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实施国家知识产权强区工程推进计划-工作计划

2024-09-17

区实施国家知识产权强区工程推进计划-工作计划(共11篇)

区实施国家知识产权强区工程推进计划-工作计划 篇1

是我区实施国家知识产权强区工程的第二年,为了确保各项工作的圆满完成,不断提升我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现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实施方案(试行)》精神和《区实施国家知识产权强区工程工作方案》总体安排,特制定推进计划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知识产权工作体系

(一)加强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强化区

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及时召开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联络员会议,完善工作制度,整合资源,狠抓落实,形成知识产权工作组织体系和协调机制。

(二)加强机构建设。在区知识产权处的基础上充实完善相关职能,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处综合协调功能,扎实推进知识产权综合管理工作。

(三)加强队伍建设。加强学习培训和实践锻炼,提高管理干部的业务能力,形成一支精干高效、能胜任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干部队伍。

二、以开展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城区创建和实施国家知识产权强区工程创建工作为契机,大力推进知识产权工作

(一)加大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城区创建力度。对照考核指标,积极开展省级知识产权示范(试点)城区创建工作,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做好验收工作。同时,全面开展国家知识产权强区工程创建的各项工作。

(二)加强专利管理工作,进一步提升专利管理水平。

加强专利示范企业培育工作,不断提升企业专利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水平。加强温州市知识产权保护重点联系单位各项工作,指导企业运用专利保护战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积极落实专利激励政策,对授权专利、pct专利申请进行补助,对获得专利示范企业的单位进行奖励,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积极性。围绕省级课题“温州鞋业提升和功能鞋开发专利战略研究”,积极开展专利预警机制研究,为企业了解专利围剿情况、避免专利纠纷、规避技术壁垒等提供有价值的情报资料。加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解决了企业专利产业化资金瓶颈问题。加强专利实施,提高对专利产业化项目的扶持力度,形成产业化效应。引导企业将专利转化为技术标准,促进知识产权战略与标准化战略相结合。

(三)加强商标管理工作,深化品牌建设。

梳理各行业品牌资源,完善区各类品牌商标培育库。开展名牌商标评定工作,逐一筛选符合名牌商标创建条件的商标,进行严格审查评选。选择一批规模大、效益好、信誉高,产品在市场上有一定知名度的大型骨干企业和“老字号”企业,实行定点、定人、定责的“三定帮扶”工作制度,进行一对一走访帮扶工作,进一步促进企业品牌建设。切实做好商标权的保护工作。

(四)加强版权管理工作,促进了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

加强音像、出版物市场的监管,加强对全区的音像店、车站、商场超市、校园周边及城乡结合部等区域的巡查,查处版权违法行为。加强无证无照文化经营场所专项整治工作,做到事前周密部署,事中严格落实,事后加大力度保持工作成效,促进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

三、深入开展知识产权培训工作,为企业培养知识产权人才。

(一)加强对企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尤其是企业负责人的专利知识普及培训。以温州市设立的《知识产权温州讲堂》为依托,制定培训计划,邀请知识产权专家对全区各级专利示范企业、重点骨干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培训。

(二)组织商标国际注册、创牌培训,实施创牌建议,强化创牌意识。邀请商标管理行家,对全区重点企业、行业开展商标注册、品牌策划运用和商标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知识的专题培训,增强全区各类企业争创品牌、维护品牌、用好品牌的意识。

(三)做好专利管理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工作。根据专利管理专业技术资格要求加强对企业科技人员的培训,推荐参加专利管理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为企业培养专利人才,提升企业专利管理水平。

四、加强知识产权宣传,普及知识产权知识。

通过各类重要纪念日开展知识产权法的宣传,普及知识产权知识,形成良好的专利工作氛围。通过各类新闻媒体开展宣传,协调区各新闻单位,特别是借助《今日》和“新闻网”等媒体,加强对知识产权基本知识的宣传。通过走访我区企业、专利代理服务机构、行业协会等单位,发放《专利奖励政策手册》,深入宣传专利政策法规。

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氛围。

坚持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并重的原则,降低企业维权成本,提升保护效率。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力度,区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公安、工商、文化、知识产权等部门,查处一批商标、专利、著作权等违法案件,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氛围。

区实施国家知识产权强区工程推进计划-工作计划 篇2

2014 年2 月19 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第十次联络员全体会议在京召开。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贺化主持会议。会议总结了2013 年全国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开展情况,讨论了《2014 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推进计划》,并对制定《深化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 年)》进行了研究。

贺化指出,当前形势下,要着力解决市场运用知识产权的活力和动力不足、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短板效应显著、知识产权管理服务水平跟不上发展需要等问题。为确保战略实施工作深入推进,联席会议各成员部门要贯彻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精神,全力以赴做好《深化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 年)》组织制定工作,并扎实推进落实《2014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推进计划》。

据介绍,2014 年我国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将围绕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质量、提升知识产权运用效益、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效果、提升知识产权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知识产权国际交流、提升知识产权基础能力、提高知识产权战略组织实施水平等七个方面予以重点部署,集中推进。

区实施国家知识产权强区工程推进计划-工作计划 篇3

黄庆在发布会上介绍,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部际联席会议28家成员单位及国务院相关部门、地方人民政府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认真执行并完成2011年各项计划任务,科学规划“十二五”时期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力度,全力支持企业创造运用知识产权,加快构建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全方位加强人才培养、文化宣传和对外交流,战略实施工作取得新成效。

黄庆表示,2012年,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结合国家中心工作和知识产权战略实施面临的新形势,共同研究制定了《2012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推进计划》,经联席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已于4月6日正式印发实施。

2012年推进计划按照“任务导向、突出重点、兼顾全面、务求实效”的制定原则,确定了八方面重点工作,明确了90项具体措施和相应的负责部门。八方面重点工作分别如下:

一是“提升知识产权质量”。完善知识产权考核评价体系,改进专利、商标、版权、植物新品种等知识产权的审查和管理工作,引导知识产权创造主体从注重知识产权数量向注重知识产权质量转变,促进提升知识产权价值。二是“运用知识产权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通过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推进工作体系,出台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知识产权配套政策,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知识产权分析和布局,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知识产权导向。三是“促进知识产权运用”。以知识产权为纽带,完善产学研创新成果转化运用机制,出台促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政策,推动知识产权成果产品化、商品化和产业化。四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继续加强打击侵犯知识产权长效机制建设,提高知识产权侵权代价,降低维权成本,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建设,组织开展专项治理行动,打击重点领域、重点地区侵犯知识产权违法犯罪行为。五是“发展优势领域知识产权”。通过整理、挖掘我国地理标志、遗传资源、传统知识和民间文艺等优势领域的知识产权资源,研究建立相关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推动相关知识产权立法进程。六是“提升知识产权管理能力”。通过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提升科学管理效能,提高政府、行业、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服务机构等各类主体的知识产权管理水平。七是“培育知识产权服务业”。通过制定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业管理,推进知识产权基础信息资源建设与有序开放,引导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创新服务模式,促进地方知识产权服务聚集发展,加快知识产权服务高端人才培养。八是“培育知识产权文化”。通过加强知识产权宣传普及和人才培养,营造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知识产权文化氛围,培育构建有利于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社会环境。

区实施国家知识产权强区工程推进计划-工作计划 篇4

提升基础能力 加强人才培养

背景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创新驱动发展离不开知识产权基础能力的提升,要提升知识产权基础能力,不仅需要加快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还需要加大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力度,推动知识产权文化建设,提升社会公众的知识产权素养。

在过去的1年里,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积极努力,加强合作,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为提升我国知识产权基础能力做出了各自的贡献。

扎实推进 大力普及

2013年,在部际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的共同推进下,知识产权事业全面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知识产权人才培育和知识产权文化建设等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国家知识产权局在知识产权服务业方面,积极贯彻落实《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加强了对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引导,建立起知识产权服务业统计监测和信息发布机制,修订了知识产权服务业统计制度,为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和制度上的保障。在人才培养方面,国家知识产权局不断创新工作模式,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知识产权人才体系建设的意见》,实施了“百千万知识产权人才工程”,出台了《国家知识产权培训基地管理办法》和《国家知识产权培训基地总结考核办法》,基本形成了规划科学、目标明确、职责清晰、稳步推进的全国知识产权人才工作政策体系。在文化建设方面,国家知识产权局制定实施了《关于加强知识产权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了知识产权文化建设的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和具体举措。值得一提的是,国家知识产权局还编制了《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读本》,积极推动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的宣传普及,努力培育有利于知识产权制度实施的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

中央宣传部高度重视我国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制定下发相关宣传报道方案,通过新闻通气会、季度报道意见等向媒体提示有关宣传重点,组织新闻媒体深入宣传我国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政策措施和取得的显著成就,营造有利于知识产权事业科学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教育部进一步细化落实内部分工和职责,积极引导学校开展知识产权宣传普及教育,加强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推动国家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教育部研究修订了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相关政策文件,进一步完善了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提升高校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在中小学教育阶段,强化知识产权教育内容,在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修订过程中充实有关知识产权教育的内容,积极开展知识产权普及教育。

科学技术部通过加强技术转移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充分发挥科技园区(基地)作用等举措,有效地推动了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发展。科技部针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开展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知识产权管理、专利价值分析与评价等培训,强化了知识产权服务能力;继续推动国家高新区、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现代服务业产业化基地等为园区(基地)企业提供各种专利申请服务,并为企业提供一定比例的专利申请代理费用补贴。

文化部根据调研成果,结合战略实施重点联系单位的项目进展情况,初步规划文化系统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指导性文件的有关内容,取得了明显成效。

稳步提升 前景良好

2014年,部际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将根据《2014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推进计划》的分工,继续抓好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加快知识产权文化建设、提升社会公众知识产权整体素质等有助于提升我国知识产权基础能力的工作。

国家知识产权局将继续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大力培育和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继续落实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指导意见,开展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和品牌机构培育工作;推动政府采购对知识产权服务的支持;引导各类机构拓宽服务范围,创新服务模式;研究制定促进专利代理行业发展指导意见,开展专利代理行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研究制定;加强专利代理行业监管,完善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制度。与此同时,国家知识产权局将继续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和文化建设,落实《关于加强知识产权人才体系建设的意见》,建立健全全国人才体系运行机制;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人才专业技术评价体系,将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纳入职称评价范围。

中宣部将根据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推进计划的安排,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为推进我国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提供有力舆论支持。具体包括:着重加强知识产权法规的宣传普及,结合《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颁布纪念日等时间节点,配合知识产权宣传周等活动,加大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知识产权意识,推动以“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为核心的知识产权文化建设。

教育部将按照战略实施推进计划任务分工、2014年拟定的框架和目标任务,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宣传普及工作、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提高高校知识产权管理水平,加强沟通协调,配合做好有关工作。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加大知识产权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通过“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资助”“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海外赤子为国服务行动计划”等引才计划,重点引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急需紧缺的海外高端留学人才,继续完善高层次人才回国各项优惠政策,为引进知识产权高端人才并使其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还要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专业人员评价标准,使评价标准更加符合知识产权专业人员工作实际。

文化部将建立文化市场各行业经营主体信用档案,制定文化市场各行业服务标准以及文化产品生产标准,为社会提供检索、查询、信用评价等信用公共服务;建设并完善艺术品征信系统,指导行业协会研究制定画廊行业规范、艺术品鉴定行业规范等,并根据实际情况在全国推广和实施。(知识产权报 记者 向利 丁涛)

(责任编辑:赵茁)

来源: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网

区实施国家知识产权强区工程推进计划-工作计划 篇5

【发布日期】2006-02-05 【生效日期】2006-02-0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

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实施全国专利技术展示交易平台计划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知识产权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知识产权局,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知识产权局,国家专利产业化试点基地,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园区:

为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精神,适应新的形势,配合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实施,推动全国专利技术市场的健康快速有序发展,我局决定实施全国专利技术展示交易平台计划,以有效服务于我国专利技术转移、转化与实施,加速我国专利技术的商品化和产业化,促进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产业和企业的形成与发展。

现将全国专利技术展示交易平台计划印发,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二○○六年二月五日

全国专利技术展示交易平台计划

一、计划背景

专利法实施20年来,伴随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全国专利事业快速发展。但是,专利实施与产业化的情况已愈来愈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专利技术市场发展滞后,缺乏诚信、低成本的常设专利技术转移、交易、实施转化的市场服务体系。尤其对于非职务发明人和中小企业来说,一方面专利技术找不到合适的产业化投资人,另一方面投资人找不到合适的专利技术。现有的大型科技展会门槛太高,中小企业和个人很难进入。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趁机打着中介服务的旗号欺骗坑害专利权人和投资人,严重挫伤了广大发明人发明创造和专利转化的积极性。

按照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全国科技大会精神,我国要建设创新型国家,要积极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要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大力发展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产业和企业是我们今后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这一战略任务对于我国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实施和保护等各个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利技术交易、实施与产业化直接关系到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产业、企业能否快速发展。因此,应当大力推进我国专利技术交易、实施和产业化。

目前,需要着力加快培育和发展完善我国专利技术市场,加快培育和发展专利技术转移、交易、实施转化的市场服务体系建设。为使专利技术供需各方,尤其是非职务发明人和中小企业及中小投资人能够有一个诚信、低成本的常设展示交易场所,国家知识产权局决定实施全国专利技术展示交易平台计划。

二、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实施全国专利技术展示交易平台计划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全国科技大会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精神为指导,适应我国发展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产业的迫切需要,配合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实施,通过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建立全国专利转化实施的常设展示交易平台,推动专利技术市场的健康快速有序发展,有效服务于我国专利技术的转化实施,加速我国专利技术的商品化与产业化,促进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产业的发展。

实施全国专利技术展示交易平台计划的总体目标是:按照国家专利产业化工程的总体部署,在“十一五”期间或更长的时间内,在全国部分具备条件的城市选点和支持发展若干个区域性专利技术展示交易中心,建设和发展形成一个诚信和低成本的全国专利技术展示交易服务体系,进而形成一个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公信力的全国专利技术展示交易网络平台。

三、平台任务与功能

专利技术展示交易平台是指为专利技术供需各方特别是非职务发明人和中小企业等提供专利技术及产品展示、交易及其他相应的一系列相关服务的服务系统,包括专利展示交易专门场所、专业咨询服务人员、专利信息资源、其他软硬件服务设施等平台要素。专利技术展示交易平台的具体形式包括有形的展示交易市场和网上市场。

专利技术展示交易平台的主要任务与功能包括:

(一)组织专利技术及产品现场或网上展示、交易、推介活动,举办专利或知识产权咨询、研讨活动;

(二)开展日常专利经纪活动,促进专利技术与资本对接;提供专利信息服务;提供相关专利咨询,帮助企事业单位、专利发明人选择正确的发明创造方向和路径,促进发明创造活动与市场衔接;

(三)宣传普及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有关知识;举办专利经纪、专利市场管理及知识产权知识培训,开展专利经纪工程师、专利发明人等培训交流活动;

(四)围绕专利技术交易开展相关的知识产权投融资、评估、评价、咨询等服务;根据有关规定和要求,提供专利实施合同备案、专利广告出证等服务;

(五)开展专利技术市场的统计和相关研究、咨询工作;

(六)接受政府知识产权部门或其他相关部门的委托,开展其它专利或知识产权相关活动。

(七)系统内的协作交流。

专利技术展示交易平台由纳入本计划的各专利技术展示交易中心组成。各展示交易中心独立运作,在业务上互相配合,互相支持。条件成熟时,国家知识产权局将组织指导各中心之间联合建立有效的全国合作机制,促进互动,开展全国各中心联合活动,构建全国统一的专利技术展示交易中心网络,形成具有公信力的服务于全国的专利技术展示交易大平台。适当时,由国家知识产权局统一组织各中心举办共性活动,如全国性专利展会、宣传培训等;或委托某一中心临时性担当活动牵头承办单位,负责组织、协调各中心共同举办活动。

全国专利技术展示交易中心使用国家知识产权局统一标识,通过媒体广为宣传,提高知名度,树立统一的社会公益服务形象。

四、认定条件

(一)中心申报单位是独立的法人,资金、设施等投入在50万元以上,按照企业运作方式进行管理,允许和鼓励民间资本参与;

(二)具有符合开展专利技术展示交易要求的场地、设施等硬件条件,其中室内场地面积在400平米以上;

(三)具有6人以上较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运营体制、内部机构设置及管理方式合理,提倡社会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技术转移机构、相关专业人士和专利发明人等参与;

(四)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并拟定近期及5年发展规划,规划应系统、详实和具有可操作性,应当是在组织相关方面和专家经过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制定的;

(五)具有符合建设和发展专利技术展示交易平台客观要求的规章制度和配套措施;

(六)中心申报单位所在地具有良好的专利转移、专利孵化创业、专利实施与产业化环境;

(七)中心建成以后,通过发展,能够发挥带动和辐射城市周边区域乃至全国的作用;

(八)国家知识产权局认为必需的其他条件。

五、申报、认定和管理

(一)申报

1.中心申报单位首先要根据本计划精神和具体要求,就中心所从事的平台建设进行全面深入调研、论证,提出论证报告。在论证报告的基础上制定建设规划方案。建设规划方案应详实,具有可操作性。

建设规划方案主要内容应包括:

(1)背景、必要性和意义;

(2)可行性分析(包括当地特色与优势);

(3)建设主体;

(4)总体目标与阶段目标;

(5)主要功能与作用、具体业务内容;

(6)管理机制、运作模式与组织架构;

(7)支持和保障条件;

(8)近期工作计划和长期规划;

(9)其它相关内容。

2.中心申报单位所在地知识产权局对申报单位的申报工作给予指导和帮助,必要时可共同向国家知识产权局进行申报。

3.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递交申报方案时,应同时附建设论证报告和所在地省级知识产权局出具的推荐函。

4.申报材料以正式纸件文本和电子文本形式报国家知识产权局协调管理司。

(二)认定

1.国家知识产权局将按照标准和要求进行考查,择优认定。

2.优先考虑条件优越并具有很高积极性的中心申报单位。

3.优先考虑已初步发展、已形成一定基础并有较好发展前景的专门的专利技术展示交易机构或企业。

4.国家知识产权局依照内部管理程序对申报单位进行审查认定。予以认定的,行文批复,纳入平台建设计划。

(三)管理

1.国家知识产权局对纳入计划的申报单位授予“全国专利技术××展示交易中心”牌匾。

2.国家知识产权局职能部门对中心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管。中心所在地知识产权局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局职能部门的要求对中心业务给予相应的支持、指导和帮助。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必要时制定指导全国各中心工作的规范性、指导性文件,加强对全国各中心工作的规范和指导。

3.中心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的建设规划方案进行平台建设,开展业务。中心在实施平台建设规划方案过程中,需要调整方案的,应报国家知识产权局备案。

4.中心以全国专利技术××展示交易中心的名义开展业务,并使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统一标识。

5.中心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维护国家知识产权局的良好社会形象,维护全国知识产权系统的良好社会形象,树立和维护全国专利技术展示交易平台的品牌形象。

6.中心开展业务工作遵循现代中介机构运作规律和市场运行规律,采取非营利性公益机构模式,按企业化方式进行管理。

7.中心要积极配合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工作开展活动,承担国家知识产权局委托的工作。

8.中心要制定文明服务规程,工作人员要着装整齐,用语规范,文明服务,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和服务形象。

9.中心应向国家知识产权局职能部门及时汇报工作情况,按要求提交阶段或工作总结。出现问题时应及时向所在地知识产权局、国家知识产权局汇报。

10.国家知识产权局制定平台工作评价指标,对各中心开展定期考评工作,以年为周期,组织年检。考评结果作为今后平台计划工作进行奖优汰劣的重要依据。

对优秀的予以表彰,对不合格的要求其整改,情况严重不符合要求的撤消其资格;对连续两年整改不合格的中心,撤消其资格;对撤消资格的中心,收回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牌匾,并收回使用统一标识的授权。

11.未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或授权后被撤销授权的任何机构不得使用“全国专利技术××展示交易中心”称谓和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统一标识。

六、扶持措施

(一)国家知识产权局对认定纳入平台计划的中心,根据情况,从专利信息、政策、全国平台品牌建设等方面,给予一定扶持。

(二)中心所在地政府和知识产权局、相关部门给予相应的政策、资金、场地、设施等扶持或配套支持。

(三)鼓励和支持社会相关各界、公众、专利发明人等给予各种形式的赞助和支持。

街道创建国家卫生区工作计划 篇6

2、业务上,强化理论和应用学习,努力提升业务素质。

工作日变日新,时时需要学习,处处存在挑战。不懂就学,是一切进步取得的前提和基础。在这段时间里我认真学习了业务工作的相关资料,再加上日常工作积累使我对本职工作有了必须的认识,也意识到了做好本职工作的巨大作用。

精品合同推荐----

快办好手续,树立好政府窗口的形象。

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支持和帮忙下,我从事的创卫工作取得了好成绩,得到领导和群众肯定。

区实施国家知识产权强区工程推进计划-工作计划 篇7

为认真做好2022年全区乡村人才振兴工作,充分发挥人才支撑作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根据中央和省、市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相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物落实新时代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和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省、市、区党代会部署安排,切实加强党对乡村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把乡村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大力培养本土人才,引导城市人才下乡,推动专业人才服务乡村,健全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强化人才振兴保障措施,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打造全省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xx样板”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到2022年底,全区乡村“五支重点人才队伍”规模达到1000人左右,基本建立机制完善、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乡村人才支撑体系。

二、重点任务

(一)培育壮大乡村“五支人才队伍”

1.加快培养农业生产经营人才。深入实施现代农民培训计划,以从事适度规模经营的农民为重点,分层分类开展全

产业链培训,强化训后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支持创办领办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实施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培训计划,建立农民合作社带头人队伍人才库。支持有条件的农氏合作在聘请农业经理人。鼓励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农村实用人才等创办领办新型经营主体,并开展农业生产、经营、营销等各类技能培训,培育一批种养大户。充分利用“田间地头”绿色标准化基地、生产车间、农业企业、建设现场等,培养一批种养加能手和乡村建设人才。加强区级人才服务平台建设,为乡村人才提供技术指导、政策咨询、职称申报、项目申报等服务。年内至少对农村党员集中培训1次,培训高素质农民300人以上,培育种养大户20人以上。

2.加快培养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深入实施农村“双创带头人培育行动,支持科技特派员、乡土人才承担各类科技计划项目,以团队带项目的形式进村入户,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农村电商技能培训,培养“农业+电商”应用融合人才。支持对返乡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军人、创业青年等开展多层次农村电商普及和技能培训,挖掘培养一批懂电商业务、会经营网店、能带头致富的“乡村电商”能人。选拔一批从事本土乡村振兴研究的专家人才下沉基层,挖掘培养乡村手工业者、传统艺人。支持传统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类项目参加技能大师工作室申报。深入开展劳务品牌创建工作,加强宣传和推介,提高劳务品牌社会知名度。年底前至少培育电商人才20人以上,乡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队伍规模达500人以上。

3.加快培养乡村公共服务人才。落实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采取师生比和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足额核实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制定小学全科教师培养培训方案,为农村培养优秀全科教师,健全乡村教师发展体系。拓宽乡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招录渠道,根据需要至少组织开展1次镇村卫生人才引进工作。选派文化旅游体育行业经营管理人员到发达省份或知名企业观摩学习培训至少1次。实施乡村建设本土人才培育工程,逐步壮大村庄建设管理队伍,提升农村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及农村住房建设管护水平。年底前乡村公共服务人才规模达到500人左右。

4、加快培养乡村治理人才。注重从乡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返乡人员、本土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中的党员里培养和补充村党组织书记,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村级带头人队伍。实施乡村人才“向日葵”工程,把乡村人才优秀分子培养成党员,把优秀乡村人才党员培养成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加强农村法律人才队伍建设,年内建成3个以上示范性公共法律服务站(室),持续推进“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制度。年底前乡村治理人才队伍规模达到200人以上。

5.加快培养农业农村科技人才。将农业农村领域各类人才纳入区级重点人才培养计划,优先推荐申报市级以上人才项目及人才培养计划。完善优化科技特派员补助发放、职称评审等扶持激励政策,持续加大对科技特派员工作支持力度,推广利益共同体模式,支持科技特派员领办创办协办农民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和农业企业。健全完善科技人员兼职兼薪、分享股权期权、领办创办企业、成果权益分配等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平台培养人才的作用,依托农业科技园区等创新平台,优先承担各类科技项目,年内创建市级科技示范园区1家、农业科技示范点3个。年底前全区农业农村科技人才队伍规模达到100人左右,打造1-3个乡村人才创新工作室。

(二)鼓励引导各类人才服务乡村

6.推进“送智送技下乡”行动。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采取顾问指导、兼职服务、项目合作、技术入股等多种模式,年内至少柔性引进3个以上推动乡村重点产业发展的家顾问和创新团队。深入开展科技特派员扶贫创新创业专项行动,年内选派10名以上农业科技特派员进村入镇服务。举办“金川区科技活动周”,组织全区各类专家人才,通过设置技术服务热线、组织科技培训、开展定点帮扶等方式开展送智送技活动。区科技局、农业农村局等单位与省内外农科院所、高校等开展合作对接,年内解决我区农业生产经营中的技术难题10个以上。

7.推进就业创业扶持计划。抓好“乡村创客”培育行动,落实大学生就业创业、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培育等政策,引导大学生、退役军人、外出农民工、经商人员、返乡青年等回乡创业,年底前实现“一村一客”。积极扶持“乡村快递直播带货”等新业态发展,加大电商从业人员培训力度,鼓励各类学员在淘宝、京东、拼多多、抖音等电商平台开设店铺,年内重点培养出10名适应“电商卖货“直播经济”等新型电商人才。实施“扶贫车间”扶持计划,引导各类经济组织在农村兴办厂房式、居家式、合作社式等多种形式的“扶贫车间”,吸纳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开展青年创业者培育、返乡创业典型培树计划,年内至少培树5名青年创业主体、2名返乡创业典型,培训300名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

8.推进涉农企业带培计划。通过以奖代补等形式,鼓励区内食品生产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种养殖企业依托原料基地、产业园区等建设实训基地,培训当地农民应用新技术。鼓励农业企业依托信息、科技、品牌、资金等优势,带动农民创办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打造乡村人才孵化基地。支持农业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方式,联合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开展项目协同攻关、建设协同创新基地,培育涉农科技创新人才。

9.推进乡村人才育苗计划。区委党校(行政学院)年内分级分类举办“三农”工作方面专题培训班1—2期,加强对村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基层团组织书记、基层妇联主席等乡村干部队伍的培训。健全常态化驻村工作机制,全覆盖选派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到村开展工作。从区直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选派一批年轻干部、人才到镇村挂职锻炼,从区直部门和乡镇涉农部门选派一批优秀干部到市级对口部门跟班学习、挂职交流,交流干部规模不少于10人。建立城市医生、教师、科技、文化等专业技术人才定期服务乡村制度,年内各行业主管部门制定定期服务乡村5年工作规划。

(三)健全完善乡村人才发展体制机制

10.推进编制资源合理配置。按照省市部署,探索实行从上往下跨层级调剂行政事业编制,赋予乡镇更加灵活的用人自主权根据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城乡区域人口流动、各学段学生规模变化等情况,及时调整编制配置,加强教师交流轮岗,推动人员编制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及学段之间动态调整,合理配置,提高使用效益。加强全区卫生人才一体化配备和管理,在卫生编制总量内统一配备各类卫生人才,强化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加快推行“区聘镇用”和“镇聘村用”。

11.完善乡村人才分级分类评价体系。完善农业农村领域高级职称评审申报条件,探索推行技术标准、专题报告、发展规划、技术方案、试验报告等视同发表论文的评审方式。鼓励高素质农民、农村实用人才、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带头人等参加职称评审、技能等级认定,通过开展“以赛代评”“以项目代评”等形式,对符合条件的直接认定相应技能等级,对作出重大贡献的人才可通过特殊人才“绿色通道”评审获得高级职称。对乡村发展急需紧缺人才,可以设置特设岗位,不受常设岗位总量、职称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限制。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区直有关部门单位和两镇党委政府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压实主体责任,坚持“一把手”负总责,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各职能部门要强化统筹协调,分头抓好责任落实,推动形成部门协同、上下配合的工作格局,切实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二)加强工作调度。

区直各部门单位和两镇党委政府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主动认领任务,找准工作定位,精心谋划推进,制定具体措施,建立工作台账,列出责任清单,明确完成时限和责任人。要加强统筹调度,实行销号管理,紧盯工作时间节点和任务要求,采取有效措施,一项一项抓推动,一件一件抓落实,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

(三)加强跟踪问效。

建立健全乡村人才振兴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将乡村人才振兴成效纳入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考核内容,作为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建立完善督导落实机制,通过定期督查、明察暗访、随机抽查等方式,加强督促检查,对工作进展缓慢、任务落实不力制度流于形式、实际效果不明显的,及时约谈提醒,督促整改落实

区实施国家知识产权强区工程推进计划-工作计划 篇8

今年我区专利工作围绕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企业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强化机构建设,强化宣传培训,强化指导服务,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明确目标,踏实工作,努力履行部门职能,全年为企事业单位开展技术查新XX项,开展科技咨询服务数百次,专利申

请量XXX件,全面完成市下目标任务,万人专利申请量X件,居全市前列,知识产权试点区及其他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一、完善机制,增强专利工作动力

2005年,我们继续着力建立健全全区专利工作的各项机制,不断增强专利工作的动力,用完备的机制保障专利工作顺利开展和取得实效。

1、加强组织领导。去年,为推动创建省知识产权区域试点工作,我区成立了区知识产权试点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今年我们对领导小组成员及时进行了调整,并抓紧筹备落实区知识产权工作联系会议制度,以加强对专利和知识产权工作的统一领导,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工作的组织保障作用。

2、明确机构职能。今年区科技局为适应社会发展和职能变化的需要,对原先的“三定”方案进行了修订。新修订的“三定”方案明确科技局内设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明确知识产权科的职能,包括贯彻各级政府专利及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组织拟定和实施全区专利及知识产权保护的规划;组织研究全区有关知识产权方面的重大问题,推动专利技术实施;负责全区专利执法工作,依法处理专利纠纷,查处冒充专利行为;指导全区企事业单位的专利及知识产权工作,组织全区知识产权宣教和培训工作等。同时新方案明确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人员编制,明确3名专职人员负责知识产权管理的各项工作。

3、完善相关制度。今年10月,由区知识产权局调研论证和提议,经区长常务会议讨论通过,我区正式建立了专利申请资助专项资金,并配套出台了《XX区专利发展资金管理办法》。《办法》确定:今后区政府每年将从本级财政预算中安排XX万元用于对全区单位和个人专利申请的资助、专利宣传培训工作的补贴、专利授权的奖励、专利考核工作奖励等。专利资助专项资金的建立为推动我区专利和知识产权工作进步、推动全区技术创新提供了强大动力。

4、强化目标考核。今年,区政府把全区知识产权工作正式列入议事日程,区委、区政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解决知识产权工作中的问题。年初由区科技局、区知识产权局制订了全区专利工作的详细目标,并把具体指标纳入全区科技工作考核体系,对乡镇、系统和相关部门单位进行考核,推动知识产权工作全面开展和步入良性循环。

二、夯实基础,扩大宣传培训效果

宣传培训是知识产权工作的必要环节。今年我们把宣传培训作为基础工作加以落实,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了多形式大范围的宣传和培训活动。

1、制订宣传计划。区知识产权局在年初根据市下目标制订了全区专利和知识产权工作宣传培训计划,并按计划组织开展宣传培训工作。到目前为止已圆满完成市下宣传培训任务,全区今年共发放知识产权工作宣传材料XXX多份。

2、开展宣传活动。区科技局、区知识产权局利用4.26世界知识产权日、送科技下乡、科教进社区、科普宣传周等活动积[好范文-,找范文请到]极开展专利申报、专利策略运用、知识产权保护等宣传培训工作。4月26日,我区在区XX礼堂邀请省知识产权局专家主办了一期主题为“保护知识产权,促进创新发展”的专题培训班,来自区内外企事业单位近XXX名企业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现场参加了培训,培训内容以其较强的针对性受到参训人员的好评。年内,区知识产权局、专利事务所工作人员跟随科技“三下乡”队伍,足迹遍及全区XX、XX、XXX、XXX等十几个乡镇。

3、扩大宣传影响。为扩大全区知识产权工作的对外影响,我们借助区政务信息系统和省市知识产权部门信息系统两大渠道,加强对外宣传,及时报道全区知识产权工作动态。全年由区知识产权局编写相关信息X篇,在省知识产权网站、《XX日报》、《XX通讯》、《XX信息》等各类媒体上发布稿件、信息X篇。

三、抓住重点,促进企业知识产权工作进步

企业是实施技术创新的主体,知识产权工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企业的重视和参与。2005年,我们把推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作为重点,结合省知识产权试点区工作的要求,尽力为企业提供服务,推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区实施国家知识产权强区工程推进计划-工作计划 篇9

为切实加强燃气安全管理,消除燃气安全隐患,有效防范和遏制燃气安全事故的发生,经区政府研究,决定加快推进老旧燃气管道改造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周密部署,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协力推进老旧燃气管道改造工作,争取用三年时间完成中心城区约30公里的老旧燃气管道改造工作,并逐步向中心城区以外延伸,办好民生实事。

二、工作职责

区老旧燃气管道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详见《武政办发〔20XX〕X号》)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各自职责,认真做好老旧燃气管道改造工作。

1.区住建局:切实履行区老旧燃气管道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协调区相关部门及管线单位,建立健全工作联络和协调机制,确保工程顺利实施。切实履行建筑施工与城镇燃气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办公室职责,共同做好老旧燃气管道改造的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加快办理挖掘市政道路、绿化等有关手续,协助老旧燃气管道改造实施主体做好道路、绿化修复方案,提出合理化建议。提供道路沿线照明线路埋设详图,指派熟悉情况的专人负责对接。

2.自然资源局:负责加快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办理,并及时办理施工中规划方案的变更。

3.城管局:负责对项目所产余土、垃圾的清运处置管理工作,并帮助协调相关工作。

4.审批局:负责加快项目相关手续的审批。

5.安监局:负责对项目实施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综合监管。

6.公安局:协调道路主管部门及审批局审核施工作业交通组织方案并发布公告;审核办理工程车辆通行手续。

7.水利局:指导和协调相关公司和属地政府做好公共供排水管网的管位对接和配合。

8.发改局:负责协调供电公司提供沿线电力电缆的准确位置,方便施工中合理避让,并指派熟悉情况的专人负责对接,现场进行管线交底。

9.工信局:负责协调各通信运营商,提供基础通信管道具体位置,方便施工中合理避让,并指派熟悉情况的专人负责对接,现场进行管线交底。

10.高新区管委会、湖塘镇:安排专人具体负责此项工作,负责做好属地沿线小区居民、商户、企事业单位的宣传及矛盾协调工作。

11.XX集团:负责提供施工道路沿线地下自来水管、污水管、雨水管的管位图,方便施工中合理避让,并指派熟悉情况的专人负责对接,现场进行管线交底。

12.新奥燃气公司:作为老旧燃气管道改造工作的实施主体,负责制订针对目标任务的详细计划;负责老旧管道改造项目的投资建设、安全文明环保施工及后期维护管理;进行道路施工作业交通组织方案设计,经论证审核后方可施工;按规定到相关部门办理手续及施工结束后的备案工作。

三、保障措施

1.加强宣传,化解矛盾。区各新闻媒体、属地政府、新奥燃气要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加强老旧燃气管网改造重要性的宣传,尤其要对改造项目沿线涉及的小区、商户等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化解矛盾,维护稳定。

2.高度重视,合力推进。各部门要高度重视,通力协作,共同推进。属地政府要全力支持老旧管线的更新改造工作,做好矛盾协调等配合工作。各部门、属地政府、专业管线单位要加强合作联动,及时协调解决在推进老旧燃气管道改造工作存在的具体问题,确保改造工作顺利进行。

3.简化手续,减免规费。为加快推进老旧燃气管道改造工作,同时减轻企业负担,区审批局、住建局、自然资源局、城管局等部门要简化项目办理报建审批手续,对老旧燃气管道改造工作中涉及到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根据权限能减则减、能免则免。工程建设期间,市政道路及人行道等设施的修复由新奥燃气公司自行负责施工,住建局负责对修复质量进行监督管理。绿化迁移及恢复费用参照

区实施国家知识产权强区工程推进计划-工作计划 篇10

中示区组发〔2010〕19号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同意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国函〔2009〕28号),《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若干意见》(京发〔2009〕11号)以及银监会、科技部《关于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09]37号)的精神,深化中关村科技金融创新试点,缓解科技创新创业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市科委、市知识产权局、市财政局、市金融局、市经信委、市工商局、市版权局、人行营业管理部、北京银监局、北京保监局、中关村管委会等单位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中关村示范区)联合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工作,为保证工作规范有序、稳步推进,特制定本意见。

一、工作目标

加快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机制,通过市场手段,促进知识产权的市场转化和金融服务创新,实现科技和金融的高效对接,支持科技创新创业企业加快发展、做强做大,优化中关村示范区创新创业环境。

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范围

本意见所指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是指企业通过将合法拥有的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作为主要质押物,从银行、小额贷款机构等信贷机构获取资金支持的一种融资方式。金融机构在向企业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时,原则上知识产权质押所占信贷规模的比例应不少于30%。

三、实施原则

中关村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工作的实施原则是: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财政扶持、风险分担;信用激励、组合推动;资源聚集、风险补偿。

四、组织领导

建立市政府相关部门参加的中关村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负责重大事项协调,办公室设在中关村管委会,负责日常工作。要从搭建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服务平台、完善知识产权资产评估工作、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方式、培育知识产权质押物流转市场体系、健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保障机制等方面加强组织实施,全面推进工作。

五、形成推进工作合力

采取政府相关部门、金融管理机构、银行、担保机构、小额贷款机构、保险机构、知识产权中介机构和企业合作的方式,共同推动中关村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工作。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

中的基础性作用,通过信用评价、贷款发放、政府贴息、科技创新、中介服务支持等措施,形成工作合力,扩大贷款规模。

六、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机制

(一)培育引导机制

市政府相关部门积极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工作,引导企业通过包括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在内的多种方式实现知识产权的市场价值。确定一批信用良好、拥有核心技术、未来发展前景良好的科技创新创业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加强引导和政策扶持。

(二)信用激励机制

以企业信用为基础,实现以“信用促融资、以融资促发展”。

根据企业信用状况不同,信贷机构实行差别化的利率政策。实施中关村企业信用“星级”评定计划,鼓励企业建立信用记录,根据企业信用“星级”不同,政府部门实施20%至40%的差别化的贷款贴息政策。

(三)风险补偿机制

建立财政风险补偿制度,符合条件的信贷机构在中关村开展信用贷款、担保融资等贷款业务时,凡符合中关村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条件的,按照发放贷款的规模给予商业银行、担保机构、小额贷款机构一定的风险补贴。

(四)组合融资机制

一是要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与担保融资、认股权贷款、股权质押贷款、信托计划、集合票据、企业债券以及股权投资等其他融资方式有效组合。鼓励担保机构通过知识产权质押开展担保融资业务,合作的担保机构在实施瞪羚计划担保贷款、留学人员企业担保贷款、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担保贷款、软件外包企业担保贷款等担保贷款绿色通道,以及组织企业发行集合债券、集合信托计划、集合企业票据等创新性科技金融产品时,凡符合中关村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条件的,对获得贷款支持的企业给予20%至40%的利息补贴,对担保机构给予一定的风险补贴;鼓励小额贷款机构通过知识产权质押发放贷款,对获得小额贷款支持的企业给予20%至40%的利息补贴,对小额贷款机构给予一定的风险补贴。

二是在贷款的保证方式上实现知识产权质押、个人连带责任保证、信用保证、第三方保证等多种保证方式的有效组合。扩大中关村信用贷款试点范围。凡通过信用保证和知识产权质押组合发放的贷款,可纳入中关村信用贷款试点范围,对获得贷款支持的企业给予20%至40%的利息补贴,对银行给予一定的风险补贴。

(五)风险分担机制

发挥信用保险的风险保障、融资推动功能,通过保险分散企业及银行风险,推动信用保险和银行信贷的优势互补,促进贷款融资。建立再担保机制,北京市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公司对合作的担保机构为中关村企业提供的贷款担保,凡以知识产权质押为反担保的,北京市中小企业信用

再担保公司按60%至80%的比例提供再担保,知识产权质押在反担保中所占的比例越高,再担保的比例越高。

七、搭建工作平台,加强公共服务

(一)建立科技创新创业企业和信贷机构之间的沟通机制

定期组织开展企业和信贷机构的工作对接。相关部门选取优先支持的中关村知识产权贷款目标企业群体及重点支持的科技成果转化目录,定期提供给信贷机构。组建知识产权专家库,为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工作提供智力支持。

(二)加大对知识产权的登记和保护力度

市政府有关部门将研究提出支持中关村企业知识产权质押登记注册的管理办法,建立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确权、登记注册、质押的工作规范和流程,推动建立知识产权交易、公示平台,促进知识产权的取得、质押、交易转让过程的公开化、透明化,完善交易环境。

(三)丰富和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质权处置的实现途径

发挥知识产权交易机构在质权处置方面的作用;推动信贷机构与股权投资机构的合作,建立投保贷一体化模式,通过对知识产权的投资、经营,完善知识产权转化促进机制;支持相关单位出资设立知识产权质权处置周转金和知识产权投资基金。

八、聚集金融要素,推动服务创新

(一)促进信贷机构在中关村的聚集

鼓励银行、担保机构、小额贷款机构等信贷机构在中关村的设立和发展。相关部门出台政策鼓励各商业银行在中关村核心区设立为科技创新创业企业服务的信贷专营机构,给予信贷专营机构一定的购(租)房补贴和业务风险补贴。

(二)鼓励信贷机构进行制度创新,加强成本、风险管理

银行监管部门积极引导和支持各商业银行完善内部风险管理制度,创新担保方式,积极推行信用贷款,通过下放权限,简化流程,提高内部管理效率,加强金融服务创新,积极稳妥地在中关村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

(三)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中介机构的作用

规范和发展知识产权中介机构,增加中介机构的数量,加强行业自律和人才队伍建设,积极组织开展相关业务合作交流、加强专业知识培训、提升服务质量。

九、及时总结,加强宣传

区实施国家知识产权强区工程推进计划-工作计划 篇11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

税总发〔2017〕4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局内各单位:

现将《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遵照执行。

国家税务总局 2017年4月27日

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实施办法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6〕8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实施细则》(国办发〔2016〕80号),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税总发〔2016〕50号),结合税务部门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政务公开工作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政务公开决策部署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全面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全过程公开(以下统称“五公开”),加强政策解读、回应社会关切、推进公开平台建设,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增强税务部门公信力和执行力,提升税务部门治理能力。

(二)基本原则。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关注关切,以公开促落实,以公开促规范,以公开促服务。依法依规明确税务部门政务公开的主体、内容、标准、方式、程序,加快推进权力和责任清单公开。坚持改革创新,注重精细化、可操作性,务求公开实效,让群众看得到、听得懂、能监督。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新闻媒体为载体,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扩大公众参与,促进税务系统政务公开。

(三)主要任务。贯彻落实“五公开”相关要求,除依法应当保密外,全面加大税务行政权力公开力度,做好税收政策法规公开,完善税收征管及税收执法公开内容,规范纳税服务公开范围,推进税务机关自身建设公开,加强政务公开全过程管理,规范税收政策解读,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推进政务公开平台建设,扩大社会公众参与,强化政务公开组织保障,不断提升税务部门政务公开水平。

(四)工作目标。到2020年,税务部门政务公开工作总体迈上新台阶,公开内容覆盖税务行政权力运行全流程、税收征管和纳税服务全过程、税务机关自身建设全方位,政务公开制度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以更加公开透明赢得社会公众更多理解、信任和支持。

二、加大税务行政权力公开力度

(一)推进权力责任清单公开。落实国务院部门权力和责任清单编制试点决策部署,做好税务总局权责事项的梳理、清理规范和审核确认,形成税务总局基础权责清单,编制权责事项运行流程图,明确每个环节的承办机构、办理要求、办理时限等,及时向社会公开发布。建立权责清单动态管理机制,权责清单或权力运行流程图发生变化时及时更新并向社会公开发布。(政策法规司牵头落实)

(二)推进税务行政许可公开。全面公开税务行政许可目录及指南,税务部门将税务行政许可的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以及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录、申请书示范文本和服务指南等在办税服务厅、税务网站予以公示,并及时做好动态调整。推进税务行政许可受理、办理进展等事项公开,提高税务行政许可办理透明度。做好行政许可决定的公示,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及其他依法不予公开的事项外,对准予税务行政许可决定书文号、项目名称、许可内容、行政相对人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和许可部门等信息,各级税务机关在作出行政许可决定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完成公示。(政策法规司牵头,会同相关司局落实)

(三)推进税务决策信息公开。对涉及纳税人切身利益、需要社会广泛知晓的征管改革、重大措施等事项的决策,除依法应当保密的外,应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必经程序。在决策前应向社会公布决策草案、决策依据,通过多渠道、全方位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以适当方式公布意见收集和采纳情况。决策作出后,及时全面公开决策议定事项和相关文件。(办公厅牵头,会同各司局落实)

三、做好税收政策法规公开

(一)推进政策法规内容公开。主动公开税务部门履职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加强全国税收法规库建设,及时做好更新维护。全面公开促进深化改革、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税收政策措施,特别是对新出台的减税降负政策措施,以及促进创业创新、保障和改善民生等税收优惠政策做好在网站发布、新媒体推送等工作,及时发布多边税收条约、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税收情报交换协定等国际税收协定。做好税收个案批复类文件公开,税收个案批复应当自作出之日起30日内,由批复机关的办公厅(室)在本级政府公报、税务机关公报、本辖区范围内公开发行的报纸或本级政府网站、本税务机关网站上公布。(政策法规司、办公厅牵头,会同相关司局落实)

(二)推进政策落实情况公开。主动公开重大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重点做好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决定事项等落实情况的公开,明确执行措施、实施步骤、责任分工、监督方式,及时公布阶段成果和后续举措,确保落实到位。做好督查发现问题及整改落实情况以及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责情况的公开,增强抓落实的执行力。建立健全重大税收政策跟踪反馈和评估制度,注重运用第三方评估、专业机构鉴定、社情民意调查等方式,科学评估政策实施情况,全面评价政策落实效果。(办公厅牵头,会同各司局落实)

(三)推进政策清理情况公开。加大税收规章、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力度,形成文件清理长效机制。制定机关及时发布清理结果,方便社会公众查阅获取。及时在税务网站等平台上做好文件、条款的时效性标注。税务总局不定期抽查税收政策的时效性标注情况。(政策法规司、办公厅牵头,会同各司局落实)

四、完善税收征管及税收执法公开内容

(一)推进征管改革措施公开。深入贯彻《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加大对转变税收征管方式相关措施的公开,加强事中事后管理,及时发布国税地税联合办税、纳税人分类分级管理、大企业税收管理、自然人税收管理体系等事项,重大修订事项提前在税务网站向社会公布,及时公布各项改革措施落实情况。(征管和科技发展司牵头,会同所得税司、财产和行为税司、大企业税收管理司等司局落实)

(二)推进税收数据信息公开。税务总局参与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建设,省以上税务机关制定税收数据开放目录,优先推动民生保障、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等领域的税收数据向社会有序开放,鼓励公众、企业和社会机构开发利用。加大税收征管事项公开,主动公开纳税信用A级纳税人名单及相关信息,省以下税务机关及时发布欠税公告、非正常户公告、个体工商户定额公示(公布)公告、税务登记证件失效公告、限期申报公告、限期纳税公告、委托代征公告等。(收入规划核算司、征管和科技发展司、纳税服务司牵头,会同相关业务司局落实)

(三)推进税收执法信息公开。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依法及时主动向社会公开有关税收执法信息,税务人员在执法过程中要主动表明身份,接受社会监督。加大执法依据、执法过程、处理结果等税收执法信息公开。推进税务稽查随机抽查相关事项公开,向社会发布税务稽查随机抽查的依据、主体、内容、方式等事项清单。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流程,做好重大税收违法案件信息公布。作出税务处理、行政处罚决定的税务机关,在案件复议诉讼期间届满或经复议诉讼最终确定效力后次月10日内,在省税务机关门户网站完成公布。(政策法规司、稽查局牵头落实)

五、规范纳税服务公开范围

(一)推进纳税人权利义务公开。积极宣传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重点宣传纳税人享有的申请减免税、延期申报纳税、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检举和取得赔偿等权利,使纳税人全面、准确了解其法定权利和义务。公开税收执法过程中有关回避、听证等程序,保障纳税人在接受税收执法过程中的各项法定权利。(纳税服务司牵头,会同相关司局落实)

(二)推进重大服务举措公开。加大公开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预约办税制、延时服务制和24小时自助办税等便民办税服务措施。对“便民办税春风行动”、纳税服务规范、国税地税合作工作规范、出口退税工作规范等重大服务举措进行广泛宣传和深入解读。(纳税服务司牵头,会同相关司局落实)

(三)推进办税服务公开。全面公开办税服务事项,编制发布办税指南,简化优化办税流程,推行办税事项“二维码”一次性告知措施,方便纳税人办理涉税事项。依托纳税服务规范,及时更新税务网站办税指南、表证单书、软件下载等信息内容。及时发布办税日历、办税地图及服务通知等,积极为纳税人提供办税便利。拓展涉税查询功能,向社会公众提供发票信息、企业纳税信用等级等涉税信息查询服务。(纳税服务司牵头落实)

六、推进税务机关自身建设公开

(一)推进机构职能信息公开。主动公开机构设置、主要职能、本级概况等信息。加强领导信息公开,及时发布领导照片、简介、履历、分管工作等信息内容,公开内设机构负责人姓名信息。加大人事管理信息公开力度,在各级国税局机关网站上发布本级国税机关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及直属单位、下一级国税机关领导班子成员的任职信息。做好对外联系电话公开,及时公开纳税咨询投诉、税收违法举报、税务干部违纪举报、政府信息公开等电话信息。(人事司、办公厅牵头,会同相关司局落实)

(二)推进财政资金信息公开。税务总局及时公开国税系统经批准的预算、决算及相关文字说明,包括收入支出预算表、收入支出决算表等。部门预决算支出全部公开到功能分类款级科目,按规定公开到经济分类科目。做好“三公”经费预决算公开,公开的决算应当说明因公出国(境)团组数及人数,公务用车购置数及保有量,国内公务接待的批次人数,及“三公”经费增减变化原因等信息。(财务管理司牵头落实)

(三)推进其他政务信息公开。每年3月31日前在税务网站上发布政府信息公开报告。定期发布税收收入统计信息,方便社会公众查阅。做好涉税安全管理信息公开,建立预警预防信息发布和事故应急处置救援信息公开机制。按照政府采购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做好政府采购制度、采购文件、中标或成交结果、采购合同等公开。(办公厅、采购中心牵头落实)

七、加强政务公开全过程管理

(一)公文公开管理。各级税务机关拟制公文时,明确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不予公开等属性,随公文一并报批,拟不公开的,依法依规说明理由。对拟不公开的政策性文件,报批前先送本单位政务公开工作机构审查。办公厅(室)在对公文进行发文审核时,加强对公文公开属性的复核,对没有明确公开属性的,或者没有依法依规说明不公开理由的,办公厅(室)作退文处理。(办公厅牵头,会同各司局落实)

(二)会议公开管理。税务总局及省税务机关应在2017年底前,建立公众代表、专家、媒体、利益相关方等列席有关会议的制度,出台管理办法,增强决策透明度。提交会议讨论的重要改革方案和重大政策措施,应在决策前广泛听取公众意见,并将听取意见情况一并提交讨论。对涉及重大决策事项的会议议题,在制定会议方案时,应提出是否邀请有关方面人员列席会议、是否公开以及公开方式的意见,随会议方案一同报批;之前已公开征求意见的,应附意见收集和采纳情况的说明。(办公厅牵头,会同各司局落实)

(三)主动公开目录管理。全面梳理税务部门“五公开”内容、主体、时限、方式等,税务总局于2017年底前修订主动公开基本目录,2018年底前各级税务机关按照税务总局发布的目录体系,全面完成本级主动公开目录体系修订工作,并动态更新,不断提升主动公开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各司局落实,办公厅汇总发布)

(四)政务公开动态管理。税务部门每年根据政务公开工作的新要求以及公众关切,明确政务公开工作重点,把握好公开的力度和节奏,不断拓展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各级税务机关每年应对本单位不予公开的信息以及依申请公开较为集中的信息进行全面自查,发现应公开未公开的信息应当公开,可转为主动公开的应当主动公开,自查整改情况应及时向上级机关报送。各级税务机关要定期抽查,对发现的应公开未公开等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办公厅牵头,各司局落实)

八、规范税收政策解读

(一)明确解读主体。按照谁起草、谁解读的原则,做好政策解读工作。税务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文件牵头起草单位负责做好解读工作。联合发文的,牵头起草单位负责做好解读工作,其他联合发文单位做好配合工作。文件牵头起草单位负责同志是“第一解读人和责任人”,要主动发声,传递权威信息。要充分发挥各部门政策参与制定者和掌握相关政策、熟悉有关领域业务的专家学者的作用,围绕国内外舆论关切,多角度、全方位、有序有效阐释政策,着力提升解读的权威性和针对性。(各司局落实)

(二)规范解读流程。各级税务机关要按照税收政策和解读稿同步起草、同步审批、同步发布的“三同步”要求,将经本单位负责人审定的政策解读方案和解读材料随同文件一并报送,没有解读方案和解读材料的,办公厅(室)作退文处理。文件公布前,及时做好政策吹风解读和预期引导;文件公布时,相关解读材料应与文件同步在税务网站和媒体发布;文件执行过程中,要密切跟踪舆情,分段、多次、持续开展解读,及时解疑释惑,不断增强主动性、针对性和时效性。(各司局落实)

(三)细化解读内容。解读政策时,着重解读文件出台的背景、意义,文件内容的重点、理解的难点、必要的举例说明和落实的措施要求等,使政策内涵透明,避免误解误读。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影响市场预期等重要政策,各级税务机关要善于运用媒体,实事求是、有的放矢开展政策解读,做好与市场、与社会的沟通工作,及时准确传递政策意图。重视收集反馈的信息,针对市场和社会关切事项,更详细、更及时地做好政策解读,减少误解猜疑,稳定预期。(各司局落实)

(四)丰富解读形式。要围绕国家发布的相关税收法律、法规以及税务总局发布的税收规章、规范性文件等重大税收政策,通过举行新闻发布会、吹风会、撰写解读文章、组织记者采访、发布新闻稿、开展在线访谈以及电话、传真和电子邮件答复记者问询等形式,进行信息发布和政策解读。对于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政策,运用数字化、图表、音频、视频等方式,进行形象化、通俗化解读。注重通过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开展政策解读,围绕税收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确定新闻发布会的主题,精心准备发布材料,及时发出权威声音。税务总局每季度至少召开1次新闻发布会,主要负责人每年至少参加1次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新闻发布会,税务总局领导每年至少参加2次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新闻发布会;地市以上税务机关应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主要负责人每年对自己制定的重要政策进行解读不少于1次。(办公厅牵头,会同各司局落实)

九、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一)明确回应责任。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好涉税舆情的回应工作。涉及税务总局的舆情,税务总局是第一回应责任主体,对于税务总局与其他政府部门联合制定政策实施中发生的涉税舆情,由税务总局相关司局牵头与相关部委协调处置。涉及各地税务机关的舆情,涉事税务机关是第一回应责任主体,同时涉及国税、地税机关的,双方均为回应责任主体。对于各地发生的重大涉税舆情,舆情发生地税务机关要依托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共同做好应对处置工作。(相关司局落实)

(二)做好回应处置。建立健全涉税舆情监测、推送、分析研判、调查核实、回应反馈、评估等机制,对收集到的涉税舆情加强研判,区别不同情况,进行分类处置。对建设性意见建议,吸收采纳情况要对外公开。对群众反映的实际困难,研究解决的情况要对外公布。对群众反映的重大问题,调查处置情况要及时发布。对公众不了解情况、存在模糊认识的,要主动发布权威信息,解疑释惑,澄清事实。对错误看法,要及时发布信息进行引导和纠正。对虚假和不实信息,在及时回应的同时,将涉嫌违法的有关情况和线索移交公安机关、网络监管部门依法依规进行查处。进一步做好专项回应引导工作,重点围绕“两会”、经济数据发布和经济形势、重大改革举措、重大督查活动、重大突发事件等,做好舆情收集、研判和回应工作。(办公厅牵头落实)

(三)提升回应效果。涉及特别重大和重大突发事件的涉税舆情,要快速反应,最迟要在5个小时内发布权威信息,在24小时内举行新闻发布会,并根据工作进展情况,持续发布权威信息,主要负责人要带头主动发声,表明立场态度,发出权威声音。针对重大涉税舆情,建立与宣传、网信等部门的快速反应和协调联动机制,及时借助媒体、网站等渠道发布准确权威信息,着力提高回应的及时性、针对性、有效性。充分利用税务特色平台、新兴媒体以及税务网站的互动功能,提升回应信息的到达率。通过购买服务、完善大数据技术支撑等方式,用好专业力量,提高舆情分析处置的信息化水平。(办公厅牵头,会同相关司局落实)

十、推进政务公开平台建设

(一)强化税务网站建设和管理。建立健全网站管理制度,完善网站日常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网站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规范网站信息发布流程,做好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准确及时发布信息,发挥网站在政策解读、回应社会关切、与公众互动交流中的积极作用,使税务网站成为公众获取税务机关信息的第一来源。税务网站之间要加强协同联动,做到信息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税务总局网站发布的税收政策和要闻,省税务机关网站应及时转载、链接,发挥税务网站集群效应。各级税务网站加强与主要新闻媒体、新闻网站、商业网站的联动,通过合办专栏专版等方式,形成传播合力,提升传播效果。(办公厅牵头落实)

(二)发挥税务特色平台作用。依托办税服务厅电子触摸屏、显示屏、公告栏、宣传资料架等设施,公开办税信息,宣传税收政策。推进12366纳税服务平台建设,完善12366税收知识库,加强热线和网站纳税咨询的衔接和整合,全面提供能听、能问、能看、能查、能约、能办的“六能”型服务。积极利用税务微博、微信和手机客户端等新兴媒体传播税务信息。税务总局网站定期发布税务公报,及时准确刊登税收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做到应登尽登,各级税务网站在明显位置提供税务公报链接,方便社会公众查阅。充分发挥中国税务报社、中国税务杂志社、中国税务出版社等税务媒体在宣传税法、解读政策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拓宽公众获取税务信息渠道。(办公厅、纳税服务司牵头,会同相关司局落实)

(三)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平台。在立足网站、“两微一端”等自有公开平台的基础上,加强与宣传、网信等部门以及报刊、杂志、广播、电视、有新闻资质的商业网站等媒体的沟通联系。通过主动向媒体提供素材,召开媒体通气会,推荐掌握相关政策、熟悉税收业务的专家学者接受媒体访谈等方式,畅通媒体采访渠道,更好地发挥新闻媒体的公开平台作用。积极安排中央和地方主要媒体及其新媒体负责人列席有关会议,进一步扩大政务公开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办公厅牵头,会同相关司局落实)

十一、扩大社会公众参与

(一)明确公众参与事项。围绕税收中心工作,细化公众参与事项范围,让公众更大程度参与政策制定、执行和监督。税务总局重点围绕税收发展规划、税收规章、重大税收改革事项等,根据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扩大公众参与。省税务机关重点围绕计划、规范性文件、重要税收政策措施等决策事项,着力做好公众参与工作。市县税务机关重点围绕税收执法监管、税收优惠政策措施的执行落地,着力加强利益相关方和社会公众的参与。(各司局落实)

(二)规范公众参与方式。完善民意汇集机制,拓展公众参与方式,激发公众参与的积极性。涉及重大税收改革和公众利益的重要决策,应通过广泛征求意见、专家座谈、听证会、论证会、调查研究、咨询协商、列席会议、媒体吹风等方式扩大公众参与,充分了解纳税人和社会公众的意见建议。发挥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社会公众、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积极运用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做好政策措施执行的评估和监督工作。征求意见的采纳情况应予公布,相对集中的意见建议不予采纳的,公布时要说明理由。(各司局落实)

(三)完善公众参与渠道。在办税服务厅设立纳税服务值班岗、设置意见建议箱,做好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反馈。加强纳税人需求征集工作,通过纳税人满意度调查、纳税人座谈会、入户走访等方式收集纳税人需求。不断完善税务网站意见建议征集、公众留言办理、局长信箱等互动功能,依托新闻发布会、在线访谈、局长接访等形式,扩大公众参与面。积极探索公众参与新模式,利用“两微一端”等新媒体搭建公众参与新平台,支持多渠道的信息发布和政民互动。(办公厅、纳税服务司牵头,会同相关司局落实)

十二、强化政务公开组织保障

(一)健全政务公开领导机制。各级税务机关要建立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推进、监督检查本单位政务公开工作,并成立专门的政务公开工作办事机构。将政务公开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负责人亲自抓,明确一位分管负责人具体抓。主要负责人每年至少听取一次政务公开工作汇报,研究推动工作,有关情况和分管负责人工作分工应对外公布。(办公厅牵头,会同相关司局落实)

(二)完善政务公开工作机制。整合政务公开方面的力量和资源,配备政务公开专业人员,加强政务公开经费保障,为工作顺利开展创造条件。探索推行政务公开运转规范,制定政务公开工作场所建设标准、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答复范本等。健全政务公开协调机制,各级税务机关应与宣传、网信等部门紧密协作,指导协调主要媒体、重点新闻网站和主要商业网站,充分利用各媒体平台、运用全媒体手段做好政务公开工作。完善信息发布协调机制,对涉及多个部门的政府信息,应当与有关单位沟通确认,确保发布信息准确一致。(办公厅牵头落实)

(三)加强政务公开教育培训。各级税务机关要将政务公开内容纳入干部教育培训科目,加强对税务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培训,增强公开意识,提高发布信息、解读政策、回应关切的能力。分级分层组织实施政务公开教育培训,2018年底前对税务系统政务公开工作人员轮训一遍。政务公开工作人员要加强政策理论学习和业务研究,准确把握政策精神,增强专业素养。按照税务系统人才库管理相关规定,将政务公开工作业务骨干纳入人才库管理,提高政务公开人员专业素质,提升工作水平。(办公厅牵头,会同教育中心、人事司落实)

(四)强化政务公开考评问责。将信息公开、政策解读、回应关切等政务公开工作纳入绩效考评。通过第三方评估、民意调查等方式,加强对政务公开工作的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不断调整优化政务公开的方式方法,评估结果要作为政务公开绩效考评的重要参考。每年至少对20%以上的下级税务机关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对政务公开工作推动有力、积极参与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表彰;对重要信息不发布、重大政策不解读、热点回应不及时的,进行严肃批评、公开通报;对弄虚作假、隐瞒实情、欺骗公众,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责任。(办公厅牵头落实)

上一篇:photoshop学习论文下一篇:接触网作业安全员作业标准指导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