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模因理论(精选5篇)
翻译模因理论 篇1
一. 模因论与借词
1.1 概说模因
“模因”是“meme”的英译。1976年英国动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 (RichardDawkins) 在其著作《自私的基因》 (The SelfishGene) 中首次提出“meme”这一概念, 用来解释思想、文化现象的传播。[1]作者由自然界中基因通过自我复制和相互竞争推动物种进化而大胆假设。人类文化领域也存在类似的复制因子, 即“模因”, 推动文化进步。牛津英语词典中对“meme”的解释为:an element ofculturethatmaybe consideredtobepassedon bynon-geneticmeans, esp., imitation.也就是说, “模因”是通过非遗传方式传播, 特别是通过模仿来传播的文化单位。判断“模因”的基本依据是“模仿”, 任何一个信息, 只要它能够通过广义上称为“模仿”的过程而被“复制”, 它就可以称为模因。[2]“模因”一词一经提出就引起了各学科的广泛关注。在语言学领域里, 引用模因论来解释语言, 可以明晰语言的起源、习得以及交际运用等方面的问题。
1.2 英汉互借词和语言模因
借词 (loanword) 也称外来词, 是指从别种语言中吸收进来的词。语言并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封闭的系统, 它会随着社会的进步, 经济的发展不断自我更新、完备, 从而适应时代发展, 便于人们交际。一种语言从产生发展至今, 经过数千年的自我过滤和净化, 会不断有旧词消亡, 又不断有新词产生, 以满足语言系统的内在完整性。不同语言的词汇不能做到完全对等, 便产生了词语之间的互借, 以弥补语言中词语意义的缺失, 而语言模因就蕴含在这一过程中。英汉两种语言之间互相引进外来词, 即可看成是两种语言中“模因”的相互复制模仿。从模因论角度看, 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模因。[3]语言之所以能够作为交流工具为人们所使用, 这和使用者不间断的模仿、改善和仿造活动密不可分。英语是表音文字, 汉语是表意文字, 两种语言承载着两种思维方式, 来自两种文化系统, 它们的词汇要进入对方的语言必然要经过必要的改造和规划以适应目的语的环境, 即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经过对源语言中“模因”的复制和改造再融入目的语。
二. 模因与借词的翻译方法
作为语言的模因, 只要是被复制模仿, 必定涉及两种表达形式:被复制 (模仿) 前的表达形式和作为复制 (模仿) 结果的表达形式, 前者已被定义为“模因”, 后者我们称之为“仿体”。[4]但是有些仿体会在语言的传播过程中只保留模因中最基本的、特定的“遗传”信息因子, 根据社会需要或者文化、语言习惯又被再次调整复制, 从而得到新的“仿体”。这时, 我们可以把源语言中的模因称为“源模因”;把目的语中由复制“源模因”得到的并且又在目的语中再次被模仿的仿体称为“仿模因”;把模仿“仿模因”又得到的仿体称为“变异仿体”。“变异仿体”近似于遗传学中的“可遗传变异”。可遗传变异使遗传有了新的内容, 也使生命系统得以发展、进化。同样, “变异仿体”也丰富了语言系统的内容, 对语言的更新和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互借词融入目的语首先要符合一定的目的语语言规则, 要经过翻译, 接受目的语中语音、语义、构词方面的约束, 再被目的语的使用者接受。英汉两种语言接受外来词主要有四种共同的方式:音译、音译加注、半音半意、意译。在翻译过程中, 语言模因被复制、模仿, 必然产生了变化, 下面将分析上述四种翻译方式对语言模因的影响。
2.1 音译
音译是把源模因的语音用读音相似的字或单词表达出来, 在目的语中得出一个仿体, 这个仿体不同于其在目的语中原有的含义, 只保留其语音和书写形式。汉英双语都有很多这种通过音译得到的仿体。
用音译法汉化外来词是最简洁的翻译方式。汉语中的纯音译英语外来词主要是专有名词。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日益密切, 大量的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词语涌入汉语词汇, 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 伊拉克 (Iraq) 、法郎 (franc) 、盎司 (ounce) 、克隆 (clone) 、咖啡 (coffee) 、阿司匹林 (aspirin) 、的士 (taxi) 等。
英语中的汉语外来词模因历史久远, 以音译引入借词的方式在英语中非常常见。早期的汉语外来词有silk (丝绸) 、china (秦) 、xanadu (世外桃源) , 随着中外接触、交流逐渐深入, 又产生了renminbi (人民币) 、gai-ge (改革) 、guanxi (关系) 等词。
通过音译产生的互借词经广泛传播, 受到目的语使用者的认可后, 又可进一步派生出很多新词汇。在这一过程中, 语言就经历了“仿模因→变异仿体”的变化。例如, 汉语中的的士 (taxi) 作为仿模因, 又被模仿变化为的哥、的姐、打的等变异仿体。这样, “的”由一个无实际意义的虚词, 变成了一个与车有关的有意义的成词词缀。又如, 英语中的silk (丝绸) 作为仿模因, 被模仿变化为silky (a.柔软光滑的) 、silkiness (n.柔软光洁) 、silken (a.轻柔温和的) , silk也就由一个没有意义的语音变为了与“丝绸”有关的词根, 演化出一系列变异仿体。
2.2 音译加注
音译加注是把源模因用读音相似的字或单词表达出来后, 再用目的语中的字、词或词缀加以解释, 以明晰仿体的类属。例如汉语中的啤酒 (beer) 、保龄球 (bowling) 、沙丁鱼 (sardine) 等, 通过附加“酒”、“球”、“鱼”来解释仿体的属性, 加深目的语使用者对仿体的理解。又如英语中的WuliangyeLiquor (五粮液) 、taikonaut (太空飞行员) 等, 亦是如此。
这类互借词在模因被复制传播的过程中既保留了源模因的语音, 又使之转化为目的语中的规范词, 能够使人对它的属性一目了然, 更便于语言的交流和思想的传播。
2.3 半音半意
半音半译是指把源模因的一部分用读音相似的字或词根表达, 另一部分用目的语中的字或词释义, 多用来翻译合成词。例如汉语中的沙文主义 (chauvinism) 、水上芭蕾 (water-ballet) 、香蕉派 (banana-pie) 等。又如英语中的tong oil (桐油) 、Peking opera (京剧) 、tea pot (茶壶) 等。
这类互借词对源模因的音、义都有所保留, 同时又尽力向目的语靠近, 在交际中既方便目的语使用者运用, 又利于源语言使用者听音辨意、理解交流。
2.4 意译 (借译)
意译是指在翻译过程中保留源模因的意义, 但音、形均发生了改变, 意译的仿体完全符合目的语的构词方法和语言习惯, 不再受源模因音、形方面的制约。通过意译进入汉语的英语外来词词义明显、表达流畅。例如, 快餐 (fastfood) 、软着陆 (soft landing) 、休闲 (leisure) 等。英语中意译得到的汉语借词也有很多, 比如one country with two systems (一国两制) 、NewYear cake (年糕) 、铁饭碗 (iron rice bowl) 等。
意义仿体在生成的过程中放弃对源模因外部形式的模仿, 把重点放在对源模因内在含义的复制上, “摆脱其形, 尊重其神”。
三. 结语
互借词模因为两种文化架起桥梁, 承载不同的民族文化和社会心理, 完善语言的表达, 同时促进双方交流。互借词模因能否很好的融入目的语, 为目的与使用者所广泛接受, 与它被模仿的方式密切相关。因此, 我们要理性看待互借词模因与翻译的关系, 不断推动语言的发展。
参考文献
[1]DAWKINSR.The Selfish Gene[M].New York:OUP, 1976.192.
[2]Blackmore, S.The Meme Machin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3]谢朝群, 何自然.语言模因说略[J].现代汉语, 2007, (2) .
[4]黄缅.语言模仿之谜——幂姆的认知研究[J].外语研究, 2007, (3) :13-23.
翻译模因理论 篇2
关键词:模因;动画字幕翻译;归化;异化;强势模因
一、模因论概述
模因论 (memetics)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阐述文化进化的理论。模因是一个文化信息单位,那些不断得到复制和传播的语言、文化习俗、观念或社会行为等都属于模因。(何自然,谢朝群,陈新仁,2007: 129)字幕翻译是跨文化的模因传播,影片字幕翻译应注重目标语观众的表达习惯及审美标准。
在文化进化过程中,有些模因广泛流传,有些模因却中断消失。那些成功传播并流传下来的模因就称为强势模因。道金斯认为强势模因的特征有三个: 长期性(longevity)、多产性(fecundity)和复制的忠实性(copying-fidelity)。( Dawkins,R.,1976: 208) 长期性是指复制模式存在的时间越长,复制者数量就越大;多产性指的是模因的复制速度,速度越快,模因传播就越广;复制的忠实性是说复制得越忠实,原版内容越能够得到最大限度地保留。
二、动画电影字幕翻译语言模因的特点
(一)通俗性
电影是一种大众艺术,字幕翻译应符合大众认知能力,通俗易懂、雅俗共赏。
(二)简洁性
电影字幕语言应力求简洁、精炼,便于观众记忆。
(三)时代性
语言模因在不断进化,只有符合时代特征的模因才会生存下来并广泛传播。这就要求影视字幕翻译应选择符合时代特征的语言模因。
(四)趣味性
动画电影一般都是通过新颖离奇的故事、夸张搞怪的动作、风趣幽默的对白,展现其趣味性。所以字幕翻译应最大限度地体现趣味性。
三、模因论视角下的动画字幕翻译策略
(一)以归化策略为主
为了避免目的语受众即中国观众对美国文化理解上的困难,字幕翻译应以归化译法为主。由于观众对外来文化元素的欣赏能力不断增强,也应适当采取异化策略。异化翻译模因只要在同化阶段能获取观众理解也可成为成功的模因。
例1Well, okay, look, I will take this... To make you stop talking.
好了 好吧 我带着这个 好让你们消停
原字幕中的“stop taking”,没有翻译成让你们不再说话或是让你们住嘴。“消停”是中国地方方言,这种本土化的用词风格让观众觉得倍感亲切,又略带风趣,符合动画字幕的趣味性。
例3Clawhauser 洪金豹 Chief Bogo 蛮牛局长 Mayor Bellwether 羊咩咩市长 Mayor Lionheart 狮明德
以上角色名字采取归化译法,根据动物的外形、特点、身份命名,形象生动。较音译而言,角色名的归化翻译更便于观众记忆。
例4Well. Hallelujah.
好。哈利路亚!
译文中采用异化翻译策略,哈利路亚是希伯来文Hallelujah的音译,意为“赞美上帝”。由于是宗教词语,加之文化传播的影响,此处不必要采用归化策略。
(二)直接使用强势模因
由于翻译过程中模因的生存环境发生着巨大变化,只有能够适应新的生存环境的模因才能生存并得以传播。
例5Ho-whop! I gotta tell you, youre even cuter than I thought youd be.
矮油!我要告诉你,你比我想像中的还可爱。
中文字幕运用目的语中的强势模因:网络流行语“矮油”,一种比较俏皮可爱的说法。“whop”是表示剧烈的拟声词,语气词“矮油”相当于哎哟,啧啧啧。用在这里有异曲同工之妙。
例7Sir, Im not just some token bunny.
局长,我可不是花瓶
译文采用目的语强势模因:花瓶(徒有好看的外表,没有什么能力)。符合字幕语言的时代性。
例9Hey. Listen. It would take a miracle to get this rustbucket going.
嘿。听。我们需要一个奇迹才能使这破铜烂铁发动。
中文字幕将其翻译为“破铜烂铁”,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地表达出车子的破旧锈烂程度。同时也具有幽默效果,能够博观众一笑。但整句翻译不通顺,不符合目的语表达方式,笔者认为应将其翻译为:嘿。听着。除非发生奇迹,我们才能发动这堆破铜烂铁。
例10Fine. Then well have to do this the hard way.
好吧 看来你是敬酒不吃吃罚酒
英文字幕中的“do this the hard way”译为看来我们只好来硬的了,未尝不可。但是,这两种文化中有着一定的共通之处。运用谚语“敬酒不吃吃罚酒”这一目的语强势模因,发掘了原有语言中存在的无限表达方式,增强了语言感染力。
(三)引用强势模因结构
在没有现成的强势模因可以直接引用的情况下,译者也可以借用目的语强势模因结构,套用固有的结构或表达,以此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增添幽默效果。
例8a good cop is supposed to serve and protect.
但好警察应该服务于民 保卫家园
原字幕中的两个形容词,译文并没有逐词翻译,通过增词,借用四字格结构,使中文字幕匀称工整、读来朗朗上口,符合字幕翻译的简洁性特点,而且符合警察宣传口号的表达。
例11 The kind that makes you think you need to carry around fox repellant?
让你觉得你需要随身携带防狐喷雾的那种?
此中文字幕翻译采用同构异义的模因传播方式,用原语模因的内容套上目的语形式强势模因,目的语“防狼喷雾”指的是女生用以自我防卫的工具。而兔子需要防天敌狐狸,这里借用“防狼喷雾”,译为“防狐喷雾”,具有幽默、亲近的效果,使观众忍俊不禁。
四、结语
电影的字幕翻译,是文化交流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译者应在应忠实复制源语言信息核心内容的基础上,直接引用目的语强势模因或借用强势模因结构,增强译文的语言感染力,使模因能够被迅速同化,让观众迅速获得影片所传递信息,增强本土文化认同感。
动画电影字幕翻译模因语言不仅要遵循影视字幕的通俗易懂、删繁就简的原则,还应注意语言的趣味性。诙谐幽默的动画字幕妙趣横生、童趣盎然。
【参考文献】
[1]DawkinsR.TheSelfishGene[M].NewYork:OUP,1976:206-208.
[2]何自然,谢朝群,陈新仁.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128-134.
[3]李运兴.字幕翻译的策略[J].中国翻译,2001(07).
试论翻译中的模因 篇3
英国著名动物学家Richard Dawkins(1976)认为既然人类生命的基本构造和性能能够通过基因复制的方式得以遗传,那么人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应有可以复制传播因子。于是他在The Selfish Gene中首次将希腊语中的mimeme(被模仿的东西)简化成meme(模因),来表示文化传播的单位和模仿的单位。他指出模因通过模仿来实现人类文化的复制和传播。在复制传播中,模因之间存在竞争,感染力较弱的模因会被淘汰,具有较强感染力的模因会被保留下来,完成传承与发展。Blackmore(1999)认为模因可以指任何能够通过广义上称为“模仿”的过程而被“复制”的信息。笔者认为任何能被模仿、复制和传播的事物都是模因。人类社会之中的流行的现象、传统习俗、主流文化、思想观念、综艺节目、流行歌曲、语言、科学技术等都是模因。模因可以用来解释许多事物的发展与消亡。
二、翻译与模因之间的关系
翻译的过程既是语言复制传播的过程,也是文化复制传播的过程。翻译是译者通过目的语语言向目的语读者复制传播源语文本语言和文化的过程。翻译可以看做是语言模因和文化模因复制传播的过程。译者做为宿主具有特殊性,既是目的语和源语语言宿主,也是目的语文化和源语文化的宿主。他对原语模因进行解码和记忆,运用目的语语言模因对解码和记忆的内容进行表达与传播。译者注意到源语文本中的模因,被源语文本中的模因同化,对源语文本中的模因进行记忆,通过目的语将源语文本中的模因表达出来,翻译成目的语,将源语文本中的模因以译文的形式传递给目的语读者,完成翻译模因的复制与传递。这种解码、记忆、表达、传播的过程也是译者选择具有较强感染力的模因的过程,是优胜劣汰的过程。译文读者阅读译文,被译文中的语言和文化模因同化、对模因产生记忆、再将模因表达出来,完成源语中的模因向目的语模因的成功进化。
三、翻译中的模因
(一)基因型模因和表现型模因
Blackmore(1999)认为模因可以分为:基因型(genotype)模因和表现型(phenotype)模因。基因型模因指“内容相同形式各异”的模因,即复制和传播方式不同,但信息内容一致的模因。表现型指“形式相同内容各异”的模因,即形式相同,但其内容已经改变的模因。基因型模因在翻译中十分常见,大部分与目的语对等的事物都属基因型模因。但是当源语与目的语词汇的文化内涵不对等时,常常会出现表现型模因。例如:John Masefield的诗Ode to the West Wind中对西风的描述“It’s a warm wind,the west wind,full of birds’cries;I never hear the west wind but tears are in my eyes,…”,我们发现在英国“the west wind”象征温暖的春天。而在我国“东风”才是春天的象征,如宋朱熹的诗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如若将“the west wind”翻译成“西风”,与原文表述的意义并不相符,会产生表现型模因。这种模因往往是文化、地域、意识形态不同而造成的。
(二)完全复制的模因、部分复制模因或创造性复制模因
翻译中模因也可以按其复制的程度分为完全复制的模因、部分复制模因或创造性复制模因。完全复制的模因是理想的翻译状态,部分复制模因或创造性复制模因在翻译也是屡见不鲜。葛浩文在翻译《丰乳肥臀》中的人物名称来弟、招弟、领弟、想弟、盼弟、念弟、求弟时,直接将其音译成Laidi,Zhaodi,Lingdi,Xiangdi,Pandi,Niandi,Qiudi。这种模因的复制没有译出语言所携带的文化模因,上官家族对男孩的渴望,是模因的部分复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漏译。China Daily在2013年10月18日将“土豪”翻译成tuhao:the uncouth rich,后来的报纸中将“土豪”翻译成tuhao(vulgar rich),这些都是创造性翻译,可以说创造性翻译为语言文化增添了新的元素,注入新的活力。
四、结语
任何能被模仿、复制和传播的事物都是模因,具有较强感染力的模因在一定时间和社会环境下更能适应社会环境得到广泛的复制和传播。翻译过程是语言和文化模因复制传播的过程。翻译中模因可以完全复制、部分复制或创造性复制。模因的完全复制、部分复制使语言和文化得以传承,创造性复制会产生新模因,为语言和文化增添了活力,促使其不断发展。
摘要:任何可以被认知、理解、接受、复制、传播的因子都是模因。模因的复制传播过程可以用来解释各个领域事物的进化发展。本文分析了翻译与模因之间的关系,并对翻译的模因进行了分类。笔者认为翻译中模因的完全复制、部分复制使语言和文化得以传承,创造性复制会产生新模因,为语言和文化增添了活力,促使其不断发展。
关键词:模因,完全复制,部分复制,创造性复制
参考文献
[1]Blackmore,Susan.The Meme Machine.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2]Dawkins,R.The Self Gene.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6.
[3]Mo Yan.Big Breasts&Wide Hips.Trans.Howard Goldblatte.New York:Arcade Publishing,2012.
翻译模因理论 篇4
关键词:模因 归化 异化
一.模因的特性
模因这一概念是由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在1976年出版的《自私的基因》中提出。并且认为模因就像达尔文进化论中的基因类似,基因是传递生物信息的单位,而模因则是人类社会文化传递的单位。宣传标语、流行时尚以及人们的观点看法都可以称为模因。基因的传播是通过精子和卵子从一个身体复制到另一个身体,而模因的传播则是通过模仿从一个大脑复制到另一个大脑的过程。理查德·道金斯的学生苏珊·布莱克摩在1999年出版的《模因机器》中提出关于模因的观点,认为只要某一种信息得以模仿复制,便可以称为模因,包括音乐、地图、手势甚至表情。不同于基因的垂直传播,即父母传播至小孩,模因既可以垂直传播,也可以平行或多项传播。并且模因的传播速度也可大大超过基因传播速度。
道金斯认为模因有三个特征,分别是复制保真度,即复制得越忠实,原版越能得以保留,例如宗教的传播就有很强的忠实性;多产性,即模因的复制速度,速度越快,模因散布越广泛,例如互联网上的信息甚至可以一夜之间传遍全球;持久性,即模因复制模式存在越久,复制的数量越大,例如名著的再版,相片的反复冲洗等,很多模因甚至可以保留几千年的时间。
弗朗西斯·海利根认为模因的复制需要经过四个阶段:同化、记忆、表达、传播。同化是指模因能够感染新的宿主,并被新宿主所接受。模因要被新宿主同化必须要被新宿主注意、理解和接受。注意是指模因载体本身必须十分显著从而引起宿主关注。理解要求宿主感知到模因并且将其纳入自己的认知体系中。[1]而接受意味着宿主愿意去相信模因所传达的思想并认真对待。一个模因在经历了被宿主注意理解和接受之后,便进入复制的第二个阶段(即记忆阶段),也就是模因在宿主记忆中停留的时间。从理论上讲,模因在宿主记忆中停留的时间越长,被传播的几率也就越大。然而记忆的过程是有选择性的,不是所有模因都会停留在宿主记忆中,这主要取决于模因对宿主是否重要以及是否频繁的出现。接下来的表达阶段是指在与其他个体交流的时候,模因必须从记忆储存中跳脱出来成为可以被其他个体所感知的物质存在。人们平时进行的演讲便是表达的过程。同样的,并不是所有模因都会被表达,有一些宿主认为不重要或不值得传达的模因将不会被表达,而有的模因却可以反复被表达。最后一个阶段,传播阶段是指已表达的模因通过媒介传达给另外一个个体的过程。这些传递模因的载体被称为模因载体,包括书籍、光盘、照片等。这些模因载体通常都是稳定的,以免模因在传达的过程中扭曲失真。值得注意的是,传播过程结束后,被复制到新宿的模因又将开始新一轮的同化、记忆、表达和传播,如此往复。而在反复的过程中,一些模因得以不断复制,有些模因则被淘汰。
二.模因的传播与归化翻译
由于源语体系与译入语的体系相差甚大,再加上不同国家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价值观等有很大的差异,因此两种语言所包含的模因也同样具有差异性。在翻译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无法解码源语模因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译者多使用归化的翻译策略,寻找译入语中与源语相似的模因进行解码复制传播,通过保留源语核心模因来使读者在最大程度上了解作品。在两种文化交流的早期,由于两种文化相互陌生,翻译的时候大多采用归化的方法。例如佛经在中国早期的翻译中使用了很多道教的词语如“比附”“出世”“格义”。而在中国早期刚接触外来文化时,很多人的文化水平不高,采用归化的方法可以使中国读者更好地被源语模因所感染。
除了在文化交流早期,对于中国的诗歌翻译,也常使用归化的翻译策略。中国的诗歌用词优美、对仗讲究,常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以及意象来表达感情,在翻译的过程中有很大的难度。归化翻译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译入语读者对源语文化的接触,但却可以更好的传达诗歌的思想感情,而对于诗歌来说,内容是大于形式的。例如李清照的《声声慢》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被称为“翻译界的哥德巴赫猜想”,翻译起来非常困难。
李德兰将这句使用异化的方法翻译成为:[2]
Seeking, seeking, fumbling, fumbling,
Cold, cold, pale, pale;
Chilly, chilly, cheerless, cheerless;
Choking, choking.
虽然读起来与原文音律有异曲同工之处,然而译者却没有很好的解码原文中的核心模因,即李清照所表达的清冷、凄凉、忧伤的情感,只是仅仅保留了原诗的驱壳。不同于李德兰的异化,许渊冲则将其归化翻译为:[3]
I look for what I miss,
I know not what it is.
I feel so sad, so dreary,
So lonely, without cheer.
How hard is it,
To keep me fit.
许渊冲的翻译虽然在形式上与原诗有所差异,但却完整的表达出源语的核心模因,并将其解码成符合西方人逻辑习惯的句子,从未感染读者宿主,使其充分感受源语言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在许多电影电视剧字幕翻译中,也常使用归化的翻译策略。例如在美剧《生活大爆炸》中“Its like they say-a cat can have kittens in the oven,but that dont make them biscuits.”如果直译为“猫可以把它的小猫放在烤炉里,但并不意味着会把他们烤成饼干”,虽然不是完全不可被理解,但是由于电视剧台词密、字幕转换快的特点,异化翻译不利用观众瞬间理解剧情,而归化翻译成“你可以把米放进锅里,但不代表米会成炊”能使观众宿主迅速被感染。
三.模因的传播与异化翻译
在归化翻译中,源语模因被相似的译入语模因所替代,虽然消除了读者的陌生感,但久而久之源语模因将因无法得到复制而消失。且归化翻译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文化交流,由于大量模因被替换,剥夺了读者了解其他文化的权利。在文化交流初期,核心模因的当务之急是求得生存,但随着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读者的求真心理越来越迫切,渴望了解真正的异国文化,且译者对源语模因的解码能力也会随着文化的相互了解而越来越强,同时模因复制的本性是尽可能的保持原样,在这个时候,异化翻译是大势所趋。例如,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丰富饮食文化的国家,许多食物是西方国家所没有的,比如饺子。因此在中西文化交流的初期,“饺子”被翻译成“Dumpling”,但其实“Dumpling”在维基百科上定义为由面粉、土豆或面包制作的一团有陷或者无陷的食物,有咸、甜多种口味。追溯“Dumpling”一词的最初其实是指17世纪英国的一种肉、菜和面包一起烹煮的菜式。这些菜式并非中国传统食物饺子,归化的翻译不仅模糊了饺子的核心模因,同时也无法传达附加模因,比如饺子有团圆的文化含义。但随着中西交流越来越密切,旅游以及留学的迅速发展,很多传统中餐馆在西方收到欢迎,许多在中国旅游学习的西方人将中国美食文化带回本国,越来越多的人了解饺子之后,“Dumpling”也逐渐被异化翻译为“jiaozi”。同样对于中国人来说,许多外来语比如sofa沙发、Pandora潘多拉、Internet因特网也被广泛接受。可见异化翻译不仅使得源语模因得以准确传播复制,同时还丰富了译入语模因。这种外来语的成功植入,使本族文化获得了新的生命力。
由于文化的独特性,虽然不是所有模因都可以马上感染新宿主,但译者依然要尽量坚持完整复制源语模因,不能轻易寻找相似模因将其替代。例如英语中 “go to law for a sheep, you lose a cow”,如果翻译成“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虽然读者可以被迅速感染,但却损失了一部分源语模因。因为英语原文不仅仅有得不偿失的含义,还有打官司的含义,体现了西方国家喜欢用打官司来解决问题纠纷的倾向,这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所不具备的。因此将其翻译成“为一只羊打官司,却输了一头牛”更为合适。同样的若将“In the kingdom of blind men, the one-eyed man is king”翻译成“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则无法传达源语中“盲人”“独眼”的意象。而将其异化翻译成“盲人国里独眼为王”则更加准确复制源语模因。并且这句短语也逐渐被国人所接受,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说,“中华文化这一条长河,有水满的时候,也有水少的时候;但却从未枯竭。原因就是有新水注入”[4]这里的“新水”指得便是源源不断的外来文化。
四.小结
总而言之,翻译作为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可以看做是不同模因之间的相互复制传播。而模因的传播也给归化异化之争提供了新的视角。归化翻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陌生文化的冲击,使外来文化更容易被接受,但同时却损失了很多源语模因,使得模因无法长久生存。异化翻译虽然无法使新宿主立刻被源语模因所感染,但随着文化不断深入交流,源语模因将不再变得陌生,从而慢慢被接受,甚至成为译入语文化的一部分。因此异化翻译是丰富不同文化的极好策略。然而依然不可以片面判定归化异化翻译的好坏,仍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佳的翻译策略。
参考文献
[1]王红毅,余高峰.模因传播与翻译的归化和异化[J].社会科学家,2011(8):150-151.
[2]潘家云.“声声慢”翻译赏析与试译[J].外国语言文学,2003(3):53.
[3]许渊冲.唐宋词一百首[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1991.
[4]季羡林.我看翻译[A].许钧.翻译思考录[C].武汉:湖北武汉教育出版社,1998.5.
翻译模因理论 篇5
一、模因论
模因(meme)一词首次由理查·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中提出。其将“模因”定义为“文化传承的单位,假设它是类似于粒子性基因,它在文化环境中,凭借其表现型对自身的生存和复制的影响而被自然的选择”。模因是“文化传播的主要单位,或文化模仿的单位”。模因通过复制或模仿传播,传播的载体是大脑,而传播的工具是语言。以此类推,文化负载词作为文化传播的基本单位,“模因”如同“基因”一样,可以复制,所以,“模因”可以通过模仿和复制来实现文化的传播。翻译活动的本质其实就是信息之间的交流传播,在中译英文化负载词的过程中,可以在模因论的指导下进行翻译活动,做到文化信息的保留和传递。
二、模因论视角下汉译英文化负载词英译原则
文化负载词反映了一国特有的文化,这类词是文化差异在语言层面上最直接、最明显的反映,所以,正确翻译文化负载词能促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对促进文化之间的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这类文化负载词在汉译英过程中,源语文本负载着中国文化特色。在模因论视角下,作者认为汉译英文化负载词应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异化策略是最主要的模因传播的手段。此策略的应用能最大限度保留汉语文化负载词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在文化负载词英译中,译者应尽可能采用异化策略,以保留源语文化,并让其成功输出。富含中国特色文化内涵的文化负载词是模因的基本单位,中国文化要走出去,得以传播,采取异化策略是最有效的。
其次,归化策略是一种跨文化交际中可取的方法。由于文化之间的差异,很多文化存在于源语中,采取异化策略翻译,不仅译文晦涩难懂,而且让目的语接受者置身于摸不着头脑的境地。为了避免强烈的文化冲突,译者可以适当地运用归化策略,让译本能够更好地被目的语读者接受,这样也达到了文化信息传递的目的。
三、模因论指导下文化负载词中译英的翻译方法
从模因论视角看,文化负载词英译应遵循异化为主、辅之归化的原则,运用适当的翻译方法实现中国文化的输出和传播,让中国文化走出国门,让世界了解中国,从而推进跨文化交流。
(一)直译
所谓跨文化交流就是意在通过交流,让各方学习了解到另一方的特有文化,给自己的文化注入新的血液,带来新的活力。直译能够保留原汁原味的文化信息,这样可以使译本更易为目的语读者所理解、接受。
举例如下。
(1)少不入广。
One shouldn’t visit Kwangtung in one’s youth.
(2)鸿案相庄廿有三年。
We remained courteous to each other for twenty-three years of our married life like Liang Huang and Meng Kuang of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在例(1)中,讲述的是沈复四处游览。当他来到广州的时候,看见了风景如画的广州,连连感叹,想到了古语——少不入广,这里的“广”是中国特有的一个地名,指的是现在广东一带,林语堂采取直译的方法,直接翻译了这个地名,保证了信息的完整性。
在例(2)中,“鸿案相庄”是中国的古典成语,讲述的是东汉一对恩爱夫妻梁黄和孟光的故事,形容夫妻间感情笃生,林先生采取直译的方法,翻译了两者的名字,不仅保留了原文的真实形象,而且颇有一股异域的味道。
(二)直译加注
文化负载词承载着特有的文化内涵和意义,直译往往不能确切地传达出来,而直译加注,可以通过加注对译本进行补充说明,交代背景、来源等,采用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最大程度保留源语文化模因,还便于目的语读者更好地理解。
举例如下。
(3)余自以为无花不识,至此仅识十之六七,询其名,有《群芳谱》所未载者,或土音之不同欤?
I had always prided myself for knowing every variety of flower, but here I found that thirty or forty percent of the flowers were unknown to me. I asked for their names and found that some of them were never recorded in the Ch’unfangp’u (Dictionary of Flowers), perhaps accountable through the difference of dialects.
(4)黄巢至此,照为猿猴形,纵火焚之,故不复现。
Local tradition has it that this mirror could reflect one’s previous existence and that when Huangch’ao (The great bandit chief at the end of the Han Dynasty) arrived here, he saw in it his own image in tha shape of a monkey and was so infuriated that he set fire to it, so from that time on, the stone mirror has lost its occult properties.
在例(3)中《群芳谱》是很关键的一个名词,它是一本收录了很多花名的书,作者在这里直译且加注,这样让目的语读者一看就能明白。
在例(4)中“黄巢”是中国唐朝历史中的一个人物,即使译者注释得确实不准确,但是,可以体现出译者在此想保留中国文化符号,解释了这是中国的历史人物而不是其他国家的人物,让目的语读者又多了解一个中国历史人物。
(三)音译
音译是一种在目的语中采用相同或近似于源语发音的翻译方法。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在很多汉译英中,不能找到目的语的表达方式,于是,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词都采取了音译。如翻译“麻将”“豆腐”“风水”等时,起初都采用异化策略,分别译为“mahjong”“tofu”“fengshui”。音译不仅能给目的语增加新的词汇,还能保留原文文化的内涵,可谓两全其美。
举例如下。
(5)服余衣长一寸又半,于腰间折而缝之,外加马褂。
As my gown was found to be an inch and a half too long, she tucked it round the waist and put on a makua on top.
(6)芸曰:“非也。妾见市中卖混沌者,其担锅、灶无不备……”
Yun said:”I have seen wonton sellers in the streets who carry along a stove and a pan...”
在例(5)(6)中,“马褂”“混沌”被音译成“makua”“wonton”,这两种东西分别是中国特有的衣服、食物,林先生采取音译的方法,保留了中国特有的东西,让目的语读者了解到这两种东西是中国特有的衣服和食物,而且这样做还丰富了英语词汇。
总之,文化负载词翻译不仅要追求译文通顺,同时还肩负着传播中国文化特色、展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使命。文化负载词英译中,译者可以多采用异化策略,传达中国特色,尽可能保留我国的民族特色,提高文化身份认同感,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