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旋挖桩

2024-05-13

机械旋挖桩(共3篇)

机械旋挖桩 篇1

1 旋挖桩施工工艺

旋挖桩在施工过程中,首先通过底部筒式钻头在前进过程中回转破碎土体,并不断将破碎的土体快速装入钻斗中,接着再由钻机向上提升装置和伸缩钻杆,不断向外卸土,以此往复不断卸土和装土,直至钻至规定的设计深度。一般而言,对于粘性较好的土体,常常采用干式或清水钻进工艺,无需采用泥浆护壁;而对于不良地质情况时,或者存在地下水时,钻孔孔壁容易坍塌或不稳定,在施工常采用静态泥浆护壁成孔工艺,向钻孔内注入制备好的泥浆或稳定液进行护壁,保证钻机在行进过程中的孔壁的稳定,避免坍陷。

在施工过程中,其施工工艺一般为:施工放样和旋挖机定位—护筒埋设—成孔和清孔—钢筋笼制作与安放—导管下放—混凝土浇筑—套筒起拔和回填。在放样和旋挖机定位中,应控制各个桩位中心点,钻机和桩位中心误差需满足要求;在护筒埋设过程中,应满足护筒直径应比桩孔直径大200mm,长度应满足护筒底进入黏土层不少于0.5m的要求,护筒顶端高出地面0.3m,护筒埋设的倾斜度控制在1%以内,护筒埋设偏差不超过30mm,护筒四周用黏土回填,分层夯实。在桩身成孔和清孔中,应根据施工条件选择何种护壁成孔工艺,严格控制泥浆比重,不断成孔和清孔直至钻到设计深度,保证清除孔中的余泥。在钢筋笼制作和安放中,应按照施工图纸制作钢筋笼,选择合理的连接方式,放置过程中严禁出现砸笼现象。混凝土浇筑中,有条件的应选用商品混凝土,采用现拌时,需严格控制质量;对于水下混凝土浇筑前,对不同直径、深度的桩孔分别计算出混凝土浇筑初灌量;施工中要保证浇筑初灌量,浇筑时导管埋深控制在2~6m,拆管前专人测量孔内混凝土面,并做记录,浇筑混凝土接近桩顶标高时,应控制最后一次浇筑量,确保桩顶标高符合设计要求,并留置试样,便于检测。在回填成孔中,注意成孔前的钻具参数,在钻进过程中注意泥浆比重、钻进速度等参数,记录孔深和钻进时间等。

2 旋挖桩施工过程质量事故及处理

2.1 钻孔未到设计深度,钻进出现困难或终止

在钻进施工过程中,会出现钻进不能行进的现象,应立即停止钻进,分析具体情况。首先量测孔深,若相差不大时,可简易探测,进一步确定施工方法;若遇到巨石时,在孔深与设计深度相差较大时,必须更换钻头,利用冲击击碎碎石,若此法失效时需要二次勘查,并做好泥浆护壁成孔,可采用人工方法击碎巨石。

2.2 塌孔事故

在钻进行进过程中,塌孔事故常常发生,一般发生在成孔过程中、混凝土浇灌前和浇灌过程中。在成孔过程中,出现塌孔常伴随气泡、浆液漏失等现象,应随时观察。孔壁坍陷其根本在于土质松散,泥浆性能不好,水位不高,或者钻进速度过快、时间过长也会出现此不良现象。因此,需要做好如下控制:

1)在松散易坍的土层中,埋设孔口护筒,用粘土密实填封护筒四周,使用优质的泥浆,提高泥浆的比重和粘度,保持护筒内泥浆水位高于地下水位。搬运和吊装钢筋笼时,应防止变形,安放要对准孔位,避免碰撞孔壁,尽可能缩短一次清孔后的时间。成孔后,待灌时间一般不应大于3小时,并控制混凝土的灌注时间,在保证施工质量的情况下,尽量缩短灌注时间。

2)如果塌孔位置在孔口5米以下,设置钢护筒难以拔出,用震动锤强力拔出极易造成断桩,当提高泥浆的比重和粘度后仍然存在塌孔时,需对孔采用C15混凝土回填后重新开挖,回填高度应高于塌孔位置1米。

2.3 断桩

断桩施工事故常常发生,主要是浇灌混凝土时施工不到位导致,导致施工质量受到严重影响,桩基承载力下降,甚至出现报废情况,应当避免出现,做好预防。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必须保证底层混凝土封底完成,保证导管的良好气密性,避免导管进水,做好施工记录不得出现提升过猛或导管埋入过深现象,保证浇筑过程中浆液高于护筒,保证浇筑过程中的连续性,确保桩顶高出设计高度0.5~1.0m,力保混凝土浇灌质量。

2.4 钢筋笼上浮

在施工过程中,钢筋龙出现上浮现象在于混凝土塌落度过小,钢筋笼受到的浮力和摩阻力过大,出现上浮现象。在施工过程中,要保证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塌落度一般控制在18cm~22cm之间,保证足够压制力;当钢筋笼出现上浮时,应当上下拔插导管,一般上快下慢,拔插时确保导管底部进入混凝土的深度,提升过大容易造成断桩应避免,来回插拔数次钢筋笼上浮自然消失。

3 结语

毫无疑问,旋挖桩施工质量涉及到方方面面,桩身质量好坏对建筑物的安全和质量是关键的,在施工过程中常常容易出现质量事故。因此,在施工中应坚持“预防为主、严格要求、标准施工”的原则,加强施工中标高的控制、成孔清孔、钢筋笼制作安装、水下混凝土浇筑等工序中的各环节的管理,根据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摘要:针对旋挖桩施工现场管理中保质量的问题,结合实际工程,从施工工艺流程、质量事故和处理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施工质量探讨,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旋挖桩,施工工艺,质量事故,处理措施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JGJ106-2003,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王家全,朱庆盛,刘垒雷,等.岩溶地质旋挖灌注桩成孔工艺及其基桩质量控制研究[J].施工技术,2014,43(19):17-21.

[3]张海英.浅谈旋挖桩施工质量控制难点[J].中华民居,2014(7):297-298.

机械旋挖桩 篇2

超前钻数据→定位放线→埋设护筒→钻机就位及旋挖钻孔(泥浆护壁)→入岩、终孔确认→一次清孔→钢筋笼制安放→安装导管→二次清孔→灌注水下混凝土(边灌边拔导管)→成桩及周边防护 冲孔桩施工工艺流程:

超前钻数据→定位放线→埋设护筒→冲孔机就位及冲孔(泥浆护壁)→入岩、终孔确认→一次清孔→钢筋笼制安放→安装导管→二次清孔→灌注水下混凝土(边灌边拔导管)→成桩及周边防护

0:泥浆制作:泥浆比重为1.05~1.20。

1:超前钻数据:由中国有色金属长沙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2:定位放线

旋挖桩:采用经纬仪将坐标点放出来,利用十字交汇法将坐标点引致四周,然后插上定位钢筋,等待埋设护筒,在施工过程中还须经常检测钻具位置有无发生变化,以保证孔位的正确。

冲孔桩:采用经纬仪将坐标点放出来,利用十字交汇法将坐标点引致四周,插上定位钢筋,然后开挖土方,等待埋设护筒,在施工过程中还须经常检测钻具位置有无发生变化,以保证孔位的正确。

3:埋设护筒

旋挖桩:采用约6米长,1.4米宽护筒,用震动桩锤将护筒打入地下,护筒高于地面约50mm,最后复合桩位。

冲孔桩:采用约1.5米长,2.4米宽护筒,用挖掘机将其吊装就位,将护筒周围用余土回填,护筒高于地面约50mm,并复合桩位。

护筒直径大于桩径200mm,护筒两侧焊接担铁,担铁采用10mm厚钢板,护筒中心与桩位偏差不得大于100mm。

4:钻机就位及钻孔

钻机就位前,用挖机将桩孔周围垫平,确保钻机就位后底座和顶端平稳。在钻机就位过程中应保证钻杆中心和桩位中心在同一铅垂线上,相对误差不得大于10mm,针对不同地质层选用不同钻头(本工程为何种钻头,何种钻机?型号),入岩、终孔均应经监理、业主、总包确认。期间采用泥浆护壁,比重为1.05~1.20,粘度20~22s,含砂率<4%。根据超前钻数据,并按照现场实际,1.2米工程桩入中风化岩至少1米,2.2米工程桩入中风化岩至少3米。

5:一次清孔

一次清孔的泥浆比重小于旋挖过程中的泥浆比重,冲洗时一台泥浆泵直接将冲洗管插入到孔底,离孔底50cm~80cm,泥浆置换伴随着旋挖的整个过程。

6:钢筋笼安放

履带吊钢筋笼吊起,下放第一节时用吊筋将钢筋笼卡在护筒上,第一节与第二节采用机械连接,每节钢筋笼均加焊加劲筋,钢筋笼的吊空时间不要太长,以免钢筋笼变形,钢筋笼保护层厚度为70mm。

7:二次清孔

二次清孔的泥浆比重要比第一次小,第二次清孔将密封的灌注导管下入孔内,导管口距孔底50~80cm,清孔过程中,不断测量孔底沉渣厚度、泥浆比重。厚度用标准绳测量,泥浆比重用比重计测量,二次清孔一直伴随着混凝土运输车进场,孔底沉渣,泥浆比重满足要求后,开始进行灌注水下砼,灌注混凝土前,孔底500mm以内的泥浆比重控制在小于1.25,粘度≤28s,含砂率小于8%,孔底沉渣厚度不大于50mm。

8:灌注水下混凝土

商品混凝土,强度等级为水下C35,坍落度控制在18~20cm。采用水下导管回顶法进行,导管直径为φ250mm,壁厚3mm,导管最底4m一节,中部2m,上端0.3~1.0m,导管下端距离孔底约30~50cm,初灌前,将隔水塞放入导管内,待混凝土满足初灌(大于1m³)埋管深度1.0以上时,剪断隔水塞铁丝,混凝土即压住隔水塞冲入孔底。

导管埋入混凝土深度控制在2m~6m,混凝土灌注高度高出桩顶设计标高1m,以保证桩顶混凝土强度。每根桩留设1组砼试块(每组3块),按规定制作养护至28天龄期后及时送至指定试验室测试。

旋挖桩施工方法讨论 篇3

测量控制重点是桩基和基础轴线的定位、桩端和顶部标高的控制。由业主提供的控制点或城市水准点, 在现场建立水准控制网, 为基础的标高控制、周边环境及上部建筑物沉降观测的依据, 在施工全过程中, 对控制桩要妥加保护, 用200×200×10mm的钢板, 加焊锚脚, 埋入混凝土内, 在板上刻画“十”字丝以确定精密点位, 并在桩上搭设短钢管进行围护。并且复查轴线和角度, 确保测量精度。

2 旋挖钻孔灌注桩施工

2.1 钻机就位

旋挖钻机自重大, 要求地基承载力不小于100Kpa, 且履盘座落的位置平整, 坡度应不大于30°, 桩机定位要准确、水平、垂直、稳固, 钻机导杆中心线、回旋盘中心线、护筒中心线应保持在同一直线。

2.2 挖设循环系统

泥浆池单个容积应不小于单桩灌注量的, 泥浆池位置可选择在不影响车辆出入且相对固定的地方, 距离可远可近。旋挖钻机泥浆可重复利用。施工期间应及时清除泥浆池内钻渣。

2.3 泥浆制备

在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过程中, 为了防止坍孔, 稳定孔内水位及便于挟带钻碴, 采用澎润土制备成泥浆进行护壁。泥浆护壁是利用泥浆与地下水之间的压力差来控制水压力, 以确保孔壁的稳定, 所以泥浆的比重则起到保持这种压力差的关键作用。如果钻孔中的泥浆比重过小, 泥浆护壁就容易失去了阻挡土体坍塌的作用;如果泥浆的比重过大, 则容易使泥浆泵产生堵塞甚至使混凝土的置换产生困难, 使成桩质量难以得到保证。要充分发挥泥浆的作用, 其指标的选取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在实际工程的施工中, 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 合理地控制不同土层中泥浆的指标。

3 旋挖钻进

成孔前必须检查钻头保径装置, 钻头直径、钻头磨损情况, 施工过程对钻头磨损超标的及时更换。

成孔中, 设专职记录员记录成孔过程的各种参数, 如钻进深度、地质特征、机械设备损坏、障碍物等情况。记录必须认真、及时、准确、清晰。

旋挖钻机配备电子控制系统显示并调整钻杆的垂直度, 同时在钻杆的两个侧面均设有垂直度仪, 在钻进过程中有专人观察两个垂直度仪, 随时指挥机手调整钻杆垂直度。通过电子控制和人工观察两个方面来保证钻杆的垂直度, 从而保证了成孔的垂直度。桩孔垂直度应小于1/150, 桩位误差不得大于100mm。

钻孔过程中根据地质情况控制进尺速度:由硬地层钻到软地层时, 可适当加快钻进速度;当软地层变为硬地层时, 要减速慢进;在易缩径的地层中, 应适当增加扫孔次数, 防止缩径;对硬塑层采用快转速钻进, 以提高钻进效率;砂层则采用慢转速慢钻进并适当增加泥浆比重和粘度。

必须按要求测试进、出口泥浆指标, 发现超标及时调整。成孔达到设计深度时, 要测量机上余尺, 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 方可进行第一次清孔。

4 一次清孔

测试泥浆指标, 发现超标及时调整。然后将钻头放入孔底扫孔, 捞去沉渣, 清孔必须彻底。

清孔结束, 自检合格后与监理工程师共同进行孔深测量, 作为第二次清孔后测沉淤的依据。

5 二次清孔

利用导管进行二次清孔。再测试进、出口泥浆指标, 调整到设计确定的参数。

6 钢筋笼制作及吊放

(1) 钢筋笼所有钢材必须有材质证明, 并要求检验合格, 方可使用。

(2) 钢筋笼按照设计图制作, 每节钢筋笼的纵向钢筋接头采用对接焊头。若采用单面焊接头时, 单面焊缝长度≥10d。同一截面上的钢筋接头不得超过主筋总根数的50%, 且两相邻接头位置应错开35d。

(3) 钢筋制作偏差应符合规范要求:

(4) 加劲箍筋与主筋采用点焊连结;螺旋箍筋与主筋采用点焊或细铁丝绑扎联接, 点焊或绑扎点应成梅花形式。

(5) 钢筋笼加工应在专门的滚筒架上制作, 严禁在雨后的泥地上滚动。

(6) 钢筋笼的吊放设双吊点, 吊点位置应恰当, 一般应在加劲箍筋处。吊放钢筋笼入孔时, 应对准孔位徐徐下放至设计标高, 若遇阻碍应停止下放, 查明原因进行处理, 严禁高起猛落式的强行下放。上下两节钢筋笼采用焊接连接时, 上下主筋位置应对正, 保持钢筋笼上下轴线一致。

7 设置导管

(1) 准备若干套总长40m、60m的刚性导管, 导管内径φ250mm, 导管中间节一般长2~2.5m, 下端节加长至6m左右。导管使用前应进行拼装, 并要做水密试验。

(2) 导管上口设置一漏斗, 漏斗下端可焊接不长于0.5m的导管, 以便漏斗与导管连接在一体。导管下入孔中的深度必须严格测量, 以便掌握管底口到孔底的距离。

8 设置隔水栓

(1) 隔水栓可用1:1的水泥砂浆拌和物做成, 用塑料袋包装。隔水栓的大小应根据导管的内径进行确定, 浇注砼前应做一次试验, 以检验隔水栓的大小是否合适。

(2) 灌注砼前, 先将隔水栓用8号铁丝悬挂于导管内, 等待灌注砼时再迅速剪断。

9 浇筑混凝土

9.1 首批灌注砼量

首批灌注砼的数量应能满足导管初次埋置深度 (≥1.2m) 和填充导管底部间隙的需要。

9.2 砼若采用商品砼。

砼的含砂率要求40%~50%, 坍落度控制在180mm~220mm。

9.3 将砼倾倒在储料吊斗中, 再用起重机将吊斗吊于漏斗和导管上方, 卸料浇注砼。

首批砼灌注时, 导管下口至孔底的距离一般宜为300~500mm, 导管埋入砼中的深度不得小于1.2m。

9.4

灌注开始后, 应连续进行, 相邻两吊砼的间隙时间最多不得超过30分钟, 要经常探测孔内砼面位置, 及时调整导管埋深, 导管埋深一般不宜小于2m或大于6m。

9.5

孔内砼面位置的探测应较为准确, 可采用锥形探测锤, 锤重不宜小于4kg。

9.6

灌注完毕后的砼面标高应高出设计桩顶标高0.3m~0.5m。

9.7

桩身砼必须留有试件, 每根桩应有1组试块, 且每个浇注台班不得少于1组, 每组3件。

1 0 结论

(1) 旋挖桩具有施工速度快, 桩口径大等优点, 旋挖桩的垂直度较冲击桩较高;旋挖桩机的机动性较强。

上一篇:营造教学活动的和谐美下一篇:谢苗诺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