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型范畴理论大学英语论文

2024-06-09

原型范畴理论大学英语论文(共12篇)

原型范畴理论大学英语论文 篇1

一、引言

词汇是语言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语言学习的基础。正如英国著名语言学家D.A.Wilkins曾指出那样“没有语法, 人们不能表达很多东西, 而没有词汇, 人们无法表达任何东西”[1]。这也是当今中国大学生的共识。然而对于绝大多数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而言, 他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词汇的学习, 效果却不如人意。究其原因, 词汇教学一直是被忽视和遭冷眼的。至今为止我们仍然没有一个系统的词汇学习理论来指导词汇的教与学。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为我们英语的教学产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尤其是对词汇的教学模式带来了新的思考。本文拟从认知语言学原型范畴理论的角度来探求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新方法。

二、原型范畴理论

(一) 原型范畴理论的发展及含义。

在维氏之前的2000多年里一直认为范畴问题已经得到解决, 众多学者将亚氏的观点视为理所当然。自维氏之后人们对其有了新认识, 逐步建立了原型范畴理论, 认为人们不可能完全客观地认识外部世界, 隶属于同一范畴的各成员之间不存在共享所有特征的现象, 充分必要条件不能很好的说明它们, 这些成员只具有家族相似性, 特征不是二分的, 范畴的便捷是模糊地, 范畴内的成员地位不相等[2]。对原型范畴理论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学者有:维特根斯坦 (家族相似性) 、Zadeh (模糊数学) 、Berlin&Kay (对颜色词的研究) 、Labov (实验) 、Ekman等 (具体范畴的研究) 、Roch等以及Lakoff&Talor (原型研究) 。原型范畴理论是对维氏家族相似性原理的一个应用和发展。所谓原型范畴, 主要是指具有“家族相似性”的范畴, 即含有原型和非原型的范畴 (王寅, 2007) 。因此原型对于范畴的形成和理解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

(二) 原型理论与多义词。

范畴是以原型为中心, 以家族相似性为纽带逐步向外扩展的连续体。范畴边缘成员不管位于连续体的何等偏远的末端, 也必须与连续体上较靠近中心的成员有某种程度的家族相似性, 即AB—BC—CD—DE, 也就是说范畴具有向心性。范畴边界的模糊性与范畴的开放性密切相关, 正因为边界是模糊的, 范畴的范围可以扩大或缩小, 范畴内成员的数目也不是固定的, 范畴才具有开放性[3]。

原型理论对于一个多义词所建立的语义微系统也具有较强的解释力。范畴是以原型成员为中心, 通过家族相似性不断向外扩展的, 词义也具有这样的特点, 以中心意义为基础不断扩展形成了一个意义链, 构成了一个语义网络。链上相邻节点之间因语义扩展的关系而共有某些属性, 但不相邻的节点却不一定有共同的属性, 在一个概念网络内部各成员之间的地位并不相等, 因此在一个语义微系统中, 各义项的地位也是不相等[4]。可见原型理论也可用来描写由一个多义词所建立的语义微系统。用原型理论来解释词语的多义现象能清楚的说明词语的演变过程。因此对词汇的教学有着重要启示。

三、原型范畴理论对于大学英语词汇学习的启示

(一) 重视基本范畴词汇。

根据原型范畴理论, 范畴可分为基本层次范畴, 上位范畴和下位范畴。其中基本层次范畴代表了人们眼中自然界自划范畴的关节处, 如果把整个英语词汇看成一个原型范畴的话, 基本范畴词就是这一范畴的原型[5]。并且基本范畴词汇具有词形简单、构词能力强、使用频率高、容易记忆等特点, 是整个词汇习得的基础部分。因此, 在词汇教学过程中, 应重视基本范畴词汇, 将基本范畴词汇学牢, 学透, 打下坚实的基础后, 逐渐向其它词汇和词义推进, 这样才能以最少的时间获取最大的收益。许多学生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去背GRE和TOFEL词汇, 其结果是学生认得的难词很多, 但日常交际中所用的基本词汇却掌握不牢, 反而影响了交际能力。造成这种结果与他们对基本词汇的轻视有很大关系。如果学生重视基本词汇的学习, 重视对基本词汇的多义和词组搭配学习, 学生的基础知识会更加扎实,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词汇量, 才能以最少的努力获取更大的效果[6]。因为只有这样才符合人类认知和思维的规律。

(二) 多义词的词汇教学。

根据原型范畴理论, 一个词所有的相关的词义中, 有一个意义是其它意义的原型, 其它意义都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延伸或辐射出来的, 从而形成了词义的辐射范畴。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多义词时, 应重点讲解词的原型意义, 培养学生根据上下文来推断意义的能力。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词汇学习过程中重点突出、融会贯通、最终灵活掌握。同时也可以减轻学生词汇学习的负担, 提高学习的效率。以“bed”一词为例, 其原型意义是“a piece of furniture for sleeping on” (供人躺在上面睡觉的家具) , 这是人的最初生理感知, 后根据家族相似性, 又推及对周围客观环境的感知, 引申出新义“the flat ground at the bottom of a river, lake, or sea” (像床一样的地形) , 如“河床”、“海床”、“矿床”;再引申出“an area of a garden, park, etc, that has been prepared for plants to grow in” (供植物生长得像床一样的花园或公园) , 最后又扩展到抽象概念“温床”。

(三) 重视隐喻思维来记忆单词。

传统的语言学研究认为隐喻只是一种修辞手段, 是语言在运用中变化的结果, 隐喻现象被排除在语言学研究之外。受此影响, 传统的词汇教学不太重视隐喻意义的学习和学生隐喻思维能力的培养。而认知语言学则将隐喻作为语言中极为重要的现象来进行研究。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 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人类思维的基本特性就是隐喻性, 人们的概念体系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以隐喻方式建构的。在原型效应的影响下, 人们认识事物总是由自我开始, 而后认识到熟悉的周围事物, 进而认识到较远的事物, 最后认识到抽象概念。因此, 在词汇教学中, 我们不仅要重视词语基本义的学习, 而且要提醒学生注意词语隐喻意义的掌握。教师要讲清楚词语隐喻义和基本义之间的深层联系, 弄清它们之间的相似性链条, 弄清隐喻扩展的线索。这种做法不仅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记忆单词, 扩大词汇量, 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隐喻思维能力。

四、结语

原型理论为我们的词汇教学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教师在教授多义词的时候要注意重点讲授原型意义, 有意识地去寻找各义项中的家族相似性, 使学生对多义词各个义项之间的联系有整体的把握。期待本文的论述能对词汇教学提供一点有益的启示。

摘要: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角度出发, 论述了原型理论的含义及其发展, 探讨了原型理论对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原型范畴理论,词汇教学,隐喻一词多义

参考文献

[1]Lewis.M.1993.The lexical Approach:The State of ELT and a Way Forward[M].England:Language Teaching Publication.

[2]王寅, 《认知语言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3]蓝纯, “语言的范畴化----语言学理论中的类典型”导读。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

[4]Taylor.J.1989.Linguistic Categorization---Pro-totypes in Linguistic Theory.[M].OUP.

[5]Mac Cormac, E.R.A.1990.Cognitive Theory of Metaphor[M].Cambridge, Mass:MIT Press.

[6]梁晓波, “认知语言学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 (2) 。

原型范畴理论大学英语论文 篇2

认知语言学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以基本范畴和原型理论为例

词汇是大学英语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对于大学英语学习者来说,词汇学习是英语学习中学习者最为关注又感觉十分无奈的事情.如何找到更为科学的理论来指导词汇的教学,培养学生有效的词汇学习策略,一直是众多学者们探索的问题.

作 者:邹建湘 作者单位: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刊 名:当代教育论坛英文刊名:FORUM ON CONTEMPORARY EDUCATION年,卷(期):2008“”(14)分类号:H3关键词:

原型范畴理论大学英语论文 篇3

关键词: 原型范畴理论 基本范畴词 多义词

一、原型范畴理论概述

John R.Taylor 于1989年发表了论著——Linguistic Categorization: Prototypes in Linguistic Theory,该书着重论述了认知语言学的范畴观——原型范畴理论,这一新型的范畴观给语义学研究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原型范畴理论(prototype theory)是认知语言学提出的重要观点,其哲学根源源于奥地利哲学家Wittgenstein的“家族相似性”(family resemblance)研究。20世纪维特根斯坦在他后期思想代表作《哲学研究》中提出语言游戏说,“家族相似性”原理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美国心理学家Rosch提出了基本层次范畴理论,认为某些具有显著特征的基本物体构成了基本层次范畴(basic-level category),在基本层次范畴之上,有更抽象、更具概括性的高层次范畴(superordinate category,又称上位范畴),在基本层次范畴之下,有较具体、较少概括性的低层次范畴(subordinate category,又称下位范畴)[1]。例如,词汇“水果”构成一个基本层次范畴,在它之上有高层次范畴词汇“食物”,在它之下有低层次范畴词汇“苹果”、“梨”、“桔子”、“甘蔗”、“木瓜”、“椰子”等。

二、原型范畴理论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1.重视基本范畴词的教学

语言中的词代表的事物范畴可以分为中心成员和边缘成员,从而构成基本范畴词、上位词和下属词。其中基本范畴词最凸显、最主要的地位。它具有如下一些特征:(1)基本范畴词具有快速识记的特点。根据范畴化原理,基本等级范畴事物与人们存在最直接的关系,最经常接触的有单一完形的事物,所以最早获得语言符号。基本范畴词多是词形简单、音节较少的不可分析的本族语词,其组成有更大的任意性。(2)基本范畴词属中性词,使用频率最高。(3)基本范畴词的构词能力最强。基本范畴词是事物最早获得的名称,有较大的任意性,它们的生命力极强,具有很强的构词能力。很多下属词来源于基本等级范畴词汇。一些下属范畴词汇是由两个基本范畴词构成的复合词,如armchair, blackboard, raincoat, blackbird,等等 [2]。

原型范畴理论认为起初所学的单词是最基本的,因为它们反映了世界的各个方面,是人脑最自然的反映。Sparrow相对于其上义bird和其下义house sparrow是基本词汇。Eleanor Rosch认为基本词汇容易学习和使用,在此基础上学习结构高层次和低层次的词汇。Brown发现人们在交流中,最常用的是基本范畴名称, 而不是复杂的特有或变体名称 [3]。因此,我们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应该十分重视基本范畴词汇,把它放在词汇教学的第一位,一些抽象范畴词汇和依赖句法环境和会话策略的上位词应放在基本等级词汇之后,掌握基本词汇对阅读、写作、听力等都有很大的帮助。只有先重视基本词汇的学习,注意基本词汇的不同词义和词组搭配,在此基础上扩大词汇量,学生的基本功才会扎实,才会有良好的效果。

2.重视多义词的讲解

一词多义现象通常被认为是词汇范畴的特征所在, 在英语词汇中,一词多义现象较普遍。一个词具有彼此有联系的不同意义,我们称之为一词多义或多义词。根据原型范畴理论,一个词所有相关的词义中,有一个是更为中心或核心的意义,一个意义可以成为其他意义的原型,其他意义都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延伸或辐射出来的,从而形成词义的辐射范畴。认知语言学强调人的认知对概念形成的作用,认为多义现象是一个词语具有互相联系的意义的语言现象,是通过人类认知手段,即隐喻手段,由一个词的中心意义向其他意义延伸或辐射的过程。教师在进行词汇教学时要讲解词的原形义项,以及一些词的具体义项与抽象义项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理解各义项之间的深层关系,培养他们根据上下文及不同的语境推断词的具体义项的能力。重视多义词的讲解,可以使学生认识词的不同意义之间内在的本质联系,了解词的发展理据性和规律性。例如“green”的原形义项为“绿色的”,由此辐射出其他义项,如 “green apples”(未成熟的苹果),“a green worker”(非熟练工人), “be green with fear”(吓得脸色发青的)”。

三、结语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词语与意义之间的关系完全是任意的,词汇教学忽视认知理据的观察与讲解,学生大多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英语词汇,花费很大的精力,却收效甚微。将原型范畴理论运用到英语词汇教学中,提高学生对词汇处理的认知层次,显著提高学生对英语词汇习得效率和记忆效率。因此,原型理论对英语词汇教学有积极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Taylor,Linguistic,Categorization:Prototypes in Linguistic Theory [M].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Research Press,2001.

[2]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基于原型范畴理论的英语词汇教学 篇4

原型范畴理论源于当代语言学和哲学界提出的对经典范畴学说的颠覆,是认知语言学提出的基本观点。其哲学根源基于 维特根斯 坦 (Wittgenstein)的“家族相 似性 (familyresemblance)研究。20世纪70年代 ,美国心理学家罗施 (Rosch)、莱考夫(Lakoff)等人提出一种对语言各个层面的研究都产生巨大影响的理论,该理论认为,范畴不是建立在共享特征之上的,任何一组特征都不能准确界定范畴中的成员,范畴建立在相互交错的相似性网络之上,建立在“属性”之上,属性不是二分的,而是具有多值性和渐变性。范畴的边界是模糊的,范畴内所有成员的地位是不平等的。

2.原型范畴理论的特征

第一,范畴是没有明确的界限的,是不确定的。范畴的边界是不受限制的,从W.Labov关于辨认杯子的实验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第二,无标准化性。没有任何标准化必要的和充分的属性能够定义原型范畴。不同的民族和种族对相同范畴中的典型成员的理解是不同的。第三,范畴有等级性。在一个范畴中,成员之间的地位是不平等的,越接近核心意义的词具有明显的原型特征,视为典型成员,反之,离核心意义较远的成员为非典型成员或边缘成员。例如“动物、家具、交通工具”这三个范畴的典型成员分别是“猫、椅子、小车”,而“波斯猫、扶手椅、敞篷车”则分别属于这三个范畴的边缘成员。第四,家族相似性。原型范畴存在着一种家族相似结构,一个范畴里所有成员都具有或多或少的共同属性。

3.原型理论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3.1加强基本范畴词汇的教学。范畴可分为三个主要层次:上位层次(如furniture)、基本层次(如chair)和下位层次(如armchair)。基本层次范畴是人们认识事物最基本、最直接的出发点,向上可概括出更抽象的上义层次范畴,向下可切分出更具体的下义层次范畴。人类的大部分知识是在基本层次上组织起来的,很多思维是在基本层次上展开的。在基本层次范畴上形成了基本层次词汇,它们处于词汇范畴的中心地位,构成了整个词汇系统的原型词汇系统。这些词汇是常用词 ,使用频率 高 ,构词能力 强 ,在日常言 语交际和 儿童语言习得方面起重要作用。 因此,英语词汇教学应遵循人类的最初认知规律,以基本范畴词汇为教学重点,适当兼顾上位词汇和下位词汇。如教学“tree”的基本层次词“palm”时,可介绍“tree”的其他基 本层次词 “pear,peach,oak,pine,willow,evergreen”等。这样学生就会很容易掌握一组词 ,从而大大扩充词汇量。

3.2注重对多义词原型意义的学习。根据原型理论 ,一个多义词构成的认知语义范畴中总有一个更中心或核心的意义,因而成为其他词义的原型,其他意义都是在这个意义基础上进一步引申或辐射出来的。所以,多义词学习中,我们应首先选择词义范畴中原型意义的义项进行重点记忆, 实现对该词初级阶段的语义化,之后学习其他词就会更容易。如一说到“笑”,我们首先想到的是“laugh”,那么我们可把它作为原型 ,具备“笑”但又强 调不同方 式的“笑”的 词有“chuckle,giggle,roar,smile,grin,beam”等。又 如“arm”一词最 初的义项 为“手臂、胳膊”,由此辐射出其他义项,如“臂形物;衣袖;椅子扶手;武装、装备”等。第一个义项,为原型义项,其他义项都是围绕这一义项向外扩展而来的,而且义项由具体发展到抽象,因为各义项具有家族相似性。教师在讲解词汇时,通过原型意义一点点逐步引出一个词的其他意义项, 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词的理解,还可以使学生形成词义网络,增强记忆,学会使用,理解各义项之间的深层关系, 为我们在特定语境中词义的记忆提供良好的基础。

3.2.1了解各义项之间的理论依据。词语多义化过程主要包括两种趋势:辐射和连锁。辐射是指词的各个派生义项都是围绕该词的原型意义辐射出来的边缘意义。如run(v.)一词,原型意义是“跑”,而其他的引申义如“逃走”,“追逐”,“(船)行驶;(鱼)游水”,“使运转”,“掠过”;“使液体流动”等,都具备“跑动”这一原型特征。连锁是指词的派生意义只跟它前面的词之间有语义关系,就像链条一样,环环相扣。如puf(n.)一词,原型意义是“(呼吸、空气)短而快的喷送;一次喷出(汽或烟的)量”,其引申义依次如下:(1)粉扑;(2)包有果酱或奶油的酥皮点心;(3)(衣服上用做装饰的)圆而松的褶折;(4)(对书、戏剧等)过多夸奖的评论。第四个义项似乎与原型意义没有什么联系,但从词源学角度分析,还是可以看出所有后来获得的意义的原型还是这个词的基本意义。可见多义词的不同义项和它的原型原义项有密切的语义联系, 在记忆词汇的原型意义基础上,学习者应有意识地了解词汇不同意义之间,以及各意义与原型意义之间的理据联系方式, 做到融会贯通、灵活掌握。

3.2.2根据语境掌握多义词的衍生意义。在英语学习中 ,我们经常会遇到某个多义词在某一特定语境中以非字面意义出现, 这时我们可以根据该词的典型意义猜测其在此语境中的衍生意义。语境可以实现原型意义到边缘意义的扩展。如“fade”的本义是指“逐渐消逝、褪色 、衰老”,启发学生运用丰富的联想,积极主动地寻找它的引申意义,这样学生就不难理解下面这几个句子中的深层含义,如:

(1)Acolor may fade.(颜色变淡 ,褪色 )

(2)Music fades.(声音变小 )

(3)A film picture fades.(图像消失 )

(4)Memories fade.(记忆已成云烟 )

(5)Her looks fade.(容颜老去 )

(6)Somebody can fade into the background.(渐渐消失 )

我们在解释“fade”的一词多义现象时,可先掌握该词核心意义为“逐渐消逝、褪色、衰老”,再根据具体语境,运用联想、隐喻、转喻等思维进行猜词,从基本含义中推导出“fade”在以上六种语境中不同的义项,掌握词汇的引申义,加深理解词义的内在联系,进而提高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4.结 语

原型范畴理论对英语词汇教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教师应充分重视词汇教学中的认知因素, 在其指导下进行词汇教学,引导学生先重点掌握基本的高频词汇,再逐渐扩展至边缘词汇,并重点讲解词汇的原型意义,使学生通过联想和推理的方法,深刻理解词汇的引申意义。与此同时,教师应注重多义词的教学,帮助学生更有效地扩大词汇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摘要:词汇是语言的基本组成单位,在英语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教学效果一直不太理想。本文以原型范畴理论为指导,探讨在英语词汇教学中要重视基本范畴词汇的学习,重视对多义词原型意义和衍生意义的讲解等,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词汇的兴趣。

从原型范畴化理论看语义模糊现象 篇5

从原型范畴化理论看语义模糊现象

原型范畴化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与亚里士多德提出的经典范畴理论形成鲜明对立.本文试图运用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化理论来解释语义模糊现象,从认知的角度证明作为一种心理现象的语义具有模糊性.原型范畴化理论可为研究模糊语义问题提供一种认知层面的理论依据.

作 者:凌剑春 作者单位: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410076刊 名:文教资料英文刊名:DATA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年,卷(期):“”(12)分类号:H0关键词:原型范畴化理论 语义模糊 认知语言学范畴

原型范畴理论大学英语论文 篇6

一 原型范畴理论的建立和内涵

认知语言学中关于范畴划分的理论即原型理论,起源于亚里士多德的经典范畴理论。该理论认为范畴划分需要一组充要条件,范畴的特征是二元的,具有清晰的边界,范畴成员之间地位是平等的。家族相似性理论却质疑这种非此即彼的范畴观,认为范畴各个成员之间未必具有共同特征,各个成员有着各种相似点。综合上述理论,原型理论可以总结为:范畴内部的各个成员有“家族相似性联系在一起”,范畴的边界是模糊的,相邻范畴互相渗透。范畴原型与范畴成员共有的特性最多,不同范畴的原型之间差异很大,范畴是以原型为中心呈放射状扩展。正如语言学家Kovecses所言,原型理论不仅存在于日常概念之中,同时也存在于词汇意义、语言概念等语言结构中。可见,原型概念在语言习得特别是词汇习得中也起作用。[1]

二 原型理论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1 注重基本范畴的词汇教学

根据原型理论,基本范畴是典型的原型范畴,范畴成员之间具有最大的家族相似性。范畴的形成产生了词汇的范畴,也决定了词汇产生和发展的顺序。因此基本范畴词汇多是词形简单、音节较少的本族词语,在日常会话和普通文章中使用频率最高。从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100个词的列表中我们发现竟然全都是短小的单音节词。英国出版的学生词典用来作为定义词的数量一般在2000词左右,美国大学要求外国学生要掌握4000单词。[2]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在原型范畴词汇基础上进行词汇的延伸教学。学生一旦掌握了英语词汇中的原型词汇后,再去学习词汇的上下属等级词汇就会比较容易,原因在于作为范畴的原型词汇与其他非典型的范畴词汇之间有家族相似性。例如说到走,学生学过原型范畴词walk, 它的下属词汇是更细致划分的不同方式的走的词:limp, stagger, hobble, amble, stroll, wander, stride, tread, strut, march, pace, hop等。类似这样的原型词汇与下属词汇间的对比教学,不仅扩大了学生的词汇量,也会激发学生学习词汇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掌握一词多义词汇的语义联系

词汇的上位范畴和下属范畴是围绕其基本范畴词汇延伸的,原型范畴也是语义范畴,词汇的义项成员之间的地位具有不平等性,有中心义项、典型义项和边缘义项之分。中心义项即原型义项,其他义项都是围绕其原型义项辐射出的边缘意义项,体现了词义范畴的开放性特征,即一词多义的特征。如nose在词典中有十几种含义,其中作名词就有如下义项: (1)人和动物的呼吸器官,是原型范畴的词。由于词义范畴的家庭相似性,就产生了。(2)具有相似性的像人类鼻子的飞机的机头。(3)工具或武器前部突出的部分,由鼻子的物理属性决定的。(4))像鼻子般的喷嘴、管口。而由鼻子外形特征决定了鼻子大小的距离并不是很大,产生了。(5)义项,表示距离很近。当人们将已认知的事物与抽象概念相联系时便产生了两个认知域间的投射,发展了语义范畴的抽象意义 。(6)对事物的敏感和敏锐力。(7)好奇的表现。可见,词义(1)是原型范畴的意义,其它几个义项都可以追溯到其原型意义,与鼻子的外形、动作和功能等有关,相互之间有着某种内在的家族相似性。中心含义鼻子和其他含义之间的关系是中心成员与非中心成员之间的关系。因此,在成人英语多义词的词汇教学中,应该重视分析原型意义引申义项的语义范畴,并把词汇其它引申义项和原型意义相结合来讲解词汇,才能提高词汇教与学的效果。

3  在语境中学习英语词汇

英语词汇不仅具有多义性,而且同一事物可用多个来自不同语义范畴等级的词来指称。比如,在一定的场合,鞋可以用shoes, boots, pumps, flats, slippers, sandals等。而shoes是原型范畴的基本词义项,其余是它的下属范畴词汇。原型性与基本范畴突显会影响人们对词语的选择,这就是为什么人们使用shoes比boots、 flats等更频繁的原因。人们使用语言是对词的概念进行选择,也是不同的语义范畴等级之间的选择,这种选择受到语境即交际者、交际情景、地域和社会特征等因素的影响。在成人英语的教学实践中,词汇应该放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讲解。如help一词在下面的场合会有不同的语义:

(1)Would you help me to carry this bag?

(2)Doing exercises will help to prevent illness.

(3)Help, help! I am drowning!

(4)Were sorry that we couldnt help giggling.

(5) The whisky is on the table. Help yourself.

(6)If you want to keep fit, you must start avoiding second helpings.

(7)Don't tell him more than you can help.

上述例句中除了(1)句是help的原型意义,其他六句都是围绕原型意义引申而来,且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可见,词义范畴是一个既具特性又彼此相连的整体,各义项间有着深层联系。教师应培养学生由具体的语境推断词汇的特殊含义的能力,即借助具体语境信息进行词义派生的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通过有意识地根据各种具体的语境来盘活自己头脑中已储存的基本范畴词的各种含义,并以此来检查、 巩固、 强化记忆词汇的效果,从而达到灵活运用词汇的目的。[3]

4 提高对词汇的转喻和隐喻意义的认识

词汇的范畴是围绕原型为中心的向外扩展,被认为与原型有一定的家族相似性的事物属于同一范畴。随着人们认知能力的提高,人们会把已有的具体事物与抽象的新认识的概念相联系,产生已有的和联想的两个认知域的投射,这就产生了语义范畴抽象的隐喻意义。以基本范畴的arm为例,人们联想到the arms of a chair,还产生了arm of land以及用胳膊端着的武器等。在名词的基础上又发展了动词意义,如arm oneself with a rifle并有了 Chance One's Arm的隐喻用法。与隐喻一样,转喻也是人们自发的无意识的认知过程,是丰富语言的手段。隐喻是不同认知域之间的投射,而转喻是相接近或有关联的不同认知域中,一个突显事物替代另一事物,如heart代替感情:bare ones heart, open ones heart to sb, lose ones heart to sb, win ones heart等都是heart的转喻用法。可见,教师在引导学生着重掌握词汇核心意义的同时,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培养识别词语隐喻和转喻意义的能力,逐步通过词语的隐喻意义建立词汇的意义链,加深学生对词汇原型意义和引申义项的理解。有了词汇从原型意义进行推导的能力,对于理解、记忆和巩固词汇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

总之,原型理论诠释了词汇语义范畴的典型性、家族相似性、内部成员上下范畴的层级性以及范畴边缘的模糊性。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理解客观世界的结构,为人们认知结构与语言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提供逻辑推理的依据,对成人高校的英语词汇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教师在词汇教学中应重视基本范畴词汇的原型意义,通过词汇引申义项和原型意义之间的关系,为一词多义的词汇寻找理据,使原本枯燥的词汇教学变得生动形象起来。同时在具体语境中讲解多义词,通过理解词汇的隐喻和转喻用法巩固词汇,使学生对英语词汇有整体的把握和理解,提高词汇的教与学的效果。[5]

参考文献

[1]李福印.认知语言学概论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93-100.

[2]汪榕培,卢晓娟.英语词汇学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许之所. 从原型理论看多义词的形成及教学方法[J].西华大学学报,2006(8).

[4]骆世平.英语习语研究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原型范畴理论大学英语论文 篇7

1. 原型范畴理论的特点

原型范畴理论具有四个特点。第一,就是无标准化性,即原型范畴理论是没有一定标准的,不同的人对范畴的理解是不一样的,这和他们所接受的教育、心理和生理等因素有很大的关系。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种族对范畴的理解也是不同,因此原型范畴理论是没有标准的解释的;第二,就是没有明确的界限。范畴是没有特定的边界限制的,是模糊的。例如在经典的杯子实验中,在两个范畴边界上的事物既可以被认定为属于其中一个范畴,也可以被认定属于另一个范畴,这是没有明确的区分标准的;第三,就是具有等级性。同一个范畴中的不同成员的等级是不一样的,有的是典型成员,有的是非典型成员。一般来说越靠近核心意义的其等级地位越高,属于典型成员。相反,远离核心意义的则是非典型成员;第四,就是家族相似性。虽然同一个范畴中的成员是不同的,但是这些成员之间一定存在某种相似性,具有一定的共同属性,即同属于一个范畴的成员具有家族相似性。

2. 原型范畴理论对多义词的解释

多义词在发展的过程中具有三种不同的趋势,分别为辐射趋势、链锁趋势和综合趋势。而原型范畴理论可以对这三种趋势进行解释。按照原型范畴理论,词语在发展的过程中词语意义会呈现出辐射状的发展趋势,词语的所有意义均是从原型意义中辐射出来的,这就是多义词在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辐射趋势。虽然,现在看词语的不同意义之间没有什么关系,或者说是和原型意义没有太大联系,但如果采用从后往前的方式进行推导,还是能找到其中的核心意义,只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多义词意义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模糊,从而使得人们忽视了他们之间的关系。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知道,使用原型范畴理论可以对多义词的出现和发展进行解释。采用原型范畴理论来解释英语中的多义词,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楚地知道多义词发展的过程,理清多义词不同意义之间的关系,这不仅能增加英语多义词学习的趣味性,同时对于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效率有很大的帮助。

3. 原型范畴理论在大学英语多义词教学中的应用

在大学英语多义词教学的过程,教师往往采用两种讲解方式,一种是采用独立讲解的方式,即在讲一个多义词时分开讲解它的意义,不进行归纳总结;另一种就是在讲解一个多义词时将其全部的意义都讲完,但不注重这些意义之间的联系。这两种多义词教学方式都不能加深学生对词汇的理解,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此外,现在很多大学英语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都开始缩减词汇讲解的时间,将更多的时间用于文章讲解,在讲解文章的过程中顺带解释词汇。这就导致很多学生都不知道哪些是多义词,只能死记硬背,效果十分不理想。

第一,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原型意义。原型意义即一个词语核心的意义,其它所有的意义均是以原型意义为基础延伸出来的。同时这种教学方法要符合人类记忆的规律,人的记忆能力是有限的,只有掌握多义词意义之间的关系才能对这个词汇留下深刻的印象。此外,从考试的角度来分析,这种教学方法也是合理的。大学中的英语考试,无论是期末考试还是四、六级考试大部分都只考词汇的原型意义,大部分的学生都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只要掌握了词汇的原型意义就能基本掌握词汇的使用方法;

第二,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多义词不同意义之间的联系。原型范畴理论为学生学习英语多义词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使得学生能理清多义词不同意义之间的关系,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多义词的记忆。因此,教师在大学英语多义词教学的过程中,应教授学生推断多义词意义的方法,使学生能根据一些特定语境分析出多义词的意义。这种教学方法比让学生死记硬背单词或者是单独讲解单词都有效,可以提高学生对英语词汇的理解能力;

第三,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词汇转喻和隐喻意义的讲解。现在很多多义词的意义都是通过转喻和隐喻而衍生出来的。转喻和隐喻也是多义词意义扩展的两个重要工具。但学生对词汇的转喻和隐喻还不太理解,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加强对词汇隐喻和转喻意义的介绍,让学生不仅能掌握词汇的基本意义,同时还能掌握词汇的转喻或隐喻意义。

总结

总之,原型范畴理论在语言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现阶段,在大学英语多义词教学中还存许多问题没有解决,采用原型范畴理论不仅可以解决大学英语多义词教学中的问题,加深学生对多义词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还能让学生掌握多义词意义推断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水平。

参考文献

[1]张程前,唐春碧,陈丽洪等.基于原型范畴理论大学英语多义词教学实证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26(3):82-85.

原型范畴理论大学英语论文 篇8

词汇教学在英语教学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是听、说、读、写、译等各项语言能力的基础。对大多数英语学习者来说, 英语词汇学习是其英语学习中的一大难题。原型范畴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基石, 为语言的研究和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并被广泛地应用于语言学的各个领域。在原型范畴理论的指导下, 该文论讨英语词义的扩展和延伸及原型范畴理论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2 原型范畴理论的发展和含义

原型范畴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基础, 是美国心理学家Rosch在俄国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相似性”原理的基础上提出的, 是对家族相似性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20世纪50年代, 维特根斯坦在其《哲学研究》中通过对game的研究论述了范畴边界的不确定性、中心成员与边缘成员的区别以及隶属度, 并提出了家族相似性原理。完全不同于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经典范畴理论中的观点 (范畴是由必要和充分的条件联合定义的, 范畴有明显的边界, 范畴所有成员地位相同) , 维特根斯坦认为范畴各个成员间未必具有共同的属性。

20世纪70年代, Rosch等人通过将家族相似性理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建立了“原型范畴理论”。原型范畴理论的基本观点为“范畴的成员不需要满足一系列的充分必要条件, 范畴成员有隶属度之分, 中心成员或最佳成员称为原型, 边缘成员是根据与典型成员的相似性连接起来的, 范畴的边界模糊”。

3 原型范畴的特点

原型范畴具有界限模糊性、无标准化性、家族相似性和等级性的特点。

界限模糊性是指范畴之间的界限是不明确的, 范畴的边界不受限制。无标准化性是指没有任何标准化必要的和充分的属性可以定义原型范畴。种族差异、文化差异、生活的年代和地理环境的差异等因素都会影响对相同范畴中的典型成员的不同理解。例如, 英国人认为鸟的典型成员是知更鸟, 而中国人眼中鸟的典型成员则是麻雀。又如, 在古代, 车的典型成员很可能是马车或者是手推车, 随着科技的发展, 现代车的典型成员是小轿车。可见原型范畴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因影响其变化的因素太多, 所以根本无法将其标准化。家族相似性是指原型范畴存在着一种家族相似性结构, 这种相似性是建立语义范畴的基础。范畴中各个成员之间具有或多或少的相同属性。等级性是指同一个范畴中的各个成员的地位是不平等的, 有典型成员和非典型成员之分。

4 原型范畴理论与词义的扩展与延伸

语言中大量的词的形式和意义并不是一一对应的, 一个词往往可以有不同的意义。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一词多义词, 这给英语学习这带来很大的困难, 也是英语词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出现这种多义的现象的原因是人类认知范畴化和概念化的结果。也就是说人类将认知中的事物进行归类, 然后在其基础上形成词语的意义范围。多义词主要通过辐射型和连锁型两种方式形成的。辐射型是指在词义的扩展过程中, 词的多种意义是以一个原型义为中心向外发射出来的, 呈现一种辐射状态。连锁型是指在词义的扩展过程中, 词的各种意义呈现索链状态, 词义的扩展从原型义开始, 每个意义的产生都是建立在其前一个意义的基础之上, 是其前一个意义的延伸。随着语义的发展, 新语义与原型义的关系会越来越弱。除以上提到的辐射型和连锁型两种词汇扩展方式之外, 王寅提出了将两者并用的综合方式, 即辐射型和连锁型可交替出现。

原型理论对于一词多义现象是十分有解释力的。范畴是以原型成员为中心, 通过家族相似性不断向外扩展, 词义也具有这样的特点。词义范畴可分为中心意义和边缘意义。中心意义即原型意义, 是最早被人们所认知的。隶属于同一词义范畴的各个成员间不存在共同的属性, 但有部分属性是重叠交错的, 形成家族相似性。词义的扩展是以中心意义为基础, 由原型意义向边缘意义演变, 不断扩展形成了一个意义链, 构成一个语义网络。

5 原型范畴理论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1) 以基本范畴词的教学为基础。在英语词汇教学中, 应该首先加强基本范畴词的教学, 再在其基础上进行上位范畴词和下位范畴词等边缘范畴词汇的教学。基本范畴词在语言词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主要表现在:第一, 基本范畴词的使用频率高、词形简单、音节较少、使用广泛、便于记忆, 其学起来相对容易。第二, 基本范畴词是语义范畴中最典型的词汇, 常具有原型意义。一个词的其他所有意义都是在原型意义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可见基本范畴词是词义扩展的基础。第三, 基本范畴词具有很强的构词能力。基本范畴词结合各种构词法能生成大量的词。学习基本范畴词遵从由简到繁, 由易及难, 由中心到边缘的认知过程, 这符合人类认识世界的一般认知规律。

2) 注重多义词的讲解并建立其各个义项间的语义联系。多义词的诸多义项不是散乱无章地堆积在一起的, 其各个语义之间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并通过范畴化形成一个语义网络。有些语义处于这个网络的中心位置, 有些语义处于这个网络的边缘位置。因此, 教师在对多义词讲解时, 应摒弃让学生死记硬背记单词的方法, 为学生讲解各个义项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了解多义词的发展规律, 全面地理解词义扩展的过程。例如head的原型意义是the part of the body on top of the neck containing eyes, noses, mouth and brain (头;头部) 。从其原型意义可以引申出头脑、顶端、领导人、校长等含义。除此之外, 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以便能推断出词语在不同语境中所表示的特殊含义。

3) 培养学生的隐、转喻思维。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 更是人类认识周围世界的一种认知方式。隐喻思维能力是随着人类认知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创造性思维能力, 是认知发展的高级阶段, 是人类认识世界, 特别是认识抽象事物不可缺少的一种认识能力。转喻也是人类的一种认知方式, 与隐喻将指示某种事物的词语从一个概念域投射到另一个概念域不同, 转喻中的投射发生在同一概念域, 因而比隐喻更为基础。英语中存在着大量的词汇的隐、转喻用法。现有的词汇常常通过隐、转喻来表达出词汇新的意义, 这不仅使语言表达更恰当、生动、形象而且避免了大量新词的产生, 减少记忆负担, 体现了人类的认知经济性。因此, 在英语词汇教学中, 除了词的基本含义外, 老师还应为学生讲解词的隐、转喻意义是如何通过不同概念域或同一概念域间的投射产生的, 引导学生为同一词义范畴的不同意义建立联系, 从而培养学生的隐、转喻思维, 让学生更加主动高效地学习。

4) 运用原型理论、词汇联想法等引导学生构建微型词义网。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基本范畴词汇与其中心意义, 即原型意义之后, 教师需要在此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对所学的词汇进行分类、总结、扩展, 以便得到与所学新词同一范畴里的其他词语的意义或者是该词的其他意义。结合词汇联想法进行教学, 例如单词联想、词义归纳等帮助学生构建微型词义网。例如基本范畴词book是一个一词多义词, 通常有两层含义:一个是作为名词时有书、名册、工作簿之义, 二是作为动词时有预定、登记之义。与书相近的词还有letter, script, newspaper, magazine等。与预定、登记相近的词还有schedule, reserve等。又如基本范畴词sun, 由此可联想到light, heat, round, 由light又可联想到candle, fire, lamp, 由heat可以想到hot, burn, 由round联想到circle, spherical, wheel。此外与sun相关联的词还有sunshine, sunglasses, sunflower, sunburn, sunscreen, sunshade, sunbath, sunbelt等等。构建微型词义网使得学生在对一个词的某个意义的进行提取时, 能够激活该词的其他含义或者与该词相关的其他词项的含义, 这要比单个记单词更省时省力, 更便于学生记忆。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原型范畴理论很好地解释了词义的扩展和演变, 在英语词汇教学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词义的扩展是将原型意义通过家族相似性或隐、转喻衍生出边缘意义, 形成一个由中心到边缘的语义网络范畴。在原型范畴理论的指导下, 加强基本范畴词和词汇原型意义教学, 构建微型语义网等, 不仅激发学生对英语词汇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 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词汇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Ungerer F, Schmid H.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 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 2008.

[2]Taylor John.Linguistic Categorization—Prototypes in Linguistic Theory[M].OUP, 1989

[3]Lakoff G, Johnson M.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4]杨晓虹.认知语言学原型理论探讨[J].现代语文, 2008 (3) .

[5]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原型范畴理论大学英语论文 篇9

关键词:原型范畴理论,英语词汇习得,应用

1. 引言

词汇习得是学习英语的基本要素, 词汇习得过程中, 如果对单词的理解和解释停留在传统肤浅的表面, 脱离语言认知的科学理论作为指导, 就会导致单词掌握不全面。应该把语言的形式、内涵的意义、词汇意义的引伸和客观外界之间的关系等很多环节联系起来, 有效进行词汇习得。

2. 原型范畴理论解析

(1) 原型范畴理论

在认知语言学中, “范畴”是一个有着广泛用途却又具有模糊含义的术语。它是人类对世界万物认知的归类, 是人们认识世界的范畴化过程。有了这种活动, 人类才有可能清晰地认识世界, 最后以此基础形成概念。在认知语言学中, 范畴化是人类最基本的能力, 它包括感知、思维、行为和言语。Aristotle是古典主义的代表, 他认为, 范畴的定义是按照充分必要的条件来的;事物只有在具有了所有重要的特征之后才能属于某个范畴, 否则就不应该是;各个范畴之间的界限清晰, 其成员的地位平等。在20世纪50年代, 哲学家Wittgenstein检验和批判了经典范畴理论, 提出“家族相似性”原理。他曾经做过一项研究, 名为“游戏”语义范畴研究, 之后得出相应的结论:范畴是家族的相似性, 而不是共同特征。后来, 维氏又得出论证:范畴的中心成员和边缘成员存在区别, 而且边界不是绝对的。之后的理论就以此为基础, 对范畴作了完整的诠释, 原型范畴理论由此源自于“家族相似性”理论。1969年, Berlin和Kay对多种语言的大量颜色词进行分析研究, 最终发现颜色的范畴化是以“焦点色”为参照物的, 而非凭空想象。70年代中期, 心理学家Rosch对焦点色的心理背景进行了研究, 发现对习得和记忆焦点色比其它部分容易, 原因是人们对范畴中的焦点色感知更敏感。此后, 他不再使用“焦点”这个术语, 而用“原型”来代替。另外, 他继续在其它范畴扩大试验, 找到了原型的普遍存在。指出“原型范畴”是一种自然范畴, 具有“家族相似性”, 也称“原型理论”。原型范畴理论认为, 范畴中成员之间地位并不平等, 具体成员包括:原型 (范畴成员最多) 、边缘成员 (与原型有着不同相似度) 、以及开放的边界。同时, 构成范畴化的等级结构为:基本范畴、上位范畴和下属范畴。有着显著特征的最基本事物属于基本的范畴, 这是人类认知的参照点, 又是对事物加以区分的最初心理等级。在此基础上, 位于基本范畴之上的认知更抽象、更具概括性, 属于上位范畴;之下的认知更具体、更细致加以区别, 属于下属范畴。以“bird”为例, 它是基本层次范畴, animal是它的上位范畴, 而它的下属范畴是sparrow、pigeon、swallow等等。

(2) 理论特点

首先, 相邻的范畴界限并不严格, 各成员之间也不一定存在清晰的边界, 有时甚至会混入其它的边缘成员;另外, 范畴之间可以形成一个连续的整体, 有时相互重叠, 形成类似家族的相似性和共同的特征;最后, 成员之间地位不平等, 某些处在中心, 某些处在边缘地带, 中心成员指拥有更多的属性相同的成员, 边缘成员则拥有很少的共同属性。在原型范畴理论中, 中心成员肯定和其它范畴的原型成员存在巨大的区别, 但边缘成员则相反。总之, 原型范畴理论的实质性, 应该是人们在认知事物时, 把此事物的某一个具体个体看成原型, 对它的总体特征认识保持不变, 接着再去发现此类事物中的其它个体的特征, 以此向外延伸。

3. 基于原型范畴理论的英语词汇习得研究

(1) 把握基本范畴词汇、认知一词多义

语义范畴的义项有三种:中心义项、典型义项和边缘义项, 先是以某个语义原型作为核心意义 (prototype meaning) , 扩展出其它词义, 其辐射范畴由此构成, 这时词义的抽象程度往往有所升高。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 人们不断地对周围的事物加以认知和表达, 对于常见的词汇, 有时会给予它们现代的含义, 同时也减轻了大脑的储存负荷。如copy, menu, mouse, window等新出现的计算机用语。一词多义是无理可据的, 这是传统的语言学的见解, 它没有考虑到词义间的深层联系。现代, 一词多义的研究已经突破了传统的语义学范畴, 扩大到认知语言学的广阔领域。基于原型范畴理论, 原型范畴也包括多义词的语义范畴, 原型义项外延伸出各义项, 它们彼此关联, 具有严密的家族性。而原型义项始终处于中心地位, 它是语义范畴中原始又典型的义项。语义范畴围绕着原型义项不断向外辐射, 构成语义网络。比如单词mouse, 它的原型意义为“鼠”, 相似于此语义特征, 继而延伸出“鼠标, 滑鼠”, 以及“a shy, timid person (羞怯, 胆小的人) ”, 以此构成了一系列多义范畴, 它们以mouse的基本意义作原型项, 链接了义项成员之间的相似性。由此可知, 学习者可以在原型意义的基础上, 分析各义项之间相似的语义特点, 探索由此辐射出的线索与规律, 编织出这些多义词的认知语义网络, 掌握其不同语境。

(2) 理解上下义词的关系

Meyer&Schvaneveldt于1971年做了一个语义激活实验, 结果显示, 和没有意义联系的对子的反应时间相比, 有意义联系的对子的反应时间明显快得多。此实验结果说明对子里的第一个词语激活了第二个意义相联的词, 又说明人们的心理词汇其实是依照语义的关系组织的。鉴于此, 学习者在进行词汇习得时, 应该合理利用语义场上下义词的关系。英语词汇包括以下几类:第一是表示类概念 (genus) 的词, 第二是表示种概念 (species) 的词。而词与词之间又具有上下义关系 (hyponymy) , 其中表示类概念或一般概念为上义词, 表示种概念或个别概念为下义词, 但上义词和下义词也不是绝对的, 如, tree可以作为plant的下义词, 同时又可以作为orange的上义词。词汇习得时, 把原型的词作为核心, 往其上义或下义延伸, 逐渐扩大关联范围, 灵活熟练掌握这类词汇。同时, 这些表示相同或类似逻辑概念的词, 通常结合在一起形成近义词或同义词。随着学习者不断增加英语词汇量, 逐渐形成了近义词或同义词家族。每一个近义词或同义词家族中往往都有一个突兀又起支配作用的词, 成为此家族内的原型。对于任何一个词,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 可以用任意方式把意义相近或相同的词归入同一个范畴。范畴成员拥有一些相同的属性, 因此具有家族的相似性。在此近义词或同义词家族中, 学习者根据自身习得情况, 找出哪个词最容易记, 在词意的基础上又最容易产生联想, 把这个词定为是这组同一范畴内的原型。如单词shout, 把“喊叫”作为其词义原型, 可以找出它的下义词如:call, cry, exclaim, yell, scream, shriek, roar等等。如果学习者能对上下义词之间的关联融会贯通, 就能由此及彼、举一反三。

(3) 利用原型特征区分词性, 正确搭配词类

在词汇习得过程中, 部分学生无法理解某些词的词性。这是因为一个词通常不止一个词性。而原型范畴理论恰好在区分词性的层面充分地体现出了其优越性。比如名词在英语语言中拥有以下四个主要特征:可以用代词来替换 (pronominalization) ;具有复数 (plural) ;在一个复合句中, 可以省略其第二小句和第一小句相同的部分 (gapping) ;可用分词对此名词进行前置修饰 (en—participle remodification) 。通常情况下, 以上四个特征为英语名词的典型或原型特征, 以此判断一个单词是否为名词, 从而正确使用、搭配其它词。

(4) 认知隐喻

在范畴化的过程中, 隐喻起着显著的作用。多义词的词义不断辐射, 构成了语义链相连的范畴, 核心语义是此范畴的典型。而随着时代的变迁, 语义范畴也处于相应的变化中, 新的成员又不断延伸或辐射。在此扩展过程中, 隐喻作为一大认知工具, 帮助完成了新成员的产生、老成员的分裂。隐喻主要和词义的相似性有关, 这种修辞手段当今被视为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认知手段, 它们源于人们的生活经验之中。隐喻是人类理性与想象结合之产物, 它是词汇产生新含义的方法。人们认识事物总以基本范畴开始, 这是因为受到原型效应的影响。认知语言学家Lakoff&Johnson (1980) 认为, 日常生活中, 在认知、表达和经历那些无形的、无法下定义的概念时, 人们经常会以熟悉的、具体的概念为基础。由此带来语言中认知思维方式的跨概念, 此思维模式基本是基于概念而进行的隐喻。英语词汇中, 有些表示颜色、身体部位、花草树木、河流山川、日月星辰等都蕴含着极其丰富的隐喻含义。如:heart, 与它相关的功能和形状, 常常被喻指为“中心”, “核心部分”, “心状物”, 等等, 比如:the heart of the cabbage (卷心菜的菜心) , the heart of the matter (事情的实质) , the heart of the city (市中心) , 学习者应适当运用此类认知工具。

4. 结语

学习者在英语词汇习得过程中, 基于原型范畴理论, 重视那些基本范畴的核心, 可以帮助他们积极探索认知和语言之间的必然规律, 熟练掌握语言表达的理据性和规律性。透过多义词的现象, 可以了解单词不同意义间的内在本质联系;清楚语义场中上下义词的关系, 可以扩展词汇、掌握其构词依据和规律;加强词汇之间的联系、熟悉搭配组合、分层记忆、化抽象为具体。词汇习得的过程本身就属于一个范畴体系, 以原型范畴理论为视角的词汇习得可以激活原型词汇, 调动词汇习得积极性, 从而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Cook V.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Language Teaching[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2]John, R.Taylor.Linguistic Categorization:Prototypes in Linguistic Theory[M].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9.

[3]Lewis M.The Lexical Approach:The State of ELT and a Way Forward[M].Engla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Publication, 1993.

[4]曹巧珍.原型范畴理论应用于课堂一词多义教学的实验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 2010, (2) :37-44.

[5]梁彩琳, 石文博.语义范畴原型理论研究:回顾与展望[J].外语学刊, 2010, (5) :44-46.

[6]王芬, 陈雄新.原形范畴理论指导下英语词汇教学的应用研究[J].外国语文, 2010, (4) :114-116.

[7]王崴, 崔艳辉.原型范畴理论在英语词汇习得中的应用.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2009 (12) .

原型范畴理论大学英语论文 篇10

多义词的研究是英语教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多义词, 简而言之, 就是一个单词具有两种以上的意思, 这就给我们的单词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对那些准备考四六级的大学生来说, 单词意思过多记不住, 词汇量无法有效扩充, 从而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做题质量。因此, 我们很有必要弄清楚这些单词不同意思之间的内在关系。传统语言学主要从共时和历时两个角度来研究一词多义, 但只考虑语言系统内部, 仅从结构主义的角度出发, 强调整个语言系统内部, 忽视了人类习得语言的过程, 即忽略了语言内部与外部的联系。本文拟运用当代认知心理学中的语义范畴原型理论来阐释英语词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希望能为大学英语中多义词的教学提供一些帮助。

2原型范畴理论

在认知心理学中, “原型”最初被解释为“一个范畴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或几个成员”“认知的参照点”。“原型” (Prototype) 的概念最早由Rosch (1975) 及其同事用于解释人类的范畴化过程。其哲学根源源于Wittgenstein的“家族相似性” (family resemblance) 研究 (张凤娟, 2003:36) 。在原型理论看来, 人们很难完全客观地认识周围的世界, 即使是同一范畴的成员也不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 只具有家族相似性, 范畴与范畴之间的划分也不是没有任何重叠的, 范畴内的成员地位不相等。 (王寅, 李弘, 2003:135)

此外, “家族相似性”是范畴内的各个成员联系到一起的根本原因。“家族相似性”并不是指这个“家族”里的成员都具有一项或多项共有的特点, 而是指所有的成员都由一个相互交叉的相似性网络连结到一起。打个比方, 在范畴X中包含有甲、乙、丙。甲的特性包括ABCDE;乙的特性包括CDEF;丙的特性包括FGH。自上世纪80年代初, 原型理论在语言学中获得成功发展, 其优势主要体现在对多义性现象的研究方面。Pulman (1983) 讨论了kill、look、speak、walk等动词的多义性;Fillmore (1982) 研究了climb范畴, Taylor (2003) 对他的研究结果继续深探;Driven和Taylor (1988) 用Rosch的研究方法研究了形容词tall的多义性。

3原型范畴理论与大学英语多义词教学

多义词并不是随意出现的, 而是以家族相似性的方式通过特定的语义引申机制从原型意义发展而来, 同时围绕原型意义构成一条或多条意义链。因此, 教师在教授新单词的时候, 应以词汇的原型义项为起点, 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各义项之间的深层关系。比如说:“hand”基本属性意义为“手”, 首先它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 我们可以用手来完成很多的事情。因此“hand”除了表示“手”之外, 还有协助、帮助的意思。换句话说, 多义词与原型范畴理论的一个最大的相似点就是:一个多义词的不同意义中有的意义比另外一些意义相对更典型, 处于中心地位。而那些最具代表性的意义项往往是人们最先接触到的意义, 或者说是用的最多的意义。以下将根据原型范畴理论与多义词的相关联系从四个方面来探讨如何提高大学英语多义词的教学。

第一, 每个多义词的义项都是由原型义项向边缘义项慢慢演变过来的。在人的认知过程中, 人的大脑都是从基本等级范畴层面开始认识世界事物的, 而那些基本范畴词的意义一般为原型义项。因此, 在学习的单词有多个义项时, 教师最好先让他们理解好单词最常见的意义, 再在此基础上进行发散和扩充。再比如说英语单词head (名词) , 《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第六版中有19个意义项, 它的中心意义是“头;头部”——“thepart of the body on top of the neck containing eyes, nose, mouth and brain.”紧接着的第二个意义项是“mind or brain”, 即“头脑;脑筋”。head的19个义项都可以最终回归到它的中心意义, 即都与“头”这个形象相关。这表明人类认知与客观现实中具体形象是密切相关的。

第二, 一词多义表现出家族相似性结构。家族相似性的典型程度越高, 则越接近原型成员;反之, 则越接近边缘成员。一词多义形成过程中的辐射性和连锁性体现了家族相似性。所以教师在教多义词时可以通过画图来帮助学生加深印象, 根据不同的多义词的特点画出不一样的关系图, 如:放射型、蛇型和树状的。仍然以head作为名词为例, 其18个义项如下: (1) 头、头部; (2) 头脑、脑筋; (3) 一头长、一头高; (4) 头痛; (5) 硬币正面; (6) 较宽大的一端/头; (7) 顶端、上端; (8) 源头; (9) 上座; (10) 方面; (11) 领头位置、排头; (12) 负责人、领导人; (13) 校长、院长; (14) 啤酒泡沫、酒头; (15) 脓头; (16) 磁头; (17) 头数; (18) (物理学) 压力; (19) 口交。第 (2) 至 (19) 义项都是从第 (1) 义项“头”衍生出来的。而衍生出的18个义项之间至少会有一个或者几个共同的特征和属性, 但是所有成员都共有的属性却是不存在的。另外, 所有义项的家族相似性体现在都与“头”形象、相关作用和类似动作等有一定的关连。

第三, 词义范畴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原型义项身份。每一个词义范畴中的成员地位并不相等, 原型义项最能代表该词义范畴。一词多义产生的第三种模式即综合型模式能充分说明这一点。在这种情况下,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由具象到抽象来思考。就拿head的第12个义项来看, “负责人、领导人”又可以繁衍为“政府首脑、园丁的头儿、学校学生代表”等第三义项。而第三义项中的“学生代表”与第一义项“头;头部”相对而言是没有什么关系的, 它只是单纯的意义上的一个衍生而已。

第四, 词义范畴的边界并不是确定的而是模糊的, 并且随着范畴的不断扩展, 其边缘变得越来越模糊。比如说“head”的词义中, 由“头”派生出“头数”, 表示动物数目, 又由“头数”派生出“ (物理学) 压力”这一义项;从head的词义演变可以看出, head的词义范畴边缘随着意义的不断扩大而变得越来越模糊, 甚至有的已经涉及其他词义范畴之内。一个词之所以会有多个义项主要是由原型义项、次原型义项不断变化发展而来的。所以说, 在遇到一词多义现象的时候, 老师应帮助学生充分考虑其原型义项在人类认知客观事物过程中所发挥的基础作用, 充分利用原型义项去理解和记忆其他的扩展意义及衍生意义。

多义词并不是随意出现的, 而是以家族相似性的方式通过特定的语义引申机制从原型意义发展而来, 同时围绕原型意义构成一条或多条意义链。因此, 在老师教授新单词的时候, 应以词汇的原型义项为起点, 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各义项之间的深层关系。比如说:“hand”基本属性意义为“手”, 首先它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 我们可以用手来完成很多的事情。因此“hand”除了表示“手”之外, 还有协助、帮助的意思。

在学习英语多义词的时候, 一些学生习惯于脱离语境单纯地记忆它的各种含义, 这样不仅加重了记忆上的负担, 也会降低学习效率。可是当我们把与一个词所有相关意义的词汇作为一个原型范畴的话, 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要掌握好它最基本的意义, 然后通过不同的语境去理解它的不同的衍生意义。这样既可以节省记单词的时间, 又容易加深对新意义的印象, 记忆起来既轻松又牢固。例如:“time”这个词, 最基本的含义为“what we measure in minutes, hours, years etc.” (时间) , 随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感知与新的发现, 它又出现了新的含义, 如“a particular minute or hour of a day” (时刻, 钟点) ;“an amount of time” (一段时间) 。

4结语

原型范畴理论对多义词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原型范畴理论, 我们可以不用死记硬背词典里单词的各个意义, 而是理解它的核心意义, 在此基础上推断其它扩展意义。所以同学们在日常英语学习中, 应在联系词的基本意义的同时, 努力开发拓展自己的想象力, 弄清次意义范畴与元范畴的深层关系, 从而更好地掌握词汇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 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掌握词汇的深层含义。

摘要:本文对原型范畴理论和英语中的多义词 (一词多义现象) 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用原型范畴理论对一词多学习中的成绩和兴趣。

关键词:原型范畴理论,多义词,教学

参考文献

[1]Lyons, John.Semantic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7.

[2]Taylor, John.Linguistic Categorization:Prototypes in Linguistic Theory[M].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3]李福印.认知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4]束定芳.认知语义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8

原型范畴理论和现代汉语新词语 篇11

关键词:新词语 原型范畴理论

中国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之一,在我国,古代书面——文言文的使用一直持续到上世纪初,根据阅读先秦典籍的需要,人们抓住汉字,分析它的形体,讲求它的古代读音和意义,形成了统称“小学”的传统语文学。虽然语言的研究由来已久,但认知语言学的兴起不过是近40年的事。认知语言学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这表明了语言研究新的发展趋势。

一、新词语的产生和词汇研究

(一)新词语产生的三个时期

进入现代社会后,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也慢慢加深,许多新词语也应运而生。20世纪30年代,白话文运动的兴起使得很多新词语得以进入书面语系统中,为书面语注入了很多新的元素。这是汉语新词语产生的第一个高潮;新中国成立之后,社会主义制度扎根于中国,这时,产生了许多带有时代特色的新词语。这是汉语新词语产生的第二个高潮;改革开放以后,科学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新词语的传播提供了有力的武器。这是新词语产生的第三个高潮。

(二)词汇研究

词是语言中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符号,用它可以对现实现象进行分类、定名,因此,研究语言符号的意义一般都以词作为基本单位。词语研究是语言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受到语言学理论的指导和影响。

1.传统语文学对词汇的研究

在现代语言学产生之前,传统语言学就对词汇有了广泛的研究。归结起来,传统语文词汇学理论产生并服务于以下三个领域:词源分析;修辞教学;词典编纂。

2.结构主义语义学对词汇的研究

总的来说,结构主义语言学家对语义学的兴趣不大。只有英国的乌尔曼等少数人作了比较细致的语义研究。结构主义语义学的主要成就就是研究词与词之间的同义关系、下义关系、反义关系。[1]

此外,转换生成语义学是结构主义语义学的高峰。

3.认知语义学对词汇的研究

认知语义学是当下语义学研究的热门话题。关于语义学研究的主要成果有20世纪60年代Berlin & kay的色彩范畴理论、Rosch的原型范畴理论、Laykoff和Johnson的隐喻理论等。这些理论都推动了词汇研究的进程。

二、原型范畴理论对新词语的研究

(一)原型范畴理论

从亚里士多德到维特根斯坦之前2000多年是传统的经典范畴理论时期。经典理论的范畴观是离散且绝对的。对此,首先提出质疑的是维特根斯坦,他指出范畴各个成员之间未必具有共同特征,并提出了“家族相似性”。维特根斯坦提出的这一理论在学界引起了巨大反响,许多学者在这一方面又进行了各种研究,使得这一原理不断完善,并进一步发展成为“原型范畴理论”。

结构主义语言学认为词汇意义可用客观主义的真值对应论、真值条件论来描写,是绝对客观主义的,认为词语的意义跟人的主观认识没有关系。而认知语言学认为,“认识和命名一件新事物是确定其范畴的认知过程”[2],也就是范畴化。这是认知语言学的核心内容之一。经过范畴化运作之后建立的范畴就以某种方式储存于人类的心智之中,与范畴对应的是概念,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意义,有些学者将其称为“心智词汇”,将意义或心理词汇赋予一定的语言形式后,就表现为外部的语言符号。[3]

一般来说,一个词语对应一个范畴。单义词对应的是只有一个成员的范畴,而多义词对应的是拥有多个成员的范畴。在多义词这个范畴中,有典型成员和非典型成员之分。这个多义词的核心意义是范畴中的典型成员,而非核心意义则是范畴中的非典型成员。譬如,“ball”这个词,在牛津高阶英语词典中这样解释:

noun,verb

noun

a round object used for throwing, hitting or kicking in games and sports:a golf/tennis/cricket ball ◆ Bounce the ball and try and hit it over the net.

a round object or a thing that has been formed into a round shape:The sun was a huge ball of fire low on the horizon.◆ a ball of string ◆ Some animals roll themselves into a ball for protection.

a kick or hit of the ball in some sports,or(in cricket)a throw of the ball by the BOWLER to the BATSMAN:He sent over a high ball.

(in baseball)a throw by the PITCHER that the BATTER does not have to hit because it is not accurate

~ of the foot/hand the part underneath the big toe or the thumb

[usually pl.](!!!,informal)aTESTICLE See also BALLS

a large formal party with dancing

名词“ball”共有七个义项,但是只有第一个义项是它的核心意义,是范畴中的典型成员,其他义项均是非典型成员。其他义项通过隐喻转喻等认知方式跟核心意义相联系,成为范畴中的一员。

(二)词汇范畴化的层级系统

对客观事物范畴化或者分类的结果往往是得出一个层级系统心理学。Roseh的实验证明,人类概念层级中最重要的不是较高层次的范畴如“动物、交通工具、家具”,也不是较低层次的范畴如“哈巴狗、波斯猫、扶手电梯”,而是位置居中的“猫、汽车、椅子”。这证明,人类大多数思维都是建立在对基本层级范畴词的认识基础上的。

基本范畴词汇的概念基本就是我们传统词汇研究中的“基本词汇”,它具有以下特征:感觉上的完整性;心理上的易辨性;认识上的优先性;行为反映上的一致性;语言交际上的常用性;相关线索的有效性;知识和思维的组织性。

上位范畴的最大特征就是缺乏具有普遍特征的整体形象,所以对于上位范畴的成员很难通过完形结构来把握。下位范畴是对基本层次范畴的进一步细化。它们的完形结构跟基本层次范畴的词有很强的相似性,只有部分特征是属于下位范畴自身的,大多数特征是属于基本层次范畴的。

李福印将下位范畴、上位范畴以及基本层次范畴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归纳为下表[4]:

表1:

范畴层级参数

属性结构功能形式

上位层次范畴一个或很少的范畴属性家族相似性结构聚合与凸显功能复合词

基本层次范畴大量的范畴属性原型结构指向世界的“自

然”通道单纯词

派生词

下位层次范畴大量的范畴属性凸显具体属性范畴成员之间高度的同源性具体指向功能复合词

短语词

(三)利用原型范畴理论对新词语进行分析

1.新词语类型

在语言中,相对于语音、语法,词汇的变化是最频繁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不断产生,旧事物不断灭亡,语言作为一面镜子,也反映着世界的变化。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不断更新,产生了很多新概念、新范畴。与此对应,新词语也不断产生。新词语是词形和概念的结合体。当这两方面中的一方面发生变化时,新词语也就产生了。

通过分析新词语词形和概念的关系,可以将新词语分为以下四种:

(1)词形是新的,概念是新的,如“中央八项规定、自贸试验区、单独二胎、H7N9、文化暴发户、女汉子”;

(2)词形是旧的,概念是新的,如“屌丝、土豪、奇葩、光盘、中国大妈”;

(3)词形是新的,概念是旧的,如“孩纸、赶脚、尼玛、肿么了”;

(4)还有一类比较特殊,它的词形和概念都是旧的,但是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沉寂后又被重新使用。这样的词语数量较少,常见的有“当铺、老板、太太、期货”等。

2.新词语词长

词长是一个词汇单位的长度。通过分析李兴健等主编的《新词新语词典》所收新词新语总数为8400条,,其中双音节的占总数的32.2%,而多音节词语即三音节及三音节以上词语占总数的67.3%。[5]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新词语中双音节词语不再占优势,取而代之的是多音节词语。

范畴层次体系分为三层。基本层次范畴的概念基本就是“基本词汇”的集合,这些词具有全民性、稳固性和能产性的特征。基本范畴层次的词汇具有凸显性,是最先被建立起来的语义概念。基本范畴层次的词汇构成较简单,使用频率高。汉语中,“树”是基本范畴词,“榆树、柏树、松树、香樟树”都是下位范畴的词,是对“树”种类的细分。汉语的词长和词所在的范畴层次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处于下位范畴的词语词长要短于基本层次范畴中的词汇。而新词语往往是对已有范畴或概念的细化、延伸和转化,所以一般都是下位范畴中的词,所以词长一般要比基本范畴层次中的词汇词长要长。

同时,我们发现,新词语中派生词大量增加。类词缀大量出现,构成了许多新词语。例如:-族:追星族、单身族、上班族、打工族;-领:白领、金领、粉领、蓝领、黑领;-奴:卡奴、房奴、车奴、证奴、考奴;股-:股民、股盲、股市、股友;多-:多层次、多渠道、多功能、多方位等。

新词词群多是基于一定的词语模式和语义框架不断类推形成的,类词缀是各同素类义词群的造词原型和意义原型,在人们认知和创制新词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原型范畴理论指出一个词的所指事物不必具有共同的属性才能被理解和使用,词的意义不必满足范畴成员的充分必要条件,意义是由人的认知原型来决定的。例如“晒”在《现代汉语词典》中释义为“展示自己的东西或信息”,其实,“晒”的东西还可以是他人或单位、集体、社团的,不仅可以通过互联网“晒”,也可以通过电视、广播、宣传栏等“晒”。

注释:

[1]徐烈炯:《语义学》(修订本),语文出版社,1995年版。

[2]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3]王寅:《认知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4]李福印:《认知语言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5]杨博:《现代汉语新词语多角度研究》,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经典范畴理论VS原型范畴理论 篇12

经典范畴理论还涉及到一个另范畴化的问题。经典范畴理论以二元互斥不容否定为基本点。二元互斥才是我们把握世界的理论基础。比如说,对于人来说,是女人就是女人,是男人就是男人,是女人就不是男人,是男人就不是女人,二元互斥。那么中性人呢?既不能把它分到男性范畴内,也不能把它分到女性范畴内,它应该自成一家,这就产生了另一个概念——另范畴化,它是范畴的重组。另范畴化与范畴化并不矛盾,另范畴化是因为需要而产生的。

自维特根斯坦之后人们对范畴的认识发生了变化,有了新的认识,逐步建立了原型范畴理论。原型范畴理论以体验哲学为依托,认为人们不可能完全客观地认识外部世界,范畴不是通过充分必要条件建立起来的,而是通过原型特征建立起来的,在范畴中存在着可以称作原型的最佳样本。而且,隶属于同一范畴的各成员之间不存在共享所有特征的现象,这些成员只具有家族相似性。所以,与经典范畴理论相悖,原型范畴理论认为构成同一范畴的特征不是二分的,范畴的边界是模糊的,范畴内成员的地位不相等,有“核心”和“边缘”之分。那么,范畴中的这个原型是怎样确立的呢?根据家族相似性足以进行范畴化?什么程度的相似可以被划到一个范畴内部?原型范畴理论认为,原型是“一个范畴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或者几个成员”,“认知的参照点”。原型的确立只是以人们的认知心理为出发点,以经验、感觉、认知等因素作为重要标准。这样来看,问题就出来了。不同的人的心理是不一样的,对事物的认识是不同的。由此可见,原型范畴理论纳入了主观性因素,和排除主观性因素的经典范畴理论截然相反。亚里斯多德说:“范畴是抽象的容器”。范畴是抽象的,范畴原型处于不同的层次,在性质上是截然不同的:范畴指涉思维规律;原型适于识解方式。比如,说到鸟这个范畴,美国人想到的是知更鸟,中国人想到的是麻雀。那到底知更鸟还是麻雀是鸟的原型呢?难道说同一个范畴在不同的国家原型还不一样?再者,提起宠物这一范畴,每个人家里养的不可能都一样,我们从主观性出发给出的原型肯定不一样。可见,原型范畴理论中确立中心成员这一概念是游离不定的,深受不同文化,个人经验的影响,根本不科学,不能拿来当为分类的标准。只要属于同一范畴,成员地位就是相等的,无论它们之间有多大区别。像上文所说,不能说大象比老鼠更是动物,那狮子,老虎和大象相比呢,谁又更是动物?不仅如此,原型范畴理论也是自相矛盾的。它否认二元互斥,但是原型与非原型,边缘与非边缘也是二元互斥,所以它的理论并不统一。

“家族相似性”是认知语言学所依据的基础理论之一,是维特根斯坦对语言及范畴问题的全新阐释,催生了原型理论。范畴不是因为共同特性而是因为成员之间重叠交叉的相似性结合在一起的,范畴中的成员因其与原型的相似性而被认为是范畴的成员。可见,相似性的概念贯穿于所有的范畴化过程。这本身就是在否认范畴的边界,人们对范畴边界的判断是基于本身的心理现实性和直观感知而做出的。而心理现实性并不是心理真实性,直观感知也并不等于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如果抛弃对事物本质的研究那就不成其为科学。所以,人们对范畴边界认识的不统一并不等于范畴边界本身的模糊或不存在,就像人的认知能力不够时并不能说世界是不可认知的。根据“家族相似性”,相似性程度高的就可以纳入同一范畴,那么这个相似度怎么把握呢,相似度低到何种程度才把它划入同一范畴的边缘成员而不是范畴外?所谓的家族相似性其实只是外部特征,而外部特征是不可靠的,人类的遗传取决于基因而不是表象的相似性。如果没有血缘关系的两个人在外形方面有相似之处,若以相似作为评判标准,岂不是可以纳入同一个家族?比如说明星的“撞脸”,娱乐圈中有很多刚出道的小明星因为和大明星外貌形气质相似被拿来比较,像“小范冰冰、小章子怡”等。我个人觉得房祖名和张默简直太像了,难道就因为相似说房祖名和张默是一家的?“各从其类”取决于万事万物的内在规定性,即本质。本质是一物之所以成为其自身的内在根据,是事物内在的、必然的、根本的属性,以相似来瓦解本质太荒谬了。

以上的论述表明了所谓的原型范畴理论的理论核心都是禁不起推敲的。原型范畴理论是对经典的曲解和亵渎。只有坚持经典范畴理论,通过对认知事物本质的把握,才能真正地“各从其类”。

摘要:经典范畴理论是以充分必要条件和二元互斥论来界定范畴成员,范畴的边界是明确的,范畴内的成员地位是平等的。原型范畴理论则认为范畴是通过原型特征建立起来的,在范畴中存在着可以称作原型的最佳样本,范畴内成员的地位不相等,因此范畴的边界是模糊的。本文对比论证了经典范畴理论的超拔和原型范畴理论的荒谬。

关键词:范畴,本质,原型,相似

参考文献

[1]亚里士多德1959a.《形而上学》,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亚里士多德1959b.《范畴篇》,方书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上一篇:平安农机示范镇下一篇:中西医结合非激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