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开发

2024-06-18|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在线开发(共12篇)

在线开发 篇1

网络音乐在中国近年来保持了快速的发展势头。网络音乐的发展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即网络音乐的使用率在整个互联网运用环节里始终排在第一位;网络音乐应用方式的多元化使更多网民参与网络音乐创作和网络音乐社区活动;网络首发成为原创音乐发布的重要途径。网络音乐带给人们优越的自主选择, 网民可以在网上任意选择自己喜爱的音乐, 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其作出回应, 同时网民也可以将自己创作的音乐或是演唱的歌曲放到网上, 凭借网络的平台将自己的音乐推广出去, 争取大家的认可。因此在线音乐网站的构建, 无论是从人们生活需要还是从科技要求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需求分析

系统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几方面:

网站菜单栏按歌曲曲风分类、歌曲语言分类、排行榜分类。实现基本的音乐上传下载功能, 音乐推荐功能。

进入系统的用户进行音乐列表查看, 对于列表搜索出来的歌曲, 可以进行在线试听。如果非会员则可进行注册, 注册成功后享有会员的权利。会员可登陆、退出、查看基本信息, 管理基本信息、增添基本信息、更改密码。会员还可以上传自己的歌曲, 歌曲上传大小限定为10M。会员还可以下载歌曲到本地。

管理员管理网站的功能。对后台数据的整体操作。系统管理员则是整个系统的维护者, 拥有操作系统的最大权利。管理员对用户拥有查看, 增加, 修改和删除的权利。对音乐表也拥有增加、删除、修改、查询和查看的权利。管理员还拥有对曲风表的数据的管理权限, 对语言表数据的管理权限。

总体设计

系统分为普通用户和管理员两级用户。

1普通用户功能设计

(1) 用户登录

网站的基本功能游客和会员都是可以享受的, 但是上传和下载的功能, 是限定为会员才可以操作。查看个人信息, 管理个人信息, 修改密码也都是必须在登陆以后的用户对自己信息才能进行的操作。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通过验证后登陆成功。

(2) 用户注册

非会员用户, 提供注册的功能。注册以后完善个人信息, 不定期的用户问卷调查对网站以后的构建发展, 发挥很重要作用。

(3) 查看个人信息

登陆后的用户能查看自己的个人信息。

(4) 管理个人信息

登陆后的用户, 若用户信息为空则可以完善个人信息, 若已经填写过个人信息可以进行修改。若还没有将个人信息补充完整则可以进行补充。个人信息是向外展示自己的一个平台, 既可以展示自己的个性, 又可以让其他的用户更了解自己。

(5) 修改密码

登陆的用户能够修改自己的密码。

(6) 上传

给登陆的用户提供上传歌曲的功能, 上传歌曲时也以同时上传歌曲专辑的封面, 歌词, 填写歌曲信息。

(7) 下载

给登陆的用户提供下载歌曲的功能, 登陆的用户可以下载网站里的歌曲到本地。

(8) 推荐

给用户提供推荐歌曲的权利, 并且根据推荐量制定出热门歌曲榜单。

(9) 退出登录

安全退出, 保障信息安全。

(10) 在线试听

提供在线试听的功能。

2管理员用户功能设计

(1) 管理员登陆

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通过验证后登陆成功。

(2) 修改密码

管理员可以修改自己的密码。

(3) 会员管理

验证通过后的管理员可以对用户表进行管理, 包括增加用户, 更改用户信息, 删除不合法用户, 查找用户。

(4) 音乐管理

验证通过后的管理员可以对歌曲表进行管理, 包括增加歌曲, 更改歌曲信息, 删除歌曲, 查找歌曲。

(5) 曲风管理

验证通过后的管理员可以对曲风表进行管理, 包括增加曲风, 更改曲风信息, 删除曲风, 查找曲风。

(6) 语言管理

验证通过后的管理员可以对语言表进行管理, 包括增加语言种类, 更改语言信息, 删除语言, 查找语言。

3数据库设计

系统主要的数据表共三个:

(1) 音乐表 (cd)

音乐表中主要存储了音乐的信息, 其中包括:id (主键) 、歌曲名字 (cd_name) 、存放路径 (url) 、歌手 (singer) 、专辑 (album) 、图片路径 (pic) 、说明 (profile) 、歌词存放路径 (lrc) 、推荐数量 (up) 、风格 (style_name) 、语言 (language_name) , 其中风格 (style_name) 是关联曲风表的外键, 语言 (language_name) 是关联语言表的外键。

(2) 曲风表 (style)

曲风表用来存储歌曲的风格, 其中包括:id (主键) 、风格 (style_name) 。

(3) 语言表 (language)

语言表主要用来存放歌曲语言的种类, 其中包括:id (主键) 、语言 (language_name) 。

系统实现

系统界面设计美观, 见图1。

按照音乐曲风和语言的分类将音乐分别列表显示出来。遍历cd表, 按曲风的id (或者是按语言的id) 遍历cd表, 按照分类分别列表显示。页面显示的内容包括:专辑图片, 歌曲名和歌手名。用户通过点击专辑图片、歌曲名或者歌手名字都可以跳转到播放歌曲的页面, 此时播放器中播放的就是通过链接传递的, 列表中选择的歌曲。音乐列表图见图4.2

结论

系统界面简洁, 操作方便, 功能齐全, 实现的普通用户的功能包括:自主注册, 用户登录, 用户查看个人信息, 用户修改个人信息, 修改密码, 上传图片, 上传音乐, 上传歌词, 下载音乐, 在线试听, 推荐音乐, 退出登陆;管理员的功能包括:登陆, 修改密码, 管理音乐, 管理员管理用户, 管理音乐分类。该系统的开发为其他同类网站的开发提供一种可借鉴的方法。

摘要:本课题所研究的音乐网站主要是为个人提供音乐的浏览、搜索、试听、上传和下载的平台, 系统采用html标记+CSS+JS+PHP的混合编码方式, 网页界面的结构设计以实用性出发, 网站具有整体风格美观大方, 动态页面, 操作简单有效方便等特点。

在线开发 篇2

1.下列哪一选项是客户模式的人力资源开发部门的特点 A.培训者需要花大量时间研究各职能部门的业务

B.要同时向培训部门经理和特定职能部门经理汇报工作 C.不太了解组织的需求 D.培训活动缺乏连续性 您的答案: A 2.查尔斯 ·艾伦为美国海运委员会的培训计划创建的四步骤指导方法,被称为 A.工作分析法 B.工作指导培训 C.学徒制培训 D.职业培训 您的答案: B 3.下列哪一项是学习型组织的基本特征 A.持续学习

B.松散的组织文化 C.鼓励理论性 D.发散性思维 您的答案: A 4.下列哪一个选项不是培训需求分析的层次 A.组织/战略层次 B.部门层次 C.个人层次 D.任务层次 您的答案: B 5.下列哪一项不是虚拟培训的特点 A.安全性 B.自主性 C.超时空性 D.虚拟性

您的答案: D 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业务技能培训 A.基础技能 /文字能力培训 B.销售培训 C.客户关系培训 D.管理培训 您的答案: D 7.根据格林豪斯与施恩的观点,贯穿于个人整个生命周期的、的经历的集合是指 A.职业规划 B.职业培训 C.职业生涯 D.学习规划 您的答案: B 8.弗德曼的组织社会化三阶段模型不包括 A.预期的社会化阶段 B.磨合阶段 C.入职培训阶段 D.调整和变化阶段

与个人的工作相关 您的答案: C 9.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传统教学法的缺点 A.遗忘率高

B.和实际联系不紧密 C.不适合培训

D.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 您的答案: C 10.下列哪一选项在组织发展中可以作为组织的变革代理人。A.高层管理者 B.技术人员

C.人力资源开发人员 D.销售人员 您的答案: C 11.下列哪一项是软性数据的特点 A.一般是定量化的数据 B.比较容易转化为货币价值 C.容易测量

D.一般是行为导向的 您的答案: D 12.下列哪一项不是培训成果转化理论 A.成人发展阶段理论 B.同因素理论 C.激励推广理论 D.认知转化理论 您的答案: A 13.组织为内部员工设计的自我认知、成长和晋升的管理方案,是指 A.职业培训

B.职业生涯发展阶梯 C.业务能力培训 D.绩效评估 您的答案: B 14.下列哪一个选项不是科特列维的变革过程理论划分的阶段。A.解冻阶段 B.溶化阶段 C.运行阶段 D.冻结阶段 您的答案: B 1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优秀的培训教师需要具备的技能 A.控制能力 B.创新能力 C.评估能力 D.管理能力 您的答案: D 16.下列哪一项是社会化过程的阶段模型 A.企业管理者的通用核心能力模型 B.柯克帕特里克模型 C.弗德曼三阶段模型 D.多元职业生涯模型 您的答案: C 17.下列不属于近距离转化的是 A.案例分析 B.商务游戏 C.餐厅服务 D.角色扮演 您的答案: C 18.培训与开发项目直接源于 A.生产需求 B.培训需求 C.企业需求 D.环境需求 您的答案: B 19.入职培训不从下列哪一个层面实施 A.部门层面 B.理念层面

C.制度及人际关系层面 D.技能层面 您的答案: A 20.下列选项属于远距离转化的有 A.设备使用 B.人际关系培训 C.飞行于培训 D.案例分析 您的答案: B 21.各项研究发现,下列哪一选项的支持对于受训者的培训是非常关键的。A.同事和上级管理者 B.家人 C.朋友 D.导师

您的答案: A 22.职业动机的内容不包括 A.职业适应性 B.职业洞察力 C.职业认同感 D.职业高原 您的答案: D 23.组织发展可以增强组织运行的 _______。A.灵活性 B.有效性 C.稳定性 D.持久性

您的答案: B 24.下列哪个选项是由美国的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用来形容以学习的强化原则为 基础的关于理解和修正人的行为的一种学说。A.强化理论 B.公平理论 C.期望理论

D.目标设定理论 您的答案: A 2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组织中培训的类别 A.新员工入职培训 B.业务技能培训 C.管理技能培训 D.人际关系培训 您的答案: D 2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培训材料包 A.课程描述 B.课程计划 C.确定培训目标

D.小组活动的设计与说明 您的答案: C 27.战略/组织层面分析的流程有 A.明确组织目标 B.组成相关部门 C.了解组织资源 D.确定组织氛围 E.考虑外在环境限制 您的答案: A,C,D,E 28.下列哪些选项不是科特列维的变革过程理论划分的阶段 A.解冻阶段 B.溶化阶段 C.运行阶段 D.霜冻阶段 E.冻结阶段

您的答案: B,D 29.确保培训成果转化的具体方法有

A.明确关键人员在培训成果转化中的作用; B.通过激励强化受训者的学习动机; C.改进培训项目设计环节;

D.积极培育有利于培训成果转化的工作环境; E.及时跟踪调查; 您的答案: A,B,C,D,E 30.施恩教授将职业锚划分为 A.创造型职业锚 B.管理型职业锚 C.技术功能型职业锚 D.安全/稳定型职业锚 E.自主/独立型职业锚 您的答案: A,B,C,D,E 31.根据费希尔的分类,社会化的内容包括 A.个人学习B.基础性学习C.有关组织的学习D.学习如何开展工作 E.如何完成工作的学习您的答案: A,B,C,D,E 32.埃德加 ·施恩认为决定组织角色的维度包括 A.社会维度 B.组织维度 C.任务维度 D.个人维度 E.层级维度

您的答案: A,C,E 33.下列选项属于近距离转化的有 A.餐厅服务 B.飞行员培训 C.人际关系培训 D.案例分析 E.商务游戏

您的答案: A,B 题目分数: 3.0 此题得分: 0.0 34.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专家在组织发展策划中起变革代理人所扮演的角色有 A.拥护者 B.技术专家

C.培训者或辅导者 D.解决问题的合作者 E.研究者

您的答案: A,B,C,D,E 35.按标杆学习对象来划分,标杆学习可分为以下几项 A.竞争对手标杆学习B.外部标杆学习C.内部标杆学习D.通用型标杆学习E.关系客户标杆学习您的答案: A,C,D,E 36.多元职业生涯模型认为存在哪些不同的职业生涯模式 A.线性的 B.专家的 C.螺旋形的 D.管理型的 E.过渡的

您的答案: A,B,C,E 37.组织发展特点有 A.循序渐进

B.应该得到组织高层管理人员的支持 C.主要通过培训来实现变革 D.鼓励员工参与

E.长期性,不应仅仅是解决短期面临的业绩问题 您的答案: B,C,D,E 38.部门层次的培训包括 A.新员工进入角色培训 B.业务技术能力培训 C.安全生产培训 D.企业文化培训 E.岗位培训

您的答案: B,E 39.影响培训成果转化的因素有 A.培训投入 B.培训项目设计 C.环境特征 D.培训目标 E.培训需求

您的答案: A,B,C,D 题目分数: 3.0 此题得分: 0.0 40.职业开发的过程包括 A.职业愿景 B.职业规划 C.职业生涯 D.职业设计 E.职业管理

您的答案: B,D,E 题目分数: 3.0 此题得分: 0.0 41.人力资源开发经历的主要阶段包括 A.早期的学徒培训

B.人力资源开发领域的蓬勃发展 C.工厂学校的出现 D.早期的职业教育

E.培训职业的创建与专业培训师的产生 您的答案: A,B,C,D,E 42.测试的主要作用包括

A.评价受训者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困难 B.对学员进行激励 C.明确测试的用途

D.考察培训中的指导材料、培训内容、培训方法以及活动设计是否存在问题 E.评价学员培训后的收获与表现 您的答案: A,B,D,E 1.下列哪一选项不是虚拟人力资源开发组织运作应遵循的原则 B A.雇员对学习负主要责任 B.通过网络进行培训和开发

C.最有效的学习是在工作当中进行的

D.为顺利实现培训成果转化,上级主管对受训者的支持至关重 要

您的答案: B 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业务技能培训 A.基础技能 / 文字能力培训 B.销售培训 C.客户关系培训 D.管理培训 您的答案: D 3.培训项目实施流程不包括 A.培训场所的选择与布置 B.培训材料包的准备 C.培训日程安排 D.项目启动 您的答案: B 4.组织中的个人对自己需要做出的行为的解释,是指 A.角色沟通 B.角色期望 C.角色理解 D.角色定位 您的答案: C 5.下列哪一项不是培训成果转化理论 A A.成人发展阶段理论 B.同因素理论 C.激励推广理论 D.认知转化理论 您的答案: A 6.新员工的入职培训结束后,要不断地进行跟踪培训,包括弥补 性训练和 ___。C A.适应性训练 B.技巧性训练 C.反馈性训练 D.熟练性训练 您的答案: C 7.下列哪一项是软性数据

A.质量 B.工作习惯 C.时间 D.成本 您的答案: B 8.下列哪一项理论关注的焦点在于如何使组织中的个体成员接受 变革,以及变革代理者如何管理变革等方面。A.科特列维的变革过程理论

B.丹特和顾特伯格的变革过程理论 C.埃德加施恩的组织变革理论 D.柯克帕特里克的评估模型 您的答案: C 9.下列哪一选项是客户模式的人力资源开发部门的特点 A.培训者需要花大量时间研究各职能部门的业务

B.要同时向培训部门经理和特定职能部门经理汇报工作 C.不太了解组织的需求 D.培训活动缺乏连续性 您的答案: A 10.下列哪一项不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增值角色 A.员工代言人 B.变革的推动者 C.开发角色

D.战略合作伙伴 您的答案: C 11.培训主要针对 A.未来的工作 B.潜在的工作 C.目前的工作 D.过去的工作 您的答案: C 12.下列哪个选项是由美国的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用来形容以学习的强化原则为基础的关于理解和修正人的行为的一种学说。A.强化理论 B.公平理论 C.期望理论

D.目标设定理论 您的答案: A 13.下列哪一项属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A.沟通交流能力 B.经营能力 C.核心技术能力 D.研究与开发能力 您的答案: C 14.下列哪一教授于 20 世纪 70 年代提出胜任力的概念。A.戴维·哈里斯 B.卡夫曼 C.麦克莱兰 D.兰迪

您的答案: C 15.下列哪一项不是虚拟培训的特点 A.安全性 B.自主性 C.超时空性 D.虚拟性

您的答案: A 题目分数: 2.0 此题得分: 0.0 16.培训与开发项目直接源于 A.生产需求 B.培训需求 C.企业需求 D.环境需求 您的答案: B 17.优秀的培训教师需要具备的素质不包括 A.灵活性 B.鼓励性 C.幽默性 D.创造性

您的答案: D 18.下列选项属于远距离转化的有 A.设备使用 B.人际关系培训 C.飞行于培训 D.案例分析 您的答案: B 19.弗德曼的组织社会化三阶段模型不包括 A.预期的社会化阶段 B.磨合阶段 C.入职培训阶段 D.调整和变化阶段 您的答案: C 20.下列哪一项不是硬性数据 A.生产的数量 B.产品质量 C.员工投诉 D.加班时间 您的答案: C 21.下列哪一个选项不是科特列维的变革过程理论划分的阶段。A.解冻阶段 B.溶化阶段 C.运行阶段 D.冻结阶段 您的答案: B 22.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传统教学法的缺点 A.遗忘率高

B.和实际联系不紧密 C.不适合培训

D.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 您的答案: C 23.下列哪一项是企业赢得核心竞争力的最主要来源。A.人力资本 B.物质资本 C.资金 D.技术

您的答案: A 24.下列哪一选项属于现代培训手段 A.讲座 B.电视教学 C.参加函授

D.开展读书活动 您的答案: B 25.下列哪一项是培训技术选择的原则 A.培训前的评估

B.培训技术不需要与培训内容相适应 C.选择的前提是企业具有足够的人力资源 D.培训技术要与培训对象机构文化相适应 您的答案: D 2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优秀的培训教师需要具备的技能 A.控制能力 B.创新能力 C.评估能力 D.管理能力 您的答案: D 27.入职培训不从下列哪一个层面实施 A.部门层面 B.理念层面

C.制度及人际关系层面 D.技能层面 您的答案: A 28.各项研究发现,下列哪一选项的支持对于受训者的培训是非常 关键的。

A.同事和上级管理者 B.家人 C.朋友 D.导师

您的答案: A 29.管理技能培训的对象不包括 A.高层管理人员 B.基层员工 C.中层管理人员 D.基层管理人员 您的答案: B 30.组织发展可以增强组织运行的 _______。A.灵活性 B.有效性 C.稳定性 D.持久性

您的答案: B 3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组织变革过程理论 A.认知转化理论

B.埃德加施恩的组织变革理论 C.科特列维的变革过程理论

D.丹特和顾特伯格的变革过程理论 您的答案: A 32.查尔斯·艾伦为美国海运委员会的培训计划创建的四步骤指导 方法,被称为 A.工作分析法 B.工作指导培训 C.学徒制培训 D.职业培训 您的答案: B 33.下列哪一事件促使职业教育正规化 A.1809 年的第一所公认的私人职业学校 B.培训指导协会的成立 C.史密斯-休斯法案

D.美国培训与开发协会的成立 您的答案: C 3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学习理论 A.社会学习理论

B.科特列维的变革过程理论 C.目标设定理论 D.成人学习理论 您的答案: B 35.下列哪一选项不是成人学习理论对培训的启示 A.成人有较强的自我观念,培训应注重启发与合作指导

B.成人有生活与工作经验,可以将受训者的经验作为范例和应 用材料

C.成人学习定位,应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培训主体为中心 D.成年人的记忆力较强,应加强知识与技能培训 您的答案: D 36.企业层次的培训包括 A.岗位培训 B.在职培训 C.企业文化培训 D.业务技术能力

E.新员工进入角色培训 您的答案: C,E 题目分数: 4.0 此题得分: 0.0 37人力资源开发职能部门的组织架构有 A.企业办学模式 B.学院模式 C.虚拟模式 D.客户模式 E.矩阵模式

您的答案: A,B,C,D,E 38.确保培训成果转化的具体方法有

A.明确关键人员在培训成果转化中的作用; B.通过激励强化受训者的学习动机; C.改进培训项目设计环节;

D.积极培育有利于培训成果转化的工作环境; E.及时跟踪调查; 您的答案: A,B,C,D,E 39.战略/ 组织层面分析的流程有 A.明确组织目标 B.组成相关部门 C.了解组织资源 D.确定组织氛围 E.考虑外在环境限制 您的答案: A,C,D,E 40.根据“五角色理论”,人力资源开发专业人员应该扮演下列哪 些角色

A.“顾问”角色 B.“创新者”角色 C.“管理者”角色 D.“培训者”角色 E.“设计者”角色 您的答案: A,B,C,D,E 41.电视教学是传统的培训手段。您的答案:错误

42.组织发展可以增强组织运行的有效性。您的答案:正确

43.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外包项目最大的风险在于系统性较差。您的答案:错误

44.课程描述主要是提供培训项目的基本信息。您的答案:正确

45.矩阵模式的人力资源开发部门的缺点在于不了解职能部门的业 务和需要。您的答案:错误

46.培训成果转化是指受训者持续而有效地将其在培训中所获得的 知识、技能、行为和态度运用于工作当中,从而使培训项目发 挥其最大价值的过程。您的答案:正确

47.组织培训师资队伍的主体应该以外部专业培训机构的讲师为 主。

您的答案:错误

48.传统的职业生涯观点认为组织所面临着竞争激烈的外部市场环 境。

您的答案:错误

49.间接成本是指发生在培训的辅助工作中的成本,它与任何特定 的培训项目之间存在直接的一对一的关系。您的答案:错误

在线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篇3

关键词:测试系统;ASP.NET;数据库;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20-0085-05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在线学习在教学和学习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作为在线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线测试系统已成为在线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建立在互联网上的在线测试系统,客户端配置简单,测试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用户在学习过后能够上网及时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大大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1]。

形成性评价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明确活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及时修改或调整活动计划,以期获得更加理想的效果[2]。本系统作为形成性评价的一种工具,可以有效激励学生,帮助学生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师和管理员还可以自己添加课程、单元、试题,并可动态生成试卷,在形成性测验中记录下每个学生答题的时间,以便进行学习分析,并对主观测试题给出反馈,挖掘出对改善教与学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一、 研究现状与需求分析

1.研究现状

在线测试系统现已发展得较为成熟,主要经历了第一代计算机测试、第二代计算机自适应测试、第三代连续性测试和第四代智能化测试四个阶段[3],并且在题库建设和统计测量等方面取得很多显著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如经典测量理论、项目反应理论、题库理论和自适应测验理论等,与之相适,比较著名的测试系统有WebCT、ASSYST、WebMCQ、爱考等。

然而在这些在线测试系统中,最常见的试题类型是容易实现自动判分和评估的客观型试题,典型的试题类型有判断、单项选择、多项选择以及填空题,这些系统仍未达到很好地测试学生的操作能力或者分析能力的目的。而且关于Internet环境下《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这一学科的在线测试系统的研究开发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相关学科的在线测试系统仍较为少见。本文针对以上研究现状,基于ASP.NET技术,以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为开发环境,以SQL Server 2008为数据库创建工具,完成了一个功能较为全面的《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在线测试系统。

2.需求分析

(1)可行性研究

在系统开发过程中使用的SQL Server 2008和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都是可以从网上免费下载的资源,因此很适合学生团体开发和使用,具有一定的经济可行性。目前利用c#语言构建网站的技术已相当成熟,且ASP技术和SQL语言相对简单,易于上手。笔者对以上开发工具的使用较为熟练并进行过相关课程的学习,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因此,本课题的在线测试系统具有技术可行性。本系统是基于c#语言开发的,代码可重用率高,操作简单,界面友好,在局域网上可以正常运行,适用于集中的班级测试和分散的个人练习,便于教学过程的管理与控制,系统维护也相对容易,这些都保证了系统操作的可行性。

(2)系统功能分析

本系统实现的主要功能如下:

用户登录和退出功能:不同用户的账号和密码由管理员预先设置,各用户根据指定账号登录系统或者退出系统。系统管理员具有最高权限,可对用户进行添加、删除等管理操作。同时,鉴于《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程是院际公共平台课,课程组包含多位任课教师,为实现资源共享,系统支持注册多位系统管理员和教师角色。

个人信息管理功能:不同用户根据指定账号进入系统后,可在相关页面进行密码重置并查看系统的使用帮助。

用户信息管理功能:管理员可以添加删除用户(账号)信息并修改用户权限。

测试章目管理功能:教师和管理员进入该模块后,可对学科各章节进行查看、增加、删除和修改。

试卷制定维护功能:①试卷制定。教师或管理员制定试卷时既可随机出题也可自由出题,既可以实现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即章节性的测试,又可实现总结性评价即期末考试。②试卷维护。教师或管理员可对已命制好的试卷进行增、删、改、查,并对试卷状态即停用或可用进行设置。

用户试卷管理功能:①试卷评阅。教师可查看测试者的作答情况、测试时间、评阅状态等并对试卷做出评阅给出反馈,其中客观题如单选、多选和填空题由系统自动给出分数,主观题如问答题则由教师进行人工阅卷评分。②用户成绩。教师可以对成绩进行导出、查阅和删除。

试题类别管理功能:此模块主要设置了五种题型: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和问答题。教师进入该模块后,可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情况对题库进行查看、增加、删除和修改。充分体现出在线测试系统作为教学形成性评价工具对学生学习的作用。

学生测试功能:此模块为学生测试界面,测试者可自行选择测试章目和试卷,并可查看自己的测试成绩和教师评语。

二、系统设计

1.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本系统可按管理员、教师和学生用户角色的不同划分为三大模块,框架图图1描述了系统内各个模块所存在的关系、顺序和管理信息流向。

2.数据库设计

学生、教师和管理员三大模块的数据库信息表包括:试卷内容信息表(PaperDetail)、学生作答情况查询信息表(UserAnswer)、控制列表信息表(TreeMenu)、用户信息表(Users)、角色权限信息表(Role)、测试章目信息表(Course)、试卷制定维护信息表(Paper)、学生成绩信息表(score)和试题类别管理信息表(class)等,以填空题为例,填空题信息表如图2所示。

三、系统开发

1.用户登录

系统用户通过此界面输入用户名与密码进入系统进行测试,输入正确会直接跳转到相应主页,输入错误则会在页面上提示错误并重新输入。笔者在系统开发阶段以管理员的身份预先设置了多个管理员、教师和学生用户角色,如图3所示。

登录功能的关键代码如下:

if (user.UserPwd == pwdMd5)

{if (object.Equal(Request.Cookies["UserID"], null))

{CreateCookie();}

else{CreateCookie();}

Session["userID"] = txtUserID.Text.Trim();

Response.Redirect("Default.aspx"); }[5]

2.学生在线测试

学生用户登录系统后,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兴趣自由选择测试卷,并可参考系统显示的时间把握答题速度。测试者也可以看到自己的测试记录和测试成绩,整个前台页面简洁,容易上手。如图4所示。

3.个人信息管理

(1)使用帮助

对系统不熟悉的用户可通过查看使用帮助获得使用指南。如图5所示。

(2)修改密码

用户可以根据个人需要重置密码,有利于保障账号的安全性,充分考虑到用户的个人隐私。修改密码功能的关键代码为:user.ModifyPassword(this.Session["userID"].ToString())

4.用户信息管理

具有用户信息管理权限的用户(管理员用户)可以在此模块实现对用户管理和权限管理的功能。

(1)用户管理

管理员用户可以在此模块对各用户信息进行增加、删除、更新、浏览、重置密码以及设定用户角色等。其关键代码如下:

DataSet ds = user.QueryUsers();

user.DeleteByProc(userID);

user.UpdateByProc(userID);

user.ModifyPassword(UserID);

(2)权限设置

管理员用户在此模块对登录到后台的用户进行权限设置,既保护了系统的安全,又分工合理,模块功能高效而快捷。权限设置功能的关键代码如下(以用户管理为例):

if(OnLineExam.DataAccessHelper.GetSafeData.ValidateDataRow_N(dt.Rows[i], "HasDuty_UserManage") == 1)

((CheckBox)GV.Rows[i].FindControl("chkUserManage")).Checked = true;//用户管理

if(OnLineExam.DataAccessHelper.GetSafeData.ValidateDataRow_N(dt.Rows[i], "HasDuty_CourseManage") == 1)

5.测试章目管理

管理员或教师用户进入章目测试管理页面后,可以在此添加、删除或修改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各测试章节,以完善测试题库和学科内容。实现测试章目管理功能的关键代码如下:

Course course = fresh Course();//创立测试章目对象

course.Name = txtName.Text;//设置测试章目对象属性

course.InsertByProc()//调用添加测试章目方法添加测试章目

6.试卷制定维护

管理员或教师在进入系统后可以进行试卷的管理和维护,保障试卷的安全性、科学性和可获得性。

(1)试卷制定

教师用户进入模块后,可以通过自由出题和随机出题两种方式编制试卷,具有较好的灵活性。笔者已在系统开发阶段以管理员的身份针对学科中四个章节的内容生成了6套试题,学生进入前台测试模块后,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试卷进行测试。其关键代码如下:

protected void GVbind()

{ DataBase db = new DataBase();

string GridView1Str = "select * from SingleProblem";

DataSet ds1 = db.GetDataSetSql(GridView1Str);

GridView1.DataSource = ds1.Tables[0].DefaultView;

GridView1.DataBind();}

(2)试卷维护

管理员或教师用户登录系统后,可以在此页面查看或编辑测试章目、试卷名称、试卷状态。可以对试卷方便的进行权限管理,保证了试卷的安全性。试卷维护功能的关键代码如下:

paper.UpdateByProc(ID)//使用Paper类UpdateByProc方法修改试卷状态

7.学生试卷管理

教师用户登录到系统后,可以对学生测试过的试卷进行评阅和成绩管理,并导出成绩表格,让学生及时得到反馈,充分体现出本系统作为形成性评价工具的优势。

(1)试卷评阅

教师用户进入该模块后,可以查看测试者用户姓名、测试时间、是否评阅等信息,也可以对所提交的试卷进行删除。其中客观题由系统自动评阅,主观题由教师人工阅卷,对学生进行反馈互动。试卷评阅功能关键代码如下:

Params1[0] = DB.MakeInParam("@PaperID", SqlDbType.Int, 4, paperID);

Params1[1] = DB.MakeInParam("@Type", SqlDbType.VarChar, 10, "单选题");

DataSet ds1 = DB.GetDataSet("Proc_PaperDetail", Params1);

GridView1.DataSource = ds1;

GridView1.DataBind();

((Label)GridView1.HeaderRow.FindControl("Label27")).Text=((Label)GridView1.Rows[0].FindControl("Label4")).Text;[6] //初始化试卷,从数据库中将试题取出

(2)用户成绩

教师进入该模块后可以清楚地看到学生的测试卷、测试成绩、测试时间和阅卷时间等信息,也可以将学生的成绩表格导出进行名词排列。

8.试题类别管理

教师用户进入系统后,在该模块可以对题库中的题目进行查看、修改和删除,并可增加新题目完善题库,保证题库试题的时限性、正确性和科学性。其中题库既有客观题也有主观题,题型共包含五大类,分别是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和简答论述题,使学生各方面水平充分得到测试。以单项选择题为例,其关键代码如下:

QuestionProblem questionproblem = new QuestionProblem();

Sinproblem.UpdateByProc(int.Parse(Request["ID"].ToString()))

四、系统功能测试

1.黑盒测试

本文主要介绍使用黑盒测试方法对系统功能进行测试的结果。黑盒测试是根据软件的规格对软件进行的测试,这类测试不考虑软件内部的运作原理,因此软件对用户来说就像一个黑盒子[7]。黑盒测试也称功能测试或者数据驱动测试,软件测试人员从用户的角度出发,不关心程序的具体实现过程,通过各种输入和观察软件的各种输出结果来发现软件存在的缺陷。

2.测试用例

测试用例是:管理员/教师客户端按照出题功能描述是否能完成各类题型的出题功能,学生客户端是否能完成在线测试功能。

3.测试结果与分析

学生客户端测试用例如表1所示:

五、使用与推广

任何系统都需要在实践应用中不断成熟和完善,只有在实践中整个系统才会更加结构化,逻辑性更加严密。因此, 笔者在系统开发完成后以教师身份共添加了《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科目十个章节,对学科中四个章节的内容生成了6套试题,向题库录入300道题目,面向S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大三学生策划组织了三次测试,对系统的功能、性能和安全性等进行了检测,通过分析得出该系统基本功能均得以实现:前台完成了学生个性化的在线测试,后台确保了系统稳定、安全、健康的运行,并保障了网站内容的合法性。同时笔者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并对系统做出了有针对性的改进。如在界面舒适度方面,学生测试界面中个人信息管理中的修改密码占据过多主页篇幅,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笔者对该页布局进行了调整,基本达到了和谐美观的要求;再如本系统在完成初期未能实现同一学生账号对同一套题的重复测试,对此,笔者将代码进行了修改,最终使得学生在做过一套试题以后可以对该套试题进行重复测试。一个相对完整的在线测试系统需要成千上万道试题,编写和测试这些试题的工作量是巨大而长期的,需要后续的使用者不断更新和修改,从而不断完善系统。

参考文献:

[1]郑本益.基于ASP.NET的校园考试系统的设计和实现[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2.

[2]徐天杰.构建高职外贸英语听说课程教学形成性评价体系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13(22):321-322.

[3]Gawali R.D Meshram.Agent-based autonomous Examination Systems[C].Intelligent Agent& Multi-Agent Systems,IAMA 2009,International Conference,2009:1-7.

[4]吴洪艳.智慧学习视角下个性化在线学习系统设计与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15(6):127-131.

[5]蔡琳.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6]袁艳军.在线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2.

[7]陈熙妍.基于工作流的报关代理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中山:中山大学,2011.

校园文档在线共享平台开发 篇4

随着互联网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的发展,文档作为传递信息的载体,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许多大学存在着网络信息资源平台缺乏统一管理、没有交互性和统一共享性、访问瓶颈时有发生等问题[1],通过校园文档共享平台,同学们能够上传、管理相关类型的文档,同时也可以搜索下载自己需要的文档,并且通过积分机制有效地限制了只下载不付出的同学的下载量。解决了下载文档资料问题的同时,又有效地加快了信息资源交流的速度,以便同学们更好地学习。

2 技术介绍

2.1 Ajax技术

Ajax即“Asynchronous Java Script and XML”(异步Java Script和XML)[2],它是一种用于创建更好更快以及交互性更强的Web应用程序的技术。Java Script通过该技术可使用XMLHttp Request对象来直接与服务器进行通信,可在不重载页面的情况与Web服务器交换数据,AJAX在浏览器与Web服务器之间使用异步数据传输(HTTP请求),这样就可使网页从服务器请求少量的信息,而不是整个页面,可使因特网应用程序更小、更快、更友好[3]。其优点可以归结为:

1)不必更新全部网页,可更新部分页面。

2)优化了Browser和Server之间的沟通,减少不必要的数据传输、时间及降低网络上数据流量。

3)平衡了前、后端的负载,原本数据大多由后端负责处理,借由AJAX让客户端分担些工作,减低了后端的负载。

本系统对AJAX的使用主要表现是在前台页面上,如会员登录使用AJAX技术验证实现无刷新登录,增加用户的体验。

2.2 文档转码技术

由于文档共享平台实现了文档的在线浏览功能,会员可以对文档内容进行在线浏览,并且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对字体进行放缩、以及跳页等功能,所以必须以Flash流媒体的形式呈现在前台页面,这时就需要对文档进行转码操作。其转码原理为,通过Flash Paper2对文档格式的文件进行转码,取文档的每一页作为一帧组成Flash文件[4],其转码流程如图1所示。

3 需求分析

系统的使用者主要有三类人,即游客、会员和管理员。各种用户的功能如下:

3.1 游客功能

游客在访问系统主页后,对系统的使用主要包括搜索文档、浏览文档、查看网站基本信息和注册会员等功能。

1)搜索文档。游客访问网站后,可以通过关键词来搜索自己需要的文档信息。

2)浏览文档。找到自己需要的文档信息后,可以在线对文档进行浏览查看。

3)查看网站基本信息。访问主页后,通过超连接查看网站提供的基本信息。

4)注册会员。游客输入注册信息,通过验证后可以成为本系统的普通会员。

3.2 会员功能

会员在访问系统主页后,对系统的使用主要包括上传文档、下载文档、评论文档、搜索文档、浏览文档、查看网站基本信息、查看和修改个人基本信息等功能。

1)搜索文档。会员访问网站后,通过填写所需文档的信息,搜索文档。

2)浏览文档。搜索到自己需要的文档信息后,可在线对文档进行浏览查看。

3)查看网站基本信息。访问主页后,可以查看网站提供的基本信息。

4)上传文档。会员可以上传自己的文档供其他会员下载,并获得相应的积分。

5)下载文档。会员可以搜索别人的文档下载,但需扣除相应的积分。

6)个人信息管理。会员对个人信息进行管理,包括个人信息的查看和修改等。

7)收藏文档。会员可收藏别人的文档,以便下一次登录后快速找到文档。

3.3 管理员功能

相比游客和会员用户,管理员使用本系统的频率要更高,管理员在登录系统后台管理页面后,对系统的使用主要包括文档管理文档管理、公告管理、文档审核、会员管理和数据库管理等功能。

1)文档管理。管理员可对数据库文档记录进行管理,包括文档的搜索、删除和修改操作。

2)公告管理。管理员可对公告进行管理,包括对公告的添删改操作。

3)文档审核。对于会员上传上来的文档,必须进过管理员的审核通过后才能在前台显示,对文档的审核包括文档的转码操作。

4)会员管理。管理员可以对系统会员进行管理,包括对会员的添加、搜索、修改和删除操作。

5)数据库管理。为了系统数据的安全,管理员可以每隔一段时间对系统的数据库进行一下备份,当系统数据出现故障后可以进行数据还原操作。

4 系统主要功能设计

4.1 系统整体架构设计

本系统严格遵循B/S模式的三层结构的设计理念,设计过程中首先将系统划分为相对简单的小模块,然后各个模块之间只能通过接口进行传递消息,底层的实现过程对上层是透明的[5,6]。本系统设计为前台显示层(View)、业务处理层(Action)和数据访问层(DAO)三层,前台通过发送请求request并且将请求参数进行封装发送到业务处理层,由相应的Action类进行处理,然后通过DAO层访问数据库,获得相应的数据信息,通过List返回到Action层,再根据显示的需要,通过List发送到前台显示给用户。

4.2 接口设计

本系统的核心功能是文档模块,它主要提供文档分类、文档搜索、文档管理(包括文档的增删改查)、浏览文档、审核文档、文档上传、文档下载和文档下载排行六个接口,其中文档搜索又可分为按拓展名、按标题、按用户名、按时间搜索等子接口,文档的审核包括文档的查阅和转码操作。

系统中文档模块的参与者包括管理员、会员和游客,其中游客对文档只有浏览功能,不再详述。下面以管理员和会员为例说明各自调用的接口和实现的功能。

4.2.1 管理员

1)调用文档管理接口对文档进行管理;

2)调用文档的审核接口实现对文档的评审,如果符合网站规定则允许文档转码,否则就删除文档;

3)调用文档分类接口来对文档进行归类,可以调用一级归类接口对一级目录管理,调用二级归类接口对二级目录管理;

4)调用浏览文档接口对文档进行在线浏览;

4.2.2 会员

1)调用的浏览文档接口实现对文档的浏览功能;

2)调用上传文档接口实现上传文档的功能;

3)调用下载文档接口实现下载文档的功能;

4)调用文档搜索接口实现对文档的搜索功能,并且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按不同的条件对文档进行搜索,如可以分别按时间、按标题、按上传会员姓名、按时间对文档进行搜索。

通过以上对功能的分析和各个角色接口的调用关系,可以创建出该模块的类图如图2所示。

Document类:文档实体类,用于封装文档的基本信息,包括文档标题、id、文档类型、发布用户、拓展名、上传时间、url、关键词等信息以及对这些信息的访问方法。

Document Dao类:文档数据库访问对象,对数据库访问操作进行封装,包括一些访问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如增加、删除、修改、查找等。

Dao接口[7]:数据访问接口,声明了访问数据库的基本方法,包括增加、修改、删除、查找以及分页的方法。

Dao Support类:实现了对Dao中声明的方法,对数据库访问的又一层封装。

Doc Service Imple类:对外业务提供的接口,通过这个类来对文档类进行业务操作,对外提供文档上传、文档下载、文档搜索等对文档操作的方法。

User Dao类:用户数据库访问对象,对数据库访问操作进行封装,包括一些访问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如增加、删除、修改、查找等。

Doc Type类:文档类型实体类,用于封装文档类型的基本信息,包括文档名、文档编号、文档类别上级类别等。

Doc Type Dao类:文档类型数据库访问对象,对数据库访问操作进行封装,包括一些访问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如增加、删除、修改、查找等。

由Dao Support类继承Dao接口,并实现其中声明的方法,再由Document Dao和Doc Type Dao继承Dao Support类,这样Document Dao和Doc Type Dao就有了Dao接口声明的方法,但不用实现其中的方法,具体的实现已经在Dao Support中完成。然后在Doc Service Impl中加入Document Dao和Doc Type Dao的引用就可以实现对外提供文档的操作和文档归类的操作接口。

5 系统主要功能的实现

下面以在线浏览文档、搜索文档和上传文档为例,展开系统主要功能的实现描述。

5.1 在线浏览文档功能

该功能是在线显示文档,在用户发出浏览文档请求后,后台响应的处理类document Action会根据用户请求文档的编号找到该文档,获取文档转换后的swf文件物理地址,然后将swf文件响应给用户,通过调用客户端浏览器的flash插件对响应文档进行显示,供用户在线浏览。其效果图如图3所示。

用户点击想要浏览的文档后,服务器端则通过用户的request请求获取文档的编号id交给document Action类处理,document通过look Document()方法调用文档模块document Service对象,通过调用文档模块提供的接口browse Document()来实现对文档的查看,document Service中则调用Document Dao对象获取路径。

5.2 搜索文档模块

该文档搜索模块实现了用户对文档的搜索功能,其效果如图4所示。

用户在搜索栏里输入文档信息,然后选择相应的搜索方式,点击搜索。后台Document Action类通过request对象获取用户输入的文档信息和搜索方式,判断一下前台传过来的搜索方式,如果是按文档名查询,则通过调用Document Dao类对象的find By Name()对数据库进行模块查询,如果是按用户查询,则通过Document Dao类对象的find By User()对数据库进行模块查询,查到之后会封装到List对象中返回到前台。

5.3 上传文档功能实现

会员登录之后,可以分享自己的文档,即将本地的文档上传到服务器端供给其他会员下载。其效果图如图5所示。

会员到达上传页面后,点击浏览按钮即可选择本地文件进行上传操作,由于会员在上传文档后,必须对文档详细信息进行补充,所以在此,本系统只设计了单一上传。选择好文档后,点击上传按钮,这时发送request请求到后台,系统就会用File Form类对文档信息进行封装传到后台Document Action对象,由upload File()方法来处理,上传成功之后会跳到对文档详细信息进行补充界面。用户填写了必需的信息后,点击提交文档按钮,这时request会交由Document Action的Doc Detail Info()方法来处理,通过Document Service的上传接口调用Document Dao对数据库插入一条记录,如果插入出错,则返回出错信息。

登录后,在导航栏处点击会员中心按钮,此时系统会将request交给User Action类的user Center()方法进行处理,通过User Service提供的接口,分别由User Dao、Document Dao类对象的查询方法对数据库进行访问,获取会员的基本信息包括会员的用户名、积分总值、上传过的文档和下载过的文档等信息,通过List对象返回到前台进行显示。

6 结束语

基于SSH和AJAX的在线文档共享平台的实现旨在为同学们搭建一个文档共享和交流的平台,让学生们能够方便快捷的找到自己需要的文档资料。系统从用户的角度上传文档、下载文档、评论文档、搜索文档、在线浏览文档等功能,从管理员的角度实现了管理会员信息、审核文档、管理系统公告、管理文档、管理评论、修改个人信息等功能,而从游客角度实现了搜索文档、在线浏览文档功能。能够很好的满足用户的基本功能需求。

摘要:利用Java平台开发文档共享系统,整合教学资源,运用Hibernate技术实现数据的存取,采用的成熟的SSH框架组织后台业务处理,使用AJAX技术实现无刷新更新,增加用户体验,提高访问速度。支持Word、Excel、PDF以及PPT等格式的文档浏览阅读。支持用户更好更快的上传和下载文档,实现资源共享。

关键词:文档共享,文档转码,Ajax

参考文献

[1]王晓静,冉从林,梅龙宝.基于Web2.0校园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教育技术,2009(3).

[2]丁波,晁爱农.基于Struts2框架的AJAX开发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9(16).

[3]秦京渝.企业级开发与框架[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233-244.

[4]刘锐.调用FlashPaper API控制FlashPaper文档界面[J].电脑知识和技术,2009(12).

[5]杨少波,顾益军.J2EE项目实训-Spring框架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6]武宝珠,梁声灼,牛德雄.基于Struts2+Spring+Hibernate架构构建Web应用系统[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9(8).

在线开发 篇5

16春学期《人力资源开发》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将组织、部门和个人的行为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这一阶段属于勒文提出的“组织变革过程理论”中的哪一个阶段().解冻阶段.干预阶段.改变阶段.再冻结阶段 正确答案:

2.在以下哪一个职业生涯阶段中,求职者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寻找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企业().早期职业生涯阶段.中期职业生涯阶段.晚期职业生涯阶段.退休期 正确答案:

3.最能体现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性工作是().管理开发.组织开发.职业生涯开发.培训 正确答案:

4.以下选项中,不属于传统培训方法中的演示法范畴的是().讲座法.体验法.视听法.研讨法 正确答案:

5.与角色扮演相比,案例研究法的优点在于.能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能够集思广益.具有较强的行为性.适合于矫正行为 正确答案:

6.以下哪一个环境特征不属于影响培训迁移的工作环境特征方面的主要因素().管理者支持.迁移氛围

谋学网

.同时支持.组织变革 正确答案:

7.组织为新员工提供企业文化方面的知识,从而使他们能更快的适应组织,这属于人力资源开发中的那项活动().管理开发.组织开发.职业生涯开发.培训 正确答案:

8.设计并编制满足顾客要求的计算机程序属于哪一种学习成果主类型().语言信息.智力技能.运动技能

.态度和认知策略 正确答案:

9.在下列传统培训方法中,最为强调将工作与学习融为一体,并且强调对实际过程的真实感觉的培训法是().体验法.实地培训法.演示法.案例研究法 正确答案:

10.以下哪一种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可以用来说明,向受训者提供特定的富有挑战性的目标会有助于学习().期望理论.目标设置理论.强化理论.社会学习理论 正确答案:

11.在培训中关注技术技能、公司政策和管理理念的灌输的组织,属于以下哪种组织类型的人力资源开发内容().官僚科层制组织

.科学管理或技术控制型组织.简单控制型组织.新类型组织 正确答案:

12.对比传统培训方法,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优点不包括().具有互动性

.容易决定进度,实现自我学习.节省开支

.不需要学习者有良好的学习动机 正确答案:

谋学网

13.企业开发二元或多元职业生涯路径系统的原因不包括().为科研人员和其他技术人员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可以让员工自行选择其职业发展方向.减少员工流失

.培养技术员工的管理技能 正确答案:

14.在人力资源开发的教学设计中,重视对外部刺激与反应进行研究,强调一学习者的反应来描述教学目标是否达到的教学设计属于().建构主义教学设计.行为主义教学设计.认知主义教学设计.综合形式的教学设计 正确答案:

1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人力资源开发的双重功能中的赢利性功能的是().提升领导才能

.减少雇主与雇员的冲突.提高管理者的人际技能.创造企业的遵纪守法的形象 正确答案:

16.分析员工现有状况和应有状况之间的差距,进而明确培训的内容。这是属于人力资源开发需求评估中的().组织分析.员工分析.任务分析.岗位分析 正确答案:

17.考虑组织的人力资源开发使用的工具和手段如何为战略服务,属于战略人力资源开发的()层次.公司层次.经营战略层次.竞争战略层次.战略执行层次 正确答案:

18.? 区分传统与现代培训方法的主要标志是().所培训的对象不同.依不依赖新技术的支持.适用范围的大小.应用状况是否普遍 正确答案:

19.在人力资源开发需求分析的几个着眼点当中,最有用,也是最容易的一个着眼点是().绩效差距.KSIs差距.内外竞争环境

谋学网

.参与需求 正确答案:

20.在职业生涯开发中,管理者需要承担的四种角色,其中,哪一个角色的责任主要是提供选择、协助设置目标、提出建议().教练.评估者.顾问.推荐人 正确答案:

16春学期《人力资源开发》在线作业

二、多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学习成果的主要类型可以包括().语言信息.智力技能.运动技能

.态度和认知策略 正确答案:

2.一般认为,作为组织开发的总体指导思想的组织开发的主要理论包括().组织变革过程理论.变革实施理论.大系统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 正确答案:

3.? 自我学习理论模式的理论意义在于().提高了学习积极性.促进学习者自我开发

.促进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结合.加大终身学习的可能性 正确答案:

4.一个完整的培训需求分析,一般包括以下哪几个层次().组织分析.任务分析.人员分析.环境分析 正确答案:

谋学网

5.组织社会化是指使新的员工转变为精干的组织成员的过程,因而,有效的组织社会化应该包括().为胜任本职工作而接受培训.充分的了解所在组织

.与组织成员建立良好的关系.转变个人预期,适应组织需要 正确答案:

6.在传统培训方法中,讲座法是被广泛批评的一种方法,它的主要缺点在于().不能达成学习者间经验和思想的交流.是一种单向的交流.易受环境的影响.不提供实践机会 正确答案:

7.在人力资源开发这一学术术语的提出者那德勒看来,人力资源开发的内容为()。.与学习者当前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学习.与学习者未来从事职业相关的学习.与学习者从事职业无关的学习.能对学习者绩效提升有帮助的学习正确答案:

8.以下选项中,属于管理开发的组成层次的是。().对高层管理者的开发.对中层管理者的开发

.对基层或初级管理者的开发.对普通员工的开发 正确答案:

9.下列选项中,属于人力资源开发的双重功能中的赢利性功能的有:().提升领导才能

.减少雇主与雇员的冲突.提高管理者的人际技能.创造企业的遵纪守法的形象 正确答案:

10.在人力资源开发需求分析中,组织分析是重要一层,以下选项中属于组织分析内容的是().战略分析.组织目标分析.组织资源分析.组织氛围分析 正确答案:

11.帮助人力资源开发人员建立与组织战略的关系的途径主要有().跳出传统角色,肩负起战略责任.将职务体验放在教室活动之前.保持弹性

.对以经验为基础的学习提供支持

谋学网

正确答案:

12.? 在职业生涯开发中,管理者需要承担的角色包括().教练.评估者.顾问.推荐人 正确答案:

13.在下列选项中,属于在中期职业生涯阶段所面临的问题有().出现职业生涯平台期.工作家庭冲突.面临退休

.组织社会化问题 正确答案:

14.? 培训专家作为人力资源开发主体的权力特点包括().按需求提供帮助.帮助确定并满足需求.开发培训方案并出售.开发培训项目并强制接受 正确答案:

15.柯克帕特里克的人力资源开发评估层次包括了().反应层次.学习层次.行为层次.结果层次 正确答案:

16.企业开发二元或多元职业生涯路径系统的原因是().为科研人员和其他技术人员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可以让员工自行选择其职业发展方向.减少员工流失

.培养技术员工的管理技能 正确答案:

17.以下选项中属于组织的职业生涯管理的内容的有().为员工提供、培训、轮岗、晋升等机会.协助员工实现其职业生涯目标

.根据员工的需要进行职业生涯管理,而不是根据组织的需要.把员工职业规划纳入组织人力资源规划体系 正确答案:

18.商业游戏培训法的主要优点包括().能较好的激发受训者的积极性

.可以使受训者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有利于营造团队.学到的知识容易迁移 正确答案:

谋学网

19.许多工作环境特征会影响培训迁移,以下选项重中属于会影响培训迁移的工作环境特征有().转化氛围

.管理者和同事的支持.执行的机会.技术支持 正确答案:

20.胜任能力是一个知识领域或一个人为完成其角色成果所必备的技能,一般认为人力资源开发人员的胜任能力包括().技术能力.商业能力.人际能力.智力能力 正确答案:

16春学期《人力资源开发》在线作业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通过人力资源开发活动,传播公司政策和惯例,属于人力资源开发双重功能中的赢利功能。.错误.正确 正确答案:

2.实地培训法就是为了避免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相脱节的问题,在工作场地中进行培训的一种方法。.错误.正确 正确答案:

3.组织的高层越来越需要评估是人力资源开发评估的新发展趋势之一。.错误.正确 正确答案:

4.人力资源开发中的培训具有两层含义,既要达到组织效率的提升,也要追求对员工个人成长的关怀。.错误.正确 正确答案:

谋学网

5.认知主义教学设计的主要缺点是刺激-反应的联结原理过于简单,没有揭示出智力技能的学习规律,对知识,能力,态度等的训练指导意义不大。.错误.正确 正确答案:

6.在运用-学习时,从组织人员层面看,应该注意强调学习观念的更新问题。.错误.正确 正确答案:

7.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培训的优点在于良好的互动性,受训者可以自己决定进度,缺点在于缺乏人际交流。.错误.正确 正确答案:

8.职业生涯路径是指一系列的工作职位,它包括员工在组织中晋升所需要从事的相似工作和拥有的相关技能。.错误.正确 正确答案:

9.多变的职业生涯是指由于个人的兴趣,能力,价值观及工作环境的变化而经常发生改变的职业生涯。.错误.正确 正确答案:

10.学习迁移关注的目标是KS能否转变为行为和结果,培训迁移关注的是学习的认知方面的迁移。.错误.正确 正确答案:

在线开发 篇6

关键词:DSP;表面粗糙度;在线检测;支持向量机;多分类

中图分类号:TG84, TP274.5文献标识码:A

Development of the Online Measuring System

of Grinding Surface Roughness Based on DSP

LIU Qiyuan1,2, YU Dejie1, WANG Cuiting1, LI Xing1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Advanced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for Vehicle Body, Hunan Univ,Changsha, Hunan410082, China;

2. College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Hunan Univ of Arts and Science, Changde, Hunan415000, 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about slow speed and low accuracy on the online roughness recognition of the grinding workpiece, an online measurement system for surface roughness was developed based on DSP. In this system, the surface scattered images based on the light scattering principle were captured by an industrial camera, then these images were preprocessed and their feature parameters were extracted by the DSP chip. Finally, these images with different surface roughness were classified by the multiclass support vector machine model.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it takes about 0.5 s for the entire identification process and the recognition rate can be up to 96% or more on this hardware platform, so this designed system can effectively identify the level of the surface roughness and realize the online testing of surface roughness.

Key words:DSP; surface roughness;online measurement;support vector machine multiclass classification

表面粗糙度是评定工件表面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影响工件的寿命和使用性能.随着机械加工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很多零件由抽检改为必检,对表面粗糙度在线测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生产过程中实时检测表面粗糙度越来越受到重视.传统触针法要保证测量力大小的控制,既要保证测头与表面始终接触,又不能因此划伤工件表面和磨损测头[1].光学法因其具有高灵敏度、非接触测量等优点,近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是基于光散射原理的测量方法[2].机器视觉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粗糙度检测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在表面粗糙度检测的应用领域里,机器视觉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3,4,5].

基于光学散射原理测量表面粗糙度的研究方法较多.Brodmann等提出了光学散射特征值来表征被测物体表面上反射光和散射光的离散程度[6].Wang等使用该参数,采用远心光路,研制了表面粗糙度测量仪器[7].冯利等利用散射特征值,设计了光盘表面粗糙度在线检测系统[8].但这种方法的测量装置比较复杂,必须保证光电二极管阵列位于同一平面,而且计算时仅使用了一条线上的光电信息.郭瑞鹏[9]、王海涛[10]、孙林[11]等针对磨削加工表面分别建立了不同的神经网络模型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来预测表面粗糙度.然而,他们所建立的系统是基于PC开发的,不利于车间现场使用,且难以满足实时性要求

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器)是一种专门进行数字信号处理运算的微处理器,它内部采用程序和数据分开的哈佛结构,具有通用计算机没有的硬件乘法器,广泛采用流水线操作,可以用来快速实现各种数字信号处理算法,其处理速度比最快的CPU还快10~50倍.DSP的运算速度和运算精度都在不断提高,片内的存储容量在不断增大,数据处理能力以及与外部设备的通信功能在不断增强,目前已可以开发出完全独立于PC的基于DSP的处理系统[12,13].本文将光散射原理与机器视觉相结合,以DSP系统为平台,开发了一套表面粗糙度在线检测系统.

1测量原理

以光散射为原理的表面粗糙度测量方法是以一定大小直径的光斑投射到试件表面,由于试件表面的微观形貌不同,使得对光衍射和干涉因子进行调制,从而使反射光在空间半平面上形成中心反射光斑和两翼散射光带,如图1所示.若试件表面比较光滑,反射光斑的光能比较强,散射光带比较窄;反之,若试件表面比较粗糙,反射光斑的光能比较弱,散射光带则比较宽.光带光能的变化与物体表面粗糙度的关系如图2所示.因此,根据光带光能的分布可检测试件表面粗糙度.

表面粗糙度等级分类是将表面粗糙度划分为多个区间,每个区间为一个等级,利用表面粗糙度样块对支持向量机模型进行训练,得到支持向量机分类模型,以预测出未知表面粗糙样块的等级.这种方法虽不能给出具体的粗糙度值,但能给出粗糙度所在的等级区间.在实际加工过程中,往往要求工件的表面粗糙度处于某个等级区间,因此,对于工程应用,这种方法具有很大意义.为此,最终选择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分类方法实现粗糙度的测量.

2系统原理与架构

2.1系统总体框架

基于DSP的工件表面粗糙度在线检测系统总体框图如图3所示,该系统由光学测量模块,图像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以及数据显示模块组成.光学测量系统得到的光散射图像由工业相机采集,输入到数据处理模块即DSP系统,在DSP系统中实现相关算法.最后通过串口通信将得到的粗糙度等级发送到液晶显示屏.

2.2测量光路

测量光路如图4所示,选择波长632.8 nm,输出功率为3mW的氦氖激光器作为光源,发出直径为0.6 mm的准直高斯光束,光束通过45°分光镜垂直入射到工件表面,产生的反射和散射光束再通过分光镜在毛玻璃屏上成像.工业相机将毛玻璃屏上的图像实时拍摄下来,从工件表面反射出来的散射光会因工件表面形貌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亮度和分布.

2.3DSP嵌入式处理系统设计

2.3.1DSP系统硬件模块设计

DSP具有高速的数据运算能力,在实时磨削加工过程中,数据处理量大.为满足实时处理需要,采用DSP系统进行数据处理,DSP系统的硬件原理框图如图5所示.摄像机选用100万像素工业相机,FIFO(FirstIn FirstOut,先进先出)存储器的作用是完成图像的缓存,避免低速的摄像机和高速的DSP进行直接数据交换,SDRAM(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同步动态随机存储器)是一种速度较快的外存,容量是64 M字节,DSP计算时使用到的空间就分配在SDRAM上,Flash用于烧录程序,容量为1 M字节,用户将程序固化在Flash中,系统上电后从Flash中加载程序并启动,USB芯片使DSP可以与PC通讯,并且实现图像的高速传输.

2.3.2DSP系统的软件模块设计

为了搭建一个能实现功能的独立完整的系统,首先要在此硬件平台上设计一个主程序框架,以便实现各种算法.系统的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系统引导部分,DSP初始化程序,Flash读写程序,EDMA(Enhanced Direct Memory Access,增强型直接内存存取)数据传输设置,中断设置,串口通信模块设置等.

系统断电时,程序和数据都存在片外的Flash里.上电复位后,将程序从Flash加载至片内存储器,运行程序,完成系统初始化,包括芯片初始化、外围硬件配置,为图像输入和处理做准备.初始化完成后,图像采集开始,在DSP的时序控制下,图像数据从摄像机进入FIFO,由DSP的控制器EDMA搬运到SDRAM,DSP可通过各种处理算法对在SDRAM的图像进行处理.每幅图像处理完成后,提取的结果可由串口通信模块输出到显示屏,PC机还可以通过USB获得SDRAM中的原始图像和处理后的图像.

3基于多分类支持向量机的粗糙度分类

由于系统需要实现在线检测,算法应该简单.本文首先对工业相机采集到的光散射图像进行预处理,然后对图像进行特征提取,获得图像的关键特征参数后,将其输入训练好的多分类支持向量机模型,从而实现粗糙度等级分类.

3.1图像预处理

由于输入转换器件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采集到的图像中常常存在各种噪声和失真,去噪通常是由滤波来完成的,本文选择中值滤波来实现.另外,由于工件位置的变化,散射光带的主方向会存在一定的倾斜,本文通过旋转将主方向调整到水平位置.

3.2特征参数提取

为了方便描述,引用数学中对椭圆长短轴的定义来定义狭长散射光带的长短轴,散射光带主方向为长轴,与其垂直的方向为短轴,根据图像灰度分布的方差、均方根等统计参数,得到如下与表面粗糙度相关的特征参数

1) 光学散射特征值Sn及标准差Std

光学散射特征值Sn及标准差Std描述被测表面反射散射光的离散程度.光学散射特征值Sn的计算公式如式(1):

3.3多分类器的建立

最初的支持向量机算法是针对二分类问题提出的,实际应用中,分类问题通常会多于两种样本.解多分类问题的思路通常是将其转化为二分类问题.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对一”和“一对多”.“一对多”方法是依次用一个SVM二分类器将每一类与剩下所有类别区分开来,得到1个分类函数.分类时将未知样本划分为具有最大分类函数值的那一类.对于n类问题要建n个二分类器.“一对一”方法是对n类中的每两类构造一个子分类器,需要构造n(n-1)/2个分类器,每个分类器都对其类别进行判断,并对所属的类别投上一票,得票最多的类别即为所属的类别.本文选择“一对一”的方法建立分类器对粗糙度等级进行识别.

3.4粗糙度等级分类

在本文设计的系统中,首先对采集到的光散射图像进行预处理以及特征值提取,并以此作为支持向量机的输入,利用建立好的多分类器对其进行分类,得到粗糙度等级.整个系统的软件设计流程如图6所示.

4应用实例

本文将支持向量机的软件实现和硬件实现两种方式结合起来.采用离线训练的方式,在Matlab平台中对模型进行训练得到分类机模型,最终得到的模型是一个包含了支持向量和相应系数的结构体数据;最终的决策函数可由支持向量和相应的系数唯一确定;然后将所得的模型移植入DSP系统中,通过最终获得的决策函数实现表面粗糙度的等级分类.

4.1样本集建立

实验平台如图7所示.

实验中,分别选取研磨阶段粗糙度数值Ra(表面轮廓算术平均偏差)为0.012 μm,0.025 μm,0.05 μm,0.1 μm和平磨阶段粗糙度数值Ra为0.1 μm,0.2 μm,0.4 μm,0.8 μm的磨削粗糙度标准样块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到的图像如图8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表面散射光呈现以反射光斑为中心的散射光带分布,狭长散射光带的几何中心最为明亮,并在狭长延伸及其垂直方向上呈现轴对称.

构造支持向量分类模型训练样本集{Xi,Yi},输入Xi为多维向量,由我们最终选取的特征参数构成,输出Yi为对应的粗糙度等级.在实验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尽量增加输入样本的个数,可以提高模型的稳定性.由于粗糙度样块数量有限,我们采用每组样块多次采样的方法,将得到的多组图像数据作为样本集合.本次实验共测得800幅图像,每一等级取样本50幅,其中400幅用于模型训练,其余400幅作为测试样本,测试算法的准确性.经过图像预处理以及特征参数提取后,得到特征参数随粗糙度变化的情况如表2和表3所示.

在14个参数中,除了Sc在研磨阶段不呈现单调性外,其余参数在不同的加工方式下均随着粗糙度呈现单调性变化.而参数SSTD的分辨率不高,也不适合作为输入参数.因此,我们可以选取除Sc,SSTD外的12个参数作为支持向量机的输入特征参数.考虑到输入参数之间有不同的物理意义及不同的量纲,为了使这些输入参数在训练时有着同样的重要性,需要对数据做归一化处理.实验中,训练数据被归一化到[-1, +1]区间内.

4.2模型训练

模型的训练是在Matlab平台中实现的,对上面所建立的样本进行训练,最终建立粗糙度的多分类模型.训练过程中核函数选择径向基核函数.

4.3粗糙度等级分类

粗糙度的预测是在DSP系统中进行的,将Matlab平台中得到的与分类模型相关的支持向量和相关系数作为常量保存在DSP中,在DSP中只需写出分类的预测程序即可.在DSP系统中,对输入图像进行预处理及特征提取,并将数据做归一化处理,最后得到特征向量,将其输入多分类模型,得到工件表面粗糙度所属的等级.实验过程中,每种标准样块采集50幅图像作为预测,再对预测的粗糙度等级与标准样块粗糙度值进行比较,作为错判依据.在该硬件平台上,整个识别过程耗时约0.5 s,得到的表面粗糙度等级分类结果如表4所示.

从表4可以看出,建立的多分类支持向量机模型识别准确率能达到96%以上,并且也能将不同加工阶段的同一种粗糙度等级给区分出来.这是因为不同加工方式得到的工件表面纹理不同,所以最终得到的输入特征参数也有所不同.

5结论

1) 利用DSP的高速数据运算能力,设计开发了一套基于DSP的磨削工件表面粗糙度在线检测系统.与以往基于PC平台开发的检测系统相比,该系统提高了识别速度,降低了开发成本,且便于现场使用.

2) 针对磨削工件表面的粗糙度等级识别,提出了多分类支持向量机识别模型,并对不同磨削表面不同粗糙度等级的样块进行了分类识别,识别准确度高,为解决在线工件粗糙度等级识别准确性不高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刘颖,郎治国,唐文彦. 表面粗糙度光切显微镜测量系统的研制[J]. 红外与激光工程,2012, 41(3):775-779.

LIU Ying, LANG Zhiguo, TANG Wenyan. Development of measurement system about lightsection microscope for surface roughness[J]. Infrared and Laser Engineering, 2012, 41(3):775-779. (In Chinese)

[2]曹健渭,卢荣胜,雷丽巧,等. 基于散斑纹理变差函数的平磨表面粗糙度测量技术[J]. 仪器仪表学报,2010, 31(10):2302-2306.

CAO Jianwei, LU Rongsheng, LEI Liqiao, et al. Grinding surface roughness measurement based on the variogram of speckle pattern texture[J]. Chinese Journal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 2010, 31(10):2302-2306. (In Chinese)

[3]KUMAR R, KULASHEKAR P, DHANASEKAR B, et al. Application of digital image magnification for surface roughness evaluation using machine vis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e Tools and Manufacture, 2005, 45(2):228-234.

[4]GADELMAWLA E S. A vision system for surface roughness characterization using the gray level cooccurrence matrix[J]. NDT & E International, 2004, 37(7):577-588.

[5]曾谊晖,左青松,李翼德,等.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难加工金属材料数控加工控制方法研究[J].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8(4):31-35.

ZENG Yihui, ZUO Qingsong, LI Yide, et al. Study on control method of numerical control machining processes for difficult processed metal materials based on RBF neural network[J].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s, 2011,38(4):31-35. (In Chinese)

[6]BRODMANN R, GAST T, THURN G, et al. An optical instrument for measuring the surface roughness in production control[J]. CIRP Annals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1984, 33(1):403-406.

[7]WANG S, TIAN Y, TAY C J, et al. Development of a laserscatteringbased probe for online measurement of surface roughness[J]. Applied Optics, 2003, 42(7):1318-1324.

[8]冯利. 光盘检测技术研究[D]. 长春:长春理工大学, 2008.

FENG Li. Research on the technique of optical disk detection [D]. Changchun: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8. (In Chinese)

[9]郭瑞鹏,陶正苏.基于神经网络的磨削工件表面质量的在线检测[J].电子设计工程,2010, 18(10):5-8, 12.

GUO Ruipeng, TAO Zhengsu. Inprocess measurement of grinding workpiece surface quality based on neural network[J]. Electronic Design Engineering, 2010, 18(10):5-8, 12. (In Chinese)

[10]王海涛,刘伟强,杨建国.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磨削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J]. 机床与液压,2014,42(3):107-111.

WANG Haitao, LIU Weiqiang, YANG Jianguo. Grinding surface roughness prediction model based on RBF neural network[J]. Machine Tool & Hydraulics, 2014,42(3):107-111. (In Chinese)

[11]孙林,杨世元. 基于最小二乘支持矢量机的成形磨削表面粗糙度预测及磨削用量优化设计[J]. 机械工程学报,2009, 45(10):254-260.

SUN Lin, YANG Shiyuan. Prediction for surface roughness of profile grinding and optimization of grinding parameters based on least squares support vector machine[J].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2009, 45(10):254-260.(In Chinese)

[12]周华安,王海鸥,孟志强,等. 基于TMS320F2812和BUCK电路的光伏阵列模拟器[J].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40(9):42-47.

ZHOU Huaan, WANG Haiou, MENG Zhiqiang, et al. A new kind of photovoltaic array simulator based on TMS320F2812 DSP and BUCK circuit [J].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s, 2013, 40(9):42-47. (In Chinese)

高职院校在线考试系统的开发 篇7

1 在线考试系统简介

考试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情况的必要手段, 传统的考试需要出现、组织考试、人工阅卷、试卷分析等多个步骤,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工作量非常大, 而且难以保证整个程序的公正性。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 人们开始寻求无纸化、随时、随地的考试方式, 在线考试方式应运而生。在高职院校中检测学生掌握的知识点, 平时上课测试等环节, 采用网络考试平台可以大大减少工作成本, 并且通过测试结果对教学效果进行综合分析, 及时了解教学情况。

在线考试系统既可在本地进行, 也可以在网络上进行, 考生需要进入指定的网址, 通过账号、密码等登录系统后, 按着系统的要求答题, 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考试。考试的内容一般是系统随机调配, 确保了考试的公平与公正。试题多为标准化试题, 在交卷后马上就能查看到自己的考试成绩, 并能够查找错误出现的原因, 大大提高了阅卷的效率。全部考试完成后, 学生的成绩及各种信息都会返回到数据库中, 由系统自动完成排序、统计和分析等, 让人们对考试情况一目了然。网络考试可以随时随地进行, 简化了考试的组织过程, 因此, 在线考试是未来考试发展的一种趋势。

2 高职院校网络在线考试系统要实现的目标

对网络在线考试系统进行研发是高校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也是学校教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根据高职院校的特点, 网络在线考试系统必须实现几个重要目标:第一, 操作简单、方便, 任何专业的学生都能够很快地熟悉操作规程;第二, 要能够实现实时考试, 只要登录相应的网站就可以参加在线考试;第三, 考试系统必须有手动交卷与自动交卷2项功能, 精确把握考试时间;第四, 考试系统要有时间提示功能, 提醒考生合理安排自己的考试时间;第五, 系统要有自动评判, 保证考试成绩的真实、可信, 避免出现任何错批与漏批的现象发生;第六, 考生在交卷之后可查看自己的成绩, 并能够查看自己的答题情况, 这样可以帮助考生清楚地了解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第七, 严格控制考生的信息, 通过指纹识别等功能防止出现替考问题。

高职院校的在线考试系统开发是对网络功能的拓展, 对传统考试中的一些弊端进行改进, 实现考试的现代化, 为考试模式的创新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3 高职院校在线考试系统开发现状

目前, 许多高校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网络建设, 学校的学生管理系统、办公系统 (OA) 、教务管理系统都实现了网络化。但多数高校采取合作开发的方式, 因此, 在这些网络办公软件中, 总有一些不太适合本校的实际。网络考试系统同样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许多高校的考试系统也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 比如专业性较差, 安全性能不高, 缺乏灵活性等, 都影响了在线考试系统的使用效果。其具体表现为几个方面:第一, 试题形式不够丰富, 没有体现出信息化的特色;第二, 考试内容已经提前确定, 不同时段参与考试的人所掌握的信息不同, 往往后参加者能够得到一些有关考试的信息;第三, 自动评分系统存在漏洞, 不能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答题情况, 特别是在一些主观题的评价上有失公允;第四, 考试系统多采用商业开发的形式, 不符合本校的实际情况。

4 高职院校在线考试系统的开发与完善

网络在线考试模式是以传统的考试模式为基础, 并发挥了网络的优势而产生的一种现代考试模式。在这种环境下, 考试变得更加公平、公正、高效、简捷, 传统考试形式不能解决的一些问题, 通过网络在线形式都得到了很好地解决。但高校所用的在线考试系统都存在着一些不足, 无法适应所有学校, 因此, 一定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 自主设计和开发适合校的考试系统。

4.1 采取较为先进的AJAX技术

AJAX的核心是Java Script程序语言, AJAX技术可以很好地支持多个用户的同时操作, 是现代网络考试系统最为常用的异步请求技术, 用程序语言向服务器发出请求, 为客户提供更大的灵活性。对于不同的考试科目一定要区别对待, 对于考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要有预判, 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AJAX网络技术对考试的各个环节都进行了合理的控制, 能够从控制系统中随时掌握考试的进行情况, 是进行网络在线考试系统开发所采用的最基本技术。对于系统集成度越来越高, 信息化程度越来越深的今天, 开放兼容的数据接口尤为重要。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网络考试平台移植到信息化统一平台上, 并且能和多种应用系统对接, 留有开放的扩展接口, 以保证持续性发展。

4.2 贴近现实的考试形式

网络考试打破了传统考试对时间、地点的要求, 可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进行考试。而在考试界面的设计上, 力求简捷、大方, 给考生一种贴近平时考试的感觉, 使考生在考试时不会产生任何的疲劳感, 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电脑前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而考试的操作上, 也要以传统考试为基础, 让学生能够迅速上手, 不至于影响学生的思考和答题。

本项目结合本校实际特点, 开了具有原创性的、通用型的专用考试软件。不但可以应用在学生考试测评方面, 也可以应用在对外培训测试中。实现了面向考试系统的体系结构、数据的存储结构、试卷生成算法的设计与实现进行了深入研究, 针对具体内容并实现了一个基于学校开放的网络平台的、具有试题库建设、管理、智能组卷、在线考试、阅卷评分及考试结果数据分析功能的考试系统。

本系统可以灵活应用学校的各种场景, 比如问卷调查、学生信息采集分析、试题难度测试分析等。

4.3 有针对性地解决传统考试的弊端

传统考试存在着人力、物力浪费的现象, 试题的印刷、考试的组织、阅卷等工作都需要付出较大的成本, 而且难以保证试题不被泄露和阅读工作的公平、公正, 而在网络考试的环境下, 试题统一保管在数据库中, 学生在登录考试系统后, 系统会自动抽取试题, 每个人所答的内容都有很大的差异, 决不会出现跑题、露题的现象。在阅卷方面, 系统会快速、准确地显示出学生的考试成绩、出现的问题等信息, 对于教师来说, 可以通过系统对考试结果的分析及时了解学生的考试情况, 为教师的下一步教学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

4.4 提高考试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对于网络考试来说, 安全性和可靠性非常重要, 如果这点解决不好, 就很难保证考试的公平性。在考试系统的设计上, 在线考试系统的管理由专门人员负责, 他只对学校负责, 与各个院系都是彼此独立的关系, 在考试时, 系统管理人员要登录考试系统, 对考试的内容、学科、专业等进行调整与分类, 考生只有通过学校临时分发的账号与密码才能登录, 保证考试的严肃性。同时考试系统设计时, 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测试中遇到的突发情况, 比如断电、网络中断时间过长、电脑死机等, 做出相应的预案, 使考试在苛刻的环境中也可以正常运行。学生提交的作业也要具备系统热备份及异地备份等功能。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安装人脸识别系统及配备静脉识别系统, 非本人不能在进入考试系统, 杜绝考试作弊行为的发生。

5 结语

本文对高职院校考试系统的开发与完善进行了探讨, 力求把高职院校的评价工作与现代网络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传统考试方式中的弊端得到解决, 达到高效、节约、公正的目的。网络考试系统的建设是对网络课程内容的丰富, 推动了高职院校的评价方式向现代化发展, 一些先进技术的采用, 使高校的网络在线考试系统更加完善, 成为未来考试的发展趋势。

摘要:在线考试系统的开发与完善是高职院校网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探讨了高职院校在线考试系统建设的目标、现状及问题, 并根据高职院校考试的实际和网络技术发展的现状, 提出了高职院校在线考试系统的完善思路, 为本院的在线考试系统的建设提供一定的指导。

关键词:高职院校,在线考试系统,现代信息技术

参考文献

[1]杨永峰, 胡莹瑾, 张成龙.高职院校网络在线考试系统的应用现状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 (S1) :120-121.

[2]陈月霞.浅谈在线考试系统的结构与设计[J].科技风, 2012 (21) :84.

程序在线测评系统的开发关键技术 篇8

程序在线测评系统 (Online Judge System, 以下简称OJ) , 起于ACM/ICPC竞赛, 是一个基于web的应用程序。该系统在Linux环境下开发, 站点采用LAMP结构 (Mysql版本>=5.1, PHP版本>=5.3.28) , 其作用是与用户交互, 存储业务数据。judge_client进程为实际判题程序, 由judged触发, 负责准备运行环境、数据, 运行并监控目标程序的系统调用, 采集运行指标, 判断运行结果。前后端的耦合处是数据库。同时归咎于LAMP的结构, 该系统前端的移植性较好。但如果想要做到在Windows下判题, 需要重写部分判题程序的代码。

二、在线测评系统的前端/站点结构

Controller层和Model层均使用class来编程。Controller层负责从View层读取数据, 控制用户输入, 并向Model层发送/取出数据。Model层负责在数据库中存取数据。View层不能直接与Model层通信, 所有的数据都通过Controller层获得。这样就允许更改视图层代码而不用重新编译模型和控制器代码, View层可以根据不同要求快速改造页面。利用CSS3的@media screen特性, 可以控制不同尺寸设备的显示效果。UJSOJ利用这种特性快速编写了移动端。

三、在线测评系统的后端判题服务

后端判题服务与前端站点的耦合点是数据库。通信方式是对Mysql轮询。当用户提交新的代码至数据库中, judged程序将开启一个judged_client进程, 将代码交由judged_client处理。这里也是系统开销最大的地方。为了实现judged_client流畅运行, 其运用了以下一些技术。

3.1沙箱机制

由于用户提交的是需要运行的代码, 安全性是最大的问题。沙箱机制被用来保证程序不影响服务器环境, 它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限制:

a时间, 资源方面:针对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内存限制, 运行时间限制。

b敏感词过滤:设立黑名单数组, 通过正则搜寻, 不允许代码中出现类似以下的词组:system (“shutdown…”) 。

c管道技术:一般适用于linux系统, 在系统执行用户提交的代码前, 系统首先把输入流定向到标准输入文件, 然后使用chroot改变用户程序的执行目录, 让其只能在一个临时目录下面做操作。

d权限与访问控制方面, 不允许代码读取规定目录和用户相关目录以外的任何文件。

3.2任务队列与负载均衡

根据教学实际情况, 学生提交程序一般集中在一个时间段。在这个时间段内系统会接收到大量的运算任务。任务队列模型用于排序提交的任务。负载均衡的前提是使用了多个判题机, 目的是减少单机负荷, 提高判题效率。任务队列模型中, 用户提交的任务成队列排序, 先进先出。当用户提交新的答案后, Web程序就将判题任务加入数据库的任务队列, 随后判题服务程序Judged则自动锁定任务并完成, 可以防止同一任务被多次判断而浪费系统资源。同时, 系统可以设置多个判题机以增大负荷能力, 采用对数据库轮询策略实现负载均衡。这里的负载均衡并非是以“判题机在该时刻CPU或者内存占比的大小“为参数的均衡, 而是以“任务数量”作为参数。因此在分配任务时, 任务分配到哪一台判题机上是以“任务ID”对模”任务总数“取余决定的。这样的设计不但能够适应日常教学的小范围使用, 而且可以从多个层面扩大服务器集群的规模, 高效应对大规模的并发服务。

3.3防抄袭机制

当用户代码的通过测试后, judge_client将产生所提交代码的MD5码 (信息-摘要算法5) 记录于数据库中。这意味着想要找到两个不同的数据, 使它们具有相同的MD5值时非常困难的。但这也应当注意到, 防抄袭机制在这种情况下不是很有效, 增加一个空格就会生成不同的MD5。所以只有用户 (这里主要指向学生) 原封不动复制代码应付作业, 才会发生这种状况。为了增强防抄袭机制的有效性, 可以利用正则表达式, 先对通过的代码的去处多余的空格, 换行符, 制表符等, 类似一种简单的压缩, 再生成其MD5码, 这将增强防抄袭机制的有效性, 但是其冗余的步骤对系统的开销需要系统管理员纳入考虑范围。

四、总结

该系统的实现, 很快地运用到现实的学习生活中去, 有效的考核学生的真实水平, 促使学生更好的学习计算机知识, 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减轻了老师在教学管理上的负担;还使学生将来能更好地适应快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 进一步发挥出计算机网络对当今教育领域甚至其他行业的突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管赋胜.基于集群技术的源代码自动评测系统研究[J].硅谷, 2009 (16) :48—49.

Scrum敏捷开发在线教育系统 篇9

1.1 敏捷开发

敏捷开发 (Agile Development) 是一种以人为核心、迭代、循序渐进的开发方法。它是一种软件开发的流程, 指导我们用规定的环节一步一步完成项目的开发, 主要驱动核心是人, 采用的是迭代式开发。

1.2 为什么说是以人为核心

瀑布开发模型以文档为驱动, 整个开发过程中, 要写大量的文档, 需求文档写出来后, 开发人员根据文档进行开发, 一切以文档为依据。而敏捷开发只写有必要的文档或尽量少写文档, 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 面对面的交流, 强调以人为核心。

1.3 什么是迭代

迭代把一个复杂且开发周期很长的开发任务, 分解为很多小周期可完成的任务, 一个周期就是一次迭代, 每次迭代都可开发出一个可以交付的软件产品。

1.4 敏捷开发的4句宣言

(1) 个体与交互胜过过程与工具;

(2) 可以工作的软件胜过面面俱到的文挡;

(3) 客户协作胜过合同谈判;

(4) 响应变化胜过遵循计划。

2 什么是Scrum

Scrum (英式橄榄球争球队) 软件开发模型是敏捷开发的一种, 取名为Scrum, 可想象开发团队在开发一个项目时, 大家像打橄榄球一样迅速、富有战斗激情、人人你争我抢地完成, 你一定会感到非常兴奋。

Scrum就是这样的一个开发流程, 运用该流程, 你能看到你团队高效的工作。

Scrum的基本假设是:

开发软件就像开发新产品, 无法一开始就定义软件产品最终的规程, 过程中需要研发、创意、尝试错误, 没有一种固定的流程可以保证专案成功。Scrum将软件开发团队比拟成橄榄球队, 有明确的最高目标, 熟悉开发流程中所需具备的最佳典范与技术, 具有高度自主权, 紧密沟通合作, 解决各种挑战, 确保每天、每个阶段都朝向目标有明确的推进。

Scrum开发流程通常以30天为一个阶段, 由客户提供新产品的需求规格开始, 开发团队与客户于每一个阶段开始时挑选该完成的规格部分, 开发团队必须尽力于30天后交付成果, 团队每天用15分钟开会检查每个成员的进度与计划, 了解所遭遇的困难并设法排除。

3 Scrum较传统开发模型的优点

Scrum模型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能尽快响应变化, 而传统的软件开发模型 (瀑布模型、螺旋模型或迭代模型) , 随着系统因素 (内部和外部因素) 的复杂度增加, 项目成功的可能性就迅速降低。

有关Scrum的几个名词

(1) product backlog:可以预知的所有任务, 包括功能性的和非功能性的所有任务。

(2) sprint:一次跌代开发的时间周期, 一般最多以30天为一个周期.在这段时间内, 开发团队需要完成一个制定的backlog, 并且最终成果是一个增量的, 可以交付的产品。

(3) sprint backlog:一个sprint周期内所需要完成的任务。

(4) product owner:产品负责人, 主要负责确定产品的功能和达到要求的标准, 指定软件的发布日期和交付的内容, 同时有权力接受或拒绝开发团队的工作成果

(5) scrum master:流程管理员, 负责监督整个Scrum进程, 修订计划的一个团队成员。

(6) scrum team:开发团队, 主要负责软件产品在Scrum规定流程下进行开发工作, 人数控制在5~10人左右, 每个成员可能负责不同的技术方面, 但要求每成员必须有很强的自我管理能力, 同时具有一定的表达能力;成员可以采用任何工作方式, 只要能达到Sprint的目标。

(7) time-box:一个用于开会时间段。比如每个daily scrum meeting (每日站立会议) 的time-box为15分钟。

(8) sprint planning meeting:在启动每个sprint前召开。一般为一天时间 (8小时) 。该会议需要制定的任务是:产品Owner和团队成员将backlog分解成小的功能模块, 决定在即将进行的sprint里需要完成多少小功能模块, 确定好这个Product Backlog的任务优先级。另外, 该会议还需详细地讨论如何能够按照需求完成这些小功能模块。制定的这些模块的工作量以小时计算。

(9) Daily Scrum meeting:开发团队成员召开, 一般为15分钟。每个开发成员需要向Scrum Master汇报三个项目:今天完成了什么?是否遇到了障碍?即将要做什么?通过该会议, 团队成员可以相互了解项目进度。

(10) Sprint review meeting:在每个Sprint结束后, 这个Team将这个Sprint的工作成果演示给Product Owner, 客户, 老板和其他相关的人员。一般该会议为4小时。

(11) Sprint retrospective meeting:对刚结束的Sprint进行总结。会议的参与人员为团队开发的内部人员。一般该会议为3小时。

(12) Scrum开发流程中的三大角色:产品负责人Product Owner;流程管理员Scrum Master;开发团队Scrum Team。

5 如何进行Scrum开发

(1) 首先确定一个Product Backlog (按优先顺序排列的一个产品需求列表) , 这个是Product Owner负责的。

(2) Scrum Team根据Product Backlog列表, 做工作量的预估和安排。

(3) 有了Product Backlog列表, 通过Sprint Planning Meeting (Sprint计划会议) 从中挑选出一个Story作为本次迭代完成的目标, 这个目标的时间周期是1~4个星期, 然后把这个Story进行细化, 形成一个Sprint Backlog。

(4) Sprint Backlog是由Scrum Team去完成的, Sprint Backlog是按照目前的人力物力条件可以完成的。每个成员根据Sprint Backlog再细化成更小的任务 (工作量在2天内能完成) 。

(5) 在Scrum Team完成计划会议上选出的Sprint Backlog过程中, 需要进行Daily Scrum Meeting (每日站立会议) , 每次会议控制在15分钟左右, 每个人都必须发言, 并且要向所有成员当面汇报你昨天完成了什么, 并且向所有成员承诺你今天要完成什么, 同时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也可以提出, 每个人回答完成后, 要走到黑板前更新自己的Sprint burn down (Sprint燃尽图) 。

(6) 做到每日集成, 也就是每天都要有一个可以成功编译、并且可以演示的版本

当一个Story完成, 也就是Sprint Backlog被完成, 表示一次Sprint完成, 这时, 我们进行Sprint Review Meeting (演示会议) , 也称为评审会议, 产品负责人和客户都要参加, 每一个Scrum Team的成员都要向他们演示自己完成的软件产品。

(7) 最后就是Sprint Retrospective Meeting (回顾会议) , 也称为总结会议, 以轮流发言方式进行, 每个人都要发言, 总结并讨论改进的地方, 放入下一轮Sprint的产品需求中, 这样周而复始, 按照同样的步骤进行下一次Sprint。

6 Scrum开发流程中的一些场景

6.1 Product Backlog产品需求

Product Backlog是Scrum的核心, 也是一切的起源。从根本上说, 它就是一个需求、或故事、或特性等组成的列表, 按照重要性的级别进行了排序, 它里面包含的是客户想要的东西, 并用客户的术语加以描述。

6.2 Daily Scrum Meeting每日站立会议

每日的站立会议, 参会人员可以随意姿势站立, 任务看板要保证让每个人看到, 当每个人发言完后, 要走到任务版前更新自己的燃尽图, 时间控制在15分钟。

6.3 Task Kanban Board任务看板

每个人的工作进度和完成情况都是公开的, 如果有一个人的工作任务在某一个位置放了好几天, 大家都能发现他的工作进度出现了什么问题 (成员人数最好是5~7个, 这样每人可以使用一种专用颜色的标签纸, 一眼就可以从任务版看出谁的工作进度快, 谁的工作进度慢) 。

6.4 Plan Card计划令牌

计划纸牌的作用是防止项目在开发过程中, 被某些人所领导。

怎么用的呢?比如A程序员开发一个功能, 需要8个小时, B程序员认为只需要1小时, 那他们各自取相应的牌, 藏在手中, 最后摊牌, 如果时间差距很大, 那么A和B就可以讨论A为什么要8个小时...最终评估一个更合理的时间。

7 Scrum开发过程注意事项

(1) 产品负责人应当理解每个故事的含义 (通常需求都是由他来编写的, 但是有的时候其他人也会添加一些请求, 产品负责人对它们划分先后次序) 。他不需要知道每个需求具体是如何实现的, 但是他要知道为什么这个需求会在这里。

Sprint计划会议非常关键, 是Scrum中最重要的活动。举办Sprint计划会议, 是为了让团队获得足够的信息, 能够在几个星期内不受干扰的工作, 也是为了让产品负责人能对此有充分的信心。

Sprint计划会议成果:Sprint目标;团队成员名单 (以及他们的投入程度, 如果不是100%的话;Sprint backlog (即Sprint中包括的需求列表;确定好sprint演示日期;确定好时间地点, 供举行每日scrum会议。

整个团队和产品负责人都必须参加sprint计划会议。原因在于, 每个需求都含有三个变量, 它们两两之间都对彼此有着强烈依赖。

(2) 范围 (Scope) 和重要性 (Importance) 由产品负责人设置。估算 (estimate) 由团队设置。在sprint计划会议上, 经过团队和产品负责人面对面的对话, 这三个变量会逐步得到调整优化。会议启动后, 产品负责人一般会先概况一下希望在这个sprint中达成的目标, 还有他认为最重要的故事, 接下来, 团队从最重要的故事开始逐一讨论每个故事, 估算开发时间。

质量分为内部质量和外部质量:外部质量是系统用户可以感知的。运行缓慢、让人迷糊的用户界面就属于外部质量低劣;内部质量指用户看不到的要素, 它们对系统的可维护性有深远影响。可维护性包括系统设计的一致性、测试覆盖率、代码可读性和重构等。

目前我负责开发的波士顿善恩教育在线学习系统 (www.bstcine.com) 中就采用了Scrum敏捷开发, 每日安排任务, 写在白板上, 每日早会15分钟团队成员一起领任务, 估算开发时间。下班前花15分钟开发团队一起过一遍今天的任务完成进度, 碰到的问题, 任务完成快的团队成员从Sprint Backlog中领取待开发的任务, 每周一次例会, 两周一次Sprint Review, 开发效率不错。

参考文献

基于WEB的在线购物系统开发 篇10

1 技术选择

所谓B/S是指Browser-Server即浏览器-服务器结构。这种结构用上网用的浏览器代替了C/S结构中的客户端, 给今后的升级和维护带来的极大的方便, 任何人只要可以上网都可以方便的访问, 而程序的开发只需要关心服务器端的编程。用户不能随便修改程序, 这样只要网络端的程序健全, 安全性就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和保证。当然基于这种结构的网络程序也有一定的不足, 就是服务器端的压力较大, 速度较慢, 浏览器所能表现的功能和界面无法与基于C/S结构的程序相媲美。但服务器硬件配置和网络带宽的提高, 这些不足对用户的影响已经微乎其微, 我们完全可以采用这种方式来实现我们的在线购物系统。选择采用基于Java语言的Servlet技术和Jsp技术来编写这个在线购物系统, 之所以采用这种技术主要是考虑到一些Jsp优势。使用Jsp技术, Web页面开发人员可以使用HTML或者XML标识来设计和格式化最终页面。使用Jsp标识或者小脚本来生成页面上的动态内容。生成内容的逻辑被封装在标识和JavaBeans组件中, 并且捆绑在小脚本中, 所有的脚本在服务器端运行。如果核心逻辑被封装在标识和Beans中, 那么其他人, 如Web管理人员和页面设计者, 能够编辑和使用Jsp页面, 而不影响内容的生成。

2 可行性分析

技术上可行性:目前, IT网络技术已经发展成熟并得到普遍应用, 硬件方面, CPU双核芯片成为流行配置, 开发运行web系统所需的系统要求, 内存要求完全能够满足。实现该系统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经济上可行性:该系统开发所需的工具主要是一台个人主机 (可以安装免费开源的linux操作系统) , 再加上一套免费开源软件Eclipse、MySQL, Apache Tomcat, 以现有的计算机室的局域网络作为运行传输环境即可。实现该系统花费少效率高, 是完全可行的。

3 数据模型

这个系统采用的是MVC构架, 通过对M层、C层、V层的详细描述来逐步了解和认识这个系统的内部结构。本系统中主要的参与实体有“客户”、“商家”、“种类”、“价钱”、“问题留言”、“优惠”、“管理员”, 那么下面对每个实体做一下描述。

以客户为例, 客户作为活动的主要参与者, 在该系统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依据实际所需, 每个客户有如下属性, 表结构如表1所示。

(1) 客户在数据库中的唯一标识标示id。

(2) 客户登录的唯一标识邮箱。

(3) 客户的姓名。

(4) 客户的密码。

(5) 客户的级别。

系统采用3个逻辑层的设计模型, 分别为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 这样模型是系统结构更清晰, 分工更明确, 有利与后期的维护和升级。用户表示层为客户端提供对应用程序的访问, 即系统中的ASP.NET页面。次层在系统中以Web项目的形式实现。业务逻辑层实现应用程序的业务功能。次层在系统中以BLL项目的形式实现。

4 数据库访问

本系统对数据库的访问完全采用了JDBC技术, 当然如果采用JDBC技术访问数据库, 大体上来说也就那么几个步骤。

A:下载相应数据库的驱动jar包。因为我用的是MySQL, 所以我下载了最新的MySQL驱动jar包。

B:注册驱动。SUN规定, 所有的JDBC技术的驱动都提供一段静态代码块, 要求在类加载时向驱动管理器注册。所以我们只需要通过反射加载驱动类即可:Class.forName (“com.mysql.jdbc.Driver”) 。

C:获得连接。获得连接时需要用得链接的URL, 数据库的用户名、密码、数据库名称。URL一般由数据库厂商提供, 而数据库的用户名则有数据库管理员提供, 数据库是数据建模用到的那个数据库。我用到的MySQL获得连接的代码为:Connection con=DriverManager.getConnection (“jdbc:m y s q l://1 2 7.0.0.1:3 3 0 6/o n l i n e S y s t e m?character=utf8”) ;上面的代码要连接的是一个在本机上端口号为3306、名称为onlineSystem的MySQL数据库, 数据传输用的是utf8的编码。

D:设置自动提交为false, 避免原子性操作被破坏而导致无法恢复。

D:创建SQL语句。考虑到数据类型的安全性, 通过连接创建了预处理语句。

F:执行相应的SQL语句。

G:释放资源。如关闭链接、关闭结果集等等。

本系统采用一个Servlet作为系统的中央控制器, 负责调度各个子自控制器来处理各种请求, 完成各自的功能;本系统还采用的Filter技术作为中央控制器的外围辅助模块, 负责数据的合法校验、编码的转换和权限检查, 好让中央控制器能够不受干扰地完成各个功能, 也有利于各子控制器能够只去关心业务逻辑, 而不会陷入各种其他非核心的业务纠缠中去。本系统中所用到的页面信息全部采用Jsp编写, 其中大量的使用了JSTL标签库, 使得页面内容简洁, 结构清晰;本系统还采用了AJAX技术, 能够在不刷新页面的情况下, 实现页面动态效果。除此之外, 本系统还采用的大量的配置文件, 有利于在不修改程序代码的情况下修改系统的功能。

5 核心代码

5.1 网上购物系统模块流程图 (见图1)

5.2 核心代码

6 安装与配置

软件的基本配置如下。

(1) 操作系统:Linux、Windows、Unix均可。

(2) 基本软件:JDK1.6。

(3) 服务器:apache Tomcat。

(4) 数据库:MySQL。

(5) 必须的j a r包:l o g 4 j相关的j a r包MySQL驱动jar包。

(6) 信息服务器: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ice 5.1版本。

(7) 数据库:SQL Server 2005。

7 系统的特点

本系统的主要特点就是界面美观, 系统的实现分工明确, 把用户与管理员所具有的权限分开, 既实现前后台的管理。本系统采用三层架构的模式来开发, 即数据访问层, 业务逻辑层, 页面显示层。本系统采用的是行业内比较认可的M2模型, 采用的是MVC架构, 独立自主编写控制器、验证框架, 并通过JDBC技术访问数据库。但实际上现在行业内有很多被大家接受的开源的框架, 它们对数据持久化、MVC架构、面向切面编程提供了十分强大和成熟的支持。像Hibernate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持久化支持, 完全可以代替JDBC来访问数据库;struts2提供了一个功能十分强大的控制器完全可以代替本系统中的中央控制器;而Spring则提供了十分强大的IOC、AOP编程支持, 完全可以用它轻松代替本系统中的验证框架。

摘要:该系统是一个采用B/S结构设计的网络应用系统, 采用了软件行业内比较认可的MVC架构, 用Servlet、Filter技术实现系统的控制层, 用Jsp、JavaScript、AJAX技术实现系统的视图层, 用JavaBean封装了系统中的各个数据模型并通过JDBC技术实现了数据的持久化功能。本论文主要从完成该系统所必须的技术的选择、可行性分析、数据建模、编码实现到安装部署逐一实现。

关键词:在线购物,Java,Servlet,Filter,Jsp,JDBC

参考文献

[1]曾顺.精通CSS+DIV网页样式与布局[M].人民邮电出版社.

[2]Jeffrey D.VIIman Jenniger widom[著], 岳丽华, 等[译].数据库系统基础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

[3]Jeffrey D.Ullman[著], 岳丽华[译].数据库系统基础教程[M].机械工业出版社.

[4]Nicholas C.Zakas.JavaScript高级程序设计[M].人民邮电出版社.

[5]David Sceppa[著].梁超, 张莉, 等[译].ADO.NET技术内幕.清华大学出版社.

在线开发 篇11

如果把各模拟大厂的网站进行比较,你就会发现美国国家半导体的网站是多么的与众不同,或者说他们对设计人员需求的理解是多么独到。这一切要归功于WEBENCH这一功能,对工程师而言,现在在信号链方案选择中,前期的繁琐而且效率低下的工作可以在网站上进行了,至少选择美国国家半导体的产品的时候是这样。在PowerWise之后,美国国家半导体的WEBENCH Sensor Designer也上线了,这是该公司推出的业界首套用于开发传感器信号路径解决方案的在线设计工具。

从构思、仿真测试以至建模的整个设计过程中,工程师都可以利用该套设计工具轻松高效地完成医疗、工业及高端电子消费产品等领域的传感器信号路径解决方案。

WEBENCH Sensor Designer可以大幅节省设计时间和设计成本。只需在键盘上输入几个主要参数,工程师便可在WEBENCH Sensor Designer的协助下迅速完成整个传感器信号路径解决方案的设计过程。此前,工程师必须耗费大量时间为传感器选择与之特性和性能相配合的运算放大器、分辨率和准确度都吻合的模拟/数字转换器。除此之外,工程师也需要额外花时间进行大量的电路评估测试及建模。

WEBENCH Sensor Designer可以精简传感器接口及数据转换系统的设计流程,这样工程师就可以集中精力设计系统的其他部分。只需键入几个主要参数,WEBENCH Sensor Designer便可将业界领先的桥接压力传感器、光感测器传感器及热电耦式传感器与美国国家半导体PowerWise高能效运算放大器、引脚和功能都兼容的8/10/12/14/16位模拟/数字转换器相搭配。

例如:WEBENCH Sensor Designer可为PowerWise LMP7731 高精度放大器搭配16位、250kSPS的ADC161S626差分输入模拟/数字转换器。LMP7731芯片的输入电压噪声低至2.9nV/sqrt Hz,中频噪声转角为 3Hz;而 ADC161S626 芯片可在摄氏 -40°~85°的温度范围内保持 +/-0.003% 的信号准确度。每一信号路径解决方案都可将传感器的输出信号放大和调整,再将之转换为数字信号,然后直接传送给微控制器或数字信号处理器。用户也可通过WEBENCH Sensor Designer网页订购评估套件,用来构建和测试WEBENCH解决方案。只要登入 www.national.com/sensors 网页,便可立即使用WEBENCH Sensor Designer进行设计。

在线开发 篇12

在拉链视觉检测领域, 前辈们的探讨还不够深入, 大多只停留在一小块功能上, 没有实现的可行方案, 我们将在他们的基础上对各模块功能进行整合优化, 进一步开发出一个相对完整的金属拉链在线视觉缺陷检测系统, 着力解决实际应用性能以及准确率的提高, 能实现从实验室走进工业生产中去。

一、拉链监测系统设计

我们在本设计中, 是使用摄像机将拉链的图片摄取, 将采集到的信息传到处理中心进行二值化, 分割, 投影, 边缘检测等处理分析图像判断拉链是否用缺陷, 是否要控制弹射装置工作, 来达到自动对拉链进行筛选实现自动化。下面我们来具体介绍一下我们所设计的机械部分的装置, 该系统主要是由摄像机、儿字型导轨、弹射装置、传送导轨和处理中心 (不在图一中) 五部分组成 (如图一所示) ;

具体运作流程:第一、拉链在传送带动下向前进, 由于儿字型导轨的作用, 是拉链摆正;第二、当拉链到达了摄像机的摄像范围时, 摄像机采集图像, 拉链继续前进;第三、摄像机将采集到的图像信号传输到处理中心, 判断该拉链是否有缺陷, 若有却缺陷则弹射装置将会运作将该拉链弹射到不合格产品盒里, 否则就让拉链前进到合格产品盒里。

该设计比较结构简单, 比普通传送带多了摄像机极其机罩和弹射装置成本低, 也有利于后去的维护。

二、检测方法

我们检测的拉链缺陷主要是:拉链下止, 上止的缺失, 闭合部分叉开, 或者折断, 链头缺失或者链头的拉片扣环缺失还有就是布条的两侧的缺失 (如图五 (a) 所示) 。根据拉链的结构, 我们将拉链分成两部分检查:

(一) 拉链的链齿部分:A闭合部分检查;B叉开部分检查

(二) 拉链布条部分

a) 链齿检测预处理。第一部分链齿部分是拉链的重要部分, 也是我们检查重点部分主要是判断是否出现拉链下止, 上止的缺失, 闭合部分叉开, 或者折断, 链头缺失或者链头的拉片扣环缺失等缺陷。直接检查由于有很多干扰因素如传送带反光导致部分像素较高, 要检查特定的拉链部分是比较困难的;既然要这样, 我们想方法在检查链齿部分之前, 将链齿部分分离出来, 要实现分离的方法:

先自动确定一个阈值, (这里的自动确定阈值是根据图像的分辨率的大小不一样, 按照下面的算法

注:R、C表示要采取R行C列个点;r、c代表要检查图片的像素点为r行c列

来确定所要采取的样点, 然后将最大值去掉, 剩下来的点中最大的那个值就是阈值T, 这样就会确保这个点不会是整个图像中的最大值而导致处理后的图像会是黑色的即全部都是零) ;获得阈值T后就可以按照一下算法

注:Iij为图片中的任意像素点灰度值, 其中下标i, j分辨是要满足 (i≤r) 、 (j≤c) 。

将原图处理成只有黑白颜色 (只有0和255两种灰度值) 的二值图像这样我们的二值化处理完毕了。而其中的白色就是我们想要的链齿部分的, 其他部分变成黑色如 (图二 (b) 所示) 。

当我们获得了二值图像后, 自然而然地就会想到是将链齿部分分割为闭合部分和不闭合部分。根据图二 (b) 可以看出链齿闭合部分是一块灰度值均为255相连像素点组成的;可以将图中与某个灰度值相等且位置连续的部分提取出来, 提取方法按如下所:

当检查到了一个灰度值为255的像素点则就已改点为标准点, 分辨检查标准点的上下右三个方向的像素点的灰度值 (Y1, Y2, Y3) 是不是为255, 若是则就将其为标准点;依次类推直到上下右三个点灰度值均不是255为止;将得到图像如图二 (c) 所示。

首先将闭合部分提取出来, 然后用原来的二值图像减去它就剩下不闭合部分及其对应的投影图的图像 (如图二 (d) 所示) 这里就不详细说明了。

i.闭合部分检测

经过以上的一些步骤处理之后我们就可以进行了第一部的检查了。我们的检查代码是分模块的, 可以更改顺序的。在这里我们处理的图像中在闭合部分出现的问题比较多, 所以我们就先检查闭合部分。我们先图二 (c) 中的图像每一列的数值总和求出来, 变成投影图, 得到的是一个以列为横坐标, 以格列的元素总和为纵坐标曲线图如图三所示。根据投影图我们可以看到, 拉链不同部分对应的投影曲线是有相应的规则的:

1. 如下止部分先是比较陡比较平缓, 平均高度比链齿部分2倍 (h2≈2h1) , 根据这一点可以判断下止部分是否存在;既是:

如果h2≈2h1则下止部分是存在的, 否则不存在。

2. 而链齿部分则是起伏跌宕, 但是我们可以看出曲线上下波动有一个中心线, 而且这条中心线会上出现一些水平的线段 (高度大概是h1) 我们就是根据这些水平线段求出中心线的高度的;链齿闭合部分最高点不会超过下止的高度 (h2) , 既是h2>h1 (如果不是由于图形中过度颜色部分会出现一些灰度值不一样的像素点, 理想情况链齿部分的投影也应当是如中心线一样水平的) 。为了判断是否有断齿和折断现象我们根据单调性求出下止以后的所有转折点, 根据研究发现若转折点 (Bi) 满足一下条件:

注:Bi是表示转折点, i∈N, h2为下止得高度

则出现折断;

若出现有三个连续的转折点均低于中心线的高度则出现断齿;既是若转折点满足一下条件:

注:h1是拉链链齿闭合部分的中心高度如图三所示

则出现断齿现象。

3. 链头部分也是出现了起伏跌宕的曲线, 但是平均高度和限制的高度差不多高甚至更高, 而且最低点一般都比链齿的中心线还要高, 则转折点Bj里的最大值必定会大于于h1+h2。则:若

注:m为最后一个转折点的标码既是最后个转折点是Bm

则连头部分缺失或者拉链折断

为了判断链头的拉片扣环是否失我们还总结出一个规律, 这个规律就是由于拉片扣环的存在, 导致链头的投影曲线会是起伏跌宕, 如果没有拉片扣环的话曲线将会是比较平滑的我们就是根据这个特点判断最后面五个转折点中如果三个或者都大于下止的过度则出现了拉片扣环缺失的情况;令Bm为最后一个转折点, 则:

根据以上的一些的规则依据我们可以判断出闭合链齿部分的缺陷情况了, 并有相应的提示。

ii.叉开部分检测。将图二 (d) 中第二部分的分叉分成上下两部分及其对应的投影图分别如图图四 (b) 和图四 (d) 。更具投影图我们可以比较直观的看出上部分对应的曲线在80到第90列之间有明显较大的间隔 (我们就是根据连续出现0的个数是否大于于链齿的宽度来判断这部分是否出现缺齿) , 还有的就是就是最后一个突起是比较宽的 (我们就是根据最后一个链齿的宽度是否接近别的链齿宽度来判断上止是否正常) 。根据这些就可以很容易地检查出这部分的缺陷是与否了;

b) 布条部分检查。至于布条部分我们只是检查其长边两端的缺陷, 且由于大多数布条的拉丝现在是可以修理好的, 就忽略这种情况所以我们只对两长边进行检查即可。这样我们就很自然而然地就会想到边缘检测了, 只要将边缘提取出来就可以根据边缘的斜率是否突变来判断布条的长边两端是否有缺陷。首先第一步我们的想方法提取边缘, 迄今已有许多边缘检测方法, 其中Robert算子、Sobel算子、Laplac算子、Prewitt算子、Krisdl算子、Canny算子、Gauss边缘检测算子及轮廓提取或轮廓跟踪、利用平滑技术提取图像边缘、利用差分技术提取图像边缘、利用小波分析技术提取图像边缘等方法是常用的方法, 但各种算法结果差异很大。这里我们使用Sobel算子提取图像如图五所示;

我们使用Sobel算值得原因如下:

虽然Canny算子提取的图像较Sobel算子提取的图像的连续性较好, 清晰度也挺高的, 能够较准确的提取出边缘, 但是Canny算值得程序量较大, 请运行速度较慢, 严重影响到了检查速率, 不利于减低成本, 而且Sobel算子提取图像的所处想的缺陷都与我们的检查影响不大, 我们可以用较少的代码避免掉, 因此我们使用了Sobel算子。要是对精度要求高且度速率要求低的话, 可以考虑使用Canny算子。

使用Sobel算子获得图像之后, 我们就可以看到该图像中的布条长边有缺陷处明显的凹进出, 因此我们就根据边缘的斜率是否有较大的突变来判断是否有缺陷。这里主要是要找到了起点, 我们是先按照纵向 (间隔五列才扫描一列) 地扫面检查如果遇到了1, 我们就向前跳五列在按照横向检查如果连续出现十个1, 出现的话我们就以当前的行和列为起始点记为X0 (R, C) 。由于后面的点不一定出像现地r行所以我们把地c+5列中第r-8到r+5行所出现的1为X1, 按照这种方法求出X2, X 3…;这样我们就可以算出两点之间的斜率可以按照Ti= (Ri+1-Ri) / (Ci+1-Ci) 求出来。如果布条是好的话这条曲线的斜率的变化情况将会是缓和的, 连续的两个斜率之间的差值不会超过的范围, 根据斜率差是否有突变来判断边缘是否有缺陷, 有缺陷将会提示error==>布条有缺陷并且将error=1;到了这一步我们的检查就算是到了尾声。如果一路检查下来error没有等于1的话就说明拉链是好的。如过已发现error=1我们就停止对该图像的检查。

三、实例应用

根据实验数据统计共有72个拉链被检测, 有六个是误报的错误率为0.0833在允许范围之内。

四、总结

拉链检查主要是分成两部分:第一是拉链的链齿部分;第二是拉链布条部分。链齿部分主要是检查拉链下止, 上止的缺失, 闭合部分叉开, 或者折断, 链头缺失或者链头的拉片扣环缺失等问题;

为了将链齿分离开来, 就对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获得比较明显的突出链齿部分如图二所示。二值化处理将拉齿分成两部分检查:1.链头到下止为一块;2.剩下分叉的为一块。对第一部分进行投影将会得到一个以列为横坐标, 以格列的元素总和为纵坐标曲线图。我们就可以根据曲线规则变化就会明显的看出了链齿与投影曲线的对应关系, 根据曲线纵坐标高度及水平线高度对比, 我们可以检查出闭合部分所存在的缺陷。

将链齿的叉开部分分成上下两部来检查。先分别对其上下部分进行投影, 从各自对应的曲线图, 然后根据齿间连续出现0的个数是否大于正常齿间连续0的个数就可以分析出是否有缺齿。我们只对将布条的长边两端的缺陷进行检查, 在这里我们使用sobel算子进行缘测提取;我们根据提取图可以看出如果布条是好的话这条曲线的斜率的变化情况将会是缓和的, 有缺陷的就会有明显的凹陷, 所以根据斜率差是否有突变来判断边缘是否有缺陷。H

参考文献

[1]陈建飞等.拉链齿数的数字图像处理研究[J].工业控制计机, 2011.03:10-11, 14.

[2]程西云, 张婕敏等.图像处理技术在拉链齿数检测中的研究[J].汕头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6, 02:65-69.

[3]刘萍.基于图像的产品缺陷特征提取方法[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 2012.09:707-711.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岗位工作过程下一篇: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

付费复制
期刊天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8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