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义翻译理论

2024-10-23

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精选12篇)

功能主义翻译理论 篇1

传统翻译理论衡量翻译后的文章优劣的条件是“对等”, 而功能翻译理论给翻译开拓了一个新方向, 使翻译理论发生了转变, 由永久不变的语言翻译象征论转变为时刻发展变化的功能翻译分析法。

一、功能翻译原则

1. 坚持目的法则

依据目的论原理, 目的法则是一切翻译行为必须遵守的核心问题, 全部翻译经过由翻译目的来决定, 也就是结论决定办法。广泛使用的规则应该是目的规则, 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使用连贯性规则和忠实性规则。

2. 坚持忠实原则

功能理论存在两个缺点: 因为文化具有的特殊翻译方式造成第一个缺点。假如翻译文章倡导人员、阅读人员、原文作者三者出现利益纠纷时, 翻译的人要尽力进行协调, 力求三方达到共同满意。

二、功能翻译理论的方法

在对待翻译和翻译研究方面, 功能翻译理论依据修辞功能等值原则, 存在完整的对应方法。主要有下面这些方法:

1. 段落的主题认知法

依据一定标准把原文文本分为许多段落, 找到段落的主题思想以及相互连接主题, 利用不同段落间的因果关系, 正确认识段落的全部内容。

2. 功能分类法

依据语言学研究成果, 描述功能、定义功能、陈述功能、分类功能、指令功能共同组成英语的五种修辞作用。可以再向下细分为许多小功能, 再进行与汉语的功能对比分析, 寻找翻译当中存在的规律。

3. 图式研究法

依据图式原理, 对原语和目标语的不同结构认知图式进行分析和对比, 寻求翻译规律和翻译办法。

4. 积木切分法

这种方法认为, 积木块和子句共同组成语言, 堆积积木的过程就是使用语言的过程。名词、名词性词组、名词化结构都包含在积木当中。如果将专有名词和具体名词去除在外, 积木具有自身构造, 这些自身构造都是指的句子。一个句子的核心内容依靠一个句子成分的表面意义来说明, 这一点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是由于翻译出事物的内在要素总和就是翻译的基本任务。

5. 逻辑推理法

为了帮助翻译的人确定所译内容的真实含义, 可以应用逻辑推理法。文中出现的句子一定有其依据。如果遇到不易理解的句子, 翻译的人则可以研究其存在的条件。利用逻辑推理办法, 得到不易理解句子的真实意思, 依据逻辑使用目标语进行说明。

6. 概念转换法

翻译工作中的概念转化过程指的是将原文中的定义转换为自身要表达的定义, 这是翻译过程中首先应该做的。

7. 直译法

依据功能等值原则, 当语言运用效果可以由语句的语义产生时, 不存在语言区别的情况下, 可以适当保留言语方面的差别, 运用直译法。

三、功能翻译理论为例分析英汉翻译

1. 以谚语的英汉对比为例

谚语是语言艺术的奇葩, 是民族各种实践经验锤炼的结果。意合手段表现在汉语句子当中, 形合手段表现在英语句子当中。所以, 在确定汉语谚语句型和英语谚语句型的对应部位时, 应该首先研究双语谚语句式的深层构造和逻辑关系, 再进行关系句型的套用。

中国的谚语“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

A. plant melons and you get melons, sow beans and you get beans.

B. You reap what you sow.

分析: 分析汉语的表面形式, 4字词组是两句话的主要形式, 但都具有不同的内部含义, 所以也有不同的组合关系。直接依据语句的表面形式进行翻译, 即是A的翻译, 意思是种什么, 就收什么, 属于直译; 如果从功能目的论方面来研究, 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此谚语, 就可以选择A的翻译。从内部含义进行翻译, 即是B的翻译, 意思是做了什么事, 就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这时可以选择B的形式。所以, 相同的汉语谚语, 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和不同的文体、翻译目的, 进行不同的翻译。

2. 以广告的英汉对比为例

广告也是一种文体, 它的商业价值很高, 实用性很强, 说服力和易于人们记忆是广告必须具备的要素, 说服功能是广告的核心特点, 可以说服消费者对产品进行购买。依据此意义可以得出, 在广告英汉互译中可以应用功能派原理。。

翻译目的论不重视翻译后的文章多么完美, 也不重视翻译后的文章和原文是不是对等, 它重视的是翻译后的文章的功能, 进行最好方法的选择。在翻译广告内容时, 要依据本地语言特点, 适当做一些语言处理。

还有, 世界不同民族对于同一事物具有不同的联想方面, 依据目的原则的办法, 翻译的人则应该根据当地的风情习惯进行翻译, 可以大量减少误解现象。如“White Elephant”是“白象牌”的翻译, 但在美国出售时却无人理会。研究发现, “White Elephant”在英语中的联想意义是“废物”。中国人重视“海燕”的价值, 在出口产品时也常常使用海燕作为商标, 但没有料到, 西方人非常讨厌海燕。在《朗曼现代英语词典》中有关于海燕的解释, “灾难即将来到或者讥笑别人的人”。为了保证翻译后的文章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 也就是促销功能) , 翻译的人应该理解“西方人重视事实”的意义, 在对译语进行调整时, 要依据当地的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

四、结语

总之, 功能翻译理论扩大了翻译的范围, 又因为翻译活动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活动, 所以对翻译和翻译行为进行了区分, 而翻译的人语言能力的提高并不一定表示翻译能力的提高。它解决了长期存在的翻译方面的许多问题, 这种翻译形式是自上而下, 而传统翻译形式则是自下而上, 所以功能翻译更加适宜将来的发展, 在未来的语言翻译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洁.基于功能目的论的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模式探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11, (09) .

[2]黄永红.浅谈功能翻译理论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启示[J].中国校外教育, 2010, (04) .

[3]胡军.试论科技英语中的目的性翻译[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社科版) , 2011, (02) .

功能主义翻译理论 篇2

功能翻译理论在科技翻译中的映射

翻译在技术、文化、艺术等各方面的国际交流中扮演着主要角色.科技翻译更是先进技术推广的.关键因素.本文从功能翻译理论、忠实性原则、译者主体地位、翻译标准多元化和连贯性法则等方面入手,讨论了如何利用德国功能翻译派的目的论指导科技翻译.

作 者:邬玲琳 张维维 作者单位:景德镇陶瓷学院,江西,景德镇,333000刊 名:湖北教育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BEI INSTITUTE OF EDUCATION年,卷(期):24(9)分类号:H059关键词:功能翻译 目的论 科技翻译

功能翻译理论下英语翻译技巧刍议 篇3

【关键词】英语 翻译 功能翻译 理论

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渐加深,英语翻译已经变成了文化传递和价值观传递的重要方式,也是我国社会了解西方文化特点的主要途径。凯瑟琳娜·赖斯和汉斯·弗米尔建立了功能翻译理论,这是翻译发展中的关键点,其为翻译工作提供了新的视角,再此基础上体现翻译的多样方式。

一、功能翻译原则

1.目的性原则。功能理论的创始人员认为无论是何种行为,其都具有目的性的作用,翻译行为也是遵循这个规律的。原本翻译的接受者也是对于翻译造成影响的重要性原因之一,他们的社会背景、自身知识水平层次、生活状况,预期的目标、交往需要都是翻译和交际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的各个方面,这些对于翻译工作都造成某种程度的影响。比如针对结构性的翻译就要重视语法问题,对于交流需要的表达翻译过程中就要直接明了,通俗易懂。

2.实用性原则。功能翻译理论还表明整体的翻译过程中应该关注统一篇幅的一致性和内容的整体性,也即是翻译应该满足实用要求。翻译是让目的语文化能够和需要翻译环境中保持一致,能够高效的降低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差异性,同时翻译后的文字保证和原文一样的连贯性,能够尊重原本的作者和实际的应用者。这些都是基于翻译人员对于原文的理解和认识,通过翻译实现具体的作用效果和功能。

二、翻译理论的功能类型

目的的不同造成翻译策略的差异性,整个翻译过程中需要考虑文本的概念、翻译的目标、翻译的类型各个角度。不同的翻译类型在具体的环境中因为目标可以进行详细的划分。

1.所指功能。所指功能为目的语描述的事物、现象、对象等等,最基本的要求是向应用人员提供具体表达的信息内容,提升主体的认知水平;

2.表达功能。指原本所要转述的内容,通过表达原本现象、事物、情感、或是对于事件的态度等等,让应用者准确的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

3.通话功能。翻译人员将应用者作为翻译的基本核心,通过一定的方式将原本的意思转译,让翻译后的信息能够带动应用人员产生思想上的共鸣,提升应用人员的个人意识,帮助使用者获得更加多的感受和体验。

4.寒暄功能。通过对于原本的翻译保持翻译应用者和原文之间的联系,符合实际的需求。在具体的翻译环节中,需要结合翻译内容的不同选择科学的翻译手段,让翻译后的表达更加符合原本表达的中心思想,最大化突出原文的特点和语言表达特征,提升参考价值和科学性,翻译中不仅要遵守基本的原则,还要保证灵活性和使用效果。

三、功能翻译理论下的翻译手段

1.重视口译。由于功能翻译的创始人员和语言理论学家对于翻译过程中关注的方面是具有差异性的,创始人员认为翻译需要重视语言的用法,关注文化思想的准确度,要保证翻译后的效果和原文的目的水平在同等的程度上;语言学家认为翻译需要关注语言的结构、词性、句式结构的表达和完整,翻译应该保持严谨性和系统化。在功能翻译的理论下,口译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汉斯弗米尔觉得口译是培养翻译能力的最好方式,因为其能够更好的体现出使用性和即时性,在实际的场景中,通过语言环境的作用想象主体的语言交流或是肢体沟通,感受表达的意识信息,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提升反应能力和思维效果,口译中不需要对于原文进行完全的还原,通过抓住中心思想,实现交际服务目标。口译摆脱很多的束缚,深入了解表达人的意图,最能够体现翻译技巧。

2.遵守翻译常规。所谓翻译常规就是在交流过程中主体之间默认的非强制性的一些规定。比如翻译中常见的体裁来说,翻译人员可以借助常规的翻译文本,选择译文的目的语常规形式,自身翻译的风格、文化特色、格式都能够借鉴,在其中得到一定的启发。例如在翻译国内的白皮书的时候,就可以借鉴德国、法国、英国等的白皮书翻译,根据其中的细节或是处理方式,准确的确定翻译方式。在影视作品中的翻译需要综合考虑目的语言的文化、历史、风土人情、语言结构等等,通过功能翻译,最后找到共同之处,提升综合的翻译水平,促进行业的发展。

翻译的准确性是关键的因素,也是对于翻译人员综合能力的一种最直接的表达,按照常规的翻译规定来展开工作,能够提升整体的准确度,避免翻译后给予受众带来过多的疑问,让受众能够快速的体会文化带来的精神,提升认知水平。

重视翻译过程,体现翻译的神韵和灵活性。翻译过程中避免逐字逐句的解释,翻译时候关注整体意识的把握,译文不能够过分的追求连贯而导致失去原本的神韵。重视翻译的目的,用目的来决定翻译的过程,用方法引领翻译的环节,让翻译能够用原文作为起点,结合功能性,参考常规翻译,对于全局有把握,体现整体的一致性和连贯性,让翻译后的风格接近原文风格,便于阅读者直接的感受和接受。

参考文献:

[1]邢瑞.基于功能翻译理论的英语翻译技巧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4.

功能翻译理论下的商标翻译 篇4

根据美国经济学家Richard Hise的定义,品牌就是商标,是生产和销售产品时所称的一个名字、术语、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它们的一个统称,以便把它们从其他人生产和销售的产品中区别开来。商标就是一个商品的有声部分,如同人的名字,是代表商品的符号,并随着商品交流的扩大而声名远扬。它不仅要符合美的标准,还要新颖有吸引力。很多成功的商标译文都有能充分展示商品特点和企业形象、便于记忆、易上口、有鼓动性等特点。

二、功能翻译理论

讨论功能翻译理论,翻译目的论就值得一提,翻译目的论翻译中使用功能手段的起始点,翻译行为被作为一种目的性的行为。目的论中有三个基本规则,首要的是目的规则,它是指目的决定翻译行为,就是目标证实方法的可行性。Vermeer认为目的规则是指每个文本的诞生都是因为一个特定的目的并为这一目的服务,因此目的规则指翻译应能在译语情境和文化中,按译语接受者期待的方式发生作用(Vermeer, 1989:20)。另一个规则是一致性规则,这一规则具体指译文必须能让译文接受者理解,并在译语文化及使用译文的交际环境中有意义。第三是忠诚规则,也是Vermeer称的语内连贯,指译文要忠实于原文。译文应该和相应的原文有一定的联系,这种语内连贯又次于语际连贯,而这两者都要让步于目的原则。也就是说译者首要关注的应是翻译的目的而不是忠实于原文,这和传统的翻译理论中强调“忠实”和“等值”大不相同。

三、功能翻译理论在商标翻译中的应用

原文文本不再被当作神圣不可侵犯的,翻译的目的也不再取决于原文本而是译文接受者的期待和需要。为了成功地做好这个翻译,译者应该了解译语文化中接受者的具体信息。

(一)合适比等值更重要

目的论的这种观点是对翻译的传统观念等值的直接挑战,然而,等值并没有完全被抛弃。在目的论的框架下,合适是联系翻译过程的一种动态概念,是指在以目的为中心的对隐含的恰当交际目的符号的选择。反之,等值是一种静态的以结果为目的描述两文本中同等交际价值的关系。这里的价值指的是意义、文体内涵和交际效果。在目的论中,等值指能像原文一样起交际作用的译文文本的目的是适当的,保留了原文和译文之间作用的恒定性。

翻译的目的决定了适当翻译的等值形式:对直译来说,它的目的是忠实地再现原文的结构和字面意义,译者尽可能逐词逐句地选择和原文完全对应的词语意义和风格,这里的适当翻译是指在词语和句法结构上的等值。功能主义从新的角度拓宽了狭窄的视野,打破了以等值为基础理论的束缚,显示了商标翻译的多样性。

(二)商标翻译以译文为中心的原则

商标在商品销售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消费者来说,知名的商品代表着可以信赖的优质产品质量,合理的价格和卓越的服务。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好的商标翻译让人惊叹,吸引眼球,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当我们把这样一些商标从英文翻译到中文时,我们常常误以为外国消费者和中国消费者有同样的文化,并且对商标有同样的理解。而事实上并非如此,在翻译过程中我们要考虑在不同文化中它们传达的特殊意义。如果在从英文到中文的翻译过程中丢失或是误解了原文意义,这样的翻译注定是失败的。中文词语所蕴含的内涵和外延我们也要考虑进去,比如,一些英文词汇本身不带有贬义,但是它的译文可能造成无法让人接受的内涵意义。

商标翻译的目的是为了介绍商品的品质、特性、效用、使用方法。因此在译文文本中它的意义能为消费者理解和接受是很重要的。当我们在翻译的时候要充分考虑目的论的优势,使翻译在译文为导向的语境下恰当而有意义。

(三)商标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

商标翻译是一种经济活动,也可当做是文化交流。从这种意义上说,它是一个复杂的代码转换,译者需要考虑接受者的社会文化、特点、审美意识和原文所传达的隐含意义,这样才能达到提高销售的目的。商标翻译基于翻译理论,翻译目的论可以用来解释商标翻译。它也是一种目的活动,如果我们盲目追求形式等值,交际功能就会丧失,目的论为商标翻译提供了一个完美的理论前提。目的论规则是这个理论的基本原则,翻译的目的决定翻译方法,翻译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劝说消费者购买此商品,这种劝说功能决定着商标翻译的方法。

不管采用哪种翻译方法,商标翻译的目的都应符合译文文本的文化特点,准确表达商品信息,这样源语和译语才能达到和谐。从某种程度上说,目的论相对比较自由,译者可以根据不同的翻译类型和目标消费者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有一个很好的方法可以评价商标翻译,首先,它是否可以描述商品特点提升销售,其次,它是否可以传递商品的深层含义引起潜在消费者的共鸣。失败的翻译不可能吸引人的眼球,反而会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商标翻译和企业的命运紧紧相连。

四、功能翻译理论在商标翻译中运用的实例

Skopos这个希腊词代表译者翻译的目的,他或她的翻译要为其服务的对象负责,然而,译者可以在和客户沟通后自由选择客户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并不是原文决定翻译的过程,而是译文的目的。关于翻译的方法,Vermeer指出目的论强调的是译文要采用合适的方法,但是没有局限一个具体的文本只适用一种单独的方法。而不管采用哪种翻译方法,值得注意的是译文必须从心理、美学、文化上都可以被接受。例如:电脑商标“Apple”译为“苹果”,石油商标译为“壳”就用了商标翻译中少用的直译法。在多数情况下使用音译法,因为音译法不会丢失信息,读者通过按照汉语习惯模拟的音译的词语重构原来的拼写,从而保留了商标效应。在音译的基础上融汇内在的词汇意义、内涵意义和文化来展示商品的品质。最为经典的一个例子就是Mercedes-Benz的翻译。德国汽车品牌Mercedes-Benz的中文全名音译是“梅赛迪赛—本茨”,或简略成“本茨”,内地叫“奔驰”,不仅与Benz发音相近,简洁、响亮,而且能让人领略该车风驰电掣的雄姿。另一个例子是“Nike”,意在强调这一运动品牌的鞋和衣服特别耐穿,而汉语译文“耐克”也可理解为如果我们有耐心,可以克服艰难困苦。还有一些根据不同的消费群体而采用不同的译本,典型的例子是“Johnson”,公司把它译为“庄臣”,婴儿系列叫“强生”表达健康强壮,女性系列译为“娇生”,它的效果远比本来商标好。

五、结语

不同的接受者对原文的理解都不同,传授者或是译者希望尽可能地展示原文的内容和它的功用,这只是一种理想的状态。这种对文本意义和作用的动态理解,显示了任何文本都只是提供信息,接受者从中选择吸引他们的消息。根据这用翻译理念,我们可以说译文是译者用目标语和其文化阐述了其他人用源语和原文化所提供的信息。

虽然到目前为止,功能翻译理论还不是很有影响力,但是它可以解释商标翻译。在这个全球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商标翻译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不同的背景是必不可少要考虑的因素。一个成功的商标翻译可以给公司或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相反,失败的翻译将会影响公司或企业的产品销售和形象。因此,我们在翻译商标时,要减少由于不同文化造成的负面影响以达到提高销售的目的。

摘要:在激烈的国际经济市场竞争中, 商标翻译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对不同背景的考虑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翻译目的论, 虽然到目前为止还不是很有影响力的理论, 但作为功能翻译理论的出发点, 从某种程度上可以阐释商标翻译。此理论并没有指出具体应该运用什么原则, 因为具体原则的选择应在特定文本中采用;但不管使用何种方法或策略, 译文必须从心理学、美学、文化上都可以被接受。

关键词:商标翻译,功能翻译理论,翻译目的论

参考文献

[1]张美芳.功能加忠诚——介评克里丝汀.诺德的功能翻译理论[J].外国语, 2005, (1) :60-65.

[2]仲伟合, 钟钰.德国的功能派翻译理论[J].中国翻译, 1999, (3) :47-49.

[3]Nord, Christiane.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功能主义翻译理论 篇5

【中文摘要】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为我国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空前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高,国际地位不断攀升,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同世界各国的交往更为密切和频繁,实现了宽领域多层次、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从而我国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因此,国际社会了解中国发展及其现状的愿望不断增强。作为最具权威、最为正式的政府工作报告回顾政府前一年或五年的工作和成绩,并对来年乃至后五年工作做出总体部署,无疑是国际社会了解中国的最准确、最可靠的信息源。那么,翻译政府工作报告的作用举足轻重。因为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质量直接影响到目标读者对源语文本的准确理解和把握。客观地说,有不少学者和译者对政府工作报告英译进行了相关研究,但不够详尽和系统。鉴于此,本论文在功能翻译理论的框架下,以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为研究范本,对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进行了详细、系统的研究,试图寻求到政府工作报告及相关政治文献的最佳翻译策略和技巧,从而确保译者在翻译政治文本过程中选准策略,用好技巧,使得译文准确,通俗易懂,符合目标读者表达习惯,实现预期的表达功能。为进一步加强与深化同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搐建桥梁,提供平台。从而...【英文摘要】The thirty-year’s reform and opening up has

brought the unprecedented opportunities for China’s rapid development.China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all aspects such as economy, international status, culture exchanges and the like.Meanwhile, China’s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and its status in the world are increasingly rising.China has played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handling international affairs.Therefore, the communication and exchange between China and the outside world have become...【关键词】功能翻译理论 政府工作报告 翻译策略和技巧 【英文关键词】functional translation theory government work report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nd techniques

【索购全文】联系Q1:138113721Q2:139938848

【目录】功能论视角下的“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研究Abstract

4-5

摘要6-79-11

Content7-9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Chapter Two Overview of

11-21

2.1 The

Functionalism and Relevant TheoriesSkoposhteoire

11-15

2.1.1 Katharina Reiss and the

11-12

2.1.2

Functional Category of Translation CriticismHans J,Vermeer and Skopostheorie

12-13

2.1.3 Justa

Holz-Manttari’s Theory of Translational Action13-14

2.1.4 Christine Nord’s Function plus

Loyalty PrincipleFunction14-15FunctionalismReiss15-16

142.1.5 The Theory of Text

2.2.The Text Typology in

2.2.1 The Theory of

16-19

2.3 The

15-19

2.2.2 The Theory of Nord

Application of Functionalism in GWR Translation

19-2121-32

Chapter Thre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3.1 The Description of

3.1.2 Main

GWR as a GenreGWR21-25Contents of GWRGWR21-22

3.1.1 Writing Processof GWR21

3.1.3 Language Style of

22-24

3.1.5 The

3.1.4 The Function of GWR

Text Type of GWR24-25201025-32

3.2.Linguistic Description of GWR

25-27

3.2.2

3.2.1 Lexical Features

27-28

Syntactic FeaturesDevices28-32

3.2.3 Rhetorical

Chapter Four Inherent Linguistic and

32-42

4.1 An

Cultural Qualities of English and ChineseOverview of the Study

32-33

4.2 Major Interference

33-37

4.2.1

Factors Affecting the Translation of GWRInherent Linguistic DifferencesDifferences

37-42

34-37

4.3 Cultural

4.3.1 Culture-loaded Terms with No

38-40

4.3.2

Counterpart in the Target Culture

Culture-loaded Terms with Different Associated Meaning40

4.3.3 Culture-loaded Terms with Different

Referential Meaning40-42Chapter Five Strategies of

Translating GWR2010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FunctionalismLevel42-53Inclination

42-69

5.1 GWR Translation at Lexical

42-43

5.1.2 Wording 47-49

5.1.4

5.1.1 Accuracy43-47

5.1.3 Tone of Words

49-51

Translation of Excessive IntensifiersTranslation of Multi-modifiers51-53at Syntactic LevelAspect53-54AuxiliarySentences

54-5757-60

53-65

5.1.5

5.2 GWR Translation

5.2.1 Translation of Tense and

5.2.2 Translation of Modal

5.2.3 Translation of Zero-subject 5.2.4 Addressing of Subtitle 5.2.5 Addressing of Long

5.3 GWR Translation at Discourse 5.3.1 Reference66-67

65-66

5.3.2

Language60-61Sentences

61-65

Level65-69Conjunction

5.3.3 Substitution and Conclusion69-7174

References71-74

Ellipsis67-69

功能主义翻译理论 篇6

【关键词】文学翻译 批评 功能翻译

翻译批评及翻译质量评估是翻译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自有翻译实践以来就始终由翻译用户、翻译活动发起人、翻译研究者等翻译行为主体实践着。文学翻译在翻译界占有重要的地位。文学翻译批评是随着文学翻译产生而产生的。文学翻译为后续的评价工作提供依据了,批评能够提高和净化文学翻译,由此可见文学翻译所起的作用很重要。我国文学评价现状过于死板,停留在基本层次的翻译评价,按照传统的原文和译文对照的模式进行基础性的翻译评价。再者就是评价方式过于活跃,这种活跃是一种思想上的。这种过活的思想评价跨度大,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倾向。随着文学翻译的发展,不再停留在这两种评价现状上,但是从根本没有摆脱文学藩篱的束缚,仍然强调的是翻译者的技能和素质。这些现象说明,我国文学翻译尚不完善,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算不上一个完整的体系。批判范围仍然是翻译者和译文。这种模式过于单一和安静。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我国文学翻译需要一种指导性的批判理论。这种理论的获得除了要把握住原文和译文的转换,还要统筹协调外在文化因素的影响和读者所养成的审美习惯,这些外在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和影响文学翻译。文学批判需要一定的标准,如果我们只强调直译和意译,就固于翻译的表面形式和客观内容,通过归纳的方式相互孤立,这种对立的二元立场对正确的批判形成是没有现实意义的。这种评价标准的起点是翻译主体。还包括目的语和出发语。翻译的核心是翻译目的,采用多元化的评判标准,统筹协调原文作者、翻译者和现实读者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承认文学翻译是跨文化的翻译。

一、功能翻译理论

翻译领域在世界范围普遍存在,世界各国翻译家们所追随的主流翻译理论之一是功能翻译理论。功能翻译理论开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的德国,是针对文学翻译提出的一种主张,这方面的代表人物有贾斯塔·赫兹·曼塔利等。《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的提出者是赖斯,提出的时间为上世纪七十年代,指出文学作品不应停留在在原文层面上,要处理好原文作者、翻译者和读者相互之间的关系。有关翻译理论方面的最早思想产生在德国,后来文学翻译不断发展,他的学生威密尔进一步完善了他的思想。功能翻译理论的学术思想的整体体现在二十世纪的九十年代,并坚持了忠实性原则。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由来已久,而克里斯蒂娜·诺德除了对前人有所继承之外又有创新与发展,她所主张并发展的功能翻译理论的要点有二:功能和忠实。面对早期文学的翻译,译者只是按照单词对应意思的方式进行简单的翻译,翻译作品只可用来阅读,真要是用在文学翻译,变丧失了内在的美感,没有体现原文作者的真实想法、语言风格、思想情感等,致使文学著传播举步维艰,影响了优异的文学作品的传播,无法实现有效的传播。在翻译的过程中,翻译者又面临两难的困境,功能翻译理论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功能翻译理论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解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面临的难题。功能翻译理论大胆的协调原文作者、译者和读者三者之间的关系,综合规划要素,传统的要素翻译模式需要被打破,协调文化差异和翻译的关系。

二、尊重读者需求

翻译是一种交际行为被功能翻译理论所认可,翻译行为本身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翻译的策略选择取决于翻译目的。翻译者只能以一种本国所接受的翻译方式将原文的意思重新表达出来,译文的质量有了保障,将原文作者的意思给真实的表现出来,有利于文化的传播,自身的提高也在相应的得到提高,充分尊重了广大的读者,让读者了解到原文的真实意思以及作者本人、作品风格、表现手法等。

三、翻译坚持忠诚原则

翻译工作的重心是尊重作者的原意,当然也需要考虑整篇文章。功能翻译理论同样需要坚持这种忠诚的原则,只是不属于对等论中的忠实,忠诚翻译是翻译目的的补充成分,避免翻译目的论的产生,减少不必要的极端化行为的产生。在进行文学翻译过程中,要坚持翻译目的的评价标准,同时也不要落下忠诚的原则,评价翻译的文章,找出原文作者、翻译者和译文读者三者之间目前所处的基本动态信息,进行有效的协调,统一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功能翻译看重的是翻译目的,而翻译目的实现有需要考虑到译文读者的存在。事实上所有的译文作品都没有经过读者的征询,因为这项工作从事起来很困难,只能从译者本身的角度出发。翻译目的论中强调翻译工作的主体是译者,出发点也是译者。文学翻译和非文学翻译有不通过的翻译要求,翻译的最终目的取决译者,所以在文学翻译过程中,不是单单看重能否实现翻译目的,而是要重视文章翻译出来的意思是否很好的协调了原文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能否满足读者的需要,要协调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两篇译文所表达的翻译目的。张迪的译文序言中并没有写自己的翻译目的,但是却称赞了一个人物哈代,称赞他是“向旧世界宣战的勇士”,在《苔丝》这部作品中,张迪说哈代塑造了一个典型的人物形象,体现了英国文学中女性美。张谷若曾经说过:“《苔丝》在刚出版的时候并不受到欢迎,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哈代的《苔丝》受到了世界范围的普遍关注,影响较为深远,不仅如此,我国读者对《苔丝》这部作品也产生了深刻的印象。”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张谷若在翻译《苔丝》这部作品时,是为了推广哈代的形象,让中国读者对哈代抱有深刻的印象及深刻的理解《苔丝》这部作品。不仅如此,哈代还在作品《德伯家的苔丝》提到:“无产阶级的姑娘被资产阶级的男人所勾引”这样的老话题,有着不同一般的艺术特色和表现形式。那么在实际的翻译工作中,张谷若必然要着力塑造哈代这一人物形象。吴迪的译本同样没有写译文序,但是在译本的后面却添加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是《诗化的小说.诗化的形象》,这篇文章对《苔丝》进行了评价。译文里吴迪对哈代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对文章也给与了高度的评价,并称赞哈代“世纪的文学巨匠”。不仅如此苔丝还被吴迪誉为“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吴迪认为苔丝的形象其实就是一种诗化小说的形象,并坚定旗帜的表明苔丝身上有一种反抗精神,这种反抗精神敢于打破传统的封建礼教,抛开一些束缚,也是哈代叛逆女性形象的一种体现,是女性中典型的代表人物。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吴迪的译本是让读者重新认识《苔丝》。既然双方都确定了译文的目的,那么我们继续来看张谷若所翻译的一部作品《德伯家的苔丝》。在这里,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会吸引我们,译文在表现句式上几乎和原文保持一致,但是在具体的字词使用上,中国化字词则比较普遍。译文字词能从另一侧面体现文章的章目。下面我们来进行具体的比较:原文“The Maiden:phase the First;Maiden No More:phase the Second;The Rally:Phase the Third;The Consequence:phase the Fourth;The Woman Pays:phase the Fitth;The Convert:phase the Sixth; Fulfillment:phase the Seventh.”张谷若的翻译是这样的:第一期是《白璧无瑕》,第二期是《陷粘泥沼》第三期是《起鼓重整》,第四期是《兰因絮果》,第五期是《痴心女子》,第六期是《冤家路窄》第七期是《功成圆满》。吴迪的翻译是这样的:第一部是《妙龄少女》,第二部是《失身少女》,第三部是《振作精神》,第四部是《终身大事》,第五部是《女儿总是吃亏》,第六部是《皈依宗教者》第七部是《完结》;如果我们看张谷若的翻译,恐怕我们大多数认为他是在写爱情小说,似乎更能调动读者的口味。按照功能翻译理论的要求,译文在翻译过程中一定要保持与译文情景的一致性,以及现实的读者需求情况。这不能作为一部好的译文作品需要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和人们的行为期望的衡量标准。张若谷的翻译很注意用词,上下采用了四字成语,单从字面上来看,似乎是在说失足少女被骗的事情,然而却没有将原文的意思更好的表达出来。不符合题目原文翻译要求。来分析第一、二、四六部,根据上下衔接的章节,似乎可以接受这种翻译,但是第三、五、七部则显得有些离谱。第三期的译文被翻译成立偃旗息鼓,偃旗息鼓的适用范围是军队,当然不排除可以适用到个人身上,但是这种适用多用来描述事业上失败后经过自身的努力拼搏,希望重整旗鼓再来一次,中文翻译往往多使用“东山再起”这样一个词语,这些词语不能用在形容失魂落魄的女子身上,未免显得有些词不达意。相比较之下吴迪翻译成“振奋精神”更为贴切。第五部The Woman Pays 所要表达的汉语意思是女人需要付出代价,联系原文中第五部分的内容:苔丝失去了贞洁,遭到Angle抛弃,因为自己所受到的侮辱,所以苔丝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张若谷对第五部的内容翻译为“痴心女子”。不但没能表达原文所要表达的意思,而且更容易误导读者,翻译成“女人总是吃亏”更符合文章的主旨思想。在第七部中对“功成圆满”的翻有点像佛教僧人得道圆满的那种感觉,显然偏离了原文的含义,加入了译者自己的思想,从客观上叙述了苔丝在和心爱的人度过了几天的快乐日子后,决然接受死亡的这样一个事实,让读者产生了无限的遐想空间。从“功德圆满”的字面意义上,我们很容易向佛教思想方面想,而事实上苔丝所信奉的却是基督教。单从这一点来看,张若谷的翻译不如吴迪的翻译。吴迪用“完结”二字不仅简洁,而且更符合原文所要表达的意思。除了这些题目上的翻译外,张谷若的翻译多采用中国化的词语。其中有这样一句话:“Our great relation will help,ee to marry a gentleman。”这句话是苔丝的弟弟对苔丝所说的一句话。张若谷将其翻译成:“咱们那个财主本家叫你嫁给一个体面人,要给你撵一门好亲。”“体面人”和“财主本家”这些都是中文中常用的典型表达方式,容易让读者认为哈代的就是这种风格,这完全不符合译者本人的翻译目的。而吴迪的翻译是这样的:“俺们那个了不起的本家将帮你嫁给一个高贵的绅士”这样的翻译就显得比较好。

四、结束语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时代背景下,对翻译而言,无疑是机遇和挑战并存,作为翻译活动健康开展的监督与保障,翻译批评也凸显出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文学翻译评价看重的不是翻译者是否具有高超的翻译水平,也不是翻译者采用了何种翻译技巧,看重的是翻译是否充分考虑原文作者和自己处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减少这种差异,要尊重原文作者表达的真实意思和情感,这是正确衡量一部翻译作品是否优秀的标准。文学翻译批评发展有利于文学翻译的不断完善,在这方面,我国一直缺少这样的完善理论,文学翻译需要指导性的批评。文学翻译要协调好原文作者、翻译者和读者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实现文学批评的多角度、动态化。翻译功能的目的不是衡量译文优劣的标准,要重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科学批评的方式指导文学翻译,有助于推动文学翻译的发展,现实意义重大,对文学翻译带来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吴建.文学翻译的文体学评估框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2]宋小琴.功能翻译理论在文学翻译批评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4,(85):13.

[3]杨晓琳.诺德功能翻译理论观照下的译文案例分析——以《傲慢与偏见》王科一译本为例[J].陇东学院学报,2015,(02): 33-36.

[4]吴志平.论功能翻译理论视野下的应用翻译[J].考试周刊, 2015,(14):22-23.

功能主义翻译理论 篇7

关键词:功能,功能对等理论,德国功能翻译学派

1两大理论的概述

(1)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

奈达是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和翻译家, 他于20世纪中期提出的“功能对等”理论 (Functional Equivalence) 对中西方的翻译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通过借鉴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 加上多年从事《圣经》翻译领域的工作经验, 奈达提出了在等效原则之上的功能对等理论。在2000年发表的《论对等原则》 (Principles of Correspondence) 一文中, 奈达将翻译划分成两种类型:形式对等 (Formal equivalence) 与动态对等 (Dynamic equivalence) 。之后奈达用“功能对等” (Functional equivalence) 代替了“动态对等”, 因为“功能”更强调翻译的交际功能, 着重于翻译的结果和内容, 同时避免了走向只强调内容而完全忽略形式的极端。 (谢天振, 2008:63)

(2) 德国功能翻译学派理论

该理论兴起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最早追溯到莱斯 (Katharina Reiss) 于1971年出版的《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一书, 在书中莱斯引入了功能范畴, 发展了以源文与译文功能关系为基础的翻译批评模式, 从而提出了功能派理论思想的雏形。她的学生弗米尔 (Hans Vermeer) 发展了她的理论, 提出了功能学派的核心理论——目的论。在与莱斯合著的《普通翻译理论原理》一书中, 弗米尔指出译文取决于翻译的目的。在此基础上, 曼塔里 (Justa Holz-Manttari) 借鉴交际和行文理论提出了翻译行为论 (theory of translational action) , 进一步发展了功能派翻译理论。她将翻译活动看作一种跨文化交际的信息传递活动, 这个活动中每一个人都扮演着自己的角色。20世纪90年代, 诺德 (Christiane Nord) 将之前已产生的翻译功能理论进行梳理总结, 针对某些比较偏激倾向, 她提出了“功能加忠诚”的指导原则使整个功能翻译更加的完善与成熟, 成为如今的主要翻译理论之一, 影响巨大。

2“功能”之较

(1) “功能”的涵义不同

1993年, 奈达在《语言、文化和翻译》一书中写道, 功能对等的基本点就是“将原语文本读者的理解和欣赏的方式与译入语读者的理解和欣赏的方式加以比较” (Nida, 1993:116) 。由此可见“功能对等”不仅要求译文与原文在信息内容上对等, 而且尽可能在形式上也要求对等。翻译的原则, 也是要让原文与译文达到相同或近似的交际功能。 (谭载喜, 1999:34) 也可以说是一种“对等效果”, 即原文本对原文读者的作用, 原文的语言功能和读者的反映, 这一点也决定了它与原文的不可分离性。

而功能学派的奠基人莱斯在与学生弗米尔合著的《普通翻译理论原理》一书中提出, 翻译不仅仅是一个语言过程, 而应该把翻译看成是将一种语言中的语言和非语言交际符号转移到另一种语言中去的活动, 这其中包含着翻译的交际功能。因此翻译是一种人类行为, 而任何行为都有一个目标, 一个目的 (Skopos) 。而弗米尔对这一观念进行了延续和更详细的阐述:“目的原则指的是翻译应能在译入语情境和文化中, 按译入语接受者期待的方式发生作用。” (Vermeer, 1982:20;Nord, 1997:29) 因此功能学派所说的功能指的是译文的目的与它的预期功能, 即读者对译文的期待。

由以上对二者的分析可以总结出, 奈达所强调的是原文的语言功能和译文的交际功能, 也就是说原文对译文读者造成的影响;而德国功能学派强调的是译文的目的与预期功能, 由它来决定整个翻译行为当中的各个因素。原文只是一种“信息源”, 只是提供翻译所需要的信息, 译者也有权按照翻译目的来对原文进行取舍, 是否与原文保持“等效”也由翻译目的来决定。可以说, 忠实于原文只是实现目的的一种可能方式而已而并不是唯一的方式, 也正是这一点决定了功能学派理论与奈达对等理论的根本性区别。

(2) 理论基础之异

众所周知, 奈达并不仅仅是一位著名的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 他更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奈达在数年的《圣经》翻译工作中意识到, 翻译的目的不应该仅仅是寻求文本与读者之间的平衡, 而更应该建立上帝与《圣经》读者之间的一种对话, 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本。要达到这个目的则离不开读者的个人经历与知识建构, 所以他总结道:“对翻译的理解和翻译策略的选择要依据不同的语境下的经历进行适当的调整。 (Nida, 1960:87) 这一点决定了奈达比他之前的理论更加注重读者的反应。但同时, “奈达是一位卓有成就的现代语言学家” (谭载喜, 1999:13) 他借鉴了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 根据乔姆斯基划分的“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提出翻译应以反映“深层结构”的“功能对等”为主, 来尽力帮助读者达到与原文读者一致的原文理解力。由此可以得知, 奈达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重点强调了读者的理解与反应能力。

而反观德国功能学派正是在结构主义理论逐渐在翻译界由盛转衰之时, 大胆地借鉴了行为交际理论, 将翻译视为一种有意图的人际互动行为, 这种翻译行为涉及发起人/客户、委托人、原文作者和译语接受者。译者可以根据翻译与原文本作者的意图对翻译策略进行相应的调整。因此翻译行为的目的 (动机) 的作用至关重要。与此同时, 功能语言学理论深刻地影响了德国功能学派。他们吸取了布勒文本的指称功能、表情功能和诉求功能, 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寒暄功能。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 奈达的对等理论借鉴的是结构主义语言学, 而德国功能学派主要是以功能语言学为基础。奈达的对等理论虽然使用了“功能”一词, 强调了读者的反应, 但实际上仍没有跳出语言结构的框架, 也就没有摆脱传统语言学对原文与“对等”的桎梏。而德国功能学派则将交际功能驾于语言层面之上, 从传统语言学过渡到了行为交际学的轨迹。

3结论

从本文的分析可以得知,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强调的是语言功能, 属于传统的结构主义语言观。而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则将翻译看作一种交际行为, 强调每一种行为都具有一定的目的, 需要实现一定的功能。可以看出, 两大理论虽然都采用了“功能”一词, 但其实际内容却是截然不同的。对这一个核心词汇的辨析, 弄清楚它在不同理论框架下的不同意义, 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这两大翻译理论的本质, 对指导我们翻译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Nida, E.A.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3.

[2]Nida, E.A.Principles of correspondence[A].The Translation Studies Reader[C].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 2000.

[3]Nida, E.A.&Taber, C.R.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Leiden:E.J.Brill, 1969.

[4]谭载喜.新编奈达论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9.

功能翻译理论下英语翻译技巧刍议 篇8

一、功能翻译原则

1.目的性原则。功能理论的创始人员认为无论是何种行为,其都具有目的性的作用,翻译行为也是遵循这个规律的。原本翻译的接受者也是对于翻译造成影响的重要性原因之一,他们的社会背景、自身知识水平层次、生活状况,预期的目标、交往需要都是翻译和交际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的各个方面,这些对于翻译工作都造成某种程度的影响。比如针对结构性的翻译就要重视语法问题,对于交流需要的表达翻译过程中就要直接明了,通俗易懂。

2.实用性原则。功能翻译理论还表明整体的翻译过程中应该关注统一篇幅的一致性和内容的整体性,也即是翻译应该满足实用要求。翻译是让目的语文化能够和需要翻译环境中保持一致,能够高效的降低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差异性,同时翻译后的文字保证和原文一样的连贯性,能够尊重原本的作者和实际的应用者。这些都是基于翻译人员对于原文的理解和认识,通过翻译实现具体的作用效果和功能。

二、翻译理论的功能类型

目的的不同造成翻译策略的差异性,整个翻译过程中需要考虑文本的概念、翻译的目标、翻译的类型各个角度。不同的翻译类型在具体的环境中因为目标可以进行详细的划分。

1.所指功能。所指功能为目的语描述的事物、现象、对象等等,最基本的要求是向应用人员提供具体表达的信息内容,提升主体的认知水平;

2.表达功能。指原本所要转述的内容,通过表达原本现象、事物、情感、或是对于事件的态度等等,让应用者准确的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

3.通话功能。翻译人员将应用者作为翻译的基本核心,通过一定的方式将原本的意思转译,让翻译后的信息能够带动应用人员产生思想上的共鸣,提升应用人员的个人意识,帮助使用者获得更加多的感受和体验。

4.寒暄功能。通过对于原本的翻译保持翻译应用者和原文之间的联系,符合实际的需求。在具体的翻译环节中,需要结合翻译内容的不同选择科学的翻译手段,让翻译后的表达更加符合原本表达的中心思想,最大化突出原文的特点和语言表达特征,提升参考价值和科学性,翻译中不仅要遵守基本的原则,还要保证灵活性和使用效果。

三、功能翻译理论下的翻译手段

1.重视口译。由于功能翻译的创始人员和语言理论学家对于翻译过程中关注的方面是具有差异性的,创始人员认为翻译需要重视语言的用法,关注文化思想的准确度,要保证翻译后的效果和原文的目的水平在同等的程度上;语言学家认为翻译需要关注语言的结构、词性、句式结构的表达和完整,翻译应该保持严谨性和系统化。在功能翻译的理论下,口译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汉斯弗米尔觉得口译是培养翻译能力的最好方式,因为其能够更好的体现出使用性和即时性,在实际的场景中,通过语言环境的作用想象主体的语言交流或是肢体沟通,感受表达的意识信息,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提升反应能力和思维效果,口译中不需要对于原文进行完全的还原,通过抓住中心思想,实现交际服务目标。口译摆脱很多的束缚,深入了解表达人的意图,最能够体现翻译技巧。

2.遵守翻译常规。所谓翻译常规就是在交流过程中主体之间默认的非强制性的一些规定。比如翻译中常见的体裁来说,翻译人员可以借助常规的翻译文本,选择译文的目的语常规形式,自身翻译的风格、文化特色、格式都能够借鉴,在其中得到一定的启发。例如在翻译国内的白皮书的时候,就可以借鉴德国、法国、英国等的白皮书翻译,根据其中的细节或是处理方式,准确的确定翻译方式。在影视作品中的翻译需要综合考虑目的语言的文化、历史、风土人情、语言结构等等,通过功能翻译,最后找到共同之处,提升综合的翻译水平,促进行业的发展。

翻译的准确性是关键的因素,也是对于翻译人员综合能力的一种最直接的表达,按照常规的翻译规定来展开工作,能够提升整体的准确度,避免翻译后给予受众带来过多的疑问,让受众能够快速的体会文化带来的精神,提升认知水平。

重视翻译过程,体现翻译的神韵和灵活性。翻译过程中避免逐字逐句的解释,翻译时候关注整体意识的把握,译文不能够过分的追求连贯而导致失去原本的神韵。重视翻译的目的,用目的来决定翻译的过程,用方法引领翻译的环节,让翻译能够用原文作为起点,结合功能性,参考常规翻译,对于全局有把握,体现整体的一致性和连贯性,让翻译后的风格接近原文风格,便于阅读者直接的感受和接受。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中西方国际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英语翻译已经成为了文化交流沟通的途径之一。本文对于功能翻译理论下的英语翻译技巧进行分析,详细探讨了英语翻译工作中的方法构建问题,供相关专业人士参考借鉴。

关键词:英语,翻译,功能翻译,理论

参考文献

[1]邢瑞.基于功能翻译理论的英语翻译技巧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4.

从功能翻译理论角度谈广告的翻译 篇9

翻译是一项复杂的交流行为。不同类别的文体有不同的目的和功能, 对翻译的要求和翻译的策略的选择也各不相同。西方传统上把文本分为两大类, 实用类与文学类, 中国大致上也是如此。广告文体是具有很高商业价值的实用性应用文体。里奇在《广告英语》中说道:作为一种文学文体, 广告翻译既不同于普通的文学翻译, 追求最自然、最贴切的对等, 又不同于一般的科技文体翻译, 强调语义的对等, 而是介乎两者之间。以德国学者为代表的功能翻译理论对非文学类型的翻译研究确有独到之处, 认为:只要一种译本成功地达到了原广告预先没定的目的, 使其具有同样的影响力和说服力, 也就是实现了广告本身的各种功能, 我们就认为它是成功的。

2. 功能翻译理论

功能翻译理论是由德国学者凯瑟林娜·赖斯于1971年创始的。在当年出版的《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一书中, 赖斯提出了功能派理论思想的雏形。她虽然未能脱离传统译论的影响, 仍旧坚持以原作为中心的等值理论, 但同时发现等值在具体翻译实践中有时很难实现, 因此也不应该去努力追求。赖斯把文本功能作为评价译文的一个标准, 认为译者应优先考虑的是译文的功能特征而非对等原则, 即应该把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特殊目的作为翻译批评的一种新的模式, 从原文和译文功能之间的关系来评价译文。此后, 赖斯的学生汉斯·弗米尔彻底摆脱以原作为中心的等值论的束缚, 他根据行为学的理论, 提出了翻译的目的论 (Skopostheory, Skopos是希腊语, 意指“目的”) 。其主要概念是:“决定任何翻译过程的首要原则是整个翻译行为的目的” (Nord, 2001:27, 笔者译翻译的预期目的或功能决定翻译策略与具体的翻译方法。翻译行为可能有多个目的, 译者可以对其排序, 并根据具体情景做出选择。20世纪80年代, 在弗米尔“目的论”的基础上, 加斯塔·赫兹·曼塔利提出了翻译行动论 (Theory of Translational Action) , 该理论把翻译视为一种为实现信息的跨文化、跨语言转换而设计的复杂行动。这种行动所涉及的参与者有:行动的发起者、委托者、原文产生者、译文产生者、译文使用者及译文接受者翻译行动论强调译文在译语文化中的交际功能。因此, 译文的形式并非照搬原文模式, 而是取决于是否在译语文化中合理地为其目的和功能服务。

1997年德国学者克里斯蒂安·诺德出版了《目的性行为——析功能翻译理论》一书, 不但详细讲述了功能翻译理论的形成过程和基本思想, 而且针对该理论的不足, 同时也是回应一些人的批评, 提出了“功能+忠诚”原则。忠诚原则是诺德对功能翻译理论的一大贡献。根据这一模式, 即使有功能和忠诚两原则相互冲突的情况, 但重要的正是它们的结合。功能是指使译文在译入语环境中以预期的方式发挥作用的因素。忠诚是指译者、原文作者、译文接受者和发起人之间的多边关系。忠诚不仅限制了针对某一特定原文的译文的合理功能范围, 而且使得译者及其委托人翻译任务之间的协调成为必要。有批评家怀疑功能翻译理论使译者有权按照自己或委托人的意愿, 对任何原文进行任何改动。“功能+忠诚”模式不仅有效回答了批评家的这一质疑, 而且同时兼顾了翻译中所涉及其他三方 (翻译发起者、译文接受者和原文作者) 的合法利益, 而译者正是三方利益有冲突时的协调者。如此一方面既不会把目的普遍化, 另一方面又可以避免激进功能主义。这样的译文在完成译语情景中交际功能的同时, 又符合参与各方的意愿。

总之, 功能翻译理论是一种以翻译目的或功能为核心, 同时兼顾译者、原文作者、译文接受者和发起人之间的多边关系的理论。它从新的视角对翻译行为作了诠释, 对于如何评价翻译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下面笔者试图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对广告的翻译做一简要分析。

3. 功能翻译理论对广告翻译的启示

广告是跨国界、跨文化的商品营销宣传形式, 广告将本国的商品和厂商的声誉向国际推广。广告就其制作目的而言, 主要是宣传产品, 传播某一信息或观念, 引导和感召人们去采取某种行动。

英美现代广告学认为广告的功能在于:提供信息 (Information) 、争取顾客 (Persuasion) 、保持需求 (Maintenance) 、扩大市场 (Creating Mass Market) 和确保质量 (Quality) 。一般认为劝诱功能和信息功能是广告最主要的功能, 而信息功能从属于劝诱功能。因为广告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提供信息, 而是希望通过提供信息实现劝诱功能, 达到争取更多顾客的真正目的。作为一种非常特殊的语言, 广告在语言上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语言上引人入胜, 说服力强;修辞手段的运用也别具一格, 如语意双关等, 使人感到幽默中见智慧;广告语言在形式上也极具鲜明特色, 或行文工整, 或节奏感强, 或耳目一新, 可以收到耐人寻味、经久不忘的效果

因此, 广告翻译应是以实现译文的预期目的和功能为中心, 以译文读者为目标, 以目的语言、文化为取向, 由译者灵活地采用翻译策略的跨文化交际活动。

4. 广告的翻译方法

陈小慰认为:“删减和改译在非文学类语篇 (尤其是‘呼唤鼓动’类语篇, 如广告、旅游宣传资料) 的翻译中常常是必须借助的手段, 否则可能会对实现译文预期目的不利。”

在广告的翻译实践中, 译者其实是在从事一种再创作, 在这种再创作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两种语言、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要实现广告翻译的目的, 帮助该商品在目的语国家打开市场, 译者应尽可能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挖掘出商品表征与译语文化上共同的特征, 尽可能向译语文化贴近。具体实践中可采用谐音取义法、改译法、增删法和音译或直译加注法等四种方法。

4.1 谐音取义法

这种译法是在翻译时尽量选用与原广告词谐音而又有褒义 (或新意) 的词, 能够充分展示出商品的特色。谐音取义法是一种理想的翻译广告的方法, 易于联想和记忆。以下几例是运用谐音取义法的范例:

例1:coca-cola汉译名“可口可乐”

coca和cola原为两种植物的名称, 它们具有提神醒脑的功效。原名coca-cola给人提供了产品的原料以及功效方面的信息。译名“可口可乐”给人带来美好的联想:“可口”让人感觉味道好, “可乐”则表示“可以带来快乐”。此外, 汉译名与原商标词发音相近, 节奏相符, 保留了其形式上的美感。

例2:safeguard汉译名“舒肤佳”

safeguard意为“保安, 保护”, 若意译, 很难在中国消费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汉译名“舒肤佳”这一译名在读音、音节方面都与原语相近, 按粤语发音更有这种效果。“肤”字表示该商品的用途, “舒”给人以滑爽舒服的感觉, 而“佳”表明它的功能效果好, 整个译名向顾客传递了用了之后皮肤会感到舒服的信息, 易引发消费者尝试欲购的消费心理, 堪称妙译。

4.2 改译法

要实现广告翻译效果和功能, 译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原文的表现形式和语篇结构。这要求译者翻译过程中以目的原则为指导, 以实现目标文本在译语文化中的功能为目的采用适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如改译法。

例1:

译文:Women diseases?All you need is‘Enwell’Jie Er Yin.

这是经过改译而成情感性广告, 原广告是一则介绍一种女性用品“洁尔阴”的产品功能的叙事性广告, 如果直译成英语就会显得冗长枯燥。而这则译文经过大胆地改译转移了广告的主题, 简化了原文, 使广告目标受众更具体, 更能吸引女性读者的注意。

例2:中华啤酒, 确实不错!

译文:Zhonghua Beer, 闇I'm really impressed!

这则广告若直译成“Zhonghua Beer isindeed wonderful!”虽然意思没错, 但是它只是陈述了一个客观事实。因此这则广告经过改译, 译文中广告翻译者以第一人称的身份介绍茶品, 好像是一名顾客在向别人谈自己的感受, 对广告受众的感染力和可信度要高得多, 交际功能也更强, 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4.3 增删法

汉、英民族思维方式、文化传统和审美情趣的不同导致两种语言表达上有较大差异。汉语在对景物进行描述时, 讲究情景交融, 用词含蓄, 文笔优美, 主观色彩较浓;而英语描写景物时, 则注重写实, 客观具体自然, 注重信息的准确性和语言的使用性。根据翻译功能理论, 翻译行为要以其翻译目的和功能为标准, 为了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对一些中外文化相差甚远的词汇, 有时可采用其他方法, 对原文进行恰当的增删, 甚至调整原文的结构、风格, 将原文译成符合英语习惯及思维方式的译文也是可以的。

例如:满树金花, 芳香四溢的金桂;洁白如雪, 香气扑鼻的银桂;红里透黄, 花多味浓的紫砂桂;竞相开放, 争妍媲美。进入桂花园, 阵阵桂花花香扑鼻而来。

The Park of Sweet Osmanthus is noted for its profusion of Osmanthus.Flowers from these trees in different colors are in full bloom, which pervade the whole garden with the fragrance of their blossoms.

大量使用平行对偶结构是汉语旅游文体行文用字的习惯。这则广告中的原文即采用这种形式, 作者使用优美的语言意在说明公园内有各种稀奇名贵的桂花。但在翻译成英文时, 要结合英语国家的语言表达习惯, 以便通过译文能较好地传达原文的信息和实现原文的功能。为此, 译者打破原文的束缚, 对不符合英语国家人民习惯的汉语表达方式进行适当的增删, 突出信息内容的表达, 使译文更易被海外游客接受。

4.4 音译或直译加注法

音译法是目前我国翻译广告中的中文商标时最常见的一种方法。即按照原商标词的发音, 尽可能找到与其发音相近的译名。音译法的最大优点是可保留原商标词的音韵之美, 体现商品中的异国情调或正宗特色, 有时按汉语拼音的变体或外国商标的拼音化形式进行翻译。如“飞亚达” (钟表) 的英文商标为“Fiyta”;乔士 (服装) 英译为“Choose”, 寓意为明智的“选择”;“四通” (电脑) 的英文商标“Stone”, 寓意为“坚如磐石”, 充分体现了“四通人”甘做中国电脑的铺路石, 创世界名牌的坚忍不拔的精神;Intel (电脑) 音译为“英特尔”, 简短好记;Kodak, 本身是一个杜撰的英语词汇, 无任何实际的意义, 译为“柯达”, 体现了原名“注意语音表现”的创意。

直译加注法主要用于富有文化内涵的广告词的翻译, 通过括号注释、同位语 (从句) 、定语从句等方式对直译进一步做出解释, 释义有助于外国顾客理解与接受中国文化, 从而使译文取得理想的效果。例如:菜肴名称大多可借助原料和烹饪法译出, 如熏鱼 (smoked fish) , 红烧肉 (braised pork with brown sauce) 等。但部分源于历史典故或民间传说的菜名, 其名称既不反映原料, 也不反映烹饪法, 只能借助直译加注的方法。如:“大救驾”可译为Dajiujia (ShouxianCounty’s kernel pas—try) ;“佛跳墙”可译为Fotiaoqiang (assorted meat and vegetables cooked in embers) 。再如中国有一道名菜叫“霸王别姬”, 此名出自历史典故, 实则用“别”和“姬”分别暗指“鳖”和“鸡”两种动物。如把它直译为“The King Bids Farewell To His Concubine”, 尽管有效传递了一种历史文化, 但会令外国顾客费解, 他们如不是对中国饮食文化有所了解, 就算知道这是一道菜名, 也无法在它与“乌骨鸡炖鳖”之间产生联想。因此不妨加注为“stewed turtle with black-boned chicken”, 更能引起外国游客的食欲, 起到菜谱翻译的主要功能。

5. 结语

广告的成功翻译将有助于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 有利于商品为更多国家的众多消费者所接受。广告翻译应是以实现译文的预期目的和功能为中心, 以译文读者为目标, 以目的语言、文化为取向, 由译者灵活地采用翻译策略的跨文化交际活动。译者在翻译实践中可以运用功能派翻译理论, 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变通, 自由选用各种翻译方法, 译出能够完美体现商品内涵, 传递商品神韵又能兼顾消费者文化风俗习惯的佳作。

摘要:功能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性的行为活动。在广告的翻译实践中, 译者其实是在从事一种再创作。要实现广告翻译的目的, 译者可以运用功能派翻译理论做指导, 在对广告原文正确理解基础上, 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 译出既能完美体现商品内涵, 传递商品神韵, 又能兼顾消费者文化习俗的佳作。

关键词:功能翻译理论,广告翻译,翻译方法

参考文献

[1]Newmark Peter.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2]Newmark Peter.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3]Nord Christine.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4]刘宓庆.文体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

[5]陈小尉.翻译功能理论的启示[J].中国翻译, 2000, (4) .

功能翻译理论关照下的文学翻译 篇10

20世纪70年代, 德国功能学派正式提出了功能翻译理论, 其代表人物包括凯瑟琳娜·莱斯、汉斯·弗米尔、克里斯蒂安·诺德等。该理论以目的论为核心, 同时提出将“目的”作为根本出发点之外, 还必须遵守“忠实原则”, 即译者必须忠实于翻译过程发起者、原文作者、原文文化和译文读者, 目的和忠诚原则应贯穿整个翻译过程, 即“功能加忠诚”理论。在文学作品的翻译中, 译者将面临巨大的文化差异、民族背景知识和不同民族的思维模式等多方面的障碍。功能翻译理论提出的以“目的”为核心、以功能为指向的观点在文学翻译中具有怎样的指导作用呢?本文将结合功能翻译理论与文学翻译, 进行一定的研究。

2. 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观点

功能翻译理论提出以译文目的为第一准则的“目的论”。目的论提出了三大法则, 其中, 所有翻译需遵循的首要法则就是“目的法则”: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 即结果决定方法 (仲伟何1993:47) 。除目的法则外, 弗米尔还提出了连贯性法则和忠实性法则。连贯性法则指的是译文必须符合语内连贯的标准, 即译文必须让接受者理解, 并在译语文化中具有交际意义。忠实性法则则强调译文与原文之间存在语际连贯一致, 这一法则比较类似严复提出的“信”的标准。之后, 诺德在目的论的基础上, 提出了“忠诚加目的”的原则, 以达到限制译文范围的目的。

3. 功能翻译理论角度下的文学翻译

对于文学作品的翻译, 历来学者们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归化”和“异化”两种方法的选择上, 而功能翻译理论提出, 翻译策略的选择应该以“翻译目的为核心”, 同时需要兼顾原文作者、译者、译文读者等多方面的诉求。下面, 本文将从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目的论”及其主要法则为出发点, 结合具体的翻译译本探究它对文学翻译的启示。

3.1 目的法则

功能翻译理论认为, 译文目的是翻译过程的第一准则, 所有翻译遵循的首要法则就是“目的法则”。一般情况下, “目的”指的是译文的交际目的。文学作品具有其独特的诗学、美学复杂性, 为实现文学作品的交际性, 译者不仅需要复制重现原文的内容, 原文的美学价值也应在译文中得到体现。我们可以《茶花女》的中文译本为例。晚清时期, 小说被选作改良社会的工具, 翻译小说并非为了体现其文学价值或美学功能而是利用其“怨世、诋世、醒世”的社会功能。译者在翻译时主要考虑的不是“忠于原著”, 而是如何顺应晚清的社会及文化趋势。因此译者大多采取译述法, 常常出现夹译夹作、改写改译的现象 (孙致礼2002:23) 。如由林纾翻译的《巴黎茶花女遗事》, 其基调与清末民初中国人由于内忧外患而产生的哀恸情绪不谋而合, 因而在社会上被普遍认可, 广为流传。林纾的翻译主要运用了归化, 并省略了大量的细节描写。而后来由王振孙等学者重译的《茶花女》摆脱了晚清时的时代束缚, 侧重表现男女主人公赤诚相爱的故事, 以及女主人公虽沦落风尘但依旧纯洁的心灵。由此可见, 译文目的决定了译文结果。

3.2 连贯法则

连贯法则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 必须以符合译文文化环境的方式完成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合从源语向译语的转换。以下为连贯法则中主要涉及的几种翻译策略:

(1) 逐字翻译。逐字翻译注重保持源语的形态、词汇、句法上的特征, 是把原文的字词逐字翻译成另外一种语言, 而不改变原文的语句结构 (平洪2002:40) 。比如:to fight to the last man (战斗到最后一人)

(2) 字面翻译。字面翻译也叫“语法翻译”, 即改变源语的句法结构和词汇的惯用语来保持原文的文体风格和文化特征。字面翻译的重点是原文的词汇结构, 翻译目的是再现源语的语言形式。

比如:

And I applied my mind to know wisdom and to know madness and folly.I perceived that this also is but a chasing after wind. (Bible)

我又专心察明智慧、狂妄和愚昧, 乃知这也是捕风。 (例句中“chasing after wind”若按逐字翻译方法, 应译为“追在风后”, 显然不符合中文的词汇结构, 因而可结合中文的语法特点, 译为“捕风”。)

(3) 注释翻译。“注释翻译”也是翻译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在译文读者可能由于文化差异而无法理解源语文化特点时, 可加上适当的注释说明, 使译文读者更好地按照字面意思直译出内容。

比如:

A little learning is a dangerous thing;Drink deep, or taste not the Pierian spring.

(学识浅薄是一件危险的事情;比埃里亚泉水要深吸, 否则别饮。) (比埃里亚 (Pieria) 是希腊东北部的一个地区, 相传是诗人的保护神以及诗和一切艺术的化身的缪斯女神的出生地, 因此, Pierian spring就用来带指智慧之泉。译者将这句话翻译为中文时, 有必要对Pierian spring进行注释, 否则读者可能会产生疑问, 比埃利亚泉水是否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3.3 忠诚法则

诺德在功能理论的基础上还引入了忠诚法则, 对翻译目的的“可能性”或“合法性”进行了阐述。诺德坚信, 没有原文就没有翻译, 译者的自由应该被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诺德的“忠诚原则”并不同于传统的“忠实”概念。一般所说的“忠实”指的是译文对原文的忠实, 强调与原文的对等, 而“忠诚原则”则赋予译者根据翻译目的对包括权威文本在内的原文进行改动的权力, 同时它还要求译者对翻译行为参与各方负起应有的责任, 对自己的翻译策略进行说明或者解释, 以达成翻译各方的理解和共识 (卞建华2006:35) 。

4. 结语

不同于之前的主流翻译学派, 功能翻译理论将“目的”作为翻译策略的选择标准, 目的决定手段, 强调翻译的“交际性”, 同时以“目的”为出发点提出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忠诚法则给予译者极大的自由但又不失约束, 这对于文学翻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亦可以作为我们评判翻译的标准之一。

参考文献

[1]卞建华, 对诺德“忠诚原则”的解读[J]。《中国科技翻译》, 2006 (3) 。

[2]平洪, 诺德的文本功能和翻译策略[J]。《中国翻译》, 2002 (5) 。

[3]孙致礼, 从归化趋向异化[J]。《中国翻译》, 2002 (1) 。

[4]仲伟何, 功能翻译理论概述[J]。《中国翻译》, 1999 (3) 。

功能主义翻译理论 篇11

关键词:功能翻译理论 商务英语翻译 英语信函 社交价值

一、引言

翻译是人与人之间一种特殊的交际形式。20世纪70年代,“功能翻译”概念兴起于德国,以1971年凯瑟琳娜·莱斯(Katharina Reiss)的《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一书的出版为标志[1]。莱斯认为,理论上的翻译应是语篇的对等,即在表达方式、语义和交际功能等方面与原文对等,并不是简单的词句对应。这本书的主要观点是:等值在翻译实践中是不可能实现的。莱斯提出的功能翻译理论在尤金·A·奈达(Eugene Nida)的功能对等理论基础上突破创新,打破了传统文本中心论,让更多研究者意识到翻译理论研究的重要性。近些年,国内学者对德国功能翻译理论进行了评介,并结合功能翻译理论开展了大量的英汉翻译研究,如:杨英明(2001)[2]详细分析了功能翻译理论的实用理论基础;张美芳(2004)[3]基于功能翻译理论探讨了编译的具体运用及其合理性。

随着当代商贸活动的不断发展,“商务英语信函作为跨文化交际的一种方式”[4],它的重要性在国际商务谈判和交流中日益突出。然而,商务英语信函的译者往往只关注到翻译中所遵循的基本原则,而忽略了深层次的翻译指导原则,以致于在进行商务文本翻译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翻译问题,如语法和结构错误、语义表达模糊、篇章衔接不连贯等,使得商务英语翻译的理论研究与现实需求相脱节[5]。

笔者认为,商务英语中的语言、语篇、语法和词汇翻译除了应遵循专业性、规范性和准确性等基本原则之外,还应当注重功能翻译理论提出的四大原则,即“目的原则、一致原则、忠实原则和忠诚原则”[6],才能更好地将英语信函中的信息表达出来,以最大化地实现商务英语翻译的社交价值。本文基于功能翻译理论的目的、一致、忠实和忠诚原则来探讨商务英语信函的翻译。

二、功能翻译理论及其四原则概述

汉斯·费米尔(Hans Vermeer)指出,功能翻译理论是以目的论为中心,文本功能为导向的一种翻译理论。功能翻译理论主张文本翻译是综合性的翻译对等,而不是简单的词句对应。随着西方翻译史的不断发展,德国功能翻译理论派提出了四大翻译指导原则,包括目的原则、一致原则、忠实原则和忠诚原则,其中目的原则是四大原则中最主要的指导原则。四大翻译指导原则的提出对翻译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目的原则源于汉斯·费米尔的目的论。他认为译文是原文翻译在有目的和有结果的行为的基础上進行的语言转化。汉斯·费米尔的目的论进一步打破了传统翻译理论中心学说,认为翻译对等不是译者进行现实翻译的唯一标准,而是译文能够实现原文所传达的预期目标。1984年,汉斯·费米尔在《普通翻译理论原理》一书中指出,目的原则是翻译活动中最主要的指导原则,翻译的目的性指导着翻译的策略和方法。功能翻译理论中的目的论在翻译方法和策略上都进行了很好的诠释,如在选择归化还是异化的翻译方法上,不同的文本翻译类别其目的不同,选择的方法也就不同,即翻译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翻译的最终目的。目的论的提出打破了文本中心论固有的传统模式,对当代的翻译活动有着非凡的指导意义。

一致原则也称为连贯性原则,指译文必须符合语内连贯的标准[7]。也就是译文需要让读者理解,并在译语文化以及使用译文的交际环境中有意义[8]。在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目的原则是目的论中的首要原则,其他的指导原则都需要服从于这一原则。但是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文本的信息转化需要在语内连贯一致的前提下,才能完整而准确地向译语接受者传达出原文本的内容和要求,更好地发挥交际功能。

忠实原则也是费米尔理论中的重要指导原则之一。功能翻译理论的忠实原则指译文应该具有原文所具有的功能,准确地传达出原文的内容和风格。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忠实原则隶属于目的论中的目的原则。这里的忠实可以理解为文本的功能以及语篇的对等,但不是简单的词句对应。译者在进行翻译活动的过程中,需要从综合的角度出发还原原文的内容。特别是在中西方商贸活动往来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翻译作为特殊的社交方式,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译者及译语接受者对原文本所传达的内容和风格的忠实评判标准是不一样的。因此目的论下的忠实原则是相对的对等,而无法做到等值。

忠诚原则是克里斯汀娜·诺德(Christiane Nord)在对功能派理论进一步完善的基础上提出的原则,也称为“功能加忠诚”指导原则。功能指的是对翻译和文本类型进行划分的一种文本功能,而忠诚指的是译文和原文进行翻译转换中所有参与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忠诚原则要求当发起方、译语接受者以及原文作者三方有利益上的冲突时,译者必须介入协调,寻求三方的共识[9]。克里斯汀娜·诺德是费米尔的忠实支持者,高度肯定费米尔打破传统文本中心论所提出的目的论。在费米尔的目的论的基础上,诺德提出在进行文本翻译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翻译的功能因素,并在原文所预设的目的和有结果的行为当中选择恰当的翻译方法。“功能加忠诚”的指导原则是诺德提出的理想化的翻译理论,虽然此原则具有一定的功能范围上的局限性,但是这种理想化的理论在现实需求中仍然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三、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商务英语信函翻译遵循的原则

(一)目的原则

目的原则是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商务英语信函翻译首要遵循的原则。商务信函的目的性是非常明确的。如在外贸询盘中,发起人会直接告知对方本公司的商务贸易需求和条件,这样更加便于接受者对商务英语信函的理解。因此,注重目的明确、简洁明了是商务信函交际谈判的重中之重。在商务英语信函翻译的过程中,译者需要注重实效、突出重点并言简意赅地用译语传达出原文本的预期目标。如:

(1)We are interested in buying large quantities of steel screws in all sizes.We would be obliged if you would give us a quotation per kilogram C&F Liverpool,England.

可以看出,例(1)这两句话都是发起方向对方表达的具有目的性的请求。译者在英译汉的过程中应该明确重点,还原英语信函的预期目标。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翻译成:“本公司有意购买各种型号的钢螺钉,如贵公司能给予我方每公斤钢螺钉送抵英国利物浦的成本加运费的报价单,我公司将不胜感激。”应该从目的论的指导原则出发,明确重点并简洁明了地传达出信息,改译成“本公司有意购买各型号钢螺钉,欲知每公斤送抵英国利物浦的成本加运费价格,如蒙惠赐上述报价单,不胜感激”,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二)一致原则

一致原则是在功能翻译理论基础上,服从于目的原则的一种具有从属性质的指导原则。在商务英语信函翻译过程中,一致原则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一致原则也称为连贯性原则,指必须符合语内连贯、上下文协调一致的标准。功能翻译理论强调文本翻译过程中的一致性原则,但是这里的一致性并不是指等值的词句翻译,而是认为在不同的交际语境中,词句和语篇的翻译也会不同。也就是译文中词句和段落的翻译要与英语信函的交际语境保持一致,这样才会有助于读者对商务信函的理解。例如:

(2)This offer is subject to our final confirmation.

商务翻译人员进行报盘的时候,通常会将此句译为“该报盘以我方最后确认为准/该报价须经我方最后确认”。可以看出,例(2)中的“is subject to”在商务英语信函中表示“需经过、以……为准”义,如果放在一般的语境下,它表示“受支配,从属于;有……倾向的;常遭受……”义。因此,如果译者不充分考虑交际语境的影响,使用一般语境下的词组含义对该句进行翻译,商务英语信函的内容会遭到破坏,会导致译语接受者无法接收到准确的商务信函信息,造成理解的偏差。

(三)忠实原则

基于功能翻译理论,译者在进行商务英语翻译时应尽最大的努力还原商务文件的内容和风格。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来看,商务英语信函自身的文体特征要求译者在进行信函翻译的同时,应注重用词的准确性和专业性,忠实于商务英语信函的内容及其本身所具有的社交功能。如果商务英语信函的翻译没有遵循功能翻译理论中的忠实原则,那么译文就无法传达出原文的真实目的,更无法体现商务英语信函所具有的交际功能。

例如,在商务英语信函中,当一方向另一方表示期盼的时候,经常会使用这样的表达:

(3)We look forward to hearing from you soon.

对于商务英语信函中所具有的语气特征,译者也应该在译文中传达出同样的语气特征,这样才能如实地向接受者反映发起者的态度。对此,我们不能将此句译成“我们盼望着不久能听到你的回音”。因为译者在进行语言转换的时候,应该忠实原文并充分考虑到信函发起者对接受者尊重的态度,所以應译成“我们盼望着不久能听到您的回音”。因此,译者在商务信函翻译过程中,不论是进行人称翻译还是专业术语翻译,用词准确并遵循功能翻译理论中的忠实原则,才能更好地传达出商务信函的情感意义[10]。

(四)忠诚原则

忠诚原则是克里斯汀娜·诺德在对功能派理论进一步完善的基础上提出的原则。在功能翻译理论下,忠诚原则主要是指翻译人员在发起人、译语接受者以及原文作者这三方产生文化和利益冲突时,担当调解员的职责以促成三方达成共识。例如,在商务英语信函中,当三方涉及到文化和利益冲突的时候,为了更好地实现商务英语信函翻译的社交价值,译者应坚持忠诚原则,从客观的角度出发,处理好三方的人际关系。例如:

(4)I am afraid you should compensate us by 5% of the total amount of the contract.

例(4)这句话在商务英语信函中,对于西方人来说,“I am afraid”表示加强担心的程度,是想提醒对方事情的重要性。而对于译语接受者来说,特别是汉语语境中的接受者,由于文化背景和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若将此句等值译成“我恐怕你方需要赔偿我方合同全部金额的百分之五”,会让译语接受者认为此要求具有强制性和偏激性从而无法认同,容易导致贸易往来上的冲突。因此,译者在进行商务信函翻译的过程中,应秉持克里斯汀娜·诺德的忠诚原则,从客观的角度出发,恰当地处理“I am afraid”这句插入语,将其省略不译,以保证各方关系和谐,使商务信函翻译发挥良好的社交功能。

四、结语

通过上文对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商务英语信函翻译的探讨,笔者认为功能翻译理论的目的、一致、忠实和忠诚原则可为商务英语信函的翻译提供有益的指导。商务英语信函翻译在功能翻译理论四大原则的指导下,能更好地把握和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风格,向译语接受者传达准确的商务信息,发挥最大的社交价值,以保证商贸活动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王晶.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在国际商务英语翻译中的运用——以广

告翻译为例[J].商业现代化,2007,(8):9-10.

[2]杨英明.论功能翻译理论[J].中国翻译,2001,(6):39-42.

[3]张美芳.编译的理论与实践——用功能翻译理论分析编译实例

[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2):95-98.

[4]陈煊,周凝绮.跨文化交际下商务英语函电写作研究[J].吉林省

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5,(2):121-122.

[5]张莉.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的商务英语翻译研究[J].开封教育学

院学报,2015,(3):48-50.

[6]张晓辉.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的法律翻译[D].北京:对外经济贸

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7]李杨.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的公示语翻译[D].长春:吉林大学硕

士学位论文,2009.

[8]汤玉洁.浅析翻译目的论[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

(1):159-161.

[9]李芳.对功能翻译理论的“功能”再解读[J].北方文学,2013,

(2):138-139.

[10]陆文彬.商务函电写作中的礼貌原则及其实现手段[J].大学英

语,2005,(6):390-391.

功能主义翻译理论 篇12

1 功能翻译理论概述

功能翻译理论是对“等效”翻译理论和翻译理论的重大突破和补充,试图把翻译从原语的束缚解放出来,从译者的视角下来看翻译活动。该理论认为,翻译是一个需要充分从读者和客户的要求出发,来考虑目的关系行为,它是一个相互沟通的过程,有很强的目的性。此外,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创始人之一赖斯提出的文本类型理论,同时将文本类型理论和翻译策略融合在一起。她认为,文本类型和文本分析功能将帮助译者来确定合适的翻译策略。总结和借鉴前人的翻译经验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其功能分类的文本,这些类别包括:“信息类型”、“表现”、“使役型”和“视听媒体类型”,等。因此,这种翻译理论为使用不同的方法来翻译不同类型的文本提供了理论依据(谢天振)。

2 功能翻译理论——目的论及其应用

2.1 目的论

目的论翻译过程中应遵循三条规则,即:翻译的目的,连贯的规则和忠诚度规则。翻译的目的有两个基本原则:翻译的翻译目的的互动;目的不同对象的变化。根据这两个原则,译者可以采取任何的翻译策略,以达到自己的目的。连贯性规则是指翻译的语言遵循一个统一的标准。连贯性是指所谓的语言翻译必须让接受者了解,在目标语言的文化和翻译的交际环境中有意义。忠诚度规则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尊重原作者,也要求对读者负责。语际连贯类似的通常被称为“忠实于原著,但忠实于翻译目的和翻译由最初理解的程度和形式来确定。”文本特征的理论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克里斯蒂安·诺德认为,文本可以分为四个基本功能:所指功能(referential function)—该功能是文字描述的对象、事件和现象,其目的是向读者提供信息,改变了读者的认知状态的表达功能;表达功能(expressive function)—文本发送的是文本发送事物或现象的态度或感情;通话功能(appellative function)—文本接受者为中心,旨在呼吁诱导和启发读者的内心体验、感受和个人的意识;寒暄的功能(phatic function)—建立和维持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关系(王卫强,2004)。

2.2 应用分析

电影和电视作品是我们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欣赏外国电影和电视作品,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沟通,电影和电视作品的翻译因此应运而生,并使电影文化的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功能翻译理论在电影翻译研究方面应用非常广泛,在实际翻译中通过这种翻译思想,可以总结归纳出一些共识和方法,让翻译变得更简单。与此相反,在我们的国家,包括电影翻译的研究相对滞后,翻译工作的质量也参差不齐。影视翻译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注意,它是远远优于其他形式的文学翻译。基于这种差距,笔者尝试使用功能翻译理论研究来进行影视作品翻译,提高产品质量的电影翻译参考。根据功能翻译理论,特别是“目的论”的最高原则,翻译活动的目的决定在翻译过程中选择的方法和策略。影视翻译的行为是有目的的,它需要一个翻译在时间和空间里的限制,向处在特定文化背景中的观众最有效地传达最相关的信息,使本国观众欣赏到不同于本民族文化的“异国情调”(曹英华、郝进仕,2003)。

同时,现在由于文学翻译市场的异常火爆,越来越多的学者和译者将翻译的作品向儿童图书市场靠近,因为很多儿童图书都要进行翻译,特别是一些儿童感兴趣的童话小说。然而这些翻译作品中都不能很好地将作品与儿童的特征结合在一起,使得有些非常适合儿童的,经过翻译后反而变得“成人化”(Nord,2009)。这主要是翻译作者缺乏一种“功能翻译”的理念,翻译是为了某项功能服务,就像儿童图书作品的译本,就是要满足儿童看儿童图书的需要,因此近些年来更是有越来越多的外国儿童文学作品被引进或者重译,成为儿童图书市场的一支生力军,其中也不乏来自英语国家的经典畅销作品。与大量的译介不相符的是相对薄弱的儿童文学翻译理论研究,理论研究的滞后可能导致翻译活动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依据而步履维艰甚至停滞不前。

摘要:功能翻译理论为翻译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此理论的核心是翻译目的/译文功能,它把翻译的目的和功能看成是应用文体翻译的依据。本文主要探讨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英语翻译的技巧。

关键词:功能翻译理论,翻译技巧,依据

参考文献

[1]Nord,Christiane.Text Analysis in Translation:Theory,Methodology,and Didactic Application of a Model for Translation-Oriented Text Analysis[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98.

[2]曹英华,郝进仕.论翻译中文化意象的失落与歪曲[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3(4).

[3]王卫强.评析《围城》翻译中的文化诠释[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11).

上一篇:三方支付下一篇:电力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