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保护(精选11篇)
机械保护 篇1
植物保护机械的正确选购
1、要了解防治对象的病虫草害特点及施药方法和要求。例如要了解病、虫在植物上的发生或危害的部位, 药剂的剂型、物理性状及用量, 喷洒作业方式, 喷雾是常量、低量或超低量等, 以便选择植物保护机械类型。
2、了解防治对象的田间自然条件及所植物保护机械对它的适应性。例如田块的平整及规划情况, 是平原还是丘陵, 旱作还是水作植物, 果树的大小高矮及树间空隙、作物株行距, 考虑所选机具在田间作业的适应性以及在果树间的通过性能。
3、了解作物的栽培及生长情况。例如作物的株高及密度, 喷药是苗期, 还是中、后期, 要求药剂覆盖的部位及密度、果树树冠的高度及大小、所选植物保护机械的喷洒 (撒) 部件的性能是否能满足防治要求。
4、根据经营模式及规模, 以及经济条件如分户承包还是集体经营。防治面积大小与要求的生产率, 购买能力及机具作业费用 (药、供水、燃料或电费、人工费等) 的承担能力, 以确定选购机具的生产能力, 是选用人力机械还是动力机械以及药械的大小。
5、选定好机型后, 购买时应按装箱清单检查包装情况是否完好, 随机技术文件与附、配件是否齐全。
植物保护机械的使用保养
1、做好使用前的准备工作。仔细阅读并理解所购机具的使用说明书, 准备好橡胶 (或塑料) 手套和口罩 (或防毒面具) 。
2、严格按使用说明书的规定配制药液。乳剂农药要先在药箱中加入清水, 再加入农药原液至规定的浓度, 并拌匀、过滤后使用;可湿性粉剂农药应先将药粉调成糊状, 然后加清水搅拌、过滤后使用。
3、正确使用。
(1) 背负式喷雾器作业时应先揿动摇杆数次, 使空气室内的压力达到工作压力后, 打开开关, 边喷雾边揿动摇杆。如果揿动摇杆感到沉重, 不能过分用力, 以免空气室炸裂伤人。一般每行走2~3步揿动1次摇杆, 但每分钟不能超过25次。
(2) 背负式喷雾喷粉机作业前应先按汽油机的有关操作方法检查油路系统和点火系统, 然后起动, 确保汽油机正常工作。喷雾作业时, 机器应处于喷雾状态, 加药液之前, 先用清水试喷一次, 检查机器各连接处是否有渗漏现象。药液不可加的太满, 不能超过最高水位刻度线。加药后一定要拧紧药箱盖。机器起动后, 先怠速运转2~3分钟, 再调整油门开关, 使机器达到额定转速后打开开关进行喷药。开关开启后严禁停留在一处喷药, 以防对作物产生药害。
(3) 喷雾作业时, 操作者的前进方向应与喷洒方向垂直, 以防药液侵害操作者。作业过程中, 一旦出现恶心和头晕现象, 应立即停止作业。
(4) 作业过程中, 严禁吸烟和进食, 以防中毒;作业完毕, 操作者凡与药液接触的部位 (外漏部位) 应立即用清水冲洗, 再用肥皂水洗干净。
(5) 凡身体上有未愈的伤口者、哺乳或怀孕的妇女、少年儿童、体弱多病者不宜进行喷药作业。
4、维护保养。植物保护机械每次使用结束后应倒出药箱内的残液, 加入少许清水喷洒, 然后用清水清洗各部分。洗刷干净后放在通风干燥处。长期停放时, 还应在活动部件及非塑料接头处涂抹防锈黄油。
机械保护 篇2
1. 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作业前必须穿戴好面罩、护套、脚套。遵守“焊工 一般安全操作规程”。不熟悉本设备者禁止使用。
2.操作前,必须确认作业现场无易燃易爆物品,设备完好。焊机电源线、引出线及各接线点是否良好,罩壳齐全,焊机接地良好。
3.推电源闸刀开关时,身体要斜偏一些,且要一次推到位,然后开启焊机;停机时,应先关电焊机,后关控制电源闸刀开关。
4.开启气瓶阀门时,要用专用工具,动作要缓慢,操作者面部不要面对减压阀,但要仔细观察压力表的指针是否灵敏正常,移动氩保气瓶时,避免压坏焊机电源线,以免漏电事故发生。
5.禁止使用没有减压阀的氩保气瓶;气瓶用压力表、减压阀必须按规定定期送交理化室进行校验,如不合格,必须立即更换,严禁再使用。
6.氩保气瓶中的氩保气严禁全部用完,氩保气瓶至少应留有不小于1Mpa的剩余压力,并挂上“空瓶”标识。
7.在人多的地方焊接时,应设焊接保护屏;如无保护屏,则应提醒周围人员不要直视弧光。
8.操作过程中,要密切注意焊缝的质量,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焊接完后,切勿用手直接触及焊缝及其周围区域、以防烫伤。
9.焊接时,尤其是在容器内作业,如环境潮湿、空间狭窄及夏天出汗较多或阴雨天的情况下,都严禁使操作者自身成为焊接回路的一部分。
10.工作结束后,立即关闭氩保气瓶上的阀门,先关闭焊机。后切断电源,把焊
农业机械化与保护性耕作关系分析 篇3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优势;存在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6)04-0058-02
农业机械化是指农业生产的全过程都使用机械来完成,目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近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突飞猛进,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解决了农村劳动力短缺等问题,对我国农业的飞速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农业机械化迅速发展的同时,也给土地环境带来了问题,机械化深耕深翻、开荒种地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恶化。为此,需要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的核心要求就是减少不必要的田间作业工序,通过覆盖残茬、免耕播种、病虫害杂草控制及土壤轮耕制等技术措施,给作物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但保护性耕作的推广离不开农业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实施需要通过农业机械化来实现。因此,农业机械化与保护性耕作看似对立,但实际上两者相互促进、互为前提,保护性耕作的推广实际上就是由农业机械化单纯承担生产任务向承担生产和环保任务的转化。
1 农业机械化与保护性耕作相辅相成
1.1 农业机械化技术是完成保护性耕作的基础
保护性耕作是利用还田机械或收获机械将秸秆直接粉碎后均匀抛洒在地表,然后进行免耕播种施肥作业。农田的免耕、少耕和秸秆覆盖都需要机械化作业实现,而免耕播种施肥作业更是人力、畜力无法完成的。除此以外,保护性耕作技术还包括杂草及病虫害控制和深松与表土作业,这些技术的实施也都需要农业机械化技术才能完成。
1.2 保护性耕作要求农机具结构更合理、性能更完善、质量更可靠
保护性耕作是一个完整的工艺体系,其作业内容在一些作业环节上与传统的作业模式有很大的差异,人力、畜力很难达到作业标准要求。因此,保护性耕作所需要的农机具结构和性能比普通机具要求要高,需要性能更完善、可靠性更高的保护性耕作专用机械。所以只有研制保障保护性耕作技术顺利实施的农业机械设备,才能使保护性耕作顺利推广。
1.3 保护性耕作的推广带动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环境的恶化和人们保护环境意识的增强,保护性耕作技术越来越得到重视,其推广范围越来越大,对作业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保护性耕作需要性能和结构更合理的专用耕整地机械和播种机械,且不同地区由于土壤环境、种植制度、种植规模等不同,对保护性耕作机具要求也不同,这种需求会促进农业机械化在规模和技术上的进步。
2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作用
2.1 减少风蚀水蚀,提高土壤生产能力
传统的灭茬打垄、翻耕、旋耕等作业动土量大,土壤风蚀、水蚀比较严重。而保护性耕作与传统耕作方式相比,动土量小,减少了作业机具进地的次数,用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在土壤表面形成一个保护层,避免大面积翻耕、旋耕导致的土壤水分流失和风蚀的发生,提高了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2.2 减少大气和土壤污染
传统耕作方式下秸秆不还田,主要采用焚烧的方式处理,导致空气污染。保护性耕作采用大量秸秆覆盖的方式将秸秆还田,减少了焚烧造成的大气污染。另外,传统耕作方式下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大,而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可直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了化肥和农药对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提高了生态效益。
2.3 节本增产
实施保护性耕作可以实现农业增收,主要体现在节本和增产两方面。在节本方面,传统耕作方式程序复杂,费时、费工、投入成本高,而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简化了作业程序,减少了机器进地次数,可节省劳动力、节约燃油等能源支出,提高了经济效益。在增产方面,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能够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蓄水能力,尤其对于干旱地区来说,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减少地表径流、增加雨水入渗是提高产量的关键因素。此外,传统耕作方式导致犁底层增厚,而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能够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进而改善土壤结构,能够为农作物的根系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为增产创造了有利条件。
3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保护性耕作宣传推广力度不够
保护性耕作是对传统耕作制度的一场革命,目前仍有很多农民从思想上不认可保护性耕作,没有办法彻底改变传统观念。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很多农民对保护性耕作技术仍持观望的态度,因此应加强试验示范力度,将保护性耕作全面推广出去。
3.2 保护性耕作机具不完善
近几年,适合我国使用的保护性耕作农机具的研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针对不同地区的土壤条件、种植制度、种植规模等实际情况的农机具还需要进一步开发和完善,加强机具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创新。
3.3 专项资金投入不够
全面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需要财政部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用于保护性耕作机具的引进和研发,以及购置相关机具的补贴。目前专项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机具的研发、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的完善和示范推广。
4 全面推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建议
4.1 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农民认知程度
传统的种植模式在广大农民的意识中根深蒂固,要想改变现有局面,让广大农民接受保护性耕作技术,就必须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电视讲座、发放宣传单、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保护性耕作机具现场演示、面向机手和农民开展技术培训等活动,提高农民对保护性耕作的深刻认识,促进该项技术的进一步推广。
4.2 积极研发和引进适用性强、性价比高的保护性耕作农机具
目前,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标准越来越高,影响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机具性能不高,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突破技术障碍。建议财政部门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出台更多的优惠扶持政策,鼓励农机生产企业和科研单位积极研发和引进通用性强、稳定性好、可靠性高、功能强大的保护性耕作农机具,并根据各地实际农业生产情况开发适合不同地区的产品,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提供可靠的机具保障。
4.3 做好试验、示范工作
示范基地建设是保证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工作顺利进行的必不可少的条件。要把示范基地建在领导有积极性、班子有战斗力、农民认知程度相对较高,以及小麦、玉米种植面积大、集中连片的乡镇。通过示范基地指导农民如何做、怎样干,并将示范基地和传统耕作方式的地块进行对比,对作业成本、土壤肥力、作物产量、投入产出比等数据进行记录,用真实的数据让农民看到保护性耕作所带来的效益,进一步提高农民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认知度。此外,要发挥示范基地的辐射推广作用,以点带面,促进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全面推广。
5 结语
农业机械化与保护性耕作看似相互对立,实则相互促进。保护性耕作作为一种现代耕作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对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调整农业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保护性耕作在全国范围内的迅速推广仍然存在很多制约因素,其技术推广力度、机具推广数量、发展面积等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应把保护性耕作纳入到农业机械化的各个环节中,加快探索适应不同地区、可操作性强且易于被农民接受的保护性耕作体系,加强宣传教育,做好示范工作,以点带面,稳步推进。
参考文献
[1] 胡艳清,卢秉福.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技术体系和应用效果[J].农机化研究,2009,31(3):249-251.
[2] 高焕文,李问盈,李洪文.中国特色保护性耕作技术[J].农业工程学报,2003,19(3):1-4.
[3] 李德权,顾秀兰.农业机械化该不该提倡保护性耕作[J].青海农技推广,2001(2):43-44.
植物保护机械的选购与使用保养 篇4
(1) 要了解防治对象的病虫草害特点及施药方法和要求例如要了解病、虫在植物上的发生或危害的部位, 药剂的剂型、物理性状及用量, 喷洒作业方式, 喷雾是常量、低量或超低量等, 以便选择植物保护机械类型。
(2) 了解防治对象的田间自然条件和植物保护机械对它的适应性例如田块的平整及规划情况, 是平原还是丘陵, 旱作还是水作植物, 果树的大小高矮及树间空隙、作物株行距, 考虑所选机具在田间作业的适应性以及在果树间的通过性能。
(3) 了解作物的栽培及生长情况
例如作物的株高及密度, 喷药是在苗期, 还是中、后期, 要求药剂覆盖的部位及密度、果树树冠的高度及大小、所选植物保护机械的喷洒 (撒) 部件的性能是否能满足防治要求。
(4) 针对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选购
根据经营模式、规模, 以及经济条件如分户承包还是集体经营, 防治面积大小与要求的生产率, 购买能力及机具作业费用 (药、供水、燃料或电费、人工费等) 的承担能力, 以确定选购机具的生产能力, 是选用人力机械还是动力机械以及药械的大小。
(5) 检查所购机械选定好机型后, 购买时应按装箱清单检查包装情况是否完好, 随机技术文件与附、配件是否齐全。
2. 植物保护机械的使用保养
(1) 做好使用前的准备工作仔细阅读并理解所购机具的使用说明书, 准备好橡胶 (或塑料) 手套和口罩 (或防毒面具) 。
(2) 严格按使用说明书的规定配制药液乳剂农药要先在药箱中加入清水, 再加入农药原液至规定的浓度, 并拌匀、过滤后使用;可湿性粉剂农药应先将药粉调成糊状, 然后加清水搅拌、过滤后使用。
(3) 正确使用 (1) 背负式喷雾器作业时应先揿动摇杆数次, 使空气室内的压力达到工作压力后, 打开开关, 边喷雾边揿动摇杆。如果揿动摇杆感到沉重, 不能过分用力, 以免空气室炸裂伤人。一般每行走2~3步揿动1次摇杆, 但1 min不能超过25次。 (2) 背负式喷雾喷粉机作业前应先按汽油机的统, 然后启动, 确保汽油机正常工作。喷雾作业时, 机器应处于喷雾状态, 加药液之前, 先用清水试喷1次, 检查机器各连接处是否有渗漏现象。药液不可加得太满, 不能超过最高水位刻度线。加药后一定要拧紧药箱盖。机器启动后, 先怠速运转2~3 min, 再调整油门开关, 使机器达到额定转速后打开开关进行喷药。开关开启后严禁停留在一处喷药, 以防对作物产生药害。 (3) 喷雾作业时, 操作者的前进方向应与喷洒方向垂直, 以防药液侵害操作者。作业过程中, 一旦出现恶心和头晕现象, 应立即停止作业。 (4) 作业过程中, 严禁吸烟和进食, 以防中毒;作业完毕, 操作者凡与药液接触的部位 (外漏部位) 应立即用清水冲洗, 再用肥皂水洗干净。 (5) 凡身体上有未愈伤口者、哺乳或怀孕的妇女、少年儿童、体弱多病者均不宜进行喷药作业。
机械保护 篇5
孙萍 赵明阳 孙鹏程
(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 河北承德 068466)
塞罕坝机械林场于1962年由国家计委批复建场,直属原国家林业部,1969年划归河北省林业厅(局)直属至今。建场四十七年来,塞罕坝人发扬“艰苦创业、科学求实、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爱岗敬业”的精神,在塞外荒原上营造了百万亩林海,建成了华北乃至全国最大的人工林林场。目前,全场总经营面积140万亩,有林地面积11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80%。
一、护林防火
塞罕坝机械林场是河北省大面积人工林集中地,且多为人工针叶纯林,又毗邻内蒙古草原,草多、风大、气候干燥、属一级火险区。该区域又是国家级森林公园,进入林区旅游人员众多,火源管理难度大,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森林防火工作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要以林业生态建设为中心,充分发挥森林防火保障作用,以人为本,优化管理,依法治火,科学防火。
1.1护林防火基础设施、设备现状
全场现已建立了完整的联防组织,即5个乡(镇)、19个村和自防组织(防火指挥部——场防火委员会——营林区防火小组——前方扑火指挥部——总场专业扑火大队——机械化快速扑火队——2号工具扑火队)。护林防火基础设施:现有防火线总长度544.1km,防火线密度为5.57m/公顷;防火楼8座;防火检查站14个。目前的防火线密度和防火设施、设备初具规模,但还不能适应护林防火的需要,极需要加强。
1.2护林防火措施与方法
(1)加强领导,逐级落实行政领导负责制。严格贯彻执行总场制定的森林防火工作实施细则,落实各种护林防火责任制和奖惩制度,坚持全员防火、坚持全员风险抵押金制度,激发护林人员的积极性。对无视防火制度造成损失的要严加处罚,损失严重的要绳之以法。
(2)继续推行“一个中心”、“两个重点”、“三个关键”、“四个一律”、“五种责任”、“六个落实”、“七个坚持”、“八种制度”和百分制考核办法。
(3)全年开展广泛的、经常性的护林防火宣传,尤其是在防火戒严期,搞好各种形式的宣传工作,充分发挥防火检查站、望火楼的职能作用。
(4)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探索森林防火工作的新路子、新办法,适应新形势,落实新举措。实行科学防火、扑火是实现森林防火目标建设的科技保证,为此,必须认真贯彻实施科教兴林战略,全力推行科技防火、扑火,创新观念,创新措施,创新做法,将先进的科学技术运用于森林防火中,不断提高防火的科技含量。
(5)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做到防范与扑救并举,发现火情立即出击,真正做到“打早、打小、打了”,处理好林地林权纠纷问题。
1.3护林防火基本设备、设施规划
本经理期规划增修防火线长度50km,改造望火楼3座,防火检查站2处,并购置相应的设备,规划建设总投资125万元。
二、有害生物防治 2.1有害生物防治现状
林业病虫鼠害是无烟的森林火灾。近几年来随着全球气温转暖,适生的害虫种类不断增加,以前未发生过的落叶松毛虫、落叶松八齿小蠹、白毛松皮象等相继暴发成灾。林场发生的害虫已由过去的5种增加到现在的15种,且发生危害势头十分迅猛,目前由于林场的监测能力有限、防治手段落后,虽耗费大量的物力财力但仍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对暴发性、突发性病虫害难以有效控灾减灾。由于手段落后,森防能力差,一些高山、密林、交通不便的地方,人工力不能及,致使一些虫源地始终得不到拔除和治理,造成交叉侵染,连年暴发成灾,因此迫切需要改善防治手段,加强体系建设,提高森防的整体水平。
2.2有害生物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统筹规划、分类施策、主动御灾、及时救灾,在划分治理类型的基础上,通过“突出重点、分类施策”原则的具体贯彻落实,各种综合治理措施的有机组合使用,逐步使常灾区向偶灾区转化,偶灾区向自控区转化,自控区长期严格监测控制成灾。常灾区、偶灾区的面积广为压缩,林区病虫害猖獗危害的势头被彻底遏制住,林场林分内生物量明显增加,生物多样性得到进一步体现,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森林生态自控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基本实现森林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
2.3 有害生物防治的措施
(1)尽快查清病虫鼠害种类、发生面积及其危害程度等基本情况,建立病虫鼠害档案。
(2)建立病虫鼠害预测预报的GIS系统,坚持进行定点、定位、定时观测,特别是对主要害虫生活史、习性、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发生、发展规律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并开展预测预报工作。(3)做好病虫鼠害发生发展动态的预测预报工作,防治措施以生物防治为主,化学与物理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设置病虫鼠害预测预报点,勤观测、早预报、及时防治。加强外来种苗的检疫工作,严格杜绝病虫害的侵入和蔓延。
(4)引进和采用国内外先进的病虫鼠害防治技术,逐步提高对病虫鼠害的综合防治能力。
机械保护 篇6
关键词 寒地;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
中图分类号:S345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36.006
我国寒冷地区在农业上以玉米种植为主,但纵观近年来东北等寒冷地区玉米产量,发现玉米产量极不稳定。这主要是由于:第一,严寒天气影响,加之旱涝的频发,严重影响玉米稳产高产;第二,化肥、农药过度使用,土壤有机质降低,影响玉米健康生长;第三,常年实施旋耕灭茬,8~10 cm的耕深,使得耕层较浅,作物难以直深入土层,继而导致作物数量与根层数量不断减少,农作物抗旱、抗风、抗倒伏能力降低;第四,过度翻耕削弱了土地质量[1-2]。东北地区黑土地原属土壤中土质最好、最肥沃的,但在过度翻耕影响下,土质愈发瘦、硬,影响玉米质量与产量。保护性耕作技术则可借助免耕、少耕方法,在确保种子发芽的前提下减少耕作,秸秆覆盖地表,农药控制病虫害。
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不再使用传统的铧式犁翻耕,而是实施免耕播种,保留了农作物地表覆盖物,使土壤保有良好的营造与自我保护机能。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可确保秸秆还田、减少土质损害、保护土壤机理、确保耕地质量,是推动现代化农业快速有序发展的新型耕作技术。在寒地地区实施推广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是玉米机械化生产的必然之选,可在很大程度上推进寒地玉米耕种的机械化进程,提高玉米生产力与生产水平,促进寒地农业可持续发展。
1 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
玉米机械化种植中使用保护性耕作技术主要流程为:秸秆覆盖,免耕、少耕,杂草、病虫害防治,深松。
1.1 秸秆残茬覆盖技术
1.1.1 粉碎还田覆盖
收获玉米后粉碎秸秆,然后将其覆盖于地表。利用18.4~22.1 kW拖拉机收获玉米,使用秸秆切碎机进行秸稈粉碎还田,粉碎后的秸秆长度小于5 cm,留茬高于
20 cm。为防止秸秆堆积或被风刮走,便于冬季雨水渗入,大块地中可将部分秸秆对秸秆覆盖地实行重耙耙地,小块地中选用圆盘耙旋耕机进行旋耕作业。
1.1.2 整秆还田覆盖
收获玉米后,将秸秆压倒隔行铺放于玉米秸秆行间,利用人工或机械压禾器赶压秸秆,过程中以顺行方向压倒秸秆,并压少量土覆盖于秸秆上,这种方法适用于山区小块地。
1.1.3 留茬覆盖
留高茬,即留有根茬高度在30~40 cm,其留茬量占秸秆量的1/3以上。这种秸秆覆盖方式主要施用于风蚀严重,且需要综合利用秸秆的地区,具体而言,可在收获玉米时实施留高茬与免耕作业,或实施留高茬与粉碎浅旋作业。
1.2 免耕、少耕播种技术
免耕播种技术一般施用于秸秆覆盖地或留茬地,且留茬覆盖率小于40%,可用免耕播种机。免耕播种是保护性耕作的关键一环,在作业时需配以高性能免耕播种机。播种机应具备防侧滑功能,可在坡度小于15°的坡地上平稳耕作,同时需具备高通过性、播种的精确性。利用这种机器可简化作业流程,减少播种机进地次数,减少作业成本。
少耕播种是用轻耙或浅旋灭茬进行地表处理后实施的播种作业,一般施用于留茬覆盖率大于40%的区域,或在播种高茬穴播作物时使用。使用少耕播种的播种量一般为1.5~2 kg/667 m2,播种深度3~5 cm,施肥深度10~12 cm。选种原则为精度、纯度皆为98%,发芽率确保在95%以上。播种前还需对种子进行包衣、药剂拌种、浸泡种子、磁化种子等处理。
1.3 杂草、病虫害防治技术
防治病虫害一般使用化学制剂,杂草可用浅松、耙地等方式。在化学制剂上,选用高效、低毒药品,配以先进施药工具。化学除草剂施用于播种前及发芽前,同时结合播种作业。病虫害防治则利用化学制剂,使用前预测田地内病虫害状况,并对种子做拌药与包衣处理,针对作物生长状况进行施药。播种前除草需要先进行地表处理,同时进行浅旋处理,其深度保证在5 cm以内,人工除草作为辅助。病虫害严重时施以杀虫剂。
1.4 深松技术
1.4.1 局部深松
玉米深松要依据农作物的种类、特点及土壤条件进行针对性作业,其中土壤含水量保持在15%~22%,作业行距与当地玉米行距相同,作业深度保持在20~30 cm,尽可能在播种前或苗间期进行,玉米需在五叶期前进行[3]。深松周期一般为2~4 a,使用梨形铲式机具进行作业。
1.4.2 全面深松
针对土壤条件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宜的倒V型全方位深松机进行全面深松作业。其中土壤含水量确保在15%~22%,作业深度确保在35~50 cm。作业时间一般选择在秸秆处理后或作物播种前,深松周期为2~4 a。需注意全面深松中需保持深松一致,杜绝重复、漏松现象,干燥气候条件下则施以人工造墒。
2 玉米机械化免耕播种机械选型
2.1 播种机械选型
现今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在免耕作业中多选用2BMZF-2型免耕指夹式播种机,22 kW以上动力拖拉机牵引作业,播种行距为40cm,速度为8 km/h,效力为
0.8 hm2/h。采用搅龙式施肥装置,具有良好的覆土、镇压功能,即使在未整地情况下,依然能稳定作业。适合于高留茬与秸秆全覆盖玉米播种区域进行免耕播种。
2.2 深松施肥机械选型
苗间深松施肥一般选用1SF-130型偏柱式机械,
40 kW的动力驱动拖拉机,一般为悬挂式作业。在苗期的宽窄行模式下深松施肥,也应用于秋季深松。
2.3 播种机械的准备与调整
播种机械的准备主要包括对机械各部件及其运动灵活性的检查,确保机械运行平稳,正常作业;播种机械的调整则包括对横距、施肥深度、排肥量、排种量、镇压力和覆土量的调整[4]。
2.4 播种机械的作业使用
免耕指夹式播种机在播种施肥上可根据生产需要与耕种需要进行有针对性选择。对北方寒冷地区而言,玉米耕种可选择先玉335作为玉米种子,保苗在5.9×104株/hm2。
3 播种作业注意事项
一是在播种作业过程中,不能在播种机提升前倒退。若要利用气息式播种机,则不可中途停车,防治漏播;二是种子化肥应置于田地适当位置,倘若田地过长,则可将其置于田地两头,便于作业中加种与肥;三是要经常检查播种机各部件作业性能,检查排肥、种状况;四是做好种子的药剂处理,确保种子的流动性。
4 免耕播种机使用状况的反思
现如今,免耕播种作为保护性耕种的重要技术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玉米生产中。然而作业效率低、故障多,部件开焊、断链条等故障犹存,基建变形状况频现,因此,为更好地发挥免耕机械作用,提高保护性耕作作业效率,需加大对免耕播种技术等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严治,开发适宜于寒地玉米免耕播种机械,以更好的适应寒地玉米耕作要求,更好的在寒地农业中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
5 结语
现如今,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已然成为玉米耕种新亮点。利用保护性耕作不仅能保证玉米稳产、高产,更能有效节约农业资源,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持续发展。通观近年来保护性耕作在我国大江南北的使用状况可以发现,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助推剂,是利农利国的大业,同时也是农机工作者需要长期面临的重任。随着该技术的不断创新与进步,其在寒地玉米耕作中将大有所为,从而推动寒地农业的健康持續发展,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1]王晓光.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要点[J].农村科学实验,2014(8):11.
[2]尚延刚,郭建民,蒋秀芝.玉米保护性耕作及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的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7(1):71-72.
[3]于永恒.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2(1):98.
[4]刘春平,阎石.玉米种植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探讨[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5(10):45-47.
玉米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 篇7
一、玉米秸秆残茬处理技术
玉米秸秆残茬处理技术, 就是玉米秸秆经机械作业处理后留在地表做覆盖物, 是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的核心。玉米秸秆处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方式: (1) 粉碎秸秆处理。粉碎前茬作物秸秆后抛撒, 使秸秆均匀的覆盖在地表。 (2) 直立秸秆处理。在风沙大的地区, 收获后对秸秆不做处理, 秸秆直立在地里, 播种时将秸秆按播种机行走方向撞压, 使其倒伏在地表。 (3) 留根茬处理。在使用作物秸秆的地区, 作物收获时, 留根茬高度到30 cm。 (4) 粉碎浅旋处理。在风沙较大的地区, 秸秆粉碎后, 用旋耕机浅旋表土, 使作物秸秆与旋耕层土壤混合。
二、玉米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
玉米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包括秸秆粉碎还田、根茬粉碎还田、整秆翻埋还田、整秆编压还田等多种形式, 可一次完成多道工序, 具有便捷、快速、低成本的优势。不仅抢农时, 抢积温, 解决了及时处理大量秸秆就地还田, 避免腐烂焚烧带来的污染环境的问题, 而且为大面积以地养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提高农作产物量、建立高产稳产农业提供了新的技术选择。其核心技术是人工收获玉米果穗后, 采用各种秸秆还田机械将秸秆直接还入田中, 使秸秆在土壤中腐烂分解为有机肥, 以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和保水、吸水、粘接、透气、保温等理化性状, 增加土壤肥力和有机质含量, 使大量废弃的秸秆直接变废为宝。该技术适宜南北方玉米产区, 高柱犁直接翻埋玉米整秸秆技术适宜北方旱作玉米单季产区。玉米秸秆和根茬粉碎还田时, 要注意防止漏切, 粉碎长度不超过10 cm, 根茬破碎率应达到86%以上。同时, 还田的秸秆应尽可能保持青绿, 还田后应及时补水促进秸秆腐解。大田越冬前要浇好封冻水, 以沉实土壤, 促进秸秆腐烂分解。
三、玉米免耕播种技术
玉米免耕播种技术, 是一种用玉米免耕播种机在留茬20~25 cm的茬地里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一次完成多项作业工序的玉米机械化播种技术。该技术已成为保护性耕作四大关键技术之一。实施玉米免耕播种技术的优点:一是减少农耗时间、争取农时, 特别是在热量资源不足的地区, 免耕直播可以有效延长玉米生长时间。二是有利于提高播种质量和幼苗整齐度, 机械播种可使播种深浅和覆土一致, 幼苗出苗整齐。三是利于机械化作业, 提高劳动效率。四是秸秆还田可提高土壤肥力。五是麦秸和残茬覆盖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六是减少耕整作业, 有利于保护环境, 减少耕整作业可减轻土壤风蚀影响, 秸秆还田可减轻因秸秆焚烧而引起的环境污染。七是在播种的同时可施用少量种肥, 利于提高幼苗素质。八是在容易发生芽涝的地区, 提早播种可避开或减轻芽涝的危害。
四、机械深松技术
机械深松技术是指在不破坏土壤结构和地表植被的前提下, 用机械对深层土壤进行疏松。其目的是打破铧式犁耕翻或机组压碾土壤形成的坚硬的犁底层, 以提高天然降雨入渗率, 增加土壤蓄水保墒能力, 从而为作物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水分应用环境, 促进作物增产。机械化深松按作业性质可分为局部深松和全面深松两种, 按作业机具结构可分为凿式深松、铲式深松、振动深松等等。不同深松机具因结构特点不一, 作业性能也有一定差异, 适用土壤及耕地类型也有一定的变化。一般来讲, 以松土、打破犁底层作业为目的的常采用全面深松法;以打破犁底层、蓄水为主要目的的常采用局部深松法。有些种类的机具兼有局部深松和全面深松的特点, 如全方位深松机、振动深松机等, 具有犁耕阻力小, 松土效果好, 蓄水保墒能力强、松土深度大等特点, 近年来被广泛应用。机械深松的技术特点:一是不打乱土层, 对地表覆盖面破坏最小, 故能保护土壤水分。二是间隔作业创造了虚实并存的土壤耕层结构, 有利于作物根系生长发育。三是深松犁阻力较小, 减小动能消耗。
尽管保护性耕作成为当前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的重点, 但切忌急躁冒进、一哄而上。在国外农业机械化发达国家, 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 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较为普遍, 这在很大程度上缘于这些国家属于农场式经营, 耕地面积大, 可以间歇耕作或轮作, 也可以采取保护性耕作。而我国人均耕地少, 一家一户需要依靠微薄的土地年复一年精耕细作、增加产出来维持正常生活, 这就决定了保护性耕作推广的艰巨性和不确定性。因此, 需要因地制宜, 在规划保护性耕作的区域范围时, 土壤侵蚀严重的地区要优先, 增产增效显著的地区要优先, 容易实现规模化经营的地区要优先。
早产儿机械通气保护性策略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我院收治30例急性呼吸衰竭的早产儿, 其中男13例, 女17例, 胎龄28~32周12例, 33~36周18例。阿氏评分2~5分13例, 5~8分14例;8~8分3例。前置胎盘3例, 胎盘早剥7例, 血性羊水3例, 多胎5例, 剖宫产6例, 顺产2例, 其他4例。随机分为机械通气组 (对照组) 和保护性机械通气组 (实验组) , 对照组潮气量 (VT) 10~12mL/kg, 气道峰压 (PIP) <25cmH2O, 呼气末正气 (PEEP) (5.0±1.5) cmH2O, 呼吸频率 (RR) 60次/min;实验组VT为5~8mL/kg, PEEP为 (7.6±1.5) cmH2O, RR为40~60次/min。
1.2 实施机械通气标准:
通过积极治疗后病情仍不见好转甚至继续恶化, 出现意识障碍, 呼吸抑制, 如呼吸频率>35~40次/min或<6~8次/min, 或呼吸节律异常, 或自主呼吸微弱或消失;血气分析提示严重通气和/或氧合障碍:PaO2<50mmHg, 尤其是充分氧疗后仍<50mmHg;PaCO2进行性升高, pH动态下降[1]。
1.3 方法
在维持正常的血气指标及肺通气量方法的同时, 使PHY保持在PaCO2在50~70mmHg。或者是在生后24h内开始将PaCO2维持在45~55mmHg水平, 持续96h。pH值>7.25范围时, 可以减少肺损伤, 而且婴儿可以耐受, 无副作用。具相关研究表明:在机体维持血氧饱和度正常的情况下, PCO2缓慢的75~110mmHg只要, 上升, 不会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并被确定为现行的允许性高碳酸血症的范围[2]。
注:2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差异不明显,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明显, *P<0.05
1.4 统计学方法
通气策略相关参数以 (x-±s) 表示, 2组呼吸机设置的参数值和血气值行t检验, 并发症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早产儿在生后的前4d, 尤其生后第1天, 低水平的PaCO2与CLD有密切的关系。如果生后前4d (尤其生后第1天) PaCO2≥50mmHg、应用表面活性物质前1dPaCO2≥40mmHg, 可降低BPD或CLD的发病率和 (或) 严重度;婴儿可较好的耐受且无副作用。反之, 生后3d内机械通气的早产儿, 如PaCO2≤17mmHg, 则增加了脑出血、脑瘫发生的危险。
2.1 转归
本实验中2组患儿均得到治愈, 顺利撤机。如表1、2、3所示。另外对照组中并发症病例经临床基础对症治疗后痊愈。
3 讨论
临床上机械通气目的为纠正急性呼吸性酸中毒、低氧血症、降低呼吸功耗, 缓解呼吸肌疲劳、防止肺不张、呼吸机可为使用镇静和肌松剂提供安全保障和稳定胸壁。但是机械通气在保持充分的通气作用的同时。也会引起的肺的损伤, 其主要原因是大潮气量及肺容量, 压力损伤, 尤其对肺不成熟的早产儿。由于新生儿呼吸衰竭用限压型呼吸机治疗, 不能预调潮气量, 导致肺过度扩张及肺损伤[3]。虽然机械通气技术的开展, 使早产儿呼吸衰竭的早期存活率明显提高。但随之而来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或慢性肺部疾病 (BPD或CLD) 的问题尚未完全解决, 大大影响了早产儿长期预后, 引起婴儿期死亡、神经发育落后等。
在对潮气量和平台压进行限制后, 分钟肺泡通气量降低, PaCO2随之升高, 但允许在一定范围内高于正常水平, 即所谓的允许性高碳酸血症 (permissive hypercapnia, PHC) [4]。PHC策略是为了防止气压伤而不得已为之的做法。毕竟高碳酸血症是一种非生理状态, 清醒患者不易耐受, 需使用镇静、麻醉或肌松剂。而对脑水肿、脑血管意外和颅内高压则列为禁忌[5]。 (1) 在实施PHC策略时应注意PaCO2上升速度不应太快, 使肾脏有时间逐渐发挥其代偿作用。一般认为pH>7.20是可以接受的, 如低于此值, 应适当少量补碱。 (2) 引起体循环血管的收缩导致高血压。 (3) 引起肺循环血管的收缩, 导致动脉高血, 可发展成肺心病及右心衰竭。 (4) 可刺激红细胞的生成而并发红细胞增多症。 (5) 急性二氧化碳滞留可引起慢性低通气症。试验中通气早产儿安全, 预后良好, 足以说明保护性通气技术在实现该目标中的作用。早产儿RDS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效果是肯定的, 但其治疗机制及具体应用方法仍在探讨与完善中。
参考文献
[1]Michelet PD, Journo XB, Roch A, et al.Protective ventilation influences systemic inflammation after esophagectomy:a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J].Anesthesiology, 2006, 105 (5) :911~919.
[2]俞森洋.重视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保护通气策略的研究和应用[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02, 1:193~196.
[3]林明祥, 翁陈华, 麦隽.允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疗效观察[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3, 18 (8) :622~623.
[4]潘新年, 刘先知.低通气策略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中的应用[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6, 21 (14) :917~918.
我国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保护研究 篇9
农业机械化是指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过程。实现农业机械化,可以节省劳动力,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强克服自然灾害的能力。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先进农业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的载体,先进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大面积运用,加快了科技兴农的进程,为农业高效优质高产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1]。
农业机械化技术就是指实现农业机械这一过程所采用的科学技术和科技成果。专利则是受法律规范保护的发明创造,它是指一项发明创造向国家审批机关提出专利申请,经依法审查合格后向专利申请人授予的该国内规定的时间内对该项发明创造享有的专有权,并需要定时缴纳年费来维持这种国家保护的状态。专利权是一种专有权,这种权利具有独占的排他性,非专利权人要使用他人的专利技术必须依法取得专利权人的同意或许可。专利保护作为一种法律制度,可以规范农机市场中的行为,限制和打击非法侵权行为的发生,从而保护农业机械化技术企业和农机产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农业机械化技术产业在发展农业机械化、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切实加强农机技术产业的专利权保护已刻不容缓。
1 专利保护的必要性
1)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保护,可以优化农业机械化技术产业的发展环境。由于农业机械化技术具有高效益性,其进入市场后可以转化为高效能的农业生产力,给农机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一方面它激励着科研人员的技术创新积极性,使得更多更先进的农业机械化技术诞生并服务于农业生产;另一方面又出现了争夺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权的现象,由此滋生出一系列的财产权益纠纷问题,农业机械化技术产业的发展环境变得十分不稳定,使得农业机械化技术产业的整体发展受到损害。因此,必须加强对农业机械化技术的专利保护,从农业机械化技术的设计、开发和应用各个环节对其进行专利保护,避免不法分子非法侵占农业机械化技术的科研成果,合法确定农业机械化技术成果的归属,进而切实保障科研人员和农业机械化技术企业的合法利益,提高科研人员研发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创新积极性,推进农业机械化企业开发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市场积极性,从而保证农业机械化技术在农机市场中的有效应用,更好地推动农业机械化技术产业在健康的发展环境里持续发挥其社会效用。
2)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保护,可以增强我国农业机械化技术产业的竞争力。我国国内农机市场每年的农机技术产品销售量十分庞大,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的农机技术产品在世界农机行业中也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农机市场中假冒、盗用农业机械化技术制造伪劣的农机产品等不正当竞争侵权行为大量存在,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更是严重损害了农业机械化企业在农机市场上的的技术竞争力。因此,必须加强对农业机械化技术的专利保护,从法律和制度上切实保障我国农业机械化技术产业的合法权益,规范农机市场的农机产品竞争,使农业机械化技术企业能够在国内外农机市场中凭借先进的农业机械化技术获得优势竞争地位,在应对国内外市场中出现的专利侵权现象时,可以运用法律武器更坚决地打击侵犯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的不法行为,进而提高我国农机技术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3)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保护,可以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的专利保护,可以进一步推动农业机械化的健康持续发展。其不仅有利于提高农机产品的质量和农业机械化的作业水平,实现消费者和农机企业双赢,而且还有利于整个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我国农业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变的进程。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机械化的健康发展需要先进的农机产品,更需要高技术含量的农业机械化技术来推动先进农机产品的研发和应用。因此,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的专利保护,鼓励农业机械化技术的不断创新,可以极大地推动我国科技兴农的进程,使更多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从而提高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农业产出,不断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 专利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1)对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保护的法律认识薄弱。
首先,农业机械化技术企业申请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保护的法律意识不够。许多科研人员和农业机械化企业的法律意识较为薄弱,对农业机械化技术的重视大都放在新技术产品的生产和推广运用上,忽略了及时有效地申请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保护,以致给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常常是出现了侵权事件后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许多农业机械化技术企业对申请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保护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相应的负责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保护的专门机构。科研人员研发出新的农业机械化技术后,权利主体在申请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保护的过程中不够严谨,农业机械化技术在未完全取得专利保护前极易泄露被窃取,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被抢占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其次,相关人员和企业运用专利权保护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法律意识不够。农机市场中存在的假冒、盗用农业机械化技术等不正当竞争行为愈演愈烈,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相关人员和企业没有及时有效地运用专利保护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正是因为农业机械化技术企业对农业机械化技术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够和法律认识薄弱,由此可能引发更多的假冒、盗用农业机械化技术等侵权行为,在应对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侵权行为时,也常常由于缺乏相关的法律知识,自我救济能力较弱。不仅不能有效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避免损失的扩大,甚至一些企业放任侵权行为的存在,这对农业机械化技术产业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2)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保护的法律规定不完善。
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起步较晚,在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还有许多欠缺的地方。目前并没有一部统一的法律来对农机行业进行统一的规范,对农机行业中存在的知识产权问题更是缺少相应的法律管理和保护。虽然各省市都颁布了《农业机械化管理条例》,但涉及农机机械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的规定还比较少,并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法律法规体系,立法严重滞后,制约了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保护工作的开展,迫切需要完善相关立法,形成有效的法律保护体系。
同时,在我国现有《专利法》的规定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一方面,专利保护的成本过高,使得许多农业机械化技术企业为节约成本而不愿申请专利保护;另一方面,专利申请的审批期限过长,效率不高,一些农业机械化技术企业因此不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申请专利保护;再者,对侵犯专利权的违法行为处罚力度较弱,这使得许多农业机械化技术企业认为申请专利保护的意义不大,从而放弃申请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保护。有些取得了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权的企业在面对侵权行为时甚至放弃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些问题,都严重地影响了农业机械化技术企业申请和运用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保护的积极性。
3)对农业机械化技术的专利保护力度不够。
我国对农业机械化技术的专利保护力度十分有限。首先,缺乏有效的专门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维权机构。许多农业机械化技术企业自身的发展不够完善,企业内部缺乏相应的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保护配套制度,在应对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侵权行为时,不能及时有效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从整个农业机械化技术产业专利保护来看,我国也缺乏统一的专门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维权机构,农机主管部门内部并没有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维权机构,能够处理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侵权事件的专业人员也十分缺乏,因此对农业机械化技术产业中出现的专利权纠纷提供的维权帮助十分有限。其次,由于缺乏专业的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维权机构,我国在应对国际农机市场中的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侵权纠纷时,国际维权之路也走得十分艰辛。因此,随着农业机械化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农机市场出现的大量专利侵权案件,急需一个权威性的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维权机构来引导科研人员和农业机械化企业运用法律途径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再次,我国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保护的执法力度也远远不够。许多地方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行政执法权有限,主管部门多而杂,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不够,因此很难形成统一的执法保护行动,对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保护的执法力度显得十分薄弱,对农业机械化技术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并不完全到位。甚至有些还会受到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导致主管部门在农业机械化技术侵权事件处理中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农机企业的维权显得十分艰难。此外,虽然农业机械化技术产业中的专利侵权事件大量存在,但农机企业采用诉讼方式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现象却相对较少,农机行业中发生知识产权诉讼案件多数以法庭调解和民间调解的形式结案,也存在着诉讼数年之久的专利侵权官司以不了了之而告终。一些法院和仲裁机构在农业机械化知识产权纠纷案件的处理中不能及时、公正地裁判,使侵权纠纷无法及时得到解决,这不仅无法有力打击侵权行为,也使得许多农业机械化企业对诉讼维权丧失信心。
3 完善我国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保护的途径
1)完善我国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保护的法律体系。
首先,应尽快完善农业机械化技术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立法。在专利保护法律体系上,需要完善《专利法》的相关内容,以适应现代社会农业机械化技术创新的需要,提高农业机械化技术创新积极性。一是需要从立法层面改善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申请和审查期限过长的问题,完善农业机械化技术取得专利保护的法律规定,从而提高农业机械化技术获得专利保护的效率,促进农业机械化技术企业申请专利保护的积极性。二是需要在立法中加大对农业机械化技术的专利保护力度。一方面针对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权纠纷中常见的权利归属纠纷应有更加完善的规定,便于司法部门更好地处理相关纠纷,合法认定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权的利益主体;另一方面还应提高农业机械化专利技术侵权者的违法成本,给执法部门严厉查处侵权农业机械专利技术的行为提供法律依据,从而保障农业机械化技术企业的专利权。三是,还应通过法律完善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保护的相关配套制度,全面地维护农业机械化技术从研发到推广各个阶段的专利保护权益。部分省市在《农业机械管理条例》中大力推行农机新产品推广许可证制度,通过对农业机械化技术新产品的开发、研制及成果进行鉴定,给予成熟的可用于推广的农业机械化新产品颁发推广许可证,以保护农业机械化技术企业的技术成果不受侵犯;同时,配以完善的农业机械化产品质量体系认证制度,促使消费者购买获得质量认证的农机产品,坚决抵制假冒伪劣的农机产品,可以减少农机市场中侵犯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权的违法活动,进而达到保护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权的目的[2]。
2)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企业对农业机械化技术的专利保护。
(1)应当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企业的专利保护法律意识,农机企业应当建立企业内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加强对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保护工作的宣传力度,在研发和应用阶段全程监督农业机械化技术的专利保护工作。注重对新研发出的农业机械化技术进行专利保护,农机企业应当及时申请专利保护,设置专业人员统一管理农业机械化技术的专利申请工作,在申请过程中做好农业机械化技术的保密工作,以便顺利取得农业机械化技术的专利权,取得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权之后还应当加强对已取得的专利权进行维护,防止不法分子窃取和滥用本企业已取得专利保护的技术,提高防范意识,及时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
(2)农业机械化技术企业应制定有效的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保护战略。农业机械化技术企业要选择对企业最有利的保护方式,防御其他农业机械化技术企业专利进攻或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对本企业的妨碍。在实践中,可根据情况保留部分技术内容作为技术秘密掌握,而配合公开的专利技术达到对市场的占有和独占。对于本企业没有必要取得专利权但若被其他企业抢先取得专利又会对自己不利的农业机械化技术,可采取抢先公开农业机械化技术内容而阻止其他企业取得专利。当国外大型农机企业的先进技术不断进入我国,国内各农机企业竞相进行技术创新之际,知识产权战略就像一把利刃,谁拥有谁就掌握了主动权。因此,农机企业有必要全方位人手做好以上专利战略制定工作,才有可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3]。
3)提高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保护的执法水平。
(1)农业机械化技术行业主管部门应当强化行业专利保护工作。针对农机行业主管部门内部缺乏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问题,应当建立专门机构并确定专业人员来加强对农机市场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并不断地推进机构建设和人员建设,以更好地应对新形势下的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保护工作的需要。
(2)应当加快专利机构的建设工作,建立素质过硬的专业知识产权保护队伍。这就要求提高专利机构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工作人员的作风建设,落实相关执法人员的责任追究制度,避免地方保护主义对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保护工作的妨碍。特别是应当加强专利机构的专业素质建设,提高专利机构处理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申请的工作效率,对农业机械化技术企业在专利保护申请工作中遇到的法律问题给予及时有效的帮助。
(3)应当加强司法工作对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的保护力度,提高司法部门对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保护的责任心,依法及时有效地处理农业机械化技术的专利纠纷问题,保护农业机械化技术企业的合法利益,严厉打击侵犯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权的违法行为,给侵权者以法律震慑。特别针对司法工作中存在的不公正、不及时处理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纠纷的问题,予以高度重视,逐渐完善对知识产权侵害立案授理及审理的有关规定,重点解决执法力度不够的难点问题,以维护司法的公正性和效率性,提高农业机械化技术企业对司法部门的信任度。
4)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保护政策和社会力量的支持作用。
(1)国家可以通过政策鼓励农业机械化技术企业加强对农业机械化技术的专利保护。通过降低专利申请费、审查费和年检费等来支持农业机械化技术企业专利申请工作的开展,鼓励农机企业对新研发的农业机械化技术积极申请专利保护。同时,在农机市场中加大对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保护工作重要性宣传的力度,普及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保护工作的法律知识,提高农业机械化技术企业的专利意识,从而避免一些农机企业因为法律意识淡薄而侵犯到他人的合法权益。
(2)要充分发挥农机行业协会的引导作用。农机行业协会可以参与组织农业机械企业进行有关专利保护对策与方案的经验交流,共同探讨农业机械化技术领域中的专利权问题的维护和管理,并对侵权行为加以打击与防范。行业协会还可以代表农机行业与外国政府企业就知识产权侵权进行谈判,帮助支持受害企业维权。行业协会可以帮助受害企业,组织专门人员就侵权行为进行协调,提供人员、信息、技术和法律服务[4]。
(3)通过社会监督来加强对农业机械化技术的专利保护,为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保护工作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为此,应充分利用大众媒体更好地宣传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鼓励农业机械化技术企业积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并监督行政部门和司法部门的专利保护工作。对侵犯农业机械化技术专利权的违法行为进行曝光,让公众更清楚地了解到这些侵权行为,从而更好地规范自身的市场行为。同时,还可以设立公众举报制度,鼓励社会公众对农业机械化技术侵权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可以更为及时地发现和处理农业机械化技术侵权行为,避免享有农业机械化技术企业专利权的企业损失进一步扩大,由此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监督氛围。
摘要:农业机械化技术产业在发展农业机械、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农业机械化技术产业的发展,农业机械化技术的保护问题也日益凸显,只有更好地保护农业机械化技术企业的科技成果,才能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加强对农业机械化技术的专利保护已经十分迫切。为此,就农业机械化技术保护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措施。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农业现代化,专利保护
参考文献
[1]赵匀,张国凤.产学研相结合,发展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机械装备——浅谈中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J].农业工程学报,2003(19):43.
[2]彭传权.论农业机械化技术产业中的知识产权保护[J].湖北农业机械化,2003(3):25-27.
[3]金攀.农业机械专利战略浅谈[J].研究探讨,2010(8):18-19.
机械保护 篇10
1. 行业概况
我国的植物保护机械产品年产量和社会保有量均居世界首位。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国内有各类植物保护机械生产企业500余家, 产品主要有背负式喷雾喷粉机、背负式 (担架式或手推式、车载式) 机动喷雾机、背负式喷雾器、背负式电动喷雾器、烟雾机 (常温、热) 、喷杆式喷雾机等6大类;企业从业人员从十余人到上千人不等, 企业年产量从几十台到几十万台都有;总年产销量在1600万台 (只) 左右, 其中国内年销量在1500万台 (只) 左右;国内社会保有量在2亿台 (只) 左右。现阶段, 我国植物保护机械产品中使用最普遍的是背负式喷雾器、背负式电动喷雾器、背负式喷雾喷粉机和背负式 (担架式或手推式) 机动喷雾机等机型, 其产销量和社会保有量均占总量的80%左右。
2. 行业发展历程
1978年以前,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我国植物保护机械产品品种单一, 主要为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的背负式喷雾器, 共30余家生产企业, 年产量在150万台左右, 社会保有量不到1000万台。改革开放30多年来, 我国的植物保护机械产品种类不断增多、产销量逐年提高, 产品外观、结构、使用技术性能、材质等方面得到明显改进, 不仅满足国内使用, 还大量出口国外。30多年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
(1) 1979~1995年:品种单一、发展迅猛。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全国各地出现了大批生产背负式喷雾器的乡镇企业, 通过仿制国营或集体企业的产品, 以低廉的价格、灵活的经营机制和优良的售后服务, 很快占领了背负式喷雾器市场。至1995年底, 全国植物保护机械生产企业已达到100余个, 年产量已经达到1000万台左右, 社会保有量已经达到5000万台左右。但是, 在这一阶段, 喷雾器品种单一, 主要是背负式, 其产销量占植物保护机械产品总量的95%以上, 其他机型特别是带动力装置的机型还很少见。
(2) 1996~2002年:诸侯竞起、杂乱无章。随着集体、乡镇企业逐渐改制, 大量家庭作坊式的植物保护机械企业纷纷涌现, 植物保护机械行业主体变为私营和个体企业。到2002年底, 我国植物保护机械生产企业的总数已达到500余家, 遍及除西藏外的每一个省 (市、区) , 年产量已达1500万台, 年生产能力已经达到2000万台。一时间, 群雄纷起、竞争无序, 导致产品质量急剧下降、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 产品质量合格率仅达到六成。
(3) 2003年到现在:步入正轨、质量回升。随着植物保护机械产品国家监督抽查和省市级定期检验工作力度的加强、市场监测工作的深入开展和植物保护机械产品强制性 (3C) 认证工作 (市场准入) 的展开, 植物保护机械产品市场开始了第一轮大洗牌。行业整体质量水平开始回升, 出现了一批规模较大、管理较好、质量水平高的民营企业。不少企业引进国外样机, 推出了一批结构新、性能好的新产品;相当一部分企业开始涉足出口贸易, 背负式喷雾器、背负式喷雾喷粉机都已批量出口到世界各地。
二、我国植物保护机械的质量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每个生产单元所拥有的土地面积很少, 加之农村社会化服务水平的落后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差, 决定了目前我国的植物保护机械只能以小型手动 (背负式喷雾器) 为主, 小型机动 (背负式喷雾喷粉机、背负式机动喷雾机、背负式电动喷雾器) 为辅, 大型机动很难发展的格局。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植物保护机械产品质量的提高和技术的进步。
1. 当前我国植物保护机械主要产品的质量状况
到2010年10月为止, 植物保护机械产品质量的国家监督抽查工作已经连续进行了25年, 主要抽查背负式喷雾器、背负式喷雾喷粉机以及机动喷雾机用泵等三种机型, 有力地促进了植物保护机械产品质量的提高和市场的规范。近10年植物保护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结果如表1。
注:2005年只抽查了背负式喷雾器一个品种。
从表1可以看出, 近10年来, 前7年产品合格率一直在60%~80%之间徘徊, 近3年合格率稳步上升。合格率的数据也与这10年来植物保护机械产品的发展历程和管理力度相吻合。但是, 这与我国农机产品整体质量目标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
2. 我国植物保护机械产品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目前的植物保护机械在品种和数量上基本满足农业病虫草害防治的需要, 但是与国外相比质量上还存在较大的问题:
(1) 背负式喷雾器生产企业偷工减料现象较严重。目前背负式喷雾器的盛药容器与大部分零配件的生产材料是塑料或橡胶。近年来, 由于塑料及其制品价格大幅上涨, 不少企业采取降低厚度、缩小尺寸和添加回料的方法来降低生产成本, 其后果一是导致喷雾器喷射部件耐压性能差, 二是使药液箱不能经受坠落, 三是使空气室存在安全隐患。
(2) 背负式喷雾喷粉机生产企业自制加工能力弱, 产品装配质量差。目前我国有在册的背负式喷雾喷粉机生产企业100余家, 但是90%以上的生产企业完全是购件组装。组装产品的质量不仅依赖零配件本身的质量, 也取决于装配技术水平和整机出厂检验技术水平。零配件企业主要靠极低的价格争取整机组装厂家, 与之伴生的是低劣的质量。由于产能严重过剩, 植物保护机械产品在我国属于季节性生产的产品, 导致生产工人流动大, 企业缺乏熟练工人, 造成装配水平较低。同时, 多数企业没有专业检验人员, 产品的整机出厂检验水平很差, 一般只作简单的启动试验。以上三种因素决定了不少喷雾喷粉机是粗制滥造的产物。在各类检验中经常会发现喷雾喷粉机存在以下质量问题:整机装配完整性和密封性能差, 零配件质量太差、配合尺寸控制不严, 噪声大, 震动剧烈等。
(3) 严重污染环境和农产品、毒害操作者。现阶段, 我国的植物保护机械多数为常量喷雾植物保护机械, 低量和超低量的很少, 导致的后果:
一是喷洒量大和药液在植株上的沉积比例低、药液流失、漂移和浪费现象严重, 导致对环境严重污染、农产品农药残留量大大超标;
二是导致操作者急性农药中毒事故频频发生, 全国每年发生植物保护机械操作者因生产性农药中毒的事例多起。
上述问题中最根本的危害是污染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影响农产品品质, 从而影响每一位国民的健康, 同时也影响了我国作为农业大国的农产品形象并影响出口。
三、解决我国植物保护机械产品质量问题的办法和建议
正因为植物保护机械产品质量问题事关重大, 各级主管部门为之采取了许多解决办法, 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植物保护机械产品的假冒伪劣现象, 促进了产品质量、性能的提高, 推动了产品结构的改进, 新产品的开发、升级换代和新技术的发展。但是, 要真正扭转我国植物保护机械产品质量差和技术落后的局面, 就必须继续大力抓好以下工作:
1. 进一步加强植物保护机械产品的质量监管工作
目前我国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开展的对植物保护机械产品质量的监管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成绩, 但是, 由于受经费、人力资源和重视程度的限制, 监督抽查工作力度与打击假冒伪劣的要求与促进植物保护机械产品质量提高的要求还有较大的距离。因此, 必须要:
(1) 加大国家监督抽查力度和对不合格产品生产者的处罚力度。全国植物保护机械生产产品的企业500多个, 分布在除西藏、青海、内蒙以外的近30个省 (市、区) , 受人力和经费的限制, 国家监督抽查每年仅能抽查分布相对集中的10几个省 (市、区) 的100余家企业。由于抽查力度不够, 多数企业存在侥幸心里, 不少偏远地区企业甚至明目张胆地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因此, 需增加国家监督抽查的企业数量、频次和经费, 要力争所有的植物保护机械生产企业每2年能接受到1次国家监督抽查。另外, 对于监督抽查不合格产品的生产企业除必要的处罚外, 还要加强对生产者的质量意识教育、敦促他们添置必要的检测设备和配备必须的检验人员, 同时还要加强对不合格企业的曝光力度。
(2) 加强市场监测工作。生产企业生产的植物保护机械产品最终是要进入市场的, 加强对植物保护机械产品的市场监测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组织开展的市场监测检验, 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假冒行为, 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好评。但是, 由于受检验能力和抽查经费等很多方面的限制, 开展植物保护机械产品市场监测工作的省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还很少, 检验的频次也很低, 区域面积也少, 显得震慑力不够。因此, 应加强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组织开展的植物保护机械产品市场监测工作。
(3) 尽快开展植物保护机械产品零配件质量的专项监督抽查工作。目前我国的植物保护机械生产企业超过半数的是组装厂, 而背负式喷雾喷粉机生产企业组装厂所占的比例超过90%, 因此外购零配件的质量就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整机的产品质量。当前植物保护机械零配件生产企业数量较大, 区域性也很强。目前, 技术监督部门对这些企业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还是空白。因此, 对这些植物保护机械产品零配件企业生产的零配件质量进行监督抽查, 无疑是提高植物保护机械产品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
2. 应加大对植物保护机械产品的购置补贴力度
近年来, 财政补贴已惠及植物保护机械产品, 促进了植保机械产业的发展。但是, 由于植物保护机械产品本身小型化的特点, 导致目前无论是补贴的资金数量, 还是补贴的植物保护机械产品的种类都远远满足不了要求。因此, 建议有关部门制定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时考虑在资金的分配上加大对植物保护机械产品的补贴力度并最大限度地简化家用植保机械产品补贴手续。
3. 提升检测技术水平和产品标准化水平
山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效益浅析 篇11
1 基本数据的采集
1.1 有效使用面积
有效使用面积=新增推广应用面积×保收系数。式中:保收系数=
保护性耕作与传统耕作种植玉米产量对比见表1。
2003年—2011年, 全县项目乡镇基本上未受到大的自然灾害。其中, 个别乡镇2009年受旱灾, 而保护地未受到较大影响;2010年低温和洪水灾害使产量受到一些影响, 但保护性耕作地块受到的影响较小。故取保收系数为0.85, 全县累计推广面积为6 813 hm2。
有效使用面积=6813×0.85=5791 (hm2) 。
1.2 单位面积增产量
2003年—2011年, 各项目乡镇每年都进行实际测产, 根据各地实际测产, 经加权后算出实施新技术的单位面积平均增产量≈561 (kg/hm2) 。
1.3 计算取值
根据全县每年实际情况, 市场价格取值如下。
1.3.1 玉米价格
玉米价格2003年—2004年为0.8元/kg, 2006年约为1元/kg, 2007年—2008年为1.2元/kg左右, 2008年—2010年为1.4元/kg左右, 2011年约为1.6元/kg, 平均价格按1.2元/kg计。
1.3.2 人工费
按普通人工平均价50元/工时计, 司机平均按100元/工时计。
1.3.3 柴油价
平均按5元/kg计。
1.4 新增 (或节约) 农业生产成本 (计算结果负值为节约)
由于全县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面积中免耕播种模式和高留茬少耕模式占86%以上。故作业成本参照保护性耕作与传统耕作生产成本统计来计算。
保护性耕作与传统耕作生产成本统计见表2。
元/hm2
新增 (或节约) 农业生产成本=-600 (元/hm2) 。
节约总成本≈408.78 (万元) 。
1.5 农户增收节支值
农户增收节支值=1273.2 (元/hm2) 。
1.6 单位面积农机作业的纯收益
农机作业成本包括:机具折旧费、油料费、人员工资和维修费。
抚顺县保护性耕作的农机作业项目主要是灭茬、播种、施肥 (播种施肥主要是用半机械化工具) 和秋季玉米联合收割秸秆还田作业。
以灭茬、联合收获机作业为例来计算:灭茬平均为300元/hm2。拖拉机以单缸四轮为例, 价格在1.1万元/台 (补贴后) , 双行灭茬机补贴后价格为0.187万元/台;玉米联合收割机以天津富康为例, 补贴后价格为3万元/台, 配套动力为58.84 k W约翰迪尔为例, 补贴后价格为8.5万元。拖拉机和农具残值分别按机具价格10%计算;银行10年利息按年利率8%计算, 5年按6%计。可算出58.84 k W约翰迪尔拖拉机价格成本为16.99万元;单缸四轮拖拉机成本2.988万元;双行灭茬机为0.236万元;背负式收割机为3.7874万元。报废年限按拖拉机10年、农具5年计;驾驶员工资按100元/工时计;拖拉机灭茬作业平均油耗按12 kg/hm2计, 拖拉机灭茬按30 d计, 实际作业15 d, 每天灭茬作业3 hm2, 一个作业期作业45 hm2, 灭茬作业油耗按12 kg/hm2计;联合收割机机收作业油耗按30 kg/hm2计, 副油按主油的10%取, 收割作业按40 d计, 实际作业30 d, 每天收割作业按3.3 hm2计, 一个作业期可作业99 hm2。
(1) 拖拉机公摊费:约翰迪尔公摊费≈13.59 (元/hm2) ;单缸四轮拖拉机公摊费≈3.87 (元/hm2) 。
(2) 农具折旧公摊费:灭茬机折旧公摊费≈9.6 (元/hm2) ;收割机折旧公摊费≈42.27 (元/hm2) 。
(3) 柴油费:收割柴油费=150 (元/hm2) 。
(4) 副油费:灭茬副油费=6 (元/hm2) ;收割副油费=15 (元/hm2) 。
(5) 驾驶员工资:灭茬费用=100/3≈33.3 (元/hm2) ;收割费用≈45.5 (元/hm2) 。收割作业需驾驶员1人、副手1人。
(6) 拖拉机维修费:四轮拖拉机维修费=2.037 (元/hm2) ;约翰迪尔拖拉机维修费≈7.15 (元/hm2) 。
(7) 机具维修费:灭茬机维修费≈4.16 (元/hm2) ;收割机维修费≈30.3 (元/hm2) 。
2 直接经济效益
2.1 农户增收总值
农户新增总产量325×104kg, 新增总产值390万元, 总增收值799万元。
2.2 农机户总增收值
农机户总增收值=单位面积农机作业纯收益×推广面积, 其中, 灭茬农机作业成本约为113元/hm2, 单位面积农机作业纯收益为187元/hm2, 收割农机作业成本为303.8元/hm2, 农机作业纯收益约为596元/hm2, 灭茬农机户总增收值约为35万元, 收割农机户总增收值约为30万元。
农民总增收值为农户总增收值和农机户总增收值之和, 约为864万元。
3 生态效益
3.1 减少了环境污染和沙尘暴天气
大量农作物秸秆还田, 避免了因焚烧秸秆而引起的严重空气污染;在燃油消耗减少的同时, 也减少了拖拉机所排废气对环境的污染, 这些都使大气环境得到改善。同时, 由于农田在休闲期有秸秆覆盖, 减少了农田扬沙的产生。
3.2 增强了土壤的生物活性
还田的玉米秸秆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 可以为土壤微生物提供大量的可利用的营养物质, 促进了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 使土壤生物活性大大增强。
3.3 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 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实施, 使项目区的农田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据测定, 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3年的地块, 其有机质含量提高了0.02%~0.10%, 播种期耕层土壤含水率提高了3%~10%, 休闲期农用的蓄水量增加了18%左右, 水分利用率提高了16%左右;降低了土壤密度, 增加了土壤空隙度, 促进了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 培肥了地力, 增强了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 减少了水土流失, 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3.4 有效地减少了径流
保护性耕作使秸秆覆盖和根茬留在地里, 有效地减少了雨季径流, 减少了水土流失, 尤其是减少了农药的流失和污染, 从而减少了对水库和社河流域的污染, 对保护水质和保护居民饮用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4 社会效益
4.1 促进了劳动力转移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 减少了农机进地次数和作业环节, 再配合精量播种或半精量播种及深施化肥等项技术, 使玉米生产的省工效果明显提高, 平均每公顷可省3个工日。
从抽样调查看, 实施保护性耕作节省出来的劳动力有60%从事其他生产, 既可获得效益, 又可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4.2 减少了大量的燃油消耗
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减少二三个作业环节, 平均节省燃油22 kg/hm2。抚顺县推广保护性耕作6 813 hm2, 可节省燃油15×104kg, 该技术节能减排, 保护环境, 利于环保。
【机械保护】推荐阅读:
机械安全保护05-22
保护性耕作机械08-02
机械厂混合气体保护焊工安全操作规程10-22
试分析塞罕坝机械林场森林资源保护现状09-09
大型建筑垃圾处理机械推动建筑垃圾粉碎产品再利用 保护城市环境12-07
水田全程机械化机械05-10
机械设计与机械加工09-15
港口机械及工程机械12-02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与机械工程(专业学位)复试参考书目06-12
我国机械行业液压机械产品关注情况点评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