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保障

2024-08-20

适度保障(精选4篇)

适度保障 篇1

中也者, 天下之大本;和也者, 天下之达道。中国人骨子里就有这样一个特质, 凡事讲究“中庸”、“中和”, 与事与物与人甚至与天地自然和谐融洽才好。依据中国自己的体制、国情, 建立适合自己情况的医疗保障标准水平, 不断地按照实际修正使之趋于合理、恰当, 就是“中”与“和”的过程。这就是适度性。

医疗保障是社会保障体系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它包括个人医疗保险、社会医疗保险、医疗救济、公共卫生防控等。充分的医疗保障必须要有一个能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防病、治病服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同时, 还要有一个能够支撑这一医疗服务体系的资金筹措和分配机制。被西方学者称之为“白色难题”。在现有经济条件下, 寻找我国医疗保障水平的适度空间, 实现医疗资源运用效率与公平兼容, 对改善国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文明健康稳定、保障经济增长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适合中国国情这个“度”

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大体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53年至上世纪90年代初, 主要包括公费医疗制度、劳保医疗制度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三大部分。上世纪90年代至今是第二个阶段, 经历了医疗保障体制改革之后, 我国城镇劳动者由原来的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过渡到现在的社会统筹基金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广大农村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 依据经济发展和农村收入水平的变化, 使合作医疗呈现多种多样的不同模式, 农村医疗改革还在不断进行当中。目前医疗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低水平, 广覆盖”。改革的目标是建立起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覆盖城镇全体劳动者, 并逐步形成包括社会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会医疗救助以及商业医疗保险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医疗保障已处于从选择型走向普惠型, 从试验性状态走向定型、稳定发展的新阶段, 进入了相对规范、完善制度安排的的关键时期;医疗基本保障制度取得突破性进展;公共投入不断增长, 保障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城乡统筹推进作用初见成效, 效率与公平性均在不断增强;医疗保障管办机构及经办能力建设方面也取得了相应的进展。

同时也存在因缺乏统筹考虑与顶层设计, 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理念与目标定位不太明晰, 导致制度缺漏、碎片化, 统筹层次不高, 费率、基数和发放标准不一, 转移接续不畅;管理体制分割, 经办能力不足, 难以满足医疗保障事业发展需要;保障水平偏低, 群体间待遇差距仍然较大;保险实际覆盖率不高, 基金贬值风险与支付压力越来越大;贫困地区财力匮乏, 发展不足与求急求快并存等问题。

二、适度是动态的, 随“度”而变的

天底下没有不变的东西, 所谓“乾乾以进”。貌似静态的东西, 其实内部都在积累着变化的因素, 变化达到一定显著时就形诸于外, 往往这时才被认识。“伐柯伐柯, 其则不远”, 适度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 而是不断变化不断适应新情况新现实的发展的动态曲线。所有的改革, 也都是随时依照国情而变的, 不存在一个固定的模式作为标准。

2003年至今, 国内社会基本医疗保险支出占社会保障总支出在16~20%左右, 而根据社会保障水平理论, 医疗保障支出在社会保障总支的比例要达到34%。我国近年的数据说明了医疗保障体制的制度、结构、比例等方面均存在与现在经济状况不相适应的部分, 我国也持续地推进包括医疗保障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回顾以往三十年的改革经验, 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要求, 医疗保障模式选择和制度建设的思路应该满足三个要求:适度性;适当性;适用性。其主要特点是包容性强, 覆盖面大, 机制新, 结构合理。它不以追求福利最大化为目标, 而以经济发展与社会福利的均衡为目标, 是一个福利水平适当、机制灵活、责任共担、切实可行、持续性强的模式。

在医疗保障水平的相关因素当中, GDP的增长是医疗保障水平提高的主要动力, 只有国民生产总值增长及人均GDP的增长, 才会有资金支撑医疗卫生事业的各项支出。20年来中国总卫生投入的增长均略快于经济增长, 虽然明显低于发达国家, 但总体是有其合理性。其次, 中国目前正在步入老龄社会, 老年人口的比例, 对医疗保障水平也有着直接的影响。据测算, 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 医疗保障水平增加0.85个百分点。第三, 我国的医疗保障水平与居民储蓄呈正相关关系, 与国外相反。这一方面与我国内需不足等现实经济情况有关, 另一方面与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逐渐走向市场, 从公费医疗、劳保医疗逐渐向个人付费倾斜, 造成居民个人医疗负担加重有关, 当居民个人预期治病就医费用上升, 储蓄意愿加强, 从而使得我国医疗保障水平随着居民储蓄水平的上升而上升。

三、适度是一个渐变的过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

物曲则全, 事缓则圆。事物的规律是一个渐变而达到不断地趋向合理的过程。

1、优化医疗保障制度。

完善医疗保障体系, 首先要优化医疗保障制度, 促使其从长期试验性状态走向定型、稳定发展新阶段。

一是尽快将城镇居民新农合并轨为统一的居民医疗保险, 条件成熟后再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并轨为一元化的全民医疗保险。二是从疾病医疗费用保险向兼及疾病预防、保健服务并以提高国民健康素质为目标的健康保险发展。三是尽快统一经办机构, 理顺监管体制, 提高医疗保障水平与医疗服务的可及性, 并促进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稳步提高。四是尽快制定新一轮医改方案, 为医疗保险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2、充分调动社会资源, 稳步提高公共投入比重。

关于医疗保障制度的财力保障问题, 坚持稳步提高公共投入比重和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双腿走路。

首先, 医疗保障支出占全口径社会保障的比重、占GDP的比重是衡量国民福利与国民经济是否同步发展的核心指标, 可明确在2015年、2020年、2030年下限比率。其次通过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 确保未来10年医疗保险基金持续大幅增长。另外还要壮大全国医保基金, 为未来提供适度的战略储备, 采取积极有效的投资运营, 以减少未来外部资金支持的额度。还要多方动员社会资源, 促进职业福利健康发展, 推动企业、个人、慈善捐献等。

3、重特大疾病的保障机制。

目前, 我国95%的城乡居民已经有了基本医疗保障, 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和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已达70%, 但实际报销比例只有50%左右。还有近一半的医疗费用需要患者自付, 而且患大病使用的不少药物、治疗手段突破政策范围的限制, 也需要患者自己支付费用, 造成经济负担沉重。而单纯地提高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 也不能减轻大病患者负担。

在社保“十二五”规划中, 医疗保障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其中对重特大疾病的保障机制, 给予了特别的关注, 在制度和政策上也做出了特别的安排。主要是对于发生重特大疾病的人员给予了特别的关照, 保障大病统筹基金的支付, 并逐步提高最高支付的限额。同时, 对于重特大疾病患者及时实施医疗救助, 建立医疗救助基金。覆盖全民的大病保险是社会管理制度的重大创新, 强化了社会互助共济的意识和作用, 形成了政府、保险机构、个人共同分担大病风险的机制, 推动了医保、医疗、医药互联互动, 提高了医保的使用质量, 能有效减轻患者的负担。

大病保障能力是一个国家医疗保障水平的体现, 注重保大病保低收入群体, 不能让老百姓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2012年发布的《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目的很明确, 就是补上大病保障的“短板”, 对城乡居民因患大病发生的高额医疗费用, 在基本医保报销之后再进行第二次报销, 使绝大部分人不会因为疾病陷入经济困境。资金来源首先利用基本医保结余基金, 对于结余不足或没有结余的地区, 在基金年度提高筹资时统筹解决。大病保险不再额外增加群众个人缴费负担。

摘要:文章分析了目前医疗保障水平建设的成效经验与存在问题, 针对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实现医疗资源运用效率与公平兼容的医疗保障目标, 列举了现行与未来优化医疗保障制度、医疗保障制度的财力保障问题、重特大疾病的保障机制三项保障举措。

关键词:中国国情,医疗保障水平,适度

参考文献

[1]徐倩, 谢勇, 戴维周.基于健康经济学视角的中国医疗保障水平分析[J].财经研究, 2003 (12)

[2]何平, 孟庆跃.基于误差修正模型的卫生总费用与GDP关系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 2005 (9)

[3]张琪.中国医疗保障理论制度与运行.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3年7月

适度保障 篇2

资料来源:根据表1有关数据计算.

注:①财政的社会保障支出指财政用于社会保障的费用支出,计算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价格补贴两项.

山东省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在城乡的分摊比例无现成统计资料,我们进行了估算。以19

为例,农村社会救济费为14034万元(注:城市社会保障水平指城镇居民即非农业人口所享受的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农村社会保障水平指农业人口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原为城镇社会救济)资金为1837.9万元[2],城镇与农村社会救济费的比例为1:9,由此我们估算山东省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在城乡的分摊比例为1:9,以此计算出山东省城乡社会保障水平,见表4。

统计结果显示,山东省城市各项社会保障指标均远远高于农村。以1998年为例,城市社会保障支出总额约为农村的30倍之多;人均社会保障支出为农村的100倍之多;城市社会保障支出占全省社会保障支出的比重高达90%以上,农村则仅为2%~6%;城市社会保障水平在5%左右,农村仅在0.2%左右且呈下降趋势。这表明山东省城乡社会保障水平严重不平衡。

适度保障 篇3

1 山东省社会保障支出一般量性考察

1.1 社会保障支出总体水平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山东省2007—2014年间的社会保障支出水平逐年稳步提高。由表1可以看出,2007—2014年间,山东省社会保障总支出从922.33亿元增加到3 916.50亿元,累计增加2 994.17亿元。其中,2011、2012和2014年度净增长额均超过500亿元,尤其是2014年增长最多,比上年度增加了800多亿元。随着支出数额的增加,人均社会保障总支出从2007年的984.66元增加到2014年的4 000.92元(见表2),八年累计提高3 016.26元。

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7—2014年);《山东省统计年鉴》(2007—2014年)注:在2010年,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中新增了“住房保障支出”,因此统计数据中只有2010—2014年包含此项数据。

与全国水平比较来看,山东省的社会保障支出和GDP增长量均与全国水平持平。山东省GDP总量增长了2.31倍,社会保障支出增长了4.25倍,同期全国GDP总量和社会保障支出分别增长了2.37倍和4.16倍。不过,社会保障年均水平具有一定差异,山东省社会保障平均水平4.715%,而全国水平均值为7.786%,山东省落后三个百分点。

1.2 社会保障分类支出水平

根据山东省现行的财政支出统计口径,社会保障支出分为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和非财政社会保障支出。非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即社会保险支出,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五项保险基金支出。财政社会保障支出项目包括社会保障和就业(包括社会保障与就业管理事务、民政管理事务、财政对社会保险基金的补助、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企业改革补助、就业补助、抚恤、社会福利等项目)、医疗卫生支出(医疗卫生管理事务支出、医疗服务支出、医疗保障支出、农村卫生支出等项目)和住房保障支出。

亿元,元

数据来源:《山东省统计年鉴》(2007—2014年)。注:在2010年,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中新增了“住房保障支出”,因此统计数据中只有2010—2014年包含此项数据。

从总体支出规模来看,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和非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均呈线性增长趋势,且增长幅度较大。2007—2014年,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由351.43亿元增加到1 550.35亿元,增长了3.41倍,人均支出增加1 208.59元;非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由570.9亿元增加到2 365.8亿元,增加了3.14倍,人均支出增加1 807.31元。分类来看:

1.2.1 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水平

社会保障是财政支出的重要环节,其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既是一种测度和反映政府对社会保障投入状况的指标,也是一种反映社会保障在政府公共支出中地位的指标。根据各项指标的年度数据测算的2007年—2014年间社会保障财政支出比重,如表3所示。自2007年以来,山东省财政总支出与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均呈现曲折性增长,2014年的财政总支出相比2007年增长了2.14倍,同期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增长了3.41倍,而社会保障财政支出比重则由2007年的15.54%增加到2014年的21.6%,累计增加6个百分点,2011年增加尤为显著,提高了近3个百分点。由此可以看出,山东省近几年对财政社会保障的支出逐年增加,实现了2000年国务院《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方案》中所设定的逐步将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提高到15%~20%的目标,并且在2014年达到了21.6%,首次超过了20%的比例。

亿元,%

数据来源:《山东省统计年鉴》(2007—2014年)。注:在2010年,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中新增了“住房保障支出”,因此统计数据中只有2010—2014年包含此项数据。

1.2.2 非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水平

2007年—2014年山东省非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由570.9亿元增加到2 365.8亿元,增长了3.14倍,占社会保障总支出的比例为60%左右,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均不同程度增长。从分项支出来看,基本养老保险的支出金额总量属所有项目中最高,其占非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比重一直处于60%以上,不过占比呈下降趋势,由2007年的77.77%下降到2014年的65.8%,下降约12个百分点。总量上,则由444.0亿元增加到1 557.7亿元,增长了2.51倍。基本医疗保险的支出总量由2007年的101.9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692.3亿元,增长了5.79倍,其涨幅不但明显高于基本养老保险,并且其占非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比重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由2007年的17.85%增加到2014年的29.26%,增长了约12个百分点。由此说明,山东省对非财政社会保障的支出集中在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上,养老保险是非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最主要方向,同时伴随着医疗体制改革,医疗保险发展较快。

从表4中还可以看出,虽然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三项合计总体占非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比例较小,增长幅度基本稳定在4%~5%之间,但发展速度较快,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的支出分别从2007年的13.5亿元、7.3亿元、4.2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49.3亿元、35.0亿元、31.5亿元,涨幅分别为265.19%、379.45%、650%。

亿元,%

数据来源:《山东省统计年鉴》(2007~2014年)

2 山东省社会保障水平的适度分析

通过上面分析结果显示,山东省的社会保障支出增长速度很快,但是保障水平是否适度,还需做进一步的分析讨论。本部分将分别运用社会保障水平测定模型及社会保障水平发展系数,分别测算山东省社会保障水平的适度水平区间和社会保障水平同经济发展的适度性,并与现实中的社会保障水平相比较。

2.1 社会保障适度水平测算

穆怀中教授[1]根据人口结构理论和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提出了社会保障水平测定模型并被广泛应用。该模型基本计算公式如下:

公式中,S代表社会保障水平;Sa代表社会保障支出总额;G代表国内生产总值;W代表工资收入总额;Q代表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工资收入总额的比重,又称为社会保障负担系数;H代表工资收入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又称为劳动生产要素投入分配比例系数(一般取值为0.75)。其中,将Q进一步用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社会福利等各项社会保障支出占工资收入总额的比重替代,最终将公式(1)演化为:

公式中,Oa代表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本文中老年人口的年龄界定为65岁及以上);依据国际经验与我国目前所制定的保障政策,以上参数的取值范围为:Z取值在1%~1.5%;J取值在0.016%~1.5%;M取值在1%~1.5%。

将(2)式代入(1)式中,即可得出社会保障水平区间:

将各年度的相关数据带入养老保障适度模型中的(3)、(4)两式,计算2007—2014年山东省适度水平的区间如表5所示。

%

数据来源:《山东省统计年鉴》(2007—2014年)

由表5可以看出,随着老龄人口比重的变动,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的上、下限也随之变动,在2007—2014年间,社会保障水平总体上呈逐步上升的态势,保障水平上限值介于11.03%~12.08%之间,下限值介于9.16%~10.21%之间。但是,社会保障的实际水平介于3.58%~6.59%之间,不但始终低于适度水平下限之下,而且个别年份实际保障水平与适度水平下限相差甚远,尤其是2007年和2008年度,社会保障适度水平下限值是社会保障水平实际值的2倍还多。再比较适度水平上限与实际社会保障水平,差距则更大。这表明山东省社会保障水平处于不适度状态,实质上就是社会保障供求发展不平衡。不过,自2009年以后,这一比值逐渐有波动的缩小,到2014年缩小到1.55倍,表明社会保障水平正向着适度水平发展,且发展速度逐渐加快。

2.2 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的适度性测算

根据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分配理论,剩余价值的多少决定着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而直接体现剩余价值多少的则是由国民经济体现的,因此,国民经济是社会保障水平的物质基础,二者的适度性可以运用“社会保障水平发展系数”测算,公式如下:

其中,RSSL表示社会保障支出增长率;RGDP表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RSS表示社会保障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反应程度,即社会保障水平发展系数。当RSS<0时,表明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呈反向变动,二者不适应;当RSS=0时,表明社会保障水平没有发展;当0<RSS<1时,表明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向变动,二者处于基本适应;当RSS=1时,表明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增长,二者处于最理想的适应状态;当RSS>1时,表明社会保障水平增长超越了经济发展,长期发展下去会带来负面影响。

亿元,%

数据来源:《山东省统计年鉴》(2007~2014年)

如表6及图1所示,2007—2014年山东省社会保障支出增长率大约分布在17%~28%之间,GDP增长率跨度略大,大约分布在7%~20%之间,社会保障支出增长率都明显大于GDP的增长率,除2008年和2014年外,其余年份二者的增长趋势一致性较强,体现了社会保障支出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具有相关性。进而根据二者数值计算出社会保障水平发展系数可以看出,2007年以来山东省社会保障发展水平系数有一定范围的波动,但大体分布在1~4倍水平之间,至少可以得到一个基本结论,就是:历年发展水平系数均大于1,说明虽然山东省社会保障水平总体处于不适度状态,但社会保障水平增长总体高于经济增长水平,正处于低水平高增长的阶段。另外,2014年社会保障水平系数由2013年的1.68增加到3.58,表明2014的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严重的不适应关系,这是低经济发展水平下社会保障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且与老龄化严重关系密切。

3 结论与对策建议

通过上述内容可知,自2007年以来,山东省的社会保障水平虽然逐年提高,但是实际社会保障水平仍然低于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的下限值。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的问题导致社会保障支出需求急剧增加,如何使山东省社会保障水平处于适度区间,既能满足公民基本生活需求,又能促进经济健康发展,成为当前山东省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重大课题。为了提高山东省社会保障水平,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3.1 发展地区经济,为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奠定基础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可知,经济越发达,其剩余价值就越多,人们的社会保障水平也越高。因此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保障水平密切相关。发展经济是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的前提条件。山东省地理位置优越,拥有各种优势资源,应当优化和升级各种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提升经济实力,增加财政收入,提高居民收入,为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奠定基础。

3.2 加大财政投入,优化财政社会保障支出项目

从上文的数据分析发现,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偏低,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针对这一问题,山东省应当结合未来的社会保障需求,对财政支出进行相应的调整,优化财政社会保障支出项目,压缩行政及经济建设等费用,转向对社会保障的财政支出。值得一提的是,在提高社会保障财政支出时要做到循序渐进,防止资源的浪费。

3.3 拓宽筹资渠道,逐步实现社会保障的社会化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社会保障需求与日俱增。要想使社会保障的供需平衡,单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因此,要拓宽社会保障筹资渠道,保证社会保障资金的有效供给。一方面可以通过现有的资金进行投资运营,用现有资金来筹集资金;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福彩事业、社会捐助等方式来筹集资金。社会保障是一种社会事业,应当通过国家、社会和个人三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办好。在政府的宏观指导下,社会和个人相互协调、相互促进,逐步实现社会保障的社会化。

3.4 利用民间资本,渐进式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为了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增加政府的社会保障支出是必要的但不是唯一的,还可以利用民间资本,调节社会保障的供需平衡。政府通过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吸引民间资本弥补养老保障的需求,以减少政府所要承担养老成本。将商业保险作为社会保障的补充,减轻了国家的负担的同时也满足了人们多层次保障需求。社会保障体系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它的建立和完善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采取持续长久的战略,渐进式扩大社会保障范围,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参考文献

[1]穆怀中.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研究[J].经济研究,1997(2):56-63.

[2]刘玉祥,郭德辉.新疆社会保障水平分析:2000年—2010年[J].新疆财经大学学报,2012(3):10-16.

[3]高乐坤,杨芷晴.城镇化视角下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结构变化研究[J].社会保障研究,2013(4):67-72.

[4]杨翠迎,何文炯.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关系研究[J].公共管理学报,2004(1):79-85.

[5]杨风寿.中国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水平关系的研究[J].开发研究,2015(4):164-168.

适度保障 篇4

社会保障水平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其生产总值的比重, 它反映了相对于国民经济发展程度而言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的高低程度。社会保障水平的适度性指社会保障水平既满足当地广大居民的需求, 又与当地的经济发展相适应。其中, 是否满足当地居民的需求只要从现有的社会保障水平是否处于能满足广大居民需求、实现应保尽保的社会保障适度水平运行范围内来考察;是否与当地的经济发展相适应主要从社会保障水平与本地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反映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变量的相关关系来考察。

社会保障水平的测定与研究要求准确统计出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广东省现行社会保障体系中的社会保障支出主要由两块组成:一块来自社会统筹部分的社会保险, 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另一块来自相关政府财政支出的部分, 包括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类支出、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经费类支出、社会保障补助类支出、卫生经费支出以及从2002年开始实施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的财政支出部分。

由于上世纪90年代初, 我国实行社会保障改革, 且先试点后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所以以社会保险为主导辅以社会救济的混合型社会保障模式的实行有一个过程, 同时由于有些统计数据的不明确性, 故本文选取1995~2005年的数据作为研究对象。

二、相关研究分析

通过分析相关数据得出:广东省社会保障总支出有明显的增长, 社会保障支出年均增长率为22.63%, 反映了广东省经济的强劲增长为社会保障支出增长提供了有力保障;广东省社会保障水平相对于经济增长较缓慢, 1995~2005年期间社会保障水平变化不大, 最高为3.40%, 最低为1.05%, 平均水平为2.33%, 年均增长率仅为8.36%, 远低于同期GDP的增长率13.17%。

广东省目前的社会保障水平是“高”还是“低”, 有没有标准可以衡量, 与经济发展是否相适应呢?因为适度的社会保障水平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是具有积极作用的。具体表现为:它保障了大多数人的最低经济要求和社会需求, 使社会保持相对稳定, 为国民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环境;它可以适当调节社会需求, 推迟或抑制消费, 避免高经济增长与高通货膨胀并存, 从而推动经济发展;它可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和素质, 推动社会文明的发展。

如果社会保障水平不足, 则不能保障大多数人的最低经济要求和社会需求, 不能起到社会保障为保障人们在面临风险时所发挥的作用。如果社会保障水平超过一定的标准, 一方面必然会出现社会保障项目过多, 支出过多, 社会保障机构扩张, 管理人员猛增, 进而出现低效率、官僚化的情况;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激励公民去积极劳动, 会出现养懒人的现象。因此, 适度的社会保障水平才能与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相适应。

社会保障水平是否满足当地广大居民的需求、实现应保尽保主要看其是否在社会保障适度水平上下限内运行。社会保障适度水平运行的上下限依据穆怀中教授提出的社会保障水平测定模型进行测定, 该模型为:

其中SSL代表社会保障水平, SST代表社会保障支出总额, GDP为国内或地区生产总值, OP为老年人口比重, 它代表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支出占工资收入总额的比重。为了公式的简化, 以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限度;Z为失业保障支出占工资收入总额的比重, 它的取值范围在1%至1.5%之间;J为工伤、生育保障支出占工资收入总额的比重, 它的取值范围在0.016%至1.5%之间;M为社会福利、优抚占工资收入总额的比重, 它的取值范围在1%至1.5%之间。此外, 0.75是依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原理和实际研究结果———劳动生产要素分配比重系数H的“度”。该模型主要从社会保障的应保人数来考察社会保障水平, 同时也反映了居民对社会保障的需求水平。

根据上述模型的数据假设, 则一个地区社会保障水平的上限公式

为:SSLU=0.75× (OP+1.5%+1.5%+

下限公式为:SSLD=0.75× (OP+

通过分析相关资料和应用该模型可以看出, 广东省现有的社会保障水平与适度水平相差很大, 在计算期内平均年社会保障水平为2.33%, 而平均年适度水平下限为7.16%, 后者是前者的3.07倍。这么大的差距可以认为是结构性差距, 即这样的差距不是因为某些不可控制的因素导致的, 而是因为社会保障支出或社会保障项目构成等方面的缺位而导致的社会保障水平的差距问题。

社会保障水平是否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主要从社会保障水平与能反映经济发展的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来衡量。因为经济发展推动着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但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水平之间并不是同比、同向的发展关系, 经济发展通过一系列中介变量最终影响社会保障水平。GDP的增长是社会保障水平变化的基础, 但由于各种中介变量随着时间变化而不断处于动态变化中, 这就有可能使社会保障水平和GDP处于非同步或非同向发展状况。

现利用统计计量软件SPSS13.0对广东省社会保障水平与这些经济变量进行相关分析,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第一, 广东省社会保障水平与人均GDP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第二, 广东省社会保障水平与老年人口比重、失业率没有显著相关, 这表明广东省社会保障制度中的主要受保人口的相关程度需要加强, 养老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及医疗保险制度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主要是继续扩大覆盖面。第三, 广东省社会保障水平与居民储蓄比重是显著正相关, 这表明广东省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上升, 国内生产总值中国内居民储蓄比重也增加, 这一方面可能与中国人的文化习惯有关, 中国人的储蓄率一直都非常高;另一方面也显示出目前广东省社会保障水平还比较低, 并不能满足居民对

|轻松阅读·东鳞西爪|DONGLINXIZHAO

古代官僚绰号联

六如给事;四尽中书。

宋朝, 金兵包围汴梁, 钦宗令给事李邺出使金营求和。他回城后盛赞金兵:“人如虎, 马如□黄守蛟

龙, 上山如猿, 入水如獭, 其势如泰山, 大宋如累卵。”被百姓骂为:“六如给事。”

北宋末年, 中书侍郎王孝迪奉命勒索民间金银送金国, 这个

未来风险的抵御需求, 只能继续保持高的储蓄率。同时, 广东省社会保障水平与投资率、私人消费比重是显著负相关。广东省社会保障水平与财政收入和工资总额之间是显著正相关, 这与我们预期一致。总之, 广东省社会保障制度与各宏观经济变量的相关关系反映较为灵敏, 除了老年人口比重和失业率。

三、结语

对现有社会保障水平及其适度状况的分析和研究, 其直接作用是为今后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健全提供理论依据和对策措施。在对广东省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性研究的基础上发现, 现有的社会保障水平并未实现应保尽保, 也与经济发展不太适应。因此, 通过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 加大政府财政支出中的社会保障部分, 完善社会保障基金的征缴、管理体制等措施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支出, 实现满足广大居民需求、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功用, 进而改善民生, 构建和谐广东, 体现和谐社会公平、正义和共享的

差事很可耻, 却也很无奈。可是这个家伙居然干得很起劲。他出榜恐吓京城市民:倘不交出财物, 金军破城后“男子杀尽, 妇女掳尽, 宫室焚尽, 金银取尽”。简直不知道他到底是哪一边的。于是王孝迪也得了一个外号:“四尽中书。”正好和“六如给事”配成一对。■

【适度保障】推荐阅读:

适度应用07-17

适度课堂07-10

适度运用07-13

适度紧张07-30

适度处理08-12

生产适度09-11

适度优质09-13

适度原则09-26

适度劳动10-23

适度教学11-13

上一篇:成像特征下一篇:鸟害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