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市场

2024-10-23

电力市场(精选12篇)

电力市场 篇1

0 引言

从近几年的电力市场化改革情况来看,国家主要推行的区域电网统一电力市场建设过程中,由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电价水平不同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电力市场化改革遇到了较大的困难和阻力,区域电网统一电力市场在处理有关各方利益的协调等方面,也面临着各种错综复杂的尖锐矛盾。

在推进区域电网电力市场建设中,是以区域电网统一电力市场为主推进电力改革,还是以省为主推进电力改革(区域分层交易的共同市场),存在不同看法。一种观点认为,以区域电网统一电力市场为主,有利于打破省际分割、优化资源配置、克服电力市场无序竞争、减少资源浪费;另一种观点认为,要尊重现有省为主体的实际,既要考虑资源优化配置,更要考虑资源公平配置,并且中国目前大部分电力交易(90%以上)在省内完成,现阶段,以省为主的市场模式可以克服省际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如果现在就实施区域电网统一电力市场,在当前财政体制以省为单位的格局下,难以得到真正的推广。各方认识不一也影响了电力市场体系的规范建设。因此,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符合中国实际情况,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各省经济协调发展、节能减排、提高市场效率、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与公平配置的电力市场体系模式。

在电力市场建设中[1,2,3,4,5,6,7,8,9,10],能否先建立与中国体制(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改革进程相适应、适合国情的过渡的电力市场体系模式?这样的市场体系模式既能包容各种市场模式(各种模式的省级电力市场、区域电力市场、跨省跨区电力市场等),又能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公平配置。在此基础上,通过过渡的电力市场体系模式逐步培育市场成员的市场意识,随着体制改革的推进、各种配套政策的完善,以及各省(或区域内各省)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的不断缩小,同时伴随着市场的不断开放和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类似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北欧等电力市场体系模式的形成过程,在市场成员的推动下,自发地过渡到区域统一市场或国家统一市场或跨省跨区统一市场。

在上述背景下,本文分析了设计中国电力市场体系模式所面临的基本形势,给出了互联电网电力市场体系模式架构,提出了10种符合目前中国国情的电力市场体系模式,对主要市场体系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

1 设计电力市场体系模式面临的基本形势

1)中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计划与市场并存的“双轨制”阶段(转型经济阶段),正处于城市化与工业化高速发展阶段,电力工业也正处于优化电源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转型阶段,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还没有形成规范的制度。相应地,中国的电力市场化改革,也不可能超越其经济发展的转型经济阶段。在转型经济阶段,政府宏观调控、国有经济控制力、发展低碳经济、电力工业发展与节能减排等都将对电力市场建设产生巨大的影响,这决定了中国现阶段的电力市场既不同于一般商品市场,也不同于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电力市场。

转型经济下的制度安排既不同于计划经济,也与完全市场经济存在一定差异。中国转型经济最重要的特征是渐进式转型,在转型过程中力求保证经济社会发展的连续性,要充分考虑稳定这个约束条件,经济发展要以政治稳定、社会稳定为基础,要实现社会稳定,必须处理好各方利益的平衡协调问题,在存量经济发挥作用的同时,注重发展增量经济,这是渐进式转型能够确保经济稳定增长的一个重要前提。

在体制转型过程中,各种体制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不可能改好了一个再改下一个,否则会出现很大的体制间“不协调成本”,某些体制的改革“超前”或“滞后”(瓶颈),都是无效率的。在所有相关领域(包括政治体制和社会政策)都同时推进改革,同时考虑各种体制之间在转型过程当中(也就是在没有彻底完成改革之前)的相互协调,应是体制改革的基本政策方法。

2)中国区域间、省间的能源分布与需求极其不平衡,电源结构和负荷特性存在着较大的互补性,发电成本和用电效益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3)中国的财税体制、行政管理体系、电价体系、电网安全责任体系的形成,都是以省为基础。各省经济发展不平衡,对电价的承受能力差异很大。上述因素决定了省这一级在中国电力市场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从资源优化配置与公平配置的角度出发,现阶段各省的电力资源将在优先满足本省需求的前提下,将余缺部分进行跨省跨区优化配置。

4)目前的区域电网电力市场与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体系不相协调。国内目前区域电网覆盖的省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区域所覆盖的省一般是不一致的,而国家对不同区域经济的发展,一般有不同的配套政策;在目前的国情下,区域电网统一电力市场在促进区域电网内各省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实现各方利益的平衡协调等方面难度很大。

5)清洁能源快速发展,对市场建设目标有新要求。能源问题成为国际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气候变化成为世界经济秩序和能源发展的重要因素,发展低碳经济、发展清洁能源是世界上主要国家共同的战略选择,发展清洁能源已成为中国能源战略调整的重要内容。国内已大力发展以水电、核电、风电和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清洁能源,这就要求电力市场建设需要优化市场目标,通过设计合理的电力市场模式和规则来满足低碳经济发展、清洁能源发展,减少排放(污染物减排、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减排等)。

2 设计电力市场体系模式遵循的基本原则

电力市场建设,必须与本国的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改革进程相适应,必须与本国的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必须与本国的经济模式相适应,必须与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相适应,必须考虑效率目标与发展目标的有效协调,必须考虑资源优化配置与资源公平配置的有效协调,必须考虑市场风险、建立电力市场的风险防范机制,必须确保各方利益的平衡协调,必须有利于促进各省经济的协调发展,必须从能源产业链(如煤电产业链)整体效率的角度,来设计电力市场体系模式。

设计电力市场体系模式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与中国体制改革进程相适应原则,与中国的经济模式相适应原则。构建电力市场竞争主体要充分考虑国有经济占主体的情况,要充分考虑政府宏观调控对电力市场建设的影响,要充分考虑对各省经济发展的影响。

2)安全稳定原则。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及连续可靠供电,保证电力市场平稳运营。

3)公平开放原则。应尊重市场主体的意愿,提高市场交易信息的透明度,保障市场的公开、公平、公正。

4)发展低碳经济和节能减排原则。电力市场建设需要具有“绿色”内涵,必须优化市场目标,以促进节能环保为前提条件,设置合理的电力市场机制和市场规则引导节能减排、促进清洁能源消纳。

5)协调发展原则。处理好市场运营与政府宏观调控的关系,处理好电力企业之间、电力企业与电力大用户之间的关系,促进国民经济与电力工业的和谐发展。

6)积极稳妥原则。要从当前电力工业的实际出发,逐步扩大交易主体和交易范围,最终实现全电量竞争。

7)促进电力工业持续、健康发展原则。中国作为经济持续发展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客观上决定了电力需求将保持持续、稳定增长。电力市场体系建设应以促进电力工业发展为目标。

8)必须从与电力工业有关的能源产业链(如煤电产业链)整体效率的角度,来设计电力市场体系模式。

9)必须逐渐符合中国大范围优化配置资源的要求。

10)必须考虑到各省政府电力行政管理政策长期存在的现实,充分调动各省政府的积极性,推进市场建设。

11)必须考虑市场风险、建立电力市场的风险防范机制。

3 互联电网电力市场体系模式架构

3.1 中国电力市场体系模式架构

电力市场体系应包括3个层面的内涵:

1)市场架构的层级。在中国,市场体系的架构主要有以下8种:①单一的区域统一市场模式;②省、区域两级市场协调运作的模式(区域共同市场模式);③省、区域、国家三级市场协调运作的模式;④区域、国家两级市场协调运作的模式;⑤省、国家两级市场协调运作的模式;⑥省、跨省跨区两级市场协调运作的模式;⑦单一的跨省跨区统一市场模式;⑧单一的国家统一市场模式。

2)交易市场的种类,主要指电能交易市场、辅助服务交易市场、电力金融交易市场等;

3)交易品种,如电能交易市场中的期货交易、现货交易、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大用户直购电)、发电权交易等。

本文主要研究市场体系的架构层级,其他方面可参见文献[1,2,3,4,5]。

3.2 各类市场的协调模型

各类市场的协调模型主要有以下8种:

1)各市场间余缺调剂型。本市场电力电量富余时,向其他市场售电,电力电量短缺时向其他市场购电。

2)指定参与型。指定某类机组参与某类市场(某个平台)。

3)自愿参与型。建立自愿参与的电力市场,通过事先定义区域间、省间交易的种类以及相关规则,为各省提供更加灵活的电力电量交易平台;同时建立和完善跨省跨区备用共享机制。

4)协调运作、分层交易型。 采用“自下而上预决策及申报、自上而下决策、整体优化,多级多类优化协调、逐级逐类细化”的协调机制。

5)份额电量竞争型。要求各省开放一定比例的市场份额,组成跨省跨区交易空间。

6)功能分工型。中长期合约交易在某类市场(某个平台)进行,短期、日前、实时交易在另一类市场(某个平台)进行。

7)全电量竞争、差价合约型。各类市场根据各自的市场规则,独立地开展市场交易。允许各类市场存在不同的交易规则、交易时间、交易品种、交易方式。在各类交易平台交易结束后,将所有交易结果转化为金融合约。通过建立统一交易平台,组织包括所有互联电网市场成员在内的全电量竞争、差价合约的日前集中交易市场。在日前集中交易市场中,使市场成员参与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发电权的自动转移。

8)集中竞争型。除实时平衡交易及辅助服务外,其他所有交易在一个平台进行。

4 主要电力市场体系模式设计

1)体系模式Ⅰ:

以余缺调剂为主,省、区域、国家三级电力交易平台协调运作的体系模式。

分别建立国家、区域、省电力交易平台,电力交易首先在省交易平台进行,省交易平台无法平衡的电力电量余缺,省电力交易中心作为本省电厂的委托代理,到区域交易平台调剂,区域交易平台无法平衡(调节)的电力电量余缺到国家交易平台平衡(调节)。这里的电力电量平衡包括中长期平衡和短期平衡。

中国目前区域电网覆盖的省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区域所覆盖的省一般不一致,而国家对不同区域经济的发展,一般有不同的配套政策;在目前国情下,区域电网统一电力市场对促进区域电网内各省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实现各方利益的平衡协调等方面难度很大;而目前按发展区域经济建立电网是不现实的,因此,建立国家、区域、省的三级电力交易体系,是确保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的可选方案之一。

国家电力交易平台负责跨区之间的省间交易;区域电力交易平台负责区域内的省间交易;省电力交易平台是国家和区域电力交易平台的基础,负责省内交易,并作为本省电厂的委托代理,参与跨省跨区交易,国家与区域电力交易平台的成交合同(跨省跨区交易合同)都将在省交易平台中履行,省交易平台在电力电量平衡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

该体系模式基本维持了电力电量平衡和电力交易的现有格局。对电力需求比较平稳的市场而言,该体系模式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和合理性。

2)体系模式Ⅱ:

以余缺调剂为主,省、跨省跨区两级电力交易平台协调运作的体系模式。

建立省、跨省跨区两级电力交易平台,电力交易首先在省交易平台进行,省交易平台无法平衡的电力电量余缺,到跨省跨区电力交易平台平衡。

在跨省跨区交易平台上,涉及跨区交易,由国网交易中心负责组织、区域交易中心配合;涉及区域内跨省交易,由区域交易中心负责组织。省交易平台由省交易中心组织,并作为本省电厂的委托代理,参与跨省跨区交易;条件具备时,电厂也可以直接参与跨省跨区交易平台进行交易。

建立统一的跨省跨区交易平台,有利于跨省跨区资源的统一优化协调,有利于跨区交易与跨省交易之间的有效协调,有利于理顺交易各环节、压缩交易链条、提高交易组织效率、提高数据交换效率,有利于更好地消除各方对市场的分割、实现各类市场间的有效衔接,有利于实现交易信息有效共享。省交易平台以省内发电机组中长期合约为基础,开展省内外送电交易、发电权交易、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等,通过与跨省跨区交易平台的协调运作,落实跨省跨区交易的送电资源和消纳空间。跨省跨区交易平台和省交易平台均采用“中长期合约交易为主,短期灵活交易为辅”的交易模式。中长期合约交易为主的交易模式,与现有的机制形成良好的衔接,对市场各方利益调整不大,符合中国国情,有利于市场推进。

该体系模式架构以统一的跨省跨区交易为主要特征,以省内多品种交易为基础,逐步构建统一开放的电力市场体系。

3)体系模式Ⅲ:

市场主体指定参与,省、区域、国家三级(或省、跨省跨区两级)电力交易平台协调运作的体系模式。

在国家、区域和省分别建立交易平台(或建立省、跨省跨区两级电力交易平台),根据有关原则,明确规定参与国家、区域、省(或省、跨省跨区)电力交易平台的发电机组,任一发电机组只能参与一个交易平台进行交易。

该体系模式对发电机组的交易范围进行了人为划分,对特定类型发电机组可以参与哪一级交易平台进行了明确规定。该体系模式看似比较简单易行,但存在如下问题:对发电机组可以参与哪级交易平台进行人为规定,带有一定的计划色彩,违背了自愿参与交易的原则,也不符合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方向。

4)体系模式Ⅳ:

各市场主体自愿参与,省、区域、国家三级(或省、跨省跨区两级)电力交易平台协调运作的体系模式之一。

区域内经济发展水平、购售电价格水平比较接近的省称为A类省(包括省内发电厂、省电力公司等,下同)。

与区域内其他省相比,省内产业对电价波动承受能力差,经济相对不发达,如果该省内的电厂直接在国家、区域交易平台(或跨省跨区交易平台)交易,对该省的经济发展负面影响较大,不利于促进该省经济的发展,该类省称为B类省;省内电网与区域电网联系薄弱或无联系的省称为C类省。

B类省、C类省的省电力公司作为该省电厂的委托代理与A类省一起在国家、区域交易平台(或跨省跨区交易平台)交易。条件成熟时,B类省、C类省的发电企业,再直接与A类省一起参与统一平台交易。

对于B类省、C类省,可采用以下模式参与跨省跨区交易(国家、区域交易平台或跨省跨区交易平台):

首先,省内电网调度的电厂在省内交易,省电力调度交易机构首先进行省内电力电量平衡,依次制定各电厂年、季、月、日的初步发电交易计划;对于在省内市场交易不成功的电厂,可以重新进行参与跨省跨区交易的二次报价。

其次,根据省内电网与区域电网的联络线输送能力、已签订的各类联络线输电合同、电厂报价等,申报跨省跨区交易在一定条件下的购电报价曲线和一定条件下的售电报价曲线。

最后,根据省交易平台在跨省跨区的交易情况(年、季、月、日),相应调整确定(修正)各电厂的发电交易计划。

该体系模式类似于北欧、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电力市场的形成过程。

5)体系模式Ⅴ:

各市场主体自愿参与,省、区域、国家三级(或省、跨省跨区两级)电力交易平台协调运作的体系模式之二。

将发电企业划分为AA类、BB类。

AA类发电企业,既可参与省外市场各类交易(参与国家交易平台的跨区交易、区域交易平台的跨省交易,或参与跨省跨区交易平台),也可参与省交易平台(年度、季度、月度、日前交易),自由选择(只能选择其中之一)。

BB类发电企业,只能参与省交易平台。

跨省跨区交易平台逐步向省内发电企业开放,进一步减少交易环节,形成多买多卖、多方竞争的态势。充分考虑节能、环保、价格、余缺等因素,短期以月度为主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灵活交易,适时组织开展跨省跨区集中竞价(包括发电权交易、大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等)工作,形成有利于节能减排的跨省跨区交易模式。随着跨省跨区交易平台不断发展,省交易平台持续开放,逐步形成统一开放的电力市场体系。

6)体系模式Ⅵ:

“自下而上预决策及申报、自上而下决策、整体优化”的省、区域、国家三级(或省、跨省跨区两级)电力交易平台协调运作的体系模式。

该体系模式采取“自下而上预决策(预安排)及申报、自上而下决策、整体优化,多级多类交易优化协调、逐级逐类细化”的思路,各省交易平台将省内的电力电量供求数据曲线有效地传递到区域交易平台,并进一步传递到国家交易平台;同时,国家交易平台制定的跨区域交易计划应作为区域交易平台制定区域内交易计划的边界条件,区域交易平台制定的跨省交易计划应作为省交易平台制定省内交易计划的边界条件。或者:各省交易平台将省内的电力电量供求数据曲线有效地传递到跨省跨区交易平台,跨省跨区交易平台制定的跨省跨区域交易计划作为省交易平台制定省内交易计划的边界条件。

该体系模式的详情参见文献[1] 。

7)体系模式Ⅶ:

“份额电量竞争”的省、跨省跨区两级(或省、区域、国家三级)电力交易平台协调运作的体系模式。

一定比例的电量在跨省跨区交易平台(或区域、国家交易平台)交易,其他比例电量在省交易平台交易。

该体系模式中,在跨省跨区交易平台与省交易平台的交易电量比例如果适当,可以规避风险,但具体操作复杂、协调难度大。

该体系模式曾经在华东、东北、南方等区域电力市场试点。

8)体系模式Ⅷ:

“交易功能分工型”的省、跨省跨区两级(或省、区域、国家三级)电力交易平台协调运作的体系模式。

类型1:中长期(年度、月度)交易在跨省跨区交易平台(或区域、国家交易平台)进行,日前、实时交易在省交易平台进行。

类型2:中长期(年度、月度)交易在省交易平台进行,日前交易(余缺调剂交易)在跨省跨区交易平台(或区域、国家交易平台)进行,建立日前余缺调剂交易市场。

类型3:各级交易平台(以及各交易平台之间)先进行各类自愿参与的交易。交易品种视各级交易平台的规则而定,可包括年度、季度、月度交易、日前交易、发电权交易、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包括各类电网企业之间的双边合同、各类发电合同)等。在各级交易平台交易结束后,在跨省跨区(或区域、国家)日前集中交易平台上,市场主体(售电方、购电方)在已签订的各类合同的基础上,根据剩余发电能力或购电能力,进行余缺调剂。

9)体系模式Ⅸ:

“全电量竞争、差价合约”的省、跨省跨区两级电力交易平台协调运作的体系模式。

在跨省跨区交易平台建立日前集中交易市场。

首先,各级交易平台以及交易平台之间先进行各类交易。交易品种视各级交易平台的规则而定,可包括年度合约、月度竞价、日前竞价等。在各级交易平台交易结束后,将所有交易结果转化为金融合约。组织包括所有互联电网市场成员在内的全电量竞争、差价合约的日前集中交易市场。在日前集中交易市场中,将实现发电权的自动转移。对于在各级交易平台上成交价格高于互联电网日前集中市场边际价格的机组,自动出让发电权;对于在各级交易平台上交易价格低于日前集中市场边际价格的机组,自动成为发电权受让机组。

互联电网日前集中交易市场是一种帕累托改进。首先,各级交易平台的交易完成了社会福利的初始分配,保证了各市场成员的利益。而将所有交易结果转化为金融合约为发电资源的进一步优化配置提供了可行性。组织互联电网日前集中市场交易促进了社会福利最大化,通过发电权自动转移机制,将互联电网日前集中交易带来的社会福利增量分配给了发电权自动转移双方,实现了帕累托改进。

但是,该体系模式中的发电权自动转让与发电权交易[6]有本质的不同。发电权自动转让是一种强制转让行为(集中竞价后,一些市场主体的部分发电权电量强制转让),可能会损害某一方利益。发电权交易是一种自愿交易行为,交易电量和交易电价由买卖双方/多方协商确定。

该体系模式类似于华东电力市场,也是一种统一市场模式。

10)体系模式Ⅹ:电力市场体系目标模式(帕累托最优的电力市场模式)。

根据经济学原理可知,完全竞争的统一市场将达到帕累托最优。因此,条件具备时,可建立互联电网的统一电力市场交易平台(区域统一市场或国家统一市场或跨省跨区统一市场),运用市场竞争机制,实现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状态,在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

5 主要电力市场体系模式的分析比较

以余缺调剂为主的体系模式Ⅰ和Ⅱ,考虑了目前省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国内目前的“财税体制、行政管理体系、电价体系、电网安全责任体系”以省为主的现状相适应,基本维持了电力电量平衡和电力交易的现有格局,这是该体系模式目前正在运行的重要原因。但是,这两类体系模式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缺点:首先,省内先平衡的模式,可能导致地方政府或是大量建设地方电源而拒绝接受外来电力,或是限制电力资源外送;其次,中国能源资源和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性,要求其电力发展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资源优化配置,这两类体系模式可能不利于能源发展战略的实施。因此,仅是一种过渡的体系模式。

体系模式Ⅲ和Ⅶ曾在华东、南方电力市场应用过,但并不成功。该模式看似比较简单易行,但带有一定的计划色彩,违背了自愿参与交易的原则,也不符合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方向。

体系模式Ⅳ,Ⅴ,Ⅵ,体现了自愿参与交易的原则,符合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方向。

体系模式Ⅷ中的类型3,允许各级交易平台以及交易平台之间先进行各类自愿参与的交易,余缺部分在跨省跨区(或区域、国家)日前集中交易平台上进行统一调剂,体现了市场主体自愿参与的原则,不会出现市场主体间的利益较大转移,既适合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也适合经济相对不发达的省份。

体系模式Ⅸ符合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方向,但可能出现市场主体间的利益较大转移。

体系模式Ⅹ是市场体系模式的目标模式。

体系模式Ⅰ,Ⅱ,Ⅳ,Ⅴ,Ⅵ,Ⅷ适合经济发展水平差别比较大的省份。

体系模式Ⅲ,Ⅳ,Ⅴ,Ⅵ,Ⅶ,Ⅷ,Ⅸ,Ⅹ适合经济发展水平比较接近的省份。

本文的10个体系模式中的省、跨省跨区两级电力交易平台协调运作的体系模式,与省、区域、国家三级电力交易平台协调运作的体系模式相比,压缩了交易链条,提高了交易效率和数据交换效率;有利于更好地消除各方对市场的分割,实现各类市场间的有效衔接。

体系模式Ⅰ~Ⅸ均为过渡模式,条件具备时,可以过渡到目标体系模式Ⅹ。

体系模式Ⅰ~Ⅸ以及目标体系模式Ⅹ,条件具备时,建立完善的中长期电力批发交易市场、电力日前交易市场、电力实时平衡市场、电力辅助服务市场、电力零售市场、电力金融市场(防范市场风险的,以电力期货、电力期权、电力保险等为主要交易品种的电力金融市场)。

6 结语

电力体制改革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单个工业重组之一。其核心是市场化,即采用市场机制来克服传统政府管制的弊端,促进电力工业长期、健康地发展。电力市场体系模式的设计(交易制度的设计)是电力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往往是交易制度的错误设计而不是电力本身固有的特点导致了较为剧烈的电价波动,影响电力市场的有效运行。近20年来,电力体制改革在某些国家和地区进行得比较成功,而在另一些国家和地区则遭遇严重挫折。“‘创造(设计)’运行良好的竞争性电力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是一项重大的技术和制度挑战,很容易搞糟,也很难做好[7]”。因此,必须进行科学论证,设计合理的市场体系模式及交易制度。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中国正处在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阶段,经济在相当长时间内将维持快速增长。电力工业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要服务于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不能出现任何大起大落的情况。因此,电力市场建设要促进电力工业发展,促进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同时,电力市场建设必须充分尊重电力运营的客观规律,以确保电力安全稳定运行为前提。既要促进电力发展,又要控制好市场风险,应首先选择风险小、符合实际、能够解决主要矛盾的市场体系模式。

参考文献

[1]尚金成.兼顾安全与经济的电力系统优化调度协调理论.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31(6):28-33.SHANGJincheng.Coordination theory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 opti mal dispatch considering security&economics.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7,31(6):28-33.

[2]尚金成,夏清.电力市场理论研究与应用.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

[3]尚金成,张兆峰,韩刚.区域共同电力市场交易机理与交易模型的研究.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29(4):6-13.SHANGJincheng,ZHANG Zhaofeng,HAN Gang.Study on transaction mechanismand model of regional layered electricity market.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5,29(4):6-13.

[4]尚金成,张兆峰,韩刚.区域电力市场竞价交易模型与交易机制的研究:(一)竞价交易模型及其机理、水电参与市场竞价的模式及电网安全校核机制.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29(12):7-14.SHANGJincheng,ZHANG Zhaofeng,HAN Gang.Study on transaction model and mechanism of competitive regional electricity market:Part one transaction model and mechanism,the mode for hydroelectricity competition participate in market transaction,power system security checking mechanism.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5,29(12):7-14.

[5]尚金成,张兆峰,韩刚.区域电力市场竞价交易模型与交易机制的研究:(二)电价机制及其稳定制度、市场风险及其规避、结算机制与市场盈余公平分配模型.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29(13):5-12.SHANGJincheng,ZHANG Zhaofeng,HAN Gang.Study on transaction model and mechanism of competitive regional electricity market:Part two pricing mechanism and stabilization system,market risk and elusion,settlement mechanism and market surplus allocation.Automation of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5,29(13):5-12.

[6]尚金成.基于节能减排的发电权交易理论及应用:(一)发电权交易理论.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33(12):46-52.SHANG Jincheng.Generation right exchange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s based on energy-saving and emission-reducing:Part one generation right exchange theory.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9,33(12):46-52.

[7]JOSKOWP L.Electricity market liberalization lessons learned from the U.S.,Berlin,2004[EB/OL].[2009-10-20].http://www.econ.cam.ac.uk/electricity/news/berlin04/joskow.pdf.

[8]夏清,彭涛,江健健.兼顾经济协调发展和电网安全的区域共同市场.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28(19):1-5.XI A Qing,PENG Tao,JI ANG Jianjian.Regional layered electricity market considering economical coordination and power grid security.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4,28(19):1-5.

[9]傅书逷,王海宁.区域共同电力市场建设中若干问题的探讨.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29(21):1-4.FUShuti,WANG Haining.An exploration on regional common electricity market design.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5,29(21):1-4.

[10]耿建,高宗和,张显,等.节能电力市场设计初探.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31(19):18-21.GENG Jian,GAO Zonghe,ZHANG Xian,et al.A preli minary investigation on power market design considering social energy efficiency.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7,31(19):18-21.

电力市场 篇2

北极星电力网新闻中心

来源:北极星输配电网整理

2015/8/21 8:08:59

我要投稿

所属频道: 关键词: 电力市场电力企业电力交易

北极星输配电网讯:随着电力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力市场营销中存在的不足也逐渐暴露出来,电力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在这些竞争中脱颖而出并获得进一步的发展,是电力市场营销环节必须思考的问题。在企业发展的同时,要针对市场的变化改变营销策略,认清企业现状,建立新型的营销观念,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帮助企业完成进一步的发展。电力企业市场营销现状 1.1 电力企业发展现状

当 前,我国的电力企业处于一种持续发展的状态,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在逐年增长,同时电力市场对电力供应的需求也逐渐增高,电力企业也面临着国家税法改革带来的 机会和挑战,因此电力企业面临着改革的命运,并在改革中完成电力市场的发展。电力企业中的管理人员普遍具有很强的营销意识,为了能够增加企业效益,他们对 市场营销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了解。在市场营销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情况下,电力企业和其他很多企业的市场营销都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在增加企业利益方面贡献了 力量。1.2 市场营销策略的重要性

在目前的市场中,电力企业具有很大的独立性,国家也 对电力企业进行了多方位的帮助和扶持,在这样的形势下,电力企业必须完成效益的有效增长。市场作为增加电力企业效益的最基本路径,企业要利用市场的发展,运用合理的财务管理手段,并通过多种营销活动来获得利益,以协助电力企业进行发展。因此,电力企业必须重视市场营销并改变营销策略,为电力企业的发展提供 保障。2 电力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2.1 电力市场分布不均

我 国目前面临着大部分地区用电高峰逐渐增加的问题,这要求企业保持大力供电,以保证相应电量的供应。但这些供电大部分都是解决发达地区的供电问题,在我国很 多欠发达地区还存在供电不足、经常断电的现象,对于这些现象电力企业没有给予重视。随着社会的进步,电力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了满足用 户持续增长的用电需求,电力企业和电力市场需要达到更完善的建设,并对全国各地的电力市场保持相同态度,使电力网络能够全面发展。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需求 制定出不同的营销策略,保障电力市场健康发展。2.2 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混乱

电力企业属于人力资源企业,对财务的正确把握能够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有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但目前电力企业对相应的财务管理情况把握不到位,导致企业财务管理能力低,对电力市场的 状况了解不透彻,造成投资失误,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在企业管理中,财务管理占据着企业运算的重要位置,支配着电力企业的投资和管理,对电力企业的 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但目前电力企业业内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不高,这严重影响了电力企业对市场信息的获取。这种问题的产生也因企业忽视财务预算,没有意 识到财务预算对市场营销的重要性,影响了电力企业的发展。2.3 电力价格与市场不同步

电 力企业在注重完善电力网络的同时,还要注意到电力的价格,要制定出一系列成熟的电力价格方案,针对不同供电地区的不同用户,采取不同的价格方案,使电力市 场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整体性,同时又针对不同地区存在差异性。但目前我国电力企业的电价制度的制定还不够完善,没能做到依据市场变化合理调控电力价格,也缺 少专业的团队对市场进行动态监督,这就导致了电力企业在营销策略的制定上缺乏准确性,为电力企业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3 电力市场营销策略的改进 3.1 制定合理的营销战略

为了达到预期的营销目标,要在营销中制定电力营销战略,以完成相应的行动方案。

(1)企业决策层。处于企业决策层的管理人员要基于营销战略的管理,营销职能部门对战略计划的实施进行监督,完成企业内部机构的协调统一,对企业以外的营销环境加以疏通。(2)相关职能部门。营销的职能部门既要完成与决策层的沟通,以实现战略服务,还要管理营销岗位上的工作人员,制定具体的营销战术。为营销战术树立观念,不要过 多地关注电力产品的销售量,还要注重客户的实际需求,并发现有用电需求的潜在用户,考虑到用户的长期需求,实现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3)营销人员。企业的营销人员是营销战略的具体操作者,其工作能力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效益,因此必须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选择专业知识较强的员工,提高部门 的整体文化层次。加强对营销人员的培训,使其能够具备清晰的营销思路及多变的营销技巧,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高效完成营销任务。3.2 加强与客户的沟通

市 场营销的需求中心是客户,提高营销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强对客户的了解。调查显示,面对不完善的服务,只有极少数用户会给企业提出建议,而其他用户则会直接 更换供应商。因此在进行市场营销时,了解客户的需求是十分必要的。企业必须主动开展对客户的探索,采取多种沟通方式与之沟通,如定期举办客户会议、编辑客 户需要的杂志刊物、对客户进行走访调查等。企业通过这些活动对用户有了充分的了解,明确了其对商品的看法,了解其真正需求,同时也能发展潜在客户,这对电 力企业制定合理的营销策略十分有利,也帮助企业确定自身的发展方向。3.3 完善全国电力市场

面 对我国各地存在的经济差异,企业要予以尊重。由于不同的地区对电力的需求存在很大差异,因此要对不同的电力消费群体进行划分,以保障各地用户的全面供应,另外,针对不同的用户,企业要制定出不同的营销策略,使不同地区的人都能够得到电力供应的有效保障,加强了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在发展中不断进步。企业通 过这样的方式,也全面开拓了市场,带来更大的收益。面对资源的短缺,我国目前对自然资源的开发的运用市场也在不断发展,对此,企业要明确太 阳能、天然气等自然能源的竞争态势,制定正确的宣传政策,完成对客户的引导,让客户面对多重选择时优先考虑供电企业,抢夺市场中有限的份额。针对国家对农 村实施的电气化政策和电网改造等现象,采取降低电价等有效措施,创造出有利的用电环境,开拓未来市场。通过一户一表、直抄到户等手段,加强对农村用电的服 务,解决农村用电步骤繁琐的问题,加强农村用电保障,刺激广大农村用户,使农民切实体会到供电保障,使农民提高用电的积极性。并培育新的用电市场,推广大 功率电器的使用,保障农民的用电需求。推广先进用电装置,解决深夜供电不足等实际情况,完善电力市场。4 结语

在电力企业不 断发展与完善的同时,市场营销所占据的地位逐渐增大。目前在我国的企业中仍存在管理混乱、市场分布不均等现象,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在电力企业的不断改革 下,市场营销的发展必须引起重视,制定出合理的营销战略,加强市场的管理,解决电力市场中供求不合理的现状,以发展更多的潜在客户,促进电力企业的持续高 速发展。

电改后电力市场掘金点

目前电网购销差价按0.2元/度计,意味着至少是个也有万亿级电力交易市场面临重新洗牌。电改,无疑是能源结构转型、激发市场活力、打造经济新增长点的新举措。

新 电改出台到现在已历经三个月了,犹如今年二季度中国股市行情,势不可挡,这段时间大家关于电改概念或话题骤然大热,其中不乏有从事电力行业、新能源行业、互联网行业、低碳行业、节能环保行业,从国家统计局数据(下图所示)看,按年平均电力生产量5万亿度电,以每度电约0.6元计,至少也是个3万亿的庞大吸 金市场,目前电网购销差价按0.2元/度计,意味着至少是个也有万亿级电力交易市场面临重新洗牌。电改,无疑是能源结构转型、激发市场活力、打造经济新增 长点的新举措。

电力市场可期,但盘子这么大,该怎么走呢?

首先,想从事肯定得开家公司吧,那就得先办营业执照再办理有关许可证。看到下面的图也许你迷惑了,怎么还要《供电营业许可证》,不是取消了吗? 是,有这么回事,但是不全是,是删除《电力法》中的条款而已,而不是取消。2015 年4月24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等六部法律的决定,就《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 进法》等六部法律作出了部分修改。

其中与光伏发电行业有关的法律可直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了,作出修改如下:

删去第二十五条第三款中的“供电营业机构持《供电营业许可证》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领取营业执照,方可营业。”

20年后《电力法》的修改,表明了国家及政府在电改上的决心,也进一步确定了“二头放开,中间监管”中供电业务部分的放开,无疑是一种利好消息。此次修改《电力法》,删除第二十五条第三款,即在践行2013年全国两会提出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执行“先照后证”,只是将《供电营业许可证》不作为办理营业执照的前置条件而已,并不是取消。

想创办公司进行电力业务,流程应当是:先办理营业执照,再办理《供电类电力业务许可证》,最后取得《供电营业许可证》,即为大家常提到的售电牌照,这才算是取得真经。在前期文章里有提到过,截止5月底,全国已有四省16家售电公司成立,售电牌照可谓是售电主体从事电力业务的通行证,但均未拿到售电牌照,处于占位之势观望之态。

面对电改后即将开户的庞大电力交易市场,各相关行业都有自己的想法,我们暂且从以下几个紧密相关的企业进行解析,看谁更容易、更有可能进入此次售电市场大潮中,更能找到机会,或许能找到些许蛛丝马迹。涉网类企业

电网现状:2014年电网投资大概5000亿,销售额估算25000亿(信息来自网络)。阿里巴巴2013年财报一年的销售额约为600亿人民币,由此可见电网产业发展空间无限大。

那么在电改中可能有所作为的涉网企业有哪些呢?主要有发电企业、电力设备企业、售电企业、电力相关技术型企业等。

电改电改,电力企业故是当仁不让,是最容易切入电改后的售电大市场的。发 电企业多是国有企业,包括各省发电公司、五大发电集团和四小豪门、新能源发电企业(下小节会其分析),发电企业作为电的起源地,在电改路上,他们有相当足 的经验,即使出现问题也相对更容易解决。且在电改前期,各方博弈实质上是对各自原有利益将重新面临分配的争夺,基于此点,发电企业进入好像最为大家认可,也最容易切入,也可以承担起非唯利是图的社会责任。其次,电力设备也有望在发电企业的一路引领下,从电改后的售电市场分得一杯羹。另外,电 改路上,智能电网的建设同样离不开电力设备企业的支撑,这里的制造装备业市场也将是或作为电力设备企业的下一个新增长点。可以在传统电力设备制造上同互联 网结合研发适应未来智能电网的电力设备,为能源互联共享的实现提供一种可能可行经济性的方案。

售电企业,将是电改后对社会资本开放电力市场的 红利与蓝海。这片蓝海的参与者可以是原有电网企业、原电网企业的技术人员,也可以是独立售电企业、原电网技术人员加独立主体结合的售电企业、合资售电企业 家,甚至可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电力相关技术创新型企业新起之秀,总之电改后的售电市场装饰带来的是无限发散、无限遐想。

最后,对于电力相关技术型企业,可以说是原有涉网企业必须得突破电网原有思维去与其共同发展与推进电网智能化的企业,是最具有创新创造的企业,智能电网如何对接不同主体、如何智能、能否智能化将更多依靠电力相关技术创新型企业去完成与推进。新能源企业

国家层面上,调整能源结构、优化能源配置是国家众多举策中的主旋律;社会层面,能源供求、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必须解决的问题。这意味着新能源有机会参与到此次大潮中来,提高新能源占比无非是能源结构调整与优化配置的一大极好举措。

新能源企业主要有以页岩气、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等分布式能源为主业的企业。

新能源企业的发展将极大推进新能源在能源与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发挥其高效、环保的能源高效利用的优势,也是分布式能源应用的先驱力量。

分布式能源的广泛应用,是经济可持续发展、能源匮乏及环境保护的迫切需要,分布式能源将逐渐成为一个重要能源领域。

分 布式能源是一种建在用户端的能源供应方式,既可独立运行,是最近几年发展的“微电网”又一机遇;也可并网运行,是现行新能源广泛应用并向国家电网源源不断 输送绿色电力的主力模式。而无论规模大小、使用什么燃料或应用的技术限制。分布式能源高效、节能、环保,目前许多发达国家已可以将分布式能源综合利用效率 提高到90%以上,大大超过传统用能方式的效率。

分布式能源技术是我国未来能源以至世界能源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它具有能源利用效率高,环境负面影响小,提高能源供应可靠性和经济效益好的特点。新 能源在能源中占比的提高,分布式能源的广泛应用,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须选择。中国人口众多,自身资源有限,按照目前的能源利用方式,依靠自己的能源是绝 对不可能支撑13亿人的“全面小康”,使用国际能源不仅存在着能源安全的严重制约,而且也使世界的发展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和矛盾。中国必须立足于现有能源 资源,全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扩大资源的综合利用范围,而新能源的引入,分布式能源技术的发展无疑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一步。同时,也是缓解我国严重缺电局 面、保证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有效途径之一,发展潜力巨大。它是能源战略安全、电力安全以及我国天然气发展战略的需要,可缓解环境、电网调峰的压力,能够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互联网企业 如果说电改是能源互联共享的思想,互联网即是连接思想的中 枢神经纽带,二者是相辅相成,不可或缺。要电改,没有互联网的运用,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今年3月5日消息,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人 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李克强总理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是对传统产业不是颠覆,而是换代升级

而在此次电改大潮中,能源互联网中互联网+电力无非是电改路上一大亮点。电力方面,具体来说,电网业务数据大致分为三类:一是电力企业生 产数据,如发电量、电压稳定性等方面的数据;二是电力企业运营数据,如交易电价、售电量、用电客户等方面的数据;三是电力企业管理数据,如ERP、一体化平台、协同办公等方面的数据。大数据的引入,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在电力大数据平台上形成可以利用、不断扩充与增值的数据资源,在城市电网辅助规划、配网 运营管理、用户用电行为分析、负荷预测等领域全面展开科技攻关,为公司和电网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发电企业、输配电企业、售电企业以及电力相关技术创新型企 业等将可在大数据分析中更好地服务用户与提供优质电力服务。

在5月25日,四川省人民政府与腾讯公司在成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就“互联 网+”达成全面深层合作,共建智慧四川。同时,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也与腾讯签订了“互联网+电网”项目合作协议,正式实施“互联网+电网”战略,开展全方 位、深层次的战略合作。四川省长魏宏,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出席签约仪式。

因此,互联网企业在电改中是不可或缺的,也是未来智能的必然趋势。(所谓大数据,又称巨量资料,指的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网络新技术的应用普及,社会信息化进程进入数据时代。)低碳、节能环保型企业

低 碳,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世界气候面临越 来越严重的问题,二氧化碳排放量越来越大,地球臭氧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即使 人类曾经引以为豪的高速增长或膨胀的GDP也因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而大打折扣。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的生活则叫做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可以理解 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如今,这股风潮逐渐在我国一些大城市兴起,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 康、更自然、更安全,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低碳生活不是简简单单地降低生活标准,是更深层次的在不降低生活质量的情况下,尽其所能的节能减 排。“节能减排”,不仅是当今社会的流行语,更是关系到人类未来的战略选择。提高“节能减排”意识,对自己的生活方式或消费习惯进行简单易行的改变,一起减少全球温室气体(主要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意义十分重大。

“低碳生活”节能环保,有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恶化的速度。此 次“电改”也将加速“低碳生活”、“节能环保”进程,其目的一致,均为减少温室气体(主要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在做不懈努力。因此,低碳、节能环保型企业有 望也在电改路上有所作为,通过合同能源管理方式介入,帮助或协助企业节能减排,并可通过减排的碳资产进行交易,亦可作资产抑押进行融资。电改后新格局

对 于电改后的售电市场,将迎来新局面,电力用户可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购售电侧放开,通过统一交易平台进行交易。其中电力用户可以是普通老百姓与工商业,亦 可以是高耗能企业。在当前节能减排与电力改革的大局势下,高耗能企业可以通过电力用户可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的平台实现节能减排(如下图所示),也可以通过 碳交易平台实现。在企业来看,节能减排的途径多了,选择余地也就多了,通过选择优化组合,完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身在市场的竞争力。

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北极星输配电网公众微信号:bjx-spd

电力市场 篇3

绪言

电力行业属于自然垄断行业,我国的电力企业改革之前,电力部门一直处于比较强势的地位,垄断营销的结果就是卖方市场的形成,一直是等靠市场,被动根据市场需求来改变市场供给,需求增加就马上增加电厂建设和电网建设,但在市场经济急剧好转时,受电力供应能力限制又制约了企业的增加,以至于又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1]。现代企业的经营理念是要求企业要有前瞻性,根据市场变化寻求稳定的规律,保持企业效益的长期化。

总结经验教训后,电力企业开始实施改革,以市场为风向标,加快电厂、智能电网的建设,同时对老旧电网进行改造升级,使供电能力迅速提高,实现了供大于求的目标,在新形势下,如何拓展电力市场,增加全社会用电量,提高电力企业经济效益,更好的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使电力企业在竞争的市场中获得先机,是我们目前需要探讨的问题。

一、认真分析电力市场,寻找拓展新目标

为加强对电力市场新形势、新情况的前瞻性分析预测,积极应对电力市场变化,牢牢抓住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电力客户的“双服务”主线,坚持与政府沟通的常态机制,形成政企联手促发展的良好机制;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超前筹划、主动服务,继续开展电力销售市场开拓活动,大力巩固和拓展电力市场,遏制负荷下滑势头,抓大不放小,拓展新市场[2]。加强与政府部门(如发展改革局项目办等)联系,根据政府部门提供的近两年预计开工的项目筛选项目大、投资意向积极的客户进行了解,及时解决客户用电困难,促使客户及时接网用电。

1.拓展新客户

为做好电力市场拓展,强化电力市场的人为管控,提高电力企业效益,实现电力市场拓展新跨越,首先要制定好《电力市场拓展实施方案》。围绕完成全年拓展目标工作主线,强化市场拓展意识和人为管控意识,拓展存量市场、增量市场及新兴市场,处理好拓展市场与电网安全的矛盾,采取各种拓展措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同时根据上级提供的近两年《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项目计划表》的明细,向当地政府经委等相关部门了解详细情况,对辖区内的拟建项目进行走访,解答企业用电问题,为企业开辟绿色通道,协助企业快速办理各种用电手续,使企业提前或按期供电,增加全社会用电量,提高电力企业效益。

截至2013年底,凌源地区新增57个新装、增容在建工程,其中较大工程4项,总容量59220千伏安,这些项目,可带动凌源全社会用电量年增加约7000万千瓦时左右。

2.拓展老客户新增长点

为落实 “保供电,促增长,助发展”的精神,积极应对电力销售市场低迷、售电量增速放缓的不利形势。按计划对辖区内用电容量在1000千伏安及以上的老工业企业客户、本年计划增容客户进行走访,同时为确保大客户走访活动有序开展,制定出《大客户走访计划》。领导定期走访大客户,了解客户在电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及以后发展需求,为客户及时解决电力难题,为客户发展扩容提供绿色通道,迅速办理手续,确保老客户新增容量部分提前或按期供电,增加全社会用电量,提高电力企业效益。

凌源市供电分公司今年已走访凌钢、世明、富源矿业等大客户11户,凌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12月底前增容45000千伏安。增容后凌源社会年用电量将增加1200万千瓦时。

3.借助优惠政策拉动客户

为适应社会发展,保护环境,政府鼓励客户使用清洁能源,降低燃煤取暖对空气的污染,物价局出台了《利用地下水源热泵技术制冷、制热用电价格》的优惠政策,电价由原来的平均每千瓦时0.92元,下调至每千瓦时0.65元,如果客户充分利用谷时段用电,电价甚至会更低。经过认真分析用电市场客户情况,寻找电力市场拓展新目标,借助政府新出台的优惠政策,拉动客户废弃高污染的燃煤能源,替代为清洁环保的电能,成立《地下水源热泵取暖》宣传领导小组,对行政办公场所、大型厂矿办公场所等较大的单位进行宣传电价优惠政策及清洁能源的优越性:此项目发展前景非常好,这种方式不仅冬季可取暖,夏季还可以作为中央空调使用,一举两得,建议客户在保證不增加能源支出的情况下改变取暖方式,受到新老客户的一致好评。

截止2013年底,凌源地区利用地下水源热泵取暖客户已增加至15户,用电总容量增加7875千伏安,年用电量增加1655万千瓦时。

二、提高电力企业效益

1.合理安排有序用电

全面做好有序用电工作部署,坚持“统筹兼顾、确保重点;科学合理、切实可行;供需平衡、留有裕度;有保有限、节能减排”的原则;坚持“先错峰、后避峰、再限电、最后拉路,对社会影响面最小、经济损失最小”的原则;坚持“保居民、保重点、保农业生产用电、限制高耗电企业”的原则[3]。

编制《拉闸限电序位表》交由政府部门审核批复,在电力企业供应形势严峻时,需要拉路限电才能保证电网安全的情况下,按照政府批准的《供电线路拉路顺序表》依次进行拉路限电,尽可能减少所限电量,保障客户正常用电,保护电力企业效益。根据供需形势的分析,坚持科学调度,加强需求侧管理,重视引导电力客户有序用电。加强负荷管理系统的维护,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用技术手段保证电力有序供应。

2.保障客户安全用电

每个重大节日前夕,都要对大型商场、超市、大型餐饮、娱乐、洗浴等商业客户安全用电及违窃电进行详细检查,同时对高危用户、重要用户的用电设备安全隐患进行排查,零距离“把脉”客户用电设备,杜绝安全隐患存在、电力事故的发生,保证客户正常生产、生活用电,提高客户“电压合格率”、“供电可靠率”,保障客户安全用电,减少客户停电次数及停电时间,增加全社会用电量,提高电力企业效益。加强电网安全分析,完善各项应急预案,保持系统全方式运行,确保电力供需紧张形势下电网安全平稳运行。加强生产值班,做好电力优质服务工作。坚持领导带班,生产运行人员在班在岗,保证信息渠道畅通,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生产指挥和应急指挥系统运作有效。

凌源市供电分公司每年两次对世明玻璃公司、日兴矿业、市中心医院等高危、重要用户安全隐患进行排查,确保安全稳定用电;供暖前对市内锅炉房用户计量装置、接线情况进行检查,今年共检查各类用户6.92户。

3.缩短报装时间将缩短业扩平均接电时间作为业扩报装工作的重点,设立客户经理,统一协调客户接电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对客户工程时时进行跟踪了解,督促工程进度,为客户的业扩报装提供一条龙服务。协调相关部门加快用户工程建设、对工程质量随时跟踪,加大中间检查力度,发现问题就要求施工单位立即整改,确保竣工验收一次合格,缩短业扩报装时间,保证用户早日用电,增加全社会用电量,提高电力企业效益。

据了解,凌源市供电分公司2013年业扩受理业务:高压新装、增容7户,合计容量17430千伏安,减容、暂停恢复286户,合计容量110695千伏安,这些可带动凌源全社会用电量年增加约2000万千瓦时左右。

4.生产营销齐联手

针对营销部门提供的客户上一年度实用负荷、下一年度预测负荷分布及变化情况,生产部门提早动手,召开电网负荷和运行方式分析会议。针对客户负荷增长热点和集中负荷分布,制定变电所主变负荷调整方案,将负荷分布详细分析到每条线路,根据负荷变化情况,随时调整网架布局,使供电电源网络和负荷分布均衡,调度部门每天对非正常运行方式的出口电流进行监测、统计,确保电网运行稳定。通过内部协调和配合,实现设备检修、投产调试与客户检修三联动,减少客户停电时间,杜绝反复停电造成有效负荷的损失,努力实现增供扩销。

5.加强电网建设

为加强电网供电能力,提高供电质量,供电部门根据市场调查的远期(两年后要建设)的客户需求,树立科学的电网发展理念,坚持质量、进度和效益并重,合理规划、建设电网,提前立项,解决远期客户的供电瓶颈:调整电网结构,更换导线,增大导线线径,增加变电站及配电出口,为远期客户及时提供安全可靠的电力供应,增加全社会用电量,提高电力企业效益[4]。加强对输、变、配电设备的巡视工作,对重要线路及设备重点检查。

据了解,凌源市供电分公司滚动调整了2013-2020年电网发展规划,做好项目储备,提前开展2014年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确保电网工程的顺利实施。配合市公司完成2000千伏安以上报装容量用户的用电方案勘察工作,完成卅家子省级小城镇建设电力规划投资以及66千伏热水汤输变电工程可研收资工作。新建66千伏河坎子变成功投运,66千伏铜鼎变现已具备验收条件;完成2012年10千伏及以下农网升级改造工程,缓解了凌源南部地区及城区供电紧张局面,供电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通过一系列拓展举措,凌源市供电分公司2013年售电量增加7.31亿千瓦时,比同期增长35.58%,使凌源全社会用电量、电力企业效益再创新高。

三、总结

在新形势下,电力企业要满足市场需求的多元化特性,不断改进经营理念,以客户的需求为导向,以提供高质量服务为载体,以充分满足各类客户群为需求为目的,开展“你用电,我用心”优质服务宣传,接受社会监督,深化“感动式”特色服务品牌,常态走访大客户,征求意见,及时答复民心网等多种渠道来源的群众关心热点问题,采取多元化拓展电力市场措施,进一步拓展电力市场,吸引客户增加电力、电量消费,助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大大提高全社会用电量,最终有效促进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大幅提升。

参考文献:

[1]王丹,王道华,聂传奇. 供电企业营销策略[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01:2.

[2]舒暢. 新形势下电力市场营销问题及建议探讨[J]. 机电信息,2014,03:173-174.

[3]卢红霞. 提高县级电力企业效益的措施分析[J]. 中国科技信息,2007,21:285-286.

电力市场 篇4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many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have restructured or are restructuring their power industries by making energy markets competitive,unbundling electricity services and opening access to electrical networks.This reform process resulting in a shift from tight regulation in vertically integrated monopolies to light regulation of functionally separated operational units is an ever challenging task to the power industry.As stated in the July 2001 issue of the Wired magazine,the current power infrastructure is as incompatible with the future as horse trails were to automobiles,However,with concerted effort of public/private coordination,the present power delivery system and market structure can be enhanced and augmented to meet the challenges it faces.

Electrical energy is a unique commodity in the sense that it needs to match supply with demand instantaneously and yet there is no cost-effective means of storage support.Therefore,ancillary services have to be provided in the energy market to ensure stable and reliable power systems be maintained.The recent blackouts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remind us that stable supply of electricity is indeed essential to sustain well-being in every metropolitan city.A prime concern is to ensure continuous supply of electricity from the point of generation to the end-point of use via sophisticated power delivery function which is changing and growing more complex with the exciting requirements of the digital economy,the onset of competitive power markets,the implementation of modern and self-generation,and the saturation of existing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capacity.Without appropriate investment and careful policy setting,the vulnerabilities already present in today’s power system will continue to degrade[1].

Simply stated,today’s electricity infrastructure is inadequate to meet rising consumer needs and expectations.Specifying and creating new electricity market infrastructure governing the operation of the energy markets is a major challenge since these markets have exhibited wide variation in form and operational characteristics.Computer simulation has been recognized as a useful approach for examining the impact and behavior of different market structures.In recent years,sophisticated market simulation tools have become made available to the industry.Although these tools can provide many useful insights for the power system operators,they are limited in their ability to adequately analyze the intricate interactions among all the market participants prevalent in the deregulated power markets.Driven by these observations,this paper presents a simulator by taking advantages of the Internet for simulating all the trading processes in the power pool.The simulator is developed based on.Net platform,a distributed computing environment with excellent ability of scalability,high efficiency and performance for facilitating market participants to communicate easily with each others through graphical interface[2,3,4].

1 Needs for such type of simulator

Since electricity market involves participants located in wide geographically separated regions,its transactions right from placing bid from generators up to the final settlement stage have been handled as a form of E-Commerce with full support of interfacing commands over the Internet.Such system can enable seamless data exchange between control system operators (include independent system operators,regional transmission operators,transmission system operators) and control area operators already adopted as standard practice in the US and Canada and being partially implemented in Brazil,Thailand,China and part of the United Kingdom.The interfacing of real-time data and control commands require the use of a standard communication protocol,such as CIM (Common Information Models),GID(General Interface Definition),and the ICCP(Inter-control Center Communications Protocol).It prompts the needs to develop the simulator by conforming to the required standard of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procedures to handle the data communication complexity underlying the power system operations.Many of these systems need continuous upgrading,matching with advancement of technologies,and revising the procedures where appropriate[1].

2 Capabilities of this type of simulator

The functionalities of the simulator are asfollows:

a.Visualizing the power system in real time.Realizes real-time communication through an integrated electric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architecture based on the Web.The data are required to be processed by fast computational engine and visualized in user-friendly formats for the system operators to respond and administer.

b.Increasing system capacity.The simulator can support more clients to participate in,making improvements on data infrastructure,upgrading the functions of each module,updating the database from online data and eliminating most of the bottlenecks that currently limit a truly functional wholesale market.

c.Enabling(Enhanced) connectivity to consumers through Web.Having defined the market model,connectivity among participants can be enhanced with improved communications.This enhancement will provide new areas of functionality:one relates directly to electricity services (e.g.,billing information or real time pricing),and another one involves what are more generally thought of as communications services(e.g.,data services)[1].

3 Feature highlights

Common type of market flaws originate from its structural design which can best be identified by means of a power market simulator.Different market rules and associated market-based mechanisms can be included in the simulator to reflect incentives of various market participants for finding ways that benefit stakeholders,facilitate efficient planning for expansion of the power delivery infrastructure,effectively allocate risk,and connect consumers to markets.For example,service providers need a new methodology for the design of retail service programs for electricity consumers.At the same time,consumers need help for devising means to optimizing their usage pattern and all market participants need to handle different sorts of risks.Since efficient operation of both wholesale and retail markets requires transparent and open system of data access,development of certain data and communications standards for emerging markets is necessary.Further,to test the viability of various wholesale and retail power market design options before they are put into practice,power market simulation tools should be able to help stakeholders establish equitable power markets.

4 Architecture and design

4.1 Market structure

Economic modeling is a process to capture economic behavior of a system with such an approach as much an art as science but avoiding complicated market rules so far if possible.Effect market simulator observes the 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of a market and helps avoid paying unnecessary high reform cost for settling up an optimal market structure.This paper illustrates the process of setting up a simple pool power market model as shown in figure l[2,5,6].

The electricity market participants include:

a.Gencos.All kinds of electricity provider to the network could be regarded as Gencos.Gencos could either bidding in the spot market of the Poolco mode or contract with customers in the bi/multi-lateral market or both.A Genco’s objective is to maximize its own profit by balancing the forward contracts,load and price forecasting,risk management,optimal unit commitment and bidding strategies.

b.Discos.All kinds of electricity consumers from the transmission network could be regarded as Discos,including distribution companies,large customers and retailers.Discos can either bidding in the spot market of the Poolco mode or participate in the bi/multi-lateral contract market or both.A Disco’s objective is to minimize its cost by balancing the forward contracts load and price forecasting,risk management and bidding strategies.

c.PX.PX is usually designed to deal with all sorts of market trading,administer and clear the Pool.PX establishes an energy day-ahead market to match energy supply bids and demand offers,balances the market and dispatch the generators in real time,which acts as a pool administrator and establishes the MCP(Market Clearing Price) or SMP(System Mariginal Price).It is also responsible for exchange settlement and information publishing.And the PX broadcasts the long-term and short-term load forecasting,trading and dispatch information in an 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through the Web.

d.ISO.ISO is independent of all market participants.It is responsible for the technical aspects of system operation,control and management,including security and transmission switching,frequency and balancing power,voltage and reactive power,congestion management and emergency control,and maintenance scheduling.

e.SCs.SC brokers run a separated marketfrom Pool for bi-lateral(multil-lateral contract).SCs could coordinate complicated transactions,offer futures and options contracts and provide attractive price deals.

These are generic constituents of any simulator model of which specific operation can be considered by interfacing among the generic units deemed appropriate to suit the market model under study[3,7,8].

4.2 The structure of the simulator

It is commonly found that simulator in the market is built by using JAVA/MAS-based components,CORBA (Common Object Request Broker Architecture) technology and even integrated software platforms.Also,object oriented structure is popular which has its advantages in distributed design for aspects on safety,robustness,scalability and flexibility.But this tool can support limited clients and has very long development span.The COBRA technology can be regarded as an object oriented tool which can provide a support platform to integrate various software and hardware materials.Owing to that the COBRA technology has serious shortcomings in cross-platform and Internet programming application,the power market simulator in this paper advocates on using.NET Framework based on the B/S (Browser/Server) structure for its excellent flexibility in Internet application[4].

In Internet applications,the B/S structure is widely used to publish huge volume of information on the Web or to provide dynamic information searching functions to client.This structure is compatible with traditional browser such as IE or Netscap.In the client side,their requests can be submitted as database by using the CGI (Common Gateway Interface) drivers on the Web server.In comparison with that developed based on the C/S(Client/Server) principle,the B/S structure has greater flexibility and can support more number of clients.Moreover,all it needs is linking up the client through the Web and subsequent maintenance or update of the system are very easy and flexible.Figure 2 shows a typical layout of the B/S structure[9,10,11]

4.3 Three-layer software architecture of the power market simulator

The simulator is designed with flexibility for establishing an electricity marketplace for one or more of the above three structures with five participants.Trading rules can be specified to suit various market architecture designs to cover a number of crucial issues such as:

a.Accurately evaluate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market structures and rules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market and on the operation of the power system.

b.Analyze the market the operation based on a double-side auction scheme.

c.Determine the MCP and correspondingly the total CP(Cleared Power) for each generation company.

d.Simulate the settlement process.

e.Realize and mitigate market power if any andimpose penalties as required.

f.Specify long-term,day-ahead,or real-time operational frames.

g.Central exchange or tightly controlled dispatch,and so on.

With support of the Internet advancement,theWeb service system based on the layer architectures has proven advantages of high application compatibility and readiness of development tools.Figure 3shows the three-layer framework for developing the basic architecture of the simulator.

The special feature of this distributed module structure is that the configuration can easily be expanded,re-designed,maintained or operated in different platforms in case that the electricity market structures and rules are required to be changed.The functions of each layer are shown as follows:

a.View layer includes various soft components,programs and browser in the client side,which can provide plentiful and flexible interactive user interfaces to display and collect data,and fulfill the requests raised by the client according to the function modules provided in the controller layer.

b.Controller layer is the core of the distributed application system.It is responsible to process all the client requests from the view layer by applying the interfaces in the model layer and return the results to the view layer afterward.The controller layer also has to provide the rules for handling the services and function adjustments according to the clients’requirement.

c.Model layer fulfills the definitions,mainte-nances,access and update of data.The model layer accesses the database in the Microsoft.Net Framework with ADO.NET technology to manage and response the data request from the controller layer.

The design is particularly suitable for developing the graphic user interfaces required to separate the layers between database and display functions.Hence,the developer can modify each layer separately and reduce ambiguity.The structure of the power market simulator based on the.NET Framework can support multi-layer distributed process and make the data passing more readily[9,10,11,12,13].

5 Implementation and analysis

5.1 The development tool of the simulator

The power market simulator makes use of the advanced features of the B/S structure embedded inside the.NET Framework,which has been accepted as a new technology for realizing the distributed Web services based on open standards and heterogeneous platforms.The structure of the.NET Framework is shown in figure 4 with discussion provided in the following context:

a.The program codes are separated from the client UI (User Interfacing) codes.The developer can easily modify the object-oriented and modular based components.After setting the parameters and the rules,these components can be utilized and called upon repeatedly.As a result,it saves a lot of programming time and enhances its efficiency.

b.NET platform is easier to use Internet based development system which out-performs any other similar tools such as DCOM and CORBA.It provides distributed function components on different computer platforms and loosely integrate the system and the Internet.

c.It works with an efficient database that ensures integrity of the system for easy maintenance.

d.Its object oriented features,such as scala-bility and class inheritance,make it adaptive for supporting 10 times more users than J2EE and inter-operation of multiple programming languages.

e.It can recompile the program into a DLL document while modifying the program,which can realize the secrecy of the program itself and secure the safety of the market data.

5.2 Key technologies

5.2.1 CLR(Common Language Runtime)

The source programs developed by Common Language Specification can be compiled into the same MSIL (MicroSoft Intermediate Language) and be called by each others on the.NET platform.Whatever programs the system adopts,they will be decoded into MSIL format codes and transplanted on the.NET platform.In operation,the MSIL format codes would be loaded and translated into binary codes in the local computer by its CLR compiler.

5.2.2 Database accessing technology:ADO.NET

ADO.NET is the best database accessing technology based on Internet application program,which can support various databases with OLEDB data source,such as SQL Server2000,Oracle and Sybase etc..It boxes most of the database operations into a set of objects,which are ready to be called by other program for execution.Moreover,it is an excellent database accessing technology in the server side for it needs to handle less number of layers between the front end application program and the data source for normal operation.Also,it needs less memory and disc storage to manipulate the data,even without knowing its source.By comparing with other database technology such as CGI,ADO.NET is well established for its flexible operations and multithreading.

5.3 Design of the system

The ASP.NET 2.0 is employed for developing the interface of the display layer with C#as the program language and SQL Server2000 as the database.The flowchart of the simulator is shown in Figure 5.

In its operation the server-side technology is fully utilized to create the Web pages by converting the algorithm into appropriate classes and then complied it into DLL files.Hence,the database operations which are embedded into the classes are manipulated to generate the I/O as required.By so doing,the structural platform can easily be used to call the instance of the classes to run the market clearing algorithm[12,13,14].

5.4 A pool-model market simulation results

To test the features and performance of the simulator,the example in reference[7]is employed.In this example,there are five generators and single demand bidding over four time intervals.The algorithm for determining market clearing price is embedded into the class,which is called by graph forming module.The graph function module could easily get the results by calculating the sum of the supply and demand incremental curves’areas.In Tab.1,the dispatched power of each generator is listed.A case referring to the 2nd time interval of the example in reference[7]is shown in figure 6.

Both the Gencos and Discos can submit their offers through the bidding interface and get the trading results through the information publishing module.The administrator runs the calculating engine and dispatches the roles and rights of all participants,through which different participants can act on their own strategic bids and get corresponding private and public information based on their rights.

6 Findings and comments

It has been shown that the Web-based power market simulator is operationg in modular format and adaptive for use by different market participants,ISOs,market administrators (e.g.,PXs) and interested parties within the market covering a wide geographical area.It serves various purposes including developing market rules and trading strategies,operation and resources planning,etc..

The market simulator has also been proven to be a useful tool for developing market functional modules by making different Web-based,object-oriented and distributed network technologies.It allows market functions be provided through the grid and adaptive for heterogeneous platforms.

7 Conclusion

In this paper,the electricity market simulator designed to be adaptive for studies on different market behavior has been presented and demonstrated in operation on pool-model power markets.The simulator system i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B/S structure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Internet and.NET platform with good flexibility and extensibility.It has also been shown that the modular features make it adaptive for used by different market participants including the market operators.

电力市场总结 篇5

八、1.主接线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求:①原则:以设计任务书为依据,以经济度,让能耗低的机组尽量多发电,减少能耗 4.电力网的覆盖位置(三众建设方针、政策和有关的技术规程标准为准则,准确地掌握原始资料,结合工三横一环网):①锡盟、蒙西、张北、陕北能源基地通过三个纵向特高压交流程特点,确定设计标准,参考已有设计成果,采用先进的设计工具。②要求:通道向华北、华东、华中送电②北部煤电、西南水电通过三个横向特高压交流使设计的主接线满足可靠性、灵活性、经济性,并留有扩建和发展的余地。通道向华北、华中和长三角特高压环网送电。5.中性点的接地方式和作用:小电流接地①不接地(中性点绝缘)②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大电流接地为③中性点直接接地④中性点经电阻接地。作用:为了保证电力网或电气设备正常运行和工作人员的人生安全,人为的使电力网及某某个设备的某一特定地点通过导体与大地做良好的连接。

二、1.抽水蓄能电厂在电力系统中的功能及效益 功能:①调峰、填谷②事故备用③调频调相④黑启动⑤蓄能

效益:①客观效益②可作为发电成本低的峰荷电源③降低电力系统燃料消耗④提高火电设备利用率⑤对环境没有污染且美化环境 2.电能的优势:①电能可以大规模生产和远距离输送②电能方便转换和易于控制③损耗小④效率高⑤电能在使用时没有污染、噪声小。3.新能源:是指许多古老的能源,采用先进的方法加以广泛利用,以及用新发展的科学技术开发利用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海洋能、地热能、生物质能、氢能等。4.一次能源:是指自然界中现成存在,可直接取得和利用而又不改变其基本形态的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风能、水能等。二次能源:是指由一次能源经加工转换成的另一种形态的能源产品,如:电力、蒸汽、煤气、焦炭等,它们使用方便易于利用,是高品质的能源。

三、1.检修时的倒闸顺序(先通后断):①闭合(送电):电源侧隔离开关->负载处隔离开关->断路器 ②开断(停电):断路器->负载侧隔离开关->电源侧隔离开关 2.保护接地的作用:将电气设备金属外壳、金属构件或互感器的二次侧等接地,防备由于绝缘损坏而使外壳带电危险,以保护工作人员在接触时的安全。3.发电厂的或变电站的电气主接线的基本接线形式:发电厂的或变电站的电气主接线的基本接线形式可分为有汇流母线和无汇流母线两大类。有汇流母线的接线形式有:单母线,单母线分段,双母线,双母线分段;增设旁路母线或旁路隔离开关,一台半断路器接线,变压器母线组接线等。无汇流母线:单元接线,桥形接线和角形接线。4.直流输电优点:①造价低,电能损耗少②无电抗影响,远距离输电部存在失去稳定的问题③稳态下,不存在交流长电缆线路的容性电纳引起的电压升高④直流输电系统响应快,调节精确,有利于故障时交流系统间的快速紧急支援和减少功率扰动⑤可联络两个额定频率相同或不同的交流电力系统,联网后交流系统的短路容量不因互联而显著增大。缺点:换流站造价高,换流器工作时需要消耗较多的无功功率,产生较大的谐波电流和电压;直流断路器息狐困难,使多端直流输电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应用范围:远距离大功率输电,交流系统的互联;过海电缆输电,用电缆向大城市市区供电。5.两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构成:换流站、直流输电线路和逆变站。6.互感器的分类与作用:互感器分为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将一次回路的大电流、高电压变换为二次回路的小电流、低电压,使测量标准化,小型化,并使二次设备与一次高压隔离。互感器二次侧必须接地,以保证一、二次绕组间绝缘击穿后的人身和设备安全。

四、1.配电网运行的特点:①开环运行②配电网的故障和异常处理是配电网运行的首要工作③保证配电网运行经济性是配电网运行的首要工作④配电网运行中存在大量的谐波、三相电压不平衡和电压闪变等问题。2.低压配电网保护接零:即TN接地方式。T表示电源中性点接地,N表示零线,PE表示保护线。有三种方式:a,TN—S系统 b,TN—C系统 c,TN—C—S系统。3.简述重合器和分段器的原理:①重合器是一种具有控制及保护功能的开关设备,它能够检测故障电流,在检测到故障电流后能在给定时间内遮断故障电流,并能够进行给定次数的重合。在现有的重合器中,通常可进行三次或四次重合。如果故障是永久性的,重合器经过预先整定的重合次数以后,则不再进行重合,即所谓闭锁。如果故障时瞬时性的,重合器重合成功则自动终止后续动作,并经过一段延时后恢复到预先的整定状态,为下一次故障做好准备。②分段器是一种与电源侧前几开关配合,在施压或无电流的情况下自动分闸的开关设备。当发生永久故障时,电源侧开关跳闸切断故障线路,分段器的技术装置进行计数,当达到预先整定的动作次数之后,分段器闭锁于分闸状态,从而达到隔离故障线路区段的目的。若分段器未完成预定的计数或分合操作次数,表明故障已经被其它设备切除了,则其将保持在合闸状态,并经过一段延时后恢复到预先的整定状态,为下一次故障做好准备。

五、1.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概念及其作用:如果用户始终保持最大负荷值Pmax运行,经过Tmax小时候所消耗的电能恰好等于全年的实际耗电量,则称Tmax为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实际负荷在一年内的变化程度及用户的用电特点,在电网规划时会用年最大负荷小时数估算出用户全年的耗电量。

六、1.开始电力网的潮流计算方法及步骤:将各段输电线路π型等值电路中首、末端的电纳支路都分别用额定电压下的充电功率代替。①从离电源点最远的节点d开始,利用线路额定电压,逆着功率输送的方向依次计算各段线路阻抗中的功率损耗和功率分布。②利用第一步求得的功率分布,从电源点开始,顺着功率传输的方向,依次计算各段线路的电压降落,求出各节点的电压。

七、1.短路的原因及其后果:①电气设备及载流导体因绝缘老化,或遭受机械损伤,或因雷击、过电压引起绝缘损坏②架空线路因大风或导线履冰引起电杆

2.电气设备选择的一般条件:①按正常工作条件选择:额定电压、额定电流、环境条件对电器和导体额定值的修正。②按短路情况校验其热稳定性和电动力作用下的动稳定性:热稳定性的校验、动稳定性的校验、短路电流的计算条件。

九、1.有功与无功调节的作用:正常操作时,频率变调有功,电压变调无功。电力系统运行中,频率的稳定与否取决于有功功率的平衡,电压水平高低取决于无功功率的平衡。有功与无功调节使得系统中的有功电源和各种无功电源的功率输出满足系统负荷和网络损耗在额定状态下对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需求。2.降低电能损耗的技术措施:①提高电力网负荷的功率因数:合理选择异步电动机的容量及运行方式;实行无功功率就地补偿 ②合理组织电力网的运行方式:适当提高电力网的运行电压水平;合理组织并联变压器的运行。3.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指在受到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发电机组间维持同步运行的能力。4.提高静、暂态稳定的措施: 静态:①提高发电机电势E②减少系统的总电抗X③提高和稳定系统电压 暂态:一般来说,提高静态稳定的措施也有助于提高暂态稳定性①快速切除故障②实行快速强行励磁③采用自动重合闸装置④改善原动机的调节特性⑤采用电气制动

十、1.继电保护的作用及原理: 作用:①自动、迅速、有选择地将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切除,使故障元件免于继续遭到破坏并保证非故障元件迅速恢复正常运行。②反应电气元件不正常工作状态并根据实际运行条件作出不同反应。原理:利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和处于不正常运行状态时一些物理量的特征和特征分量,可以构成各种原理的保护。①电流保护原理 ②低电压保护原理③低阻抗保护原理④方向保护原理⑤纵联保护原理⑥序分量保护原理 2.自动重合闸的作用及要求:作用:①在线路上发生暂时性故障时,迅速恢复供电,从而可提高供电的可靠性②对于有双侧电源高压输电线路,可以提高系统并列运行的稳定性③可以纠正由于断路器机构不良,或继电保护误动作引起的误跳闸④在电网建设过程中,考虑自动重合闸作用,可暂缓架设双回线路以节约投资。要求:①动作迅速②不允许任意多次重合③动作后应能自动复归④手动跳闸时不应重合⑤手动合闸于故障线路不重合⑥一般自动重合闸ARD可用控制开关位置和断路器位置不对应启动,对综合重合闸ARD宜用不对应原则和保护同时启动⑦应考虑继电保护和自动重合闸之间动作的相互配合。3.对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①有选择性:指电力系统故障时,保护装置仅切除故障元件,尽可能地缩小停电范围,保证电力系统中非故障部分继续运行。②动作迅速:快速动作切除故障。③灵敏度好:继电保护对其保护范围内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的反应能力。④可靠性高:属于保护范围内的短路故障,保护应动作,对于保护范围外的故障则应不动作。4.线路相间短路的电流保护:①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护(电流保护I段):在任何情况下只切除本线路上的故障。②带时限电流速断保护(II):在任何情况下均能保护本线路的全长,必须和相邻线的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护配合。③定时限过电流保护(III):作本线路主保护的后备保护即近后备保护,作相邻下一线路(或元件)的后备保护即远后备保护。

电力市场 篇6

摘 要:在各种新型能源和相关环保政策的冲击下,传统意义上的电力企业已经不再占据电力市场中的垄断地位,而且还需要置身于市场中,参与竞争日益加剧的用户争夺战。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电力企业要想实现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要采取有力的措施去不断地挖掘市场潜力,以便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加强市场竞争的实力。从常规角度来看,在市场竞争中运用最多、最直接、最容易见效的手段就是加大电力营销的力度,这一点虽然目前已经被电力企业在市场营销中广泛运用,但是在营销的过程中却仍然有着不少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电力市场的进一步开拓。因此,在经济新常态下,如何就电力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出相应的切合实际的对策,近年来一直是电力企业营销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开拓;电力市场;电力营销;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M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21-0122-02

通常情况下,电力营销主要指的是电力企业借助于一定的载体将充足、可靠、安全的电能提供给广大目标客户的过程。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环保理念的增强以及各种新兴能源的兴起,人们对电力市场的依赖程度日益减弱,为了留住更多的目标客户,电力企业就不得不进行必要的改革和调整,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更加合理的电力营销措施,以保证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从目前对电力企业在市场中的表现所进行的分析来看,电力营销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仍然有待于进一步地改革与完善。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电力企业只有放下架子、脚踏实地,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开拓更多合理途径,制度更科学的营销策略,才能争取到更多、更稳定的目标客户群体,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实力。

1 开拓电力市场中电力营销存在的问题

1.1 电力企业的服务还不够完善

从市场经济体制的角度出发看问题,电力企业其实也属于服务行业,因此只有尽心尽力地解决客户的问题,才能赢得客户的支持和尊重,才能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

但是,由于电力企业有些工作人员的服务理念与现代市场的服务观念还不融合,没有从客户的需求出发,也没有及时解决客户的问题,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客户的信任,影响了电力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2 电力营销的管理机制还不够健全

时代与社会的飞速发展对电力营销工作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这就使得当前我国电力企业的营销工作面对着更多新的挑战和任务。

从现有的电力企业的组织建构来看,电力营销的管理机制还不够健全,存在着环节过多、流程复杂等问题,亟待运用合理的手段进行改革与完善。

1.3 电力企业的法制意识亟待强化

由于深受历史上各种因素的影响,电力企业在内部管理以及外部维权等方面都缺乏必要的法律常识,这就使得电力企业在开展诸如电力营销等各项经营管理活动之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违法问题,比如违章用电、偷电窃电、电力设备设施被人为性破坏等现象在实现中时有发生,这不仅让电力企业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也影响了整个电力市场的正常发展秩序。

2 解决与完善电力营销问题的对策

2.1 进一步转变服务理念

尽管电力企业采取了不少服务措施为客户提供良好的服务,但很多措施都固守传统、形同虚设,无法满足最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因此电力企业需要结合实际发展情况进一步转变服务理念。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电力企业要注重不断地提高服务水平,要建立客户服务中心,尽可能做到24 h为用电客户提供不间断的优质服务,要安排工作人员通过电话录音、邮件记录、面对面交谈等多种有效的方式,及时记录客户所提出的问题,并且还要第一时间派人去解决问题,切勿拖延。

其次,电力企业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不断地强化电力营销网点的规范化建设,对供电的营业网点进行合理布置,根据客户提出的要求、电力企业的发展需要以及电力市场的最新动态等来完善电力网点的设施设备的配置,这样就可以在加强电力营销工作的同时促进电力企业的有序发展。

第三,要构建专属于电力企业的内部信息交换平台,将电力营销的相关工作安排、安全用电须知、整体用电情况等公布于网络系统上,并专门开辟客户意见与建议平台,鼓励客户针对电力营销和自身的用电体验在网站上积极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电力企业对被采纳的优秀建议要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促使企业所提供的服务真正地深得人心,而且还拉近了企业与客户之间的距离,有利于电力企业自身形象力的提升和电力营销的进一步发展。

第四,电力企业的领导层要起到带头表率作用,要和工作人员一起经常性地深入到社区用户群体中去,通过一些宣传活动的开展让客户对电力营销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并切实地解决客户所提出的现实问题,在沟通和交流中为电力营销的顺利开展提供帮助支持。

通过这些服务理念的转变,还可以让企业工作人员认识到,电力营销与其自身利益和企业利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

2.2 不断完善电力营销管理体制

完善电力营销管理体制是保证电力市场开拓的重要基础,在具体的工作中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电力企业在开展电力营销的过程中,要在考虑利润的前提下,进一步推动电力企业的管理进程,要对经济指标进行一定的量化,以此提高电能的供应效益,并通过合理的方式降低线损,从而实现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持续性提高。

其次,电力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构建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可以考虑采用分级管理的形式,使得各个部门与员工能够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同时,还要注重加强对企业工作人员的考核,考核的内容包括工作业绩、工作态度、用电客户评价、团队协作能力等,并将考核的结果与他们所获得的福利待遇、薪酬相挂钩,充分调动企业人员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为电力企业的发展奠定扎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第三,要注重网络营销方式的运用,对网络营销的相关内容要进行认真分析,并且通过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去拓宽网络市场、稳定网络用户。

第四,要做到收费逐步实现无纸化操作,加强和银行联网等收费系统的合作力度,使得客户可以在更多的银行、以更多的方式去缴纳电费。

第五,电力企业要构建电话自动查询系统、用电信息电脑系统等自助化设备,让用电客户能够随时随地通过在营业厅触摸电视屏操作或者使用电话去获取所需要的内容,为他们提供切实的服务。

除了上面谈到的五个方面外,完善电力营销管理体制还要求电力企业注重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通过电力营销专题会议、推荐优秀员工外出深造、电力营销网络系统专题培训等方式,全方位的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促使他们能够更加从容、自如地应对工作中的新挑战与新任务。

2.3 加大电力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实施严格的法制化 管理

在这项工作中,首先,针对当前电力市场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电力企业应当积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与要求,加大宣传力度,实现法制化管理,电力企业要通过进入社区、拉横幅、发放宣传小手册、邀请知名人士开讲座等多种多样的手段,加大对《电力法》、《电力供应和使用条例》、《供电营业规则》等内容的宣传力度,以此来逐渐实现依法管电、依法供电、依法缴费的良好氛围。

其次,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电力用户和电力企业在市场环境中都是平等的民事主体,因此,在签订供电合同之时,必须要参照《电力法》的相关条例去确定,在合同中要明确规定电力用户和企业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违约责任,如此一来不仅有利于依法处理好各项纠纷,而且有效的防止电费拖欠等不良现象的出现。

第三,电力企业要加强与当地政府的沟通和交流,争取政府更多政策上的倾斜和资金上的支持,进一步强化舆论监督,以便为电费回收、电力设备的维护等工作创建保障力更强的环境与氛围,同时针对那些长期拖欠电费、恶意破坏电力设施设备等不法行为,经警告没有效果后,要采取严厉的打击措施,以此为电力营销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为电力市场大环境的净化提供坚强的法律保障。

3 结 语

总之,电力市场的开拓是一项繁琐而又复杂的工作,需要企业领导和员工的同心协力,共同努力,需要不断地探索和总结更多科学合理的对策与措施,在市场开拓中不但要提高对用户的服务水平,还要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这样才能在市场大潮中站稳脚跟,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 李国新,马源良,孟娟,等.浅谈电力市场中电力营销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J].中国电力教育,2008,(16).

[2] 孙海.开拓电力市场中电力营销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民营科技,2013, (12).

电力市场中电力营销原理分析 篇7

改革开放30多年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不断完善, 电力工业也不断地创新发展, 目前, 在我国已经有多家电厂, 出现了多家办电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局面, 电力装机容量得到了飞快的发展, 但是“一家管电, 多家发电”的局面却没有改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 电力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一切的经济活动都是直接或间接处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 电力企业具有独立地进行电力商品生产和经营的权力。但是电力企业作为我国能源部门的主体, 必须为电力工业的健康发展作出贡献。首先, 要动态的监测电力市场的供需变化, 及时掌握用户需求的信息, 抓住机会灵活的配置电力市场营销资源, 形成一体化的电力营销网络, 具体内容包括:电力产品的升级体系、电力渠道的拓宽建设、电力营销的网络建设以及电力定价的合理化建议来满足电力市场的消费城需求, 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利润, 促进电力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营销学是建立在经济科学与现代管理理论基础之上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所以, 电力市场营销也必须对营销原理、电力市场调研、电力需求分析、电力营销组合进行科学、合理的策划, 探究能够满足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电力企业营销原理。

2 电力市场及电力市场营销观念

电力作为特殊的商品, 电力市场也归属于商品经济的范畴, 是在一定的时间、地点、空间条件下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电力市场营销是通过电力市场交换以满足现实或潜在电力需求的综合性经营销售活动过程。

电力营销观念是电力生产经营者组织与管理电力企业活动过程的指导思想, 随着电力商品交换日益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 电力营销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以生产方向为主导向电力销售和电力市场化商品化方向演变。要把电力市场营销观转变为以客户需求为主, 致力于整体营销、客户满意的导向, 促进企业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

电力企业的经营活动主要包括:电力市场的调查;电力用户的研究;电力目标市场的选定;电力产品的开发电力商品的定价;电力营销与售后服务等。而电力市场营销应该包括电力企业的全部经营活动。了解客户的需求作为电力营销观念的基础, 必须认识顾客需求, 对用户市场进行细分, 了解用户产品需求与促销的差异化, 优化资源配置。

3 电力市场竞争与电力营销组合

3.1 电力市场竞争

社会主义现代化市场的形成, 导致了激烈的市场竞争, 而激烈的市场竞争催生了市场营销。现如今, 商品经济的基本特性是竞争, 在电力市场中引入竞争机制有利于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满足客户的电力需求, 促进电力企业的生产力发展, 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电力商品之间的竞争和电力消费之间的竞争是电力市场竞争的主体。电力消费者与电力生产者都存在着各自的经济利益, 所以经济利益是驱动市场竞争的原动力。电力生产者的利益是:生产出的电能能够销售出去, 获取更多的资金, 然后投入生产建设, 实现电力商品的价值, 然后获取更大的经济价值。电力消费者的利益是:消费者用货币从电力生产者的手中换取电力, 满足自己的生产生活需求。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这种需求只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通过电力市场得以实现, 但是竞争意识的确立能够更好地实现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利益的共赢。

3.2 电力营销组合

现如今, 电力市场竞争激烈, 在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 要求电力生产者既要满足电力客户的需求, 又要达成生产目标, 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 赢得电力市场竞争力。不能仅依靠单一的营销手段, 还要以目标市场为探究对象, 结合当前的电力市场需要, 根据电力企业的资源条件和资源优势进行电力营销组合, 运用多种形式的营销策略, 提高电能的销售。

4 电力市场营销策略规划

电力企业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 在一个动态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与其他行业一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周密的制定营销策略:转变服务观念, 提高法律意识, 加强自身的营销队伍建设等方法, 提高电力企业的市场占有率。

4.1 转变管理理念为服务观念

为了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中, 提升供电企业的电力营销能力, 也出台了很多的优质服务项目及服务承诺, 但是这些措施几乎都流于形式, 始终没有明显的效果。供电企业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及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为服务观念, 积极的提倡“以客为主, 服务顾客”的新理念, 坚持以“为人民服务, 对人民负责”为宗旨, 以“尊重客户、信誉至上、优质服务、保证质量”为工作原则, 通过优质服务, 提升企业形象, 吸引顾客巩固和开拓电力市场, 提高电力市场的竞争力。

4.2 建立高水平的市场营销队伍

针对目前营销市场的现状和出现的问题, 我们必须存在危机感和紧迫感, 建立高水平的市场营销队伍, 树立正确的营销观念、市场观念、竞争观念, 增强电力市场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主动的寻求市场和用户, 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求的高水平、高素质的营销队伍, 形成完善的电力经营思想体系。电力企业在聘用营销人员的时候和营销过程中首先, 要重视对营销人员的专业素养的考察, 注重培训营销人员的营销理念和专业基础。其次, 重视营销人员的学历层次和综合素质的考察。最后, 在电力营销的过程中重视创新营销方法, 培训销售人员的营销技能。建立高水平的营销队伍, 实施营销队伍知识结构调整策略, 全面提高人员素质, 适应市场变化和开拓市场、创新发展的能力。

4.3 加大宣传力度, 实现法制化管理

近几年, 电力市场中普遍存在着电费拖欠、电力设施被破坏、违章违规用电等问题, 电力公司必须利用现有的电力法规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我国颁布了很多相关的法律法规, 例如:《电力法》、《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供电营业规则》等, 但是很少有人了解这些法律法规, 因此, 电力部门应该加强宣传力度, 形成依法用电、依法供电、及时缴费的良好社会环境。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 供电企业与客户签订用电合同的时候一定要按照相关的法律规定来确立供需关系。并签订相关的供电合同, 通过《供用电合同》规范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明确违约责任。这样当产生违约纠纷的时候, 能够明确责任方的责任, 将电费的回收纳入法律的保护范围, 依法处理违约赔偿等问题。供电企业也要做好风险防范, 在与用电企业签订合同的时候要对企业的经营情况了解, 及时掌握资料, 并认真加以甄别。一方面对经济效益低下, 产品无市场企业的欠费要采取法律手段强制性催费。另一方面, 对濒临倒闭破产或已停产的企业, 要及时签订资产抵押合同, 必要时实施限电、停电的措施, 减少电力企业的经济损失。

5 结论

电力市场的营销问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催生的新问题。针对这一问题, 本文主要通过阐述电力市场的营销概念以及电力市场的营销观念, 提出市场竞争意识和优化营销组合在电力营销中的重要作用, 并且进一步提出了几条能够促进电力营销的具体策略, 希望能为我国电力发展作出贡献。营造出一个充满活力的、不断发展壮大的电力市场, 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 电力工业这一垄断性、计划性很强的企业, 也必须进行电力营销来融入到市场经济体制中, 开拓业务建立起相应的电力市场。因此, 提高电力营销区域建设, 解决电力营销中的增容扩销问题, 加快建立电力市场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电力市场,电力营销,原理分析

参考文献

浅谈电力市场与电力营销策略 篇8

一、现阶段电力市场的特点

现阶段我们所面临的电力供求关系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 电力供需矛盾趋于缓和。在现行政策体制下, 电力市场是独家垄断经营, 似乎不存在竞争。然而能源市场的竞争却一定程度地存在着, 而且随着先进技术的发展, 新的技术设备使得电能以外的能源设备 (如燃煤、燃油、燃气设备) 的可控性、方便性接近或赶上用电器的性能。在此基础上人们可以通过经济性分析比较选择使用能源, 造成电力边界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现今人们趋向于追求高质量的生活品位, 广大用电客户已不再满足于“用上电”为目标, 而是对“用好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消费者在竞争性行业消费与在垄断性行业消费享受到的服务迥然不同, 从心理上自然难以接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客户是企业利润的源泉, 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客户、占有市场, 在客户的愉悦和满意中取得企业的利润, 是当前电力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也是关系到电力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

二、电力营销工作的现状及问题

受传统思维习惯、市场不断变化、营销人员素质不高及现行体制等因素的影响, 目前供电企业电力营销工作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 市场营销管理意识淡薄

电力企业的产品是电能, 只有做好电能这个产品的营销工作才能为企业创造效益, 一切生产运作活动都要围绕着客户需求、市场变化来调整。近些年来存在很多供电企业效益不佳的现象, 分析其根本原因, 企业员工服务意识差、管理不规范和电力产品质量不过关都是关键因素, 客户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就会选择其他供电方式, 电力销售企业遇到了一个普遍存在的瓶颈时期。虽然市场对电力产品的需求量极大, 但是供电企业各方面服务的日益下降和停滞不前让这种两方都没有供求地的情况持续下去。单纯的生产管理还远远不够, 只有挖掘市场营销的有效运作。

(二) 供电企业发展滞后于用户需求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供电企业逐步实现了以供电所为核心, 对农电工进行统一招聘、统一管理、异地抄表的经营管理模式, 解决了长期困扰农村经济发展的“三电”“三乱”现象, 规范了农电工的工作行为。同时也存在着相对市场形势和用户需求, 供电企业资源过于集中的不利因素, 违背了生产经济条件下的用电服务以客户为中心的根本要求, 造成供电服务不能贴近用户。尽管供电企业下大力度对供电所进行了规范化管理, 使之装备精良、配套设施齐全、窗口建设达到标准化, 但也不能弥补由于供电服务半径长所带来的服务能力的不足, 对用户需求反应的灵敏度、速动性差, 处理突发性事件往往不及时、不到位, 形成了供电服务滞后于用户需求的现状, 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用电客户日益增长的消费行为, 阻碍了电力市场的发展。

三、电力营销工作应采取的策略

(一) 树立企业形象

同客户建立并保持共同发展的新型供用电关系, 努力实现“诚信、质优、高效、规范”的服务理念。

1.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提高电能质量。如果作为商品的“电能”没有好的质量, 供电企业实现优质服务及树立企业形象便无从谈起。所以, 电能质量的好坏是对外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的前提条件。

2.努力提高营销人员的素质, 追求优质的服务。深入开展素质提升工程, 结合企业营销实际, 制定人力资源发展规划, 拓宽人才发展渠道。要在企业每位员工的心目中树立起“优质服务是企业的宗旨, 是整个企业形象的支撑点”的理念。同时, 优质服务是一个系统工程, 这个系统中不仅需要直接与客户发生接触的窗口等部门的努力, 同时也需要全员、企业全过程、全方位的投入, 需要各部门都树立起以客户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服务理念, 并将这个理念落实到具体行为中去, 体现在整个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之中。

(二) 开拓用电市场

1.通过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 提高终端客户用电效率, 提高电力系统设备利用率, 落实电力节能减排等, 做到节约用电、合理用电、经济用电, 以取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2.加快城乡电网改造工程建设, 以高标准城乡电网, 提高人民生活的电力消费水平。

3.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 提高市场预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是平衡电力供需的重要途径, 可以有效优化电网运行方式, 转移用电负荷, 提高电能使用效率, 是电力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三) 加强营销管理工作

1.以利润为中心, 推进企业管理进程。在营销工作中量化经济指标, 提高供售电量、降低线损率, 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一年上一个台阶。

2.加强绩效考核, 完善并推广考核机制, 推进管理创新。通过实施分级管理, 达到各司其职, 各负其责。在完善考核体系的同时, 要使各专业与之有机地结合起来, 带动公司各层次考核机制的完善。

(五) 建立完善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营销工作, 一是必须建立完善的电力营销管理机制, 以保证营销人员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和应变能力、竞争能力的提高。要严格坚持以岗定人, 定期交流。二是要实行奖优罚劣, 奖勤罚懒, 目的在于激励、调动营销部门和营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三是要按照新的市场机制建设的要求, 修订和完善有关的规章制度、考核措施和奖惩规定。全面实施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 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加强对营销工作的管理考核。

综上所述, 电力营销是供电企业的核心业务, 电力营销工作的质量关系到供电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决定着供电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根据当前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供需形势, 可将电力营销管理总体策略确定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以政策法规为准则, 以优质服务为手段, 以满足客户需求、引导客户消费为重点, 建立一个能适应商业化运营、法制化管理、充满活力的营销体系, 为客户提供优质电能和优质服务, 实现为客户创造价值、为社会创造效益的“多赢”目标。

(四) 建立营销服务管理系统

电力市场 篇9

由于电力商品的实时平衡和不可存储等特性造成了电力市场在较长时间内并不是理想的完全竞争市场,各国的电力市场发展模式仍在不断探索和完善中,尤其在加州电力危机后,电力市场的稳定性问题特别受到了普遍关注。可竞争市场理论(contestable market theory)[1]已在理论上证明了电力市场改革在强调发电领域竞争和开放输电系统的同时也需要在售电环节引入竞争和引导需求响应参与辅助服务的提供,理顺电力需求侧的市场化运营,即开放输电网实现厂网分开是前提条件,另外需要分别建立主能量交易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并积极引入需求响应参与主辅市场的竞争,实现电力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本文依据需求响应在电力市场的主辅市场运行中发挥作用的不同对需求响应进行了分类,介绍了各国电力市场中正在运行的需求响应实践,并据此从参与主能量市场竞争和参与辅助服务市场竞争的需求响应研究2个方面归纳和总结了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此外,针对我国目前“十一·五”规划中的节能减排政策而在国内大力推进需求侧管理的现状,研究需求侧管理和需求响应在我国电力市场运行中的结合点,即完善需求侧管理的市场运作机制,并据此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1 需求响应

1.1 需求响应的经济学原理

需求响应的概念是美国在进行了电力市场化改革后,针对在售电环节引入竞争及需求侧管理如何在竞争市场中充分发挥作用以实现市场的高效稳定运行而提出的,广义地指:电力用户根据价格信号或通过激励,改变自己固有习惯(wonted)用电模式的行为。本文将在售电环节中引入竞争的统称为需求响应。

图1中给出了利用微观经济学中的供需理论分析需求响应的经济学原理示意图。图中,P轴、Q轴分别指代价格和需求。假设电力市场正常运行时的供给曲线为SN,若市场中没有在售电环节引入竞争,则市场中的需求曲线为近似垂直于Q轴的D0,供需曲线相交于(PN,QN)点,此时,若供给者行使市场力而使供给曲线抬高为SE,则会引起市场的价格尖峰PN+ΔP,而由于需求缺乏弹性,此时需求只从QN减少为QE0,几乎维持不变。图1中的D1曲线则代表通过市场调整引入需求响应后的需求曲线,此时不仅需求量大大减少了ΔQ=QE0-QE1,且价格尖峰也大大降低了Z,图1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就代表在电力市场中引入需求响应而带来的纯收益。

1.2 需求响应的分类

根据需求响应参与市场类型的不同可将需求响应措施大体分为2类。

1.2.1 参与主能量市场竞争的需求响应

参与主能量市场竞争的需求响应又称为基于市场竞价的需求侧响应措施,是指在系统正常运行状态下,需求响应参与主能量市场的报价竞争,由市场价格引导需求侧资源参与,通过市场结算使参与者受益,包括峰谷电价、实时电价响应、需求侧报价。

a.峰谷电价:根据系统高峰和低谷的时间分布及运行成本特点,对用户用电的不同时间实行不同的电价,通过价格作用引导用户在高峰期减少用电,鼓励其在低谷期间增加用电。

b.实时电价响应:指在用户端安装相应的通信和控制装置,使批发电力市场的价格变化传递到用户,用户可以根据电价的变化调整其用电需求,减少在高价格时段用电以控制自身的电费。

c.需求侧报价:用户像发电侧一样申报单调下降的购电量-价格竞标曲线,直接参与批发市场竞争。

1.2.2 参与辅助服务提供的需求响应

参与辅助服务提供的需求响应又称为基于可靠性管理的需求侧响应措施,是指在系统用电高峰期或紧急状况下,需求侧资源向系统提供可靠性服务而使整个系统受益,主要有2方面措施。

a.系统紧急运行状态需求侧响应计划:指用户允许在电力短缺、接近短缺或出现短期可靠性问题时中断向他们供电,以得到直接赔偿或其他时间的优惠电价。

b.需求侧资源参与辅助服务市场报价:需求侧资源可与发电厂一样通过报价向系统提供辅助服务。

1.3 世界各国电力市场中的需求响应

英国需求侧电力市场改革[2]进行较早,1990年3月电力改革时就允许1 000 k W以上的用户选择供电商,1998年7月以后所有用户都可自由选择供电商;20世纪90年代初期,英格兰和威尔士电力市场采用了需求侧竞价(DSB)方案,使得电力终端用户削减的电力负荷与电力库中参与调度的发电出力一同竞价,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有效抑制了价格尖峰和发电商滥用市场力[3鄄4];2001年3月取消强制性电力库,建立以双边合同为主导的电力市场。

北欧电力市场由挪威、瑞典、丹麦、芬兰4国组成,是目前具有代表性的跨国电力交易市场,运行有电力期货市场和日前现货市场[3],在日前现货市场中,同发电商参与市场竞价一样,挪威、瑞典的电力用户也参与以“电力购买兆瓦数-时间-价格”为形式的竞价。大用户(兆瓦以上)可以直接参与需求竞价,小用户可以通过他们的供电商作为代理间接参与需求竞争。芬兰电力市场需求侧引入竞争的结果是所有用户的电价都有所下降[5]。

美国各地区的电力市场不同,最初只是部分地区开放了零售市场,如东部的PJM电力市场在宾夕法尼亚州开放了零售市场[6],加州电力危机后,又开始重新认识零售电力市场,目前有17个州运行,各类用户自由选择供电商,有2个州对大用户开放,有6个州暂未开放零售市场,但均通过了相关法律[7]。表1给出了美国电力工业中引入零售竞争后产生的效益[8],可见在美国实施需求响应的效益还是相当可观的(表中类型1~3分别指季节性循环、集中供热机组的全面利用、长期竞争平衡3种情况)。

2 引入需求响应的电力市场运行问题研究

需求响应的引入在电力系统及电力市场规划、运行和管理各领域催生了大量新课题,包括:引入需求响应对发电市场竞争的影响、需求竞价及需求侧竞价策略、需求响应参与备用辅助服务的优化(容量优化和调度优化)、需求响应参与备用服务市场的机制设计、电力市场优化运行、需求响应对配电网规划的影响、配电定价及交易管理系统、负荷预测及电价预测等。这些问题有的是在配电和用电侧引入竞争机制的市场环境下新出现的,如需求侧竞价策略、需求响应参与备用服务市场的机制设计等,有的是在原有交易和研究基础上新增了许多内容,如电力市场优化运行、负荷预测及电价预测等,下文将从参与主能量市场竞争和参与辅助服务市场竞争的需求响应研究2个方面归纳和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

2.1 参与主能量市场竞争的需求响应研究

参与主能量市场竞争的需求响应研究的一个热点就是围绕引入需求响应对主能量交易市场竞争的影响方面展开。经济学原理指出在竞争引入到处于管制下的行业后,市场力依然是阻碍市场发展的重要问题[9鄄12],在此背景下,提高电力需求客户的价格弹性,即在发电市场竞争中引入需求响应成为提高发电市场运行效率、降低发电商市场力和提高系统可靠性的一个经济手段[13鄄16],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注意:一部分研究者着重从反市场力角度说明在电力市场中引入需求响应的战略作用,改变了以往用垂直的需求曲线来模拟电力用户,改用需求函数的反函数来表达接于传输网络中负荷节点上的电力需求用户来研究发电商市场力问题[13,17鄄19],指出引入负荷弹性(或需求侧价格响应)可降低发电商持留容量的成本收益率[20]。由于电力需求价格弹性更适合于定量分析,故被广泛用于分析需求响应,如Borenstein和Bushnell在文献[21]中进行了一系列抑制市场力行为的需求弹性调整仿真试验,认为-0.1、-0.4、-1.0能够代表短期和长期负荷需求弹性量值。文献[22]分析了电力市场结构对电力需求弹性的影响,用自弹性和交叉弹性矩阵描述了用户的用电行为。文献[23]建立了需求曲线线性条件下的需求弹性对单个及N个不同发电商临界及最优持留容量影响的详细数学模型,并用实例进行了仿真,结果证实了在单一买方的实时电力市场中引入需求价格弹性的必要性。文献[24]提出通过调节用户取暖和降温负荷改变负荷曲线弹性的思路并提供了一个综合方法进行可控制负荷预测和获得最优控制策略。除了研究电力需求弹性价格,还有学者围绕需求侧的投标曲线,考虑了在有需求方投标的电力市场中,将需求方投标纳入发电商线性供应函数均衡中,考虑需求波动情况下,推导出了整个市场均衡点的迭代求解算法,并通过算例说明了需求投标对发电商纯策略线性供应函数均衡的影响[25]。

此方面研究的另一个热点就是主能量市场中需求竞价及需求侧竞价策略的研究。目前对电力市场中竞价问题的研究主要是围绕着发电商在各种条件下的竞价策略展开,需求侧竞价及需求侧竞价策略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是将发电竞价中的相关内容延伸到需求侧竞价的研究中。目前,购电商最优竞价策略的研究主要可分为:基于预测电价或对手报价的方法[26鄄28],基于最优化的方法[29鄄34]和基于博弈论的方法[35鄄38]。基于预测电价或对手报价方法的思路主要是影响需求侧购电中标量的主要因素是市场出清电价的波动[26鄄27]及竞争对手报价的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28];基于最优化方法的思路是从最小化购电商风险和最大化其收益角度,构造需求侧的购电策略模型[29]或者考虑如何在远期市场与实时市场或者能量市场与备用市场之间分配购电量[31鄄32,34]或是考虑制定最优分时电价的方法[30];基于博弈论的方法应用比较广泛,将博弈论中的纳什均衡[39]、零和二人混合对策[35]、Stackleberg模型[40]、Cournot模型[41]等引入主能量市场中供需双方竞价的建模中,主要侧重于研究市场参与者之间的博弈行为如何影响市场运行结果,从而指导购电成员的报价策略,如文献[36鄄38]探讨了电力合同市场中的购电侧报价模型,由于这在经济学中属于双侧拍卖理论,故3篇文献均用不完全信息博弈中的贝叶斯拍卖定价方法来构造电力买卖双方交易的数学模型,文献[35]将买电集团和卖电集团的竞价交易看成是一个二人非零和博弈问题,在分析PX市场中MCP和MCQ形成原理的基础上,探讨了买电代理商的买电经济模型,并进行了利润分析,给出了相应的竞标策略。

2.2 参与辅助服务市场竞争的需求响应研究

参与辅助服务市场竞争的需求响应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需求响应参与备用辅助服务的容量优化及机制设计,即当用户允许参与备用服务市场交易时,如何根据成本效益确定系统中由供需双方提供备用的最优容量及制定合理的市场机制以鼓励供需双方提供备用的积极性。需求响应参与备用服务市场交易的方式主要有3种。

2.2.1 可中断负荷参与备用服务提供

可中断负荷参与备用服务提供的主要思想是根据经济利益最大化原则[42鄄46],应综合考虑发电侧的保留事故备用容量费用和切负荷赔偿费用最小。对于切负荷的赔偿费用也是学者研究的一个热点,文献[46]在基于微观经济学消费者剩余理论建立可中断负荷成本的基础上,将需求价格弹性引入到可中断负荷停电赔偿风险中,并基于风险管理与协调优化观点提出了市场环境下配置备用容量的数学模型,文献[47]综合考虑了用户类型、缺电电量、提前通知时间等影响因素,建立了综合缺电成本模型,文献[48鄄49]参照发电侧竞价的方法提出需求侧竞价的概念,并将其引入用户侧备用辅助服务市场的竞争。

2.2.2 用户根据不同可靠性需求支付相应费用

用户提出不同的可靠性需求并为此支付不同的可靠性费用,如文献[50鄄53]基于双边市场,讨论可靠性与备用装机边际容量的关系,提出根据用户期望的可靠性指标确定购买备用容量,实现系统边际备用容量与用户可靠性联动算法具有实用价值;文献[54]研究了系统备用容量和发电可靠性和用电可靠性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满足个性化可靠性需求的交易模式,但制定备用容量的购买数量时,仅仅为满足系统中对可靠性要求高的用户需求,使得低可靠性要求的用户付出低可靠性电价,却享受了高可靠性服务,有失市场公平;文献[55]依据“按质论价,高质高价”的原则,提出了一种满足用户个性化要求基于需求侧可靠性差别定价的电力市场可靠性交易新机制。

2.2.3 用户与备用容量供应商进行双边交易

用户也可以和备用容量供应商就备用容量进行双边交易,如文献[56鄄59]提出运用保险理论分散决策备用容量,用户和备用容量供应商就备用容量进行交易,并以两者间的保险条款促使备用容量供应商履行其责任,应用保险理论来引导备用容量的最优分散决策,并同时减少用户停电损失,该方法能够达到社会效益最优。

引入市场机制后,参与备用辅助服务提供的各方是不同的利益主体,其经济性被提到了与保证系统安全可靠性同等重要的位置,故在需求响应参与备用辅助服务的容量优化及机制设计方面更体现了技术与经济的一体化,需引入新的分析方法和理念。

3 我国电力工业从需求侧管理到需求响应

如前所述,需求响应需要在电力市场的零售侧引入竞争,我国经过二十多年的积极探索和实践,在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实施方面已经迈出了实质性步伐,电力需求侧管理理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成为化解电力供求矛盾的有效手段,保证电力安全运行的有力措施,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当前新形势下,找到需求侧管理和需求响应在我国电力市场运行中的结合点即完善需求侧管理的市场运作机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节约用电、合理用电、优化用电的战略性措施,也是实现节能、环保、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可以为创建节约型社会发挥更大作用。

我国当前的需求侧管理工作主要由政府推动,还存在融资困难、缺乏长效机制、电力公司和用户响应不够积极等困难,需要尽快建立以政府推动加市场主导的市场化运作机制,才能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3.1 尽快建立和完善政府引导和市场化相结合的经济激励机制

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可以提高社会的整体利益。但是,同时也应兼顾电网公司、终端用户自身的利益。如何对这些方面的利益进行协调,提高各方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积极性,同时使这些企业有能力回避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实施风险,建立DSM的政府引导和市场化相结合的激励机制是适合我国当前形势的一种可行方案,即通过政府的合理引导、政策鼓励、资金扶持等手段来健全DSM的市场化运行。

3.2 建立基于市场运作、有利于DSM实施的电价机制

从长远看,在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各种手段中,经济手段将是最为有效的。科学合理的电价机制可以引导用电方、供电方及第三方主动参与电力需求侧管理,并从中获得合理的回报,因此应逐步建立完善的体现供用电质量的电价体制(包括趸售用户),使电价能反映成本和供需关系,同时要适当考虑向促进优化用电方式倾斜,吸引广大用户参与,提高市场的有效性,建立新型市场格局,以保证电力有效供给和电网的长期安全、经济运行。

3.3 大力培养能源服务公司,鼓励引导节能中介服务组织发展

能源服务公司通过与用户自主签订节能服务合同向用户提供节能项目的一整套专业服务,包括用电模式分析、节能潜力分析、节能设备选择、节能设备安装、设备维护、节能效果监测,同时,为用户提供项目资金,采用效益分享和担保节约的方式来收回投资。这样的运作模式可以减少用户和电力企业所承担的项目技术、财务等方面的市场风险。

3.4 以工程的方法推动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实施

将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以工程的形式交由电力公司或专门的能源服务公司负责实施。发挥电力公司和能源服务公司的作用。结合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市场建设,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电力公司的节电积极性。考虑到节能服务公司在节电技术推广和使用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发展不足的事实,政府应通过优惠政策予以扶持。可以考虑增加其参与政府引导、示范项目的机会,以及享受税收优惠等。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和执行标准。建立确定电力需求侧管理实施所在地能效基准水平的方法;制定合理的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实施目标;确定项目实施过程的监督以及项目实施效果的评估方法。

4 结论

电力体制改革后电力市场分析 篇10

在我国电力体制改革之前, 我国的国家电力总公司一直处于垄断地位, 对于除国家电力系统以外的一些非国家电网系统的电力发电企业非常的不利, 他们在电力市场竞争中处于较低的地位, 存在着有电送不出, 电价不合理的现象。但是在实行了电力体制改革之后, 我国的电力行业进行了资产重组, 为这些非国家电网系统的电力公司带来了极大的发展机遇, 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有的垄断竞争势态, 提高了市场竞争的可能性。

1 对电力体制改革内容的具体分析

1.1 电力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分析

根据我国十五届五中全会和十五大的精神, 我国积极的吸取国内外电力体制改革的教训, 总结相关经验, 并且结合我国电力市场的实际情况, 遵照电力工业的发展定律, 使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 提高现代电力企业制度完善的速度, 对电力企业内部经营机制的改变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为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发展的电力市场机制提供了帮助。

对电力体制进行改革不仅必须要对电力行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并且还要有助于供电安全可靠性的提高以及电力环境的改善, 在最大程度上满足社会各界对于电力的需求。在进行电力制度改革的时候必须要遵守电力体制的相关原则, 加强领导能力, 进行有计划的组织, 对其进行有规律的分段完成。

1.2 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总体目标分析

从我国电力市场的实际情况来看, 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要打破我国电网系统的垄断制度, 将非国家电网的供电企业引进电力市场的竞争中来, 并且尽可能的降低供电的成本, 建立起科学完善的电价制度, 让电力资源的配置更加合理, 有效的促进我国电力的发展, 使全国联网得到推进, 并且构建出一个能够进行公平竞争、有序开放以及科学发展的电力市场体系。

1.3 电力体制改革的任务

对电力企业实行厂网分开制, 对电网企业和发电进行重组, 改变传统的竞价模式, 进而采取竞价上网模式, 结合电力市场的实际情况建立电力市场合理运行的规则以及政府监管体制, 建立初步竞争、开放的区域性电力市场, 将新的电价制度运用到电力市场中去, 为发电排放的环境折价制定出合理的标准, 推动且激励发展清洁电源新机制, 实行用电大户的试点工作, 使电网企业进行独家购买电力的现象得到改变, 对农村电力管理体制的改革要继续跟进。

2 电力体制改革后的电力市场

2.1 电力体制改革后为非国家电网带来的好处

在我国实行电力改革制度之前, 我国的电力市场一直都处于垄断的情形。除了国家电力系统以外的电力企业, 如:大唐电力、中国华电、中电投资等非国家电网系统的电力企业进电力在我国的电力市场竞争力一直处在劣势位置, 其具体的表现主要是电力公司有电但无法送进电力市场, 并且所给出的电价不够合理。不过这些问题在实行了新的电力体制后得到了改变, 根据新的电力体制我国的电力行业进行了资产的重组, 这一举动为我国非国家电网系统的电力企业带来了极大的发展机遇, 在将我国电力总公司进行拆分后, 我国其他几大发电公司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电力市场垄断的局面, 使电力市场形成了合理的竞争态势, 拓展了这几大电力公司自身的发展空间。除此之外, 以这几大电力公司为基础所建立的国务院授权经营的新的电力公司得以成立, 并且还将许多属于前国电总公司的发电资产收入囊中, 这几大电力公司的规模迅速扩大, 在电力市场中的竞争实力也有所提升。由此可见, 这几大电力公司在电力市场竞争中将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2.2 地方性电力企业的状况

在电力体制改革之前我国地方性的发电企业呈现出分化加剧的现象。在实行了新的电力体制后, 对于那些拥有较多电力企业的地方来说产生了极为复杂的影响。首先, 从电力体制改革后地方性电力企业得到的好处来说, 新的电力体制使这些地方性的电力企业在电力市场竞争中得到了公平的待遇, 摆脱了垄断体制下不公平的待遇, 能够凭借自身的实力进入到电力市场的竞争力去。不仅如此, 新的电力体制使电力市场的竞争更加的科学合理、透明公开, 减少了一些不公平的特权保护, 并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某些资产的质量, 如果地方性的规模较大的话, 那些电力企业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机会以及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除此之外, 电力体制改革对地方性电力企业也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影响, 与国家授权的电力企业比起来, 那些地方性的电力企业在电力市场中将承受更多的压力, 并且这些地方性的电力企业无论是在技术还是人才, 又或者是市场开拓的能力方面都处于较弱的地位, 除了极少数的资产质量相对较好的电力企业之外, 其余的电力企业都只能接受被代管、兼并以及破产的命运。加之这些电力企业的资产规模小, 融资能力不强, 大多都依靠政府的扶持生存, 必定没有较强的抵抗竞争风险的能力。

2.3 实行厂网分开制与竞价上网制后的电力市场

实行了此制度之后, 在电力市场竞争中开始呈现出水电低成本竞争的现象。不仅如此, 水电的投资规模、发电量以及它们在电力结构里的比重也在不断的提高。据了解电力公司的发电方式主要分为水电与火电, 其中水电的建设成本比火电的建设成本高出百分之四十, 一千瓦水电的造价费大约为7000~10000元, 30~60万千瓦的国产火电机组一般为5400~6300元, 价格在7200~8200元的机组基本都是66万千瓦的进口机组。虽然水电的建设成本比火电的建设成本高, 但是我国水电企业的运行成本却比火电企业低。目前, 我国水电的平均运营成本是每千瓦0.10~0.15元, 因此水电建设受到了不好的影响, 并且随着近年来电力紧缺的现象, 我国的水电开发规模在不断的扩大。

从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看, 电力体制改革的正确途径应该是对其体制进行分步实施, 对电力市场进行合理的规划, 有效的促进电力市场全面发展。在吸取国内外电力体制改革的经验及教训后发现, 我国在进行电力体制改革的时候必须要将厂网分开制和竞价上网制继续实行下去。坚持厂网制具有两个很重要的含义:一是厂网切实分开, 不光要将原来的国家电网系统进行划分, 而且地、州或以下的厂网企业也应该被分开。二是对输和配实行进一步的改革, 因为只有这样做了电力企业之间的竞价才可能被实现, 并且配网与配网之间的市场竞争的可能性才会提高, 大发电企业和小发电企业之间的竞争才能公平。不仅如此, 这样做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电力企业资产的无偿划转, 使投资者的利益得到保护, 为电力企业的正常发展保驾护航, 并且满足负荷发展的大力需求。这对实现农村电气化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并且还能够有效的促进电力市场的发展。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对于非国家电网系统的发电企业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不仅为这些非国家电网系统的发电企业带来了极大的发展机遇, 还打破了我国电力市场长久以来的垄断形势, 使我国的电价更加的合理, 电力市场的市场份额划分更加的科学, 竞争制度也更加的公平。不仅如此, 电力体制改革还使我国的电力市场制度更加的完善, 为我国电力市场的科学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 社会各界对于电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因此, 为了响应社会各界的需求, 电力体制改革应运而生, 这一举动对于我国来说是个较大的系统工程。并且在推进电力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的问题。通过结合我国的电源结构、电网构架以及电力资源分布不均等一系列的实际情况, 为此, 针对于受电力体制改革后电力市场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并且研究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电力体制改革,电力市场

参考文献

[1]洪飞.中国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关系[D].重庆:重庆大学, 2012.

[2]袁健.国外电力市场结构模式比较与借鉴[D].济南:山东大学, 2014.

[3]张午阳.电力体制改革进程中输电市场的交易与管理模式的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 2006.

[4]付强.制度、增长机制与电力产业竞争政策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 2012.

[5]李宝辉.电力体制改革后电力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5, (21) :5-6.

电力市场与电网结构分析 篇11

关键词:电力市场 电网结构

0 引言

本文从本市电网现状入手,分析了当前网络结构,并对本市电力负荷的发展进行了系统分析和预测,为电网规划提供了数据支撑。

1 电网概况

1.1 电源现状

至2010年底,本市电网共接入电厂22座,其中火电厂16座、水电厂8座。

电网内共有1座500kV变电站,主变容量2×750MVA;11座220kV变电站,主变22台,总容量3090MVA;110kV公用变电站36座,主变67台,总容量2371.5MVA。500kV线路共有4回,总长度327.132km; 220kV线路共有28回,总长度1315.01km;110kV线路共有95回,总长度1461.92km。2010年本市最大负荷1276MW,供电量79.89亿kWh。

1.2 网络结构

本市220kV电网呈环网结构,电网结构紧密,可靠性较高。但东部部分变电站为单环网接线,位于电网末端,负荷比较重,2007年最大负荷时负载率为70.7%,当一条线路故障时,将导致严重过载,造成大面积限电,应尽快加强东部220kV网架建设。

110kV电网以双回辐射、单辐射、“T”接结构为主,整体看网架结构比较合理,但是在本市电网边缘,仍存在部分变电站单线供电,当线路故障时将造成全部停电,不满足安全“N—1”准则;部分110kV线路供电距离过长,造成电压质量差,供电可靠性低。

综上所述,为提高本市220kV供电能力,改善110kV电网结构,应尽快加强东部220kV布点,加强110kV网架结构。

2 电力负荷预测

一般来说,地区负荷的发展遵循“S”曲线规律,即发展初期,负荷基数小且增长较慢,进入发展中期后,负荷迅速增长,而到后期,负荷逐步趋于饱和。根据本市发展的现状及所处阶段,该地区即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因此负荷的发展应处于“S”曲线的快速增长阶段。

2.1 负荷特性分析

本市冬季典型日、夏季典型日最大负荷均发生在晚上,夏季典型日20:00至22:00负荷较高,冬季典型日17:00至19:00负荷较高。

由年负荷曲线可以看出,二、三月份的负荷相对较低,均在年最大负荷的60%以下,冬季负荷比较高。

2.2 用电量预测

负荷预测必须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及合理性,其预测的方法有多种,但由于所需的数据难以得到或不够准确或由于预测模型的不适应性,针对某一具体规划区域而言,可供选择的预测方法并不很多,目前常用的预测模型主要有时间序列、灰色系统和空间负荷预测。其中每类预测模型下又包含多种计算模型,时间序列包含移动平均、线性回归、多项式、指数平滑、S曲线估计等,灰色系统包含包络模型、等维信息等方法,对常用计算模型计算原理简单介绍如下:

2.2.1 弹性系数法

电力弹性系数是反映电力消费的年平均增长率和国民经济的年平均增长率之间关系的宏观指标,它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和用电需求的重要参数。

电力弹性系数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表示:

2.2.2 灰色理论法

灰色数学理论是把负荷看作真实的系统输出,它是众多影响因子的综合作用结果。这些众多因子的未知性和不确定性,成为系统的灰色特性。该方法就是对在一定幅值范围、一定时区内变化的灰色量,通过一定的数据处理技术,寻找出比原始数据有更强变化规律的新的数据数列,进而建立一定数学模型进行预测的方法。

2.2.3 移动平均法

在数理统计中,想要处理一组数据,通常采用算术平均值代表这一总体取值水平。但算术平均值只能说明一般情况,也反映不出发展过程和趋势。如果对一组数据分段平均,在每段间距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逐次后移一位求其平均值,则效果显著好转。移动平均法的关键是,仅取最近几个数据点取其平均值,并令参与计算移动平均值的各点权数相等,即均等于1/N,再以前的数据点的权数为零。

移动平均法是对一组时间序列进行某种意义的平均值计算,为了补偿一次滑动所造成的滞后,通常采用二次滑动平均。设时间序列为x1,x2,……,xn,移动平均数为N,要求2N—1≤n,则移动平均法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2.2.4 多项式法

任一连续函数都可以用分段多项式来逼近。在一元回归问题中,如果变量y与x的关系可以假定为k次多项式,经过变量代换,最终多项式回归的问题化为多元线性回归。利用最小二乘多项式回归的算法进行拟和,其原理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应用最小二乘法可以预测负荷序列的发展趋势,即把负荷序列的发展趋势用方程式表示出来,进而利用趋势方程式来预测负荷未来的变化。

最小二乘拟合方法的优点包括原理简单易懂,预测速度快,外推特性好、能反映负荷变化的连续性。其存在的不足主要是对历史数据要求高,仅适合负荷序列波动不大的平稳时间序列的情况,而且无法详细地考虑各种影响负荷的因素。

2.2.5 指数平滑(线性模型)法

指数平滑法是一种时间序列分析法,其拟合值或预测值是对历史数据的加权算术平均值,并且近期数据权重大,远期权重小,所以对接近目前时间的数据表现较为准确。一次指数平滑只适用于下一步的预测,一般用于预测的是二次指数平滑。指数平滑法预测期数不应过长。另外,平滑系数α的选择对预测结果影响很大,一般对于平稳数列,取0.1≤α≤0.2为好。

对于电力系统负荷预测,曲线越接近目前的情况就应当越准确,而对于历史数据,则不必要做很精确的拟合。

2.2.6 曲线拟合法

应用曲线拟合法有两个假设条件:假设负荷没有跳跃式变化;假定负荷的发展因素也决定负荷未来的发展,其条件变化不大。电力负荷存在季节性、时段性等变化,例如农业用电,在气候条件变化较小的冬季,日用电量相对稳定,表现为较平稳的变化趋势。这种变化趋势可为线性或非线性、周期性或非周期性等等。

2.2.7 相关分析法

回归模型预测法是根据负荷过去的历史资料,建立可以进行数学分析的数学模型,对未来的负荷进行预测。从数学上看,就是用数理统计中的回归分析方法,即通过对变量的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确定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实现预测的目的。

在具体分析过程中,这几种负荷预测的数学方法能够给出历史年电量、负荷发展的较准确的计算模型,但由于一般情况下城市电力发展具有延续性,因此能够利用这个模型推算出未来几年城市的电量、负荷,结合专家对未来形势的估计,往往能得到令人满意的负荷预测结果。

2.3 最大负荷预测

根据本市负荷历史数据,采用外推法对2010~2015年负荷进行预测,2010~2015年负荷各种模型预测情况见表2—1。

根据各种模型预测结果,结合本市实际情况,确定忻州负荷预测高方案采用“移动平移2”的预测结果,中方案采用“线性回归法_S曲线”的预测结果,低方案采用“指数平滑_线性”的预测结果。详细情况见表2—2。

采用中方案,至2015年,总负荷将达到2760MW,2010年~2015年年均增长率15.3%。

3 结论

本市2010~2015年电量、负荷预测结果见表下表。

综合以上对本市电力市场的分析,“十二五”期间,本市用电量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快速增长,但用电负荷性质单一,主要集中于煤矿、铁矿、有色金属冶炼等行业,第三产业发展仍旧缓慢。预计至2015年,本市用电量将达到158亿kWh,2011~2015年,年均增长率15.77%;负荷达到2760MW,2011~2015年,年均增长率15.89%。

参考文献:

[1]邝伟文.论电力成本控制[J].中国电力建设信息,2005,(8).

[2]张昌仁.试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电力成本控制[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2006,(3).

[3]李学峰.建设节约型电力企业[J].电力之友,2005,(4).

[4]龚维丽主编.电力造价的确定与控制[M].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

电力市场 篇12

关键词:区域电力市场,市场力,对策

由于我国目前区域电力市场刚刚建立, 相应的交易规则还远未成熟, 并且已经暴露出了一些明显的问题, 尤其是滥用市场力的问题直接影响到了区域电力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 从研究发电厂商的市场力入手, 提出合理的抑制市场力的有效措施, 对于今后整个区域电力市场的良性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1 市场力的定义

市场力 (Market Power) 是指某一产品或服务的提供者能够持续地影响或操纵市场价格, 使之一直高于完全竞争情况下的市场价格的能力[1]。在完全竞争市场中, 所有厂商都是价格接受者, 不能影响市场价格, 而只是将市场价格作为既定价格来接受, 因而市场力为零。而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 各个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都是一条递减曲线, 各厂商为了追求最大利润而限制产量, 使市场价格高于完全竞争情况下的市场价格, 从而获得超额利润。这是由于市场参与者 (厂商) 拥有并行使市场力的结果。

电力市场属于典型的寡头市场, 各发电厂商都或多或少的拥有一定左右价格的能力。电力市场中市场力的存在不利于市场的自由竞争和市场效率的提高, 因此引起了各国电力行业运行人员、研究人员以及经济领域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即使在不集中的发电市场中, 或对于小规模的发电商, 也会存在使用市场力的机会, 电力商品交易的特殊性为他们使用市场力创造了条件。

2 市场力产生的原因

在各行各业中, 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市场力。但是由于电力需求价格弹性很小、不可存储、严格的机组容量约束、输电线路的容量限制和发电设施投资巨大等因素的影响, 电力行业产生市场力的可能性比其它产业大得多。一般来讲, 电力市场中产生市场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垄断性市场份额

市场中的某发电商的市场份额或所有权一旦大到足以影响市场价格时, 它就有提高机组报价, 使之成为系统边际机组以抬高市场出清价的动机。即使参与市场竞价的单个发电商没有占据明显的垄断性市场份额, 但是经过日复一日的市场竞价, 发电商利用在相似供求条件下重复竞价、逐渐了解竞争对手的运行成本等的私有信息、收集以获取竞争对手市场行为的信息等客观条件和手段容易暗中串谋形成寡头垄断, 从而利用市场占有份额增大的市场优势来实施市场力, 操纵市场出清价。

2.2 传输线路阻塞

在电力系统中, 电能是通过输电线来传送的, 当某一条输电线输送的潮流达到一定的限值后 (如线路满载值) 就不能再在线路潮流方向上增加电能, 这即是所说的产生了传输线路阻塞。输电线路容量约束或阻塞会产生局部区域市场力。当一个地区的用户从其它电能便宜地区获取电量而由于出现传输限制时, 处于该地区的发电商就有能够实施市场力的条件。因此区域发电商有可能利用输电线容量约束, 策略性增加发电量, 人为制造网络阻塞以为获得市场力创造条件。

2.3 需求侧缺陷

电力是特殊的商品, 它在生产后0.1s之内被消费, 而系统也只储有不到0.1s的电力。这些物理特性决定了电力产品生产的边际成本变动很快, 其输送成本变动也很快。但是, 由于用户侧并未实行实时电价, 缺乏计量和实时结算, 大多数用户对输电成本的实时变动没有反应, 也就是说, 缺乏需求弹性。这给卖方行使市场力创造了有力条件。

2.4 市场结构及运行机制设计存在缺陷

市场竞争主体规模划分严重不均、未形成有效的用户侧响应机制、合约电量与竞争电量确定的比例不尽合理等市场结构设计的缺陷均将导致卖方市场力的出现。权责界定不明确、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运行规则存在漏洞、法律法规不健全等一系列市场机制设计上的缺陷也会导致竞争者利用机制上的疏漏行使市场力, 投机获利[2]。此外, 监管机制不健全, 规则办法不合理, 以及市场运行监督不到位等也会导致市场力的发生。

3 电力市场中抑制市场力的策略

现实的市场不可能达到完全竞争市场的地步, 所以市场力或多或少存在, 而一个好的市场设计和市场监督机制可以有效地抑制市场力的滥用, 最大限度地降低市场力对于市场正常有效运行的影响。

3.1 限制单个发电厂商的市场份额

限制单个发电商可以提供的总容量, 可以有效地减少处于优势地位的发电厂商的市场份额, 使市场更接近于竞争状态。一般的国家都会限制发电公司的市场占有率。美国的联邦能源管制委员会要求单个电力供应商的市场份额不得高于20%, 并以此作为监管发电企业兼并的一个指标。同时, 市场规则中应该通过具体措施削减市场进入壁垒, 鼓励兴建新的高效发电厂, 从而增加发电市场的竞争力度。

3.2 电力远期合约和期权期货等金融工具的使用

电力远期合约和期权期货等金融工具的使用具有锁定市场价格、规避市场风险的作用。一个发电厂商签订了更多的远期合约, 则他就只有少部分的电量可以在现货市场上出售, 从而降低了发电商操纵现货市场电力价格和实施市场力的动机。英格兰和威尔士的电力市场改革实践表明, 远期合约在减轻市场力方面的作用是巨大的。同时, 发电方和电力用户为了规避市场风险, 具有使用电力远期合约和期权期货等金融工具的动机, 而套利者的存在可以使远期市场和现货市场的价格趋于一致, 从而促进了市场的良性发展。这方面已经有了一些成功的经验[3], 例如:美国PJM市场中采用的电力期货和期权合约、澳大利亚国家电力市场中采用的避险合同和加利福尼亚采用的输电权合同等。

3.3 引入零售侧竞争, 加强需求侧响应

根据经济学理论, 垄断厂商不可能在一个需求弹性丰富的市场中长期操纵市场力, 随着需求弹性的增大, 发电商的市场力将会极大地降低。允许用户参与竞价, 在尽可能大的程度上依据市场价格的高低来决定是否购买电力, 使得市场价格真正成为供需双方共同作用的结果, 是限制发电厂商滥用市场力的有效途径。因此, 制定相关的政策促进用户对短期内价格波动的反应能力, 提高用户的需求价格弹性, 对减轻市场力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可以通过允许大用户投标、实施用户峰谷电价等方式来实现, 这些措施不仅削弱了发电厂商的市场力, 同时降低了峰谷差, 平缓了用电高峰备用容量不足时的供需矛盾,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4 采用发电报价曲线投标

申报供给曲线而不是简单的申报容量电价也是一个降低市场力的方法。“供给曲线报价”比一般的竞价形式更为复杂, 其价格是根据一系列的输出水平确定的, 这种报价形式可以明确的知道该发电商在某一供给水平上的报价。

竞价曲线有两种类型:Cournot (古诺) 类型和真实供给曲线类型。Cournot竞价曲线是基于Cournot产量极限的边际成本设定价格, 当该价格高于价格上限则按价格上限设定价格;真实的供给曲线将价格设定的高于边际成本但在一定程度上低于价格上限。采用真实的供给曲线类型竞价比Cournot类型更能有效减少市场力, 因为它在实质上加剧了竞争。

当一个供电商用供给曲线竞价取代固定数量曲线竞价时, 他就减少了其他供电商的市场力。如图1:

D为实际需求。图中显示了一个非常陡峭的需求曲线和某供电商的供给曲线S1。假定市场中有两个供电商, 另一个供电商就会在分析市场时同时考虑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S1。从需求中减去S1的供给即是另一发电商将供给的剩余需求。与最初的需求曲线相比剩余需求曲线的斜率降低, 也就是说比原需求曲线的价格灵敏度增加。当价格上升时, 需求减少, S1的输出增加, 剩余需求曲线降低。

在一定的需求水平上, 供给的不确定性越高, 就越接近于竞争性的边际成本竞价。需求不确定与一天之内的需求波动对供电商的影响效果是一样的。

利用供给曲线竞争, 每个供电商都使得其他供电商面对的剩余需求曲线对价格更为敏感。在有若干个供电商的情况下, 每个供电商都会从总的需求中减去其他供电商的供给, 从而获得自己的剩余需求曲线。

每个供电商会发现, 使用供给曲线竞价比使用Cournot竞争在价格上升时减少了更多的销售量。这样就抑制了市场力。

3.5 其他方法

除了以上方法外, 还有一些手段也对降低市场力起着一定的作用:

3.5.1 降低市场进入壁垒

我国发电产业的进入壁垒主要受相关政策和电力总体供需形式的影响, 在电力供大于求时, 政府管制较严, 进入壁垒高;当供不应求时, 政府管制很松, 进入壁垒主要表现在进入资金方面。那么政府就应该在政策和信贷方面鼓励对必要的新增发电容量进行投资, 以保证足够的发电容量来满足社会需求, 防止发电商利用发电量的绝对稀缺滥用市场势力。同时加强对市场参与者的经济监管, 根据市场参与者对市场价格信号的反应及时对政策进行调整。只有这样才能鼓励更多的厂商进入市场, 改变发电市场的集中度, 调整高峰时段的供求关系以防止市场中的发电商利用自身优势滥用市场力以获取超额利润。

3.5.2 加强电网建设和互联能力

电网建设可以加强电力的传输能力、优化潮流、降低线路阻塞发生的概率, 有效地控制处于有利地理位置的发电商滥用市场力。在区域电力市场中, 可以利用各子网瞬时的负荷波动和电源故障的不同步来缓解局部负荷备用不足的压力, 增强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当区域电力市场之间的网络有足够强的互联能力时, 一旦出现电力短缺, 就可以从其它的区域购买相对便宜的电能来缓解紧缺, 从而可以消除区域电力市场内部存在的局部市场力。

3.5.3 设立价格上限

设立价格上限的方法简单易行, 可以防止发电商过多地获得超额利润, 目前各国对发电市场的价格监管主要是采取这种方式。但是对于这一做法存在着很大的争议。支持者认为它可以有效地降低市场力, 而反对者认为高的价格并不是市场力滥用的必然标志。决定一个可行的上限价格也是一个难题。设定值过高, 则市场风险太大;设定值过低, 则打击了新投资者进人市场的积极性, 容易引发将来的电力短缺。因此价格上限只是一个在短期内比较有效的方法。在使用时要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的作用。

3.5.4 加强市场监管

电力监管是指政府运用行政、法律手段, 对电力行业经济活动实施的直接或者间接干预行为, 包括对自然垄断环节的直接监管和对竞争性环节的间接市场监管。

加强市场监管的主要目的就是对市场上的价格操纵行为进行调查取证并进行严厉处罚, 当这种处罚超过实施市场操纵行为的发电企业获得的超额利润或者可能取消其市场主体资格时, 将对发电企业实施市场操纵产生巨大的威慑作用, 从而限制市场力的发挥。

另一方面, 加强监管可以增大市场的透明度, 把市场的历史交易价格、交易数量、负荷预测、机组备用与检修情况、市场参与者的数量与规模等尽可能多的市场信息予以公开, 保证市场参与者能进行公平竞争;中小用户应能及时准确地获得现货市场价格, 以便根据现货市场价格调整需求量, 提高用户需求弹性。

但是, 不管监管工作做的如何之好, 提前防范总好过事后的监督处罚。本质上对市场力最好的解决办法还是要有充足的发电容量, 较好的需求弹性, 消除输电容量约束, 鼓励扩大合同的覆盖面, 有效的交易规则和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

4 结 论

本文从电力市场中市场力的形成原因和抑制市场力的措施对我国区域电力市场建立之后市场中存在的市场力问题进行了探讨。市场力问题不仅受到了研究人员的重视, 也受到了电力市场运行及监管方面的技术人员的关注, 因为它直接关系到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成败和市场运行的效率。电力监管机构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防范市场力的滥用, 控制市场风险, 保证电力市场的公平、有效竞争。

参考文献

[1].林济铿, 倪以信, 吴复立.电力市场中的市场力评述[J].电网技术, 2006, 26 (11) :70~76

[2].周莉萍, 黄海波.电力市场的市场力研究评述[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4, (2)

[3].曾次玲, 张步涵.电力市场中的市场势力问题初探[J].电力建设, 2002, 23 (5) :62~66

[4].夏清, 黎灿兵, 江健健.国外电力市场的监管办法、指标与手段[J].电网技术, 2003, 27 (3) :124

上一篇:功能主义翻译理论下一篇:课堂教学中的态势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