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因论英语词汇教学

2024-07-21

模因论英语词汇教学(共11篇)

模因论英语词汇教学 篇1

1引言

英国语言学家维尔金斯说:“没有语法,人们不能表达很多东西,而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东西”无论做什么事,重要的是要打下坚实的基础。学好词汇就为语言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那么,在英语教学中怎样才能使词汇不再成为学生和老师的困扰呢?怎样优化词汇教学呢?本文试着以模因论为理论基础,用模因论来优化高中英语词汇教学。

2语言模因论的定义

模因论中的核心术语是模因。英国牛津大学著名学者Richard Dawkins,于1976年由在其所著《自私的基因》一书中提出模因(meme)这一理论,他主要探讨基因如何通过自我复制以及相互竞争促进生物的进化,在描述基因作为复制因子的特征的基础上,大胆构想了存在于人类社会传递的复制因子——模因(Dawkins,1976)。模因源于希腊语,意为“被模仿的东西”是基于基因(gene)一词仿照而来的。基因是通过遗传而繁衍,而模因是文化的基本单位,它通过一个过程,即从一个人的头脑传入到另一个人的头脑之中。(纪曼琦、占慧芳,2009)现在Meme一词已被收录到词典。牛津英语词典对meme的解释是:An element of culture that may be considered to be passed on by non-genetic means,especially imitation.

Blackmore(1999)对meme的概念进行了更具体的阐述,她认为,任何一个信息,只要它能通过广义上被称为“模仿”的过程而被“复制”,它就可以被称之为模因。如果某种语言中的语言信息不再为人所复制和传播,那么,这种语言必然走向消亡。

3模因论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3.1 模因的复制和传播途径及特点

就像基因一样模因有它自己的特征:长久性(longevity)、多产性(fecundity)、复制保真度(copyingfidelity)(达尔文,1976),换句话说就是模因必须要持续一段时间,必须是被复制,而且是准确的复制。

长久性:模因在宿主的大脑里停留的时间越长,那么它被宿主复制、传播的可能性就越大。

多产性:模因复制速度越快,散布越广。

复制保真度:复制的越忠实,保真度就越高。

这三个特征是模因的根本特征。它们相互联系,缺少其中的一个将会导致模因的复制不成功。

根据Heylighten所说模因的复制和传播周期为四个阶段即:同化、记忆、表达、传输。

3.2 模因论的应用

3.2.1 背诵

学语言的过程就是模因复制和传播的过程。背诵是传统教学法中最广泛运用的一种方法。然而现如今人们大力推崇创新,他们认为所有传统的东西已经过时应该摒弃。这种说法大错特错。既然它被称之为传统,那么它必定有它的独特之处,否则也不能称之为传统。常言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记忆在二语模因的习得、转化和传播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模因在宿主大脑里停留的时间越长,那么它被宿主复制和传播的可能性就越大。然而记忆具有很强的选择性,所以只有少数模因被保存下来。在模因作用下,背诵一些语言材料和信息能够让词汇、短语、固定搭配及句型等不断得到复制,而模因复制的前提是要有可复制的“模因”,前人千百年来流传的经典言语材料正是言语理解和表达的模因,学习对象的头脑里一旦把这些模因储存下来,就非常容易提取出来。这样在口语和写作中就不至于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并且可以解决词汇量不够这一问题。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所有模因的输入必须是可理解的,Krashen的语言输入理论强调可理解的输入是语言习得的重要的因素,所以我们强调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另外我们需要背诵和记忆的不仅仅是单个的词,我们要从单词的拼写、意义、使用这三方面来掌握英语词汇,不能仅仅记住单词的拼写。将词汇放在具体语境中去教授,学生需要记住的不能只是发音、拼写、汉语意思。我们知道英语中一词多义、一词多用有很多。例如:character,我们知道它的汉语意思是汉字,但是它还有另外一层意思:性格。它做不可数名词时是汉字的意思,而做可数名词时意思是性格。所以我们要看它是可数还是不可数然后确定它的意思,另外还要注意具体的语境。因此需要记忆背诵的模因不应该单单是词汇的形式,还应该与具体语境连接起来。现在的英语课堂上,先由教师领读词汇,然后点名抽查学生读的情况,接着纠正错误,反反复复地读直到确定学生会读后,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抄写单词,第二天抽查默写单词,这种现象还普遍存在。模因理论可以解释这种现象的原因,因为它没有完成模因复制和传播周期的四个阶段:同化、记忆、表达和传输,所以模因复制不成功。这种教授单词的方法应该被摒弃。

3.2.2 利用网络与多媒体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和多媒体逐渐走进校园,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便利。通过将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起来可以打造高效课堂,利用网络和多媒体可以将枯燥的词汇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词汇引起宿主注意后并被其理解和接受才能被同化,然后通过记忆、表达、传输完成词汇的习得。所以这里关键的一个环节是被宿主注意到。那么怎样才能让词汇吸引宿主的注意力呢?这里我们就可以用到网络和多媒体,找到对应的图片和声音。前人研究者通过研究发现有些学生是视觉学习者,他们只有通过看到才能学到,看到的知识会在他们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形成模因。有些学生是听觉学习者,他们习惯于通过听接受信息,而不愿意看,通过听信息会在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记。教育一直提倡“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办法,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磨刀不误砍柴工”,如果老师们都能多花点时间了解学生,相信效果会更好。这时老师不妨统计一下看班里这两类学生各占多大比例,从而在教学设计中有所侧重。要达到这一效果有几种方法:图片教学、录音教学、图片+录音教学。下面举一个教授exercise一词的例子。

首先找到锻炼的图片,学生看到图片不用老师讲他们就知道它的汉语意思,再通过多媒体放标准的英语本族语者读的录音,学生学会读和拼写。图片声音在脑海里停留的时间足够长,学生就能够在课堂上学会这些单词。

3.3 根据模因的传播方式教授词汇

Blackmore认为模因的传递有两种方式:模因表现型和模因基因型。模因基因型所指的是不同语境中同一词汇的用法、意义均没有改变。在词汇讲解时,老师可将单词的某一含义、用法放在众多不同句子中,或者设置不同语境引导学生反复使用这个词。词汇教学要注意词汇的复现,这一课的单词学完了不能就此不管,老师应该注意设计让该单词再次或多次出现在具体语境中,这样学生才能记得牢而不至于学完就忘了。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学习以后短期内会发生大量的遗忘,所以老师在教授学生新词的同时要善于安排时间复习已经学过的单词,注意单词的复现,每隔一段时间进行分散记忆。

模因表现型,是语言模因在不同语境下,相同信息用不同方式来表达。针对表现型的模因我们可以通过意义联想、形音联想、结构联想、语境联想来讲授新词。形音联想是利用词汇在音和形上的相似或者是相同来记单词。这些相似或者相同的单词进而可以组成词块更方便记忆。如:desert-dessert,它们都读/dizet/,但是将两词放在一块我们可以区分开并强化记忆,前一个是遗弃,后一个是甜品。意义联想是利用英语词汇之间的意义关联来记忆新词。如play-playground-campus,由玩我们想到操场,再由操场我们想到校园。结构联想则是利用英语词汇的构词法词根和词缀的关系来记单词,maximizeminimize-medium。语境联想是利用英语的特定语境产生一系列的词汇。如:我们讲到sport,这时学生可以联想到相关的词汇:badminton,table tennis,billiards,football,basketball,soccer。

4总结

词汇教学的方法还有很多,但本文通过模因论来优化词汇教学,主要通过模因的复制和传播途径及特点,从中得到启示。笔者认为通过背诵法,利用网络和多媒体使词汇生动形象引起宿主注意,从而使模因被复制进而得到传播,再根据模因的传播方式,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各自特点教授词汇。其中表现型的模因我们可以通过形音联想、意义联想、结构联想、语境联想来教授新词。

摘要:模因论是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兴理论,它的基本单位是模因。根据模因的定义,语言本身就是模因。本文探讨利用模因论,通过模因的复制和传播途径及特点等来优化英语词汇教学。

关键词:模因论,英语,词汇教学

参考文献

[1]Blackmore,S.The Meme Machine[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2]Dawkins,R.The Selfish Gene[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6.

[3]Krashen,S.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 Pergamon Press,1981.

[4]杜鹃.模因论——唤醒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4):171-172.

[5]纪曼琦,占慧芳.模因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J].现代企业教育,2009(10):193-194.

[6]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6):54-64.

[7]谢朝群,何自然.语言模因说略[J].现代外语,2007(1):30-39.

[8]邹春玲.大学英语教学中语言输出能力培养与模因论的[J].Sino-US English Teaching,2006(1):25-27.

模因论英语词汇教学 篇2

语言模因论对语言习得、语言使用、语言现象和规律提供了很好的诠释,从而给我们的语言教学提出新的`思路.笔者结合阅读课教学,把语言模因论的原理贯穿于大学英语写作训练中,探讨语言模因论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应用.实践证明语言模因(基因型&表现型)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 者:符祝芹 FU Zhu-qin  作者单位:海南医学院外语部,海南,海口,571101 刊 名:高教论坛 英文刊名:HIGHER EDUCATION FORUM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42 关键词:语言模因论   背诵   模仿   大学英语写作  

模因论英语词汇教学 篇3

【关键词】语言模因论 产出性词汇 学习策略

一、引言

语言学家们指出,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由于词汇具有数量大,没有很系统的规律性和难以控制等特点,它常给学习者带来很大的困难。这主要归根于他们缺乏有效的词汇学习策略(vocabulary learning strategy)。

二、理论背景概述

模因论( memetics) 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它试图从历时和共时的视角对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以及文化具有传承性这种本质特征的进化规律进行诠释。在我国学术界,何自然教授于2003年将模因论引入中国,并在2005年率先提出了语言模因的观点,将语言模因有基因型和表现型。基因型语言模因指信息内容以各种方式来自我复制和传播。表现型模因指语言的形式嵌入不同信息内容而予以复制、传播的模因。何自然(2007)指出语言模因主要有两种复制方式,即重复和类推。

Nation(1990)提出从接受和产出两维去考察学习者的各种词汇知识。接受性词汇指学习者在阅读或听力材料中可以认出和理解但是较少在口语和写作中运用的词汇;而产出性词汇则指学生可以在自由表达中熟练使用的词汇,其内涵包括语音,拼写,意思以及词法,语用搭配和词频等信息。当然,接受性词汇和产出性词汇之间的界限并不是不可逾越的,当接受性词汇得到足够的了解,可以向产出性词汇转变。

三、研究设计

1.研究问题。该项目历时一年。项目组在实验前先开展了学生词汇习得策略的调查问卷。该调查问卷基于 Nobert Schmitt(1997)词汇习得策略受试对象为陕西某两所高校354名大学生。对所有参与学生说明了研究意义,要求认真回答以提高该问卷的信度。研究发现了如下几个严重问题:(1)过于依赖机械记忆。(2)对接受性词汇和产出性词汇不加区分,进而导致产出性词汇理解不充分。(3)产出性词汇输出滞后。

2.研究工具与研究方法。本研究以上述354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将在为期一年的大学英语学习中对实验组的同学进行模因论指导下的词汇教学(使用的教材是《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册和第三册)。作者对模因论指导下的词汇策略进行因子旋转分类,将其分为记忆、模仿、创新递进的三大类。具体来讲,就是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让学生能够熟悉,并有机地运用一些由上述复制方式所衍生的学习技巧,诸如构词法分析、语境植入、强化强势词汇模因的学习、背诵词汇,甚至篇章,切换语境等等。项目组在实验的前期以及后期进行两次词汇测试以采集数据。然后对学生词汇量进行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对比分析模因论对英语产出性词汇习得的指导意义。

四、研究结果

两册书总词汇量1419,其中包括产出性词汇587个(强势词汇模因),实验数据统计如下:

实验数据表明模因论在大学英语产出性词汇习得中的应用能有效提高学生英语词汇产出能力。在实验后的产出性词汇水平测试中,实验班学生成绩明显高于控制班学生成绩,试验后访谈结果也表明,与实验前相比,实验班学生普遍具备了必要的词汇习得策略意识。

在实际英语词汇模因教学中,词汇模因是成功的复制因子,教师是“宿主”,学生是“寄主”。在词汇模因教学中,词汇模因首先储存在老师(宿主)的大脑中,然后教师通过教授词汇知识使词汇模因得以同化和传递到学生(寄主)的大脑中。这就要求老师依据模因的选择性原理对所要讲的内容进行筛选,从不同的角度讲解单词的用法,基因型语言模因的传播特征是直接套用或相同的信息以异型传递,例如目前在教学过程中普遍使用的一种词汇构成法,即派生法,同一个词根/词汇模因,加上词缀,形成新的单词或者词性上有变化,例如:v.+ing,不改变词义,但此时新形成的词或为形容词,或为动名词,依语境来定。例如动词:frighten,score,形成frightening(常为形容词)和scoring(常为动名词)。

表现型模因指语言的形式嵌入不同信息内容,其传播方法有同音异义横向嫁接、同形联想嫁接、同构异义横向嫁接等。在产出性词汇输出时,学生可尝试在演讲、谈话、写文章、讲故事等形式中下意识地类推使用或创新使用产出性词汇。这样也就达到了语言学习的最高境界,即把平时积累在大脑中的信息输入,积极主动复制自身储存的语言模因,并经过自己的加工和打磨,成为具有个性化的语言“表达”。

五、结语

研究结果表明模因论在大学英语产出性词汇习得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英语词汇产出能力;该词汇学习方式给学生提供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词汇习得策略,该词汇学习方式对学生词汇学习,特别是产出性词汇的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都有极大的提高。它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的积极变化,而且比传统的英语词汇教学方法更有成效。因此,笔者认为后续可以建立产出性词汇教学数据库便于推广此种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模因论英语词汇教学 篇4

模因与语言模因

模因一词最早是由英国牛津大学著名动物学家Richard Dawkins在著作The Selfish Gene提出的。Dawkins把它定义为:文化传递的单位, 它通过一个过程而从一个人的头脑跳入另一个人的头脑之中。广义而言, 这个过程可以称为模仿[2]。词典对模因的定义是:文化的基本单位, 通过非遗传的方式, 特别是模仿而传递。任何一个信息, 只要它能够通过广义上称为“模仿”的过程而被“复制”, 它就可以称为模因了。何自然把meme译成模因, 是有意让人联想它是一种模仿现象, 是一种与基因相似的现象。基因是通过遗传而繁衍, 但模因是通过模仿而传播, 是文化的基本单位。模因论将进化论应用于语言发展过程中, 为研究语言文化和外语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语言模因论对英语教学的指导越来越受到重视。

语言模因论是模因的语言表达形式, 是人类语言和思想传播的基本模式。模因有利于语言的发展, 但作为模因本身需要靠语言得以复制和传播, 在语言学领域, 语言中的字、词、短语、句子、段落乃至篇章, 只要通过模仿得到复制和传播, 都有可能成为语言模因。因此模仿性、复制性和传播性是语言模因的三个特性。作为文化基因, 靠复制、传播而生存, 语言是它的载体之一。从整体看, 语言中的模因主要从三个方面体现的:教育和知识的传输;语言知识本身的运用;信息的交际和交流。从模因论的角度观察, 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有基因型的“内容相同形式各异”和表现型的“形式相同内容各异”两种方式[3]。

模因生命周期四个阶段

Francis Heylighen[4]提出了模因要成功复制必须经过的四个阶段:同化、记忆、表达、传输。而语言模因的这四个阶段是周而复始, 形成一个复制的回路。同化指呈现的模因被宿主注意、理解和接受。注意是指模因载体的显著程度足以引起宿主的关注, 理解意味着宿主能将该呈现的模因纳入自己的认知体系。记忆模因必须在记忆中停留, 否则它们就不能称为模因。模因在宿主的大脑里停留的时间越长, 传播其他宿主的可能性越大。为了能广泛传播, 模因必须由记忆模式转化为宿主能够感知的体系。这个过程就是“表达”。话语是最突出的表达手段。传输模因表达需要有形载体。模因载体可以是书本、人工制品等。在传输阶段, 模因从一个宿主传输到一个或更多的宿主, 传输的过程也叫复制。

英语专业词汇教学存在的问题

词汇学是英语专业教学的基础, 也是英语专业教学重要部分, 正如Wilkins所说, Without grammar very little can be conveyed without vocabulary nothing can be conveyed.即没有语法表达的内容很少, 而没有词汇则什么都表达不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讲, 没有词汇这一基石, 任何的语言教学都不会有成效。当前随着新事物的产生, 英语出现了相应的新词语, 学生经常会陷入边背边忘再背再忘的恶性循环中, 熟练掌握英语新词汇是英语词汇教学中的突出难题。目前的英语专业词汇教学还是传统的翻译法, 教师讲授词汇时, 先翻译该词, 后举例说明其语法结构, 很少注重词汇的词素, 词根, 词干还有词汇的搭配, 以及心理词汇的讲解。学生学习词汇时, 按照英汉对照的方式机械地记忆词汇, 在学习词汇时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读音、拼写、词义三者相结合上没有意识到词汇的语境、文化和语体上, 根本无法正确使用这些词汇去进行交际。

语言模因论对英语专业词汇教学的启示

Dawkins指出, 只有那些适应自己的生存环境, 且在保真度 (copying-fidelity) 、多产性 (fecundity) 、长寿性 (longevity) 三方面表现值均比较高的模因才有可能获胜, 其中多产性最为重要[5]。也就是说强势模因复制因子复制必需精确。传播必需广泛、复制必需长久。英语词汇模因正式具备了这些方面, 使词汇强势模因变得更加强大, 并不断地使强势模因得以复制、传播和发展。首先英语专业词汇教学从本质上说就是把这些不同层次的词汇模因以更有效的方式“复制”和“传输”给特定的目标群体即学生。在英语专业词汇模因教学中, 词汇模因是成功的复制因子, 教师是宿主, 学生是寄主, 在词汇模因教学中, 词汇模因首先储存在老师 (宿主) 的大脑中, 然后教师通过教授词汇知识使词汇模因得以同化和传递到学生 (寄主) 大脑中。这就要求老师依据模因的选择性原理对所要讲的内容进行筛选, 从不同的角度讲解单词的用法, 如前缀bio-被同化、复制、传递形成新的模因复合体bioactivity (生物活性) 、biochip (生物芯片) 、bioclimatology (生物气候学) 等;像后缀ism被同化构成新的模因socialism (社会主义) 、feudalism (封建主义) 、在不同领域里-ism传播范围很广, ableism (体能歧视) 、activism (能动性) 、barbarism (野蛮) 等, 如Watergate是一个单词模因, 由water加gate构成, -gate经过同化、记忆和传播很快成为强势模因, 随后出现很多模因复合体, 凡是一个名词加上gate的单词就表示与这个名词相关的类似水门事件的丑闻。如Irangate (伊朗门事件) , Debategate (辩论门) , Whitewatergate (白水门事件) , Zippergate (拉链门) 等复制出表示丑闻的词汇模因。这样老师可以根据模因的周期理论, 多角度全方位把词汇模因传递给学生。

语言学习不只是简单刺激和反映的过程, 语言学习也是创造性的思维过程。学生习得词汇, 不仅仅记住单词的读音、拼写、字面意思就可以了, 这只是模因周期论的同化和记忆阶段, 语言模因论告诉我们模因生命周期四个理论是周而复始的, 相互关联的。当学生对词汇模因已经进入同化和记忆阶段后, 词汇模因就进入了表达阶段, 在这一阶段当中, 词汇模因教学重点应该放在新的模因的表达上, 强化对新的模因的使用。像英语中的词组模因blue-collar workers (蓝领工人) 经过不断地同化、记忆、传播逐渐成为强势模因, 复制表达出很多相似的词组模因, gray-collar workers (服务性行业的人) 、pink-collar workers (职业妇女阶层) 等词组。像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中的主人公的独白“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 (生存, 还是毁灭, 这是一个问题。) ”。此句子一直被同化、复制成为一个强势模因。此句子模因被模仿为用于眼睛广告的新模因, 如, To seeor not to see?To clone, Or not to clone?是关于克隆人类的讨论等。这就要求教师设计合理科学的教学场景, 像对话角色扮演等让学生自由表达所学词汇, 当然学生要多听、多说、多读、多练等促进词汇模因的表达和传递。学生能够正确与流利运用所学词汇达到词汇模因的表达和传输阶段。

最后英语专业的词汇模因教学应关注同义词的辨析和心理词汇。在英语词汇模因的学习中有很多同义词模因需要掌握, 如学习flash就会区别blaze、shudder、shiver、peep等近义词, 学习nation就会注意区别country和state等, 教师在教授这些词汇时注意区分, 学生注意查字典加强这类词汇的积累和区分, 这样可以使语言表达更加形象和准确。另外心理词汇也可以看作词语模因的传播。词语模因的记忆有赖于下列因素:1.语言兴趣激发学习者识记与个体生活环境相关的语词模因[6], 如看到school就联系到teacher, student, library, classroom等词。2.注意联系法记忆及语词提取。如看到vehicle就会联想到van、lorry、bus、cycle等, 这些心理词汇的学习, 可以有效地扩大词汇量, 提高语言能力。

结语

文章运用语言模因论对英语专业词汇教学进行了分析, 实践证明在语言模因论视角下研究英语词汇教学, 能有效地拓展英语语言教学领域的研究, 特别是提高和深化了英语专业词汇教学和研究。

摘要:语言模因论是基于新达尔文进化论观点解释文化规律的新理论。语言模因论将模因论与语言学结合研究, 模因的模仿、复制、传播方式的研究为语言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依据和方法。文章以模因论为理论基础, 以英语专业词汇教学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语言模因论下的英语专业词汇教学。

关键词:语言模因论,词汇模因,英语专业词汇教学

参考文献

[1]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 2005, (6) .

[2]Blackmore, S.The Meme Machin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3]刘红见, 胡晓琼.模因论对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 (10) :66.

[4]Heylighen F.What makes a meme successful?[C].Pro-ceedings of the15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Cybernetics, 1998.

[5]Dawkins, R.The Selfish Gene[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6:25.

模因论对大学英语语法教学的启发 篇5

[关键词] 模因论 基因型 表现型 英语语法

模因论(memetics)为语言演变引入了信息复制的观点,也为我们外语教学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启发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利用模因复制、传播的特点来提高学生的英语语法输出能力。

一、模因的概念

“模因”(meme)最早是1976年由英国牛津大学行为生态学家道金斯(Richard Darwkins)在其著作《自私的基因》中提出来的。道金斯将模因看作是大脑里的信息单位,是存在于大脑中的一个复制因子(Dawkins 1982:109)。1999年,道金斯的学生布莱克摩尔(Blackmore)在《模因机器》中拓展了模因概念范围,认为“任何一个信息,只要它能够通过广义上称为‘模仿’的过程而被‘复制’它就可以成为模因了”(Blackmore 1999:66)。如此看来,人们通过模仿获得并加以传播的任何东西都可以算作是模因。

二、模因与语言教学

模因作为文化基因,靠复制传播而生存,语言是它的载体之一。模因有利于语言的发展,而模因本身则靠语言得以复制和传播,可以说,语言模因揭示了文化的进化过程。语言本身就是模因,模因主要寓于语言之中。(何自然 2007:150)

何自然教授认为语言模因形成的三个重要方面是“教育和知识传授、语言本身的运用、通过信息的交际和交流”。(何自然2005:54)语言中的模因就是在教育和知识的传授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我们认为,模因可以缩短从理解到产出的过程,使所记忆的材料迅速转移到大脑中成为长期记忆,然后语言材料中所包含的句法结构及词汇等经认知者在新的语境中重组后能够自由输出。这样必能提高语言学习者的语言产出能力,从而提高语法教学中交际能力的培养。

从模因论的角度观察,语言模因有“内容相同形式各异”的基因型和“形式相同内容各异”的表现型两种方式。(何自然 2007:158)。了解模因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及其复制、传播方式,可以有助于提高英语语法的输出能力。

(一)基因型语言模因与大学英语语法教学

基因型语言模因指信息内容以各种方式来自我复制和传播,即同一信息在不同语境中以不同的形式传递。基因型语言模因的传播特征是直接套用或相同的信息以异型传递,是内容相同形式各异的模因。表现为两种形式:相同的信息直接传递以及相同的信息异型传递。

1.相同的信息直接传递

语法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语言能流畅地输出。“直接套用”是活用英语语法的方法之一,即直接引用人们熟知的语言表达,如成语、谚语、名言等。在大学英语语法教学时引用经典,往往会使难以记忆的语法点不攻自破。例如,讲到“主谓一致”时,可以用下面提问的形式作为导入:You're not going to study all weekend,are you? Remember,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谚语意思是:有劳无逸,有害无益。)

教学中适当引用经典语言“模因”的过程与模因以直接传递方式复制和传递相一致。当语法应用过程中遇到与原语相似的语境时,通过直接套用的方式加以复现,不仅提供语言的交际机会,有助于长期记忆,还会增强学生语言理解和自动输出能力。

2.相同的信息异型传递

这种模因以复制信息内容为主,以纵向递进的方式传播。模因的这种表现规律给我们的启发是:鼓励学生运用同义词语或不用的句式来表达相同的信息。在大学英语语法教学中,通过使用同义语词,可以摆脱语法规则的束缚,使语法学习游刃有余。例如,讲解三个近义形容词worth,worthy,worthwhile的区别时,启发学生运用多种翻译方法翻译句子“这个地方值得参观”。

The place is worth a visit.

The place is worthy of a visit.

The place is worth visiting.

It is worth visiting the place.

The place is worthy of being visited.

The place is worthy to be visited.

It is worthwhile visiting the place.

It is worthwhile to visit the place.

以上几种说法都是异型传递的模因,其原始信息的内容都是不变的,但采用的语言表达形式却各不相同。通过学生群策群力,学生语法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而且增强了准确使用语法的交际能力。

(二)表现型语言模因与大学英语语法教学

形式相近而内容迥异的方式是横向关联传播的模因,是模因的表现性。表现性模因对大学英语语法教学的启发是:教会学生结合不同的语境,在同一语言形式中嵌入不同的内容,组成新的模因复合体。(陈琳霞 2008:90)有三种形式:同音异义横向嫁接、同形联想嫁接及同构异义横向嫁接。我们仅以同构异义的模因现象为例予以分析。

同构异义的模因现象往往是模仿某一句式或语篇并以它作为模因母体进行复制和传播。例如,模仿“头脑风暴法”,通过下面几个结构相似的句子让学生自己总结句型特点,寻找其中的规律。这种模仿能启迪学生的感觉、记忆、判断和想象能力,从而提高言语交际能力。

If you follow his advice,you will win this game.

If you set off right now,you won't miss the early flight.

If you keep the secret,you will be regarded as a believable friend.

三、结论

从模因论的角度来看,每种新的语言表达方式都存在模仿的可能。正是由于语言模因感染宿主之后,经过宿主的解码进行了复制、传播、变异与重组,语言递归现象得以产生。在大学英语语法教学中应当创设模仿语境,使学生的语法输入形式多样,增加语法实际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Dawkins,R. The Extended Phenotype[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2.

[2]Blackmore,S. The Meme Machine[M].Oxford:OUP,1999.

[3]何自然,谢朝群,陈新仁.语用三论:关联轮?顺应论?模因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4]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6).

[5]陈琳霞.模因论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J].外语学刊,2008,(1).

模因论英语词汇教学 篇6

关键词:中国文化,英语词汇,模因理论,强势模因

0 引言

16世纪, 随着英国的对外扩张, 英语在全球范围内传播, 逐渐成为一种世界混合语, 英语地方变体随之出现。在中西方交流的过程中, 英语中受到中国文化影响的词汇不断增加。本文拟借用模因理论来论证中国文化英语词汇存在的合理性和发展的必然性。

1 各个历史时期中国文化影响下的英语词汇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历史悠久。自黄帝共主起, 五千年华夏史册斑斓浩繁。而英语在短短近五百年的时间内借由其强大的包容性繁衍壮大, 演变成一种国际通用语。

蜚声海外的丝绸之路 (Silk Road) 开辟了中外交流的新纪元, 自此中国与外界关系日趋紧密。博大精深的汉语文化对英语的影响深厚而久远。据统计, 牛津词典中以汉语为来源的英语词汇数达致一千多, 其中silk是文献资料记载中最早进入英语的汉语词汇。丝绸之路上贸易往来, 中国茶文化与陶瓷文化等传入西方, 出现了tea、china等相关的汉语词汇。随着中外文化的频繁交流, 进入英语文化的汉语词汇日趋增多并蓬勃发展, 渗透着浓浓的东方古国之文化色彩。

词汇蕴含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特有的思想内涵、文化底蕴, 极具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与强烈的时代特性。纵观中国泱泱五千年历史, 每一个不同的历史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对英语文化英语词汇产生一定的影响, 这在英语词汇上有着深刻的体现。

先秦时期中国开始了有文字可考的信史, 此时的文化代表有Oracle bones script (甲骨文) , celador (青铜器) 。百家争鸣时孔子Confucius创立的Confucianism (儒家思想) 反映了中国古代最主流思想文化特征, 极具这个时期的民族文化特色。在英语词汇中衍生了诸多与此阶段相关的明显带有古代中国特色的词汇, 如:Deep clothing (深衣) , Ru skirt (儒裙) , Bei clothes (褙衣) , Tao (道) , Four books (四书) , Five Classics (五经) , Family head (家长) , Three cardinal guides (三纲) , Constant virtues (五常) 的Benevolence/Humanity (仁) 、Righteousness (义) 、Propriety (理) 、Wisdom (智) 和Fidelity (信) ,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科举考试制度) , Tricolored glazed pottery (唐三彩) , Fu (赋) , Jueju (绝句) , Ci (词) , Yuju (豫剧) , Huiju (徽剧) , Dan (旦) , Sheng (生) , Chou (丑) , Qinyi (青衣) , Eightlegged essays (八股文) , Xiucai (秀才) , Yamen (衙门) , Ministry of Defense (军机处) , Literary inquisition (文字狱) 等。

到了风雨飘摇的中国近代史, 走向复兴与腾飞的现代中华民族, 又出现了诸多受特定历史时期的中国文化所影响而进入英语的汉语词汇。如:Taiping Rebellion (太平天国运动) , The Three People’s Principles (三民主义) , The Northern Expeditionary Army (北伐军) , Long march (长征) ;文革时期的Big leap forward (大跃进) ,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文化大革命) , Red Guard (红卫兵) ;改革开放时期的Special economic zone (经济特区) , open-door policy (开放政策) ,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一国两制) , Planned commodity economy (计划经济) , Township enterprise (乡镇企业) , Fairly comfortable standard of living (小康水平) 等。

更多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现代表述还有:Iron rice bowl (铁饭碗) , Jerry-built project (豆腐渣工程) ;the Five Merits focus on decorum, manners, hygiene, disciplines and morals (五讲: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 ;the Four Virtues are golden heart, refined language, civilized behavior and green environment (四美: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 ;Night people/Night-owls (夜猫子) , This animal year of sb. (本命年) 等。

全球化不断演进的大环境下, 英语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深刻的改革, 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受到中国文化影响而产生的中国英语的强烈冲击。上世纪90年代, “中国英语”开始流行。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中国英语”的范围从以往单纯的反映中国某些特定事物扩大到了反映中国的文化内涵。此类词汇逐渐地被英语国家认同并接纳。例如前文提到的道家之道 (Tao) , 现今国外直呼其名Dao;harmony (中和) 精神历来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范畴, 如今亦可直接写成zhonghe;等等。这些受中国文化影响的词汇日渐融入英语中, 并被广泛使用。

2 模因论精要

模因论 (memetics) 是一种根据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 以模因为核心概念[1]。牛津大学动物学家Richard Dawkins认为, 我们生活的世界里有两种复制因子, 可以不断复制、进化并世代传播:一种是生命复制因子———基因;另一种是文化复制因子———模因[2]。作为复制因子, 模因之间存在激烈的相互竞争, 最终在自我复制中胜出的复制因子则为强势模因。

3 强势模因理论及中国文化对英语词汇的影响

根据Heylighen的模因理论, 模因过渡到强势模因要经历同化、保持、表达和传播四个阶段, 而每个阶段都有一定的选择标准, 包括客体标准、主体标准、主体间标准以及以模因为中心的标准[3]。如下表1。一个模因若满足了表1中的某些标准, 就可能通过上述四个阶段, 得到复制和传播, 从而成为强势模因[1]。

3.1 同化阶段

同化阶段对中国英语词汇而言是最重要的。在此阶段, 一个模因必须能够感染新的宿主, 进入到宿主的记忆中。在这一阶段, 客体应具有独特性, 主体应具有新颖性、简易性、一致性, 主体间应具有权威性、明晰性, 以及以模因为中心的标准自我维护性[1]。

中国英语词汇多数都具有以上的某些特点。中国人通常将红豆视为相思、爱情的象征, 人们多采用其直译名red bean。因为在众多译名中, red bean让中国人或者熟悉中国饮食文化的外国人一下就联想到红色的豆和牛郎、织女以红豆寄相思的故事。这种表达简洁、易懂, 满足了此阶段选择标准中的简易性和明晰性。相对于其它译名的竞争, red bean脱颖而出, 成为强势模因。另外, 还有一些词汇是接触宿主或是传播媒介的权威性来获得人们的认可和采用的。例如, 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随后one country, two systems流行起来;十六大产生的新词汇the three represents, well-being society等正是凭借《二十一世纪英语报》此类较权威的传播媒介广为流传[1]。

3.2 保持阶段

保持阶段是指模因必须储存在宿主大脑中一段时间, 其中只有少数模因能够存活下来。在这个阶段的模因能否成功存活, 往往取决于便不便于记忆。那些依附于被记住的行为之上的模因则更易成功, 即使是在经过长时间的延搁之后, 它们也易于被表现出来[1]。极具中国特色的英语词汇多采用音译, 且相对于其他解释性的用法, 国人更倾向用汉语拼音或其谐音来表达这些汉语词汇, 满足了主体间标准的一致性。如kungfu (功夫) , wushu (武术) , taichi (太极) , xiucai (秀才) , yaman (衙门) , yang ko (秧歌) , feng shui (风水) , qigong (气功) , cheongsam (旗袍) , kylin (麒麟) , eight legged essay (八股文) , five classics (五经) , soy sauce (酱油) , long march (长征) 等等。此类词汇简短易记, 能在人们的大脑中长时间停留, 并且满足保持阶段主体标准的一致性。

3.3 表达和传播阶段

表达和传播实质上是同一的, 表达的过程就是在传播。一个模因如果更易于表达, 相对于其它模因来说则更有优势, 更有可能被宿主表达出来并传播给下一个体。继而进入模因复制的又一循环。例如cadre (干部) 在英语国家指的是由经过培训的个人组成的核心, 不带有政治色彩;而中国文化中的“干部”指的是国家机关、军队、人民团体中的公职人员或担任一定的领导工作或管理工作的人员。虽然两者在意思上所指不同, 但由于cadre直译名就是“干部”, 人们便习惯在实际交流中用cadre来表述干部。可见, cadre满足易于表达的选择标准, 被人们广泛接受和使用, 顺理成章地成为中国英语的一部分[1]。

4 结语

虽然中国英语从提出到现在都备受争议, 但是通过用模因论和强势模因理论来分析, 中国文化影响下的英语词汇顺应了语言使用的规律, 经历时间的考验而存留下来, 确实有其存在的道理, 这也证明了中国英语的前途是光明的。相信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加强, 中国英语会增多并被大家广泛接受和使用。

参考文献

[1]胡丹, 刘爱真.从中西文化的角度阐释模因论与中国英语词汇[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10 (1) .

[2]Richard Dawkins.The Selfish Gene[M].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3.

模因论与英语教学 篇7

一模因与模仿

关于模因的定义,有两个形成阶段:前期被认为是文化模仿单位,其表型为曲调旋律、想法思潮、时髦用语、时尚服饰、搭屋建房、器具制造等模式;后期的模因被看作是大脑里的信息单位,是存在于大脑中的一个复制因子。

模因词源上来自表示“模仿”的希腊语词mimeme,在牛津英语词典中模因的定义是文化的基本单位,通过非遗传的方式、特别是模仿而得到传播(Blackmore1999)。可见,模因复制的基本特征是模仿,它因模仿传播而生存,语言是它的载体之一。从模因论的角度看,语言模因揭示了话语流传和语言传播的规律。语言本身既是一种模因,也是模因传播的载体,它的功能在于传播模因。模因论的根本要点都奠基于模仿这个词的含义之上。模因只是一些思想,它本身没有明确的目标或意图,就像基因只是一种化学物质,并没有接管整个世界的计划一样。它们的共同点是,基因和模因都来自复制,而且将不断地被复制。当某种思想或某种信息模式出现,在它引致别人去复制它或别人对它重复传播之前,它还不算是模因。只有当这种思想或信息模式得以传播、仿制才具有模因性(Blackmore1999)。总而言之,任何一个信息,只要它能够通过广义上称为“模仿”的过程而被“复制”,它就可以称为模因了。

二模因的复制与传播

语言模因信息的复制和传播分为两大类型:基因型和表现型。

(一)基因型

基因型模因指大脑里信息内容作自我复制和传播。可以理解为内容不变,但以不同的形式进行复制的模因。又分为:

1相同的信息同形传播,也称为引用,即在合适的场合下不改动信息内容而直接传递。如各种引文、口号、转述、及日常交谈引用的名言、警句,或重复别人的话语等。

2相同的信息异形传播,也称为移植。模因在传播复制的过程中尽管出现信息变异,与原始形式大相径庭,但内容本身并无变化。如:在别人家里从事家务劳动的人,除了称呼“保姆”、“阿姨”之外,如今更尊称为“家政服务员”。再如:用英语表达“询问发生的情况”可以用下面的表达方式“What’s the matter?/What’s the problem?/What’s up?”等等。

(二)表现型

表现型模因指信息的形式被赋予不同内容加以复制和传播。可以理解为形式不改却以不同的内容加以扩展的模因。又分为:

1同音近音异义横向嫁接:语言模因保留原来结构,以同音近音异义的方式横向嫁接。例如广告中常用的伪成语,不改变成语的四字词组结构,只对其中的关键词语按需要换成同音近音异义词,“针针(斤斤)计较”、“有痔(恃)无恐”等。

2同形联想嫁接:语言模因形式不变,嫁接于不同场合导致产生不同的联想。如小品演员赵本山和宋丹丹被称为“山丹丹”组合,此语境中“山丹丹”意义发生了变化。

3同构异义横向嫁接:语言模因的结构和形式都不变,在原有的语言框架内换上新的词语或调换某些词的位置。如“女郎”一词,较早见于宋代《乐府诗集》里的《木兰诗》,后经人们长期的复制和传播,一直使用到现在,并且形成了“×女郎”的模因。007电影中的“邦女郎”,成龙电影中的“龙女郎”,张艺谋的“谋女郎”,周星驰的“星女郎”等。再如:用英语描述人的发式可以用下面的表达方式“It’s long and straight./It’s medi-umleng thand wavy./It’s short and curly.”

三模因论对英语教学的启发

模因论为语言演变引入了信息复制的观点,也为我们外语教学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启发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可以借助模因复制和传播的方式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和套用,提高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1发扬行之有效的传统教学法,重视熟读与背诵。熟读和背诵可以使模因深刻地储存在个体的记忆中,而储存的模因又可以以不同的方式传播、扩张。根据模因论和语言模因复制传播的规律,语言背诵教学不但不应放弃,还应大力提倡。熟背的材料能在大脑中复制出来应用于言语交际,稳定的语言模因储存于大脑里随时都有可能被激活。但是人们在使用模因理论时往往混淆了模因与模仿,同时也低估了模仿的重要性。他们认为模仿是非常简单容易的事情,只需要低级的认知水平。其实作为文化传播手段的模因,它所涉及的模仿主要是人类的一种认知活动。模因有利于语言的发展,而模因本身也使语言得以复制和传播。基因型语言模因的传播特征是直接套用或相同的信息以异型传递,是内容相同形式各异的模因。背诵输入是一种可理解输入。英语教材中有不少成语、谚语、俗语、名言警句,这些语言不仅是语言文化的积淀,更是人类经验智慧的结晶。教师应当要求学生熟练背诵教材中这些经典言语材料,因为这些材料正好充当学生直接表达信息内容的“模因”。例如要表达“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可以引用“No pains, no gains”;要谈论“时间的重要性”,可以引用“Time is money.”;要表达“入乡随俗”,可以引用“When in Rome, doas the Romans do.”等等。

2对优秀范文进行分析和模仿。现行《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强调要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英语写作是一项综合运用语言的输出性技能,可以加速外语知识的内化和习得,通过写作,外语知识可以不断得到巩固和内化,而内化的外语能力是听说读写技能的共同根基。虽然听说读写均有促进外语学习的作用,但写的促学作用略高一筹。

模仿作文写作是学生学习写作的一个必要阶段。模仿优秀范文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是行之有效的。这就要求教师对范文进行分析,向学生展示某种写作体裁的结构特点和语言特色。通过分析范文,让学生了解到语篇建构由语言要素、语境要素和写作的交际目的等诸多综合因素构成。通过模仿分析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协商,使他们对某一体裁内化到其知识结构中。写作过程中学生既可以学习到语言知识,又可以学习写作技巧。通过教师对范文讲解和学生小组互改等步骤,学生可以分别或同时从范文、同学和教师处获得必要的写作知识和技能的输入。接下来教师布置给学生某一题目,根据范文中体裁的知识和技巧培训中的技能来独立完成一篇作文。教学过程既能发挥教师和范文的指导作用,又能激发学生主动性。

教师还可以从学生所学的课文中精心挑选背诵材料,帮助学生归纳出每一类课文的风格,总结出常用的词汇和句型,鼓励并监督学生背诵优秀范文。这些课文是学生很容易理解的,因而有利于口语与写作。通过背诵输入,学生不但能学会使用地道的英语,而且还能摆脱汉语思维的负面影响,从而真正提高英语水平。

3结合不同语境,在英语教学中引入联想启发法。启发式教学思想是人类教学思想的精华,启发式教学是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自觉地发展智能、情感和意志的认识活动。在英语教学中引入联想教学是启发学生活学活用语言的重要手段。模因的复制和传递方式启发我们如何学习语言:既要学会以不同形式表达同一信息,又要学会以相同形式套用不同的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教会学生根据不同语境以不同的表达方式来表达相同的思想,同时还要教会他们依照英语的地道表达形式来与别人交际交流各种各样的不同思想。语言模因论使我们认识到,在模因的作用下,词语得到复制,创造词语的创意也同样得到复制,从而形成人和语言的互动模式,学习者从中可以窥探语言的变化和发展。表现型模因模仿已知的语言结构,根据实际需要,变动原来的语言信息或其中的成分,表达出不同的内容。模因这种表现形式对我们英语教学的启发是,要教会学生结合不同的语境,在同一语言形式中嵌入不同的内容,组成新的模因复合体。举例说明,“You are just a doubting Thomas.You won't believe what I tell you.”这句话中的doubting Thomas源于圣经故事,Thomas是耶稣的12门徒之一,此人生性多疑。因此词义的引申就很容易产生联想,在英语中指生性多疑的人。doubting Thomas正是这样被复制成可供联想的同形模因。

模因复制和传播的两种方式有助于解释模因自我复制和进化的规律。英语教师从模因论这一新的角度进行教学尝试,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储备大量语料,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积极采用模仿、联想等学习方法,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同时有助于教师改进语言教学,观察语言自身的表现,发现语言发展和进化的规律,更好地完成英语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何自然, 何雪林.模因论与社会语用[J].现代外语, 2003 (2) :201-209.

[2]陈琳霞, 何自然.语言模因现象探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6 (3) :108-114.

[3]陈琳霞.模因论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J].外语学刊, 2008 (1) :88-91.

[4]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5]Richard Dawkins.The Selfish Gene, 1976.

从模因论视角反思英语教学 篇8

目前, 许多现代外语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给语言教学带来了一场革命, 在语言教学实践中出现了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如任务型教学模式、反思型教学模式、自主性学习模式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模式等。与此同时, 在一片批判声中, 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渐渐地远离了人们的视野。近年来, 随着一种新的语言理论———模因论的引入, 国内许多学者和外语教师投入了模因论与外语教学相结合的研究, 引起了我们对外语教学模式的深刻反思。许多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师也已注意到这种现象, 他们重新强调在我国外语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如戴炜栋 (2001) 、何自然 (2005) 等。因此, 我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从模因论的视角来关照一下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二、模因与模因论

1. 模因的概念由来。

模因 (meme) 这一术语, 最早是在英国牛津大学著名动物学家和行为生态学家Richard Dawkins所著的The Selfish Gene中首次出现, “模因” (meme) 源自希腊词“mimeme”, 意指“被模仿的东西”。[1]Dawkins认为“模因是一种文化传播单位或模仿单位的概念, 它通过广义上可称为模仿的过程从一个脑子跳到另一个脑子, 从而在模因库中繁殖”。[2]Brodie把模因看作“是个人记忆中的信息模式, 它能从一个人的记忆中复制到另外一个人的记忆中去, 它就像一种大脑的病毒”。[3]总之, 模因指文化基因, 是文化的基本单位, 通过模仿而传播, 其核心是模仿。所以, “任何事物, 只要它能通过模仿而得以复制和传播, 它就可以成为模因了”。[4]根据这一说法, 任何观念、服装、流行语、甚至字、词、句等都可能成为模因。

2. 模因的特征。

(1) 复制保真度 (copying-fidelity) :复制得越忠实, 保真度就越高。 (2) 多产性 (fecundity) :指模因复制速度越快, 散布越广。 (3) 长久性 (longevity) :复制模式存在越久, 复制的数量越大。

3. 模因传播的周期。

模因传播的周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 同化 (assimilation) :意指一个有效的模因应该能够“感化”受体, 被受体注意、理解和接受。 (2) 记忆 (retention) :模因必须在记忆中保持一段时间, 否则就不是模仿。停留的时间越长, 感化受体的机会就越多。 (3) 表达 (expression) :指模因在与其他个体交流时必须从记忆模因中出来, 进入能被他人感知的物质外形这一过程。最突出的表达手段是话语, 常见的手段还有文本、图片行为等。 (4) 传播 (transmission) :模因传播需要有形载体或媒体, 这些载体或媒体应该有很强的稳定性, 防止信息流失或变形。模因载体可以是书本、照片、人工制品、光碟等。自从大众媒体特别是互联网出现后, 传输阶段显得更为重要。模因靠复制而生存。当某种思想或信息模式出现, 在它被复制或被复制传播之前, 它还不算是模因。只有当这种思想或信息模式得以传播、仿制才具有模因性。

4. 模因传播的方式。

对于模因的传播方式, “我们还不能详细地了解模因是如何被存贮和传递的, 但我们已掌握足够的线索, 知道如何着手这方面的研究”。[5]语言模因的复制不是原件与复印件从内容到形式都完全一致。正如上面所言, 语言模因在复制、传播的过程中往往与不同的语境相结合, 组成新的模因复合体。大体上来分, 语言模因复制和传播方式有“内容相同形式各异”的基因型和“形式相同内容各异”的表现型。

(1) 内容相同形式各异的模因基因型传播。对同一信息的表达, 其模因形式在复制和传播过程中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 但其内容始终同一。这类以传递信息内容为目的的模因存储于大脑, 可以比喻为模因基因型。相同的信息不改变形式直接传播。这种语言模因传播方式应用比较广泛, 往往用在科学、信息、新闻等要求精确的信息的领域。而相同的信息以异型传递这种形式, 却往往出现在不是太正式的载体中, 其运用也比较随便。如在网络中的“虾米” (什么) 、“恐龙” (丑女) 、“VIP” (有钱佬) 、“拍砖” (提议见) 、“晕” (看不懂) 等都被用作其它的意思。

(2) 形式相同内容各异的模因表现型传播。这种传播方式往往以原型异意传播。旧的内容形式换以新的内容。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同音异义横向嫁接、同形联想嫁接、同构异义横向嫁接等。如根据“走自己的路, 让别人去说吧”这句话派生出诸如“穿别人的鞋, 走自己的路, 让他们找去吧”;“走自己的路, 让别人打车去吧”此类的话。这就属于典型的同构异义横向嫁接。

三、模因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模因, 模因是文化的基本单元, 而文化需要通过语言为载体模因为媒介进行传播和复制。因此, 模因、语言、文化三者密不可分, 互相依赖, 互相作用。因此, 模因论对语言教学, 特别是外语教学很有启示。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规律使得我们应重新审视我们现在的英语教学。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起, 由于受到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的影响, 我们在外语教学模式和方法上进行了较大的改革。新的教育理念强调语言教学中应重视语言技能的培养, 强调语言的交际性, 而弱化甚至忽略了语言的背诵、记忆等基本技能, 以致于我们的英语教学陷入了一种类似于“空中楼阁”的虚无缥缈的境地。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 不明白到底学了什么, 到底为什么去学, 同时也由于缺乏必要的基本知识, 学起来费时费力, 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模因的复制和传播规律的研究, 使我们认识到对于过去的一些被丢弃的、认为不合理或不可取的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主张也许需要重新作出评价, 甚至要恢复和再次提倡。

1. 模因论的复制特点使我们应重视英语学习在初级阶段的背诵教学。

背诵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手段, 背诵的过程实际上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必要阶段。字、词、句甚至语篇的背诵可以积累实际运用所必需的材料。在少年时期, 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还不够发达, 但却有很强的记忆能力, 特别幼年时期所记忆的语言材料, 在成年后仍能在大脑中复制出来;同时这些积累都为运用能力的提高做好了准备。而在当今的教学中, 由于太过于热衷于分析性、启发性的语言教学方法, 而忽视甚至贬低背诵这种传统的学习方法是有失公正的。

2. 模因论复制的保真性使我们认识到英语学习中模仿的重要性。

模因论复制的保真性可以使我们看到模仿在英语学习中的积极意义。当然我们不是将语言的学习过程看成是百分之百的拷贝过程, 就如模因复制的过程也不是完全拷贝一样, 它是语言模因的重组。有一些模因保存着内容, 以相同或不同的形式传播;而另外一些模因则根据相同的形式放进不同的内容扩展。如对于英语语音的学习, 学生应该模仿美国人或英国人英语的发音习惯, 这样才能练就更加标准好听的英语, 但没必要去纯粹地模仿。不同的地域可以有不同的特色, 只要它能够被理解被接受。英语语法学习也是如此。学生在刚开始学英语的时候可以背诵一些简单的、含有特定语法形式的句子, 在熟练掌握各种句法结构后, 就可以综合熟练地运用各种语法结构, 同时融入新的信息。

3. 语言模因传播的变异性要求我们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以多种方式和手段学习英语。

语言模因传播的变异性要求我们不仅要积累语言模因知识, 更要传播运用语言模因。对于英语学习, 学生除了接受理解老师所传授的知识, 还要通过书报、媒体、影视等载体去获取知识。同时要学着在不同的语境中去运用这些知识。我们要教会学生学会以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同一信息, 也就是要说, 要教会学生根据不同的语言语境以不同的表达方法来表达相同的思想, 同时要教会他们依照英语的地道表达形式来与别人交流思想和感情。

4. 语言模因以语言和文化为媒介的传播方式使我们更加应重视文化教学在英语学习中的位置。

模因与文化的密切关系已引起了很多人的研究。桂诗春教授指出模因对大脑、语言和文化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 值得我们深入探讨。这给我们的英语教学也提出了新的启示, 即文化教学的重要性。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学习语言的过程其实就是了解文化的过程。不同的语言代表着不尽相同的文化, 语言学习必然要遭遇文化与文化的碰撞。文化又是理念的代表, 因此学习语言也必须转变理念。对英语学习而言, 学生学英语就是在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 在解读他们的风俗、传统、制度、法律等。而这些与文化有很大的差别, 如果学生不能理解、包涵、接受这些文化, 就不可能真正地学好英语。

四、结语

模因作为人类语言的心理、社会及文化基础的问题值得我们去不断探索和研究。研究语言模因的复制与传播将有助于改进语言教学、外语教学和翻译教学。同时语言模因的复制与传播规律让我们重新反思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更进一步证实了背诵、模仿、语言运用及文化教学的重要性, 从而使我们能进一步不断发展和完善这些教学手段, 有助于外语学习者在社会文化的交际和交流中更好地学习语言。

摘要:本文从模因论的视角探索了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使我们重新反思英语教学有必要重新引入诸如背诵、模仿等传统的教学方法, 同时应重视运用创造性学习及语言文化输入等多种方式来有效地促进语言教学。

关键词:模因论,英语教学,启示

参考文献

[1]Dawkins, R.The Selfish Gene, 1976.

[2]Dawkins, R.The Selfish Gene.New Edition.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9.

[3]Brodie, R.Viruses of the Mind:The New Science of the Meme[M].Seattle:Integral Group, 1996.

[4]苏珊·布莱克摩尔.迷米机器 (The Meme Machine) [M].高申春等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1.

[5]Blackmore, S.The Meme Machin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6]戴炜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一条龙”[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1, (5) :322.

[7]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

模因论指导下的英语阅读教学 篇9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它试图从历时和共时的视角对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以及文化具有传承性这种本质特征的进化规律进行诠释。模因论中最核心的术语是模因。模因类似作为遗传因子的基因, 为文化的遗传因子, 经由复制 (模仿) 、变异与选择的过程而演化。举例而言, 某个人大脑中的观念 (模因) , 经由模仿或是学习复制到不同人的大脑中, 而经过复制的观念并不会与原来观念完全相同, 因此产生变异。这些相似但是有所不同的观念, 则在散布时互相竞争, 不同的内容影响其散播能力, 因此出现类似天择的现象。模因传播的过程是模因受到人的注意、理解和接受, 然后, 通过广义上称为“模仿”的过程而被“复制”, 产生新的模因, 完成一次传播。心理语言学认为, 阅读是一个信息加工的心理过程, 读者可以利用视觉信息自下而上地对文章的字、词、句进行解码, 逐步理解整个语篇的意思。读者也可利用已有的背景知识, 自上而下地预测内容。在阅读过程中这二者常常交替综合使用。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阅读材料是一定社会和文化的产物, 没有一定的文化与社会背景知识, 读者很难对所读材料有真正全面的理解。正是基于阅读双方涉及接收、处理信息的过程及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对理解力的影响, 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过程也将是一个模因传播的过程。英语阅读教学应该在模因理论的指导下进行, 引导学生像模因传播一样在阅读中习得语言, 使他们在阅读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活动中发现和总结语言规律, 进而加以掌握和运用, 从而达到发展运用英语语言的目的。

一、利用模因构建图式框架

影响阅读理解的因素, 除了语言本身之外, 还有背景知识的问题。一种读物, 大至一本书, 小至一篇文章, 虽然只讲述一个故事, 或者论述一个主题, 但它所涉及到的典故、文化现象、科学知识, 甚至风土人情, 却不是人人知晓、个个明白的。构建图式框架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 辅助学生构建与阅读材料相关的背景知识, 使之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对阅读文本的联想和理解。换言之, 即教师要提供机会以唤起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 同时还要拓宽与信息相关的背景知识。伊格尔顿认为:“一切文学作品都由阅读它们的社会‘重新写过’, 只不过没有意识到而已;事实上, 没有一部作品的阅读不是一种‘重写’。”阅读者自身的文化水平、阅读素养以及个人经历甚至所处的客观社会环境不可能与作者完全一致, 因此, 在读者构建背景知识图式框架的基础上, 作品往往能得到全新的阐释, 即仁者见仁的阅读。值得注意的是, 运用建立并扩展图式框架的方法主要适用于阅读课教学中的导课阶段。

1. 对照法

对照法指在阅读过程中参考既定标准, 对通过阅读新接收到的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和不同道德标准的内容进行比照, 以此来建立相应的图式框架, 帮助学生理解的方法。例如, 在阅读Customs———The Art of Gift-Giving一课时, 文章原句出现“In Chinese culture it is very wrong to give a clock as a gift”, 教师可以建立图式, 对比不同国家对赠送礼物的不同理解, 帮助学生理解The Art of Gift-Giving中art的真正意义。

2. 活动体验法

活动体验是指通过对学生某些活动的分析, 使学生了解某类活动的一般过程, 使学生联想这一活动的直观感受。当学生读到与这类活动相似的文本材料时, 对同类活动积累的知识能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例如, 在阅读文章To Be A Good Volunteer时, 教师在阅读课文前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有关志愿者的问题, 帮助学生找到和文章相关的背景暗示点。通过这一活动过程的关联, 能够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从而达到更好的阅读效果。

3. 形象法

形象法指利用教具, 如图片、图表或简笔画, 帮助学生将阅读的文章或对话同所展示内容的概念或形象建立最直接的联系。例如, 在阅读文章A Tale of the Unexpected:The Snakeskin Bag时, 教师可以利用挂图引导学生看图表达, 对文章内容有一定猜测后, 再进行独立阅读。

4. 由点及面法

该法指教师可从阅读材料所涉及的某一点内容出发, 旁征博引, 对阅读材料或作者进行系统介绍, 帮助学生丰富背景知识, 通过在学生头脑中复制模因, 建立图式框架。如在阅读文章The World’s Population时, 教师可通过利用世界地图这一切入点简要介绍世界人口分布及发展趋势来建立图式。

5. 直接输入法

直接输入指教师直接为学生提供与材料有关的特定背景知识, 或解释某一特定 (重要) 概念。例如, 阅读文章Halloween时, 教师便可直接介绍西方“万圣节”的背景知识。

6. 注释参考法

注释参考法指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可指定学生选读注释读物。这类读物, 不管是用英语注释, 还是用汉语注释, 都比较简明地提供了多数读者需要了解的背景知识。同时, 参考注释既省力又解决问题, 是一个简便易行的办法, 尤其适合初级阶段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二、利用模因创设阅读模仿策略

语言本身就是模因的体现, 语言能力的提高更有赖于语言的复制和传播。阅读是积累模因因子的重要途径, 而阅读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 是由若干种最基本的阅读技能组成。阅读能力的全面提高有赖于这些基本技能的培养和掌握。训练学生掌握利用模因创设的阅读模仿技巧, 授人以渔, 才能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 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该策略通常在阅读过程中适用, 以完成任务的方式进行。

1. 词典的使用

词典使用之所以可以视为阅读模仿技巧之一, 在于它的实用性。语言模因的复制可以直接通过工具书即词典获得。英语词典是一种十分有用的工具书, 是学习英语和使用英语的人们的良师益友。教师有必要使学生明确词典使用的重要性, 同时教会学生使用词典, 使学生可以独立阅读, 独立解决阅读或写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2. 准确猜测词义

根据文章的上下文来确定词义是一种非常有用的阅读技能。这种动态的阅读能力只有通过阅读者对篇章上下文积极的模仿、复制才能提高。获得这种技能之后, 人们在阅读时不仅节省了时间, 解决了问题, 同时又学会了新的词汇。在某种意义上讲, 一个学习外语的人的词汇大部分是在阅读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为了培养学生准确的猜测能力, 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去掉头脑中的依赖思想或无能为力的思想。这种遇到难题就懈怠的思想状态、遇到难题就想依靠外力来解决的思想习惯, 不利于猜测技能的培养或掌握。其次, 从技术角度来看, 教师还应引导学生从语法关系和上下文两方面进行分析, 从阅读材料的篇章整体结构来把握词义。

3. 推断技能

所谓推断技能, 就是读者依据文章所提供的事实, 运用常识和经验, 读出文章中某些段落、句子和词语的真实含义, 从而引出正确的结论。美国幽默大师威尔·罗杰斯说过一句讽刺性很强, 但又很含蓄的话:The oldest boy became a congressman, and the second son turned out nogood, too.如果掌握推断技能就不难了解他说此话的真正用意。如果译为中文, 这句话就是:大儿子做了国会议员, 二儿子也是无用之辈。这句话妙就妙在句尾的“too”一词, 他把对二儿子的挖苦之意引到了大儿子的身上, 反映出作者对国会议员的看法或态度。可见, 推断能力是对语言模因的一种再诠释, 如同其他阅读能力一样, 也是在阅读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教师应使学生意识到这一技能的用途, 有目的地加以培养, 并在阅读中形成习惯, 以提高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

4. 预测技能

预测是指读者根据阅读材料的内容或提供的线索, 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预测文章下文将要出现的语句、进行的解释或举例、将要发生的情节、产生的结果或引出的结论等。实际上预测也是一种推断, 只不过是一种预料性的推断。在阅读中进行预测有两个直接的好处:检验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加快阅读速度。教师在训练学生预测能力时可以尝试各种途径如短期的强化训练, 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做各种为培养这种能力而设计的练习, 或者把获得的有关预测的知识和技能再运用到阅读实践中去。如果能将这二者结合起来, 必定会取得积极的阅读效果。

5. 浏览技巧

浏览技巧是一种应用广泛, 也几乎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阅读技能。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 语言模因的复制与输入能力要求学生必须在保证阅读质量的前提下, 提高其阅读速度。浏览技巧无疑迎合了这一目的, 主要用于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中心思想, 是平时大量获取信息和各种英语应试阅读中特别常用和极为重要的一种阅读技巧。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文章结构, 阅读文章的首尾段、每段的首尾句、主题句及带有重要篇章标志词作重点主题提示的句子。利用浏览技巧进行阅读可以大幅度提高阅读速度, 并帮助阅读者迅速准确地掌握文章总体篇章结构和文章中的主要信息和关键词句。

6. 略读技巧

略读技巧和浏览技巧互为补充, 即根据问题题干中所涉及的特殊信息或细节 (如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 数字、年代等信息以及其他关键词等) , 为了解决某个特殊问题, 寻找具体事实或相关信息而进行的一种一目十行的略读方式。利用这一阅读技巧时, 学生头脑中必须要牢记问题题干中出现的关键提示词汇, 如人名、地名、数字及问题题干中其他的要点词语, 这就是为实现阅读目的而进行的信息模因在头脑中的复制, 然后带着问题提示词回到原文中, 像查字典一样直接查找这些重要词语出现在文章中的位置。

阅读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其中从量变到质变的每一个环节都折射着英语教学的力度和学生综合运用英语水平的提升速度。模因论为英语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理论诠释, 根据语言模因复制、传播的规律, 学习者可以通过大量的阅读和积累, 加强地道语言因子的输入, 促使语言模因得以正确复制和传播。同时克服汉语思维的负迁移, 提高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 最终推动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Blackmore Susan.The Meme Machine.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2]Terry Eagleton.Literary Theory:An Introduction.Mnneapolis:University of Mnnesot a Press, 1983.

[3]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语言科学, 2005 (6) .

[4]雷玉兰.模因论视角下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国电力教育, 2010 (33) .

模因论英语词汇教学 篇10

关键词: 模因论 第二语言习得 英语高效课堂 高频效应 教学模式

一、模因的产生与应用

“模因”(meme)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英国牛津大学著名的进化生物学家Richard Dawins 于1976年出版的《自私的基因》一书中,他认为人类文化中有一种类似基因的基本传递单位即模因,使文化得到继承和传播,而语言是模因的重要载体,这一观点的提出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许多学者开始对模因进行系统的研究,并形成一套系统的理论——模因论。与国外相比,目前国内模因论研究发展相对较慢,从宏观上看目前的研究主要可分为四大类:1.模因论与语言研究;2.模因论与翻译研究;3.模因论与文化研究;4.模因论理论研究。其中模因论与语言研究约占79.5%,代表文章有《语言模因理论与应用》(何自然,陈新仁,2014);《语言模因说略》(谢朝群,何自然,2007);《语言模因现象探索》(陈琳霞,何自然,2006)等。在2014年何自然的《语言模因理论与应用》一书中,提到了语言模因与第二语言习得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对语言模因进化和传播过程的分析,以及语言模因与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研究的联系的确立,探讨语言模因论对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及学习过程中的课堂干预方式的启发。目前学者们撰写了许多模因理论指导外语教学的文章,但这些文章大多停留在传统的理论和教学经验上,教学成果的客观性和实证性需要进一步论证。

二、需要解决的问题

“填鸭式”的应试教育使我国普通高校大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英语应用能力较弱,常常是听不懂也说不出,这种学习现状让学生的学习动机受到很大影响,越学越没兴趣,越学越没自信。本文试图以模因论为理论指导,探索改善学生学习动机,全面提高语言综合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基于模因论的大学英语“听说读写译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证研究》(陈兴无,龙春秀,2015),将模因论用于指导大学英语教学中,构建基于模因论的大学英语“听说读写译一体化”的新型教学模式,本文将在这一教学模式的引导下,进行教学实验,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积极探索。

三、理论依据

Heylighen提出模因复制传播的四个阶段:同化、记忆、表达和传播。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语言点、句子、段落的讲解应当遵循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这一客观规律。模仿是语言模因传播的核心,实际上贯穿第二语言学习的全过程,当学习一种新的语言时,最先接触到声音时的本能反应就是模仿。幼童牙牙学语最初就是模仿父母的发音说出一些简单的词“爸爸、妈妈”等,然后进入小学开始学习汉语拼音的发音,再是临摹拼写汉字,接着学习词汇,用新的词汇造句,最后是写作文,这个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模仿复制的过程。从浅层到深层的模仿,模仿的频率也是不同的。所以第二语言的习得全过程大多建立在“模仿”上。2014年何自然的《语言模因理论与应用》一书中提到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涉及因素很多,如母语、目标语、学习者、环境、老师等,但是为什么在花费时间和精力一样多的情况下,有的人可以成功,有的人却不能成功呢?影响结果的关键因素是什么?Krashen(1981)第一次提出输入假设,之后加拿大语言学家美林斯文提出要成功掌握一门外语,要有大量可理解的材料输入,要为学习者提供机会,做到足够量的可理解的输出,只有当学习者对学习的内容理解且非常熟悉,才可能实现习得的全过程。另外,Gern Sbacher(1998)发现英语中被动语态和分裂句很难学习,是因为这类句子出现频率较低,反之,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结构都会更容易习得。那么,模因的高频化策略可以帮助我们解读为什么有些语言点更容易被学生学习,而有些语言点更难弄懂。在教授一门外语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语言点进行多次的模仿和重复,利用模因的高频化策略,教师反复大量输入需要讲授的可理解的语言点,强化教学效果。

四、教学模式的操作步骤和实践教学

本文以大学英语新视野第三册第四单元“Five Famous Symbols of American Culture”的授课情况为例,在模因论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新教学模式的积极探索和实证研究。本学期主要授课对象为普通高校本科大二的学生。教学实践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导学案、背诵、带读单词、热点讨论、模仿对话、角色扮演、模仿造句、段落仿写、句式套译,以及知识回顾。

1.英语导学案的设计和课堂运用

根据模因论理论和输入假设理论,设计英语导学案,运用于课堂教学,是实践教学的第一个步骤,此阶段是教学效果的基本保障。英语导学案是课前一周,教师根据本单元的授课内容和学生的英语水平,以及兴趣爱好,设计出一份实用性强、高效的导学案,课前发给学生打印出来。导学案的内容十分丰富全面,包括听说读写译等各个方面,有词汇语言点的讲解、句子的翻译造句、课文高频词汇、热点话题、summary、spot dictation、知识点回顾、old to new等。主要环节如下:首先有Topic for discussion环节,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启发学生思考,这个环节一般会设计一些开放性的话题,如社会热点话题等。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册第四单元导学案中,向学生提问:What are the symbols of Chinese Culture? 并要求学生做PPT Presentation on Chinese Symbols,要求是课前分小组(a group of 五六people)讨论,在上第三次课时在课上演示,每个小组的演示时间是三四minutes,导学案上明确告诉学生评分机制(Grading: 10 points)。这一环节让学生利用课外学习时间学习英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提前思考,并刺激学生上网查看相关背景知识并对相关表达进行模仿和复制,学生会到课文中找到相关的表达,模仿并且再加工,做好上课时作答此部分的准备,大大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导学案的section2是一段听力材料,是与Unit4课文相关的一篇听力材料,此部分是在课上做的,教师在教室播放听力音频,学生在课堂上对此部分作答,作答结束后,教师要求学生进行口头作文,闡述这段材料主要在讲什么?学生会选择和整理模仿材料中的句子进行回答(output)。提前将这部分放在导学案上,会发现学生会对听力材料进行整理(input)熟悉相关表达,此外,听前预测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是十分有帮助的。

2. 模因的高频化策略对英语教学起到积极作用

课文中会有一些需要讲解的高频词汇和重要的语法结构,学生可以根据导学案查阅书本和电脑,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将各种信息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实现同化和记忆的过程。当学生预习生词时,学习的信息量比较大,不容易抓住重点。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听本单元词汇音频,模仿音频并跟读,纠正错误的发音,然后教师安排个别学生领读单词(部分单词),集体跟读,随后回答某些单词的近义词、反义词、动词、名词、形容词等其他词性。频率效应对阅读和词汇的习得具有积极的影响,当学生接触新的词汇和表达时,每一次重复都会强化与词汇之间的联系,如四六级词汇、常用的usage、固定搭配等。在语言模因进化和传播过程中,高频率是模因复制的途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表明,频率在学习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发现,高频词比低频词更容易被学生记住。如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对学生词汇的学习效果做了统计,像Medieval,portrait ,three-dimensional, universal在文中出现的次数只有一次,而 Statue,liberty,planet,breast这些词在文中出现次数平均在3次左右,学生更容易记住并理解。因此学习一门外语离不开频率的保障,没有量的保障,语言素材就不会引起学习者的注意,从第二语言习得的角度看,只有大量的語言输入,学习者注意到这个语言点,才有可能将其记忆下来,并完成语言的输出,从而实现语言习得的全过程。

3. 背诵法和模仿法对学生的课文段落的学习有重要意义

在课文内容讲解之前,先进行写作手法的介绍,举例说明后要求学生独自快速地略读指定部分,个别学生回答问题,找出该写作手法所运用的具体位子即段落行数。大部分的段落学生听音频,根据所给大纲,带着问题,边思考边学习语言点,教师讲解部分语言点。在讲解语言点的过程中,对重要语言点进行重复,比如在第15段讲解“earned a reputation for”这一短语的用法时,会给出经典例句,让学生模仿句子造句,并让其他同学模仿这位同学。最后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相关的表达,如“protect a reputation for”,要求另一位学生造句,并让其他学生模仿跟读,以达到所有同学将这个短语反复诵读的目的。我们可以认为:当频率没有达到引起语言学习者注意的时候,那些语料还没有变成可以复制和传递的模因时,语言不能被学生习得,容易被遗忘,反之,反复重复,当练习起作用的时候,会引起学生的注意,语言模因就会被纳入现有机制中稳定下来,并被反复调用,因此高频效应存在于语言模因传播的整个过程。教师要求学生背诵部分段落,背诵的过程就是对语言材料进行模仿、复制和传播的过程,教师在要学生背诵之前先听课文录音,然后跟读、仿读,模仿单词发音和句子的语音语调,完成同化阶段,多次高频率的模仿后,对段落进行记忆,使语言模因传播进入人脑,最终学生将该段落背诵下来,完成表达和传播的过程。

五、结语

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就是模因的复制和传播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模因论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实现语言模因传播的四个阶段:同化、记忆、表达和传播。此外,模因的高频化策略对英语教学起到积极作用,新型的背诵法和模仿法对学生的语言习得有重要意义。通过这些积极的课堂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学习动力,改变我国普通高校大学生苦读书和“哑巴英语”的现状,最终提高大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何自然,何雪林.模因论与社会语用[J].现代外语,2003.

[2]吴燕琼.国内近五年来模因论研究述评[J].福州大学学报,2009.

[3]陈琳霞.模因论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J].外语学刊,2008.

[4]苏珊·布莱克摩尔(Susan Blackmore),著,高申春,等译.谜米机器[M].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1.

[5]道金斯(Richard Dawkins),著,卢允中,等译.自私的基因[M].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8.

模因论对外贸英语函电教学的启示 篇11

关键词:模因,外贸函电,写作教学

一、模因论的内涵

模因论是建立在达尔文进化论观点的基础上, 对文化进化规律作出阐释的新理论。它试图从历时和共时的视角对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以及文化具有传承性这种本质特征的进化规律进行诠释。模因论中最核心的术语是模因 (meme) 。模因一词源自希腊语, 意为“被模仿的东西”, 由牛津大学新达尔文主义者道金斯 (Richard Dawkins) 在探讨基因自我复制以及相互竞争促进生物进化的基础上于1976年在其畅销书《自私的基因》 (The Selfish Gene) 中首次提出。模因这一文化传递单位是仿照基因 (gene) 这一生物传递单位而翻译过来的, 目的是为了让人们联想到它是一些模仿现象, 是一种与基因相似的现象。基因通过遗传而繁衍, 而模因却通过模仿而传播。道金斯认为:模因是一种文化传播单位或模仿单位, 通过模仿和复制在人的大脑之间相互传染而进行传播, 从而实现文化传承。模因也是一种认知或行为模式, 一般是由一个人传输到另一个人, 这个传输的过程就是复制的过程。模因就像是病毒, 携带模因的人叫做宿主, 宿主携带模因继续传播, “感染”群体中的其他成员, 并进行大量复制, 所以模因也是复制因子。任何事物, 只要它能够通过“模仿”而被“复制”, 就可称为模因。总之, 模因指文化基因, 是文化的基本单位, 通过模仿而传播, 其核心是模仿。根据这一说法, 流行音乐、时尚服饰、时髦发型、饮食方式、建筑风格、当红小品演员的腔调和流行话语等文化模式, 甚至字、词、句等都可能成为模因。模因究竟能否复制成功要受到三个要素的影响, 即成功的模因具有三大特征:①复制保真度:模因复制得越忠实, 保真度就越高。②多产性:模因复制的速度越快, 散布得就越广泛。③长久性:模因复制模式存在得越长久, 复制的数量就越大。

模因复制的生命周期, 基本可以分为四个阶段:①同化 (assimilation) :成功的模因应该连续不断“传染”它的宿主, 进入宿主的记忆中。被记忆呈现的模因要得到同化, 就必须被宿主注意、理解和接受。所以, 模因载体应该十分明显突出, 同时必须适合宿主已有的认知结构。②记忆 (retention) :模因必须能在宿主的记忆中保持一段时间, 否则就不是模仿。它在宿主的大脑里停留的时间越长, 通过感染宿主而使自己得到传播并影响其他个体的可能性就越大。由于记忆具有很强的选择性, 所以只有少数模因才能够被保存下来。③表达 (expression) :指模因在与其他个体交流时从记忆模因中转化出来, 进入到能被宿主感知的物质外形这一过程。常见的手段有文本、图片以及行为等, 而最突出的表达手段就是话语。④传播 (transmission) 。模因传播需要有看得见的载体或媒体, 这些载体或媒体应具有很强的稳定性, 以免表达内容在传递过程中失真或变形。模因载体可以是书本、照片、工艺品、光碟等。以上四个阶段, 周而复始, 形成一个复制的环路。

二、模因论与外贸英语函电教学

模因作为文化基因, 靠复制、传播而生存, 语言是它的载体之一。模因现象使语言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语言也使模因得到自我复制和传播。可见, 模因与语言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从模因论的角度看, 语言模因揭示了话语流传和语言传播的规律。外贸英语函电是商务语言教学内容的一部分, 属于专门用途英语 (ESP) 范畴, 是英语写作与外贸实务专业知识相结合的一门综合性课程, 具有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实用性强等特点。该课程主要介绍对外贸易各个业务环节中应用的信函、传真、电邮的写作格式、专业贸易术语及各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并通过大量的写作练习, 帮助学生掌握其写作方法与写作技巧, 提高学生外贸函电的应用写作能力。模因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正好体现了函电写作的整个过程。同化和记忆阶段输入了大量的信息, 表达和传播阶段将输入的信息再次输出。模因论为语言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引发我们重新认识英语教学, 对英语写作教学模式进行新的思考。

三、模因论对外贸英语函电教学的启示

(一) 继续重视传统教学模式与方法, 加强背诵和模仿

根据模因论, 语言模因分为两大类型:基因型和表现型。基因型模因指语言信息内容相同, 但复制和传播的形式不同的模因, 其传播特征是直接套用相同的信息以异形传递, 是内容相同、形式各异的模因。表现型模因是指语言信息内容不同, 但复制、传播的形式相同的模因, 其特征是不同的信息同形传递, 是形式相同、内容各异的模因。在模因论的指导下, 对过去一些被认为不合理或不可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主张也许要重新作出评价, 甚至要恢复和再次提倡。例如, 根据模因论和语言模因复制、传播的规律, 语言背诵教学不但不应放弃, 而且还应大力提倡。背诵本来就是我国的传统教学模式, 是强化语言输入的有效手段, 在外贸函电写作教学中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在语言模因的作用下, 背诵过程要求学生将外贸函电常用的词汇、短语、固定搭配及句型等经老师讲解后, 接受、理解、吸收, 储存在记忆中, 然后不断复制, 以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背诵可以让学生增加语感, 是学生进行语言输出的基础。如果语言模因是写作规范, 语言地道的函电篇章, 学生借助上下文不但会更容易记住其中得体正确的表达方式, 还能逐渐把握句子的深层结构和篇章的逻辑关系及作者的思维脉络, 为下一过程模仿、表达提供了保证。根据模因的生命周期特征, 学生以背诵的形式将语言材料输入到自己的大脑, 再通过反复背诵使语言材料进入自己的长期记忆阶段, 使语言材料 (模因) 和学习者 (宿主) 融为一体, 有助于学习者在以后的输出阶段, 随时调用这些语言素材。模仿是语言习得的根本。在外贸英语函电教学中, 教师可以根据表现型模因的传播方式, 指导学生在程式化语言、惯用表达句式和篇章的布局上模仿地道的英语范文进行多种形式的仿写练习。然后再加以强化训练, 使学生背诵掌握的语言材料内化为他们自己的语言, 他们就能对模仿到的语言素材进行扩展性的运用, 从而形成自然、流利的语言表达。

(二) 重视选择语言输入的材料和手段, 优化教学环境

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 (Krashen) 认为, “二语教学最重要的功能在于提供输入”。根据该输入假说, 最理想的语言输入材料应在可理解的基础上略高于学生现有的外语水平。根据模因生命周期理论, 在模因的同化阶段, 成功的模因要想进入宿主的记忆中, 被宿主注意、理解和接受, 模因载体必须生动, 突出, 且适合宿主的认知结构。这就要求教师在为学生选择教学材料时, 应当注重其内容的趣味性、现实性和实用性, 且难度要适中, 使学生乐于复制、模仿和传播, 有助于模因复制成功。教学输入材料的难度及其对学生的吸引力是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必须考虑的两个因素。由于目前外贸函电教材建设与当前对外贸易发展形势相比还存在滞后的现象, 因此, 教师一方面要向学生不断强调函电学习的重要性, 一方面可采用真实的业务往来函电材料来进行教学, 创造真实的语言情景, 优化课堂环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深他们的学习体验, 使语言模因在他们记忆中停留得更持久。此外, 在选择语言输入手段时可以更为广泛地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 活跃课堂气氛, 图文并茂地使教学内容中所蕴涵的模因能充分地复制和传播。

(三) 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实践活动, 促进语言输出能力的提高

语言的学习过程就是模因复制、传播的过程。学生学会的各种表达手段需要通过语言输出, 不断复制出来与别人交流, 达到传播的目的, 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函电写作能力。为此, 首先要树立以语言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思想, 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必须改变其授业解惑的单一角色, 通过在课堂上开展多种多样的函电写作实践活动, 向多维的模因渗透角色转变。例如, 可以开展任务型小组活动, 由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某一业务环节函电的写作任务。学生们在写作过程中将学会的专业词汇、术语、句型等表达方式复制出来, 通过彼此交流, 相互传播, 在语言输出能力方面会得到共同提高。也可以把学生分成两组, 模拟贸易双方, 通过函电往来, 就某一交易条件进行谈判, 使学生在一些行为规范式模因的基础上, 自然地实现特定情境的语言模因输出, 切实提高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张雪梅.模因论与英语专业教学中语言输出能力培养[J].考试, 2009, (12) :78-79.

[2]郝勇.基于语言模因的高职英语教学新视角[J].教育与职业, 2009, (15) :112-113.

上一篇:就业力下一篇:学校德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