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源区

2024-10-04

武陵源区(共10篇)

武陵源区 篇1

1 武陵源区体育文化建设在小城镇建设中地位和作用

1.1 提高市民整体素质, 塑造新型市民的必要途径

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 有着丰富旅游资源和民俗人文的武陵源区是我国著名特色文化旅游基地, 也是世界著名风景旅游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地方经济的带动, 武陵源区作为一个既有自身特色, 有着丰富旅游资源, 同时又兼有我国小城镇普遍发展特色的地区, 在发展过程中也和我国大多数正在发展的小城镇一样, 存在着在经济发展与人文发展不能等价齐观的缺陷。这对于一个城镇整体社会氛围、市民价值观念的偏向和人们行为处事的方式都有一定影响, 而这些又都影响了市民良好素质的塑造。因此, 如果能大力发展武陵源区体育文化建设, 政府加强对武陵源区体育文化的宣传引导, 社会团体在居民中多多举办体育文化竞赛、锻炼, 居民、企业能够积极参与有关体育公共设施的建设, 那么武陵源区的人文环境将会得到极大改善。市民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 对各方举办的活动积极参加, 必然会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塑造了极好的素质和品格, 助益武陵源小城镇建设。

1.2 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据了解, 武陵源区在近年的发展中, 在物质条件方面的却得到了质的改善, 但同时也让一些市民忙于各种旅游项目补贴家用, 发家致富和追随物质, 在挣钱养家闲暇时间依靠一些不文明的活动“放松”, 忽视了自身生活方式的文明健康发展。而武陵源区的体育文化建设, 至少在3个方面帮助一些市民走出低俗, 改善他们的生活方式。

第一, 加速武陵源区体育文化发展后丰富的体育活动内容转移了居民的注意力。据调查, 武陵源区自从在一些学校和社区组织建设了体育设施后, 居民对篮球、乒乓球等体育项目产生不小的兴趣, 在闲暇课余, 各家各户都在进行体育方面的锻炼, 开阔了身心, 形成了良好的锻炼身体的风气。第二, 为发展武陵源区体育举办的体育赛事增加了居民的参与度, 引起了居民的好胜心和对体育比赛的追逐。比如武陵源区在2013年举办的残疾人趣味体育运动会、2015年举办的土家特色趣味体育运动会和社区运动会, 获得了一致好评, 在武陵源区引发了全民健身的高潮。第三, 就是体育文化多元的形式丰富了百姓的业余生活, 满足了大家对各种身体锻炼的需求。篮球运动能提高身体的协调和组织能力、乒乓球运动能锻炼人的灵活程度, 趣味体育运动更是让人们乐不思蜀。所以, 在小城镇发展居民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形成过程中, 体育文化建设必不可少。

1.3 培育市场, 拉动产业的发展

现今我国市场经济发达, 社会自由度较高, 一味依靠景区自然风景推动产业发展不利于市场的持久发展和进步。如果引进体育文化助力城镇发展的概念, 那么武陵源区的经济发展也会随之改善, 更加欣欣向荣。分析来看, 首先, 发展体育文化, 宣扬武陵源区全民积极参与健康生活, 有利于武陵源区良好社会形象的形成, 在社会舆论中占据主导位置, 让人们在听说武陵源的优秀后更加放心地来游览参观。其次, 一些趣味体育运动和独具民俗特色的体育文化发展建设可以让武陵源区的旅游过程独树一帜, 让武陵源区除了有优美的自然景观外增加活泼热闹的人文气息, 从而吸引更多游客, 增加旅游项目, 拓展居民收入, 发展城镇产业经济。最后, 增加体育文化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也可以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人民在此安居乐业, 吸引更多的人才来武陵源参与到对其的发展建设中去, 让武陵源区的小城镇建设发展更上一层楼。

2 武陵源区小城镇建设给武陵源区小城镇体育发展带来机遇

2.1 小城镇建设将为武陵源区体育建设奠定物质基础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物质保障。同样, 武陵源区小城镇发展建设也在对一些大型体育赛事的支持、对武陵源各种体育协会的发展和基础体育设施建设方面提供了帮助。

2.1.1 小城镇建设可为武陵源区提供大型体育赛事的资助

大型体育赛事是指参与者水平较高、规模较大、制度规范严谨的体育活动, 它的成功举办对一个地区经济、人文、资源的发展整合都有一定作用和推动。因此, 可以利用大小体育赛事的举办增加地区的社会地位和良好声誉。但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从前期筹备到其中组织再到后期收尾都需要各方面的资源, 需要城镇建设的推动。在赛前, 需要确定比赛场地、比赛各方的邀请和规则场次的安排, 如果武陵源区的城镇建设能在发展过程中考虑到场地的预留和建设, 并且加进对大型体育赛事的思考, 那么武陵源区的体育文化发展就可以有良好的开端。在比赛中, 城镇建设能为大型体育赛事提供各种人力资源。赛后更需要对大型体育比赛的场地的再利用、对于武陵源区体育文化的宣传和对大型体育赛事附产品的销售, 这些都离不开武陵源区小城镇建设的资助。

2.1.2 小城镇建设促进武陵源区体育协会发展的良机

城镇建设中各部门的规划对于一个城镇各方面的发展趋势非常重要。比如:武陵源区的体育总会、多种多样的人群体育协会和一些单项和行业运动协会。体育总会的设置对企业与总会的合作和企业对武陵源区的投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单项运动协会加强单项体育运动的宣传, 而行业协会加强了行业内和行业间的体育运动方面的联系, 是武陵源区体育发展的支柱之一。这些协会整合了武陵源区体育资源, 如:体育爱好者、捐献设备和集聚钱财, 如果能够顺利发展, 武陵源区的体育文化也可以得到有效延展。

2.1.3 小城镇建设推动武陵源区体育设施的建设

目前, 小城镇体育设施建设面临无人投资, 更无人关注的困境。如果在小城镇的建设过程中加强体育设施的规划, 一方面增加城镇企业与体育的联系, 支持设立更多以体育为主的体育用品、体育辅导班、体育场地的建设、体育比赛和传媒的企业;另一方面加大城镇化过程中对基础体育设施的建设, 这对武陵源区小城镇体育的发展大有裨益。

2.2 小城镇建设本身丰富了城镇体育文化的内容和内涵

小城镇建设除了在硬件设施上对城镇体育文化的成长中举足轻重, 在体育文化的内容和内涵建设方面也必不可少。

2.2.1 小城镇建设为城镇体育文化提供制度保障

任何一项事业的发展建设, 都离不开制度的保障, 在城镇建设过程中加强对体育发展制度的保障, 能够加快对城镇体育文化的建设。比如《关于加强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其中都对城镇建设过程中对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要性做出强调, 表明了国家对小城镇建设过程中体育文化建设发展的重视。而这不但增加了公众对国家在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信心, 更在城镇实际建设过程中加强了小城镇体育建设的思考和行动。在之后颁布的《城市公共体育运动设施用地定额指标暂行规定》中, 更是明确指出了城市发展过程中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重要地位和实施细则。

2.2.2 小城镇建设为城镇体育文化建设提供政策优惠

小城镇建设在城镇体育文化建设政策方面的优惠主要可以体现在为体育文化相关企业提供资金资助方面的优惠, 如:政策贷款、利息优惠等, 也可以直接为在武陵源区城镇体育发展中做出贡献的企业在税收、实际行事中给予优惠和绿色通道。

2.2.3 小城镇建设对体育发展的特殊贡献——社会体育指导员

社会体育指导员是指除了在正规体育比赛中对运动员进行指导的辅导员以外对其他体育活动的组织和对参与体育活动的人员加以培训指导的专业人员。首先, 小城镇建设中发展社会体育指导员可以提高武陵源区小城镇体育的发展水平, 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同时增强武陵源区体育参与者的专业技能。其次, 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存在让武陵源区小城镇体育的发展更有组织纪律行, 对其体育发展的组织管理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最后, 体育指导员可以让武陵源区的体育发展走向正轨, 保证了其体育文化持续健康的发展。

3 结语

武陵源区作为我国拥有四个世界级景区的文化基地, 体育文化的发展与和谐良好环境的建立对其发展至关重要;而武陵源区小城镇的发展建设更是武陵源区和谐可持续发展建设必不可少的一环, 两者相辅相成, 相互依托。只有在武陵源区小城镇建设中协调体育文化发展, 在体育事业发展追求的道路上考虑城镇整体的建设, 才能使两者达到真正互利互动, 共同进步。

摘要:该文立足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小城镇的实际情况, 对小城镇本身发展情况和小城镇体育发展概况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武陵源区体育文化建设在小城镇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如:提高市民整体素质, 培养新型素质市民;帮助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培育市场, 拉动产业的发展等。同时, 文章也分析了武陵源区的小城镇发展为其体育事业发展带来的物质、内容和内涵方面的机遇。该文对研究武陵源区的体育事业和小城镇建设共同发展做出了一些思考和研究。

关键词:武陵源区,小城镇体育,小城镇发展,互利互动

参考文献

[1]谢欣池, 何伟, 欧阳斌, 等.湖南省武陵源区小城镇体育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 2015 (29) :178-179.

[2]王先锋.“飞地”型城镇发展:基于落后地区城镇化道路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3.

[3]吴勇.山地城镇空间结构演变研究[D].重庆大学, 2012.

[4]邓剑.武陵源区生态旅游农业开发战略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 2004.

[5]洪波.张家界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南大学, 2006.

[6]刘大维.社区体育现状及其发展对策——以张家界市武陵源区为例[J].云梦学刊, 2011 (3) :91-93.

[7]万凌冰.张家界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吉首大学, 2012.

[8]潘建纯.武陵源景区生态旅游核心竞争力培育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 2013.

武陵樵夫作品 篇2

母失眠三十余年,今更甚,且药不易得,予睹母折磨,竟无计可施,愧惧交并,奈何。

山苍影如铁,树褐月新残。

悄拭眼中泪,强承膝下欢。

茫茫前路窄,浩浩北风寒。

灵药偷何地,亲心一枕安?

昨别怆然去,今还意万重。

青枝惊落落,白发笑庸庸。

容易亲恩负,等闲行客逢。

徘徊欲何处?残月下孤松。

窗寒徒十载,万里自纷纶。

钱可求千药,命难医一亲。

孤怀捣如煮,此意抚何伸。

久望暮鸦树,愧斯身外身。

千里尽风霜,萧条明月光。

劝君此杯酒,慰我九回肠。

腊尽离亲远,客回行路长。

今知无一用,家国两茫茫。

旧土如南雁,翩翩向北飞。

去乡风浩浩,入夜雨霏霏。

尘面沉吟久,知交梦寐稀。

苍山遥跃跃,时见远村微。

负手车窗下,轻哦游子吟。

寒霜围大夜,汽笛破归心。

百策终无用,三生被七擒。

回首家山远,何处白云深。

浮生似轮转,往复止无休。

平地波生浪,孤怀风满楼。

一身终碌碌,万古亦悠悠。

此意谁能挑,琴心慰客愁。

严霜难自保,徒此苦吟身。

事事风波久,年年别恨新。

人言成拙腐,自笑抱天真。

渐渐潇湘远,秋风入梦频。

从教十年感赋一

对此剜心三尺台,荒唐满目更堪哀。

两千年未秦灰冷,一例鹦言不许猜。

夜宿南岳烟霞茶院

铁佛寺西临主家,松声对坐煮烟霞。

雨光纷沓千峰碧,竹影分披一径斜。

湿翠春衫通梦寐,冷香玉臂忆芳华。

更怜午后二三子,消受佳人数饼茶。

吴化勇,字远锐,号武陵樵夫。湖南慈利人。承社、唐社成员。执教于广东某中学。自幼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现义务开办国学启蒙班,以弘扬儒学、诗教为己任。

《武陵春·春晚》赏析 篇3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译文]

风停了, 花瓣都被吹落在地上, 连尘土也染上了花香。 我睡到很晚才起来,也懒得梳头。 物是人非,什么事都不想做了, 想说话, 还没开口,泪水却先流了下来。

听说双溪的春景还好, 我也想去溪上划船。 只怕那里的舴艋(一种小船),载不动我心中这么多的愁闷。

[作者]

李清照(1084—1155), 号易安居士, 今山东省济南章丘人。 宋代(南北宋之交) 女词人, 婉约词派代表,有 “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早期生活优裕,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等。

[品词]

这首词有着作者一贯的风格。 不同的是,这首词的结尾用微笑的笔意写成。 她用微笑的笔意写寂寞的生活, 以及对往日的回忆, 体现着作者高超的文学造诣。

[故事]

赵明诚病重的时候,有个朋友带着一个玉壶来看望。

后来不知怎的,外面传说李清照夫妇要当汉奸, 要把玉壶献给金国。 李清照吓坏了,忙把玉壶捐给朝廷,向朝廷表明自己的心迹。 不过,李清照献出的古董, 朝廷并没有拿到, 全落到了一个借机大发国难财的将军手上。

遭受连续重创, 李清照十分痛苦,走投无路之下,无奈嫁给了一个小官员, 这时李清照已经49岁了。

姓张的娶李清照不是仰慕她的才名, 而是贪图她的古董。 婚后,当他发现李清照的东西差不多丢光了的时候,立刻露出了狐狸尾巴,对李清照又打又骂。

李清照这才明白过来, 后悔不已。 不久,她发现姓张的有贪污舞弊行为, 就告发了姓张的。

按宋朝法律, 丈夫即使真的有罪, 告状的妻子也要判有期徒刑三年。 李清照进了大牢,多亏亲友搭救,九天后被放了出来, 这段婚姻前后只持续了几个月。

李清照的后半生充满悲剧, 她拥有如此灿烂的才华却没有人知道她的生平,甚至连她生命中最后的日子也不知道。

涪陵武陵峡谷沧桑巨 篇4

绕,重峦叠嶂,古木参天。峰回路转,云断桥连。涧深谷幽,万壑飞流,水声潺潺。我们绕过蜿蜒山路,发现了这片未曾见过的土地——一个自然风物怡人的世界。

沧桑巨易,劫初儿戏。寻山摩壁兴难巳。化石鳍,海贝遗。一石一崖一天地,履险攀崖心不悸。鸟,在笑你。风,在抚你。

武陵山大裂谷,原名叫石夹沟。传说在2000多年前,秦国灭掉巴国时,其中一支巴族部落沿乌江而上,想寻求一个安生之地,找机会东山再起,复仇秦国。他们来到乌江一个叫河口的地方,这里两边高高的大山,中间一条蜿蜒的峡谷(今武陵山大裂谷),这群上千人的大部队继续往峡谷上行,越走天越开阔,走到了一个非常平整的地方(今田坝),一部分人在这里驻守下来,另一部分人继续往峡谷上走,又走到了一个非常狭窄的地方,这个地方被一道巨大的天然石门拦住,一个首领说:“我们要不要继续前行?”大伙都说:“我们要继续向前走。”

他们翻过石门,又走了一段时间,终于发生了奇迹,来到一个仙境般的地方,这里不但地势开阔、风景优美、土地肥沃,而且四面环山,只有一条山沟通往外面的世界,而且这条沟还被一道天然的石门拦住,原来这里就是他们要寻找的地方,既能开荒种地,又是一个易守难攻的战略之地,景色宜人,好比世外桃源。于是这群巴国人就永远的居住了下来。当时人们称“峡谷”为“沟”,这条沟恰好被一道巨大的天然石门拦住,所以巴国人就叫这里为“石夹沟”,这道天然的石门称为“石夹门”。

武陵山大裂谷景区位于重庆渝东南片区,坐落于涪陵武陵山乡境内,距重庆主城约1.5小时车程, 重庆市大木山自然保护区、重庆大仙女山的重点景区。大裂谷景区属武陵山系分支,平均海拔1290米,最高处1980米。地处武陵山脉乌江下游东岸,景区面积约30平方公里,主要由裂谷、地缝、暗河三部分组成。景区山势奇峻多姿,原生植被丰富,种类繁多,共有2000余种野生植物和200余种野生动物;空气清新宜

人,生态环境极其优良,由于景区属地壳的早期运动,因此形成了长达三十余公里的大裂谷,大裂谷雄阔壮美,谷底奇石叠垒,溪流淙淙,山、林、泉、洞、瀑、湖、潭、峡、坑、缝一应俱全,旅游资源极为丰富。

放眼望去,云雾缭绕,重峦叠嶂,古木参天。峰回路转,云断桥连。涧深谷幽,万壑飞流,水声潺潺。仙雀鸣唱,彩蝶翩翩;灵猴嬉戏,琴蛙奏弹,奇花铺径,别有洞天。春季万物萌动,郁郁葱葱;夏季百花争艳,姹紫嫣红;秋季色彩斑斓,五彩缤纷;冬季银装素裹。是此景只应天上有,而这些涂抹在湛蓝天空边的水墨之境又诉说着怎样的神话仙境?看远处的山峰,形态各异,动态万千。

这里,犹如童话世界,而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是爱丽丝梦游仙境。

武陵山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篇5

关键词:玉米,品种选择,播种育苗,移栽,田间管理,武陵山区

玉米是世界上三大粮食作物之一, 也是饲养业和加工业的重要原料, 其种植面积和产量仅次于小麦和水稻, 居世界第3位, 在中国种植面积仅次于水稻位居第2, 总产和单产均居粮食作物之首。武陵山区位于湘、鄂、川、黔、渝五省市交界地区, 玉米是该区的主要粮食作物, 常年种植面积近100万hm2。但因该区境内山峦起伏, 海拔高低不一, 低温、阴雨、大风、伏秋旱灾害性天气频发, 对玉米生产影响较大, 产量不够理想。为提高当地玉米生产水平, 经多年的玉米栽培试验, 现将该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选择购买适应武陵山区的玉米品种, 最好是武陵山区选育的品种, 如鄂玉23、鄂玉26、鄂玉28、鄂玉31等, 这系列品种具有品质优、抗性好等特点[1], 在武陵山区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具有高产的潜力。种子要严格粒选, 去掉病粒、虫粒、碎粒, 播种前最好晒种2~3d, 以提高发芽率, 保证一播全苗;种子最好包衣, 可以提前防治一些主要病虫害, 减少后期植株发病的几率。

2 精细整地

精细整地, 减少水分蒸发, 保住底墒, 是冬季及早春整地技术的关键。根据土壤墒情和耙地时间, 确定耙深。一般轻耙为8~10cm, 重耙为12~15cm。耙耢后达到上虚下实、耙平、耙碎、耙透、耕层内无大土块, 耕层内直径为5~10cm的土块不得超过5个/m2, 沿播种垂直方向, 在4m宽的地面高低差不超过3cm, 不漏耙、不拖堆。冬季及早春耢、耙、压是保墒保苗的有效措施。在年前冻融交替时期, 进行拖、耢整地, 其目的是拖平地表缝隙, 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将细土填入地表缝隙, 地表被细碎的土覆盖, 一般可使表层土壤湿度增加3%~5%[2]。耙、压的目的在于破碎土块, 压实耕层, 具有保墒提墒作用, 利于全苗。

3 播种育苗

低山区3月中下旬播种, 二高山区3月上旬至4月上旬播种, 高山区需采用两段覆膜栽培技术, 在4月中下旬播种。采用营养块 (或盘) 育苗。选用肥沃的土地, 整细, 选用地势平坦、土质肥沃的土壤做苗床, 开沟整厢, 精细整土, 施腐熟农家肥10kg/m2, 磷肥1.5kg/m2, 锌肥100g/m2, 进口呋喃丹100g/m2, 加稀粪拌湿, 能攥成团, 放能散, 堆制发酵2~3d后, 按大田7.5万块/hm2以上制作营养块。播种时胚根向下, 种背向上, 撒薄层细土覆盖。播种后搭棚盖膜, 注意将膜周围压实谨防鼠雀为害。出苗前不揭膜, 出苗至1叶1心时, 白天揭膜, 夜晚盖膜。栽前2~3d炼苗, 用稀粪水追送嫁肥。

4 移栽

2叶1心叶时定向移栽, 去除弱小苗。在垄两侧掏窝, 将营养块放入后覆土, 土的厚度以将营养块盖紧为宜。恩施州地形复杂, 各地海拔差异大, 气候条件也各有不同, 因此玉米品种的种植密度有适当差异。恩施州农业科学院近几年的栽培试验示范表明, 采用等行或宽窄行种植, 低山区适当密植, 二高山、高山区适当稀植。单作4.5~5.4万株/hm2;套作3.75~4.20万株/hm2。

5 科学施肥

玉米对肥料反应十分敏感, 合理施肥可以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基肥以农家肥为主, 大力推广作物秸秆还田技术, 广开肥源, 结合农村沼气池的建设, 大力实行沼液浇田, 提高有机质含量。施栏粪15~25t/hm2, 基本做到肥力均衡, 配合施用三元复合肥600~750kg/hm2, 淋稀粪12.5t/hm2, 加锌肥25~30kg/hm2。苗期是长根、长叶、茎节分化的营养生长时期, 一般在玉米五至六叶期, 追尿素150kg/hm2, 可结合第1次中耕除草进行;玉米大喇叭口期是玉米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的时期, 是玉米一生中生育最旺盛的时期, 吸收养分的速度和数量迅速增大, 此期对养分的吸收量最多, 是追肥的重要时期[3], 此时可追尿素450kg/hm2;玉米花粒期营养生长基本结束, 进入开花、授粉、结实的生殖生长时期, 为了防止早衰、促进灌浆、争取籽粒饱满、提高粒重、增加产量, 必须增施一定量的氮素及钾素, 一般可追尿素75~150kg/hm2, 并配合叶面施用液态钾。

6 病虫草害防治

武陵山区常见的玉米病害有大斑病、小斑病、青枯病、锈病、灰斑病、弯孢菌叶斑病、纹枯病、穗腐病等。对玉米病害的防治首先要加强栽培管理, 合理灌溉, 清除田间残枝病叶, 消灭地下害虫, 减少各种损伤;选择生物型种衣剂ZSB对种子进行包衣;对病株进行销毁, 尽量减少侵染源;重病田避免秸秆还田, 可轮作倒茬;对斑病的防治一般在发病初期, 用10%世高或70%代森锰锌等杀菌剂500~800倍液喷雾, 间隔7~10d, 连续施药2~3次;对锈病的防治一般在发病初期, 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或敌锈钠250~300倍液喷雾2~3次, 对纹枯病防治可于发病初期, 及时去掉病叶, 或用井冈霉素对发病处喷雾处理, 一般7~10d喷1次, 连续喷3次[4]。玉米苗期常见的害虫为地下害虫, 如地老虎、蛴螬、金针虫、蝼蛄等, 可用药剂拌种, 用50%辛硫磷乳油或好年冬颗粒剂拌种;用48%乐斯本或40%辛硫磷1 000倍液灌根或傍晚时茎叶喷雾;利用黑光灯、糖醋液诱杀成虫。防治玉米螟、粘虫、蝗虫、桃蛀螟、大螟等地上害虫可在心叶内撒施辛硫磷、毒死蜱、呋喃丹颗粒剂;使用Bt、白僵菌等生物制剂在心叶内撒施或喷雾;防治蚜虫可用40%乐果乳油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雾, 对玉米蚜虫的防治要尽早、尽小、尽了。大田移栽后7d左右用玉米田芽前专用除草剂 (如玉盛) 对大田进行芽前除草, 防除大部分禾本科杂草和阔叶型杂草;在玉米拔节前后, 可用20%草甘膦水剂3.75~6.00L/hm2或20%克芜踪3.0~4.5L/hm2, 对水600kg在玉米行间进行定向喷雾, 不能将药液喷到玉米叶片上, 可有效防除田间杂草。

7 适时收获

在玉米成熟期要适时收获。若收获过早, 影响玉米中淀粉和蛋白质合成, 进而影响产量和品质;过晚收获, 常遇到阴雨天气, 会造成穗粒腐病等病害及鼠害, 不利于产量和品质的提高。一般最佳收获期为蜡熟后期, 收获后要及时风干, 以免水分含量过高造成穗粒腐病, 影响产量和品质。

参考文献

[1]陈尚国, 谢瑞礼.武陵山区大穗型玉米抗灾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 2006 (12) :20.

[2]李强, 刘永超, 宋洪斌.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吉林农业, 2009 (10) :26-27.

[3]黄璐, 赵丽妍.黄淮海地区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20) :36.

武陵山区植保专业统计策略探讨 篇6

1 建立植保专业统计网络

植保专业统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强、要求高、长期的、连续的植保基础性工作。前期乡镇农技服务中心进行了社会化服务体制改革, 其公益服务职能被弱化, 植保统计的各项工作只能由县植保站专业技术人员完成。由于专职统计人员少, 调查的任务大, 时间紧, 致使无法严格按统计规范要求操作, 数据的连续性、准确性、科学性都不尽人意。目前, 长阳县乡镇农技服务中心将恢复其公益服务职能。因此, 建立植保专业统计网络的设想确实可行。首先, 在每个乡镇农技服务中心确定1名具有大专以上植保 (农学) 专业学历、从事农技服务工作2年以上的人员作为统计责任人。其次, 由县植保站组织统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可在县内学习, 也可外出取经。第三, 确定3~5个乡镇为植保专业统计调查点, 其他乡镇的调查数据作为修正依据。数据修正主要是针对检疫性有害生物、局部暴发的病虫害等。第四, 积极向上争取植保专业统计经费, 配备硬件设施, 提升统计水平。县植保站的主要技术职责是培训统计人员, 制订统计方案, 做好系统调查, 汇总调查数据, 准确及时上报。乡镇统计人员的职责是按方案及时下田调查, 反映发现问题, 认真填报表格。在田间调查中, 尤其要加强对检疫性有害生物、大区流行性病害、迁飞性害虫的监测。

2 根据海拔高度选定统计调查点

根据谷歌地球数据, 11个乡镇政府所在地的海拔高度大致为龙舟坪镇80 m, 磨市镇150 m, 高家堰镇180 m, 都镇湾镇280 m, 大堰乡600 m, 贺家坪镇730 m, 渔峡口镇250m, 鸭子口乡240 m, 资坵镇320 m, 榔坪镇480 m, 火烧坪乡1 780 m。结合长阳县农作物品种布局情况, 首先确定我国反季节蔬菜第一乡———火烧坪乡为高山蔬菜统计调查点;大堰乡、贺家坪镇地处长阳县中部, 是玉米、马铃薯种植基地, 定为半高山地区统计调查点;渔峡口镇、磨市镇是长阳县柑桔、水稻、油菜种植基地, 定为低山河谷地区统计调查点。每个调查点选定便于调查的2个村作为调查样本点。各统计调查点一经确定, 在较长时间内相对固定, 同时保持统计人员相对稳定, 以保证统计资料的系统性和可比性。其他乡镇统计责任人也要做好一般调查工作[1]。

3 确定植保专业统计项目, 规范统计调查方法

根据农业部植保专业统计报表内容, 结合该县实际, 确定以下病虫害专业统计调查主要农作物。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油料作物:油菜。经济作物:柑桔、蔬菜、茶叶、烟叶。同时, 进行检疫性有害生物发生防除情况调查。

统一调查方法是在提高统计资料准确性的基础上, 因地制宜, 综合运用普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等方法获得原始调查数据, 其中抽样调查是主要调查手段。在植保统计工作中常用田块数和面积作为抽样数量单位。为便于操作, 确定以田块数作为抽样数量单位。每次在各个统计调查点调查50块田 (即一个调查样本点25块田) , 详细记载各类型田统计调查内容。以发生、防治田块比例折算发生程度、发生面积、防治面积。对于单个田块, 应根据病虫害种类, 按《测报技术规范》分别采用5点取样、平行跳跃式等调查方法。针对检疫性有害生物调查, 主要采用普查的方法, 并用合众思壮专业测亩仪实测发生防除面积[2,3]。

4 做好系统调查, 指导统计点及时下田调查

及时下田调查是提高统计资料质量的关键。发生程度调查, 过早基数偏低, 过迟又难找到一定数量没有开展防治的田块。下田调查时间可以用以下几个方面参考确定:一是常年发生时间。一些常发性病虫害每年的发生时间差别不大, 可根据历年情况确定下田调查时间, 如柑桔矢尖蚧 (Unaspis yanonensis Kuwana) 。二是作物生育期。有些病虫害发生时间与作物生育期直接相关, 可用生育期作为调查指示时间, 如小麦赤霉病。三是气温。气温是影响某些病虫害发生的决定因素, 可用当地日平均气温作为调查时间参考。四是系统调查指示。对大部分病虫害而言, 由于受寄主作物、环境条件、病虫源情况的影响, 每年的发生情况千差万别。因此, 县植保站通过对系统调查田的观测, 估算出各统计调查点下田调查时间是最主要的方法。对防治后危害程度调查应在病虫害危害基本稳定后进行。田间危害情况调查与发生情况调查内容基本相同。

5 科学整理调查数据

在统计工作中, 数据整理是一项繁杂细致的工作, 直接影响统计的准确性。首先, 用加权法确定病虫害发生程度。根据《农业植物保护专业统计规范》, 发生程度分轻发生、偏轻发生、中等发生、偏重发生、大发生5级。先对统计调查点各类型田病虫发生量进行分级, 再算出各级田块的比例, 然后计算加权平均密度指标, 对照分级标准确定发生程度。其次, 用累加法确定发生面积。将发生程度为1~5级田块比例分别乘以该作物种植面积即为各级别发生面积, 再将达到防治指标的各级别发生面积进行累加。第三, 综合考虑确定防治面积。一是要看各类型田采用的防治方法;二是要看害虫发生代数;三是要看施药次数。化学、生物、物理防治及各代 (次) 的防治面积的总和即为该病虫害防治面积。第四, 用防治后调查情况修正发生程度, 发生面积。由于病虫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有一个较长时间发生、发展的过程[4]。在防治前进行发生程度调查时有的田块病虫害还没发生, 有的田块还没稳定。因此, 有必要用危害程度调查情况对某些病虫害的发生程度、发生面积进行修正。对于少数危害程度、危害面积 (测定方法同发生程度) 大于防治前发生程度, 宜将危害程度平均密度指标、危害面积加20%后确定该病虫害发生程度、发生面积。第五, 用其他乡镇的调查情况作为参考依据。如统计调查点没有发生田块而其他乡镇有一定发生面积的, 则需对数据进行修正。第六, 利用损失率匡算挽回损失、实际损失。挽回损失=自然损失-实际损失。损失率数据主要由3种方法获得, 一是运用数学模型, 二是应用权威数据, 三是当年田间测产。根据发生程度调查各级田块比例得出加权损失率, 再乘以该寄主作物总产即为自然损失量。根据危害程度调查各级田块比例得出加权损失率, 再乘以该寄主作物总产即为实际损失量。一季作物发生多种病虫的或一种害虫发生多代的, 在统计损失总量时不能机械地进行累加。

综上所述, 植保专业统计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许多工作内容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如有些统计标准有待研究, 统计手段也需要改进。

摘要:武陵山区农作物分布有其不同的特点, 在植保专业统计工作中要采取相应的方法。海拔高度、品种布局是山区农作物病虫害统计工作中必须考虑的主要因素。总结武陵山区植保专业统计策略, 包括建立植保专业统计网络、选定有代表性的统计调查点、确定科学的统计调查方法、及时下田调查等, 这是做好农作物病虫害植保专业统计工作的基础。

关键词:植保专业统计,农作物,病虫害,武陵山区

参考文献

[1]周华众, 谢华伦, 董兰, 等.湖北省植物保护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设想[J].湖北植保, 2007 (5) :21-22.

[2]郭继萱, 王泽乐, 石真彬, 等.关于搞好植保专业统计的思考[J].农业网络信息, 2008 (2) :115-116.

[3]胡劲松.关于植保统计规程的几点意见和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 2007 (13) :119, 121.

武陵山区水稻的引种与推广 篇7

关键词:水稻,引种与推广,武陵山区

武陵山区全年雨量充沛, 雾气比较多, 湿气比较重, 属于季风性山地湿润气候。以湖南湘西州为例, 该地年均降水量为1 020~1 898 mm, 年平均日照时数在1 400 h左右, 年平均气温20℃左右, 全年平均相对湿度到83%。武陵山区地形比较复杂, 山峦呈高低起伏分布, 各地方相对海拔差距较大。该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是水稻, 稻田主要分布在一些山谷和沟槽中[1]。由于武陵山区的独特地形和气候, 对水稻的引种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引种工作没有做好会导致水稻种植过程中染病, 影响当地的农业生产[2]。所以武陵山区水稻的引种与推广工作一直引起当地农业部门的高度重视。

1 水稻品种引进

1.1 引种原则

武陵山区的地形和气候都比较独特, 它是一个特殊的生态区。武陵山区海拔500~2 500 m, 属于亚热带季风性山地气候, 全年平均气温在22℃左右, 生理小种达8群38个, 土壤肥水条件不理想, 该地区水资源丰富, 全年降水量为2 000 mm左右。该地区的特殊性, 与其他平原、丘陵等地区不同, 所以要根据武陵山区的特殊生态进行引种和推广, 引进的品种应该高抗、耐低温, 根据海拔不同应使品种具有多样性, 又根据武陵山区的种植特点, 应该引进大麦穗品种和同生态区品种。

该地区的水稻长期处于多湿少照的环境, 比较容易产生病虫害, 尤其是稻瘟病发生频率较高, 而且影响范围比较广。该地区属于立体地形和气候, 在不同的海拔高度都有水稻种植, 耕作制度为一年一熟制[3]。该地区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 在水稻的育秧时期容易受到寒潮冷害, 造成烂秧危害;在水稻抽穗期容易受到阴雨和低温的影响, 造成水稻染病, 如白叶枯病。所以, 在水稻的引种中, 一定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 包括地形、气候、自然灾害等。坚持趋利避害的原则, 对引种进行严格的控制, 尽量筛选出能够抵抗低温寒潮、抗病能力强、产量较高的品种。同时, 籼稻中熟种应为主要的品种类型, 在种植时间上形成配套品种, 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

1.2 品种筛选

品种筛选是引种工作的重要环节。我国水稻品种非常多, 什么水稻品种适合武陵山区种植, 什么样的水稻适合在武陵山区生长, 什么样的水稻可以丰收, 这些结果不是经过主观判断可以得到的, 必须经过科学的实验。在引种原则的指导下, 引进了一些水稻品种, 还要对这些品种进行筛选, 它们的实际种植情况怎么样, 哪些品种适合在武陵山区种植。品种筛选工作要进行一些科学实验, 包括品种观察实验, 这一实验需要1 a, 包括品种对比实验, 这个实验需要2 a, 包括生产实验, 这个实验需要1 a, 包括区域示范实验, 这个实验需要1 a。为了较少实验的时间, 提高筛选的效率, 观察实验可以适当省略, 一些试样也可以同时进行。

1.3 水稻育秧

水稻育秧是水稻引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稻育秧必须选择合适的农田。育秧工作离不开与农户合作, 要选择责任心强、学习能力强的农户进行合作, 最好是当地的庄稼能手。选择的稻田应该地势平坦, 通风向阳条件好, 稻田土壤的肥力要比较均匀, 这样稻田适合稻苗的成长。选好稻田后要适时进行播种, 播种前要先进行晒种, 提高种子的活力。选择合适的天气进行播种, 播种时要稀播匀播。播种后要用细土把种子进行覆盖。播种后稻田管理工作要跟上, 包括秧苗移栽、水肥管理、病虫防止等[4]。

2 武陵山区推广新品种水稻的建议

引进水稻品种后, 应该在武陵山区进行大范围的推广。如果新品种的种植面积小, 不能改变当地水稻种植的整体面貌, 不利于提高当地的水稻产量, 所以要推广新品种水稻。针对武陵山区推广新品种水稻, 笔者给出以下建议。

2.1 重视新品种水稻的推广工作

当地各级政府和相关农业部门要高度重视新品种水稻的推广工作, 构建新品种推广体系。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 对于保障当地的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 应该把它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在新品种推广工作中, 政府应该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 让推广工作成为常态化, 保证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

2.2 完善新品种推广体系

新品种推广体系是新品种的推广的重要保障。完善健全的推广体系应该有稳定的品种展示基地, 稳定品种筛选基地, 稳定的配套栽培技术研发基地。对品种引进到认定的程序要进行科学的规范, 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筛选方法和实验方法。选定种子后, 对其配套栽培技术的推广很重要, 可以建立完善的配套栽培技术制度, 包括培训、宣传、补贴等制度。对于不符合要求的主导品种, 要建立相应的品种退出机制, 用制度来推动新品种的推广。

2.3 新品种普及作为重要的农业考评指标

新品种水稻的引进和推广对武陵山区的农业发展就有重要意义。判断一个地区农业科技进步的水平, 新品种普及率可以成为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新品种普及作为一个农业工作的重要考核指标后, 新品种推广工作会引起当地各部门的高度重视, 会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新品种的推广。其实, 新品种普及率高是农业科技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把新品种普及率作为评价指标, 有利于新品种的推广工作, 有利于推动农业科技进步。

参考文献

[1]杨文, 冯浪, 陈正福, 李朝霞, 等.黔东武陵山区水稻新品种筛选及推广体系的构建[J].种子, 2011 (4) :124-126.

[2]吕泽文, 李求文, 秦光才, 等.武陵山区国家水稻品种试验回顾和建议[J].中国种业, 2013 (8) :38-40.

[3]庄道元.基于农户视角的粮食作物主导品种推广绩效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 2011.

武陵山地区古镇旅游发展探究 篇8

关键词:武陵山,古镇,居民,开发与保护

一、武陵山地区古镇旅游发展的意义

武陵山地区古镇需要保护和发展, 但无论是保护还是发展都急需一定的资金投入。目前, 古镇的保护和发展所需资金绝大部分来自于城市财政, 这对城市建设的经济实力要求比较高, 经济实力不强的城市往往难以维系。国家虽然设立了历史文化古镇保护的专项资金, 但相对于大量的古镇而言是远远不够的。旅游业为古镇的保护提供了一个重要的途径。旅游业的发展对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发展就有了足够的资金保证。古镇必须经过保护和开发才能发挥其功能和效益, 才能体现其现实意义, 在一些有条件的古镇进行科学合理的旅游开发有助于保护古镇的特色, 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武陵山地区古镇发展旅游不仅对当地经济发展和居民脱贫致富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还大大提升了武陵山地区古镇的知名度, 使原本鲜为人知的小镇变为外向开放经济活跃的旅游胜地。伴随着旅游开发, 旅游业的生活、古镇的文化遗产、历史环境、传统风俗等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与冲击。

二、武陵山地区古镇旅游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1. 过度商业化倾向

随着各种法定节假日, 黄金周等带动的旅游热, 不少景点把各自的旅游开发作为经济的增长点, 古镇旅游更成为热中之热, 古镇所在地在今天特殊的社会经济条件下, 自然需要一些适于其环境和文化要求的社会、经济活动, 无疑带动旅游和发展商业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 但是如果一味地以经济效益第一, 把古镇地所在地的商业开发视为“摇钱树”, 那么本来有益于保护和发展的旅游和商业等活动就会变利为弊。主要表现应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而直接造成了古镇地方的商业网点的大幅增加, 特别是在主要的游线上各类商店的铺张及现代化的装修风格, 导致了古镇建筑物整体风格的改变和传统风貌的消退。同时, 近年来的不断膨胀的旅游业正在排挤着大量的有地方特色的小本生意, 致使受保护街区的风貌日趋千篇一律, 旅游设施的充斥、无特色旅游商品的泛滥以及“人人皆商”的浓重的商业气氛都在不知不觉中侵蚀着古镇自然环境和人文氛围。

因此, 古镇应禁止在保护区内开设新的商店、逐步地把那些向游客出售小饰品的商店迁移到保护区的外面, 通过发展观光旅游, 恢复传统“老字号”, 演示传统手工艺。还应重新挖掘构成水乡古镇整体空间环境的建筑群及文化环境的项目, 开发应景的古典民间娱乐, 展示古镇深厚的文化底蕴。

2. 旅游开发与居民问题

旅游业为古镇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在巨大的经济利益的驱动下, 把旅游当做古镇旅游的主要目的和动力, 对于居民的生活质量却没有积极的改善, 因而现存的建筑老化, 基础设施不全, 具有水灾隐患, 已不符合现代人的居住要求, 许多年轻人也因此不愿住在老镇区而纷纷迁往新区或大中城市。同时, 居民自发的建筑整修开始使用新的建筑材料与工艺, 影响了原来传统的风貌延续。

三、武陵山地区古镇旅游发展的战略思考与对策

1. 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相结合战略

古镇神秘独特, 到处都遗留着历史的沧桑味道。但是历史也遗留着一系列问题, 恶劣的卫生环境跟落后的旅游住所, 都是摆在游客面前的问题, 因此, 在合理保护古镇原韵后谋求更大的发展则显得尤为重要。古镇旅游开发的目光始终要放在将来, 不能为了谋眼下的利益而放弃在保护中开发, 开发中创新, 只有全面提升古镇旅游的神秘吸引力, 才可实现可持续旅游与水乡保护的双赢局面。对古镇的保护不仅包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还包括对古镇文化整体的保护。生态环境的保护主要是指治理古镇环境存在的脏、乱、差现象, 严防由于游客过多造成对古镇的垃圾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光污染、视觉污染等;对古镇文化的保护主要是指对建筑文化、民风民俗文化、民间艺术文化等的保护。游客到古镇游览, 主要是享受其优美宁静的环境、古色古香的民居建筑、纯朴的民风民俗的整体氛围感受, 保护这些原真的、本来的、真实的东西是维持和延长古镇生命力的有力举措。在旅游开发过程中, 当遇到多种利益发生冲突且难以平衡时, 要以“保护优先”为基本的前提, 树立系统保护的理念。坚持保护环境为主, 开发旅游为辅的原则, 才能做到古镇的可持续发展

2. 推动居民参与

古镇人是古镇文化的传承者与发展主体, 他们最清楚什么事真实的有价值的古镇, 古镇人是古镇文化精神之依托。在古镇开发过程中, 如何对古镇进行开发、保护和利用, 应尽可能多的听取当地居民的意见。这就需要构建一个当地居民、政府、旅游开发商三方平等的交流平台, 提供给居民一个表达意见建议的渠道, 使当地群众都有在旅游发展中表达意见和想法的机会。同时政府在发展旅游业过程中, 还应尽可能的兼顾各方居民的利益, 拉动全镇居民的参与热情, 推动有意愿从事旅游业的居民尽可能多的参与到古镇旅游发展中来, 提高古镇居民对发展旅游的认同感。让居民能真正的在旅游发展过程中拥有话语权, 真正的享受到旅游开发的益处, 不仅能增强古镇居民的荣誉感和归属感, 还能自然地营造出一个居民主动、自觉参与的良好环境。

3. 开发与保护并重

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大多是矛盾的, 对古镇进行旅游开发虽然带来了优厚的利益, 但是对古镇具有易损坏性, 古镇文化的唯一性、独特性及不可再生性导致古镇的原真性一旦遭到破坏将很难挽回。古镇的历史文化是其灵魂所在, 民俗风情、文化传统这些古镇瑰宝更是依托于古镇居民而存在的, 保护好古镇珍贵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把古镇、居民与旅游发展良好的融合在一起, 做到开发与保护并重, 才能更好的展现古镇魅力, 吸引更多游客, 实现武陵山地区古镇旅游业和谐持续发展。

四、结语

古镇以其独特的建筑形态、深厚的人文情怀、丰富的文化底蕴、以及其古朴清丽的风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 而古镇的人文情怀更是古镇的灵魂。武陵山地区古镇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 武陵山片区旅游开发的重点项目。要实现武陵山地区古镇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务必要处理好旅游开发与当地居民的关系, 切忌盲目开发。希望在政府、旅游开发商及当地居民的共同努力下, 武陵山地区古镇会有更璀璨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杨宁宁.论旅游与纳西文化的传承[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2004 (4)

[2]马琳.试论民俗文化的特征与功能[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7)

[3]廖冬梅, 张诗亚.丽江的旅游开发对传统纳西文化传承的影响[J].民族教育研究, 2006 (4)

武陵大山深处的代课教师 篇9

大山深处的巴东县清太坪镇姜家湾教学点,准时响起上课的钟声。48岁的代课老师谭定才拄着双拐,沿着窄窄的石板长廊,走上三尺讲台。一块旧黑板,几张破课桌,18个山里的孩子,就是他全部的人生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没有掌声、鲜花和簇拥,只有清贫、单调与孤寂。

清脆的铃声在山间回荡,穿越25年的沧桑岁月,伴随一批又一批孩子,走出大山,放飞希望和梦想。

雨雪为被 坚守山村教室

孩子们散去,深山里一片寂静。昏黄的油灯下,谭定才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摊开纸笔,写下第一天的教育日志:“今天,是我最开心的一天,我终于走上梦寐以求的讲台。但愿我能早日圆自己的教师梦。”

这是1983年秋天的一个夜晚。那天起,20岁的谭定才以一个代课老师的身份,开始在恩施州巴东县清太坪镇中心完全小学任教。

前20年,他身体健全坚守在大山深处,短暂离开3年后,又有5年,他拄着双拐继续走上讲台。

作为一名代课老师,谭定才的教学岗位有很大随机性。哪个老师病了,离开了,他就要顶上去。25年来,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柱园坪、核桃坪、姜家湾等周边5个教学点代课,而杨家庄教学点是这其中条件最为艰苦的一个。

杨家庄的40多个孩子共两间教室,老师的寝室还兼办公室,全是土坯房纸糊窗,房子到处是缝隙,教室楼板满是大大小小的窟窿。谭定才来后,怕孩子们发生危险,用冬天烤火用的木柴塞进窟窿给房子打上补丁。

一年四季,谭定才和孩子们有两怕:一怕下大雨,二怕过冬天。

一遇大雨,石板房顶的教室便四处漏水,根本无法上课,甚至连避雨的地方都没有。每每这时,谭定才只能将孩子们带到相邻的村支书杨关文家里避雨。

在多雨的季节,晚上睡觉时,谭定才都要在被子表面盖一层塑料薄膜,防止突然下雨淋湿被子。

可最难熬的还是漫长的冬季。地处武陵山脉深处的杨家庄教学点气温最冷时零下30℃左右,滴水成冰。飘扬的雪花从房顶缝隙中洒下,每天早上起床,谭定才被子表面都是一层积雪。

一到冬天,生活用水变得更加困难,为了让孩子早上到校后能喝到热乎乎的开水,谭定才要想很多办法防止桶里的水一夜之间结冰。他常用的方法是在桶中表层的冰块上钻一个孔,插上一根管子,方便将桶底的水倒出。

教室四面透风,户外冰天雪地,谭定才右手很快就会被冻僵,有时连粉笔都握不住。一堂课下来,双腿冻得像两根木头毫无知觉。晚上睡觉,唯一的取暖方法是用热水泡泡脚,让身子有点暖意才钻进被窝。尽管这样,第二天早上,被子里仍然冷冰冰的。每年的冬季,他的双手双脚都满是冻疮,又痛又痒。

在杨家庄教学点,谭定才一呆就是7年。此后,他多次被派往姜家湾等多处任教。每一个教学点,他都是坚守时间最长的老师。

2003年,国家开始全面清退民办教师,连民办教师资格都不具备的谭定才被迫离开心爱的教学岗位。次年,他到陕西的煤矿上打了半年工,攒了1万多元后回家盖起新房。

但厄运却突如其来。2005年9月,他不慎从房顶摔下,从此落下高位截瘫的伤残。

双拐当腿 撑起三尺讲台

“病床上的这一年半载,是我这辈子最为痛苦的一段时光。”在养伤的日子里,他曾写下这样一段话:“度过无数个严寒酷暑,在最艰苦最恶劣的地方(教学),图的是不让孩子们失学,难道我做的还不够吗?老天爷还要给我病痛的折磨,使我的腿脚残废?”

直到2007年,姜家湾几名村民到访,谭定才方从精神的巨大折磨中解脱出来。这年9月份,姜家湾教学点的老师病倒,村民们想起已离开教学岗位3年的谭定才。“把孩子交给谭老师,我们放心。”家长们说。

拄着双拐,重上三尺讲台,他百感交集。

第一次拄拐上讲台,翻一页书,在黑板上写一个字都极为困难。因为长期得不到良好的治疗,他的臂部烂出两个鸡蛋大小的洞,右脚也严重溃烂。讲课时,谭定才只有双手紧紧扒着讲台,才能不让自己的身子从椅子上滑下来。每次板书时,他要左手拄着拐杖,肚子顶着黑板支架,才能勉强腾出右手在黑板上书写。转身面向孩子们讲解时,稍不小心或动作幅度稍大就会摔倒在地。“刚开始时,孩子们见我摔倒了,都不知所措。时间长了,孩子们再见我摔倒或在椅子上站不起来,都会上前把我扶起。4年来,这种情况在课堂上已是家常便饭。”谭定才说。

自从受伤后,谭定才每天都要忍受病痛的折磨。为了保证正常教学,他开始吃止痛片。“别人吃两片,我要吃三片,前两瓶还有点效果,吃到第三瓶时已起不到什么作用,只能强忍。”谭定才说。“最难受的不是伤口疼痛,而是大小便失禁。”谭定才说。

为了防止在讲台上大小便失禁,谭定才上课之前不敢吃东西,不敢喝水,而且要随时留意自己的裤裆,只要发现有湿点,他就要让孩子自习一下,自己赶紧回到寝室换裤子。“为人师表,我不能在孩子们面前有损老师的尊严。”他说。

在谭定才的床头,摆着几个花露水的空瓶。这不是他用来驱蚊的,而是用来除去身上的臭味。由于严重的骨髓炎,伤口流出的脓水奇臭无比,为了不影响孩子们的学习,每次上课之前,他都要在伤口部位洒上花露水。

长期营养不良和劳累,谭定才的身体日益衰弱,还患上严重的胰腺炎等多种疾病,常常一堂课也难撑下去。去年5月,他晕倒在课堂上后,才被迫去医院接受检查治疗。

为了不耽误孩子们的学习,他自掏腰包,以每月600元为孩子们请了一位代课老师,替他代了两个月的课。住院后的日子里,病情不断恶化,他大量吐血拉血。担心自己时日不多,他将妻子叫到病床前交待后事:“我走后,不要花钱买棺材,也不要做新衣,只要在我的胸口挂支笔,再给我一个本就可以了。”

爱和坚韧 见证大山希望

谭定才曾说:“这25年来,特别是伤残之后,如果没有这些孩子,没有我的妻子,我再怎么坚强,也不可能坚持到今天。”

在长期的共同学习生活中,谭定才和孩子们之间,已经形成了难以言说的默契和深情。

那次重病,是他重上讲台后,离开孩子们最长的一段时间。未等身体完全恢复,他就不顾医生的劝阻,回到学校。孩子们见谭老师回来了,纷纷抓着他的衣角,将头往他身上蹭,高兴得有哭有笑。谭老师将孩子们搂在怀里,这个从未因病痛流过一滴泪的山里汉子,也不禁流下动情的泪水。

平常在课堂上,孩子们只要看到谭老师神色有异,就会关切地问:“谭老师,您是不是又疼了。”见谭老师头上冒汗,孩子们就会掏出纸巾给谭定才擦拭。每次下课后,不用谭定才吩咐,几个年龄稍大的孩子就会主动上前搀着他去厕所。去年10月,恩施州中心医院到教学点接谭定才去做手术,孩子们簇拥着谭老师上了救护车,又哭着在救护车后面追出很远。

每次到学校接送孩子,家长们只要见谭定才寝室的水桶里没水,就会主动地拿起扁担。晴朗的周末,家长们就会用摩托车载着谭定才,将他送回家里与妻儿团聚。每年开学,家长都会主动替谭定才领回新书,而谭定才也会强行往家长们手中塞上一包烟和摩托车油钱。在谭定才住院手术的这段日子里,家长们又自发地到谭定才的家中,帮他将地里的红薯挖了。

最大的支撑还是来自妻子兰友翠。在丈夫伤残后,这个瘦弱的山村女子,默默一个人挑起全家的重担。为了腾出更多的精力照顾谭定才,她将家里喂养的猪和羊从以前的6只减少到2只。每天傍晚,在忙完一天的农活后,她就步行几公里的山路来到学校,替丈夫换药、按摩,做好当天的晚饭和第二天的饭菜。四年来,无论刮风下雨,数九寒冬,从无间断。

丈夫每次回家过周末,她都要将丈夫从公路上背到家里。周一清晨,再将丈夫背上公路,托付给学生家长用摩托车载到学校。这段不足200米的山路又陡又滑,即使两手空空也很难行走,她每次背着丈夫都要至少走半小时,歇上四次脚。实在撑不住了,她才停下来喘上几口气。

从家里到学校,从寝室到教室,这艰难的每一步,都是爱的见证和支撑。这无言的爱和坚韧,支撑的不仅仅是贫困山村的一个三尺讲台,更支撑着莽莽武陵山脉的未来和希望。

武陵源旅游扶贫效益测评及其优化 篇10

关键词:旅游扶贫,效益测评,优化对策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旅游业对贫困地区的带动作用日渐显著, 许多有着丰富旅游资源的贫困地区已把旅游业当成发展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这期间国内专家学者对旅游扶贫的研究越来越深入, 并在旅游扶贫含义及其理论基础研究、特定地区旅游扶贫的可行性分析及发展战略和基本思路研究、旅游扶贫模式研究、旅游扶贫开发工作的经验及问题和对策研究等方面已取得较好的成果。但从促进贫困人口在旅游扶贫中获利和发展的角度, 对风景区旅游扶贫的效应研究的比较少;对旅游扶贫促进贫困地区发展程度, 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速度, 带动其他产业发展, 以及就业率的提高等问题还未形成一个评价模式;对其扶贫政策进行衡量, 从而采用合理、科学的旅游开发扶贫政策研究比较少。武陵源位于湖南省西北部, 是张家界市辖属的一个县, 辖索溪峪、天子山、张家界、杨家界四大风景区, 是世界著名风景区之一。通过对张家界武陵源实地调查和与当地居民的访谈, 了解旅游扶贫中贫困人口的获利和发展情况, 进行张家界武陵源旅游扶贫效益评估, 从而提出旅游扶贫的优化对策, 以期对同类贫困且具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地区起到借鉴作用。

一、武陵源旅游扶贫概况

(一) 武陵源的历史沿革

武陵源, 古已有之。历史上分属不同的行政区管辖。1988 年, 国务院确定武陵源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并批准设立武陵源县级行政区。总面积 397 平方公里, 辖六个乡镇处, 人口 4.4 万, 有汉族、土家族、苗族、白族等多个民族。 1991 年, 武陵源荣登“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金榜。 1992 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武陵源作为中国首家“世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97 中国旅游年, 武陵源被国家旅游局列为 35 个王牌精品旅游景点之一。 2000 年,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被国家旅游局评定 AAAA 级风景旅游区。同年, 武陵源被建设部授予“文明风景区”称号。 2004 年被列为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

(二) 武陵源社会经济文化基础

武陵源地处湘西北的少数民族地区, 在旅游开发之前, 是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 被湖南省政府确定为省定贫困县 (区) 。武陵源贫穷落后, 与外界联系极少, 是典型的不通路, 不通电, 不通邮的“三不通”地区, 产业结构单一, 当地居民主要以农牧业和狩猎等为生计。忙完农耕以后就去山上采木子和金银花等药材拿去卖, 换些日用品回家, 勉强能维持生活。以前农民居住的都是木房子, 上面盖的是茅草。人们精神生活较单调, 人们或是聚在一起闲聊、发牢骚, 或者是在忙那些永远也干不完的农活, 或者是为了生计而四处奔波, 或者是利用聚众赌博来消磨时间等等, 基本上没有什么文化活动和体艺方面的活动。近几年来, 武陵源区委、区政府把旅游和扶贫紧密结合起来, 确定了“以旅游为龙头, 以农业为基础, 实施旅游带动扶贫”的战略方针, 一手抓旅游开发, 一手抓脱贫致富, 取得了显著成绩。一个由贫困向富裕、小康文明方向迈进的新兴旅游区正在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中外游客面前。

二、武陵源旅游扶贫效益评估

(一) 经济效益评估

1.区域经济发展

在旅游开发带动区域发展这个“发动机”的牵引下, 十几年来张家界产业结构和区域经济开始了全面调整与提高。突出体现在:随着接待客流量和旅游收入增长, 第三产业产值和区域经济总量获得了快速提高。根据编译数据可以看出:1992-2006年, 张家界国民经济的增长可划分为两个阶段:1992-1997 年为旅游开发的初期, 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和任务很大, 武陵源的旅游收入增长缓慢,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也缓慢, 1998-2006 年是旅游开发的成熟期, 旅游业成了武陵源的支柱产业, 旅游收入快速增长, 同时国内生产总值也保持同样的增长速度。

2.产业结构变化

武陵源由于旅游业的发展, 第一、第二产业所占大幅度下降, 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发展迅速。鉴于武陵源的产业结构的单一性, 其第三产业增加值几乎全部来自旅游业, 以第三产业的增加可以近似说明旅游业在武陵源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武陵源的旅游经济改变当地的产业结构的贡献是巨大的。上述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化至少有两个方面的重要意义:一是标志着武陵源地区已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相对落后地区跃迁到以第三产业为主的现代文明社会;二是标志着武陵源地区, 大多数居民已经基本摆脱了以农为主的“蓝领”职业身份, 而正在成为从事旅游服务业的“白领”一族。

3.农民收入变化

旅游资源是武陵源的基本资源, 旅游产业是武陵源的主导产业。武陵源致力于开发旅游服务市场, 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鼓励发展第三产业。全区贫困农民借助武陵源旅游业的发展, 逐步探索出了一条为旅游服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一部分贫困农民在景区办起了饮食服务店、旅店、旅游公司、旅游纪念品商店等, 一部分农民把玉米棒子、红薯由“口粮”变成了商品, 由“土货”变特产, 加工成熟后卖给游客, 同时, 农民适时上山采茶叶、山胡椒、猕猴桃、挖葛根, 变“山货”为名产, 这些山民村妇, 常常是用一背篓土货, 换回一把把钞票。

经过20多年的发展, 武陵源的旅游总收入增长了200多倍, 而当地农民的纯收入增长却不到5倍, 与武陵源旅游总收入、财政总收入的增长率相比较, 农民平均纯收入的相对增长速度明显较低。另外, 由于旅游发展的不平衡, 造成的贫富差距拉大, 索溪峪镇和天子山镇因为区位优势率先富裕起来了, 而其它的二个镇还处于相对贫困状态。就是索溪峪镇内部的发展也不平衡, 军地坪村现在已经完全城镇化了, 沙坪村还有一小部分人口住在大山里面, 勉强能维持生计。

4.旅游带动就业情况

旅游发展为武陵源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不少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到旅游行业。例如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吸纳了农村实有劳动力1 138人, 目前公园管理处安排了463人从事旅游服务管理、75人从事旅游交通运输、253人从事轿运、101人从事旅游商品经营、82人从事导游等, 农村旅游从业人员占劳动力总数的85%。2006年年末, 武陵源全区共有接待宾馆饭店230多家, 接待床位1.8万张, 不仅为游客提供了方便, 而且给当地人提供了就业机会。但是, 由于受自身素质和经济地位的限制, 绝大多数贫困人口只能从事低层次的工作, 如服务员、小商贩、手工制作、保安等, 报酬较低。相比之下, 高薪的管理职位却往往被外来人员或地方少数人所占据。由于自私的心理或受利益的驱使, 一有就业的好机会当地政府官员首先考虑的往往是自己的亲戚, 然后再是普通老百姓, 有时甚至把就业指标卖给有钱人。例如:现在的天际大观园是政府征收了沙坪村的土地建起来的, 本来答应给沙平村提供70个人的就业指标, 但是到最后, 当地的村民一个就业指标都没有, 就业岗位全落在了官员的亲戚和有钱人的手中。大量的当地居民就这样被排斥在旅游活动之外, 不能在旅游开发中直接受益, 真正受益的集中在开发商、管理者政府官员等少数人手中。贫困人口的发展没有真正成为旅游扶贫开发的关注点;没有实现帮助弱势群体、扶持弱势群体的目标。另外, 在武陵源国际度假酒店还存在着歧视本地员工的现象:如果从事同一个级别的工作, 外地招进来的员工比本地人工资高。

(二) 社会效应评估

1.基础设施

自然风景的开发, 很大程度上就是改善风景地域的“可进入性”, 使旅游者“进得来, 住得下, 散得开, 玩得好, 出得去”, 因此, 现代化的交通、通讯, 住勤、游乐设施优先在风景地域发展。为了增强景区的可进入性, 1985年9月9日, 国务院批准修建张家界 (大庸) 机场, 到目前为止, 张家界开辟了荷花机场到全国各大城市和韩国航线, 已有东航、国航、南航、深航、奥航等十余家航空公司加盟张家界航空市场;为了分散客流和物流, 新建成的火车站已于2008年1月18日投入使用;常张高速、峪园公路建成通车;张清、慈索公路完成改造, 2006年末全区公路通车里程264.819公里, 其中省道23.213公里, 县乡道162.478公里, 村道79.128公里。目前, 全区农村也已经实现“五通”目标。共新 (整) 修村级公路约56公里, 解决了约18个村、1.4万人的交通困难;新 (整) 修河堤、水渠等农田水利设施约28千米, 改善和新增有效灌溉面积960亩, 解决了15个村, 1.2万人的饮水困难;累计建沼气池4 200余口, 切实有效缓解了农村能源紧张。

2.教育事业发展

从1989以来, 武陵源教育事业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1989年建区初, 全区仅有学前班7个, 入班儿童近400人。到2000年, 全区有独立幼儿园6所, 大、中、小、学前班共47个, 幼儿1 500多人, 这说明了幼儿教育受到了重视。同时, 基础教育也得到了发展, 1989年, 小学入学率和初中入学率分别为74%和61%。到2000年, 小学入校率99.9%, 初中入校率99%。由于旅游经济的发展, 区政府的财政变得很宽裕, 于是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1989年, 武陵源各级各类学校的校舍及其他教学设备都比较落后和缺乏, 全区有中小学校48所, 校舍面积37 129平方米, 生均7平方米。其中危房面积12 995平方米, 占35%。共有教学仪器321件, 价值5 300多元。各种图书资料1 200册, 价值0.4万元。到2000年, 全区各级各类学校的校舍面积达到55 000平方米, 8平方米/生, 所有危房都得到改造, 教学仪器9 753件, 价值159万元, 比建区时增加30.4倍;各种图书资料5.7万册, 价值35万元, 比建区时增加47.5倍。2004年武陵源就已经开始实施免费的九年义务教育, 比全国要早三年。

(三) 生态效益评估

1.自然生态效益

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业, 缺乏有效地开发模式理论指导, 不注意运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旅游资源的开发。武陵源旅游资源低水平重复开发问题严重。这种低水平的重复开发, 造成了客源及市场的恶性价格竞争;造成了原本有限的资金的极大浪费;也造成了旅游资源的极大浪费。

武陵源的现代旅游业发展迅速, 呈现出勃勃生机, 但开发的过程中同世界上大多数旅游地最初建设开发一样, 武陵源一开始就重开发轻保护, 生态旅游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问题也逐渐凸现出来。武陵源旅游带来的环境污染依然较为严重, 主要原因是超过了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限度。游客数超过了景区的环境容量, 尤其是黄金周和节假日, 更是大大超过了环境容量, 环境污染问题有加重的趋势。随着旅游人数逐年增加, 这里的旅游交通、住宿、饮食业蓬勃发展, 一时间, 在遗产核心区冒出了不少宾馆、饭店和大小不一的棚点或商业小区, 景区建成游览线30多条, 游道300多公里, 景区还设有2条登山索道、1座观光电梯, 违章建筑面积19多万平方米。著名景点锣鼓塔容纳了一座“宾馆城”。“世界最美的大峡谷”金鞭溪每天被迫接受2 800吨污水。武陵源各生活接待区的空气质量部分超过国家一级标准, 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总悬浮颗粒物都呈上升趋势, 酸雨频率大52%。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不断增加, 金鞭溪和索溪正遭受严重污染。武陵源的过度开发已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公署的“黄牌”警告。整个景区陷入了过度开发的误区, 优美的自然环境受到了极大的污染、生物多样性受到明显的损害, 遗产资源的“原生性”遭到了破坏。

2.人文生态效益

武陵源以前贫穷落后, 最主要的是观念落后和科学技术落后。由于农民文化素质低, 思想观念陈旧, 安贫乐道, 不思改革、进取, 很难接受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旅游开发后每年数百万的游客涌进武陵源, 把现代文明也带进了武陵源, 打破了武陵源封闭的状态, 有利于促进武陵源地区与发达地区的文化、人才和物资交流, 开拓人们的眼界, 增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意识, 改变传统的单一的农业生产, 提高了本地区文明的程度。武陵源是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 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少数民族文化是吸引旅游者的一大因素。当地的传统手工艺品, 因旅游者购买, 制作工艺在发展和提高。如土家织锦“西兰卡普”, 起初只是土家人用做“土花被盖”的, 因旅游的开展, 开发出大型织锦壁挂、背包、挎包、织锦衣等, 用途得到拓展, 产量也因此增加。随着生态旅游的开展, 面临着失传的传统工艺品制作工艺, 得到了发扬光大, 传统工艺品生产重新焕发出生机。歌舞以往只有在传统的节日才会演出。歌舞以往只有在传统的节日才会演出, 现在为旅游者表演, 演出的场次在增多, 参与演出的人在增加。这样在保持民族舞蹈的特色和满足现代旅游者审美需求之间找到了一个有机结合点, 更利于民族歌舞的发扬和传承。由此可知, 旅游能够提供维系当地文化世代传承的通道。

当社会所处的环境发生改变时, 这种环境所诱发出来的文化演进也将被改变。武陵源自开发旅游以后, 其地理的相对封闭性被打破, 吸收现代文明, 加快文化演进。因旅游者多来自经济、文化相当发达的地区, 他们携带的文化相对于旅游目的地的原生态文化而言是一种高势能文化。两种不同背景文化相接触时, 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国度的旅游者所携带的高势能文化更深刻地影响改变着当地的低势能文化。当地的人们以旅游者为观察点, 了解外部社会先进的文化, 借鉴对自己有用的成分, 对其有选择地吸收。旅游者在武陵源进行旅游与自然亲密接触期间, 既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与环境, 又作用于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当然在外来文化与当地的原有文化融合、碰撞的过程中, 可能会出现主流文化导向的偏差, 以致丢失掉原生文化中宝贵的东西。旅游者穿戴打扮、举止表情和行为等都在传递信息, 当地居民在潜意识中慢慢地接受和效仿, 因而传统服饰只有老年人穿, 出现了当地少数民族的汉化, 他们不再过属于自己民族的节日, 不再住具有自己民族风格的楼房, 会说本民族语言的人越来越少, 当地原有的民俗也逐渐趋向于同化甚至面临着民族文化的失传。

综上所述, 武陵源自从发展旅游扶贫以来, 区域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武陵源地区已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相对落后地区跃迁到以第三产业为主的现代文明社会。农民收入不断增收, 就业率不断提升, 区域内的基础设施不断加强, 教育事业发展迅速。但是同时也应该看到, 因为政府对旅游扶贫的认识还不到位, 当地居民因为区位和自身素质的偏低, 旅游企业过度的追逐经济利益, 在旅游扶贫的过程中也带来了不少问题:和武陵源旅游经济相比, 武陵源贫困人口的收入增长缓慢, 而且整个区域内经济发展不平衡;因为没有技能、知识和金钱, 农民只能从事低层次的工作;因为旅游的开发, 当地的社会治安变差, 民族文化面临消失的危险;因为过度的追逐经济利益, 造成旅游资源浪费、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严重。

三、武陵源旅游扶贫优化对策

(一) 提高贫困人口素质, 增加脱贫人口

武陵源贫困人口因为自身的文化素质偏低, 严重制约其在旅游扶贫中的受益。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通过大力发展贫困地区的教育, 这是扶贫开发的长远之计。治贫先治愚, 只有通过教育, 才能提高贫困人口的文化素质, 促使贫困人口尽快掌握一门技术, 从而脱贫致富。武陵源的基础教育已发展得比较好, 现在主要是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 增强贫困农民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应该注重精神扶贫, 提高贫困人口的思想观念素质, 用正确的扶贫观念来引导贫困人口, 帮助他们形成自强不息、不等不靠、苦干实干、依靠自身力量摆脱贫困的良好精神风貌;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贫困人口, 使他们破除迷信, 相信科学, 运用科学;用榜样的力量激励贫困人口, 通过脱贫致富的典型事例引导群众, 使他们形成致富的志气和内在的动力, 想富、敢富、忙富的人。

(二) 努力打造服务型政府, 为旅游扶贫服务

首先, 武陵源政府必须进行观念更新, 明确旅游扶贫是一种开发式扶贫方式, 而不是单纯的旅游开发, 旅游扶贫的目标是扶贫, 即确保贫困人口的受益和发展。把这种观念贯穿到具体的工作当中, 做到权为贫困人民所用、情为贫困农民所系、利为贫困人民所谋, 进而实现以贫困地区的综合发展为内容;以贫困人口发展为核心的社会积极变迁。

其次, 突出政府在旅游开发扶贫的主导作用。主要包括:政府要制定有利于当地旅游开发的政策、法令、法规, 要加快当地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 要对旅游地的整体形象及某些具有全局意义的旅游产品进行宣传, 要积极收集和发布旅游市场信息。同时, 政府还应在资源维护、招商引资、人才培养等方面起主导作用, 从而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最后, 合理规划, 科学开发, 坚持大旅游、高起点、优布局、功能全、可持续的原则, 制订出武陵源旅游产业的总体规划。为防止低水平、无秩序开发, 规划部门在旅游开发前应对本地的区位条件、资源特色、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及客源市场等进行认真和详实的调查与评价, 并以区域旅游经济开发和系统生态学理论为指导进行合理规划和科学开发。决不能不顾客观实际和旅游市场规律, 盲目上、拖着上, 各自为政, 重复低水平建设。旅游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行业指导和监督作用, 确保旅游开发合理有序地进行。

(三) 强化人文旅游资源开发, 增强文化内涵

强化人文旅游资源开发, 不仅能继承和保护好当地的民族文化, 而且能把文化特色融入旅游中去, 从而使旅游业长盛不衰。武陵源的人文旅游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一样丰富, 浓郁的民俗风情, 丰富的人文景观却长期待在闺中, 甚至面临着日渐消灭的危机, 武陵源要想吸引更多的游客, 必须正确认识人文旅游资源的价值, 确立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共同开发的战略, 强化人文旅游资源开发, 增加旅游文化内涵。现代旅游业既要让人们饱览异域他乡的山川名胜, 又要满足人们对异域他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服饰、饮食文化和表演艺术的欣赏、探求。

(四)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实现可持续发展

要十分明确“保护第一, 开发第二”的发展方针。要坚决拆除景区内违章建筑, 铲除那些毫无民族特色、地方特色、没有文化内涵的建筑垃圾。对不符合自然遗产保护标准的建筑物, 即使有合法手续, 也要坚决拆迁。对景区内的常住居民要逐步妥善迁移到景区外围地带。严禁破坏景区内一草一木, 禁止砍伐树木。抓紧实施治理污染的生态工程。政府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游客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积极支持和鼓励、指导社会公众自觉参与旅游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加强旅游环境保护的舆论宣传, 增强旅游者和公众的环境意识, 树立良好的环境道德, 养成良好的旅游习惯, 从而实现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

(五) 依托旅游市场, 发展现代农业

发展现代农业不仅能增加农民收入, 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现代农业的发展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资源优势为着眼点选择发展路径。武陵源的农业产业化水平低, 以初级农产品出售为主, 很多时候都是农民自己挑着自己家的农产品在卖, 没有形成统一的农产品产销链。为了应对市场变化, 武陵源各级政府应积极引导和鼓励具有市场开拓能力的大中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到农村建立原料生产基地, 为贫困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 形成贸工农一体化, 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 (1) 搞好规划, 使生态农业、旅游农业按规划有序发展; (2) 打造世界旅游精品, 壮大旅游产业, 为城市带动农村、旅游带动现代农业夯实基础; (3) 要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为生态农业、旅游农业产业化的桥梁和纽带; (4) 创新机制, 使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流动, 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周歆红.关注旅游扶贫的核心问题[J].旅游学刊 (双月刊) , 2002 (17) :21-26..

[2]游佩媛.旅游扶贫模式研究——以北京郊区民俗村、贵州省巴拉河乡村旅游项目为例[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2006:32-38.

[3]蔡雄, 连漪, 程道品, 白丁, 蓝雄现.旅游扶贫的乘数效应与对策研究[J].社会科学家, 1997 (3) :30-108.

[4]刘筏筏.旅游扶贫的社会文化风险及防范对策[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3) :24-30.

上一篇:钢结构节点下一篇:模因理论与英语学习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