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肠衣原料输出企业加工卫生要求

2024-12-25

国外肠衣原料输出企业加工卫生要求

国外肠衣原料输出企业加工卫生要求 篇1

国外肠衣原料输出企业加工卫生要求

一、目的

为加强和规范进境肠衣的检验检疫和监督管理工作,保障进境肠衣原料的安全卫生质量,防止动物疫情传入传出我国,制定本卫生要求。

二、依据

本要求根据《进境食品生产企业注册管理规定》,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肉类屠宰加工企业注册卫生规范》制定。

三、适用范围

本要求适用于对肠衣原料输出国家或地区、供宰动物养殖场、供宰动物屠宰场和肠衣原料加工车间的要求。

四、术语和定义

本要求所指的肠衣原料是指用健康牲畜的食道、胃、小肠、大肠、膀胱等器官,经过特殊加工,对保留的组织进行盐渍等加工的产品。

五、卫生要求

(一)对输出国家或地区的要求

输出国或地区应建立完善的疫情疫病监控体系,无猪瘟、口蹄疫等国际OIE规定的重大动物疫情。

(二)对供宰动物养殖场的要求

1、建立有关肉类卫生的信息收集、整理和反馈系统;

2、建立疫病监控和疫情通报制度;

3、按照计划实施残留监控;

4、建立包括动物、饲料和环境卫生的良好卫生规范(GHP),积极应用HACCP体系和取得农产品认证;

5、建立动物来源的识别系统,确保供宰动物能追溯至原产地;

6、饲料原料的采购、加工、贮存、运输过程中,应最大可能地防止生物、化学、物理性因素的危害;

7、使用的饲料、饲料添加剂应保证来源、成分清楚,并附有相应的证明材料,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8、饲养场应符合兽医卫生要求,并在兽医的监督下生产。保证死亡动物和废弃物的处理不对人类和动物健康造成危害;

9、兽药及疫苗的使用应符合国家和进境国的有关规定;

10、饲养场应建立饲养日志,记录动物健康状况、饲养情况、兽药及疫苗的使用情况和消毒情况等内容;

11、供宰动物在运输前应由兽医主管部门进行检疫,并随附兽医主管部门出具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方可进入屠宰厂;

12、运输过程应避免粪便污染和动物应激或伤害。运送动物的车辆应及时进行清洗和消毒。

(三)对供宰动物屠宰场的要求

1、选址。企业应远离污染源,厂区周围应保持清洁卫生,交通便

利,水源充足;不得建在有碍肉类卫生的区域;厂区内不得兼营、生产、存放有碍食品卫生的其它产品。

2、厂区主要道路应铺设适于车辆通行的坚硬路面(如混凝土或沥青路面等),路面平整、易冲洗,无积水。

3、屠宰厂应设有畜禽待宰圈(区)、可疑病畜观察圈、病畜隔离圈、急宰间和无害化处理设施;配备密闭不漏水的病畜(禽)专用运输工具;可疑病畜观察圈、病畜隔离圈的位置不应对健康动物造成传染风险。

4、厂区卫生间应有冲水、洗手、防蝇、防虫、防鼠设施,墙裙以浅色、平滑、不透水、耐腐蚀的材料修建,易于清洗并保持清洁。

5、厂区排水系统畅通、厂区地面不得有积水和废弃物堆积,生产中产生的废水、废料的处理和排放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6、厂区应建有与生产能力相适应,并符合卫生要求的原料、辅料、化学物品、包装物料储存等辅助设施和废弃物、垃圾暂存设施。

7、厂区内不得堆放废旧设备、物品,废弃物应及时清除或处理,避免对厂区环境造成污染。

8、厂区内禁止饲养与屠宰加工无关的动物。

9、工厂的待宰、屠宰、分割、加工、储存等车间及加工流程应设置合理,符合卫生要求。

10、无害化处理设施、锅炉房、贮煤场所、污水及污物处理设施应与屠宰、分割、肉制品力口工车间和储存库相隔一定的距离,并位于主风向的下风处。锅炉房应设有消烟除尘设施。

11、企业应分设活动物进厂、成品出厂的大门及专用通道。

12、厂区应设有运输动物车辆和工具的清洗、消毒的专门区域及其相关设施。

13、生产区与生活区应分开设置。

(四)对肠衣原料加工车间要求

1、设计和设施要求

(1)肠衣原料加工车间应与屠宰加工车间相连接。

(2)车间面积应与生产能力相适应,布局合理;应设专门的内容物清理间、盐渍间等加工处理间,各间应有效隔离,工艺布局做到脏、净分开,避免交叉污染,并应安装足够数量的洗手消毒设施,并确保良好通风排气。

(3)内容物的清理应设专门的工作台,台下接专门的内容物排放管道,保证其内容物和废水以封闭的方式排入专门的下水道。

(4)操作人员应有相应的更衣室,面积应与人员数量相适应;清理内容物的人员应设有专门的更衣室。不同的更衣室应与相应的车间直接相连。

(5)车间地面的坡度应为2%以上,排水畅通,车间地面不得积水。

(6)产品加工车间的温度应符合其特定的要求。

2、加工过程的卫生控制

(1)清理去除内容物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内容物污染肠衣原料的外壁;当去除内容物并充分冲洗后,方可用清洗设备进行处理。

(2)加工处理肠衣原料时,不得使用清洗剂、漂白剂、消毒剂等对人体有潜在危害的化学物品。

(3)所有肠衣原料在屠宰车间应与胴体实施同步检验,经检疫合格方可用于加工肠衣原料。

(4)应建立肠衣原料的追溯系统,确保对不同饲养场动物的副产品原料进行识别和追溯。

3、储存

(1)储存库内应保持清洁、整齐,不得存放有碍卫生的物品,同一库内不得存放可能造成相互污染或者串味的食品。有防霉、防鼠、防虫设施,定期消毒。

(2)库内物品与墙壁距离不少于30厘米,与地面距离不少于10厘米,与天花板保持一定的距离,并分垛存放,标识清楚。

4、运输

(1)用于运输肠衣原料的工具不得运输活动物或其他可能污染肉类的物品。

(2)运输工具应符合卫生要求,运输过程中应保持适宜的温度。(3)运输工具应及时清洗消毒,保持清洁卫生。

5、人员卫生

(1)从事肠衣原料生产加工和管理的人员经体检合格后方可上岗。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必要时做临时健康检查。凡患有影响食品卫生的疾病者,应调离食品生产岗位。

(2)从事肠衣原料生产加工和管理的人员应保持个人清洁,不得将与生产无关的物品带入车间;工作时不得戴首饰、手表,不得化妆;进入车间时应洗手、消毒并穿着工作服、帽、鞋,离开车间时换下工作服、帽、鞋;工厂应设立专用洗衣房,工作服集中管理,统一清洗消毒,统一发放。生产中使用手套作业的,手套应保持完好、清洁并经消毒处理,不得使用纺织纤维手套。

(3)清洁区与非清洁区等不同岗位的人员应穿戴不同颜色或标志的工作服、帽,以便区分。不同加工区域的人员不得串岗。、产品卫生要求

(1)肠衣原料的成品应新鲜、无粪污、无杂质和病灶、未腐败变质等。

(2)出境国官方和企业应分别建立针对肠衣原料的微生物(包括沙门氏菌、大肠杆菌O157、单增李斯特菌等)监控计划。

(3)肠衣原料的卫生指标应符合出境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卫生要求。

(五)卫生质量体系的控制和运行

1、企业应按照《出境食品生产企业卫生要求》,应用HACPP原理建立卫生质量管理体系,制定指导卫生质量体系运行的体系文件。

2、企业在建立实施HACCP计划时,应:(1)制定并有效实施基础计划;

(2)在进行危害分析时,充分考虑屠宰动物的种类、肉类产品的预期用途,确定危害预防措施;

(3)保证制定的关键限值和操作限值具有可操作性,并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规定;

(4)充分考虑HACCP计划的验证频率,必要时,取样进行实验室检验;

(5)充分考虑HACCP计划的有效性,确保肉类及其制品安全卫生。

3、企业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卫生质量体系的有效实施。

4、企业应有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内设检验机构和具备相应资格的检验人员。

5、企业内设检验机构应具备检验工作所需要的标准资料、检验设施和仪器设备;检验仪器应按规定进行计量检定。

6、委托社会实验室承担检测工作的,该实验室应具有相应的资格。

7、企业应制定原料、辅料、半成品、成品及生产过程卫生控制程序,并有效执行,做好记录。

8、企业应制定书面的SSOP程序,明确执行人的职责,确定执行频率,实施有效的监控和相应的纠正预防措施。

SSOP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1)加工用水和冰的安全; 2)肉类接触表面的清洁卫生; 3)防止交叉污染;

4)洗手消毒设施以及卫生间设施的维护; 5)避免肉类被污染物污染; 6)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控制; 7)员工的健康和卫生; 8)鼠害和虫害的控制。

9、企业应制定和执行加工设备、设施的维护程序,保证加工设备、设施不对产品造成污染,满足生产加工的需要。

10、企业应制定和执行对不合格品的控制制度,制度包括不合格品的标识、记录、评价、隔离处置和可追溯性等内容。

11、企业应制定产品标识、质量追踪和产品召回制度,以保证出厂产品在出现安全卫生质量问题时能够及时召回。

12、企业应制定和实施职工培训计划并做好培训记录,保证不同岗位的人员掌握肉类安全卫生知识和技能。

13、企业应建立内部审核制度,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内部审核,一年至少进行一次管理评审,并做好记录。

14、对反映产品卫生质量情况的有关记录,制定标记、收集、编目、归档、存储、保管和处理的程序,并贯彻执行;所有记录应真实、准确、规范并具有卫生质量的可追溯性,保存期不少于2年。

上一篇:三年级给同学的道歉信下一篇:高考一模成绩失败,这三个原因一定要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