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

2024-06-18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共10篇)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 篇1

国务院日前发布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提出, 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国家;5年内自主知识产权水平大幅度提高, 运用知识产权的效果明显增强, 知识产权保护状况明显改善, 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普遍提高。

纲要指出,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指导思想是, 以激励创造、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为方针, 着力完善知识产权制度, 积极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文化环境, 大幅度提升我国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支撑。

纲要提出,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重点, 一是完善知识产权制度, 健全知识产权执法和管理体制, 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 强化知识产权在经济、文化和社会政策中的导向作用;二是促进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 运用财政、金融、投资、政府采购政策和产业、能源、环境保护政策, 引导和支持市场主体创造和运用知识产权, 推动企业成为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的主体;三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加大司法惩处力度, 降低维权成本, 提高侵权代价, 有效遏制侵权行为;四是防止知识产权滥用,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合理界定知识产权的界限, 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和公众合法权益;五是培育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知识产权文化。

纲要提出了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能力、鼓励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加快知识产权法制建设、提高知识产权执法水平、加强知识产权行政管理、发展知识产权中介服务、加强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知识产权文化建设、扩大知识产权对外交流合作等九项战略措施。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 篇2

实施推进工作总结及2012年实施推进计划

四川省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一年来,按照《2011年四川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实施推进计划》要求,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紧紧围绕我省经济结构调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提升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知识产权素养,创新知识产权人才队伍举措,持续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取得了积极成效。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2011年工作总结

(一)丰富“充电内容”,在提升专业技术人才知识产权素养上下功夫。坚持把知识产权作为专业技术人才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作为继续教育的基本课程,全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0余次,内容广泛涉及到知识产权法规应用与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组织高级人才专题培训、现代企业基层管理等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培训人数达到了5000余人。6月,我厅把四川省委党校申报的《知识产权法规应用与保护》高研班培训纳入了专业技术人员省级重点项目班,给予了高度-1-

重视。6-10月,在行政学院主体培训班次中,又专门设置了知识产权专项课程,并邀请相关专家教授进行知识产权方面的专题讲座。3-11月,在干部短期培训班中,还为学员们提供了知识产权等方面的选修课程,供他们自由选学。此外,在四川公务员教育培训网上载有知识产权课程,以便供全省公务员进行在线学习。同时,我省各地也结合本地实际,广泛开展了《权益保护》、《高新科技知识》、《突发事件应对法》等公需科目继续教育。截止目前,我省共举办1990期培训班,68.3万人次的专业技术人才参加了知识产权公需科目继续教育,占全省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68.3%。

(二)创新“充电形式”,在丰富专业技术人才知识产权学习载体上下功夫。紧紧围绕我省经济结构调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抓住贯彻落实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的契机,以“领军人才培养工程”、“知识更新工程”、“智力转化工程”、“科技创新研究团专项工程”等为载体,采取承办国家培训班、省重点高研班、行业部门班、行政学院主体培训班、联合市(州)办班等办班形式,把知识产权知识纳入到专业技术人员培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中。同时,指导各市(州)通过脱产培训、研讨会、知识竞赛等方式开展培训,保证培训内容、参训人员和培训时间

做到“三落实”。此外,省上直接举办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培训班、重点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讨班、省级工业园区知识产权培训班等,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这些措施,有力推动了我省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和创新型四川建设,为全省造就一批能够支撑和推进知识产权发展的高、中级专业技术人才。

(三)搭建“转化平台”,在落实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待遇上下功夫。在实施事业单位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过程中,我们建立了尊重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维护和发展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合法利益的制度机制。在知识产权有关事业单位实施了事业单位管理制度,研究解决了其在设置和岗位聘用中的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实现了知识产权类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平稳入轨。在今年初印发的《四川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二级岗位管理办法(试行)》(川人社发(2011)6号)中,我们将国家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和中国专利奖金奖获得者纳入了聘用专业技术二级岗位的人员范围,搭建了拔尖知识产权专业技术人才成长、成才、成功的平台,并及时兑现了专业技术二级岗位聘用人员的工资待遇。

(四)畅通“绿色通道”,在推动知识产权专业人才为川服务上下功夫。认真贯彻落实我省相关专业技术人才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文件精神,继续将自然科学奖、发明奖、重大

发明专利作为资历破格条件之一。积极选拔、培养和资助知识产权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2011年,培养资助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06人,资助经费178万元,自筹招收博士后日常补助经费600万元。截止目前,我省已选拔培养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592人,省优秀专家1870人。同时,大力推动海外知识产权专业人才智力回国服务。2011年,共收集了240余条引进人才需求信息,为四川大学、西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15名引进人才协调办结了永久居留证、特约医疗证、海关通关、落户手续,以及协调解决了相关引进人才子女就学问题。

二、2012年工作要点

(一)与专技人才继续教育平台相结合,把知识产权知识的纳入专业技术人才培训教育的重要内容。继续围绕我省经济结构调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把知识产权内容作为省重点高研班、行业部门班、行政学院主体培训班等班次的常设课目,作为专业技术人员应知应会的重要内容,着力提升我省专业技术人才知识产权知识素养,努力培养一批能够支撑和推进我省知识产权发展的高、中级专业技术人才。

(二)与专技规划实施相配套,加快推动我省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的智力转化工作。与《四川省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的实施相配套,与推动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智力转化工程”、“科技创新研究团专项工程”等工程相结合,完善配套政策,加强知识产权类事业单位岗位聘后管理,积极推动我省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的智力转化工作。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 篇3

在4月25日举办的“中关村知识产权论坛”上,北京市海淀区副区长、中关村核心区管委会主任孟景伟表示,2013年海淀区专利申请授权量占北京市的三分之一以上,位列全市首位,特别是发明专利授权占全市的50%,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35件,北京市知识产权局与海淀区共同推进的聚核工程以及知识产权和标准化一条街、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建议都稳步推进,各类知识产权要素汇聚海淀,并开展了一系列的知识产权宣传保护活动,普及知识产权知识,弘扬知识产权的正能量。

中国首支知识产权运营基金落户海淀

如何把专利作为战略资产进行合理运用,对我国高科技产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专利布局是国家创新发展的核心问题,如何通过市场机制和有创造性的商业模式推动实现创新经济,是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中国第一支专注于专利运营和技术转移的基金——睿创专利运营基金在中关村应运而生。这支基金将帮助国内高科技企业有效地获取核心技术专利,为企业在未来行业发展格局中获取主导权。第一期基金将重点围绕智能终端、移动互联网等核心技术领域,以云计算、物联网作为技术外延,通过市场化的收购和投资创新项目等多种渠道来集聚专利资产,希望在近五年内储备一大批高质量的核心发明专利。

基金预计募集金额3亿人民币,得到了中关村管委会和海淀区政府各2000万元引导资金支持,金山、小米、TCL等多家从事智能终端与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公司参与投资,智谷公司将负责管理基金投资策略与日常运营。

中关村管委会负责人表示:“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政府为引导、多方参与,企业为核心,由国际化的高端专业团队来运营,是这一基金的显著特色。这只基金也开创了我国以市场为主导的专利运营基金的先河,填补了我国良性创新体系的空白。这种专利运营模式将有助于进一步激活中国的技术交易市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强化自主创新能力。以实现知识产权价值的有序流动和再分配,从而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体系,推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孟景伟表示:“发明是企业创造价值的重要来源,而知识产权的有效运用和保护是促进发明创新的根本保障。近年来,中国本土企业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和实施战略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由智谷组建的这支基金,将通过强大的专利资产组合帮助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通过提高产品设计的自由度来增强企业在产业链上的话语权。”

智谷公司董事长兼CEO张宏江博士认为:“我们把中关村这支专利取名为睿创基金,希望这支基金凝聚了中华文明五千年来创新文明的智慧和睿智,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在互联网时代不断涌起的创新精神。智谷公司自2012年成立以来,已经创建了一套适合中国的市场环境和创新体系的商业模式,为有效地管理本基金奠定了基础。我们希望这支基金能成为专利运营在中国的先行者和实践者,为中国更多的企业跻身于世界竞争舞台保驾护航。”

打造知识产权和标准化服务业集聚区

从2013年开始,北京市相关部门共同在中关村核心区打造科技金融一条街、创新创业孵化一条街和知识产权与标准化一条街。为加快推进知识产权与标准化服务高端化、聚集化发展,推进知识产权与标准化一条街建设,中关村管委会、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北京市质监局和海淀区政府联合发布了《关于支持知识产权和标准化服务业在中关村示范区集聚创新发展的办法》,办法明确了以西土城路、学院路为纵轴,以知春路、海淀南路为横轴的区域为集聚区,支持对象为聚集区内的知识产权和标准化服务机构以及促成高端服务机构在聚集区集聚发展的相关机构。

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副主任王汝芳发布了知识产权服务业聚集区的政策,政策内容主要包括五方面:一是支持高端服务机构集聚发展,给予租赁或购买集聚区内办公用房的服务机构一定的资金补贴,支持高级管理与专业人才享受中关村人才特区相关政策和培训服务。

二是支持服务机构创新服务模式,在现有政策框架下优先支持集聚区内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海外知识产权预警、知识产权战略制定、数据挖掘、信息分析、专利运营等高端服务。支持标准服务机构与企业共同制定技术标准,同时通过设立创新发展基金,推动知识产权和标准服务业的模式创新和业态升级。

三是优化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支持市知识产权专利审理厅、海淀法院中关村法庭等机构在聚集区发展,建立多元化的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机制。

四是支持高端服务机构引进国际组织和举办高端知识产权和标准化国际交流活动。

五是支持行业性知识产权及标准化服务联盟发展,并将其纳入中关村产业联盟优先支持。

王汝芳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一政策的发布能够引导知识产权和标准化服务机构聚集核心区创新发展,为示范区企业提供多层次、高水平的专业服务,同时我们四部门也将进一步做好政策的落实工作,共同为中关村高端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期盼搭建国际知识产权

交流平台

北京市政府副市长戴均良对中关村核心区在知识产权方面的工作给予了肯定:“以中关村为标杆的海淀知识产权工作思路开拓超前,模式载体创新多元,工作卓有成效,体现了创新驱动首善之区的使命和担当,走在了全市的前列。”同时,他对中关村核心区的发展提出了新的希望。

一是强化全市知识产权创造核心区的意识,巩固核心区的地位。2013年北京市发明专利授权量居于全国之首,第一次超过广东,其中半数以上都是海淀区。海淀区要进一步充分挖掘区域创新资源优势,不断激发知识产权创造的活力,提升知识产权创造的质量,早日成为全球知识产权创造的重要节点,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注入新的更大动力。

二是加快打造知识产权运用的先行区,构筑财富创造的新源泉,要以成立首支知识产权运营基金为契机,加强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大力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健全知识产权转化应用体系,推动技术转移、专利技术交易、专利转化实施,破除专利转化的壁垒,把知识产权这一无形资产转化为现实财富和生产力。

三是加快打造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深耕孕育创新社会的土壤。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健全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探索建立知识产权法院的要求,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健全市场导向、激励奖励、转化应用、打击侵权等四项机制,深化转化政府的职能,深化知识产权的工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加大专利行政执法的力度,充实执法力量,建立跨部门的执法协作机制,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犯罪行为,探索建立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援助机制,营造良好的保护环境,护航企业创新发展。

四是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国际交流的窗口,提升知识产权工作的国际化水平,依托知识产权服务业的聚集区,吸引国际知名的知识产权和技术转移机构的入驻,集聚知识产权高端服务资源,搭建国际知识产权交流合作平台,营造国际化知识产权环境,提升企业及服务机构的国际化水平,增强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 篇4

关键词:知识产权,专利标准化

1 标准中的知识产权问题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区域化、全球化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技术标准在社会化大生产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市场影响力也不断提升。2008年6月我国发布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对标准与知识产权的问题做出了战略指导;2008年底发改委等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的若干政策》,要求完善技术标准的制定促进产业的发展;2009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又发布了《2009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推进计划》。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标志着国家对技术标准越来越加以重视。

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主导的今天,标准已经逐渐成为全球化竞争中的一项重要手段。主要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努力将其知识产权纳入标准,走上了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垄断化的竞争道路,利用知识产权和标准的结合最终实现产品利益最大化。因此,在我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制定过程中,专门开展了对标准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研究。《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发布对于提升我国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的意义。纲要中对于标准与知识产权结合的问题也做出了战略指导,具体体现在纲要中的第11、12、17和32条中。本文从技术创新与标准战略实施的角度就纲要中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结合的这几条战略重点进行分析和解读,以期能给读者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2 战略措施

2.1 以形成技术标准为努力方向

纲要中第11条指出:“强化科技创新活动中的知识产权政策导向作用,坚持技术创新以能够合法产业化为基本前提,以获得知识产权为追求目标,以形成技术标准为努力方向。”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和制度建设都取得了丰硕成果,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截至2007年底,国家知识产权局累计授权专利2 089 286件,近十年来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49%。但是从我国自主制定的国家标准来看,截至2007年底,我国共有16项自主制定的国家标准涉及专利,其中涉及的专利数为148项,仅占当年累计专利总数的0.007%。而通过分析发达国家和一些跨国公司的知识产权和标准战略可以看出,尽管他们的战略各有不同,但他们都强调将自己的专利纳入标准,并努力使之上升为国际标准。例如,以高通公司为例,在CDMA技术领域,高通公司拥有1 400多项核心专利;在关于3G技术WCDMA的核心专利中高通约掌握了其中的四分之一。因此面对国际上知识产权和标准竞争愈演愈烈的环境,政府应该发挥好科技创新活动中的知识产权政策导向作用,引导企业将自主研发的技术成果申请为国内外专利,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以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支持标准的制定,以标准促进产业的发展,使技术创新、知识产权、标准和产业发展形成良好互动。只有借助知识产权战略提高我国的技术实力后,才能增强我国在国际标准竞争中的话语权,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2.2 鼓励企业参与标准化活动

纲要中第12条指出:“推动企业成为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的主体。促进自主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化、商品化、产业化,引导企业采取知识产权转让、许可、质押等方式实现知识产权的市场价值”。同时,纲要中第17条也指出:“支持企业、行业组织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

尽管近几年来,我国技术创新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表现在我国专利数量大幅增长,专利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明显。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仍有待加强,保护知识产权、提高专利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仍然任重道远。不少中小企业对知识产权认识模糊,对知识产权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知识产权意识亟待加强。而即使是大中型企业中,也约有71%的企业没有技术研发机构。尽管我国专利数量每年都在增加,但真正产业化了的专利却不多。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的专利转化率不足10%,大量的专利闲置浪费。企业的技术创新实力和知识产权运用能力不高,也直接导致了其参与国际标准竞争能力的不足。在如今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垄断化的竞争模式下,我国在国际标准竞争中的不利地位,也直接导致了我国在国际经济和贸易竞争中的不利。过去的DVD案例、WAPI案例等已经给了我们深刻的警示。

因此,促进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化,支持企业和行业组织积极参与国际、国内标准化活动,是提高我国技术创新实力和促进我国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企业是市场和市场竞争的主体,是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产生的主体,也是标准产业化的载体。在鼓励企业参与国际标准竞争的过程中还应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管理职能,形成标准化组织协调和指导,以行业协会为桥梁和纽带,科研院所、企业共同研究的一体化合作模式。

2.3 选择重点领域实现战略突破

纲要第12条指出“选择若干重点技术领域,形成一批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

标准作为技术规范和知识产权的载体,从源头上控制了产业的资源整合能力和技术升级的主动权。通过合理地运用知识产权和标准结合的战略,可以使我国实现重点领域的技术突破。从目前国际上的趋势来看,公共标准为了维护其公共利益的属性,其中是尽量避免纳入知识产权;而事实标准更关注知识产权持有者的利益,并运用知识产权与事实标准的结合,推动创新技术的产业化进程,最大化其经济利益。因此,在处理我国标准与知识产权问题的时候,对不同类型的标准也应该加以区别对待。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是属于公共标准的性质,其中应该尽量避免纳入知识产权,以防止私权的纳入对标准制定和实施过程产生不利影响。而对于事实标准,为了使其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则应该鼓励知识产权的进入,尤其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进入。然而,由于我国不同行业领域的技术实力不一样,因此鼓励知识产权进入标准的途径也不一样。例如,对于信息产业及现代服务业可以进行实施战略合作。因为信息产业及现代服务业的全球化程度最为深入,知识产权纳入标准的情况最多,国际标准的争夺最为激烈,对于国际贸易的影响也最大。对于这类标准难以独立研制,应进行战略性合作,同国外企业一起共同开发标准,利用我国强大的市场优势,强化标准实施后产业化应用中的利益分享。同时,建立标准中知识产权预警系统,提高知识产权的防范和保护意识。而对于我国的优势和特色产业,如中医药行业,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医药不仅在国内拥有巨大的市场,而且也在国际范围内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民众的广泛关注和重视。这是我国中药产业标准有可能成为国际传统药物标准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必须利用这个条件,在这一优势产业中,迅速建立起以自主知识产权为基础、符合中医药特点,可为国际接受的国际标准。

2.4 制定和完善与标准有关的政策

纲要第17条要求“制定和完善与标准有关的政策,规范将专利纳入标准的行为”。

由于标准中的专利具有的显著特点和重要的经济意义,因此在标准纳入专利的同时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在标准制定过程中故意隐瞒专利,在标准实施后采取诉讼等手段收取专利费或者对标准实施方拒绝采取合理非歧视的方法。这些利用标准对知识产权的滥用,将会严重破坏产业的健康发展和正常的市场竞争。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EC/ITU以及美日等主要发达国家,都已经制定了专利纳入标准的一些相关规定和实施细节,我国的产业联盟AVS、闪联等企业联盟,在行业标准的制定过程中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专利政策,为防止专利纳入标准后引发的问题提供了很好的依据。而我国的国家标准在处理涉及知识产权问题的时候,却还缺乏基本的法律和制度规范。首先,需要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我国现行的《标准化法》于1989年开始实施。由于当时标准中纳入知识产权的情况非常少,《标准化法》中没有规定涉及知识产权的问题。因此,需要以法律的形式明确标准中涉及知识产权的基本态度和法律准则。其次,我国目前还没有对国家标准中涉及专利问题出台相应规定。2009年季强、刘辉与朝阳市兴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专利侵权纠纷一案就已经充分说明出台相关规定的迫切性。再次,还需有配套的法律法规。国际经验表明,反垄断法是规制知识产权滥用的最有效手段。我国的《反垄断法》于2008年8月1日起开始施行。它在第55条中对知识产权行为做了规定。通过该条款,以知识产权实现垄断目的的滥用行为有了法律上规制的依据。但由于我国在这一方面的案例和经验积累较少,因此还有待于在具体的行政执法与司法实践中,再逐步形成一些操作性较强的专门规范。

2.5 加强特定领域的技术标准体系建设

纲要中第32条要求:“完善地理标志保护制度。建立健全地理标志的技术标准体系、质量保证体系与检测体系。普查地理标志资源,扶持地理标志产品,促进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人文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是指产自特定地域,具有的质量、声誉或其他特性本质上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经审核批准以地理名称进行命名的产品。地理标志之所以受到国家的如此重视,在于地理标志产品具备一种离不开产地自然和人文环境的特色质量,地理标志产品的“标准”也必然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标准”。国家或地区的传统特色产品,已成为国家或地区的自然与文化遗产,而这种资源又是有限的和不可再生的,必须加以保护。

我国地理标志保护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实践证明,地理标志保护制度在推广特色民族产品,提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地理标志产品质量特色的保证需要一个完善的法律法规及标准体系。因此我国应加快建立地理标志的技术标准体系步伐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工作。

3 结语

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主导的今天,标准已经逐渐成为全球化竞争中的一项重要手段。主要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努力将其知识产权纳入标准,走上了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垄断化的竞争道路,利用知识产权和标准的结合最终实现产品利益最大化。因此,在我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过程中,需要特别重视对标准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第十届信息技术领域专利态势发布会,2008年11月.

学习《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体会二 篇5

通过学习《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知识讲座。我对这门学科的有关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是我学习的一点体会。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中的一些概念是比较抽象的,学习方法就显然尤为重要。知识产权主要包括以下基本制度:主体制度、客体制度、权项制度、利用制度、保护制度、管理制度。知识产权是一种民事权利,除了具有民事权利的共同特点外,还有自己的特点: 客体具有无形性、 内容具有双重性、专有性、地域性、时间性。知识产权可分为两大类:著作权、工业产权。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之后,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关系将会在我国各个领域普遍展开,充斥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就像我们现在走路要遵守交通法规、上学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一样,所以说,跟现实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 篇6

得益于目前双方之间现有的双边合作计划,来自欧洲专利局和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代表每年都会会面,其目的在于讨论联合战略目标以及审查所取得的结果。此年度会议及所谓的“五大知识产权”合作始于30年前,内容涉及如五大专利局的合作方案,即论坛汇集了世界上五个最大的知识产权局(欧洲专利局、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日本专利局、韩国知识产权局和美国专利商标局),此五大局的业务量约占全球范围所有专利申请的80%。

在会议中,Battistelli先生汇报了欧洲专利局在减少欧洲专利申请待批时间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并强调了得益于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双边合作,欧洲专利局在2016年所取得的重要成果。这些成果包括但不限于合作专利分类的快速采用(即大家熟知的CPC联合专利分类)。在此框架下,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已经在今年把其联合专利分类扩大至各个技术领域。此外,Battistelli先生指出,为了扩大欧洲专利局全球档案服务的可利用数据范围,双方已经采取进一步的共同努力。

在会议的背景下,欧洲专利局主席和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员签署了一项关于2017年双边合作的新工作计划。这项工作计划涵盖多达七个项目,包括数据交换、分类、专利信息、能力建设等。

在会议过程中,欧洲专利局主席Battistelli提到,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建立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非常有利于以研究为基础的欧洲实体进入中国市场。Battistelli先生表示,2017新工作计划将促进双方之间的合作领域得到进一步拓展,进而加强双边关系。

的确,欧洲专利局和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之间的合作内容注重员工的培训和交流、共享数据以及创建新一代自动化系统。这使得对中国专利数据的访问量快速增长,从而使更多以研究为基础的欧洲实体获知中国的专利制度。

可以确信的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欧洲专利局和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之间的合作,这对无论是欧洲还是中国实体而言都非常有价值。根据欧洲专利局数据显示,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在2015年收到超过110万件专利申请,到2016年,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预计将收到130万件专利申请。同样,来自中国的经济实体向欧洲专利局提交专利申请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事实上,在2015年向欧洲专利局提交申请的专利申请者有超过5000个来自于中国的经济实体,这个数字在2016年预计会继续增加。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 篇7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日前正式向社会公开发布《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要求将信息化贯穿我国现代化进程始终,加快释放信息化发展的巨大潜能,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加快建设网络强国。

当今世界,信息通信技术革命日新月异,对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领域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信息化与现代化以及经济全球化三者相互促进,而且信息化已经成为驱动国家现代化、引领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ICT已经融入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我国正处在这个大潮之中,受到的影响越来越深。我国网民数量世界第一,我国已成为网络大国。同时也要看到,我们在自主创新方面还相对落后,区域和城乡差异比较明显,特别是人均带宽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国内互联网发展“瓶颈”仍然较为突出。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就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强调要从国际、国内大势出发,制定实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战略、宏观规划及重大决策,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这是《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出台的重要背景。

值得注意的是,“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是《纲要》的一条主线。为此《纲要》明确提出了国家发展信息化的24字基本方针。

首先是统筹推进,《纲要》强调了落实国家信息化战略的5个统筹:统筹中央和地方、统筹党政军各方力量、统筹发挥市场和政府作用、统筹阶段性目标和长远目标、统筹各领域信息化发展重大问题。

其次是创新引领,《纲要》强调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快马加鞭争取主动局面。信息技术革命日新月异,不是“大鱼吃小鱼”的时代,而是“快鱼吃慢鱼”的时代,必须与时间赛跑,时不我待。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为了以创新引领信息化的发展,《纲要》提出了信息化发展的人才战略。要完善人才培养、选拔、使用、评价、激励机制,破除壁垒,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为网信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再次是驱动发展,《纲要》强调要最大程度发挥信息化的驱动引领作用,全面提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国防军事各领域信息化水平。

第四是惠及民生,强调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让信息化造福社会、造福人民。

第五是合作共赢,强调加强网络互联、促进信息互通,加快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用好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及网上网下两个空间,主动参与全球治理,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坚持正能量是《纲要》治理网络空间的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创新改进网上正面宣传,加强全网全程管理,建设为民、文明、诚信、法治、安全、创新的网络空间。

最后是确保安全,总书记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就明确提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必须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统一实施。《纲要》也特别强调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要做到协调一致、齐头并进,切实防范、控制和化解信息化进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可以说,《纲要》已经绘制了未来10年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蓝图,下一步关键在于狠抓落实,让《纲要》制定的各项任务和目标落地开花结果。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 篇8

根据《战略纲要》,我国将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为主线,以建设网络强国为目标,着力增强国家信息化发展能力,着力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着力优化信息化发展环境,让信息化造福社会、造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战略纲要》要求,坚持“统筹推进、创新引领、驱动发展、惠及民生、合作共赢、确保安全”的基本方针,提出网络强国“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主要是:到2020年,核心关键技术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信息化成为驱动现代化建设的先导力量;到2025年,建成国际领先的移动通信网络,根本改变核心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实现技术先进、产业发达、应用领先、网络安全坚不可摧的战略目标,涌现一批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跨国网信企业;到本世纪中叶,信息化全面支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网络强国地位日益巩固,在引领全球信息化发展方面有更大作为。

《战略纲要》指出,增强发展能力、提升应用水平、优化发展环境,是国家信息化发展的三大战略任务,包括14项具体工作内容。增强发展能力,重点是发展核心技术、夯实基础设施、开发信息资源、优化人才队伍、深化合作交流。提升应用水平,主要是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对培育信息经济、深化电子政务、繁荣网络文化、创新公共服务、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安排,并首次将信息强军的内容纳入信息化战略。优化发展环境,强调要保障信息化有序健康安全发展,明确了信息化法治建设、网络生态治理和维护网络空间安全的主要任务。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 篇9

关键词:知识产权战略

进入21世纪,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持续深刻调整。在发达国家主导下,知识产权制度经由世界贸易组织这一国际合作框架走上了国际化的道路,知识产权保护不断强化,对各国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日益显现。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国际形势下,要有效运用知识产权制度促进全社会创新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切实维护国家利益,我国面临着知识产权制度带来的政治、科技、经济、文化和法律变迁等多方面的复杂挑战。从战略和全局高度谋划实施知识产权制度,就成为时代的必然选择。

一、制定和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认为,知识产权战略是一系列公共政策的总和,推行这些公共政策的目的是有效实施知识产权制度、实现技术的快速转移转化等[1]。该定义把知识产权制度和知识产权政策区分开来,隐含着知识产权制度的国际化、标准化、统一化以及制度实施的刚性前提,同时又隐含在这一前提的约束下通过政策实现制度的灵活性,进而维护国家利益的目标。因此,从宏观层面看,制定和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首先是应对国际挑战的重要手段。同时,对中国来说,制定和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还对建设创新型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方面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1.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是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要求

经济全球化和新技术革命为各国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同时也改变了国际竞争的形态。发达国家的优势集中在技术、文化和品牌等方面,维系这一优势,扩大自身利益,就必须持续推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主要发达国家积极推动自由贸易和市场一体化,同时,通过不断强化的知识产权制度来抬高技术扩散的门槛,甚至隔断技术扩散的途径,试图长期保持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优势,维系不合理、不公平的经济秩序,进而维护既有国际政治格局。而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要摆脱不发达状态,一方面,必须积极参与由发达国家主导的自由贸易体系,通过国际贸易使所拥有的人力、资源、市场等优势变为现实的经济发展成果,这就必须承诺并持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另一方面,要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积极推动先进技术惠及国民和全社会,还必须使知识产权制度,特别是保护知识产权的水平适合发展阶段和国情的需要。

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在知识产权制度的国际化和本土需要之间,既有共通之处,也存在着客观的矛盾与冲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一国政府必须统筹把握,站在整体利益的高度来制定知识产权战略,并以具体的政策实施战略。

2.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

创新本身是个经济学概念。按照经济学家熊彼特的观点,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一种新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2]。技术、信息、商业模式等生产要素,只有引进生产体系才能实现所谓“创造性的破坏”和生产方式的革新,从而实现经济增长。而按照著名经济学家科斯的理论,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决定于产权界定的清晰度[3]。因此,要把技术、信息等有效引进生产体系,毫无疑问,其前提是清晰的产权和合理的权利关系安排。缺乏这个前提,往往会造成资源的错配和市场运转失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知识产权正是配置生产要素的重要制度之一。

例如,在我国计划经济时代,一种新技术被开发出来后,往往采取基本无偿的全行业推广的方式,以期实现生产力的迅速提升。这种行为短期见效快,但长期来说,由于以无偿方式配置技术资源,缺少对研发者的激励,没有可持续性,实际上降低了全社会创新的水平。当然,如果新技术、有价值的商业信息乃至有效的商业模式长期把控在少数人手里,也不利于全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无法实现有效的增长。

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道路,就必须有效运用知识产权制度,通过清晰的产权化方式,合理配置在生产体系中相关参与者的权益,充分开发和运用技术、信息等资源,有效激励创新、鼓励运用,使各种生产要素合理、有序、快速进入生产体系和生产过程,从而改善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粗放、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等问题。这也需要从整体上设计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完善知识产权制度。

3.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重要方面

市场经济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是由消费者用手里掌握的“钱”来“投票”,决定生产者和服务提供者的优胜劣汰。要实现这种配置方式,前提之一就是消费者要掌握准确的商品和服务信息,包括商品和服务的来源、功能以及相互之间的差异,从而决定把自己手里的“钱”“投票”给谁。这就要求市场必须有效维护市场主体商品和服务来源可靠、信息真实,市场主体投入创新所造成的商品、服务性能的差异受到区别对待,而不能肆意相互模仿甚至假冒。因此,对商标、版权、专利等的严格保护就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而不正当竞争、窃取商业秘密等同样必须被严格禁止。否则,不仅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将陷入无序,消费者权益也必将受损,形成逆向淘汰的“劣币驱逐良币”市场机制,最终甚至导致市场完全失灵,极大地损害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根本目标的实现。

知识产权制度是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基本制度之一,是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立足于知识产权保护和竞争政策的平衡,大力提高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依法严格保护知识产权,对于规范市场秩序、建立诚信社会、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根本性意义。

总之,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现在还处于世界产业链的中低端,核心竞争力不强。要改变这种局面,一方面,必须要善于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大幅提高拥有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掌握核心知识产权,在国际上赢得竞争优势,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同时,也要通过实施知识产权制度,来不断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因此,必须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2008年,国务院颁布实施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4年来,我国在知识产权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不仅支撑了经济发展,尊重知识产权、崇尚创新创造的社会氛围也日渐浓厚。从数量上看,我国专利、商标申请量已经稳居世界各国前列;从发展水平看,我国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获得了一批重要关键专利,在国际技术标准制定中的影响力有所增强,“中国制造”的品牌知名度、美誉度有所提高,涌现出部分国际知名品牌。同时,企业实施和运用知识产权战略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在和一些发达国家的竞争中取得了一些话语权。战略实施工作体系逐渐完善,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全社会对知识产权的认识更加深入。但总体而言,我国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仍然面临着复杂的形势和艰巨的任务。

1. 从国际上看,我国面临着进一步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标准的压力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发达国家为了进一步巩固其在技术、创新上的优势,一方面,加强国内立法,像美国近年就提出了《禁止网络盗版法案》(SOPA)和《保护知识产权法案》(PIPA)等,日本也对其版权法进行了修改,进一步提高保护水平;另一方面,积极通过多双边谈判、制定修改贸易规则等方式,向国际社会推销更高的知识产权保护标准。例如,打着应对“全球贸易下的仿冒商品的增加”旗号的《反假冒协议》(AntiCounterfeiting Trade Agreement,ACTA)以及打着自由贸易旗号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Trans-Pacific 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TPP)中有关知识产权的内容,都极大地强化了知识产权保护。ACTA由日美主导,采取秘密谈判的方式,被国际社会广泛批评为限制人权、隐私权与言论自由,在欧洲等地遭遇了强烈抗议,至今未能生效。但从长远看,由于发达国家以及一些话语权强大的跨国公司仍然在贸易领域掌握着主导权,他们的这些动作必将整体推高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标准,我国不可能长期置身事外,必须早作谋划,提出战略性对策。

2. 从国内看,知识产权整体发展水平仍然不高,难以有效支撑经济创新发展的矛盾仍然突出

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创新型经济,需要知识产权的有力支撑。一方面,目前中国年度专利申请量和商标注册量均已突破百万件,《专利合作条约》框架下的专利申请量业已跃居世界第四,商标有效注册量居世界第一;但另一方面,国内权利人积累的有效发明专利量仍然不高,同时,有限的专利也缺乏科学的布局,市场竞争力不强。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以及国际技术标准制定中,仍然受制于人。在一些制造业,“有生产力,没有生产权利”的现象突出,要想生产、出口,必须先交专利费。从品牌角度看,根据世界品牌实验室排名,在2010年全球品牌500强中,我国仅占17席,排名最高的也只有第61位。因产品缺乏品牌附加值,中国制造商品价格明显低于发达国家[4]。另外,知识产权信息的传播和利用水平仍然偏低,因为没有有效利用专利等信息,造成有限的研究开发投入产出的专利数量少,质量差,形成了很多“档案专利”、“论文技术”,无法走出实验室。企业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不强,高端知识产权专业人才极度缺乏。同时,知识产权领域整体发展也存在地区、行业、企业间的不平衡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创新型国家建设,也影响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必须通过战略实施逐步有效解决。

3. 近年来,在知识产权领域,新现象、新问题层出不穷

知识产权管理和运营日趋专业化、集中化,金融资本支配知识产权的迹象愈发明显。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的结合更加紧密。在一些产业领域,知识产权的竞争和合作关系日趋复杂化。和以前相比,对企业和产业而言,在知识产权和创新上的选择对生死存亡更加具有决定性意义。正确的选择可以迅速造就类似苹果这样的新商业帝国,而一旦犯错,往往又会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甚至导致像柯达这样老牌行业龙头老大在短时间内垮台。形势之复杂和急迫已经大大超出了当初制定知识产权战略时的设想。

三、坚定不移地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实施

事实表明,“世界未来的竞争,就是知识产权的竞争”。我国要坚持改革开放,走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道路,必须坚定不移地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营造尊重知识产权、崇尚创新创造的社会氛围。

1. 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看,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要继续坚持立足国情,有效维护国家利益

在履行国际承诺,承担国际义务的同时,立足于我国发展阶段对知识产权制度的需求,建立适应经济发展水平、促进经济发展的、较为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仍然不具备在知识产权保护标准上、政策上一味向发达国家看齐的条件。现在看,知识产权制度虽然移植自西方,但已经在当代中国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初步具备了本土化的特征。从今年的著作权法修订过程看,一改过去只是外方权利人积极的局面,各方利益相关者积极参与,法律起草部门开门立法,制度构建的民主化、本土化进程已经开启。而随着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的不断提高,市场主体知识产权拥有量的增加,构建适应国情、符合发展需要的知识产权制度将具备更加坚实的社会基础。主要建立在国内权利人利益要求和综合平衡利益相关方利益而制定的知识产权制度才可能真正有效维护国家利益,促进经济发展。

2. 中国的知识产权战略应当是一个开放的战略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发展自己就不能闭关锁国,固步自封。各国都需要学习和借鉴别人的先进技术,引进丰富多彩的多元文化产品,我国也不例外。依据国际规则和惯例,对中外权利人一体保护,是现代国际化程度日渐加深的知识产权制度的题中之义。依法保护外国权利人权益,固然会让渡一部分市场,但能够更直接地激励我国发展所需的国外科技和文化资源的输入,如果辅之以有效的措施,可以提高创新成果的传播和运用水平,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5]。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不是将一国利益建立在损害别国利益的基础上,而是重在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是要在坚持互惠共赢的同时,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通过科学高效运用知识产权信息和制度,持续不断地提升企业和国家竞争力以及在国际知识产权制度建设中的话语权,促进国际规则向民主化、公平化的方向发展。这是从根本上维护国家利益的有效措施。

今后,应着眼重点,从以下4个方面进一步深入推动战略实施。

(1)不断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知识产权法律面临的是快速变化的现实,应加快立法和改法的工作节奏,使相关法律的修订工作跟上不断变化的现实。特别是,随着我国创新能力的提高,权利人对知识产权利益的要求日益提高,全社会对品牌产品、创新产品的需求不断扩大,立法必须反映转型时期的客观需要。同时,随着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的提高和运用知识产权法律能力的提高,知识产权法规规章、司法解释应进一步具体化、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使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建设向周密化、操作性强的方向发展。

(2)切实提高知识产权在国家政策体系中的地位。《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明确要求,“强化知识产权在经济、文化和社会政策中的导向作用。加强产业政策、区域政策、科技政策、贸易政策与知识产权政策的衔接”。当前,仍然存在政策体系中知识产权地位不突出,导向定位不明显的问题。而如今,研发投入不能产出知识产权,则技术成果不能走向市场;出口贸易不注重知识产权,则可能被贸易对象国拒之国门之外。哪怕企业参加一次展会忽略了知识产权,都可能被撤摊起诉。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国家之间、企业之间竞争的核心要素。反映到一个国家的政策体系中,在构建促进发展的产业、贸易、技术等规划和政策体系时,就必须进一步突出知识产权的重要地位,加强与知识产权政策的衔接。

(3)进一步加强实施知识产权制度的综合能力建设。实施知识产权制度的关键之一是提升知识产权管理的综合能力。必须要进一步加大在知识产权领域的投入,全面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的能力,使法律从纸面变成现实,使权利人的权利从条文变成实在的收益,是当前最现实、最艰巨的任务。以美国为例,其在知识产权管理上的投入约占其研究开发投入的17.5%,同时,在司法和行政执法系统,美国的资源投入也是其他国家难望其项背的。这种投入带来的是制度的综合效益的提升。一方面,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分析评议大大节约了研究开发时间,降低了研究开发费用。在同等强度的研究开发条件下,规避了市场风险,产生了更多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知识产权,有效提高了技术成果的附加值。另一方面,切实维护了市场竞争秩序和权利人的利益,激励了创新。我国应根据国情,借鉴经验,进一步加大对战略实施的投入,发挥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切实提升知识产权管理的综合能力。同时,应加强知识产权公共信息平台建设规划,提高知识产权信息的公众可及性。加强知识产权代理、评估、交易、咨询、专利分析等专门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支撑战略实施。

(4)突出重点关键环节支持市场主体形成局部知识产权优势。通过构建重大专项全过程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突出重点,支持企业和其他创新主体在关键技术领域形成一批核心专利,在有条件的领域积极参与国际技术标准制定,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整体提升我国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同时,通过有效措施,改善我国国家品牌形象,提升“中国制造”的附加值。

四、结语

国际社会风云变幻,但说到底,在和平年代,竞争的核心在于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技术(technical change)、创新生产方式、创新商业模式才能确保一个国家的国际领先地位,而创新成果往往表现为知识产权。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知识产权已经演变为一个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已经成为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未来的大事。只要我们按既定部署,坚定不移地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实施,进一步构建完善国家、部门、地区多层面的战略实施体系,多层次、多角度协同推动战略实施工作,就一定能够把我国建设成知识产权竞争力一流的强国,也一定能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WIPO.National IP Strategies:National Intellectual Property/Innovation/Science and Technology/Research and Development-Strategies/Plans[EB/OL].http://www.wipo.int/ip-development/en/strategies/national_ip_strategies.html#what,2012-07-27.

[2]陶冶,张世龙,于俭.重新认识熊彼得的创新理论[J].经济论坛,2009(13):15~17.

[3]程承坪.理解科斯定理[J].学术月刊,2009(4):55~61.

[4]Leggett K,Wonacott P.远东经济评论:中国制造业降低了全球商品价格[EB/OL].http://home.donews.com/donews/article/3/34401.html,2012-07-27.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 篇10

(一) 知识产权制度在中国的发展

知识产权是指“权利人对其所创作的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专有权利”, 在一定时间内有效。主要指智力发明比如创造、文学和艺术作品和在商业中使用的商标、名称、图像以及外观设计, 都可以被确定为个人或组织所拥有的知识产权。科技的快速发展, 为了更好保护产权人的利益, 知识产权制度应运而生, 正在不断发展完善。知识产权制度是一种基本的法律制度, 对于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科技创新、文化繁荣有重要的保障作用。中国现代知识产权制度建设起步较晚, 但发展很快, 近年来, 知识产权保护的行政执法力度在不断加大, 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在不断增强。2008年6月5日,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正式发布, 明确提出到2020年把中国建设成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国家奋斗目标。

(二) 广西知识产权的发展方向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加深, 中国加强了同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 尤其是同周边国家的合作与交流。广西省在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合作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同东盟各国的经济活动中, 知识产权无疑是中国企业不可回避的、最重要的主题词。知识产权日益成为广西对外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成为建设创新型地区的重要支撑, 成为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随着2008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正式发布, 2009年广西颁布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知识产权的战略意见》, 明确提出把知识产权战略作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到2020年, 全区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20%以上, 发明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25%以上, 在重点优势产业领域取得500项以上重大发明专利。全区版权作品登记量年均增长10%以上, 版权产业出口额增长20%以上。培育40个中国名牌、500个广西名牌和60个地理标志产品。培育一批拥有知名品牌、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优势企业和企业集团, 形成200家以上具有示范效应的优势企业[2]。全区知识产权法治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 市场主体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知识产权的能力明显提高, 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文化氛围逐步形成, 公众知识产权意识明显增强, 重点优势产业领域攻克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并形成自主知识产权, 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能够有效支撑创新型广西建设, 知识产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强。

二、广西知识产权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一) 广西知识产权发展的现状

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颁布实施后, 国家知识产权局又发布了《2012年全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报告》。报告从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环境等几个方面对全国各区域2012年知识产权发展状况和知识产权发展趋势进行了全面的监测和分析。2007年以来, 中国知识产权综合发展水平逐年提升, 特别是2008年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以后, 提升速度明显加快。从经济区域来看, 中国知识产权综合发展指数呈现出东强西弱的趋势, 区域差别显著。东部地区知识产权综合发展指数平均值达到73.25, 远高于西部地区51.73的平均值。在下页图1中可以看出广西在2007—2012知识产权综合发展指数年均增长率的排名中居27名, 仅仅优于云南, 青海, 海南和西藏四个地区, 属于全国发展较为缓慢的地区。图2中可以看出广西在2012年全国知识产权综合发展指数排名中位于25名, 可见广西的知识产权是在不断发展和进步的,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在全国范围内仍属于落后地区的现状没有改变。

最近的几年, 广西知识产权的发展迈出了跨越的第一步, 专利创造能力也登上了一个新台阶, 但与发达省市相比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为此广西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及知识产权发展战略, 以“抓创造、促运用、重保护、强管理”为主线, 全面开展全民参与的发明创造活动, 大力倡导努力实现发明专利实现倍增的目标, 质量数量同样重视抓专利申请成果。2013年广西年度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达1.438万件, 比上年增长121%, 又一次的实现倍增, 年增长率再次位居全国第一。“十二五”计划实施以来, 广西省发明专利申请并受理的数量达到了2.3644万件, 顺利地完成发明专利倍增计划。2013年全区3种专利受理量突破2万件, 同比增长71%。全区拥有发明专利1 295件, 比2012年增长43.73%, 增长率位居全国第一。广西专利综合实力指数上升两位, 由全国第二十五位升至第二十三位[3]。

表1中可以看出, 广西各地市专利申请量2013年度较2012年有了明显的提高, 其中柳州市和北海市增长率均超过了百分之百, 玉林市和河池市增长率也在百分之七十以上。授权量也有很大程度的提升, 河池市与北海市均达到百分之六十以上, 梧桐市的授权增量达到了百分之一百五十。但我们也可以看到桂林市授权量同比增长只有百分之三左右, 可见广西省内的知识产权发展还存在着很大程度的不均衡。

(二) 广西知识产权发展的问题

近年来广西知识产权的发展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特别是《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颁布后开启了广西知识产权全面发展的新篇章, 但是就总体而言, 广西知识产权的发展在全国范围内仍旧处于落后地区, 广西知识产权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1. 企业知识产权意识薄弱, 缺乏拥有自主, 各地域发展不均衡

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广西企业普遍存在知识产权意识薄弱, 创新能力不强, 难以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和品牌。主要原因为一是产业发展层次不高, 占主导地位的是劳动密集型、资源型产业, 参与竞争主要不是依靠研发核心技术, 而是建立在劳动力和资源上的低成本优势。二是多数企业不重视研发, 研发机构不健全。今年来知识产权在广西各省市虽然取得了不同的发展和进步, 但个别地区存着较大的差距。以2013年的发展为例, 柳州市和北海市增长率均超过了百分之百, 玉林市和河池市增长率也在百分之七十以上, 而南宁和桂林两大市增长只有百分之五十几。这与地方知识产权发展的投入和重视有直接关系。

2. 创新人才缺乏, 高质量科研成果、专利不多

广西科技人才资源总量小, 高层次创新人才短缺, 国家两院院士1 300多人中广西仅有1人, 各领域科技领军人缺乏, 企业高级工程师不足, 致使高质量科技成果和专利不多。人才不足已成为企业创新最突出矛盾, 制约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 在广西一些中心城市, 很难招聘到区外重点大学毕业生, 就是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 在当地也很难招聘到企业需要的科研人员。

三、广西知识产权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 着力提高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能力, 加强对知识产权的管理。

激励知识产权创造, 制定和完善知识产权创造的激励政策措施, 强化科技创新活动中的知识产权政策导向, 坚持技术创新以能够合法产业化为基本前提, 以获得知识产权为追求目标, 以形成技术标准为努力方向。推动企业成为知识产权创造的主体, 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在知识产权创造中的重要作用。大力推动全民创新, 促进知识产权的多产出和高水准。促进知识产权运用, 建设和完善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服务体系, 搭建知识产权运用、转化服务平台。引导和支持高校院所建立技术转移机构, 与企业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鼓励、引导和支持金融及风险投资机构加大对专利等知识产权实施与产业化的资金投入。强化知识产权管理, 加强各级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建设, 强化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机构职能。引导和支持企业特别是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建立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推动高等学校、科研机构、重点实验室、技术研发中心等创新组织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和管理制度, 提升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和水平。

(二) 组织专利创造和运用行动, 促进重大发明专利产出

实施重大发明专利研发与产业化专项, 围绕重点优势产业、特色产业以及资源、环境协调发展领域, 组织实施一批重大专利研发与产业化项目, 研究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专利技术, 促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形成战略优势。推动技术创新成果专利化, 以鼓励和支持发明专利申请为重点, 加大资助和奖励专利申请的力度, 引导企事业单位将专利工作融入技术创新全过程, 提高运用专利制度保护技术创新成果的能力, 推动技术专利化, 提升发明专利和职务发明专利的比重, 并促进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Z].2008.

[2]广西知识产权局.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意见[Z].2009.

上一篇:在线开发下一篇:规划计划项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