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近阅读创建书香校园

2024-10-13

亲近阅读创建书香校园(共5篇)

亲近阅读创建书香校园 篇1

语文“名著名篇阅读”考查涉及内容广、复习范围大,学校一般采取开设专题讲座印发鉴赏文章和采用题海战术强化训练的应对措施。这种死记硬背的应对策略与“注重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考查”的目标相违背。因此笔者向大家推荐一种新型 而有效的应试策略——创建读书会。

一、读书会的理论基础

读书会就是一群爱书者聚在一起 , 分享和交流读书心得的组织 ? 读书会面向所有的学生,以书会友 , 找回阅读的乐趣,激发思考能力,练习清楚表达,学习理性沟通,尊重不同想法,拓展观点视野,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 加强阅读者的分析 ? 组织及表达能力,认识、重回心灵家园,以致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而名著名篇的阅读是一种审美性、思辨性、体验式的阅读,读书会让这种阅读发挥极致。

创建读书会是一种三个年级整体化应试策略。它立足高考,统筹安排,既有全局观,又有局部观。高一高二打基础广阅读,高三抓重点强训练。创建读书会时间跨度为三年,以班级为单位组成班级读书会 , 班级读书会又由读书小组组成,然后由班级读书会组成年级读书会,再由年级读书会组成学校读书会。

二、读书会的实施过程

读书会根据高考必读书目并结合必修书制定每学期的阅读计划。而计划的实施主要通过各种读书活动来实现。

( 一 ) 个别阅读,集体分享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读的书,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平台,让大家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比如,教师可在课前三分钟内安排学生作演讲,内容为自己喜欢的一本书的读书心得。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视野,不再孤陋寡闻。这种形式适合放在高一的第一学期,这是引起动机、激发阅读兴趣的阶段,这一阶段也使学生互相了解,自由组成读书会讨论小组,有利于读书会各项活动的开展。

(二)集体研读,讨论交流

全班共同研读一本书,分章讨论,分点讨论,让学生学会如何精读一本好书,并从中获得其潜在效能。这是读书会运作的第二阶段,也是最关键的一个阶段,精读一本好书,需要教师的方法指导, 比如在读《红楼梦》时,教师先授予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学生在鉴赏小说时有法可依就能制定好的议题并展开探究性学习。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在讨论学习分享交流中学生将弥补自己阅读时的不足,全面深入地解读文本,深刻细致地把握文本。

(三)教师介绍好书,形成师生互动

教师结合必修内容介绍相关书籍,拓宽学生视野,使学生了解文学新动向。比如在教《直面苦难》一文时向学生介绍《写给妞妞的一本书》,使学生通过阅读现实生活中的感人事例真切地了解什么是“直面苦难”,从学生的周记中反映出的效果是喜人的。教师在介绍必读的名篇名著时要兼顾知识的传授与体会的分享。比如上《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时,教师就可以全方位地介绍《巴黎圣母院》, 介绍作家、写作背景、故事梗概、人物形象、写作特色等,并把自己的阅读体会与学生一起分享。课后还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巴黎圣母院》,把原著和电影剧本进行比较阅读。读书会不仅是生生交流的平台,而且是师生互动的平台,通过读书会可增进师生情谊,营造互相学习的平等学习氛围。

(四)举办读书报告会,与大师对话

邀请知名作者、学者到学校为学生、老师作报告,使师生能够与大师对话。如果没有条件也可以直接播放百家讲坛的视频录像, 如《易中天品三国》、《刘心武揭秘红楼梦》。视听渠道既能发挥名师效应,又能引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学生的阅读就是与作者对话, 和作者共同构建文本,因而学生自己的读书报告会会更贴切他们的阅读、生命体验。

(五)举行征文、阅读大赛,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我们可以选择一本书让学生写读书心得,使学生把阅读、鉴赏与写作、交流有机结合起来。比如小说生动的叙事语言、曲折的故事情节、鲜活的人物形象和丰富的人文内涵是取之不尽的宝贵财富和精神食粮,让每个读书小组选取一点写读书心得,最后把每个读书小组的读书心得汇总。学生在阅读、体验、感受、鉴赏的基础上再加以思考、领悟、应用与拓展,就会有所发现、创新。采用征文、阅读大赛让学生把发现与创新诉诸笔端,提高写作能力,并将阅读上升到理论层次。

(六)开办诗文诵读会,开设经典剧目演出专场

比如《普希金诗》、《飞鸟集》、《朱自清散文》,这些都是适合诵读的,可以组织学生以朗读的方式来领略经典的语言美、音乐美、意蕴美。而《雷雨》、《哈姆雷特》、《茶馆》这些剧本适合演出,我们可以安排学生在校园艺术文化节上呈现他们的作品。演员们在演出前一定会深入理解作品产生的文化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探究作品的情感与思想的蕴含及社会价值,揣摩人物的语言与内心世界。演员与观众都可以通过演出加深了对剧本情节的记忆, 同时也更好地理解了剧本的主题与矛盾冲突,把握了人物形象的内心世界。学生进入文本世界,深入审美情境,在心灵层面上进行交流分享。

(七)举办专题讨论会,研讨阅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比如鲁迅杂文的特色是什么。讨论会的议题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在讨论会上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学生可以各抒己见,答案不要绝对化,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个性成长,有利于学生阅读的持续发展。

三、结束语

读书会所组织的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所能达到的预期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学生能培养阅读的兴趣与养成阅读的习惯,获得审美体验、提升审美情趣、陶冶性情、涵养心灵,培养塑造语文素养、文化品位以及精神人格;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养成课外阅读风气、提高学校综合素质,营造书香校园;学生自如应对、正确作答,提高语文加试题之名著名篇阅读题的得分率。因此读书会是一石三鸟的应试策略。

亲近书香 快乐阅读 篇2

一、营造读书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把阅读当做一种兴趣、休闲活动,才能养成阅读的习惯,才能获得各种知识。所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是决定学生能否养成阅读习惯、提高语文水平的关键。

由于我校地处农村,学生的藏书量极为有限,我建议学生把自己的图书捐献成立班级图书角。浓厚的读书气息感染着学生、陶冶着学生、吸引着学生主动地加入到读书活动中来,从而形成了愿意跟书本交朋友的愿望。

二、方法指导,培养阅读兴趣

要使学生保持对课外阅读的兴趣,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因此,必须加强指导。

1.指导选择读物

为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课堂上,我配合阅读教学积极向学生推荐介绍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读物,为学生架起从课内向课外阅读的桥梁,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

2.指导读书方法

读一本书首先要记住作者,记住书中的主要内容。其次要说出这本书以什么人物或什么事件为主线来写的。再次,对于自己喜欢的故事,要采用精读的方法来细细地品读。最后,对于自己不喜欢的章节,可采用浏览、速读等方法进行阅读。

3.指导阅读姿势

良好的阅读卫生习惯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要经常强调的卫生习惯。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巩固阅读兴趣

小学生好胜心强,开展适当的活动,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活动中体验成功的欢乐,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利于使小学生获得并巩固阅读的兴趣。

1.召开故事大王会

故事人人爱听,尤其是小学生,一听老师要讲故事,都会挺直身子,竖起耳朵。而且讲故事的形式可以多变,不仅老师讲,还可以让学生讲,还可以师生、生生之间比赛讲。这样,学生有了表现自己的机会,就会千方百计地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是培养阅读兴趣的催化剂。

2.美文诵读会

课外读物中有大量的优美文章,鼓励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好,逐步提高语言鉴赏能力。

阅读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扇窗,开启了一道道门,让他们看到一个魅力无穷的世界,愿孩子们在这广阔的世界里,在书香的陪伴下快乐成长。

(作者单位 吉林省安图县亮兵镇中心小学)

亲近阅读创建书香校园 篇3

这是武威二中创建书香校园的生动一幕。

书生校长催生书香校园

一所好学校一定有一个好校长, 书香校园也一定有一位书生校长。

2005年9月, 李万忠从省级示范性高中民勤一中校长调任武威二中校长。上任后, 他抢抓机遇, 带领全校师生知难而进、顽强拼搏, 使武威二中跨入了省级示范性高中行列。为了确保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他又提出了创建和谐校园、书香校园、平安校园的新的奋斗目标, 即以改善师生关系为突破口, 着力构建和谐校园, 以读书活动为平台、全力打造书香校园, 以加强学生管理为手段、努力创建平安校园。

几年后, 武威二中“三个校园”的创建活动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 其中, 书香校园的创建活动更是成效显著。

李万忠从教师、教研组长、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一路走来, 始终以书籍为伴, 以读书为乐, 给老师们留下了一个孜孜不倦、好学上进、知识丰富、勤于思考的印象。作为校长, 无论工作多么忙, 他每天都要坚持读书学习, 尤其注重研读经典教育名著和有影响的教育新作, 如《陶行知文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以及朱永新、魏书生、李镇西、张思中等名家的系列文集。他常常向老师们推荐好书, 老师们总能从他办公室的书架上借到最想看的书。他坚持不落一期地阅读《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中小学校长》《甘肃教育》等有关学校管理的期刊。勤奋读书结出了累累硕果,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 他先后在《物理教师》《中学物理教学参考》《甘肃教育》等十余家国家及省、市级报刊上发表教学研究、教法改革、学校管理、学法指导等方面的论文40多篇, 编有5本教学参考用书, 有5项教研成果分获甘肃省基础教育科研成果一、二、三等奖。

作为校长, 李万忠首先自己带头读书, 积极实践, 以做一个学者型教师和校长的自身形象去影响带动大家读书。他经常说, 读书是学校最大的事情。要让读书成为师生的一种生活方式, 成为师生的良好习惯, 成为师生的自觉行动。他认为提高教师素质, 转变教师观念, 最好的办法就是组织教师读书。无论是大会还是小会, 甚至与教师谈心, 李校长的话题总是离不开读书, 有时甚至是中心议题。他常说, 对一个教师而言, 读书就是最好的备课, 教学中出了问题, 你就应该在阅读中寻找真解。他告诫老师们, 爱读书不一定成为名师, 但名师一定爱读书、会读书。要想当名师, 必须多读书。为了让老师的读书学习落到实处, 李校长采用了“逼上书山”的方法, 要求每个老师必须有读书笔记, 写读书心得, 并把每个老师每学期的读书笔记与读书心得作为对教师工作评价的一项内容。他经常要求教师要多一些书卷气, 少一些烟酒味。

为了深入推进读书活动, 自担任武威二中校长以来, 他倡导每年在“世界读书日”所在的四月份举办武威二中“书香校园读书月”活动。至今这项活动已成功举行了6届。每届“书香校园读书月”活动启动仪式上, 李校长都亲自向全校师生作动员讲话, 讲述伟人、名人读书的故事, 宣传读书的作用, 介绍读书的方法, 打造读书月的声势。在今年的“书香校园读书月”活动启动仪式上, 他向全校学生提出了“5个一”的要求:一是制定一个读书计划, 对本届读书月乃至本学期、本年度甚至整个高中阶段的阅读作出计划, 并适时修订, 及时完成;二是利用一个星期天的时间到新华书店或图书馆看一天书;三是买一本好书并认真把它读完;四是写一篇读书心得;五是每天早读、晚读和课外阅读的时间要达到1小时。在每届“书香校园读书月”活动期间, 他都要向全校教职工作一次读书报告。

李校长对青年教师更是严格要求。学校定期举办青年教师读书汇报会、读书笔记展览和读书心得评比活动。正因为校长引领, 措施得力, 二中老师读书学习的风气越来越浓, 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教师队伍建设跃上了新的台阶。近两年来, 有90多位教师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论文130多篇;有120多位教师撰写论文参加全省新课程论文交流全部获奖;有18位教师参加全市教学评优, 14位教师获一等奖;9位教师参加全省教学评优, 6位教师获一等奖;一等奖获奖人数及获奖率连续两年名列全市第一。

系列活动养成读书习惯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武威二中以“文化引领、读书育人”为宗旨引领全校师生, 在师生中倡导, 读书就是校园里最美的风景, 读书就是最流行的时尚, 读书的姿态就是最美的姿态。学校以读书月为载体, 开展了系列活动, 推进了书香校园建设。

———成立青年教师读书协会。二中200多名教师中, 4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就占了80%以上。为加快青年教师成长, 指导学生读书活动, 成立了青年教师读书协会。在教师中开展了“五个一工程”, 即全校教师每学期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或专业书籍;看一本现当代文学名著;写一篇读书心得体会, 著一篇教研教改论文;举行一次青年教师读书报告会, 在会上展览读书文摘, 交流读书心得, 以教师的读书带动学生的读书。这种别具一格的读书方式像一块磁铁深深地吸引着二中教师, 不仅使教师们开阔了视野, 而且给了教师许多生命的启示, 点燃了教师的生命激情。现在教师们在课堂上有什么问题, 课下就在读书中寻找解决的路径, 读书, 已成为教师们一种自觉的行动。

———精美阅读活动。学校广播站播放经典名曲, 朗读优秀作品, 营造书香氛围。每天晨读时间, 由任课老师或班干部组织班级读书活动。要求学生放声朗读, 读出神采, 读出韵味。在学生中提倡以书为伴, 与书为友, 要求学生进教室即读书, 让琅琅的书声始终成为学校的主旋律。

———名著知识竞赛。学校成立了高一年级名著研讨会, 由青年教师列出名著阅读书目, 要求学生利用阅读课和其他时间, 认真阅读, 做好读书笔记。每学期举行一次名著知识竞赛, 对获奖者予以表彰奖励。

———诵读比赛。学校组织开展了全校师生朗诵活动, 举办了高一年级英语背诵比赛和高二年级古诗文诵读比赛, 学生兴趣盎然, 跃跃欲试, 活动参与面广, 效果明显。参赛学生得到了历练, 获奖学生更是受到极大鼓舞。

———演讲比赛。由青年教师读书协会牵头主办了“名著伴我成长”演讲比赛, 由政教处、团委组织举办“庆国庆·爱我中华”演讲比赛、“一·二九”演讲比赛等, 学生热情高涨, 深受教育。

———展板、板报评比。为营造读书氛围, 学校举办了名著导读展板比赛, 各年级开展了“好书伴我成长”为主题的板报评比活动。学生通过搜集资料、设计版面、书写制作等环节, 提高了阅读和表现能力。

———“书香班级”活动。班级设立图书角、图书柜, 成立图书管理小组, 汇编书籍目录, 开展借阅活动, 实现生生互动, 资源共享。在教室黑板一角设立“日知录”、“一得角”, 摘记名言佳句。各班结合班级实际, 开展诗歌朗诵、讲故事比赛、课本剧表演、读书论坛、好书推荐、读书心得征文、知识竞赛、手抄报比赛等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为学生搭建了读书成果展示的平台, 促进了学生读书习惯的养成。

———文学社活动。成立了武威二中天马文学社, 出版了校刊《晨曦》, 刊登学生作品, 开展作文竞赛, 用自己的笔表现自己的生活, 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平台, 检验了读书成果, 丰富了课余生活。

———家校共读活动。提倡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 共同提高。倡导家长经常带孩子到书店购书, 在孩子过生日时送书作为礼品, 过春节的时候, 送好书压岁。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 使其成为学校读书活动的支持者和参与者。

书香之气提升学校品位

经典图书是宝贵的精神遗产。读书修身、读书怡情。那些积淀着智慧的结晶、映射着理性光辉的著作, 那些浓缩着丰富情感、蕴涵着优美意象的诗词曲赋, 如灿烂的星河, 在阅读者的天空熠熠生辉。

加强图书馆建设创建书香校园 篇4

因此, 作为学生们的“第二课堂”, 学校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 教育工作者应给予图书馆足够的重视, 通过自身建设的完善, 提高图书馆利用率, 提供优质的服务, 吸引学生把目光重新投放在这巨大的信息文化宝库中, 让学生养成到图书馆学习的习惯。这才是培养图书馆意识的关键所在。

一、重视馆舍建设, 加强图书管理

为创建达标图书馆, 学校领导把图书馆建设提到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 并把它纳入学校管理的组成部分。 (1) 扩大和改善馆舍, 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2) 重视藏书质量与藏书结构, 提高藏书档次。学校图书馆在藏书质量方面, 遵循三条原则:一是基础藏书, 满足需要;二是重点藏书, 形成系列;三是多卷藏书, 保持完整。为保证三原则的贯彻落实, 我们密切注意出版信息以及上级部门提供的图书资源信息, 严格把好购书的质量关, 适时做好剔除过时旧书的工作。在藏书结构方面, 根据服务对象、性质和不同时期的任务, 经过搜集积累逐步形成一个较为完整而有特色的藏书体系。首先, 藏书结构体现综合性、丰富性、趣味性、娱乐性、新颖性等特点, 并保证有一定的数量和质量, 使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年龄、爱好、文化水平, 索取到自己所喜爱的书刊。其次, 紧跟时代步伐, 每年购进一批体现时代特征的新书, 使藏书不断更新和充实。第三, 注重有效、实用, 既考虑其类型又考虑其实用性和科学性。第四, 按照服务重点、服务目的, 收藏价值等考虑, 做到既科学又经济, 从不同角度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

二、图书的采购

图书馆的创建除了办公设备及必要的桌椅柜等硬件之外, 还有就是图书馆的核心———图书。高质量的图书, 适合中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图书, 才能激发广大师生的阅读需求。首先, 要求学校制订切实可行的采购原则和计划, 根据学校财力合理安排图书经费。其次, 在采购图书的时候要严格把关, 采购的图书要以服务教育、教学、考研为主, 以保证各专业学科为重点, 保持一定的阅读量, 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采购时要注意两点, 第一要注意学术性、权威性、资料性、实用性原则, 第二要注重图书的知识含量和文化品位。

三、图书的剔旧

剔旧对图书馆来说就是“吐故纳新”, 没有剔旧, 图书馆有限的空间就会被一些毫无价值的废纸所占用。因此, 剔旧是图书馆经常性的工作, 也是十分必要的一项工作。而大多数中小学图书馆对藏书的剔旧工作不大重视, 往往是只入藏不剔旧。究其原因, 首先是过分强调藏书的数量, 把藏书的数量看做图书馆藏书质量的重要依据, 有的教育督导部门把藏书数量作为学校办学条件的标准之一。其实, 学校管理人员缺乏, 工作繁忙, 而剔旧工作又是一项复杂、细致、烦琐的工作, 要求图书管理员有过硬的专业素质、工作能力和文化素质。因此, 有的对剔旧工作望而却步。中小学图书馆要有自己的特色, 随着新课改实施, 有些图书因内容的不适应而要被淘汰。因此。学校应对藏书有计划地进行整理和剔旧, 以腾出空间入藏新书, 这也符合图书馆藏书的规律。

四、建立相关的制度

图书馆建设起来了, 可如何管理好图书馆又成了一道难题。如果管理不当, 图书馆就成了一道摆设, 变成乱摊子, 没过几年就没图书了。为了规范管理, 使图书借阅有章可循, 可制定切实可行的图书管理制度, 如《借阅图书规则》《管理人员职责》《阅览室规则》《读者须知》《图书赔偿条例》, 并在执行中不断完善。凡归入图书馆的图书都属于学校财务, 应该办理借还手续, 若损坏遗失必须赔偿。

五、人员的配备

配备专职的图书管理员。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学校的规模配备专门的图书管理员, 这是建设好学校图书馆的关键。图书管理是专业性、技术性、创造性都很强的工作。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具有高度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要热爱图书管理工作, 要求图书管理员积极参加各项培训工作, 熟悉图书入藏的基本程序。图书管理人员要把全校师生作为自己的服务对象, 求真务实, 勤奋工作, 全心全意为广大师生服务, 充分发挥图书馆的功能。

学校图书馆是一座知识宝库, 它不仅是师生教学、科研、学习的重要场所, 也是校园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加强学校图书馆工作, 充分发挥图书馆功能, 对创建书香校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亲近阅读创建书香校园 篇5

作为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小学, 我们也曾在德育上陷入过迷茫, 这些困惑和迷茫, 不仅反映在理论上, 也反映在学校德育的具体实践中。

表现之一:我们的德育工作带有强烈的功利色彩, 盲目地堆砌着高不可攀的“道德大厦”, 以成人的标准构筑逻辑严密的道德条目, 学生很难做到。

表现之二:无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道德水平。比如要求学生要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些充斥于耳的要求比比皆是, 而学生却成了无动于衷、事不关己的旁观者。

表现之三:学期初德育计划写得详尽而周密, 学期中活动搞得热热闹闹, 学生个个“豪言壮语”, 但学生的具体行为表现却不尽如人意。

种种表现, 究其原因, 就是一个德育根基和原点的问题没有找到。这就是要解决如何进行自我教育的问题。

德育工作千头万绪, 抓什么最重要、最有效呢?专家们早就有论断。一是习惯;二是阅读。习惯决定人生;阅读使人成功。而在各种习惯的培养上最重要的还是思维习惯。人的行为习惯取决于思维方式, 要改变一个坏习惯, 必须首先改变思维方式, 充分认识到其危害性。改变一个坏习惯往往要比养成一个好习惯困难得多, 就是因为没有真正改变思维方式。

怎样才能养成思维的好习惯呢?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阅读。首先养成阅读习惯。

美国著名儿童潜能开发专家杜曼说:“除了阅读, 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教育方法比阅读更有效。如果要用最简单的词来表述教育的奥秘, 那就是两个字:阅读。”而且阅读能力形成得越早越好。

阅读能有效地进行自我教育。孩子每读一篇文章都会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 读得多了, 孩子就懂事多了。什么孝敬父母啊, 助人为乐啊, 等等。懂道理的孩子就讲文明。所以阅读要比说教更有效。

阅读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早期学会阅读的儿童, 一般都有较强的自尊心、自信心、进取心和责任感。“习惯不形成, 教育等于零。”凡有成就的人, 都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阅读可以使孩子养成专心致志、独立思考的习惯。

为了形成人人读书的氛围, 学校拟定了创建书香校园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实施的标准;制定了班级、个人读书的细则。在方案条文的引领下, 学校认真筛选了各个年级学生必读书目、精读课文的篇目。通过开展默读、朗读、背诵等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 领导、教师、学生读书展示的朗读比赛, 课本剧表演, 读后感汇报, 读书笔记评比等活动, 引导师生认真读书, 感悟文中的含义, 达到内化提升德育水准的目标。

为了形成书香文化氛围, 选择阅读教材是最关键一环。古今中外的好文章浩如烟海, 但最符合我们阅读的素材还需要进行筛选。我们带着一种“找宝”的功利目的, 选择品位较高的“宝”, 力争篇篇堪为精品。在这些经典的濡染下, 学生获得了受益终生的精神食粮。学生头脑中识别善、恶、美、丑的能力不断增强, 自主学习的能力也不断增强。

经过多年的寻觅, 我们最终找到了德育的根基和原点:通过读书达到自我教育的目标。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选准教育目标, 浓化读书氛围

根据学生日常表现出的共性问题, 我们从浩如烟海的文章中精选既能扣住教育目标又极具感染力的作品,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 使学生情感上受到震动, 思想上得到启发。通过这种方式使德育内容在学生身上得到了内化, 学生的不良行为渐渐地有所改变。通过创建书香班级, 评选读书小能手, 形成了走近大师以书为友的阅读氛围。学生的故事会、演讲会、积累展示赛;教师的诵读赛、读书感悟赛……这些活动的开展, 在师生的内心深处产生了一种无形的德育力量。其实这种教育方式实质是一种自我教育的方法, 它从根本上实现了德育的有效途径, 进而影响到“行”的转变, 完成了由内心变化到外显行为变化的心理过程, 实现了德育与智育“双赢”目标。

二、抓住课堂教学, 渗透德育思想

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 不论是哪门课程, 都离不开德育。德育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工作, 它贯穿于教学工作的始终。又因为德育工作在学校整体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 而小学又是人格开始形成的基础阶段, 在课堂教学中能适时适度地进行德育思想渗透是不可或缺的工作。我们的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对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 还要以自己正确的思想、高尚的品格教育学生, 影响学生。为了实现这样的教育目标, 学校首先要求教师在各个方面都要以身作则, 为学生树立一个典范, 给学生一个好的影响, 真正成为人们所称谓的“人样子”。还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找准时机, 不放过每一个可以德育渗透的机会, 找准课文的德育渗透点, 安排好德育渗透的每一个过程。语文学科的德育渗透优势在于教学内容, 课文本身对学生就具有潜移默化的渗透、感染和陶冶作用。这种作用是直观的、形象的、整体的。学习了这些课文, 一方面感受到祖国的语言文字美, 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 另一方面也使学生产生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感体验。做到了在揭示课题时把握德育, 在剖析词句中渗透德育, 在了解故事情节中深化德育, 在指导朗读中贯穿德育, 在归纳总结中升华德育。

三、开展读书活动, 实现一次次感动

什么是教育?有人说, 教育就是一次次的感动。我们每学期都要开展多次师生大型读书比赛活动, 让师生不仅领略文学的内在美, 而且从中体会它的情感美。一次次读书过程就是一次次心灵震撼的过程。

在创建书香校园的实践和探索中, 学校坚持牢牢抓实每一个教育因素的切入点, 随时开展德育工作, 寓德育于读书之中, 取得了“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学期末学校必开两会:一是家长汇报会。以班级为单位, 主要向家长汇报读书进步的成果;二是表奖会。表彰在读书过程中涌现出的各类先进典型。

在创建书香校园的探索实践中, 学校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老师和学生们的读书量大大增加, 随之而来的是道德水准也逐渐提高, 学校的面貌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上一篇:数据传送下一篇:舒适护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