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教案设计

2024-10-10

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教案设计(共10篇)

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教案设计 篇1

《亲近自然 写景要抓住特征》教案

教学目标:

1.基本技能训练目标:学习抓住特征写景,并通过写景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陶冶性情、热爱生活。

2.思想情感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发现自然之美、生活之美。3.能力培养目标:指导学生写景抒情、以情入景、以景言情,尝试将作文写得情景交融。

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特征写景。

课时安排:

计划三课时,讲与练一课时,大作与讲评两课时。

教学方法:

讲、练、评、写。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

成功的写景文章往往让人一目了然,知道写的是何时何地之景,优美的诗句同样让我们明白所描绘的景物是何时之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写的是(停顿,以便师生齐答)早春美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是(停顿,以便师生齐答)江南夏季美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那是(停顿,以便师生齐答)塞外的冬天之景;景物都有自己的特征,我们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才能写出优美的文章。成功的写景文章往往让人一目了然,知道写的是何时何地之景。

二、文本解读:

(一)如何理解景物的特征?

1.学生阅读教材60页,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思考:什么是景物的特征?如何理解“抓住景物的特征”?为何都是描写“秋”,三个例子的“秋景”截然不同,但都写出了秋的特征? 2.教师点拨:

⑴、什么是景物的特征:

景物的特征就是某处景物在形态、布局、格调、氛围等方面区别于他处景物的地方,别的地方没有或者不会一样。

⑵注意景物与季节、时间、气候、地域的关系:

同样是写春天景物,也会因为地理因素的不同,各处的景物也就不同,所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就要求我们大家写景时不能“概念化”作文:一说春就是百花开,一说夏就是炎阳酷暑,一写秋就是落叶纷纷,一写冬就是大雪纷飞。尤其是在我们南方,现在的冬天不一定就会有大雪纷纷扬扬。要写好景物,就要亲近自然,仔细观察,不能凭空想像,臆造出并不存在的“景物”,比如:“在一个晴朗的夜晚,皎洁的圆月高悬在深蓝的天空,满天繁星像是在眨着眼睛”。

⑶、融情入景,构建美妙的境界:

教材P60举的三个例子,《故都的秋》、《秋声赋》和《沁园春 长沙》中的秋景各具特色,极为传神,使人如临其境,但作者的遭遇不同、思想境界不同、情感不同,因而感受殊异,以情入景则各不相同,笔下之景或让人感觉到清静与悲凉,或让人感觉到清爽与冷峭,或让人感觉到生机与豪情。“一切景语皆情语”。

三、写作方法指引与训练:

1.请同学们阅读P6162“写法借鉴”部分,归纳一下教材上关于“景物描写要抓住特征”的阐述:

明确:⑴抓住景物本身的特点

⑵突出感情特点

2.片断写作训练:

P62二.选作一题。要求:当堂完成,交换作文阅读讨论,每一大组推荐一篇习作。3.讲评

四、整篇作文: “抓住特征写景”示例:

听雨的乐趣

佚名

春花秋草,夏雨冬雪,和风煦日,电闪雷鸣……这都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瑰宝,是我们不可多得的财富。而雨,便是这份馈礼中的精品,是大自然的精灵。我是爱雨的,我尤其爱听雨。

春雨是文静的小姑娘,悄无声息地抛洒。诗圣杜甫有诗轻吟:“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这样的春夜里,你什么事饿不必做,只需捧一杯香茗,啜一口清茶,闭上眼睛,脑海里即有这样一幅画:大地是一张上好的宣纸,春雨是一支饱蘸了绿的笔,轻轻一点,那绿便晕开去,晕开去……伴着雨点落地,一曲轻雅的《春江花月夜》便在你的心头响起了。

夏天的雨可没有那么的好脾气了,它象一个顽皮的孩子,趁你不在意,它就一路蹦着,嬉戏着,吵闹着下来了。它噼哩啪啦地在一切能敲响的东西上敲起来,然后咚咚地落在你的窗玻璃上,好象在提醒你:注意,一首精彩的昂扬的摇滚已经开始了!然后你再用心去听吧,你就会听到一串串美妙的旋律。为了把演出场地照亮,它还时不时地邀闪电来凑凑热闹,那一瞬间,黑夜如白昼,你会看到成千上万的演奏家有条不紊地演奏着各自的音符。还没等你回过味来,一个接一个的闷雷又从远处滚来,赶来倾听这最杰出的乐章。一整个夏夜,你都可以和肥梅碧梧翠竹一道陶醉在这惊心动魄的乐符里。

秋,历来被人们誉为金秋。秋风被人们誉为金风,那我就把秋雨称为金雨吧。在听着金雨的时候,一切都变的沉默了,安静了。如果说金秋就是一幅色彩凝重的油画,那金雨便是最具魅力的背景。我是在一

个下着秋雨的早晨来到这世上的,我的名字也就有了个风雨潇潇的潇字。现在,我听着着金色的秋雨,仿佛听到了一个新生命的啼哭,听到了庆丰收的锣鼓,听到了世界的新声。在金雨中,农民丰收了稻谷,学生丰收了知识,老师丰收了希望。

冬在人们的印象中是冷酷无情的,而冬雨却是温和敦厚的。它不慌不忙地飘落,融化着积雪坚冰;它们不紧不慢地下落,洗刷着尘埃污垢;它不疾不徐地降落,准备着春的到来。你听听窗外冬雨的声音,分明是春的前奏。你怡然进入梦乡后,冬雨就会在屋檐下留给你一个梦吟:春天快到了!

这就是四季的雨,这就是雨的声音。倾听了这些精灵带个你的天籁,你便会拥有一个最纯真、最美好的心灵。

朋友,爱上听雨了吧!那么就尽情地享受它带给你的无穷乐趣吧!

点评:作文从听觉的角度对四季的雨景进行一一描绘,并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借用诗文名句突出春的特点,用多种修辞手法写出夏雨特征,融入自己对秋雨的喜爱与反思,突出冬雨的作用与对春的呼唤,语言生动、优美。

五、作文设计:

.在P62选作一题: 要求在一小时内完成,作文不少于800字,并能写出景物的特点,追求情景交融的艺境。

六、作文讲评:(略)

写景要抓住特征 篇2

教室门前的那棵大树的叶子渐渐稀疏了,一丝若有若无的凉意渐渐弥漫开来。朵朵游离在蓝天的云朵也慵懒了些许,稀稀拉拉的几只麻雀在蕭索的树叶间闹着,笑着。啊,秋天已经来了。

夏日的酷暑不再,来往的行人都不再只穿一件单薄的衬衣。一场秋雨来临,猝不及防,却又在意料之中。它没有夏日炎炎里那种阵雨前的闷热,也没有寒风凛冽中风雪交加的刺骨。初秋的雨,绵长而不浓烈,凉凉地落在手心,勾勒出一种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意来,似那水雾朦胧的江南,于秋的肃穆里,描一幅山水人家,宁静却令人怅惘。

秋意渐浓,而我总会于不经意间眺望,那水天相接的地平线不那么分明,却真实的存在,它消融于天的空远和海的壮阔,成为一种枢纽,似为夹杂于水火中的金秋而生。我看见,一片叶由翠绿至枯黄而后凋零,旋转着翻飞,细碎的阳光透过叶脉,映出黄昏斜阳的落影,不知是叶的耳语,抑或秋的呢喃。不知什么时候,一抬头便望见校园里的雏菊冒出了一个个调皮的骨朵,公路边叫不上名字的白色花朵也绽开了,不香,与幽静的鹅卵石小路搭配着,是却那么应景和谐,似乎秋天本应该就是这样,这才是秋该有的真实与韵味。

迎面而来的飒爽秋风竟让我萌生丝丝情愫,不像“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那种喜悦,也不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愁情,只是莫名的,会在秋日午后的阳光里滋生出一种甜蜜与迷茫。或许是被这用金属文明层层包裹的都市给模糊了双眼,看不清自然原来的样貌,也不知是该庆幸还是该悲哀。

虽说秋有一股悲凉的意味,但毕竟最开始它是象征着丰收的喜悦。秋日在城市看不到的忙碌与幸福,在宁静的乡村里依然存留着。田野里的炊烟袅袅,让整片天空都洋溢出丰收的喜悦,农民闻到这种味道,内心该是多么的恬静与满足。稻田,炊烟,稻草人,白云,蓝天,诗情画意的生活,虽不浓墨重彩,却足让人心安。

我恋上秋这个季节,当所有的一切成为一个秋时,却并不突兀,而是另有一份纯粹与自然。

秋有一种韵,还需用心品。

【考场得分】47分

内容:本文通过描写秋天景物变化,以及农人和“我”心中的秋,表现了秋天的气质和情趣,内容基本上扣住了“秋韵”这一文题。但作者想抓取秋天特定的景来表现其独有的神韵,在这点上还有所欠缺。内容考虑赋20分。

表达:通篇以描写为主,在描写中融入自己对秋的喜爱之情。但景物描写的层次、顺序还不够清晰,情与景的融合还不够通透自然。表达考虑赋18分。

发展:文章内容丰富,语言流畅,遣词用句生动。此项可赋9分。

【场外分析】

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从触觉、视觉、心理的角度抓住秋雨、秋叶、秋花、眼里的秋等景物特点写出了秋天的干爽、绚丽与丰满,表达了自己对秋天的喜爱之情。但内容和方法上有几点值得商榷:一是季节变换带给人的感觉应该是立体的、多方面的,仅从触觉、视觉的角度写秋,显得有点单薄;二是景物描写的顺序有些凌乱,所有描写的景应该遵循一种内在的逻辑顺序,从全文来看,应该是从实到虚,从正面描写到侧面烘托;三是景物的描写过于简单,缺乏能带给人想象的独特画面,而个人的感触谈得较多,情感的载体不够踏实,就显有些得舍本逐末了。

【跳级升格】

秋 韵

教室门前的那一颗大树的叶子渐渐稀疏了,一丝若有若无的凉意也弥散开来。原本喧嚣的世界慢慢归于寂静,天空中偶尔送来几声雁鸣,我才猛然惊觉,原来已经入秋了。

悄无声息的,一场秋雨降临, 既没有夏日炎炎里阵雨前的闷热,也没有寒风凛冽中风雪交加的刺骨。它如一场旷日持久的爱恋,脉脉地斜织着,以它独特的清爽与绵长洗涤着这个世界,宁静而美好。雨渐渐地歇了,一切又恢复了干爽而静谧的样子,天空更明净、旷远,沉寂的生灵似又有了蓬勃的生机,远远看去,校园里的枫叶像是一团浮在半空中的焰火,似萧索秋日里的艳阳。

秋意渐浓,而我总会于清晨不经意间眺望,那水天相接的地平线并不那么分明,像一个人,走过血气方刚的青春年少,人到中年见惯了繁华、坎坷,一切都渐趋于平和与睿智。我看见,一片片枯叶旋转翻飞,细碎的阳光透过叶脉,映照出秋天的寂寞,落叶沙沙,不知是叶的耳语,抑或秋的呢喃。夜幕下的校园,走在隐隐绰绰的林荫小道上,看着从稀疏的树叶间洒下的清辉,如水般荡漾,我突然想起了千年前的东坡,一样的月色,只是此时月下的我,内心满溢的,是一天学习过后的宁静与充实。树下时有阵阵桂香扑面,浓郁但不霸道,悄然飘来似又随风而去,仿佛远处高楼上的渺茫歌声,歌声里带着一种丰润、豁达的甜味。似乎秋天本就生于寂寞,却不甘于落寞。这才是秋该有的真实与韵味。

秋日在恬静的乡村依然生动。大片大片的稻香在空气中流动,沾着露水的稻穗饱满莹润,稻浪中时起时伏的农人,像立在潮头的弄潮儿,身后是一片宁寂如镜的金色海洋。留有汗渍的脸挂着几根稻叶,略显狼狈,但却压抑不住丰收的喜悦。稻田,炊烟,稻草人,蓝天……繁杂的秋日生活,虽不如冬天般闲适,却足以让人心安。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迎面而来的飒爽秋风让我萌生出丝丝情愫,不是“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那种喜悦,也不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那段愁情,只是莫名的,会在秋日午后的阳光里滋生出的一种怅惘与迷茫,说不清,亦道不明,文人墨客的种种愁情总会在秋这个季节里喷薄而出,总会让人将秋景与萧瑟交织在一起。殊不知秋也多情,在这样变幻而又美好的韵味里,岂一个“愁”字了得?

我恋上这样一个季节,当所有情感相互交融汇集成一个秋时,并不显得突兀,而是一份纯粹与自然。

秋有一种韵,还须用心品。

【跳级要点】

经过修改后的文章和原作相比,有几点提升:一是在抓取景物特征上加入了听觉、嗅觉、味觉的描写,这让秋天的形象更丰满,韵味更足;二是在写景的顺序上进行了调整,将诗人心中秋放在了农民眼里秋的后面,使整篇文章从实写到虚写,从外在的感触到内心的物化,从而更符合逻辑;三是对特定的景进行了细节描写,相比于原文,更具有画面感,如第二段对桂花的的描写中,通感的运用娴熟且恰到好处;四是剔除了与整体情感不谐的一些细节,以自己对秋天及秋意的喜爱贯穿全文,使情与景的融合自然顺畅。

【应考攻略】

1.有明确的目标。明确描写对象,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还是两两组合;是以人物为主还是以景物为主;情感基调是积极乐观还是忧郁低沉;等等,描写时即能抓住景物特征。

2.有清晰的顺序。对方位(上下、左右、表里、点面)有明确的定向,对情感(借景生情,情景交融)有明确的预设。

3.有细腻的过程。观察全面,想象丰富,语言润色,情感升华。

写景要抓住特征》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是必修二的“表达交流”部分的“写作”专题。本册共有4个专题,每个专题都有一个相对集中的写作话题和写法指导。本专题在写法上强调写景物要抓住特征。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亲密的,我们的很多情感都来源于大自然,也将我们的情感寄托于自然。所以本专题的学习一 可以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可以陶冶性情。二锻炼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和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

二、说学情

学生从初中到高中已有不少的景物写作练习,已能运用一些修辞等写景方法来表达。但还存在一些不足:

1、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认知,写作的随意性。

2、观察不仔细,习惯于抄书照搬,脱离景物实际,或特点不突出。

三、说教学目标

(一)系统学习如何抓住景物特征。

(二)理解景与情的关系,做到情景结合

(三)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怀和仔细观察景物的能力,促使学生与大自然亲切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抓住景物特征,做到情景结合!

四、教法、学法

学生自由发言、小组讨论、小组展示、多媒体教学、练习实践、教师点拨等多种方法相结合,有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教师的点拨,充分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实现课堂的高效。

五、教学过程

本教学共有两课时。

第一课时:从理论上系统的学习怎样去抓住景物的特征。第一环节:图片展示

(1)展示四幅不同的秋景图,找出他们的区别。(北方和南方的图片,同一处景早晨和晚上的图片、同一植物不同形态的图片)

分析出景物在时间、地域、景物本身(形、色、味)、不同角度等方面的不同特征。

方法: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点拨

运用多媒体展示图片,直观,激发学生的兴趣

(2)你更喜欢哪一幅图画,为什么?

选出自己喜爱的图画,已经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如《故都的秋》融入郁达夫个人的情感。第二环节:理论提升

(3)欣赏三段文字,分析其是如何写景的。

投影:

夜风轻飘飘地吹拂着,空气中飘荡着一种大海和田禾相混合的香味,柔软的沙滩上还残留着白天太阳炙晒的余温。那些在各个岗位上劳动了一天的人们,三三两两地来到了这软绵绵的沙滩上。他们浴着凉爽的海风,望着那缀满了星星的夜空,尽情地说笑,尽情地休憩。愉快的笑声,不时地从这儿那儿飞扬开来,像平静的海面上不断地从这儿那儿涌起的波浪。

——峻青《海滨仲夏夜》

投影: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了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市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济南的冬天》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小组讨论:

基本上学生能自己解决,学生分析不到位的教师指导 第三环节:当堂练习

两幅腊梅图,一幅含苞待放,一幅已绽放。请学生选择其中一幅写一两句话。要求学生有意识的运用本课所学的方法中的一种或两种来写。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请同学们评析。

第二课时:主要通过写作实践练习,弥补以往写景的不足,并且通过评析、修改,提高写景能力。

请学生在校园寻找一处自己喜爱的景,写一段文字,并拍下照片。

第一个环节:学生作品赏析

(1)从学生的作品中选出部分进行展示。(既展示学生的片段写作,也展示照片)

指导学生比对照片和从如何描写景的角度评价学生的写作作品,并提

出自己的一点建议。

教师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

1、描写生硬(学生有意识的去观察景,能够做到写的真实,但要做到传神,学生在运用写景方法上可能不熟练,出现描写生硬,不够传神的问题)

2、感情渗透不自然

(2)同桌互评。(在上一环节中,针对学生的主要问题示范指导,让每一个学生都会评、能评,并主动参与到同桌互评的活动中)第二个环节:自我修改

根据学生的评价和建议,修改自己的片段。(通过互评让学生再一次认识到自己写作的问题所在,通过修改,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升)

第三个环节:学生作品展示 当堂欣赏学生修改后的作品。

并课下将学生的优秀作品做成展板在教室中展示。(不仅让学生欣赏到更多的作品,延伸课堂教学,并且也能激发学生的成就感、荣誉感)

六、说教学设计依据

1、是对前面环节作“回应性内容”,是对前面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等的设计安排依据所作的解释和说明。

2、目的在于向同行阐述理论依据。

3、这一环节需要说出课程标准、新课程教改理念、教育心理学理念、学生年龄特征等

《说明要抓住特征》教学设计 篇4

说明要抓住特征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次写作学习,明白什么是事物特征和怎样抓住事物特征。2.学会能抓住特征对事物进行说明。

3.积累说明文写作经验,提高说明文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以讲授为主,方法与实例相结合。猜谜激趣,引入课题——温故知新,突出写作对象——指导阅读教材,明确写作方法——例文示范,启发引导——牛刀小试,课堂实践——擂台写作,学生完成文章。

教学重点:学会能抓住特征对事物进行说明。

教学难点:知道什么叫“特征”,懂得说明事物的特征不仅要对事物表象进行说明,还应反映事物的内在联系。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学生作文片段,猜测说明对象,巧妙导入:

幻灯片出示学生写的描写动物的片段,让大家猜一猜,介绍的是什么动物。可以预测学生的答案是众说纷纭,又各有道理。水到渠成后,教师公布答案:这其实是写了一只青蛙。在学生抗议后,教师引导:“为什么大家觉得不像青蛙,因为作者没有抓住青蛙的特征。”从而引出本节学习内容及课题:《说明要抓住特征》,并出示本节学习的预测目标,从而进入本节写作指导课的学习。

(这一环节是想通过学生因不注意把握事物特征而介绍模糊的例子,启发学生:要想介绍清楚事物,必须要抓住它的特征。采用猜谜的形式,是想加深印象,让学生在后面自己的写作中不犯类似错误。)

二、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

在本环节,引导学生复习以下知识,并以幻灯的形式出示问题,让学生讨论,然后教师归纳得出结论。

1.什么是说明文?

讨论归纳: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章体裁,用来客观地介绍事物或阐明事理的文章。

2.怎样清楚地说明事物呢?

讨论归纳:要想清楚地说明事物,就必须准确把握事物的特征。比如,《中国石拱桥》重点抓住了我国石拱桥的特征: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苏州园林》则突出苏州园林“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整体特征,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从而达到了写作目的。

《学习报》资料

3.什么是事物的特征?

讨论归纳:“特征”就是可以作为事物特点的征象、标志等。任何事物都有其特征。在几种特征中,还有一些能反映事物本质的主要特征,这就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抓住了这个标志,把它说明白,讲透彻,就容易使人认清事物间的差异,让人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不但知其现象,而且知其本质。

(这一环节是为了让学生从本单元学过的知识中明确我们学习借鉴的重点:如何抓住特征,清楚说明。课文是非常有示范性和典型性,写作方法值得借鉴。“事物特征”是本次写作的难点,所以讲解讨论,突出一下。)

三、阅读教材,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是让学生阅读教材对本次写作的点拨与引导,让学生自己阅读,是为了梳理重点,为下面学习借鉴写作方法作铺垫。

四、提出问题,组织讨论

预设总问题:怎样抓住特征来说明?

先由同桌讨论,后小组讨论,然后选取代表发言,全班交流归纳教材中涉及的关于“怎样抓住特征来说明”的写作引导:(幻灯片展示)

预设讨论归纳结果: 第一,要仔细观察。

预设子问题:(针对“抓住特征说明”的第一个注意点,继续深入探讨):如何观察才称得上仔细?

学生先同桌讨论,后小组内选代表回答,最后教师归纳:

1.多角度、有重点地观察。

多角度观察是为了从不同位置、不同方面人手,在总体上准确地把握事物的全貌;在此基础上选定某一重点,对它作精细而周密的观察,这样能较快地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

例如:

有位同学写一位美术老师的画室兼卧室。他先是按照由外而内的顺序介绍了房间的大小、门窗的位置、室内的床上用具、水池边的洗漱用具、茶几旁的水瓶茶具等,这些都只能说明这个房间是卧室。在此基础上,他为了描述出“画室”的特征,着重介绍了那些和绘画有关的材料,如石膏模特、调色板、画笔、一幅将完成的大油画„„

运用此法一是要会从多角度观察中筛选、提炼;二是要会分析、吃透题目的要求。2.在比较中观察、鉴别、判断

例如:有位同学写《气温计和体温计》,就把实物找来,对两种温度计玻璃泡的大小、玻璃管的长短、直径的粗细、刻度的不同等方面逐一比较,在经过正确的鉴别、判断后,抓住了体温计不同于气温计的主要特征,写得清楚明白。要比较,就要选择合适的同类事物,这是使用这一方法的前提。

3.由表及里地观察、剖析和思考

《学习报》资料

对客观事物认识得全面、深刻,理解得正确、透彻,才能抓住这一事物的主要特征。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开动脑筋,由表及里地观察和思考。观察时,不但要看表面,还要看内部,要逐层剖析,仔细研究,想一想:哪些现象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哪些现象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把表象作为入门的向导,在反复思索中准确把握主要特征。

例如:

有位同学写一条大街,他观察了这条街的位置、起点、终点、长度、街景等,还对观察所得的材料作了剖析,发掘出这条街“优美、繁华、有文化气息”这三个特点,把文章写得很出色。

第二,要讲究顺序。

学生先同桌讨论,后小组内选代表回答,最后教师归纳:(幻灯片展示)

事物的特征是有层次的,比如主要特征、次要特征,一般特征、本质特征,外在特征、内在特征,局部特征、整体特征,说明时要讲究一定的顺序,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由原因到结果等,这样会介绍得更加清楚。

例如:

这座桥的特点是:

(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是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

(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作成了一个弧形的桥洞。„„

(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 得古朴美观。

——《中国石拱桥》

第三,要注意语言的准确与严密。(幻灯片展示)

例如:“„„‘旅人桥’„„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一句中的“可能”一词,若去掉,就变成“„„‘旅人桥’是最早的石拱桥”,这与历史不相符。“可能”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就是让学生明确怎样才能做到“抓住特征来说明”,通过对教材重点信息的筛选与挖掘,教师辅助资料的帮助,使学生真正把握“抓住特征来说明”的具体方法以及注意事项,为下文的写作练习做准备。)

五、美文示范,启发引导

1.教师出示范文《疾步非洲草原》。2.评价这篇范文。

选文主要抓住了鸵鸟跑得快的特点进行了详细介绍。标题中的“疾步”一词将非洲鸵鸟跑得快的特点鲜明地凸显出来。然后三段文字按照有主到次的顺序介绍了鸵鸟跑得快的特点。文章语言准确生动:如“长达4米的步幅;“鸵鸟的大脑不到40克,比它的眼球都要轻;“修

《学习报》资料

长的双腿和羽毛围成的短裙,让鸵鸟看上去像一名风度翩翩的舞者”等。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结合单元主题和单元写作方法,选择范文来引导学生如何做到“抓住特征来说明”,具体可感的范文以及写作特色,为下文的写作练习做准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明确了说明文写作的基本方法,这节课我们练习写作。

二、明确要求,当堂练习 练习一

1.同学们,喜欢圆珠笔吗?

2.你观察过你的圆珠笔的构造吗?你了解它的优缺点吗? 学生思考后作出回答。

3.(挑选几个学生的圆珠笔放到讲桌上,编号顺序)提问:假如你心爱的笔遗失了,为了能找到这支笔,你会怎样向别人描述这支笔呢?其他同学扮演捡到笔的人,根据学生的描述按序号帮其认领。

幻灯出示“丢笔”同学的描述,小组点评、全班点评。(1)学生指出“没抓住特征”的地方。(2)帮其修改。

师归纳:刚才还是有同学不注意我们写作的要点,即“抓住事物的特征”。我们可以从品牌、颜色、款式、材料、特殊标记等几个方面来突出它的特征,这样大家才能帮你找到它。

突出强调: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来准确地描述。练习二

假如你是笔产品的推销员,你应该从哪些方面推销笔呢? 学生讨论后归纳:

品牌、图案、颜色、材料、质量、价格、特殊功用、代言人等。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对上面理论指导的一个检验,让学生明确写作指导中的仔细观察、讲究顺序、注意语言等三方面要领的重要性。)

三、出示题目,擂台写作

1.题目一:生活中,你会接触到很多的事物。选择你感兴趣的一种, 以“_____的自述”为题,写一段说明文字, 400字左右。

学生思考后,回答写作思路和应该注意的事项。教师点拨提示:

①弄清题目内涵。题目是“„„的自述”,这就要求我们用第一人称“我”来介绍某一对象;“自述”,一般是介绍无生命的物体或有生命的非人类,所以要运用拟人的方法,既要注意自述物的特点,又要兼顾人类的特点。

②把握对象特征。说明对象都有其自身的特征,在写作中要抓住其主要特征详加说明,《学习报》资料

次要性状简略说明。这样才能准确清晰地介绍给读者,让人们对所说明的事物有确切的了解。如写青蛙,对它是两栖动物应略写,对它善于捕捉害虫的特点应详写。

③语言活泼有趣。叶圣陶先生曾说:“说明文不一定就要板着面孔说话,未尝不可来点风趣”。所以写自述类说明文,也可以使用文艺性笔调,恢谐生动一些。

2.题目二:家乡的______ 要求:在横线上填写某一事物的名称,把题目补充完整;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突出事物的特征;不少于600字。

学生思考后,回答写作思路和应该注意的事项。教师点拨提示:

首先要将题目补充完整。题目要求介绍家乡的某一物品,如花生、柑橘、石拱桥等。同时,要用一个词语概括出它的特征,如坚固的石拱桥、甘甜的马蹄、畅销的清水鸭等。然后围绕该特征,分条对其进行详细说明,每一点都用一个中心句来引领,使文章条理分明。当然,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也要对该事物的特征进行概括,加深读者的印象。在说明中,为了更鲜明地突出其特征,还要注意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以及准确、生动的语言。

3.文章完成后,小组内评阅,指出优缺点。4.教师批阅小组优秀文并展示,明确其优缺点。

5.幻灯展示优秀范文,学生阅读,思考,并修改自己的文章。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对学生的实际学习作出评价。理论的指导是否落实到实处,作文的练习,从实践上检查学生对“抓住特征来说明”这一写作要求的贯彻和把握能力,通过点拨、写作、点评、范例、修改等环节,使学生真正把握本次写作指导的精髓,完成学习目标。)

亲近自然的课文教案 篇5

教材解读

本单元共有五篇课文,有描写山水的谜语诗,有极富儿童情趣的儿歌,有风景如画的江南风光,有农村教育的新面貌,还有渗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文情怀,整组课文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能够激发学生乐学的愿望。

在本组教材教学中 ,要体现教学的`整体性,教师可以带孩子走进自然,走进社会,认识身边的事物,用眼去欣赏,用耳去倾听,用心去感悟,使孩子能够有一颗爱大自然的真挚之心。

学情分析

孩子刚刚学完拼音,对课文、生字的学习应该说兴趣很高,应抓住这一契机,培养孩子的兴趣。识字与写字对孩子来说是最大的困难,教学中应适当给孩子渗透一定的识字方法,如“语文园地二”“读读比比”中:了──子 ,木──禾等,一年级孩子往往受其心理特征所限,不会主动发现和注意,需要老师进一步引导。

学习目标

1.会认读56个生字,会写1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背诵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情感。

3.以文本为载体,引领孩子们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中走进语文学习,在朗读与想象中走进文本,使他们体会到阅读是快乐的。

教学重难点

1.识字与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设计说明

本单元以“认识身边的景物”为主题,大体可分四个模块,模块一“走出课堂看风景”让孩子对景物有一个整体的感知;模块二“走进文字看风景”又分四部分,从不同程度让孩子感受景色的美丽;模块三“感悟景中情”是对整个单元的一个整合,起到巩固、延伸的作用;模块四“多种形式来识字”把识字单独拿出来作为一个模块,在总结识字方法的同时,扩大孩子课外的识字量。

模块一:走出课堂看风景

主要想让孩子走出课堂在一个大环境中整体感受祖国美丽风光,教学时组织学生开展“美丽景物”为主题的活动,让孩子收看影视资料、搜集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收集图片……为学生学习课文,认识课文中介绍的景物、体会情感做好感性经验和相关的知识积累。

一、走出教室,发现美

(1)和孩子一起走出教室,寻找校园中的美。

(2)说一说你发现的美丽景色。

二、影视资料,展现美

(1)展示不同季节的图片,让孩子了解不同季节事物的不同特征的美。

(2)展示祖国各地风光的图片,让孩子初步了解到祖国的广大,感受各地不同景色的美。

三、搜集图片,感悟美

(1) 搜集自己喜欢的图片,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这张图片。

(2) 拿起手中的画笔,把你心中认为最美的景色画下来。

模块二:走进文字看风景

《写人要抓住特点》习作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习作指导,教会学生“抓住特征描写人物”的方法。2.体会细节描写对于塑造人物的特殊表达效果。

3.培养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积累的习惯,并鼓励学生将观察到的信息有创意地表达出来。

二、习作主题

许多同学都有自己的偶像,渴望了解他的故事,感受他的人格魅力。你也有自己的偶像吧?是关羽、李白那样的古代人物,还是毛泽东、鲁迅、钱学森这样的现代名人呢?是现实生活中的歌星、球星,还是文学影视形象小王子、哈利波特呢?围绕“我的偶像”为话题,自拟题目,完成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不少于500字。

三、教学过程

(一)主题揭秘

①学生浏览课文,回想单元学习主题。

②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也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人。但是反映到同学们的作文中却几乎是“千人一面”,“众口同腔”。这样的作文,了无新意,让人产生视觉疲劳,也很难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那么,如何让我们所写的人物站立起来,走动起来呢?回顾你的生活经历中有那些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呢?把他的特点描述出来吧。

③在结尾处梳理自己的感受。指名两三个同学作比较详细的介绍。

①四人组同学互相交流,并选出最值得推荐的准备在全班交流。②各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

(二)素材展示

作文的素材应来自于生活,要学会从生活中去寻找,对同学们来说,最丰富多彩的莫过于校园生活了。平凡的生活中也有很多惊喜与感动,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应注意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然后用心记录。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有哪些经典人物的描写值得我们学习。①王熙凤: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 起笑先闻。——《红楼梦》 ②孔乙己:

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 ——《孔乙己》

③父亲:

戴着黑色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蹒跚地走到铁道边,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背影》

2.同桌互述,分享奇趣

①教师作要求阐述:把你认为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人写出来,与同学们互相交流,看看同学们是否也受到了感动。

②同桌相互叙述,分享故事和乐趣。

有能力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向同桌提出所描述的某些不足,可以帮助同桌修改作文。3.全班交流,分享评价

①协作小组推荐本组成员中写的最好的同学与全班同学们分享。②其余同学认真倾听,相互评价。

评价围绕以下问题展开:他的作文有哪些你感兴趣的什么地方?哪一点你最欣赏,最值得你学习?是不是运用了动作、心理、外貌描写方法,融入了自身的感受?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三)技巧点拨 1.关于外貌描写:

写作之前要细心观察,要善于发现被描写者不同于他们之处。先筛选,选出最有特点之处,再放大,将这一细节扩大化,运用点夸张手法也未尝不可。

强调:切忌面面俱到,从头到脚泛泛而谈,而应该有所选择,有所侧重。千万不好忽略眼睛的描写。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对于表现人物个性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年龄不同,阅历不同,心理不同,那么眼神也各不相同,或者清澈明亮,或者饱经沧桑,或者写满期待,或者充满绝望……

2.语言描写: 把握语言风格,避免众口同腔。俗话说:“言为心声”,由于人物的年龄、性别、性格、经历、职业、文化程度、思想觉悟等不同,所以语言风格也一定是不相同的。不看写作对象,想当然的用描写小弟弟的语言描写老爷爷。用描写老奶奶的语言描写小姑娘,用描写知识分子的语言描写劳动人民,这并不是你描写的人物自己在说话,而是让他们说你设计的话,这是一定要避免的。

描写语言要写清人物说了些什么?怎么说的? 3.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要做到:(1)准确、真实。

人物是怎么做的就怎么写,实事求是,真实的反映生活实际。在动词的运用上要揣摩、推敲,选择最恰当,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的词语。

(2)对于连续性动作的描写,一定要先想到动作的先后顺序,除了写出做了什么,还要写出是怎么做的,在什么背景下做的?

3.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对于我们来说是难度较大的。写自己的心理容易,写他人的心理难,通常我们采用这样的形式:

直接写:“他想”或者“他自言自语地说”“他默默的告诉自己”“他在心中发誓”…… 间接写: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心理状态,反映人物内心隐藏着的微妙感情。

(四)范文欣赏

我的偶像

他,是一个平凡的,又是一个令我崇拜的人。普通的他,没有像爱因斯坦那么伟大,但他带给我的启迪是任何东西不能替代,值得我铭记一生的——他就是我的父亲,一个平平凡凡的父亲。

点评:文章开头简而得当,重点突出,语言朴实而含义深刻,耐人寻味。

年老的他脸上爬满了皱纹,朴实的他手上长满了茧子,劳累的他甚至双腿已经无法那样灵活。月考前一天,父亲疲倦地走过来,"女儿,你累吗?”望着他那苍白的脸,想说很累,又怕他担心。“爸爸,我不累,您先去睡吧。”“不了,爸爸一生考不上大学,迈不进那大门,女儿呀,爸爸不期盼什么荣华富贵,只是希望你能争气,帮爸爸实现理想。”我的泪水浸湿了眼眶,努力不让它流出来。“爸爸,我一定会努力!”爸爸那眼里似乎带着欣慰、感动,但又遮挡不住倦。这时,用他那双粗糙的手握紧我,那手给我缰绳一般的感觉,却又传递给我无限的力量。“女儿,好好学,爸爸先出去了。”说完爸爸缓慢地站起来,一步步走向房门。他那一个个脚印,一句句话语,启迪我的大脑,照亮了我前进的路,父亲这告诉我要勤奋。

点评:作者善于抓住那些最能体现人物性格,最能反映人物内心世界的动作进行描写,生动的表现出父亲的慈爱。

月考结束后,来到父亲工作的地方,“嘿!”一声,一块巨大的瓷砖已经压在他那瘦得像竹竿一样的身上,我再也忍不住,跑上前去,还没等我开口,父亲就焦急的说:“女儿快走,这儿危险。”说完用力把我推开。我望着那高大的背影渐渐远去,我意识到父亲这想告诉我要学会保护自己。

点评:虽为一件小事,但作者却描述得有声有色,对细节传神的刻画,生动的语言描写,恰到好处地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当我有一次小测验考了才87分,感觉整个人都失去了动力,有一个人不惜一切代价鼓励我站起来,他就是我的偶像,他就是我的父亲!我应该站起来,我必须站起来,我不得不站起来!“女儿,记得答应过爸爸什么吗?”我不禁脸红了起来“女儿,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就此消沉下去。”爸爸语重心长。“可是爸爸,他们好多人作弊才考得那么高!”我很不服气。“你怎么又忘了,人活着不是只为了成绩,还有诚信,你爸爸我虽然没文化,但我抬得起头,我光明正大,不会心虚。我相信人只有诚实才会成功。”爸爸的一番话使我受益匪浅。“好了,站起来,擦干泪水,战胜它你才会成功!”父亲为了给我一个安静的空间,我又一次看见他的背影,那样刚健有力,同时又那么年老。爸爸又告诉我做人诚实最重要。

父亲说过:“像你的偶像贝多芬学习不被困难打倒。”可父亲,你那里知道,我的偶像是你,你用你所做的一起证明了一切,你用你的汗水告诉我坚持,你用你的品质告诉我要真诚坦白,你用你的语言告诉我人活着,品质最重要......父亲用他那一生积累的精神教育着我。

我的偶像就是我的父亲,一个会在背后默默注视着你的伟大父亲!点评:文章真实感强,立体感强,可读性强,结尾呼应应开头,结构完整。

(五)学写点评 1.佳作赏读,交流评价

①老师发现,在同学们的笔下,那些生活中的人物都变得生动而有趣。现在请几位同学把他们的作品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用心听,想一想他们为什么能写得这样好。

②请作者一一上讲台朗读他们的片断。③师生共同评议。教师适时引导评价。2.着手修改,比照赏析

①相信刚才的欣赏与评价,对大家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请同学们拿起笔,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②教师进行巡视与指导,发现经过修改后有很大改善的典型。

③请“修改典型”(第一个环节上来交流的同学除外)上台朗读自己前后不同的语句或片断并简要解释这样修改的原因。

④教师口头叙述刚才巡视发现的有严重缺陷的病文(为了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选择教师口头叙述的方式来开展评价)。请同学们来谈谈看法,提出修改良策。

4.小组合作,互评互改

①在四人小组内互相通读自己的作文,相互提出优点、缺点及修改意见。②各自修改。

③互相将修改前后的语句或片断读一读,肯定修改的可取之处。

四、板书设计

(1)选择话题,确定材料。

选择“我最钦佩的人”(2)大胆构思,精巧命题。

五、作业布置

1.完成本节课的《同步练习》。

2.结合范文与点评,写一篇符合本节主题的片段或文章。

六、教学反思

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教案设计 篇7

精彩开篇词

一棵树上的叶子,看上去样子好像差不多,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没有两片树叶是完全一样的。这件事告诉我们,即使是十分相似的事物也是有差别的,它们各有各的特点。铅笔、钢笔、毛笔、圆珠笔,虽说都是笔,却不完全一样。这就告诉我们在描述一个事物时,要注意抓住事物的特征。

教学目标

1.明白什么是事物特征和怎样抓住事物特征。2.能抓住特征对事物进行说明。

教学过程

一、文题展示

你所在地方的建筑特色是什么?或者,有没有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建筑?围绕家乡的建筑特色或者某个特色建筑,自拟题目,写一篇说明文。不少于500字。

二、写作导航

要想清楚地说明一个事物,就必须准确把握它的特征。比如,《中国石拱桥》重点抓住了我国石拱桥的两个特征: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苏州园林》则突出苏州园林“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整体特征,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从而达到写作的目的。

一篇说明文写得好不好,主要看它有没有抓住事物的特征,是不是使读者得到了具体而明确的认识。那么,怎样抓住事物的特征呢?

首先,细致观察。只有深入细致地观察,才能将事物了解得清楚。

其次,查阅资料。我们不可能事事亲身经历,而说明文又要求特征准确、材料翔实,这就需要查阅有关的资料,靠前人总结出来的经验来印证。

最后,学会比较。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特点,即使是同一类事物,也各具特征。世界上没有绝对相同的两片树叶。抓住事物的特征,就是抓住这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不同特点,从共性中发现个性,从一般中找到特殊。事物的特征往往是在同别的事物相比较中显示出来的。如采用“比较”的方法来说明中国是一个大国,可以将中国与法国比,有17个法国大;与日本比,有25个日本大;相当于整个欧洲……这样一比较,既具体生动,又有说服力。

总之,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一方面靠亲身实践、细致观察,另一方面又要善于向书本和有经验的人学习,同时还要周密思考。学会比较,努力去熟悉所要说明的事物。

三、例文引路

家乡的桥

桥,像雨后天上的虹,是岸与岸连接的一条虹。家乡有这么一座桥——清河桥,它是水上的虹。

从家乡通往城里的路上,有条河,在新中国建立前,桥上有座木头做的桥。1970年时,这座桥才建成。清河桥建成40多年了。

桥长约50米,宽20米,横跨在清河之上。桥共有一个大拱,约35米,拱肩上各有两个小拱。与赵州桥有几分相似,既节省了石料,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桥的栏杆上多雕刻狮子、虎等兽类,其中以狮子居多,虽不像卢沟桥的狮子形态之千变万化,但也有其特点。狮 子的个数两边对称,互相呼应的狮子是相同的形态,这样,桥上就有8对形态不一的狮子了。桥身呈灰色,还保留着水泥的颜色,桥上的栏杆是暗粉色的,与清清的河水,蓝蓝的天空,两岸翠绿的草丛交相辉映,呈现出一幅完美的图画。

清河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家乡地处南方湿润地区,离海不算很远,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极多。尤其在7、8月份,台风盛行,引发的水灾更是不计其数,因而,清河也时常发大水,几次都把两岸的河堤冲毁,而清河桥却极少出事,依然稳稳地架在清河之上,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桥本身的特点:桥的结构为拱上加拱式,发大水时,水有一部分从大拱流过,还有一部分从两个小拱流过,这样,减轻了对桥身的冲击,桥自然安然无恙。

清河桥的建成,也给家乡带来了富裕。

桥的承受力好,卡车可以通过,家乡的柑橘也一箱一箱地运了出去,每个农户现在的年收入也不少了,这都是清河桥的功劳啊!

清河桥,家乡的翅膀,一座年轻的桥,一座漂亮的桥,愿你带着家乡的人民,飞向世界!【名师点评】这篇说明文抓住了清河桥的主要特征:“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介绍了这座桥的作用和为家乡带来的变化。语言生动优美,如:“桥,像雨后天上的虹,是岸与岸连接的一条虹”。借鉴了《中国石拱桥》的写作方法,达到了活学活用的效果。

四、板书设计

细致观察 说明要抓住特征查阅资料

亲近自然 感恩自然 篇8

任何人都有着一颗感恩的心。感恩父母是因为他们诞生你、养育你、疼你。感恩老师是因为他们带你翱翔在知识的海洋。感恩朋友是因为他们有一颗真挚友谊的心。可是你们有没有觉得少了一个人?那个人就是大自然。大自然就是无价之宝,春天时,万物复苏、万紫千红。夏天时,绿树成荫、烈日炎炎。秋天时,天高地爽、秋色宜人。冬天时,白雪皑皑、冰天雪地。

2012年3月9日是我们下十围小学秋游的那一天,我们的主题是亲近自然感恩自然大家都喜气洋洋的,不随地吐痰、不随地丢垃圾、不伤害动植物等。学会了许许多多的知识、道理。满载着应得到的知识回到了家,成了我们一辈子都无法忘怀的知识,成了我们成长道路上必须的知识,成了我们长大时做人的知识。

亲近自然感恩自然大事要从小事做起。少数人重视的自然,使我感叹不已。我们虽然在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好乐趣,但我们也不断在破坏大自然。我希望人类要保护大自然,你好他也好,你少点破坏,大自然就多点光彩。让我们一起呼吁:亲近自然感恩自然。

亲近自然 培养孩子的自然智能 篇9

如何评估孩子的自然智能

具有自然智能特质的孩子,在生活中会呈现出敏锐的观察力与强烈的好奇心,对事物有特别的分类、辨别、记忆的方式。例如喜欢动物的孩子,除了自己饲养动物之外,可能也会时时阅读相关动物的书籍,或是从电视上学习动物新知,能力强的孩子,对于动物的分类能够举一反三,动物的习性也能了若指掌。当然不是每个孩子对自然界都充满高度兴趣与认知力,有的只停留在基本的喜欢上,并不会刻意做研究。不过培养孩子认识自然、接触自然是需要的,因为人类本是自然界的一环,让他们了解自然界生生不息的力量,才会懂得重视生命、珍惜生命。

亲近自然 篇10

我从小就很少离开市中心,很少有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因此我总盼望着有一天能去亲近大自然。

说来也巧,我来到了一个我向往已久的梦境——金山海滩。岸上的林间鸟语花香,天空湛蓝清爽,海水清澈见底。水从海坝边漫出来,流到浅滩里。在此有几处泉眼在流淌,与之交汇在一起,像一个个精灵在欢快禁感觉到海的伟大。

我想,生活在被尾气与噪音所包围的钢筋混凝土建筑中是永远也感受不到大自然的神韵与魅力的。我们只有亲近自然,才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才能地跳动,此刻我的心潮也随之在此起彼伏,心中顿时产生一种想法:好想和它们一起嬉戏玩耍。心动不如行动,我立即脱下鞋袜,迫不及待地把脚迈进浅滩。把脚放进水里,任凭那凉丝丝的水在脚趾缝中穿梭,清爽无比。这时,周围的小伙伴们开始泼起水来,我也兴致勃勃

得加入了。我们互相把晶莹的珍珠似的水珠泼向对方,在欢声笑语中,看着我们一个个都变成了落汤鸡,大家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上一篇:销售技巧系列培训课程下一篇:最新食堂承包合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