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护理模式

2024-10-13

舒适护理模式(精选11篇)

舒适护理模式 篇1

1 理论家背景

早期南丁格尔强调的病房应空气新鲜,环境应安静清洁,形成舒适护理萌芽。1995年Kolcaba[1]将实践上升到理论,提出了舒适护理理论,认为舒适护理应作为整体护理艺术的过程和追求的结果。1998年,萧丰富[2]提出“萧氏双C护理模式(萧氏舒适护理模式)”,强调护理人员应以病人的舒适为考虑重点,使护理实践和研究更注重病人的舒适感受。

萧丰富,原台湾华杏出版社总裁,“萧氏双C护理模式”提出者。他出版国内外护理书籍15年,了解护理的本质特征;他推销护理书籍,了解护理的社会地位;他在国内外均有就医经验,了解国内外护理人员角色功能的区别;他热爱护理,思考护理专业要如何呈现其独特的工作本质,才能让社会大众认可护理人员的角色功能。

2 萧氏舒适护理模式

2.1 Care+Comfort 护理活动包含出入院护理、清洁卫生、舒适与安全、药疗、危重症监护、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等广泛内容,其主要工作是照顾病人,同时包含简单的舒适护理,用英文表达为Care。舒适活动是使病人获得舒适,即Comfort。Care和Comfort两者的区别可用一个简单举例表述:皮肤挫伤后,将消毒液从伤口中心向外擦拭,目的是避免感染,与舒适无关,此时叫Care。在伤口涂消毒液时,如果把消毒棉棒由擦拭法变为滚动法,会减轻伤口疼痛,这种改变与感染无关,是为了减轻疼痛,这是Comfort。萧氏护理模式的“双C”即英文的“Care+Comfort”,译为“护理活动+舒适活动”,目的是使病人身心处于最佳状态。

2.2 萧氏舒适护理内涵和分类

2.2.1 萧氏舒适护理内涵[3]

2.2.1.1 生理舒适 指内因和外因(疾病和环境因素)引发的身体直接感受,应努力消除各种内外因素对机体造成的不适,达到生理舒适。

2.2.1.2 心理舒适 指心理直接感受,如满足感、安全感、尊重感等,同时生理舒适也会影响到心理。

2.2.1.3 社会舒适 指人际、家庭、职业、经济状况等社会关系带来的舒适。

2.2.1.4 精神舒适 指宗教、信仰、信念方面带来的舒适。

2.2.2 萧氏舒适护理分类

2.2.2.1 基本舒适护理 基本舒适护理层次较低,属于生活常识,无需做科学论证和舒适护理研究,如用聚光灯检查口腔时给病人戴上避光眼镜;为病人检查身体时注意遮挡,减少暴露;病人夜间睡眠时减少噪声,避免光线照射等。

2.2.2.2 高级舒适护理 高级舒适护理高于生活常识,需要舒适护理研究,又分为非侵入性和侵入性两类。非侵入性高级舒适护理包括物理舒适、心理舒适、社会舒适和精神舒适等。如物理方面的舒适如保持房间最佳温湿度,夜间护理病人适宜时间间隔,卧床病人最佳更换卧位频率等;心理方面的舒适如减轻焦虑与恐惧、维持自尊、协助适应病人角色等;社会方面的舒适如建立良好支持系统、信赖关系和人际和谐等;精神方面的舒适如尊重信仰,鼓励和接受病人痛苦表达方式等。侵入性高级舒适护理包括舒适用药、麻醉、针灸等。要求护理人员除了研读现有的医学基础学科和护理专业学科外,还需深入药学、化学、传统医学等其他领域继续学习,以更好地满足病人舒适的需要。如设计无痛注射给药、舒适给氧、微创血标本采集等舒适医疗器械或方案;发明或与医生及药师共同发明舒适用药;争取毒麻药(舒适类药物)处方权;设立麻醉护理专业,培养麻醉护师(麻醉是为了在术中解除病人痛苦,是舒适活动的一部分)。

2.3 萧氏舒适护理特点 最易懂:没有高深理论,尽量使用一般常识,减少佐证寻求;最务实:非单纯口号和理念,是各模式中最易普及和实际操作的;最实惠:舒适理论通过临床操作,能使病人立即得到好处,是让病人直接受惠的模式;最广泛: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可使多种疾患病人受益,克服很多模式只能用于某一类病患或某一类行政上的弊端;最迅速:应用简单的方法,可迅速改变病人的不适感(减轻或消除),使其迅速获益,同时最能迅速提高护理地位,获得信任[3]。

3 萧氏舒适护理理论的可行性

3.1 护理人员适合做舒适研究

医院工作人员都重视住院病人的舒适。医生用药时,会考虑减少其副反应,同时也会给病人舒适用药,如止痛。营养师所配制的菜单,除了注意营养、热量及食盐搭配外,也考虑色香味俱全,但是由于他们与病人接触时间很短,且分别重视发展自己的行业(治疗或营养),较少有精力关注病人舒适问题,而护理工作的本质是“照护”,同时护理人员医学知识丰富,且与病人接触的时间和机会最多,所以适合做舒适研究。这与萧氏提出的“护士不仅是执行医嘱,更重要的是做舒适护理专家”不谋而合。

3.2 理论模式适应病人需求

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对于生活质量和舒适度的要求日益提高,护理要顺应时代趋势,给予病人最大的舒适。如癌症病人在化疗期间,除了希望护理人员给予化疗处理外,更需要得到解决的是由化疗带来的不适,如焦虑、恶心、呕吐、脱发等。若护理人员在这些方面未予以舒适护理,虽然医疗有效,但病人并不一定感到满意,反之,若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得到应有的尊重、关心和帮助,病人必然会觉得舒适,即使病情没有得到改善,也会觉得医疗服务的有效[4]。

3.3 舒适可以度量

舒适是一种主观感觉,无法用仪器来测量,但可以用统计学方法来度量,如针对早产儿最佳卧位问题,Myers等[5]发现俯卧位早产儿的安静睡眠增加71%。Wolfson等[6]认为,俯卧位时早产儿胸廓和腹部运动的协调性较好,呼吸效率提高。周锦云等[7]发现,俯卧位早产儿胃潴留显著低于仰卧位。以上证明俯卧位是早产儿感觉安全舒适的体位[8]。同时就淋浴频率、保护性措施对新生儿皮肤的影响等方面,已有学者做过大量的研究,获取了诸多循证资料。上述科研结果都表明,舒适研究具有科学性和严谨性,可以通过统计学分析、访问调查、情景模拟等一系列方式进行研究,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

4 萧氏舒适护理理论的应用

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显示,舒适护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有效应用,且范围日趋广泛,如内外妇儿科各病房、重症监护室(ICU)病人、特需病房、手术室整体护理、康复疗养、临终生命质量护理等,但研究和应用多集中于对问题的质性研究和概述上,缺乏严谨的量性研究和结论,多陈述为“通过舒适护理在各方面的广泛实施,使病人获得最佳舒适状态,意义显著”。各方面的舒适促进方式多空洞、形式化或标本化,停留于主观判断,无法为读者循证提供依据,如仅仅陈述为“使病室温度、湿度适宜,病人舒适”,而没有具体考虑病人年龄、性别、肤质、日常生活环境温度、湿度的影响。另外,目前研究对象多限于病人,对护理人员舒适的研究几乎空白,而护理人员是病人的直接接触者和服务提供者,其舒适与否直接影响服务质量,故应该重视护理人员舒适,运用舒适护理模式提高其舒适度。总之,有关舒适护理研究还停留在初级阶段,有广阔的研究和应用空间。

5 萧氏舒适护理理论的发展意义

5.1 舒适护理是一种治疗手段

舒适护理强调护士利用专业知识和技能,更科学地为病人解除痛苦。如产妇分娩后出现胀奶问题,护士会根据产妇是否亲自哺乳来决定采用热敷或冷敷、按摩或避免按摩、协助婴儿有效吸吮或服用退奶药等不同的措施,加速乳汁分泌或使乳汁干竭,减少或避免乳腺炎的发生。这说明舒适护理不仅改善病人主观感受,解除症状,而且可以从病因病理上治疗疾病,深化和拓展了护理专业价值,体现其在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

5.2 舒适护理研究很有价值

舒适研究要求从业人员充分熟悉解剖、生理、病理、药理、心理等相关学科知识,并融会贯通,与实践结合。如腹部疼痛的病人,若随意给予热敷按摩以促进舒适,则很可能造成感染扩散。因此,实施每项舒适护理措施都不能盲目进行,应结合病人自身状况,运用多学科知识,进行深入研究,激励护理人员学习和科研的积极性。广义上来说,护理人员从事的所有工作,都是以增进服务对象的舒适程度为努力方向,因此,舒适护理研究很有价值。

5.3 舒适护理与国际循证护理接轨

萧氏舒适护理模式强调以病人为中心,在护理实践中进行舒适研究,发展各种舒适方案,让病人直接受益,这与循证护理不谋而合。护理人员不断地进行思考和研究,循证最佳舒适方案,将更加健全护士角色,丰富护理内涵,获得社会认可,体现护理专业价值。

5.4 舒适护理与整体护理模式一致化

舒适护理与整体护理模式的目的性一致,都是使病人达到最佳的健康状态。舒适护理完善了整体护理的内涵,使护理目标更加浅显易懂,具有可操作性。如果接受舒适护理模式,并应用于临床,整体护理将得到更深入的开展,使护理内容更明确,护理发展方向更清晰,病人受益更多[9]。

5.5 舒适护理使护理成为不可取代的专业

现阶段我国护理专业特征、护士角色定位、工作独立性等尚不成熟和完善,缺乏专一深入的研究方向。针对病人住院的两大需求——治疗和舒适,以舒适作为护理工作的核心,使得护理与医疗专业定位不再部分重叠(大夫的工作是Cure,护士的工作是Comfort),使护士角色明确,成为舒适专家,拥有独立的研究方向,并拥有舒适处方权,真正成为医生的合作者,使护理成为不可取代的专业。另外,由于舒适护理有丰富的内涵,要求护士具备广泛的知识,造就更多护理专家,为护理科学开辟新的领域,稳固其不可替代的地位。

综上所述,护理模式顺应医学及护理模式的转变,提出护士价值体现的最佳途径,揭示了护理专业在健康事业中的服务本质和不可替代性。同时它涵盖范围极广,与现有的一些护理模式不谋而合,如人性照护、关怀照护、整体照护等,并且这些照护若没有舒适方案来支持,很难做到得完美,不过舒适护理的研究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故应加大对舒适护理的重视和研究力度。

摘要:阐述了萧氏舒适护理模式的概念、内涵与分类、可行性、应用及理论发展的意义。

关键词:萧氏双C,舒适护理,护理模式

参考文献

[1]Kolcaba KY.The art of comfort care[J].I mage J Nurs Sch,1995,27(4):287-289.

[2]萧丰富.萧氏舒适护理模式[M].台湾:华杏出版社,1998:5.

[3]初秋英,古娜依.浅谈舒适护理[J].新疆中医药,2005,23(4):53-54.

[4]廖红辉.拓展舒适护理研究提供优质护理服务[J].黑龙江护理杂志,1999,5(7):40-41.

[5]Myers MM,Fifer WP,Schaefferl,et al.Effect of sleeping position and ti me after feeding on the organization of sleep/wake states in-prematurely borninfants[J].Sleep,1998,21(4):343-349.

[6]Wolfson MR,GreenspamJS,Deors KS,et al.Effect of positisnon the mechanical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rib cage and abdomen in preterminfants[J].J Appl Physiol,1992,72:1032-1038.

[7]周锦云,张晓娜,李婧岩.早产儿胃食管反流的诊断及体位疗法[J].铁道医学,2000,28(6):377.

[8]龚梅,王?珏,徐悦.新生儿舒适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7,21(1B):95-96.

[9]李亚静,王素婷,李慧芳.舒适护理理论的临床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6):498-499.

舒适护理模式 篇2

摘要:笔者结合实际,从本院神经内容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并对过程进行观察和对照,得出了舒适护理应用于神经内科可以提高病人的满意度、融洽护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和住院天数,提高病人的康复质量。

关键词:舒适护理;神经内科;医护人员

前言:随着现代护理学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增加,护理工作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护理操作,更应注意以人为本。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体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它可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上达到最愉快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舒适护理模式理论的提出顺应了整体护理的发展,不仅提高了护理质量,完善丰富了整体护理的内涵,也为护理要工作的发展开辟了新领域。本科对100例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均取得满意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分析

对于神经内容患者来说,尤其是脑血管疾病患者,他们的康复是一个漫长的阶段,包括从坐立到起立,再到站立行走的一个过程,在此阶段的恢复治疗中患者的病情一般处于较稳定阶段,但是肢体功能有明显障碍,要想完全恢复需要一个长期的艰难的过程,患者要想真正恢复就必须要保证大量的康复锻炼,但是由于病人本来就有心理压力,再康复训练往往成效较慢,长时间的重复锻炼会是病人心理压力加大,产生厌烦或者是自暴自弃的行为,鉴于这种情况我们科室通过采取加大护理措施来解决应对,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采用随机抽取的办法在我们科室中选择100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其中56例男性,44例女性,年龄都在35岁到80岁之间,其中有60例属于脑梗塞患者,40例属于脑出血患者,他们的病程都在1年到7年间不等,平均病程为3年。这些患者虽然病情各不相同,但是经过我们科室提供的舒适护理最终都在较短时间内康复出院。

1.2具体方法

将随机抽出的100名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50人、对照组50人,其中观察组中脑梗塞患者34例,脑出血患者16例,男性患者为32,女性患者18.对照组中脑梗塞患者26例,脑血管患者24例,男性患者为24,女性患者26。两组患者在病情状况、年龄、病程等方面均不相同,采取这样的方法有很好的可比性。

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之后,再分别对其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从提供环境、体位护理、生活舒适护理、心理方面护理等方面进行不同的比较和观察,详细记录在不同环境下患者的康复情况,并对患者在不同条件下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然后总结得出结论。

2.护理

2.1生活方面护理

(1)提供舒适病房环境

舒适、幽雅的病房环境可以使患者产生赏心悦目的的心情。对病房的要求非常严格,一定要达到清洁、整齐、美观、空气清新的标准,还要做到轻重患者分离,避免相互之间打扰,在恢复初期的患者病房内还可以安装电视,这样可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让患者体验到优美环境带来的舒适之感,从而增强和病魔作斗争的信心,热爱生活、乐观面对疾病,也要避免嘈杂环境对患者的影响,从而早日康复。

(2)患者体位护理

要对患者身体以及各体位进行良好的护理,对于患者个人清洁卫生包括口腔卫生、皮肤清洁等给予严格护理,保持病房内床单以及患者衣服要定期清洗,保证整洁和卫生,对于患者不变移动的要及时变更卧位,保证身体各部位的整洁以及各部位的放松,如果发现患者什么部位出现不适,要进行及时处理,必要时还要对患者进行按摩康复治疗,一面由于身体局部部位的问题影响病情的恢复。

(3)病情护理

因为病痛往往导致患者难受或是不舒服,作为医护人员首先要有足够的同情心和责任心,拥有良好地职业技能和道德素质,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是要有足够的经验和熟练的技术,例如进行无痛注射或者是通过并请询问分散患者注意力等,减少病痛或是治疗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使患者尽量少的感觉到病痛的折磨,保持好一颗乐观的心情面对疾病。

(4)饮食调节

因为患者的活动量很少和长期处于治疗状态,对于患者的饮食要进行必要的调节,一般患者应该摄入易消化、低热量、低脂肪的食物,较少胆固醇和脂肪的摄入量。尽量少吃肥肉、动物内脏等之类的东西,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之类的食物,例如蔬菜水果等,还要控制患者每天的食盐摄入量。所以,通常对于患者采取定量进食,少吃多餐的饮食方法,避免不良饮食规律。

(5)康复训练

因为对于这些患者来说,都有不同程度的身体障碍,所以要进行必要的康复训练。对于身体偏瘫的患者,一定要进行规定时间的身体活动,减少肿胀现象的发生,也要保持身体部位保持在合适的部位,每隔一段时间变换各部位的位置,还要采取必要的按摩保证患者身体各部位的功能不受影响。此外,对于一些严重障碍的患者,要定时进行床上的恢复和锻炼。总之要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一对一的制定治疗方案和康复措施。

2、心理方面护理

(1)满足患者自尊

医护人员要跟患者进行必要的沟通和交流,真正了解患者的心理,满足患者对自尊的要求。例如,在对患者某些隐私部位进行治疗时要采取一定的遮护措施,保护患者的隐私要求,使患者身心感到舒服,也尊重患者其他方面的要求。而且患者也可以通过亲切、尊敬的称呼来和患者进一步接近,只有真正接近的时候患者才可以敞开心扉的护理人员交流和沟通,也提出心理方面的一些要求。只有通过这些才能满足患者自尊的要求。

(2)满足患者安全需要

因为这些患者都存在许多行为障碍,所以他们总会感觉安全没有保证,所以对于病房内的各种措施都要尽可能的满足患者的安全需要,让患者更有安全感。例如,对于病床要设置床档和护栏,放着患者坠床或是侧翻等现象,还要在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时全程跟随,保证患者移动过程中的安全,还要逐渐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使患者可以自己进行一些必要的锻炼或是自理生活。消除了患者的心理安全障碍,病人在康复中才能完全放开、大胆训练。

3、社会环境的舒适保证

(1)建立良好地医患关系

现在社会上存在比较严重的医患矛盾,医患之间的矛盾来自双方没有足够的尊重。所以,医护人员首先要对患者足够尊重,赢得患者足够的信任,也能够满足患者的大部分需求,在心理上同情患者、关心患者,真正为患者着想,理解不同患者的不同心理需求,让患者感觉到关心,才能建立良好地医患关系,让患者乐观应对病情,增加信心。

(2)建立良好地病友关系

由于同类患者之间由于社会背景、思想观念的不同,虽然同住一个病房,患者之间的关系也不全是十分融洽,这时候就需要医护人员的引导和帮助,让他们因为有共同患病的特点而能够互相关心、互相鼓励,这样整天生活在一块的病友才能够更有信心,在互相帮助之下共同应对疾病。

(3)争取家人的最大支持

因为这类患者的患病时间较长而且也需要固定的人员来进行照顾,所以长时间的治疗往往也是的患者家属产生疲倦或是失去信心和耐心的情绪,这时候也需要医护人员去做家人的思想工作。因为家人的关心和支持是患者抗争病魔的最好鼓励和支持,如果没有了家人的支持和鼓励,那么病人就不可能有信心去面对疾病,甚至还会做出许多不理智的行为。家人的一言一行都能够对患者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医护人员一定要不断与之进行沟通和交流,争取家人的配合和支持,共同应对疾病。

3.结果

通过对选取的100例患者进行舒适的护理,根据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康复方案和治疗措施,从患者生活、心理、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影响着手,进行全方面的护理,也赢得了所有患者的一致好评,也帮助了患者尽早恢复。最后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了患者对舒适护理的满意度进行测评,好评率为100%。而且通过比较可以看出,经过此类舒适护理的患者比未经舒适护理的患者都能尽早恢复,所以可以认为采取舒适护理的方式,在神经内科的护理和治疗中有很大的作用。

结语:对病人采取舒适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完全符合“以人为本”的人文社会理念,也对病人的恢复有很大的帮助。而且这也是适应社会发展和社会现实的需要的一种措施,因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舒适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病人护理这方面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舒适护理的运用满足了病人和家属的需要,有利于病人病情的恢复,所以这种方法要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韩杰,神经内科临床护理体会与分析,柳州医学,2010

手术室护理中舒适护理的应用 篇3

【关键词】手术室;舒适护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419-02

随着护理学的不断发展以及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不断的提高,舒适护理作为一种整体的、创造性的、个性化的以及有效的护理模式,在临床上逐渐的得到应用。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舒适护理对患者的舒适度以及满意度更加关注,从而让患者在心理以及生理等各个方面达到愉快舒适的状态[1]。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我院将舒适护理应用于手术患者的整体护理之中,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我院所收治的、需要择期进行妇科手术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为10~63岁,平均年龄为(32.9±4.7)岁。宫外孕患者26例,子宫肌瘤患者52例,卵巢囊肿患者22例。将100例患者随机的分为A组以及B组两个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两组患者在个体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对于A组的5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对于B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 ①手术前护理。手术之前通过阅读病理或者医生对患者的具体情况、生命体征以及手术态度等情况进行及时的了解,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要与患者进行积极的沟通,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树立战胜疾病的必胜信心,满足患者的心理舒适。②手术中护理。患者进入手术室的时候,对患者进行热情的接待,并对患者的一些基本情况进行询问,如是否紧张、休息情况等,向患者粗略的介绍手术的布局,始终像对待亲人一样对待患者,让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怀和体贴,消除患者对手术室的陌生感以及由此带来的紧张感;控制手术室的温度在25°左右,湿度在60%左右,手术开始前避免过强的灯光,严禁用强光对患者的眼镜直接照射,尽量降低手术中的噪声,从而降低对患者的影响,采用刺激小而且高效的消毒剂,降低对患者的嗅觉刺激,严禁讨论会对患者情绪产生影响的话题,从而为患者创造良好舒适的手术室环境;尽量减少身体上的暴露,对于必须暴露的隐私部位,要向患者解释清楚,减少患者的难堪;需要对患者摆放各种体位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避免损伤神经、肌肉以及韧带等,如需采用仰卧位,避免双上肢外展超过90°,并在双臂下垫盖海绵垫等物品; 采用侧卧位的患者,在头、颈胸下放置整体侧卧位人垫用于支持;采用俯卧位的患者,要使头颈部保持水平位置,避免发生扭曲;对于使用导尿管的患者,要将尿袋固定牢固,并要及时的倒出尿袋中的尿液,避免因尿液过多尿袋下垂而导致尿道口拉伤。③手术后护理。手术结束之后,使用温无菌盐水将患者身体上的血迹以及消毒液擦拭干净,帮助患者穿好衣物,注意保暖,将患者送回病房的过程中,要注意切口以及各种引流管的保护。④手术之后回访。手术之后第2 天,通过回访对患者的情况进行了解,观察是否有并发症的发生,并鼓励患者根据病情尽量早期进行活动和功能锻炼恢复[2-4]。

1. 3 评价标准 使用调查表的形式对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调查, 90分以上的为非常满意,60~80分的为较满意,59以及59分以下为不满意。

1. 4 统计学方法 对所有统计结果采用均数±标准差( X±s)的形式表示,使用SAS6.13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检验水准α=0.05,双侧检验)

2 结果

B组患者的满意率明显的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具体见表1。

3 讨论

舒适护理模式注重患者-护理人员-环境-社会的整体的配合,让人在生理以及心理上感到愉悦。舒适是指心情愉快、精神放松、没有病痛等折磨的良好感觉,能够破坏这种状态的所有因素都会导致不适。在基本护理基础上的舒适护理,促进了手术的顺利进行,有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復。舒适护理作为一种积极的、整体的选择,对传统的医学护理模式进行了彻底的改变,使临床的护理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开辟了护理学的新领域[5],凸显了医疗工作中护理的地位,也是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理念的具体体现,真正的实现了人性化服务。

舒适护理不是一种独立的护理方式,而是建立在基础护理之上,在操作中更注重患者的舒适感受和满意度[6]。总之,手术室中的实施舒适护理,不仅可降低手术应激反应,使患者的生理、心理得到很大改善,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条件,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而且能促进护士素质和工作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贾增美,许会玲,刑介红.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整体护理中的运用于探索[J].当代护士,2008,2(1):78-80.

[2]梁屏好.舒适护理在手术室的应用和体会[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16(11):1393-1396.

[3]冯艳.舒适护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医刊,2011,38(10):117-118.

[4]薛艳萍,王翠云,徐秀敏.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刊,2011,38(20):125-126.

[5]孙百华,宋守华.舒适护理在手术护理中的应用[J].家庭护士,2008,6(1C):249-250.

舒适护理模式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入院顺序选取我院自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以来收治的196例普外科患者, 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 其中观察组男患者56例, 女患者42例, 年龄范围56~85岁, 平均年龄 (70.5±14.5) 岁。对照组男患者55例, 女患者43例, 年龄范围60~82岁, 平均年龄 (70.5±10.5) 岁。两组没有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 即依照整体护理要求, 把手术的各项常规护理做好即可;观察组患者给予舒适护理, 其具体实施方法如下:①术前舒适护理:患者进行手术前1天, 护理人员向患者详细的把手术室环境介绍1遍, 并对患者的病情和一些个人信息进行一定的了解, 让患者大致了解手术目的、过程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相关预后等;恰如其分的介绍相关麻醉及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适症及预防措施;和患者交流过程中善于倾听, 对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疑问进行详细解答, 以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 最终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②术中舒适护理:首先, 手术室的温湿度进行调节, 其温度通常控制在22~25℃, 湿度控制在50%~55%。由护理人员将患者送至手术床上, 盖好被子。其次, 在手术过程中, 若患者用药后出现口唇干燥, 即用棉签湿润嘴唇;若术前插入胃管后, 发现患者出现咽喉不适, 可以嘱咐患者进行哈气, 切忌吞咽。操作时动作要轻, 最大限度避免由于声响而使患者产生恐惧等不适感。最后, 给予心理舒适护理, 消除患者紧张害怕恐惧的心理, 以保证手术顺利实施。③术后舒适护理:首先, 向患者说明手术进展成功, 若患者情绪比较紧张, 则需要对其进行一定的安抚, 还要尽量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安全的环境。其次, 用温水把患者身上的血迹和消毒液擦拭干净, 帮助患者穿好衣裤, 做好保暖工作。若有引流袋, 应适当妥善固定引流袋。若患者出现躁动情绪, 可对患者进行一定的约束固定, 同时搬动患者时, 一定要注意对手术切合、各种引流管以及静脉输液等进行保护, 确保患者在移动过程中的平稳性。

1.3 观察指标

评价标准根据本院工作自行制定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 内容包括病房环境、护理人员服务情况、健康教育、人文关怀等, 共20个条目, 每个条目1~5分, 满意等级由低到高, 总分≥97分者为非常满意, 80~96分者较为满意, 60~79分者一般满意, <60分者为不满意, 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以医院制定心理状态评分表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价, 评分范围0~100分, 80分以上为心理状态良好[1]。

1.4 统计学分析

对所有录入数据采取软件SPSS 20.0分析, 疼痛评分及心理状态评分采用 (±s) 表示, 用t检验;临床护理效果采用χ2进行检验, 当P<0.05时, 表示具有差异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 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基础护理落实率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表2。

3 讨论

由于外科患者大多需要临床手术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 患者难免受到不同的疼痛, 这种疼痛可能使是麻醉或者患者心理不适造成的。通过在术中或术后给予舒适护理, 可降低疼痛感。其次, 可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增进护患关系[2]。对于手术患者而言, 手术室护士的行为及态度直接影响到患者情绪, 对患者是否顺利度过手术关有着重要影响。通过实施舒适护理可增强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 让患者感觉到舒适及亲人般的温暖, 改善护患关系, 最终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最后, 可提高护理质量。护理人员通过每一次的舒适护理, 从中总结护理经验, 在下次的护理中及时改进, 最终提高护理质量[2]。在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应用舒适护理, 其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 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基础护理落实率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患者, 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外科患者应用舒适护理模式, 能够提高护理质量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减轻患者疼痛,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晶茹, 王晴, 林英.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及实施流程在胸外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 9 (4) :105-106.

舒适护理在褥疮护理中的应用 篇5

【关键词】褥疮护理;舒适护理;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2.9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292-01

褥疮在临床上被称为压力性溃疡,是因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进而引起局部组织缺血、缺氧所致的组织溃烂坏死。褥疮是康复治疗中的常见疾病,多发于生活无法自拟或需要长期卧床疗养的患者。据杨田莲等人报道,我国每年死于褥疮的患者已超过6万,并在近几年中呈现出增长趋势[1]。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褥疮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增强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是每一位临床医护人员均应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在本文中,笔者结合临床护理经验,对舒适护理在褥疮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4年5月~2014年8月接诊的34例褥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17例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8例,年龄范围为52~88岁,平均年龄(70±5.4)岁,褥疮面积最小3cmx3cm,最大8cmx9cm。观察组17例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6例,年龄范围为54~87岁,平均年龄(70.5正±4.8)岁,褥疮面积最小4cmx3cn,最大8cmx8cm。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褥疮护理,入院后未发生感染者使用生理盐水清晰疮面,已发生感染者按照外科换药法进行处理。使用络合碘酒消毒创面,于患处涂抹红霉素软膏,取鸡蛋内膜覆盖于疮面。据蔡晶等研究人员文献报道,鸡蛋内膜覆盖疮面能有效缓解疼痛,减少水分与热量的流失,并能促进上皮加速生长[2]。每日定期换药,查看患处有无扩大、外渗、感染现象,一经发现,及时给予对症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褥疮护理的基础之上,增加舒适护理。舒适护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心理护理、体位护理、口腔护理以及生活护理。大多数褥疮患者因身患顽疾,经久不愈,因此负面情绪多,为此,临床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积极开导患者,并对患者进行褥疮相关知识的宣教,使患者更清楚地了解褥疮,消除对褥疮的恐惧心理。另外,在对患者进行褥疮护理时,要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在进行换药时应使用遮盖物,并疏散病房内无关人员。给予患者足够的尊重,使患者身心始终保持愉悦状态,这对日后的康复治疗大有裨益。

在进行体位护理的过程中,要尽量消除患者不适感。帮助患者更换体位或翻身时,可使用毛巾被加以辅助,切不可生拉硬拽。每日间隔2h帮助患者进行一次翻身,这种方式能有效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增强患者抵抗力。对患者局部组织进行按摩,根据患者个人病情,将软枕放置于合适部位。对于大小便失禁的患者,男性、女性都采用留置导尿的方法,注意預防尿路感染,每日使用温水清洗两次会阴与肛门。对于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临床护理人员还需对其进行口腔护理和会阴护理,每日各2次,使患者保持口腔和会阴部清洁。执行各项护理操作应确保轻柔缓慢,密切关注患者有无异常反应,始终将患者感受放在第一位。治疗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6.0软件对采集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组件对比行t检验。P<0.05代表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结束后,两组患者褥疮愈合情况良好,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经护理满意度调查后发现,对照组17例患者中,很满意7人(41.2%),满意4人(23.5%),不满意6人(35.3%),总满意度64.7%;观察组17例患者中,很满意10人(58.8%),满意5人(29.4%),不满意2人(11.8%),总满意度88.2%。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更高,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随着全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临床护理提出了更高要求。舒适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将该理念引进临床护理中,使护理工作更加人性化是人文关怀的最终体现。褥疮是康复治疗中的常见疾病,多发于生活无法自拟或需要长期卧床疗养的患者。褥疮的发生给患者的生存质量与健康安全带来严重影响,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是优化治疗效果的关键。本文经研究最终发现,采取舒适化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促进患者尽早康复。该结论与邹翠兰等人员研究结果基本一致[3]。

综上所述,常规褥疮治疗显然已无法满足当代患者的医疗需求。在临床护理中,注重患者舒适感,给予患者生理、心理上的全方位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舒适感,使患者以良好的身心状态接受治疗,对促进创面早日痊愈大有裨益。由此可见,舒适护理具备于临床推广应用的意义与价值。

参考文献

[1]杨田莲,招小燕.舒适护理在分娩期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2,35(070:127-128.

[2]蔡晶,余晴,钱丹.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吉林医学,2011,15(08):3131.

舒适护理模式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景德镇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小儿急性哮喘患儿120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60例。对照组中男35例, 女25例;年龄2~12岁, 平均 (6.8±2.4) 岁;病程5h~4d, 平均 (2.1±0.6) d。观察组中男33例, 女27例;年龄2.4~12.0岁, 平均 (6.7±2.6) 岁;病程6h~4d, 平均 (2.2±0.8) d。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予以吸氧、祛痰、解痉、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纠正酸碱平衡、抗感染等常规治疗, 同时超声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和特布他林, 布地奈德0.5~1.0mg/次, 2次/d;特布他林2.5~5.0mg/次, 2次/d, 均连续治疗1周。

1.2.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儿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舒适护理, 具体如下: (1) 加强患儿的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向患儿及家属讲解哮喘的发生经过、发生原因、急性发作期的急救措施、临床症状, 并介绍临床常用的药物名称、不良反应、作用, 按医嘱嘱患儿按时、按量、连续用药; (2) 加强患儿的基础护理, 严格控制病房湿度及温度, 定期清扫室内, 有效避免细菌滋生, 室内通风, 确保室内空气新鲜; (3) 做好患儿的心理舒适护理, 护理人员需主动与患儿沟通交流, 观察患儿的情绪, 给予患儿充分关心及温暖, 多鼓励和安慰患儿, 护理人员可通过播放音乐或电视来转移和分散患儿的注意力, 有效缓解患儿在哮喘发作时出现的不良心理情绪; (4) 做好患儿的雾化治疗护理, 患儿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时需选择氧气进行雾化, 并掌握雾化吸入药量, 吸入时正确指导患儿, 避免发生危险状况; (5) 做好患儿的饮食护理, 护理人员指导患儿饮食, 应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鼓励患儿多吃水果蔬菜, 有效提高患儿的机体免疫功能, 禁食海鲜、鱼虾、鸡蛋等易过敏的食物; (6) 加强患儿的出院指导, 详细记录患儿的治疗情况、病情变化, 与患儿家属及时沟通, 对患儿及家属提出的任何疑问进行耐心解答, 使家属掌握疾病相关知识, 患儿出院后实施呼吸功能锻炼、加强身体锻炼、强化饮食调配[3,4]。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

1.4 评定标准

(1) 临床疗效:有效:治疗后患儿呼吸困难、胸闷、咳嗽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病情得到较大改善;有效:治疗后患儿呼吸困难、胸闷、咳嗽等临床症状部分缓解, 病情有所好转;无效:治疗后患儿呼吸困难、胸闷、咳嗽等临床症状未改善。 (2) 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满意度问卷调查表评定, 共10个题目, 每题10分, ≥80分为满意, <80分为不满意[5,6]。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9.683, P<0.05, 见表1)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住院费用、住院时间

观察组患儿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 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

2.3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患儿护理满意度为93.3% (56/60) ;对照组患儿护理满意度为73.3% (44/60) 。观察组患儿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754, P<0.05) 。

3 讨论

小儿支气管哮喘是常见的儿科疾病, 具有起病急、病情变化快的特点, 若治疗不及时会危及患儿的生命安全, 随着病情发展出现较多的并发症, 如猝死、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呼吸衰竭、脏器衰竭等, 严重影响患儿的生存质量, 故治疗的同时做好护理工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7]。

舒适护理主要包括: (1) 加强患儿的健康教育; (2) 加强患儿的基础护理; (3) 做好患儿的心理舒适护理; (4) 做好患儿的雾化治疗护理; (5) 做好患儿的饮食护理; (6) 加强患儿的出院指导。舒适护理使患儿在生理、心理方面得到最大的舒适, 减少治疗过程中的不适感, 让患儿愉快地接受治疗。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 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有显著差异。表明舒适护理模式在小儿急性哮喘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可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 减少患儿的住院费用, 提高患儿的护理满意度,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在小儿急性哮喘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景德镇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小儿急性哮喘患儿120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60例。对照组患儿予以常规护理, 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舒适护理。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 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舒适护理模式在小儿急性哮喘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可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 减少患儿的住院费用, 提高患儿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哮喘,儿童,护理

参考文献

[1]袁淑卿, 陈怡, 吴惠敏, 等.舒适护理模式在小儿急性哮喘急诊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刊, 2012, 24 (6) :427-429.

[2] 孙海荣.舒适护理模式在小儿急性哮喘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4, 26 (15) :516-518.

[3] 陈绍静.舒适护理模式在小儿急性哮喘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2, 24 (9) :351-353.

[4] 杜莉红.全程护理干预在小儿哮喘雾化治疗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 2012, 24 (17) :364-366.

[5] 李莹.全程护理干预在小儿哮喘雾化治疗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 19 (11) :672-674.

[6] 徐晓燕, 邓小霞.健康教育在小儿哮喘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现代医生, 2013, 25 (12) :425-427.

舒适护理模式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2月收治的70例小儿急性哮喘患儿,其中男32例,女38例,年龄3~12岁,平均年龄(6.2±3.5)岁。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5例。

1.2 方法

在患儿入院进行治疗时,要根据患儿的不同症状、病因采取对应的治疗方法,对其进行氧动力雾化吸入法,加强其呼吸功能,保证呼吸道的畅通,使其支气管道的炎症有所好转。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患儿进行常规的检查和用药叮嘱,提醒患儿按时用药,时刻关注患儿的生命体征的变化,保证在发生突发状况时能及时的发现并进行处理,防止急性哮喘病的进一步恶化,使患儿的身体状况慢慢好转。

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干预,具体包括:①环境护理:保证患儿居住环境的安全、卫生、舒适,无尘环境,去除不良因素的影响,定期进行消毒处理,避免受到烟尘的刺激对患儿的病情产生的负面影响。定期对病房的床品和病服进行更换工作,始终保持居住环境的干爽,排除影响患儿睡眠的不利因素,使其能够得到足够的休息。②心理护理:要加强与患儿和家属的沟通工作,消除患儿的抑郁、恐惧心理,保持心情的乐观和放松,充分的了解患儿在情感和精神上的不安定因素,建立可靠的医患关系,保持与患儿之间的友好关系。要有意识的创立良好的交流氛围,引导家属、朋友加大对患儿的关心程度,帮助患儿树立克服病情的坚强信心。③生理护理:要对患儿进行无微不至的照料,为其选择最舒适的躺位,必要时可以在身下点一个靠垫或者枕头,保持患儿的心理状态良好,避免不舒服的坐姿影响其呼吸道的通畅。让患儿多饮水,能够使呼吸道保持湿润,有利于排痰,从而对气管进行护理,实现痰栓的清除工作。④康复护理:在较寒冷的天气要提醒家属注意患儿的防寒保暖工作,对在康复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都一一对家属进行宣传和叮嘱,让家属掌握一定的医护知识,尽可能的避免因为外在因素的影响导致病情的反复发作。家属应该掌握雾化器的正确使用方式,使用频率和每次使用的用量情况,了解患儿的身体状况是否在好转。

1.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效果和护理满意度。治疗效果评定标准参考文献[2],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采用本院自制问卷调查患者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及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

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1.43%,实验组显效20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4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非常满意12例,满意10例,不满意13例,满意度为62.86%,实验组非常满意22例,满意12例,不满意1例,满意度为97.14%;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哮喘病对儿童的身体健康和生理成长情况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而且哮喘病具有病程长、病情易反复的特点,要采取科学合理的临床护理和有针对性的治疗手段对患儿的病情进行治疗,促进其早日康复。通过实践证明,采用舒适护理干预能够明显的提高患儿的心理愉悦度,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保持治疗,有利于病情的快速康复。舒适护理措施要求在对患儿的日常护理过程中,不仅要加大对患儿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变化的关注程度,及时发现患儿存在的恐慌、抑郁心理状态,对其进行开导,向患儿讲解在哮喘未康复期间日常饮食应该注意的问题,分享治疗成功的儿童坚持与病情作斗争的例子作为榜样[3]。舒适临床护理模式能够保证患儿生活环境的卫生、干爽,提高患儿的睡眠质量和抵抗力,避免并发症的产生,远离可能引起病情反复的因素,改善患儿的心理状态。向家属宣传在照顾患儿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保证按时用药和雾化器的正确使用,与患儿和家属之间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增加患儿对医护人员的依赖程度。

总之,将舒适护理模式应用于小儿急性哮喘急诊护理中,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积极应用。

参考文献

[1]袁淑卿,陈怡,吴惠敏,等.舒适护理模式在小儿急性哮喘急诊护理中的应用.中国医药导刊,2012,24(6):427-429.

[2]孙海荣.舒适护理模式在小儿急性哮喘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究.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26(15):516-518.

舒适护理模式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9月~2013年8月, 外科危重监护病房 (Sur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 SICU) 腹部手术后老年患者178例, 男157例、女23例, 年龄61~88岁, 平均78.5岁。胃肠手术91例, 肝胆手术87例, 置管2根以上 (胃管、伤口引流管、尿管等) , 神志清醒, 无阿尔茨海默病及精神障碍, 能正确回答问题。

1.2 护理干预措施

1.2.1 腹部疼痛的干预措施

由于术中麻醉药的作用, 多数患者手术当天疼痛不明显, 而在术后第一天尤其活动时疼痛较重, 我们除常规应用止疼泵外, 在患者改变体位、咳嗽咳痰、下床活动时分别采取相应干预措施。

1.2.1. 1 改变体位导致腹部疼痛的干预方法

(1) 床上翻身法:翻身时, 让患者双腿弯曲, 减轻腹部张力, 同时护士一手按住腹部伤口, 一手按住引流管处, 来减轻管道牵拉刺激伤口引起疼痛加剧, 同时又可防止管道脱出、打折。 (2) 坐起和躺卧步骤:床尾系个带子, 坐起时, 先翻身侧卧, 摇高床头, 叮嘱患者一手拉动床尾带子, 同时另一侧上肢支撑床垫, 在护士协助下缓慢坐起。躺下时, 摇高床头, 一手拉带子, 一手撑床, 叮嘱患者先侧身躺下, 再摇低床头, 缓慢调整平卧或其他舒适体位.避免平卧时直接坐起, 腹肌收缩加重疼痛。 (3) 足部清洁体位:足部清洁是晚间护理的一部分, 足浴可以促进足部血液循环、改善睡眠、促进排气等[2,3]。足浴时先将床头摇高45°, 洗脚盆放床尾, 向床头移动盆, 移动至小腿与床的夹角成30°~50°为宜, 此时患者腹部疼痛最轻, 感觉最舒适[4]。

1.2.1. 2 咳嗽咳痰时腹部疼痛的干预

先解释咳嗽咳痰重要性, 并接受咳痰时有些疼的现实, 告知患者按压止疼泵后再咳能很大程度降低疼痛[5], 并说明协助按压伤口部位也能减低疼痛, 伤口也不会因用力咳痰导致伤口裂开。消除顾虑后, 先按压止疼泵, 然后, 按住引流管及腹部伤口, 吸气时双手随着放松, 咳痰瞬间, 护士双手向中间挤压伤口, 同时向上用力, 可以有效增加咳痰效果, 并减轻疼痛, 提高咳痰时的舒适度。

1.2.1. 3 下床活动时腹部疼痛的干预

下床活动时, 可以略微弯着腰, 并让患者将手放于腹部, 轻轻按住伤口, 与直立相比可以放松腹部肌肉。用手按住伤口, 走动时, 减轻伤口活动度, 从而降低了疼痛, 提高了舒适度。

1.2.2 口干不适的干预措施

由于术前应用m-受体阻滞剂、术中麻醉插管、用药及失血失液, 患者术后不但因口干严重不适, 还会影响咳嗽吐痰。除向患者解释原因外, 可以用干棉签蘸水, 让患者吸吮, 涂润唇膏, 湿纱布覆盖口唇, 留置胃管者可以用注射器抽取1ml温水, 注入患者口腔, 嘱其缓缓咽下。

1.2.3 尿道不适的干预措施

老年男性患者多有前列腺肥大, 插入尿管时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尿道损伤, 患者主诉尿道疼痛、有尿意想小便等不适[6]。护士向患者解释留置尿管的必要性, 讲解不适原因以及有尿会顺着尿管流进储尿器等, 嘱患者想尿就尿, 垫着护理垫不用担心尿床上。储尿器管子较重, 经常牵拉引起尿道疼痛甚至出现血尿现象。将尿管前端20~30cm平放床上, 不要牵拉尿道, 可以有效提高尿管耐受性, 降低不适感。

1.2.4 咽部不适的干预措施

由于气管插管及留置胃管对咽喉部的刺激, 常引起咽喉部不适, 甚至疼痛。术后持续用氧气雾化面罩进行雾化吸入, 喉头水肿者雾化液中可以加入地塞米松, 不但减轻咽部不适, 还有利于化痰排痰[7]。

1.2.5 腰背酸痛的干预措施

长期一个卧位姿势, 易导致肌肉疲劳不适。老年患者多有椎间盘突出, 更容易出现腰背酸痛。做好术前访视, 了解患者有无椎间盘突出, 对椎间盘突出患者, 术后安排棕垫床或硬板床[8]。用楔形垫协助翻身每两小时一次, 左右侧卧位、平卧位交替进行, 病情允许还可取半卧位或自由体位。

1.3 评价指标

询问患者疼痛情况和舒适度, 根据自身的感受, 疼痛分轻、中、重三种程度;舒适度分不舒适, 比较舒适, 舒适三个等级, 在护理干预前后分别测评。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0.0统计软件, 计数资料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 并采用秩和检验, 以P<0.05或P<0.01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前与干预后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表1) 。

3 体会

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 影响舒适度最常见的因素是疼痛。人体长时间维持一种体位姿势, 会因肌群疲劳损伤而酸胀疼痛不适[9], 尤其老年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颈椎、腰椎疾病, 更易出现腰背疼痛。因此, 术后每两小时协助翻身一次。早期下床活动有利于术后康复, 可以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10], 所以提倡病情允许情况下尽早下床活动。咳嗽翻身按住引流管处、走路姿势、躺卧步骤等实施的护理干预, 能够减少腹部切口的张力, 减轻引流管对伤口的牵拉刺激, 从而降低活动时伤口的疼痛, 提高患者舒适度。

术后口干患者, 我们不主张频繁漱口。这样不但增加护士工作量, 且对口干效果甚小。因漱口水只是在嘴里, 对咽喉部无效。全身麻醉腹部手术后患者一般都留置胃管, 待排气后拔出胃管并逐渐恢复饮食。有胃管的患者, 因持续胃肠减压或胃管自然引流, 每次用注射器抽取1ml温水, 让患者缓缓咽下, 水会经胃管流入负压引流瓶, 这样不仅能缓解口干、咽部不适, 也不会对疾病恢复造成影响。

术后心理护理很关键。提前做好解释工作, 一方面让患者接受有些疼的现实, 一方面告知患者护士采取干预措施后, 能非常有效地降低疼痛, 消除顾虑, 提高从医行为。实践证明, 让患者先接受疼痛的现实, 有了思想准备, 在护理干预后, 疼痛比预想的轻很多, 会大大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加速康复。

将舒适护理模式理论应用于老年腹部手术后患者, 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法, 减轻了病痛, 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 有利于康复,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周敏, 马青华.舒适护理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 2012;10 (34) :3242~3243

[2] 刘莉, 区爱武, 林蕾, 等.足部保健对妇科腹部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J].护理学杂志 (综合版) , 2003;18 (11) :861

[3] 陈圆琴.中医足浴治疗糖尿病足的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电子版) , 2012;11:281~282

[4] 王爱英, 夏静, 朱丽.老年患者腹部术后卧床期间足浴体位的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3;30 (11) :74~75

[5] 刘月英.手术后患者使用自控式止痛泵的临床观察和护理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22 (11) :80

[6] 王吉丽, 聂双艳.利多卡因在老年男性导尿术中的应用[J].健康大视野, 2013;21 (6) :32~33

[7] 孙小青, 老年患者肺叶切除术后2种雾化方式的探讨[J].中国临床医学, 2012;4 (1) :13~14

[8] 周祖刚, 李鸿.骶管滴注为主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J].颈腰痛杂志, 2011;32 (6) :470~471

[9] 赵爱英.早期半卧位预防腹部术后腰肌酸痛的探讨[J].中国医药导刊, 2008;10 (5) :771

舒适护理模式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新生儿科早产儿92例,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患儿46例。观察组男26例, 女20例, 胎龄28~34周, 平均胎龄 (31.7±1.34) 周, 出生体质量 (2.19±0.93) kg, 新生儿Apgar评分5~9分, 平均得分 (7.5±1.4) 分;对照组男24例, 女22例, 胎龄29~35周, 平均胎龄 (31.2±1.45) 周, 平均出生体质量 (2.18±1.06) kg, 新生儿Apgar评分5~9分, 平均得分 (7.4±1.5) 分。两组患儿在胎龄、性别及性别比例, 平均体质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等方面差异不明显 (P>0.05) , 有可比性。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基础重症监护, 在此基础上,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措施, 观察组患儿给予舒适护理, 具体内容如下。

1.2.1常规基础护理。

(1) 一般环境护理:减少噪音干扰:早产儿监护室噪声主要来源于工作人员和医疗设备, 医护人员应提高减少噪音的意识, 积极控制室内噪音强度, 监护仪、暖箱等医疗设备如有报警时应及时消除, 并适当播放轻柔轻音乐, 刺激早产儿听力发育并舒缓身心[3]。周期性改变光线强度:室内应建立24 h昼夜循环, 及时调节室内亮度, 帮助早产儿顺应身体自然生物钟, 促进正常生长发育。 (2) 集中护理:医护人员对早产儿进行相关治疗与护理时, 应尽量集中进行, 避免打扰患儿正常休息。操作应由技术操作熟练的护士进行, 采用静脉留置针减少疼痛刺激及侵入性操作。每次接触患儿后, 应保证患儿后续不少于2 h的不间断休息[4]。 (3) 舒适的体位:早产儿应定时更换体位姿势, 并尽量控制患儿处于舒适的体位, 减少长期仰卧造成的身体畸形发育。患儿喂奶后常采用右侧头高位, 减少胃食管反流的同时, 减少患儿哭闹与惊跳现象。

1.2.2舒适护理。

(1) “鸟巢”护理模式:由于早产儿四肢裸露于空间中, 且常因治疗需要会裸露身体, 会导致早产儿缺乏安全和舒适感, 应用“鸟巢”护理模式, 将柔软的棉毛巾对角折叠卷曲成长条形并围住患儿身体, 营造一种类似母体内的环境, 可消除患儿脱离母体后紧张不安情绪[5]。 (2) 心理护理:早产儿常常缺乏安全感、医护人员应积极给予心理安慰。定时给予患儿抚摸刺激, 缓解患儿的“皮肤饥渴”[6];在患儿表现出非营养性吸吮时积极与患儿互动, 使其产生受关注的感觉体验;经常与患儿对视, 并用轻柔的语音与患儿对话, 经常给患儿播放轻柔的轻音乐。 (3) 疼痛的控制:减少长期的疼痛性、侵入性操作等不良感觉与情感体验, 可以通过一些非药物性的措施来缓解这种应激反应。如:抚摸患儿、非进食性吸吮、拥抱患儿等。避免使用镇静剂等药物, 相关医疗操作应轻柔尽量减少疼痛刺激。 (4) 暗室的护理:避免强光和光线直射刺激、损伤视网膜和视神经, 在形成昼夜规律的基础上, 调节室内光线强度, 使之保持柔弱、温和。白天统一使用暖箱遮光布套, 并将窗帘拉下, 但应保持足够室内亮度。夜晚必要时开灯, 应尽量减少患儿光线暴露。

1.3 统计学方法:

统计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儿体质量恢复时间、睡眠时间、每日进食奶量、平均住院时间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 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观察组患儿发生硬肿症、呼吸暂停、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1.9%, 明显低于对照组3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胎龄<37周出生的新生儿称为早产儿, 其发生率为5%~10%, 早产儿由于在母体内发育时间短, 为身心功能缺陷的不成熟儿, 极易受到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早产儿出生后通常要在新生儿科监护室度过最初阶段直至早产儿达到相关标准。在此期间, 早产儿主要受医院监护室环境的刺激, 如噪音、光线强度、医疗设备干预、医护人员的医疗操作刺激以及早产儿不恰当的体位和缺乏与母亲交流接触等, 生存率往往较低。由于早产儿各系统发育不成熟, 功能低下, 尤其是免疫功能未发育成熟, 早产儿感染、硬肿症等疾病发生率远高于足月儿, 且患儿出生体质量越低, 胎龄越小, 病死率越高, 可达12.7%~20.8%[7]。这些因素都可以导致胎儿过早脱离母体体验加重, 严重缺乏安全感和依赖, 产生心理、生理上的变化, 影响早产儿的生活质量[8]。而随着现代护理学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市民护理意识的增强, 现在的护理工作更加注重“以人为本”、“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性、个体化护理模式[9], 故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舒适护理理论”, 该理论认为通过细致舒适的护理, 能够改变患者精神状态, 从而促进疾病康复, 缩短治疗时间, 减少患者不愉快程度[10]。早产儿舒适护理尚未引起业界的足够重视, 有相关研究认为, 舒适护理模式应用于早产儿, 可能对促进患儿生长发育、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有一定效果, 为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在早产儿的应用效果, 我院新生儿科选取92例早产儿进行了随机对照研究。

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儿体质量恢复时间、睡眠时间、每日进食奶量、平均住院时间、患儿发生硬肿症、呼吸暂停、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舒适护理模式在早产儿中的应用, 能够促进早产儿正常生长发育, 减少早产儿对外界不良刺激的耐受力, 患儿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并发症发生率降低, 住院时间明显缩短,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由于本研究样本数量较小, 本结论有待大样本多中心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1]阎慧丽, 徐瑞琴, 兰海利, 等.优质护理服务在早产儿病室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 2012, 31 (20) :172.

[2]李亚辉, 黄丽娟, 唐晓燕, 等.发展性照顾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护理, 2010, 2 (3) :270-271.

[3]黄凤莉, 李素香, 李庆霞, 等.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 2008, 5 (18) :140-141.

[4]黄肆娥.早产儿的特点及护理干预[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0, 4 (7) :236-237.

[5]赵艳红.早产儿使用水囊鸟巢护理模式30例护理体会[J].河北医学, 2012, 18 (8) :1160-1161.

[6]胡萍.人性化护理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J].家庭护士 (下旬刊) , 2008, 6 (21) :1926-1927.

[7]姜云仙, 梁月香.早产儿发展性照顾的护理体会[J].江苏医药, 2010, 36 (8) :989-991.

[8]张拴英, 王莹, 仵亚梅, 等.早产儿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 2013, 32 (16) :161-162.

[9]石安文.33例早产儿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 2009, 15 (21) :123-124.

舒适护理模式 篇10

关键词:舒适护理;满意度;人性化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296-01

所谓的舒适护理是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护理模式,它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的心理,生理,社会上进行全方位的护理,是比较人性化的,个性化的,创造性的,以患者舒适愉快为目的的护理方式。关于舒适护理,笔者查找有关资料,总结了神经内科2006年11月至2008年12月这段期间内舒适护理案例以及进行了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笔者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患者中随机抽取120例患者,其中女性患者46人,男性患者74人,年龄最小的25岁,年龄最高的78岁。病程最短的半年,病程最长的达到七年。这些患者自愿参与这次研究,并且签订了知情同意书。根据实验要求,这12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包含6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包含23例女性患者,37例男性患者;实验组与之相同。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在年龄,病情,性别方面均保持一致,这样才能保证可比性。

(二)方法。

1.观察组 (1)为患者提供舒适整洁的环境。对于病人尤其是神经内科的病人来说,保持良好的,舒适而整洁的生活环境是护理活动的第一步。只有清洁,优雅,舒适的环境才能减少病人的紧张情绪,放松他们的神经,愉悦他们的心情。好的环境需要保证房间内的空气流通,光线适中,无特别气味。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来分散患者对于治疗和疾病的注意力,比如安装光线柔和的壁灯,色彩鲜艳明朗的壁画等。(2)体位舒适护理。医生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应该尽量的排查那些导致患者不良情绪的诱因,及时去除。比如对于左心衰竭患者,他们容易出现呼吸困难这样的病症,护理人员就应该多让他们保持舒适的体位,比如半坐位或坐位;而对于腹痛的患者来说,最好采取卧位或者半卧位,有利于缓解他们的腹痛。肺心病的患者易产生疲劳感,相借助于一定的支撑架可以让患者感觉更加舒适。(3)生活舒适护理。这一项就要求护理人员帮助患者来实行个人基础护理。包括换洗衣物,消毒隔离,饮食睡眠等日常生活护理。护理人员应该根据患者不同的体制和情况灵活的制定个性化的舒适护理方案,但是基本上要遵循一个原则就是清淡饮食,低脂低糖,少量多餐,营养均衡,少吃肥肉,动物油等难以消化的食物,多吃水果蔬菜,这样才能保证大便畅通,排泄功能正常,放松身心。(4)心理舒适护理。神经内科的很多患者都是常年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一些消极的负面情绪,比如焦虑,自卑,恐惧,敏感等,这时护理人员要耐心疏导,向病人介绍一下科室的情况,从而让患者更快的适应医院的环境。帮助患者树立起坚持治疗的信心,让他们积极主动的配合医生接受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对于患者的疑问积极进行解答,释怀他们内心的不安。尊重他们的人格,照顾他们的情绪,与家属做好积极地沟通,配合医务人员进行工作。(5)社会环境舒适护理。这包括患者和周围人的关系等,具体有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病人与病人之间的关系等等。

2.对照组 仅给予常规护理。

(三)评价指标。调查者自己制作《患者舒适需求》调查表,问卷可以由患者本人填写,也可以让其亲友代其填写。

(四)统计学方法。在进行数理统计的时候需要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采用c2检验,P<0.0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患者满意度调查。经过比较分析,发现观察组在众多指标上都比对照组取得了更为满意的结果,无论是在生理、心理、社会环境方面其满意度达到98.33%,而对照组的患者总体满意度只有78.33%。而这之间的差别比较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具体见表1。

1.组病人住院天数比较见表2。

三、讨论

早在1998年,台湾萧丰富先生就曾经提出过一个崭新的护理模式的概念,称为“萧氏双C护理模式”,在这个概念中萧先生就舒适护理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认为对于舒适护理的研究需要加强,将研究成果尽快的应用于患者。萧先生认为患者的舒适问题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生理、心理、社会、灵性。这说明舒适疗法所关注的不仅仅是病人的身体舒适,而且要精神愉悦,满足灵性需要,从而给予神经内科的患者更好的服务,让他们达到一个更好的生理,心理状态,有利于病情的恢复。通过这次研究,对精神内科的部分患者给予全面的舒适护理,最后经过患者的反馈,笔者得到一些信息如下:对于实行舒适护理来护理的患者,其满意度达98.33%,而且经过舒适护理的患者身体恢复较快,缩短了住院时间。比如实验组患脑梗死,脑出血的病人经过舒适护理以后出院时间明显提前2.81天,其他的非急症患者出院时间也提前5.35天。因此舒适护理的效果有目共睹,值得大力推广。

综上所述,舒适护理是一项极具人性化的护理方式,它充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是医院服务质量提升的显著标志。采取舒适护理不仅能为患者减轻心理上的压力,为他们提供一个舒适的医疗环境,还能够增加他们对疾病的认识,学会自我护理的一些方法,加快患者康复,争取早日痊愈出院,既为患者减轻负担,又能够提高治疗的效果。因此护理人员要学会与患者相互沟通,给予患者更加舒适全面的护理。

参考文献:

[1]李杨;住院脑震荡患者应用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5年12期.

舒适护理模式 篇11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9年8月—2011年8月我院收治的首次行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终末期病人70例, 男37例, 女33例;年龄18岁~78岁;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35例, 糖尿病肾病15例, 高血压肾病10例, 多囊肾3例, 其他7例。

1.2 护理方法

对70例尿毒症终末期首次行血液透析治疗病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 具体从环境、心理、生理、社会方面实施舒适护理。

1.3 结果

采用我院病人意见回访调查法, 给每例病人发放调查问卷, 回收率100%, 结果显示在首次血液透析中实施舒适护理, 稳定了病人的心理, 使病人均能继续主动配合后续的规范血液透析治疗, 从而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服务质量, 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2 舒适护理

2.1 环境舒适的护理

为了给病人创造安静、整洁、温湿度适宜、安全舒适的治疗环境, 透析室内的机器物品应按规定摆放好, 及时更换清洁的床单、被褥及枕套, 及时消毒, 光线适当。室温保持在10 ℃~20 ℃, 湿度保持在50%~60%。同时, 可播放柔和、舒缓的音乐, 还可将报纸、杂志及相关健康教育宣传册等放在病人容易拿到的地方, 让病人及时了解外界信息, 增加健康保健知识。

2.2 心理舒适的护理

尿毒症病人对突然发生的疾病认识不足, 常否认自己患了尿毒症;常会对透析粗针头的穿刺产生紧张、恐惧感;常会对透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可能发生的危险感到恐惧。因此, 首次血液透析前护士要及时、主动地做好病人的心理疏导, 讲解相关血液透析知识, 可根据病人的文化程度,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与病人进行诚恳交谈, 认真倾听病人的心理感受, 尽量减轻病人心理上不良的刺激。同时做好病人家属的心理指导, 鼓励病人家属关心体贴病人, 使病人在身心和谐、充满信心的状态下, 积极、主动地接受规范的血液透析治疗。

2.3 生理舒适的护理

2.3.1 动静脉穿刺的舒适护理

首次血液透析治疗时, 护士应合理选择穿刺点, 严格无菌操作, 争取一次性穿刺成功;与透析管路相连后, 在病人处于舒适体位的情况下妥善固定, 必要时穿刺侧肢体垫以软枕;指导病人避免血液外渗的注意事项, 尽量满足病人的要求, 以消除病人的紧张、烦躁心理。

2.3.2 并发症的舒适护理

在首次透析过程中, 护士应30 min~60 min给病人记录体温、呼吸、脉搏、血压1次, 危重病人应15 min~30 min记录1次, 以便及时发现透析时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及时处理。密切观察病人的全面情况, 掌握病情变化的同时, 护士应还应经常询问病人的感受及需要, 出现相关情况时, 及时处理。如病人出现打呵欠、出冷汗、心悸、便意、眼花, 应采取相应紧急措施, 如生理盐水快速静脉输注、停或减超滤、缓慢静脉注射50%葡萄糖液。如采取上述措施后, 效果仍不理想, 应及时回血。同时指导病人放松技巧, 如深呼吸、听轻音乐, 从而保证病人的舒适感和安全感。

2.3.3 血液外渗的舒适护理

透析过程中护理工作者应加强巡视, 及时发现异常情况。若巡视中发现病人穿刺部位有血肿应立即拔针, 用棉签按压血肿处, 敷贴固定;必要时冰袋冷敷, 更换穿刺部位, 重新穿刺血管;第2天血肿处再用50%硫酸镁湿热敷。

2.3.4 饮食的舒适护理

在病人行首次血液透析治疗前, 护士应告知病人和家属, 在血液透析过程中, 容易产生饥饿感。指导家属在血液透析前可根据病人的饮食喜好和疾病的要求安排好食谱, 提前准备好低盐、低磷、优质高蛋白、易消化、清淡食物, 注意避免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4], 让病人在血液透析后进食。

2.3.5 治疗体位的舒适护理

在首次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 很多病人对卧床3 h~4 h难以忍受。护士应协助病人在保护好穿刺部位的同时, 经常变换体位, 尽量取舒适体位, 必要时给予按摩。

2.4 社会舒适的护理

首次行血液透析治疗的病人常存在紧张、恐惧心理。因此, 护士可允许病人家属陪伴病人, 能使病人增强接受治疗的信心, 降低负性情绪的影响。在首次血液透析治疗结束后, 应定期组织病人召开联谊会、肾友会, 与另外的透析病人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 让病人之间互相认识, 互相交流, 互相鼓励支持, 让病人从新的人际关系中获得舒适感;应让病人家属了解血液透析是尿毒症病人最有效的治疗措施, 对家属进行积极有效的心理指导, 让家属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现实, 力所能及地为病人后续的规范血液透析治疗提供良好的心理和经济支持, 以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延长其生命, 适时为家庭、社会做出力所能及的事, 以得到社会的认可, 减少病人的社会不适感。

3 小结

舒适护理模式应用于首次行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终末期病人中, 使病人感受到护士的关爱, 增强与疾病斗争的信念, 使病人能主动继续接受后续的规范血液透析治疗。通过对首次行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终末期病人的舒适护理, 使护士的角色由单纯执行医嘱操作逐步转向为教育、预防、实施治疗为一体的扮演者, 充分发挥了护士的素质能力。舒适护理模式在病人首次血液透析治疗中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 其开展不仅顺应了医学模式的转变, 建立了和谐信任的护患关系, 而且深刻体现了“以人为本, 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

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在首次血液透析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对70例首次行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终末期病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合理应用舒适护理, 具体可从环境、心理、生理、社会方面进行舒适护理。[结果]70例病人均有心理和生理方面的改善, 均能继续规范接受血液透析治疗, 提高了生活质量, 取得满意临床效果。[结论]在首次血液透析病人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模式, 可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服务质量, 体现了“以人为本, 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

关键词:舒适护理,血液透析,尿毒症,护理

参考文献

[1]陈莺.舒适护理模式在老年患者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 2009, 9 (1) :57-58.

[2]马宇茗, 马志芳, 何晶, 等.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血压变化特点及护理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8, 14 (3) :8.

[3]赵海平, 王健.血液透析患者的社会支持和希望[J].中华护理杂志, 2000, 35 (5) :306-308.

上一篇:亲近阅读创建书香校园下一篇:治理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