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名词的范畴分析探讨性论文
时间名词的范畴分析探讨性论文 篇1
关键词:副词+名词 范畴化 去范畴化
一、引言
赵元任(1979)认为,副词修饰名词的时候,实际上是修饰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或者作主语。朱德熙(1985)认为,副词不能修饰名词,在名词前面出现副词的现象应当看作是省略了“是”的紧缩形式。于根元(1991)认为,副词直接修饰名词是由于某些动词的不露面造成的。语法方面,“副词+名词”就是“副词+动词+名词”的变异形式。实际上他们是对“副词+名词”组合中动词省略作了动态的分析。
吕叔湘(1992)认为,副名结构中是把名词当作别的词性的词来使用。胡明扬(1992:35)认为,副名结构中的名词临时用作形容词,当这样用的人多了,就会成为名词和形容词的兼类现象。他指出,类似“很青春”这样的说法,只能算是名词临时活用作形容词。
邢福义(1997)认为,“很X”结构槽部分地接纳名词,为“很X”一类结构槽所接纳的名词,受到特定语义条件限制。按照受限程度的大小,排列为:时间名词﹥指人名词和方所名词﹥事物名词。词汇方面,典型名词进入“很X”槽属于词性活用,习以为常后,便出现词性裂变现象。刑福义还结合文化背景探讨“很X”槽的特殊用法。
山述兰(2003)认为,该结构是“一种突破语法规范的修辞现象”,属于转类的修辞方法。刘正光、崔刚(2005)从名词非范畴化的角度对名词能够进入“副词+名词”结构的原因作出了解释。
关春芳(2008)从文化内涵和语用修辞方面讨论“很淑女”结构存在发展的必然性和积极意义,并结合对外汉语教学谈语言是动态发展的过程。
陆俭明(2009)从转喻角度把这一现象解释为“B激活A的认知现象”,即由具体事物激活那事物所具有的性质或特性。
张力(2013)从功能语言学的角度研究“很淑女”结构中“淑女”的词性游移及其制约因素,最后阐述了名词游移的方向。
由此可见,各家看法不一,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词类转化说,省略动词说,副词修饰名词性句子成分说,修辞说。“词类转化说”的实质是把词类和句子成分简单对应起来,而汉语词类跟句法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关于“省略动词说”,语言中的省略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但吕叔湘(1984)说过“必须可以添补,才能叫作省略”,而有一些副名结构补不出动词,所以“省略动词说”的解释不具有普遍性;而关于“修辞说”,“副词+名词”结构已经在小说文本以及日常生活中大量存在,将一个大量运用、广为接受的结构看作临时修辞用法并不合适,因为它已经不是个别的语言现象。少有学者从范畴化与去范畴化的角度探讨“副词+名词”结构的形成机制。本文拟从范畴化及非范畴化的视角探讨其内在机制。
二、范畴化与去范畴化
刘正光(2005)认为在语言研究层面,将非范畴化定义为“在一定的条件下范畴成员逐渐失去范畴特征的过程”。范畴成员在非范畴化之后、重新范畴化之前,处于一种不稳定的中间状态。也就是说,在原有范畴和即将进入的新范畴之间会存在模糊的中间范畴,这类中间范畴丧失了原有范畴的某些典型特征,同时也获得了新范畴的某些特征。语言非范畴化具有以下特征:1.语义抽象与泛化;2.范畴的某些典型分布特征(句法/语义特征)消失,范畴之间的对立中性化;3.语篇和信息组织功能扩展或转移;4.高范畴属性成员转变为低范畴属性成员,或发生范畴转移。
(1)这位信通集团公司的总经理,金燕静——这名字很女性,轻盈、文雅。(《十月》1988年第4期)
例(1)“很女性”中的“女性”一词,核心属性或者典型分布特性为“雌性的人类”。指的是“生物学上的性别划分”,是多数女性所具有的“温柔、贤淑”等特征,为边缘特征或非典型性特征。而“很女性”的“副词+名词”组合中,“生物学上的性别划分”本为核心特性转变为边缘性特征,“温柔、贤淑”的边缘特征则占据核心特征的位置,导致核心特征与边缘特征的转化。
“副词+名词”结构不仅突出名词所特有的某个属性特征,使之成为核心特征,而且赋予语言组合更多的内涵。
(2)当时,安切洛蒂在取得9连胜之后,败给了维冈,意大利人很骑士地承认了对手的成绩。(新浪体育 2009-09-29)
例(2)中的“骑士”有“勇敢、强壮、有风度、有教养”等具体的性质特征,而“很骑士”涵盖了“骑士”的所有特征,给人留下想象空间,形式简约但内涵丰富。诸如此类的还有“很白痴,很笨蛋,很蠢物,很老好人,很混血儿”等。
除此之外,“副词+名词”结构还可以将群体范畴的名词转化为隐喻义的个体名词。
(3)邓丽君在家很宝贝,被父亲捧为“天之娇女”。 (东南卫视 2010-05-25)
(4)百米飞人博尔特很纨绔,跑鞋为北京制造。(腾讯网奥运频道 2008-08-16)
(5)这人太土老帽了!(《扬子晚报》2012-03-02)
例(3)、(4)中的“宝贝”“纨绔”本为群体名词,指一类人,在句中前加“很”,构成“副词+名词”结构,使得群体名词转化为具有隐喻义的个体名词,所指称的某类人的群体特征得以凸显,属性义显现,但需要以共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为前提,对于有共同社会背景的成员来说,这种“副词+名词”组合接受程度较高。
上文所举的例子皆为表人名词,其实表物名词也可进入“副词+名词”结构。且感性色彩相对固定,不像表人名词在感情色彩上容易受主观倾向影响。
(6)小学数学受抨击:题目很古董很雷人 (《钱江晚报》2011-11-10)
(7)一月份杭州二手房市场依旧很冰。(《杭州日报》 2012-02-02)
当表物名词与所要描写的事物有相似性时,人们习惯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描述某种状态或事物,使其具有附加义。例(6)中的“古董”本指“先人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珍奇物品”,前加“很”形成“副词+名词”结构,具有“比喻过时的事物、迂腐守旧的人”的附加义,突出“时间久远”的范畴义。
参考文献:
[1]丁声树.现代汉语语法讲话[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2]胡明扬.“很激情 很青春”等[J].语文纵横,1992,(4).
[3]胡裕树.现代汉语(增订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
[4]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1991.
[5]邢福义.“很淑女”之类说法语言文化背景的思考[J].语言研究,
1997,(2).
[6]于根元.副+名[J].语文建设,1991,(1).
[7]朱德熙.现代汉语语法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8]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时间名词的范畴分析探讨性论文】推荐阅读:
名词意外和日本意外的对比分析论文08-25
英语名词性从句的译法06-28
常见的动词和名词性语块07-06
新名词性从句06-02
名词性从句详细讲解06-19
名词性从句翻译练习08-15
高中名词性从句讲义08-21
名词性从句专项练习10-06
俄汉语名词的对比分析06-17
时间性能分析论文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