及质量安全问题。
(数据来源:中国消费者协会, http://www.cca.org.cn/web/xfxx/pic Show.jsp?id=63379.)
食品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水平总体不高, 亟待提高在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2012) 》中披露食品饮料行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平均得分为17.9分, 总体处于旁观者阶段, 在14个行业中排第十名, 处于中下游水平, 社会责任发展水平较差, 亟待提高。食品饮料业36家样本企业得分差距较大, 分数最高的为中国盐业总公司 (57.0分) , 得分最低的为农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 (-3.0分) , 两者相差60.0分。样本企业中无卓越者或者领先者 (60分以上) , 5家企业为追赶着 (40-60分) , 8家企业为起步者 (20-40分) , 23家为旁观者 (20分以下) 。在食品饮料36家样本企业中, 10家企业发布了2011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占总数28%;26家企业未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占72%。且在10家发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中, 总体来看报告篇幅过小, 不足以全面披露企业在市场、社会、环境方面的社会责任制度、措施、绩效等信息。
通过以上数据和图表分析可看出, 食品安全依然是我国社会性问题, 我国食品安全的形式不容乐观。同时更暴露出食品企业对企业社会认识和实践严重不足,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制度有待完善, 尤其是食品企业。严格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确保食品安全的形势已经刻不容缓。
社会责任缺失原因分析
基于以上国内外文献研究以及现状分析, 本文认为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食品企业经营者职业道德缺失且对社会责任认识不足传统经营理念认为, 企业生存发展的唯一目的就是追求利润, 而企业唯一的社会责任就是对股东负责。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 企业经营者进一步强化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机, 过分重视自身的经济利益。有些食品企业为获取暂时的高额利润, 不顾消费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在生产过程中以次充好, 或在食物中使用有害添加剂, 从而引发企业的食品安全危机, 损害了消费者利益, 更给社会带来了严重危害。而现代经营理念应该是建立在利益相关者理论基础上, 即企业不仅要对股东负责, 且要对其他所有社会利益相关者负责, 包括雇员、消费者、当地社区、环境等整个社会公共利益。企业社会责任缺失普遍存在的原因就在于现代经营理念并没有渗透到企业的经营中去, 导致企业只注重短期利益, 忽视长远利益。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 各行各业都面临着激烈竞争, 而企业为获取更多的商业利润, 在竞争中取胜, 有的企业不惜采取非法手段降低成本。忽略自己应尽的义务, 而一律地追求自身利益。继轰动全国的“苏丹红事件”、“三聚氰胺事件”、“地沟油事件”之后, 近期又发生了“双汇瘦肉精事件”、“毒胶囊事件”、“白酒塑化剂事件”等一系列的食品安全事件。在这中间有的中小企业生产条件极其恶劣, 生产车间污水横流, 采用劣质的肉质品进行加工制作, 在一些商贩的经营场所, 更是脏乱差, 这些企业盲目追求经济利益, 给社会、环境等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这都是食品企业对企业社会责任认识不足的表现。
食品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有限从Carroll (1953) 企业社会责任金字塔模型分析得出, 现在企业社会责任包括四个层次:一是经济责任, 即创造利润, 为股东创造价值;二是法律责任, 即企业要遵纪守法, 在法律框架下履行向社会提供优质产品的责任;三是伦理责任, 需企业“凭良心”做产品;四是慈善责任, 是企业自行决定参与社会活动的义务, 是社会责任最高境界。不言而喻, 经济责任是企业最基础的社会责任, 如果企业维持自身生存都很困难, 更不用谈去履行社会责任。这些中小企业加工设备落后, 从业人员素质低,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维持生存已经很不容易, 所以, 承担社会责任更显得有心无力。
食品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制度亟待完善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披露制度还处于起步阶段, 相较于国外还有较大差距, 食品企业社会责任披露则更不健全。另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披露并非国家强制性的, 主要依靠企业的责任心和义务感, 是企业的自觉自发行为。随着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在全球范围的开展, 我国一些大型上市公司也在不定期发布社会责任报告, 来提高自己的社会信任度。但这些发布责任报告的企业也存在企业信息披露不明确、不完整的情况。如食品企业在信息披露中忽略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计量、方法的说明等, 只对企业良性的信息进行披露。2012年11月, 《2012年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出版, 书中主要发布了对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报告, 在报告里分别对我国100强企业, 还有国有、民营、外资100强企业的社会责任做出了相关评价。同时, 也对部分行业进行了披露和评价。评价的主要内容是当前企业社会责任的管理状况和企业的信息披露水平。其中, 食品饮料行业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现状比较严峻, 而且发布信息披露的食品企业也并不多。
国家监管体制以及社会责任标准体系不健全企业作为社会的细胞, 必然与社会发生联系, 在西方发达国家看来, 企业社会责任是多方面的力量一起发挥作用的结果, 而不应该把希望全部寄托于公司管理者自我意识的觉醒, 自己素质的提高, 它同时也要依靠广大市民和社会力量的促进作用。但在目前的中国, 社会推动力量相对薄弱的情况下, 政府的监督管理对提高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近期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中分析:一方面严重地考验着我国的监管体制;另一方面, 反映出食品安全中政府的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门, 管理权限不明确、监管交叉点责任不明显, 甚至出现无人监管的情况。
自从“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发展到中国以来, 经多方面努力, 终于在2005年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写进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但没有对企业所承担社会责任的内容做出详细规定, 更没有对实践应用中的社会责任标准体系进行规定。无论是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协会标准还是地方标准, 他们都是根据自己地方发展或者是行业的需要制定的, 内容也各不相同, 缺乏统一的评价体系。食品行业亦是如此, 同样缺乏一个完善的标准体系。
食品安全视角下食品企业社会责任构建
树立正确经营理念, 增强食品安全责任观经营理念是经营者追求企业绩效的根据, 是顾客、竞争者及职工价值观与正确经营行为的确认, 在此基础上形成企业基本设想与科技优势、发展方向、共同信念和企业追求的经营目标。它是企业的核心思想, 更是企业的精髓所在。在现代企业的发展管理中一直都强调企业要遵循诚实守信等一些基本社会原则, 但基础中的基础应该是经营理念。一方面可以通过有效的国家监督管理系统, 法律手段等外在的方式方法来保证企业优良的产品品质。另一方面, 最主要的是必须建立在经营者良好的信念的基础之上, 确保一个良好的内在环境。
不管是从企业经营者的道德水准, 还是从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来说, 食品安全责任观与企业成功与否有具有不可分离的关系。因此, 食品企业应该严格贯彻科学发展观, 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把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安全作为食品企业的最基本职责。提升食品企业社会责任首要的任务是培育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 从本质上说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就是企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的行为、素质的综合体现。
提高中小食品企业的责任承担力首先是教育和培训。由于一些中小食品入门门滥低且大多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不强, 同时生产规模小、技术条件有限, 经济效益微薄, 所以导致企业的经济承受力不强。因此, 积极开展针对中小企业生产的特点的教育和培训活动, 采取适合自身发展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 改善企业的生产环境, 提高社会责任承担能力。其次, 加强中小食品企业之间的合作, 提高整体实力。有些中小企业生产的食品, 虽然产品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但是它们往往却有着鲜明的特色。企业可以与生产同类食品的加工制作企业实行合作, 提高整体的实力, 进行食品特色化经营;加强与监管部门的联系, 充分利用政府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来扩大规模, 从而提高市场的竞争力。最后, 投保安全责任险增加自己的风险抵御力。我国很多大型企业都通过购买食品企业责任险来抵御风险, 那么中小企业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力来投保保险公司的小额责任险, 提高自己风险抵御能力及责任承担力。
借鉴国外优秀经验, 加强建设信息披露制度一些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监管经验是值得我们去借鉴, 比如日本和美国。日本的食品监管贯穿种植阶段到消费者的餐桌的整个过程, 同时它还把食品的生产者、生产日期、成分等有关食品的身份证的全部信息全部放到在食品信息可查询和可追踪系统进行公布。同样, 美国对信息披露的范围也非常全面。一方面, 美国信息披露的主体非常广泛, 涉及从联邦政府的各个部门到各州政府的不同机构;另一方面, 有关食品信息公布的内容涉及比较广泛, 比如社会大众关心的产品的副作用, 使用时的禁忌以及经营者的健康状况等信息;更重要的是, 它的信息披露是强制性的规定, 有专门的法律规范来进行保障。因此, 我国应该充分借鉴其他国家的优秀经验, 完善我国当今的信息披露制度, 加大国家的立法, 通过法律来保证信息发布的效力, 逐渐形成披露的强制性规定;另外, 各个地区和部门要加强信息交流和沟通, 建立信息披露资源共享的机制。同时,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采取多层次多样式多种类的披露方式, 积极正面的宣传企业社会责任的卓越者、领先者, 让他们去带动那些旁观者、起步者和追赶着, 促进食品产业持续健康地发展。
完善制度建设, 加强政府监督、管理和执行力度加强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的基本前提是健全的社会制度, 各级政府要转变职能, 重新确立政府职能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责任, 建立食品质量安全有效监督体制;建立合理的食品企业社会责任评估系统和奖惩制度, 将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一个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体系来运行, 使企业社会责任具体内容以法律形式得到系统的明确的规范。
依法行政是法治制度下政府工作人员应该进行的行政行为, 也是行使权力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 更是人们对行政活动进行评价的基本依据。执法监管部门要依法严格行政, 打造法治型服务型政府。建立切实可行的依法行政责任机制, 对于违反行政法规, 滥用职权以及企业违法、受贿等行为要依法加强行政责任问责力度, 实行领导问责机制, 要在法律允许范围内行使权利, 违法要依法追究。
食品企业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食品安全并不是我国面临的独有问题, 它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而人类在生命面前是一律平等的。所以, 针对我国的食品安全的严峻形势,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所在, 正视我国食品企业面临的企业社会责任的现状, 提高整个行业的责任意识以及安全意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呼唤负责任的企业, 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意识的企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因此, 一方面食品企业应规范自身行为, 强化社会责任意识, 提高履行社会责任的自觉性, 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另一方面, 要充分发挥消费者、政府及非政府组织等多方的合作, 来促进整个食品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实现我们伟大的中国梦。
在现代企业的发展管理中一直都强调企业要遵循诚实守信等一些基本社会原则, 但基础中的基础应该是经营理念。
铜加工企业的成本管控 篇11
【关键词】铜加工企业;成本控制;管理
目前的社会发展中,我们谈到铜加工企业的成本管控之时,在工作中首先要确定成本的构成。在现阶段的铜加工企业生产和工作中,大多数的企业都是采用吨作为主要的计量单位和计价单位。根据目前这种社会发展形势,我们在工作中将成本按照生产费用和工程量关系主要可以划分成为两个部分,也就是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个方面。因此,铜加工企业生产和经营中成本管控工作的开展也应当从这两个方面入手,从而实现成本管控的最终目的。
一、铜加工企业的成本管控分析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各行业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对企业成本管控的概念研究越来越深入,逐步实现了成本管控的细分化、综合化需要。目前的成本管控分析主要可以分为固定成本管控和变动成本管控两个部分。所谓的固定成本主要指的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经营、生产所发生的变量范围,其在工作中成本额是不受企业工程量的变动和影响的工作模式。而变动成本则是企业在某一段时间内工作成本总额,是随着工程量的不断变化、增减而发生的正比例变动费用。
1、成本成本管控概念
所谓的成本管控主要指的是企业成本控制和企业成本管理两个方面,是由这两个不同体系共同构成的一个综合性管理模式。就现阶段的铜加工企业成本管控工作的开展而言,其在工作中首先要立足于发展的长远战略目标,以社会发展趋势为依托、以企业自身特点为基础、以时代发展特色为主流进行工作,从而实现企业工作的顺利、合理开展,以便铜加工企业能够长期、健康的生存和发展。其次,铜加工企业成本管控工作中,要立足于总体发展战略,促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在企业生产中所发生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从而实现企业管理工作的顺利、持续开展,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2、铜加工企业成本管控
2.1、成本控制是企业成本管理开展的决策基础
成本管理是企业工作中一项不容忽视的工作内容,是实现企业预计工作目标和工作指标的主要手搜段,它包含了成本的预测、决策、计划、核算、管理等多个不同的环节,且在这些环节中,成本的预测、决策和计划都是为企业成本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成本控制工作的开展是一个有目的的工作模式,它在工作中不但需要保证企业成本管理目标的实现,同时更是要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从而实现现代化成本管理,这是一个放眼于成本形成全过程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模式,也是现代化加工企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2.2、成本控制是促进企业经营的动力
就一个企业生产而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效率和企业管理能力直接挂钩,是决定企业成本水平的先决条件。在铜加工企业工作中,开展成本管控工作,就必须要在工作之初建立完善的成本控制标准和制度,对工作中涉及到的各种事宜和问题加以归纳,从而做到有制度可以遵循的工作模式。
2.3、成本管控是健全加工企业生产责任制的先决条件
铜加工企业也是工厂企业的一种,因此在工作中实现企业经济责任制极为关键,是落实成本管控工作的重要保证。一般来说,在这种工作条件下,企业若想实现成本管控,就必须要在工作之初将各种制度和规划整理清晰、层层落实,做到责任到人的管理目的。
二、铜加工企业经营中存在问题
可以这么说,任何一个企业在生产和经营中都是利益与风险并存的,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只不过是风险大于利益或者是利益大于风险之分而已。就铜加工企业经营风险分析总结,其主要的分先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原材料风险
原材料风险是各类加工企业生产中都不可缺少和忽视的一部分,其主要表现在原材料价格和质量上面。在铜加工企业经营和生产中,大多数的企业都是采用以产定销的方式来进行工作,但是在实际经营的过程中,经常会由于受到客户要求的影响而出现交货期较短的现象,给铜加工企业的经营和生产造成了一定影响。因此,铜加工行业的企业在经营和生产中都是实行采购原材料在先,销售加工生产产品在后的工作模式。但是在这种基础上,由于原材料在存放期间受到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从而容易给铜加工企业带来经营风险。
2、市场价格波动风险
市场是衡量一个企业经济利益的主要途径,这主要是由于市场价格需求量决定的。尽管在目前的企业生产中,铜加工企业的加工费用较为透明和科学,但是由于多数铜加工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产品种单一,而这单一的产品在一年销售中往往会出现淡季和旺季之分,这就容易造成企业生产经营中出现周期性风险,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3、产业政策风险
铜加工行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其产品铜加工材广泛用于国民经济和国防工业等各个部门,其行业水平的高低,不仅影响其他行业的发展,有些甚至关系国计民生。但铜加工行业同时普遍存在着能耗高、资源消耗多、环境污染相对比较严重等突出问题,因此在国家政策的具体表现上,一方面要鼓励、支持铜加工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要限制其盲目发展。从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看,有以下发展倾向。一是鼓励资源循环利用。首先是进口铜废料关税的调整,其次有可能出台使用国内废料的扶持政策。对于不能利用铜废料的产品竞争将会加剧,而废料利用技术将进一步发展,二是保证国内需求和资源的配置,限制铜加工材的出口;三是整个铜加工行业会出现市场资源配置与政府干预同时出现。
三、应对措施
在铜加工企业工作和生产中,针对上述存在的风险问题,需要我们在工作中认真的总结和归纳,结合铜加工企业成本管控策略合理处置。由于铜加工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成本管控与一般企业一样,都是除了扣除费用这一阶段,其他费用主要来自于企业产品的销售额。而铜加工企业的生产现状分析,其销售额主要包含有原料成本和加工成本两个部分。因此工作中需要采取的措施有以下方面:
1、原料风险应对措施
原料风险应对措施主要包含有:一是建立净库存制度,二是实施套期保值,三是坚持灵活的定价方式,减少产品定价风险,四是加速周转,减少存货占用。
2、市场价格波动风险的应对
一是坚持灵活的定价方式,减少产品定价风险。产品定价要与存货成本相结合,与原料价格走势相结合,二是尽可能地做到产品销售长单与原料长单相结合。
3、政策风险控制手段
针对目前铜加工企业存在的政策风险进行分析,工作中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进行政策风险控制。
3.1、内贸政策的风险控制控制
根据近年来的铜加工企业抽样调查总结分析,在原材料价格上涨、成本不断提高以及货币政策不断调整的政策因素影响下,铜加工企业成本管控存在问题尤为严重,在工作中大多数企业都是从提高企业信誉强度、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应收债款的管理能力等方面进行控制。
3.2、加强管理政策控制
现阶段的企业管理是以人为本进行的,为此在铜加工企业成本管控工作中应当充分把握员工的心态,从员工受益的角度去增强员工积极性。同时在管控工作中还要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降成本管控与利益结合起来,通过奖金等方式来提高员工工作激情,从而达到加强成本管控的目标。
四、结束语
总之,在工作中由于铜加工企业的主要成本是原料及制造费用,原料成本一般都在整个成本的80%以上:制造费用通过有效措施是可控的,并且应该也可以与风险控制同步实施。因此在工作中就需要结合整个成本风险问题实施合理的成本管控工作,从而保证工作的顺利、科学进行。
参考文献
[1] 史宝朋. 浅谈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J]. 科技致富向导. 2011(23)
[2] 黎玲. 浅谈建筑企业钢结构加工的成本控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1(04)
食品企业的责任关 篇12
由于与大众健康和安全关系紧密、社会关注度高及行业影响关联性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在所有的企业主体中, 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尤为重要。在食品行业内, 有一批有实力的企业以及企业家在企业规模不断壮大的同时, 也在积极践行社会责任, 为国内企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但问题也会随之而来。近年来, 随着国内、国际社会上出现了一些食品安全事件、公共事件, 外界对企业、社会的信任度也逐渐有所下降, 大众对企业的期望已经不单单是企业能否在确保基本责任的基础上制造、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及服务, 而更加注重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 关注企业是否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也实施了环境保护的措施, 是否热心慈善事业, 是否对于促进行业进步、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为社会提供丰厚的税收、为股东、为投资者带去利益, 是否为企业的员工职业发展生涯提供成长平台、为带动上下游合作伙伴共同成长等有着切实可行的举措和表现。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而其中关系到生态健康的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更是焦点中的焦点。
食品企业现状
民以食为天, 食品安全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发展。谈到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 食品安全是绕不过去的话题。随着我国不断加强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 我国的食品安全现状呈总体向好的趋势, 但食品安全仍是消费者最关注的问题之一。
影响食品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问题, 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法律规范不全, 监管执法未能到位;传统经营观念局限明显, 现代企业责任意识不够;市场成熟度不够, 经济行为没有真正以消费者权益为中心;食品供应与消费环节信息不对称;行业风气不正, 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部分企业逐利至上, 经营道德缺失;中小企业过多, 靠本能立足, 实力弱小, 达不到相关标准要求;企业经营者素质低, 缺乏企业家精神等等。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 不仅导致食品安全事故频发, 危害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 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健康发展。
但在这其中, 还是有很多企业在把好责任一关做得相当突出。比如说青岛啤酒。作为一家拥有百年历史的啤酒生产企业, 青岛啤酒始终遵循“人的价值永远高于物的价值, 社会价值永远高于企业价值”这一理念, 把社会责任放在企业发展的首位;在品质层面, 青啤公司始终以品质为导航, 通过全方位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确保每一瓶产品都能为消费者带去畅饮的快乐;在环保方面, 青岛啤酒一直信奉“好心有好报”的朴素环境观, 通过水资源保护、节能技术的应用与推广、生物能源利用、降低废气排放、废物回收利用等等多个环节全方位控制, 保护环境, 提升企业绿色价值;在关爱员工方面, 青岛啤酒建立了“以薪酬福利为基础, 以职业发展为动力, 以情感为纽带, 以文化为核心”的全面激励体系, 让员工分享企业的经营成果, 为员工搭建学习、成长的平台;在关心社会方面, 青岛啤酒一直积极支持慈善和公益事业的发展, 为需要帮助的人送去温暖;在与价值链上下游合作方面, 青啤公司始终注重与价值链上下游“共盈、共赢、共荣”, 构建可持续竞争力。这种对价值链各方以及对社会的责任胸怀, 不仅让青岛啤酒的品牌影响力得到了提高, 也赢得了社会的信任和尊重。
责任建设路径
食品安全并非口号, 必须真正落实在行动上。对于食品行业来说, 牵一发而动全身, 任何一家企业发生食品安全事故, 都会对整个行业产生巨大影响。我们当然希望食品行业的一批有实力、有责任感的龙头企业, 可以带领整个行业, 不断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为我国消费者持续提供安全、健康、丰富的食品。
那么如何履行好社会责任?首先, 政府机关应着力于食品企业主体责任意识的培育。一方面, 政府要对企业加强监管, 使企业的主体责任法定化。例如, 政府要完善食品企业准入制度和食品生产标准的管理体系, 完善监管体制, 建立食品可追溯体系, 强化召回制度, 促进供应链上下游的企业互相监督。另一方面, 政府要将食品安全纳入公益性宣传范围, 列入国民素质教育内容和中小学相关课程,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同时, 建立企业主体责任评价体系, 引导企业自愿落实主体责任。加快食品企业诚信体系建设, 对失信行为予以惩戒, 为诚信者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紧接着, 国有企业在履行食品安全责任中一定要充分发挥表率作用, 这是社会的殷切期待, 更是企业的发展需要。国企应扮演好餐桌保卫者的角色, 切实加强食品企业责任。
其次, 充分发挥食品相关行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 引导和约束食品生产经营者诚信经营。实现企业行为自律。根据国外的经验, 食品安全系数的提高最终要依靠行业协会主导下的行业自律与政府部门的监管相结合。
最后, 要充分发挥社会公众及舆论的监督作用, 构建群防群控食品安全的工作格局。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食品安全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 组织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参与食品安全工作, 形成强大的社会合力。支持新闻媒体积极开展舆论监督。各级消费者协会要发挥自身优势, 提高公众食品安全自我保护能力和维权意识, 支持消费者依法维权。
【食品加工企业】推荐阅读:
食品加工企业制度08-28
食品企业加工自查表08-26
食品企业加工生产流程10-07
食品加工企业电子商务06-15
食品加工企业调研报告07-22
食品加工企业安全管理09-27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承诺书10-08
食品加工企业挂墙制度--3食品用具清洗消毒和卫生检查制度07-28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开业歇业申报管理制度07-12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十四项管理制度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