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加工企业制度

2024-08-28

食品加工企业制度(通用8篇)

食品加工企业制度 篇1

食品出厂检验记录制度

一、出厂的食品是自行检验的,检验部必检验,检验要履行记录手续,检验人员按规定签字,复审人要认真审核。

二、检验记录由检验员保管,每半年将检验记录交管理人员一次,做好交接记录,检验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两年。

三、依据检验记录(检验原始数据)出具出厂检验报告。相应人员要履行签字手续,并加盖检验专用章。

四、检验员要保管好产品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标准,及时更新,保证标准的有效性。

五、检验人员要经常保持化验室卫生清洁,负责维护保养检验设备,及时上报计量仪器设备检定,掌握各种设备使用状态。

六、要查验出厂食品的检验合格证和安全状况,并如实记录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生产批号、检验合格证号、购货者的名称及联系方式、销售日期等内容。

七、对检验人员经常进行培训,确保适应检验工作要求和资质要求,较好地完成检验工作。

八、每年委托食品检验机构进行两次以上的*号项检验,一次样品比对,以确保出厂检验数据准确可靠。

食品加工企业制度 篇2

1.1 黑名单制度的起源和现状

黑名单一词来源于著名的牛津和剑桥等学校。“学术黑名单”作为学校的一项管理举措, 行之有效。起源于学校的这一方法, 被当时一位英国商人用以惩戒那些时常赊欠不还、不讲信用的顾客。此后商人们争相模仿, 各行各业都兴起了黑名单的使用。1950年, 美国国会通过了《麦卡伦法案》, 编制了各种黑名单, 按名逮捕大批专制人士。黑名单的做法由此而固定下来了。自此, 黑名单制度在政、商、学界都被广泛运用。

今年的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 对违背市场竞争规则和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企业建立黑名单制度, 并强调“让失信者寸步难行, 让守信者一路畅通”。2014年5月, 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企业信息公示条例 (征求意见稿) 》中, 提出针对企业的约束机制:经营异常名录制度, 严重违法企业名单制度, 信用修复制度等。

目前, 黑名单制度在我国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根据笔者查阅的资料大体罗列如下:药品管理黑名单, 航空黑名单, 网购违法经营黑名单, 券商黑名单, 就业黑名单, 土地黑名单, 环评黑名单, 行贿黑名单以及失信被执行人黑名单等。我们不难发现, 目前实施黑名单的主体主要是法院、行政机关、行业协会以及市场经营者。

我国已有十几个部委设立黑名单制度, 其中最知名的当属中国人民银行的信用黑名单制度和法院系统的老赖黑名单制度, 前者并不对社会公开, 后者可在最高人民法院的官网上查询。虽然黑名单制度在现实中已经发挥了显著效果, 但不乏争议。例如, 中国首例“航空黑名单案”, 春秋航空黑名单事件, 涉及到经营者是否滥用契约自由侵害消费者权益的问题, 还引发了人格权和公共安全冲突的思考。

假物件渗透在当代中国人的方方面面几乎无一人能够避免, 食品作为人们的入口货, 它的质量更是和消费者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反映在食品行业, 最主要的还是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美国经济学家尼尔逊 (1970) 将商品划分为三类:搜寻品、经验品和信任品。根据分类, 我们认为食品具有经验品和信任品的特性。此外, 现代食品供应链变长, 食物中危害来源的途径更加广泛和具有不确定性, 根据有限的信息显示, 消费者通常无法准确识别食品的安全性和健康性。以上种种客观的约束不能, 进一步加深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机会主义心态, 纵容自己隐瞒信息, 侵害消费者权益, 来为自己谋取不正当利益。因此, 我们亟需完善监管手段, 食品安全领域的黑名单制度应运而生。

1.2 黑名单制度的理论基础

1.2.1 概念

何为黑名单?学界对此尚无定论。刘平教授将黑名单定义为“特定机构依据相关职权或者授权, 对具有危害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利益的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个人或者组织, 通过向社会进行公示或者设立不良记录等方式, 对其进行行为限制或者不良信用揭示的一种管理行为”。有学者基于经济法基础理论认为, 黑名单制度是政府针对经营者、经营者针对消费者的严重违法或违约行为, 采取公布违法行为, 限制、剥夺权利等监管手段或惩戒措施的制度。

1.2.2 法律责任

黑名单制度本质上是强者对弱者实施的一项制度。黑名单制度的主体通常一方是政府或经营者, 另一方是经营者或消费者。政府对经营者实施黑名单制度, 通常会对进入黑名单的经营者加强监管, 甚至将黑名单者在媒体上曝光, 或者取消其某种资格等。经营者对消费者实施黑名单制度, 通常会限制消费者参与某业务或拒绝为消费者提供服务。本文所探讨的食品安全黑名单制度, 仅指政府对食品生产企业的黑名单管理。

1.2.3 设立依据

以我国现行法律为证, 《产品质量法》中第17条规定, “逾期不改正的, 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产品质量监督部门予以公告”, 该法条将政府黑名单视为一种法律责任。政府将黑名单者向社会公布, 使其经济信誉受到损失, 此时经营者承担的是经济信誉责任;政府剥夺黑名单者从事某种经济活动的资格, 限制其从事某些经济行为, 此时经营者承担的是经济行为责任。经济信誉责任和经济行为责任是经济法的责任形式。因此, 食品安全黑名单制度可视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一种法律责任。关于被列入黑名单是否属于行政处罚, 学界也有不同的看法。

2 食品生产企业黑名单制度

2.1 食品生产企业黑名单制度实施现状

目前, 虽然我国对食品生产企业已经构建了比较完善的监管系统, 但实际监管效果亟待提高, 政府监管部门希望通过黑名单制度完善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 因此黑名单制度应运而生。我国许多省、市都已开始实施食品生产企业黑名单制度, 并且定期发布信息, 在官方媒体平台公布被列入黑名单的企业。

截止2014年6月, 我国已有多省发布了专门的“食品安全黑名单管理办法”。这些办法性质为地方规范性文件, 发布部门为各省市的食品安全委员会或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制定宗旨为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 推进食品行业诚信体系建设, 督促食品生产企业履行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法律义务。

2.2 食品生产企业黑名单制度主要内容——以浙江省为例

《浙江省食品安全黑名单管理办法 (试行) 》于2014年1月1日正式生效。该办法第二条明确了实施主体, 食品安全“黑名单”管理办法是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将有不良行为记录的生产经营者列入“黑名单”, 报请同级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向社会公布, 并实施重点监督管理的制度。

办法第五条列出了食品生产经营者涉及以下十二种情形的, 应归入“黑名单”管理。包括, 在生产加工运输等过程中添加有毒有害物质, 加工销售不合格肉类, 不依法适用添加剂, 仿冒商标或伪造信息, 因管理不善发生三级以上食品安全事故, 被新闻媒体曝光影响恶劣, 拒不接受监管和执法, 抽检不够合格未按期整改等情形。

食品安全“黑名单”实行动态个案评定和发布管理制度, 由当地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交由各级政府政务网站或新闻媒体发布。定期销榜管理制度的期限为一年, 在期限届满前两个月由经营者自行提出申请, 对于整改完成或未出现以上十二中情形的可由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撤销黑名单。这十二中情形已大致囊括了食品安全法中规定的生产经营者的违法行为, 而此前甘肃发布的黑名单管理办法只列明了七种情形。

办法还规定, 各地应把列入“黑名单”的生产经营者纳入当地社会信用奖惩系统, 落实惩戒措施。事实上, 黑名单制度是近年来我国为完善食品监管而实施的一项失信惩戒制度。黑名单制度是社会信用体系的一部分, 它的建立与运行说明我国失信惩戒机制已开始发挥作用。惩戒制度按制度规则不同, 可分为行政司法惩戒和市场道德惩戒。笔者认为, 食品生产企业黑名单制度同时包含了以上两种属性。首先, 依据上文对黑名单性质的分析, 黑名单是一种法律责任, 在这里是指食品监管部门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违法行为实施的一种行政处罚。其次, 黑名单制度作为一种以向社会 (包括消费者和其他市场经营主体) 公开信息为手段的制度, 具有明显的市场道德惩戒性质。对于市场主体而言, 信誉折损往往会导致更大的经济损失。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除依法对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外, 对被列入“黑名单”的食品生产企业还应实施相应的监管措施。办法规定, (一) 列入“黑名单”期间, 生产经营者必须每个季度向所在县 (市、区)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报告一次食品安全生产经营情况。 (二) 县 (市、区)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被列为“黑名单”的生产经营者重点监管, 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监督检查, 督促整改情况, 直至整改达标。 (三) 被列入“黑名单”的, 其生产经营者、主要负责人及产品三年内不得参加各种评先、选优活动。 (四) 被列入“黑名单”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取消当年申报各级财政扶持项目资格, 并两年内不得申报。这体现了黑名单制度对失信企业发挥了“一处违法, 处处受限”的作用。

设区市和县 (市) 级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要结合本地区食品安全实际, 制定本辖区食品安全“黑名单”管理的具体实施办法, 由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依照监管职责具体实施, 并抓好落实。继浙江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发布《食品安全黑名单管理办法》之后, 杭州、温州、绍兴、嘉兴、义乌、临安、宁波、台州以及镇海等市陆续开始公布本辖区食品生产企业黑名单, 截至2014年6月, 累计公布黑名单企业一百多家。

2.3 食品安全黑名单制度实施效果

食品企业黑名单公布以后, 导致部分食品企业无法申请获得贷款或贷款因存在风险事由被撤销。信誉是企业存在的发展的必不可少的资本要素, 是企业的无形资本, 可以为企业带来高附加值利益。反之, 如果企业失去它, 那么不仅损失惨重, 甚至连生存都岌岌可危。具体表现在:信誉是企业筹集资本的保障。如今, 融资难成了广大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 这自然包括大多数的食品企业。食品企业信用缺失将直接导致融资困难, 在金融市场会遭到排斥, 严重制约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 企业想要获得资金, 必须诚信对待自己的顾客, 诚信对待与自己有业务往来的机构, 诚信对待自己的员工。正所谓“厚德以载物”, 是企业经营的基础。这足以见得“黑名单”起到了一定的警示和惩戒作用, 这种严厉的惩戒方式会引导食品企业重视信誉, 不敢为失信违法之事。从而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食品的安全生产问题。

3 食品生产企业黑名单制度存在问题及完善建议

3.1 食品生产企业黑名单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关于黑名单制度, 大多数学者持谨慎态度, 认为它的适用具有较大局限性, 可能会导致不公平公正、政府寻租行为等问题出现。以此观点推之, 食品安全领域的黑名单制度也只是现阶段食品安全监管一个配套的临时过渡机制。

3.1.1 法律依据缺乏

据“黑名单”有无法定依据来分, 可分为有法定依据和无法定依据两类。有法定依据主要是指依据法律、法规、规章的明确规定, 设立并实施“黑名单”。无法定依据是指一些政府部门针对无法失信行为实施的“黑名单”, 现有法律、法规, 规章中没有相应的依据。当前政府实施黑名单制度的主要依据是政府文件, 而不是法律。《食品安全黑名单管理办法》的性质是地方规范性文件, 其内容依据来自《食品安全法》、《公司法》、《行政许可法》等法律, 但仍有部分内容没有确切的法律依据, 比如实施主体、实施方式、以及企业权利救济方式。由于缺少法律规范制约, 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把黑名单制度作为一种对市场经营者的管理手段和惩罚措施。由此带来的问题是, 政府任意扩充自己的权力, 侵害了经营者的权利。笔者认为食品安全黑名单是具有惩罚性质的具体行政行为, 依据我国行政法, 应当由法律或行政法规来规定。

3.1.2 实施主体不明确

食安办是设计黑名单制度的主体, 自己制定规则自己执行。这将导致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制定规则者试图免除或减轻自己责任的倾向, 而容易忽视经营者的权益。这违背了规则制定中权利制约和平衡的原则, 且不符合实体正义的要求。只有明确实施主体, 才能明确责任主体, 权责一致是保障一项制度运行最好的方式。

3.1.3 程序权利保障不足

对于企业被列入黑名单管理的行为, 当事人是否有事前知情权、申诉抗辩权、申请撤销权, 是否能获得司法救济, 以上对当事人权利保障条款的落实情况有待提升。其一, 申请撤销权, 浙江、河北、辽宁和甘肃等省的管理办法中都明确加以规定, 一年期满, 整改完成或无其他违法是由, 生产经营者可以申请销榜。其二, 事前知情权和申请抗辩权, 在浙江“办法”中没有设计该权利的条款, 而其它三省的“办法”中第七条给予明确的规定。例如, 《甘肃省食品安全黑名单制度管理办法》第七条第二款, “关于信息告知的规定。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符合列入“黑名单”情形的, 应当告知当事人, 并听取其陈述和申辩意见, 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成立的, 应当采纳。”其三, 各省“办法”都没有关于司法救济的内容。一旦提出司法救济对于政府是个难题, 基于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的部分行为没有法律依据, 可能会导致在诉讼中处于不利地位。

3.2 完善建议

首先, 政府及其相关职权部门需谨慎使用“黑名单”, “黑名单”作为“荣誉罚”可能会对企业的信誉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甚至造成企业破产消亡。所以, 行政力量介入市场管理时须持审慎态度, 不仅需要做好食品安全的监督工作, 也要保护食品生产企业该有的权益。这也是法治政府、责任政府的要求。

完善和有效落实黑名单制度的行政和司法救济措施。管理办法中已经规定了当事人拥有事前知情权、申诉抗辩权、申请撤销权。此外, 学界有完善司法救济的声音。食品安全黑名单管理中的部分措施属于行政处罚行为, 那么当事人不满具体行政行为可以提起行政复议。并且行政行为属于行政诉讼法的受案范围, 即食品生产经营者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被侵害时可以提起诉讼维权。

(作者自注:正式发布《食品安全黑名单管理办法》的已有:甘肃省 (2011年10月17日实施) 河北省 (2012年1月1日实施) 辽宁省 (2013年9月11日实施) 和浙江省 (2014年1月1日实施)

参考文献

[1]刘平, 史莉莉《行政‘黑名单’的法律问题探究讨》[J].《法学论坛》2006, 01.

[2]张家宇.经济法视阈下的黑名单制度研究[J].陕西:延安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食品加工企业制度 篇3

保税制度是一种国际通行制度。我国加工贸易主要有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对来料加工,执行“不征不退”的税收政策,由外商提供的料件,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增值税;对加工环节的工缴费,免征增值税;对加工成品复出口,免征出口关税、出口增值税和出口消费税。由于各环节免税,因此不存在退税问题。但对进料加工,海关有全额保税、定额退税、不予保税三种待遇。对保税工厂、保税集团、对口合同,可全额保税。其它经营单位或加工企业,其进口料件按《进料加工进口料、件征免税比例表》的规定,85%或95%作为出口部分免税,15%或5%作为不能出口部分照章征税。如实际不能出口的部分多于海关已征税比例,应照章补税;少于已征税比例而多出口的部分,可向纳税地海关申请已纳税额返还。对进入出口加工区、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保税港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或保税物流中心、保税仓库等海关特殊监管场所的加工贸易进口料件,一律实行全额保税。近几年,随各地保税物流业的发展,从保税区、保税港区、保税物流园区进口,以“保税区域一日游”替代“香港一日游”的业务呈逐年递增的势头。海外货物存入保税区,方便国内企业看货议价,缩短进口周期,减少资金占用;国内上游企业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货物到保税区域,即可获得出口退税;下游企业再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口,间接实现保税生产。本文基于案例研究,检验不同海关监管区域退税政策的差异及其对加工企业流通成本的影响,为企业经营选址决策提供参考。

一、免、抵、退税政策对加工企业流通成本的影响

我国自1997年1月1日起实行“免、抵、退”增值税收管理办法。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或委托外贸企业出口实行“免、抵、退”,出口退税收入取决于出口销售收入(以离岸价计算)及其进项税额。免,即免征出口企业生产销售环节的增值税;抵,即用出口货物所耗用的料件在前道环节已纳税款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款;退,即出口额占本期销售总额50%以上的,在一个季度内,因抵顶的税额大于应纳税额而未抵顶完的,经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批准,对未抵顶完的税额部分予以退税。若不足50%,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结转下年继续抵扣。

从2002年1月1日起,对进料加工复出口的企业,一律按免、抵、退税管理。生产企业进料加工复出口后,先根据海关核准的《进料加工登记手册》填具《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进口料件申报明细表》,报经主管其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按规定审核盖章后出具《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再将此免税证明送主管其征税的税务机关。在当期退税申报时,将当期海关核销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与规定的退税率的积从当期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税额中抵扣。我国出口退税一度出现退税额大于征税额的情况。为此国家调整退税体系,将增税额与出口FOB价格挂钩,而不与增值税发票挂钩。实际退税额在应退税额(the net VAT refundable)和免抵退税额(the exempt,credit and refund VAT)之间择低选择。所谓未退税额(Export VAT leakage),是指当期不予抵扣或退税的金额,即增值税中不予退还的部分。相关计算公式为:

当期出口不予抵扣或退税的税额=成品的FOB出口价(本币计)×(出口征税率-出口退税率)-保税进口料件的CIF进价(本币计)×(出口征税率-出口退税率)=(成品的FOB出口价-保税进口料件的CIF进价)×(出口征税率-出口退税率)

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FOB出口价-保税进口料件的CIF进价)×出口退税率

当期应纳税额=当期成品内销的销项税额-(当期全部进项税额-当期不予免征或抵扣的税额)-上期留抵进项税额=成品内销的增值税额-(采购料件的增值税额-当期不予抵扣或退税的税额)-上期留抵进项税额

若当期应纳税额<0,则为当期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

若无保税进口料件,加工料件全部从国内采购,则根据《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办法》第7条,生产企业兼营内销和出口,且出口货物未单独设帐核算的,应先对内销货物计算销项税额,并扣除当期进项税额后,再计算出口货物的应退税额。

例如大连海联实业公司(以下简称海联)是兼营内销和出口的生产型企业,出口货物未单独记账核算。假设国内销售额为100万元,国内采购料件进项税额为17万元;出口货物离岸销售额为900万元。

(1)若采用进料加工,海关核销保税进口料件600万元(CIF金额),增值税征税率为17%,退税率为10%,则当期不予抵扣的进项税额为21万元[(900-600)×(17%-10%)];出口产品应退税额为 30 万元[(900-600)×10%];当期应纳税额为21万元 [100×0.17+21-17];实际退税额为 30万元;当期产品成本为721万元[600+17÷0.17+21]。

(2)若采用一般贸易,进口料件全部转为国内采购,采购同等数量、质量的材料需支付价款568万元,支付增值税96.56万元,则当期出口不予抵扣的进项税额为63万元[900×(17%-10%)];出口产品应退税额为90万元 [900×10%];当期应纳税额为-33.56万元[100×0.17+63-(17+96.56)],因为 90万元>33.56万元,因此实际退税额为33.56万元;当期产品成本为721 万元[568+17÷0.17+63]。

表1 不同海关监管区域的出口退税政策比较

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退税制度比较

保税区(bonded area)、保税港区(bonded port area)、保税物流园区(bonded logistic park)都具有“境内关外”的功能,即企业保税进口、一次进货、分批报关、缓缴关税。当进口料件进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CSSAs)时,暂不征收进口关税和进口增值税(import VAT)。如果成品销往国外,则免税;如果成品转内销,则需补税。在CSSA内发生的仓储运输费用都需计入应税价格。不同区域出口退税政策不同,对企业成本的影响也不同(见表1)。选择合适的区域出口,对降低税收负担十分重要。

从表1可知,自贸区与出口加工区对内销产品生产所需的进口料件补税的计税基础不同。前者以进口料件的原始价格为基础,后者以成品内销价格为基础确定完税价格。如自贸区内一制造企业采购5000万美元料件,加工成成品后以1亿美元的价格销往国内。则:(1)若料件全部从海外进口。则当成品内销时,需以内销价格(1亿美元)为基础确定完税价格,补征进口关税和增值税。(2)若3500万美元的料件从海外进口,1500万美元的料件从国内购买,则应以进料价值3500万美元为基础确定完税价格,补征进口关税和增值税。所以,我国自贸区(FTZs)部分具有保税区的功能。

三、保税物流对加工企业流通成本的影响

本部分围绕不同区域退税政策的差异,说明经营选址的重要性。我国大陆一制造商从国内购买价值1000万美元的原材料,加工成成品后以1亿美元的FOB价格出口。假设增值税退税率为13%,则未退税额为:10000×(17%-13%)=400(万美元)。原材料采购时,应付增值税额为:1000×17%=170(万美元)。额外支付的增值税额为:400-170=230(万美元)。这样,企业不仅没有享受进口料件的抵扣,而且出口还需课税230万美元。但如果企业将生产放在CSSAs内,将制造活动放在出口加工区(EPZ),则可以降低FOB出口价格。

下面以这一案例说明不同海关监管区域对进料加工企业流通成本的影响。假设加工企业A有三种经营模式可供选择(以下所有金额均不含税。原材料的进口关税为30%,出口不征税。增值税适用税率为17%,出口退税率为13%):

模式一:A选址在自贸区(FTZ)内经营。A企业生产的1亿欧元成品,有7000万欧元(内销价)销往国内非保税区,3000万欧元(FOB价)销往海外。其生产所用的2000万欧元料件,有1000万欧元(CIF价)从国外保税进口,其中700万欧元料件用于内销生产,300万欧元料件用于外销生产;另1000万欧元的料件从国内购买,其中700万欧元料件用于内销生产,300万欧元料件用于外销生产。

【解析】自贸区(FTZ)内A企业从海外进口1000万欧元料件时,可暂免征税。从国内购买1000万欧元料件时,由国内卖家缴纳增值税:1000×17%=170(万欧元)。

当3000万欧元的成品销往海外时,其采用的进口料件免税,国内料件申请退税。

未退税额=(成品的FOB出口价-保税进口料件的CIF进价)×(增值税率-出口退税率)=(3000-300)×(17%-13%)=108(万欧元)

当7000万欧元的成品内销时,其采用的进口料件应补征进口关税:700×30%=210(万欧元);应补征进口增值税:(700+700×30%)×17%=154.70(万欧元)

模式二:A选址在出口加工区(EPZ)内经营。举例同模式一。

【解析】出口加工区(EPZ)内A企业从海外进口原材料1000万欧元时,可暂免征税。但从国内购买原材料1000万欧元时,由国内卖家缴纳增值税:1000×17%=170(万欧元),且应视为国内卖家的出口,由国内卖家申请出口退税:1000×13%=130(万欧元)。则未退税款为:170-130=40(万欧元)。

当A企业将3000万欧元成品销往海外时,不再征税和退税。

当A企业将7000万欧元成品销往国内时,其国内采购商应按成品价值缴纳进口关税:7000×30%=2100(万欧元);缴纳进口增值税:(7000×30%+7000)×17%=1547(万欧元)。

模式三:A选址在国内非保税区。举例同模式一。

【解析】该情形下A企业不享受保税进口的待遇,但可“以进抵出”,享受税收减免和退税。

非保税区内的A企业从国外进口原材料1000万欧元时,应征进口关税:1000×30%=300(万欧元);应征进口增值税:(1000+1000×30%)×17%=221(万欧元)。从国内购买原材料1000万欧元时,国内卖家缴纳增值税:1000×17%=170(万欧元)。

表2 三种经营模式下的进料加工贸易成本一览表

当A企业将生产的3000万欧元成品销往国外时,不征出口关税,且可申请出口退税。当期不予抵扣或退税的增值税额为:3000×(17%-13%)=120(万欧元)。

当A将生产的7000万欧元成品销往国内另一非保税区时,应缴纳增值税:

7000×17%-[(1000+1000+1000×30%)×17%]=799(万欧元)

从表2可知,当成品销往海外时,出口加工区(EPZ)内企业无需缴退增值税;自贸区(FTZ)内企业有108万欧元的未退税款;非保税区内企业有120万欧元的未退税款。当成品销往国内非保税区时,自贸区(FTZ)内企业只需按进料价值补税,而出口加工区(EPZ)内企业需按成品价值补税。出口加工区(EPZ)内企业能在国内购料环节(交易2)及时获得出口退税,现金流较自贸区(FTZ)和非保税区内企业更好。尽管出口加工区(EPZ)内企业在国内采购(交易2)和成品外销(交易3)中较自贸区(FTZ)内企业更有利,但总体看自贸区(3.18万欧元)较出口加工区(21.4万欧元)和非保税区(4.2万欧元)的成本更节约。

若A企业生产的1亿欧元成品全部销往海外,则计算结果见表1的括号所示。数据表明:当成品全部用于出口时,出口加工区(EPZ)内企业因为退税及时,格外有成本优势(0.4),相对于自贸区(3.6)、非保税区(7)的成本更低。在三类区域中,非保税区内企业是最亏的,不仅没有享受进口料件的抵扣,承担进口关税3万欧元,出口还需承担未退税款4万欧元。

2016企业食品制度范本资料 篇4

食品经营许可制度文本

(一)食品安全自查

(二)食品进货查验

(三)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四)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五)食品经营企业食品安全事故处理预案

(六)食品安全管理员制度

(七)食品经营过程与控制制度

(八)场所及设施设备清洗消毒和维修保养制度

(九)食品贮存管理制度

(十)食品批发销售记录制度

贵州大汉皇室茶酒科技有限公司

贵州大汉皇室茶酒科技有限公司

安全自检自查

1、目的

为了保证食品的质量以及食品安全,特制定食品安全自检自查管理制度,保证落实质量安全企业主体责任

2、适用范围

使用于公司内对质量安全有关的管理层及各职能部门和有关人员

3、职责

3.1质量负责人:负责食品安全自查工作协调、管理工作,批准食品安全自查方案和自查报告。向公司管理层报告食品安全自查结果

3.2自查组长:提出自查小组名单,全面负责食品安全自查实施活动,食品安全自查审核方案和食品自查报告。

3.3 质保部:负责起草食品安全自查方案,组建食品安全自查小组,按照食品安全自查计划实施自查,起草自查报告。对不合格项目的整改、实施效果进行确认。

3.4自查小组成员:按照食品安全自查计划及时实施自查,提交自查报告。

3.5受检部门:在职责范围内,协助自查,负责本部门不合格项目的整改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4、要求

4.1草食品安全自查的策划

4.4.1自查频次:每年不少于1次且间隔不超过12个月。质保部每年初起草食品安全自查方案,在每个年度内所进行的安全自查,并覆盖所有的相关部门。

4.4.2当有下列情况时,需追加食品安全自查。a)发生了严重产品质量问题或外界有重大投诉; b)组织的内部机构、生产工艺、质量方针和目标等有重大改变。

4.1.3食品安全自查方案的准则、范围、频次和方法由质保部提出,质量负责人批准实施。4.2食品安全自查的准备

4.2.1由自查组长提出食品安全自查实施计划,质量负责人批准。经批准生效的食品安全自查实施计划表中的自查组长和自查小组成员即被指定为该次食品安全自查组长和自查小组成员。

4.2.2自查小组成员不检查自己的工作。

4.2.3质保部负责向自查小组成员提供自查时所需的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受检部门负责提供其他支持性文件和相关标准。

4.2.4自查小组成员按所检查的范围和受检部门的特点,编制有可操作性的食品安全自查查表,供检查时使用。4.3食品安全自查的实施

4.3.1召开一次简短的首次会议,组长介绍自查的目的、范围、准则、方式、计划和自查人员分工及日程安排,澄清自查计划中不明确的问题,确定末次会议的时间、地点。4.3.2在受检部门人员陪同下,由自查组长主持进行现场核查,检查员采用现场观察、查阅资料、提问等方法进行抽样调查。

4.3.3寻找客观证据,在自查表中记录质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的事实、若发现不符合要求时,将不符合事实与受检部门交换意见。

4.3.4自查结果,自查小组成员互相交流分析,确定不符合事实。在编写“食品安全自查不符合报告”时,须事实描述清楚,证据确凿。

4.3.5帮助受检部门制定并评价纠正措施。

4.3.6对自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确定不合格项,取得受检部门签字认可。

4.3.7召开末次会议,由自查组长报告自查情况和自查结果。就食品安全提出检查结论,并对如何提高食品安全提出建议。

4.3.8提交自查报告。4.4纠正措施

4.4.1根据审核员填写的《食品安全自查不符合项报告》,受检部门除进行确认外,还要分析不符合产生的原因,由问题的责任部门在5个工作日内提出纠正措施,并规定完成纠正措施的期限。

4.4.2纠正措施须在规定的日期内实施完成,如不能按时完成,责任部门必须向质量负责人说明情况,请求延期。4.4.3受检部门在预定期限完成纠正措施后,通知质保部确认完成情况,并报质量负责人认可。

4.4.4对期限较长的纠正措施,可在下一次食品安全自查时由自检小组确认。

4.5食品安全自查结果提交管理评审。4.6食品安全自查的记录由办公室负责保存。

贵州大汉皇室茶酒科技有限公司

贵州大汉皇室茶酒科技有限公司

食品进货查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五十三条和有关法律规定,制定如下制度。

一、向有合法资格的食品生产经营者采购食品,并查验其食品生产许可证或食品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留存供货商的相关证照复印件(影印件、电子文档)备查。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生产日期、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或者保留载有相关信息的进货票据,并按照供货商或进货时间等标准,将载有记录内容的票据统一规范装订或者粘贴成册。台账记录、票据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二、在批发食品时,按照每次批发食品的情况如实制作批发记录台账,记录内容包括批发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生产日期、保质期、购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销售日期等内容,或者保留载有相关信息的销售票据。台账记录、票据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三、按食品品种和批次查验食品出厂检验合格证或质量检验合格报告、进口食品的商检证明等法律法规规定的证明文件,并留存供货商的相关证明文件的复印件(影印件、电子文档)备查。

四、不采购和销售下列食品:

(一)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食品,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的食品;

(二)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

(三)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

(四)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

(五)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及其制品;

(六)未经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肉类,或者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制品;

(七)被包装材料、容器、运输工具等污染的食品;

(八)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九)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

(十)国家为防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十一)其他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或者要求的食品。

贵州大汉皇室茶酒科技有限公司

贵州大汉皇室茶酒科技有限公司 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制定食品经营从业人员学习培训制度。

一、加强食品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其他食品安全知识学习和培训,并建立培训档案。

二、食品从业人员积极参加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组织的培训,提高食品安全防范水平。

三、组织从业人员开展食品安全法律学习,掌握食品安全的法律知识。

四、加强食品标准、食品科学、疾病预防知识学习,提高从业水平。

五、购买相应的学习资料,丰富学习内容。

六、食品安全知识集中学习每年不少于2次,并有学习记录。

贵州大汉皇室茶酒科技有限公司 贵州大汉皇室茶酒科技有限公司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管理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制定食品经营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管理制度。

一、所有食品经营从业人员必须先取得健康证明后才能从事食品经营。

二、食品经营从业人员必须每年到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或其委托的医疗机构出具进行健康检查。

三、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人员患有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调整到其他不影响食品安全的工作岗位。

四、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检查档案,把从业人员的检查结果复印件存入档案。

五、组织从业人员开展疾病知识学习,提高疾病预防意识。

贵州大汉皇室茶酒科技有限公司

贵州大汉皇室茶酒科技有限公司 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零二条规定的要求,制定本预案。

一、定期检查本企业各项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食品安全事故隐患。

二、销售的食品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立即报告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和卫生行政部门。

三、采取有效措施,救治食品安全事故导致人身伤害的人员。

四、保存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其原料和有关材料,听候处理。

五、主动封存被污染的食品工具及用具。

六、定期开展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教育和演炼,预防和妥善处理食品安全事故应。

贵州大汉皇室茶酒科技有限公司 贵州大汉皇室茶酒科技有限公司

食品安全管理员制度

一、制定食品卫生管理制度和岗位卫生责任制管理措施。

二、制定食品经营场所卫生设施改善的规划。

三、按有关发放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办理领取或换发食品流 通许可证,无食品流通许可证不得从事食品经营。做到亮证、亮照 经营。

四、组织食品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有关法规和知识的培训,培训 合格者才允许从事食品流通经营。

五、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六、对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总结、推广 经验,批评和奖励,制止违法行为。

七、执行食品安全标准。

八、协助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实施食品安全监督、监测。

贵州大汉皇室茶酒科技有限公司

贵州大汉皇室茶酒科技有限公司 食品经营过程与控制制度

1、目的:使经营和服务提供过程得以有效控制,保证产品按计划实现,并符合规定的要求。

2、范围:适用于产品实现过程的管理,包括产品的经营和服务过程的控制。

3、管理要求

3.1、操作人员必须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要勤理发,勤洗澡,勤更衣,不得将无关的个人用品和饰物带入操作间。坚持卫生四勤(勤洗手剪指甲、勤洗澡理发、勤洗衣服被褥、勤换工作服),具有良好的卫生习惯。

3.2、员工上班前应穿戴整洁的工作服、工作帽、工作服应盖住外衣,头发不得露于帽外,清洗并消毒双手。工作时应戴口罩和手套。员工如厕后应重新洗手、消毒。

3.3、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人员也必须进行检查,取得健康证后方可参加工作。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它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的,不得从事食品生产工作。

3.4、严禁在店内内吸烟、吃食物或其它有碍食品卫生的行为。3.5、与生产无关的人员不得进入后厨,因特殊原因必须进入时,应符合现场工作人员的卫生要求。

3.6.需要戴手套的人员应提前洗手。手套应保持清洁完好。3.7.经营人员上班前不许喝酒,不准吃带刺激气味的食物,工作时不准吸烟、饮酒、吃零食及做有碍食品卫生的活动。

3.8.经营人员在经营中必须保持手的卫生,在以下情况下要洗手:开始工作之前;上厕所以后;中途离开岗位、接触不干净器具后;捡拾污物或直接处理废弃物后。

4.经营设备卫生管理

4.1所有设备、部件、工器具表面应保持干净、无尘灰、无油渍、无铁焊渣等。

4.2所有产品贮存设备应保持干净、无尘灰、无油渍。6.店长管理层对经营店内环境、人员卫生情况的确认。5.1.服务员每天上班前对台面,地面,门窗,玻璃进行擦洗,消毒。

6.每班结束应对库存进行盘点并记录。

贵州大汉皇室茶酒科技有限公司 贵州大汉皇室茶酒科技有限公司 场所及设施设备清洗消毒和维修保养制度

(一)加工经营场所

1、厨房内外环境整洁,上、下水道通畅,地面无积水。废弃物盛放容器必须密闭,外观清 洁;设置能盛装一个餐次垃圾的密闭容器,并做到班产班清;地面、排水沟、墙壁、天花板、门窗等应保持清洁和良好状况;排烟、排气设施无油垢沉积、不滴油。

2、应定期进行除虫灭害工作,防止害虫孳生。除虫灭害工作不能在食品加工操作时进行,实施时对各种食品(包括原料)应有保护措施。

3、使用杀虫剂进行除虫灭害,应由专人按照规定的使用方法进行;使用时不得污染食品、食品接触面及包装材料,使用后应将所有设备、工具及容器彻底清洗。

4、发现老鼠、蟑螂及其他有害害虫应即时杀灭。发现鼠洞、蟑螂滋生穴应即时投药、清理,并用硬质材料进行封堵。操作间及库房门应设立高50cm、表面光滑、门框及底部严密的防鼠板。

5、三防设施有效:纱门、纱窗或门帘、金属防鼠板、防鼠隔栅等设施能有效起到防蝇、防鼠、防尘作用。

6、废弃油脂应由专业的公司回收,并应与该公司签订写有“废弃油脂不能用于食品加工”的合同。

(二)、设施

1、餐具、用具消毒由专人负责,必须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工作人员必须取得个人健康证明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合格证明方可上岗操作。

2、餐具、用具必须严格执行“一洗、二刷、三冲、四消毒、五保洁”的程序进行洗涤消毒。

3、餐具、用具清洗消用毒用水池必须专用,分设洗涤池、消毒池和清洁池,并有明显标识

4、化学消毒剂应符合国家消毒产品卫生标准和要求,餐具消毒时消毒液浓度不得低于250mg/L,餐具全部浸泡时间不低于5分钟。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餐用具用蒸汽进行消毒,蒸汽消毒保持100℃,不少于 10分钟。

5、待清洗餐具用具应用不渗漏的容器盛装修,不得随意乱放。

6、消毒后餐具专柜保存,与未消毒餐具分开放置,保洁柜应有明显标志,定期清洗保持洁净。

7、餐具消毒应有记录、存档备查。

贵州大汉皇室茶酒科技有限公司

贵州大汉皇室茶酒科技有限公司

食品贮存管理制度

1、食品储存有专门的食品库房,进出食品应登记。

2、库房周围保证无污染源。

3、库房应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定期清扫,定期通风换气,定期查看是否有超期食品,如有超期食品及时处理。

4、经检验合格包装的成品应贮存于成品库,其容量应与生产能力相适应。按品种、批次分类存放,防止相互混杂食品库房内不得存放个人物品,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特别是外观与食品相似的有毒有害或其他易腐、易燃品。

5、冷藏食品应配备专用的冰箱、冰柜。

6、食品储存配备专用消毒设备,随时对储存的工具、容器、水果、蔬菜等进行洗刷消毒。

7、成品码放时,与地面,墙壁应有一定距离,便于通风。要留出通道,便于人员,车辆通行,要设有温、湿度检测装置,定期检查和记录。

贵州大汉皇室茶酒科技有限公司 贵州大汉皇室茶酒科技有限公司

食品批发销售记录制度

一、经营者与供货商的交易,应当索取供货商相应的证照,即: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食品经营许可证、进货发票、出厂合格证(复印件),并每年核对一次。

二、经营者对购进的食品应当按批次向供货商索取食品质量检验证明、合格证和检疫证明(复印件),一式二份,一份交购货方备案,一份由经营者本人留存。

三、经营者要对每日购进的食品按批次将品名、产地、生产或加工厂家、进货渠道、购进日期和数量、供货商姓名等内容记录台帐。

四、经营者要将供货商提供的各种资料和进货发票(包括进货单),按批次装订保存完整。以备查验。

五、经营者除详细等进货内容外,还应当将销售情况认真详细的登记,一旦发现有不合格食品售出,可按照销售记录迅速找到消费者找到并召回售出食品。

六、厂家按销售单及对应发票,准确发货,送货至客户,并请客户在送货单签字确认所收到商品无误。

七、客户退货商品直接交予厂家,本公司财务做好退货记录。

八、每日一次上报收发存报表。

保健食品经营企业制度参考 篇5

申办保健食品经营企业卫生许可证核发业务,企业需要建立相应管理制度,市药监局石景山分局提供一些制度模板,仅供企业参考。企业可以按照模本,结合自身特点制定自己的管理制度。

经营场所卫生管理制度

1、全体员工均应保持经营场所的干净,整洁;

2、经营场所内不得吸烟,喝酒,进食,不得存放与保健食品存放无关的私人杂物,不得存放易燃,易爆和有毒物品;

3、经营场所内不得随地吐痰,乱丢果皮,杂物等;

4、经营场所要每日进行防蝇,防鼠,防蟑检查和打扫卫生;

5、不得在经营场所内用餐,如需用餐需在统一规定的区域内;

6、灭蚊灯,老鼠夹,杀虫剂等应保持有效状态,发现故障应及时报告卫生管理员,卫生管理员应立即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1、从事经营活动的每一位员工每年必须在具备体检资格的医疗机构或CDC体检一次,体检除常规项目外,应加做肠道致病菌,胸透以及转氨酶,乙肝表面抗原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2、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精神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的,不得参与直接接触保健食品的工作;

3、员工患上述疾病的,应立即调离原岗位.病愈要求上岗,必须在指定的医院体检,合格后才可重新上岗;

4、公司发现有患传染病的职工后,相关接触人员必须立即进行体检,确认未受传染的,方可继续留岗工作;

5、在岗员工应着装整洁,佩戴胸卡,勤洗澡,勤理发,注意个人卫生.6、应建立员工健康档案,档案至少保存两年.采购制度

1、严格执行企业制定的保健食品购进程序,确保从合法的企业购进合法和质量可靠的保健食品;

2、要认真审查供货单位的法定资格,经营范围和质量信誉,如有必要签订质量保证协议书,协议书应注明购销双方的质量责任;

3、加强合同管理,建立合同档案.签订的购货合同必须注明相应的质量条款;

4、索取并留存所经营产品的保健食品批准证明文件复印件、产品检验报告书复 1

印件;生产企业《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复印件;从经营企业购进的,还应索取经营企业《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复印件;购入进口保健食品应索取进口保健食品批准证明文件复印件及口岸进口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机构的检验合格证复印件;

5、购进保健食品应有合法票据,按规定做好购进记录,做到票,帐,货相符,购进记录保存至超过保健食品有效期1年,但不得少于3年;

6、严禁采购以下保健食品:(1)无《卫生许可证》生产单位生产的保健食品.(2)无检验合格证明的保健食品.(3)有毒,变质,被污染或其他感观性状异常的保健食品.(4)超过保质期限的保健食品.(5)其他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保健食品。进货验收制度

1、凡采购的保健食品必须进行外观质量检查验收,核实产品的品名、规格、批准文号、生产批号(日期)、有效期、生产厂商、包装、标签、说明书等内容,并建立验收记录;

2、购进验收记录必须注明保健食品品名、批号、生产厂商、供货单位、购进数量、购货日期等内容,验收记录至少保存有效期后2年;

3、对验收不合格的保健食品直接存入不合格区,报单位负责人同意后才可办理退货或销毁处理并做好登记;

4、进货台帐和索证资料不得涂改、伪造。

储存及库房保管制度

1、保管员要按照产品储存要求做好养护,保证产品不变色、不变质;

2、保管员对储存中发现存在质量问题的产品及时上报负责人并放入不合格区;

3、保管员应在专用货架摆放产品;

4、保管员做好防火、防潮、防热、防霉、防虫、防鼠和防污染等工作,确保保健食品质量安全。

5、库房要做到干净整洁,符合库房码放要求。

不合格产品处理制度

1、对质量不合格的保健食品不得采购、上架和销售;

2、不合格保健品须与合格产品分开存放,并挂有红牌警示标志,设专人、专帐管理;

3、对验收中发现质量可疑的保健食品,验收员应拒绝接收,并向负责人报告,不得擅自退货;

4、对储存中发现的不合格品,要立即停止销售撤下柜台,放入不合格区,并向负责人报告;

5、不合格保健食品的报损和销毁要有完善的手续和记录。

培 训 制 度

1、定期学习保健食品有关法律、法规及所经营产品的专业知识;

2、对新录入员工上岗前须进行质量教育与培训,培训结束后统一考核,不合格者不得上岗.3、做好培训档案工作。

销 售 制 度

1、所有销售人员必须经卫生知识和产品知识培训后方能上岗.2、销售人员应正确介绍保健食品的保健作用,适宜人群,使用方法,食用量,储存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内容,不得夸大宣传保健作用,严禁宣传疗效或利用封建迷信进行保健食品的宣传;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十四项管理制度 篇6

1、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原辅材料进货台账,在原辅进货台账中如实记录产品名称、规格、数量、生产厂家及其联系方式、进货时间等内容。

2、食品生产企业购进原辅材料时应当严格执行进货验收制度,对每一批入厂原辅材料都要按相应产品标准要求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用于生产。

3、原辅材料属于初级农产品的,企业要制定相应的收购标准,作为收购初级农产品依据。

4、对购进的原辅材料要逐一查验以下内容:(1)、产品验证材料是否齐全有效,产品验证材料包括以下内容:

生产企业有效期内的营业执照、与购进批次产品相符合的合格证明文件或检验报告、近期(半年内)法定检验机构出具的合格检验报告复印件,属于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必须具有有效的生产许可证复印件;企业采购进口需法定检验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应当向供货者索取有效的检验检疫证明。

(2)、对购进的预包装食品原料应对标识进行检查: ①包装是否有中文标明的商品名称、生产厂家厂名、厂址;是否在包装上显著位臵清晰标明食品名称、配料清单、配料定量、净含量和沥干物(固形物)含量。②是否标明生产日期,保质期、贮藏说明、产品执行标准、质量等级。

③复合型食品添加剂配料表中必须标示每一种成份及含量;

④属于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外包装上应标示QS标志及生产许可证编号。

⑤进口食品是否有用中文标明的原产国国名或者地区以及在中国依法登记注册的代理商、进口商或者经销商的名称和地址。

5、对购进的原辅材料应进行感观检验,对照产品标准判别产品感观是否符合要求。对供货者无法提供有效合格证明文件的食品原料,企业应依照食品安全标准及有关规定自行检验或委托检验,并保存检验记录。

6、对查验不合格和无合法来源的食品和过期或经感官鉴别存在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有其他感官性状异常及包装不严实或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原材料要拒绝接收。

7、进货台帐、验证材料、供应方出具的销货凭证应同时保存以备查验。

二、生产过程控制制度

1、企业质量负责人要督促员工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进出车间必须严格执行更衣洗手消毒制度、班后要对所负责的工作区域和工、器具按规范要求进行清洗、消毒,并对其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并保存自查记录。

2、企业应定期对必备生产设备、设施维护保养和清洗消毒,并保存记录,同时应建立和保存停产复产记录及复产前生产设备、设施等安全控制记录。

3、企业应建立和保存各种购进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贮存、保管、领用出库等记录。

4、企业应建立和保存生产投料记录,包括投料种类、品名、生产日期或批号、使用数量等。

5、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应根据所生产加工的食品的质量安全要求来确定关键质量控制点,制定关键质量控制点的操作规程或作业指导书,并在生产过程中做好关键质量控制点记录。

6、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管理,鼓励企业获取质量体系认证或HACCP认证,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

三、晋中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食品添加剂管理制度

1、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应当对其所生产加工食品的质量安全负责,并应当明确承诺不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2、企业应实行食品添加剂专人采购制度。在采购食品添加剂时应严格实施进货查验制度,验明产品标识,向供货单位索取有关生产许可、与购进批次相符的产品合格证明文件、近期(半年内)法定检验机构出具的合格检验报告,无合格证明的食品添加剂,须经自行检验或者委托检验合格。复合型食品添加剂配料表中必须标示每一种成份及含量。凡采购属国家实施生产许可证的食品添加剂,必须采购获证产品。

企业应实行食品添加剂专库存放、专人保管制度,对入厂的食品添加剂应如实记录食品添加剂的名称、规格、数量、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并建立食品添加剂档案,由专人放入专库存放。

企业应实行食品添加剂专人使用制度。在使用食品添加剂时应严格按GB2760标准规定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进行添加,企业在使用复合型食品添加剂时要对复合添加剂中各单一添加剂的名称及含量对照GB2760标准进行检查,必须每一种成份都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3、食品标签按照《食品安全法》规定标示所使用的每一种食品添加剂在国家标准中的通用名称。

4、企业在使用和更换食品添加剂前应当向所在地县(区)级质监部门进行报告。

四、食品生产企业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和教育培训制度

1、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应当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2、新入厂工人须经必要的培训后方可上岗,培训内容包括相关管理制度、食品安全基本知识、拟从事岗位工艺流程、作业指导书等。

3、食品生产企业应配备专职或兼职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所有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都要经过食品安全法规和食品卫生知识的学习和培训;

4、拟从事特殊岗位的工人(特种设备操作、出厂检验的人员)除接受本厂培训外还要经过相关监管部门的培训合格并取得相应的资质证件后方准上岗;原料采购、添加剂使用人员应经相关专业知识培训,能识别原辅料的真伪、优劣技能,能熟练掌握本单位生产食品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5、后续培训每年不得少于4次,累计不得少于40个学时,主要内容为食品生产加工相关专业知识和规范生产方面培训。

五、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产品检验管理制度

1、企业应建立生产过程检验制度,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各个关键控制环节半成品质量指标进行检测。

2、企业必须具备产品重点项目的检验设备和自检能力,持续完善和加强自检能力,并不断提高重点项目检验设备的自动化水平。

3、企业应建立和保存出厂食品的原始检验数据和检验报告记录,包括检查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生产批号、执行标准、检验结论、化验员、检验合格证号或检验报告编号、检验时间等记录内容。

4、生产的产品必须经批批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销售,成品库未见到检验人员签发的相应批次产品检验合格证明的,不得出厂销售。出厂检验项目应与食品安全标准及相关规定的项目应保持一致。

5、检验过程应严格按产品标准及相关的检验方法标准进行。检验员对检验结果负责,任何人不得干预检验员对于检验过程和检验结果公正性的判断。

6、产品出厂检验的原始记录及检验报告必须规范、齐全、真实、有效。企业委托其他检验机构实施产品出厂检验的,应检查受委托检验机构资质,并签订委托检验合同或协议。

7、企业应按规定对每个批次产品进行留样。产品保质期少于两年的,保存期限不少于保质期;产品保质期超过两年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两年。

8、检验设备在计量检定或校准的法定有效期内使用,相关辅助设备及化学试剂应完好齐备并在有效使用期内。

9、对获证范围内产品的划“※”号项目的检验每年不得少于两次,与法定检验机构进行的产品比对检验不少于一次,并要保存比对记录。

六、晋中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检验人员管理制度

1、食品生产企业必须配备两名或两名以上的检验人员, 检验员应经过相关食品检验方面的培训,考核合格取得检验员资质证书后,方可从事检验工作。

2、检验员应热爱检验工作,责任心强,忠于职守,坚守原则,符合食品从业人员的健康条件。

3、企业检验员必须签订劳务合同(劳动部门规定的规范文本),并根据个人岗位责任作出保证食品安全的承诺,劳务合同和个人岗位承诺书在县局的企业监管档案中存档。为保证企业产品质量检验工作的连续性,检验员应当尽量保持稳定,如企业确需调整的,必须配备能接替其岗位的检验员并报县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重新备案,企业不得无故辞退检验人员也不得临时借用检验人员。

4、检验员应按规定对每个批次产品进行留样。产品保质期少于两年的,保存期限不少于保质期;产品保质期超过两年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两年。

5、企业应加强食品检验人员的业务培训,制定比对检验计划,每年参加有资质的检验机构组织的出厂检验能力的比对,不断提升检验人员的操作技能。

七、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产品销售管理制度

1、企业生产的产品必须经批批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销售。

2、成品库必须持有化验室签发的相应批次的检验合格证明后方可将该批产品出厂销售。

3、每一批产品出厂销售时应填写产品销售台帐。

4、产品销售台帐应包含以下内容:产品名称、数量、生产日期或批号、检验合格证编号、购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销售日期、出货日期、地点等信息。

5、出厂销售的产品应附相应的验证材料,验证材料包括以下资料:本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生产许可证复印件、本批次产品检验报告复印件、近期法定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复印件。

6、产品销售台帐应保存二年以上。

八、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不合格品处理及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

1、检验人员对不合格品评审并作出处臵决定,由相关人员进行处臵。若有争议,则由质量负责人和食品安全员一起决定。

2、生产过程中允许返工的不合格品,生产人员应按相应操作工艺予以返工,并经检验员重新验证合格后方可放行。

3、对已判定不合格的成品或经返工仍不合格的产品要另行堆放,并做好标识。

4、原料/成品储存过程中发生的不合格品,由仓管人员进行处臵。

5、售出的产品不合格由本厂委派的人员和客户协商处理办法,做好记录。

6、企业应对生产的不安全食品主动召回。

7、不安全食品是指有证据证明对人体健康已经或可能造成危害的食品,包括:

(1)已经诱发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或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甚至死亡的食品;

(2)可能引发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或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食品;

(3)含有对特定人群可能引发健康危害的成份而在食品标签和说明书上未予以标识,或标识不全、不明确的食品;

(4)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不安全食品。:

8、企业发现其生产的食品存在质量安全问题的,应当积极采取措施,主动召回已出厂销售的有问题食品。

9、企业主动召回不安全食品,应当制定召回计划,并以书面形式向当地质监部门报告。

10、企业召回不安全食品时,应当通过发布社会公告或其他方式告知消费者,没有造成严重危害后果的,可不予公告。

11、企业召回不安全食品时,应按有关规定对消费者作适当的补偿,对召回的食品作必要的技术处理或者予以销毁,同时报告质监部门。

九、食品安全事故处臵制度

1、企业应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处臵方案,并成立食品安全事故处臵小组。

2、企业食品安全事故处臵小组组长由企业负责人担任,组员由各部门负责人担任。主要职责是:决定本企业食品安全处臵方案的启动及后处理,与质监部门进行信息沟通,定期检查本企业各项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食品安全事故隐患。

3、发生以下情况时,企业应启动食品安全事故处臵方案:

(1)在实施生产加工过程以及半成品、成品检验过程中或质监部门抽检本企业产品其微生物指标、食品添加剂、重金属指标不符合强制性标准要求;

(2)未按国家相关标准规定超范围使用或者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3)错误使用非食用的原料生产食品,加入非食品用化学物质或者将非食品当作食品;

(4)未经验证合格将未经检验检疫或者检验检疫不合格的肉类生产食品,以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等生产食品,生产了可能含有致病性寄生虫、微生物,或者微生物毒素含量且超过国家限定标准的食品;

(5)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受到污染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

4、食品安全事故处臵方案的工作程序和工作要求(1)封存产品,同时通知销售部门停止销售并及时通知销售商将存在安全隐患的产品下架并召回,并将情况上报向质监部门。召回的产品和未出厂的可能出现问题的产品要全部封存并与其他产品进行隔离,实行专库专用。

(2)实施检验。抽取样品送检验室实施检验,同时将样品送达有资质的检验机构进行全项检验。

(3)样品管理。对出现严重不合格项目的样品,要应严格按照有关样品的贮存要求,妥善保管样品,不得擅自处理样品。

(4)后处理。对不合格产品要全部销毁处理并做好相关记录,同时应立即停产整顿,经整改后须经质监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复产。

5、企业应定期检查各项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并记录在案。

6、如发生食品安全事故,企业应建立和保存处臵食品安全事故的记录。

十、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消费者投诉受理制度

1、接受消费者投诉,实行首问责任制,无论谁受理均需陪同到底,直到有处理结果,不得相互推诿。

2、接受消费者投诉需礼貌接待,态度和蔼,语言文明。

3、受理投诉须做记录,问清来龙去脉及当事人情况和要求。

4、接到消费者投诉后应立即告知经理(厂长),经理(厂长)应召集相关人员对消费者投诉的情况进行核实,必要时应走访消费者详细了解情况。

5、确因生产原因造成的产品不合格,要分析不合格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防止不合格品的再次产生。经理(厂长)要责成专人对消费者进行回访,说明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退货,给消费者造成损失的要进行赔偿。

十一、食品生产企业诚信制度

1、严格遵守《产品质量法》、《食品安全法》、《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按照有效的产品标准组织生产,严把食品质量安全关,诚信立业,守法经营,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利益。

2、自觉遵守市场准入制度,依法取得食品生产许可,并提交食品安全自查报告。

3、企业是食品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承担一切食品安全法律责任,自觉履行《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的承诺。

4、建立健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切实加强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控制、产品出厂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的质量管理,认真记录原辅材料进货查验、生产过程控制、产品出厂检验、产品出厂销售等台帐;认真落实岗位质量责任制,加强质量考核。

5、自觉接受质监部门的监督检查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十二、执行标准及标识标注管理制度

1、执行企业标准的,应按规定进行标准备案。

2、企业应收集、记录新发布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参加相关培训,做好标准执行工作。

3、依法获得相关认证的企业应持续符合认证要求。

4、企业生产加工食品的标识标注内容应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及食品安全标准规定的事项。

十三、接受委托加工食品管理制度

1、企业委托其他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应对其资质进行审查。查看其营业执照、代码证、生产许可证、税务登记证、质量保证体系等相关资质资料。

2、企业委托其他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应对其现场生产条件进行审查,确认其生产现场符合食品生产加工必备条件,具有必备的生产设备、检测仪器和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

3、企业委托其他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应对其产品质量进行评价,产品质量不符合要求的,不得开展委托加工。

4、企业产品实行委托加工或被委托加工的,双方应对产品的执行标准、标识标注等进行确定,委托加工食品包装标识应符合相关规定。

5、企业产品实行委托加工或被委托加工的,双方应按照标准合同格式签订委托加工合同。

6、委托加工双方应到所在地市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备案,并保存包括备案证明材料、委托加工合同(或复印件)等相关材料。

十四、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信息管理制度

1、企业应主动收集企业内部发现的和国家发布的与企业相关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信息,并做出反应,同时应建立和保存相关记录。

2、企业对采购的不合格品、发现的风险、检验发现的不安全食品等情况,应主动向当地食品安全和相关监管部门报告。

食品加工企业制度 篇7

民以食为天, 食以安全为先。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越演越烈, 足以暴露出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性, 食品安全是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和热点, 也是政府职能部门市场监管的重点和难点。食源性疾病和新出现的食源性危害的递增负担加剧;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快速城市化的发展;食品生产、加工、行销技术的快速变化;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质量知晓愿望的增加和对食品安全信息需求的增长等诸多方面对食品安全监管发起了巨大的挑战。在食品安全方面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 并且要明确企业是第一责任人, 社会公众同时参与到食品安全监督工作中, 由此可见完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势在必行。总而言之, 监督管理是手段, 但防患于未然才是最终目的。

二、国外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的借鉴

通过对美国、加拿大和日本这三个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的分析不难得出, 要确保食品的安全, 使食品企业保持强大的竞争力, 政府监管有力, 其关键在于有一套科学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和健全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虽然各发达国家对食品安全监管的具体情况不同, 但其都具有如下共同的特点:

1.具有比较完善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相关的政策和一系列详细的食品安全质量标准。

2.根据自身特点建立食品安全监管模式, 对机构的设置、职能的划分、运行的机制和人员的资质等各方面都做出相应的规定。

3.采取一整套先进的监控手段对食品的质量安全实施监督管理, 并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

4.建立食品质量安全服务信息系统。

三、对中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的完善

(一) 构建食品安全法体系

我国应借鉴国外先进的立法经验, 建立健全我国《食品安全法》体系。首先, 制定严密的基本概念定义。其次, 健全《食品安全法》体系。

(二) 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1.严格市场准入制度。我国已经完成了由食品高度匮乏短缺到极大丰富及快速发展的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 出现了一系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对食品进入市场的门槛设置过低。我国食品安全如何直面加入WTO后的技术壁垒。因此如何设置我国的技术屏障, 保护我国的食品工业, 必须通过开展一些重大科研基金项目来支持, 提高我国在该领域的科技水平, 严卡食品市场准入重塑我国食品安全在国际上的形象。

2.健全缺陷食品召回制度。对我国食品召回制度具体规范手段进行调整, 也应推动企业主动召回为主, 责令召回为辅, 立法完善现有的制度。与此同时, 还要完善已有的法律。

3.建立食品安全强制保险制度。笔者建议, 《食品安全法》应规定食品安全强制保险制度。

4.完善信息公开制度。要加强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和综合利用, 构建部门间信息沟通平台, 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5.强化惩罚制度。

(三) 设立科学的监管机构和加强人才培养

1.成立跨部委联合食品安全委员会。成立一个跨部委的全国统一的中国食品安全委员会来统一组织、协调和管理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全部工作。

2.食品安全风险分析人才培养储备。要加大对食品安全工作的人才培养和资金投入。

食品安全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保证食品安全, 应当建立健全以科学为基础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强化食品生产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的意识, 加强各级人民政府对食品安全监管和监督的领导, 加大食品安全监督的执法力度, 俗话说“法行天下, 食者无忧”。建立全社会参与食品安全的监管机制, 就给了全社会成员以充分的知情权、选择权、监督权, 给了大家在受到伤害以后的寻求保护权、追讨赔偿权和提请惩处权。只有当食品安全隐患的任何蛛丝马迹都处在高度敏锐、无处不在的眼光注视之中, 只有当食品安全的任何疏忽遗漏都要有责任人付出代价的时候, 只有当涉及食品安全的任何违法犯罪行为都要被追究责任的时候, 政府才不敢懈怠, 企业才不敢懈怠, 食品药品安全才有了可靠的保障。这就是食品安全监管实现“民主促民生”的真正体现。

参考文献

[1]唐黎标.发达国家如何监管食品安全[J].杭州食品科技, 2007 (2) .155

[2]唐钧, 李丹婷.我国食品安全管理:特征、根源与政策建议[J].公共行政, 2009 (4) .67

各国食品标签制度概况 篇8

关键词:食品标签;食品安全;制度构建

食品标签制度在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都是关乎民生的重要制度。近些年来,随着世界各国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程度加深,该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也逐渐成为各国热切讨论的议题。

一、食品标签制度的含义与功能

(一)食品标签制度的含义

食品标签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者经济体对于食品标签进行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及标准的总称。国际上最具权威性的食品标准制定组织是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其下设的食品标签法典委员会是负责制定国际食品标签标准的国际机构。众所周知,由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所制定的食品安全标准称为CAC标准,其被世界各国普遍认可。而CAC标准中关于食品标签的标准就有8个,包括预包装食品通用标签标准、特殊膳食用包装食品的標签及宣称的通用标准、食品添加剂通用标签标准、标签宣称的通用准则、营养标签准则、营养宣称的使用准则、“清真”一词的使用准则及有机食品生产、加工、标签和销售的准则。

(二)食品标签制度的功能

一个国家或者经济体的食品标签制度应具备一定的功能来保障食品安全这一核心价值。其功能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保障消费者知情权与选择权的功能。国家通过本国食品标签制度的具体规定,让食品企业有义务在食品标签上对食品做真实、清晰、科学的标注,让消费者通过食品标签,了解想要购买食品的准确信息,这就是消费者知情权的保障。另外,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通过对比验看不同食品企业的同类食品或者同一食品企业的同类多种食品上的食品标签上的信息,能准确地判断出适合自己的食品,并进行选择,这就是消费者选择权的保障。2、政府监管工具的功能。食品标签制度归根结底也是一个国家或经济体对内进行食品监管的有力工具。一个国家国内的食品安全情况关乎民生大计,民以食为天,各国政府通过食品标签制度中规定的一系列监管措施与手段来对食品企业进行有效、合理的管理、监督,尽量避免、减少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3、促进食品行业规范化的功能。食品标签制度的存在与不断细化、完善,使得食品企业在食品生产流程的各个阶段都会更加严格管理,形成规范合理的产业结构。食品企业在食品标签法律制度规定的范围之内,可以利用食品标签,展示本企业食品丰富的营养成分以及良好口碑,从而提升企业的整体形象。

二、世界各国食品标签制度

(一)美国食品标签制度

美国对食品标签的要求极为严格,1992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制修订了22个食品标签法规,此后,FDA又根据食品标签的发展状况对标签法规作了多次修改补充。1994年5月,美国出台了《食品营养标签和教育法》,要求所有预包装食品都要加贴强制性标签。1995年9月,FDA颁布正式法令对《联邦法典》中强化食品营养标签一章作出修改,要求销售的强化食品按规定加附营养标签。目前,关于美国食品标签的规定主要是美国联邦食品法规(cFR)第21章第101部分——食品标签。该法规要求所有预包装食品必须加贴标签,须标注的内容除食品名称、净含量、配料表、食品制造商/包装商/经销商的商业名称和地址外,还要标注营养成分。

(二)法国食品标签制度

法国作为欧盟的头号农业强国,其每年农产品进出口量位居世界前列,也是欧洲最大的粮食、油料作物、甜菜、葡萄酒、牛肉、禽肉的最大生产国。食品标签在法国已经形成一种重要的食品标签认证制度。这一制度的建立对于法国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一个方面,该认证制度赋予了食品和农产品明确的身份证明,形成了“从农田到餐桌”的高度透明通道,便于政府进行监管,进行责任追究。另一方面,这一制度切实地保护了消费者的利益,广大消费者可以根据食品标签上的信息,选择购买符合自己需求的安全食品和农产品。

(三)日本食品标签制度

日本食品标签制度的规定也很严谨。现有《食品卫生法》、《增进健康法》和《农林产品标准化和正确标签法(JAS法)》三部法律从不同角度对食品标签作出规定。近年来,日本国内拟将这三部法律统合一下,形成对加工食品标签的一元化管理。除此以外,其本国的《农林物资规格化和质量表示标准法》、《营养改善法》、《计量法》和《反不公平馈赠和误导法》中也都有涉及到食品标签的相关规定,由此可见,日本的食品标签制度日趋完备。

三、结语

上一篇:问卷调查类本科论文范文下一篇:幼儿园大班体育游戏教案《赤足玩沙玩水》含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