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因理论与英语学习

2024-10-04

模因理论与英语学习(精选4篇)

模因理论与英语学习 篇1

1. 模因、模因理论(memetics)与语言模因理论

1.1 关于模因、模因理论。

模因理论是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兴理论,它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模因(meme)一词是牛津大学著名动物学家和行为生态学家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在他的1976年出版的The Selfish Gene(《自私的基因》)一书中首次提到。道金斯创造这个词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说明文化进化规律。在他看来,人类文化进化的基本单位是模因,它指文化领域内人与人之间相互模仿、散播开来的思想或主意,并一代一代地相传下来。模因(meme)用了与基因(gene)相近的发音,表示“出自相同基因而导致相似”的意思,故模因指文化基因。何自然(2005)将meme译成“模因”是“有意让人们联想它是一些模仿现象,是一种与基因相似的现象。基因是通过遗传而繁衍的,但模因却通过模仿而传播,是文化的基本单位”。

Heylighen将模因的成功复制分为四个阶段:(1)同化(assimilation):一个有效的模因能够“感化”受体,被受体注意、理解和接受。(2)记忆(retention):模因必须在记忆中保持一段时间,否则就不是模因。停留的时间越长,感化受体的机会就越多。(3)表达(expression):指的是在其它个体交流时,模因必须从记忆中出来,进入能被他人感知的物质外形这一过程。(4)传播(transmission):模因传播需要有形载体或媒体,它们应该有很强的稳定性,防止信息流失或变形。顺利经过这四个阶段的模因如果仍具有很强的保真度(copying-fidelity)、多产性(fecundity)及长寿性(longevity) (Dawkins, 1976),那么这种模因就会成为强势模因被长久地传播流传下去。

1.2 语言模因理论。

模因实际上指文化基因,它靠模仿传播而生存,语言是它的载体之一。模因有利于语言的发展,而模因本身也靠语言得以复制和传播。从模因论的角度看,语言模因揭示了话语流传和语言传播的规律。自然语言中的模因是从三个方面体现的:教育和知识传授、语言本身的运用,以及通过信息的交际和交流。语言作为一种典型的模因,其自身也包含着许多其它的模因如:语音、词汇、句段、篇章等。因为这些组成语言的成分也在不断地被人们使用模仿并传承。语言作为模因,其生命力取决于它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否得到认同,从而获得广泛的复制和传播(何自然,2008)。按照模因理论,语言模因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基因型(genotype)和表现型(phenotype)(何自然,2005)。基因型模因指内容不变但以不同的形式进行复制的模因。表现型模因指形式不变却以不同的内容加以扩展的模因。本文拟探讨语言模因理论在英语专业教学中的运用问题。

2. 语言模因理论在英语专业教学中的运用

按照语言模因理论的观点,语言教学其实就是如何将语言中的各种模因更好地在语言学习者那里得到复制、模仿及使用,从而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并运用这种语言。学习者通过学习和教师的指导把这些模因从弱势状态内化为强势状态,从而习得这种语言。因此,教师完全可以将这种理论运用于英语教学,尤其是英语专业教学,如教材的选用,学生的语言输入、输出,文化教学等之中。

2.1 语言模型与教材选用。

语言模因得以保存、复制和传输的条件决定了教学过程中输入材料选择的重要性。模因是通过保存、模仿的方式得到传播的。教材作为知识的载体,是教学大纲的具体体现,是实现教学大纲确定的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教材的设计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模式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模式和学习效果(蒋显菊,2005)。因此,在教材选用上,教师一定要遵循语言模因传播的规律,选择符合学生实际的教材,以利于学生进行保存、模仿,从而大大提高其语言习得能力。

2.2 语言模因与口语和写作教学。

语言作为一种模因,跟其它任何一种模因一样,只有经过同化、记忆、表达、传播四个阶段之后,达到较强的保真度、多产性和长寿性才能被人们所接受并传播下去。模因论的复制、保真的特点使我们认识到应重视英语学习的背诵、模仿教学。因为模仿和背诵可以使所学材料在人脑中形成长期记忆(long term memory),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缩短理解和产出的时间。背诵是一种传统的语言教学方法,也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输入的重要方式。实践表明:熟读和背诵课文有助于提高外语水平。学生在此过程中,能够注意到文字细节,掌握短语,逐渐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并将其运用在口语和写作中,使自己的英语流利地道。因此,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多模仿(如:模仿地道的语音、语调);多背诵,背诵内容可以是名言警句、课文中的优美句子、语言点相对集中的精彩段落乃至全文。为了督促学生,教师要进行适当的检查,如课堂上抽背、默写等,并将此纳入平时成绩。这样可以帮助学生通过模仿、背诵的方式将这些经典语言的模因储存到头脑中,以使学生在口语和写作中增强话语产出的表达效果。

2.3 语言模因与文化教学。

何自然(2005)认为:“语言模因的文化因素指我们无论操本族语还是说外语时都带有我们受到陶冶的文化烙印。模因作为文化的基因,通过模仿将某种思想或意思一代一代地相传下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语言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文化的认知过程。”语言模因的文化因素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在英语学习应高度重视文化教学。因此,在英语专业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教授学生英语语言知识,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而且要教授英语国家的文化,帮助学生学习英美国家的文化,如风俗、传统、制度、法律等。

另外,模因理论认为每一种语言都有一些东西是它的构成基因,它们是该语言理解和表达的基础,例如:英语中的字母和音标、单词和短语、基本句型等都是英语中的模因,是学习好英语的基础。这就是说,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努力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使他们在学习中建立和完善英语学习的模因库。

模因理论研究为外语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为英语专业教学输入了新鲜血液,将其引入英语专业教学将有助于改进英语专业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有助于为社会培养更加合格的英语人才。

摘要:模因理论是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兴理论, 它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本文首先介绍了模因和模因理论与语言模因理论, 指出模因理论为英语专业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 然后对模因理论如何运用于英语专业教学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模因,模因理论,语言模因理论,英语专业教学

参考文献

[1]Richard Dawkins.The Selfish Gene[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6.

[2]何自然, 何雪林.模因论与社会语用学[J].现代外语, 2003, (2) .

[3]何自然.语言模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 2005, (6) .

[4]何自然.语言模因及其修辞效应[J].2008, (1) .

[5]蒋显菊.构建英语专业课内课外教学内容立体交叉的教学模式[J].山东外语教学, 2005, (1) .

模因理论与英语学习 篇2

在我国高等教育环境中, 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一直是教学的难点, 通过对历年CET及TEM的考试成绩分析, 写作是耗时长、失分多的部分。很多学生对英语写作存在无力感, 虽大量练习但写作水平停滞不前。在英语学习过程中, 只有在良好地掌握目的语的运用、传播方式及文化积累的基础上, 才能做到提升写作水平、自如驾驭语言。本文拟从模因论这一新的理论视角, 挖掘培养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新途径。

二模因论概述

模因这一术语最早出现在道金斯于1976年出版的《自私的基因》中。道金斯认为除了基因外还存在另一种复制因子, 即模因。模因是种“思维病毒”, 可以感染他人的大脑将这种“病毒”加以传播。模因与基因存在共同点, 即都是通过复制得以传播繁衍。词语、技能、音乐、服饰、非言语交际等都是人脑中模因的外在表现形式, 通过个体间的交际得以复制传播。

道金斯的学生布莱克摩尔在1999年出版的《模因机器》中, 继承并充实了道金斯的观点, 初步确立了模因论的理论框架。布莱克摩尔认为,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 它试图从历时和共时的视角对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以及文化具有承传性这种本质特征的进化规律进行诠释。”模因作为一种独立存在的复制因子, 为了其自身的生存和繁衍, 自私地、不断地进行自我复制, 模仿便是复制的核心。

三语言模因的复制与传播方式

布莱克摩尔将模因的复制传播归纳为两种方式:“内容相同形式各异”的基因型和“形式相同内容各异”的表现型。

1内容相同形式各异的模因基因型传播

基因型传播包括相同信息直接传递和相同信息以异形传递。前者可在合适的场合下不改动信息内容而直接传递。例如引文、口号、名言警句等。近年来, 中央领导人常以引经据典的形式作为在新闻发布会上的开场白, 这一现象即属于相同信息直接传递模式。后者也是一种以复制信息内容为主的模因, 它以纵向递进的方式传播。尽管在复制过程中出现信息变异, 但这些变异并不影响原始信息所传递的内容。例如今年的流行词汇“给力”, 原为北方土话, 表示给劲、带劲的意思。经过广泛的传播与复制, 这一模因现表达的基本内涵为“有作用、给面子”的意思。由此可见, “带劲”、“给力”用不同的语词形式表达了同一语义内涵。

2形式相同内容各异的模因表现型传播

复制、传播模因过程的行为表现可被看作是模因的表现型。此类模因采用同一的表现形式, 但按需要表达不同的内容, 例如“旧瓶新酒”、“移花接木”、“老歌填新词”等形式。模因的表现型传播可分为同音异义横向嫁接、同形联想嫁接、同构异义横向嫁接三种情况。

语言模因在保留原来结构情况下, 以同音异义方式横向嫁接。例如广告词“默默无蚊 (闻) ” (蚊香广告) 、“骑 (其) 乐无穷” (摩托车广告) 、“全民放价 (假) 最后一天” (购物网站促销标语) 。在同形联想嫁接情况中, 语言形式没有变化, 但嫁接于不同场合导致产生不同的意义联想, 故意使用可能产生联想的语句来渲染, 达到一语双关的语用效果。例如电器品牌“美的”的广告词“原来生活可以更美的”, 利用相同的言语形式将品牌名称蕴含到特殊语境中, 吸引消费者对其品牌的关注。同构异形横向嫁接指语言模因的结构和形式都不变, 但内容变了, 被另外的词语所取代。例如中国古典诗词、骈文都是以某种特定结构为样板套以不同内容而创造出来的。

四模因论与大学英语写作

模因的生命周期四阶段 (同化、记忆、表达、传播) 分别与写作过程所需的输入、记忆、输出与互动相呼应。由此可见, 人脑对模因的形成过程与写作过程具有相似的认知模式, 这一特点促使就如何培养英语写作能力这一难题有可能从模因论的视角进行新的探索与挖掘。结合模因的复制传播方式, 现就模因论对培养英语写作能力的途径从词、句、篇章、修辞及文化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1模因的两种类型与遣词造句

语言习得运用过程其实是对语言输入的积累、模仿与语言复制、传播、输出的过程。在大学英语写作的语料积累过程中, 应重视相同信息直接传递的方式, 力求扩充对名言警句、习语、惯用语及常用句型的熟练掌握。因为输入是输出的基础, 只有在量的累积上达到一定程度, 才能保证语言输出的有效性。背诵便是一种极其有效的训练途径。经由记忆沉淀下的语言输入可以更自然的被表达, 并使文章声情并茂, 增强其感染力。通过对固定句式的操练及同义词语的替换练习, 发挥模因异性传递的创造性, 可在新的语境中产生新的模因复合体。例如对语义“帮我个忙”进行编码, 既可用‘Can you help me?’也可用‘Can you give me a hand?’来表示。写作中可以依据语境交替使用不同的表达形式, 以避免千篇一律。

模因表现型对遣词造句的影响更加灵活多变。同音异义及同形联想都可使语句产生特殊的表达效果, 产生言外之意, 上文中已有表述。同构异形横向嫁接具有强大的创造性。例如莎士比亚的经典语句‘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写作中可以对其形式加以复制、内容进行模仿, 生成‘to say or not to say, that is the question’, ‘to pay or not to pay, that is the question’等形式相同, 内容相异的语句, 既使文章语句形式规范, 又使内容得以创新。

2模因表现型与篇章

写作过程中通常要遵循约定俗成的语篇组织规律。由于文化差异, 英汉语篇组织规则存在巨大不同。汉语篇章是一种逐步达到高潮式的取向, 文章末尾画龙点睛;英语语篇结构的特点则是开门见山, 把话题放在最前面。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 为帮助学生更好的避免将汉语的语篇组织规则迁移到英语中去, 应运而生了很多写作模板。这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因为从模因的角度来看, 仿写可以快速帮助学生形成英语语篇的强势模因, 促使他们迅速的进入目的语语境。模因表现型通常被运用于语篇组织中, 如写作模板就取得了良好的效用。

适当背诵规范的写作模范, 将其进行仿写并将主题内容填充到模板中, 这一方式不仅帮助学生克服对写作的恐惧心理、树立信心, 而且能够在学生头脑中树立正确的英语语篇建构模式。虽然对写作模板存在反对声音, 认为其存在是一种新的“八股文”, 但创新无不是在继承、模仿的基础上结出的果实, 尤其二语习得的过程中, 只有通过大量的语料积累与仿写, 才能有效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使语言运用自如、妙笔生花。

3模因的两种类型与修辞

模因的直接套用和同义异词在修辞中外化为“反复”和“引用”。通过有意重复语篇中的某个词语或句子, 或重复某现成的模因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 使之成为强势模因, 用以强调某个意思或某种感情。例如‘Nothing venture, nothing have (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 ’, 通过小句句首重复nothing这一单词, 达到强调效果, 并产生音韵之美。由于语句本身朗朗上口, 口耳相传, 又成为了典型的英语谚语, 得以更广泛的复制与传播。

除此之外, 模因修辞外化形式还包括头韵、借代、拟声、嘲弄式仿拟 (parody) 等。写作过程中, 应正确对待其修辞效应, 采用恰当的模因进行复制摹写, 避免产生负面效应。例如, 很多商品命名就借用强势模因在言语社团中的影响力, 利用模因表现型扩大其产品的知名度, 有些甚至哗众取宠违背语言规范, “流的滑 (刘德华) ” (某修正液名称) 、“泻停封 (谢霆锋) ” (某止泻胶囊名称) 便是利用语言的强势模因达到了嵌进品牌的目的。

4文化模因与写作

模因作为文化的基因, 通过非遗传的方式, 特别是通过模仿将一些思维方式和观念加以传播, 形成了文化模因。无论我们讲本族语还是外国语, 都会带有我们受到陶冶的汉文化烙印。因此, 在英语写作过程中, 应尽量避免汉语文化的负迁移, 从英语思维出发, 只有更深入的掌握英美文化, 认识中英文化差异, 才能真正做到行文自如、信手拈来。

文化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综合体, 囊括了物质到观念、制度到个体、习俗到心理等不同纬度的领域。文化层次上的掌握需要日积月累的语料输入和重复的表达输出。宏观层面从目的语出发, 加强线性逻辑思维训练的同时养成理性的明码交流写作习惯;微观层面掌握英汉语词汇的文化意蕴, 广泛阅读对英汉语文化具有深远影响的经典著作。只有了解母语及目的语各自的强势文化模因, 掌握其异同点并自觉形成跨文化意识, 才能从基本的仿写阶段提升语言运用水平, 加强对英语的审美能力, 从而写出符合英文语法、句法、篇章、及社会文化规范的文章。

五结语

本文以模因论角度, 结合模因基因型和模因表现型的复制传播模式, 从遣词造句、篇章结构、修辞手段、文化模因对写作的影响等方面探讨了如何培养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学生应在大量语料及文化积累上, 结合背诵这一传统手段, 进行不断重复与仿写, 培养英语语感及英语思维。同时注意模因的负面修辞效应, 在语料输入及表达过程中进行筛选, 正确利用模因的复制传播模式习得主流文化, 行成良好的遣词习惯及文化习得能力, 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Dawkins R, The Selfish Gene[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9.

[2]何自然.语言模因及其修辞效应[J].外语学刊, 2008 (1) :68-73.

[3]何自然, 何雪林.模因论与社会语用[J].现代外语, 2003 (2) :200-209.

[4]何自然, 谢朝群.陈新仁.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7.

[5]贾玉新, 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模因理论与英语学习 篇3

笔者认为, 模因论能为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本文即以此为切入点, 尝试从新的角度研究大学英语阅读教学。

一、模因理论简介

模因理论 (memetics) 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模因理论中最核心的术语是模因 (meme) 。该术语是由理查德·道金斯 (Richard Dawkins) 在其1976年所著的《自私的基因》 (The Selfish Gene) 中首次提到。道金斯把模因 (meme) 定义为文化传播的单位, 它通过一个过程从一个人的头脑跳入另一个人的头脑。广义而言, 这个过程可称为模仿。基因是通过遗传而繁衍的, 但模因却通过模仿而传播, 是文化的基本单位。任何一个信息, 只要它能够通过“模仿”的过程而被“复制”, 就可以称为模因。就语言而言, 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模因, 模因也寓于语言之中, 任何字、词、短语、句子、段落乃至篇章, 只要通过模仿得到复制和传播, 都有可能成为模因,

语言模因信息的复制和传播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型: 内容不变但以不同的形式进行复制, 或者形式不改却以不同的内容加以扩展。前者称为模因的基因型, 后者则为模因的表现型。模因理论揭示了语言发展的规律。从模因理论的角度来看, 语言的学习过程其实就是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过程。

二、模因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海利根 (Francis Heyligen) 提出了模因要成功复制必须经过的四个阶段:同化 (Assimilation) 、记忆 (Retention) 、表达 (Expression) 、传播 (Transmission) 。模因的这四个阶段周而复始, 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 我们认为可以基本上遵循这样四个阶段。

1.同化阶段

同化 (assimilation) 指的是一个有效的模因应该像病毒一样能够“传染”宿主, 被宿主注意, 理解和接受。何自然教授认为, 一种模因要被人们普遍地模仿, 必须具有下述特征或其中的一种:实用性、合理性、时尚性、权威性。因此教师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可以参照这几个原则, 既要确保其符合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 又要确保其实用性, 选择那些比较新颖时尚的与当今的社会生活、学生的兴趣爱好相关的语言材料, 使学生能够主动快乐、全神贯注地进行阅读, 乐于注意、理解、接受、模仿, 甚至传播其中的精彩的字词、短语、句子、段落乃至篇章 (即语言模因) 。此外,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阅读材料中的语言模因。在每次阅读课文的时候, 教师要提醒同学们把阅读时读到的一些有用单词、短语、句式甚至段落写下来, 以备在今后的口语课或写作课中模仿使用。比如说在《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册第3单元“Marriage Across Nations”中有这么一句话, It’s never too late to change your mind. 这里的never too…to句式就是一个很好的语言模因, 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把这个句式记下来学会使用, 让他们按照“形式相同内容各异”的方式改写成其他的语句。例如:“It’s never too late to learn.”“ It’s never too late to mend your ways.” “You are never too experienced to learn new techniques.”等等。这些都是在作文中或口语中经常用到的句子。在同化阶段, 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们的“语言模因敏感性”, 在阅读时善于发现哪些字词、短语、句子、段落乃至篇章在写作和口语中能够“为我所用”, 使同学们阅读时更加“有的放矢”, 目的性更强。

2.记忆阶段

模因在记忆中的保存时间被称为模因复制的记忆阶段。模因在记忆里停留的时间越长, 通过感染宿主使语言得到传播的机会便会越多。因此教师要经常督促同学们把在课堂上学到的以及课下阅读时遇到的有用的单词、短语、句式甚至段落一定要用笔记下来, 然后经常性地诵读记忆并加以应用。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适当地进行抽查, 以检查同学们的记忆情况。同时, 教师可以依据记忆的特点给同学们介绍一些有用的记忆方法。比如, 第一, 分段记忆。分段记忆就是把要记忆的内容化整为零, 化大为小。第二, “多通道”记忆。 记忆时, 眼、口、心、手、耳并用, 注意听、说、读、写相互结合, 这样对提高记忆效果非常有用。第三, 及时复习记忆。根据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 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 因此, 对付遗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在遗忘大量发生之前进行复习。第四, 过度学习。心理学家发现, 如果在完全能够背诵后, 再增加一定时间和背诵次数, 记忆效果会大大改善。通过这些记忆方法的应用, 可以提高同学们的记忆效果、延长语言模因在他们 (宿主) 头脑中停留的时间。

3.表达阶段 (expression)

表达阶段是指在与其他个人交流时模因必须从记忆模因中突出, 进入能被他人感知的物质外形这一过程。模因最突出的表达手段是话语, 除此之外还有文字、图画、行为等。经过了同化、记忆阶段, 同学们已经在头脑中贮存了大量的语言记忆模因, 在这个阶段, 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机会, 鼓励学生用各种口头的或书面的方式进行表达, 使这些记忆模因在实际的语言输出时得到应用。教师在每讲解完一篇阅读文章后, 都应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围绕着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讨论。比如, 教师在讲完《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册第3单元“Marriage Across Nations”后, 可以让学生们针对目前社会中越来越多的跨国婚姻现象进行探讨, 谈谈它的利与弊。这样学生们就可以直接或创新性地复制从阅读课文中学到的语言模因, 传输自己的思想。这个单元的阅读文中有很多短语, 如“harbor reservations”, “incompatible with”, “ups and downs”等等。我在教授这篇阅读文时, 让同学们在文中划出这些单词, 并尽量把包含这些单词的句子背下来学会模仿使用。在同学们用英语口语对跨国婚姻这一现象阐释自己的观点时, 很多同学都能够熟练地运用这些词汇。模仿不一定是简单的重复。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方式有两种: “内容相同形式各异”和“形式相同内容各异”。在这篇课文中, 同学们学到了son-in-law这个单词, 我在课堂上也提醒他们注意这个单词的结构。在第二天的口语讨论中, 很多同学按照“形式相同内容各异”的方式创造性地模仿使用了“father-in-law, mother-in-law, daughter-in-law, sister-in-law, brother-in-law”等一系列的单词。

此外, 除了语言之外, 文字也是表达的一种手段。每学完一篇阅读文, 我就给学生们布置一篇作文进行写作训练。指导学生们进行“仿写”, 模仿阅读文中所学的词汇、短语、固定搭配、句型甚至是篇章结构, 依葫芦画瓢地进行仿写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学生们都学会了“以读促写”。平时注意语言模因的储存积累, 在英语写作过程中, 遇到相似的语境, 就会“信手拈来”, 恰如其分地运用贮存在大脑里的词汇、短语、固定搭配、句型、谚语、俗语、名言名句等, 创造性地模仿使用在阅读中习得的语言模因, 从而增加语篇的文采。在表达阶段, 教师一定要尽可能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鼓励学生大胆运用在阅读中习得的语言模因, 传输自己的思想。在这个阶段, 教师要真正实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这样学生才会印象深刻而保持语言模因的长久性, 提高其英语语言的产出能力。

4.传播阶段 (transmission)

为了传递给另外的宿主, 模因表达需要有形的具有一定稳定性的载体或者媒介以保证表达的传递不过于失真或者走型。比如, 声音、书籍、网络等。模因的传播阶段其实是表达阶段的延扩和深化。为了让学生在阅读中习得的语言得以传播, 教师可以定期举办一些英语演讲比赛或辩论赛, 赛后, 教师可以对同学们在比赛中的表现进行点评, 对那些能够把前一段时间在阅读中所习得的字、词、句甚至段落在比赛中进行灵活运用的同学进行表扬, 鼓励同学们“读以致用”。在比赛时, 可以进行全程录音, 赛后进行筛选, 把一些说的比较好同学的语音资料收集起来, 加以整理, 放到网上, 供他人欣赏、学习。此外, 除了声音以外, 模因也可以通过书面的形式进行传播。教师可以专门建立一个学生班级网络博客, 定期挑选部分优秀的学生作文录入进去, 让他们享受在网上发表文章的成功感。学生作文在博客上发表后, 教师、学生以及其他众多的网民都可以在线阅读, 并且也可以通过跟帖或留言等方式对作文进行点评, 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对人气指数比较高的作文可以及时加精。在语言模因传播阶段,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扩大语言模因的传播范围, 让语言模因得以复制传播。

三、模因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特点

第一, 语言的学习过程就是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过程。

模因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遵循语言模因的复制规律, 即分为“同化、记忆、表达、传播”四个阶段, 是一个完整的语言模因生命周期。

第二, “读以致用, 以用促读”。

阅读是为了应用, 基于模因理论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倡导“以用促读”, 把在阅读中习得的语言充分地应用到口语和写作中去。这样做, 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们的英语应用能力, 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们在阅读时更加“有的放矢”, 提高了阅读的积极性。

第三, 强调语言学习要“背诵、记忆、模仿”。

模因理论认为, 语言学习本身就是模因复制、传播的过程。背诵和记忆实现语言模因的复制, 模仿可以促使语言模因得以传播。在模因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 教师首先要加强背诵, 然后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模仿, 强化模仿意识, 进而提高学生创造性使用语言的能力。

四、结 语

模因理论使我们意识到语言的学习过程其实就是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递过程。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应该遵循模因理论, 根据模因生命周期的规律和特点去优化整个教学过程, 以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模因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强调语言学习要背诵、记忆、模仿, 读以致用, 以用促读, 实现阅读与应用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使学生在阅读时目的性更强, 提高阅读的积极性。

摘要:模因理论揭示了语言发展的规律, 语言的学习过程其实就是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过程。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应该遵循模因理论, 根据模因的生命周期去优化整个教学过程, 以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模因理论,大学英语,阅读教学

参考文献

[1]Dawkins, Richard.The Selfish Gen[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6.

[2]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 2005, (6) :15-19.

[3]陈琳霞, 何自然.语言模因现象探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6, (2) :38-41.

模因理论与英语学习 篇4

中国式英语 (Chinglish) 指带有汉语词汇、语法、表达习惯的英语, 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语言。在使用英语时, 因受汉语思维方式或文化的影响而拼造出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 具有中国特征的英语。这是中国人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出现的, 是一种必然的语言现象。

中国式英语的起源主要有以下两种阐释:第一、上海的租界建立以后, 很多分布在其他地区的洋行以及外国企业开始转向上海。但是由于中西方语言的差异, 这个中国人和外国人的沟通交流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麻烦, 这时在洋行任职的一些广东籍中国人开始为外国人担当翻译。另外, 上海的一些本地人以及来自其他身份的中国商人, 为了能够接触并进入上层社会, 也逐渐开始学习一些简单的英语表达。因此, 上海就出现了一些带有地方口音和汉语思维烙印的中国式英语, 即“洋泾浜英语”。

而另外一种说法则是, 最早期的中国式英语应该在香港出现。清朝将香港割让予英国时, 在货物起卸区, 有不少经常与洋人打交道的人慢慢从洋人口中学得几个简单的英文词语, 就用自己的方式把这些刚学会的英语组成字句。这些字句, 有不少甚至已经融入英语之内。 (例如:打招呼时说的“Long time n see!”) 。

对于中国式英语的起源虽然没有定论, 但是从以上两种说法可以得知, 中国式英语的起源有着其存在的现实土壤, 那就是中国人与外国人在现实的工作生活交往交流中, 为了达到交流的目的或者交流的便捷性, 在没有完全掌握英语语法和规则的情况下, 按照汉语的思维和语法规则习惯, 进行的非正式的口头交流。其次, 中国式英语的存在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论背景, 即道金斯`理查德的模因理论以及齐夫的省力原则。

2 中国式英语现象示例

2.1 中国式英语单词示例

中国式英语单词在书面语和口语中都较少出现和使用, 而以网络用语为主, 比如:smile与silence组成的smilence, 汉语意思为笑而不语;emotion与normal组成的emotionormal, 情绪稳定, 以上两个单词是利用单词本身的含义组成一个新单词, 而新单词的含义也是两个单词原来意思的简单叠加。而ungeliv able这个单词则是由否定前缀加汉语词汇 (给力) 的汉语拼音加形容词词缀组成的新单词, 组成形式用字母来表示即un+gei li+vable, 汉语为不给力。

2.2 中国式英语的短语示例

中国式英语的短语形式, 常见于日常生活中口头非正式交际, 而这种短语表达形式也是典型的汉语思维模式下的字面翻译, 比如: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 ;咱俩谁跟谁啊 (we two who and who) ;心花怒放 (heart flower angr open) ;人山人海 (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 , 以上中国式英语短语词汇, 有些已经作为英文的外来词汇, 收录到英文词典中的词汇列表, 作为约定俗成的用法来使用, 这部分词汇, 不仅有着汉语思维的烙印, 也包含英语语法的使用规则。而对于一些完全依照汉语语法规则, 严重偏离英文表达的习惯的短语表达则更多地体现在非正式的口头表达中而未被正式纳入英文外来词汇之中, 这类词汇不宜使用在书面用语之中。

2.3 中国式英语的句式示例

以下是几例常见的中国式英语句子表达:给你点颜色瞧瞧 (Give you some color to see see) ;开门见山 (Open the door se the mountain) ;好久不见 (long time no see) ;有多远死多远 (A far as you go to die) ;不作死就不会死 (No zuo no die) ,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 这类表达往往省略主语, 省略连词, 忽略英文语法规则中的动词不能连用的规则, 依据汉语表达习惯组成的表达式, 因此这类句子也只适用于非正式场合的口头交际用语。这些简单的中国式英语表达不仅仅语言简洁易懂, 而且形象生动, 带有趣味性, 对于英语初学者和使用者来说, 可以作为引发对英语产生兴趣的内容来了解。语言的学习, 并不会因为学习者接触了不那么规范的中国式英语而影响了对于标准、规范化语言的学习。正如, 我们汉语本族语者, 并没有因为从小在生活中, 接触了大量的方言或者非正式的口语而影响了高考语文语言基础知识的发挥, 否则的话, 不会有那么多贫穷人家的孩子, 考上清华、北大等名牌大学, 而且这一比例还不在少数。因为来自山区的或者贫穷家庭的孩子在接触方言和非正式口语交际方面显然多余城市学生。问题不在于学生是否了解和接触中国式英语, 而在于如何规范中国式英语的使用, 哪些中国式英语可以被接受, 甚至收录到词典当中, 哪些只能用于口语或网络用语。真正做好这一点, 至关重要。

3 中国式英语的成因分析

中国式英语的出现既有其特定的历史根源, 也有着深刻的语言、文化因素的影响。中国式英语出现的理论解释便是语言和文化的模仿与复制, 这一点可以通过模因理论视角来进一步深入阐释。模因 (Memes) 是文化资讯传承时的单位。这个词是在1976年, 由理查德·道金斯在《The Selfish Gene (自私的基因) 》一书中所创造, 我国学者何自然和何雪林于2003年将memes翻译为“模因”。模因理论 (memetics) 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它指文化领域内人与人之间相互模仿、散播开来的思想或主意, 并一代一代地相传下来。模因 (meme) 用了与基因 (gene) 相近的发音, 表示“出自相同基因而导致相似”的意思, 因此模因指文化基因。我国学者何自然他们将meme译成“模因”, 是有意让人们联想它是一些模仿现象, 是一种与基因相似的现象。基因是通过遗传而繁衍的, 但模因却通过模仿而传播, 是文化的基本单位。

根据理查德·道金斯的模因理论, 我们可以得知, 中国式英语的存在是中国英语学习者在接触英语时, 由于受到自己母语语法规则和表达习惯的影响, 这里我们理解为汉语思维在英语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传承、模仿和汉语文化的传播在语言应用中的体现, 是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学习、使用和产出语言过程中的一种语言文化基因的遗传, 中国英语学习者已经内化了的中国式思维习惯和中国式语法规则表达就像基因特征一样存在于中国英语本族语者的身体或思维里。而在其进行外语语言学习时, 此过程类似于人类的异性结合产生新的生命一样, 在语言产出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带有了本族语的语法特征和习惯, 这就像人类遗传学一样, 新的一代或多或少的遗传了父母的基因, 有些中国英语学习者没有表现出太多的中国式英语的表达习惯, 但是不可否定的是, 非英语本族语者在很大程度上, 当然任何事都并非绝对, 都一定带有自己母语思维的影子, 就像为什么有的孩子遗传了父母大部分的特征, 而有些则不是那么明显。从这种意义上来说, 中国式英语表达很难绝对避免, 唯一的可能就是尽可能地减少中国式思维对于英语学习的影响。

中国式英语的存在, 对于日常生活中的非正式口语交际或者网络交际是一种较为经济、便捷的方式。这也符合1948年美国哈佛大学的语言学教授G.K.齐普夫 (齐夫) 提出的“省力法则”或者“省力原则”, 该理论提出, 人们的各种社会活动均受此原则支配, 总想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效益。换言之, 人类行为总是建立在最小努力基础之上的。因此, 人们选择使用中国式英语, 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认知的经济原则决定的。因此对于中国式英语不应该敬而远之, 消极对待, 而应该在认识到其语言不规范的同时, 做到如何合理利用中国式英语, 在什么场合, 面对什么交流对象时, 以何种文体方式使用。同时还应该了解、学习和研究中国式英语的成因及其存在的积极意义和必要性。

4 中国式英语存在的必要性探析

首先, 中国式英语是中西文化交融的体现。语言是文化的基石和重要载体, 文化又会反过来影响和制约着语言。中国式英语的存在看似语言与语言的交织, 实际上语言交织的背后蕴藏着中西文化的交融和中西方人思维方式的结合。中国式英语在中国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当中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尤其是对于英语初学者来说, 这种现象更为明显。通过对中国知网近几年关于中国式英语研究的调查了解, 大部分研究都只关注其消极性和负面影响, 很少提到其存在的必要性和积极作用。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 我们要用全面的、发展的、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 正如中国知名学者周海中教授在接受《国际先驱导报》采访时指出, 人们应该以宽容和客观的态度对待中国式英语, 而不是指责和排斥它。

其次, 中国式英语对于英语外来词汇做出了重要贡献, 是英文新词汇的重要来源, 就连总部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的“全球语言监测机构” (GLM) 的也从全球视野和英语语言发展的角度给予了中国式英语热情洋溢的高度评价。从2005年开始起, Chinglish就被其评为影响全球的十大词汇之一。GLM认为, 中国式英语正在促使英语产生深刻的变革, 大量的中文词汇进入英语, 成为英语新词汇最主要的来源, 比率可达20%。GLM认为:中文具有令人惊讶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其产生新词和接受外来新词的能力非常强, 而中国式英语是一种“可喜的混合体”。

第三, 中国式英语因其简洁性、趣味性、生动性给人们的日常生活交流带来了便捷和乐趣。当毛主席说出美帝国主义是纸老虎, paper tiger时, 人们不仅感受到了他老人家的气魄和睿智, 也体现了对语言的灵活和创新运用。其次对于大家熟悉的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就连刚接触英语的小孩子都会使用, 正是因为它体现了简洁性原则。而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 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口头表达, 更成为一个知名的音乐创作和制作公司的名字, 这正是体现了其语言的简洁、形象、生动的特点。

5 总结

综上所述中国式英语的存在不仅有其存在的现实土壤即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逐渐加强, 国际语言、文化、政治等交流也在同步提高, 这就需要用英语这门世界语言来进行日常生活和工作的交际使用, 那么广泛的使用就对英语语言产出的便捷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它也有着更加科学的理论依据即代表文化传承的模因理论和认知经济性的省力原则。我们应该用辩证的观点对待中国式英语现象, 在认识到其弊端, 更好地规范英语书面用语和地道表达的同时, 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其存在的深厚的历史根源以及其存在的成因和必要性。我们应该学会用宽容的眼光、包容的心态来了解、认识和使用中国式英语, 并为中国式英语的规范化、标准化和国际化做出应有的努力和贡献。

参考文献

[1]George K Zipf.Human Behavior and the Principle of Leas Effort[M].New Jersey:Addison-Wesley, 1949.

[2]蔡基刚.英语教学与英语写作中的汉式英语[J].外语界2015 (3) :36-40.

[3]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 2005, 4 (6) :54-64.

[4]理查德·道金斯.自私的基因[M].北京:中信出版社, 2012.

[5]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上一篇:武陵源区下一篇:效能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