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汇模因教学

2024-05-29

词汇模因教学(精选6篇)

词汇模因教学 篇1

1引言

英国语言学家维尔金斯说:“没有语法,人们不能表达很多东西,而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东西”无论做什么事,重要的是要打下坚实的基础。学好词汇就为语言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那么,在英语教学中怎样才能使词汇不再成为学生和老师的困扰呢?怎样优化词汇教学呢?本文试着以模因论为理论基础,用模因论来优化高中英语词汇教学。

2语言模因论的定义

模因论中的核心术语是模因。英国牛津大学著名学者Richard Dawkins,于1976年由在其所著《自私的基因》一书中提出模因(meme)这一理论,他主要探讨基因如何通过自我复制以及相互竞争促进生物的进化,在描述基因作为复制因子的特征的基础上,大胆构想了存在于人类社会传递的复制因子——模因(Dawkins,1976)。模因源于希腊语,意为“被模仿的东西”是基于基因(gene)一词仿照而来的。基因是通过遗传而繁衍,而模因是文化的基本单位,它通过一个过程,即从一个人的头脑传入到另一个人的头脑之中。(纪曼琦、占慧芳,2009)现在Meme一词已被收录到词典。牛津英语词典对meme的解释是:An element of culture that may be considered to be passed on by non-genetic means,especially imitation.

Blackmore(1999)对meme的概念进行了更具体的阐述,她认为,任何一个信息,只要它能通过广义上被称为“模仿”的过程而被“复制”,它就可以被称之为模因。如果某种语言中的语言信息不再为人所复制和传播,那么,这种语言必然走向消亡。

3模因论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3.1 模因的复制和传播途径及特点

就像基因一样模因有它自己的特征:长久性(longevity)、多产性(fecundity)、复制保真度(copyingfidelity)(达尔文,1976),换句话说就是模因必须要持续一段时间,必须是被复制,而且是准确的复制。

长久性:模因在宿主的大脑里停留的时间越长,那么它被宿主复制、传播的可能性就越大。

多产性:模因复制速度越快,散布越广。

复制保真度:复制的越忠实,保真度就越高。

这三个特征是模因的根本特征。它们相互联系,缺少其中的一个将会导致模因的复制不成功。

根据Heylighten所说模因的复制和传播周期为四个阶段即:同化、记忆、表达、传输。

3.2 模因论的应用

3.2.1 背诵

学语言的过程就是模因复制和传播的过程。背诵是传统教学法中最广泛运用的一种方法。然而现如今人们大力推崇创新,他们认为所有传统的东西已经过时应该摒弃。这种说法大错特错。既然它被称之为传统,那么它必定有它的独特之处,否则也不能称之为传统。常言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记忆在二语模因的习得、转化和传播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模因在宿主大脑里停留的时间越长,那么它被宿主复制和传播的可能性就越大。然而记忆具有很强的选择性,所以只有少数模因被保存下来。在模因作用下,背诵一些语言材料和信息能够让词汇、短语、固定搭配及句型等不断得到复制,而模因复制的前提是要有可复制的“模因”,前人千百年来流传的经典言语材料正是言语理解和表达的模因,学习对象的头脑里一旦把这些模因储存下来,就非常容易提取出来。这样在口语和写作中就不至于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并且可以解决词汇量不够这一问题。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所有模因的输入必须是可理解的,Krashen的语言输入理论强调可理解的输入是语言习得的重要的因素,所以我们强调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另外我们需要背诵和记忆的不仅仅是单个的词,我们要从单词的拼写、意义、使用这三方面来掌握英语词汇,不能仅仅记住单词的拼写。将词汇放在具体语境中去教授,学生需要记住的不能只是发音、拼写、汉语意思。我们知道英语中一词多义、一词多用有很多。例如:character,我们知道它的汉语意思是汉字,但是它还有另外一层意思:性格。它做不可数名词时是汉字的意思,而做可数名词时意思是性格。所以我们要看它是可数还是不可数然后确定它的意思,另外还要注意具体的语境。因此需要记忆背诵的模因不应该单单是词汇的形式,还应该与具体语境连接起来。现在的英语课堂上,先由教师领读词汇,然后点名抽查学生读的情况,接着纠正错误,反反复复地读直到确定学生会读后,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抄写单词,第二天抽查默写单词,这种现象还普遍存在。模因理论可以解释这种现象的原因,因为它没有完成模因复制和传播周期的四个阶段:同化、记忆、表达和传输,所以模因复制不成功。这种教授单词的方法应该被摒弃。

3.2.2 利用网络与多媒体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和多媒体逐渐走进校园,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便利。通过将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起来可以打造高效课堂,利用网络和多媒体可以将枯燥的词汇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词汇引起宿主注意后并被其理解和接受才能被同化,然后通过记忆、表达、传输完成词汇的习得。所以这里关键的一个环节是被宿主注意到。那么怎样才能让词汇吸引宿主的注意力呢?这里我们就可以用到网络和多媒体,找到对应的图片和声音。前人研究者通过研究发现有些学生是视觉学习者,他们只有通过看到才能学到,看到的知识会在他们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形成模因。有些学生是听觉学习者,他们习惯于通过听接受信息,而不愿意看,通过听信息会在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记。教育一直提倡“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办法,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磨刀不误砍柴工”,如果老师们都能多花点时间了解学生,相信效果会更好。这时老师不妨统计一下看班里这两类学生各占多大比例,从而在教学设计中有所侧重。要达到这一效果有几种方法:图片教学、录音教学、图片+录音教学。下面举一个教授exercise一词的例子。

首先找到锻炼的图片,学生看到图片不用老师讲他们就知道它的汉语意思,再通过多媒体放标准的英语本族语者读的录音,学生学会读和拼写。图片声音在脑海里停留的时间足够长,学生就能够在课堂上学会这些单词。

3.3 根据模因的传播方式教授词汇

Blackmore认为模因的传递有两种方式:模因表现型和模因基因型。模因基因型所指的是不同语境中同一词汇的用法、意义均没有改变。在词汇讲解时,老师可将单词的某一含义、用法放在众多不同句子中,或者设置不同语境引导学生反复使用这个词。词汇教学要注意词汇的复现,这一课的单词学完了不能就此不管,老师应该注意设计让该单词再次或多次出现在具体语境中,这样学生才能记得牢而不至于学完就忘了。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学习以后短期内会发生大量的遗忘,所以老师在教授学生新词的同时要善于安排时间复习已经学过的单词,注意单词的复现,每隔一段时间进行分散记忆。

模因表现型,是语言模因在不同语境下,相同信息用不同方式来表达。针对表现型的模因我们可以通过意义联想、形音联想、结构联想、语境联想来讲授新词。形音联想是利用词汇在音和形上的相似或者是相同来记单词。这些相似或者相同的单词进而可以组成词块更方便记忆。如:desert-dessert,它们都读/dizet/,但是将两词放在一块我们可以区分开并强化记忆,前一个是遗弃,后一个是甜品。意义联想是利用英语词汇之间的意义关联来记忆新词。如play-playground-campus,由玩我们想到操场,再由操场我们想到校园。结构联想则是利用英语词汇的构词法词根和词缀的关系来记单词,maximizeminimize-medium。语境联想是利用英语的特定语境产生一系列的词汇。如:我们讲到sport,这时学生可以联想到相关的词汇:badminton,table tennis,billiards,football,basketball,soccer。

4总结

词汇教学的方法还有很多,但本文通过模因论来优化词汇教学,主要通过模因的复制和传播途径及特点,从中得到启示。笔者认为通过背诵法,利用网络和多媒体使词汇生动形象引起宿主注意,从而使模因被复制进而得到传播,再根据模因的传播方式,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各自特点教授词汇。其中表现型的模因我们可以通过形音联想、意义联想、结构联想、语境联想来教授新词。

摘要:模因论是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兴理论,它的基本单位是模因。根据模因的定义,语言本身就是模因。本文探讨利用模因论,通过模因的复制和传播途径及特点等来优化英语词汇教学。

关键词:模因论,英语,词汇教学

参考文献

[1]Blackmore,S.The Meme Machine[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2]Dawkins,R.The Selfish Gene[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6.

[3]Krashen,S.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 Pergamon Press,1981.

[4]杜鹃.模因论——唤醒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4):171-172.

[5]纪曼琦,占慧芳.模因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J].现代企业教育,2009(10):193-194.

[6]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6):54-64.

[7]谢朝群,何自然.语言模因说略[J].现代外语,2007(1):30-39.

[8]邹春玲.大学英语教学中语言输出能力培养与模因论的[J].Sino-US English Teaching,2006(1):25-27.

词汇模因教学 篇2

【关键词】语言模因论 产出性词汇 学习策略

一、引言

语言学家们指出,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由于词汇具有数量大,没有很系统的规律性和难以控制等特点,它常给学习者带来很大的困难。这主要归根于他们缺乏有效的词汇学习策略(vocabulary learning strategy)。

二、理论背景概述

模因论( memetics) 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它试图从历时和共时的视角对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以及文化具有传承性这种本质特征的进化规律进行诠释。在我国学术界,何自然教授于2003年将模因论引入中国,并在2005年率先提出了语言模因的观点,将语言模因有基因型和表现型。基因型语言模因指信息内容以各种方式来自我复制和传播。表现型模因指语言的形式嵌入不同信息内容而予以复制、传播的模因。何自然(2007)指出语言模因主要有两种复制方式,即重复和类推。

Nation(1990)提出从接受和产出两维去考察学习者的各种词汇知识。接受性词汇指学习者在阅读或听力材料中可以认出和理解但是较少在口语和写作中运用的词汇;而产出性词汇则指学生可以在自由表达中熟练使用的词汇,其内涵包括语音,拼写,意思以及词法,语用搭配和词频等信息。当然,接受性词汇和产出性词汇之间的界限并不是不可逾越的,当接受性词汇得到足够的了解,可以向产出性词汇转变。

三、研究设计

1.研究问题。该项目历时一年。项目组在实验前先开展了学生词汇习得策略的调查问卷。该调查问卷基于 Nobert Schmitt(1997)词汇习得策略受试对象为陕西某两所高校354名大学生。对所有参与学生说明了研究意义,要求认真回答以提高该问卷的信度。研究发现了如下几个严重问题:(1)过于依赖机械记忆。(2)对接受性词汇和产出性词汇不加区分,进而导致产出性词汇理解不充分。(3)产出性词汇输出滞后。

2.研究工具与研究方法。本研究以上述354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将在为期一年的大学英语学习中对实验组的同学进行模因论指导下的词汇教学(使用的教材是《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册和第三册)。作者对模因论指导下的词汇策略进行因子旋转分类,将其分为记忆、模仿、创新递进的三大类。具体来讲,就是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让学生能够熟悉,并有机地运用一些由上述复制方式所衍生的学习技巧,诸如构词法分析、语境植入、强化强势词汇模因的学习、背诵词汇,甚至篇章,切换语境等等。项目组在实验的前期以及后期进行两次词汇测试以采集数据。然后对学生词汇量进行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对比分析模因论对英语产出性词汇习得的指导意义。

四、研究结果

两册书总词汇量1419,其中包括产出性词汇587个(强势词汇模因),实验数据统计如下:

实验数据表明模因论在大学英语产出性词汇习得中的应用能有效提高学生英语词汇产出能力。在实验后的产出性词汇水平测试中,实验班学生成绩明显高于控制班学生成绩,试验后访谈结果也表明,与实验前相比,实验班学生普遍具备了必要的词汇习得策略意识。

在实际英语词汇模因教学中,词汇模因是成功的复制因子,教师是“宿主”,学生是“寄主”。在词汇模因教学中,词汇模因首先储存在老师(宿主)的大脑中,然后教师通过教授词汇知识使词汇模因得以同化和传递到学生(寄主)的大脑中。这就要求老师依据模因的选择性原理对所要讲的内容进行筛选,从不同的角度讲解单词的用法,基因型语言模因的传播特征是直接套用或相同的信息以异型传递,例如目前在教学过程中普遍使用的一种词汇构成法,即派生法,同一个词根/词汇模因,加上词缀,形成新的单词或者词性上有变化,例如:v.+ing,不改变词义,但此时新形成的词或为形容词,或为动名词,依语境来定。例如动词:frighten,score,形成frightening(常为形容词)和scoring(常为动名词)。

表现型模因指语言的形式嵌入不同信息内容,其传播方法有同音异义横向嫁接、同形联想嫁接、同构异义横向嫁接等。在产出性词汇输出时,学生可尝试在演讲、谈话、写文章、讲故事等形式中下意识地类推使用或创新使用产出性词汇。这样也就达到了语言学习的最高境界,即把平时积累在大脑中的信息输入,积极主动复制自身储存的语言模因,并经过自己的加工和打磨,成为具有个性化的语言“表达”。

五、结语

研究结果表明模因论在大学英语产出性词汇习得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英语词汇产出能力;该词汇学习方式给学生提供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词汇习得策略,该词汇学习方式对学生词汇学习,特别是产出性词汇的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都有极大的提高。它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的积极变化,而且比传统的英语词汇教学方法更有成效。因此,笔者认为后续可以建立产出性词汇教学数据库便于推广此种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词汇模因教学 篇3

模因与语言模因

模因一词最早是由英国牛津大学著名动物学家Richard Dawkins在著作The Selfish Gene提出的。Dawkins把它定义为:文化传递的单位, 它通过一个过程而从一个人的头脑跳入另一个人的头脑之中。广义而言, 这个过程可以称为模仿[2]。词典对模因的定义是:文化的基本单位, 通过非遗传的方式, 特别是模仿而传递。任何一个信息, 只要它能够通过广义上称为“模仿”的过程而被“复制”, 它就可以称为模因了。何自然把meme译成模因, 是有意让人联想它是一种模仿现象, 是一种与基因相似的现象。基因是通过遗传而繁衍, 但模因是通过模仿而传播, 是文化的基本单位。模因论将进化论应用于语言发展过程中, 为研究语言文化和外语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语言模因论对英语教学的指导越来越受到重视。

语言模因论是模因的语言表达形式, 是人类语言和思想传播的基本模式。模因有利于语言的发展, 但作为模因本身需要靠语言得以复制和传播, 在语言学领域, 语言中的字、词、短语、句子、段落乃至篇章, 只要通过模仿得到复制和传播, 都有可能成为语言模因。因此模仿性、复制性和传播性是语言模因的三个特性。作为文化基因, 靠复制、传播而生存, 语言是它的载体之一。从整体看, 语言中的模因主要从三个方面体现的:教育和知识的传输;语言知识本身的运用;信息的交际和交流。从模因论的角度观察, 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有基因型的“内容相同形式各异”和表现型的“形式相同内容各异”两种方式[3]。

模因生命周期四个阶段

Francis Heylighen[4]提出了模因要成功复制必须经过的四个阶段:同化、记忆、表达、传输。而语言模因的这四个阶段是周而复始, 形成一个复制的回路。同化指呈现的模因被宿主注意、理解和接受。注意是指模因载体的显著程度足以引起宿主的关注, 理解意味着宿主能将该呈现的模因纳入自己的认知体系。记忆模因必须在记忆中停留, 否则它们就不能称为模因。模因在宿主的大脑里停留的时间越长, 传播其他宿主的可能性越大。为了能广泛传播, 模因必须由记忆模式转化为宿主能够感知的体系。这个过程就是“表达”。话语是最突出的表达手段。传输模因表达需要有形载体。模因载体可以是书本、人工制品等。在传输阶段, 模因从一个宿主传输到一个或更多的宿主, 传输的过程也叫复制。

英语专业词汇教学存在的问题

词汇学是英语专业教学的基础, 也是英语专业教学重要部分, 正如Wilkins所说, Without grammar very little can be conveyed without vocabulary nothing can be conveyed.即没有语法表达的内容很少, 而没有词汇则什么都表达不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讲, 没有词汇这一基石, 任何的语言教学都不会有成效。当前随着新事物的产生, 英语出现了相应的新词语, 学生经常会陷入边背边忘再背再忘的恶性循环中, 熟练掌握英语新词汇是英语词汇教学中的突出难题。目前的英语专业词汇教学还是传统的翻译法, 教师讲授词汇时, 先翻译该词, 后举例说明其语法结构, 很少注重词汇的词素, 词根, 词干还有词汇的搭配, 以及心理词汇的讲解。学生学习词汇时, 按照英汉对照的方式机械地记忆词汇, 在学习词汇时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读音、拼写、词义三者相结合上没有意识到词汇的语境、文化和语体上, 根本无法正确使用这些词汇去进行交际。

语言模因论对英语专业词汇教学的启示

Dawkins指出, 只有那些适应自己的生存环境, 且在保真度 (copying-fidelity) 、多产性 (fecundity) 、长寿性 (longevity) 三方面表现值均比较高的模因才有可能获胜, 其中多产性最为重要[5]。也就是说强势模因复制因子复制必需精确。传播必需广泛、复制必需长久。英语词汇模因正式具备了这些方面, 使词汇强势模因变得更加强大, 并不断地使强势模因得以复制、传播和发展。首先英语专业词汇教学从本质上说就是把这些不同层次的词汇模因以更有效的方式“复制”和“传输”给特定的目标群体即学生。在英语专业词汇模因教学中, 词汇模因是成功的复制因子, 教师是宿主, 学生是寄主, 在词汇模因教学中, 词汇模因首先储存在老师 (宿主) 的大脑中, 然后教师通过教授词汇知识使词汇模因得以同化和传递到学生 (寄主) 大脑中。这就要求老师依据模因的选择性原理对所要讲的内容进行筛选, 从不同的角度讲解单词的用法, 如前缀bio-被同化、复制、传递形成新的模因复合体bioactivity (生物活性) 、biochip (生物芯片) 、bioclimatology (生物气候学) 等;像后缀ism被同化构成新的模因socialism (社会主义) 、feudalism (封建主义) 、在不同领域里-ism传播范围很广, ableism (体能歧视) 、activism (能动性) 、barbarism (野蛮) 等, 如Watergate是一个单词模因, 由water加gate构成, -gate经过同化、记忆和传播很快成为强势模因, 随后出现很多模因复合体, 凡是一个名词加上gate的单词就表示与这个名词相关的类似水门事件的丑闻。如Irangate (伊朗门事件) , Debategate (辩论门) , Whitewatergate (白水门事件) , Zippergate (拉链门) 等复制出表示丑闻的词汇模因。这样老师可以根据模因的周期理论, 多角度全方位把词汇模因传递给学生。

语言学习不只是简单刺激和反映的过程, 语言学习也是创造性的思维过程。学生习得词汇, 不仅仅记住单词的读音、拼写、字面意思就可以了, 这只是模因周期论的同化和记忆阶段, 语言模因论告诉我们模因生命周期四个理论是周而复始的, 相互关联的。当学生对词汇模因已经进入同化和记忆阶段后, 词汇模因就进入了表达阶段, 在这一阶段当中, 词汇模因教学重点应该放在新的模因的表达上, 强化对新的模因的使用。像英语中的词组模因blue-collar workers (蓝领工人) 经过不断地同化、记忆、传播逐渐成为强势模因, 复制表达出很多相似的词组模因, gray-collar workers (服务性行业的人) 、pink-collar workers (职业妇女阶层) 等词组。像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中的主人公的独白“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 (生存, 还是毁灭, 这是一个问题。) ”。此句子一直被同化、复制成为一个强势模因。此句子模因被模仿为用于眼睛广告的新模因, 如, To seeor not to see?To clone, Or not to clone?是关于克隆人类的讨论等。这就要求教师设计合理科学的教学场景, 像对话角色扮演等让学生自由表达所学词汇, 当然学生要多听、多说、多读、多练等促进词汇模因的表达和传递。学生能够正确与流利运用所学词汇达到词汇模因的表达和传输阶段。

最后英语专业的词汇模因教学应关注同义词的辨析和心理词汇。在英语词汇模因的学习中有很多同义词模因需要掌握, 如学习flash就会区别blaze、shudder、shiver、peep等近义词, 学习nation就会注意区别country和state等, 教师在教授这些词汇时注意区分, 学生注意查字典加强这类词汇的积累和区分, 这样可以使语言表达更加形象和准确。另外心理词汇也可以看作词语模因的传播。词语模因的记忆有赖于下列因素:1.语言兴趣激发学习者识记与个体生活环境相关的语词模因[6], 如看到school就联系到teacher, student, library, classroom等词。2.注意联系法记忆及语词提取。如看到vehicle就会联想到van、lorry、bus、cycle等, 这些心理词汇的学习, 可以有效地扩大词汇量, 提高语言能力。

结语

文章运用语言模因论对英语专业词汇教学进行了分析, 实践证明在语言模因论视角下研究英语词汇教学, 能有效地拓展英语语言教学领域的研究, 特别是提高和深化了英语专业词汇教学和研究。

摘要:语言模因论是基于新达尔文进化论观点解释文化规律的新理论。语言模因论将模因论与语言学结合研究, 模因的模仿、复制、传播方式的研究为语言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依据和方法。文章以模因论为理论基础, 以英语专业词汇教学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语言模因论下的英语专业词汇教学。

关键词:语言模因论,词汇模因,英语专业词汇教学

参考文献

[1]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 2005, (6) .

[2]Blackmore, S.The Meme Machin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3]刘红见, 胡晓琼.模因论对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 (10) :66.

[4]Heylighen F.What makes a meme successful?[C].Pro-ceedings of the15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Cybernetics, 1998.

[5]Dawkins, R.The Selfish Gene[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6:25.

模因论视角下的商标词汇翻译 篇4

1 模因论视角下商标翻译的原则

1.1 充分了解各国民族差异, 有效把握商标译名联想含义

民族心理指的是民族长期演变过程中民族文化累计形成的心理特征, 在不同民族政治经济、宗教信仰、衍变历史、生态环境的影响下, 各民族产生了特定的心理特征, 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消费心理、联想意义、价值观念也是千姿百态的。例如, 我国很多商家利用飞禽、走兽对自己的商标命名, 在中华文化里“龙”象征着腾飞、吉祥、权威, 但在西方文化中“龙”则是邪恶的象征, 如果将其简单地翻译为dragon, 消费者听到商标时就会产生负面联想效果。可见, 在不同民族心理和民族文化的影响下, 人们会对同一事物产生不同联想。所以在进行商标翻译时, 译者一定要对不同民族心理和文化进行了解, 这样才能够实现对商标联想意义的有效把握。译者应当运用词汇等手段进行相应的处理调整, 进而达到对新宿主的成功渲染。

1.2 掌握外族文化, 把握异域人民审美心理

商标翻译和大众审美心理息息相关, 审美心理体现了综合文化知识, 商标则是面向大众的宣传, 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文化。所以, 商标翻译不仅要满足社会文化习惯要求、与大众审美心理相契合, 还应当形成对审美心理和社会文化的积极影响。因此译者应当对外族文化进行了解, 掌握异域人民的审美心理。商标翻译不仅要反映商品性能, 还应当符合美感要求。合格的商标应当满足大众审美能力和审美需求, 例如Arche (雅倩) 、Johnsons (强生) 等商标翻译都满足易看、易读、易懂等要求, 能够让人感受到形式上的美。当一个商标译名产生的美感和本国消费者相似时, 人们才会接受和认可该产品。

1.3 商标译名朗朗上口、朴实明快

商标名称翻译应当具备的最重要的语言特征就是朗朗上口、朴实明快, 旨在感染消费者, 让他们形成深刻记忆。而一些商标英译名正是违背了这一点, 例如“红梅”被翻译为Red Plum Blossom, “白云山”被翻译为White Cloud and White Mountain, “山水”被翻译成SHANSHUI BRAND, 这样的翻译不仅不能让消费者了解其中含义, 还存在冗长的问题, 必然会对市场销售和消费者理解造成影响。鉴于商标作为民族文化和语言文字的融合, 商标译者只有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出发, 正确把握其深层文化和表层文化, 才能够实现商品物质价值向抽象精神价值的升华, 并让消费者通过精神价值了解商品物质价值, 最终实现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融合。

2 模因论视角下商标翻译的技巧和方法

2.1 通过音译法传播源语模因

进出口商品商标翻译中经常使用音译法, 但随着翻译实践和理论的发展, 音译法逐渐被商标内涵译法所取代。通常来说音译法在地名、人名的翻译中使用较多, 例如Disney被音译为迪士尼、Cadillac被音译为凯迪拉克, 但在音译过程中应尽可能多使用福、禄、寿、喜、宝等吉利词汇, 避免使用死、输、折等忌讳字眼。同时, 在商标翻译过程中, 应当尽量挖掘商标内涵, 例如人们根据照相机拍摄时的响声创造了Kodak胶卷商标, 并将其音译为柯达, 该商标音译不仅体现出商标创意、发音清脆, 还便于消费者记忆和朗读。很多中国出口品牌也采用了音译法, 例如“美的”音译为Midea、“科龙”音译为Kelon, 还有一些品牌将汉语拼音用作其英语商标, 例如“燕京” (Yianjing) 、“海尔” (Haier) , 这种利用汉语拼音作为英语商标的做法不仅能够更好地向西方国家宣传我们的产品, 还能够推动国内品牌树立国际形象, 是一种非常值得推崇的商标译法。

2.2 通过直译法直接引入目标与模因

在中西文化中一些信息和概念是共有的, 在这种情况下翻译商标品牌时可运用直译法。在翻译商标名时运用直译法, 通过精心加字和选字能够将产品效用形象地表达出来, 便于消费者记忆。例如Forget Me Not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所以可以将其直译为“勿忘我”;True Love直译为“真爱”;Shell石油直译为“壳牌”;Microsoft直译为“微软”;Apple直译为“苹果”;Redbull直译为“红牛”;Nestle直译为“雀巢”。这些商标通过直译能够将其含义妥帖地表达出来, 帮助人们更加直观地了解和把握商标内涵, 并且对人们形成更加深刻的影响力, 但是, 相对于其他译法, 直译法对翻译者具有更高的素质要求, 译者必须具有较深的英语素养和文化素养, 才能够准确深入地把握商标直译。

2.3 通过音意结合法整合两种模因论

音意结合法同时运用音译法和意译法, 当前商标翻译中经常使用该方法。国内市场中一些使用意译法翻译的商标在展现东方情趣的同时也满足汉语习惯“文化创牌”的要求, 同时东方人具有趋福辟邪的习惯, 运用音译法能够实现更多吉利词语的使用, 例如通过巧妙地使用英语辅音就能够达到该效果, |b||f||l|无论和哪些元音结合都能够译成宝、福、利, 食品Wonderful就被译成“万德福”。如果商标具有不吉利的寓意, 就可对其采用舍义保音或音义并重的翻译方法, 使其能够满足东方文化的需求。例如著名男士服装品牌Goldlion最初被译为“金狮”, 但“狮”和“输”“失”“死”等汉字谐音, 后来译者保留了gold的原意, 对lion一词则运用了音译, 结合后就产生了“金利来”这个商标。这一翻译不仅赋予商标富丽堂皇的气派, 还使人们追求豪华、渴望吉利的心理得到满足。

2.4 通过寓意联想法变异模因

该方法中译者利用联想到的与商标本身相关的概念进行翻译, 例如洗发水品牌Rojoice意为“高兴”, 而译者将其翻译为“飘柔”, 这正是译者对消费者使用产品后心情的想象。“飘柔”这一翻译将原商标本义打破, 通过译者想象力将商标和光洁柔滑、随风飘逸的秀发联系到一起, 充分传达了原文真实用意, 收获了非常好的效果。世界名酒Brandy在香港具有非常好的销量, 人们听到“白兰地”一词之后就会联想到白兰盛开之地, 充满了诗情画意。中国商标英译也存在很多成果范例, 例如北京四通集团公司被译为STONE, 在汉语中四通具有丰富文化内涵, 在目标文化中虽然转换了源文化信息, 但也体现了西方文化中敢于挑战的精神。

3 结语

商标实现了民族文化和语言文字的统一, 商标翻译不仅受到语言文化限制, 还要符合商业规律和法律制度要求。商标本质上是模因, 所以翻译商标就是模因复制源语为目标语的过程。为实现商标模因的成功传播, 译者不仅要有效把握翻译原则, 还需要进行不同翻译方法的灵活运用, 只有这样, 当代商标翻译的效果和要求才能够得到满足。

参考文献

[1]高岚岚.论日文商标汉译的“三美”[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 2016 (3) :91-94.

[2]黄慧.模因论视角下的商标词翻译[J].邵阳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3) :91-94.

词汇模因教学 篇5

关键词:模因,文化词,翻译,《红楼梦》

一、引言

牛津大学教授理查德·道金斯 (Richard Dawkins) 在1976年所著的《自私的基因》中首次提出模因这个概念。该理论从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出发, 是用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理论。道金斯认为模因是文化模仿或传播的单位[1], 苏珊·布莱克摩尔 (Susan Blackmore) 在著作《谜米机器》中进一步发展了模因论, 她认为:“任何一个信息, 只要它能够通过广义上称为‘模仿’的过程而被‘复制’, 它就可以称为模因了。”[2]“meme”一词也被牛津字典收录其中, 英文解释为Meme:An element of culture that may be considered to be passed on by non-genetic means, esp.imitation.从这个定义不难看出, 作为文化传播基本单位的模因, 模仿是其传递的主要方式。目前, 模因研究主要分为三个流派:模因信息观、思想传染观和文化进化观。

在我国, 随着吉林人民出版社翻译出版了理查德·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 以及苏珊·布莱克摩尔的《谜米机器》, 模因论逐渐引起了国内一些学者的关注。研究范围从一开始介绍模因论的相关概念及内容, 到后来逐步将这一概念引入到文化传播、翻译、语用学、人文社会科学等领域。

二、成功模因的基本标准及传播过程

在一个模因库中, 并不是所有的模因都可以成功被复制、传播。和基因一样, 模因彼此之间也存在竞争关系, 争夺大脑有限的注意力和记忆资源。道金斯认为模因能够成功被复制和传播, 需要具有复制保真度、复制多产性、复制长寿性这三个特征。这些特征都为模因在异文化环境中的成功复制和传播提供了重要保证。

Heylighen教授分析并将模因的生命周期分为四个阶段, 即同化、记忆、表达及传播[4]。在同化阶段, 个体理解并接受模因, 成为新的宿主。在记忆阶段, 那些在宿主大脑中长时间停留的模因才更有可能被复制和传播给其他宿主。模因的表达阶段是指模因通过语言、行为或其他形式表现出来并为其他宿主所注意的过程。在模因的传播阶段, 特别强调载体的稳定性。一个模因要想成功被复制传播, 则必须经历上述四个阶段。

三、模因与翻译

芬兰学者安德鲁·切斯特曼 (Andrew Chesterman) 最早把模因论引用到翻译的研究中, 他把翻译本身及理论的相关概念系统归为模因, 提出翻译模因库中有五种超级模因, 即源语-目标语模因 (source-target meme) , 对等模因 (equivalence meme) , 不可译模因 (untranslatability meme) , 意译-直译模因 (free-vs-literal meme) , 以及写作即翻译模因 (Allwriting-is-translating meme) [5]。同时, 他将翻译理论发展史划分为八个主要阶段, 并探寻翻译理论的形成和进化规律。翻译模因库中的模因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变异, 又在变异中得以发展, 因此翻译模因呈现出一个动态发展过程。

通过前文所述的模因复制和传播的四个阶段, 我们可以很好地理解翻译也是其复制传播的途径之一。作为模因复合体的原作品, 它承载着原作者的思想及相关的文化信息。在翻译的过程中, 译者首先需要理解和接受原作品所表达的文化信息, 成为宿主。其次通过译入语找到能有效传达源语模因并为译入语读者所接受的方式进行翻译。最后, 译入语读者对翻译进行解码, 理解源语文本中的信息, 获得与源语言相似的感知, 成为新模因复合体的新宿主[6]。

翻译的过程也就是模因传播的过程, 一方面, 译者对原文学作品中的文化模因同化、保存、表达并最终完成跨文化传播。另一方面, 成功模因的特点和复制传播的过程影响并指导着文学翻译实践, “译者总是不断地从翻译模因库中寻找合适的模因, 结合具体的翻译语境或保留或变异, 而模因的选择性要求译者必须遵循选择最适合模因的原则”[7]。

因此, 在信息从源语到目标语的转化过程中, 其实是一种非对等的复制和扩散, 包括意译模因、节译模因、略译模因、译述模因等模因变体。无论采用哪种方法, 最终的目的都是使一国文学作品中的模因成功复制传播到异国文化中。

四、中国传统文化模因的复制与传播

以《红楼梦》中文化词汇的翻译为例,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在海内外读者心目中具有经久不衰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该小说包含了丰富而浓郁的中国文化, 讲述了贾氏家族的兴衰荣辱, 以及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纷繁复杂的尘世爱恋。

《红楼梦》的研究和海外译介工作从未停息。目前该文学作品已经有六十个译本, 被译成了二十三种语言, 仅英语的版本就有十一种。其中以杨宪益、戴乃迭的英译本, 以及英国学者大卫·霍克斯 (David Hawks) 的译本最为有名和广被接受。

胡文仲曾对文化词汇给出定义:“文化词汇是指特定文化范畴的词汇, 它是民族文化在语言词汇中直接或间接的体现。”[8]这些文化词包含了丰富的民族文化信息和含义, 《红楼梦》一书中出现了大量的文化词, 如何处理这些富含中国传统文化的信息对于译者来说是一个不容小觑的挑战和难题。这些文化词都是一个个模因, 在复制传播的过程中, 必须最大限度地适应异文化环境, 得到新宿主的认可, 感染他们, 最终成功实现复制和传播。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 帮助西方模因宿主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模因, 尽可能展现其全部内涵和特征, 有效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海外传播。例如:

(1) 《红楼梦》中人名的翻译

《红楼梦》作为一部大部头的文学巨著, 里面出现了大量的人物, 且不少人物都有自己鲜明的性格特色。对于有些人物的取名, 作者曹雪芹赋予了其深刻的内涵, 和人物的性格相得益彰。

在翻译过程中, 大量的人名是译者首先要处理的问题, 霍克斯对于有的人名采取了音译的手法, 如贾雨村, 他翻译为Jia Yu-cun, 而对于有些富有内涵的名字, 他则采取了意译的手法, 比如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是一个雷厉风行泼辣的女人, 她的丫鬟平儿的名字, 霍克斯就翻译成Patience, 体现出平儿温婉隐忍的鲜明个性。又如一直服侍贾母, 誓死不嫁的丫鬟鸳鸯, 霍克斯将她的名字翻译为Faithful。

西方读者在阅读中国文学作品时, 往往对其中的人名难以理解和记忆, 霍克斯对于有的人名的翻译采取的意译策略, 很好地将此类模因所蕴含的主要信息加以传递, 将其和人物的性格结合起来, 有利于西方读者理解和记忆。

(2) 《红楼梦》中有关风俗礼仪词汇的翻译

中华民族自古便是礼仪之邦, 在《红楼梦》一书中, 贾府存在较为严格的等级分别, 长幼尊卑有序, 婚丧嫁娶有礼, 各种描绘社会礼仪、风俗习惯的词汇层出不穷, 打上了浓厚的中国色彩。对于这类模因, 如果西方读者不对中国封建礼仪有所了解, 就很难理解其词汇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杨宪益在翻译这类模因时, 更多采用意译, 明示词语背后的文化内涵, 帮助西方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中国传统社会中的礼仪风俗词汇。

例如第三回中“雨村一面打恭, 谢不释口”和第九回中的“早进来三四个大汉, 打千儿请安……”“打恭”和“打千儿”都是礼仪用词, 为满族男子下对上通行的一种礼节, 杨宪益分别翻译为“bowed”和“fell on one knee”。又如第六十三回中“贾珍下了马, 和贾蓉放声大哭, 从大门外便跪爬进来, 至棺前稽颡泣血, 直哭道天亮喉咙都哑了方住”, “稽颡”是古代一种跪拜礼仪, 屈膝下跪, 以额触地。该成语指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向前来致哀的宾客哭拜并致以谢忱。杨宪益翻译成“kowtowing and lamenting all the way”。

(3) 《红楼梦》中其他文化词的翻译

例如《红楼梦》第七十九回出现了“若不趁热灶一气炮制烂煮, 将来必不能自竖旗帜矣……”杨译为“She decided she must strike while the iron was hot and tame him completely, or she would never be able to have her own way.”

“趁热灶一气炮制烂煮”从字面翻译很难被西方读者理解, 并且难以传递背后的文化信息, 因此杨宪益在翻译上述两个举例时, 采取近似的翻译策略, 力求复制出源语核心模因, 用西方文化中的独角兽和“趁热打铁”这一谚语尽可能向西方读者传递其能接受的文化信息。

又如第十二回中有一句话“贾瑞一把抓住, 连叫菩萨救我。”“菩萨”是佛教中的一个重要人物, 但是对于西方读者, 百分之八十都是基督教信徒, 因此霍克斯将菩萨翻译为“Holy one.”, 这种淡化源语本身宗教色彩, 转换带有基督教色彩的词汇的归化翻译策略, 在模因海外传播的初期是有利的。目的是为了西方读者更好地理解, 从而保证模因的生存和更广范围的传播。

五、结语

模因论的出现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模因的传播过程并不是一种完全的复制, 而是源语模因和目的语模因结合, 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变异, 更好地在异文化环境中生存。

从模因论视角下看杨宪益翻译《红楼梦》, 实际上就是在译入语中以恰当的模因复制源语核心模因的过程, 如果译入语中有相似的模因可以借用, 则可以直接复制进行翻译, 如果没有, 则要采取其他翻译策略, 进行文化转换, 力图将源语的核心模因表达出来。

从《红楼梦》在海外的成功译介可以看出, 杨译版本很好地再现了该文学作品中的文化模因, 并得到了西方宿主的认可, 接受复制和传播, 为西方读者了解认识中国文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也为日后其他富含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作品的海外译介工作提供了借鉴, 为中西文化的交流及融合起到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Dawkins, R.The Selfish Gen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6.

[2]Dawkins, R.The Extended Phenotype.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2.

[3]Blackmore S.The Meme Machin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

[4]Heylighen Francis.What Makes a Meme Successful·Selection Criteria for Cultural Evolution[Z].Proc.15th Int.Congress on Cybernetics.

[5]Chesterman A.Memes of Translation:the spread of ideas in translation theory.

[6]叶苗.应用翻译语用观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9.

[7]魏李隼.论模因论与文化翻译的关系[J].丽水学院学报, 2011 (4) .

模因论与英语教学 篇6

一模因与模仿

关于模因的定义,有两个形成阶段:前期被认为是文化模仿单位,其表型为曲调旋律、想法思潮、时髦用语、时尚服饰、搭屋建房、器具制造等模式;后期的模因被看作是大脑里的信息单位,是存在于大脑中的一个复制因子。

模因词源上来自表示“模仿”的希腊语词mimeme,在牛津英语词典中模因的定义是文化的基本单位,通过非遗传的方式、特别是模仿而得到传播(Blackmore1999)。可见,模因复制的基本特征是模仿,它因模仿传播而生存,语言是它的载体之一。从模因论的角度看,语言模因揭示了话语流传和语言传播的规律。语言本身既是一种模因,也是模因传播的载体,它的功能在于传播模因。模因论的根本要点都奠基于模仿这个词的含义之上。模因只是一些思想,它本身没有明确的目标或意图,就像基因只是一种化学物质,并没有接管整个世界的计划一样。它们的共同点是,基因和模因都来自复制,而且将不断地被复制。当某种思想或某种信息模式出现,在它引致别人去复制它或别人对它重复传播之前,它还不算是模因。只有当这种思想或信息模式得以传播、仿制才具有模因性(Blackmore1999)。总而言之,任何一个信息,只要它能够通过广义上称为“模仿”的过程而被“复制”,它就可以称为模因了。

二模因的复制与传播

语言模因信息的复制和传播分为两大类型:基因型和表现型。

(一)基因型

基因型模因指大脑里信息内容作自我复制和传播。可以理解为内容不变,但以不同的形式进行复制的模因。又分为:

1相同的信息同形传播,也称为引用,即在合适的场合下不改动信息内容而直接传递。如各种引文、口号、转述、及日常交谈引用的名言、警句,或重复别人的话语等。

2相同的信息异形传播,也称为移植。模因在传播复制的过程中尽管出现信息变异,与原始形式大相径庭,但内容本身并无变化。如:在别人家里从事家务劳动的人,除了称呼“保姆”、“阿姨”之外,如今更尊称为“家政服务员”。再如:用英语表达“询问发生的情况”可以用下面的表达方式“What’s the matter?/What’s the problem?/What’s up?”等等。

(二)表现型

表现型模因指信息的形式被赋予不同内容加以复制和传播。可以理解为形式不改却以不同的内容加以扩展的模因。又分为:

1同音近音异义横向嫁接:语言模因保留原来结构,以同音近音异义的方式横向嫁接。例如广告中常用的伪成语,不改变成语的四字词组结构,只对其中的关键词语按需要换成同音近音异义词,“针针(斤斤)计较”、“有痔(恃)无恐”等。

2同形联想嫁接:语言模因形式不变,嫁接于不同场合导致产生不同的联想。如小品演员赵本山和宋丹丹被称为“山丹丹”组合,此语境中“山丹丹”意义发生了变化。

3同构异义横向嫁接:语言模因的结构和形式都不变,在原有的语言框架内换上新的词语或调换某些词的位置。如“女郎”一词,较早见于宋代《乐府诗集》里的《木兰诗》,后经人们长期的复制和传播,一直使用到现在,并且形成了“×女郎”的模因。007电影中的“邦女郎”,成龙电影中的“龙女郎”,张艺谋的“谋女郎”,周星驰的“星女郎”等。再如:用英语描述人的发式可以用下面的表达方式“It’s long and straight./It’s medi-umleng thand wavy./It’s short and curly.”

三模因论对英语教学的启发

模因论为语言演变引入了信息复制的观点,也为我们外语教学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启发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可以借助模因复制和传播的方式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和套用,提高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1发扬行之有效的传统教学法,重视熟读与背诵。熟读和背诵可以使模因深刻地储存在个体的记忆中,而储存的模因又可以以不同的方式传播、扩张。根据模因论和语言模因复制传播的规律,语言背诵教学不但不应放弃,还应大力提倡。熟背的材料能在大脑中复制出来应用于言语交际,稳定的语言模因储存于大脑里随时都有可能被激活。但是人们在使用模因理论时往往混淆了模因与模仿,同时也低估了模仿的重要性。他们认为模仿是非常简单容易的事情,只需要低级的认知水平。其实作为文化传播手段的模因,它所涉及的模仿主要是人类的一种认知活动。模因有利于语言的发展,而模因本身也使语言得以复制和传播。基因型语言模因的传播特征是直接套用或相同的信息以异型传递,是内容相同形式各异的模因。背诵输入是一种可理解输入。英语教材中有不少成语、谚语、俗语、名言警句,这些语言不仅是语言文化的积淀,更是人类经验智慧的结晶。教师应当要求学生熟练背诵教材中这些经典言语材料,因为这些材料正好充当学生直接表达信息内容的“模因”。例如要表达“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可以引用“No pains, no gains”;要谈论“时间的重要性”,可以引用“Time is money.”;要表达“入乡随俗”,可以引用“When in Rome, doas the Romans do.”等等。

2对优秀范文进行分析和模仿。现行《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强调要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英语写作是一项综合运用语言的输出性技能,可以加速外语知识的内化和习得,通过写作,外语知识可以不断得到巩固和内化,而内化的外语能力是听说读写技能的共同根基。虽然听说读写均有促进外语学习的作用,但写的促学作用略高一筹。

模仿作文写作是学生学习写作的一个必要阶段。模仿优秀范文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是行之有效的。这就要求教师对范文进行分析,向学生展示某种写作体裁的结构特点和语言特色。通过分析范文,让学生了解到语篇建构由语言要素、语境要素和写作的交际目的等诸多综合因素构成。通过模仿分析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协商,使他们对某一体裁内化到其知识结构中。写作过程中学生既可以学习到语言知识,又可以学习写作技巧。通过教师对范文讲解和学生小组互改等步骤,学生可以分别或同时从范文、同学和教师处获得必要的写作知识和技能的输入。接下来教师布置给学生某一题目,根据范文中体裁的知识和技巧培训中的技能来独立完成一篇作文。教学过程既能发挥教师和范文的指导作用,又能激发学生主动性。

教师还可以从学生所学的课文中精心挑选背诵材料,帮助学生归纳出每一类课文的风格,总结出常用的词汇和句型,鼓励并监督学生背诵优秀范文。这些课文是学生很容易理解的,因而有利于口语与写作。通过背诵输入,学生不但能学会使用地道的英语,而且还能摆脱汉语思维的负面影响,从而真正提高英语水平。

3结合不同语境,在英语教学中引入联想启发法。启发式教学思想是人类教学思想的精华,启发式教学是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自觉地发展智能、情感和意志的认识活动。在英语教学中引入联想教学是启发学生活学活用语言的重要手段。模因的复制和传递方式启发我们如何学习语言:既要学会以不同形式表达同一信息,又要学会以相同形式套用不同的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教会学生根据不同语境以不同的表达方式来表达相同的思想,同时还要教会他们依照英语的地道表达形式来与别人交际交流各种各样的不同思想。语言模因论使我们认识到,在模因的作用下,词语得到复制,创造词语的创意也同样得到复制,从而形成人和语言的互动模式,学习者从中可以窥探语言的变化和发展。表现型模因模仿已知的语言结构,根据实际需要,变动原来的语言信息或其中的成分,表达出不同的内容。模因这种表现形式对我们英语教学的启发是,要教会学生结合不同的语境,在同一语言形式中嵌入不同的内容,组成新的模因复合体。举例说明,“You are just a doubting Thomas.You won't believe what I tell you.”这句话中的doubting Thomas源于圣经故事,Thomas是耶稣的12门徒之一,此人生性多疑。因此词义的引申就很容易产生联想,在英语中指生性多疑的人。doubting Thomas正是这样被复制成可供联想的同形模因。

模因复制和传播的两种方式有助于解释模因自我复制和进化的规律。英语教师从模因论这一新的角度进行教学尝试,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储备大量语料,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积极采用模仿、联想等学习方法,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同时有助于教师改进语言教学,观察语言自身的表现,发现语言发展和进化的规律,更好地完成英语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何自然, 何雪林.模因论与社会语用[J].现代外语, 2003 (2) :201-209.

[2]陈琳霞, 何自然.语言模因现象探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6 (3) :108-114.

[3]陈琳霞.模因论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J].外语学刊, 2008 (1) :88-91.

[4]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5]Richard Dawkins.The Selfish Gene, 1976.

上一篇:物资编码下一篇:专业和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