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征碳税

2024-10-07

开征碳税(精选6篇)

开征碳税 篇1

1 碳税的理解

1.1 碳税的概念

碳税是指针对二氧化碳排放所征收的税。它以环境保护为目的, 希望通过削减二氧化碳排放来减缓全球变暖。碳税通过对燃煤和石油下游的汽油、航空燃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产品, 按其碳含量的比例征税来实现减少化石燃料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与总量控制和排放贸易等市场竞争为基础的温室气体减排机制不同, 征收碳税只需要额外增加非常少的管理成本就可以实现。

1.2 碳税与能源税, 环境税的关系

简单而言, 碳税就是针对二氧化碳排放征收的一种税。而能源税一般是泛指对各种能源征收的所有税种的统称, 包括国外征收的燃油税、燃料税、电力税以及我国征收的成品油消费税等各个税种。二者之间既相互联系, 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联系为:在征税范围上, 碳税与能源税有一定的交叉和重合, 都对化石燃料进行征税;在征收效果上, 碳税与能源税都具有一定的二氧化碳减排和能源节约等作用。区别为:在产生时间上, 对各种能源征收的能源税的产生要早于碳税, 碳税是在认识到排放温室气体破坏生态环境以及对全球气候变化造成影响后, 才得以设计和出现的;在征收目的上, 碳税的二氧化碳减排征收目的更为明确, 而能源税的初期征收目的并不是二氧化碳减排;在征收范围上, 碳税的征收范围要小于能源税, 只针对化石能源, 而能源税包括所有能源;在计税依据上, 碳税按照化石燃料的含碳量或碳排放量进行征收, 而能源税一般是对能源的数量进行征收;在征税效果上, 对于二氧化碳减排, 理论上根据含碳量征收的碳税效果优于不按含碳量征收的能源税。

环境税一般是泛指对为实现一定的环境保护目标而征收的所有税种的统称。三者相比较, 环境税的外延最大, 既包括能源税和碳税, 也包括其他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税种, 如硫税、氮税、污水税等。

2 开征碳税的必要性

2.1 开征碳税是减缓国内生态环境压力的需要

受能源分布的约束, 我国是世界上少有的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国之一。改革开放三十年来, 我国经济高速发展, 碳排放量逐年增加, 而且增长速度很快。气候变化已经对中国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同时, 中国的发展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的严重约束。因此, 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政府已经把节能减排作为当前工作的重点, 也采取了相关的政策措施。碳税作为实现节能减排的有力政策手段, 也是保护环境的有效经济措施, 应成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政策手段之一。

2.2 开征碳税有利于树立负责任的国际形象

中国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签约国。虽然目前对发展中国家没有规定强制的减排义务, 但根据“巴厘岛路线图”达成的协议, 2012年以后发展中国家也要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采取对国家合适的减排行动, 同时这种行动要以可测量、可报告、可核实的方式提供技术、资金和能力建设方面的支持, 首次明确提出了发展中国家的责任。中国作为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大国, 我国限排和减排的国际压力与日俱增。既然减排是有益人民和子孙后代的事业, 我们自然应该寻求主动。因此, 开征符合我国国情的碳税, 将其作为我国主动进行二氧化碳减排的行动之一, 不仅符合国际环境政策的发展趋势, 也可以提高自身的国际形象, 有利于掌握未来谈判的主动权。

2.3 开征碳税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粗放, 特别是经济结构不合理, 是我国经济发展诸多矛盾和问题的主要症结之一。节能减排是进行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而碳税作为重要的环境政策工具, 既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 也有利于促进节能减排技术的发展, 还符合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方向。具体来看, 开征碳税能够推动化石燃料和其他高耗能产品的价格上涨, 导致此类产品的消费量下降, 最终起到抑制化石能源消费的目的, 进而还能达到因减少使用化石燃料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以及减少其他污染物排放的目的。

2.4 开征碳税是完善环境税制的需要

从国外发达国家来看, 其普遍建立了以硫税、氮税、燃油税、碳税等环境税种为核心的环境税制或绿色税制。虽然我国目前也存在着一些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税种, 如资源税、消费税等, 但目前尚缺乏独立的环境税种, 符合市场经济的环境税收制度尚未建立起来, 环境治理的效果不理想。开征碳税, 可以设立直接针对碳排放征收的税种, 增强税收对于二氧化碳减排的调控力度。同时, 也有助于我国环境税制的完善。

3 碳税税制要素的设计

碳税的税制要素包括征税范围和对象、纳税人、计税依据、税率、征收环节、税收优惠和征收方式等方面, 结合国外开征碳税的经验和我国开征碳税的目标和原则, 我国碳税制度要素的设计内容如下。

3.1 征税范围和对象

碳税的征税范围和对象为:在生产、经营和生活等活动过程中因消耗化石燃料直接向自然环境排放的二氧化碳。碳税是对二氧化碳排放进行征收的税种, 但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温室气体不仅包括二氧化碳, 还包括氧化亚氮、甲烷和臭氧、六氟化硫、氢氟碳化物和全氟化碳等。从运用税收政策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角度看, 应该对所有的温室气体都进行征税。也就是说, 中长期的碳税政策应该实现对集中排放源的所有温室气体征税, 对分散源则以二氧化碳或燃料消耗为基础。但从短期来看, 由于二氧化碳约占温室气体排放的60%以上, 是最重要的温室气体, 同时对二氧化碳进行征税较其他温室气体更容易操作。因此, 我国现阶段碳税的征税范围和对象可确定为:在生产、经营等活动过程中因消耗化石燃料直接向自然环境排放的二氧化碳。由于二氧化碳是因消耗化石燃料产生的, 因此碳税的征收对象实际上最终将落到煤炭、天然气、成品油等化石燃料上。

3.2 纳税人

凡是因消耗化石燃料向自然环境中直接排放二氧化碳的单位和个人为碳税的纳税义务人。

根据碳税的征税范围和对象, 我国碳税的纳税人可以相应确定为:向自然环境中直接排放二氧化碳的单位和个人。其中, 单位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股份制企业、其他企业和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军事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单位。

3.3 计税依据

根据世界各国征收碳税的经验, 碳税的计税依据应该是消耗化石能源向自然环境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其中排放量指化石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碳的体积。

3.3.1 计税依据的选择

碳税的征税对象是直接向自然环境排放的二氧化碳, 理论上应该以二氧化碳的实际排放量作为计税依据最为合理。但由于以二氧化碳的实际排放量为计税依据, 涉及到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监测问题, 在技术上不易操作, 征管成本高。因此在实践中更多地是采用二氧化碳的估算排放量作为计税依据, 即根据煤炭、天然气和成品油等化石燃料的含碳量测算出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由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所燃烧的化石燃料之间有着严格的比例关系, 且化石燃料的使用数量易于确定, 因而可通过投入量或使用量确定出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此外, 这种计税依据的确定不需要涉及气体排放量的监测问题, 易于操作, 征管成本低。

严格来说, 对根据化石燃料估算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征税与对二氧化碳的实际排放量征税相比, 是存在差别的。前者只鼓励企业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 而无法使企业致力于对二氧化碳排放的消除或回收利用等方面的技术研究。

目前实施碳税的大部分国家都是采用估算排放量作为计税依据。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税务机关尚不具备对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监测的能力, 为了便于征收, 降低征管成本, 我国同样应该采用二氧化碳的估算排放量作为碳税的计税依据。

3.3.2 计税依据的确定

根据《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中能源部分所提供的基准方法, 化石燃料消费产生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计算公式为:

二氧化碳排放量=化石燃料消耗量×二氧化碳排放系数

二氧化碳排放系数=低位发热量×碳排放因子×碳氧化率×碳转换系数

其中, 化石燃料消耗量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实际消耗的产生二氧化碳的化石燃料, 包括煤炭、原油、汽油、柴油、天然气等, 以企业账务记录为依据;二氧化碳排放系数是指单位化石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低位发热量是指化石燃料完全燃烧, 其燃烧物中的水蒸汽以气态存在时的发热量, 也称净热;碳排放因子是指化石燃料单位热值的碳排放量;碳氧化率是指碳氧化的比率, 即氧化碳占碳排放的比率;碳转换系数是指碳到二氧化碳的转化系数。

3.4 税率

税率直接反映的是一个税种税负的高低, 税率的选择直接影响行业的发展, 因此在税率的选择上要综合其他税种及资源价格水平等因素。

3.4.1 税率形式

碳税税率形式与计税依据密切相关, 由于采用二氧化碳排放量作为计税依据, 且二氧化碳排放对生态的破坏与其数量直接相关, 而与其价值量无关。因此, 需要采用从量计征的方式, 即采用定额税率形式。

3.4.2 碳税开征税率的初步选择 (表1)

需要注意的是, 碳税采用定额税率形式, 其水平的设计还需要考虑能源的价格情况。

3.5 征税环节

碳税的征税环节一般有两种选择, 一是在生产环节征税, 由化石能源的生产、精炼、加工企业缴纳;二是在消费环节征税, 即批发或零售环节, 由化石能源的销售商缴纳。理论上, 碳税的纳税人是消耗化石能源的企业和居民, 从充分发挥碳税政策效应的角度考虑, 在消费环节征税, 并采取价外税的形式, 更有利于刺激消费者减少能源消耗。但从实际管理和操作角度考虑, 在生产环节征税更有利于税收的管理和源头控制。

现行消费税对成品油的征收是在生产环节, 资源税对煤炭、天然气和石油的征收也是在生产环节, 考虑到中国目前对煤炭、天然气和成品油征税的实际做法, 为了保障碳税的有效征收, 减少税收征管成本, 建议将碳税的征税环节设在生产环节。具体来看:对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由资源开采企业缴纳;对于汽油、柴油等成品油, 由石油的精炼、加工企业缴纳。

摘要:二氧化碳 (CO2) 排放税, 简称碳税, 碳税被认为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要手段和工具, 在气候变化大背景下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 由于其理论设计上的优点和实践操作上的便利, 目前已经在很多国家实施。当前, 西方学术界和政府部门酝酿在国际贸易中征收国际碳税, 这将会影响到我国的政治经济贸易状况, 所以有必要及早进行二氧化碳税收问题的研究。本文通过对碳税的概念, 意义及税制要素的探讨, 明晰征收碳税的思路。

关键词:碳税,环境税,纳税人

我国开征碳税对企业影响探析 篇2

关键词:碳税,低碳经济,节能减排

一、碳税的基本内涵

(一) 碳税定义

碳税是指针对二氧化碳排放所征收的税。更具体地看, 碳税是以保护环境为目的, 希望通过削减二氧化碳排放来减缓全球变暖, 它对燃煤和石油下游的汽油、航空燃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产品, 按其碳含量的比例征税来实现减少化石燃料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它不需要市场竞争等为基础, 只需要增加额外的管理成本即可, 因此可以激励国家及企业减少碳排放。

(二) 碳税特性

碳税是一种污染税, 即对温室气体生产和消费征税, 是将外部成本内部化。

碳税是一种间接税, 是在生产或消费过程中征收的, 由于它的固定税率和不改变分配结构, 所以对经济发展的副作用较小。

碳税是一种调节税, 它能够激励政府及企业节能并且开发新能源, 同时逐步淘汰高耗能产业和技术。

(三) 碳税优点

1. 管理成本低, 易于操作。

碳税虽然是一种税, 但是对于经济的副作用较小, 主要是为了刺激政府和企业节能减排。碳税可以在化石燃料进入经济循环的环节征收, 而且可以对少数经济体征税就可以覆盖我国的化石燃料消费, 相对来说税收征收易于操作。

2. 间接刺激政府与企业, 寻求低碳生产方式。

碳税的征收使得政府与企业更加重视温室气体的影响, 考虑如何节能减排。企业可以通过安装新型装置等来提高能源利用率, 或者从事新能源的开发来可以减少化石燃料和其他高耗能产品的消费量;政府则可以多设置一些优惠或者税收返还, 也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积极性。

3. 具有可预见性。

由于企业的碳排放量是可知的, 并且可以估算出需要支付的税金, 因此可以根据掌握的信息, 在开发新能源和提高能源利用率方面投资, 这样既可以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也可以减少企业的预算和投资, 更有利于企业盈利。

我国拟在2012年引入碳税, 这对于我国的企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会。碳税开征会导致企业的负担加重、成本提高和盈利相对减少, 但是从长期来看可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不仅符合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而且对建立环境友好型企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碳税对我国企业的积极影响

(一) 碳税对企业的节能导向作用

征收碳税促使企业考虑如何去减排, 将之前的粗放式管理优化为集约式, 尽量减少碳排放。开征碳税可以引导企业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优化产业结构, 并投资于节能措施。能源的节省、新能源的使用也可以很好地提高企业竞争力, 同时可以将多余的碳排放量用于交易以盈利, 还可以享受减免税和税收返还政策。

(二) 减少国际间贸易摩擦

从国际发展形势来看, 很多国家现在都开征碳税, 并且在完善的碳税机制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因此未来的国际趋势将是所有国家都征收碳税, 如果我国不开征碳税, 将会在贸易上受到一些阻碍。但是如果我国也开征碳税, 别的国家则没有机会再征税, 可以将这部分资金控制在国内。同时国际贸易中企业考虑的因素很多, 碳税也会成为其中一项标准, 因此, 碳税的征收可以增加很多对外贸易机会并减少摩擦。

(三) 促使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

SA8000社会责任认证标准要求企业在获得合法利润的同时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采取环境对策、消除环境影响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来说, 它的环境责任包括资源的节约利用和循环利用, 以及降低废弃物的产生量等。在采取环境对策之后, 企业的形象改变成为影响产品销路的重要因素, 也会使企业建立很好的社会效应, 受到更多消费者的青睐, 而且资源的循环利用也可以降低成本投入, 同时许多企业选择供应商或者合作商时也会考虑这个因素, 这对企业是名利双收的好事。

三、碳税对我国企业的消极影响

(一) 企业生产成本提高

能源密集型企业被征碳税, 生产成本提高, 当它们不改变自己的生产模式, 不能减少碳排放量时, 长期来看, 一些企业将会因没有利润而退出该行业甚至破产, 促使企业不得不提高生产技术, 只有使用新能源或者是提高能源利用率, 才可以生存下来。而新能源和新技术的利用, 将会在生产前期提高企业的生产成本, 给企业造成一定的压力。

(二) 征收碳税可能推高能源价格

近年来, 国际原油价格直线上升, 而且还有不断上涨的趋势。我国开征碳税可能导致各种能源的价格都涨而不跌, 由于国家要求低碳节能, 则许多企业寻求新能源, 新能源的价格将会上涨, 这会给一些想要节能减排的企业造成阻碍, 而它们只能继续使用高耗能能源, 于是新能源和高耗能能源的价格都不会下降, 企业只好在其它的方式上减排来达到目标, 这样企业的成本将会升高, 给一些小企业造成较大的障碍。

(三) 改变企业生产模式

征收碳税不仅直接对企业产生了负面影响, 也间接地影响了企业的生产模式。为了减少碳排放量, 企业不得不在每一步的生产过程中都考虑减排, 以往一些高耗能的生产方式被淘汰, 需要探索新的、低碳又环保的生产模式, 而企业需要改变长久以来的生产模式, 意味着将会消耗大量人力物力。

四、企业减少碳税负面影响的方法及措施

以上已经研究了征收碳税的影响, 为了尽可能减少它对我国企业的负面影响, 以下分析我国企业应如何采取措施应对碳税开征, 保持竞争力。

(一) 提高能源利用率

我国经济在不断发展, 随之而来的是对于能源的不断消耗, 而我国企业对能源的认识不是很深刻, 如没有回收利用生产过程中的废热和余热, 导致很多能源都白白浪费。在开始征收碳税之后, 应当尽量减少能源的损失, 提高能源利用率, 努力达到国外同种产品的能源消耗, 重视节能减排, 虽然我国企业的减排压力较大, 但同时减排潜力也很大。要提高能源利用率就应当把企业生产的每一个步骤都好好把握,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和余热都回收。例如钢铁工业的氧气顶吹炼钢转炉的废气回收后可以作煤气使用;高温废气经过余热锅炉可以回收大量余热;特别是采用低碳技术改造现有技术, 企业需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帮助自身走出能源危机。如我国目前已经掌握的碳捕集、分离与净化技术, 都可以大量运用于生产中。也可以借鉴国外已经成熟的技术, 进行中外合作, 并从中学习和研究符合企业自身的方式。

(二) 发展清洁能源

碳排放量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使用, 所以减排的重点也就落在了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上。可以肯定的是, 控制好化石燃料的使用量将会对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有较明显的效果。如果可以开发新的、清洁的能源, 改善我国企业大多数依靠高耗能燃料的现状, 就可以减少碳排放量, 并且减少碳排放额度的需求。虽然开发新能源没有直接减少碳排放量, 但是它们会逐渐代替化石燃料等在企业生产中的地位, 由此分担能源生产带来的负担。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都已经开始研究新能源的利用, 如核能、太阳能、风能等, 都将会成为未来企业发展的热点。如我国河北保定高新开发区, 仅2008年累计出售光伏与风电产品分别为500兆瓦和5089兆瓦, 大致相当于减排10640千吨二氧化碳, 而成为世界第一个“碳益”城市, 即全世界因为使用保定制造的设备所形成的碳减排量高于该城市的碳排量。

(三) 发展循环经济

这里讲的发展循环经济, 是指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同时以二氧化碳为原材料生产其它产品。企业在注重自身节能减排的同时也应该考虑行业间的循环发展, 不局限于行业内部, 同时关注行业间的互动, 这样可以使得减排和盈利兼顾。

以二氧化碳为原材料的加工工艺在全世界都在快速发展中, 河南南阳天冠新型生物材料公司的二氧化碳全降解塑料项目, 投产后每年可减排100千吨。国外也有一些例子, 如荷兰利用工厂余热就可以加热暖棚, 而减少了石油和天然气的利用。

总之, 利用二氧化碳来发展循环经济有很好的前景, 现在已经有一些方法, 也有一些企业开始使用, 这种方式相对于其他几种方式来说较为简单, 只要企业找到一种有效的循环经济方法, 不会耗费太大的投资, 但是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发展一种循环方式。

(四) 利用碳排放交易盈利

《京都议定书》规定发达国家可以采用排放权交易、联合履行和清洁发展机制三种方式进行减排, 而排放权交易被认为是最方便和有效, 可以在企业之间普及的方式, 于是碳排放交易所就应运而生了。由于国家的减排任务最终是由企业来实现的, 自然碳交易也需要在企业身上体现。碳交易市场发展迅速, 许多国家已经开始实行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碳交易是指政府给一个行业或者地区制定的可以排放温室气体的总量, 给予企业有限碳排放额度许可, 并可以在企业之间进行交易。如果企业的碳排放量超过了这个额度, 则需要在市场上购买碳排放权, 如果企业有多余的碳排放权也可以在市场上进行出售。这样的措施使得在收取碳税激励企业减排的同时, 又有了另外一层制约。但是如果企业能够节能减排, 就可以将多余的碳排放权交易, 由此盈利。

我国现在面临着巨大的减排压力, 所以我们需要尽快建立并运行自己的碳交易系统来缓解这种压力。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碳资源国家, 减排潜力很大, 而且我国有低廉的劳动成本和较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因此在碳交易方面将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许多研究表明, 虽然碳税在短期会影响国家或者企业的收入, 但是从长期角度来看,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国际趋势, 改变企业自身的生产方式, 早期投资是必须的, 后期的回报率也很高。

(五) 建立低碳会计体系

发展低碳经济对企业的会计体系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企业需要研究建立低碳会计体系。低碳行为对于企业的经济内容、经济活动产生影响, 从而也对企业的会计核算内容和方式产生影响。在减排的目标下, 企业需要选择低碳发展方式, 提高能源利用率, 节能减排。会计作为企业管理和信息处理手段的一种, 也应将低碳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内容加以反映、核算和监督, 设置特定的财务指标来控制低碳经济行为。

最早提出碳会计概念的是Stewart Jones教授。2008年, Stewart Jones教授等将与碳排放、交易及鉴证等的会计问题称之为碳排放与碳固会计, 即低碳会计, 并提出了构建碳会计规范的两种主要思路:其一是在京都协定框架下, 所有机构或组织对产生于碳汇的碳信用的会计规范与IPCC的原则相协调。其二是在温室气体协定书内分别计量和报告碳排放的相关会计问题。这意味着低碳会计将成为会计体系中一个单独且重要的方向, 而之后也引起了国际会计学界的关注和重视。企业未来的生存和发展, 需要依靠低碳会计体系的核算反映和监督。从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可以总结出目前为止碳会计主要包含以下内容:碳排放额的核算、碳排放的风险评估和报告、碳排放的信息及披露等以及碳汇的确认、碳固及鉴证。总之, 低碳会计作为管理手段, 应当积极地促进企业落实国家的减排目标, 并且能够准确如实地反映企业的减排成果。企业应当在传统的会计核算下新添加低碳会计体系, 这能更加完善企业的会计体系, 并且依靠会计这种管理手段促进企业减排, 同时比较准确地了解到企业在减排方面的投资与回报。低碳会计可以给企业明确地展示每年减排的效果, 也可以让企业探索更加有效的减排措施。所以企业也应当努力研究适合自身的低碳会计体系, 从而在符合市场发展的同时减少碳税征收的负面影响。

五、结束语

择机开征碳税是立足于经济发展和长远利益的模式, 企业应当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减排方法, 在尽量减少碳税对其影响的基础上, 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 取得经济和环境的双赢。

参考文献

[1]姜砺砺.当今二氧化碳减排措施的综合分析与比较 (J) .能源研究与信息, 2010 (1) .

[2]周艳.对碳税问题的研究 (J) .会计之友, 2010 (3) .

[3]李伟, 张希良, 周剑, 何建坤.关于碳税问题的研究 (J) .税务研究, 2008 (27) .

[4]薛祖源.实现我国承诺的2020年减排指标的设想 (J) .化工设计, 2010 (3) .

[5]王淳.国外碳税政策体系及基本经验 (J) .宏观经济管理, 2010 (11) .

[6]强殿英.构建企业低碳会计体系 (J) .会计之友, 2010 (8) .

[7]熊桂.对我国开征碳税的研究 (D)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0.

[8]王礼茂.几种主要碳增汇/减排途径的对比分析 (J) .第四纪研究, 2004 (3) .

雾霾背景下的碳税开征设想 篇3

一、国内的雾霾

雾霾天气对于北方地区的居民原来是比较陌生的, 北方秋冬季节很多地方大风扬沙天气较多。但是2009年以后, 北方开始出现了长时间的雾霾天气, 这种情况在2013年1月份出现了集中性爆发。据中国环境保护部的资料显示, 在1月底, 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湖北、湖南等中部和东部的省市地区, 这些地区的雾霾发生面积总计约为143万平方公里, 雾霾天气也严重影响了一些城市的空气质量。其中, 北京、济南、西安、天津、上海、郑州、沈阳、哈尔滨等城市空气质量为五级以上重度或严重污染。中央气象台更是在28日首次单独发布了霾预警, 30日又接连发布了大雾蓝色预警与霾黄色预警。30日北京市区的细颗粒物 (PM2.5) 平均浓度值达到310微克/立方米, 属于严重污染。以至于北京市启动了更严格的应急方案, 紧急勒令30%公务车停驶, 103家重点排污企业暂停生产, 全部渣土运输车停止上路行驶。

二、国外的雾霾及其治理

其实雾霾天气并非我国独有, 很多发达国家在自身工业化发展历程中都曾经长时间的遭遇此问题。

1. 英国的伦敦曾经被称作“雾都”, 在1952年冬天的12月5日至10日之间, 甚至发生了可怕的“伦敦烟雾事件”, 根据可靠资料记载, 5日到8日这4天里, 死亡人数就高达4000人。12月10日后毒雾渐渐消散, 但在接下来的两个月内, 又有接近8000人死于呼吸系统疾病。正是在这一严重事件之后, 英国才逐步加快了治理雾霾的脚步, 出台了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方案———《清洁空气法》。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 80年代初, 空气状况才逐步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在此过程中, 伦敦政府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早期主要针对工业污染, 将伦敦城区的发电厂 (当时主要依靠燃煤发电) 外迁到郊区重建。大规模改造居民的传统炉灶, 减少煤炭使用量, 逐步在居民中推广天然气的使用, 冬季集中供暖, 减少居民自行取暖。到了上世纪80年代, 考虑到交通污染的危害大过工业污染的危害, 伦敦政府进一步出台规定,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大力扩建地铁系统, 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积极建设大面积的绿化地块, 控制私车保有量, 甚至于对驶入伦敦市中心区域的私家车征收“拥堵费”。

2. 美国的洛杉矶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也面临了很大的空气污染问题, 从1943年开始, 洛杉矶的城市上空就会经常出现一种弥漫天空的浅蓝色烟雾, 这种烟雾中含有乙醛、臭氧、氧化氮和其他氧化剂, 滞留市区久久不散。这就是著名的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在1944年时, 该城市100公里之外的海拔2000米高山上出现了大片松林大量枯死, 柑橘大面积减产的现象。进入50年代, 空气质量进一步恶化, 在1955年9月份, 由于污染和高温, 在短短两天的时间里, 洛杉矶全市因呼吸道系统衰竭而死亡的老人 (65岁以上) 就超过400人。许多人还出现了头痛、眼睛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在此背景下, 洛杉矶政府划出了一个专门区域来研究污染物的性质和来源。为了治理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 美国政府打了一场“全民保卫战”, 将全国划分成十个区域, 成立各自区域的办公室, 协调统一管理。引入排污权交易模式, 规定排污权可以作为商品买卖。同时, 美国政府还规定了对公共汽车和轻型卡车替换更加清洁的能源, 对柴油发动机制定更加严格的废气排放标准, 进一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3. 日本的四日市位于日本东部海湾。由于从1955年开始, 这里陆续兴建了十几家石油化工厂和一百多家小企业。这些工厂终日排放含有二氧化硫的气体和粉尘, 这里也就出现了严重的空气质量问题。1961年, 呼吸系统疾病 (这就是著名的四日市哮喘病) 开始在这一带发生、蔓延。据资料记载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占总人数的25%, 哮喘病患者占总人数的30%, 肺气肿等患者占总人数的15%。1964年由于出现了连续三天烟雾不散, 严重的哮喘病患者中不少人因此死去。1967年一些患者甚至因不堪忍受折磨而自杀。1970年哮喘病患者达500多人。其中当年有10多人死亡。1972年全市哮喘病患者871人, 当年死亡11人。后来, 因为日本各大城市普遍使用了高硫重油, 从而使四日市哮喘病蔓延全国。如千叶、川崎、横滨、名古屋等几十个城市都有不同程度和范围的哮喘病在逐渐蔓延。

在此情况下, 日本政府规定新建的大楼的绿化面积必须达到一定比例, 鼓励楼顶绿化。绿化面积超过一定的标准, 将发放一定数额的补助金等一系列优惠政策, 东京都政府在《城市规划法》中规定, 从东京市内的任何一点向东西南北方向延伸250米的范围内, 必须见到公园。否则将严厉处罚。而在控制汽车尾气方面, 日本环境厅也规定了机动车在行驶过程中排放废气的最高标准量, 禁止超标车辆上路运行。同时, 日本的都道府县还在交叉路口等交通地点设置了测试点, 检测废气浓度, 一旦发现超标, 将限制行驶。同时为了抑制私家车数量, 日本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三、碳税及其对雾霾的影响

所谓碳税, 狭义的概念是指针对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征收的一种环境税收。广义的碳税概念指的是对所有排放有害气体 (这包括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征收的税收。它往往针对煤和石油开采生产环节中产生的汽油、航空燃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产品, 按其碳、硫含量比例来征税, 目的是希望通过削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的排放, 从而达到提高空气质量的目的。

从国内外的经验来看, 治理空气质量的传统措施有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网络, 制订及其严格的废气排放标准, 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 限制私家车辆的保有量, 加装废气过滤装置, 扩建大面积绿地等。这些措施要么需要政府的行政干预命令, 而这往往会引起经济、生活的不便利;要么需要政府大量的支持资金投入, 而这往往会引起严重的财政赤字。21世纪后, 一种更为高效的方式进入了政府的视野———开征碳税。碳税是少有的具有“双重红利”性质的税收, 所谓双重红利指的是, 碳税的开征不仅能够有效抑制空气污染, 改善空气质量, 达到保护环境的目标;而且可以利用其税收增加财政收入, 降低现存税收制度对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的扭曲作用, 从而有利于社会就业、经济持续增长等。从这个角度来看, 碳税不失为一种更好的选择。

参考文献

[1]高鹏飞, 陈文颖.碳税与碳排放[J].清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2, (10) .

[2]何建坤, 柴麒敏.关于全球减排温室气体长期目标的探讨[J].清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88.4) .

[3]毛显强, 杨岚, 瑞典环境税——政策效果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环境保护, 2006, (1) .

[4]张克中, 杨福来.碳税的国际实践与启示[J].税务研究, 2009, (4) .

[5]李伟, 张希良, 周剑, 何建坤.关于碳税问题的研究[J].税务研究, 2008, (3) .

对我国开征碳税的可行性探讨 篇4

一、我国开征碳税的可行性

(一) 政策上的可行性。

为实现节能减排我国已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我国政府在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上已经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减排目标和承诺。2009年9月,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发布了《中国开征碳税问题研究》的研究报告, 提出我国可以考虑在未来五年内开征碳税, 其路线图为2009年进行燃油税改革, 2009年或之后择机推行资源税改革, 在资源税改革后的1-3年期间择机开征碳税, 预计开征时间为2012-2013年。2010年我国也开展了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国家发改委还表示“十二五”能源规划的制定, 将重点围绕加快新能源、电动汽车、智能电网等低碳技术的开发利用展开, 占领国际技术制高点, 并实现对国际低碳技术市场的控制权。这些政策和决议为我国开征碳税提供了政策上的可行性。

(二) 技术上的可行性。

与其他环境税相比, 碳税有计量简单、操作容易、便于检测的特点。碳税的税基是碳的排放量, 各种能源的含碳量是固定的, 所以其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也是确定的, 再考虑减排技术和回收利用等措施计量真实的碳排放量, 所以碳税计量相对简单, 对税务人员来说操作相对容易, 也不需要复杂的检测。同时, 其他国家的碳税实践为我国碳税政策的实施提供了很多有益的经验和借鉴, 包括合理设计碳税的税负水平, 充分发挥碳税的调节功能, 并规避其对低收入群体和高耗能产业的冲击等。

二、国外碳税实践概况及给我国的启示

(一) 国外碳税实践概况。

碳税作为一种新型的税种虽然还没有统一的标准, 但它已经成为研究者和国际组织极力推崇的一种减排措施, 许多发达国家纷纷制定了相应的碳税制度。碳税于1990年由芬兰开征, 目前丹麦、荷兰、挪威、意大利、瑞典等国家也已经开征了碳税, 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也在酝酿针对控制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税收制度。对于征收碳税的欧盟国家所做的相关绩效评估结果显示, 开征碳税后, 各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减少了, 能源消耗降低了, 同时还促进了能源替代及节能减排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增加了就业岗位 (德国尤为明显) 。由此可见, 征收碳税确实产生了良好的环境效应, 并体现了经济效率。当前, 欧盟国家在发展低碳经济和产业方面已经领先于世界平均水平, 这与其较早开征碳税密不可分, 其中, 碳税制度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对实施节奏的适度把握是其成功的关键。

(二) 国外碳税实践给我国的启示。

1. 碳税征收实行循序渐进, 先低后高的政策。

开征碳税短期内会增加企业的成本。为减缓对企业的冲击, 欧盟国家普遍实施了预告制度。在开征碳税前给企业一段充足的调整时间, 以促进其尽早改进生产技术和工艺,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 分步渐次推进。在开征碳税时, 先确定一个相对较低的税率, 然后再逐步提高, 直至达到理想水平。以瑞典为例, 1991年引入二氧化碳税时, 税率仅为27欧元/吨, 之后逐渐升至目前的114欧元/吨。这些循序渐进的做法既给了企业一个缓冲期, 避免对其国际竞争力造成大的冲击, 又易于被公众认可和接受, 减小了社会阻力。

2. 碳税征收实行差别税率, “优惠”配套措施。

欧盟国家征收碳税大多采用的是差别税率。首先, 视含碳量不同而不同, 即根据燃料含碳量的不同而有所区别。譬如, 2005年挪威对石油征缴的二氧化碳税税率为41欧元吨, 轻油为24欧元/吨, 重油为21欧元/吨。其次, 视行业、部门不同而不同。为避免对能源密集型行业的竞争造成较严重的不利影响, 大多数欧盟国家对含碳比例较高的化石燃料所征收的碳税反而比那些含碳量低的燃料要低一些, 而且各国对能源消耗大、竞争力差的行业, 都采取了税收减免等优惠措施。同时, 为公平起见, 对一些非营利部门也给予了较大幅度的税收优惠。例如, 荷兰明确规定社会组织、教育组织和非营利组织缴纳能源管理税可以得到最高为应纳税金50%的税收返还。再次, 对企业的“低碳”行为进行激励。为鼓励企业节约能源、减少碳排放等行为, 欧盟国家在推行碳税过程中非常注重配套实施相应的优惠措施, 借此引导企业向高能效、低排放的低碳方向转型。比如, 各国对参加自愿减排协议的企业一般都免征 (或减征) 碳税;英国在征收气候变化税的同时, 规定达到能源效率提高目标的企业享受高达80%的税率折扣。

3. 碳税征收坚持税收中性原则。

这里的税收中性是指国家通过对纳税人进行补贴、补偿或以减少其他类型税收的方式, 使纳税人获得与其所支付的碳税等值的款项, 目的是在不增加纳税人税收负担的总体水平基础上征收碳税。实践表明, 碳税在实施过程中, 会对经济利益主体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例如会影响企业和部门的国际竞争力, 也会对收入分配尤其是低收入家庭产生不利影响等等。对此欧盟国家的解决办法主要是在征收碳税的同时, 削减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障税等其他税种的税负。另外善用税款, 将征缴的碳税收入用于环境保护、研发能源节约技术或投入到养老基金、补助贫困家庭等。

三、我国引入碳税的几点建议

在我国的碳税研究和实践过程中, 要充分考虑本国的国情特点, 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扬长避短, 发挥碳税的调节和引导功能。

(一) 设计适合我国国情的碳税制度。

首先, 确定纳税人和计税依据。应确定以消耗化石燃料向自然环境中直接排放二氧化碳的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在征收碳税时应参照欧盟国家的做法, 采用二氧化碳的估算排放量作为计税依据。其次, 确定税率。确定税率时要考虑以下四方面问题:一是应实行定额税, 即按照化石燃料的含碳量规定固定的税率。二是税率水平要适中, 税率既不能超出纳税人的承受能力, 又要促使其对征税作出积极反应。税额应尽可能高于纳税人为减排而使用替代能源或技术改造的预期边际成本。三是要实行差别税率, 应当根据能源类别、能源需求价格弹性或能源效率水平的不同, 规定有差别的税率。四是税率水平不宜一步到位, 借鉴欧盟国家分步推进的做法, 在引入碳税之初, 可先选择一个相对较低的税率水平, 并且在一定时间内使税率水平保持基本稳定, 然后再根据能源价格水平、国内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及国际协调等因素, 逐步提高税率水平。再次, 税收优惠。碳税的税收优惠政策不仅要起到激励作用, 还应发挥“减震”功效。一方面对积极实施技术减排和回收二氧化碳并达到一定标准的企业, 给予税收减免、投资抵免等优惠政策以资鼓励;另一方面, 对能源消耗大、竞争力差的企业, 在开征碳税的初期阶段, 也应采取税收减免或税收返还补贴等优惠措施, 以避免对特定行业产生较严重的不利影响, 减轻碳税推行的阻力。最后, 税款的使用。为起到促进碳减排的作用, 同时又保持税收收入中性, 碳税的税款应当主要用于节能减排及可替代能源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等方面以及重点行业的退税优惠, 或投入养老基金, 以减轻企业和个人的缴费负担。再或者, 直接补贴低收入家庭。

(二) 确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式。

一方面, 要预告和宣传, 做好舆论准备。另一方面, 要注意与其他二氧化碳减排措施相协调, 避免因重复征税或设计上发生冲突而削弱各税种的“减排”功效, 同时, 要与其他方面的政策措施互为补充、相互协调, 从而形成合力, 共同发挥节能减排的作用。

(三) 选择恰当的开征时机。

我国开征碳税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篇5

一、碳税的相关概念及理论

(一) 碳税的相关概念。

碳税就是针对二氧化碳排放征收的一种税。更具体地看,碳税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为目的,对化石燃料(如煤炭、天然气、汽油和柴油等)按照其碳含量或碳排放量征收的一种税。

(二) 碳税的相关理论

1、庇古税理论。

英国经济学家庇古接受了外部性理论,他认为要使环境外部成本内在化,需要政府采取税收或者补贴的形式来对市场进行干预。政府根据污染所造成的危害对排污者收税,以税收形式弥补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的差距,将污染的成本加到产品的价格中去,这种税又被称之为“庇古税”。

2、污染者付费原则(PPP原则)。

“污染者付费原则”的提出是为了解决污染者的环境责任问题,即环境外部成本该由谁来负担。污染者付费,就是由污染者承担因其污染所引起的损失,即污染费用。这种观念形成于20世纪六十年代末期。OECD委员会在1972年将“污染者付费原则”作为欧洲污染预防与控制的一个主要的经济原则,很快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被一些国家确定为环境保护的一项基本原则。

二、国外碳税实践概况

碳税作为一种新型的税种虽然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但它已经成为研究者和国际组织极力推崇的一种减排措施,许多发达国家纷纷制定了相应的碳税制度。碳税最早于1990年由芬兰开征,目前丹麦、芬兰、荷兰、挪威、意大利、瑞典等国家已经相继开征了碳税,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也在酝酿针对控制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税收制度。

1990年芬兰在全球率先设立了碳税,并将此税的收入用以降低该国所得税与劳务税税率,以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碳税征收范围为所有矿物燃料,根据燃料的含碳量计税。开始时,税率较低,随后几年逐渐增加,当时的目标是在20世纪九十年代末将二氧化碳排放的增长率降低为零。在1994年,芬兰提高了能源税税率。根据估计,在1990~1998年间,芬兰因为碳税而有效抑制约7%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挪威在1991年开始对家庭征收碳税,同时也对部分企业征收碳税,其目的是将200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稳定在1988年的水平上。在1998年开始的税制改革中,挪威的小党派人士提议应该扩大碳税的征收范围,将所有的企业都纳入碳税的征收范围,并且所有企业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的税率不得低于13欧元/吨。但考虑到碳税会削弱国家的国际竞争力,挪威政府决定把碳税的收益返还给企业,一部分收入奖励那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企业,另一部分收入用于奖励那些对于解决就业有贡献的企业和弥补个税。挪威政府估计,如果没有采用碳税,今日挪威的排放量将会比1990年增长15%~20%。挪威的碳税使一些工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了21%,家庭机动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了2%~3%。

1992年7月,欧洲委员会颁布一个指令,建议在欧盟引进碳税。其税率水平的设计以每桶油3美元的标准控制,其他种类的能源进行相应的换算。按照规定,该税的总体税负按每年每桶标准油提高1美元,从1993年的每桶标准油3美元逐年提高到2000年的每桶10美元。该建议允许成员国采用比这更高的税率。另外,该建议中明确规定成员国应该用从该税取得的收入来减少其他的税收,而不是增加支出。欧盟各成员国在该指令下都按照各自的情况实施了不同的碳税制度,并取得了一定效果。欧盟1990~200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3.5%。

总体来看,碳税的征税范围比较广泛,多数国家出于对本国经济国际竞争力影响的考虑,对一些行业给予豁免或特殊优惠。在税收的用途上,大部分国家将碳税的收入用于一般公共财政,如消减个人与公司所得税,促进低碳技术、低碳能源的开发,促进就业与长期经济发展。

三、我国开征碳税的必要性

(一) 开征碳税是减缓国内外压力的需要。

受能源分布的约束,我国是世界上少有的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国之一。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碳排放量逐年增加,而且增长很快。根据世界资源研究所的研究结果,1950~2002年间中国化石燃料燃烧二氧化碳累计排放量占世界同期的9.33%,人均累计二氧化碳排放量61.7吨,居世界第92位。气候变化已经对中国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中国的发展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的严重约束。因此,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已经把节能减排作为当前工作的重点,也采取了相关的政策措施。碳税作为实现节能减排的有力政策手段和保护环境的有效经济措施,应成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主要政策手段之一。开征碳税有利于树立负责任的国际形象。

(二) 开征碳税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特别是经济结构不合理,是我国经济发展诸多矛盾和问题的主要症结之一。节能减排是进行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开征碳税能够推动化石燃料和其他高耗能产品的价格上涨,导致此类产品的消费量下降,最终起到抑制化石能源消费的目的,进而还能达到因减少使用化石燃料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以及减少其他污染物排放的目的。因此,开征适度的碳税,有利于加重这些高耗能企业和高污染企业的负担,抑制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的增长。同时,征收碳税有利于鼓励和刺激企业探索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加快淘汰耗能高、排放高的落后工艺,研究和使用碳回收技术等节能减排技术,结果必然是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降低能源消耗和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三) 开征碳税是完善环境税制的需要。

从发达国家来看,各国普遍建立了以硫税、氮税、燃油税、碳税等环境税税种为核心的环境税制或绿色税制。虽然我国目前也存在着一些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税种,如资源税、消费税等等,但目前尚缺乏独立的环境税种,符合市场经济的环境税收制度尚未建立起来,环境治理的效果也不理想。开征碳税,可以设立直接针对碳排放征收的税种,增强税收对于二氧化碳减排的调控力度。同时,也有助于我国环境税制的完善,碳税作为一个独立的税种或者作为环境税的一个税目,配合其他环境税的开征,可以弥补环境税的缺位,构建起环境税制的框架,加大税制的绿化程度。

(四) 开征碳税是应对“碳关税”贸易大棒的需要。

联合国全球气候峰会之前,美国最新《清洁能源和安全》法案(众议院版本)中提出,在2012年后,如果进口产品产地的行业温室气体排放量高于美国同行业的排放量,则总统有权对这些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

有关专家担心:美国“碳贸易保护主义”和“碳贸易歧视主义”正在发展,“碳关税”或将成为其打击发展中国家贸易的一项工具。而中国开征碳税,可通过WTO禁止双重征税原则阻断美国意图。“反正出口受影响了,宁可我们自己收税,这个税还可以在国内补贴我们的企业进行减排。”

四、我国开征碳税的可行性

(一) 政策上的可行性。

开征符合中国国情的碳税不仅符合我国目前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节能减排目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方面的发展目标,也符合《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提出的制定有效政策机制的要求,是当前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所应采取的主要措施的规定,也可以提高自身的国际形象和有利于掌握未来谈判的主动权。

(二) 技术上的可行性。

与硫税、废水税等环境税相比,碳税有计量简单、操作容易、便于检测的特点。碳税的税基是碳的排放量,各种能源的含碳量是固定的,所以其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也是确定的,再考虑减排技术和回收利用等措施计量真实的碳排放量,所以碳税计量相对简单,对税务人员来说操作相对容易,也不需要复杂的检测。同时,其他国家的碳税实践为我国碳税政策的实施提供了很多有益的经验和借鉴,包括合理设计碳税的税负水平,充分发挥碳税的调节功能,并规避其对低收入群体和高耗能产业的冲击等。

从国内宏观经济环境看,宏观经济过热或下滑都不适合开征碳税,在经济过热时开征碳税推动物价的上涨,在经济下滑时开征碳税会导致经济难以复苏。从国际经济环境看,中国经济属于外向型的经济,出口是影响国内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如果国际经济环境不佳,造成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基于上述同样的道理,也会影响到碳税的开征。目前,我国的宏观经济也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出口受到严重影响,经济增长呈现出下滑的趋势,这都构成了开征碳税的相关障碍,导致碳税开征时间的延迟。

开征碳税必然会加大企业和个人纳税人的负担,尽管目前我国全民环境保护意识普遍提高,使得碳税的开征相对容易为社会所接受。但是,过高的税负水平必然会导致受影响较重的纳税人的抵制情绪,产生较大的社会阻力。因此,碳税的开征初期有必要设计较低的税负水平,并设计对受影响较大的纳税人的相关税收返还和补贴等优惠政策,以减弱碳税推行的阻力。

参考文献

[1]高鹏飞,陈文颖.碳税与碳排放[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0.

[2]何建坤,柴麒敏.关于全球减排温室气体长期目标的探讨[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

[3]毛显强,杨岚.瑞典环境税——政策效果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环境保护,2006.1.

[4]张克中,杨福来.碳税的国际实践与启示[J].税务研究,2009.4.

[5]李伟,张希良,周剑,何建坤.关于碳税问题的研究[J].税务研究,2008.3.

开征碳税 篇6

关键词:碳税,环境评价,障碍跨越

1问题的提出

近三四十年以来,每个人都切实体会到了全球气候的巨大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仅是环境问题,更引起我们不得不对能源调配模式、经济运作模式的如何转变进行深刻地思考。在国际上,从1992年的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到1997年的 《京都议定书》,从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到2010年达沃斯年会; 在国内,从2011年的 “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到2012年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方案,我们都能真切体会到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已经转到了低碳经济的发展上。但是,另一方面,环境污染作为最大的市场失灵恶魔无时无刻不在制约着低碳经济的顺利实施。由于开征碳税可以有效缓解碳排放水平,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良性转变,因此,开征碳税就成为完善低碳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1]。 那么,如何科学合理地选择碳税政策就成为了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

2国内外文献综述

2. 1国外研究综述

关于碳税征收的理论研究,Baumol和Oates引用庇古税理论来分析环境政策的实施和影响。Pearce提出了环境税具有 “双重红利” 的作用。Smith研究环境 税在整个 欧盟地区 的协调和 签订问题。 Baranzini认为碳税是一种被提倡使用的有成本效率的减排方法。Thomas针对包括节能减排涉及的碳税等4种减排方式进行了比较研究。Jon和Bjart[2]对比了碳税制度和限额交易制度的实施问题。Ross[3]提出解决气候问题可以通过碳税方式和碳排放总量限制的方式达到。Reyer和Snorre[4]用环境污染模型来研究碳 税和其他 措施对气 候的外部 影响。S. Niggol[5]提出在世界范围内设立碳税基金,以应对未来气候变化。Minoru研究得出环境税 ( 碳税) 可以使税收总收入保持增长。

关于碳税征收的实证研究,Barker以英国为例, 通过实证模型进一步评估了碳税对低碳经济转变的影响。Mustafa和Patrick运用一般均衡模型实证分析认为碳减排和碳税政策的实施对欧盟国家经济的各种影响。Camilla和H. Asbjorn从实证分析的角度详细研究推行碳税政策的优势和弊端。Greedy和Sleeman实证分析表明由碳税引起的超额边际负担差异很小,并且这种差异可以用碳税收入的再分配来进一步抵消。Wissema发现碳税会显著地改变爱尔兰经济的生产及消费模式,使其转向低碳经济。Lee指出具有成本效率的减少碳排放的方法是碳税。Olga和Anil发现如果碳税税率适当,碳税的实施会增进国家经济的整体发展。Sverker和Henrik发现碳税政策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合理地解决气候变化的趋势。Matthias和Marek认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有效的方法是碳排放交易和碳税。

2.2国内研究综述

魏涛远等研究发现,我国开征碳税的效果主要受到碳税税率和时间维度两大因素的影响。王淑芳在借鉴其他国家开征碳税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碳税制度。苏明,傅志华等提出了我国开征碳税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影响因素和相关配套政策的支持。王金南,严刚等[6]认为近期我国开征碳税是可行的,并预估碳税的征收对我国GDP的影响不大。张明文,张金良等分析了碳税的开征对28个省市的经济增长、能源消费、收入分配等产生的影响。苏明等分析了我国开征碳税的框架基础。樊纲建议我国开征碳税来应对美国对我国的碳利润的侵占并注重协调国际碳税。茅于轼认为开征碳税是应对环境利益与经济发展的最有效的方案并建议征收碳税不要增加企业的总税负。成思危认为控制CO2减排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首要目标。姜克隽认为碳税是一种长期的调整手段,会使部分企业更具竞争力。

2.3文献述评

综上所述,国内外针对碳税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较多,具体地针对某一国家或地区的碳税开征的影响,都有大量的研究成果,也为我国碳税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的思路和视野。但是,专门针对碳税开征环境的研究资料较少,这也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研究视角,从碳税的开征环境的全方位的评价入手,系统地分析碳税开征的现实障碍、跨越方式以及政府功用。

3我国碳税开征环境的评价

3. 1碳税开征的国际环境评价

从国际环境来看,由于碳税在环境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之间发挥重要作用,使得碳税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关注,如芬兰、挪威、瑞典、加拿大等7个国家和地区,已经针对各自国家和地区的不同情况开征不同的碳税。另外,碳税在丹麦、意大利、 荷兰、加拿大魁北克省和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等国家和地区也都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既完成了既定的CO2减排目标,也实现了经济的良性发展[7]。同时,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也在选择开征碳税的适宜时机,实现节能减排。可以说,碳税已经被发达国家广泛地接受和采纳。

第一,发达国家的碳税的实施威胁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我国开征碳税,可以加速转变我国粗放式的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增长方式,加快自我变革。

第二,实施碳税,我国可以变被动为主动,粉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所谓的 “环境督促”,打消美国等国家企图限制中国经济发展的图谋。

第三,碳税的实施会出现能源密集型或高污染企业向境外转移的 “碳泄露”现象,因此,就急需国际间的税收协调。

3.2碳税开征的立法环境评价

3. 2. 1碳税立法政策明确。在国务院印发的 《节能减排 “十二五”规划》和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到2015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6% 。并积极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积极发展低碳经济。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碳税立法政策明确。

3. 2. 2碳税立法技术可行。在碳税立法的技术层面上,可以充分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开征碳税的成功经验,来保护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同时,碳税是对碳排放征收的一种税,在每一种化石燃料时,排放的CO2量也是恒定的,因而计量简单、便于检测。 因此说,我国开征碳税在技术上完全可行。

3.3碳税开征的经济环境评价

很明显,碳税的税率越高,碳减排的效果越好, 财政收入就越高。但是,不得不看到,碳税主要是对化石燃料进行征税,碳税的征收会增加企业的成本,降低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而会影响国家的整体的发展速度[8]。因此,开征碳税,不得不认真衡量经济因素。税率过低,作用不大,影响财政规模; 税率过高,则影响企业的整体运营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因此,经济和财政因素成为合理确定碳税税率的重要权衡指标。

3.4碳税开征的制度环境评价

在制度设计层面上,不难看出,能够达到节能减排效果的,不仅仅只有碳税一种。例如,能源税和碳税就具有一定的同向性,它们都能达到一定的减排目标。但是,碳税是针对碳排放量来征税,能源税是针对具体的品种、使用量等来征税,它们各自作用的对象、手段、效果存在很大的差异。另一方面,能够达到节能减排效果的,除了征税之外, 还可以采取若干政策手段,甚至还包括法律、经济、 行政管制、碳排放权交易等若干方式。因此,碳税的开征面临一定的制度约束。

3.5碳税开征的社会环境评价

碳税的开征实际上是一个社会问题,会受到诸多社会环境的影响,也会遇到很多的障碍和阻力。 首先,碳税的开征会增加经济体和个人的负担。其次,社会公众的认同度、实施意义的了解度,都会影响到碳税的开征。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碳税的实施效果、对经济的影响程度等,都会制约碳税的开征。所以,良好社会环境会促进碳税制度的实施。

4我国开征碳税的现实障碍及跨越方式

4.1我国开征碳税的现实障碍

4. 1. 1碳税开征的现实障碍———短期影响经济发展。首先,碳税影响GDP。已有若干学者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验证了碳税开征后会影响GDP。因为碳税的征收依据是化石燃料的含碳量或者其燃烧时的碳排放量,所以征收碳税会增加化石燃料的价格而增加企业的成本,从而影响消费和物价并降低企业的竞争力,最终减缓经济增长速度。碳税的税率越高,这种影响会越大[9]。因此,我国碳税的税率应该从低税率水平开始征收,不宜定得过高。

其次,碳税影响CPI。对化石燃料的含碳量或者其燃烧时的碳排放量进行征税,使企业逐步向后转嫁成本,最终会导致物价水平上升。尤其在通货膨胀发生时,对成本和物价的影响程度会更大。

再有,碳税影响出口。在我国,绝大多数的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依赖于原料、能源、劳动力等的低成本。碳税的征收无疑会加大企业成本,势必会导致出口额下降,出口企业竞争力下降,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尽管从长期看,碳税征收促使企业采用新能源,减少碳排放,提高科技创新的投入,有利于增加竞争实力,但是,短期内的影响也是不能忽视的。

4. 1. 2碳税开征的意识障碍———社会整体认知程度不高。首先,我国民众的环保意识普遍低下,社会公众对碳税的内容、开征意义和重要作用等等认知程度不高。对碳税的接受能力低,就会增加碳税实施的阻力,增大实施成本。

其次,碳税的开征会受到个别当地政府的抵制。 碳税开征的初期会增加含碳化石能源密集型企业的生产成本,经济效益会降低,进而影响了当地政府的财政收入。有些当地政府甚至会无视相关环保法规的规定,降低环境和资源限制,一味的谋求当地经济发展的高指标和良好政治功绩,对高耗能、高CO2排放的企业进行招商引资,无视它们污染环境。 由于碳税的开征会影响个别地方政府的所谓的业绩, 受到的压力是也想而知的。

最后,碳税的开征降低了社会福利水平。尽管从长远看,碳税的开征会实现碳减排,有利于环境保护,更有利于经济的良性发展,但是从短期看, 碳税的开征会影响物价、就业,减少居民可支配收入,降低社会福利水平。

4. 1. 3碳税开征的制度障碍———现实制度冲突。一方面,碳税税制的设计会涉及到其与其他环境政策工具的关系选择。开征碳税,势必与现行的资源税、 消费税等税种的征收对象有一定的重复。是开征一个新的税种碳税,还是将减排任务融入到现行的资源税、消费税? 这是摆在制度设计者面前的一大难题。

另一方面,碳税的征收还受到财政体制的制约。 我国的税收收入存在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3种类型。碳税归属于哪一种类型? 如何调配各方利益分配比例? 碳税的收入比例的确定是一个 “牵一发而动全身” 的大问题,这是摆在制度设计者面前的又一大难题。

4. 1. 4碳税征收的技术障碍———碳排放量的测算。 从技术层面上考虑,碳税的征收首先需要对化石燃料的含碳量或者燃烧时的碳排放量进行确定,但是, 要想准确界定化石燃料燃烧时的碳排放量,就我国目前的技术水平来看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因此, 为了避免税务部门在碳税征管过程中难以界定碳排放量而影响碳税的实施,就要在把这个技术上的障碍因素考虑到碳税立法的过程中。此外,除了考虑碳排放量的技术测算难点之外,纳税人的管理、计征方式的权衡等因素也应该考虑。

4.2国外解决碳税开征障碍的途径选择

在我国碳税的开征过程中会遇到经济上、意识上、制度上、技术上等等方面的障碍。实际上,已经实施碳税的其他国家在实施碳税过程中也会遇到相类似的障碍,只不过障碍的阻力大小不同而已。 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相比较而言比较落后,碳税的开征对经济的影响会比较大; 同时,由于我国民众对碳税的关注度和认同度比较低,甚至个别地方政府由于地方利益会阻碍碳税的开征,因此,碳税实施的阻力会更大。国外解决碳税障碍的一些途径和方法 ( 见表1 ) ,我国可以 考虑进行 适当地借鉴。

4.3我国开征碳税的障碍跨越方式

4. 3. 1障碍跨越方式一: 借鉴荷兰、芬兰的碳税机制。荷兰和芬兰在征收碳税时主要是针对生产部门来征收,并且对生产部门和能源密集型部门不实行税收宽免政策。在碳税税收的利用方面,则全部纳入政府财政收入,碳税所得绝不用于补贴生产。

我国如果采用这种碳税障碍跨越方式,碳税的征收可以以含碳量为计税依据。尤其对生产部门和能源密集型部门设置消费上限,分阶段提高税率。 实行这种碳税机制的好处是最能体现碳税征收的初衷,对节能减排、绿色循环经济能起到最大的促进作用。同时,这种碳税机制能够调整能源结构,缓解环境压力,改变我国长期以来以化石能源为主体的能源消费结构,从而更大幅度地控制CO2的排放量,满足碳税的初衷。

4. 3. 2障碍跨越方式二: 借鉴瑞典的碳税机制。瑞典在征收碳税时也和荷兰、芬兰一样,主要针对生产部门实行统一税率并且对能源密集型部门没有任何的宽免政策。但是,与荷兰、芬兰不同的是,对生产部门会实行税收的宽免政策,并且生产部门的税率只相当于居民部门税率的1 /4。瑞典的碳税税收的利用方面也和荷兰、芬兰一样,税收收入全部纳入政府财政收入,碳税所得绝不用于补贴生产。

我国如果采用这种碳税障碍跨越方式,可以缓解我国 “三高一低”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之间的矛盾,同时还可以促使企业淘汰有关 “三高”的落后技术,加快脱碳、储碳技术的清洁煤技术产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符合目前我国走发展低碳经济的道路。这种碳税机制的好处是对生产部门实行稍微宽松的税收政策,对生产企业的出口、国际贸易等的影响适当减少一些[10]。

4. 3. 3障碍跨越方式三: 借鉴挪威的碳税机制。挪威在征收碳税时对生产部门实行的是具有差异化的税率,同时,对于生产部门和能源密集型部门实行不同的税收宽免政策。挪威的碳税税收的利用方面也和荷兰、芬兰一样,税收收入全部纳入政府财政收入,碳税所得绝不用于补贴生产。

我国如果采用这种碳税障碍跨越方式,可以考虑把钢铁、建材、有色金属、化学等行业设为免税部门,对传统、大型工业的影响尽可能缩小。当然, 我国也可以考虑将碳税收入划归政府所有,由政府进行统一的调拨。虽然在我国现行税制中也有一些与保护环境有关的税种如消费税、资源税等,但是它们是针对资源、消费有关问题开征的税种,对环境起到的保护作用不是十分明显。如果采用这种碳税障碍跨越方式,对深化我国税制体制改革,优化我国税制结构必然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4. 3. 4障碍跨越方式四: 借鉴丹麦的碳税机制。 丹麦在征收碳税时和挪威是一样的,就是对生产部门实行的是具有差异化的税率,同时,对于生产部门和能源密集型部门实行不同的税收的宽免政策。 但是,在碳税税收的利用方面所实行的政策是一部分税收归政府所有,一部分税收用于补贴生产。这种碳税政策的特点是对现行经济的影响尽可能缩小。

我国如果采用这种碳税障碍跨越方式,可以消除碳关税问题。因为既开征碳税又征收碳关税,违反了WTO中禁止双重征税的有关规定。同时,为了使新税不给国内的生产和消费带来较大的冲击,可以用这种碳税障碍跨越方式来尽量减少增加的税负, 从而真正达到经济与环境的 “双重红利”。因此, 开征碳税既避免了碳关税的问题,减少了国际贸易中的潜在危险,又增加了我国的财政收入。

4. 3. 5障碍跨越方式五: 借鉴日本的 “清洁发展机制”。我国可以考虑借鉴 《京都议定书》 中所确立的 “清洁发展机制”。在清洁发展机制下,我国的减排技术和资金相对比较优越的沿海地区的企业, 可以为减排技术和资金相对比较落后的中西部和东北部地区企业的碳减排任务提供一定的技术和资金方面的支持。

我国如果采用这种碳税障碍跨越方式,可以促进中西部和东北部地区企业实现CO2减排任务并且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西部和东北部地区企业所获取的成效转化为对沿海地区企业的碳税返还从而实现双赢。

5我国碳税开征的政府功用

5.1我国碳税开征的政府功用——碳税制度设计

设计科学、合理的碳税税制,非政府莫属。上文所提到的碳税开征的现实障碍、意识障碍、制度障碍、技术障碍都直接与碳税制度设计密切相关。 合理的碳税税率的设计可以减少对经济增长和企业竞争力的负面影响,可以缓和征税对象的实施阻力, 可以解决碳税实施的技术和制度障碍。因此,消除碳税实施过程中的若干障碍,只能由政府出面进行全方位的协调才能做得到。

5.2我国碳税开征的政府功用——碳税时机选择

选择科学、合理的碳税开征时间,非政府莫属。 碳税开征的合理时机的选择需要考虑整个经济、社会实际运行的综合情况。选择适合的碳税开征的时机能够为开征碳税创造良好的内部和外部环境,能够减弱碳税开征障碍。基于此,选择适合的碳税开征时机,只能由政府出面进行综合协调才能做得到。

5.3我国碳税开征的政府功用——碳税法规建设

建立和完善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碳税法律法规建设,非政府莫属。碳税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完善, 可以减少碳税实施的阻力,可以协调碳税制度与其他碳减排措施的矛盾,可以提升相关应对气候变化的经济政策、财政制度的效力层次。基于此,建设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完善的碳税法律法规体系, 只能由政府出面进行全面协调才能做得到。

5.4我国碳税开征的政府功用——碳税征管能力建设

加强财政、碳税征管部门的能力建设,非政府莫属。一方面,财政和碳税征管部门应当设立并完善应对气候变化的预案措施,加强国际交流和学习, 提升自身的税收征管能力; 另一方面,企业也要配合和积极应 对国家的 碳税制度 和减排政 策的实施[11]。基于此,有必要站在政府的角度加大和提升财政、碳税征管部门的能力建设。

5.5我国碳税开征的政府功用——碳税宣传机制建设

碳税的顺利推行一定要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加强碳税的宣传机制建设,非政府莫属。碳税作为新税种,碳税征收涉及各方利益,它的推行势必会对一部分利益群体带来损害,还会存在实施阻力,这就要对碳税开征的积极意义进行有效的宣传。 一方面,大力宣传碳税开征的内容、目的、意义, 使社会公众逐步接受碳税的开征; 另一方面,在全社会形成一个节能、低碳、环保的氛围,为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平稳过渡期来调整能源结构,能保障碳税征收的顺利推行。基于此,有必要站在政府的角度来加大宣传力度。

5.6我国碳税开征的政府功用——国际税收协调机制

上一篇:幼儿良好性格特征培养下一篇:员工激励制度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