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个人发展

2024-06-30

学生个人发展(通用12篇)

学生个人发展 篇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日新月异, 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培养综合素质高、能力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是当今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然而,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 很多大学毕业生却存在不少缺点:社会适应能力差, 缺乏逆境承受能力, 缺乏团队合作意识, 不善于沟通与协调, 心理素质脆弱, 自我为中心, 竞争观念薄弱等等。高校学生社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 它是由大学生共同爱好为基础, 自愿申请参加, 按一定形式组织起来的并经过申报审批所形成的学生组织, 它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提高学生个人综合素质, 引导学生适应社会, 促进学生个人能力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 体育社团有利于提高学生个人体育运动能力

体育运动可以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 减少发病率, 提高社会生产力。健康的身体是人们共同的追求, 也是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基本保证。随着科学的进步, 社会文明提高, 人们越来越注重提高生活质量, 提高保健意识, 在紧张的工作之余, 娱乐休闲、健身健美, 既增加生活情趣, 又可以使身体放松。学生通过社团体育活动, 使体育课所学到的体育技术、技能得到不断深化, 增强学生自觉性和主动性, 保证在校期间学生有一定体育锻炼时间, 保持健康状态, 学习一定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 培养自主锻炼即自学、自练、自调、自控的能力, 培养终身体育锻炼意识, 养成科学健身和健康行为习惯。科学健身, 科学养身, 满足学生身心健康的需要, 提高学生个人体育运动能力, 使学生终身受益。

2 体育社团能拓宽学生个人知识面

大学生在学校里不仅学习课堂专业知识, 还有除专业知识以外综合知识能力学习, 专业知识的学习主要通过课堂教学进行, 而课外知识的学习则通过社团等社会实践活动来获得。首先, 通过参与社团活动的锻炼, 提高学生个人适应社会能力, 充实自我、发展自我;通过社团的组织工作和社团的日常活动, 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方面为学生提供新鲜的知识和锻炼机会, 很多新鲜知识都是课堂上所学不到的, 还可以让学生有机会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上。其次, 体育社团活动形式多样, 活动内容丰富多彩, 有的为了健身;有的为了提高技术、技能;有的为了锻炼身体等等。这些社团经常组织各种形式的比赛, 如友谊赛、对抗赛、校内联赛及校际间的比赛, 还有些经常开展体育知识竞赛;各种形式的辩论赛;请体育名人来校园进行讲座或座谈;组织社团成员观摩高水平的体育竞赛等等, 通过开展各种知识性、学术性、科研性的社团活动, 营造一个良好氛围、感染、熏陶、引导、甚至重新塑造学生扎实基础知识, 促进学生个人知识结构合理化。最后, 在社团开展过程中, 紧贴社会步伐, 融合社会氛围和校园氛围, 包括人际交往能力, 处理问题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 通过这些自我组织、自我发动、全面参与, 不断接触社会, 在社团活动中相互学习, 不断吸收知识和经验, 开阔视野, 从而达到拓宽学生个人知识面。

3 体育社团能充分展示自我,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体育社团活动, 使学生吸取课外知识, 丰富实践经验, 培养道德情操, 塑造个性品质, 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有益于学生在满足自我需要的同时, 多渠道, 多途径锻炼才干, 增长知识, 活跃思维, 启迪思维, 调节情绪, 发展个性, 实现自我价值, 促进个人全面发展。首先体育活动能不断提高交往能力, 通过比赛、交流, 竞赛, 使意志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 在自愿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得到情感的体验, 并融入正确人生观、审美观、渗透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内容。社团开展要搞各种各样的活动, 计划的制定、资金的拨放、人员的调配等方面都需要活动负责人有条不紊地安排部署;所以社团要持续发展, 就要面临竞争和发展压力, 所以学生社团的社长及骨干的组织、管理统筹和创新能力在活动中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发展, 社团也造就了许多叱咤风云的校园人物。他们由于各方面能力较强, 毕业后求职就相对容易, 在职场上相当受欢迎。一些参加过社团组织的学生毕业后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也有不少参加社团, 能力较强的毕业生选择了自己创业、独当一面。

4 体育社团能提高个人交往和协调能力

体育社团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个人的交际能力和协调能力。首先, 体育社团是一个成员众多的团体, 其成员来自不同系、不同专业、不同班级, 他们家庭、知识等方面的背景各不相同, 而且体育社团活动较多, 具有竞争性和集体性的项目需要默契配合, 这不断增进成员之间不断交流与沟通, 培养团队精神和相互协作的意识。其次, 体育社团与外界接触非常频繁, 为社员创造与社会联系的机会, 通过开拓社团与社会的交流渠道, 增强社员社会协调能力和交际能力。同时社团不定期开展的社团活动, 也是对广大社团学生心理辅导, 从社团的这些活动使社员寻求自我发展, 把自我发展与社会发展, 自我完善与社会完善结合起来, 表现自我, 张扬个性, 锤炼意志创造了一个平台, 使同学们在这个平台上不断地展示自我。最后, 通过社团活动开展, 不仅可以产生集体凝集力, 又可形成约束力, 使学生自觉调节自己的行为, 让自己的表现能够为社会和环境所接受, 帮助学生尽快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 提高学生个人的协调能力, 诚信实意地与他人合作, 团结一致, 同心同德地组织好社团活动。

5 体育社团能提高个人竞争力和逆境中抗挫折能力

健全的心理, 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情绪, 是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现在社会竞争激烈, 工作紧张, 使人们承受着更多的心理压力。首先, 参加体育社团活动, 在平时训练和比赛竞争中提高凝聚力, 形成良好团队精神, 对学生身心价值认同具有积极影响, 心理学自我效能理论提出:当个人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种活动时, 就越有信心参加锻炼, 对激烈竞争环境越有信心, 尤其在比赛中获得胜利, 更增强他们自信心和自豪感, 更容易与他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促进自我认同和自我行为发展, 产生安全感, 自发感;其次, 通过社团有规律锻炼, 可使学生运动技能得到系统锻炼, 使社员个人在体质、健康上产生一种成就感, 增强体质, 降低抑郁, 调节情绪, 同时缓解学习和生活等方面带来的压力。再次, 通过社团的竞赛活动,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 使学生们从容面对将来激烈竞争的职业环境, 并能积极投入、发挥出自己的才能和潜力。最后, 通过参与体育社团活动, 使学生勇于参与公平竞争, 正确对待胜负, 正确处理胜负的交替, 可以培养胜不骄, 败不妥, 处变不惊, 在逆境中如何提高斗志, 反败为胜, 从而增强学生个人承受抗挫的能力。

综上所述, 学校社团是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有效载体, 是加强学生社会实践有效办法。学校学生体育社团的开展, 可以使学生学习到更多课堂以外新的东西, 最终目的是使参与社团的成员个人或群体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潜能, 提高个人综合实践素质, 为将来踏入社会做好准备, 所以说学生社团是发展学生个人自身综合能力的基石。

参考文献

[1]罗凯, 吴友拴.高校学生社团的特点及作用[J].现代经济信息, 2008.

[2]毛立刚.科学发展观视野下高校大学生社团建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 2009 (12) .

[3]文君.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 2006 (6) .

[4]刘映川.体育教育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3, 37 (6) .

[5]范素萍.高职院校学校体育应注重能力培养[J].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3 (2) .

[6]刘文, 孟庆恩.社团文化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J].中国冶金教育, 2009 (5) .

[7]戴绍斌.大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3, 37 (156) .

[8]黄亚玲.论中国体育社团[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 2003.

[9]钱波.新时期高校学生社团建设探讨[J].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 2004 (2) .

[10]吴建明, 陈国雄.大学生社团发展中存在问题及对策[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3) .

学生个人发展 篇2

大学,是梦开始的地方;为了不使这个梦在毕业时落空,那我们就要用一种以终为始的心态去规划与度过大学生活,我们看看下面的大一学生个人发展规划吧!

1,校园环境熟悉期:进入大学的第一个月09月-10月

这个时期有四个任务:

第一是熟悉校园环境,摆脱陌生感.因为你要在这个校园里度过四年的大学生活,所以你越早熟悉他越好,以减少因为地形不熟悉而带来的陌生感,和寝室兄弟或同班同学拿上学校地图,拿出一周时间把学校转个遍,先从了解学校历史开始,接着按照学校的区域布局把教学楼,食堂,图书馆,家属区,吃喝玩乐的地方都了解一下,尤其是大家私底下吹捧的地方都要了解清楚,如什么伤心亭,公主楼都要做到烂熟于心,了解校园的历史与设施才能更好的融入校园文化,这同时也为自己下一步的校园生活带来便利了,何乐而不为呢?

第二是明确校园资源,充分为我所用.了解校园环境是熟悉校园的硬件,而明确校园资源就是熟悉校园的软件了,毕竟大学在于大师而不在大楼.在这个阶段你了解学校的专业设置,学科强项,学科带头人,著名教授,这个你可以通过上校园网就得知,至于本专业的牛人你可以直接问辅导员或专业课老师;还有就是你要去图书馆完整看看,学校的藏书有多少,哪类书比较多,怎么借书,怎么在线浏览,怎么查阅资料;因为如果你学校的名师牛人不多,那你日后只好更多的借助与依靠图书馆和互联网了!

第三是了解城市资源,建立自有渠道.要知道你首先是生活在这个城市,然后才是生活在校园里,所以你也要更快的了解这个城市,这个城市有哪些资源可以为你所用,可以给你带来便利和收益,你都要去了解,而城市对大学生的影响往往会超过校园对其的影响,所以去这个城市的信息港,地方网站,去了解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等等方面;尤其是自己学校所不具备的资源更要去了解,因为这个城市给你提供的机会要远远大于一个学校给你的机会,所以学校有不足的地方就要通过这个城市的资源去补充,如你们学校的图书馆藏书少,那你可以去市图书馆或其他院校的图书馆阿,再如你所学专业的老师不够权威,那你可以本市其他院校去取经阿!要在各方面建立自己获取这个城市的信息渠道,因为你专业和学校的任何不足都可以尽可能的向这个城市获取,毕竟你是生活在这个城市的.

第四是要学会借助互联网,告诉你一切!进入互联网时代的今天,早已经是“世界不大,网大”的格局了,所以互联网是你最大的百科全书,是你大学里最好的老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这么讲,利用好了互联网,大学不上也罢!因为互联网上有你所知道和所不知道的一切,你只要掌握了信息搜集与整理的能力,就可以在无垠的网上遨游了.这不是耸人听闻,也不是大放厥词,而是的的确确的,包括你所看到的这篇文章所要介绍的内容也是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得到学习的,可见合理利用互联网的魅力之大,那怎么利用互联网去查找自己所寻找的知识与信息呢,如何利用好这个最大的图书馆呢,如果你也有这样的疑问,那你就互联网吧,去baidu你的这些疑问,你就会亲身体验到互联网的魅力了!

2,个人反思定位:二个月09月-11月

这个阶段有两个任务,但当你学会使用互联网后其实以下的阶段就是建议了!

第一是定位个性自我,培养能力素质.进入大学的第一天你就要考虑你想让大学给你提供什么样的成长平台,你要从大学中获得什么,你希望在大学里把自己塑造什么样的人,你想在毕业后拥有什么能力与技能,这些都是你应该在拿到入学通知书那刻起要思考的!在耳濡目染大学生活与使用互联网后你应该有了这样一个思考:“人向何处去”,你想通过四年的努力将自己塑造成什么样的角色呢,你要成为个性的谁呢?你想培养自己那方面的能力呢,你想补充自己那方面的不足呢;在本子上写下十年后的自己,将自己的状态描述一下,包括什么身份地位,什么活动应酬,什么生活休闲统统畅想一下,回到现实中来你就知道你怎么做才能实现,现在要做些什么了!

第二是树立职业理想,制定圆梦计划.每个人都有一个梦,每个人都想做点什么,你最想做的工作是什么呢?如果你自童年起就一个愿望而一直没有实现,那大学的时光里为什么不去努力将之实现或最大化的向之靠拢呢?如果你还没有什么目标,那你为什么不树立一个远大愿望呢,日后创业做ceo,日后毕业后可以当coo,有这样一个职业追求不好吗,这样不就给自己的大学找到了一个要实现要努力的事情吗,或许你真的能力不够目前实现不了,或者你不适合那个目标,但你毕竟是在路上奋斗啊,日后也好修正和改变啊,最重要的是你在实际奋争中学习了知识积累了经验,而这些是哪些原地踏步的同学所不具有的.想让你的大学充实和快乐起来吗,那么就确立一个理想,给自己找点事做,你会很快体验到那种为理想奋斗的激情和每一点进步的喜悦的!快去制定你的圆梦计划吧!

3,高中同学交往期:二个月09-11月

因为刚来到陌生的环境,不可避免的是和以往的高中同学联系,这是每个新生都要渡过的时期,在此期间有三点建议:

第一,交流感情,加快适应大学.在一个城市的同学互相逛逛学校,聊聊各自的学校,聊聊大学的新生活,说说高中同学的近况,这种交流都是加快你适应大学生活的一种途径,但建议不要太沉溺于高中同学的关系,而忽略了建立大学的关系,毕竟在一个新环境下你要生活四年,多和大学同学交流,一起去上课,吃饭,游玩阿都可以的,重要的是你要从此走出高中的圈子,要在大学里有个新起点,而且要尽快!

第二,建立渠道,建立自己的圈子.在和高中同学联系交往时建议你有意识去分析他们,在了解他们中有意识的尝试建立自己的日后交往圈子,根据不同高中同学的特质,你要分类的建立不同的圈子,并确定日后的交往方向,这将是你未来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所以在联络感情的同时也要考虑一下这个,如小张特爱学习,那你就可以确定小张是你的学习圈子的成员,日后想听什么讲座有什么考试你就可以去和小张多交流;小李爱玩篮球,那他就是你篮球圈子的一员,想知道篮球的消息就多问他,如此分类,将有助于你在大学更好的安排生活与学习.

第三,保持交流,获取更多关系与机会.在差不多适应大学环境后,很多人就忽略或减少了和高中同学的联系,这里建议你继续和高中同学保持联系,无论是出于感情还是机会,你都应该保持,在日后大学中你们会互相帮助,在毕业后也可以互相照应,所以切不可因为一时的需要而忽略同学之间长期的维护,其实也很简单,同学过生日了一起庆祝一下或电话祝福一声,平时放假回家搭伴,节日送个祝福,考试前鼓励一下,周末搞个聚会,都是可以的,好好维护你的高中关系吧,因为高中朋友和大学朋友将是你最纯的两类朋友,工作之后就难求了!

4,大学关系建立期大学四年

在和高中大学交往两个月后你应该基本的熟悉大学了,这时候你要开开始着手于安排和计划自己的大学生活了,从认识人开始就是你行动的开端.

第一,熟悉本班本系,确定交往对象.第一步就是从和你一起上课一起生活的本寝本班同学,一般来说本寝的都是本班同学,只是因为调剂或经济等原因才会与其他院系的同学混住,和本寝兄弟的关系就不说了,真正的小圈子,是第一要维护的;接下来就是本班同学了,因为初期的不了解,你可以多观察,多了解,然后在普遍来往中确定日后要结交的好朋友;本院系的同学也好认识,因为公共课了,院系活动了,尤其你要是在学生会,会结识很多本院系的同学;其实这些人也很好交往,毕竟大家都是初来乍到,都希望多认识些朋友,所以本寝本班本院系的同学你一定要多认识些,这些人说不定哪天会成为你的贵人呢!

第二,了解更多校友,寻找益友同志.你还要结识其他院系的同学和师姐,以便进一步拓展你的关系,可以通过听学校的公开讲座,去听不同年级的专业课,参加社团,参加校学生会,去校园网bbs,这些都是比较好结识关系的渠道;在认识陌生人要有一颗认真请教的心,因为校友毕竟会在一定程度上告诉你本校怎么样,城市怎么样,大学怎么过等问题,会让你更了解大学更快的适应大学,抱着请教的心去结识更多的校友,你也会在交流中少走很多弯路的,同时也拓展了你的关系网,在结识校友时要注意的一点是尽量找和自己兴趣相同的人,这样你就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为日后的学习活动奠定了很多的基础.

第三,加强老师交流,寻找发展良师.老师和图书馆是你的最大校园资源,所以你要多和专业课的授课老师以及你喜欢专业的老师建立联系,争取找到一位导师.多上老师的课,在课堂上多发言,多学习研究专业课程,争取和老师在学术上有交流是认识老师的最好途径,尤其是尊重老师的劳动,上课要认真听讲,课后多多复习.结识老师的渠道可以通过校园网bbs,或者辅导员,抑或是在课堂上直接向老师要联系方式,在有了老师的联系方式后,要建立一份导师交流日志,可以这样理解就是你要定期给老师汇报的点滴成长,尤其是在老师指导与影响下的进步,老师可能不给你回复,但你要定期的汇报,使之老师看你的邮件成为一种习惯,这样是很有可能找到你的导师的!

第四,拓展校外关系,寻找人生贵人.如果你在前三步都做好的前提下,就可以适当的拓展校外的关系了,在方向上你最好要结合自己的兴趣或理想,确定一个或几个领域,在深入了解这个领域后整理出这个领域的一流企业和一流人物,要千方百计弄到他们的联系方式,如利用网络,或参加活动,或直接电话访谈,将自己介绍给他,并将自己的想法和追求以及希望寻求他的帮助都一一说明,如果你足够坦诚和热情,并有持久的坚持,他是会给你一定指导的,而这种关系一旦确定之后,那你会得到很快的成长.

5,学校生活适应期:二个月10-12月

要想很好的度过大一,在学习及生活层面就一定要有好的安排,以下两点是给你的建议

第一,学好基础课程,掌握必要能力.在刚上大学一段时间里,你可能会发现大学并不是你所想象的那样,你会对大学的很多方面都感到失望,你甚至会讨厌自己的大学,也会对学校所开的课程不满意,这时候你会选择游玩,逃避来应对这个失望,但在课程上,建议你不要如此,你一定要好好学习目前阶段所开设的所有课程,即使有些课程你认为没用或者是真的无用的,但你在进入大学的这个初期内一定要保持好学上进认真的态度,即使用高中时期十分之一的认真你就可以走到很多同学的前面了,好好学习现有课程一是为了避免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做出错误抉择,二是延续和培养一个好的学习态度与习惯,这也是最重要的,是对你大学四年都有益处的,所以在这个时期培养学习的态度比学到了什么更重要,当然在不作弊的情况下你的分数越高也是可以证明你的能力相对越强的!

第二,养成个人习惯,高效利用大学.一个好的大学在于有一种好的校园文化,同样一个成功的大学生在于建立了一个好的生活习惯,或者说是自我管理的模式;所以大学的成功更多的建立形成了一种个人习惯.在学习,生活,交往,休闲等各个方面都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风格,都养成一套适合自身的`行动习惯;培养一个好的思维方式和行动方式,是让你更加有效度过大学的保障.你可以在以上的访谈中明确大学的主流是怎样的,然后结合自身在各个方面都确定一个明确的风格,持之以恒的执行21天就可以了,如确定早6点起床,晚十点跑步,每天去图书馆2小时等,在每个学期根据自身的期望将自己的一天形成计划,这样就可以充实的度过每一天了!可以这样讲,大学生自身成功与否就在于是否能够形成一套个人习惯,是否能够建立一套适合的自我管理模式,事实证明,有个人习惯善自我管理的人是成功的人,是毕业后的佼佼者!

6,考试课程复习期:二个月12-01月

认真复习学习,检验自己品质.按照学校安排,进入12月份就是考期,因为这是你在大学里的第一次考试,虽然以往的里你久经考验,但这一次你一定要认真对待,你过去三个月来一直在认真对待学习,这次应该是收获和检验的时刻了,你不能作弊并且建议在大学里的所有考试也不要作弊,你就凭自己的努力去考试,这样你就可以给自己一个交待了,要知道这次考试不仅是考验你学到了多少知识,也是在检验你的品质,更是形成你对日后大学学习和考试第一态度的问题!

7,所选专业了解期:二个月10-12月

在进入大学一个月,如果你基本了解和适应了大学生活后,那了解本专业就提上了日程.了解所学专业大约需要两个月的时间.

第一,访问相关人士,了解来龙去脉.当你接触到专业时,尤其是收到专业课的概论教材时,应该说你对本专业还不是很了解,所以这个时候你要做的是通过更多的人来给你专业的评价,包括辅导员的评价,专业课教师的评价,上届学长的评价,毕业后学长的评价,还有用人方对其的看法,在访问相关人士后你要整理出个专业访谈手册,从专业的学习课程,目前发展,日后趋势,就业情况,学习方式等各个角度做整理,然后制定个了解转业的计划.

第二,学习专业课程,检验兴趣能力.经过第一步的了解后你已经在第三方的评价下对本专业有了初步的想法,接下来就是学习具体的专业课程,这个图书可以通过图书馆和互联网去自学,而不必按照学校的课程计划,多去旁听本专业的高年级课程,一般是大二以后才开正式的专业课,在看书学习后去亲身体验,在学习了专业的各个课程后你就可以初步判断自己是否喜欢这个专业了,要注意这个过程只是大概的了解,以发现兴趣为目的,所以在时间上和课程上要灵活把握.如果你确定这个专业不是自己喜欢的,那就要进入下面的博览专业选择期,一般来说经过这个时期的探索后再确定自己对哪个专业感兴趣是更科学的.如果你经过不到两个月的验证就确定了学习这个专业,那就要恭喜你了,因为日后的大学生活你就可以专心的去学习了,你大一的目标就提前完成了.

8,博览专业选择期:四个月12-04月

博览各路专业,初步确定选择.这是广泛了解各个专业的过程,此时期大约要经过四个月时间.首先在网络或图书馆找到专业选择的书,详细的阅读,尤其是要注意国内所开设专业的目录,在看过每个专业的专业描述后初步确定要了解的一部分专业,然后是逐个专业的了解判断,具体方法请参照上步的第一点.经过这个过程后你可能确定几个专业,然后就是具体学习每个专业的核心课程,具体参见上步的第二点!

9,专业体验确定期:二个月06-08月

无论你经过几个月才确定了几个目标专业,在你一定的理论学习后,就要找个机会去亲自体验了,从而在理论和实践上都验证自己的选择.这个体验建议最好是在老师学长的带领指导下去从事相关的专业实践活动,如理科学生随师长去实验室做大量的专业实践,文科学生写专业论文或做社会调查,这个阶段最少要两个月时间,而且要系统的去做.

学习通用知识,亲身专业实践.在最终圈定自己所喜欢的专业后,你要学习专业的通用知识,将这个专业的概论看几便就可以将这个专业的各个领域和研究方向相对的搞清楚,在看完专业的概论后你会发现你会对专业的某个领域更感兴趣,这时候你就可以去图书馆或互联网或从学长那里借来教材再去深入的学习一番,在进一步验证专业兴趣的同时也会下一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往往经过这个阶段后也就到了暑假,那你完全可以利用这近两个月的时间去从事专业实践活动,根据专业的未来就业方向和专业的核心课程来去亲身的实践,如社会学的主要实际应用为研究社会问题,进行社会调查,那你的暑期实践就可以选择一定的社课题,自己去实践调查,然后写就调查报告,并就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自己的方案,这个过程就是很好的检验你专业兴趣的方法,一方面让你学习了理论知识,一方面让你进行了专业实践,而收获中的最大意义在于你能明确的知道自己日后是否喜欢这个的工作,从而决定了你是否要学习这个专业!

教师个人发展三“借力” 篇3

19世纪德国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阿道尔夫·第斯多惠在他的《德国教师培养指南》一书中指出:“学校对你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学校,你的全部活动,每一社会关系都会促使你不得不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培养。”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学校也应该是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实现自我教育和培养的场所。在学校这一特定环境中,教师如何更好地实现个人发展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借力”。

一、向学生“借力”

新形势下的学生观要求我们不能仅仅将他们视为受教育的对象,而应该视他们为灵动的生命体。学生本就有着属于自己个性,有着独特的灵魂、各异的思维方式,还有着属于他们自己的喜怒哀乐。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能够很明显地感受到这样一个现状:学生的主体意识正逐步苏醒。得益于此,很多时候他们会给作为成人的我们很多提醒和启发,这不就是很好的证明吗?

具体地说,我们应该向学生学习自然流露出来的那种强烈的好奇心。对于学生,尤其是小学生而言,探索未知是一种乐趣。他们会为了一个在我们看来无须思考的问题而“打破砂锅问到底”,直到得到自己认可的答案而罢休。对比我们自身,随着年纪的增长,不少人更愿意停留在过去的知识积累层面,认为“储存”足以应付“如数家珍”的教育生活。殊不知,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教育发展同样是与时俱进。自我满足所带来的只能为时代所抛弃,为现实所淘汰。我们应该向学生学习面对失败和困难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乐观。学生因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处在形成阶段,因此他们对于问题的思考并不是那么深入,但这种“不深入”恰恰给了他们“重新来过”的底气。面对失败和困难,他们不会想到他人的眼光;面对一些误会,他们也不会“画地为牢”。摔倒了,爬起来,拍拍身上的土继续向前。但是我们自己呢?有时因为工作中的一点挫折就容易陷入“怨天尤人”或者“自暴自弃”的极端思维之中,有时因为一个失败就会有了退缩甚至是放弃的念头……这些无疑都是不可取的,是我们成长路上的“负能量”。一个教师,要想更好地在教育的原野上驰骋,不甩开这些“包袱”肯定是不行的。我们还应该向学生学习因为点滴进步而兴奋不已的那份自信。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这种心理上的自我实现的渴求在学生身上尤为明显。所以,平时工作中我们常能够听到学生得意地走过来,高兴地说:“老师,我今天学会了包饺子”“老师,我已经会自己洗衣服啦!”“老师,今天体育课跑步我是第一名”……这些在我们看来如此微不足道的事情却足以令他们快乐许久,而且这种“快乐因子”,很大程度上会促使他们在今后做得更好。其实人应该学会悦纳自我,悦纳的过程是自我肯定的过程,这种给予自己的心理暗示会有效增强我们的信心,为我们更好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提供动力。

二、向同事“借力”

《论语·述而》中有这样一句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们身边的同事,也是我们每天接触最多的人群之一。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资源库”,有着值得我们学习的闪光点。年轻的同事,往往对于工作有着饱满的热情,就像是初升的太阳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感受到了光芒;年长的同事,往往兢兢业业一辈子,工作起来踏踏实实、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让我们看到了榜样无穷的力量。在我们的同事中,有的有着高超的教学本领,进入课堂如鱼得水,挥洒自如;有的思想深邃,能够站在我们达不到的高度思考教育,帮助我们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困扰;还有的心中满是流动的师爱,关爱学生,无怨无悔,尽心尽力……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师道的尊严被撑起,教师的形象被擦亮。可是,俗话说:十个手指头伸出来也有长短。在我们的身边或许也存在着一些违背教师职业道德的现象,有的甚至是我们所无法改变的事实。尽管我们非常不愿意看到这些现象发生,但真的遇到,也应将其作为我们进行反躬内省的契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其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三、向领导“借力”

在学校,无论是校长还是其他中层干部,绝大多数都是从教师一步一步走上去的。他们的成长之路,对于我们而言,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教学骨干可以给我们学科教学以方向指引和理念指引。可是一个教师的发展不能只局限于学科的“术”和“技”,更应该站在教育之“道”的层面,做到“道”与“技”兼顾,全面而均衡地发展。因而,有些领导极具感染力的演讲才是我们应该研究并学习的,有些领导灵活巧妙与人沟通的能力我们也应该研究并学习,有些领导处理突发情况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更应该研究并学习……总之,领导们的优点都应该成为我们研究和学习的方向。这样,我们就会在不断的研究和学习中逐渐开拓眼界、丰富思想、活化思维,进而更好地投入教育工作。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教师的个人成长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我们尽可能地向外部“借力”。比如学校,这个我们最熟悉的地方。

学生个人发展 篇4

关键词:机器人教学,教学评价,能力发展

机器人教学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程序编写教学 , 另一部分是机器人搭建和程序测试。为了发挥团体的作用, 在机器人教学过程中, 一般采用分组教学, 将学生分成几个活动小组, 每组3—4人, 小组成员由高中低年级学生搭配而成。教学评价量规适应教师和学生, 自我评价为主、小组评价为辅, 并结合新课程教学评价知识与技能、过程与目标、态度与情感三维评价, 设定三部分评价权重, 每一部分都建立了二级评价指标体系, 内容主要包括程序编写或实体机器人搭建情况、团队合作情况、上课表现情况等, 并引入家长评议, 让面向学生能力发展的评价指标更加具有说服力。本文以教学中的学生个人案例对机器人教学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做具体分析。

一、学生基本特征 (如表1)

笔者所在学校为小学, 参与机器人制作学习的学生主要是二至四年级学生。二年级小学生的行为和情绪存在不稳定性, 电脑水平有待慢慢提高, 为了案例更具推广效应, 因此选取三、四年级学生甲和学生乙作为分析对象, 学生甲和学生乙均处于生长发育的萌芽阶段, 他俩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理想, 生理、心理都在不断酝酿走向成熟, 学习能力和情感能力正进入快速发展期, 并且这两个学生的性格和电脑水平都有较大差异, 所以把他俩编为一组进行考察, 设定专门的个人档案, 进行跟踪分析、对比评价。

二、教学案例主题分析 (如表2)

思考分析:智能机器人教学在实践探索基础上, 可以从智能机器人课堂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场地设计、器材管理、活动记录等环节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和阐述, 目的在于使智能机器人这一新兴的教学媒介成为提高学生素质的良好智能平台, 在传播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创新力, 激发学生创造发明的天性和能力[1]。因此选取上述三个典型案例, 机器人教学内容由浅入深, 从易到难;教学模式从虚拟编程学习到实际动手操作, 来突破低年级学生学习智能机器人存在的知识瓶颈障碍, 树立学习信心和培养团队合作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片段及作用 (如表3)

四、学生个体能力发展对比 (如表4)

从上表评价数据可以看出案例实施前学生甲、学生乙对自己能否掌握本课知识点信心不足, 但由于学生乙年龄较大, 电脑水平比学生甲高, 学生乙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目标”项目评价分值都略高于学生甲, 因性格关系学生乙在“团队合作”评价分值稍低于学生甲。案例实施到中段, 学生甲、学生乙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目标”项目评价分值都有明显的提高, 特别是两人“团队合作”评价分值一样, 说明两人有着精诚合作关系。案例实施结束后, 两人评价总分值分别提高了28分和31分, 说明两人综合能力得到长足进步。

五、讨论与建议

1. 对机器人制作过程进行分层评价,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自信心

教学评价是指根据教学目标, 对学习者在教学活动中所发生的变化进行测量, 收集有关资料并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教学评价的作用是改进教学、检验教师能力同时提供教学上的反馈[2]。

表4《对比评价分析》对案例《“洛奇”实体机器人的搭建、调试》做的课前诊断性评价, 学生甲、学生乙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目标”分值很低, 两项总得分为34分和43分, 占这两项总分的百分比为48.6%和61.4%, 可以看出学生对实体机器人的搭建和程序编写自信心明显不足, 教师的首要任务是破除小学生对机器人的神秘感, 通过巧设教学环节,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来恢复学生学好机器人知识的信心。笔者尝试在课前导入环节, 把传统对实体机器人各部件的讲解, 变为医学上对“实体机器人”进行解剖分析, 既形象又生动, 并适时抓住学生对实体机器人的理解机会, 给予充分肯定和表扬,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信力得到明显加强, 反映在课中形成性评价一级指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目标”项目评价分值分别为44分和54分, 占这两项总分的百分比为62.9%和77.1%, 分别提高了14.3%和15.7%。

2.开展合作学习与小组竞争,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小组合作形式灵活多变, 可以是问题的研讨各抒己见, 也可以是任务分解的分工合作, 在机器人教学课堂上对学习小组的合作、竞争展开科学的评价, 有助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洛奇”实体机器人的搭建、调试》课堂上, 学生甲、学生乙被分在同一小组与其他小组进行机器人制作比赛, 用最少的时间完成规定任务的小组获胜。学生甲年龄小, 电脑操作水平弱;学生乙年龄大, 电脑操作水平较强。学生乙知道, 根据教学赛制安排, 单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赢得比赛的, 要赢得比赛就是要靠发挥团队的力量, 平日任性高傲的学生乙不再独断专行了, 而是耐心辅导低年龄的小同学, 手把手教他们如何编程, 如何快速拼装机器人, 在课后总结性评价学生汇报数据可以看出, 通过课堂小组完成“洛奇”实体机器人的搭建、调试竞赛, 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有了质的飞跃, 学生甲、学生乙“团队合作”评价分值分别为13分和14分, 占该项目得分百分比为86.6%和93.3%。

3. 加强对学生知识瓶颈的诊断, 在课中实施学生能力发展的形成性评价

课前诊断性评价, 教师能及早预知学生可能存在的知识瓶颈, 并在备课环节上多下功夫, 顺利突破知识瓶颈, 而课中形成性评价是解决学生存在知识瓶颈的灵丹妙药。

案例《机器人绘制正五角星图案》的课堂上, 借助课中形成性评价笔者发现学生对正五角星图案的转角计算存在较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环节上及时调整教学重、难点, 计算正方形、五角星转过的角度问题, 需要用到的数学知识有四年级的三角形内角和、什么是平角、外角的概念及三年级对称、平移和旋转的知识等, 如果一节课既要讲授计算机的编程知识, 又要兼顾相关的数学知识的话, 时间是远远不够的。为此笔者主要采用弱化相关数学知识内在联系, 强化学生编程能力的指导训练。笔者简单告诉学生角度计算方法, 学生只需记住这些角度的数值, 更多时间放在什么是条件判断、什么是循环、如何正确运用条件判断和循环, 编写程序解决机器人走出正方形和五角星。可见, 教学评价有助于教师突破学生的知识瓶颈障碍。

参考文献

[1]刘娜、宋峰.中小学智能机器人课堂教学的策略和方法.计算机与网络, 2010, (05) .

大学生个人发展工作计划 篇5

在党的精神鼓舞下,学校将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贵州,站在新起点,肩负新使命。服务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继续发挥在贵州教师教育中的龙头作用,努力建成省内一流、部分学科专业在国内外有影响的,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多科性师范大学。

今年春晖行动发展社(白云校区)的总体工作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是我们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坚持认为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全面贯彻党的十八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改革创新,着力在服务学院中心工作上做出新成绩,在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上取得新成效,在精神文明、校园文化建设上取得新进展,在弘扬中华文明、反哺故土亲人的道路上上取得新突破,努力为春晖行动事业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舆论环境、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

工作指导思想: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依托《春晖》这个宣传阵地,在学校团委老师的指导、社团联合会的统一领导下,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工作目标:加强春晖行动发展社成员的内涵建设,全面提高宣传质量,办出“春晖”特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科学发展中努力让春晖行动发展社作为春晖行动的喉舌,抓住春晖工作的主旋律,不断锐意进取,寻求创新,加强对外交流,力求“春晖”工作呈现新的局面。做好各项活动,让领导、老师能把握春晖动态与需求,使学生洞悉春晖发展的情况。

一、建设学习型学生组织

认真落实社团联合会的要求,围绕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进行继承和发展,这是加强和改进我社的建设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在我们工作中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与春晖行动中心、学校学生社团联合会制订切实可行的春晖行动的活动方案,大力推进春晖行动建设,切实做好春晖使者的理论武装工作,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民族团结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科学理论武装成员头脑。紧密围绕学习春晖精神的目标要求,开展理论学习、理论宣传和理论研究工作,不断探索理论武装的新方法新途径,及时总结宣传开展学习型创建活动的好做法、好经验,建设专题微博,利用手中媒体平台及时有效地宣传报道分享学习成果。

二、以春晖行动为载体,深入推进我社建设

为加强春晖文化的建设,促进先进春晖文化的传播,积极推进春晖文化工作。我社将精心组织好、协调好、实施好各部门的技能学习。将我社的精神文化建设、学术文化建设、网络文化建设等,建立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每位成员的作用,调动所有成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使任务细致化、活动品牌化,精心打造春晖文化精品,提升春晖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传播,努力提高全体成员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三、以加强宣传为主要任务

发挥好《春晖》杂志、新浪微博的宣传作用,进一步跟近春晖行动与其他春晖类学生组织的最新动态,及时有效的宣传春晖精神,更加注重宣传的时效性导向性。利用新媒体平台新浪微博对新闻、消息的跟进,将积极着手新浪微博的版面内容丰富,信息更新加强,提高微博关注度。重视电子媒体宣传,用新的方式加强春晖行动发展社的宣传工作。

四、加强自身管理

加强内部管理建设。让我社内部管理制度化,做到事前有策划、事中有监控、事后有跟踪,使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牢固树立春晖使者的责任意识、学习意识和服务意识,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状态开创春晖工作的新局面。

加强责任建设。按照“谁接手、谁负责”的原则,加强校内活动的开展,活动的宣传等进行责任制管理,进一步规范工作制度,明确工作重心,不断优化春晖使者的责任意思。

加强队伍建设。加强与指导老师的联系,大力培养成员的实践能力,完善相关激励机制,不断提高春晖工作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加强队伍管理。

加强执行力建设。认真查找不足、总结梳理思想文化工作成果,将任务落到实处。

教师个人发展应“借力”学校环境 篇6

19世纪德国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阿道尔夫·第斯多惠在他的《德国教师培养指南》一书中指出:“学校对你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学校,你的全部活动,每一社会关系都会促使你不得不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培养。”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学校也应该是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培养的场所。那么,在学校这一特定环境中,教师应该如何更好地实现个人发展呢?我想,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借力”:

首先,向学生“借力”。新的学生观要求我们不能仅仅将他们视为受教育的对象,而应该视他们为灵动的生命体。学生本就有自己的个性、独特的灵魂以及思维方式,还有着属于他们自己的喜怒哀乐。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能够很明显地感受到这样一种趋势,即学生的主体意识正在逐步苏醒。得益于此,很多时候他们会给作为成人的我们一些提醒和启发。

具体来说,我们应该向学生学习他们那种自然流露出来的强烈的好奇心。对于学生,尤其是小学生而言,探索未知是一种乐趣。他们会为了一个在我们看来无须思考的问题而“打破砂锅问到底”,直到得到自己认可的答案才罢休。对比我们自身,随着年岭的增长,不少人更愿意停留在过去的知识积累层面,认为“储存”足以应付“如数家珍”的教育生活。殊不知,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教育发展同样是与时俱进。自我满足所带来的只能是被时代所抛弃,被现实所淘汰。我们应该向学生学习他们面对失败和困难时所表现出来的乐观。学生因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还处在形成阶段,因此他们对于问题的思考并不是那么深入,但恰恰是这种“不深入”给了他们“重新来过”的底气。面对失败和困难,他们不会想到他人的眼光;面对一些误会,他们也不会“画地为牢”。摔倒了,爬起来,拍拍身上的土继续向前。但是我们自己呢?有时因为工作中的一点挫折就陷入了“怨天尤人”或者“自暴自弃”等极端情绪之中,有时因为一个失败就有了退缩甚至是放弃的念头……这些无疑都是不可取的,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负能量”。一个教师,要想更好地在教育的原野上驰骋,不甩开这些“包袱”是肯定不行的。此外,我们还应该向学生学习他们那种因为点滴进步而兴奋不已的自信。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这种心理上的自我实现的渴求在学生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经常能够看到学生得意地走过来,高兴地说:“老师,我今天学会了包饺子!”“老师,我已经会自己洗衣服啦!”“老师,今天体育课跑步我是第一名。”……这些在我们看来微不足道的事情却足以令他们快乐许久,而且这种“快乐因子”,在很大程度上会促使他们在今后做得更好。其实人应该学会悦纳自我,悦纳自我的过程就是自我肯定的过程,这种给予自己的积极心理暗示会有效地增强我们的自信心,帮助我们更好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去。

其次,向同事“借力”。《论语·述而》中有这样一句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们身边的同事,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是一处不可多得的“资源库”,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闪光点。年轻的同事,往往对于工作有着饱满的热情,就像是初升的太阳让我们看到希望,感受到光芒;年长的同事,往往兢兢业业一辈子,工作起来踏踏实实、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让我们看到了榜样的无穷力量。在我们的同事中,有的有着高超的教学本领,进入课堂如鱼得水、挥洒自如;有的善于思考,能够站在我们达不到的高度思考教育,帮助我们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困扰;还有的心中满是对学生的爱,关爱学生、无怨无悔、尽心尽力……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师道的尊严被撑起,教师的形象被擦亮。可是,俗话说,十个手指头伸出来也有长有短。在我们的身边或许也存在着一些违背教师职业道德的现象,有的甚至是我们所无法改变的事实。尽管我们非常不愿意看到这些现象出现,但真的遇到,也应将其作为我们进行反躬内省的契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其实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

最后,向领导“借力”。在学校,无论是校长还是其他中层干部,绝大多数都是从教师岗位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他们的成长之路,对于我们而言,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作为学校的管理者,领导中的教学骨干可以给我们的学科教学以方向和理念的指引。可是一个教师的发展不能只局限于学科的“技”和“术”,更应该站在教育之“道”的层面,做到“道”与“技”兼顾,全面而均衡地发展。因而,有些领导极具感染力的演讲才能就很值得我们学习,有些领导灵活巧妙的沟通能力也值得借鉴,有些领导处理突发情况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更应该研究……总之,领导们的优点都应该成为我们研究和学习的对象。这样,我们就会在不断地研究和学习中逐渐拓宽眼界、丰富思想、活化思维,进而更好地投入教育工作。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教师的个人成长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我们尽可能地向外部“借力”。例如学校,这个我们最熟悉的地方。

学生个人发展 篇7

一爱岗敬业的含义

爱岗敬业就是指认真对待自己的岗位, 对自己的岗位职责负责到底, 无论在任何时候, 都尊重自己的岗位职责, 以恭敬、严肃、负责的态度对待工作, 一丝不苟, 兢兢业业, 专心致志, 对自己工作勤奋有加。爱岗敬业应是一种普遍的奉献精神。

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热血青年,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在自己的工作领域中打造出一片新天地。

例如, 北京市公共汽车上的售票员——李素丽, 她的工作可以说是再平凡不过的了。但她认为:工作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重要的是对职业的态度。在被人认为“脸上无光, 工作无彩”的三尺票台上, 她却干一行, 爱一行, 专一行, 总是能根据乘客的不同需求, 给予他们最需要的服务。在售票台的抽屉里, 李素丽总是放着一个为抱小孩的乘客准备的小棉垫, 有时车上人多, 一时找不到座位, 她就拿出小棉垫放在售票台上, 让孩子坐在上面。她就是这样, 想尽一切办法把真诚的笑脸、热情的话语、周到的服务、细致的关怀带给乘客。

二做到爱岗敬业的方法

1. 热爱本职工作、热爱自己的单位

职工要做到爱岗敬业, 首先应热爱单位, 树立坚定的事业心。只有我们真正做到甘愿为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而自觉投身这种平凡, 对事业心存敬重, 甚至可以以苦为乐、以苦为趣才能产生巨大的拼搏奋斗的动力。我们的劳动是平凡的、复杂的, 要求条件是很高的, 但在知识结构的尽善方面有自求自得的充实感, 在思想、信息、交流方面有“究天下之际, 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的独立感, 在人际沟通方面有桥梁纽带的亲切感。人的一生是应该有明确的目的, 为理想而奋斗虽苦但乐在其中, 热爱事业, 关心单位发展, 这是每个职工都应具备的。

2. 团队精神至关重要

没有众人的帮助, 没有人能单独完成一项事业。一个人要想成功, 必须加入团队之中。一个技术方案、一张设计图、一个实施方案, 每一步都要仔细推敲, 任何一个环节出了一点问题, 都不能顺利完成任务。因此, 一切成绩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3. 自动自发, 敬业勤力, 是一个人首要的基本素质要求

自小我们都有自己的理想, 并为之不懈求学, 努力攀登。长大工作了, 是我们实现理想和人生价值的时刻。不是让你做, 而是你要做。无论工作生活, 都要有合理的规划, 并付诸行动。敬业爱岗更是单位发展的基石和动力。

4. 要有责任心

成功者找方法, 失败者找借口。在上司交给你任务的时候, 争取在有限的时间内独立思考完成。现成的东西会叫你头脑僵化, 有时类似的东西照搬会出现严重的问题。出现问题时, 不要推卸责任, 要勇于承担, 想办法补救和解决才是最根本的。注意时常总结经验和教训, 以便以后更好地工作。

5. 尊敬领导和同事, 忠于单位

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一日为师, 终身为父”就是这个道理吧。与全体同仁共同进步, 知识要不断更新换代, 不要自满或停滞不前;毫无疑问, 我们每个人都喜欢忠诚的人。所以无论何时何地, 我们要忠于单位, 忠于领导, 忠于身边每个人。

一个工作岗位的存在, 往往也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爱岗敬业不仅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具备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 去实现自我价值、为社会的发展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参考文献

[1]赵夷岭.基于组织承诺的企业核心员工激励模式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 2009

学生个人发展 篇8

关键词:知识管理,个人知识管理,职业发展

知识经济 时代 ,知识的种 类日益繁 多且瞬息 更新 ,就业形势又是相当地严峻,大学生在按部就班地吸取各种知识的同时,应该正确地对自身的个人知识进行管理。只有通过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才能保证大学生不做知识的接收器或者是存储器。大学生通过学习、交流获取丰富的知识后 ,应该对所 获取的知 识及时进 行甄别 ,把对自己 无用的、甚至 有害的知 识剔除后 ,及时储存 好对自己 有用的知识 ,并在一定 的时期更 新知识 ,这才能保 证大学生 广泛吸取知 识、灵活运 用知识 ,在学校的 学习、生活 中取得进 步 ,从而在毕业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发展,也就能促进自身的职业发展。 1

一、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

个人知识管理( PKM) 是指个人对知识进行综合管理的过程,包括对知识的获取、筛选、整理、存储、学习、交流、运用、创新等方面。通过个人知识管理,可以逐步整合个人的知识、信息资源,建立并完善个人的专业知识体系,从而提高个人的学习效率、工作效率和综合竞争能力[1]。

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则是指大学生通过课堂内外的学习与交流等多种方式,获取并储存了一定的知识、技能,然后用知识管理的方法把自身拥有的知识、技能应用到工作和生活当中,大学生通过个人知识管理,除了日益拓展自身的知识面以外,还可以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素养,逐渐充实自身的专业知识体系,最终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能力。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是大学生个人对自身知识的识别、获取、存储、学习、利用及创新的一个管理过程,目的是提高大学生个人的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和反应速度,以增强个人竞争力。大学生个人实施知识管理的目的是通过有意识、有目标的知识学习和对知识的有效管理,以及对知识的创新应用,提高个人的价值和竞争力[2]。

二、大学生的职业发展

职业,又叫历程或生涯,它通常被用来说明一个人的生活历程,或者由此涵义引申为个人的职业或行为。单个个体———社会个体一般都是通过职业这个载体才能融入整个社会,也是通过职业这个平台来向社会展示自身才能或者才华,以此来实现自身的社会化。因此,职业发展是指随着时间的逐步推移与社会的迅速发展,社会上任何一个单个个体的职业生涯的不断向前发展或晋升,职业发展包括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从横向上来说,职业发展是指职业的迁移转换,从纵向上来说,职业发展是指职业的晋升变化;它的涵盖面很宽广,内容也相当宽泛,如社会个体的择业观与价值观、社会个体对职业的期望和需求、社会个体从事职业的目的及态度、社会个体对自身职业的规划和发展等等[3]。

那么,大学生的职业发展也就指随着时间的逐步推移与社会的迅速发展,大学生走出学校就业后的职业生涯向前发展或晋升,这既包括大学生毕业后的职业迁移转换,也包括其职业的晋升变化。

三、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促进其职业发展

1.分析个人知识需求 ,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的第一步是分析个人知识需求,大学生只有在分析了自身个人知识需求的基础上,做好职业规划,谋取职业发展。大学生的个人知识需求通常都是与在校时学习的目标任务、毕业后的职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的。大学生在进行个人知识需求分析的时候,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避免重复和遗漏;其次,具体详实地分析自身所需掌握的知识资源,对相关知识的专业进行准确分类,确定每个知识类别下的知识要素类型。大学生进行个人知识分析,可以采用Know- X的知识分类法:( 1)Know- what,即事实知识,也就是指关于什么的知识;( 2)Know- why,即原理知识,也就是指关于为什么的知识;( 3)Know- how,即专业技能知识,也就是指关于怎么做的知识,是从事某种专业的技巧和能力的知识;( 4)Know- who,即人际知识,也就是谁掌握某些知识或者谁能解决某些问题的知识;( 5)Know- when,即时间知识,也就是指从事某项活动什么时候合适的知识;( 6)Know- where,即空间知识,也就是指在哪里能找到所需信息的知识[4]。

2.完善个人知识素养 ,拓展职业发展空间。现在,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不会灵活运用,或者是专业知识丰富而且能力很强,但是素质很差的大学生大有人在。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学生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只是他们职业发展的前提条件,而他们自身所拥有的综合素质,这个综合素质涵盖的思想境界、认识能力、精神情操与文化教养等,才是决定他们职业发展潜力的坚实基础。为了避免不被社会接受,甚至被社会淘汰,大学生应该利用多种途径,在充分接收专业知识的同时,积极参与学校班级的集体活动、各类社团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活动,以此来提高沟通能力、社交能力、人际关系能力、处事能力、道德约束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抗挫折能力等等,大学生只有进一步较为全面地发展自身的知识结构、人格素养等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个人的综合竞争能力,自身职业发展的空间才能够最大程度地得到拓展。最终能成为享受人生的自由、快乐与幸福,做个真正全面发展的人[5]。

学生个人发展 篇9

1“90 后” 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 1 缺乏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意识

当下,许多 “90 后”大学生缺乏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意识,一方面,他们认为自己刚步入大学,距离今后择业找工作还比较遥远,因而缺乏这方面的意识; 另一方面,也有一部分大学生认为谈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比较奢侈,他们当中的许多人都没有形成明确的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意识,对于就业择业之事,更倾向于看事实说话,即随行入市。[1]这也导致许多 “90 后”大学生在择业时将工资薪酬视作首要标准,鲜少和个人的兴趣、理想、优势等其他因素相结合。

1. 2 缺乏明确的职业目标与职业定位

目前,“90 后”大学生正处于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的探索时期,由于缺乏明确的职业目标与职业定位,导致他们在进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时,暴露出一些问题,举例来说,有一些 “90 后”大学生想要进入大公司工作,但从未对该公司的发展前景以及企业文化等做过分析与研究,加上缺乏明确的职业目标与职业定位,结果在面试之时就被刷下来,与自己梦寐以求的大公司失之交臂。此外,还有一部分 “90 后”大学生存在着投机心理,未摆正心态,渴望走捷径成功,欠缺艰苦创业的思想意识。

1. 3 不能准确、客观的评估和审视自我

对于 “90 后”大学生而言,自我评估是其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过程中的最初环节,对于其今后的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准确、客观的自我评估,是“90 后”大学生进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的基础和前提。然而,当下有许多大学生对于自我认识过于片面,不够全面、准确和客观,致使出现了两种极端现象: 一种是过分的肯定自己,认为自己很优秀,过分放大自己的优点,而缩小或忽略自己的缺点,骄傲自满,过于自负。另一种就是过分的否定自己,认为自己毫无用处,过分放大自己的缺点,看不到自己的优点,缺乏自信,比较自卑。[2]这两种极端的现象势必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 前一种对于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期望值太高,难免会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后一种对于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期望值太低,难以准确定位自己,实现自我价值。正因为许多 “90 后”大学生不能准确、客观地评估和审视自我,导致其职业定位不准,就业较难。

2“90 后” 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的意义

2. 1 有助于让大学生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

“90 后”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的意义,首先在于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能够激励 “90 后”大学生为了目标而努力奋斗。

2. 2 有助于大学生进行准确的自我定位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具有五大要素,分别是知己、知彼、抉择、目标、行动。其中前两个要素是后三个要素的前提和基础。所谓知己,就是要求 “90 后”大学生对自己能够有客观的认识和准确的自我定位。这样有助于让 “90 后”大学生清楚地了解自身的优势与劣势,结合自身的特点及兴趣,合理规划自己今后的职业生涯,扬长避短,充分激发和挖掘自己的潜能,全面提升自己。[3]

3“90 后” 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的对策

3. 1 制定相关的政策,规范对就业市场的管理

政府及教育部门制定相关的政策,与此同时,不断加强和规范对就业市场的管理,这是促进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教育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决定其能不能发挥效用的重要影响因素。首先,政府根据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与大学生的实际就业情况,制定相关的政策,支持和引导大学生个人职业发展与规划教育更加科学化、合理化、规范化以及制度化。其次,政府部门要不断推进劳动人事制度以及户籍制度等的改革,为大学生就业营造良好的大环境。

3. 2 建立健全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教育机制

为了顺利开展 “90 后”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教育,高校要树立相应的教育理念,建立健全 “90 后”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教育机制。首先,要对“90 后”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教育做好总体布局,统筹规划,明确职责,落实责任,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集服务、指导以及咨询等为一体的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则教育体系。其次,还要制定相应的 “90 后”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教育制度,切实贯彻执行相关制度。[4]通过这些方式对 “90 后”大学生开展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教育,能够使其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基础,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扬长避短,找准今后实施职业发展的方向。

3. 3 提升自我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增强就业竞争优势

“90 后”大学生要想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提升自我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增强自我的就业竞争优势。首先,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理论知识,夯实理论基础,增加自身知识积累和知识储备。其次,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掌握,全方位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以满足社会的需要。最后,培养综合职业竞争能力,不断增强自身的就业竞争优势。只有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积累,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水平,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综合职业竞争能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一定的优势。

3. 4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广泛参加社会实践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随之而来的是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的逐年增加,因而 “90 后”大学生的择业心理问题成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当代 “90 后”大学生而言,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今后走向职业生涯所必备的一种基本素质。首先,“90 后”大学生应当增强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抗挫折能力,也就是俗称的 “抗压能力”。[5]一般而言,大学生在择业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或困难,遇到挫折或困难时不要惊慌,不要产生畏难情绪,应当摆正心态冷静坦然的对待遇到的挫折或困难,可将其视作对自己的考验,要敢于迎接考验,迎接挑战。其次, “90后”大学生应积极扩展社交圈,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网。此外,“90 后”大学生还应广泛参加社会实践,增加社会实践经验。

4 结论

综上所述,当前 “90 后”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如缺乏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意识、缺乏明确的职业目标与职业定位、不能准确、客观地评估和审视自我等。笔者针对 “90 后”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 首先,制定相关的政策,规范对就业市场的管理; 其次,建立健全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教育机制; 再次,提升自我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增强就业竞争优势; 最后,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广泛参加社会实践。希望以上对策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实现理想就业。

参考文献

[1]余强.“90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

[2]朱柱.“90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培养刍议[J].才智,2015(13).

[3]赵乐.“90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趋势探析及教育对策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17).

[4]齐丹.“90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研究与对策探析[J].才智,2014(31).

学生个人发展 篇10

职业的又一代名词被叫做规划或者历程, 他意味着一个人以后的生活历程和工作环境。个体在以后都将要融入到社会这个大群体中, 而走进这个群体需要的就是以某个职业的名义, 通过某方面的技术来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将个体价值得以升华, 社会中任何一个人都会通过职业这个平台来不断地提升和发展自己。国内相关专家和学者在对大学生职业规划状况及其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时指出, 大学生职业规划中出现问题的主要因素是缺乏信息量。大学生在制定职业规划的时候往往不能够收集到太多有用的信息, 不知道该如何获取和搜集对职业有用的信息, 这些问题将会成为他们制定完善的职业规划的壁垒。

通过某几所高校对在校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做的调查得知, 34% 的学生对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了解, 仅有13% 的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做的详细有方向, 21% 的学生知道自己喜欢和不喜欢什么, 18% 的学生对自己将来要做什么工作有明确的想法, 14% 的学生知道自己的职业优势是什么。这些数据反映出大部分的学生并没有自己明确的职业规划和奋斗目标, 甚至不太了解自己的优势和特长, 普遍缺乏专业的理论知识来指导, 面对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 学生将会顶着巨大的压力, 这就需要学生构建他们的个人知识管理平台, 尽早的对自己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和运用。

二、 基于职业发展的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平台的构建与应用

2.1 分析个人和职业所需。大学生进行知识管理的首要步骤就是分析个人所需要的是什么, 而个人所需往往与以后的学习目标和职业发展有着紧密的关系。大学生要分析和了解自己的优势和特长, 有针对性的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由于大学生在校时间紧张, 事情繁杂, 经济条件受限, 所以要慎重地选择适当的知识管理工具来提高使用效率, 而不是单纯的盲目的使用不合理的软件, 否则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2.2 整理存贮多交流知识。在获取知识的时候要进行认真筛选不能盲目选择和收集过量知识, 要分析哪些是对自己有用的, 上课认真听取, 课下多与人交流, 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活动, 并应用知识管理平台共享信息, 对有用的信息及时存储。在整理信息的时候要有一定明确的思路, 构建清晰明了有层次有条理的知识管理平台框架, 以后需要哪方面的信息可以很快地搜索出来。在对知识进行整理的时候, 要保持稳定, 不要出现归类错误的情况。

2.3 不断更新和完善知识体系。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不断更新的理论知识做指导, 原先的知识不再适应现代的经济的发展, 旧的理论有可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在参与知识相互交流和共同分享的过程中, 有些新的理论会融入进去。所以, 大学生需要对个人知识进行及时的更新, 深入理解内涵意义以此来完善自己的知识管理平台体系。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要不断总结经验, 多与别人交流听取意见, 收集新的信息, 要根据经济情况的变化不断的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 使其更加的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 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的竞争力, 能够在社会上更好地立足。

三、总结

本文主要是通过介绍个人知识管理平台, 分析大学生职业规划现状, 最后构建基于职业发展的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平台。大学生在平常学习和生活中就应该重视对个人所学知识进行综合管理和分析, 构建属于自己的文本体系, 将个人知识管理方法适当的运用到职业规划中去, 根据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不断调整未来规划方向, 始终保持与社会同行, 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和综合能力, 为个人未来的发展打造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明弟, 朱守业, 陈忍.基于One Note的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3 (12) .

发展中等收入阶层个人理财业务 篇11

关键词:个人理财;中端客户;零售银行

一、发展中等收入阶层客户理财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个人理财业务的核心是要以客户为中心,根据他们不同的风险偏好和财务状况来制定适合自身的理财规划,以实现个人财富的保值增值。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个人理财业务几乎深入每一个普通家庭,而在我国,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仍处于发展初期,个人理财市场没有完全打开。

第一, 中端客户理财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中端客户,一般指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中等收入的家庭,这类客户虽然资金量不是太大,但是收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而稳定、逐年增长,他们较重视生活品质和保障,希望可以通过银行提供的投资理财服务来确保自身资产的保值增值,以过上更高质量的生活。另外,我国如今也面临着老龄化的社会问题,人们需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跨度里规划自己的收入支出,而一般的家庭的财务计划有盲目性和短视性,很多时候并不能带来令人满意的投资收益,这使专业的个人理财业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第二,如今中国的资本市场不稳定,金融产品价格波动剧烈。

2005年至今,我国股市经历了从牛市到熊市的巨大转变,上证综指自2007年10月16日达到6124点顶峰后一路狂跌,A股市场的最大跌幅近73%,使深陷其中的绝大部分投资者伤痕累累。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行也助推了金融产品价格的波动加剧。我国普通居民没有时间和专业的理财知识来进行科学的财务规划、规避市场风险,面对纷繁复杂的各类理财产品也难以取舍。所以对于这一类投资者来说,急需要有专业人士为他们提供个人理财服务。

第三,金融业全面开放后,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

2006年12月11起,按照银行业入世承诺底限,我国取消了对外资金融机构开展人民币业务的地域限制,允许其向所有中国客户提供服务,允许外国金融机构办理异地业务。实现了金融业全面开放,外资银行历经了数百年的锤炼走过了风风雨雨发展到今天,独立性强,拥有宝贵的发展经验,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较为完善的经营管理体系,以及一大批优秀的金融人才,对国内商行构成了竞争威胁。并且近年来他们的发展策略也有所转变,希望通过发展中端市场的零售银行业务来拓宽自己的经营领域。随着他们在中国投资规模的扩大,经营范围的拓宽,这一市场上的竞争将会是非常激烈的。

二、银行中等收入阶层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和问题

首先,商业银行缺乏合理的市场定位,没有进行市场细分。

通常,银行在确定个人理财的目标客户时,更多的是关注着客户金字塔顶端的优质客户,因此他们所推出的产品并没有考虑到普通收入居民理财。但是,社会中高端客户资源有限,金字塔上部顶级客户和高端客户的比例只占5%,并且由于转换成本的存在,这些优质客户一旦选定了理财银行,就具有相对稳定性,短期内很少变更,商业银行在该市场上的开拓有较大难度。当然也有人指出目前国内个人理财市场还处于发展初期,普通收入居民中接受个人理财业务的为数很少,但是这并不表明大家不需要理财服务,而是恰恰说明了银行提供的个人金融产品服务范围狭窄,没有特别针对普通居民个人理财需求设计推出合适的产品。

其次,商业银行如今的营销工作不深入,营销理念偏重产品推銷。

主要表现在:一,营销理念落后,仍在沿用传统的柜台式推销,使大众对理财产品缺乏了解。二,银行理财经理出于销售任务压力等因素,过分关注吸引了多少客户、占据了多大的市场份额、创下多少销售业绩,反而不注重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理财规划,以及进行必要的风险提示,使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率与承诺收益率之间往往存在偏差,增加了客户对理财产品的不信任感。

再次,个人金融理财产品过于单一。

目前我国的理财业务仍处于发展初期,国内银行通常将个人理财简单地等同于存贷业务、转账结算和代收代付,提供的服务只是较为初级的咨询和建议,推出的理财产品也只是把现有业务进行重新组合,而真正意义上的“代客理财”却无从说起。实际上,该服务所涉及的范围是很广的,除了传统的银行服务外,还包括投资计划、保险规划、财税规划、退休养老规划等诸多内容;而且金融理财产品也是丰富多样的,在个人理财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古董、字画、红酒、珍贵收藏等都被包括其中。

三、银行中等收入阶层理财的未来发展方向

第一,重视风险提示和风险控制。

对于中等收入阶层来说,他们的收入稳定却有限,在满足日常生活用度之余,存蓄的资金被用于日后子女教育、退休养老计划中,因此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是风险厌恶者,希望在控制风险的情况下获得更高的投资收益。理财师在向客户做产品推介的时候不能为了盲目扩大市场份额而刻意夸大投资收益率,回避对风险的提示;在设计方案时也要特别注意对风险控制,合理利用分散投资等方法规避风险。

第二,客户经理的薪金水平与业绩的合理挂钩。

目前,多数银行都设有客户经理或是理财经理,客户经理职责是多样化的,他们不仅要为银行进行市场开拓, 担任各种类型客户的理财顾问,还要进行金融服务产品的开发和营销。但是国内的商业银行将客户经理的营销业绩作为评估的重要指标,每个月都硬性规定销售任务,导致他们更多的是将注意力集中在金融产品的市场开拓上,而忽略了对市场的分析和产品的研发,缺乏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 以及对市场趋势的准确把握,最终影响到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水平的提高。我认为,客户经理的薪金水平应该与业绩挂钩,担不

仅仅是他的销售业绩,更重要的是其设计的理财方案的盈利水平和客户的满意度。只有将这两方面归入理财人员的评价体系,才能真正体现他们的业务水平,进而提升银行个人理财的层次。

第三,实现金融理财产品的多样性。

从横向看,要积极开展一对一的理财服务,深入了解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的分析其风险承受能力、财务状况和理财目标,从而设计出适合客户自身的理财组合。从纵向看,按照生命周期理财理论,商业银行可以针对人生的不同阶段确定方向和重点,提出个人理财业务方案。在单身期、家庭形成期、家庭成长期、子女教育期、家庭成熟期、退休期等不同阶段中,客户的收入状况,消费需求、风险偏好都是有差异的,引起理财目标的变化,因此他们对个人理财业务产品的需求也会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银行有必要对不同的客户需求提供与之相宜的资产保值增值计划,这是拓展业务发展空间的十分关键的环节。

第四,建立专业化的独立的理财团队。

理财产品多种多样包括储蓄、信贷、房地产等传统产品和证券、外汇、金融衍生产品,涉及到货币、资本、贸易等各个领域,具有综合性强、灵敏度高、风险性大的特点,因此光凭个人有限的业务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银行应该从现有的员工队伍中挑选一批优秀的有发展潜力的员工,根据我国目前个人金融服务市场的现状和特点,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和有重点的培训;另外,还可以高薪引进一批具有扎实投资功底,精通市场分析的理财专家,建立起一支具有广泛的业务知识、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严谨的专业态度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理财师队伍,为个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另外,商业银行还可以积极谋求与有实力的律师行、会计师事务所和保险公司的合作,为原有的理财团队提供强有力的后勤支持,确保理财方案的实施。

参考文献:

[1] 李晓彤.《从客户结构研究拓展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新增长点》[J].特区经济, 2005,(12):218-219.

[2] 文姣.《中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策略分析》[J].集团经济研究,2006(02):56.

[3] 周丁,曾真.《个人理财业务成为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核心》[J]. 商场现代化,2007,(01):358.

学生个人发展 篇12

一个理念——全面关怀个人成长, 全程指导职业发展

在总体工作思路上, 华东师范大学长期坚持“全面关怀个人成长, 全程指导职业发展”, 始终把学生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放在首位, 并成立了学生发展服务联合中心, 把“以学生为本”理念充分的贯彻到了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去。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起, 大学生就业由“统招统分”向“自主择业”转型, 这一变化打破了原有工作模式, 一方面弱化了就业工作的行政性管理职能, 另一方面对开展就业指导、就业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新的变化, 华东师范大学在充分发挥本校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优势的基础上, 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 率先将“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去, 并将“全程化”、“个性化”等国际职业教育的最先进理念融入其中, 打破原先仅针对毕业生开展工作的界限, 提出了“全面关怀个人成长, 全程指导职业发展”的全新理念, 第一次把学生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纳入了就业工作范畴, 进一步提升了我校就业工作的理念和层面。

在这一基础上, 学校还积极整合各方资源, 建立相关保障机构。学校与2003年正式成立了学生发展服务联合中心, 把注重服务的学生就业咨询服务中心、注重实践的勤工助学管理中心和注重辅导的心理咨询中心整体融入到学校就业工作大局中去, 从就业指导、社会实践、心理辅导等多方面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关怀和帮助, 真正把“全面关怀个人成长, 全程指导职业发展”的理念落到实处, 极大了促进了学生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

两套体系——非师范生职业成长体系, 师范生素质养成体系

在生涯发展引导上, 华东师范大学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 着力构建起“非师范生职业成长体系”和“师范生素质养成体系”两套体系, 为全体学生勾勒出了一张全面而清晰的职业发展路线图, 建立起了覆盖全程和全局的职业生涯发展体系。

——非师范生职业成长体系。在当前学校建设高水平综合型大学的大背景下, 我校针对目前非师范类学生和研究生占到主体的情况, 构建起了适应这部分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非师范生职业成长体系”。在学生入学之初, 侧重于通过开展职业启蒙教育, 结合专业特点, 协助学生形成职业理想, 开展初步职业规划;在大学学习过程中重在加强职业测评和辅导, 帮助学生了解其职业兴趣、评定其个性特征和动机需求水平, 了解个人的职业能力, 并为其提供个人潜力、缺陷及发展建议的指导, 形成明确定位;在大学高年级阶段重在实施岗位成才, 在求职技巧的训练、就业政策及就业信息的指导的基础上, 通过校内外的勤工助学岗位实训, 教授给学生必要的职业能力和培养基本的职业素质, 同时注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干预, 通过勤工助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帮助大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成长。

——师范生素质养成体系。作为一所传统的师范类院校, 尤其是在2007开始招收免费师范生的大背景下, 学校针对师范类学生的成长特性及培养方案, 从低年级入手, 构建起了阶梯式的师范生职业素质养成模式, 分阶段针对师范生开展职业理想教育、专业素质教育, 实施综合素质培养、实践能力培养, 引领师范生成长成才。针对师范生职业素质养成的基本要求, 从就业意向、理想信念、职业技能、实践能力和个性服务等角度, 为师范生提供模块化的职业素质养成指导和帮助, 确保我校师范生的全面发展和师范素质的养成。同时, 建立师范生三维评价体系, 从学生自主评价、学校综合评价和社会客观评价三个维度全面评估师范毕业生就业总体情况, 从而为指导和改进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三大平台——体系化的就业指导平台, 灵活化的就业市场平台, 专业化的科研助推平台

在就业工作开展上, 华东师范大学精心打造起“体系化的就业指导平台”、“灵活化的就业市场平台”和“专业化的科研助推平台”等三大平台, 为积极践行“全面关怀个人成长, 全程指导职业发展”的理念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和支撑。

——体系化的就业指导平台。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 学校打造出了以“1+X”课程体系为核心, 以“点面结合”的个性化就业咨询指导相结合的体系化就业指导大平台。近年来, 学校以一流学科背景为依托, 以就业指导公共必修课程为基础, 以就业讲座、职业素质拓展、网络学堂、职业测评、个性化辅导、就业书屋为补充, 形成了完善的全程化、个性化、多元化、规范化的“1+X”模式就业指导体系。即一个基础——就业指导公共必修课;X——多维合力--多种途径的有效补充。此外, 华东师范大学长期坚持面向学生开展一对一就业咨询, 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就业服务;并通过提供“就业主题沙龙”、“生涯风向标”、“职场加油站”、“求职一点通”、“创业带动就业”等主题活动, 为广大毕业生提供了根据自身需求, 自己选择自行设计求职指导方案的空间, 这种“点面结合, 个性选择, 全程覆盖, 全面关怀”的就业指导平台一经推出, 就受到了毕业生的普遍欢迎。

——灵活化的就业市场平台。在当前就业卖方市场逐渐形成的大背景下, 为了促进就业市场的开发和拓展, 学校充分发挥各种资源, 走出去, 请进来, 积极联系校友和社会力量, 发挥网络资源优势, 建立起了一个灵活化的就业市场平台。其一, 主动走出去。学校在大力开发就业市场的基础上, 注重毕业生的随访和跟踪调查, 通过对用人单位和历届校友的走访, 挖掘潜在的信息和资源。其二, 单位请进来。我校一方面注重加强对毕业生的指导和培训, 加强校企合作, 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90余个, 涉及教育教学、金融外贸、电子软件、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其三, 聚社会合力。学校积极开发校友资源, 主动在校园网上向广大校友发出了“为在校学生提供就业信息”的公告, 同时向近千名校友发送电子邮件, 希望校友们给予岗位信息回执, 得到了广大校友的积极响应。其四, 网上招聘会。近年来, 学校发挥网络桥梁作用, 利用“无形市场”搭建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就业信息交流的平台, 通过网上联合招聘会、就业论坛、远程面试等多种形式, 实现信息资源的异地共享和有效配置。其五, 周末直通车。学校本着服务毕业生、方便用人单位的宗旨, 灵活安排了常态化的周末直通车小型专场招聘会, 通过每周五下午定期举办的招聘双选会, 吸引了一部分中小型用人单位前来招募英才, 为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动态化服务毕业生求职就业。

——专业化的科研助推平台。在积极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工作的同时, 学校依托丰富的学术资源, 积极强化理论研究, 注重以就业促科研, 以科研促就业, 逐步构建起了专业化的科研助推大平台, 为不断完善学校的就业工作体系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在日常工作中, 学校注意结合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各项内容及存在问题, 有计划的开展多次深入调研活动, 建立起了毕业生就业调研信息数据库, 形成了就业工作调研体系。同时, 针对毕业生就业的整体情况、行业流向、地区分布、影响因素、各院系就业情况等进行认真全面的分析, 形成一年一度的毕业生就业状况白皮书。2009-2010年度, 中心承担了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学生司重点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英国首相基金、上海市教委的研究项目, 开展多项课题研究, 在《教育发展研究》、《教师教育研究》、《全球教育展望》、《思想理论教育》等权威刊物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0余篇。

四项服务——职业启航计划, 就业绿色通道, 就业援助机制, 学生自我服务

在具体实施计划上, 华东师范大学不断推进“职业启航计划”、“就业绿色通道”、“就业困难援助”, 倡导“学生自我服务”, 构建起了全方面的就业服务网络。

——职业启航计划。学校学生就业咨询服务中心携手全校20余个实体院系定期于每年10月到11月推出“求职启航月”系列活动, 协助学生顺利走上求职之路;每年3月举办“大学生就业服务周”系列活动, 以“职前教育”为主题协助学生开启职业发展之路。两大品牌活动相互配合, 有机结合, 为毕业生量身打造了丰盛的“就业大餐”。

——就业绿色通道。我校学生就业咨询服务中心在充分考虑学生就业压力的情况下, 于每年毕业生就业高峰期间开设了就业“绿色通道”, 即个性化咨询通道、优生优荐通道、晚间工作通道, 为学生提供切实、便捷、高效的就业服务。

——就业援助机制。近年来, 在积极推荐优秀毕业生基础上, 学校针对目前尚未落实就业岗位的毕业生实行优先扶持和重点帮助, 启动了“就业援助计划”。针对就业困难院系, 制定“一院一案”特色化就业推进方案;针对就业困难群体, 研究“一问一方”专门化就业解决方案;针对就业困难个体, 提供“一人一策”个性化就业指导方案, 从不同层面全方位做好就业困难学生的援助工作。同时, 学校实施了《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的方案》, 每年拿出40万元经费为经济困难毕业生提供就业援助。

——学生自我服务。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 学校还成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就业工作服务室, 从就业培训、就业信息、宣传服务、招聘活动、调研科研、师范生专项服务等多个角度出发, 鼓励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 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上一篇:远程电源管理系统设计下一篇:项目决策与投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