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舒适度

2024-11-05

环境舒适度(精选12篇)

环境舒适度 篇1

室内环境是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为满足人们生活、工作需要,抵御自然环境恶劣的气候,满足人类生存安全而产生并不断发展的一种环境。一直以来,对室内环境舒适度的关注主要在减小温湿度波动,而忽视室内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不仅满足温湿度波动小的要求,而且需要满足降解有毒有害气、抑制微生物及霉菌病毒繁衍的要求。目前,依赖消耗大量能源获得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不仅加剧能源危机,而且进一步加剧大气污染。如何在保证高质量居住环境的同时,降低建筑能源消耗,缓解大气污染,已经成为建筑节能相关领域,尤其是建筑材料领域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从功能材料的角度,应用新型复合功能材料,创造一个温湿平衡,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同时能够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对节能建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 室内环境健康舒适度的研究现状

1.1 能耗对室内环境健康舒适度的影响

温度往往作为人体舒适度的首要因素加以考虑。目前采用的供热通风与空气调节(HVACs)系统虽然在技术上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其耗能有较大的降低,但张宇峰等[1]通过研究发现湿热地区人们通过使用空调来调节室内温湿度比依靠自然通风更有效,人们会更加依赖空调系统。虽然目前的主动式调节系统普遍进行了节能设计,但是其自身的能耗依然是巨大的,其热能消耗最高时可以达到总能耗的60%以上。另外,虽然单体空调的能耗有所降低,但是空调的使用基数却越来越大,导致总能耗在不断攀升。供暖设施的使用在大量燃烧石化能源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及粉尘,雾霾天气频发,损害了自然生态环境。如何有效地降低建筑能耗,提高室内环境舒适性与健康性,是发展高品质室内环境首要解决的问题。

1.2 相对湿度对室内环境健康舒适度的影响

室内相对湿度与人体的健康密切相关,同时也是影响建筑结构耐久性的重要因素。有研究表明在40%~70%的相对湿度环境下人体感觉最舒适,同时相对湿度也是室内霉菌增长和繁殖的关键因素,在此湿度下霉菌的存活率也较低,有利于人体健康[2]。我国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地区的湿度普遍较高,而传统空调的设计机理是以温度为第一要素的,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其除湿能力不足很难获得理想的室内舒适环境,新型空调普遍采用了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使得这一问题得到改善,但是独立系统的加入只是单方面实现了节能,从总能量的消耗来看仍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重视相对湿度对室内环境影响,不仅有利于提高室内环境舒适度与健康,而且有助于建筑节能。

1.3 室内污染物对室内环境健康的影响

随着现代家装材料的大量使用,室内的空气环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由于装饰材料和建筑材料的使用引起的甲醛、苯、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等的危害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其中甲醛是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3,4]。另外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硫化氢、氨气等也对人体有着不利的影响,在厨房,卫生间等高湿的环境区极易滋生霉菌,霉菌繁殖力强,扩散性高,寄生在食物上容易引起食物变质中毒,漂浮在空气中吸入呼吸道会引起呼吸器官不适。这些有毒有害物质如果没有及时排放,会引起人体的不适,甚至致癌。同时,随着现代高层建筑的增多,室内自然通风量明显降低,并且在高湿气候区自然通风的效果欠佳[5],主要依赖机械通风设备,无疑又增加了对能源的消耗。因此,研究室内环境的健康性,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室内环境舒适度,实现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2 环境协调型材料的研究与应用

2.1 相变调温材料的研究与应用

相变材料因具有较大热容和耐热性可以用来增加建筑围护结构的储热放热能力。当相变材料从固态转化为液态,或从液态转化为气态时吸热,而温度保持不变,反之亦然,在其固-液,液-气转换的过程中实现对热量的存储和释放。相变材料的这种特性能够降低空调系统的能耗,同时减少室内温度的波动,增加人体舒适度。

目前对于相变材料的研究内容涉及多个方面,均有长足的发展,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早期受世界能源危机的影响,相变材料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备受关注。从1980年至今,国内外学者关注将相变材料与石膏板、混凝土等各种墙体材料进行复合,利用相变材料的潜热提高建筑热效应管理,以实现调温控温的目的。运用于建筑领域的相变材料应满足2点基本要求,即相变材料具有适宜的相变温度,一般选择接近人体舒适度的温度20~32℃;相变材料取材容易价格低廉、具有高潜热高导热性、相变过程中体积膨胀率小、较小的过冷度、稳定、无毒、阻燃、无泄漏等。相变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结构中(见表1),以达到维护室内环境热稳定的作用。

2.2 储湿调湿材料的研究与应用

高含水率无论是对建筑还是室内家具以及人体健康都有着不利的影响,相对湿度控制在恰当的范围,避免过高过低的含水率,对于提高室内空气质量,减少能源消耗,提高建筑的耐久性有着重要的作用。许多科研人员致力于研发如相变材料一样的储湿调湿材料。

室内湿度控制也可以通过材料的被动调节而不采用空调等外加能源或者降低空调系统的负荷量,从而减少能源的使用。储湿调湿材料能够随着环境湿度的变化来自调节相对湿度,当环境湿度变化很大时,其能够通过吸附和释放环境中的水分来调节环境湿度,使变化维持在较小的波动范围内。日本较早开发出多种以天然沸石为原料的吸放湿板,如A型沸石板、B型沸石板和灰浆护墙板等。目前,国内外学者已经研发多种具有储湿调湿性能的建筑材料,即内墙涂料、橱柜和地板材料(见表2)。

2.3 环境净化光催化材料的研究与应用

室内环境污染引起的室内空气品质下降,严重危及人体健康。采用光催化材料,利用太阳光或紫外光,不仅能将室内环境中有机高分子污染物及各种霉菌微生物等进行吸附和彻底分解,而且能够有效保持光催化材料自身的稳定性,无有害中间产物的生成。将环境净化光催化材料应用到建筑室内环境中,能够有效降低室内环境污染,提高室内空气品质,从本质上解决室内环境污染问题。目前具有光催化性能的材料繁多,其中以N型半导体氧化材料———TiO2倍受青睐。

Ichiura等[18]使用TiO2/沸石薄片来降解室内有机污染物甲苯和甲醛,125min内对甲苯和甲醛的降解率为100%,并且在多次使用之后仍具有较高的活性。耿晓云等[19]将TiO2负载在活性炭上,对苯进行光催化降解实验,光照400min之后对苯的降解率达到98%,黄彪等[20]对气态甲醛进行了降解实验,发现负载了活性炭的TiO2比纯TiO2具有更高的光催化效率。TiO2能降解大部分的气态有机物,同时还具有吸附霉菌,杀灭细菌的作用。冯翠贞等[21]制备了铈电气石共掺杂的纳米TiO2粉末,用于空调管路系统内杀灭霉菌,实验结果表明较少的TiO2用量就可获得较大的细菌杀灭能力。对于TiO2光催化制剂的杀菌抗菌性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医学领域。目前已经成功制备了纳米无机抗菌剂TiO2,Ag负载TiO2的抗菌薄膜,其医学效果显著,在成功杀灭病菌的同时能够将之有效降解矿化,体现了其无毒安全的特点。

3 环境友好型材料的发展动态

利用相变调温材料、储湿调湿材料和环境净化光催化材料被动调节性能改善室内“微环境”,不但有利于降低建筑能耗,而且能够改善室内环境健康舒适度,提高室内环境品质。以具有适宜相变温度的相变材料作为相变调温基元材料、以无机多孔材料作为储湿调湿基元材料、改性N型半导体氧化材料作为环境净化基元材料,利用多种材料复合方法将其制备成复合型功能材料,实现各种材料的优势互补,在实现调温调湿性能的同时兼具备环境净化能力,形成环境净化温湿复合材料,不仅改善了室内环境的舒适度,而且提高了室内环境的健康度。

4 结语

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立研究调温材料,调湿材料和环境净化光催化材料与建筑材料的结合,制作具有单一调节性能的环保建材,对实际提高室内舒适度,保障室内环境健康方面存在性能单一,应用性较差等问题。

以不同基元材料为出发点,从研究材料复合化机理入手,利用多孔介质的毛细作用力将调温调湿复合材料和环境净化光催化材料吸入微孔内,形成具有调温调湿光催化特性的复合型环境友好建筑材料,有利于室内环境的调温、调湿和环境净化同步控制的目的。

环境舒适度 篇2

为了确保延安市创建文明城市,充分展示我校市级示范小学的风采,彰显成功教育的功效,从10月28日起,我校全体师生齐动员,连续三天,对学校的环境卫生进行了彻底清理,成绩斐然。

从10月28日,随着下午第三节下课铃声敲响,整个校园立刻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各班同学纷纷行动,唯恐落后,教室里扫地的、擦桌抹地的,个个动手;公区上,清扫地面的,擦洗墙壁的,人人争先。整个校园充满了生机勃勃,场面蔚为壮观。

10月29日,全校师生又有针对性地对学校死角进行了集中整治。各班同学分班分干,德育处对个教师办公室,学校各部室进行全面的督促检查,为确保创卫工作顺利进行。

10月30日,全校各班又选出了学生对各班划定的区域进行了清洁维护,确保创卫工作顺利进行。

环境舒适度 篇3

关键词:高校食堂;环境舒适度;管理工效学;分析研究

引言:随着大学校园的规模不断扩大与学生的物质文化需求越来越多,食堂的整体水平成为衡量一个高校综合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食堂的设计及其环境质量评价也逐渐受到关注,但食堂的环境舒适度评价尚未得到研究者的重视。本文拟从管理工效学的角度,对江南大学第一和第三食堂的工作环境舒适度进行研究,找出目前食堂在工作及用餐环境方面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力求引起更多研究者对食堂工作环境和舒适度的重视,促进高校食堂的更好发展。

一、研究方法

(一)现场观察测量法。本文食堂桌椅尺寸相关数据全部来自实地测量,并且测量工具来自管理工效学课程实验室,可确保测量工具的科学性。测量时注意事项由本课程老师事先强调过,测量者测量动作也在实验室操作过,所以测量者操作规范,得出的数据科学性强。

(二)室内环境检测法:作者和小组同学分多次在同一时间对三食堂和一食堂室内空气湿度、温度和照明度进行带调查,并制作相应数据表格对数据进行对比。

(三)问卷调查法:本文通过发放网络问卷的方法,本次问卷调查对象具有针对性,找稳定的的食堂生源填写,即一食堂找北区同学填写问卷,三食堂找南区同学填写,确保问卷结果的科学性。

二、评价体系

影响舒适度感受的评价因素众多,如何筛选评价因素,进行舒适度评价因素体系的搭建是调研研究的第一步。现代环境舒适度评价已不仅停留在考察人们对物质环境的反应,还要考虑如空间感、私密感,甚至颜色暗示等社会软环境要素,即更多的是与心理环境的感受有关。本文从人——环境相适应的角度和人对环境的主观评价对舒适度进行分析。

根据现代高校生活的特点和水平,学生和老师对食堂环境的期望标准主要有以下方面:使用功能、便利性、美观性、室内空气品质、卫生、安全感、生活的意义等。初步考虑的评价因素主要有五个,以食堂总体舒适感评价指标作为评价定量标准。

三、结果分析

(一)作业空间分析。(1)座椅舒适度分析。随着学校食堂功能的不断增多,对食堂装修要求越来越高。食堂装修效果也可能会反过来左右学生们的用餐心情。而餐厅装修中,桌椅的摆放是有讲究的,和谐地搭配餐桌椅,也就有助于学生和谐地搭配自己的学校生活,提高对学校的满意度。根据调查所得两个食堂座椅的尺寸可知,一食堂的长桌长度要大于三食堂的长桌长度,两桌之间的间距也大于三食堂。从管理工效学人的因素角度讲,一食堂的桌椅尺寸比三食堂更加合理。一食堂没有小桌椅,所以小桌椅的调查只针对三食堂。对比管理工效学标准桌椅尺寸表格可以看到一食堂椅宽和三食堂长桌及小桌椅宽、长桌及小桌宽不符合管理工效学标准,应加以改善,调整相应尺寸。(2)拥挤度分析。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一食堂空间较三食堂大,而且打饭窗口多,不是太拥挤,此处不多作分析。三食堂建筑面积在江南大学四个食堂里最小,空间狭窄。地理位置方面,三食堂离第二教学楼近,午餐时间人流量大,桌椅摆放很拥挤,打饭队伍排很长,所以人流高峰时会非常拥挤。许多同学打好饭菜后没有座位吃饭,需要等待就餐。所以三食堂拥挤问题很严重,建议适当增加打饭菜窗口,合理利用空余面积。

(二)物理环境分析。(1)桌椅材质及颜色。桌椅的舒适度影响食堂的整体质量,桌椅舒适度越高,学生对食堂的评价就越高,有助于提高学生对食堂的满意度。现在江南大学的主要的桌椅的材质有两种,以三食堂为代表的金属和塑料桌椅和以一食堂为代表的木质桌椅。学生对这两种桌椅材质的满意度是我们小组此次调查的重要内容。调查可知,大部分学生喜欢一食堂的木质桌椅,同时认为木质桌椅的颜色(棕色)更能引起食欲。三食堂桌椅目前是塑料以及金属材料为主,许多同学反应这两种材质的桌椅看起来显得很油腻,不干净,在桌椅材质方面可以借鉴一食堂的做法。(2)照明度。照明是利用各种光源照亮工作和生活场所或个别物体的措施,利用人工光源的称“人工照明”。照明的首要目的是创造良好的可见度和舒适愉快的环境。一食堂光照效果较三食堂好,由于一食堂主要采用人工照明,自然采光不是很好。而三食堂自然采光很好,自然光是人工光源不可比拟的,所以可以最大限度的加以利用并增加人工照明,以提高整体光照水平。一食堂可以适当增加照明度或者多开凿大的人工窗户。(3)环境温度湿度。空气湿度是表示空气中水汽多少亦即干湿程度的物理量。湿度有绝对湿度(A.H)与相对湿度(R.H)两种。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室内湿度要全年保持在40%- 70% 之间”, 人生活在相对湿度45%~65%的环境中最感舒适。湿度太高影响人的体温调节功能, 因散热不良而引起体温升高、血管舒张、脉搏加快甚至出现头晕。如果相对湿度达到80% 以上, 则空气潮湿, 机体水分蒸发变慢, 影响正常的体温调节, 使人感到胸部受压, 憋闷, 造成皮肤呼吸不畅, 高热不易下降, 呼吸困难。

由调查数据可知,三食堂的湿度严重偏离舒适湿度指标。第一早晚适时关窗有必要。防潮的最重要时段是每天的早晨和晚上,这两段时间的空气湿度较午间更高,若不及时关上门窗,水汽将严重渗透至室内的每个角落。第二放置除湿的干燥剂。另外,还可以购买除湿器。

结论:食堂环境舒适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到许多方面。包括室内作业空间以及室内的物理环境。本文对江南大学第一和第三食堂进行调查分析发现食堂内部许多因素不符合环境舒适度的标准,从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学生对食堂许多方面不满意,需要进行改进。

综合来讲,一食堂的舒适度要高于三食堂,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一食堂于今年六月份刚刚装修完毕,各种硬件设施要优于三食堂,比如新的木质的桌椅,电子屏等。第二,一食堂建筑面积要远远大于三食堂,是三食堂的一倍,一食堂有更多的面积去摆放桌椅,所以一食堂的拥挤度要小于三食堂。第三,一食堂是学校设立的食堂,在学校层面来讲是公立食堂,而三食堂是私人承包的食堂要达到高的满意度如扩建和更换座椅势必会增加营业成本,所以比较不容易改变现状。本文基于管理工效学原理的各个方面,调查得出一食堂和三食堂存在诸多改善之处,相信只要从人因角度学出发,考虑到各个因素,学生对学校食堂食堂的满意度将会大大增加。所以建议学校给三食堂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帮助三食堂改进不合理的地方,协助建成高舒适度和高满意度的三食堂,提高江南大学师生的幸福指数和对学校的满意度,同时,这也是提高江南大学综合竞争力的举措。本文基于管理工效学原理的各个方面,调查得出一食堂和三食堂存在诸多改善之处,相信只要从人因角度学出发,考虑到各个因素,学生对学校食堂食堂的满意度将会大大增加。

参考文献:

[1] 何秀玲.  大学食堂环境舒适度评价方法的研究[D]. 华南理工大学2013.

环境舒适度 篇4

智能变电站通过采用先进、可靠、集成、低碳、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并根据需要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1,2]。因此,智能变电站作为连接发电侧和用电侧的关键节点,是建设智能电网的基础设施和重要能源节点支撑。

对电力设备的状态进行监测是保证电力设备正常工作,有效开展状态检修,并预估设备的损耗以建立全寿命周期管理体系的基础。智能变电站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一、二次设备的运行情况及整个变电站的安全状况,因此设备的在线状态监测技术近年来获得越来越多的重视。电力设备状态监测不仅是设备状态检修模式的基础,也是智能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重要内容[3]。同时,为了实现建设资源节约型智能变电站的目标[4,5,6],也需要有相应的变电站监测系统,它可对设备进行有针对性的检修,降低维修费用。因此,对变电站在线监测技术的研究,以及对监测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变得越来越重要[7]。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智能变电站供电可靠性和运行经济性及安全性,监测站内六氟化硫气体、甲醛、酒精气体浓度等危害污染物和气体等危险信息也是必须考虑的因素。

针对变电站对设备监测的需求,国内外专家对变电站状态监测技术进行了研究,文献[8,9,10]研制了不同类型的监测装置,包括容性设备监测与局部放电监测装置;文献[11]采用嵌入式系统作为分布式控制中心,通过484总线研制了高压变电站室内分布式六氟化硫监测系统;文献[12]研发了一套智能变电站监测系统。

当前变电站的设备监测系统各自独立、通信标准不统一、设备监测数据无法共享,无法满足智能变电站对监测参数集中化管理的要求。近几年来,国内空气污染形势严峻,雾霾天气时常发生,给变电站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在大检修的背景下,不仅要为变电站检修人员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同时也要考虑工作环境的舒适度。

基于上述需求,为了保证智能变电站的安全可靠运行并为站内工作人员提供舒适的办公环境,本文从多角度多方位集成多种环境在线检测系统的功能,实现变电站内部环境的实时监测。通过环境在线监测系统,用户可以实时获得环境信息,如:六氟化硫气体、PM2.5、甲醛、明火、酒精气体浓度、烟雾及温湿度等。同时,通信系统将采集到的环境指标数据作为其他设备的控制参数,实现对变电站环境的智能化控制。

1 智能变电站环境监测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本文设计的考虑变电站舒适度的环境监测系统可以实现对变电站室内环境进入现场前的预处理功能和进入现场后的实时告警功能。

1)在工作人员进入现场前启动监测系统,当室内环境出现异常情况时,通过启动通风装置或者采取其他措施,可以提前排除安全隐患。

2)当工作人员现场办公时,智能变电站环境监测系统实时监控站内环境信息,当环境在线监测系统检测到环境值出现异常情况时,报警功能自动启动,并提示工作人员启动通风装置及采取其他相应的安全措施。

智能变电站环境监测系统主要由变电站端、监控中心及通信网3部分组成,是一个有线与无线相结合的数据采集与传输集成的环境监测系统,其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1.1 变电站端部分

变电站端部分主要负责采集威胁变电站安全运行的一些室内外环境参数,并为监控中心提供实时采集的环境参数。此部分包括变电站参数采集装置及处理装置2个部分;变电站环境数据采集装置主要是各类测量变电站设备环境参数的传感探知设备,主要负责对所有计划检测的环境数据的数字化工作,监测的数据量包括:六氟化硫气体、PM2.5、甲醛、明火、酒精气体浓度、烟雾及温湿度。环境处理装置是以单片机为核心的安全预警终端,主要功能是对采集的环境数据进行整理并通过通信端口传送到服务器上,供监控中心服务器调用。

1.1.1 智能变电站环境监测系统硬件结构

智能变电站环境监测系统硬件主要包括智能变电站环境数据采集器、无线模块和变电站环境数据传感器3个部分,变电站端监测的硬件组成结构如2所示。

其中智能变电站环境数据采集器可将采集到的智能变电站环境数据通过人机交互系统显示以及作为后续的控制信息。当六氟化硫气体、PM2.5、甲醛、酒精气体浓度、明火、烟雾及温湿度等与站内空气有关的监测量达不到国家标准时,风机或空气净化器可以通过无线模块对变电站室内进行换气或净化空气。

1.1.2 智能变电站环境数据采集器

智能变电站环境数据采集器作为变电站端监测的主设备,主要负责采集各类传感器采集的环境监测数据,同时还实现较为复杂的数据处理,并为风机、空气净化器等设备提供控制信号,如为风机、空气净化器、无线模块等设备提供控制参数。数据采集器结构如图3所示。

1.2 监控中心部分

监控中心由Web服务器、数据服务器、告警服务器等组成。

数据服务器负责储存通过无线模块采集变电站监测的多种环境指标参数;通过无线网络,告警服务器实现对超标的环境数据进行告警;Web服务器主要是为变电站值班人员提供网络服务,使获得授权的变电站值班人员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了解变电站的环境参数值,并对变电站环境进行预处理。

1.3 通信网络部分

智能变电站环境监测系统主要由后台监测和变电站端监测2部分构成,其中后台监测位于江苏省电力公司南京检修分公司的信息中心,对变电站环境数据统一地进行采集和分析;变电站端监测则放置于各个智能变电站内部,负责本站的环境信息采集。监测系统的通信结构如图4所示。

2 功能测试

该环境监测系统已在南京地区某500 k V变电站进行功能测试和试用。智能变电站环境监测系统硬件实物图如图5所示,系统监控对象主要是变电站动力和环境设备等设备,同时在线监测系统监测六氟化硫气体、PM2.5、甲醛、酒精气体浓度、明火、烟雾及温湿度和监测变电站站内外PM2.5浓度,并将两者进行整合,实现多方位、多角度地对变电站环境进行管控。

监测系统与当前变电站NSB-2500 SF6气体泄漏监控报警系统、博朗通PM2.5及甲醛检测仪进行性能对比。该环境监测系统的各项指标均可以达到对比的检测仪的性能,并满足电力检修运行需求。技术参数指标见表1所列。

3 结语

为了保证智能变电站的安全可靠运行并为电力值班人员提供舒适的办公环境,本文提出了基于舒适度的变电站环境监测系统总体方案,实现了对变电站环境因素全方位检测,使传统的状态监测从一个孤立的、参考性的系统过渡到集成化、统一管控的综合环境监测系统。同时,系统与变电站内部的SF6气体检测仪和市面上的空气质量检测仪进行了性能比较,对该系统的检测质量进行了有效评估。对比结果表明,该系统不仅满足电力检修安全运行需求,还提高了电力职工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对于提高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昌长,李福祺,高胜友.电力设备的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金逸,刘伟,查显光,等.智能变电站状态监测技术及应用[J].江苏电机工程,2012,31(2):12-15.JIN Yi,LIU Wei,ZHA Xian-guang,et al.The technology of state monitoring system and its application in smart substation[J].Jiangsu Electrical Engineering,2012,31(2):12-15.

[3]王勇,梅生伟,何光宇.变电站一次设备数字化特征和实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34(13):94-99.WANG Yong,MEI Sheng-wei,HE Guang-yu.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ealization of digitization of primary equipment in substations[J].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10,34(13):94-99.

[4]田涛,陈昊,徐晶冉,等.变电站智能现场报警装置的研究设计[J].电工电气,2015(5):29-32.TIAN Tao,CHEN Hao,XU Jing-ran,et al.Design of substation intelligent alarm device[J].Electrotechnics Electric,2015(5):29-32.

[5]陈昊,郭湘奇,田涛,等.隔离开关闭锁回路电子档案构建系统的构建及应用[J].中国电力,2012,45(7):20-23.CHEN Hao,GUO Xiang-qi,TIAN Tao,et al.Establish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electronic archives for block circuit of isolation switches[J].Electric Power,2012,45(7):20-23.

[6]陈昊,朱超,李义峰,等.输电线路工频电场的计算与测量研究[J].电气工程学报,2016(5):40-45.CHEN Hao,ZHU Chao,LI Yi-feng,et al.Research on calculation and measurement of power frequency electric field for transmission line[J].Journa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2016(5):40-45.

[7]刘娟,李忠晶.面向智能电网的变电站状态监测系统改造研究[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14,12(4):50-55.LIU Juan,LI Zhong-jing.Research on transformation of substation condition monitoring system of smart grid[J].Electric Power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2014,12(4):50-55.

[8]MCARTHUR S D J,STRACHAN S M,JAHN G.The design of a multi-agent transformer condition monitoring system[J].IEEETrans on Power Systems,2004,19(4):1845-1852.

[9]孙才新.输变电设备在线监测与诊断技术现状和前景[J].中国电力,2005,38(2):1-7.SUN Cai-xin.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ndition online monitoring and diagnosis technology for power transmission and transformation equipment[J].Electric Power,2005,38(2):1-7.

[10]蔡声镇,吴允平,郑志远,等.高压变电站室内分布式SF6监测系统的研制[J].仪器仪表学报,2006,27(9):1033-1036.CAI Sheng-zhen,WU Yun-ping,ZHENG Zhi-yuan,et al.Distributed network of measuring SF6 system for GIS[J].Chinese Journal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2006,27(9):1033-1036.

[11]胡冰,都正周,韩林峰,等.智能变电站监测系统研究与设计[J].价值工程,2015(10):112-114.HU Bing,DU Zheng-zhou,HAN Lin-feng,et al.Study and design of monitoring system for intelligent substation[J].Value Engineering,2015(10):112-114.

营造舒适环境的结构设计有哪些? 篇5

(一)减振隔声

隔声不仅仅体现在建筑专业设计中,结构工程师也应考虑隔音问题,病房楼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病人需要安静环境的需要,故楼板不宜太薄,一般取120厚为宜。设备房间应尽量避开病房等医疗房间,且应做好设备基础的减震隔声处理[5],

(二)隔墙

在选择隔墙材料时,除了考虑抗震及隔声要求外,还应考虑使用的方便。如住院楼、医技楼使用时需要悬挂一下设备管线,隔墙需要有一定的强度。另外,门诊楼应考虑房间的变化,隔墙采用易于砌筑及拆卸的轻质隔墙为宜。

(三)楼板

创造舒适有魅力的职场环境 篇6

冨田秀实

(Tomita Hidemi)

索尼公司CSR部统括部长。负责索尼集团整体的CSR业务。

同时还兼任国际标准化机构·社会责任规格工作小组Task Group2议长、CBCC CSR报告书特别工作小组(Task Force)主席。

CSR的范围很广泛,包含的领域也很多,所以不同的公司会根据各自的经营方针确立不同的重点领域。

应该说雇用问题与企业经营问题同样重要,不会随经营方针的不同而产生变化,它始终是CSR领域中的普遍课题。当前世界面临严重的金融危机,雇用问题更显紧迫。但是即使排除目前所处的特殊状况,从中长期角度来说,如何吸引和确保优秀人才(有时也称人财)这一课题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如何创造一个让员工觉得舒适、有吸引力的职场环境,这也是CSR雇用领域的一个普遍性课题。

雇用价值观发生变化

60、70年代是日本的经济高速增长期。那段时期工薪阶层有着非常固定的雇用劳动模式,那就是以男人为主要劳动力,以终身雇用为前提。员工一旦就职于一个公司,就会死心塌地一直工作到退休。在“年功序列”制度下,随着年龄的增长,工资和地位也会不断提升。年满退休时可以拿到相对丰厚的退休金,足以平安度过余生。

但是,这种模式也存在很多问题。员工长时间地加班,下班后还要和上司、同事或部下去喝酒,每天回家非常晚,有时休息日还要陪客人去打高尔夫,所以与家人一起度过的时间少之又少。

而另一方面,女性即使就职,在公司里的职位定位一般也多以辅助男性的职务为主。结婚后,女性大多都会辞掉工作,成为“专业主妇”,专心于育儿和家务。即使部分女性婚后继续工作,也只是做一些零工以补贴家用。日本的公司职场是典型的男性社会。

但是,80年代后情况有了明显的变化。80年代日本引进雇用机会平等法,规定男女工种不存在差异,很多女性开始进入公司工作,发挥女性能力的空间也越来越大。目前做到部长以上的女性管理职位比率越来越高。与此同时,日本社会也逐渐成为晚婚、少子化社会。日本是世界排名第一的长寿国家,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不足现象也越来越严重。

当经济高速增长期结束后,人们的价值观开始发生变化。这个时期的员工,即使将人生的大部分时间奉献给公司也并不能像以前那样获得持续而稳定的经济收入,人们开始趋向于将时间用于和家人共享天伦之乐或是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上。

近年日本出现了大量派遣员工、签约员工等非正式员工的雇用制度。人们倾向于更灵活的工作方式。从经营者的角度来看,非正式员工的增加也可以减少公司的固定人工费,在当今这个不景气时代未尝不是个好办法。但是,金融危机下很多企业首先削减非正式雇用的员工人数,这一动向有可能会引起社会动荡。

雇用女性解决“多样性”问题

在日本特有的雇用环境下,“多样性”和“工作与生活间的平衡(Work Life Balance)常常被列为CSR课题。无论是通过创造有吸引力的职场环境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还是对固有的日本劳动观念的全新改革来说,这都是一个挑战。

美国作为一个多种族国家,在“多样性”方面的主要课题是种族的多样性。与美国不同,日本在“多样性”方面的课题几乎等同于促进女性的雇用问题。

从中长期的角度来看,如何吸引和确保优秀人才关系着日本企业的存亡。而对此,第一着眼点就是日本固有的雇用制度的缺陷造成女性在就业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从这一问题出发,很多企业开始积极雇用女性员工,同时还将女性顾客视为重要顾客,在商品策划、宣传等环节里引进女性的观点。

近年来比较典型的是将女性管理职位的比率作为评估CSR业绩的一个指标。女性管理职位比率高的公司对于吸引优秀的女性就职者来说自然更具吸引力。

但现实情况是增加女性管理职位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同时一味地追求数字比率而不注重公平评估实际能力,也会招来男性员工的反感。由于女性管理者毕竟还不是很多,所以对于大多数女性员工来说,找到一个理想的模范也不是件易事。

另外,一部分管理层还是抱有传统价值观的男性,实现符合时代潮流的评估还有难度。所以近年来CSR不仅重视制度方面的改革,同时也着手于人员思想意识方面的改革。

除此之外,日本企业也很重视残疾人的雇用问题。日本法律规定企业的残疾人雇用比率不能低于1.8%,如低于1.8%的话就要罚款。要保证这个数字,无论是从建筑物、设备设计等硬件层面,还是从员工的思想意识等软件层面上都需要CSR方面的考虑。

索尼公司的残疾人雇用比率已经达到2.2%。旗下还有一个招收残疾员工的特殊子公司——“索尼太阳”,这个公

司有着30年的历史,在雇用残疾人的硬件和软件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助员工实现工作与生活间的平衡

另外一个重要课题是“工作与生活间的平衡”问题。员工通过实现工作与生活间的平衡,与旧日的“公司人”告别,在更广的意义上充实人生、实现自身的价值,从而提高员工的生产效率,增加员工对公司的归属意识,同时也能有效预防因过劳引起的员工健康危机。

对此,CSR的典型管理措施是科学管理劳动时间和休息时间。比如设定无加班日,实施弹性工作制度,弹性休假制度,与自身生活方式结合的在家工作制度等。

同时针对女性的育儿与看护等特殊情况,各企业也设有不同的制度。比如设立育儿假,在孩子长到一定年龄(比如1~3岁)前允许女性员工休假,并且在休假中给予特别的补助等。为了弥补因长期休假带来的复职时的不便,在育儿期间设立在家工作制度或短时间工作制度等。近年,除了女性可以享受以上制度外,一部分男性员工也开始享受育儿休假制度(虽然为数不多),参与到育儿等家庭生活当中。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后年老双亲的看护问题也将会逐渐受到重视。

另外,企业还引进了一系列员工义工的支援制度,对那些投身于义工的员工提供休假、义工留职等制度,以促进更多的员工投身于公益活动中。

上述这些平衡工作与生活的制度,已经成为当今就职者在挑选公司时非常重视的要素之一。但是这里我想指出的是,有时制度的设立与实施之间还存在着一定差距。如何将建立起来的制度贯彻实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如何扩大制度在公司内部的认知度,针对那些具有管理权限的管理层进行教育和思想意识上的改革,决定了一个企业CSR的真正水平。

环境舒适度 篇7

在图书馆室内空间中,影响人体舒适度主要因素可概括为室内环境的热舒适度、空气质量、噪声水平、照明水平4 个方面[4]。随着建筑标准的规范化,现今我国高校图书馆建设中的灯光照明设备已形成较为严格的标准规范[5],在各个时间段图书馆的灯光照明已基本满足图书馆人员的工作和学习。

建筑综合征( sick building syndrome,SBS) 是在室内空间中,由于建筑设计缺陷、施工不当和建筑材料等问题引发的室内空气质量较差,使人体出现一系列急性症状[6]。我国对于建筑综合征的研究始于1989年王真在国际技术交流杂志中首次对“病态建筑综合征”进行简单诠释[7],近年来我国对建筑综合征的研究已深入到不同类型的建筑室内中,有了突破性进展。本文以中国北方高校图书馆室内物理环境为切入点,研究在冬季供暖系统正常运行的状态下,人群对物理环境舒适度的评价及健康状况,为优化图书馆学习工作环境提供科学依据,以便营造相对于大多数人群满意度较高,建筑能耗相对减少的理想的图书馆室内环境[8]。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以徐州市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为研究对象。该图书馆2008年初建成并开始使用,建筑面积达46 735 m2,是苏北地区最大的图文信息中心。图书馆主体8 层,内部空间可划分为阅览室、自习室、办公室、计算机房和公共空间。图书馆为框架结构,为降低灯光照明的消耗,自然采光较好。采用中央空调系统采暖和制冷,室内通风为机械通风和自然通风混合使用。

1.2 研究方法

1.2.1定点监测

图书馆空调供暖的时间为2014年12月1日到2015年2月1日,在此期间根据图书馆室内空间的性质及用途,将图书馆主要分为图书室、自习室、办公室和公共空间4个区域,并在每个区域随机选取5个采样点,放置温湿度仪,距地面1 m,平均分布,进行连续采样。同时对图书馆每个区域内的CO2进行检测。

1.2.2 SBS诊断标准

美国环境保护局研究SBS有32种症状[9],可分为一般症状、眼部刺激、鼻部刺激、口腔刺激、皮肤刺激5类。判断患有SBS的标准为:人体在一座建筑中出现以上4种或以上的症状,当离开建筑时症状减轻或消失。

1.2.3调查问卷设计

调查问卷综合了EPA对SBS的评价标准、张改景等[10]的相关研究成果并结合高校实际状况进行设计。针对被调查对象的个人基本状况以及对图书馆内部温度、相对湿度、空气质量、光照度等环境因素而引起的身体症状设计问题,随机对图书馆人员进行采访调查。内容包括:(1)调查对象的个人基本状况以及对图书馆室内环境的感知状况,采用舒适、较为舒适、不舒适、极不舒适4个等级分度;(2)调查对象是否出现SBS症状。

1.2.4调查方法

在图书馆供暖期间对图书馆中的教师、学生、工作人员进行抽样调查,以确保所填调查问卷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调查问卷回收后,由专职人员进行汇总、录入,以保证调研信息的准确性。

1.3分析方法

运用SPSS 21.0对人群特点、影响因素和主观因素进行分析和表述。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出现SBS的风险进行预估,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图书馆室内各区域温度、湿度、噪声及浓度平均值

由表1可看出,图书馆虽然开始空调供热,但每个区域的温差较大,公共空间中封闭性较弱,空气流通量较大,因而温度较低。图书室由于人流量较大,主入口一般情况下处于持续敞开状态,加快了空气的流通量,同时由于书籍连续摆放,学生数量相对较少,温度一般保持在(19.8~23.2)℃之间。自习室与办公室空间封闭性强,阻碍能量和空气的交换,因而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低。

()

图书馆噪声的主要来源有行走、说话、外部噪声以及机械噪声。 在每个区域内11: 30—12: 00,17: 30—18: 00 以及临近闭馆时,噪声达到1 d的峰值。同时图书馆采用中央空调供暖,机械噪声较大,当周围环境安静时,空调供暖所产生的噪声为24 d B,空调机械室噪声高达53 d B。

在所检测的区域内,办公室和公共空间的浓度值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分布相对平均,无显著性变化; 图书室和自习室的浓度相对偏高。办公室工作人员较少,但浓度也相对偏高,在各个条件相对平衡的状态下,说明浓度与空气流通量有密切的关系。

2.2舒适度调查结果

在图书馆内不同区域对学生和教师发放问卷共412份,回复率达95%(392人)。男性214人,女性178人;76.0%为本科生,15.3%为硕士,2.6%为博士,6.1%为教师。

在所调查对象中,89.3%对图书馆整体环境水平表示基本满意和较为满意,有4.1% 认为不太满意,0.5%认为很不满意,6.1%认为非常满意。在图书馆室内物理环境的影响因素中,被调查对象认为影响舒适度的最重要因素依次是噪声水平( 36.2%) 、空气质量( 28. 1%) 、温度( 21. 4%) 、光照水平( 6. 6%) 和其他( 7.7%) 。认为空气质量为重要影响因素的女性所占比重大于男性。

在图书馆接受调查的392 人中,自习室162 人,图书室118 人,公共空间89 人,办公室23 人。对所有调查对象进行满意度调查。从表2 可见,被调查者对图书馆的噪声水平和空气质量满意度较低,其次为温度通风系统。在所调查的空间中以学生为主要使用人群的自习室对噪声水平的关注度最高,达到52.7%; 以教师为主要使用群体的办公空间则对空气质量最为关注,达到69.5%。除公共空间外,其他各个区域的调查对象普遍认为图书馆温度较高。

2.3图书馆内人群SBS调查结果

被调查人群中有32.4%出现SBS症状,其中超过50% 的受调查人群表示在图书馆中偶尔或经常感到疲劳、无法集中注意力和眼干,眼痒的症状。40%以上的受调查者在图书馆会觉得口干、嗓子痛和气喘。尤其在自习室中,学生表示眼睛干涩、口干的症状尤为突出。同时,较多同学反映多数症状在图书馆室内空间中变现较为明显,离开图书馆后状况减轻或消失。见表3。

在调查者中女性出现SBS症状报告率为44.4%,男性为25.7%,其中出现皮肤症状的女生是男生的两倍。在图书馆的时间,女生>5 h /d者占女生总数的33.7%,而男生每日在图书馆的时间> 5 h的人数占男生总数的24.3%。男生吸烟的人数明显多于女生,而有哮喘和过敏的男生和女生都相对较少。男生在压力程度较大及很大的人数比大于女生。

表4 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计算出男、女生在一定个人条件和环境条件下出现SBS的风险估计。女生出现SBS一般症状风险较高的为吸烟和在图书馆内的时间>5 h,出现黏膜症状和皮肤症状的风险较高的均为吸烟和哮喘; 男生出现一般症状风险较高的哮喘和在图书馆时间>5 h,出现黏膜症状风险较高的是哮喘,皮肤症状风险较高的是哮喘和压力程度。

运用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影响图书馆室内舒适度的因素与SBS之间的风险估计,其中温度、相对湿度、空气质量、光照水平、噪声水平都与出现SBS有相关性,温度、相对湿度、空气质量OR值分别为1.6,2.2,2.2,与出现建筑综合征相关程度较高。当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空气质量是引发眼部不适的重要因素( P<0.05) 。见表5。

注: ( ) 内数字为构成比/%。

[OR值(OR值95%CI)]

注: P值均<0.05。

[OR值(OR值95%CI)]

注: * P<0.05。

3 讨论

问卷调查发现,自习室中大多数学生认为温度较高,与室外温差较大,进出时易使人感觉不适,并且空气干燥,在自习室中的时间>5 h的学生,SBS症状出现的概率明显增加,其中表现最明显的为无法集中注意力、头痛、口干、皮肤干燥等症状[11]。在进一步的调查中发现,在通风环境较高的公共空间,被调查者出现的SBS症状较少,并且靠近窗户和门口的学生对温度的满意程度较高,出现SBS比例相对较低。学生认为噪声是影响图书馆物理环境最重要的因素,主要包括交谈、陈设碰撞、机械噪声和外部噪声。由于采用空调供暖,空调送风时的低频噪声在24 d B左右,长时间在噪声环境中易使人产生焦躁情绪,影响工作学习效率[12]。

在调查人群中有32.4%出现SBS症状。在环境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吸烟和患有哮喘、过敏的女生出现SBS症状的风险较高[13]。在个人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女生在图书馆时间越长,出现的症状越明显。男生的压力程度大于女生,出现SBS症状的风险概率也大于女生。

本文分析结果显示,图书馆物理环境的温度、相对湿度、空气质量、噪声水平与馆内人群的舒适度、SBS发生率相关,同时对图书馆物理环境感觉不舒适的人群SBS发生率明显较高[14]。因此,如何改善室内物理环境,是提高人们舒适度并降低SBS发生率的根本。

环境舒适度 篇8

1 模拟概况

1.1 地理位置

进行模拟的房间位于同济大学嘉定校区学生公寓区某宿舍楼内,为该宿舍楼某南向的四人间寝室,见平面图(图1)。

1.2 宿舍室内建筑空间

该模拟房间净宽3.9m,净深8.4m,净高3.2m,有三面内墙和一面外墙,在该宿舍楼和其它学生宿舍楼中具有典型的代表作用。

1.3 参数及条件

采用上海室外空气参数;室内负荷:电脑发热量(共4台),每台200w;人体(用电脑)发热量(共4人),每人65w/m2;室内遮阳情况:无(夏天室内过热,为便于空气流通,无窗帘);风扇出风速度:4.6m/s (估算),根据风扇出风速度应略小于空气幕条缝出口流速6m/s。

2 技术措施

2.1 此模拟采用的控制方程

气流属于稳态的三维不可压缩紊流流动,因此在计算中采用当前在计算气流时最常用的模型。

2.2 建模

图2为模拟房间的几何模型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房间天棚上安装了一台电风扇,由于房间模拟结果和调研该房间时的环境舒适度都不令人满意,所以,又建立了图3的比较理想的几何模型图。图3与图2不同点仅为在房间天棚上增加了一台电风扇,这样,既不需要过多增加初投资,又切实可行。两台电风扇的距离为1.5m,按照上述1.3模拟参数及条件分别进行控制和模拟,在室内温度场、速度场、平均空气年龄以及PMV分布方面得出对比结果。

3 模拟结果

3.1 室内温度场分布

室内温度场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经过Airpak软件模拟,截取“室内通过电风扇断面的温度分布(南北方向)”,结果无论是由图2 (房间改进前)的模拟图,还是由图3 (房间改进后)的模拟图,都得出同样的(如图4)室内通过电风扇断面的温度分布图。另一方面为物体表面温度,对人与电脑表面温度分布进行细化,通过Airpak模拟,房间改进前的人与电脑表面温度的分布细化为图5,房间改进后的人与电脑表面温度的分布细化为图6。

3.2 室内速度场分布与空气年龄

房间改进前后的室内,通过电风扇气流组织速度分布,分别为图7和图8。

房间改进前后的坐姿人体头部断面空气流速俯视分别为图9和图10。

房间改进前后的坐姿人体头部断面平均空气年龄分别为图1 1和图12。

3.3 室内PMV值

房间改进前面朝西的2位同学后背PMV和正面PMV分别如图13和图14。

房间改进前面朝东的2位同学后背PMV和正面PMV分别如图15和图16。

从图13、14、15、16四个模拟分析图中看出,面朝西的两位同学的后背偏离PMV值较大,所以,做了房间改进后的面朝西的2位同学后背PMV模拟图,见图17所示。

4 模拟结果分析

4.1 室内温度场分布分析

由室内温度场分布图(图4)可以看出,室内温度在增加电风扇后没有改变,维持在32℃左右。但是,增加一台电风扇后,加速了学生体表的汗液蒸发,也加速了电脑与空气的对流换热,降低了电脑的核心温度,学生感觉凉爽,同时也免受电脑的热辐射(详细分析在4.2中论述)。

由物体表面温度细化,即人体与电脑物体表面温度分布变化,从图5和图6看出,房间改进前(图5)面朝西侧的两位同学受温度影响较为严重,特别是偏西南侧的同学,由于位于电风扇吹风范围之外,加之南向日照辐射的影响,垂直温差(头足空气温差)较大。根据垂直温差与不满意度之间关系的实验结果,该垂直温差控制超过了3℃,PPD (平均不满意度)>10%,因此该室内温度控制未达到要求。从房间改进后的图6中看出,面朝西侧的两位同学身体表面温度明显改善,垂直温差降低到3℃之内,达到基本的舒适指标。

4.2 室内速度场分布与空气年龄分析

房间改进前(见图7和图9),由于只安装了一台电风扇,室内处于电风扇下方区域的空气速度较高,学生书桌前吹风感明显减弱,加之两位学生之间有挡板阻隔,气流形成涡旋,导致风速降低,不利于人体排汗。室内平均空气年龄加大(如图11所示),室内空气品质较差,不利于人体健康。

房间改进后(见图8和图10),仅在室内增加了一台电风扇,室内空气的强迫对流随之增强,不仅偏西南侧的同学感到有舒适的吹风感,更重要的是,气流深入学生课桌后,加快电脑对流散热效果,降低电脑温度,人体辐射减弱。另外,室内平均空气年龄降低(如图12所示),尤其是室内东北角处的空气年龄降低明显(约25秒),空气品质有所提高,利于人体健康。

4.3 室内PMV值分析

预测平均评价PMV (Predicted Mean Vote)指标是反映人体对热平衡的偏离程度,有7个程度等级,0表示室内热环境处于最佳的热舒适状态;+1,+2,+3热感觉逐渐增强;-1;-2;-3冷感觉逐渐增强。ISO7730对PMV指标推荐值在-0.5~+0.5之间。

从房间改进前(图13、图14)看出,面朝西的两位同学,偏西北处的同学身体周围PMV为0.5~1.0,稍偏离热舒适要求,但由于处在房间的西北侧,感觉稍好;西南处的同学身体周围PMV为0.7~1.7,既没有达到热舒适要求,且由于处在电风扇吹风范围之外,暴露在32℃的空气中,明显感觉不适。从房间改进前(图15、图16)看出,面朝东的两位同学,由于距离电风扇较近,有风扇对流,加之穿堂风经过,PMV达到指标要求。但是人体正面受到电脑热辐射影响,特别是偏东北处的同学,周围有涡流空气形成,PMV稍有提升,最高达到1.0,但也基本达到热舒适要求。所以改进前方案只能满足室内面朝东侧同学的基本舒适要求。

针对房间改进前的状况,做了房间改进后面朝西侧同学的后背PMV模拟图(图17),结果显示房间改进后的面朝西侧同学的身体周围PMV值显著降低,西南处的同学身体周围PMV由0.7~1.7降为0.5~1.0,作为上海地区夏季非空调室内参数指标,尚可以满足人体热舒适要求。

5 结论

通过对上海同济大学某学生宿舍室内电风扇数量及其环境舒适度模拟,给出了室内安装一台或两台电风扇的量化指标比较,进行了室内热舒适度的分析,提出了安装两台电风扇(在房屋初投资允许范围之内)后优化室内环境的量化指标:在室内温度场分布方面,垂直温差降低到3℃之内;在室内速度场分布与空气年龄方面,室内空气的强迫对流增强,室内平均空气年龄降低,最显著处为降低25秒;在室内PMV值方面也有显著降低,约为0.7。本模拟研究,可为上海地区学生宿舍室内电风扇数量的设计安装提供参考数据,也为其它地区室内电风扇数量的确定提供了量化方法。对于室内湿度方面的数据,由于本软件的局限性没有进行模拟,有待日后运用Fluent软件继续进行。

摘要:本文针对学生宿舍安装不同数量电风扇的问题,运用CFD数值模拟方法对其环境舒适度进行模拟,对其产生的室内温度场、速度场、平均空气年龄,以及PMV分布的数据进行分析,提出使室内参数基本达到舒适度要求的改进方案。

关键词:室内,电风扇,环境舒适度

参考文献

[1]岳孝方等.制冷技术与应用.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2.1

[2]金招芬等.建筑环境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

[3]孙一坚.工业通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1.

环境舒适度 篇9

3M始终提倡并鼓励车主“为汽车戴上口罩”, 通过安装高效、优质的汽车空调滤网优化车内空气质量。3M汽车空调过滤器专注于构建完美的空调过滤系统, 以高效率、长寿命和低成本三大核心优势完胜PM2.5。采用的滤材纤维是由特殊工艺制成的针刺微切割静电纤维, 单效滤材包含3M专利永久静电技术, 抗油、抗水、阻燃;双效滤材再加上活性碳成分提高了有害气体的吸附性能, 保证过滤效率的稳定。根据3M实验室的测试数据, 在通风300 m3/h的条件下, 3M单效汽车空调滤网PM2.5的过滤效果达到85%, 3M双效汽车空调滤网PM2.5的过滤效率更高达92%。

深圳市高层住宅环境热舒适研究 篇10

关键词:预测平均值,热感觉,心理期望,适应性,住宅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空调已经成为中国城市家庭的常用电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空调的热舒适性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怎样在节能的前提下达到人们理想的热舒适环境呢?利用自然通风或遮阳等简单措施是否可以满足人们对热舒适的要求?怎样运行空调才能即可以满足要求, 又可以减小家庭的电费支出, 有利环保?有学者从上世纪初已开始研究人体热舒适与热环境的关系。而自丹麦工业大学Fanger教授在这一领域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提出热舒适方程和预测平均评价指标P M V。这一成果被广泛接受, 而P M V也成为评价和描述室内热环境的标准指标。但Fanger教授的研究是立足于西方国家, 而研究对象也全是西方人, 因此这一评价指标是否适用我国, 就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我国的学者在Fanger教授的基础上, 结合本国国情, 做了更广泛和深入的研究。目的在于找出适合我国的人体热舒适的预测模型和评价指标, 从而为营造更舒适和有利提高工作效率的环境提供指导和依据。

1. 深圳市热舒适测试

深圳地区地处东南沿海, 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 全年气温较高, 日照强, 冬季日照率为4 5%, 而且夏热期长, 夏季天气过程较为单一, 一般就是晴天、阵雨天气和台风天气三类, 几乎没有持续阴雨天气和连晴高温天气。深圳市建筑科学院于2003年对高层居住住宅进行了实测[1]。测试内容是让处于非空调室内状况下的受试人员对自身热感觉进行投票。热感觉投票值采用7级热感觉指标表示 (-3冷, -2凉, -1凉爽, 0不冷不热的中性状态, +1有点热, +2热, +3很热) 。接受测试的全部是青年人, 夏季着装, 服装热阻为0.5clo (1clo=0.155℃·m2/w) ;人员是坐着活动的状态, 代谢率为69.8W/m2;人体对外做功为0。

调查人员对房间物理参数进行了测量, 包括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和空气流动速度, 将测量得到的室内热环境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的结果见表1。

对照ASHRAE55—74的舒适区, 温度值应在23.0~27.0℃之间, 相对湿度小于70%, 不难看出, 被调查的非空调室内热环境基本上都在A S H R A E舒适区之外。

2. 测试结果

2.1 舒适性指标的计算

采用Gagge的二节点模型[2], 用C语言编程, 将实测得到的室内环境的物理参数—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新陈代谢率和服装热阻输入程序, 计算te和Vp m指标。二节点模型将人体简化为2个同心的圆柱体, 分别代表人体的核心层和皮肤层, 它们的热平衡方程分别为:

式中:Mc r, Ms k——为单位体表面积的核心层质量和皮肤层质量;

Tcr, Tsk——为核心层及皮肤层温度;Ccr, Cck——为核心层及皮肤层平均比热容;

M——单位体表面积新陈代谢率;Ms h——单位体表面积寒战调节产热量;

W——单位体表面积对外所做的机械功;Qr e——为单位体表面积呼吸热损失;

K——为核心层与皮肤间的导热系数;mbl——为核心层与皮肤层间的血流量;

cp, bl——为血液比热容。

2.2 实测热感觉Vmts与预测值Vpm

将实测得到的舒适性参数代入程序计算得到Vp m值, 根据表2的比较可以看出, 实测热感觉值 (Vmts) 约为预测值 (Vpm) 的0.48倍, 平均差为0.71℃, 说明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差异较大, 接受调查人群对热的实际忍受能力较高。将实测值与预测值进行回归分析, 从图1上回归得到的平均热感觉随室内温度变化的曲线为:

Vmts=0时, t=26.69℃, Vpm=0, t=24.64℃。V=0, 其物理意义是热中性状态时所对应的温度。实测中性温度与预测中性温度的差值为:2.05℃。

2.3 热环境的可接受率

关于热环境的可接受率, 通常的研究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法, 即在热舒适问卷中让受试者明确判断对此环境是否可以接受。另一种则是间接法, 即按照惯例, 当受试者的投票值在-1到+1之间时, 认为他们对此时的热环境能够接受。ASHRAE标准就是要寻求至少80%的居民可接受的热环境。本文采用间接法得到热环境可接受率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如图2所示:从图2中可知, 此次受调查人群对热环境的可接受空气温度的上限为29.5℃左右。

3. 讨论

3.1 实测热感觉Vmts与预测值Vpm的比较

本次测试的非空调状况下的热环境都在A S H R A E舒适区之外。从图1可知:实测的热感觉值Vmts普遍低于预测值Vpm, 这说明所调查的人群对热的承受能力要高些。这和夏一哉在《北京市住宅环境热舒适研究》[3]、纪秀玲在《江浙地区非空调环境热舒适研究》[4]等研究中的结论一致。热感觉实测值Vm t s的斜率小于预测值Vp m的斜率。此斜率表示人们的热感觉对温度变化的敏感程度, 说明了受试人群对温度变化的敏感度小于预测值。

3.2 与其他调研结果比较

有关热舒适的调研已经很多, 这也为我们的比较提供了较丰富的资料。热感觉实测值Vmts的斜率为0.317, 北京地区的为0.319、天津地区的为0.281、江浙地区的为0.239, 与北京地区的极为接近, 说明这两个区域的居民对空气温度变化的敏感度几乎相同。

本文得出的深圳夏季的中性温度为2 6.6 9℃, 大于我国的北京、天津以及江浙地区, 小于泰国和曼谷。

3.3 适应性问题

许多关于热舒适的现场研究都已说明P M V指标在评价热舒适时与实际状况有出入, 尤其在处于自然通风为的条件下。1998年de Dear等研究者提出了适应性模型 (adaptive model) [6], 这一模型已被ASHRAE55标准的最新修订版本采用, 称之为Adaptive Comfort Standard[7]。其核心思想是:人不仅是环境热刺激的被动接受者, 同时还是积极的适应者, 人的适应性对热感觉的影响超过了自身热平衡, 对环境的适应会使人逐渐对该环境满意[8]适应性主要包括生理、心理和行为的适应。本文的受试者为青年人, 对热环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他们在生理上对热环境的反应与其他群体不同, 且又生活在深圳这样一个全年气温高, 夏季时间长的城市, 心理上对热环境的期望也比较低。同时, 在热不适时可以采取一些适应性手段来改善热感觉。从心理学角度上看, 当人们能够对引起不快的因素加以控制时, 不愉快的程度将会减弱。

4. 结论

1.本次调查中, 实测平均热感觉值普遍小于预测值, 平均差值为0.71。说明直接利用PMV指标计算的热感觉与人们的实际热感觉不符, 用P M V指标评价得到的结果与实际热感觉相比是被放大了, 平均放大倍数约为2.4 5。

2.同Fanger教授的研究对象相比, 本次接受调查的人们对热的忍受能力较高, 对温度的敏感程度也偏低。在自然通风条件下, 热感觉随空气温度变化的曲线斜率为0.317, 与北京地区的极为接近, 处于我国南方的深圳居民和处于我国北方的北京居民对温度的敏感程度没有差异。

3.被次调查中, 测量得到的可接受环境温度上限用空气温度表示为2 9.5℃左右, 远高于A S H R A E推荐的舒适温度上限值2 7℃。而在夏季, 非空调状况下室内平均温度为29.01℃, 平均湿度为78.68%, 平均风速为0.25m/s, 室内热环境虽然在标准规定的舒适区外, 但在人们可接受的范围内。居民的热中性温度用空气温度表示为26.69℃, 与A S H R A E推荐的舒适温度上限值2 7℃接近, 高于《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执行公共建筑空调温度控制标准的通知》中规定的夏季室内空调温度不低于2 6℃的要求, 因此适当提高室内空调温度的方式既能满足热舒适要求, 又能达到节能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胡小峰.深圳市居住建筑自然通风热舒适与节能效果研究[D]. 广州大学, 2007, 81-83.

[2] 夏一哉, 赵荣义, 江亿. 北京市住宅环境热舒适研究[J ].暖通空调, 1999, (2) :1- 5.

[3] 纪秀玲, 王保国, 刘淑艳. 江浙地区非空调环境热舒适研究[J ].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04,  24  (12)  :1101-1103.

[4] Gagge A P. A standard p redict ive index of human response to the thermal environment [J ]. A SHRAE Trans, 1986, 92  (2) :709-731.

[5] 夏一哉, 赵荣义, 江亿. 北京市住宅环境热舒适研究[J]. 暖通空调, 1999, (2) :1- 5.

[6] de Dear R J , Schiller B G, Cooper D. Developing an adap-tive model of thermal comfort and preference[G] ASHRAE Trans , 1998 , 104  (1)  :145 -167.

[7] de Dear R J , Brager G S. Thermal comfort in naturally ventilated buildings: revisions to ASHRAE Standard 55[J ] . En-ergy and Buildings , 2002 , 34  (6) :549 -561.

环境舒适度 篇11

曹炜:我感到很幸运。在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学习的四年,为我的人生,以及成为建筑设计师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我在母校接受了一流的教育,她的教学理念在当时与全国同类学校相比都是最先进的。在母校的四年中,老师实实在在地教,学生认认真真地学,这种踏实严谨的治学态度,使我受益匪浅。这样的治学理念应该长远地传承下去。

我在当时虽说接受的是中等专业教育,但由于学得全面、扎实、亦具有国内领先水准,因此在毕业参加工作后,充满自信。尤其在接触了高等专业院校毕业的设计人员,并与他们共事期间,我感到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艺丝毫不逊色于他们。后来我到深圳工作,在与香港及境外设计师们合作的过程中亦是如此,所以我对自己有了更多的信心,并萌生出了更接近世界顶尖设计的意愿,这最终促使我走出国门,赴日深造。而在国内打下的坚实学习基础,也得到了国外专家、教授们的肯定。

中国现代设计的历史很短,而我国的经济发展却很快。母校现在虽说是高等职业学院,但我坚信,经过众多优秀教师及新领导的共同努力,在不远的将来,母校一定会加速发展,再次成为国内乃至国际上的一流教育机构,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世界顶尖设计人才。

石群:请说说您的学习和工作方法。

曹炜:了解我过去经历的人也许会戏称我为日本所说的“野武士”。可能正因为如此,我敢于不受任何习惯思维的限制和束缚去想、去尝试。我在观摩建筑时会更感性,更注重艺术与生活状态的内在联系,更注重建筑中的文化交流等非技术方面的课题,更注重用自己的眼睛去了解客观事物以及形成自己对建筑的理解和看法,而且用最生动朴实的语言来表达它们。

石群:工作一段时间后,你去了日本留学,是否能谈谈在日本的学习?

曹炜:在20世纪80年代末,我去了日本。在那时赴日的留学生中,我可能算是比较“出格”的一个人。

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我也同所有不安于现状的人一样,开始寻求出国发展的机会。如果我说出国的首要目的是读书而不是赚钱,可能很多人不会相信。事实上,大多数人确实为了生存而不得不放弃最初的理想。在这种情况下我能坚持走完第一步顺利拿到硕士文凭,后来又攻下博士学位,一方面是因为自己是个喜欢挑战的人,有着强烈的求学愿望,另一方面还要感谢我的家人,他们能“容忍”我这样全力以赴地学习而不是要求我尽可能地多赚钱。

到了日本后,我利用工作之余参加了大学课程的旁听,由于我的性格使然,用了较短的时间就完成了本科的学业。1993年,我进入了日本武藏野美术大学的设计研究科(研究生院)。在教育制度严谨的日本,大学艺术类专业招收的研究生数量极少,像电影、建筑、空间演出、工业设计等专业,更是每年每个专业都不一定轮到招一名学生。可能因为“物以稀为贵”吧,研究生和教授享有同等条件的学习空间,同样可以在图书馆的藏书库里查阅自己想要的书籍资料。

除了教育条件优越之外,对我来说更幸运的是遇到了非常好的老师。我的导师三轮正弘先生是日本建筑界的知名学者和著名建筑家,时任日本建筑室内设计师协会的会长;岛崎信先生是日本建筑室内学会、北欧建筑设计协会的副会长。我在师从他们的那段时间里,除了学到了书本上的基础理论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对建筑设计的感悟,以及平日在与老师们海阔天空的畅谈中所体会到的做人做事的道理和对未来的思虑。

石群:说到对建筑设计的感悟,能否谈谈这方面的话题?

曹炜:自古以来,在中国制作的任何一样东西,一般都遵循对称性原则,城市、宫殿、住宅以及家具之类的生活用品都是如此,尽可能地设计成对称形。这样做自然有其原因和时代背景。当时作为中国主流文化的汉文化是在黄河流域严酷的自然环境中,通过人们自身的不懈努力而逐渐形成的。所以,从远古时代起,中国人的崇拜对象不是神而是圣人,这些圣人就是古代的圣王尧、舜、禹等。中国古代的自然观是人定胜天,人类对自身力量的信仰产生了人类至上主义。为了从根本上与自然对抗,赞美人的力量,人类创造了对称形。人体本身就是左右对称的。与古代中国一样信奉人类至上主义的古埃及和古罗马,他们的神也是被理想化的人,他们的建筑同样讲究左右对称或中心对称。

中国的建筑始于一个“防”字,这与古代中国不断遭受外敌入侵的历史有关。由“防”的理念衍生出向心性的平面构成,对中国人来说是一种理想的美的构成。这种美不仅体现在建筑领域,而且还渗透到了其他艺术领域中,例如传统的造型艺术、花饰纹样以及绘画作品等,都可以看到向心性的构成要素。强调“人定胜天”的中国人,用对称整齐的形体与自然形成对比,尽量凸现建筑的个性。

石群:作为一位建筑设计师,请你谈谈上海的建筑发展。

曹炜:上海建筑的发展过程是一个接受西方建筑文化和近代建筑技术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中国传统建筑逐渐演化为西式建筑的过程。在东西方两种异质文化相撞击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中西交融、中西合璧的现象。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的百年中,是中西两种文化在上海碰撞、交融的高峰时期。19世纪90年代后,上海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各种新的建筑类型得到迅速发展,这些建筑在设计上更多受到西方新建筑的影响。同时,大量旧有的中国传统建筑类型在西方社会、文化、生活方式影响下逐渐演变成一些新的建筑类型。而到了21世纪的今天,我们又面临着新一轮西方文化的冲击。人类文明发展的几千年历程中,世界各地的建筑都是因为相互影响、相互丰富以及相互促进而发展起来的。

从某个角度来讲,建筑是物化了的社会,住宅建筑尤其如此,它们的个体和群体都是一个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技术各方面条件的综合产物。由于住宅必须为普通大众所接受,所以要在最彻底地追求实用性、经济性和居住性并保证建筑的功能性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建筑形式的审美需求,因此它能全面地反映一个时代社会最本质的真实面目。

改革开放以后,上海的建筑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老百姓的住房条件也有了极大的改善。但作为一名建筑设计师,我对上海某些建筑的风格是不满意的,这些建筑很少有自己的原创,缺乏民族元素及创新。这可能和我们对待外来文明的态度有关。对近代外来文明要么是全盘接纳,要么是全面排斥,这两种态度都是不对的。我们一方面要积极地向优秀的外来文化学习,一方面也要突出自己的传统文化。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闭关锁国的后果只能是贫困落后,只有以开放的心态接纳当代世界最先进的文化与科学精华,才能发生质的飞跃。

石群:RIA都市建筑设计研究所是日本最优秀的建筑、规划设计公司之一,自上世纪90年代进入上海以来,为上海城市开发和建筑设计做了大量的工作。作为RIA上海总代表,请你就都市开发、规划等运作谈谈RIA的做法。

曹炜:如同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面孔一样,每个都市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历史及特殊的构造与愿望。我们尊重这些不同的价值观,在开展都市组建过程中,利用都市自身不同的特性推进商业、办公、行政、文化、观光等各种复合型机能都市的建设,给人们定制合体的空间。

如何考虑与环境的协调,给现代都市以新的苏生,是我们最重要的课题。RIA对于都市再生问题的解决方法是以新苏生的手法推进开发、周边环境及交通体系等都市的框架构筑,向创造未来新都市空间挑战。

石群:在你参与的上海近年来城市开发设计中,北外滩城市形态设计堪称大手笔,请你就这个案例简单谈谈你的设计思想。

曹炜:北外滩与浦东陆家嘴地区隔江相望,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北外滩都市形态国际设计竞赛有九个设计事务所提交了方案。我们的方案由专家评审名列第一。

本案设计理念是北外滩与外滩及浦东新区共同构成21世纪上海的CBD。北外滩都市形态需要解决好与周边都市形态的统一,同时体现自身的时代风采。

北外滩地区都市再开发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城市的机能、城市构造、城市环境及城市基盘设施的充实与完善。

北外滩地区的都市形态如何解决好与周边都市形态的统一,又能体现21世纪的上海都市形态和时代风采,是这次设计的关键。

为强调北外滩都市形态的整体魅力,我们将南端的金融区与北部提篮桥商业中心设计为两个制高点,以此来制约此地区的都市形态节奏的紧张感和控制与周边地区形态秩序的协调,如同张开双臂欢迎世界各地的朋友到上海投资经商、居住生活。

金融区的整个建筑群的设计为同旧上海大厦相似的天际轮廓线,作为与外滩建筑形式的接轨,同时各大楼群均设计为曲面片状的组合,能让人联想当年停泊黄浦江畔,远洋而来的各国帆船。提篮桥交叉路口设计了一组呈圈形的连锁建筑,以产生向心力,来归纳散漫的既存、在建建筑,形成一组未来型立体商业都市。

为减轻道路负荷,避免交通阻塞,为人们提供一个丰富的都市环境,规划将机动车交通与人的交通完全分离,将机动车交通设于“第一自然”——地面,将人的活动空间设于“第二自然”——空中,通过空间的复合化实现土地的高效利用。人工地面连接着各个街区的设施,构成北外滩有机的空中人行网络,使北外滩连成一整体。此外,人工地面上配置大面积的草坪树木,来解决都市中心高容积率开发带来的绿化用地的不足,为步行者提供舒适的游憩空间,并可从人工地面上直接欣赏到黄浦江的美丽景色。设计在提供完备市政设施的同时,提供一个丰富的都市环境,通过容积率的转移来降低沿江地块的建筑高度,并将建筑的顶部设计成起伏的绿色丘陵、与防潮堤形成一体的都市亲水空间。另外在提篮桥商业中心附近沿江部设一处以水为主题的游乐园,成为沿江第二处能直接接触水面的场所。

石群:最后,请曹总阐述一下你和你团队所追求或期盼的愿景吧。

曹炜:以超越时代的先锋设计精神,贯以感性与理性相谐的设计手法,在充满创意的同时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认真对待每一次建筑设计、规划设计及室内设计的机会。集合国内、国际最优秀的设计人才,以世界顶尖的设计团队,为更舒适、更美好的生活环境提供世界一流的设计服务。

曹炜

1959 生于上海

1977-1981 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家具设计专业毕业

1990-1991 武藏野美术大学造形学室内设计专业研修修了

1991-1993 武藏野美术大学造形学室内设计专业硕士毕业

1993-1994 东京大学工学部建筑学科研究生修了

1993-1994 东京艺术大学美术学部建筑学科客席研究员

1996-1999 东京工学院大学建筑学博士毕业

1999-2003 东京工学院大学建筑学客席研究员(博士后研究)

2006-2007 东京艺术大学美术学部建筑学科客席研究员

2009-2010 东京大学工学部建筑学科 隈 研吾研究室 客席研究员

职业经历

1982-1983 上海市家具公司 家具设计师

1983-1985 深圳市工程设计咨询公司 室内设计师

1989-1990 日本IT室内设计事务所 室内设计师

1990-1991 日本三宅伸秀建筑研究所 室内设计师

1994-1990 日本RIA都市建筑设计研究所 主任建筑师

1999-现在 日本RIA都市建筑设计研究所上海分社总代表、首席设计师

2003-现在 中国美术学院上海设计学院环境艺术系主任、教授

2004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浙江省人事厅颁发)

2007-现在 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主要获奖与作品

1982: 上海市家具新产品设计竞赛第一名

1983: 全国家具与生活设计竞赛二等奖

1984: 上海市工艺美术协会组合家具设计竞赛二等奖

1993: 钛合金餐用座椅设计作品1号,2号

1995: 日本川越市大正浪漫风情商业街整体外观改造及环境设计

1996: 上海北外滩城市形态设计国际竞赛第一名

1997: 上海虹口体育中心设计国际竞赛第一名

1999: 上海市美术馆新馆改扩建室内设计国际竞赛第一名

1999: 杭州钱塘江两岸都市景观设计竞赛第一名

1999: 上海贵都大酒店珠宝店室内设计

2000: 杭州大剧院建筑设计国际竞赛第一名

2000: 广州珠江口地区城市规划设计国际竞赛第一名(与黑川纪章合作)

2002: 浙江省长兴市新城区规划设计国际竞赛第一名

2002: 上海市“金外滩花苑”景观高级住宅设计国际竞赛第一名

2002: 日本立川市2002年国际艺术节环境规划设计竞赛第一名

2004: 上海市三林城“樱桃苑”住宅小区规划与建筑设计国际竞赛第一名

2005: 上海三林城“樱桃苑”住宅小区景观设计优秀景观赏

2006:上海金外滩花苑荣获“2006中国住宅双节双优”金奖(双节—节约能源,节约用地;双优—优秀规划,优秀设计)

2007:中国美术馆新馆国际设计竞赛方案(与矶崎新合作)

2008:上海虹桥临空产业园建筑设计国际竞赛第一名

2009: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嘉定新园区建筑设计国际竞赛第一名

2010: 上海崇明东滩湿地访客中心设计国际竞赛第一名

著书及RIA作品集

《中日居住文化》 同济大学出版社

《开埠后的上海住宅》中国建工出版社

《世界都市漫歩》三联书店出版社

《日本都市建筑设计研究所中国作品集 》 2000年8月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日本都市建筑设计研究所日本与中国作品集》2002年5月 同济大学出版社

《日本都市建筑设计研究所日本与中国作品集》2002年5月 同济大学出版社

学术交流活动与成果

2002: 与日本建筑师 黑川纪章 合作设计广州珠江口地区城市规划国际竞赛方案

2002: 主办日本建筑师 安藤忠雄 上海媒体见面会

2004: 与日本建筑师 矶崎新 合作设计中国美术馆新馆国际设计竞赛方案

2004: 中国美术学院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本科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的编制

2005: “中国原创建筑风格的形成”被评为浙江省重点研究课题

2005: 促成了东京艺术大学与中国美术学院 “姐妹校”关系的缔结

2006: 主办中国美术学院与日本东京艺术大学建筑学科毕业生作品交流展

2007: 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2007: 被评为中国美术学院优秀学术骨干

2008: 主持第八届 “地球鸟巢”国际设计竞赛组织委员会,担任执行委员

2008: 被评为“影响上海设计的100位设计师及设计机构”

环境舒适度 篇12

关键词:居室空间,装饰环境,舒适性,设计策略

居室空间对每个人都具有特殊的意义,而舒适性作为居室空间设计的基本特点,居室空间设计的手段和方法都需要以舒适性为前提和基础,这样才能使舒适性具有长久的延展性[1]。家是幸福生活的载体,承载着人们幸福希望的空间,如果舒适性缺损或短暂,往往会给人们带来不良后果,浪费社会资源。这就要求设计师对居室空间装饰的特殊品质加以重视,从设计方法和设计理念等方面出发进行调整,从而确保居室空间装饰环境的舒适性,提高人们生活的满意度。

一、居室空间装饰环境舒适性概述

居室空间装饰环境的舒适性需要从空间环境、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等方面进行考虑,首先是空间环境方面。居室空间相对有限,需要对其进行合理布局,保证空间尺寸的舒适性;同时需要利用色彩的配置、设施设备的选择以及空间界面的处理来创设适宜居住的居室空间,增强空间领域的围合感。其次是心理需求方面。人们在小空间范围内愿意倚着墙休憩或工作,这是为了寻求安全感,维护自身行为的私密性;而居室空间有限,较易营造空间的安全感和私密性,只需在家具布置和空间分割等方面满足居住者的心理需求即可。最后是生理需求方面。舒适性基本是由人的感官所接收,需要充分满足居住者的生理需求,对感官适宜条件加以符合,这样才能激发居住者的舒适感受。因此居室空间需要具备有效的隔音效果、适宜的光照条件以及良好的通风效果,满足物理环境的舒适性。

二、居室空间装饰环境舒适性设计策略

(一)改变装饰思路

当前装饰铺张是居室空间装饰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在居室空间装饰中经常出现不适用的公共空间装饰装潢,如材料装饰与家具餐厅的应用无以复加,无法从视觉上对家的环境存在认同感,家具餐厅的功能视像也已不复存在。由于装饰材料产品的多样化,许多不必要的设计频繁出现,甚至被设计师所追捧,不良的设计风气致使公共空间装饰环境与居室空间装饰环境无明显区别,人们从公共空间到居室空间的视觉感基本一致,不能放松紧张情绪,缺乏归属感和家居感。

要想增强居室空间装饰环境的舒适性,需要将其与公共空间装饰环境相区别,强调安静与亲和的装饰特性。通常公共空间的装饰环境包括娱乐性环境和办公商业环境,其中娱乐性空间在形式、材料和色彩的应用等方面极为极端,装饰装潢释放的是精神刺激与慰藉,表达的是梦幻与想象的感觉,设计师往往会将色彩、材料与形式用到极致[2]。如色彩装饰绚丽之极或十分深暗;地面与墙体材料的质地粗狂野性,或是将镜面与玻璃作为装饰主材等。这样的空间环境具有十分突出的风格,会让人的情绪从宁静到亢奋,但是长时间置于其中会产生负面情绪,缺乏安静与亲和力,降低精神归属感,无法有效延展舒适性。办公商业环境的装潢装饰具有较强的指向性,是以企业发展精神和团队精神为主题,多采用人造材料、不锈钢和大理石等硬质材料,将地、顶、墙体作为装饰的重心,层次分明而丰富,这样的空间缺乏舒适性与亲和感,不够安静。

居室空间装饰需要减少公共装饰对自身的影响,对风格倾向性加以弱化,重点强调中心空间的视觉装饰倾向性,降低背景墙的视觉冲击力,如家居客厅设计中可对墙顶地装潢部分加以弱化,突出居住者个人喜好与家居氛围,增强中心生活空间装饰的倾向性,从而保证装饰环境亲和力与和谐性的长久。同时设计师可塑造生活装饰,如挂画相框、绿色植物、家具等,将空间氛围与装饰重点进行凸显,体现居住者的风格喜好与兴趣指向,促进生活装饰风格倾向性的提升,拉升居室环境和居住者之间的亲和力。值得注意的是,生活装饰可随着居住者生活态度的变化而随时更换,但是墙顶地装饰装潢的更换则不能,否则会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3]。总而言之,居室空间装饰需要弱化墙顶地背景装饰,强调生活空间装饰,这就需要设计师改变以往的装饰设计思路,将居室空间装饰的舒适性加以凸显。

(二)改变居用色观

空间色彩作为一种感性的装饰识别元素,能够突出居室空间中带来的情绪反应以及舒适性的强弱,因此需要将居室空间的色彩装饰与公共空间的色彩装饰相区别。具体表现为生活装家居客厅饰和墙顶地装潢装饰,这两个部分需要相互协调与配合,从而体现出舒适性与视觉感。居室空间装潢装饰的色彩应以浅谈色系为主,这样既不炫目也不张扬,能够降低纯度,提高明度,不会出现强烈的情绪起伏,具有明显的亲和力与调和作用,有效突出安静的家具氛围,准确传达舒适感。通常个性氛围的体现是以生活装饰色彩为主,借助舒适平和的装潢装饰色彩来突出其灵活应用的空间,并以居住者的个人爱好为依据,体现其对色彩情绪与色彩风格的倾向性。如选用黄色、紫色和红色等色彩强烈的色相,能够体现拉丁与现代等热烈的风格氛围;或者是选用黄色和橙色等近似色来展现宁静的色彩情绪喜好,不需过多担心情绪化的装饰色彩影响色彩视觉的稳定性。

只有恰当运用平衡色彩,才能有效处理这些问题,如用灰、白、黑对风格绚丽的对比色加以稳定,通过补色平衡具有较强倾向性的情绪色,这些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抑制情绪倾向性与色彩风格,确保色彩视觉的平更。因此生活装饰中的色彩运用需要做到稳定与平衡,从而肆意泼洒色彩,将居室空间的个性特征加以充分体现,拉近居住者与色彩空间的亲和力[4]。生活装饰色彩作为居室空间色彩的视觉中心,通过浅谈的装饰背景可彰显其个性,将居住者的个性特质进行充分体现,保证生活装饰色彩与人心理色彩的融合及对等,以此明显区别于公共空间的色彩,增强家的色彩亲切感,促进居室空间舒适性的提升。

(三)改变装饰用材观

对于居室空间装饰用材而言,其需要与装饰方法相互配合,将装饰的亲和力加以凸显,体现居室空间装饰环境的舒适性。居室空间装潢用材不能与公共空间装饰一样,表面极端毛躁、质地过硬、光泽度过强等材料不适用于居室空间环境。如不锈钢、镜面玻璃、大理石、毛石和文化石等材料具有强烈的触觉与视觉冲击力,易导致触觉与视觉情绪的极端化,不能将其作为居室空间的主题材料,否则会降低视觉舒适感和亲和力,空间性格不稳定且夸张[5]。居室空间装饰材料可以选用中性质感的木地板、纺织品、乳胶涂料、墙纸和木材等,这些材料从机理、光泽渡和质地等方面具有中性的柔和与温暖,能够中和装潢形式风格,凸显触觉与视觉的亲和力,体现家具氛围与生活装饰主题,增强舒适性。

结束语:

人是居室空间环境的创造者,对居室空间环境的优劣具有直接的掌控权,当前我国居室空间装饰的舒适度在整体质量方面还存在诸多缺陷,缺乏良性互动与舒适性的居室空间。通常居室空间装饰环境的舒适性需要以科学合理的装饰设计为基础加以实现,这就需要设计师重视居室空间装饰的特殊品质,积极转变设计思路,采用全新先进的设计方法,以此保证居室空间的亲和力与舒适性。

参考文献

[1]宋扬.家居装饰的舒适性探讨[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2,04:37-40.

[2]陈相炯.论居室空间装饰环境舒适性设计观念及设计方法[J].现代装饰(理论),2013,02:163-164.

[3]李瑶佳,籍晓瑜,邵洪玉,管歆.居室空间中的装饰造型艺术表现形式[J].艺术科技,2015,03:218.

[4]李楠.浅谈临时居室空间的装饰设计[J].门窗,2015,06:123+125.

上一篇:就业实现机制下一篇:科技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