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传送

2024-10-13

数据传送(精选9篇)

数据传送 篇1

传输网络作为业务承载网, 本身不产生经济效益, 无法进行精确的经济性分析。但是对不同技术的工程造价进行对比, 可以作为网络演讲的重要参考。

城域网中数据设备互联可选择裸光纤直连或WDM系统承载两种方案, 在系统性能、网络安全、保护倒换等各方面各有优劣, 在此不再展开, 下面将从经济性方面对这两种方案进行比较。

因为目前路由器光纤直联方案中常用的高速、长距POS板价格较高, 而短距POS板和GE板价格相对要低得多, 为降低成本考虑用波分承载数据业务代替光纤直连, 将同速率短距板或低速短距板替代光纤直连时高速、长距板。具体方式为:用同速率短距POS板+OTU+WDM互连的方式替代原有长距POS板互联方式;用低速短距板经T-Mux复用到原有速率+WDM互联的方式替代原有长距POS板互联方式。

相关设备对应单价表如表1所示。

由于利用波分系统承载数据业务可节约线路部分的成本, 而线路成本又同线路长度密切相关, 线路越长, 采用波分系统可降低更多成本。下面分别比较线路长度为定长30km以及线路长度变化时, 单波道速率为10G、2.5G时路由器光纤直联的系统造价和用短距、低速数据板叠加DWDM系统的造价。简单起见, 其中波分系统造价均按照点到点无保护波分系统估算, 包括两端节点设备和线路成本, DWDM设备按40波系统成本估算。

●线路长度固定 (30km) 时系统造价分析, 如图1。

2.5G点到点系统造价比较 (单位万元) , 如表2所示。

2.5G点到点系统造价。

按前述表格中设备单价估算, 用2.5G DWDM系统承载GE链路造价优势已经比较明显。若不使用光放大器, 相邻路由器间需求大于2条2.5G链路时, 用GE板经T-Mux复用到2.5G速率+WDM互连成本低于长距2.5G POS光纤直连成本。若需使用光放大器, 相邻路由器间需求大于3条2.5G链路时, 用低速板经T-Mux复用到2.5G速率+WDM互连成本低于长距2.5G POS光纤直连成本。

同2.5G系统相比, 由于10G长距POS板、短距POS板、GE板之间的价格差增加, 用10G DWDM系统承载GE链路造价优势比2.5G DWDM系统更加明显。

●线路长度变化时系统造价分析, 如图2所示。

造价分析小结

通过上述比较可以发现, 用DWDM承载城域网能够在降低网络成本的同时, 为数据业务提供电信级的保护, 并且能够提供光层的监控功能, 提高网络的可扩展性。

注:表中线路造价= (中继光缆每芯公里综合造价+钢管每孔公里综合造价/3/144) ×光纤长度。

由于当路由器间用光纤直联时需采用双路由上联方式对数据业务进行保护, 导致网络中配置了大量额外的保护端口, 增加了网络的建设成本。如采用有线路保护的波分系统承载数据业务, 可考虑适当减少用于保护的数据端口, 从而进一步降低网络建设成本 (线路保护单元的成本较低) 。

注:用低速板替代高速板时, 2*GE复用为1*2.5G (需要2*GE业务汇聚板) 。

摘要:IP化是通信传输网的发展趋势, 本文针对现有数据业务的2种主要传输承载方式裸纤直连和城域波分承载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工程造价量化比较。

关键词:IP,DWDM,WDM,OTU

参考文献

[1]曹小波.WCDMA配套传输网络建设方法的研究.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数据传送 篇2

XXXXXXXXXX工程一阶段/初步设计

一、设计说明....................................................3

1.概述...................................................................................................................................................................3 1.1 设计范围及分工.......................................................3 1.2 建设规模及主要工程量.................................................3 1.3 与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变化...............................................3 2.业务需求分析................................................................................................................................................4 3.建设方案..........................................................................................................................................................4 3.1 建设原则.............................................................4 3.2 建设思路.............................................................4 3.3 网络结构及网络组织...................................................4 3.4 路由组织及自治域划分.................................................4 3.5 IP地址分配..........................................................5 3.6 网络保护及故障恢复解决方案...........................................5 3.7 业务承载方案.........................................................6 3.8 网络服务质量解决方案(QoS)..........................................6 3.9 同步系统方案.........................................................6 3.10 网管系统方案........................................................6 3.11 AAA系统方案........................................................6 4.设备选型及配置...........................................................................................................................................7 5.设备布置和安装...........................................................................................................................................7 5.1 本期工程新增设备配置.................................................7 5.2 通信系统组织.........................................................7 5.3 机房平面布置及线缆布放...............................................7 5.4 新增、扩容设备槽位布置及机柜装架图...................................7 5.5 配套设备及材料要求...................................................8 5.6 抗震加固要求.........................................................8 5.7 防雷与接地要求.......................................................8

第X册XXXXXXXX单项工程 i XXXXXXXXXX工程一阶段/初步设计

6.电源...................................................................................................................................................................8 6.1 新增电源需求.........................................................8 6.2 电源系统及供电方案...................................................8 7.维护组织和人员培训..................................................................................................................................8 8.需要说明的问题...........................................................................................................................................9

二、概(预)算..................................................9

1.概(预)算编制说明..................................................................................................................................9 1.1 预算编制依据.........................................................9 1.2 有关费率及费用的取定.................................................9 1.3 工程投资及技术经济指标分析...........................................9 2.概(预)算表................................................................................................................................................9

三、图纸.......................................................10

2.1 工程概(预)算总表(表一)

XX-XXB01 2.2 建筑安装工程费用概(预)算表(表二)

XX-XXB02 2.3 建筑安装工程量概(预)算表(表三)甲

XX-XXB03 2.4 国内器材概(预)算表(表四)甲(主要材料表)

XX-XXB04 2.5 国内器材概(预)算表(表四)甲(需要安装的设备表)

XX-XXB05 2.6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概(预)算表(表五)甲

XX-XXB06

三、附表

1.附表1 XXXXXX

2.附表2 XXXXXXX

四、图纸

1.XXXXXXXX

201XSJXXXXX-XX-01 2.XXXXXXXX

201XSJXXXXX-XX-02

第X册XXXXXXXX单项工程 ii XXXXXXXXXX工程一阶段/初步设计

为明确分组传送网设计文件的主要内容、深度要求及定额套用等的有关要求,中国联通总部编制了《中国联通本地传送网项目分组传送部分设计编制要求(暂行稿)》。该要求适用于2013年起中国联通本地传送网含有分组传送建设内容的II类、III、IV类项目,相关分组传送部分设计编制应包含以下内容,并符合有关要求(不需单独分册编制设计文件)。设计编制中建设方案部分可参考建设指导意见和附件一《中国联通分组传送承载网工程设计参考》。

一、设计说明

1.概述

1.1 设计范围及分工 1.1.1 设计责任范围

说明本册设计的范围。如总体网络方案设计、机房内设备的安装设计、机房土建及环境要求建议等。

1.1.2 厂商/集成商责任范围

说明厂商/集成商责任范围。如工程网络建设的实施方案、设备的提供和调测、系统优化与割接方案等。

关于督导服务和集成服务的分工界面参见附件2。详细要求可参见采购技术文件。

1.1.3 建设单位责任范围

说明建设单位责任范围。如设备机房及机房条件准备、传输电路及相关传输媒介的提供等。

1.1.4 本工程与其他专业分工

说明与其他专业(光缆线路专业、业务网专业、同步专业、电源专业等)的分工。

1.2 建设规模及主要工程量

简述工程总体方案结论、建设规模、工程主要工作量,单项工程投资总额。

1.3 与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变化

从投资规模、建设规模方面与可行性研究报告比较差异。说明变化原因。

第X册XXXXXXXX单项工程 3 XXXXXXXXXX工程一阶段/初步设计

2.业务需求分析

介绍可研的业务需求与预测结论。说明本期对各类业务需求的解决方式。

根据业务网需求,应指明各业务CIR、PIR设置原则及要求。

3.建设方案 3.1 建设原则

结合网络发展目标,结合投资分配情况等,给出本期工程建设应遵循的相关原则。如:根据业务需求,适当超前;网络拓扑架构的建设原则;通信系统组织原则;设备的部署原则;中继链路扩容原则;设备选型原则;设备利旧原则等原则。

3.2 建设思路

总体描述网络建设目标及采取的措施。

应重点描述目标网络结构及网络部署,指导网络建设方案适应目标网络发展要求。

3.3 网络结构及网络组织 3.3.1 核心汇聚层

说明核心层、汇聚层的建设方案。如有RR等的建设或设置,也应统一描述。

3.3.2 接入层

说明接入层的建设方案。

3.4 路由组织及自治域划分 3.4.1 路由组织

说明自治域的IGP及与外部网络互联的EGP的选择,包括部署的其他路由策略等。说明网络各层次路由协议选择,说明路由域及路由进程的划分原则。说明MP-BGP部署原则及规划。

第X册XXXXXXXX单项工程 4 XXXXXXXXXX工程一阶段/初步设计

3.4.2 自治域划分

说明自治域的划分情况及自治域号。

分组传送网络需要分配自治域号。为保证全网的互通性,AS号的分配由集团统一规划,详见建设指导意见。

3.5 IP地址分配 3.5.1 IP地址分配原则

逐条列出IP地址分配原则。

3.5.2 IP地址分配 3.5.2.1 设备IP地址配置

根据指导意见及省市IP地址资源分配原则,说明本期地址需求数量及可使用的IP地址段。各本地网分组传送设备IP(LOOPBACK地址)均采用IPv4私有地址,各省所用地址段详见指导意见。

3.5.2.2 端口IP地址配置

集团未对端口IP地址进行分配,根据各省要求,指定端口IP地址使用原则及可使用的地址段。包括地市使用方式(如以环为单位进行分配,先环后链、按环逆时针顺序等)、子网掩码、地址预留等。

3.5.2.3 业务IP地址配置

分组传送网络相应的业务端口采用业务地址,原则上由有关业务网络进行规划。设计阶段已明确的,需在设计中说明。

3.6 网络保护及故障恢复解决方案

说明为提高网络安全性,所考虑的网络及故障恢复解决方案情况。包括网内保护部署、网间保护部署。

需详细说明各层次保护方式、各类型业务保护方式。

第X册XXXXXXXX单项工程 5 XXXXXXXXXX工程一阶段/初步设计

3.7 业务承载方案 3.7.1 3G基站FE业务承载

说明本期3G基站FE业务承载方式,应包括:

1)核心、汇聚、接入各层面业务承载方式;如有县乡汇聚层,应说明。2)与RNC连接是否经过CE路由器,如经过,应说明对接方案。

3.7.2 2G/3G TDM业务承载

说明2G和3G基站的E1业务承载方式,如有与其他网络对接,应说明对接方式及保护方式。

3.7.3 集团客户专线业务承载

说明集团客户专线业务承载方式。

3.7.4 其他业务

如有固网宽带、语音等其他业务需由分组网承载,说明承载方式。

3.8 网络服务质量解决方案(QoS)

说明本期工程的QoS设置方案,如未进行QOS部署,此节可省略。承载业务建议与业务网QOS设置保持一致。网管信息及其他信息(动力环境监控等),应说明其优先级等级。

3.9 同步系统方案

说明同步引接方式(引接局点、连接方式等),说明同步系统建设原则。

3.10 网管系统方案

说明网管系统设备配置、局站设置等。说明分组传送设备的网元网管IP地址的分配原则、网管安全性要求等。

3.11 网络安全管理系统方案

说明网络安全管理系统(如AAA认证系统等)的设备连接、局站设置等。

第X册XXXXXXXX单项工程 6 XXXXXXXXXX工程一阶段/初步设计

4.设备选型及配置

说明在设备采购中选型要求,重点考虑并说明如下指标:(1)交换容量、整机转发性能及单槽处理能力;(2)按照本期网络组织的电路需求配置相应的端口;(3)对于路由协议、IPv6、组播等其它方面的要求。

根据自身的业务发展预测的网络结构合理选择各层面的设备档次。根据传输距离测算,合理选择光线路接口类型。

5.设备布置和安装 5.1 本期工程新增设备配置

用文字及表格的方式,说明根据工程建设方案,本期工程新增及利旧设备的整体情况,并注明各设备所在局址。

5.2 通信系统组织

描述通信系统组织原则,每个节点的具体情况可见相关图纸。

图纸对应要求为通信系统组织图,可根据节点的多少及复杂程度,决定该图采用一张还是多张的形式。如涉及到ODF等,需要附ODF的端子分配图等。

5.3 机房平面布置及线缆布放

说明本期工程相关设备的安装位置等,说明新增设备的承重要求,如果机房需要进行加固,则应予以说明。给出光、电缆布放的原则,描述通信光、电缆及电力电缆的路由组织方案。

具体布放可见图纸。

5.4 新增、扩容设备槽位布置及机柜装架图

给出相关设备的机架装架图,对于路由器等设备,应给出其槽位布置及各端口的分配使用情况。

第X册XXXXXXXX单项工程 7 XXXXXXXXXX工程一阶段/初步设计

5.5 配套设备及材料要求

用表格的方式,给出本工程所需要的所有配套设备及配套材料。

5.6 抗震加固要求

说明本期工程采用的设备所需要的抗震级别及抗震加固方式。

5.7 防雷与接地要求

说明设备设计接地要求。涉及外线引入的要有防雷措施。

6.电源

6.1 新增电源需求

用文字和表格的形式,描述根据工程建设方案每个节点(核心汇聚层详细到具体局址,接入层可根据设备配置类型描述)的新增耗电需求,要注明以下要素:

供电方式:直流或者交流; 耗电量:多少W; 空开、熔丝需求情况等。

6.2 电源系统及供电方案

描述根据需求及现场查勘情况,采用的供电方式,应包含以下内容:

(1)采用哪套供电系统,该系统的配置情况及目前负荷情况,是否满足本期工程需求,如不满足,其扩容是否本工程负责,如果是,应描述扩容方案;

(2)头柜的设置情况,及本期新增设备的引电情况等;(3)给出电源系统图及电源头柜的电源端子分配图等。

7.维护组织和人员培训

在网络建设期间和网络基本建成投入运行后,必须加强系统的组织管理,各地市通力合作,明确管理任务和原则,建立完备的管理机构,提供优质、及时的技术支持,确保本项目发挥出应第X册XXXXXXXX单项工程 8 XXXXXXXXXX工程一阶段/初步设计

有的作用,完成宽带发展目标。

从建设阶段及运营阶段分别说明项目组织机结构。

说明本项目新增的劳动定员数量,若没有,则说明本项目不需新增劳动定员。本项目是否需配置相关仪表设备,若需要,则列明,否则,该章节可省略。

8.需要说明的问题

其他前面章节未提及且需要说明的问题。

二、概(预)算

1.概(预)算编制说明 1.1 预算编制依据

逐条列出预算编制依据。

1.2 有关费率及费用的取定

给出概算编制的相关设备及材料单价来源情况,针对相关重点问题进行特殊说明,如预备费、施工队伍调遣费、监理费等取费情况、工日的取定标准,零星材料费等。

1.3 工程投资及技术经济指标分析

说明本工程的投资,各项费用组成,各项单位造价等经济指标分析。

2.概(预)算表

分组传送设备作为一种新型设备,暂无适用的工程预算定额。为了规范工程定额的使用、避免在定额套用时产生歧义,2012年分组网络定额暂按以下原则执行,各省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但原则上工程定额工日数不应高于网络同等拓扑结构中相应SDH设备安装工程。

分组传送设备工程定额参考执行工信部规【2008】75号文及随文附件《通信建设工程预算定额》第二册(有线通信设备安装工程)。

1)配套设备安装、线缆布放等仍按原有方式;

2)根据与设备商/集成商最终确定的责任范围,确定是否套用调测定额;

第X册XXXXXXXX单项工程 9 XXXXXXXXXX工程一阶段/初步设计

3)核心汇聚层设备参考数据设备的中端路由器定额; 4)接入层设备参考SDH设备定额

 10GE、GE设备子架安装分别参考安装测试SDH设备基本子架及公共单元盘(2.5Gb/s以上)、(2.5Gb/s以下) 10GE、GE接口盘安装调测分别套用安装测试SDH接口盘2.5Gb/s、622Mb/s定额。 接口盘安装调测定额单位按块计列,无论板卡密度大小,每块板卡套用1次定额。 TDM端口可根据本期使用数量,适当参考套用系统调测定额。

5)网管新建工程参考传输设备网络管理系统设备定额;扩容设备纳入原有网管系统,由设备厂家调测,不再套用定额。6)定额套用细则可参考附件三。

三、图纸

图纸应包含:  网络结构图

 节点平面布置及布线路由图  节点通信系统图及通信布线计划表  节点设备面板及端口连接分配图  ODF端子分配图

 节点电源系统图及电力电缆布线计划表  电源分配柜端子分配及要求图

各地根据自身特点可增减图纸。

数据传送 篇3

随着移动网络数据业务的快速发展,业务的全IP化已经成为未来通信网络的发展趋势,进而推动了传送网络的分组化及分组传送网技术的发展。根据采用不同的分组传送网技术,将目前主流的分组传送网技术分为PTN[1][2](Packet Transport Network)和IP RAN[3](IP RadioAccess Network),其中PTN技术最为成熟,已被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大规模部署。

某运行商为了满足未来全IP业务的发展需求,在全国322个地市全面部署了分组传送网(3G回传网+全业务承载网络模型)[3,4],以解决3G、LTE、大客户等业务的承载需求。本文针对某运行商D地市分公司分组传送网的流量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后期建设的相关建议。

本文后续部分内容安排如下:第2节介绍分组流量分析模型和相关定义;第4节详细地分析了D地市分组传送网的流量情况,并给出D地市分组传送网的目标架构;最后第5节总结全文并简介未来工作。

2 网络分析模型与相关定义

2.1 网络分析模型

本次分组传送网的流量分析过程中,我们选取了某运行商下属的北方某地市分公司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为了研究与分析的方便,我们建立如下分组传送网的流量分析模型,具体包括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具体如图1。

定义1环流量收敛比是衡量分组传送网设备的流量汇聚能力,具体如下:

假设环A上由站点P1、P2…Pn组成,环A上站点P1的峰值流量为:

其中j表示环A上第j个站点,i表示第j个站点在i时刻的分组流量。

那么环A上所有站点的峰值流量为:

若每个站点j配置的带宽为K,则该环上的可用最大峰值流量为FMAX(A):

则环A的流量收敛比β为:

定义2端口利用率是反应当前设备配置的带宽使用情况,具体如下:

假设设备A配置了一个端口E(端口E的速率为VB),在分组流量统计过程中,采集到端口E的峰值流量为FMAX(E),则端口B的利用率γ为:

2.2 假设与问题描述

为了便于研究,我们针对分组传送网,给出如下假设:

假设1目前用户行为下载流量大于上传流量, 如图1。若无特别说明分析场景,此次分析的流量均指用户下载流量[5,6]。

假设2分组传送网中每台分组设备的汇聚能力均相同,且均能进行正常的数据收发。

根据上述假设,我们针对某运行商北方某个地市分公司(暂定为D)分组传送网的分组流量情况进行分析。

3 基于分组传送网的流量分析与研究

3.1 D地市分组传送网现状

地市D自从2011年开始在全市部署,由城区至县乡逐步达到分组设备全覆盖,采用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的三层网络结构,具体如下:

(1)区县汇聚层面:建立以区县为单位的二层汇聚网络,收敛整个区县内的3G业务及后期LTE业务。

(2)市区汇聚层面:通过2个汇聚环收敛城区的3G和后期的LTE业务。

(3)区县和市区的所有业务最终通过核心设备上联RNC。

目前该地市分公司以中兴ZXCTN系列的分组设备来组网,现已建设核心层设备7台,区域汇聚设备9台,汇聚设备54台。

由图2可以看出,该地市虽然前期进行了分组传送网的建设,并形成了三层网络架构,但是,仍存在以下问题:

(1)对核心汇聚设备盲目新建扩容,没有明确的目标网络架构;

(2)对现有分组传送网负荷情况仍采用原MSTP方式统计,导致分组传送网络负荷统计虚高;

(3)边缘层至核心层数据传送采用端到端透明传送,没有做任何收敛;

(4)核心汇聚层设备存在冗余,网络结构不清晰。

为了解决以上存在问题,我们通过对现网流量分析,掌握网络实际负荷,统计流量收敛比,优化目标网络架构。

3.2 分析对象说明

本次主要以核心汇聚节点为重点进行分析,共计采集分析了36个核心汇聚环、7个接入环,共计70个核心汇聚节点、28个接入网元、27个核心端口、94个汇聚端口、35个接入层端口11月25日全天的15分钟性能数据,对比了各个参考点流量高峰情况。

3.3 数据来源统计表

本次调研数据包括通过传输设备厂家网管系统中采集的目标网元配置信息报表、网元连接信息报表、目标网元指定端口的收发数据报表以及通过无线网管系统收集目标网元对应的基站收发数据流量报表,具体如表1。

3.4 分析结果说明

现有分组网管系统可取得数据的最小颗粒度为15分钟,因为本次所有网元都是按照全天15分钟端口收发字节数来统计的,为了使数据能反映出一般规律,我们依次取了工作日和法定节假日的数据。

(1)RNC侧流量分析

现有的中兴网管系统,无法提取出RNC侧端口的流量信息,同时RNC与核心层之间的流量未做收敛,因此本次通过统计核心层至RNC侧的流量,以分析RNC流量的情况。从表2中可以看出核心侧下行峰值总流量约为515.74Mbit/s,具体各端口的流量情况如表2。

(2)汇聚环至核心层流量分析

地市D共有25个汇聚环,汇聚层至核心层(区域汇聚设备)峰值总流量为736.5Mbit/s,其中最大峰值速率为白沟汇聚环的116.98Mbit/s,带宽占用率为11.7%。汇聚环路峰值流量TOP10环路,具体如表3。

(3)接入环至汇聚层流量分析

统计汇聚设备与各个接入环下行链路峰值流量。以涿州和蠡县为例,涿州共有7个接入环,环路端口峰值流量统计报表,如表4。

(4)NodeB侧与接入层传输设备流量分析

在此次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传输侧统计出的15分钟流量峰值与无线侧提供的瞬时峰值流量(基站话统忙时1小时的流量)数据有较大差异。其中差距最大的为贾家庄,传输侧峰值流量为无线侧瞬时峰值流量的48.87倍,最小的为九四化工的0.99倍。以下是部分基站对比数据统计信息,具体如表5。

基站侧与传输设备侧下行峰值流量存在较大差异,一方面是因为二者统计颗粒度不一致,另一方面传输侧除了承载基站类业务外,还承载了城域网业务。

4 结论

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从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现有核心层、汇聚层的带宽利用率较低,故可以满足后期LTE对传输的需求。

(2) 根据核心至RNC侧下行流量及汇聚至核心层流量,可以得出核心汇聚层的收敛比约为1:4,符合集团的指导意见。

(3)从图2中可以看出,目前该地市的,核心汇聚层设备冗余过度,网络架构不清晰。依据集团指导意见,对该地市的核心汇聚层进行精简,核减市区调度环,得出该地市分组传送网的目标架构图,如图3。

5 结束语

传送正能量句子 篇4

忘记昨天,直面今天,迎接明天。

立志高远,脚踏实地;刻苦钻研,勤学苦思;稳定心态,不馁不弃;全力以赴,夺取胜利。

有失败是因为有成功,有痛苦是因为有欢乐。有美丽是因为有你在。长的丑别难过,中国人民感谢你的存在。

如果寒暄只是打个招呼就了事的话,那与猴子的呼叫声有什么不同呢?事实上,正确的寒暄必须在短短一句话中明显地表露出你对他的关怀。

生活中想开难,看开难,放弃更难。许多事,并不是想放就能放下,想弃就能放弃。生命中总有一些事,明明知道是错误的,却一直坚持着,明明清楚是不好的,却一直守护着。

让我们将事前的忧虑,换为事前的思考和计划吧!

凡事总要有信心,老想着“行”。要是做一件事,先就担心着“怕咱不行吧”,那你就没有勇气了。

成功必备:亲和力:亲和即人脉;决断力:果断决策,拒绝犹豫;执行力:执行是决策的接续;创造力:把普通变成平凡。前瞻力:洞悉先机,引领潮流,领先半步。凝聚力:像磁石凝聚进取的团队。辐射力:用品位和诚信征服市场和消费者。影响力:超越时间和空间。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

夫事未有不生于微而成于着,圣人之虑远,故能谨其微而治之,众人之识近,故必待其着而后救之;治其微则用力寡而功多,就其着则竭力而不能及也。人见识短浅,所以必等弊端闹大才来设法挽救。

我已彻底想通了,也许一直以来我给你压力太大了,我知道你也很苦,很累。有些事,你有你的难处,你的苦衷。

对于不会利用机会的人而言,机会就像波浪般奔向茫茫的大海,或是成为不会孵化的蛋。――[乔治桑]

生活里,抱怨很多,有人抱怨生活不如意,有人抱怨事业不顺心,有人抱怨孩子不听话,有人抱怨婚姻不幸福。每个人都有抱怨,而抱怨也各种各样,抱怨这,抱怨那,似乎这个世界就没有不可以抱怨的东西似的。

如果我没有,我就一定要,我一定要,就一定能.

别嫌弃女友有点天真,有点傻,总是那么二乎乎。马丁说,那是人家真心爱你,不愿意跟你使心眼子,处处给你留着面呢。真把女友当脑残看,等到她不爱你那天,你会发现其实人家什么都明白,智商比你高多了。

做人低三分,做事高三分。

命不能争,运可以造,弱者认命,强者抗命,能者求命,智者造命。

坚定,但不固执;忍让,但不软弱;活泼,但不轻浮;谨慎,但不胆小;勇敢,但不鲁莽;自信,但不自负;沉着,但不寡断。关心的话语

一个人最大的破产是绝望,最大的资产是希望。

想有一次最好的建设,就要有一次最激烈的破坏。

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生活就是战斗。 -- 柯罗连科

坎坷的人生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了自信,没有了自我。如果整天怨天尤人,埋怨老天的不公,命运的不顺,生活的不平。只会一蹶不振,碌碌无为,无所事事。只会向命运低头,迷失前进的方向,丧失自身的人生价值。

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世上最重要的事,不在于我们在何处,而在于我们朝着什么方向走。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 --高尔基

不是某人使我烦恼,而是我拿某人的言行来烦恼自己。

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

对待生命要认真,对待生活要活泼。

理想就在我们自身之中,同时,阴碍我们实现理想的各种障碍,也是在我们自身之中。

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奔跑!

人生的意义就在这个过程上。你要细细体味这过程中的每节,无论它是一节黄金或一节铁;你要认识每节的充分价值。傅东华

如果爱,请深爱;如不爱,请离开、

职场不是走秀场,而是斗兽场,比的不是谁更厉害,而是谁能生存下去,能活得久。

看我的,跟我来,一起干。

拼一载春秋,搏一生无悔。

积极者相信只有推动自己才能推动世界,只要推动自己就能推动世界。

这个社会没有明确的黑白,更多的是灰色地带,于是选择沉默,不悲不喜,一切顺其自然,无欲则刚。很多时候不喜欢带眼镜,就这样模糊的走,看清楚了反而觉得恶心。无意去批评什么,也允许美与丑同时存在,对立且统一,其实很多人很多事似乎也是这样。不多说了,希望大家活的简单点,开心的过每一天。

失败是什么?没有什么,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么?就是走过了所有通向失败的路,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成功的路。

无论你正遭遇着什么,你都要从落魄中站起来重振旗鼓,要继续保持热忱,要继续保持微笑,就像从未受伤过一样。

我始终相信一句话:只有自己足够强大,才不会被别人践踏。

如果要后退,上帝就会在我们的后脑长双眼睛了

人生亦可燃烧,亦可腐朽,我愿燃烧,耗尽所有的光芒。

不管你干什么,都会有两种结果:一种是笑话,一种是神话。如果你半途而废,只能成为别人眼中的笑话;但如果你成功了,你就变成她们眼中的神话。社会就是现实!要么不做,要么做好。

我们每一个个体都是独特的,我们是自己的主人,我们的人生由我们自己掌握。我们要珍惜每一个遇到的人,珍惜每一段缘分。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川终属楚。

数据传送 篇5

840D和840Dsl系统中, NC和PLC有高速数据交换区。数据交换的内容可自由配置, 利用这一特性可以在NC程序中配置地址信息, 使数据传输到PLC存储器任一位置。

1 NC与PLC数据的传输

1.1 高速数据交换区原理

高速数据交换区是一块NC和PLC共享的内存区域, 因此:数据从NC到PLC即为NC把数据写入数据交换区, 然后PLC从数据交换区读取这个数据。数据从PLC到NC即为PLC把数据写入数据交换区, 然后NC从数据交换区读取这个数据。

1.2 高速数据交换区的访问方式

NC使用系统变量$A_DBB[n], $A_DBW[n], $A_DBD[n], $A_DBR[n]访问高速数据交换区。PLC使用FC21访问高速数据交换区。

1.3 注意事项

机床数据28150$MC_MM_NUM_VDIVAR_ELEMENTS配置可写的数量。系统在赋值时对变量的取值范围进行检测, 如果超出范围则报警。

2 NC对高速数据交换区的访问

默认情况下NC对高速数据交换区进行读操作, 向数据区写数据需要要通道机床数据28150$MC_MM_NUM_VDIVAR_ELEMENTS配置可写的数量。否则会出现报警。

⑴各系统变量:$A_DBB[n]用来访问1字节数据, 包括BYTE, CHAR;n为字节地址;$A_DBW[n]用来访问2字节整数;n为字节地址, 应为2的整数倍;$A_DBD[n]用来访问4字节整数;n为字节地址, 应为4的整数倍;$A_DBR[n]用来访问浮点数;n为字节地址, 应为4的整数倍。

高速数据交换区以字节地址访问, 以整数为例第一个整数$A_DBW[0], 第二个整数$A_DBW[2]。如果下标错误, 例如$A_DBW[1]则报警。

⑵$A_DBB[n], $A_DBW[n], $A_DBD[n]的赋值数据格式

整数格式:例如$A_DBW[0]=1;$A_DBW[0]=-1

字符格式:例如$A_DBB[0]=”a”

二进制格式:例如$A_DBB[0]=’B10000010’

十六进制格式:例如$A_DBW[0]=’H2E0F’

⑶$A_DBR[n]的赋值数据格式

$A_DBR[n]应为浮点格式, 例如$A_DBR[4]=123.456

⑷数据类型转换

NC程序在使用高速数据交换区时可能进行数据类型转换, 例如:对$A_DBB[n], $A_DBW[n], $A_DBD[n]赋值浮点类型, 系统不认为这是编程错误, 而是转换为整数后赋值。$A_DBB[0]=1.23, 则结果是$A_DBB[0]=1。向浮点变量赋值整数也有相应过程。如果对数据类型转换没有充分了解, 则要尽量避免, 否则与预期可能存在偏差。例如:$A_DBB[0]=-1 R10=$A_DBB[0]结果是R10=255.0, 而不是R10=-1。

⑸系统在赋值时对变量的取值范围进行检测, 如果超出范围则报警。例如:Byte变量取值范围0到255, 则$A_DBB[0]=256会引发报警。

3 NC程序中向PLC任意位置传送数据的步骤

⑴NC程序把要传送的数据存储在数据交换区的指定位置;⑵NC程序在数据交换区构造S7300PLC的ANY数据类型的变量, ny类型中分别指定起始地址, 数据类型, 重复次数;⑶在数据交换区写入所要传送的数据在数据交换区上的位置;⑷PLC调用FC21读取步骤2和3在数据交换区上的信息;⑸PLC再次调用FC21读取步骤3所指的数据, 并传送到步骤2所指定的PLC存储器。

4 NC程序示例:传送数据到PLC的数据块

PROC XDBX (INT Source=0, INT Destination=0, INT Format=0, INT Length=0, INT DB=0)

IF (DB>0) and (Length>0) and (Destination<8192)

IF (Format==1) or (Format==2) or (Format==4)

$A_DBW[1002]=Source

$A_DBW[1004]=Format*2 B_AND'H1000'

$A_DBW[1006]=Length

$A_DBW[1008]=DB

$A_DBW[1010]='H8400'

$A_DBW[1012]=Destination*8

$A_DBB[1000]=1

WHENEVER$A_DBB[1000]==1 DO RDISABLE

ENDIF

ENDIF

M17

这个程序在把所需传送数据的地址存在1002, 在数据交换区1004到1013处建立一个ANY结构, 1000设为信号量。

5 PLC程序

6 试验结果分析

按照事先设定的试验方法, 试验了PLC到NC变量, NC变量和PLC的1字节, 2字节, 4字节基本数据类型的数据交换, 以及BOOL变量的传输及检取, 最后试验了数组和结构体的传输。其中需要注意NC/PLC之间字节顺序的不同, 以保证数据传送到预想的位置。

摘要:840D系统中, NC和PLC有高速数据交换区。数据交换的内容可自由配置, 能够实现特定的功能:NC程序获取PLC一侧的机床传感器状态, 使NC程序更加灵活的运行;也可以使用NC程序收集PLC所需的一些配置数据。数据交换区在NC一侧是系统变量$ADBB[], $ADBW[], $ADBD[], $ADBR[], 在PLC一侧需通过FC21进行访问, 本次试验将测试各基本数据类型和某些复杂数据类型的传送, 为具体的应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NC加工程序,PLC数据块

参考文献

数据传送 篇6

1、网络拷贝技术

网络拷贝技术是基于硬盘还原卡的最基本数据传送技术, 是目前学校普遍使用的硬盘数据拷贝的方法。它既可以对硬盘内容实现动态传送, 瞬间恢复, 又可以保护CMOS系统参数不被修改。

1.1 网络拷贝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

在数据传送过程中, 发射端硬盘数据将按分区逐一拷贝到接收端。在传送过程中可以选择:传送系统参数分区或者传送硬盘数据。传送硬盘数据还可以选择:全盘传输或者有效数据传输。

1.2 网络拷贝技术的主要功能

1、规划硬盘分区:系统引导区和数据公共区。

2、传送硬盘数据, 包括:操作系统、教学软件、常用工具软件、杀病毒软件等软件。

3、设置硬盘还原方式:每次/每天/每月/每周/手动等。

4、同步修改IP地址:同步修改所有连线电脑中多个操作系统的IP地址。PC设置:可以设置分组名、机器名、IP地址等信息。

5、分组对拷:可以1对512台电脑同时网络对拷, 同一局域网内可分组对拷, 速度与机器数量无关。

6、传送系统参数。包括:系统开机操作系统选单、默认系统引导分区、CMOS参数保护、系统启动方式 (C盘或BIOS) 、开机连线检测等。

1.3网络拷贝的实现步骤

1、首先打开发射端的机器, 准备好硬盘数据和系统参数, 并设置为发送端, 等待接收端机器登录。

2、将接收端的机器开机, 通过硬盘还原卡自动连接到发射端。

3、选择:完成登录。

4、选择:发送数据, 此时弹出“传输数据选择”对话框。此时应选择: (1) 数据传送方式:全盘传输/有效数据传输。 (2) 是否传送系统参数。 (3) 要传送的操作系统、O S分区、共享分区等信息。

2、增量拷贝技术

当完成网络拷贝且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 系统避免不了需要不断地进行更新与完善。如:操作系统或应用软件升级;及时安装各种漏洞补丁;软件的安装或卸载;升级病毒库;搭建各种考试环境;更改系统和软件参数配置;优化系统及软件设置;安装各种网络软件的客户端等操作。如果此时使用网络拷贝, 则需要对整个分区进行拷贝, 才能达到同步修改的目的。甚至当发送端桌面上只做一个细微的变动而需要传送到接收端时, 也需要对整个盘进行拷贝, 这样, 不仅时间长, 而且还不能保证拷贝能一次性成功。增量拷贝技术很好地解决了普通网络拷贝存在的问题。

2.1 增量拷贝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特点

在增量拷贝过程中, 变量卡能够智能判断硬盘任意数据的变化, 而不用关心是什么操作带来的这种变化, 将发送端计算机改变的数据发送给接收端。接收端计算机在完成增量拷贝之后, 自动进行增量数据和本地数据的合并, 从而实现硬盘数据的增量拷贝。在增量拷贝过程中, 不需要服务器支持, 并且可以与任何软件相兼容。此功能使计算机实验机房的维护工作更加灵活、更加方便, 大大减少了维护机房系统的时间, 甚至有些增量拷贝过程仅需几分钟就能完成, 因此提高了维护工作的效率。

2.2 增量拷贝的实现步骤

1、启动发送端机器, 当所有需要进行变量拷贝的内容都已经安装好之后, 重新启动这台电脑。

2、当出现硬盘还原卡操作系统选择画面的时候, 选择要进行变量拷贝的操作系统, 并按下F8键, 输入密码后将出现变量拷贝的主菜单。

3、设置该机为发送端后, 逐一打开接收端的机器等待登录到发送端。

4、当所有的机器都连接之后, 点击完成登录。选择变量传送的方式:部分变量或全部变量。

此时, 如果对连接了部分机器进行变量拷贝, 并且以后还将与其他本次未连接的机器进行变量拷贝, 则选择部分更新模式。如果已经连接了所有机器, 或者以后不打算与本次未连接的机器一起进行变量拷贝, 则选择全部更新模式。

5、选中其中一种变量模式后, 系统将进行数据分析并开始发送, 进入硬盘数据增量拷贝、数据合并的过程。数据传输完成之后, 接收端计算机将自动重新启动并引导刚刚完成增量拷贝的操作系统, 最终完成本次变量拷贝。

通常, 变量卡在拷贝过程时需要注意如下问题。

(1) 操作系统的可引导分区必须是立即还原型引导盘。

(2) 发送端的机器必须安装变量卡驱动程序。

(3) 发送端所保护可引导分区的还原方式必须设为保护模式。

(4) 增量拷贝应该在网络拷贝之后进行。变量拷贝前, 接收端必须处于统一的基准点;必须以操作系统为单位进行变量操作等等。

(5) 增量拷贝是操作系统为单位的, 一次只能针对一个操作系统中保护分区数据, 非保护分区中的数据不能进行增量拷贝;如果将可引导分区还原方式设置成:不使用, 则该引导分区及保护分区将不支持增量拷贝的操作。

3、无基点网络差异拷贝技术

无基点网络差异拷贝技术是在网络拷贝和增量网络拷贝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技术, 它同时具备了网络拷贝和增量拷贝的优点, 并且弥补了两者之不足。无基点网络差异拷贝突破了传统的还原卡网络拷贝和增量网络拷贝的种种限制, 无论操作系统是否保护、接收端基点是否统一, 差异拷贝技术均可智能判断发射端和接收端之间的差异数据, 并仅仅将有差异的数据进行拷贝, 使数据拷贝过程更安全、可靠。

3.1 无基点网络差异拷贝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

无基点网络差异拷贝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将发送端和接收端的磁盘分块, 然后逐一进行比较。在比较过程中, 根据磁盘块是否相同来判断是否进行拷贝操作:如果相同, 则跳过;否则, 进行数据网络拷贝。无基点网络差异拷贝过程速度很快、效率高, 大大缩短维护时间。

3.2 无基点网络差异拷贝的主要特点

1、不论各接收端有无操作系统、数据是否一致, 分区是否被保护均可实现差异拷贝。

2、支持全盘 (全部操作系统) 、单个操作系统、单分区或自定义分区组合的差异拷贝。

3、与变量拷贝相比, 差异拷贝技术不再需要接收端保持同一的增量基准点, 发送端会自动发送所有接收端的差异部分。

4、不要求所有机器一起进行差异拷贝。

5、单分区差异快速统一:在只拷贝差异数据的前提下以分区为单位, 快速地进行分区与分区间的数据统一, 无需拷贝系统分区。

6、支持多达512台电脑跨网段同时进行差异拷贝。

3.3 无基点网络差异拷贝的实现步骤

1、启动发送端机器, 当所有需要进行差异拷贝的内容都已经安装好之后, 重新启动这台电脑。

2、当出现硬盘还原卡操作系统选择画面的时候, 按下F10键, 输入密码后将出现差异拷贝的主菜单。

3、选择差异拷贝, 设置发送端后, 逐一打开接收端的机器等待登录到发送端。

4、完全登录后选择:发送数据, 并弹出“操作系统及数据分区”选择界面。

5、设置系统传送参数: (1) 是否传送系统参数。 (2) 确定逐个扇区传送还是只传送有效数据。 (3) 选择操作系统及分区:勾选要传送的操作系统或分区。 (4) 选择数据传送结束时机器状态:无/关机/重启。

4、断点续传技术

就高校网络机房而言, 机房相对集中, 用电负荷量大, 不管是网络拷贝、增量拷贝, 还是差异拷贝, 在拷贝过程中难免遇到意外断电、发送端计算机出现死机或掉线等特殊情形, 此时将终止网络传输, 也就意味着所有已完成的传送任务将失效。对于早期低版本的还原卡, 即使传输进程已经完成了99%, 也必须重新拷贝, 造成了重复劳动。利用断点续传技术, 使上述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可以大大节省传送的时间, 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4.1 断点续传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

具有断点续传技术的还原卡在拷贝数据时, 将FAT信息保存到卡内临时储存单元中。当网络拷贝中断再次连线进行拷贝时, 保护卡将自动查找原先数据目的地址, 并重新指向先前的连续空磁盘空间, 这样就从中断的地方开始继续完成余下的进程, 从而实现了断点续传的功能。

4.2 断点续传的实现步骤

1、分别打开发送端和接收端的机器, 进入网络连接, 并确定完成登录。

2、当进入网络拷贝时, 将弹出“从上次网络拷贝的断电继续吗?”对话框。

3、选择“确定”将从上次网络拷贝断线处接着拷贝;选择“取消”将重新选择进行网络拷贝。

5、结束语

网络拷贝技术是最基本的拷贝技术, 通常用于初始安装系统或重新安装操作系统。增量拷贝技术一般用于网络拷贝之后添加或删除硬盘的数据。差异拷贝技术集中了网络拷贝和增量拷贝技术的优点, 是在新型硬盘还原卡上实现的新技术。而断点续传技术则是在网络拷贝、增量拷贝或差异拷贝进行过程中非正常终止时, 所采取的一种后续传送数据的方案。在高校网络机房管理实践中, 我们根据不同的实际需要选择了不同的数据传送方案,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保证了教学用机和各种计算机考试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丰洪才.基于保护卡的机房自主维护系统的设计[J].计算机教育.2010 (2) :111-114

[2]刘义良.基于硬盘保护卡技术的分析与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10 (4) :111-113

例析“传送带”问题 篇7

一、“传送带”平放情况

例1如图1所示, 水平传送带以V=5m/s的恒定速度向右运动, 传送带长s=7.5m, 今在其左端将一工件轻轻放在上面, 工件被带动, 传送到右端。已知工件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 求工件由传送带左端运动到右端所需的时间。

解析:设工件的质量为m, 工件受向右的摩擦力f=μmg向右做匀加速运动, 加速度大小, 加速时间为, 加速位移为;当两者的速度相同时, 摩擦力消失, 靠惯性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时间;总时间即为t=t1+t2。 (上述问题属这类情况, 具体数值不再计算)

如果上述工件的加速位移s1≥s, 说明工件一直加速, 没有匀速, 则总时间为。

二、“传送带”斜放情况

1. 物体从下向上运动

例2如图2所示, 由于要把轻放物体从下向上运动, 故物体所受沿斜面·向·上的滑动摩擦力f=μFN=μmgcosθ一定大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mgsinθ, 所以物体做加速度为的匀加速运动;如果传送带足够长, 当两者的速度相等时, 一起以速度V做匀速直线运动, 此时滑动摩擦力变为静摩擦力f静=mgsinθ。

2. 物体从上向下运动

(1) 传送带运动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例3如图3所示, 由于物体向下运动, 而传送带向上运动, 故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f沿斜面向上。若沿斜面向下的重力的分力mgsinθ大于摩擦力f, 则一直以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若沿斜面向下的重力的分力mgsinθ小于摩擦力f, 物体以某一初速V0滑下, 则物体以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 如传送带足够长, 减速到零后反向加速, 最终以速度V或V0离开传送带。

(2) 传送带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

例4如图4所示, 假设物体轻放在上端让其沿斜面向下运动。由于物体无初速, 相对斜面向上运动, 故所受滑动摩擦力f沿斜面向下, 物体以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如果传送带足够长, 加速到两者速度相等。此后, 若f=μmgcosθ≥mgsinθ即μ≥tanθ, 两者一起以V匀速下滑, 滑动摩擦力变为静摩擦力f静=mgsinθ;若μ

假设物体以某一初速V0从上端让其沿斜面向下运动, 其摩擦力的方向, 加速度的大小、方向以及物体的运动情况用类似的方法可以求得, 限于篇幅, 这里就不再一一分析。

传送带问题探究 篇8

一解决传送带问题的方法

传送带问题的决定因素有很多, 包括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斜面倾角、传送带速度、传送带长度、传送方向、物体初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需要根据具体问题确定到底哪一种情况可能会发生。在解决问题时, 通常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受力分析

根据传送带速度v1和物体速度v2的大小、方向关系判断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在v1=v2时容易发生突变, 要及时注意受力分析) 。

2.运动分析

根据传送带速度v1和物体速度v2的大小和方向关系及物体所受摩擦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规律。

3.动能关系分析

第一, 对系统而言, 由能量守恒定律:W带=△EK+△EP+Q。

过程中系统释放的热量:Q=f滑·S相。

第二, 对物体, 有动能定理:Wf+WG=△EK。

二教学中主要存在的传送带问题

1.物体无初速度释放 (如图1)

因传送带和物体之间产生相对运动, 故存在滑动摩擦力, 物体m水平向右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若传送带比较短, 则物体m:

第一, 可能一直匀加速, 到右端时也未达到v, 即v1=μgt1。

若传送带比较长, 则物体m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后与传送带共速 (此时物体m和传送带之间无摩擦, 因二者间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

2.物体以初速度v0释放在匀速运动的传送带上 (如图2)

第一, 若v0>v且传送带较短时, 对物体m:f=μmg=ma (如图3) , 则物体m一直做匀减速运动, 直到从右边落下。

第二, 若v0>v且传送带较长时, 由以上分析可知, 物体m将先做匀减速运动, 直到共速后做匀速运动。

第三, 若v0=v时, 则物体m一直做向右匀速运动, 此情况下划痕不存在。

则物体m一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第五, 若v0

3.物体以初速度v0释放在匀速运动的传送带上 (如图3、图5)

第一, 若传送带较短时, 对物体m:f=μmg=ma, 则物体m一直向右匀减速运动。

第二, 若v0>v且传送带较长时, 由上面分析可知, 物体m将先向右匀减速, 直到速度降为零, 然后物体m将向左匀加速, 然后传回左端, 具体又分为: (1) 当v0>v时, 物体m向左匀加速, 直到共速v, 向左匀速传回左端; (2) 当v0=v时, 物体m向左匀加速, 直到共速v, 此时恰传回左端; (3) 当v0

4.物体m无初速度释放在匀速运动的传送带上 (如图6、图7)

第一, 若μmgcosθ>mgsinθ且传送带较短时, μmgcosθ-mgsinθ=ma。

则物体m一直向上做匀加速运动。

第二, 若mgmg>sincosθθμ且传送带较长时, 由以上分析可知, 物体m将先沿传送带向上匀加速, 直到共速v, 然后匀速运动。

第三, 若μmgcosθ=mgsinθ, 物体m静止不动。

第四, 若μmgcosθ

5.物体m无初速度释放在匀速运动传送带上 (如图7、图8、图9)

第一, 若传送带较短时, 对物体m:μmgcosθ+mgsinθ=ma1。

物体m沿传送带一直向下匀加速。

第二, 若传送带较长时, 由以上分析可知, 物体m先向下以加速度a1做匀加速, 直到共速v, 此后又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 当mgsinθ>μmgcosθ时, 对物体m:mgsinθ-μmgcosθ=ma2, 则物体m会以加速度a2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2) 当mgsinθ≤μmgcosθ时, 物体m会和传送带一起做匀速运动。

6.物体以初速度v0释放在匀速运动的传送带上 (如图9、图10)

第一, 若v0

第二, 若v0μmgcosθ时, 对物体m:mgsinθ-μmgcosθ=ma2, 则物体以加速度a2继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2) 当mgsinθ≤μmgcosθ时, 物体m和传送带共速前进。

第三, 若v0=v时, 具体讨论如下: (1) 当mgsinθ>μmgcosθ时, 对物体m:mgsinθ-μmgcosθ=ma, 则物体m以加速度a一直匀加速运动 (如图7) 。 (2) 当mgsinθ≤μmgcosθ时, 则物体m和传送带共同匀速。

第四, 若v0>v时, 物体m受力 (如图7) , 具体讨论如下: (1) 当mgsinθ>μmgcosθ时, 物体m一直匀加速; (2) 当mgsinθ=μmgcosθ时, 物体m一直以v0匀速运动; (3) 当mgmg

7.物体以初速度v0释放在匀速运动的传送带上 (如图7、图11)

第一, 若mgmg>cossinθμθ时, 对物体m:mgsinθ-μmgcosθ=ma, 则物体m沿传送带匀加速下滑。

第二, 若mgsinθ=μmgcosθ时, 物体m以v0沿传送带匀速下滑。

第三, 若mgmg

第四, 若mgmgv时, 物体m沿传送带向上匀加速, 最后以v共速。 (2) 当v0≤v时, 物体m沿传送带向上匀加速, 到达上端时恰为v0。

8.物体以初速度v0释放在匀速运动的传送带上 (如图12)

第一, 若v0>v且传送带较短时, 有如下三种情况: (1) 对物体m:1sincosθθμ=+mamgmg (见图9) , 则物体m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2) 物体先以加速度a1匀减速, 直到共速。若μmgcosθ

第二, 若v0>v且传送带较长时, 由上面分析可知:物体先以加速度a1匀减速, 直到共速, 然后存在下面两种情况: (1) 当μmgcosθ≥mgsinθ时, 物体将和传送带共速前进; (2) 当μmgcosθ

第三, 若v0=v时, (1) 当μmgcosθ≥mgsinθ时, 物体和传送带以v共速前进。 (2) 当μmgcosθ

浅析光纤城域传送网 篇9

城域传送网是覆盖城区、郊区或者部分规模较小的市县, 为城域多业务提供综合传送平台的网络, 是承载城域范围内的固定、移动和数据等多种业务的基础传送网络, 它一般以多业务光传送网络为基础、以多种接入技术为辅, 为多种业务和通信协议提供综合传送承载平台。城域传送网向上与省际和省内干线相连, 向下负责综合业务引入, 完成集团用户、商用大楼、智能小区的业务接入和电路出租的任务。

2 城域传送网的特点

城域传送网是非常复杂的网络, 每个城市和每个城市都因现状不同而有所不同, 从网络分层结构来说, 城域传送网一般分为核心传送层、汇聚层和接入层。对于网络规模较小的城市, 可根据实际情况简化网络层次。下面从通用角度分析城域传送网的特点。

多业务。城域传送网需要同时支持多种业务, 单一平台支持多种协议和处理混合业务的特征是城域光传送网络获得足够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 也是最重要的特点。多业务支持是城域光传送网络的基石, 可为运营商带来许多竞争优势, 如后向兼容性 (如SDH over WDM) 、成本显著降低 (减少了网络分层和设备) 、网络管理简化和配置工作量减少等。安全可命性和可增位性。城域传送网涉及到大量的客户和服务, 网络的安全可靠性直接影响到客户, 传送网应支持网络节点的备份和线路保护, 提供网络安全措施, 同时多种生存性有利于运营商向用户提供更好的业务定义。同时城域传送网应当要充分考虑业务扩展能力, 能针对不同的用户需求提供丰富的宽带增值业务, 使网络可持续赢利。

动态性。与骨干传送网相比, 城域传送网的动态性较强, 多种数据业务的动态性和不可预见性使得城域传送网的相关需求加强, 目前的发展趋势是越来越多的客户需要带宽更灵活的业务。他们需要快速的业务配置、更短期的、可灵活增加的服务合同和基于Qo S的价格, 将来还可能出现对带宽按需分配等新业务的需求。

网络扩展性。由于受用户需求和地理分布动态变化的影响, 城域的数据业务具有多变性, 城域传送网要建设成完整统一、组网灵活、易扩充的弹性网络平台, 留有充分的扩充余地, 能够随着需求变化, 可允许运营商不断地按照业务需求增加带宽, 而不需要进行网络整体升级。

3 城域网中的相关技术分析

SDH多业务传送平台。SDH多业务传送平台 (MSTP) 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产品。为了适应城域网多业务的需求, SDH从单纯支持2Mb/s, 155Mb/s等话音业务接口向支持以太网和ATM等多业务接口演进, 将多种不同业务通过YC或VC级联方式映射入SDH时隙进行处理。SDH多业务平台将传送节点与各种业务节点融合在一起, 各厂商只是融合程度不同。

MSTP的出发点是将2层或3层的功能作为SDH附加功能来完成的, 其对2层或ATM层的处理都是与SDH处理相分离的, 但都可以映射到SDH的VC时隙进行重组。从功能上看, MSTP除了具有SDH功能外, 还具有2层、MAC层和ATM功能。

MSTP比较适合于已经敷设大量SDH网的运营公司, 它可以方便有效地支持分组数据业务, 实现从电路交换网到分组网的过渡, 适合支持混合型业务特别是以TDM业务为主的混合型业务, 同时可以保证网络管理的统一性。

弹性分组环技术。正在由IEEE 802.17工作组制定的弹性分组环 (RPR) 技术, 吸收了吉比特以太网的经济性、SDH系统50ms环保护特性。RPR采用类似以太网的帧格式, 结合丝丝标记, 基于MAC高速交换, 简化IP前传。RPR技术可以支持更细的带宽粒度, 网络成本较低, 可以承载具有突发性的IP业务, 同时支持传统语音传送, 有比较好的带宽公平机制和拥塞控制机制。RPR环是在整个环上实现公平机制而不是在单独链路上, 容易实行全局的公平机制。服务供应商可以利用源节点发送数据包的速率来控制上游节点和下游节点的速率。带宽策略允许在无拥塞的情况下, 把环上任意两个节点之间所有的带宽分配给这两个节点, 没有SDH那种固定电路系统的不灵活性, 同时又比点到点的以太网更加有效。

目前RPR标准尚未完成, 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对时钟的透明传输, RPR同步机制与SDH不同, 必须确保TDM时钟可以透明传输到对端。第二个挑战来自RPR定义的是一个环网结构下的技术, 无法工作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下 (甚至是环间互联) , 而实际的城域网络环境则是十分复杂的。

RPR技术适合于以数据业务为主、TDM业务为辅的网络, 其应用范围将逐渐扩大, 适合于新建网络。

城域WDM光网络。WDM技术不仅提高了光纤利用率, 而且在业务信号复杂多变的城域网中对信号具有透明性, 它可以对从不同设备出来的信号不进行速率和帧结构调整, 直接进行透明传输。这可给用户、特别是租用波长的用户以最大的灵活性。同时, 不同波长间的信号互不干涉, 每个波长都可以自己灵活上下。WDM技术主要应用于城域骨干网。

城域OADM环网可以承载大量客户的多种协议和多种速率的业务, 每个波长承载一种业务的方式将很快耗尽波长, 为提高每个波长的带宽利用率, 应尽量避免低速率业务单独占用一个光波长通道。一种新兴的经济有效的方法是将多个低速率客户信号复用到一个波长信道中, 该技术被称为子波长复用, 从而实现了每个波长携带多种业务。这种子波长复用器降低了城域网WDM系统的应用门槛, 可以直接容纳低速率信号, 给组网带来了灵活性。WDM环网解决了两个重要问题:光纤短缺和多业务的透明传输。成本是限制其应用的重要因素, 目前它主要用来保护那些SDH还无法保护的业务, 如ESCON, Fiber Channel等。

在目前的光网络中, 数据业务的提供需要经过

4 层处理:

首先将业务映射进IP包, 并以ATM信元封装, 然后将ATM信元映射进SDH帧, 最后转换为光信号在光网络上传送 (采用WDM/DWDM方式) 。随着IP业务的飞速发展, 这种结构的缺点日益暴露.人们开始研究将ATM层和SDH层从4层结构中剥离出去, 将其功能融合到IP/MPLS层和WDM/OTN (光传送网) 层中, 将IP业务直接在WDM光路上传送 (即IP over Optical, 目前主要为IPover WDM/DWDM) 。在传统的光网络中引入信令控制和动态交换功能, 将IP层和光网络层置于同一控制平面下, 对光网络实施配置连接管理, 在此思想下, 一种能够自动完成网络连接的新型网络ASON (自动交换光网络) 应运而生。

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是在IP over DWDM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底层仍为OTN, 主要的不同就是在OTN上引入了控制平面。控制平面通过信令交换完成对传送平面的动态控制。控制平面的引入带来了以下好处:迅速实现业务提供, 允许网络资源动态分配路由和带宽;容易管理, 业务提供者无需为新的传输技术系统的配置管理而开发维护操作支持系统软件;具有扩展的信令能力, 增加了补充业务;在出现故障时可实现快速的保护与恢复, 比通常的传送网节省了冗余容量和资源;控制平面的协议比管理平面的协议有更丰富的原语组, 可用于各种传输技术。

4 通用标签交换 (GMPLS) 技术

为了使MPLS适应时分复用、波分复用等不同的应用环境, 以支持在电路交换网中建立连接, I-ETF对MPLS中标签的概念和形式进行了相应的扩展, 将时分系统和空间交换系统涵盖了进来, 推出了通用标签交换--GMPLS。其具有许多新功能:时隙、虚通道和波长等均可作为标签。GMPLS所管理的对象不仅是分组, 还可以是FR.ATM, SDH和WDM等, 且这些设备上的接口还可以细分为PSC (分组交换功能) 、TSC (TDM交换功能) 、LSC (波长交换功能) 和FSC (光纤交换功能) 等多种类型。

可以为离散单位分配带宽, 因为时隙、波长和光纤等都是离散单位。

具有下行按需标签分配和使用上行标签的双向LSP建立能力, 并且可以通过从上游节点向下游节点传送建议标签来简化倒换过程、减少双向LSP的建立时延。

可以设置标签组, 以缩小下游标签的选择范围。当然, 在引入GMPLS控制平面后, 对传统数据通信网络 (DCN) 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特别是电路交换网络。首先, DCN必须保证能为控制器之间提供控制信息的传送, 能够直接或间接地为两个LSR提供交换控制信息的信道:其次, 所提供的信道必须是可靠的、安全的:最后, DCN必须支持IP, 且必须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Qo S, 以避免用户数据业务出错而影响控制数据, 确保控制信息的顺利发送。

摘要:当前信息容量日益剧增, 为提高信息的传输速度和容量, 光纤通信被广泛的应用于信息化的发展。城域传送网传作为承载城域范围内的固定、移动和数据等多种业务的基础传送网络, 在整个光网络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本文介绍了城域传送网的特点, 对主要技术进行了分析, 最后探讨了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光纤通信,城域传送网,光网络

参考文献

[1]韦乐平《光同步数字传输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上一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研究下一篇:亲近阅读创建书香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