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加工原理试卷

2024-07-19

食品加工原理试卷(共8篇)

食品加工原理试卷 篇1

美学原理复习试卷

A.感知B.表象C.情感D.理解

16.想象得之在瞬间(D)。

A.与体验和修养无关B.与体验无关但与修养相关

C.与体验有关但与修养无关 D.但与体验和修养都息息相关

17.《庄子·达生》中讲了“佝偻者承蜩”的故事,说佝偻者“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这可以用来说明直觉的(C)。

A.直接性B.突然性C.专注性D.透明性

18.崇高与壮美的内涵在性质上(A)。

A.是一致的B.有一些共同点C.根本不同D.差异很大

19.悲剧性冲突源于(A)。

A.正义与邪恶的矛盾B.人物的过失C.自然的灾难D.日常生活的不幸

20.文艺复兴时期的悲剧主要是(B)。

A.命运悲剧B.性格悲剧C.心理悲剧D.问题悲剧

21.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根本区别在于(C)。

A.艺术品是人工制品B.艺术品是精神产品

C.艺术品用意象思维创造意象世界D.艺术品主要传达人类的审美经验

22.美国哲学家苏珊·朗格提出了(B)。

A.艺术直觉性B.艺术符号说C.艺术模仿说D.艺术游戏说

23.模仿说对艺术的界定立足于(A)。

A.艺术本质角度B.艺术价值角度C.艺术起源角度D.艺术功能角度

24.艺术品结构的最重要层次是(C)。

A.思想内容层B.形式符号层C.意象世界层D.意境超验层

25.“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古诗十九首》)这诗中意象的类型是(C)。

A.仿象B.喻象C.兴象D.抽象

26.艺术的最高追求是(D)。

A.创造有我之境B.创造无我之境

C.创造有生命力的典型意象 D.创造有意境的意象世界

27.艺术存在的动态流程是(C)。

A.从艺术创造到艺术作品B.从艺术创造到艺术接受

C.从艺术创造到艺术作品再到艺术接受 D.从艺术作品到艺术接受

28.美育之所以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主要因为它是(C)。

A.人生教育B.思想教育C.情感教育D.智慧教育

29.我国第一次将美育正式规定为教育的重要内容的人是(B)。

A.王国维B.蔡元培C.鲁 迅D.毛泽东

30.美育的最终目的是(D)。

A.培养人的审美能力B.培养人的创新能力

C.净化情感陶冶心灵D.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31.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主要内容有(ABCDE)。

A.美的本制裁理论

B.艺术本质理论

C.美的规律理论

D.美和美感起源的理论

E.异化劳动与审美活动相互关系的理论

32.“美是一个开放和系统”这一观念,包括(ABCDE)。

A.美由多方面的原因与契机所形成B.美在主客体交相作用中

C.美处于永恒的变化和创造中

D.美是诸多规定的综合E.美是多样性的统一

33.在审美关系中,人之所以为人,主要在于他有(ABE)。

A.社会性 B.精神性 C.自然性D.物质性 E.历史性

34.美感的深层心理特征包括(ABCD)。

A.生理与心理的矛盾统一

B.个性与社会性的矛盾统一

C.具象性与抽象性的矛盾统一

D.自觉性与非自觉性的矛盾统一

E.想象与情感的矛盾统一

35.人生天地之间的美的形态主要有(BCD)。

A.科学美 B.艺术美C.自然美 D.社会美 E.技术美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36、37每题3分,38、39小题每题4分,共14分)

36.心理距离说:(1)心理距离说是由英国的爱德华•布洛本世纪提出的;(2)认为人在审美时应在心理上与对象保持一种适度的、非功利的、非实用的距离。

37.丑:(1)否定性的价值,使人厌恶、鄙弃、反感;(2)违背自身发展规律,有碍人生;

(3)形式凌乱,不能怡人。

38.崇高:(1)崇高的对象通过感性形态体现出粗犷博大的形式,或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或雄伟的气势等;(2)让人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引起敬仰和赞叹的情怀;(3)提升和扩大人的精神境界。

39.意象的物态化与物化:(1)意象的物态化:把意象从心理层次引出,赋予其一定的形式符号(即线条、语言、旋等),使之具有感性的物质外观,这是从意象走向艺术实存的第一步;(2)意象的物化:在意象物态化基础上,直接运用物质手段将已具形式符号的意象凝定下来,转化为现实的艺术品。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40、41小题每小题7分,42小题6分,共20分)

40.怎样理解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答:(1)人的本质力量包括自然的本质力量和精神的本质力量;(2)“对象化”是人“化”到对象中去然后再从对象中表现出来,使对象成为自己的“作品”;(3)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关系中把自己的本质力量全面地在对象世界中展现出来;(4)美离不开活的形象,美只能是充满了生命力的活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而不可能是本质概念的对象化;(5)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即:人按照美的规律,按照对象的性质和特征,在对象中进行自我创造,从而把对象塑造成为美的形象。

41.审美人生观有何基本内容?为什么说在美的问题上要以人生为本?

答:(1)审美人生观的基本内容:a.人生的意识。人的自下而上和生活应当是一种有意识的自由的类的生活。b.人生的反思和反悔。以艺术家的精神气度对人生有所反思和反悔,创造出更为理想的、带有普遍性的生活。c.人生的价值。美是人生的最高价值之一,最理想的人生,应当是最美的人生。

(2)在美的问题上以人生为本,这是因为:a.美学研究的根本愈来愈在于提高整个人生的境界;b.人的本质力量在审美关系中全面展开的程度,在很大的意义上受制于人的自下而上状况和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c.以人生为本、并融入创造论的做法,有其巨大的理论合理性。

42.美育如何改变人的心理气质与精神面貌?

答:(1)从生理的兴奋和快感,转移到心理的恬适和愉悦;(2)从个别性的感受和形象,转移到普遍性的观照和沉思;(3)从功利性的占有和享受,转移到超功利性的旷达和赏玩。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43小题12分,44小题14分,共26分)

43.试举例说明一般理解与审美活动中的理解的区别。

答:(1)审美中的理解,有助于领悟作品中的深层文化意蕴;(2)审美中的理解,与情感交融在一起;(3)审美中的理解,对对象进行抽象地处理,又作具体地呈现,是抽象与具象的统一。

44.请以李白的《月下独酌》为例分析艺术意象的审美特征。

附:《月下独酌》原文: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答:(1)虚拟性:艺术意象的虚拟性即非现实性,指采取非现实形态表现现实事物,可以虚构、编造,其至违背常情常理;(2)感性:指意象可为感官直接感知,体验的直观性和具体性,而无须借助自学理性的反思;(3)想象性:指借助想象把一股表象拓展、上升为审美意象的特征,这是艺术意象最重要的特征;(4)情感性:指艺术意象总是包含、渗透着某种情感因素而使意象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食品加工原理试卷 篇2

1 合理设置问题, 活跃课堂气氛

根据食品储藏与加工原理课程性质、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 进行教学设计, 设置合理的问题, 运用教学和信息资源, 找到适宜的教学方式。具体做法: (1) 设置问题。讲每一章节内容前或后, 设置一些问题, 也可让学生先自学, 然后提出问题。 (2) 搜集资料。学生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查询资料。 (3) 小组讨论, 形成观点。学生5人一个学习小组, 利用课外时间搜集资料并整理成文, 在小组内讨论, 形成统一观点, 然后各小组推荐代表, 在课堂上发言。 (4) 教师点评, 总结提高。讨论结束后, 由教师点评, 帮助学生总结。如在讲热杀菌时,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杀菌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布置一道有关杀菌新技术的讨论题, 学生5人一组, 查阅相关新技术, 选一名代表在课堂上向同学介绍超高静压杀菌、脉冲电场杀菌、脉冲X射线杀菌、磁力杀菌等技术的特点及应用。学生对机理讲得不是很清时, 教师要及时补充。在学生讲述过程中, 其他学生也可提问, 如学生讲到日本首先开发使用超高压杀菌的果酱商品, 其风味、营养成分与未经超高压杀菌处理的新鲜水果几乎无任何差异。这时就有学生问:“为什么超高压杀菌不影响水果风味?”讲解的学生就会从超高压技术进行食品加工的特点作解释, 即它不会使食品的温度升高, 只是作用于非共价键, 共价键基本不被破坏, 所以对食品原有的色、香、味及营养成分影响较小, 特别适用于果汁、果酱类食品的杀菌。讨论结束后, 由教师点评, 帮助学生总结提高, 教师先肯定学生认真查阅资料、积极思考问题的态度, 然后对不足的地方进行补充。学生讲到的杀菌技术, 大都是冷杀菌技术, 教师可对热杀菌和冷杀菌技术作一比较, 使学生对杀菌技术有进一步的了解, 懂得如何选择杀菌方法。

2 不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为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有必要在企业开展食品储藏与加工原理实践教学。首先, 安排学生去现代化食品企业进行学习, 安排企业的技术人员讲解企业的原料采购、产品生产加工过程、生产技术, 并演示产品生产过程, 进一步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缩短教学与实际生产的差距, 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要求, 掌握生产技能。

另外可结合一些热点案例进行讨论与分析,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讲述食品生产要遵守的三原则时, 强调其中的食品安全问题是重点, 让学生先去查找有关食品安全方面的资料, 在下一堂课引导学生讨论。就红心鸭蛋、肯德基苏丹红、三聚氰胺等事例及对人体的健康影响进行讨论:“为什么中国存在这么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学生很容易就会想到是厂家为了谋利而进行的不道德行为, 且检测力度不够, 却并未谈到深层次的原因, 此时可引导学生从食品安全制度方面谈一谈。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市场机制和法制尚不健全, 诚信意识缺失, 一些不安全因素存在于食品供应链的全过程, 影响食品安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仍然存在, 初级农产品源头污染依然严重, 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假冒伪劣问题比较突出, 食品流通经营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在热烈的讨论气氛中使学生明确在生产食品时一定要遵守食品安全原则。

3 撰写综述小论文, 改革成绩考核方式

教师提供一些与教材内容紧密相联的论题, 如当前食品加工新技术、保藏新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等, 让学生写一篇综述小论文, 要求3 000~5 000字, 在学期结束前两周上交, 教师根据小论文及平时考勤和讨论课上的发言情况综合评定成绩, 改变以前依据开卷考试测试成绩的方式, 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使其进行自主式学习。

通过对食品储藏与加工原理教学进行探索与实践,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课堂授课由教师独白到对话交流再到学生上台, 活跃了课堂氛围,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通过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不仅使学生学习了书面知识, 而且了解了企业的生产活动及国内外食品领域的生产新技术、食品安全控制方法, 更有利于其对书本知识的深入理解。

摘要:为拓展学生知识面, 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提高教学质量, 在食品储藏与加工原理教学中进行探索与实践, 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食品加工原理试卷 篇3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试卷讲评 教育心理学 教学法

学生进入高中以后,学习压力增大,知识增多,以检验为目的的周测验、月考试、以及中段考等考试形式繁多。特别是进入高三后,学生每周都有一些高考模拟类试题训练。我们不否认:考试既是对学生的学习检查,也是对教师的教学有效评价的手段之一。我们常见:学生在一张试卷上争高低,教师也在一张试卷上分优劣。因而,试卷讲评课也就成了语文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每位教师关注的教学环节之一。

试卷讲评课是指在测试之后对试卷进行分析、讲解和点评的课型,对学生已学的知识起着矫正、巩固、充实、完善和深化的重要作用。高明的教师,往往通过试卷的评讲,了解学生知识和技能掌握的基本情况,并且及时纠正问题,从而达到巩固、内化知识的目的。成功的试卷评讲,不仅能给学生豁然开朗的感觉,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减轻繁重的学习负担,提高复习效率,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但是,一些教师都曾有这样的感触:每次考试后评析试卷,学生经常是启而不发、情绪低落,课堂气氛沉闷。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形式与效果有必然的关系。既然考试不可免,试卷讲评课也就必不可少。要让我们的讲评课有很好的实践指导作用,运用教育心理学对优化讲评效果很有帮助。以下是笔者近几年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实践探索。

一、评讲前教育心理学的运用

1.及时反馈是基本原则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指出:“遗忘在学习之后就立即开始了,遗忘的速度呈先快后慢的趋势”。可见,及时讲评、及时反馈,这样效果才显著。讲评的效果好坏还依赖于反馈信息的准确。奥苏贝尔指出:“影响学生的唯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因而,要使讲评解决问题,准确就是基础。

如果测试之后都过了好几天,甚至在学生把试题内容都快忘了的时候教师才讲评,这样不但会降低学生寻求正确答案及失分原因的积极性,而且不利于学生对错误的纠正及知识的查漏补缺。

学生刚考试时,他们在头脑中对试题解答情形的记忆表象还是十分明晰的,此时学生的思维和心理都处于一个非常兴奋的状态,对考试成绩和未知解答有一种强烈的心理渴望。他们渴求老师的评价,特别是肯定他们的进步,指点面临的迷津。教师要抓住这些心理特点,及时进行讲评,就能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同时,学生也会因对讲评材料的关注而集中注意力听课,并容易产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浓厚兴趣,这为教师的讲评取得良好效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一般试卷应在考试的当天或最迟第二天批改完后,趁热打铁及时讲评,才能达到讲评效果最优化。

2.成败归因理论

试卷评讲课上出现学生情绪低落的状况,往往是由于部分学生因成绩不佳心理闭锁引起的。在激烈的学习竞争中,每个学生都有衡量自身成败的标准,但这些标准尚不成熟,学生心理的自我调整能力还不强。

美国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从认知心理学角度研究了成就动机,提出了成就动机的归因模式,把成败的原因归结为四个因素:努力、能力、运气和任务难度。其中,能力和努力是描述个人特征的“内在原因”,是个人可以控制的;难度和运气则是表示环境因素的“外在原因”,是个人较难控制的。一般说来,把行为成败的原因归结为外部的不可控的因素,会降低个体的行为动机;而把行为结果归结为内部的、可控的因素,会增强个体的行为动机。

当试卷分发给学生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成败学会积极归因:把成功主要归因于内部因素,即学生学习能力较强,学习比较努力,这样会启发学生如果想要进一步取得成功还必须继续努力;把失败主要归因于外部因素,即试题较难、运气不好,也可归因于可控的内部因素,如学习不努力、临场发挥欠佳等,为自己寻找解脱,获得心理平衡。这样的归因虽然有时不完全符合客观实际,但对于帮助学生克服自卑感、树立自信心将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形成自我效能感,正如俗语所说:“艺高人胆大”。但这两个因素属于不可控制的外部因素,也不能过于强调,应该引导学生多关注一些可控制的内部的稳定因素,如努力程度、学习方法、情绪状态等,从而进一步明确今后的学习方向和要求。

我们不可忽视一个实际现象,一个班上,总免不了明比暗攀的现象存在,他们对成绩分厘必争,对排名尤为重视。考后讲评与其说是知识的重组,不如说是一次心态的洗涤。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往往关注前者的多,关注后者的少。后者的关注是人的本能唤起。有一次,我所在的班级考试下降了一个名次,学生一开始是互相埋怨,进而互相指责,待老师讲评时,一些学生头都不敢抬起来了,等老师责备。遇到这种情况我另找话题,有时以优势比别人弱势,有时用客观指导主观,有时以局部成功突破整体沉闷,有时以个别优秀“以偏概全”,……总之,教师技巧的归因,往往让学生们在困惑的时候看到成绩、看到光明、提高他们的勇气。

3.鼓励性原则

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激励和鞭策兼顾是评讲时教师要做的首要工作,成绩优秀者要大胆表扬和正面鼓励,成绩欠佳者要予以鼓励并提出要求。

后进生因为经历了挫折,往往保持着持续的紧张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会表现出萎靡不振、焦虑、压抑、回避等反应,由此产生的情绪、行为方式会长时间累积,而产生习得性失助感进而自卑、冷漠、孤独甚至是厌学情绪滋生。因此,我们教师在发放试卷时,对成绩好的同学要提出表扬,激发后面的学生向他们看齐;对有进步的同学也要提出表扬,肯定他们的进步和努力,让他们在不断达到目标的过程中体验成就感,从而形成持久的动力源;后进生太渴望成功,表扬后进生比表扬优等生更有必要。对后进学生可从他们试卷的答题步骤、语言表达、创造性的新颖见解抑或书写规范上细心寻找亮点,哪怕是一星闪光点都要给予及时的表扬、鼓励和赏识。卡耐基说:“我成功的秘诀是我对我的梦想不断地重复、想象,并且相信它是真的。”在教师不断的积极暗示中减轻后进生对学习的焦虑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达到最终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

这样,通过讲评,充分调动了各类学生学习语文的情感意志、兴趣爱好等多方面积极因素,激发了勤奋好学的愿望,促进了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从而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讲评中教育心理学的运用

1.主体性教学理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的报告中指出:“新的教育精神使个人成为他自己文化进步的主人和创造者。自学,尤其是帮助下的自学,在任何教育体系中,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主体性教学理论的核心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作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必须能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把课堂获得的信息“内化”为自身的认知系统。

为了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教师在试卷讲评时最好做到以下几点:①在讲评课前,教师应做好详尽的考试分析,上课前把试卷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自主纠错;②可把全班学生依据成绩好坏、影响力等因素分成若干学习小组,使每个组中的学生均有优生辅导,对试卷中的未知解答先在小组内、小组间讨论,通过互帮互学的途径加以解决。若还不能解决,最后由老师和全班学生一起解决;③对于难度大的题目出现的好的作答及规范的表达形式大力予以肯定,并敢于让学生充当“小老师”,让学生评讲;④增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讨论问题的机会,允许学生对试题“评价”做出“反评价。

2.最近发展区理论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来的。维果茨基的研究表明: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把握“最近发展区”,能加速学生的发展。

此理论告诉我们,最近发展区代表着一种学习情况。在该情况下,学生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尽最大学力能够达到的区域内学习。如果超出最近发展区,教师应该进行适当的引导与调整。学生能够解决的问题,教师决不越俎代庖;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应提供适当的教学支持。同时,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确立适合自己的最高目标的习惯,即使最后不能完全实现,也会取得比当初的小目标更大的进步。

因此,试卷评讲时,让学生明确哪些是能拿到分数而没有拿到的;哪些是稍稍细心些就能达到要求的;哪些难度偏大,也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博上一把的。以基础知识部分为例:语音题灵活多变,出错率较高;熟语中成语掌握不难,但对于“拔出萝卜带出泥”等这样的俚语,学生一头雾水;6种病句中搭配不当、两面对一面、语序不当、成分残缺、表意不明能够轻而易举地辨析,而对于介词抢宾语的情况就不明就里了。针对这一部分,可提供如下的解决措施:语音掌握常见的3500个字,进行查漏补缺;俚语文化的掌握并非一日之功,学有余力的同学可在这方面进行广泛搜集记忆,一般的学生可把精力放在能够掌握的知识点上(当然,这是针对高三学生来说的);语病题加强语法学习。

总而言之,试卷评讲既应以学生为主体,应将学生自行讨论分析、自行探究纠错、自行归纳总结、自行解决问题这条主线贯穿在讲评课的始终,教师也应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因人而异地提出适合的高要求,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一步一步地发展自己,最大限度地完善自己。

3.学习的迁移

学习的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中学得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起积极影响的称为正迁移,起消极作用的称为负迁移。

教师要运用好迁移规律,促使正迁移的发生。在试卷评中,教师要针对试题所涉及的有关知识内容、技巧、技能、思想、方法,多角度、全方位地精心编制一些变式练习,使学生从各个角度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以便及时巩固和提高。

语文试卷的语言运用中“句式的变换”这一考点,由于初中学生不学语法,因而这一题型显得难度很大。讲解时先从简单的变换句式入手,如“被动句变换为主动句,长短句变换”等。例如在讲到长句变短句时,明确方法:把长句的联合部分或较长的修饰成分化成若干分句或句子。这一题型掌握后,还需明确其变式题型“短句变长句”的解答方法,通过同一题目比较长句和短句的区别,最后得出解答方法:以一组短句中的一个为主干,把其余的短句变成短语,作并列的修饰成分,整个句子就变成一个长句。讲评课应该具备针对性,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即使只解决了一种题型,讲透了也未为不可。

三、试卷讲评后教育心理学的运用

1.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个体差异,也称个别差异、个性差异,是指个人在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而又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生理特点。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是绝对的。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在基础知识、智力和能力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以至于在学习速度、质量、方式上参差不齐,使教师难以顾及到班上的每一位学生,对班级的整体教学带来了一定困难。

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认为,学生显著的个体差异、教师指导质量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将导致学生创造能力、创造性人格的显著差异。教育部《发展素质教育提要》也指出:“多几把尺子,就可能多一批个性发展的学生。”因此,教师在试卷评讲中必须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分层次教学,尽可能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在试卷讲评完后及时地对仍存在问题的后进生给予个别辅导,强化讲评效果,使每一位学生都学有所获。

如选考类的现代文阅读,教师不能根据绝大部分学生的情况而规定全班选择一种文体攻克难关。相反,应该尊重学生对于文学类和实用类的选择,只要有学生做出了选择,教师就应该给与相应的指导。

2.皮格马利翁效应

“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教师在与学生交往过程中,一旦好意知觉学生,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寄以期望,学生就会产生出相应于这种期望的状态,他就会被一种积极的光环所笼罩。要想使一个人发展更好,就应该给他传递积极的期望。期望对于人的行为有巨大影响。积极的期望促使人们向好的方向发展,消极的期望则使人向坏的方向发展。试卷评讲过程中对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肯定与鼓励,可以帮助他们树立起在学生中的良好印象,从而在自信的基础上取得学业上的进步。

3.知识的系统化理论

知识的系统化指根据分类或因果联系的原则将知识逐步形成一定体系的过程。知识的系统化有助于把多而杂的知识变得少而精,从而完成书本知识由“厚”到“薄”的转化。系统化的知识具有很好的记忆编码,既好记又好用,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很好途径。

在试卷讲评完后,可要求学生对试卷进行归纳、总结,抓住试卷中的难题、关键题、易混淆题,把试卷中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梳理、提炼,用网络化的图表表示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结构体系。对于一些错题要在订错本上存档,并反思错解根源是什么?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克服常犯错误?为以后复习准备好资料素材。

4.同化学习理论

奥苏伯尔认为,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网络中可以利用的适当观念可以构成三种关系:原有观念是上位的,新的知识是下位的;原有观念是下位的,新知识是上位的;原有观念和新知识是并列的。同化学习理论的核心:学生能否习得新信息,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意义学习是通过新信息与学习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观念的相互作用才得发生的,这种相互作用导致新旧知识的意义的同化。因而,试卷评讲后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要求学生对试卷进行归纳、总结。

总而言之,如果在试卷的讲评中能合理地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才可能充分发挥评讲课的作用:激励、纠错、补遗、拓展、提升。

微机原理试卷及答案 2 篇4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8288在8086/8088组成的计算机中的作用是(②)。① 数据缓冲器

② 总线控制器

③ 地址锁存器

④ 提供系统时钟CLK 2.指令 MOV 0283H[BX][SI] , AX中目标操作数的寻址方式为(②)。① 寄存器寻址

② 基址变址相对寻址

③ 基址寻址

④ 变址寻址

3.某存储单元的段基址为3806H,段内偏移地址为2A48H,该存储单元的物理地址为(④)。① 4100H

② 3AA08H

③ 3B008H

④ 3AAA8H 3806 +2A48 =3AAA8H

4.某存储器芯片有地址线13根,数据线8根、该存储器芯片的存储容量为(③)。① 15K×8

② 32K×256

③ 8K×8

④ 32K×8 5.某存储器芯片容量为2K×1bit、若用它组成16K×8bit存储器组,所用芯片数以及用于组内寻址的地址线为(②)。① 32片、11根

② 64片、14根

③ 8片、14根

④ 16片、8根 6.“ADD AX,[BX+8]”的源操作数在当前(②)。① 堆栈段

② 数据段

③ 代码段

④ 程序段 7. DMAC 8237具有(②)。① 八个独立通道

② 四个独立通道

③ 二个独立通道

④ 三个独立通道

DMAC8237A的主要性能:

1、有4个独立的DMA通道,每个通道都充许开放或禁止DMA请求,都可以独立控制自动预置方式。

2、具有三种基本的传输方式:单字节传送、数据块传送、请求传送。

3、具有存储器到存储器的传送功能

4、具有正常时序和压缩时序两种基本时序。

5、8257A级联可扩充任意个DMA通道。

6、有两种优先管理方式:固定优先级和循环优先级。

7、有较高的数据传输速率。8.可编程并行接口8255A具有(①)① 两个8位(A口、B口)和两个4位(C口的高、低各4位)并行输入输出端口。② 两个8位(A口、C口)和两个4位(B口的高、低各4位)并行输入输出端口。③ 两个8位(B口、C口)和两个4位(A口的高、低各4位)并行输入输出端口。④ 两个4位(A口、B口)和一个8位(C口)并行输入输出端口。9.8259分别有(③)个 ICW和OCW。① 2, 4

② 4, 2

③ 4, 3

④ 3, 4

8259A有3个操作命令字OCW1-OCW3,4个初始化命令字ICW1-ICW4。10.8255A有3种工作方式,能工作与工作方式2的口有(④)。① A口和B口

②B口和C口

③ B口

④A口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数据总线是单向总线。(错)双向总线。

2.RAM是指只读存储器(错)RAM随机访问存储器。ROM只读存储器 3.CPU与外界交换信息的方式有两种:同步通信和异步通信。(对)4.8259A具有8级优先权控制,通过级联可扩展至64级优先权控制。(对)5.CPU的发展经历了4代,第三代用的是半导体管。(错)集成电路。

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标志寄存器FR中下列标志位的名称以及为0和1时代表的意义分别为: ① CF :(进位标志位;0:无进位

1:有进位); ② IF :(中断允许标志位;0:屏蔽外部的可屏蔽的中断请求;1:允许接受外部的可屏蔽的中断请求);

2.物理地址是指(存储器的实际地址,一个存储单元的物理地址是惟一); 3.微机中的ROM是(只读存储器)。

5.CPU与接口之间传送信息的方式一般有四种,即:(无条件)、(查询式)、(中断方式)、(DMA方式)。

6.8086/8088从总的说来有(内部)、(外部)两种中断。7.总线根据其所处的位置不同,可以分为(片内总线)、(片总线)、(内总线)、(外总线)。8.半导体存储器从使用功能上来说,可分为两类:(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

9.8253一个芯片上有(3)个独立的16位计数器通道,每个通道有(6)种工作方式。10.MOV AX,1234H中源操作数所使用的寻址方式为:(立即数寻址方式),MOV ES,AX源操作数所采用的寻址方式:(寄存器寻址方式)。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计20分)

1.8086CPU由哪两个独立的工作单元组成?它们的功能是什么? 答:8086CPU由总线接口单元BIU和执行单元EU组成。其中,BIU负责与存储器接口,即8086CPU与存储器之间的信息传送,都是由BIU进行的。EU负责指令的执行 2.微机中的基本计时有哪几种?它们之间的有何关系?

答:微机中的基本计时有:指令周期;总线周期;时钟周期。一个指令周期由若干时钟周期或总线周期构成,一个基本的总线周期由四个时钟周期构成,时钟周期是最小的计时单位,它是微机主频的倒数。

3.8237在系统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述8237工作过程。

答:DMA控制作用,具有DMA请求、响应、传送和结束的管理能力。8237工作过程分四个阶段:

(1)

请求:(2)

响应:(3)

传送:(4)

结束:

4.试述中断处理过程?

答:中断处理过程为:中断请求、中断排队、中断响应、中断处理、中断返回。

五、程序分析题

在数据段中从0500H单元开始存放着100个带符号数(16位),要求把其中的正数传送至1000H开始的存储区;负数传送至1100H开始的存储区。(8分)

XOR

DX,DX MOV

SI,0500H

MOV

DI,1000H

;存正 MOV

BX,1100H

;存负 MOV

CX,100 L1:MOV

AX,[SI] TEST

AX,8000H

JNZ

L2

;负转L2 MOV

[DI],AX INC

DI INC

DI JMP

L3

L2: MOV

[BX],AX INC

BX INC

BX L3: INC

SI INC

SI LOOP L1 HLT

六、应用题(12分)

微机原理与应用试卷-有答案 篇5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十进制33.25转换成十六进制数为

()A.B1.4H

B.1B.19H

C.21.4H D.33.4H

2.若有16条地址线,那么可访问的内存地址范围为。

()A.0001H~FFFFH B.0000H~FFFFH C.00000H~FFFFFH D.00001H~FFFFFH 3.8086 CPU内有指示下条指令有效地址的指示器是

()A.IP B.SP

C.BP D.SI 4.下列指令中语法有错误的是

()A.IN AX,20H B.LEA SI,[2000H]C.OUT DX,AL D.SHL AX,2

5.8088CPU内部的数据总线有多少条

()A.8条 B.16条

C.20条

D.32条

6.若(AL)=0FH,(BL)=04H,则执行CMP AL,BL后,AL和BL的内容为()A.0FH和04H B.0BH和04H

C.0FH和0BH D.04H和0FH

7.指令MOV AX,[BX][SI]中源操作数的寻址方式是。

()A.寄存器间接寻址

B.变址寻址

C.基址变址寻址

D.相对寻址

8.与MOV BX,OFFSET X等价的指令是

()A.MOV BX,X B.LDS BX,X C.LES BX,X D.LEA BX,X 9.不能实现将AX清零和CF清零的指令是

()A.SUB AX,AX B.MOV AX,0 C.XOR AX,AX D.AND AX,0 10.可编程计数/定时器8253的工作方式有几种

()A.3

B.4

C.5

D.6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计算机通常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是核心部件,合称为中央处理单元CPU。

2.8086CPU通过数据总线对__________进行一次访问所需要的时间为一个总线周期,一个总线周期至少包括__________时钟周期。

3.组成16M*8位的存储器,需要1M*4位的存储芯片___________片。 4.微机中一般采用__________芯片作为串行通信接口。

5.在8086CPU系统中,设某中断源的中断类型码为08H,中断矢量为0100H:1000H,则相应的中断矢量存储地址为__________;从该地址开始,连续的4个存储单元存放的内容依次为__________。

6.堆栈是内存中一个专用区域,其存取规则是__________;在8086系统中,当

CPU响应外部中断请求转向中断处理程序前,应将__________的内容依次压入堆栈。

三、判断改错题(每题1分,共10 分)

1.8086向存储器的奇地址写一个字节的数据时,需要一个总线周期,在该总线周期内的第一个时钟周期中,A0为1。

2.8088的()()信号可用作中断矢量的读选通信号。

3.已知AL的内容为01011101B,执行NEG AL后再执行CBW,AX中的内容为7FA3H。()4.8088 中,取指令和执行指令必须是串行操作。5.MOV [BX],0 指令是正确的。

()()()()()6.8259A的8个中断源的中断矢量在中断向量表中是连续存放的。

7.多个外设可以通过一条中断请求线,向CPU发中断请求。

8.EPROM 虽然是只读存储器,所以在编程时不可以向内部写入数据。

9.在CMP AX,DX指令执行之后,当标志位SF,OF,ZF满足下列逻辑关系(SF⊕OF)+ZF=0时,表明(AX)<(DX)。

()()10.CPU与外部接口数据传输方式有程序控制、中断、DMA三种方式。

四、汇编程序(共20分)1.设某数据区定义如下:

ORG 0100H NAMES: DB ‘TOM’,20

DB ‘ROSE’,25

DB ‘KATE’,22 下列各组指令,若为合法指令,请写出执行结果,若为非法指令,则写出错误原因。(本题5分)

(1)MOV SI,5

LEA DI,NAMES[SI+6]

MOV AL,[DI](AL)= MOV LEA CMP SI,4 BX,NAMES [BL][SI],BYTE PTR NAMES+10(2)

(SF)=

2.设初值(AX)=4321H,(DX)=8765H,则

MOV CL,04H

SHL DX,CL

MOV BL,AH

SHL AX,CL

SHR BL,CL

OR DL,BL 上述程序执行后(DX)= ;(AX)=。(本题5分)

3.编写一个程序,接收从键盘输入的10个十进制数字,输入回车符则停止输入,然后将这些数字加密后(用XLAT指令变换)存入内存缓冲区BUFFER。加密表为:

输入数字:

0,1,2,3,4,5,6,7,8,9 密码数字: 7,5,9,1,3,6,8,0,2,4(本题10分)

五、简答题(共20分)

1.简述在最小工作模式下,8086如何响应一个总线请求?(本题

2.伪指令的功能是什么?(本题5分)

3.简述宏指令与子程序的区别(本题5分)

5分)3

4.8259A中断控制器的功能是什么?(本题5分)

六、综合应用题(共20 分)

已知某8088微机系统包括8255,8253两个可编程接口电路。其中8253三个计数器分别工作在不同的方式下,可以为A/D转换器提供可编程的采样频率和采样时间;8255A的PB0可用于检测按键开关的位置,PB7可根据PB0的状态决定是否点亮LED指示灯。设系统所要求有关硬件连线已经全部接好,如图1所示。试完成下列各项要求。

(1)分别列出8255A,8253各个端口的地址编码,其中片选信号PS2,PS3采用图2中的译码地址。(5分)

(2)根据图2所示8255A的A口和B口的连接方式,写出接口初始化程序片段。(5分)(3)图1给出了8253各个计数器要求的工作方式。设已知外部时钟频率为F,计数器0的计数初值为L(字节型),工作在方式2;计数器1的计数初值为M(字型),工作在方式1;计数器2的计数初值为N(字型),工作在方式3,L,M,N是在程序的其它地方已经定义的变量,L,M为二进制数,N为BCD码。试按上述要求完成8253的初始化程序片段。(5分)

(4)设计一个程序片段,使8255A监测PB0的输入状态,当PB0=1时使LED灯亮。(5分)

图1

图2 4

微机原理与应用试题2标准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C.2.B.3.A.4.D.5.A.6.A.7.C.8.D.9.B.10.D.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运算器、控制器

2.存储器或I/O接口,4 3.32 4.8250(或8251A)

5.020H,00H,10H,00H,01H 6.后进先出,断点处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2.√ 3.X 4.X

四、汇编程序(共20分)

5.X

6.√

7.√

8.X

9.X

10.√

1.(1)非法指令LEA DI,NAMES[SI+6],不可直接传送(3分)

(2)(SF)=0(2分)2.(DX)=7654H,(AX)=3210H 3.答案: data scode buffer data code

start:

segment db 7,5,9,1,3,6,8,0,2,4 db 10 dup(?)ends

(3分)(5分)

segment assume cs:code,ds:data mov ax,data mov mov mov lea mov int cmp jz and xlat mov inc loop ret ends ds,ax si,0 cx,10 bx,scode ah,01 21h al,0ah exit al,0fh buffer[si],al si input

(5分)

(2分)

input:

exit: code

end start

五、简答题(共20分)

1.答:外部总线主控模块经HOLD引线向8086发出总线请求信号;8086在每个时钟周期的上升沿采样HOLD引线;若发现HOLD=1则在当前总线周期结束时(T4结束)发出总线请求的响应信号HLDA;8086使地址、数据及控制总线进入高阻状态,让出总线控制权,完成响应

过程。(5分)

2.答:伪指令是在汇编程序对源程序汇编期间由汇编程序处理的操作,它们可以完成如处理器选择、定义程序模式、定义数据、分配存储区、指示程序结束等功能。总之,伪指令主要是指导汇编过程。(5分)

3. 答:宏指令插入执行,目标代码重复出现,费单元,省时间

(2分)

子程序转去执行,目标代码仅出现一次,省单元,费时间(3分)

4.答:8259A中断控制器可以接受8个中断请求输入并将它们寄存。对8个请求输入进行优先级判断,裁决出最高优先级进行处理,它可以支持多种优先级处理方式。8259A可以对中断请求输入进行屏蔽,阻止对其进行处理。8259A支持多种中断结束方式。8259A与微处理器连接方便,可提供中断请求信号及发送中断类型码。8259A可以进行级连以便形成多于8级输入的中断控制系统。(5分)

六、综合应用题(共20分)

(1)8255的口地址码为08H,09H,0AH,0BH,8253的口地址码为0CH,0DH,0EH,0FH(2)8255的初始化程序

MOV AL,10000010B OUT 0BH,AL(3)8253各通道的初始化程序片段

MOV AL,14H

;8253 0#设置为方式2 OUT 0FH,AL MOV AL,L

;对0#设置计数处值L OUT 0CH,AL MOV AL,72H

;1#设置为方式1 MOV OFH,AL MOV AX,M

;1#设置计数初值为M OUT ODH,AL MOV AL,AH OUT ODH,AL MOV AL,B7H

;2#设置为方式3,BCD码 OUT OFH,AL MOV AX,N OUT OEH,AL

;2#计数初值为N MOV AL,AH OUT 0EH,AL(4)8255检测到当PB0=1时点亮灯的程序片段

IN AL,09H

;读B口状态

K1: TEST 01H

;测试PB0=1否

JZ K1

;不为1,踏步

MOV AL,00H

秋管理学原理试卷及答案 篇6

一 学期;时间110分钟 2015年元月13日14:00-15:40新校区D座205教室 管理学原理 课程 32 学时 2 学分 考试形式: 闭卷 专业年级: 工程管理13级 总分100分,占总评成绩 70 %(所有答案均写在答题纸上,试卷及答题纸一起交)

一、单项选择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本大题分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被称为是“科学管理之父”。A.亚当·斯密 B.罗伯特·欧文 C.亨利法·约尔 D.泰罗

2、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耗子就是好猫这句谚语描述的是()道德观。A.功利主义 B.权力至上 C.公平公正 D.社会契约

3、给同工不同酬现象已解释的道德观是()。A.功利主义道德观 B.权力至上道德观 C.公平公正道德观 D.社会契约道德观

4、以下()措施与提高组织的道德标准或提升员工的道德修养无关。A.对绩效进行全面的评价 B.以市场占有率而不是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 C.确立道德准则 D.建立正式的保护机制

5、当事人一方将其技术、商标或专利的使用权转让给另一方,由后者按合同规定使用的交易行为()。A.特许 B.合同制造 C.协议转让 D.技术转让

6、当一个企业拥有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时,()将成为国际化经营的主要方式。A.出口 B.非股权安排 C.直接投资 D.委托信贷

7、当全球一体化的压力低、当地反应化的压力高时,跨国企业将采取()的竞争战略。A.多国模式 B.国际模式 C.跨国模式 D.全球模式

8、根据价值链分析法,下列不属于基本活动的是()。A.内部后勤 B.技术开发 C.生产作业

D.服务

9、用户潜在需求分析属于外部环境分析中()。A.市场需求分析 B.经济环境分析 C.政治环境分析 D.竞争状况分析

10、在“天、地、彼、此”中,“地”是指()。A.企业竞争所处的行业环境 B.企业竞争对手 C.企业自身条件 D.外部一般环境

11、()指组织需要根据环境的变化适时对组织的结构进行变革,并重新在组织中进行权力和责任的分配,使组织变得更为柔性灵活、易于合作。A.战略性变革

B.结构性变革

C.流程主导性变革

D.以人为中心的变革

12、战略性变革是指()。A.组织需要根据环境的变化适时对组织的结构进行的变革。B.组织对其长期发展战略或使命所做的变革。C.充分应用现代 信息技术对业务流程进行重新构造。D.组织对员工的培训、教育等引导。

13、按照需要层次理论,处于需要最高层次的是()。

A.生理的需要

B.安全的需要 C.自我实现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14、在经营计划调整方法中,()适用于品种比较稳定的情况下生产计划和销售计划的调整。A.滚动计划法 B.启用备用计划法 C.时间序列分析法 D.综合评价法

15、()是按照工作的过程标准来划分的。A.职能部门化 B.产品部门化 C.地域部门化 D.顾客部门化

16、由直线管理者向自己辖属以外的个人或职能部门授权,允许他们按照一定的程度和制度,在一定的职能范围内行使的某种职权,是()。A.职能职权 B.直线职权 C.参谋职权 D.矩阵职权

17、下列因素中对分权没有促进作用的是()A.组织的规模 B.政策的统一性 C.培训管理人员的需要 D.活动的分散性

18、将领导者分为事务型领导者与战略型领导者是以()为标准来分的。A.领导者权力运用方式 B.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进行制度创新的方式 C.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的思维方式 D.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对员工的关心程度

19、()认为各种领导方式都可能在一定环境内有效,这种环境是多种外部与内部因素的综合作用体。A.权变理论

B.路径—目标理论 C.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D.管理方格论 20、中国企业引入奖金机制的目的是发挥奖金的激励作用。但目前,许多企业的奖金已经成为工资的一部分,奖金变成了保健因素。这说明()。A.双因素理论在中国不怎么适用。B.保健和激励因素的具体内容在不同国家是不一样的。C.防止激励因素向保健因素转化是管理者的重要责任。D.将奖金设计为激励因素本身就是错误的。

二、多项选择题(每个小题至少有2个答案,多选错选不得分,少选对选每个答案0.5分)(本大题分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法国工业家法约尔在其《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把管理的职能分为:计划、()。A.组织 B.指挥 C.领导 D.协调 E.控制

2、明茨伯格研究发现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这十种角色可以被归入为()几类。A.领导角色 B.信息角色C.决策角色 D.人际角色 E.协调角色

3、绩效评估能起到为员工潜能评估以及相关人事调整提供依据()等作用。A.为最佳决策提供依据 B.为组织发展提供支持 C.为员工提供一面有益的镜子 D.为确定员工工作报酬提供依据 E.评价组织目标完成程度

4、计划是()。A.面向未来的 B.过去的总结 C.现状的描述 D.面向行动的 E.面向领导

5、组织设计的任务是()A.研究与开发 B.提供组织结构系统图 C.分析财务构成 D.编织职务说明书

E.明确员工在组织中的地位

6、一般认为,组织文化有()几个层次结构。A.潜层次 B.表层 C.显现层 D.精神层 E.物资层

7、消除组织变革阻力的管理对策有().A.客观分析变革推力和阻力的强弱 B.创新组织文化 C.创新策略方法和手段 D.加强流程改造 E.加强员工沟通

8、管理者需要就绩效评估做出一连串策略性决定,其包括()。A.绩效评估的目标 B.确定考评责任者 C.绩效评估的环境分析

D.根据特定考评目的进行正确考评

E.绩效考评的对象

9、下列不属于激励的过程理论的是()A.双因素理论 B.需要层次理论 C.期望理论 D.公平理论 E.强化理论

10、领导者的权利来源有()。A.法定性权力 B.奖赏性权力 C.惩罚性权力 D.指令性权力 E.专长性权力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分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非正式组织 答:企业成员在共同的工作过程中,相互之间必然产生共同的情感丶态度和倾向,形成共同的行为准则和惯例,这就构成一个体系,称为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以它独特的情感、规划和倾向,左右着成员的行为。

2、国际化经营 答:如果一个企业的资源转化活动超越了一国国界,即进行商品、劳务、资本、技术等形式的经济资源的跨国传递和转化,那么这个企业就是在开展国际化经营。

3、信息孤岛 答:由于部门利益的存在或技术上的原因,组织中的信息有时不能被共享,出现信息孤岛。信息孤岛的存在会造成组织资源的浪费,同时它也是组织肌体不健康的表征。

4、决策近视症 答:患了决策近视症的决策者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看不到和不重视长远的利益。这种情况的出现可能和决策者个人因素有关,也可能和决策者所在的组织的制度(尤其是激励制度)有关。没有远大理想的人通常会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为一时之得而乐,为一时之失而悲。另外如果一个决策者在一个组织中的任期不长,而且其报酬主要取决于任期内的组织的绩效,那么他在决策过程 中倾向于“近视”。

5、预社会化 答:预社会化是企业在招募新员工时不仅提出相应的技能和素质要求,而且注意分析应聘者的行为特征。判断影响应聘者外显行为的内在价值观念与企业文化的是否一致,从而保证新聘员工接受组织文化并迅速融入组织特定的文化氛围中。

四、问答题(本大题分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组织中的信息传播与大众传播有什么不同? 答:(1)目的更加具体。大众传播的目的是向社会的公众传播各类信息,组织中的信息传播是管理者的有意行为,是为了完成具体的公众任务而进行的,信息接受者必须按信息的内容去行为或不行为,以保证传播目的的实现。(2)控制更加严密。大众传播只对传过程进行控制,对受传者的控制是间接的,主要的控制工作体现在提高传播信号的质量、分析受传者的心理、按受传者的心理与需求进行信息编码等。组织中的信息传播除进行以上这些控制之外,还要直接、严密地控制受传者的行为,以保证传播目的的实现。(3)时效更加显。大众传播虽然强调传播时效,但如果传播不及时,传播者所受的负面影响有限。对组织中的信息传播来说,如果在被管理者需要按某种信息去行为或不行为时,或者在决策过程中需要某种信息时,该信息没有传播到位,就会造成直接损失。

2、在组织层级化设计中,影响组织分权程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1)组织规模的大小。组织规模越大,管理的层级和部门数量就会增多,信息的传递速度和准确性就会减低,因此,当组织规模扩大,之后组织需要及时分权,以减缓决策层的工作压力,使其能够集中精力于最重要的事务。(2)政策的统一性。如果组织内部各个方面的政策是统一的,集权最容易达到管理目标的一致性。然而,一个组织所面临的环境是复杂多变的,为了灵活应对这种局面,组织往往会

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场合采取不同的政策。这虽然会破坏组织政策的统一性,却可能有利于激发下属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3)员工的数量和基本素质。如果员工的数量和基本素质能够保证组织任务的完成,组织可以更多的分权。组织如果缺乏足够的受过良好训练的管理人员,其基本素质不能符合分权式管理的基本要求,分权将会受到很大的限制。(4)组织的可控性。组织中各个部门的工作性质大多不同。有些关键的职能部门,如财务会计等部门往往需要相对的集权,而有些业务部门,如研发,市场营销等部门,或者是区域性部门,却需要相对的集权。组织需要考虑的是围绕任务目标的实现,如何对分散的各类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5)组织所处的成长阶段。在组织成长的阶段,为了有效管理和控制组织的运行,组织往往采取集权的管理方式。随着组织的成长,管理的复杂性逐渐增强。组织分权的压力也就比较大,管理者对权力的偏好就会减弱。

3、彼得原理描述的是什么事实?如何才能防止彼得现象的产生? 答:彼得原观描述的实际上是这样一种事实:某个人被提拔担任管理工作后,任职初期由于缺乏经验,只能表现平平,甚至有点不自在。但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管理经验不断丰富,能不断提高,从而政绩不断改善。如果说初期他的能力与成绩只能勉强符合职务要求的话,那么现在可能远远超过职务要求的水平。这时,组织便可能考虑将其提升。提升后可能经历与前阶段类似的过程,即逐渐从“表现平平”到“超越职务需要”,这样便可再度获得提升的机会。这样一直延续下去,直至有一天,他被晋升到某个高层次的职务以后,能力不能继续提高,政绩不能继续改善,甚至不符合职务的要求,工作表现在职务要求的“水平以下”,即彼得的所谓“爬到了能力所不逮的阶层”。出现这种情况,对个人来说,失去了继续晋升的机会,对组织来说,则会引起效率的下降,甚至滑坡。防止彼得现象的积极方法应通过分析彼得现象产生的原因去寻找这种现象能够产生的一种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提拔管理人员往往主要依据他们过去的工作成绩和能力。在较低层次上表现优异、能力突出的管理者能否胜任较高层次的管理工作?答案是不肯定的。只有当这些人担任高层次的管理工作的能力得到某种程度的证实后,组织才应考虑晋升的问题。检验某个管理人员是否具备担任较高职务的条件的一种可行的方法,是安排他担任某个临时的“代理”职务,通过对代理者的考察,组织可以更好地了解他的独立工作的能力。如果在代理前,该管理人员表现突出,部门内的人际关系很好,在执行工作中也表现出一定的创新精神,而在代理过程中,遇事不敢做主,甚至惊慌失措,每天向出差现出差、休假的主管打上十八次电话请示汇报工作,那么将“代理”转为“正式”显然是不恰当的。由于“代理”只是一个临时性的职务,因此,取消“代理”,使其从事原先的工作,对代理者本人也不会造成任何打击,但这样可以帮助避免组织错误的提拔。

4、解释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答: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也叫保健一激励理论,该理论的研究重点是组织中个人与工作的关系问题。赫兹伯格试图证明,个人对工作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任务的成功与失败。

食品工程原理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篇7

食品工程原理是讲授食品加工过程的各种工程概念和单元操作的一门课程,属于专业教育平台中的必修课程,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实验设计三部分。理论部分主要研究和介绍食品工业生产中传递过程与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内在规律、常用设备及过程的计算,侧重点是食品工程各单元操作的原理(主要是每一种单元操作的速率或速度与相关因素之间的函数表达式)和应用。整个内容以动量传递、热量传递、质量传递过程为基础,以流体输送、沉降与过滤、传热、蒸发、蒸馏、吸收、干燥等常见食品单元操作为主线,详细介绍食品工程各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计算方法、工程应用,可以说在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

食品工程原理实验教学是食品工程原理课程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它和理论教学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是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活动。“实验教学是本科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理论教学的继续、补充、扩展和深化”。其基本任务是巩固和加深对食品工程原理课程中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实验操作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基本实验技能;通过实验数据的测定、分析、整理,指导学生编写实验报告,使学生初步掌握处理工程问题的实验方法。具体地说,实验课程的基本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加深学生对食品工程原理基本概念的认识,让产生验证有关的化工单元操作的理论,使他们熟悉并掌握化工中典型设备的操作,培养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使学生熟悉化工数据的基本测试技术,包括操作参数(如:流量、温度、压强等)和设备特性参数(如:阻力系数、传热系数、传质系数、塔效率)特性曲线的测试方法。

(3)培养学生查阅手册、处理实验数据和撰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2. 目前食品工程原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现代分离技术迅速发展,食品工程中的许多单元操作(如膜分离、超临界萃取技术)已成为食品科学研究和应用领域的基本技术手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保证实验教学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食品工程原理的实验教学却存在着很大的矛盾:社会日益增长的对学生动手能力的需求与学校培养的学生能力不能满足社会企业需求的矛盾。我通过对前几届毕业生的问卷抽样调查发现,目前企业对学生最不满意的一项就是动手能力差,实践经验严重不足。

3. 关于实验教学的几点建议

目前实验教学普遍存在的学生动手能力不强、创新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差的现象已经成为食品工程原理实验教学的短板。因此如何有效增强学生的实际技能,以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就成为摆在各高校食品工程原理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我们在对食品工程原理实验课教学进行了一些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就结合自己的一些经验提出一些建议。

3.1 增加实验教学课时数,加大实验教材的建设。

实验教学绝不仅仅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为此,我们首先增加了食品工程原理实验课程的课时数,实验学时由原来的18学时增加到了32学时,并在新的修订大纲中明确把食品工程原理实验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来上。其次,对实验内容作了增加和删减,增加了一些新型的实验及创新性实验。如,考虑到膜分离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分离技术应用日益广泛,我们开设了此实验,而这个实验在以往大纲中是没有的。

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编写教材时只注重理论教材而忽略实验教材的情况,我们集中了食品工程原理教研室所有的教师参与编写食品工程原理的实验教材,以弥补以前实验教材相对薄弱的情况。在内容安排上,尽量多安排一些和实际生产联系紧密的实验,把实验的对象和最终的产品结合起来,并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加以剖析。如在干燥实验中,我们以红薯作为原材料,以红薯干作为目标产品。实验过程中出现了褐变现象,我们又引导学生结合上学期学过的食品化学的知识,分析原因,从而达到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3.2 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实验。

改革实验内容是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食品工程原理以前的实验多为演示性、验证性,这两类实验主要是验证课堂讲过的理论或前人的发现。如恒压过滤常数的测定,雷诺实验,前者验证恒压过滤的滤速度,后者验证雷诺准数。这两类实验缺乏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最根本的解决方法是增加创新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更好的办法是教师结合一些企业的实际,将企业中一些实际问题应用到实验教学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巩固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设计性实验可采取分组来完成,一般将每个班自然班(30人)分成4个组,让学生们选择老师列出的实验题目,或者自己提出可行性实验题目,其主要目的是将学生曾经做过的几个或多个实验串起来,以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然后,让学生完成各组实验(时间由学生自由支配),并上交完整的实验报告、实验分组表。学生要顺利地完成实验,就必须改掉验证性实验中一切依赖老师的惰性,亲自查阅文献,提出整个设计方案,并制定出详细的实验步骤、最终调试仪器,完成实验。这样,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兴趣,保证每个学生有动手机会,而且能锻炼、增强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让学生真正成为实验的主体。

在传统实验教学中,教师在黑板上写明实验步骤,逐条交待实验环节及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学生则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其结果是多数学生为完成实验而实验,实验数据为符合结果而结果。其结果可想而知,学生的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都不会有大的提高。因此,实验内容改革的核心问题是改变学生为完成实验而实验的状况,使其由被动实验转为主动实验,从实验的完成任务者转变为真正的实验的主体。为此,通常情况下,我们在理论课上,针对那些内容和操作相对抽象的实验,抽出一定的时间利用多媒体给学生预习一下,使学生对实验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讲解注重介绍该实验要解决的问题,实验目的,重点阐述用到的实验仪器,并抽出一定数量的学生参与实验前的准备工作。上课时,让学生提前30分钟进入实验室,观察准备要做的实验,使学生真正做到心中有数。通过这些措施,学生也学会了对实验所用的仪器、设备的安装调试,并能做一些基本的维修处理。参与实验前的准备学生得到了更多的操作机会。

3.4 改革实验评价体系。

通常实验的考核以实验报告为指标,但实验报告并不能准确地反映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对理论的掌握情况。因为在一组学生中,每次实验动手的总是其中的一两个,而其他学生更多的是在“看”,而不是“做”。为了督促每个学生都能真正做到动手,我们在实验报告外加上了实验操作考核。具体做法是随机抽取曾经做过的几个实验,让每个学生都抽签,并演示(描述)整个实验的过程。通过观察每位学生的表现,结合实验报告,对学生作出较为客观的评价。通过这种方式,可督促每个学生掌握所有实验项目。

3.5 带领学生出去参观。

学生都知道食品工程原理课程和实际工程联系紧密,但到底如何紧密,学生没有直观的认识,而且这门课程相对较难,致使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和积极性。因此在实验安排中,有一次是安排学生去工厂参观。比如,我们和一些啤酒厂、奶厂建立了联系,带领学生每学期去参观一次。参观不能流于形式,看到设备时要提问学生:这是我们曾经学过的什么设备?这个设备有什么样的特点?等等,使学生深切体会到食品工程原理课程中所讲述到的每一个单元操作都与工厂密切相关。这种形式极大地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 结语

总之,目前食品工程原理课程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进行一定的改革。改革的关键是实验教学的内容与教学的方式。一定要改过去教师灌输,学生被迫接受的填鸭式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改革学生的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多领学生去食品工厂实习参观,充分发挥专业实习基地的实践作用,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于殿宇, 杨同舟, 陈志红等.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探析.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8, 2:71-73.

[2]宋茹, 王阳光, 方旭波, 邓尚贵.设计性实验在“食品工程原理”中的实施与探讨.浙江海洋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7, 12:482-485.

[3]王岩, 张向荣, 李三鸣.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实验室科学, 2006, (5) :130-131.

食品加工原理试卷 篇8

关键词:HACCP;食品安全;危机管理;食品企业;视频污染;食源性疾病

中图分类号:TS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02-0135-03

1 概述

食品加工企业除了潜伏一般企业存在的危机以外,还有其本身的特性,一旦产品质量安全出现问题,将危及人类健康,社会影响极其恶劣。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令人触目惊心。“苏丹红”辣酱、毛发酱油、石蜡火锅底料、瘦肉精、毒大米、吊白块粉丝、甲醛浸泡水产品、工业明胶、染色馒头、塑化剂等食品安全事件之多、涉及范围之广,已到了令人谈“食”色变的地步,食品安全问题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要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就必须在食品生产企业内部建立和执行更为严格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作为一种世界公认的确保食品安全的有效措施,正广泛应用于食品行业各个领域。

2 HACCP原理简介

HACCP是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的英文简称,译作“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是由美国承担宇航食品生产的PILLSBURY公司在20世纪60年代专门针对食品生产加工安全卫生的预防控制进行设计、开发的一种管理体系,最初是为了制造100%安全的太空食品。

HACCP原理受到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关注并采纳,由7个原理构成:进行危害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CCP);建立关键限值;建立CCP监控系统;建立CCP失控时的纠正措施;建立验证程序以确认HACCP体系的有效性;建立相关适用程序和记录的文件系统。HACCP是目前世界上最具权威的食品安全质量保障体系,是用来保护食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免受可能发生的生物、化学、物理因素的危害。它建立在过程控制的基础上,着重对危害进行预防,而不是主要依赖于对成品的检验。不仅如此,可基于HACCP原理构建科学化、系统化的危机管理机制,以提高食品企业应对危机的能力。

3 HACCP在构建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中的应用

HACCP作为一个完整的预防性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是企业在建立GMP(良好操作规范,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和SSOP(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anitation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基础上的一个更高级的体系。企业在建立了GMP及SSOP的基础上,可制定和实施HACCP计划。制定HACCP计划的程序如下:组建HACCP小组→产品描述→确定产品预期用途及消费对象→绘制工艺流程图→现场验证工艺流程图→列出所有可能存在的危害,进行危害分析,确定控制措施→利用判断树原则确定关键控制点(CCP)→确定关键限值(CL)→确定每个监控点的监控程序→建立纠偏措施→建立验证程序→建立文件和记录管理系统。此计划已广泛应用于水产品、熟肉制品、乳制品、果汁饮料、餐饮业等安全控制。

4 HACCP在构建食品安全危机管理机制中的应用

所谓食品安全危机,是指因为食品的一些不安全因素造成这些食品对个人和社会产生影响比较大的危害事件。英国爆发的疯牛病、比利时发生的二恶英污染、韩国产生的口蹄疫、欧洲发生的禽流感,还有我国的三聚氰胺。这些恶性食品安全事件不仅危害人类的健康,还对相关国家和企业的紧急应对能力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4.1 食品安全危机产生的主要原因

4.1.1 食品污染及食源性疾病。从农田到餐桌的整个过程中,存在生物性、化学性及物理性污染,时刻威胁着食品安全。微生物、有毒动植物、农药、兽药、重金属、有机污染物、添加剂广泛存在于食品原料及环境中,再加上不合理的加工工艺,导致食品中有害物质残留超标,威胁人类的健康。而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物性病原体)将会造成食源性疾病。

4.1.2 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不完善。监管力量分散、整体力度小、职能交叉、食物链源头管理效果差、自身管理水平低、流通市场规范化程度低等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问题在一次次食品安全事件后逐渐暴露出来。在三鹿奶粉事件后,我国的《食品安全法》随即出台,但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配套法规不完善,仍不能适应现实情况,不能满足当前的食品安全监管需要。

4.1.3 食品企业危机意识淡薄。我国中小型食品企业普遍存在安全意识薄弱、工业化生产程度低、卫生质量差、产品标准化程度低、品质不稳定等问题,不仅阻碍了食品行业的发展,还随时可能出现不可预料的危机,甚至是猝不及防的沉重打击。而多数食品企业对食品安全危机管理能力低下,危机预警工作欠缺,发生危机时不能沉着应对,造成企业信誉受损,甚至破产倒闭。因此,在食品企业建立危机预防机制、探究危机处理办法显得迫切和重要。

4.2 食品安全危机管理的实施

4.2.1 食品安全危机分析。HACCP体系的特点在于预防性、全过程控制、自行控制、可追溯性等。其中的预防性,对于我们建立有效的危机管理机制尤为重要。对此,首先要建立专门的危机管理小组。小组成员要尽可能找出各种危机,并分析各种危机存在的内外原因,比如滥用食品添加剂、产品质量问题、产品标准缺失、公关危机等。然后识别其潜在危害,并结合理论与实际分析各类危机从产生到爆发的全过程,构造危机形成爆发的“流

程图”。

4.2.2 确定危机爆发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通过对“流程图”进行分析,找出影响危机的爆发和蔓延至关重要的因素及关键控制点。这里的关键控制点是指危机爆发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或一个转折点,当在这个环节或转折点上采取控制预防措施的时候,能够最大程度上遏制危机的发生或抑制危机的蔓延,至少在这些环节采取积极的防御措施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危机造成的损害。对于由食品安全引发的危机,关键点的确定可以根据以往的案例进行统计和分析。

4.2.3 建立关键限值。此原理体现在,每个关键控制点会有一项或者多项控制措施确保预防或消除已确定的显著危机或将其减至可接受水平。关键限值能确实表明CCP是可控的。

这个关键限值可以设置为多个层次,对不同层次范围的标准可以制定与之相对应的不同程度的预防和挽救措施。

4.2.4 建立监控程序对关键控制点进行监测。监控阶段是非常重要的阶段,用以评估CCP是否受控,并产生一个准确的记录用于将来的验证。对于确认的危机,要进行跟踪,确定危机的情况和走势。这里要体现全员参与的理念,需要全体员工的协助、相应部门的配合及有关领域专家的帮助,以使即时有效的信息能向危机管理部门迅速传递。

4.2.5 启动危机应急预案,及时进行危机处理。当监测数据显示某一个关键控制点超出了关键限值,则已失控,应立即启动与之相对的应急预案,对危机进行校正,及时处理已经发生了的危机。应急预案的制定可以参考赵定涛教授在前人理论基础上提出的“企业危机管理‘五力模型”。企业危机管理需要企业战略、危机管理小组、信息沟通、资源保障、组织文化这五种力量共同作用,共同构成企业危机管理的动力机制。其中,企业战略是核心力,起主导作用。危机管理小组、信息沟通和资源保障三者相辅相成。

4.2.6 建立验证程序,检查食品安全危机管理体系是否正常有效运作。通过检验,确定引起危机爆发的因素已经通过合理的应对措施进行了排解,危机已经得到控制或解除。并将检验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反馈,以完善食品安全危机管理机制。

4.2.7 进行有效的记录和文件管理。记录整个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危机爆发原因、关键控制环节、解决措施及结果等,并进行分析、归档。还应评估危机给企业造成的危害程度,并对危机事件做出正确的分析,以避免危机的再次发生。

食品安全危机大多数是可以预防的,建立有效的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及科学的危机管理制度,把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才能屹立于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中。

参考文献

[1] 孟凡乔.食品安全性[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4.

[2] 宫霞.HACCP管理体系在我国食品企业应用进展[J].乳业科学与技术,2001,(3):137-140.

[3] 田惠光.食品安全控制关键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4] 钮小萌.构建食品安全危机管理机制的若干思考[J].

商场现代化,2012,(696):315-316.

[5] 董慧敏.HACCP在企业危机管理中的应用[J].企业管

理,2008:23-24.

[6] 林镝,刘晓霞.基于HACCP原理的危机预警机制构建

[J].当代经济,2006,(12):50-51.

[7] 赵定涛,李蓓.企业危机管理五力模型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4):126-127.

作者简介:李黎(1982-),女,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讲师,硕士。

上一篇:青奥会,我来啦!作文750字下一篇:以爱为主题的开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