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D在线检测

2024-08-17

BOD在线检测(共3篇)

BOD在线检测 篇1

一、技术背景

网络从最初的仅仅为了军事服务, 到如今几乎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从发展之初单纯的共用打印机的需求, 到现在无处不在的电子商务;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10M以太网标准的制定, 到当前的万兆铜缆以太网标准的出台, 今天的网络, 其规模和应用都异常庞大与复杂, 许多大型纵向网、园区网、局域网, 都包含着数以万计的信息点, 其中除了传统的数据业务, 语音与视频的应用正成为下一个热点。

当前的网络已经发展成为“以应用为中心”的信息基础平台, 网络管理能力的要求已经上升到了业务层次, 传统的网络设备的智能已经不能有效支持网络管理需求的发展。比如, 网络调试期间最消耗人力与物力的线缆故障定位工作, 网络运行期间对不同用户灵活的服务策略部署、访问权限控制、以及网络日志审计和病毒控制能力等方面的管理工作, 由于受网络设备功能本身的限制, 目前都还属于费时、费力, 有时甚至是不可能的任务, 迫切需要网络设备具备支撑“以应用为中心”的智能网络运营维护的能力。

二、在线测试技术原理

2.1 VCT

2.1.1 VCT原理

VCT功能一般嵌入在PHY芯片中, VCT技术远程和无干扰地诊断cable plant上的质量和属性, 能够探测和识别潜在的电缆问题, 如电缆断开或在电缆中的任何阻抗不匹配, 并准确地报告在1米之内的故障距离。VCT也将探测对交换、对极性颠倒和过多的对偏差。潜在的电缆故障包括: (1) 开路:在双绞线末端的接头之间缺少连续性。 (2) 短路:2个或更多的导线一起短路。 (3) 交叉对:双绞线在末端未正确连接。例如, 在一个末端对3连到接头4和5, 在另一个末端连到接头7和8。 (4) 反转对:在双绞线中的2个导线以相反的极性连接。例如, 一个在对3的导线在一边连到接头1, 在另一边连到接头2, 而第2个导线连到接头2和接头1中间。 (5) 不正确的终止:电缆终止不等于100欧姆。因为典型的5类阻抗 (Cat 5) 电缆为100欧姆, 在每个末端的电缆终止也必须为100欧姆, 以防止波形反射和潜在的数据误差。

VCT技术使用时域反射法 (TDR) 诊断cable plant。与雷达相似, 通过向导线发送一个脉冲信号并检查脉冲的反射的方法, TDR分析导线。当传输的脉冲达到电缆末端时或电缆的故障点时, 部分或全部脉冲能量被反射回发送地。VCT算法测量信号在电缆中传输、达到故障点及返回所需的时间。通过以太网PHY中的内部寄存器, 把测量到的时间转换成距离并使之可用。

2.1.2 VCT故障定位

(1) 传输线中的阻抗。当两个金属导线紧密地连在一起时, 它们形成一个电缆阻抗。一个正确终止线是一条其阻抗等于源阻抗及负载阻抗的线或电缆。对于一个极佳的终止线, 其反射波形阻抗为零;负载吸收所有源波形的能量。当电缆在远程末端连接断开 (或开路) 时, 负载阻抗为无穷大且反射波形等于源波形。以下方程进一步定义此动态特性, 计算反射系数pL:

其中, ZL为负载阻抗, Z0为电缆阻抗, 而5类电缆的阻抗为100欧姆。图1显示以下负载条件的反射系数。

所示的数据中可以得到一些观察结果: (1) 当负载阻抗大于电缆阻抗时, 反射系数结果为正;相反, 当负载阻抗小于电缆阻抗时, 出现负反射系数 (即反射脉冲数在零以下) 。Marvell VCT技术使用此信息帮助确定负载阻抗。

当负载阻抗为300欧姆时, 反射系数为0.5, 这意味着反射波形数是源波形的一半。VCT技术使用反射波形的极性和数量来准确计算和报告负载阻抗。

当负载阻抗为100欧姆时, 反射系数为0, 这意味着负载吸收100%的源波形能量, 且无反射波形。在没有反射波形情况下, VCT算法分辨出无电缆故障存在。

(2) 计算距离。传播速度 (VOP) 是同真空光速相关的信号速度 (每秒186 400英里) 。数字1.0代表光速;所有其它信号都较慢。VOP为0.71的电缆传输71%光速的信号。5类双绞线具有0.71的VOP, 其转化4.7纳秒/米的传播延迟。使用TDR技术测量反射波形的传播延迟, 及了解计算出的5类电缆的VOP, 使计算到电缆故障点的电缆长度或距离变得相对简单。

2.2 环回测试

有时需要诊断以太网端口的数据收发情况正常与否, 此时采用端口环回方式比较简单有效, 环回测试提供两个方向的环回功能, 线路环回用于向对端环回, 即将对等发送的MAC帧原样返回, 对端通过检测接收到的数据是否与发送的数据一致来判断线路中是否存在误码情况;内环用于向自己端口环回, 即将自身发往端口的数据送回本端口的接收端, 通过检查自己的接收端情况来检测自身的发送与接收是否正常。

BOD在线检测 篇2

一、设备型号、名称、供货数量 1.名 称:COD在线自动监测仪

2.供货数量:1台(套)(含全部安装附件)

二、技术参数

1、测量范围:0~100mg/L、100~1500mg/L;

2、示值误差(邻苯二甲酸氢钾试验):±5%;

3、重复性:<3%;

4、示值稳定性:±5%;

5、消解时间:自动、3、5、10、20、30、40、60、80、100或120分钟可选;

6、测量间隔时间:连续测量、1~24小时间隔测量、触发启动测量(实现定点分析、和定时分析);

7、校准功能:具有自动和手动两种方法进行零点和量程校准;

8、低维护量:每月仅需1小时的维护时间;

9、自动清洗功能:测量开始、结束进行两次自动清洗前处理装置、采样管路、仪器管路、阀门等部件;

10、化学反应单元配备安全防护面板,减少操作人员威胁;

11、输出:模拟信号0/4~20mA(分别对应零点和满量程之间的线性输出,可与各种标准数据采集器兼容);

12、自动功能:药剂泄漏自动监测,故障自诊断,自动清洗,自动校正,外部信号触发(间隔分析)、自动报警;

13、数字通信 RS485 Modbus;

14、接点信号:2点干触点继电器输出,用于采样水泵控制;

15、数据输出及显示:打印输出、液晶显示(大屏幕图形)、中文界面(既可显示整个分析过程的工艺流程,又可直观地显示测量结果、报表、曲线。

16、数据存储:仪器配置有大容量电子硬盘,可存储仪器运行十年的测量资料;

17、安装环境:分析间内安装;

18、保护措施:带有安全防护面板;

19、试剂输送:计量活塞泵;

20、材质:316不锈钢(包括采样水线、排液线、水箱等);

21、水箱结构:顶部有可拆卸的盖,用锁固定,分析后的废液单独溢流;

22、电气接口:1/2NPT;

23、服务端口:RS232;

24、环境温度:-5℃~+40℃;

25、电源:220VAC±10%/50-60Hz;

26、远程控制功能:仪器具有与PC或数据采集仪的双向通讯及反控功能,可通过软件系统对仪器进行控制并且可通过互联网对仪器或数据采集仪软件进行远程升级或远程受时;

27.打印功能:提供打印输出端口,并配打印机可进行数据打印;

38、尺寸:<700mm×900mm×400mm(宽×高×深)。

三、技术要求

1、采用重铬酸钾法高温消解,用光度法测量样品吸光度,通过吸光度与水样COD值的线性关系进行分析测定,符合国标GB11914-89;

2、采样水入口加电磁阀,延时控制,以利于水泵运行后形成足够的真空,吸取采样水;

3、活塞泵取样技术、系统中不包括任何蠕动泵,减少故障;采用抗腐蚀管路,延长仪器寿命;

4、具有温度自动控制系统,加热器的温度始终恒定;

5、产品应遵守的相关行业标准:GB11914-89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HJ/T 354-2007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验收技术规范(试行)、HJ/T191-2005紫外(UV)吸收水质自动在线监测仪技术要求、IEC 60529电气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50169-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3-2002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ZBY003仪器仪表包装技术条件;

6、必须有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必须符合IS09001标准的要求;

7、乙方必须有甘肃省环保部门认定的资质,产品必须为甘肃省环保部门公布过认定的产品;

8、随机提供设备易损件明细,并配备所有安装附件,设备出厂时必须有整机及附机的产品合格证、生产许可证、各类检验报告及合格证、维护使用说明书(包括总装图、电气线接线图)、安装尺寸等图纸、原理图各三份,并提供电子版说明书及原理图一份(各类图纸为CAD电子版);设备资料、随机配件等必须随设备一并到货;

9、产品铭牌及标志必须安装在设备醒目处,标志清楚,固定可靠;

10、随机提供设备总值5%的易损件,由甲乙双方签订技术时协议确定。

四、现场技术服务

乙方应向甲方现场派出有经验的、健康的、有资格的服务工程师,在现场对设备的安装、调试、试运行、投运、维修、培训进行指导。

1.乙方现场服务人员的职责:

1.1现场服务人员的任务为设备催交、货物的开箱检验、设备质量问题的处理、指导安装和调试、参加试运行和性能验收试验。

1.2在安装和调试前,技术服务人员向甲方技术交底,讲解和示范将要进行的程序和方法,对重要工序、施工情况进行确认,否则甲方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经乙方确认和签证的工序如因乙方技术人员指导错误而发生问题,乙方负全部责任。

1.3乙方对其现场服务人员的一切行为负全部责任。

1.4乙方派出足够的人员并服务足够天数以保证安装、调试、培训等工作能够圆满实施。

2.技术支持

2.1售后为用户免费指导安装、免费调试和免费操作人员培训等工作,保证用户设备可正常使用。2.2设备安装调试及以后的使用期间,乙方应保证给以充分的技术支持,在使用期间如系统出现重大故障或其它甲方不能自己解决的技术问题,乙方应及时给予技术答疑,必要时应派技术人员赶赴现场,会同甲方有关技术人员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处理。

3.售后服务内容

乙方对用户进行定期回访;在规定的保修期限内如出现质量问题,在接到用户要求服务的电话或传真后,不分原因,保证在两小时内给予有效答复。如需更换,维修货物或部件,在24小时内赶到设备现场,为用户解决问题。保修期后,乙方同样将对产品质量给予良好服务,如出现质量问题,及时派人到到现场协助用户解决,免费提供终身现场技术服务。

4.质量保证

4.1整套设备必须通过出厂试验方可出厂。

4.2 设备质保期为从使用之日起12个月。因使用不合格材料和不符合要求的加工工艺造成的设备质量问题,对甲方造成的一切损失全部由乙方承担,并进行无条件更换不合格件。

绝缘电阻在线检测研究 篇3

关键词:绝缘电阻,在线检测,测量,电路设计,信号

引言

随着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伴随着大量的电力电子设备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衡量电力电子设备绝缘性能好坏的重要参数是它的绝缘电阻值的大小。在线检测大量电力电子设备的绝缘性的好坏不能采用常用的测量仪器,如数字多用表、兆欧表、绝缘多用表、耐压测试仪等。原因是采用常用的手段在测量时存在很大的弊端:1)一部分设备使用专用的测量仪器来测;2)测量时一些仪器操作很不方便,测量精度很低,主要用在非在线测量中。常用的兆欧表就是一种常用的绝缘电阻测量仪器,它是通过在高压条件下测量电阻来衡量绝缘退化状况的高电阻兆欧表。由于电力电子器件耐压的敏感度很强,在高压情况下很容易造成器件因高压而损坏。因此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在原有的检测基础上进行新的功能改进,除了能在线进行绝缘电阻检测外,还能非在线

进行检测,测量速度快,系统稳定、可靠。

1 总体设计方案

绝缘电阻在线检测系统采用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相结合,对电力电子设备在交流和直流两种情况都可以进行测量,要求在启动开机3 s~5 s后测量仪器处于稳定状态,该系统由电源转换电路、信号发生电路、测量电路、采样保持电路、信号转换电路、显示器电路以及报警电路构成,如图1所示。

测量电路是采用恒流电流供电原理,将被测绝缘电阻转换成相应的电流值,再通过转换电路将电流转换成与被测绝缘电阻值相等的电压值,从而得到所需测量的绝缘电阻参数。

采样保持电路在信号发生器产生脉冲信号控制下,根据实际被测对象的电压值进行快速采样与保持。分别去显示电路和报警电路,显示电路由A/D转换器、微处理器和显示器构成。A/D转换器可以接受0 V~10 V电压,通过A/D转换电路将采样值转换成数字信号送到微处理器进行滤波与计算后再送到显示器显示出所测量的绝缘电阻参数。如果被测参数低于预设标准参数值,则通过报警电路进行故障报警和低绝缘电阻预报警。

电源电路产生直流5 V和±12 V电压为整个设备提供工作电源。为了增大该仪器的适用范围,电源电路采用交、直流两用电源,既可使用交流供电,又可使用直流供电。直流供电采用逆变技术产生AC 220 V经过降压、整流、滤波形成所需工作电源;交流供电首先采用变压器隔离降压,再整流、滤波形成直流电源。

2 绝缘电阻测量电路设计

如图2所示,本电路由测试电路和I/U电路两部分组成,对不同量程采用了不同的恒流电流供电,其测试量程分为四档,测量满度值为0.1 K,1 K,10 K,100 K,1 000 K,2 M。量程转换通过开关S选择R3~R8来实现,用来改变恒流源的内阻。恒流源由-6 V电源提供电源,串上阻值远大于实际被测电阻RxR3~R8中的一个,具备了恒流源特性要求。三极管VT组成射极跟随器,目的在于用以扩大IC1输出电流,从而满足低电阻测量时输出大电流的需要。R12~R23,IC2构成I/U转换电路,将电流转换成与电阻值相等的电压值。

3 信号发生电路设计

如图3所示,该电路在IC3产生方波信号,经IC4-1比较放大后所产生的信号一路加在与门D1的一个输入端,另一路在经过由IC4-2够成的移项放大器进行移项放大加在与门D1的另一输入端。每当D1产生了一个高电平脉冲信号时开关管Q1导通,采样保持电路就进行一次信号采样保持。

4 结语

用该方案设计研制成的绝缘电阻在线检测装置在实验室进行了某大型电力电子设备系统绝缘电阻检测中,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整个测量过程。证明了用此方案设计的绝缘电阻测量装置的实用性,所以该装置对现代化大型电力电子设备具有较强的使用潜力和较大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刘表万.高压兆欧表组成方式的研讨[J].电测与仪表,1996(9):44-45.

[2]臧广才.特殊应用电路[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1.

[3]史保壮,史铁华.高压设备在线监测系统技术条件的原则框架[J].高压技术,2005(6):23-24.

[4]蔡丽虹,徐义.简单易用的绝缘测试仪[J].新自动化,2006(9):88-89.

[5]娄会超,戴新生,万少松.多路绝缘电阻检测仪设计[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3,11(8):77-78.

上一篇:科学证据下一篇:单端故障测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