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及其制品(共3篇)
牛奶及其制品 篇1
硅橡胶为一特种合成橡胶,它是由二甲基硅氧烷单体及其它有机硅单体,在酸或碱性催化剂作用下聚合成的一类线型高聚物(生胶),经过混炼、硫化,可以相互交联成为橡胶弹性体,其基本结构链节为
1 硅橡胶的种类
(1)按取代基R’的不同,硅橡胶主要分为如下几种:
(2)按硫化温度分类:可分为高温硫化硅橡胶和室温硫化硅橡胶(又称液体硅橡胶),每种硫化方式因所用硫化剂不同还可再分,如:
(3)硫化反应原理:
过氧化物型:
加成型:
另外,辐照硫化也有应用。
高温硫化硅橡胶生胶分子量为40~70万,室温硫化硅橡胶生胶分子量1~8万。
2 加工方法
(1)高温硅橡胶可采用普通有机橡胶的加工方法,使其从高粘滞塑性态转变成弹性态。将生胶配以补强填料、交联剂和其他助剂,在炼胶机上混炼成均匀胶料,然后采用模压、挤出、压延、浸渍(需要溶剂)等方法高温硫化成各种橡胶制品。
(2)室温硫化硅橡胶是生胶与交联剂、催化剂、填料混匀后能在室温下交联成三维网状结构。
3 性能
(1)耐热性:
一般硅橡胶可在 200℃下长期工作,不同温度下的使用寿命见表1 :
(2)耐寒性
通用型硅橡胶的脆性温度为-60℃(一般有机硅橡胶在-50℃变脆),而含7.5克分子%苯基硅橡胶在-112℃下仍有弹性。
(3)物理机械性能
以道康宁Q7-系列为例,其物理机械强度见表2。
(4)生物性能
硅橡胶具有优良的生物性能:无毒、生理惰性、耐生物老化,对人体组织反应极小,植入人体组织后不会引起异物反应,对周围组织不发生炎症。具有优良的生物可接受性,不致癌,使用温度范围宽,可高温灭菌。聚氯乙烯与硅橡胶制品的安全性比较见表3。
从表3中可以看出硅橡胶安全性要好于PVC,但也存在机械强度偏低、容易吸尘的最大不足。
4 医用硅橡胶制品安全性评价
(1) 化学评价 :
①蒸发残渣
②干燥失重:
1.0g样品在200℃加热4h,样品失重不应超过2.0%。
③微量元素
④溶出物试验
酸碱度:样品液与空白液PH值之差不应大于1.5
易氧化物:样品液与空白液消耗(0.01mol/L Na2S2O3溶液)体积之差不应超过0.2ml
紫外吸收:在220nm~240nm波长范围吸收值不超过0.4
重金属含量不应超过 1mg/L
(2) 生物学评价
根据制品使用目的,有选择的进行下列生物学试验:
①细胞毒性试验
②迟发型超敏反应实验
③刺激试验
④急性全身毒性试验
⑤亚急性 ( 亚慢性 ) 和慢性全身毒性试验
⑥溶血试验
⑦热原试验
⑧植入试验
⑨遗传毒性试验
(3)医疗器械对原材料的要求
供方(供应商)需要经过评审,并具备原材料的生产或经营资质,其原材料能够满足产品的要求,同时能够提供优质的服务。如果生产商更换供方,则要对新供方进行重新评审,使用其原材料生产的产品需要重新检测。通过评审的供方为合格供方,每年要对合格供方进行一次年度评审。
5 应用
(1)硅橡胶作为医用材料经过几十年的临床应用,已得到医学界的认同,其制品涉及医学各部门,有上百个品种,形成了产品系列。
1945年用于处理青霉素、血液瓶,不粘瓶壁
1954年开始用作植入材料
1962年第一例乳房假体植入成功
(2)国内硅橡胶在医用方面的使用情况及存在问题
①高温硫化硅橡胶,主要依赖进口,如:道康宁、瓦克、罗地亚、迈图(原GE)、日本公司。目前国内没有生产医用硅橡胶的公司,多以工业产品替代,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透明度不如国外的;
强度偏低;
表面发粘;
化学指标往往通不过;
缺少加成型硫化胶。
②国产双组分液体硅橡胶存在的问题:
硬度有偏差,高硬度胶达不到规定指标;
高温后或久放变黄;
储存期短。
(3)硅橡胶作为医用材料经过几十年的临床应用,已得到医学界的认同,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制品涉及医学各部门,有上百个品种,形成了产品系列。下面将常用的医用硅橡胶制品进行简要介绍:
①颅脑外科制品
硅橡胶制品用于颅脑外科的主要有 :人工颅骨、 硅钛复合修补材料、脑积水分流装置、脑室外引流管等。
②五官科制品
包括:人工鼻梁、人工下巴、下颌骨、人工耳、中耳炎通气管、泪道探通装置、泪道栓、鼻孔支架、止鼾器、鼻腔止血气囊、眼科用环扎环、环扎带等。其中一些制品已广泛地应用于医疗与美容治疗中。
④消化系统制品
主要有:胃管、十二指肠管、双腔肠套管、营养管、食道静脉曲张硬化疗法套件、四腔双囊止血导管、胃减压管、胃造瘘管、洗胃管、灌肠器、术中肠管洗净套管、经肛门插入肠梗阻导管、经鼻插入肠梗阻导管、肛门封堵器、胃减容球、胃束带等。胃减容球是一种植入胃部并且由无菌食盐水填充的柔软硅橡胶的圆球。使用时,通过管路将球囊输送至患者胃部,并向球囊中注入适量的生理盐水,球囊与套管、管路脱开后留置于患者胃中,这样减少了患者胃部容量从而达到物理减肥的作用。胃束带是通过手术在胃中形成一个小“胃囊”和可调节出口,使患者吃很少的食物就出现充分的饱足感。这类制品大多为一次性使用产品,由于硅橡胶制品的柔软性和弹性均较合适,而且成本在逐渐降低,现在已大量取代PVC的制品。
⑤心外科制品
用于心外科的硅橡胶制品有体外循环机泵管、胸腔引流管、人工肺硅胶膜、胸腔隔离膜、人工心脏球型二尖瓣等。
⑥腹外科制品
主要有:腹膜透析管、腹腔引流管、T型管、Y型管、TY型管、毛细引流管、多孔引流管、腹腔引流装置、负压引流器、负压引流球、异型管等。肠外瘘治疗用硅橡胶堵漏片,能耐肠液腐蚀,且对人体无刺激,可有效阻止肠液外溢,保持肠道通畅,恢复肠道营养。
⑦泌尿和生殖系统制品
这类产品种类繁多,包括:单腔导尿管、双腔球囊导尿管、三腔球囊导尿管、弯头双腔导尿管、梅花型导尿管、膀胱造瘘管、肾盂造瘘管、镀银造瘘管、阴茎假体、人工尿道括约肌、人工肛门括约肌、人工睾丸、前列腺炎治疗导管、接尿器等。
⑧其它
在其它医疗领域,硅橡胶制品也有广泛的应用,如:皮肤扩张器、人工乳房、祛疤帖、医用凝胶垫、足垫、吸乳器罩、婴儿奶嘴、镇痛泵球囊、人工关节、胎儿吸引器、引产水囊、产后止血水囊、子宫通水造影导管、卵巢囊肿治疗导管、输卵管再通导管、子宫热球治疗仪、硅橡胶节育器、皮下埋植避孕装置等。人工指关节从六十年代起,就推向市场。在多数情况下,柔软的硅橡胶人工关节植入物性能比较稳定,术后关节恢复正常的时间长达5年多。使用硅橡胶材料制成的胎儿吸引器吸头柔软且富有弹性,在难产情况下使用它代替其他助产器,可避免引起新生儿颅内血肿与损伤。硅橡胶盾形宫内节育器,避孕效果好,副作用小,继续存放效率高。硅橡胶充填药物的长期皮下埋植避孕药棒,植入妇女手臂皮下,通过药物缓释,可获得长达5年的避孕效果。
据估计,我国每年约有5000人安装人工乳房。硅橡胶人工乳房由硅橡胶包膜充填硅凝胶而成,其外形、手感均是其他材料所不能及的。硅橡胶婴儿奶嘴表面光滑,极易清洗,能高温消毒而不受损。■
③麻醉科制品
包括:气管插管、气管支架、人工呼吸机波形管、人工呼吸器、呼吸机球囊、呼吸机面罩、喉罩、气管切开套管、人工喉。高抗撕硅橡胶制成的人工喉代替除去的软骨,可使患者较快地恢复说话、饮食及呼吸等功能。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硅橡胶的种类、加工方法及其性能,以及医用硅橡胶制品在各科室的应用。
关键词:医用硅橡胶,制品,应用
牛奶及其制品 篇2
在我国, 乳制品行业的公众信任缺失尤为严峻[1], 而众多经验研究结果几乎一致地表明, 消费者信任对安全认证食品的购买决策有着显著影响[2,3]。消费者信任是受众多因素影响的复杂函数。一些学者比较了不同个体特征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任, 如尹世久等[4]研究发现年龄与受教育程度对消费者信任有积极的正向影响。此外, 影响消费者食品信任的因素主要涵盖如下几个方面[5]:受访者食品安全意识 (认知为基础的信任) 、有机食品知识和信息获取意愿 (知识为基础的信任) 、政府监管效果评价 (制度为基础的信任) 等。鉴于此, 并基于牛奶在我国居民消费结构中比重不断提升及公众对其安全性的高度关注, 本文以有机牛奶为例, 对消费者安全认证食品的信任评价展开调查, 旨在总结消费者对有机牛奶信任评价及其相关态度, 并据此提出增强消费者信任、促进有机牛奶市场发展的政策建议。
2 数据来源
2.1 样本调查
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问卷调查, 兼顾到区域发展水平, 本次研究的地点选择山东省。山东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且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内陆地区形成较大的发展差异, 可大致视为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不均衡状态的缩影。近年来, 山东有机食品等安全认证食品市场有了较快发展, 尤其大型超市日益成为安全认证食品的主要销售渠道, 选择山东作为调研区域来分析消费者对有机牛奶的信任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 作者分别在青岛、日照、淄博、济南、菏泽及枣庄——处于山东省东、中、西部的6个城市展开系列调研。调查员通过面对面直接访谈的方式进行, 并约定以进入视线的第三个消费者作为采访对象, 以保证样本选取的随机性[6]。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60 0份 (每个城市约发放100份) , 回收有效问卷570份, 有效回收率为95%。
2.2 受访者基本特征
统计结果显示, 样本男女比例约为2∶3, 与我国家庭中食品购买者通常为女性的现实相符;年龄分布的跨度较大, 18~60岁占99%;大专以上学历占76.7%、年收入在3~10万元的占74.8%的群体构成了受访者的主体。样本基本特征与我国消费者的现状基本一致, 反映了样本的随机性较好, 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和覆盖性。
3 消费者对有机牛奶的信任评价与相关态度
3.1 信任评价
对信任度等级来说, 等级太少不能反应实际交易中的细节, 而太多又会导致被调查者难以把握其中的区别, 因此本文作者认为采用五个等级较为合适[7]。本文将信任值分为“1~5”五个等级, 依次表示“很不信任”、“不太信任”、“一般信任”、“比较信任”、“非常信任”。
如图1所示, 受访者对有机牛奶信任评价等级均值皆在3以上, 超过一般信任水平, 说明消费者对有机牛奶总体比较信任。不同认证有机牛奶调研数据显示, 消费者对中国认证的有机牛奶“非常信任”、“比较信任”和“一般信任”所占比例分别为31.9%、21.6%、17.9%, 总体低于其对欧盟认证所占的比例41.6%、24.8%、19.6%。其原因可能是, 虽然目前国内已有可从事有机产品认证的各类机构30多家, 但不同机构、不同检查员, 执行标准的差异性很大, 导致认证活动中存在不规范行为, 使得中国机构认证的有机产品公信度不高[8]。
3.2 食品安全意识
学者们普遍验证了食品安全意识与消费者信任之间的显著正相关关系[9]。超过一半的受访者对食品安全“非常关心”, 其比例为57.2%, 且“比较关心”和“一般关心”的比例分别为17.2%、16.1%, 三者之和为90.5%;同样, 52.1%的受访者认为食品安全事件危害程度“非常严重”, 认为“不太严重”和“很不严重”的比例分别只有9.6%和2.0%。这说明随着我国食品安全事件的频繁发生, 现如今绝大部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非常关注且对食品安全事件危害程度认知非常高, 即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水平在逐步提高。
3.3 知识
知识的获取与评价被认为是消费者研究中影响其心理活动与决策过程的重要因素[10]。本次调研选取5个有机标识 (具体包括中国有机食品标识、绿色食品标识、无公害食品标识、欧盟有机认证标识和美国有机认证标识) 供受访者选择。图2所示的调查结果显示, 受访者皆没有全部“见过”和“识别”给出的有机标识, 超过80%的受访者“见过”和“识别”的有机标识均在4个以下, 只有极少数受访者“见过”和“识别”的有机标识数量是4。由此可知, 受访者对有机食品认知程度低, 其原因在于有机产品价格偏高而导致我国有机产品市场相对滞后, 其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8]。
3.4 信息获取意愿
信任是对所提供信息可信赖性的感知, 信息交流能够促进消费者信任的形成[11]。受访者对有机食品信息“非常关心”、“比较关心”和“一般关心”的比例之和为68.7%。与此相比, 受访者获取信息“非常努力”、“比较努力”和“一般努力”的比例之和仅为55.0%。这说明受访者对有机食品的关心程度有待提高, 其自身努力程度也存在较大不足。
3.5 政府监管效果评价
相关研究证实行业环境越规范、政府监管越严格, 越有利于消费者信任的建立[12]。关于政府对食品安全监管效果, 只有23.9%的受访者表示“比较好”和“非常好”, 而选择“不太好”和“很不好”的受访者达到41.4%;此外, 还有34.7%的受访者认为政府安全监管效果“一般”。可见, 受访者对政府安全监管效果不太满意。
4 结论与政策建议
4.1 主要结论
本文在山东省选取570个样本, 对消费者有机认证牛奶的信任评价与相关态度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如下: (1) 消费者对有机牛奶总体较为信任, 对欧盟认证的有机牛奶的信任程度较高, 而对中国认证有机牛奶的信任评价则相对较低, 表明我国有机食品认证的权威性还有待提高; (2) 我国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较高, 有机食品国内市场存在巨大发展潜力, 但消费者对政府监管效果并不满意, 对有机食品认知度低, 对信息的关心程度和获取信息的努力程度均有待提高。
4.2 政策建议
基于上述结论, 相应的政策建议如下: (1) 消费者是食品消费中的主体, 其自身的食品安全意识对其信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虽然目前我国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水平较高, 但仍需加强消费者食品安全教育, 政府应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 使消费者掌握正确的食品安全消费知识, 参与食品安全管理, 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2) 随着消费者对有机食品认知水平的提高, 对有机食品信任水平也会不断提高。政府及企业应通过多渠道宣传、推广有机食品, 使消费者正确认识有机食品。 (3) 政府应强调产品信息对消费者安全消费的重要性, 加强消费者的知情权;企业也应向消费者传递食品安全可靠的信息。同时, 消费者自身应增加对有机食品信息的关心程度并积极主动获取信息。 (4) 政府部门要做好有机认证监管工作, 可适当引导认证机构的国际合作, 为消费者信任有机食品提供长期政策保证, 逐步规范有机食品认证市场, 使有机认证成为为消费者提供安全信息的有效工具。
摘要:在我国, 乳制品行业的公众信任缺失尤为严峻, 而消费者信任对其购买决策有着显著影响。在山东省的6个城市中对有机牛奶的信任评价展开调查, 旨在总结消费者对有机牛奶信任的相关态度, 并据此提出增强消费者信任、促进有机牛奶市场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消费者,有机牛奶,信任,启示
参考文献
[1]王俊秀, 杨宜音.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3, 53-54.
[2]刘艳秋, 周星.QS认证与消费者食品安全信任关系的实证研究[J].消费经济, 2008, 24 (6) :76-80.
[3]Mazzocchi M, Lobba, Traill W B, et al.Food scares and trust:a European study[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08, 59 (1) :2-24.
[4]尹世久, 徐迎军, 陈默.消费者对安全认证食品的信任评价及影响因素:基于有序Logistic模型的实证分析[J].公共管理学报, 2013, (3) :22-31.
[5]Gefen D, Karahanna E, Straub D W.Trust and TAM in online shopping:an integrated model[J].Mis Quarterly, 2003, 27 (1) :51-90.
[6]Wu L H, Xu L L, Zhu D, et al.Factors affecting consumer willingness to pay for certified traceable food in Jiangsu Province of China[J].Canad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12, 60 (3) :317-333.
[7]南小可, 罗伟其, 姚国祥.基于多因素的信任计算模型研究[J].计算机安全, 2010, (7) :1-4.
[8]吴昌华, 张爱民, 郑立平等.我国有机农业发展问题探讨[J].经济纵横, 2009, (11) :80-82.
[9]巩顺龙.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中国消费者食品安全信心研究[J].消费经济, 2012, 28 (2) :53-57.
[10]Pieniak Z, Aertsens J, Verbeke W.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knowledge as determinants of organic vegetables consumption[J].Food Quality and Preference, 2010, 21 (6) :581-588.
[11]Dekrom M P, Mol A P.Food risks and consumer trust.Avian influenza and the knowing and non-knowing on UK shopping floors[J].Appetite, 2010, 55 (3) :671–678.
豆类及其制品食用价值的探究 篇3
1 豆类及其制品的概述
豆类即豆科植物的种子, 按其营养组成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大豆类, 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和脂肪, 糖类的含量相对较少, 如黄豆的蛋白质含量为36.3%, 黑豆为49.8%;另一类是除大豆以外的其他豆类, 含有较高的糖类, 中量的蛋白质和少量脂肪, 如赤小豆蛋白质含量占19.4%, 绿豆为21.8%。
豆制品目前也分为两类, 分别为发酵型豆制品和非发酵类豆制品。发酵类豆制品大多以黄豆为主要原材料, 经微生物发酵而成的豆制品, 如豆腐乳等。非发酵豆制品实质是以黄豆或其他杂豆为原材料制成的豆浆, 豆腐, 豆腐脑等。豆制品的实质是以豆类为基本原料经过加工所制成的用于人类生产生活的各种资料的综合体。
2 豆类的营养价值成分
豆类内含有较高的营养成分, 具有显著的营养食用价值。
蛋白质:豆类中的蛋白质含量一般为35%~45%, 是植物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作物之一[1]。豆类蛋白质的氨基酸接近人体所需要的, 其蛋白与奶类蛋白质一样具有乳化、发泡和凝固等多种性能, 故根据此特性, 可以加工制成多样豆制品。
脂肪:豆类中的脂肪含量一般为15%~30%, 不饱和脂肪酸为85%, 亚油酸为50%, 磷脂为4.5%~6%。磷脂是青少年大脑发育与智力增长的必不可少的营养成分, 此外在豆油精致过程中常被用作食品天然的乳化剂。
碳水化合物:大豆类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一般为25%~30%, 多以淀粉形式存在, 且在豆制品加工过程易溶于水而被除去。
维生素:大豆类中含B族维生素为0.79%, 以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居多。维生素B1对于东方以精白米面为食的国家经常出现的硫胺素缺乏症具有显著疗效。
矿物质:大豆类制品富含高钾、高镁、低钠[2], 从矿物质含量看出豆制品对于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来说是海产品的优良替代品。
3 豆类食品的食疗作用及益处
3.1 能有效降低心脏病发病的风险:
心脏病的发作主要是由于心血管血压的过高及内部胆固醇的增多。据目前研究大豆蛋白中含有3种可抑制血管紧张肽原酶活性的片段, 此物质对稳定血管循环和血压起着重要作用。因此, 大豆制品具有抗高血压, 降低心脏病发生的潜在功能。此外, 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 (FDA) 已批准:“作为低饱和脂肪和低胆固醇食品的添加成分, 每天使用25克大豆蛋白可以有效地减少患心脏病的风险[3]。”
3.2 降低患癌症的发病率:
美国伊利诺丁大学的科学家已经证明, 大豆中含有主要成分的异黄酮具有防癌抗癌的作用。芝加哥医学院肿瘤外科系的研究院安德烈亚斯·康斯坦丁努在老鼠身上进行实验证实, 大豆的混合蛋白比异黄酮这种单纯化学成分更具有疗效[4]。通过在世界上主要食用豆制品的中国和日本调查表明, 在绝经前的妇女中, 经常食用豆类食品的妇女患癌症的几率性较小, 且乳腺癌患者所占比例低于工业化国家, 这正好与以上的研究成果不谋而合。我国医学界已经实验证明, 豆制品中不仅含有补充热能所要的蛋白质, 还含有可以改善人体内分泌功能的异黄酮, 使人的抗病能力增强, 从而达到抗癌和保健作用。
3.3 防止骨质疏松:
人的骨骼处于高度新陈代谢中, 每天都有一部分随尿液排出体外, 因此特别是在青少年成长发育时期减少尿钙的损失显得极为重要。高蛋白的摄入与骨密度成很强的负相关[4], 大豆类中含有的雌激素能有效地调节骨骼的代谢速度。实验证明, 当膳食中的蛋白质为动物蛋白的时候, 尿钙损失为105毫克, 大豆植物蛋白时则为103毫克。据大豆行动计划对湖北大冶试点分析得出, 男生平均身高增长4.73厘米, 对照组增加3.29厘米。由以上得, 食用豆制品有助于青少年的增高, 可以有效地防止老年人的骨质疏松。
3.4 促进大脑智力增长:
大豆富含卵磷脂, 是构成人体细胞膜、脑神经组织、脑髓的主要成分, 有很强的健脑作用, 是细胞和细胞膜所必需的原料, 并能促进细胞的新生和发育。卵磷脂经消化以后, 参与合成乙酰胆碱。形成人类思维记忆功能中的重要物质, 在大脑神经元之间起着疏通、传导、联络的功能, 故食用豆制品可以健脑益智。
3.5 延年益寿:
在日本具有食用豆制品的传统, 2001年《美国流行病学杂志》特别指出, 日本人的饮食结构中富含大量的豆类, 而日本恰好是世界上预期寿命最长的国家。从大豆中提取出来的异黄酮与雌激素的结构相似, 能弥补女性更年期雌性激素分泌不足的缺陷, 从而达到延缓衰老的疗效。
4 食用豆制品时应注意事项
豆类及其制品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但食用的时候应注意营养搭配、营养过剩等问题, 因此笔者建议注意一下两点。
4.1 与其他食品混合使用:
在日常食品中豆类、奶类、蛋类是富含多种营养物质的优质蛋白质的来源。将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蛋白质混合使用, 可以让食物中所必需的氨基酸取长补短, 提高营养价值[5]。如玉米、小米、大豆单独食用的时候, 其生物价值分别是60、57、64;按照23%、25%、52%混合食用, 生物价值提高到73;单独食用面粉、小米、大豆、牛肉时, 其蛋白质价值分别为67、57、64、76, 若按照39%、13%、22%、6%混合食用后, 其蛋白质的生物价值提高至89。所以说, 在食用豆制品的时候应注重豆制品和谷类制品与肉类的搭配食用, 有助于提高蛋白质的吸收。
4.2 食用原产品与慎用豆类制品:
豆类的直接食用营养不易流失, 但吸收率没有豆类食品的吸收率高。如果从市场上购买一些现成制品, 应尽量避免挑选酒精提纯类制品。因为, 经过酒精提纯后制品中的有益成分异黄酮会被过滤掉。豆类原材料在经过加工后有可能会促进所含量某方面的增加, 另一方面的减少;如豆腐在加工过程中增加的卤盐能促进微量元素的稳固, 但B类维生素溶于水加热而被降解[6]。
5 总结与展望
根据中国营养学会常任理事会通过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豆类在膳食宝塔中占据第四层, 其主要提供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B组等, 并建议每天食用50g。由以上论证豆类及其制品具有营养价值与食疗保健作用。
目前豆类及其制品的营养价值和防病治病功效已经被广泛认可, 但在日常生活中, 人们挑选食品的时候更加注重食品的味道、外观, 加上豆类食品种类的单一性, 所以我国关于豆类及其制品的消费明显较低。1996年由农业部、卫生部、原国家教委 (现教育部) 和国家轻工总会 (现国家轻工业局) 联合成立专门领导小组, 组织实施国家大豆行动计划, 其目的是从农村小学生抓起增加大豆的饮食比例, 优化食品结构, 推动营养与健康教育。提高日常大豆的摄入量对我国目前农村、城市出现的营养不良与肥胖超重现象有着明显的改变作用。
豆类及其制品作为我国传统食品, 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历史渊源文化底蕴与根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 进一步加强引导人们的合理膳食, 让人们更深一步认识到豆类及其制品的营养价值及其防治功效, 对将我国豆类制品打造成中国新形式的全球快餐具有重要意义, 有助于我国文化的传播与经济的提高。
摘要:豆类及其制品作为“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会”通过的《中国人民膳食指南》中的重要部分, 与人们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本文主要通过对豆类及其制品概念的概述, 详细阐述了豆类及其制品食用价值与人类健康方面的探究, 提出了豆制品在日常生活中应适用的搭配与用量的建议。
关键词:豆制品,营养价值,搭配用量
参考文献
[1]孙远明.食品营养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10:273.
[2]李曦.陈明远, 营养与食品卫生[M].北京:旅游与教育出版社, 2000, 50.
[3]路透社华盛顿.大豆制品降胆固醇[G].参考消息, 1996—6, 1.
[4]美国《时代》周刊.神奇的大豆[G].参考消息, 1999 (7) :2.
[5]李铎.食品营养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1, 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