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的态势语

2024-10-23

课堂教学中的态势语(共6篇)

课堂教学中的态势语 篇1

本文以教学原理为框架, 统观教学过程中的教师态势语运用, 以期对教师态势语研究和语言学角度的教师态势语有所补充。

一.教学准备中的教师态势语应用

“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 因此在活动之前, 教师需要进行必要的准备, 在头脑中或书面做一个计划。”那么作为教学的一部分, 教师态势语也应当有必要的准备。

表一:教学目标的确———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行为的选择———组织形式的设计———教案的产生

表一是教学计划中的“目标—手段详细计划”模式, 即把宽泛的目的分解为具体的目标, 然后根据详细的目标, 选择、组织教学内容, 选择合适的教学行为, 设计教学组织形式, 形成详细的教学计划, 即教案。

具有技术性、策略性的取向。将教师态势语应用到这个模式中, 有助于减少教师教学中的不确定感, 找到一种方向感、自信感和安全感;可以借此过程进行学习、收集和组织材料, 安排时间和活动顺序;制定计划还可以直接运用于教学。

教学目标、教学主体和教学材料是教学准备的三要素。这里结合教学原理及教师态势语的实际情况, 对教学准备中的教师态势语应用分为:教学目标叙写中的教师态势语准备、教材处理中的教师态势语准备、教学行为选择中的教师态势语准备。

教学目标叙写涉及目标领域和学习水平, 需要用行为和内容来表述。它包括四个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在这里, 教师态势语的准备, 不一定是事先具体界定的目标, 主要是提供给学生一种机会和体验, 如教《孔乙己》时, 讨论动词对刻划人物的作用, 预设模仿孔乙己摸出钱和排出钱的动作, 以加深学生对人物的认知。而这种预设只有当活动结束时才有结果, 因而只需概括的注明教学的意图即可。

教材处理中的教师态势语准备, 主要是针对教材中适合态势语解释的内容。从教师态势语层面对教材进行选编、研究和分析, 有利于教材处理的多样化, 避免教科书本身的一些弊端。

教学行为选择中的教师态势语准备 (教学行为主要分为:主要教学行为、辅助教学行为和课堂管理行为) , 根据教学目标、教材特点, 学生的特点, 学习环境及教师自身素养, 选择合理的灵活的教师态势语。

二、教学实施中的教师态势语应用

教学行为主要分为:主要教学行为、辅助教学行为和课堂管理行为。教师态势语作为教学行为, 也由这三方面阐述。

(一) 主教行为中的教师态势语应用

主教行为可分为:“着眼于教师呈现知识与演示技能为主的行为, 称为呈示行为;着眼于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行为, 称之为对话行为;着眼于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 教师则采取辅导或指导的行为, 称之为指导行为。”

1. 动作呈示行为中的教师态势语

动作呈示行为是教师通过示范特定动作或操作, 提供给学生模仿, 使学生学会相应的技能或操作的行为。低年级的学生的语言能力低, 动作呈示行为就显得格外重要。教师态势语在动作呈示行为中处于核心地位, 如表演呈示行为、书画呈示行为。在运用中常以创设情境出现, 例如语文是一门最具情感性的学科。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文的情感因素去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这里引用一个案例, 年近六十的特级教师高润华, 为我们示范了充满爱心的态势语教学。

“现在我们学习第六小节, 找出描写父亲动作的词。”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 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 显出努力的样子。”

学生很快找出三个动词。

高老师再问三个动词连用说明了什么?接着她转过身去, 双手攀着活动黑板的上沿, 一条腿慢慢地向上缩着, 她那胖胖的身子向左微倾, 显出十分努力的样子。有几位同学笑起来, 可当高老师攀上去的那一刹那, 一切声响都没有了, 每一个人都屏住呼吸, 此时此刻, 学生已完全理解这三个动词的深刻含义———高老师已用精心设计的态势语让学生感受, 这就是爱的背影, 这就是教师爱心的奉献!

2. 对话行为

对话行为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 主要有问答行为和讨论行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有一次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访问一名小朋友, 问他说:“你长大后想要当什么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嗯, 我要当飞机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 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 所有引擎都熄火了, 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 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先跳出去。”当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 林克莱特继续注视着这孩子, 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聪明的家伙。没想到, 接着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 这才使得林克莱特发觉这孩子的悲悯之情远非笔墨所能形容。于是林克莱特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小朋友的回答透露出一个孩子真挚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 我还要回来!我还要回来!!”

教师态势语在这里可以是倾听的艺术, 倾听不仅是一种行为, 还是一种情感态度。倾听中, 教师的微笑、点头、专注的神情等态势语言都会传达出教师尊重、理解学生的信息。学生从教师这种倾听的态度中得到被承认、被重视、被鼓励的感觉, 为进一步的对话交流、情感沟通打下基础。老师若常常半途打断学生的回答, 或又自以为是的进行反驳, 就错过了与学生的“对话”。正是林克莱特的继续注视, 让我们看到了孩子的悲悯之情。沟通是双向的。我们并不是单纯的向学生灌输自己的思想, 我们还应该学会积极的倾听。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3. 指导行为

指导行为分为练习指导、阅读指导、和活动指导。这里教师态势语可以表现为:教师严肃的沿教室巡视, 控制学生练习指导;信任的表情眼神鼓励学生的阅读和活动。

(二) 辅教行为中的教师态势语应用

辅教行为通常表现为间接的, 有时是内隐的, 而且偶发性较强。辅教行为表现为: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有效的课堂交流;课堂强化技术和积极的教师期望。

1. 教师态势语主要体现在课堂交流之中, 起到修正和强化言语信息的作用。包括:面部语、体态语、服饰语、空间和运动语。例如:教师进入课堂, 应以挺直、精神饱满的状态出现, 东倒西歪、随随便便会让学生感到别扭、压抑、精神不振。还应避免脑袋高昂, 身体向后倾斜让人觉得高傲无理。这些都会干扰学生的注意力。所以, 到修正和强化言语信息的态势语一旦失误, 则有碍辅教行为的实施, 更有学生的学习。

2. 教师态势语运用于课堂强化技术的“非言语强化”, 即通过某种非言语动作传递信息, 使学生某种行为表示赞赏和肯定。研究表明, 当教师的言语信息与非言语信息矛盾时, 学生倾向于接受非言语信息。所以教师应注意克服几种不良的手势:用手指或教鞭向学生指指点点;抠鼻子、抓耳挠腮、摸胡子或沾唾液翻书、手持教本或者教具讲课挡住面部;边讲课边玩弄手中的粉笔, 颠一下或不停地掰着等。

3. 教师态势语运用于教师期望:以某种态度、表情和行为方式将暗含期望的信息以暗示的方式传递给学生;以情感性的方式把教师自己的期望转化为学生内心的需要, 还表现为无私的爱护学生;以激励的方式传达期望, 通过表情、行为传达, 形成互相尊重的关系, 使学生内化教师期望的积极性, 从而表现为良好的行为。

(三) 课堂管理中的教师态势语应用

课堂管理是老师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秩序和效益, 协调课堂中的人、事等因素及其关系的过程。课堂教学是否成功,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课堂教学组织能力。

教师态势语在这里的运用体现为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 对问题行为, 采取暗示、有意忽视、转移注意等手段, 这样的态势语手段, 可以有效的矫正学生的问题行为, 但这些行为却是极少被使用的。如教师对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反应:言语制止61%;训斥25%;宣布纪律20%;走进学生20%;使学生忙于功课16%;威吓10%;表情暗示8%;停止上课7%;手势暗示5%;轻拍学生3%;幽默2%;讥讽1%体罚1%。

其实, 很多小事引发的严重纪律问题, 都可以用态势语来遏制。言语制止、训斥等往往会导致“小事化大”, 而用态势语, 低调的将纪律问题处理在无声无息中, 才是课堂管理的上上之策。采取暗示、有意忽视、转移注意等手段更能体现教师的素养和威信, 同时避免问题学生成为课堂焦点而贻误教学工作。当然, 教师态势语的成功运用有赖于开学初合理的教学规定的建立、日常的教学规范的遵守和合理的惩罚机制。

末了, 教师态势语专业化可谓任重道远, 提升教师态势语在教学中的地位势在必行, 若要使教师态势语运用真正落到实处, 还需要更多角度的阐述。笔者从教学原理出发对教师态势语的应用提出了一些观点, 还请方家指正。

摘要:语言艺术和人文精神是语文教学的价值所在, 教师态势语融汇语言艺术和人文精神于一体, 教学中合理运用教师态势语, 可谓大有裨益。

关键词:教师,态势语,具体运用

教育教学活动与教师态势语 篇2

关键词:态势语;教育教学;习惯

一、态势语在教育教学中的沟通作用和鼓励作用

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是教育劳动的必要条件。沟通的方式很多,但是,最便捷、最有效的方式,莫过于教师态势语的使用了。一个微笑,一道目光,一个手势,往往比言语更能起到表达情感、融合心灵、扫除疑虑的作用,更能唤起学生对成长的向往,对学习的勇气,对发展的信心。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用态势语来实现与学生的心理沟通。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和幼儿园的班主任,即使再忙,也要做到每一天都同每一位小朋友进行至少一次的拉拉手、摸摸头、拍拍肩之类的态势语交流。对于渴望受到老师重视和关爱的学生来说,这无疑是最好的待遇了。

二、在教育教学中的正确运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正确运用态势语言,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宽知识的传播渠道、加强有声语言的表达效果,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美丑善恶,从而树立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审美观与人生观。态势语中运用最多的是表情语和手势语。

手势是体态语的要件,手势最多,也最细腻生动,运用起来也方便自如。通常情况下,人们通过手的接触或手的动作可以解读出对方的心理活动或心理状态,同时还可以将自己的意图传达给对方,它是人类最早使用的一种交际方式。课堂教学中,手势是教师不可缺少的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它是教师表情达意的一种重要方式,有助于描摹事物复杂的状貌,表达潜在情感,有助于有声语言的陈述、说明和强调,有助于组织课堂秩序,调节课堂气氛,有助于增强教学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得体的手势构成教师多彩的主体形象,有经验的教师,总是以文明大方、运用自如的手势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情绪,引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几乎所有的教师都形成有个人固定的手势。教师的手势通常都是伴随相关的内容进行的,比如讲到精彩片段时,提问时等。

三、教师态势语应养成良好的习惯

在课堂上,教师的态势语对学生的心理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态势语是一种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的表达工具,有一个恰不恰当、受不受看的问题。因此,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要随意使用没有明确含义和逻辑基础的动作、表情,或者机械重复某种动作、表情。应该将那些能够较好表现人的精神面貌和服饰美、动作美、表情美的语言行为方式培养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使教师态势语成为得心应手的工具。

教师态势语的类型很多,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当中,教师都应把态势语表现得恰当得体、准确简练、自然生动并富有个性。

参考文献:

杜秀花.概论教学行为[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3).

(作者单位 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三江小学)

课堂教学中的态势语 篇3

一、态势语的功能

1. 态势语是有声语言的辅助和补充。

在口语交际过程中, 说话人的身姿体态、举手投足、神情容貌始终伴随着有声语言发送着各种信息。动态的、直观的形象与有声语言的协调统一, 同时作用于人们的视觉和听觉, 拓宽信息传输渠道, 补充和强化有声语言的信息, 使有声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得到升华。在课堂教学中, 态势语能补充、强化口语信息, 扩大教师信息的传播量, 增加学生有用信息的接受量。

2. 态势语具有暗示和替代功能。

态势语不仅可以补充、阐释有声语言, 而且有时可以替代有声语言, 超越有声语言, 收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例如闻一多在《最后一次演讲》中讲“反对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后, 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我心想, 这些无耻的东西, 不知他们是怎么想的?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时, 愤怒地用力拍了一下讲台, 这“砰”的一声顿时震撼了全场听众的心扉, 把混在台下的几个特务吓得紧缩脑袋不敢吱声。这拍桌子的动作比语言更有力地表达了闻一多愤慨的心情。

3. 态势语有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调控。

生理学研究表明, 人的视觉听觉的注意力不宜长久地集中在一个固定的信息源上, 因为这样容易疲劳, 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做出某些态势语, 使学生不断变化集中点, 获得新鲜的刺激, 减轻视觉的疲劳和心理感受的疲劳, 以保持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精力的旺盛。

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在讲课中很注意身姿的变动, 从教室各个角落搜寻信息反馈。如果发现某个学生听课思想不集中或交头接耳, 就要在不中断讲述的情况下, 靠近该生, 用眼神示意, 将该生的注意力重新集中起来, 这样做不仅不会伤害学生的自尊, 而且不会影响全班的情绪, 不失为课堂调控的好方法。

4. 态势语有助于树立教师的讲台形象。

自然大方、准确得体的态势语能够展示教师良好的台风, 体现教师深厚的文化修养和生活积淀, 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印象。学生对教师的反感和喜爱往往就是从教室第一堂课上的讲台形象开始的, 而态势语在这其中则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优秀的教师通过其优雅得体、庄重潇洒、不卑不亢、落落大方的态势语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来的形象不亚于少男少女所崇拜的明星。

二、态势语的运用

1. 身姿语———端庄、大方。

身体姿态, 简称“身姿语”, 指人的躯干 (包括躯干、臂、腕、臀部、腿、颈部等) 发出某种信息的姿态, 包括行姿、站姿、坐姿等。教师要特别注意课堂上的举止, 即坐站行走都要表现出教师应有的文明、庄重、洒脱的风度。

行姿, 是讲话的前奏, 给听众以第一印象。行走时要步履稳健而轻捷, 不要慌慌张张, 摇摇晃晃, 拖拖沓沓。教师讲课时, 来回走动是不可少的, 但又受到教师职业特点的制约。教师一般不离讲台, 只是偶尔围绕讲台缓慢走动而已。在板书时, 可随时走至讲台左右, 在领读、巡回教室时, 可走到教室课桌行间, 步履以慢、轻、静为宜。起步时以站姿为基础, 上身略微前倾, 身体重心在前脚掌上, 步态轻盈稳健。行走速度适中, 不要过快或过慢, 因为过快给人轻浮印象, 过慢则显得没有时间观念, 没有活力。

站姿, 是课堂教学最主要、最常用的一种姿态。教师的站姿稳健挺直可以给学生传递出正直、挺拔之美的感觉, 有利于稳定学生的情绪, 振作学生的精神。

站立时应肩平、腰直、身正、立稳;身体重心均衡分布在两脚之间, 或根据表达需要落在前脚;上身可略微前倾, 给人以亲切、进取、伟岸的印象。不要上身后仰, 重心落在后脚, 不要左右摇晃, 不要两脚打颤或轮流抖动, 以免给人轻率、傲慢或慌张的感觉。

有的教师坐着讲课, 坐姿也是教师气质、素养和个性的显现。优美得体的坐姿可以优化教师的形象, 给学生以美感。坐姿要求身体挺直, 双脚并拢或略微分开。女教师可以并拢双膝或脚踝交叉地坐, 这种姿势显得文雅、庄重。教师的坐姿是一种静态造型。端庄优美的坐姿, 会给学生以优雅、稳重、自然、大方的美感, 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2. 手势语———自然、适度。

手势, 是能够传情达意的手指、手掌和手臂的姿势动作, 是态势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布罗斯纳安认为“手势实际上是体态语的核心”。古罗马政治家西赛曼说:“一切心理活动都伴有指手画脚等动作。手势恰如人体的一种语言, 这种语言甚至连野蛮人都能理解。”他们的话从不同侧面指出了手势的重要性。手势运用必须自然、适度、真挚、协调。动之于衷, 形之于外。手势发自内心才真实、自然、优雅。协调自然的手势不仅能有效地帮助教学, 而且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形象。

手势的使用首先要和所表达的内容相符合, 手势是为了配合内容服务的, 所以手势的使用要适当、简洁易懂。手势的使用不可过多或过少, 过多了会分散听众的注意力, 过少了缺乏感染力, 不足以表达感情。其次在使用手势时要协调合拍, 注意手势的舒展、大方, 和表达内容相协调, 和其他态势语相协调。

3. 表情语———得体、丰富。

面部表情是一个人内心情感的外部体现, 面部表情对有声语言起着解释、补充、强化、纠正的作用。面部表情得当, 会消除说话者与听众的心理距离, 使双方的交流更愉快、更默契。心理学研究表明, 教师的表情变化对学生学习情绪的影响很大。如果表情能使教师和学生心心相通, 那么就可以密切师生感情, 增进互相了解, 使学生产生信任感、安全感。因此, 教师要善于巧用面部“说话”和表演, 做到端庄中见微笑, 严肃中有柔情, 使学生受到感染、得到启迪。面部表情反映教师的内心世界, 它又受职业的制约。在通常情况下, 教师的面部表情应该是平静而有活力, 严肃而和蔼, 开朗而不放纵, 充满信心而无骄气。教师的面部表情应使学生感到亲切、真诚、爱护、信任、鼓励, 并能接受责备之情, 使师生关系和谐发展。

4. 目光语———亲切、有神。

眼睛历来被人赞为“心灵的窗口”, 人们丰富的思想感情可以通过这个“窗口”折射出来。它是一种非常复杂、深刻、微妙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在教学中, 巧妙运用目光语, 可以使目光犹如乐队指挥的指挥棒一样, 起到传情达意与导向的作用。教师要始终把全班学生都置于自己的视幅之中, 并用广角度的环视表达对每个学生的关注, 用眼神的交流组织课堂教学。教师的目光要有神采, 用丰富明快的眼神, 使口语表达更生动、形象、传神, 切忌眼神黯然无光。

教师通过目光, 可表达出对学生行为的赞同、默许, 即传达表扬之情, 可表达出对学生的限制、否定传批评之意, 还可表示暗示、诱导, 以达到启迪学生心灵的目的。一般说来, 讲课既要学生听, 又要学生看。教师讲课不是对着学生的耳朵说话, 而是对着学生的眼睛说话。教师要善于巧妙运用自己的眼睛, 帮助传授信息, 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内心的感情, 并善于洞悉、审视学生的眼神, 检查自己的教学效果。

5. 服饰语———大方、和谐。

巧用服饰语言感染熏陶学生, 让学生感悟美的内涵。教师服饰必须干净整洁、入时、得体、色彩谐调, 头发有形、卫生, 鞋面光洁。无论在任何场合, 教师的着装都要给人一种美感, 给学生一种“美”的熏陶。教师的服饰打扮要符合教师的年龄、性别、性格, 以及教师自身的体态、脸型、粉色等方面的特点, 力求做到协调、平和, 使服饰与人融为一体。同时, 也要注意着装大方得体, 色彩要明暗适度, 既不能穿奇装异服, 又不能不修边幅。这样才能使课堂保持一种严肃而又不失活泼的气氛。令学生满意和接受的服饰打扮, 不仅能让学生感到亲切和蔼, 而且能给教师以安全感和自信心。

教学是一门艺术, 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态势语, 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调动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 而且能拓宽语言的传播渠道, 增强有声语言的表达效果, 甚至在某种情境下代替有声语言传情达意。因此, 教师应努力训练自己运用态势语的能力, 力求达到得体、自然、适度的境界, 这样就能够收到“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效果。

摘要:态势语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恰当地使用身姿语、手势语、表情语、目光语、服饰语等态势语, 能够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态势语,功能,运用

参考文献

[1]马小萍.态势语——课堂教学中的第二语言[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 2008, 6.

[2]国家教育委员会师范司组编.教师口语[M].北京:语文出版社, 2002.5.

[3]柏恕斌, 丁振芳.教师口才学.中国书籍出版社, 1995, 8.

态势语言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篇4

关键词:态势语言;语文教学;素质;作用

态势语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眼神、手势和身体各部分的动作传送信息的无声语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整体提高。”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挖掘课程资源,采取创造性策略开展语文课堂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语文教学在运用有声语言的同时,必须恰当地结合手势、表情、动作、眼色等来加强表达效果,增强直观性,加深学生的印象,弥补口头语言的某些不足。美国心理学家阿尔培根认为,人的信息是由三个方面组成的:55%的体语+38%的声调+7%的言词。从这一研究中我们不难看出体态语言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有人说,一堂好课要追求“四味”,即充满趣味、饱含情味、具有韵味、令人回味。而要达成这“四味”,要依赖于教师课堂教学的艺术。而这一艺术是通过教师的手势、姿态、表情和动作(也就是教师的态势语言)来完成的。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态势语言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的手段。笔者进行过大量有关课堂教学的学生问卷调查,学生对我们多数教师是肯定的,同时,对我们的教师也提出一些合理建议:“要善于运用态势语言,声情并茂,举止大方。”尤其是语文教师,态势语言的运用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因此,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运用态势语言。

一、组织教学,教师在课堂上的音容笑貌,无时不在濡染着学生的心灵,感染着学生的情绪

一个善意的眼神、一个亲切的微笑、一个鼓励的手势,就如催发感情的高效酵母,胜过千言万语。教师在教学中随教材内容自然而然地流露出的喜、怒、哀、乐的表情变化和适当的手势与动作,一方面,可以传递其丰富的内涵,增强情感表达的形象性。另一方面,可以扩大对学生感官的刺激面,容易引起和保持学生大脑皮质的兴奋,对调节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求知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将有很大的帮助。

二、詞语教学中,对课文中一些词语意思的诠释

如,教学“警惕”“搜寻”“发现”“拈弓搭箭”“运足”“拉开”等动词,教师做一遍这些词语的动作,再让学生做一遍这些词语的动作,就加深了对这些词语的理解,甚至对组成这些词语的字的读音都记忆犹新,这就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的情趣。例如,在教《孔乙己》这一课时,只要抓住排出九文大钱的“排”字和摸出四文大钱的“摸”字进行演练,学生对课文内容就基本理解了。如,教《笋芽儿》一文时,在朗读课文后,我们可以让学生一起表演笋芽儿是怎样“向上,向上,再向上”的,学生从座位上根据课文字意慢慢站起,演出许多笋牙儿陆陆续续从地面冒出来的景象。这种群体表演,往往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对调控课堂气氛起重要作用。

三、丰富课堂态势语言表演的形式

在阅读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如果力求丰富课堂态势语言表演的形式,以让学生在不断的表演中领悟其神、体悟其情,就会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即兴用态势语言表演课文(或只是其中的词句、片断),是促进学生对课文进行全身心感受的有效手段。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态势语言表演,把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的表情和身姿运动,不仅仅是对课文的深入理解,而且是对整体语文素质的提高。因为它兼顾了教学目标中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身体运动领域三个方面,有很强的综合性。所以,它可以说是推进语文素质发展,强化学生主体活动,培养创造能力的重要教学形式。在语文教材中,体裁各异的课文有很强的故事性和鲜明的形象性,语文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创设情境,恰当地运用态势语言,就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因此,阅读课堂中态势语言表演深受学生的青睐,备受学生的欢迎。

四、模仿

作文教学首先从模仿着手,通过语文教师的生动模仿、间接地表演和展示教学内容,最终达到让学生回顾、总结的结果,以此行文就显得容易得多。如,要写游记作文时,教师可根据范文模仿旅游活动,以课堂为旅游基地,请一位学生当导游,佩带头饰,手拿话筒和一面三角小红旗,并要求“导游”把范文改编成导游词,在引导同学观看游览风景视频的同时,介绍给同学。其他学生则可以旅游团成员的身份向“导游”提出问题,由导游作答。如果“导游”回答不出,也可以请老师或其他学生来回答。与此同时,让学生及时地回顾、整理和记录,其内容就是一篇很好的文章。通过肢体语言表演,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内在的文本语言,使其根据表演的需要,创造性地组织表达,而且可以充分体现学生对交际言语的学习和运用,挖掘潜能,使其全身心投入到写作天地中去。

当然,真正做到态势语言就要求教师根据讲述内容恰当准确地表达,同时还要做到通俗易懂、适当有度,这样才能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沟通。

总之,教师讲课时不能只限于简单地解释课本的内容。学生需要的不仅是知识,而且需要一个生动的课堂,尤其是语文课堂。教师讲课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同时也是展现教师魅力的过程;学生听课不仅是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是身心得到享受的过程。充分运用肢体语言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让我们语文教师带着微笑走进课堂,走下讲台与学生交流,弯下腰倾听学生的思想与感悟,相信学生定会喜欢你、尊敬你、欣赏你,你肯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语文教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孙明浩.教师的体态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2007-10.

[3]关春芳.对外汉语教师课堂用语浅论.孔子学院网.

态势语在导游讲解中的辅助作用 篇5

一、态势语的主要特征

态势语虽然可以传情达意,但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态势语和有声语言还是有区别的。在功能上,态势语和有声语言一样,都具有符号性质,是一定的思想情感信息的物质载体,也有一定的语言功能。但是它与有声语言又不同,在物质形式上,有声语言是借助语音形式,作用于人们的听觉,而态势语则是借助表情、动作、手势、姿态的变化作用于人们的视觉和触觉,从这点来说,态势语比有声语言更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在表意方面,有声语言具有抽象性和明确性,态势语却不可能像词语和句子那样意思明确,有时很难真切地把握它的含义,只能大概地提示意义范围,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

二、态势语在导游讲解中的辅助作用

态势语和有声语言在表达效果上是可以互补的,态势语的直观形象性可以把抽象的情感变成具体的形象,化不具象的语言为可感的态势,弥补有声语言不能直接作用于视觉的不足;而有声语言的抽象明确性,又能弥补态势语不能准确严谨地展开思想,表意落不到实处的缺陷,所以只有两者结合才能提供比较明确的信息。另外,根据现代神经生理学的研究结果,人的大脑左半球接收的是对方的声音信号,即逻辑信号,右半球接收的是对方的体态信号,即形象信号。在口语交际中态势语辅助有声语言,就是两种信号共同刺激大脑皮层,影响接收者的思维,从而更有效地感知、接受和领悟信息,达到增强交际效果的作用。

态势语主要包括表情、体态、手势和眼神等非语言信息。在导游讲解中无论是导游景点、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知识,还是各地的风土人情,都可以借助态势语弥补有声语言的不足。态势语在导游讲解中重要的辅助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补充、强化言语信息

在导游与游客的交流过程中,导游员的神情容貌、身姿体态、举手投足总是伴随有声语言传递相应的信息。在通常情况下,动态的、形象的、直观的态势语与有声语言的协调一致,会同时作用于对方的视觉和听觉,从而拓宽信息传输的渠道,强化和补充有声语言的信息,使游客产生更深刻的印象。

例如:一位导游员在对日本旅游者讲解游长城的注意事项时微笑着说:“长城地势险要,要防止摔倒。希望不要在城墙上作奔跑式的跳跃运动。另外,也不要头也不回一股脑儿地往前走,一直走下去可就是丝绸之路了。有人走了两年才走到头,特别辛苦。”客人们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可想而知,导游的提醒游客一定牢记心中。如果这位导游板着脸,严肃认真地宣布:游长城,第一要注意……第二要注意……游客也许就会置若罔闻,很难听下去。

(二)明确言语所指

导游在讲解中所涉及的对象仅凭有声语言是很难确定的,如果在讲解的过程中加上指向性的态势语,就能把具体的对象与讲解的内容联系起来,使游客获得确切的信息。

例如:“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龙虎山了,……所谓左青龙,右白虎,请看左边(用手指左边)连绵起伏的三四座山峰看起来就像是一条龙的身子,右边的那个山峰就像老虎的头了,……”这段讲解就必须有指示性的态势语,因为导游和游客一般是面对面交流的,否则左边和右边的指向就是不明确的。

(三)强化情感的作用

在有声语言抒发情感不充分、表达内心体验不足的情况下,配合一些表情、动作等所传递的情感信息,在客观上对有声语言起到了补充、强化的作用。

例如:“龙虎山崖墓距今已有2600年的历史,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墓葬,许多专家研究后认为,龙虎山崖墓年代之久远、数量之众多、位置之险要、文物之丰富,堪称‘华夏一绝’,生活在这里的古越族人,在崖壁上创造了这一惊世之作,其智慧的火花是何等绚丽。宋代诗人看到仙水岩崖墓后留下了这样的诗句“‘昔人骑鹤上天去,不知人间有蜕蝉,千载玉棺飞不动,空江斜月照寒烟’。”

在这段导游词中,伴随着导游员激情讲解的应该是脸上喜悦、兴奋和自豪的神色,并且这种面部表情还要随着讲解内容一同产生和结束,这样才能激发游客的感情,最后才能打动游客。反之,如果导游员讲解时,脸上的表情平静,甚至木然,或者没有真情实感,矫揉造作,过于夸张,那么就一定会影响讲解的效果,甚至使游客不满或反感。

(四)心理暗示的作用

态势语在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含蓄或间接地影响游客的心理。在导游讲解时,如果有游客经常打断你的话,肯定就会影响讲解的完整性,那么此时导游员就可以用目光与他对视,时间可以长些,次数可以多些,在心理上形成一种暗示:“您别插话,等我讲完这一段可以和您单独讨论。”还有讲解时,如果用到提问法,当游客回答不上或者不确定答案时,现场气氛就会很紧张,这时导游员脸上的微笑和鼓励的目光,会带给游客信心和勇气。另外,在导游活动中,游客常常会向导游员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和要求,通常情况下,导游员都应该尽量满足游客的要求,但是有时候,游客提出的要求不合理或者不可能办到,那么导游员就必须拒绝。

(五)增强言语风格色彩

面对面的言语交际,既可“听其言”又可“观其行”,言语的风格色彩特别鲜明,这与态势语的辅助作用是分不开的。言语风格的创造主要依赖于语言三要素和词格、篇章组织形式等具有风格色彩的语言手段,但不可否认,态势语也可以烘托言语的气氛,具有一定的风格色彩。当说话人的面部表情、体态动作与言语协调一致时,言语给人的风格感就特别强烈。

例如:旅游车在一段坑坑洼洼的道路上行驶,游客中开始有人抱怨。这时,导游员说话了:“我们的汽车正在给大家做身体按摩运动,按摩时间大约10分钟,这是可以减肥的呦。”讲到这里,导游员故意停了下来,看着游客一会儿,然后,指着自己苗条的身材说:“这是最好的证明,因为我经常跑这条线。”

在这段讲解中,导游员首先巧用停顿,目的是把游客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的身上,再巧妙地运用体态语“打量一下自己苗条的身材”辅助有声语言进行论证,用幽默风趣的方式,把一件本来不轻松愉快的事化解掉,从而取得游客的谅解。如果没有态势语的铺垫,导游员的解释也很幽默,但是气氛格调就要大打折扣。

三、态势语运用的要求

态势语作为有声语言的一种辅助手段,在导游讲解过程中能综合反映导游员的职业素质、文化修养及经验积累。同时实际运用过程中各种态势语是综合使用的,因此,态势语在导游讲解中有一定的要求和规范性。

(一)真情实感

态势语是能传递说话者对自己所表达内容的态度的,导游员在讲解中面带微笑、举止从容就显得信心十足,游客就信任你;相反,导游员表情呆板,体态做作,就显得自己心虚,游客也就将信将疑。动于衷,才能行于外,导游员要用一颗美的心灵尊重游客、关心游客,态势语才能表里如一、和谐统一。

(二)准确适时

态势语表达的准确,是指与有声语言表达要协调默契,符合导游自己的思想情感,能正确地传递出讲解内容。现实生活中,一个动作所传递的某种词汇含义和情感色彩,是大家约定俗成的结果。在我国,点头传递的是肯定、赞同的情绪,摇头传递的是否定、反对的情绪;挥手是再见的意思,招手是呼唤的意思;竖起大拇指是夸赞的意思,伸出小手指是藐视的意思……也就是有了这种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和词汇含义,有时态势语就能代替口语。但是,它毕竟没有词汇意义明确,并且,有时态势语和其表达的含义也不一一对应,因此只有当体态动作与口语表达紧密结合、默契协调时,才能显示出它的准确的表意功能。

正因为态势语的词汇含义和情感色彩是约定俗成的,所以它的使用就有一定的时空范围。对同一体态动作,不同的国家、民族和不同的时代可能就有不同的含义,所以,准确地运用体态语言,还要注意一定的社会习惯和民族习俗。

态势语表达适时,才能与有声语言配合默契协调。如果态势语的表达与口语的表达错位了,出现得太早或太迟,就会影响表达的效果,甚至适得其反。

(三)优美适度

态势动作本身要协调自然,给人美感。导游员的态势动作,不应该像舞台动作那样过于夸张、喧宾夺主,也不应该畏首畏尾、生硬呆板。导游员在讲解过程中,一定要让自己的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与自己介绍的内容相吻合,与自己的性别、年龄、职业和个性特征相符。同时还要考虑到讲解时的环境、游客的接受能力和审美情趣。

凡事“过犹不及”,优美的举止总是自然适度的。超过一定的度,就会发生质变,优美也就变成丑陋。所谓适度,即身体姿态、动作幅度、面部表情、眼神流转等,一般都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以辅助有声语言达到充分表情达意为度,不宜过多、过大,否则会分散对方的注意力,削弱言语的力量,甚至当众失态,有失身份。

参考文献

[1]刘焕辉.言语交际学[M].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6.

[2]曾毅平.态势语在言语交际中的辅助作用[J].语文研究与应用, 1991 (10) .

[3]张舒哲, 高娴子.导游口语技巧[M].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6.

教育教学活动与教师态势语 篇6

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 是教育劳动的必要条件。沟通的方式很多, 但是, 最便捷、最有效的方式, 莫过于教师态势语的使用了。一个微笑, 一道目光, 一个手势, 往往比言语更能起到表达情感、融合心灵、扫除疑虑的作用, 更能唤起学生对成长的向往, 对学习的勇气, 对发展的信心。因此, 教师要特别注意用态势语来实现与学生的心理沟通。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和幼儿园的班主任, 即使再忙, 也要做到每一天都同每一位小朋友进行至少一次的拉拉手、摸摸头、 拍拍肩之类的态势语交流。对于渴望受到老师重视和关爱的学生来说, 这无疑是最好的待遇了。

二、在教育教学中的正确运用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若能正确运用态势语言, 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宽知识的传播渠道、加强有声语言的表达效果, 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美丑善恶, 从而树立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审美观与人生观。态势语中运用最多的是表情语和手势语。

手势是体态语的要件, 手势最多, 也最细腻生动, 运用起来也方便自如。通常情况下, 人们通过手的接触或手的动作可以解读出对方的心理活动或心理状态, 同时还可以将自己的意图传达给对方, 它是人类最早使用的一种交际方式。课堂教学中, 手势是教师不可缺少的一种教学辅助手段, 它是教师表情达意的一种重要方式, 有助于描摹事物复杂的状貌, 表达潜在情感, 有助于有声语言的陈述、说明和强调, 有助于组织课堂秩序, 调节课堂气氛, 有助于增强教学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得体的手势构成教师多彩的主体形象, 有经验的教师, 总是以文明大方、运用自如的手势感染学生, 激发学生的情绪, 引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几乎所有的教师都形成有个人固定的手势。教师的手势通常都是伴随相关的内容进行的, 比如讲到精彩片段时, 提问时等。

三、教师态势语应养成良好的习惯

在课堂上, 教师的态势语对学生的心理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态势语是一种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的表达工具, 有一个恰不恰当、受不受看的问题。因此,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要随意使用没有明确含义和逻辑基础的动作、表情, 或者机械重复某种动作、表情。 应该将那些能够较好表现人的精神面貌和服饰美、动作美、表情美的语言行为方式培养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 使教师态势语成为得心应手的工具。

教师态势语的类型很多, 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当中, 教师都应把态势语表现得恰当得体、准确简练、自然生动并富有个性。

摘要:教育是“立国之本”, 是“万善之源”, 是启蒙大众、兴旺国家的崇高事业。教育活动是一个成就人、发展人的大系统, 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其中, 学校教育处于中心位置。教师则是在学校里专门从事向受教育者传授文化科学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导工作的人。

关键词:态势语,教育教学,习惯

参考文献

上一篇:电力市场下一篇:从业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