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建设市场工作汇报

2024-07-03

电力建设市场工作汇报(精选8篇)

电力建设市场工作汇报 篇1

尊敬的各位 领导: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绥中县农电局全体员工对你们能够在百忙中莅临指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绥中县农电局现有国有职工295名,集体职工220名,合同制电工360名。局机关下设13个职能科室,21个供电营业所,1个劳服公司。现拥有66KV变电所10座,总容量57250KVA,66KV输电线路121KM,10KV配电线路1890KM,担负着全县27个乡(镇),1个果树农场,17万多客户的供用电任务。

多年来,我局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关怀帮助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加快体制改革、更新工作理念、拓展服务领域、规范内部运营,努力奉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服务宗旨,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建设和农民生产生活用电扎实开展“三为”服务,受到客户的好评,得到社会的认可。自94年起连续10年保持省级文明单位称号。99年被国家电力公司授予“三为”服务达标单位称号。计量管理工作验收合格,被认定为国家二级计量单位;档案目标管理被评为国家二级企业。05年3月,我局在“三个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受到县委、县政府的褒奖表彰,并荣获文明行业名列第一,行风建设排名第二,最佳服务单位名列第三和综合治理标兵单位的殊荣。

下面,就一年来我局行风建设工作的开展情况,向各位领导做简要汇报:

二00五年,我局的行风建设工作以服务安全、改革、管理、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不发生服务事故,行风建设继续站排头;不发生干部职工违法违纪案件,不发生有责任的越级上访事件为总体目标,以“学习培训年”、“服务窗口建设”、“宣贯国网公司‘三个十条’”、搞好“三个服务”为载体,切实转变服务理念,增强做好新形势下行风建设和优质服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加强队伍建设,创新企业管理,完善行风工作机制、拓展服务领域等方面入手,行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一、“抓班子、带队伍”,是我局行风建设和优质服务工作取得成效的根本点。

行风建设和优质服务工作的根本点在于抓班子建设,增强凝聚力和决策力;抓中层干部队伍建设,增强执行力;抓职工队伍建设,增强战斗力。

火车跑的快,全凭车头带。一个好的领导班子是企业正确决策和健康发展的灵魂所在。为此,我局以建设“政治素质好、经营管理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的“四好”班子为目标,充分发挥勇于创新的工作作风,坚持大局着眼、全面统筹、科学驾驭,以企业和职工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得到领导的好评和职工的认可。今年7月份两锦局党组通过全员民主测评、中层干部(所长)面对面谈话的方式,对领导班子进行民主评价。正如党组书记、局长刘向东说的那样:绥中局的领导班子是党组满意,职工认可的班子,是有战斗力和党组放心的班子。在组织建设中,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凡是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均提交职工代表大会讨论。经班子研究,代表大会先后讨论通过了职工年休假制度、趸售职工住宅冬季取暖费报销制度和职工子女就学制度,切实改善了职工福利,解除了职工的后顾之忧。在干部队伍建设上,明确提出“三个坚决不做”既损害全局利益的事坚决不做,损害职工利益的事坚决不做,违法违纪的事坚决不做。

作为兵头将尾、企业的执行层,中层干部对职工具有深刻的表率和感染效应,其素质直接影响着企业重大决策的执行力。为此,我局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建立健全干部考核机制,实行干部诫免谈话制度。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对供电所领导进行全面认真的考核,并对每名干部形成客观如实的考核报告,对不称职的干部进行了诫免谈话。二是加大对干部培训力度。8月份在兴城举办了为期3天的干部培训班,邀请专家进行了管理科学、法律法规、预防职务犯罪的讲座,县电视台对此进行详细报道,两锦局党组的也给予了充分认可和肯定。三是建立健全干部述职述廉制度。实行中层干部工作月汇报制、年终考核制和述职制度。

做为企业的主人,员工唯有爱岗敬业,素质过硬,才能胜任本职,更加出色的完成工作任务。为此,我局重点抓了如下工作:一是开展职工“培训年”活动。年初局党委确定2005年为我局的“学习培训年”,健全了培训体系,完善培训机制特别是奖惩机制。据统计,2005年,我局共举办窗口营业人员、微机操作员、财务人员培训班24期,培训1160人次,培训达到216课时。通过学习培训,切实增强服务意识,提高职业技能。通过加强形势任务和宗旨教育,提高做好行风建设和优质服务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通过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员工爱岗敬业、严守纪律、诚信待人的思想意识。启动企业文化建设,提炼出我局文化管理理念:“以人为本、忠诚企业、和谐发展、追求卓越。”,来规范人,教育人,提高人。二是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契机,对全局干部党员进行党性教育,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领导班子带头学习,带头整改,带头提高,带头写党性分析材料。三是启动示范工程,发挥典型引路作用。以“五型”班组为载体,通过新闻媒体对局王宝供业,季度有检查,半年有初评,年终有总评;实行明查暗访制度和定期走访制度相结合。具统计,我局全年共走访客户152次。组织大型检查3次。进行不同层次的暗访6次,使客户意见和建议得到真实、有效的反馈。二是外部监督。(1)公开“十项”服务承诺、服务标准和服务流程;(2)坚持重大客户走访制度,正在完成以“真诚服务,共谋发展”为主题的重大客户走访活动,并发放连心卡500张。坚持客户满意度调查,发放问卷调查1000份,了解客户的期望和需求。(3)及时向政府及有关部门汇报工作,主动邀请县人大领导、县政协领导视察农电工作,让他们了解农电工作,支持农电工作。(4)基层单位公开服务热线、投诉举报热线,实行无周日工作制,确保咨询电话、报修电话24小时开通。坚持所长接待日制度,认真对待客户的投诉,利用客户投诉这面镜子,不断改进和完善服务工作。确保电费张榜公开率100%。三是新闻监督。加强同新闻单位的联系、沟通,及时、全面地反映我们的工作。10月22日的“真诚服务社会,共建和谐辽宁”的大型宣传活动及11月3日的“我是你的用电服务员”启动仪式,我局共出动26辆宣传车,为客户发放特色服务卡片及国网公司“三个十条”内容、用电法规及安全用电常识等宣传资料7000余份,真正实现“用户一张卡,农电一片情”的目的,绥中电视台对此进行现场采访报道,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四、务实安全生产,加强电网建设,心系群众、奉献社会将行风建设和优质服务工作的。

1、抓好安全生产,合理维护检修,确保稳定运营。一是坚持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完善安全生产的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二是在各类工程中严把项目申报审批关、材料进货渠道关、资金运作管理关、工程质量跟踪检查关和职工教育管理关。三是扎实开展线路检修,春、秋检活动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措施、有检查,科学安排,保证安全,扎实搞好线路日常维护。经过全员的共同努力,我局全年未发生拉闸限电和对社会影响较大的停电事故,截止12月31日,我局已安全运行累计434天,顺利实现安全年。

2、争取网改资金,加强电网建设,确保可靠供电。加大投资力度,改良供电设施,有效确保绥中经济发展和客户用电需求。先后争取改造资金1409.5万元,完成对万家变电所、供电所和沙河变电所的改建工程,新增容量3.2万千瓦时,极大地增强了供电能力、改善了服务环境;投资556万元对66千伏前高万线24.2公里的线路进行改造,为客户提供了可靠的送电环境。

3、努力降低线损,切实降低电价,减轻农民负担。结合我局实际,制定降损计划,将责任指标贯彻到所、落实到人;按照“不让一个农民用上高价电”的原则,重新明确电价类别,调整电价收取标准,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电价,解决客户电费负担。目前,居民生活用电全部实行0.45元/千瓦时,下降了0.22元/千瓦时,降幅达33%;农业生产及灌溉电价分别下调0.07元/千瓦时,降幅达11%,其它类别电价分别下调0.02—0.04元/千瓦时不等,降幅为2.6%。仅此一项每年为农民减轻上千万元的负担,也为企业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截止12月31日,我局售电量达到 1.145亿KWH,同比增长19 %;趸售收入达1454万元,同比增长32.75%,再攀历史新高。上缴利税总额达到180万元。

4、热心公益事业,奉献一片爱心,造福一方百姓。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参与“实践调研”、“扶贫帮困”、“金秋助学”、“修千家房,暖万人心”等活动。我局全年共走访慰问贫困户78户,帮扶贫困户6户,解决热点、难点问题13条,送去钱、物累计人民币二万多元;资助贫困学生132名,累计捐赠人民币一万多元;免费为贫困户安电15户,免收材料费、施工费二万多元,并长年对各乡镇敬老院线路设备进行义务维护检修。为政府尽了一份勉力,为百姓献了一份爱心,同时也增强了干部职工关注经济发展、热心公益事业的大局意识。

在下步工作中,我局将继续强化行风工作机制,改进工作思路,创新活动载体,践诺“事故率低、可靠性高、流程规范、服务高效、社会满意、品牌形象好”的优质服务内涵,竭诚为地方经济和百姓生活保驾护航。以上是我局05年行风建设工作开展情况,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给予批评指正,谢谢!

电力建设市场工作汇报 篇2

2003年,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批准华东电力市场建设方案(见《华东电力市场运营规则》)。按照“统一设计、分步实施”的思路,华东电力市场分3期建设。在一期建立统一平台的基础上,二期建设的目标是:增加参与竞争的发电企业,增加竞争电量的比例,增加交易品种,开展大用户等与发电企业的双边交易,完善电价管理和市场价格监管制度,建立统一运作的华东电力市场。最终在三期电力市场上让所有的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竞争,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电力市场。

通过模拟运行、调电试运行,华东一期电力市场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果,年、季、月、日、小时双边交易合同和月度竞价等已经受实践检验。 鉴于电力工业现已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故有效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丰富交易品种,增加市场主体,让市场发挥更大作用,已成为各方的共识。由此,适时提出并推进二期市场建设,完善市场架构,就成为华东电力发展的不二选择。

本文根据华东电力市场建设方案明确的二期建设目标,分析华东电力市场二期需要增设的交易品种(涉及期货、期权、金融输电权等金融衍生工具等)及其交易价格形成机制和结算时序。

1 二期市场的新增交易品种选择

根据电力市场理论并借鉴国外电力市场的实践[1,2,3,4,5,6,7],二期市场除了需要新增一些实物交易品种之外,还需要增加金融性交易品种。实物交易品种主要考虑远期合同、发电权交易和辅助服务市场;金融性交易品种主要考虑年、季、月的金融性合同。

1.1 实物交易品种

从国内实践和国外运行经验看,建立远期合同市场,使得大量的交易通过月度、年度甚至更长期的合同约定完成,有利于稳定市场价格和供、购电各方规避价格风险。实物市场是财务市场/金融市场的起点和基础。因此,从保障供应、促进竞争考虑,华东未来电力市场的发展方向首先应该是培育和促进远期实物合同交易市场,并在此形成一定的信用条件后,开始逐步发展金融性交易。同时,为保证电网安全,辅助服务市场在华东二期电力市场中适时启动也是必要的。

发电权交易是随着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应运而生的。它通过市场机制使发电企业在满足电网安全约束的前提下,自愿转让其年度政府授权合同电量,从而实现优化调度,促进能源节约。发电权交易能够基本保证转让发电权的机组回收发电的固定成本,并能够为故障和检修等情况下的机组提供避免违约、减少经济损失的有效手段。显然,发电权交易是市场发育过程中用于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的一种手段,未来将融于完善的现货市场。

辅助服务的获取可以采取强制、协商以及竞争的方式[6]。在二期建设初期,辅助服务将采用强制性获取方式,并应逐步过渡到竞争和协商相结合的方式。所谓强制性获取,就是辅助服务计划由电力市场调度交易中心根据系统运行需要安排,辅助服务提供者可获得经济补偿。所谓协商交易方式,是指辅助服务提供方可以与辅助服务市场的运营者或者辅助服务的购买者协商确定交易量和交易价格或经济补偿的额度,这种方式通常与竞争性辅助服务市场相配合,用于不适于竞争性交易的辅助服务品种,如黑启动机组和进相运行机组提供的服务,而容量备用等服务则适合采用竞争方式获取。

1.2 金融性交易品种

金融性的电力交易是华东二期市场从远期实物合同交易向标准化期货、期权等电力金融交易演化的一个中继站。

一方面,电力金融交易增加了交易主体。比如,单纯以获利为目的的中间商、投机商参与市场。通过价格不断重复博弈的过程,使得电力价格风险在更大范围内分散,避免发、输、配、售电的风险垂直传递给电力用户,能够有效地平抑现货市场的价格风险。华东地区电能需求大,现货市场价格波动频繁,电价的微小波动将带来巨大的市场风险[8]。因此,为稳定和促进华东电力市场健康发展,需要建立有效规避华东电力现货市场价格风险的机制,而开展电力金融交易正是一种兼顾公平和效率的措施。

另一方面,标准化的期货等金融交易需要相当的基础,如信用保证、市场的相对理性等。中国期货、期权市场刚刚起步不久,法制环境亟待完善,信用基础薄弱,市场的非理性因素比例过高。这些障碍阻碍了电力金融市场的启动。因此,在电力金融市场全面启动之前,需要引入金融性交易作为过渡机制,使之既发挥金融市场的作用,又为培育金融市场创造条件。可见,开展金融性电力交易对华东二期电力市场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金融性交易不同于金融交易。金融交易需要相关政策、法律法规、标准化交易平台、较高市场流动性、较多市场交易主体的配套支持,其开展的前提条件较为苛刻。华东二期电力市场开展金融交易可能不可行;但是,金融性交易的条件不需要和金融交易等同,适合在市场初期各方面条件不健全的情况下开展。因此,建立金融性电力交易对华东二期电力市场是可行的。

2 新增交易品种的价格形成机制

价格机制设计是交易机制设计的核心,也是市场结算的基础。因此,需要重点研究新增交易品种的价格形成机制。

2.1 实物合同交易价格

实物远期合同可以由买卖双方协商确定,或者在场内通过挂牌、集中撮合、集中竞价等方式形成。例如欧洲目前电力交易普遍采用的柜台交易(OTC)市场、日本的远期公告版市场等。

远期合同中的价格谈判是难点问题之一。由于无法准确把握市场供求、成本等变化趋势,谈判双方都会力图将自己的风险降至最低,故价格博弈在所难免。为促进达成远期合同,需在价格撮合机制、表现机制上同步进行市场化改革,如建立保护价、实施煤电联动等。所有这些价格机制,都将为标准化合同条款的最终形成奠定基础。

2.2 发电权交易价格

发电权交易一般是先双边交易、后发电权集中竞价交易。双边交易由买卖双方协商确定出让的电量和电价,发电权受让方按协商的价格和电量结算,出让方可按自身政府核价扣减协商的价格结算。集中竞价发电权交易价格由买卖双方提交的供需曲线确定的均衡价格决定,同样,发电权受让方按均衡价格结算,而出让方则按自身政府核价扣减均衡价格后结算。

2.3 辅助服务市场价格形成

未来华东电力市场二期辅助服务市场价格形成可分为补偿和竞争2种形成方式。

2.3.1 补偿形成价格

在补偿形成价格的辅助服务市场中,辅助服务通过强制性方式获取,辅助服务提供者可获得补偿;补偿价格一般由监管部门以合理补偿成本为原则制定。

补偿方式又分为直接补偿和间接补偿。直接补偿表现为基于成本的补偿价格,并按照补偿价格和辅助服务供给量计算的辅助服务费用。间接经济补偿表现为按照辅助服务的供给量给予多发电量奖励,其增加的成本通过多发电量所得收益回收。采用直接补偿方式将更有利于向辅助服务化过渡。

2.3.2 竞争形成价格

竞争性辅助服务市场价格形成方式可按是否存在强制性集中市场分为集中竞争和双边交易2种。

1)集中竞争

集中竞争是指建立统一、集中的辅助服务市场,系统所需辅助服务通过该市场获取,辅助服务的价格和辅助服务提供方均通过投标竞争或实时竞争的方式确定。

集中竞争模式下,辅助服务费用的支付方可以为电力市场中的单一购买者,也可以为全体市场参与者,例如发电企业。当全体市场参与者为辅助服务支付方时,需要建立合理的辅助服务费用分摊机制。

2)双边交易

辅助服务的双边交易是指供购双方直接协商达成辅助服务交易,交易量和交易价格不再由集中的市场统一确定。

双边交易模式包括辅助服务提供方——单一购买者的“多对一”和辅助服务提供方——辅助服务需求方的“多对多”2种方式。其中:“多对一”方式是指单一购买者是系统辅助服务的唯一需方,它与辅助服务提供者通过协商确定辅助服务购买价格及数量;“多对多”方式是指辅助服务的需求方不唯一,供应方可以与一个或多个需求方达成双边交易。由于辅助服务具有需求对象不明显的特殊性,很难明确到底哪个市场成员是辅助服务的真正需求方,因此,要开展“多对多”辅助服务交易,需要首先制定辅助服务责任分摊机制,才可能再通过“多对多”交易确定市场各成员之间的辅助服务需求与供给关系。

当双边交易完全自由形成时,电力市场将更接近于一般的商品市场,虽然这属于真正的市场,但也存在着一些弊端:交易成本较高;信用风险较大;市场参与方很难全面和及时地掌握市场信息,致使无法达成交易。

为此,可在市场中建立经纪人制度(也称代理人制度),即由市场中的第三方(例如电力市场的运营者)作为辅助服务双边交易的经纪人,辅助服务的供方和需方提交辅助服务供需量值和意愿价格值,由经纪人按照一定原则对辅助服务供需进行匹配。即最低卖价和最高买价进行匹配,其买卖双方的平均值作为该交易的成交价格,照此类推,直至完成所有的匹配。当出现辅助服务供需量不平衡时,经纪人可以再次在市场上公布供需信息,由市场成员进行二次申报以进一步进行交易匹配。在建立了经纪人制度后,市场参与各方只需向经纪人缴纳一笔代理费即可,避免了供购双方花费过高的交易协商成本。另外,当所有的辅助服务供给与需求集中进行交易匹配时,可以通过合理设计的匹配原则实现双边交易的全局优化,进而促进辅助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

上述辅助服务交易模式在本质上与常规交易模式并无太大差异。但辅助服务交易对技术支持系统等的响应要求更高、更快。

2.4 金融性交易品种的价格形成

金融性交易品种可以有多种多样:远期合同(年、季、月)签订后,由于供给能力或需求变化不能履约或出于投机等多种因素的考虑,远期合同持有人可以将所持合同全部或部分转让。此时,合同本身就成为买卖标的,这种可再次交易的远期合同就是一种具有金融性的交易。

金融性交易价格可以通过双边谈判、场内集中撮合交易或公告板市场形成。日本实物期货就是通过公告板方式形成价格,其最大的特点为:它不是标准型的商品市场交易,没有严格的市场管理规范。各市场成员可以在此平台上发布购售电信息,进行自由买卖。

一般情况下,金融性电力交易的成交价格等于合同价±合同交易价格。而此时电力调度交易中心将负责新合同的安全校核,并按规定收取一定的手续费。

3 各种交易及结算的时序配合分析

华东一期电力市场采用部分电量竞争模式。随着交易品种的逐步增加,华东二期电力市场交易品种前期可能仍采用部分电量竞争模式,但后期应采用全电量竞争模式。现分别阐述这2种市场模式下各种交易及结算的时序配合。

3.1 部分电量竞争模式下的交易时序配合分析

该市场模式下的电力交易品种为:年及以上实物合同、年度政府授权合同、年发电权交易、季度OTC实物市场、月度OTC实物市场、月发电权交易、月度实物竞价交易、日前市场、辅助服务市场、实时市场,其对应的交易时序如图1所示。

该交易时序的特点是:都是实物交易,并且大部分电量由年度政府授权合同确定。季、月引入了OTC市场,实现了场外双边交易。年、月发电权交易通过市场自愿转让其年度政府授权合同电量,从而促进能源节约。为保证电力平衡,日前、辅助服务、实时市场配合其交易。

3.2 全电量竞争模式下的交易时序配合分析

该市场模式下的电力交易品种为:年及以上差价合同、年发电权交易、季度OTC市场、月度OTC市场、月发电权交易、日前市场、辅助服务市场、实时市场,其对应的交易时序如图2所示。

该交易时序显著的特点是在日前市场之前的合同交易都为金融性合同,在到期日只进行财务结算,不进行实物交割。最后在日前市场开展集中的全电量竞价交易,并进行相应结算。

随着电力供求关系的演变,华东电力市场二期建设将在不久的将来正式启动。本文抛砖引玉,就二期市场中的一些问题提出初步研究想法,以期得到斧正。

本文得到了华北电力大学谢国辉和黄仁辉等博士研究生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由衷的谢意。

摘要:为适应电力市场的发展,必须开展华东二期电力市场建设方案研究。二期市场新增交易品种的选择是研究重点之一。从必要性和可行性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二期市场中的实物交易、金融性交易等品种,并对相应的价格形成机制和结算时序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电力市场,交易品种,电价形成机制,结算

参考文献

[1]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欧洲、澳洲电力市场.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2]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美国电力市场.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3]STEVEN S.电力系统经济-电力市场设计.宋永华,刘俊勇,王秀丽,译.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4]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国外电力市场规则和发电业务许可制度.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5]杨君昌,曾军平.公共定价理论.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6]张粒子,郑华,程渝,等.区域电力市场电价机制.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7]张显,王锡凡.电力金融市场综述.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29(20):1-9.ZHANG Xian,WANG Xifan.Survey of financial markets forelectricity.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5,29(20):1-9.

智能电网建设与电力市场发展 篇3

关键词:智能电网 电力市场 发展 措施

中图分类号:TM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2(b)-0117-01

智能电网是信息技术快随发展下的产物,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智能电网的建设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电力企业结合智能电网建设的实际状况,从自然环境、建设技术以及建设材料等方面着手,为提高智能电网建设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智能电网的建设水平与我国电力市场的发展成正比例关系,因此,要想促进电力市场的发展,电力企业必须强化智能电网建设。

1 智能电网的基本特征

智能电网十分注重物理电网建设相关的理论知识应用,在综合使用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以及通讯技术后,通过对电网系统发送和输出等装置的优化处理形成的一种全新的智能新型网络系统。智能电网的基本特征主要有:第一,自愈性。智能电网具有在线监测电网系统实际运行状况的功能,由于智能电网结合了各种监测和控制手段,电网一旦发生故障系统会在第一时间找寻到故障所在位置,并及时将故障危害控制在最小范围内;第二,优化性。智能电网的优化性主要体现在优化电力资产规划、运行以及建设等实际内容;第三,集成性。智能电网的集成性主要体现在在整个信息网络的过程中,将电力企业生产过程中各环节集中在一起,从而形成有效的整体;第四,兼容性,智能电网可以同时满足分散发电模式和集中发电模式的需求。

2 智能电网建设与电力市场发展之间的关系

智能电网的建设与电力市场的发展之间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也就是说,智能电网建设质量越高,电力市场发展水平越高;电力市场快速发展说明智能电网化程度越深。其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智能电网建设是电力首次航可靠运行的基础保障;第二,智能电网建设能够促进电力市场改革进步,为电力市场的改革提供技术保障;第三,智能电网建设发展直接推动电力市场的发展;第四,智能电网建设为我国电力市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3 强化智能电网建设促进电力市场发展的主要措施

智能电网在我国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为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供了技术保障。从实际发展经验中可以看出,智能电网建设还能促进我国电力市场的发展,研究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从改善能源的配置方式、促进实时电力市场建设以及增强电力市场竞争程度等方面着手,对强化智能电网建设促进电力市场发展的主要措施做了以下总结。

3.1 改善能源的配置方式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电力网逐渐朝着智能化、数字化以及信息化的方向快速发展。智能电网建设加强了各种新资源的开采与使用效率。为强化智能电网建设促进电力市场发展的实际需求,电力企业必须解决智能电网建设的实际需求通过改善能源的配置方式完成能源输送到户的要求,通过改善能源的配置方式实现最终用户对各种能源的使用需求,为促进电力市场的发展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3.2 改变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和供需关系

智能电网建设改变了传统电网的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从根本上提高了电网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我国智能电网综合使用了“双向通信”和“双向电力传送”技术,这两项技术的综合使用从根本上解决了普通用户在电力市场中遇到的各种难以。用户可以直接利用储能设备将使用后剩余的电量直接输送到电网系统中,保障电网系统的安全运行的同时,促进电力市场的快速发展。

3.3 促进实时电力市场建设

要想提高我国智能电网建设水平,电力企业还应该结合电力系统运行的实际状况促进实时电力市场建设。电力市场的智能化发展必须以电力市场的实时性为依据,智能电网建设能够为电力市场的发展提供先进的技术保障,在相辅相成的发展过程中,电力市场必定会越来越完善。因此,电力企业必须综合使用超导、自动控制等先进手段,在降低电力系统损耗量的同时,为提高电网系统的稳定性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促进实时电力市场建设还应该加强发电商与客户之间的联系,发电商和客户在了解电力市场相关信息后,才能进一步促进电力市场的透明化发展。

3.4 促进电力调度与市场交易技术的智能化发展

提高智能电网建设水平还应该促进电力调度和市场交易技术的智能化发展。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建设人员必须在明确电力输出实施变化情况的前提下,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建设人员还应该通过简化人工操作的方式,合理配置电网调度和市场交易人员的工作压力;最后,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还应该采用智能化信息管理和自动监控系统进一步提高电力市场的现代化水平。

3.5 增加市场竞争程度

要想强化智能电网建设促进电力市场的发展,电力企业必须结合实际发展状况增加市场竞争程度。通过增加市场竞争程度,不仅可以提高智能电网建设中各种资源的利用率,还能进一步提高电力市场的效率和资源配置水平。另外,适当增加竞争程度还能降低电力市场经费投入,是提高电力市场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

4 结语

总之,智能电网建设与电力市场的发展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要想进一步提高我国电力市场的发展水平,电力企业必须在明确智能电网实际特点的前提下,了解智能电网与电力市场发展之间的关系,从改善能源的配置方式、促进实时电力市场建设以及增强电力市场竞争程度等方面着手,不断强化我国智能电网建设和电力市场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张粒子,黄仁辉.智能电网对电力市场发展模式的影响与展望[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8):5-8.

[2]许子智,曾鸣.美国电力市场发展分析及对我国电力市场建设的启示[J].电网技术,2011,35(6):161-166.

电力建设市场工作汇报 篇4

作汇报材料

供销合作社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关于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工作 情况情况

区供销合作总社

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工作,按照统一规划,整合资源,市场运作的要求,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扩大农村消费、繁荣农村市场,大力推进华东农业大市场项目建设,加大各类农产品市场主体的培育,加快农产品流通有形和无形市场建设,强化农产品营销推介和品牌建设力度,积极参与各类农产品交易会,逐步完善,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使之健康发展。现将有关情况汇

报如下:

一、完善机制,多措并举,突出重点,加强骨干市场培育和市场体系建设

1、成立组织机构,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工作任务。为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的领导,我区成立了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区分管领导担任,区农工办、农委、发改局、财政局、交通局、规划分局、国土分局、工商局、商务局、供销总社等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供销总社,建立了各部门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提供了有效组织保障。同时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工作任务,任务层层分解。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为全面加快华东农业大市场繁荣,安排专人负责协调项目建设过程和市场繁荣中遇到

1、问题。明确各乡镇分管农业农村工作负责人负责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工

作。曾多次召集龙头企业、农产品市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农产品经纪人就农产品生产、销售、市场行情等情况进行座谈研究,有效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

2、多措并举,加快农产品批发交易有形市场建设。为加快促进农民增收、繁荣城乡市场,我们高度重视农产品批发交易有形市场建设,初步建立起以华东农业大市场为龙头,城区珠江路农贸市场、城东农贸市场为重点,各乡镇集贸市场为补充的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体系。华东农业大市场是市、区重点工程项目和为民办实事项目,现已建成投入运营,集市场交易、农产品物流配送、农产品检验、电子结算、深加工、信息服务、技术研发、生产服务等八大中心,成为上海曹安市场、常州凌家塘市场等国内知名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供应基地。为扩大市场影响力,拓宽销售渠道,区供销总社今年多次与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嘉兴、常州等地大型农产品

批发交易市场联系,为华东农业大市场牵线搭桥,先后组织6批人员到上述各地进行考察,建立合作关系,并多次向省、市有关部门申请,为华东农业大市场争取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扶持资金。其中区供销总社为其共争取280万元帮扶资金。包括其它部门为华东农业大市场争取资金近1000万元。目前市场运行良好,全市水果、水产都在华东农业大市场批发,蔬菜有70%以上批发在华东农业大市场交易。在市、区供销总社的共同努力下,华东农业大市场新上一个冷链物流项目,占地100亩,建成近2万平方米冷库,总投资亿元,工程正在施工,预计明年上半年投入使用。为进一步提高农贸市场承载能力,改变小城镇面貌,各乡镇均把乡镇集贸市场建设作为小城镇建设“一加四”工程的一项重要工作抓实抓好。到目前为止,全区各类农产品市场共有17家,其中农产品标准化建设10家,直销直营店28家,蔬菜平价店15家,各类经纪人有150多人。

2014年全区农产品市场交易额超过70亿元;其中华东农业大市场交易额超近60亿元。

3、加大无形市场建设,构建农产品信息平台。在抓好有形市场建设的同时,我们认真抓好农产品无形市场建设,着力构建农产品信息交流平台。先后成立了肉鸡、蔬菜、瓜果等农业十大产业协会。各协会均把组织农产品销售作为协会重要工作抓实抓好,除主动与各地龙头企业、农产品市场、经纪人加强联系外,还将协会网站当成农产品准则的重要渠道,定期在网站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价格动态,组织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确保我区农产品产得出、销得掉,提高我区农产品知名度,扩大影响面。同时,加强业务培训,重点是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和农民经纪人等培训工作,尝试农产品网上销售交易4万吨,农业经营主体开设网店33家,发展农产品流通专业合作社15家。

4、注重实效,实现“农超对接”,取得

了积极成效。农超对接,就是连锁超市、农产品流通企业直接与鲜活农产品产地的生产经营者对接,建设农产品直接采购基地,发展农产品从基地到超市的直接流通方式。这种对接方式最直接的好处就是消费者在超市能够买到新鲜实惠的蔬菜,既方便又卫生,质量安全得到保证,购物环境干净、整洁,也不烦心。我们宿豫区是高效设施农业发展比较快、面积比较大的县区,随着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有不少基地的农产品直接进入超市,特别是一些大的超市,如:丁嘴、曹集、顺河等乡镇基地的蔬菜、水产品相继和大的超市对接,把 3农产品输送到超市,如苏果、普玛特、千百美、大润发、华诚等,就苏果而言,全年销售各类鲜活农产品可达余万元,全区各超市、学校、企业销售农产品超亿元。

5、积极组织和引介与外地农产品市场对接、洽谈合作。我们积极邀请省内外知名农产品企业到我区考察,组织区内

农产品经纪人、基地负责人外出参观,洽谈签订农产品产销合作协议,推动双向合作,促进双盈互利。先后邀请南京众彩市场、常州凌家塘市场、苏州南环桥市场、无锡朝阳市场、河南商丘市场、上海曹安市场、山东寿光市场以及嘉兴果品市场负责人到宿豫考察,并组织部分生产基地负责人和经纪人到南京、常州凌家塘、嘉兴等地市场考察,与当地的农贸市场进行了对接,并签订了常年产销合同,同时学习他们先进的市场管理经验,为市场良好运行奠定了基础。

6、加大农产品营销推介和品牌建设力度。重点围绕举办各类农产品交易会,积极组织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参加农产品销售活动,不断扩大销售范围,开拓新的销售渠道。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鼓励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高效农业基地开展农产品“三品”认证,注册农产品品牌,不断提高我区农产品竞争力。

7、积极打造宿迁品牌农产品展销街。

由市农委牵头,在华东农业大市场创建农产品精品展销街,该精品展销街由本市的沭阳县、泗洪县、泗阳县、宿豫区、宿城区、市经济开发区、洋河新区、湖滨新区等三县五区组成,汇集各县区名特优农产品,把精品街办成全市一流的展销街,是永不落幕的农产品展销会,把全市各类品牌农产品向外推介,提高宿迁农产品知名度,带动华东 4 农业大市场进一步繁荣。

8、加大扶持力度,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环境。我们重点加大对华东农业大市场项目扶持力度,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主要及分管领导多次研究会办市场繁荣工作,明确区交通局、供销总社为招商引资服务单位全程帮办服务,并且安排工商、质监、公安、农业等相关部门全力以赴为市场建设提供帮扶,确保项目建设无障碍推进。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牵头有关部门参加华东农业大市场会办会,决定成立华东农业

大市场市场管理办公室,由工商、农委、供销、商务、公安等部门专门派人进驻华东农业大市场,进行现场帮办。华东农业大市场项目建设过程中,免收区权范围内的一切行政规费,建筑营业税按规定征收后,按实际征收额的60%奖励给投资方用于项目建设及经营;项目建成运营后,市场经营主体实际缴纳的所得税、营业税的地方留成部分,实行“五免五减半”奖励。除区政府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扶持措施外,区有关部门还积极加强项目对接,向上争取“农超对接工程”、“新网工程”等项目资金,加快我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和升级改造。

二、2015年打算

1、继续落实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扶持政策。对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有关扶持政策进行梳理、研究,积极向上争取扶持,确保用足、用透上级扶持政策。

2、积极培育农产品市场流通主体。以华东农业大市场为主体,依托肉鸡、蔬菜、水产、生猪等主导产业,整合优势

资源,加快完善全区农产品市场体系。以创建“五好”合作社为载体和手段,进一步提高农产品流通的组织化程度。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5农产品经纪人拓宽业务渠道,发展农产品加工,推动农产品增值和农民增收。力争2015年全区各类农产品市场及农产品交易额达80亿以上。新增直营直销店5个,蔬菜平价店3个,发展农产品流通专业合作社6个,农产品物流网2个,力争网上交易额达5亿元,新建万吨冷库1个。

3、加大农产品市场管理服务力度。全面强化华东农业大市场帮办,市场管理办公室抽调有关部门选派有责任心、工作能力强的精兵强将负责帮办服务,大力加强对城区和乡镇农贸市场的管理力度,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执法检查,落实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为市场早日繁荣而不断努力。

4、加大农产品营销推介和品牌建设力度。全国各地举办各类农展会,加大参

与力度,积极组织参展,向外推介宿豫的名特优农产品,特别对省社举办的海峡两岸农产品展销会,组织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参加农产品销售活动,不断扩大销售范围,开拓新的销售渠道。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鼓励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高效农业基地开展农产品“三品”认证,注册农产品品牌,不断提高我区农产品竞争力。虽然我们在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中做了一些工作,但与上级的要求、与其它兄弟单位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努力把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工作抓实抓好,为宿豫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市场繁荣作出更大的贡献。

电力公司行风建设专题汇报材料 篇5

一、坚持一个主题——让政府放心,让客户满意

公司对下一步优质服务行风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以全面服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强化服务意识,深化服务内容,认真履行服务承诺;完善纠风工作常态机制,不发生违反员工服务“十个不准”、“三公”调度“十项措施”、供电服务“十项承诺”的行为和事件;积极开展供电营业规范化管理“梯级晋阶”、“同业对标”活动,认真抓好合格供电所、星级供电所、示范供电所等梯级晋阶考核达标工作,以此推动供电营业窗口的服务质量和规范化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杜绝“三乱”、落实“四到户”、执行“五项禁令”,不发生被媒体曝光的重大行风事件、涉农事件等影响和损害企业形象的重大事件。

二、落实7项工作重点

1、加强员工教育培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技能。今年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员工的培训教育,加强农电管理和广大员工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职工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积极开展职业理想、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四职”教育,窗口人员进一步认真学习并执行《供电营业窗口职工文明服务行为规范》,把优质服务与企业发展相结合,与树立企业形象相结合,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相结合。

2、严格执行电价政策和有关收费规定,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三个十条”规定。公司今年开展了“三个年”活动,“优质服务年”是其中一项重点内容。我们紧紧围绕供电业扩报装、抄核收、供电服务、经营管理、违章违约用电等内容,强化内外稽查工作。今年电力供需矛盾仍然突出,预测我县最大负荷将达8.6万kw,与上级下达指标缺失4.9万kw。为此,公司已结合实际制定了错避峰预案,将由县经委批准实施。公司将适时在县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上披露电力负荷预警信息,同时,组织开展专项督查,落实预案,确保全县居民生活和重要负荷的用电,确保电网安全运行。

3、继续开展文明行业、供电营业规范化服务等创建活动。公司今年将加大投入,改善供电所服务环境和服务条件,实现县公司与各供电所信息联网和办公自动化。各供电所在继续开展“梯级晋阶”、“同业对标”活动的同时,主动参与地方政府行风评议,继续大力开展“阳光电力”工程活动,实施服务品牌建设,切实提高供电质量。

4、坚持“纠建并举、标本兼治”的方针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突出纠风工作重点。建立并强化行风督察机制,通过加强电力营销稽查等工作,针对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措施,加大闭环管理力度。以供电窗口、农电管理等单位和供电管理及服务人员为重点对象,以执行“三个十条”、兑现服务承诺、执行规范服务标准、提高供电服务质量为重点内容,以“规范自己、方便客户”、杜绝重大行风责任事件为基本目标,认真实施责任追究,加大查处力度,坚持以纠促建,促进行风建设及规范服务水平的提高。

5、公司内部加大明查暗访力度。公司将继续加强重大节日期间的供电服务,加强抢修工作安排和管理,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公司监察室、营销部、客户服务中心将加大对供电窗口的明查暗访力度,每月至少开展两次实地明查暗访,重点开展对制度、规定、标准和“三个十条”、“五项禁令”落实情况的专项检查,确保安全、优质供电。

6、加强外部监督,完善约束机制。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公司定期召开行风监督员座谈会,认真听取监督员和客户代表的意见;定期走访用户,广泛进行用电宣传,征求对企业内部管理及行风建设的意见和建议;继续推行和完善投诉电话、举报箱、意见箱等行之有效的措施建设。

7、严肃查处违纪行为,严格实行责任追究。今年我们将继续加大信访投诉举报的查处力度,对违规违纪人员进行及时、严肃处理。认真处理好客户投诉举报,做好回访,解决问题,消化矛盾。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制定相关的有效措施,积极落实整改,努力改进工作,避免同类问题发生,提高服务质量。

优质服务和行风建设是电力行业自身发展的迫切要求,我们将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部门的指导下,以更大的决心,更饱满的热情,更有力的措施,推进我公司行风建设和优质服务水平不断进步。

**电力**供电有限责任公司

电力通信年终工作汇报 篇6

——加强管理、合理规划、勇于开拓,争创一流

我公司调度通信专业,现有运行维护人员9名,主要负责我公司19座变电站、本地区6座电厂及大用户变电站的通信维护工作,在人员少、设备新、专业多、工作繁杂的情况下,我们加强管理,勇于创新,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好范文版权所有!

一、安全管理

安全是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四不放过”的原则,将安全放在第一位。

坚持每周五下午的安全例会,组织学习国电、网、省公司和局安全简报、反事故快报等文件,结合实际工作分析讨论,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从思想上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

为了保证人身和设备的安全,调通中心和通信班、通信班和班组成员分别签定了安全目标责任书,将各项目标逐条落实到人,并于日常工作中进行严格考核。

在施工中,找出危险点进行分析,并对其总结、归纳和分类。工作时先根据本次工作召开班前会,分析存在的危险源,制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办理“工作票”和“危险点分析票”,经领导批准、工作负责人和工作成员完全了解并签字后方可开展工作:做到无“工作票”和“危险点分析票”不工作;危险点分析不清楚,防范措施不到位不工作;工作人员对情况不掌握不工作。工作时严格按照要求,各尽其责,工作完成后再进行总结分析和记录。

制定有效的通信系统应急预案和反事故斗争措施,坚持进行反事故演习,在制度上、措施上和人员素质上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在非常时期和特殊情况下发挥了重要作用。

利用春季、秋季安全大检查,对设备及运行环境进行彻查,加以完善和整改,针对部分历史遗留问题和暂不具备整改条件的,积极与有关部门结合,制定了相应的计划,责任落实到人。在本春查中查出的缺陷及问题已全部解决。

二、人员管理

设备要安全稳定运行,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队伍。为建立起这样的队伍我们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建立人员详细的技术档案,人尽其才。既要充分发挥各自的能力和优势,又能找出相对的差距,使每人都有自己的发展空间。

进行全员培训。采取立足岗位,全员培训,突出重点,因人制宜的方针。查阅有关专业图书和技术资料,结合通信专业的性质和岗位分工,有重点、分层次的进行理论知识、业务能力和操作技能的培训,提高了全员的专业水平。

开展形式多样的通信知识竞赛和技能竞赛,采取奖励机制,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热情,增强了业务知识和工作能力。

相互学习、共同进步。“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发现别人的优势,找出自己的不足,虚心请教,取长补短。

利用同业对标,找出差距,加以提高。全体职工牢固树立危机意识和赶超意识,弘扬“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制定出各专业同业对标工作计划,坚持动态比较和全面开展的原则,明确内容及目标,学习先进的业务知识和管理水平,保证在同业对标中使人员素质有明显的提高。

三、设备检修及运行管理

在设备的运行及检修工作中,我们建立起设备的管理信息系统。做好设备巡视记录、缺陷处理记录、设备检修记录、设备运行分析、安全性评价等记录。使设备在运行、维护、大修及施工中实行闭环管理。

我们根据设备和现场情况,制定出严格的巡视、检修制度,明确各个设备巡视、检修项目,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设备巡检工作。再根据各个专业分工、设备情况和工作内容,制定详细的现场作业指导书,规范操作,坚决杜绝误操作影响设备运行。好范文版权所有!

加强设备缺陷和检修管理,定期召开设备运行分析会,根据设备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对存在的缺陷和出现的问题,查出原因,及时整改,并做好详细的记录。

四、“十一五”规划纲要及进展情况

“十一五”期间,是济源电网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通信系统发展的有利时机。我们及时收集有效信息,在济源电网发展规划的初期就着手进行通信系统的规划,使通信规划符合电网的发展。济源电网“十一五”完成后,通信网“十一五”规划也基本完成。

在规划中,我们本着合理、实用、节约的原则,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进行通信项目的设计规划。在“十一五”期间主要建立我局通信调度机构;将110kv及以上变电站和重要的35kv变电站接入城网光纤环网系统,其它变电站实现光纤通信;省网光通信系统济源部分形成环网;依托省网规划中,小浪底至荆花变线路工程设计,建立济源接入网至省公司的第二光纤通道。

有了切实以上有效的管理和规划,班组建设和通信网健康发展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安全目标的得以实现,“无违章班组”的率先创建;人员素质大幅提高;设备运行有了可靠的保证,通信基础项目的建设更加科学。在日常工作和各项工程建设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成绩需

要肯定,同样也要看到不足。由于济源通信网建设完成时间短,我们在专业知识和运行经验等方面还存在差距;随着济源通信网的逐步扩大,在我局没有通信调度的情况下,我们对通信网还需进行统一规范管理,在设备、制度、人员素质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形式对通信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一定要明确自己在建

电力市场建设的几个本质问题探讨 篇7

1998年,国务院办公厅发文,第1次正式明确要求电力工业实行厂网分开、竞争上网,并随之启动以省为单位的电力市场改革试点。以此为起点,中国拉开了电力市场改革与建设的序幕。2002年,国务院又正式发文,系统阐述了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总体目标,中国电力工业正式走上了符合时代潮流的市场化道路。10年来,这一改革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和成效,但是,电力市场建设的推进却一波三折,电力改革在传统模式进入市场模式的门槛上放慢了脚步,电力企业也卡在了计划管理和市场竞争的双轨制的夹缝中。

中国电力市场建设的停滞,有国内外经济、政治多重因素的影响,同时,还有对电力市场建设本质问题没有形成统一看法的原因。这就是:①电力产品和服务的商品属性问题;②电力改革与电力市场的关系问题;③电力市场的目的和功能问题;④中国电力市场建设的路径选择问题。这些问题的本质或核心就是,中国是否需要电力市场化改革,是否需要电力市场,什么是电力市场建设的最终目的。

1 电力产品和服务的商品属性

电力自从被有规模使用以来,经历了一个从商品到公共产品,再到商品的发展轮回。在二战之前,尤其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各国电力工业尚处于一种民间自由发展状态,电力产品和服务被理所当然地作为商品。在20世纪30年代之后,尤其在二战中后期,为国家安全、战时管制和战后经济考虑,同时为了防止电力工业大规模合并导致的私有垄断弊端,各国普遍对电力工业选择了国有管制模式:此前电力工业没有很大发展的,此时由政府出面包揽,扶持发展;此前已经由私有部门发展成型了的,逐步收归国有,改为国家所有并经营(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这是电力工业生产关系的第1次变革,即从私有、自由到国有管制的变革。这一次变革,极大地促进了电力工业的高速发展,同时,也将电力产品和服务的属性从商品转换成了公共产品。

经过40多年的大发展之后,随着技术的进步,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张,生产与生活电气化程度的不断提升,电力规模经济性经历了由小到大又由大到小的过程,电力工业开始出现公平、发展与效率的冲突。对发达国家而言,这一冲突表现为投资过剩引起的运营效率低下;对发展中国家而言,这一冲突主要表现为政府在电力发展资本上的不堪重负。于是,许多国家又不约而同地开始了电力工业的第2次大变革,即电力市场化改革,这一次变革的主旨就是“转变电力运营模式,还电力产品以商品属性,让政府重回监管者岗位。”

中国电力工业的变革与全球电力工业变革的节奏基本吻合。1949年以前,电力工业处于民间资本、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分片垄断和自由发展阶段,电力产品具备明显的商品属性。1949年以后,电力工业收归国有,从建设、生产到使用,完全由政府计划控制。从1985年“集资办电”开始,中国也无意中踏上了第2次变革之路。此次变革的首要任务在于解决电力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从发电环节的投资开放入手。正是这次变革,促进了中国电力工业在改革开放后的第1次大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困扰中国的缺电局面基本缓和,电力出现阶段性饱和。1998年,电力工业部撤销,电力行业的政企分开正式启动;随着后来厂网分开的实行,政府和企业的组织界面已基本清晰,逐步实现了电力投资责任由政府向企业转移的目标。但是,现实离真正赋予电力产品商品属性的目标还很遥远。重大电力项目的投资决策权和电力产品价格的定价权仍然在政府手中,企业则主要作为政府代理人或建设人、执行人的角色,政府和企业的关系还是以项目管理为核心的链式关系。电力产品还远远没有脱掉公共产品的外衣,电力价格承载了太多的政府意志,被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手段和工具[1]。

当电力工业完全由政府来投资建设并垄断专营的时候,电价也完全由政府控制,并作为一个重要工具来实施国家的发展战略和宏观调控,这无可厚非。中国的销售电价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一直执行目录电价制度,采用该制度的出发点是所谓公平分担的原则,电能在不同用户之间被赋予可以不反映价值的内涵,这在客观上有力地扶持了国家基础产业的发展。这一做法在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曾被大量采用。韩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从朝鲜战争开始到亚洲金融危机前,韩国政府采取了以电价为手段、电力工业作为撬动国家工业化的杠杆,以及扶持出口型工业的输血脐带的做法;由国家补贴,对出口型工业执行超低电价并给予最高供电优先权。这一政策帮助韩国快速实现了从农业化到工业化的转变,但同时也将大量政府债务积淀在了电力工业领域。到亚洲金融危机前,最高接近一半的政府外债集中在电力工业,到危机爆发时,这一模式已难以为继,被迫走向电力市场化改革之路[2]。

电力产品和服务的商品属性和公共产品属性,是不同时代的2种选择,都是有效的,但二者的杂糅则难以把握。要享受将电价作为调控手段的便捷,就要承担投资开发经营电力工业的重任。否则,即使表面上政府从投资开发的重负中抽身了,而未能及时将项目投资和产品定价等关键经营要素交给市场,电力产品实际上还是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那么政府很难摆脱补贴和交叉补贴的困境,同时也导致企业经营目标和政府考核标准的混乱。这也正是我们面对煤炭、电力和成品油等能源产品价格束手两难的原因所在。

2 电力改革与电力市场的关系

电力市场化改革是恢复电力商品属性的必然选择。电力市场化改革的第1个主题词就是放松管制:将以前由政府统管的电力投资、生产和消费计划交给投资者、生产者和消费者自己安排。

从国际经验来看,电力工业的开放既可以从发电侧引入,也可以从用户侧引入。1978年,美国颁布了著名的《公用事业管制政策法》(PURPA),要求公共电力公司收购来自合格发电商(QF——qualified facilities)所发的电力。此后,在1981年,智利颁布了一个法律允许大用户自由选择其供电商并可以自行讨价还价。美国和智利电力放松管制的方式,一个是从发电开放入手,另一个是从用户开放入手。这可以认为是电力市场化改革的第1个阶段。

改革的第2阶段是建立竞争性的现货市场交易机制,以确定机组的调度和电力批发价格。1990年,英格兰威尔士电力库的建立往往被人们视为真正的电力市场的开始,此后在1991年,挪威也建立了清晰的竞争性电力交易机制,1996年,瑞典加入挪威电力库,形成了北欧电力库(NordPool),后来陆续扩充到芬兰和丹麦等;1994年,澳大利亚维多利亚电力库开始运行,随后1996年,新南威尔士电力库建立,1997年,在二者合并基础上建立了澳大利亚国家电力市场(NEM)。

第3阶段是在以上电力现货市场的基础上,迅速发展出灵活多样的电力合约交易。早期在英格兰威尔士电力库和挪威电力库,差价合同和远期物理合同即伴随现货市场而生;1997年,北欧电力市场引入金融期货合同,1999年引入金融期权合同;1998年,西班牙、美国加州和PJM等电力交易中心相继成立,此后美国纽约和新英格兰电力交易中心、荷兰阿姆斯特丹电力交易中心等陆续投入运营;2001年,英国新电力交易协议(NETA)实施,替代了原有的电力库现货市场,彻底将电力交易进化为普通的大宗商品交易。

上述第2阶段和第3阶段中建立的电力市场,无论是现货市场,还是电力合约交易,由于主要通过规范的市场运营组织来开展,故统称为组织市场(organized market)。

各国在发电侧建立组织市场的同时,对用户侧的开放也都相继推进。挪威在1991年,新西兰在1994年,瑞典在1996年,芬兰在1997年,美国加州在1998年,英格兰威尔士和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在1999年,相继对所有终端用户开放了法律意义上的选择权。可见,在上述案例中,英格兰威尔士和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是先建立组织市场,再逐步放开用户选择;挪威、瑞典、芬兰和美国加州等是在建立组织市场的同时,即放开全部用户选择;新西兰则是先放开了用户选择,2年之后才建立组织市场,另外还有法国、日本等也是首先从开放用户入手[3]。总的来说,组织市场的建立和用户选择权的开放无法分割。

回顾国际上电力市场化改革和电力市场建设的历史,有以下2点重要经验:

1)电力市场是电力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所在。电力改革的第1阶段主要是为电力市场建设做法律和体制结构上的准备,是一个过渡阶段;在完成电力结构重组后,应尽快进入第2阶段,不能停留太久,否则,易导致电力工业处在计划体制和市场体制之间的尴尬状态。由于有效的市场定价机制不能到位,问题会越积越多,且解决问题的方式往往回归传统方式(如对煤运价格和电力价格的行政限制),这种方式短期可用,长期则会使得许多问题积累而变得更糟。

2)发电侧开放和用户侧开放,是电力市场化改革的两翼,二者须同步考虑,缺一不可。电力市场既是发电竞争的平台,也是用户选择的平台;单一买方和单一卖方都无法构筑真正的市场。中国这些年的电力改革,都是在电力行业内部进行探索和试验,还是局限在行业内部的改革。只有扩大到用户端,使用户参与改革进程,电力改革才会成为社会性变革。融入了社会需求,才能为改革提供新的动力。

中国电力工业的开放是从发电侧开放引入的,当然,在这一阶段改革的后期,对开放大用户进行了少量的试点。但是对大用户直购电采取单个试点的方式,易走入对大用户优惠和利益转移的误区。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建立机制,使符合标准的用户都有权自愿选择参与。

要能真正推动用户侧开放,独立输配电价的确立是前提条件。从国际上来看,独立输配电价的出台,是电力改革启动的“破题”之举。如北欧各国的电力市场化改革都是从公布全国的输配电价开始的。挪威在1992年公布了基于节点的输配电价,率先建立组织市场;瑞典于1995年1月出台节点输配电价,并于1年后建立组织性竞争市场;芬兰于1995年6月公布相同的输配电价机制,并于次年建立起自己的电力交易所。

中国目前由于独立输配电价的缺位,使得全部市场化改革和建立竞争性市场的努力都不得不在此止步。要想继续推动电力市场化改革,应该在系统设计的基础上,迅速启动独立输配电价的核算。哪怕有一个初步的,都将为中国电力市场化改革开辟通路。

3 电力市场建设的目的和功能

确立电力商品属性的途径就是电力市场化改革,通过电力市场建设,实现对电力商品价格的发现、传递和响应,从而实现对供需的调节、对投资的引导和对资源的优化配置。

电力市场的核心功能是发现价格。从电力的生产到消费,是环环相扣的一个价值链。从该价值链首端的一次能源供应环节,到中间电力生产和输配环节,再到末端的电力需求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的波动,都将导致整个价值链的变化。电力市场的首要功能就在于捕捉到不同时点、不同空间、不同环节的价值波动,并由价格信号敏锐地反映出来。

因此,良好的电力市场首先就要能让电价“动”起来,将每一个环节 “联动”起来。在传统的电力工业组织结构下,在电力产品作为公共产品的背景下,电力也有价格,但这一价格是以一种与价值和成本不具体对应(而与使用者和使用用途有关)的形态存在,且长时间静态地存在。这种供需隔离的静态电价,政府之手是横亘在中间的,供需双方的诉求,只有通过政府的审批才能实现。电力企业和用户的生产经营计划,在审批制度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这在现实中导致了巨大的效率损失和经济损失。为此,在电力市场出现之前,各国在终端电价设计了各种各样的模拟动态电价,如丰枯电价、季节电价、峰谷电价、假日电价等,这类电价的出现当然比静态电价进了一步,但无论其设计如何精巧,始终都无法与实际的供需情况拟合。同时由于在这种电价机制下,电力企业的盈利模式是不确定的,企业的商业追求必须服务于政府的调控目的,所以民营企业很难在这一领域长期立足,这也是目前中国电力资本迅速出现官进民退的深层原因。

电力现货市场是实现电价与电力供需状况完全拟合的工具。同时在电力现货市场中,价格注定要比几乎所有其他商品都要波动得更频繁、幅度更大。譬如在英格兰威尔士电力库建设初期,每天的价格波动幅度都在4倍以上,如果在一个长时间内考察,价格波动幅度可以达到100倍;而且这还是在设置了价格上下限的情况下产生的,否则还可能更高。显而易见的是,价格的波动趋势,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的,必然是双向的,这是所有市场的一般规律。

中国东北和华东2个区域电力市场试点的停止,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人们不习惯市场的价格波动。实际上,东北电力市场竞争推动电价上涨不过0.03元/(kW·h),不到东北平均电价的10%;而华东电力市场的情况正好相反,竞争的结果是电价往下走;这些波动其实远小于近3年来经政府之手调整电价的幅度。事实上,政府调控的电价,往往一路上涨。

其次,电力市场应具有稳定预期的功能。市场不仅要具备能提供一个充分变动电价的功能,而且要具备能提供相对静止电价的功能。短期波动的电价用以提供指导调节短期生产和消费行为的信号,长期均衡电价用以提供指导长期投资和消费模式的信号。也就是说,市场是这样一个工具,它首先让价格尽可能地动起来,并且每一个环节尽可能精准地联动下去;同时又用另外一些手段,让价格尽可能地静下来、稳下来。一个完善有效的市场,既要有捕捉每一个环节价值波动的机制,又要有能吸收其波动的能量,以平稳的价格形式输出的机制,这些机制包括:批发市场的各种长期合约、差价合约及期货、期权等各种金融产品,以及在零售市场的各种价格不同程度固定的电价合同。

电力市场还应具备协调自治的能力。电力建设和发展的资金密集性和长周期特性决定了其超强的计划性,所以传统的电力规划、建设、生产、供应、使用都是依靠一个超强的计划体系来维系的,这一计划功能的承担者往往是政府或类似于政府的主体。从长期负荷预测、电力项目的规划、审批、建设,到中短期负荷预测和发电、用电计划安排,无不系于计划主体一身。

尽管如此,这种计划体制看似十分强大,但也在很多时候显得力不从心。在平常的时候,它必须容忍企业和行业的浪费和低效,在需要的时候,它又必须强迫企业甚至整个行业作出违背市场规律的巨大牺牲,政府是不得已而为之,企业只能无奈地接受。在许多时候,往往以牺牲系统运行的经济性为代价,来保障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也正是这一原因,迫使许多国家下决心抛弃计划方式,去寻找更为稳妥、正确而又有效的新方式;其基本出发点在于,让每一个市场主体,自由地安排和表达其长期和中短期供需计划,同时,设置一种运行机制,让这些安排和表达能够有效地集成,从而实现整个系统的长期和中短期的计划安排,这显然要比以往那种无法拥有全部信息的一个主体去独自完成全部工作来得更为可靠。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恰好在实现上提供了技术可能。

实现上述功能,就是建立一个从长期交易到实时平衡的、连续的、稳健的市场交易机制。通过这样的市场交易机制,每一个市场主体,包括政府,可以更容易、更准确地发现几年后的市场供需状况和市场价格,从而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指导电力规划和建设;同样,数月后,数星期后,及至第2天的市场供需状况和市场价格信息的获得,可以更为有效地协调电力的生产、供应和使用。当然,市场并非万能,政府需要掌握在关键时刻纠正市场的某些工具。

根据电力规划和建设周期特点,电力市场需要长期合约;而电力生产的计划性特点,如燃料供应、来水情况预测及计划和非计划检修安排等,也同时要求有大量的从年度到季度、月、星期等中短期合约存在,再加上日前、时前和平衡市场,共同构成一个连续的交易系列。在这样一个交易系列中,长、中期合约交易有利于防范市场风险,稳定市场预期,降低交易成本,吸引投资;而包括实时平衡在内的短期现货交易,竞争激励更充分,价格信号更灵敏[4]。

4 电力市场建设的路径选择

从本质上来说,电力市场建设和发展的轨迹就是电力产品和服务从公共产品向商品进化,从特殊商品向一般商品转化的过程。而电力市场建设和发展的过程,就是电力产品的商品属性越来越浓的过程,就是电力交易品种越来越丰富的过程。

但是从操作层面来说,着手电力市场建设必须要回答3个问题,即起步模式如何选择,目标模式是什么,以及如何从起步模式达到目标模式;而且要有决心解决市场竞争所必需的体制和管理变革问题。这就是电力市场建设的路径选择问题。

当前世界各国组织市场的具体模式看起来不尽相同,其实质区别在于对现货市场安排的不同,或者由于市场起步方式不同,市场发育尚未完成。对现货交易的安排上,一些市场要求全部电量都进入现货交易,这就是所谓“强制型”电力库模式。另外一些市场则允许供需双方在现货市场之外自由进行双边物理合约交易,余缺部分再进现货市场(当然这个“余缺”的含义和比例各有所不同),这就是所谓“自愿型”模式。在现货交易组织的安排上,一些国家直接交由调度机构来组织,即由调度机构兼交易职能,这就是所谓集中模式;另外一些国家则是由调度之外的1个或多个机构来组织,调度机构只是执行交易结果,这就是所谓分散模式。

由上述因素进行组合,就可以得到4种基本模式。模式1:调度交易合一,全部电量都进现货交易市场,该模式的典型是前英格兰威尔士电力库和现在的澳大利亚NEM;模式2:部分电量进现货交易,并由统一的调度交易中心来组织现货交易,该模式的典型就是美国东北部的3个市场;模式3:全部电量都进现货交易,但现货交易由调度之外的机构来组织,前美国加州市场在启动后的过渡阶段就是采用这一模式,但还没有等到过渡期结束,就出现危机而关门了;模式4:部分电量进现货交易,并由调度之外的多个机构来组织现货交易,这一模式的典型是北欧和英国。

从实践上看,以上各种市场模式中,模式1、模式2和模式4属于稳定的市场模式;同时,从模式1、模式2到模式4,电力市场更开放,交易也更活跃,电力的商品属性体现的也更充分,基本代表了市场演进的方向。英国是从模式1跃变到了模式4,澳大利亚近年也在逐步走向取消强制交易,放开双边交易的道路,即从模式1发展到模式2;而实际上,美国东北部3个市场也是从模式1发展到模式2,北欧则是从模式2起步,通过融合发展成为模式4[5]。

结合中国现实,应尽快从现有状态切入到模式2:即在完善发电环节竞争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放输电服务,引入电力用户、独立配售电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为交易双方提供尽可能多的、更为灵活的交易选择。而要实现向模式2的转变,最关键的前提条件是独立输配电价的出台和销售电价体系的厘清,同时需要对电网体制和政府管电方式做出明晰的调整,制定明确的目标并认真落实。

5 结语

电力工业究竟是采取建立竞争性市场的方式,还是恢复到过去的传统方式,是一个重大的战略选择。实践证明,采用建立电力市场可以更好地将电力发展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环境,使电力与社会有更为和谐的沟通界面,企业与政府的责任更为清晰,发展的机制更为稳健多元。当然,也要妥善管理电力市场的安全与经济风险。

中国电力市场建设的正式提出已有10年,但是组织性竞争电力市场的真正运作还没有开始,中国电力在不断深化改革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电力发展的新体制和新机制正在逐步形成。但是,在电力大发展的同时也陷入了空前的困境,用什么样的机制和体制来保证电力的科学发展再次面临着重大选择,需要从战略层面做出系统安排。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固然可以促进一个时期的快速发展,却往往导致供需关系的大幅起落。面对困难,电力工业可以从传统方式中找到慰藉,但只有在改革中才能赢得未来。

参考文献

[1]IEA.China’s power sector reforms:where to next[M/OL].[2008-06-12].http://www.iea.org.

[2]王冬容,常建平.韩国电力市场改革与建设.中国电业,2006(11):81-84.WANG Dongrong,CHANG Jianping.The electricity market reformand buildingin Korea.China Electric Power,2006(11):81-84.

[3]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电力改革概览及监管能力建设.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4]刘宝华,王冬容,舒安杰.对加州电力危机的再认识.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31(7):1-5.LI U Baohua,WANG Dongrong,SHU Anjie.The reconsideration on the energy crisisin California.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7,31(7):1-5.

电力建设市场工作汇报 篇8

【关键词】 电力市场 营销 价格

电力市场营销是指在不断变化的电力市场中,以电力客户需求为中心,通过供用关系,使电力用户能够使用安全、可靠、合格、经济的电力商品,并得到周到、满意的服务。电力市场营销属于电力系统发电、输变电、配电、电力销售使用四大环节的最后一环,对供电企业来说是业务扩充、寻求发展、保证受益、维持再生产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在社会各行业和城市居民用电市场中,电能面临着与越来越多的诸如煤、煤气、天然气、燃油等可替代品的竞争;随着国家重点工程“西气东输”的深入推进,电力市场将面临新的挑战。面对这样严峻的形势,电力企业要积极开拓市场,提高电力在能源消费市场上的占有份额,这对供电企业来说更为重要。市场是电力营销的基础,电力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必须围绕市场来进行,“电力市场需要营销”的观点已经逐渐为大家所接受。多年来电力行业一直处于垄断地位,传统的供电模式已经不能解决当前电力市场的问题及矛盾,同时,随着国家市场經济的逐步规范,任何行业的垄断格局都将被打破,电力市场也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从计划经济逐步过渡为市场经济,电力市场逐步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在新的形势下供电企业需要积极转变观念,实现供电企业从旧的供电模式向新的电力市场营销模式的转变。

面临新形势,处于深化改革中的供电企业,如何开拓市场、做好电力市场营销工作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转变思想观念,建立适应新形势的电力市场营销队伍

由于供电企业长期处于垄断地位,职工已经习惯了计划经济时代的思维方式和工作作风,传统的观念使我们总是被动地与客户打交道,把自己置于客户之上,从而忽视了电力市场营销观念。要转变思想观念,摆正与客户的关系,树立客户至上的思想,将企业宗旨定位于“始于客户需求,终于客户满意”,并将其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经营过程。要树立竞争意识,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先,在市场上处于有利地位,主动进攻市场,扩大市场份额。企业管理模式要完成以生产为导向的生产观念到以消费者为导向的市场营销观念的转变,树立整体营销和全员营销的意识。让每一位员工充分认识到:员工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企业形象;企业要真正形成“后勤为生产服务,生产为‘窗口’服务,‘窗口’为客户服务”的经营格局。

电力市场营销贯穿于电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构建以消费者为中心、市场为导向的专业市场机构和以客户服务中心为依托的优质服务体系,建立一支知识结构合理,政治素质、营销技能全面,适应市场开发的营销队伍。搞好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实行服务承诺制,提高服务质量、增加办事透明度,及时解决客户用电故障,让客户了解电价政策,对供电电压、供电频率和供电可靠性做出承诺。提高对故障抢修的反应能力、抢修质量、抢修速度和服务态度,注重服务时效,实施全员、全天候、全过程的快捷服务,提高客户对电力企业售后服务的满意率。

2. 开拓新兴市场,增加售电量

目前,国家经济转型升级持续深化,全国电力需求平稳增长,用电增速减缓,电力供需总体平衡,供电行业呈现买方市场。但供过于求是相对的、暂时的,电力市场有许多时空上的空档,进行市场创新,可以增加售电量。市场创新的要点应该是:抓住国有大中型企业用电大市场;紧盯国家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新的用电增长点,对一些科技含量高、有市场发展前景、适销对路、有赢利的企业加以扶持,参与其投资、管理,帮助其进行设备改造、提高设备等级,以获得更大的能源利用率;实施可替代能源竞争,推进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等工程的实施。通过市场创新,力求在买方市场总格局下,挖掘局部性的卖方市场,开拓区域性的卖方市场,营造阶段性的卖方市场。

认真研究、培育和开拓农村电力市场。农村是一个很大的潜在市场,要用发展的眼光密切关注农村经济的发展,关注农村住宅、道路、通讯、家电及小城镇化的发展进程。要抓住机遇,刺激和引导广大农民能用上电、用好电,支持农业排灌和农副产品加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不断改善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供电可靠性,让农民放心使用进入家庭的电视、电炊具等家用电器,不断改善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将电力营销的主攻方向放在第三产业用电、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市场上。根据预测今后相当长时间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将呈最旺盛的上升势头,它将成为今后电力销售最亮的增长点。2012年上半年,第三产业及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2.1%和12.7%,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2.3%和27.4%,分别高出上年同期10.4和15.2个百分点,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起到较大的拉动作用。

3. 建立有竞争力的价格营销体系

供电企业应在确保供用电双方“双赢”的原则下,重点研究国家规定范围内的企业定价,采取灵活多变的价格策略。遵照市场细分原则,对不同用电性质的客户根据地理、时间、用途、数量和质量的不同,以不同价格出售的战术,刺激若干局部电力市场来扩大电力销售,并获得相应的利润。

对用电量较大的客户,制定 “一厂一策,一厂一价”,将优惠政策与企业生产销售紧密结合起来。工业大客户仍是近期电力营销的重点之一,必须稳住这块工业用电市场,对这类客户可以根据价格理论采取扶持性的差别电价。如实行超基数优惠电价;丰水期可采取季节折扣电价。

实行分时电价。对冰蓄冷空调、蓄热电锅炉及其它蓄能设备采取分时段电价,使峰谷电价比维持在3:1以上,可有效地推动电能优化配置工作的进程。对居民生活用电实行两时段电价,可直接拉动居民生活用电量的增长。

实施市场细分原则,对不同用电性质的客户采取用途差价战术,如负荷率电价、节假日电价、可停电电价、预付电费优惠电价、实时电价等。对质量不同的电能产品采取质量差价战术,如一些对电压质量要求高,且供电企业对其采取双电源等多种保障措施的客户,其电价与一般客户应有所差别。对同一时期内购电数量多少不一的客户,采取数量折扣价格战术。

上一篇:一笑堂2012年企业文化推进工作计划方案下一篇:《考场作文快速拟题》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