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建设行业现状

2024-10-06

电力建设行业现状(精选8篇)

电力建设行业现状 篇1

中国电力行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现状及趋势分析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推进与深化,新的电力企业格局正在逐步形成。在当前的电力体制改革总体目标中,“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健全电价机制、优化资源配置”等具体目标均与财务管理密切相关。电力体制改革的目的是希望通过新体制下的资产整合来实现成本控制和提高效益,建立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而成本的控制和效益的提高一定是由财务信息来体现的。因此,新形势下我国电力企业管理对于财务信息化的要求已经不再是会计电算化的过程,而是一个发展电力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过程。它不仅要满足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需求,而且更加强调符合企业的管理特色。

一、我国电力行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1.基于基础会计核算软件的业务模型成熟,财务信息化正在由核算型向管理分析型转变,开始为企业的管理决策提供辅助职能。

我国电力行业的财务信息化经历了一个非常完善的发展历程,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20世纪80年代初,电力企业内部充分展开了以计算机代替手工业务的应用研究。开始出现了单项业务处理的应用程序,其中以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和燃料管理等单项业务的发展最为突出;90年代初,以《远方通用会计核算系统》为代表的核算系统开始出现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预示以我国电力行业会计核算为基础的业务模型开始成熟。到了90年代末,为了解决2000年问题,以《远光财务管理新纪元》为代表的核算软件开始在电力系统内大面积推广,成功地实现了核算软件的升级换代,进一步促进了财务信息化与业务模型的发展与完善。2000年底,随着《远光集团报表系统》以及后来的《远光财务实时信息系统》在全国电力系统的全面应用,标志着我国电力行业的财务信息化开始从单一主体财务信息的静态化向集团企业群财务信息的动态化方向发展,并且注重于信息的实时性与完整性,从成本控制和预算管理的角度去满足企业管理与决策的需要。部分企业已经在引入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思想,开始采用集中核算、FMIS、ERP等系统方案。以上的发展历程充分的说明了我国电力行业财务信息化已经完成了从单项业务处理到核算系统的发展历程,开始在向集中核算与企业资源规划等管理信息化的方向迈进,为实现财务管理的现代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电力行业财务信息化所需的人才基础较好,素质相对较高。

从1987年开始,国家电力公司为全面推进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为基础人才的培育作了大量的实际工作。先后在长沙电力学院和南京高等电力专科学校建立了两个培训基地,国家电力公司系统内数千名财会人才接受了相应的技能培训,是电力行业开展财务信息化的坚实基础。目前,电力系统内财务人员基本上都通过了不同程度的知识培训。在文化程度上,35岁以下的财会人员已占到财会总人数的50%左右,大专以上学历的已超过70%。

3.基础设施较好,现代化财务管理的基本架构已经形成。电力系统一直以来对于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工作都非常重视。各电力企业均设有专门的信息技术部门,为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作了大量的实际工作。每年在信息化方面的投入都非常大,有资料显示:仅2002年第三季度电力行业的IT总体采购额就达22亿元。目前,电力系统内的光纤骨干网已经覆盖到了全国90%以上的省市,甚至部分已经铺设到了县级企业。完善的网络基础配套设施为进一步深化电力企业财务信息化奠定了良好基础。截止2001年底,以“远光电子财务平台”为基础的《远光实时信息系统》在全国范围内的统一实施,充分表明以集团财务管理和目标控制为核心的现代化财务管理架构的形成。

4.电力企业领导对于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认识程度较高。2001年6月,在青岛召开的国家电力公司2001•年财务工作会议上国家电力公司已经明确提出了“要充分利用信息革命和科技的成果,提升财务管理水平,走现代化财务管理的道路。” 国家电力公司副总经理谢松林在接受《中国财经报》记者采访时谈到“必须加快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推动财务管理现代化,要采用先进的管理思想,利用计算机、网络和现代通讯技术,力争实现三个达到:达到实时反映,实现业务信息与财务信息在时间上的基本同步,使会计核算从事后达到实时,财务管理从静态走向动态;达到远程控制,实现业务信息与财务信息在空间上的基本同步,在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与及时性的基础上,在技术上实现“过程的控制”功能;达到协调统一,实现以财务信息为核心的各种业务信息的集成,推进集中式财务管理,充分满足公司决策需要。„„,建立以预算控制为核心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实现财务信息与其它业务信息的融合,促进公司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公司经营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从浙江电力的SAP,到河南电力的远光FMIS、山东电力的PeopleSoft,以及辽宁电力的集中核算项目等等,都充分展示了目前各企业领导的支持力度。

5.电力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财务信息化发展不平衡,网络资源的建设滞后于财务信息化发展。

当前的财务信息化的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距。经济发达地区企业的经济实力强,发展得比较快,信息技术应用的程度较高。而在边远或西部地区则发展的较慢;从企业的管理结构上来看,一二级机构发展的水平和应用的程度都很高,三级企业有的甚至还停留在手工业务处理的流程。

在国电公司内联网中,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程度不高。网络带宽较窄,一级网络的带宽基本上是128Kbps,且承担着多种业务数据的通信任务。随着业务需求的增加,网络流量的增长,现有网络带宽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另外,在基础设施投入上有“头重脚轻”现象,即以国电和各网省公司为龙头的一、二级网络投入较高,但三级网络缺乏投入,使得信息的来源受到一定的网络限制,阻碍着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2)软件应用重复现象严重,企业内部的信息标准难保统一,信息共享程度不高。

国家电力公司提出的“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组织开发”的原则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仍然存在着建设分散、重复开发的问题。由于没有做到数据的充分挖掘和利用,数据采集、处理口径不一,各子系统移植性较低。另外,由于应用的软件不够统一,没有统一的信息编码标准,造成信息的利用率和整合程度不高。企业的各种专项业务信息不能实现及时的共享和传递,信息在集团内部缺乏必要的集中和控制,表现在包括财务信息在内的各种业务信息数据按纵向和横向分割,形成诸多信息的孤岛。

3)缺乏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高端人才。

电力行业是技术密集型行业,内部拥有各类技术人员,有生产经营方面的专家和技术人员,也有从事控制与计算机方面的技术人员,但是对于既懂电力生产和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高端技术人员欠缺。而信息化建设对于这类高端人才的依赖性很大。因此,培养一批高端人才对于加快电力企业信息化的进程意义非常重大。4)部分企业对财务信息化管理的认识不够。

对于财务信息化管理在企业管理系统中所处的核心地位的认识不够强。仍然存在重硬件、轻软件,重开发、轻应用的现象,在企业信息化投入中缺乏重点。部分企业对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认识还停留在手工模仿上,对于现代化管理对于信息资源的需求了解不够,没有认识到财务信息化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保障。

二、新形势下企业管理对于财务信息化的要求。

电力体制改革的直接结果是组建了多个全国性的公司和多个区域性的公司。它标志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重大进展,从此电力行业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对于新组建的各大集团公司而言,对于财务信息化的要求将会更加突出,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如何从集团公司的角度,以信息化的手段加强对各分、子公司的财务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是一个从组建阶段就应该着重考虑和解决的问题。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控制的本身就是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控制。新组建的各企业集团旗下都有着几十甚至数百个分子公司,它们在地理上处于分散状态,各自都曾受不同背景、不同领导和不同制度的影响,在企业利益、管理风格和核算方法上都表现不同,因此表现出不同的企业文化和经营风格。如果及时的将这些不同的文化和风格进行统一和规范,管理上就可能出现一盘散沙或者力不从心的局面,就有可能违背了改革的初衷。因此,就要求实现对这些企业的财务信息管理实现同步管理,加强财务的监管,提高集团的资金利用率,避免出现因“乱担保、乱借款、乱投资”等行为所带来的损失。

2.在原有的体制下,厂、网之间的投入、价格、成本、收益、现金流等都没有明确划分、独立评价。厂、网分开之后,发电企业和供电企业都必须从独立企业的角度去精确地进行各项核算和评价。过去由于是一体化经营模式,电厂是纯粹的报帐制费用单位,没有明确的成本核算概念;电网既是输电企业也是供电企业,只负责电力营销,也没有明确的利润观念。随着改革的落实,各电力企业由一体化转为竞争化,彻底打破原有的垄断格局。在发电环节,发电企业原则上都要成为独立电厂,要与电网经营企业在财务、人事上完全脱钩,即“厂网分开”。所有电厂每天数次向电网报出自己所要求的上网电价,而市场将各电厂的报价进行从低到高排列,并按所需电力负荷的预测,从低价开始录取,录满为止。未被录取的电厂将面临不能发电的危险,因此,这将促使发电厂最大限度地降低电厂造价和运行成本。在电力的终端销售环节,由于实行供电商在各供电区之间的市场准入,通过颁发供电许可证,培养更多的电力零售商,实现竞争。

3.发电侧的竞争将会日趋激烈,要想表现出极强的盈利和竞争能力,则降低成本(主要是燃料成本)、优化配置、精确报价是财务信息化的核心需求。由于在电力交易市场存在激烈的竞争,将会面临因为报价过高而停发电的危险。因此发电企业非常需要一个包含燃料管理、成本费用控制、融资管理、价格测算和竞争报价等在内的一体化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以保证在竞争过程中处于领先地位。

4.对于新成立的网公司而言,失去了“以厂养网”的利润来源后,电网企业只能通过开源节流、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资源的运行效率来增加效益。在输变电环节,一个电网可以向其它电网报价竞争,同时也必须允许其它电网将价格更低的电力销售给自己区内的企业。本地区有电不用,而从其它地区买电,这对计划体制来说是不可思议的。因此,网公司对于购电费管理、销售管理、资金管理、投资和融资管理、成本控制、资本性支出的控制等的管理需求比改革前更为突出,迫切需要建立一套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核心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三、电力企业财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1.财务信息化将会实现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会从单一会计主体的分布式管理模式发展到以集团公司为主体的集中式管理和控制模式,并进一步延伸到上下游企业(用户)。

由于电力产品本身具有的不可储存的特性,从发电、输电、到配电和供电都需要高度的协同处理,必须采取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统一调度。受此影响,电力行业的财务管理特点也应要求集中式的管理。过去受技术手段的制约,只能处理单一会计主体的信息,各关联会计主体之间不能进行很好的信息贯通。今天,随着广域网、互联网、大型数据库、高速性能CPU的出现,已经使在地理上分散的一个集团公司范围内的业务和财务数据集中存放和统一处理成为可能。

在集中模式的管理体系下,从管理、控制、评价的角度,原有的各下属会计主体对应于一个或多个责任中心;从企业资源的角度,各会计主体的资源将成为整个集团公司资源的一部分;从核算的角度,各会计主体仍然保持相对独立,能分别形成对外报告。分公司和某些重要的控股子公司都应该按此方式管理。另外,作为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必然会把管理范围从本企业、本集团扩展到上下游企业(客户)。例如:把上游的发电企业和其他设备(服务)供应商,把下游的客户,与电网企业本身纳入到同一个系统,实现信息和资源共享。互联网和数据交换标准的发展,正在为这种超越单个企业和集团、理性配置和优化整个社会资源的系统提供越来越成熟的工具和平台。

2.财务信息化将会以财务资金的活动为核心,贯穿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将会从财务部门本身的管理业务发展到企业所有与财务状况相关的业务。

企业是一个经济组织,企业资源配置和控制的依据和目的,是以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要素(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的优化和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为依据和目的。而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状况最集中的体现,是企业管理架构中核心的部分。企业的(而不是部门的)财务管理信息建设,应当包括所有与企业财务状况相关的业务过程。

3.应用范围:从管理部门延伸到原始业务发生点。

为了实现对企业资源、企业财务状况的实时、动态的配置、管理和控制,必须把应用范围延伸到原始业务发生点。应该根据具体的业务,来确定原始业务发生点。要严格按照统一规定的业务流程发生,不能随意改变原始业务发生点。

4.财务信息化将非常提倡时效性,数据的采集将会从滞后提高到实时。对信息时效性的要求可分为获取信息、资源配置和状态控制两类。

获取信息对时效性的要求较低,可以允许有一定的延时;实现的成本也较低,可以采用数据分散存放和处理、通过数据同步定期集中的方式,也可以直接通过广域网查询。

资源配置、状态控制对实时性的要求非常高,要求完全实时。如:按照甲供电局某一备品的储量,调配到乙供电局;按照省电力公司对某一供应商的授信,控制各下属企业对该供应商的付款等,都不允许在配置、控制时有任何的延时。实现的成本也较高,因为完全的实时只能在数据集中存放的方式下实现,需要高性能的数据中心主机、高速可靠的网络。

因此,在财务信息系统实施时,应按照不同的获取信息、或资源配置和控制的要求,确定时效性的等级,这也决定了财务信息系统的数据存放方式和业务处理模式:在需要进行实时资源配置和控制的范围内,数据必须实现集中存放,业务将进行统一处理。

5.财务信息系统的功能将会从事后的核算发展到实现全面管理、控制、评价和优化。全面管理是以优化企业的整体资源为目标,完整地配置、计量、记录企业所有与财务状况相关的业务资源和业务活动,并进行详尽的核算、统计、分析、考核,以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增值流、工作流的统一管理。

按照全面预算管理的思想,把按照公司发展战略和各期的目标编制的各项预算分配、分解到各个对象、项目、作业和流程,实行实时、动态、严密的预算控制和流程控制。

对所有的经济活动和业务数据,能根据管理和控制的各种需要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查找、比较、分析,建立不同类型的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的评价体系,提供对管理决策的支持,提高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的竞争力。

(作者:广东远光软件服务总监汪平)

参考资料:

《国家电力信息网》 《中国会计网校》

《电力体制改革与财务信息化》陈利浩

电力建设行业现状 篇2

电力在能源结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是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基本前提, 而电力设备行业与电力行业发展密切相关, 直接关系到电力行业的发展速度。电力设备行业隶属于机械行业, 属第二产业, 具有固定资产投入多、原材料比重大、劳动密集性等特性, 同时又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按行业生命周期分析, 电力设备行业目前处于成熟期, 生产技术及工艺流程基本完善, 由于目前国内电力供给缺口较大, 电力投资力度不断加大, 电力设备行业也一直保持较高的发展水平。从发展趋势来看, 电力设备行业是一个既传统又具有高科技性质的行业。

电力行业与国民经济发展密不可分, 而电力设备行业又与电力行业密切相关, 因此电力设备行业受国民经济影响较大, 属于周期性行业, 而且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电力行业与国民经济的相关性越来越密切。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推进, 电力基础建设投资力度被压缩, 年均投产装机容量明显不足, 与国民经济发展对电力的实际需求形成一定的反差。因此, 华中各地区均出现一定程度的拉闸限电现象, 电力矛盾尤为突出, 个别存量机组利用小时数达到了6000h, 月度发电量增长率超过了10%。于此同时, 我国电网网架薄弱, 加剧了电力紧缺局面。相对而言, 一些电力富余的地区却是有电送不出去, 电网建设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

电力设备的各项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飞速发展, 并进行多次常识性的试验, 这些都大大提高试验的真实性与有效性, 及时发现产品缺陷。采用新技术可以根据设备运行状况的好坏来选择不同的检测周期, 使试验的有效性明显提高, 在对电力设备进行有效诊断的前提, 将检测积累的大量数据和预防性试验的数据相结合, 用各种数值分析方法可以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判断, 进而发现和捕捉早期缺陷、预测产品寿命, 从而减小因预防性试验间隔长所带来的诊断的偏差。电力设备的各项技术发展到今天, 已不再局限于对单一对象、单一模型的具体化研究, 而是已过度到从系统的角度, 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在更普遍的意义上研究它的一般概念、内在机理、框架构成、系统层次及全息信息交换策略以及功能模块自适应性实施方案。

而且, 任何电力设备在制造、运输、安装、运行、检修等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造成绝缘损伤, 特别是在长期运行过程中, 电力设备受到电场、热场、机械应力、化学腐蚀以及环境条件的影响, 电力设备绝缘的品质逐渐恶化, 最终导致电力设备绝缘系统的破坏。所以电力设备的更新换代也促成了电力设备行业的长足发展。

因此, 我国目前的电网建设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急需对电网的电力设备进行更新换代, 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

2、行业特征

电力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其相关产业也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就电力设备行业表现出来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电力设备行业隶属于机械行业, 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

电力设备行业隶属于机械行业, 目前行业内大小生产企业约7000余家, 行业竞争比较激烈, 劳动力密集, 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

2.2 电力设备行业固定资产投入多, 原材料比重大

与一般机械行业不同, 电力设备行业尤其是电站设备行业具有固定资产投入较大, 生产周期相对较长, 以单定等特性, 同时, 设备庞大, 原材料需求多, 占有资金量大, 应收账款也相对较高, 是资金密集型行业。

2.3 电力设备行业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

电力设备行业在设备运行的自动控制、高参数和免维护体现了较高的技术附加值, 使得电力设备行业在传统机械加工的基础上又具有一定高科技性质, 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 但目前我国技术水平仍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

2.4 政策指导性强

电力设备行业受国家相关政策影响较大, 电力项目的投资主要由国家及地方财政支出, 因此国家及政府对电力建设的决策和投资力度觉得这电力设备行业的进展程度。

3、行业分类

电力设备主要分为电站设备和输变电设备。电站设备行业主要包括电站锅炉、汽轮机、水轮机、火力及水力发电机等, 具有生产周期长、设备庞大、原材料需求多、占用资金量大、以单定产、单件小批等特性, 是资金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机械制造行业。由于我国电力供求缺口较大, 电厂建设将长期保持高速发展, 为电站设备带来广阔的市场需求空间。输变电设备包括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一次设备行业主要包括变压器、电抗器、电容器、电力开关及电线电缆等, 是电力输送的“硬件设备”;按电压等级分, 110k V以上为高压产品, 110k V以下产品则为中、低压产品。二次设备主要是针对电网自动控制、保护和调度而言, 是电力输送的“软件”设备, 由于涉及国家安全和高科技开发, 很大程度上由国内自主开发。

其中, 受经济形势也极大地影响了电力设备各行业, 各行业的表现也不尽相同。发电机及发电机组制造业、变压器镇流器和电感器制造业、配电开关控制设备制造业、电线电缆制造业等四大子行业中, 发电机景气回落, 配电开关、电线电缆景气继续提升, 变压器业景气度最高。受原材料价格处于高位、产能过大等因素的影响, 销售利润率最好的是开关也、发电机业, 变压器次之, 电线电缆业最差。

4、行业发展趋势

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人均拥有发电装机容量和电力消费占能源消费的比重本身就很低, 而电力工业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的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障碍积累多年, 发电设备的增长呈现出低于用电设备增长的现象, 电站设备行业滑入低谷, 订单减少, 订单减少, 产能放空, 全行业出现亏空。由于国产化和电力控制稳定性、保密性、安全性要求, 输变电高端产品的国产化率也再不断提高, 三峡电网500k V交流输变电和直流输电线路达9100多公里。

综合起来我国电力设备行业发展的趋势主要表现为:

4.1 国内化率逐步提高

4.2 行业进入高速增长期

4.3 电站设备短期增长更显著

4.4 输变电设备平稳增长但周期更长

5、行业影响因素及需求分析

随着国外电力设备制造企业大量进入国内市场, 直接威胁了国内发电设备行业的稳定发展;输变电设备制造企业也受到进口设备的冲击。相比之下, 我国国内电力设备制造行业企业数量多, 规模小, 生产效率低, 技术装备落后, 产品的制造质量和运行可靠性低, 与国际先进水平相距甚远, 大大影响了市场竞争能力。

另外国内因为电力设备限制, 严重阻碍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步伐。因此, 加大电站电网行业建设力度已经成为解决缺电危机的唯一有效途径, 而电力行业新建在建工程的不断增多, 将会有效带动电力设备行业高速发展, 同时由于我国电力缺口较大, 发展电力设施将是一项长期的国策, 保证了电力设备行业发展的长期性。

我国在进行进一步发展的同事, 突破发展瓶颈成为摆在电力设备行业发展道路前面的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可以说我国的电力设备行业在内忧外患的同时, 也处在历史发展良好机遇前面。一方面, 由于我国城镇电力 (含热力) 生产与供应业固定投资总额进一步扩大, 同比增长出现1 6.3%, 电网公司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也有35~40%, 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达31.3%, 这些都让电力设备行业主要产品出现市场需求旺盛的局面;另一方面, 原材料 (取向硅钢、铜等) 价格上涨或反弹, 主要产品售价保持平稳。预计随着我国电力投资增幅的进一步扩大, 多数原材料价格逐渐趋向平稳, 我国电力设备行业也将进入下一个发展的春天。

6、结语

电力行业很大程度决定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进度, 也对相当多行业的产能构成巨大影响, 而电力设备行业, 主要是为电力行业服务, 受电力行业供需平衡的影响较大。电力设备行业需求成本主要是原材料成本、能源成本和人力成本, 而攻击方基本全是电力专有设备行业。近年来, 国家电力供求缺口逐步增大, 已对我国快速发展的国民经济构成实质性障碍, 各地区拉闸限电的情况时有发生, 而大力发展电力设备是从根本解决我国用电紧张现状的唯一途径, 这必然给电力设备行业, 尤其是电站设备行业带来巨大的商业机会和发展空间。国家产业政策是国家直接干预行业发展的必要手段, 具有效果直接、影响力度大、行政垄断性等特点。国家产业政策可以有效引导行业发展, 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因此, 电力行业新的投资和建设周期正在到来, 电力设备行业也将随之迎来持续的高速增长期。

参考文献

[1]与永源.电力系统分析.电力出版社

[2]何仰赞.电力系统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电力建设行业现状 篇3

关键词: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应用对策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35-0004-02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高效信息网络,以此实现企业内部信息资源共享。实现企业信息化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生产力和管理水平,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近年来,我国电力行业在推动行业发展和创新、实现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提高行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中还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并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以顺应电力体制改革的要求,让电力行业更好地应对市场中的各种挑战。

1 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当前我国电力行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有很大的发展,大部分电力集团和供电公司都建立了信息网络,开发了OA、GIS、ERP和人资等应用系统。我国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以高速电力通信网络为基础,目前已经形成了覆盖各大电力企业的国家电力信息网络和数据库,电力行业也开始普及各种电力信息安全装配。电力通信网络综合运用了各种现代化传输手段,例如光纤等进行信息传输。电力行业利用电力通信网等传输通道和信息接入技术,综合网络语音和视频传输等通信手段,实现企业内部的连通和资源

共享。

2 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

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是指信息传输中出现“信息孤岛”,信息与信息在功能上没有关联和互助,信息不能实现共享和互换,信息应用与业务流程脱节。在电力行业不断深化变革的过程中,可能有新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之前的应用不匹配或者更高级的应用程序与之前的应用程序不兼容等情况,进而产生“信息孤岛”。电力行业普遍存在信息难以整合和数据交换困难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在信息化建设中没有整体的规划和统一的编码系统。由于电力行业本身的复杂性和应用面较广,导致电力行业各信息系统间缺乏很好的连贯性。

2.2 电力行业信息建设体制不健全

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要求很高的专业性和技术性,现在很多电力企业管理人员比较精简,信息化专业人才配备更少,在信息化建设中管理人员不能进行有效的监管,导致信息化建设中存在很多隐患。信息化建设中也没有健全的配套设施,无法实现现行管理制度和相应配套设施的衔接。电力系统经过漫长的发展与改革,在电力行业在软件应用自动化上已有了较快发展,可以满足电力行业各环节的要求,但在信息系统软件方面还存在很多缺陷。市场上现有的很多软件虽然比较成熟和优秀,但这些产品没有根据电力企业的需求来分析和设计,也无法满足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需求。

2.3 电力行业管理模式阻碍信息化发展

由于电力行业垄断的特殊性,管理者普遍存在重视安全生产、忽视企业管理的思想,导致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分割、分散。在当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电力行业需要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实现信息化建设是其必要途径,而信息化建设需要企业管理模式革新作支撑。现在电力行业管理革新还受到很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推行难度很大。电力行业在这种落后的管理模式下实施信息化建设既不能发挥电力信息系统应有的作用,更不能完全实现信息化建设。

3 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应用对策

3.1 完善信息化管理设备

对电力行业信息化管理软件进行更加深入的开发,将信息化管理软件与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资金管理紧密地联系起来,让信息化管理软件的功能更加全面化,以此来构建出完善的电力信息管理系统。对电力企业内部的信息平台进行优化,主要从软件优化与硬件优化两个方面展开。对硬件设施进行更新,对相关软件进行细致化,将软件细分为相应的子模块,同时保证这些子模块的相互联系,在维持系统一体化的同时让其功能得以延展,使其功能更加全面。

3.2 制定信息标准化规范

制定信息标准化规范是电力行业实现信息化的前提,规范的电力信息标准能有效提高企业竞争力。在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很多“信息孤岛”,主要是因为信息技术人员在实现信息化过程中没有重视最基本的信息标准化,在技术平台和信息编码时没有统一的标准。各个电力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对信息化的要求和着眼点不同,可能有不同的信息化标准。这就需要电力行业应用统一的信息化组织架构和数据中心,以保证标准化、一致性的关键信息覆盖企业的各个组织和部门,将企业管理者、电力员工和业务操作连成一个整体。

电力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应该认真制定企业整体规划,从最基层业务开始进行调整和优化,整合信息资源以实现信息化建设中的系统集成,信息标准化可以有效保证资源整合和系统集成的贯彻实施。

3.3 推进电力行业体制改革和管理创新

电力行业推进体制改革和管理革新可以促进电力行业信息化的进程。一直以来电力行业的市场化程度低,缺乏实现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创新的原始动力。在现有的经济体制和市场环境下,电力部门在传统运营模式下很难从根本上推进信息化建设。这就要求电力行业结合市场化的要求,注重管理体制创新,推进电力行业体制改革,为实现信息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电力行业在大力推动体制变革、加快电力行业市场化的同时,也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提升企业的管理和运营水平。推行精细化管理,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利用信息化完善企业的工作流程,改善企业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3.4 注重信息安全和运维体系建设

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并不是简单的信息堆积和项目组合,涉及到信息技术的各个方面。随着我国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渗透到企业运行的各个领域,企业也应该更加关注信息安全问题。在建设信息安全防护系统的同时,也要构建强壮的IT运行管理体系,找到信息化的准确定位和恰当切入点,改变以前静态的被动式运维管理,运用动态的主动式运维管理,最大限度降低信息技术运维的风险。

信息化建设会随着基础环境的不断变化进行调整,以适应新的发展模式,因此在信息化建设中要注重建设策略。目前我国电力企业还处在改革时期,信息化建设中应该先进行整体规划,综合各种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因素,重点支持核心业务,然后根据科学合理的规划稳步推进建设进程。

4 结语

在新市场经济发展形势下,电力行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保证电力事业和社会经济的良好运行,实现信息化建设是十分必要的。电力部门应尽快适应并投身到信息化建设中,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寻找良好的对策解决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完善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体制,真正实现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 李玲.电力信息化工作任重道远—中国电机工程

学会理事长陆延昌的讲话[J].电力信息化,2010,2

(10):45-46.

[2] 王宏伟.电力行业信息化、集团化、整合化特征凸现

[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10,6(2):58-59.

[3] 倪吉祥.加强信息化建设 努力构建和谐电力—

2006电力行业信息化年会致辞[J].电力信息化,

2011,8(12):25-27.

作者简介:盛琳洋(1983—),女,山东招远人,招远市供电公司专业工程师,助理工程师,管理学硕士

电力建设行业现状 篇4

关于加强电力行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

为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电力行业文化在提高电力行业管理水平、增强电力行业的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促进电力行业科学、创新、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作用,现就加强和推进电力行业文化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电力行业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电力行业文化,是整个电力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在长期的电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实践中形成的具有本行业特色、并为全行业所认同、遵循的价值理念、共同信念、经营思想、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加强电力行业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加强电力行业文化建设是推进行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我国电力行业取得了发电装机和电网建设规模均居世界前列的巨大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如电源电网发展不协调、节能减排压力巨大、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等复杂的内外部问题。新的发展形势,迫切需要电力行业转变发展观念和发展方式,增强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把创造价值、创造效益作为决策依据和促进发展的出发点,这就迫切需要加快培育与电力行业新形势、新任务相适应的先进行业文化,为电力行业的科学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

2、加强电力行业文化建设是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的重大举措。当前,以共同信念、行业精神、行业战略、行业形象、社会责任、商业信誉、公共关系等为综合体现的行业文化越来越成为电力行业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要素。加强电力行业文化建设,对内有利于增强电力行业的向心力、自豪感,对外可以树立形象,扩大市场影响,从而使更多的电力企业在激烈的国内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并由此跻身于世界一流行列。

3、加强电力行业文化建设是增强行业内在凝聚力的迫切需要。实现政企分开、厂网分离的电力体制改革后,在引入市场竞争激发电力企业活力的同时,电力行业的整体合力和社会影响力却有待进一步增强。电力行业文化具有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辐射功能,就像一付高强度的“粘合剂”,能在全行业产生强大的凝聚力,把全行业的企业和职工紧紧凝聚起来,形成一个同舟共济的命运共同体。

4、加强电力行业文化建设是提高行业文明素质的必要手段。推进电力行业文化建设,坚持用先进的文化引导人、教育人、塑造人,有利于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文化氛围,有利于培育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经营理念,增强职工的自立意识、和谐意识、效率意识、法制意识、责任意识,共建共享电业人的精神家园,不断提高行业职工的文明素质。

5、加强电力行业文化建设是树立行业良好形象的重要途径。电力行业形象是社会公众对电力行业、企业的整体感觉、印象和认知,是电力行业、企业现实状况的综合反映,是电力行业最为重要的软实力之一。建设优秀的行业文化,可以向社会公众展示电力行业的精神风貌、价值观念、管理风格和良好的经营状况,为电力行业树立信誉、扩大影响,从而有效提升电力行业的整体形象。

二、电力行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

加强电力行业文化建设必须首先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确立明确的总体目标,坚持符合电力行业实际的基本原则,这是电力行业文化建设实践取得预期效果的必要前提。

6、电力行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以“服务政府、服务社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为宗旨,内强电力行业素质,外塑电力行业形象,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继承电力行业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借鉴国内外现代管理的优秀成果,努力建设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的电力行业文化。

7、电力行业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力争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设形成适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遵循先进的行业文化发展规律,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力行业文化,努力实现电力行业文化与电力行业发展战略相适应,企业发展与职工发展相协调,行业文化优势与竞争优势相统一,有效提升行业的发展力,增强行业的凝聚力,提高行业的竞争力,优化行业的形象力,从而为电力行业的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逐步使电力行业成为“政府放心、社会称赞、人民满意、职工幸福”的具有良好的国际国内声誉的社会公用事业和国民经济基础产业。

8、电力行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下七项基本原则: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原则。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社会公用事业,开展行业文化建设,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方向。

——坚持行业文化战略与行业发展战略相适应的原则。行业文化战略应行业经营发展战略而生,又因帮助行业更好地完成其经营发展战略而表现出文化的力量。因此必须将电力行业文化建设纳入电力行业发展战略,并使行业文化子战略同行业发展总战略相统一,完成两者战略目标的整合和对接。

——坚持行业文化建设与行业管理相结合的原则。电力行业文化建设是电力行业管理与电力经济工作的有效结合点,其方向一致,内容相通,功能相容,优势互补。因此,要做到二者在目标确定、组织领导、活动安排、实施检查等方面有机融合,使两者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坚持电力行业文化与电力企业文化相协调的原则。电力行业文化是电力企业文化的普遍反映和呈现,是一种共性文化,电力企业文化是电力行业文化的具体体现和实践,是一种个性文化。电力行业文化和电力企业文化必须相互协调、匹配和兼容。

——坚持继承、吸收、借鉴、创新的原则。既要继承、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中国当代行业文化的优良传统,又要借鉴、消化西方发达国家的行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并把三者在实践中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不断创新。——坚持以人为本、重在建设的原则。行业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培养人为基础,重视人的价值,维护人的尊严,开发人的潜能,强化人的信念,提高人的素质,启迪人的智慧。同时,行业文化建设又必须重在建设,讲求实效。

——坚持领导率先垂范与全员广泛参与相结合的原则。电力企业领导是行业文化建设的倡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所以必须坚持领导率先垂范。同时,电力职工是行业文化的培育者、实践者和享受者,因此行业文化建设又离不开广大电力职工的广泛参与。

三、电力行业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实施步骤、重要途径

9、电力行业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

——加强电力行业精神文化建设。要着力构建以“诚信、负责、协作、创新”为共同价值观的电力行业核心价值体系,牢固树立起“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思想,大力弘扬“人民电业为人民”的行业传统。

——加强电力行业责任文化建设。要强化电力行业的责任精神、责任理想和责任道德,在全行业逐步引入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大力推行企业社会责任实践。

——加强电力行业安全文化建设。加强电力行业安全文化建设,强化人的安全价值观,实现生产的价值与人的价值的相统一,是电力行业建设现代安全管理机制的基础。

——加强电力行业服务文化建设。公用性、基础性、服务性的行业特征,决定了必须加强电力行业服务文化建设,也就是要以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强市场开拓能力为目标,以形成共同的服务价值认知和行为规范为内容,不断提升服务品质和品牌。

——加强电力行业群众文化建设。日益增长的“求知、求美、求乐”的职工精神需求,要求我们加强电力行业群众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工青妇以及文体协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大力开展各类群众性文体活动,积极培育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提升职工的“幸福指数”。

——加强电力行业形象文化建设。要更加注重以电力名牌、电力公关、电力形象广告等为主要内容的行业形象战略的传播、策划,广泛宣传电力商品安全、经济、洁净的能源形象,不断提高电力行业的社会满意度和美誉度。

10、电力行业文化建设的实施步骤。在本届理事会工作期间,电力行业文化建设将分三个步骤进行:

第一阶段(2010年)为“宣传启动”阶段,建立电力行业文化建设领导体制和协调机制,开展行业文化调研,形成行业文化建设思路,加强行业文化建设骨干培训,形成行业文化建设氛围;

第二阶段(2011-2014年)为“全面推进”阶段,全面推进电力行业精神文化、服务文化、安全文化、责任文化、群众文化、形象文化建设,使电力行业文明素质有明显提高,电力行业竞争力有明显增强,电力行业形象有明显改善;

第三阶段(2015年)为“深化提高”阶段,积极开展电力行业文化建设经验总结和理论研究,不断推出电力行业文化建设先进典型和优秀成果,努力建设形成为社会公众敬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力行业文化。

11、电力行业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同电力企业文化建设紧密结合。电力行业文化来自于对电力企业文化的系统总结和高度提炼,电力企业文化是对电力行业文化的遵从与落实,加强行业文化建设并不意味着要取代企业文化建设,而应做到两者的有机结合、相互渗透。为此,要通过开展全国电力优秀企业文化奖评选和全国电力企业文化示范基地创建活动,不断总结和推广企业文化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好典型,用丰富鲜活的案例启发、引导企业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促进电力行业文化建设水平的提高。

——同电力企业经营管理紧密结合。建设先进的电力行业文化,必须把先进的思想观念贯穿于电力改革、发展稳定工作的全过程,特别是要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与企业管理相融共进。为推进电力行业的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要大力开展全国优秀电力企业、全国电力优秀企业家的评选、表彰活动。

——同电力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电力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和电力行业文化建设在工作的对象、内容、方法上虽然有所区别,但目标是一致的、内容是相通的,所以需要两者有机结合、协调推进。特别是,要同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相衔接,组织开展“一首好歌、一篇好的理论文章(限社会科学方面)、一部好的戏剧作品、一部好的电视剧(电影)作品、一部好的图书(限社会科学方面)”为内容的全国电力行业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评选活动。

——同电力新闻公关工作紧密结合。电力新闻公关工作是电力行业文化的重要体现,也是电力行业文化的重要传播渠道,与此同时,电力行业文化又是电力新闻公关工作的核心和灵魂,因此两者必须紧密相结合。为此,要建立全国电力行业新闻发言人制度和舆情预警机制;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适时发布全国电力行业社会责任报告;不定期组织全国电力技术博览会等各类展会;条件具备时设立全国电力开放日、建立中国电力博览馆。

——同电力职工队伍建设紧密结合。要始终把握员工队伍建设这个根本,坚持以人为本、文化育人,通过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把先进的价值理念转化为员工的思想认识和自觉行为,努力造就一支善打硬仗、能打胜仗、勇于奉献的“四有”职工队伍。要以全国电力行业劳动模范、道德模范评选表彰为抓手,不断加强电力行业先进典型培育;要加强对摄影、书法、美术、集邮等电力文体协会、社团的管理引导,组织开展健康向上、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全国性的电力文体活动。

四、切实加强电力行业文化建设的领导和协调

电力行业文化建设涉及电力行业、企业的方方面面,是一项综合性、全局性、长期性的系统工程。因此,必须切实加强领导和协调,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才能不断增强行业文化建设的有效性。

12、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形成有效的电力行业文化建设工作机制。行业文化建设的理论性、实践性、探索性都很强,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加强领导,系统推进。为此,将成立全国电力行业文化建设指导委员会,逐步构建中电联统筹抓、全行业一起抓、各企业具体抓,上下互通、左右联动、整体运作和协调发展的工作格局和长效运行机制。

13、建立正常的资金渠道,不断加大电力行业文化建设的物质投入。随着电力行业、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要有比例地逐年增加对电力行业文化的物质投入。在条件具备时,可适时设立全国电力行业文化建设基金,由此确保行业文化建设活动有正常、合理的资金开支渠道,不断加大行业文化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不断改善行业文化建设的工作环境和手段,逐渐提升行业文化建设的科技含量。

14、深化电力行业文化理论研究,有效推进电力行业文化建设实践。行业文化建设在国内还是一项新任务、新课题,所以要发挥中国电力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中国电力企业文化促进委员会)等各级电力研究会的作用,大力加强行业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特别是,要进一步加强行业文化调研,深化电力行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转化的研究,认真探索电力行业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体系、操作方法和客观规律,使行业文化真正成为电力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和软实力。

15、积极开展行业文化交流,不断提升电力行业文化建设水平。行业文化和企业文化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只有及时地吸收和接纳其它优秀文化,才能保持其先进性。因此,必须坚持借鉴、吸引和继承、创新的方针,跻身于国内国际行业文化和企业文化建设实践的最前沿,大力开展交流考察活动,由此更好地推动电力行业与企业文化实践。

电力建设行业现状 篇5

2008年6月27日 12:54 来源:上海市电力公司市东供电公司 作者:卫俊华

摘要:电力行业反腐倡廉网络文化建设可以借助互联网及时快速、交流互动、量大面广、公开透明、分析比较等特点,结合企业实际建设网站(页),使其成为传播电力行业廉洁文化的新途径、成为拓展行业公众教育的新平台、成为员工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成为内外互动、宣传沟通的新渠道,促进电力行业反腐倡廉和党风廉政建设思想全员化、内容规范化、形式多样化、手段信息化。

关键词:电力反腐倡廉网络文化

前言

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公用事业。随着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和国务院第五次廉政工作会议召开,电力市场秩序将进一步规范、社会公共利益将进一步提高、电力安全运行将进一步稳固、电力健康发展将进一步促进,因此,电力行业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任务更加艰巨、工作更加繁重。我们必须站在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的高度,从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大局出发,大力推进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建设,积极稳妥地加强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随着时代节奏加快和生活水平提高,反腐倡廉工作也愈加体现出思想全员化、内容规范化、形式多样化、手段信息化等趋势,现在,互联网已经具有相当的广泛性、渗透性和便捷性,统计至2006年底,全国已拥有1.32亿网民,且呈持续增长态势,目前仅次于美国居全球第二位,网络多媒体应用等手段也早已被各层面、各地区、各种行业单位所熟知,并且,计算机互联网所具有的突出优势已奠定其不可或缺的价值地位。同样,反腐倡廉工作必将结合网络载体,更好地将宣传教育、制度完善执行、监督惩防于一体而有效推进,因此我们将积极探索电力行业在反腐倡廉进程中的网络文化建设。

一、电力行业反腐倡廉网络文化建设的特点

互联网具有及时快速、交流互动、量大面广、公开透明、分析比较等特点,这些,对于反腐倡廉工作的开展能够起到难以估量的积极作用,尤其对于我们电力行业而言,资金大量密集、权力比较集中、流程环节比较繁琐、并且行业自身的专业性强、突发性强、垄断性强,难以避免在管理上有漏洞、操作上有风险、监督上有疏忽。通过互联网的特点来看,它的及时快速,可以加快反腐败工作的响应速度;它的交流互动,可以丰富反腐败工作的形式手段;它的量大面广,可以扩充反腐败工作的视线范围;它的公开透明,可以实现反腐败工作的动态监控;它的分析比较,可以提高反腐败工作的管理水平。

1、网络文化建设的形式

网络文化建设的形式,主要依赖于互联网平台构建专门的网站或网页,电力行业已经普遍建立了相对独立和成熟的内部局域网系统及技术支持力量,因此,要建立起反腐倡廉网站或网页还是具备了相当有利的条件。

应该说,网页不同于书籍、报纸、电视、影音产品等其它传播媒介,例如:“中国廉政网”等一些专门网站(页),均体现出刷新快捷、信息量大、浏览简便等特点,受到大众的欢迎。同样,电力行业的廉政网络建设,应该继承互联网成熟网站的一些做法和经验,适当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建立起广大员工欢迎、领导满意、具备实际功效的廉政网站(页)。

2、网络文化建设的内容

廉政网站(页)建设应以廉政文化为核心,企业文化为支撑,城市文化为延伸,相关惩防制度、控制措施、典型经验为架构,力求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重点、有监督、有闭环。网络文化建设的内容可以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行业,紧密结合企业年度廉政宣教的内容,建立若干主题板块。例如:形势教育、公司要闻、主题学习、案例警示、法制课堂、论文研讨、群众心声、信访专栏、举报热线、领导信箱等等。

二、电力行业反腐倡廉网络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今年,是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一年,也是电力行业十分关注的“优质服务年”,同时,又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开局之年。反腐倡廉、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更是势在必行!反腐倡廉网络文化建设不仅是改进干部作风、加强纪律性、增强群众观念和宗旨意识的制度性保障,而且还是政(厂)务公开的主要手段,是为民服务的重要渠道,是提高效率的有效措施。

1、加强领导意识,提高对反腐倡廉网络文化建设的认识

为了更好地营造企业良好的廉洁氛围,一定要坚持把反腐倡廉网络文化建设摆上突出重要的位置,牢固树立“防线前移”的预防意识,真抓实干,尤其要针对该工作的组织领导、措施保障、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等进行专题研究,切实搞好绩效评估,将网络文化建设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与必要的保障。

2、加强协作意识,整合反腐倡廉网络文化建设的力量资源

为进一步促进资源整合、加强协作,电力企业反腐倡廉网络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应以纪委书记任组长,纪委副书记任副组长,监察部、董人部、党办、思政部、新闻中心主任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监察部。并且,要把反腐倡廉网络文化建设的具体任务分解落实到各有关部门(单位),明确网络管理流程的节点和权限,必要时还可建立相关联席会议制度、专题研讨、培训交流等管理办法。

3、加强服务意识,体现反腐倡廉网络文化建设的宣教意义

企业反腐倡廉网站(页)比较能体现积极效应的工作主要还是廉政宣教,而且宣教工作的点多、量大、面广,能够充分发挥服务与管理兼收并蓄的积极意义。宣教组织要充分依托网络,整合资料素材,以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群众乐于接受、易于吸收的方式开展活动,真正服务于基层,并最终落实到服务好社会的各项工作中去。

通过反腐倡廉网络文化建设,电力行业要进一步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不断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教育和监督,下大力气纠正领导机关、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方面存在的问题,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明显成效。

三、电力行业反腐倡廉网络文化建设的功能和趋势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传播的功能和效果一定将日趋完善。反腐倡廉网络文化建设同样会得益于载体的进步,从而更加淋漓尽致地展露出四大功能和趋势:将成为传播电力行业廉洁文化的新途径;将成为拓展行业公众教育的新平台;将成为员工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将成为内外互动、宣传沟通的新渠道。

1、成为传播电力行业廉洁文化的新途径

相对传统媒介来看,网络具有综合性的优势,从近年来快速增长的网民数量就可以得知,网络已经成为传播领域中一条主要的、也是重要的新途径。电力企业反腐倡廉网络也一定会携带时代气息、企业特色和特殊影响力走到群众中去,深入到干部队伍中去,融入到企业的管理命脉中去,成为传播廉洁文化、推进企业文化、写照城市文化的新途径。同时,因为廉洁文化在人类道德修养上面的深层次影响,将改善和保障企业民主管理、事务公开、工作效率和公平公正等方面,有利于廉洁文化的传递和深化,进一步巩固和明确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2、成为拓展行业公众教育的新平台

电力行业的员工队伍非常庞大,因为服务性行业的缘故,又是非常近距离地与社会及广大客户群相处,廉洁自律和企业品牌意识是员工必须遵循的职业操守。廉政教育网络化为电力企业开展“大宣教”、“大讨论”格局构筑了有利的新平台,完全可以实现资源共享、远程交换、同步教育、联合互动等新兴教育模式,今后,在整个国家电网系统内,可以克服地域广、人口多、差异大等困难,真正拓展公众教育,提高员工队伍综合素质。

3、成为员工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

廉洁文化是人文教育的核心内容,它的表现形式则是多元的、动态的、发展的。电力企业要培育廉洁文化,必先打造广大员工健康、充实的精神家园和生活情趣。廉政网络可以结合自身企业实际,丰富网页板块和内容,调动员工参与和关注的积极性,尽可能地从员工队伍、从生产第一线、从社会敏感的事件中间来挖掘素材,尽可能地围绕员工精神文化生活的各种需求来策划活动和方案,尽可能地利用网络资源为广大员工解决困难、多做实事,将网络建设成为员工精神生活的新空间,使广大员工队伍积极营造和感受“快乐工作、健康生活”的良好氛围。

4、成为内外互动、宣传沟通的新渠道

网络连接你我、连接企业与社会、连接千家万户,网络又是基于现实与虚拟之间,相互比照、相互影响。廉政网络还有一条咨询、信访、举报、投诉的综合性重要渠道,可以促使内外互动和交流沟通,网络最大的特点就是“广开言路”和“直接沟通”。电力企业可以借助网络公开人事变动、征求提案意见、公布政策信息、夏季用电需求、客户意见反馈、行风纠风监督等重要内容,使企业实践“阳光管理”、“透明操作”等现代管理手段,可进一步提高员工满意度、客户满意度、社会信任度,加速企业成长和发展。

四、电力行业反腐倡廉网络文化建设要注意的问题

网络建设固然有它的显著特点和优势,同样也存在着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或是相对还需完善的方面。电力行业作为一个传统型国有大型企业,现正处于非常关键的改革之时、奋进之时,反腐倡廉及党风廉政建设的历史意义深远,对于网络文化建设这样一个普及型的新事物而言,尤其要倍加关注、倍加珍惜。

1、要重视统筹规划、促使齐抓共管

网络建设好坏,同样取决于统筹规划和齐抓共管。电力行业的廉政建设、文化建设不仅仅是几个牵头组织部门的事情,而是覆盖全员、贯穿流程、经历恒久的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得有统筹、有分解、有落实、有监督、有总结的一个递进过程。廉洁文化有时候就像电力行业的主要产品──电,虽然不能很直观地感受,但是它时刻存在、可传递和转化、且能量强劲,因此,廉洁文化象电能管理一样,需要统筹规划和齐抓共管,才能将最有效的成果展示在网络上,并发挥出更广阔的辐射作用。

2、要重视信息反馈,促进内容更新

网络有一项比较突出的功能,就是实现信息交流和互动。在反腐倡廉网络上面,会有一些咨询、信访、举报和投诉等信息,这些信息很重要,这些信息的提供者也是很重视的,那么,网络专门的响应部门(人)应当尽快受理、主动核查、及时反馈,尽可能地使对方满意。此外,电力行业廉政网这样的专门网站(页)还必须力求内容更新速度快、信息针对性强、企业特色突出等特征,有条件的可以建立健全一系列固定的管理制度和办法约定,确保廉政网络的建设力度和管理水准。

3、要重视安全防范,加强网络监管

网络安全防范必须予以重视,一方面是计算机系统要防止“黑客”和抵御病毒,确保网络正常运行。另一方面是网络内容要加强监管力度,廉政网络文化建设必须是利用网络反腐,而不是纵容蓄意造谣、散布流言和侵犯隐私等现象。我们也曾看到互联网上的论坛十分活跃,并具有一定的舆论导向作用,也曾经产生过一些不良的影响和后果,所以,企业反腐倡廉网络文化建设一定要借鉴类似经验教训,注重监管、注重引导,使网络成为反腐败的有力武器,达到惩恶扬善的目的。

五、结论

“追求卓越、不断超越”──随着电力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反腐倡廉网络文化建设一定能在庞大的电业队伍当中,打开一扇明亮干净的“窗口”,有利于吐故纳新、为企业注入新动力;一定能在漫长的团队奋进之路上,滋润一片充满希望的“绿洲”,让每一位员工可以安静憩息、不断接近梦想与追求;一定能在建设和谐的进程中缔造一个精神“家园”,敦促员工、企业和社会之间连接更紧密、共同 文章简介:《关于反腐倡廉的论文》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上指出:“要以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各项制度为重

《关于反腐倡廉的论文》《2011年最新学习范文》

关于《2011年最新学习范文》的文章《关于反腐倡廉的论文》正文开始>>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上指出:“要以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各项制度为重点,以制约和监督权力为核心,以提高制度执行力为抓手,加强整体规划,抓紧重点突破,逐步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增强制度实效。”这一重要论断,科学总结了我们党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经验,深刻揭示了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基本规律,是我们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遵循。我们一定要按照这些新要求,把握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规律,着力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增强约束力,提高反腐倡廉制度的科学性。首先,着力抓好教育制度建设,增强反腐倡廉教育的约束力。坚持和完善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主要负责同志定期讲廉政党课等制度,建立健全党性定期分析、反腐倡廉专题民主生活会制度,完善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岗位廉政教育制度,建立基层党员轮训、流动党员教育制度,建立健全联席会议、新闻发布、对外宣传等制度,研究制定贯穿干部培养、选拔、管理、使用全过程的反腐倡廉教育实施办法,进一步提高反腐倡廉教育制度化水平。其次,着力抓好监督制度建设,增强反腐倡廉监督的约束力。按照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的要求,积极探索加强监督的有效途径,认真落实加强对党政正职监督的办法,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加强对重点人员、重点岗位、重要职能、重要事项的全方位全过程监督。改革和完善党内监督体制,加强党的代表大会、委员全体会议、党代表大会代表的监督作用,健全和规范常委会向全委会定期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制度;加强上级监督和领导班子内部监督,严格执行党内监督的各项制度,加强巡视监督;拓宽监督渠道,构建“大监督”格局,健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监督合力,增强监督的权威性和有效性。第三,着力抓好预防制度建设,增强预防腐败工作的约束力。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抓好预防腐败制度建设。坚持把预防腐败的要求落实到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各个环节,形成一套有效的预防腐败制度。第四,着力抓好惩治制度建设,增强惩治腐败工作的约束力。建立健全腐败案件及时揭露、发现、查处机制;建立腐败现象易发多发领域调查分析和专项治理制度;健全查处案件协调机制,建立重大案件督导督办机制;建立健全依纪依法安全文明办案的纪律要求以及责任追究制度;完善举报人和证人保护制度,探索建立举报人奖励制度;建立健全查办重大案件情况通报和剖析分析制度,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与此同时,切实抓好纪检监察制度建设,进一步提高纪检监察工作能力和水平。

增强执行力,维护反腐倡廉制度的严肃性。一是坚持把制度执行摆在突出位置,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要把制度执行摆在突出位置,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抓手,建立健全保障制度执行的工作机制,完善保障制度执行的程序性规定和违反制度的惩戒性规定,保证反腐倡廉各项制度得到切实执行。二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推动制度贯彻执行。建立健全制度执行的监督机制,每项制度都要明确监督执行的责任部门,建立健全制度执行问责机制。把制度执行情况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范围,对执行制度不力的坚决追究责任。三是领导干部要自觉遵守制度规定,发挥模范执行制度的表率作用。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制度、严格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在执行制度上既率先垂范、又敢抓敢管,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以自身的模范行动带动广大党员干部自觉遵守和执行制度。四是切实查处违反制度的行为,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坚持有纪必依、执纪必严、违纪必究,坚决同一切违反制度的现象作斗争。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随意变通、恶意规避等严重破坏制度的行为,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迁就,以维护制度的严肃性。

增强创造力,强化反腐倡廉制度创新的系统性。积极顺应人民群众对反腐倡廉提出的新要求新期待,及时研究反腐倡廉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认真总结反腐倡廉建设的新成果新经验,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目标新任务,不断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创新。在制度创新中,注意抓好法规制度的系统配套,既重视基本法规制度建设,又重视具体实施细则完善;既重视实体性制度建设,又重视程序性制度配套;既重视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又注意与国家法律法规协调配合;既重视中央立法,又重视地方立规,做到统筹兼顾、系统推进。当前,尤其应针对一些领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特点,按照与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相适应、重大举措相配套的要求,配合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紧紧围绕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来改革创新,在群众最不满、最关切、最盼望的地方加以推进。同时,切实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理论研究,把握反腐倡廉建设规律,实现反腐倡廉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有机统一,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积极借鉴国外防治腐败的有益经验,不断推进制度系统创新,从而保证反腐倡廉制度行得通、管得住、用得好。

电力建设行业现状 篇6

关键词:电力标准化建设论文

摘要:去年在北京召开的由中国电力联合会承办的“电力标准工作会议”,会上提出了要加强电力标准制定及修订的工作计划。近几年来,我国关于电力标准的制定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仍有许多亟待完善之处,本文首先对我国电力标准体系的基本知识做了一些介绍,并对我国电力标准制定的现状及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进行分析梳理,最后提出对于电力标准化建设的几点意见。

一、电力企业标准化工作的总体要求

企业要贯彻执行国家、地方有关标准化法律、法规、方针和政策;建立和实施企业标准体系;实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制定和实施企业标准;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参加国内、国际有关标准化活动。

标准化管理工作要求电力企业必须改变标准化管理现状,以建立差别优势,更好的满足顾客的期望和需要,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标准化管理的观念、标准体系、模式及管理机制等方面赋予新的含义。

电力企业的标准体系建设要能够满足企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的需要;以技术标准体系为主体,以管理标准体系和工作标准体系相配套;企业标准体系内的标准之间相互协调;企业标准体系应与企业其他管理体系相协调,并对其他体系提供支持;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强制性标准;贯彻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

二、电力企业标准化建设的必要性

标准化建设是现代企业科学管理的基本手段,是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的必然要求。加强标准化建设,是现代企业集约高效发展的基本规律,更是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企业应以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活动为载体,建立标准体系,坚持系统推进和全员参与的工作思路,通过“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方法,将企业在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的管理经验和实践成果进行总结、固化和凝炼,形成标准,并不断深化标准的有效运行、实施监督与持续改进,使其融入日常工作。

随着电力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及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导致电力企业的劳动分工越来越细,往往一项工作需要多个部门来协作完成,这就要求电力企业需要充分利用标准化管理手段来开展生产分工和协作,优化配置电力企业的劳动、质量、成本、服务等四大要素,推进标准化管理,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另外,为了有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应充分运用标准化管理,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和新科研成果来促进电力企业各类资源的合理利用,这样不仅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也可以促进企业间的技术合作,从而实现企业的共同发展。

通过标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达到“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凡事有据可查”,做到职责明确、界面清楚、流转合理、资料规范、证据充分,奖罚考核分明。实现结构、人员、流程及资源的最佳配置,推动企业的效益效率最大化。

三、电力企业标准化建设的主要措施和手段

1、快速推进“三标一体化”的建设,并应用于安全生产管理

我们要先明确企业三大标准体系之间的关系:技术标准对的是“物”,是指对技术的具体要求;管理标准对的是“事”,是指对工作流程的描述,重点是弄清楚工作程序与部门之间的分工;工作标准对的是“人”,是指要明确岗位的责任,责任的来源是管理标准的相关条款。

“三标一体化”管理体系就是要按照“做你所写,写你所做”的实施原则,认真依照管理流程、制度、标准进行设备检修维护及运行调整管理,形成设备管理标准化、流程化、制度化模式,真正达到动态管理、数字说话、程序办事、制度管理的长效机制。

电力企业要借助“三标一体化”建设的契机,从各级管理、生产岗位入手,成立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公司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制定《设备检修与质量管理实施细则》等一系列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对企业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和工作标准进行全面梳理,进一步修编完善。

2、大力宣传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性,使相关标准能够落实到位

要想标准化管理水平得以提高,就要加强宣传力度,其第一步就是要对员工开展培训。首先依据生产经营实际情况,专业的标准化管理人员要对标准化工作思路予以及时更新,对标准化知识予以补充。将标准化培训计划制定出来,使其符合生产实际,再依据计划开展培训工作。标准化教育培训应当对培训方式予以合理创新,使其朝多样化方向发展,不应当限定在集中授课以及定期考核等模式内,分层次对不同工作岗位的员工进行培训。借助标准化宣传培训,让每个员工对与自己所在岗位的相关标准有一定的掌握,从而促进标准化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对于标准宣传工作的落实,企业应当每年年初对标准宣传贯彻计划和标准培训计划等进行制定。为了使计划的顺利实施得以保障,在对相关规章制度予以完善的同时,应当对严格的保证措施予以制定。与此同时,企业要对“质量至上”的目标方针予以坚持,对相关运行和检修规程予以严格执行,依据相关标准规范实行自查并认真接受检查,以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的整体安全。

3、健全企业标准化建设的组织机构,构建完整的管理网络?

企业对标准化管理工作的开展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就是组织机构和管理网络,各级管理人员必须将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必须就标准化组织机构和管理网络予以完善,使其健全,让全员、全方位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得以形成,使其工作得以顺利开展。企业必须就标准化管理的领导机构予以成立和承认,依据企业的`方针、目标,将相应的方针、政策等提出来,使标准化任务和指标得以确定,对积极开展标准化工作进行督促。标准化管理员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对企业标准化管理工作予以全面负责,使标准和标准化体系结构间的接口得以协调好;与标准化管理工作有关的计划规划、经费、重大事项的组织等都应当由专职的标准化管理员负责;还要负责收集标准信息,审批组织标准等。各企业都应当就兼职标准化管理员予以设立,让他们负责修订职能标准和宣传标准化管理工作,加强对标准化管理工作队伍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让他们得以在岗位上切实履行自身职责,确保企业标准化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4、强化企业标准化管理的创新理念,带动企业的加速发展

标准创新是企业标准化管理创新的核心要件,企业标准化实质就是制定和实施标准的活动。电力企业要改变生搬硬套国家标准的传统思路,以市场为导向,参照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在标准确定和使用程序上进行创新。标准的内容除了必备的质量、技术和功能要求外,还要充分体现各企业的实际特点,反映企业的优势资源;要充分满足市场的潜在需求,电力企业要充分考虑到市场的隐性消费需求,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标准体系不是固定一成不变的,企业要根据对市场需求、国内外技术发展以及竞争者等多方面情况进行综合分析,适时修改和完善,始终保持标准的先进性、适合性、协调性和配套性;在进行标准创新的同时也不能落下对技术的创新,标准是技术要素和特性的载体,标准创新是技术创新的一部分,技术创新需要把具体的技术要求变为现实,这就要求企业增加技术和资源投入,不断创新,带动企业的加速发展。

四、结语

电力建设行业现状 篇7

关键词:电力企业,创新管理,人才建设,全员素质

随着电力企业社会化程度的加深, 企业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越来越重要, 企业管理者的成效日益受到重视, 他们的工作成效是推动企业变革和促进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江西中电电力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景德镇分公司一直坚持“人才长期发展”的战略, 以大型机组检修维护人才培养为导向, 以专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重点, 有针对性、预见性、分层次、注重实效地开展各项员工培训工作, 有效提升了全员素质。

1 人力资源现状

1.1 观念落后, 方法陈旧

电力行业长期采用计划经济的运行模式, 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深刻, 许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仍然沿用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 思想观念也没有根本的转变, 分不清传统人事管理和现代人力资源的区别

1.2 制度缺乏, 手段落后

卓越的员工团队是企业健康快速发展之根本。如何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与工作效率, 激励员工与组织共同成长是企业管理者关注的焦点。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对企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同时也是企业管理的难点。

1.3 非人力资源各部门缺乏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人力资源管理贯穿于企业上下, 其方法、原理通用于非人力资源各部门, 它们不是人力资源部的专利。管理实践证明, 直线经理也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 不懂得做“人”的工作, 就不是一位合格的直线经理。发现人才、用才、留才、育才、员工关系协调等事务的成败, 决定着企业中高级管理者是否出色能干。企业竞争是人才的争逐, 非人力资源经理若没有一定的人力资源管理意识、知识与方法, 很难把管理人的事做好。

2 人力资源的吸引和稳定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企业间对人才的竞争日益激烈, 发电企业原有的国有企业人才优势渐渐消失, 对人才的吸引力出现下降现象。一些外企和私人企业不断对国有建筑施工企业进行人才“蚕食”, 导致一些优秀工程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发电企业大都存在着一部分人才不愿给企业干, 也不辞职或解除劳动合同, 而是脚踏两只船的现象, 给一些在企业踏实工作的专业技术尖子造成负面影响, 挫伤了一部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当然, 这也有企业方面的原因, 如:工作环境、职务地位、工资待遇、事业发展前景等与其期望值不相符等。一些企业决策者单一追求“感情留人”, 希望通过加强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来达到留住人才的目的, 结果效果也不会很理想。人的需求是多样的, 要充分考虑并他们的各种需求, 才能真正起到激励的效果。要做好对人才的吸引和稳定, 本人认为, 应做好以下几点:

2.1 以发展前景吸引人才, 要为人才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用武之地

按照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人的最高层次需求是自我实现。现代人的突出特点就是具有表现自己的欲望, 许多人希望自我创业、获得成功。即使不能自我创业的人才在企业图个职业, 也就期望所在的企业能够不断发展, 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借以施展自己的才能, 实现自我价值。

2.2 培养亲和文化氛围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为社会提供各种产品 (或服务) 及其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的统一体。

在原始社会后期, 随着第二次社会大分工的相继完成, 现代企业的雏形-手工作坊在世界各地开始兴起, 企业文化便开始萌芽, 并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始终隐藏在企业的具体运作之后, 非常强而有力地左右企业的发展。所以, 在这个阶段, 不论是企业界还是学术界, 都很少主动地对企业文化对企业的作用进行系统的研究。因而, 这个时期的企业, 就象没有定向设备的野战部队, 经营, 大多凭感性经验或简单的市场调查瞎闯;管理, 不知其大, 也不知其详, 还不能预先知道自己未来的道路如何走, 战战兢兢, 生死只能顺其自然、听天由命。

这种情况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 首先从西方企业界开始, 并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的企业界, 对企业文化进行系统的研究。在中国, 很多著名的企业, 如海尔集团还专门设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中心。经过这20来年的研究, 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导向、规范、约束、凝聚、融合等功能逐渐为人们所认识。众多的企业如著名的IBM公司、麦当劳快餐等, 都从企业文化的建设中得到了巨大的收益。

2.3 提供教练式培训机会

任何一个冠军背后都有一个优秀的教练辅导员, 同样, 一个优秀的企业团队也需要一个优秀的辅导教练。辅导教练在国际500强公司被普及采用, 因为众多的企业实践证明一个优秀的辅导教练可以在同等辅导团队状况下提升近30%的业绩和缩短25%的能力转换时间。

教练技术说到底是一门对话技术。

有一项来自麦肯锡咨询公司的调查表明:87%的经理人不会与“80后”的员工对话。

判断今天的管理者是否称职, 不是观察他一个人如何完成工作, 而是评估他如何通过其它人的努力来完成任务或实现目标。

2.4 给予合理的报酬

绩效管理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 但绩效管理并非只是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责, 各层级管理者也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 不懂得做“人”的工作, 就不是一位合格的管理者。因此, 公司的各层级管理人员都需要掌握一定的绩效管理技能和方法。

2.5 建立科学评估机制

为什么和有些人看一眼就感觉彼此距离感小?

为什么有些人刚一接触就反感?

我的上司和下属是什么类型的人?他们最关注的是什么?

究竟如何才能发挥个人的性格优势?

究竟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人?

我怎么做才能得到他们信任成为他们的朋友呢?

面对己下彼上、已上彼下以及相平地位的人应该如何去沟通?去交流?

俄国大文豪屠格涅夫说:性格即命运。性格是暗自牵引你的命运之线,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的一生:包括事业成败、人际关系、生活品质、家庭幸福乃至身体健康。

3 结语

解析电力安全建设现状和改善措施 篇8

关键词:电力安全建设;行为准则;改善措施;设备监管;考核机制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07-

1 电力安全建设现状

我国的经济发展正在飞速的进行,全国各行各业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电力工程作为国家的基础工程,变化尤为明显。由以前的国家统分统筹,变为现在的分配为主、市场为辅,真正做到了惠及全体人民。但是由于中国的版图庞大,电力工程出现了新特征:范围广、任务杂、跨度大等。这样的情况下,电力安全状况不能保证,为今后的安全工作开展埋下了隐患。

具体从执行层面考虑,电力安全工程存在的问题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由于电力是人民群众的必需品,也是维持生产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现代社会没有电力一切都是空谈,所以电力的发展要跟上中国的经济发展步伐。近20年,电力行业的规模是与经济发展同步的,以大约每年9%左右的速度扩张。这样做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电力系统人员复杂,员工素质良莠不齐。

(2)季节性因素限制了电力供应。在北京、上海、重庆以及其他一些人口密集地区和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到了夏季用电高峰时期,就会普遍采取拉闸限电的方式,这样既影响了人民群众与企业事业单位的正常生产生活,又使电力企业自身蒙受了损失。

(3)供电人员由于素质不高,多数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岗前培训就上岗操作、上级领导部门的监管不到位,是发生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

(4)习惯性违章。一些电力企业的老员工,通常会认为自己的经验来得比书本可靠,对一些新设备的应用没有掌握新方法,而是用老方法去操作,而老员工的做法通常会给新员工做出榜样,新员工模仿老员工的行为,这样做会大大降低新设备的使用效率,严重的还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

(5)设备管理混乱。一些小微企业的日常管理混乱,这些混乱不止是在人员管理方面,就连设备管理都没有起码的规章制度可以遵循,一般存在的情况是把腐蚀性的、需要防潮的、需要防火的物品与普通物品摆放在一起。没有指定存放物品的地点,没有专人管理。一些设备到了使用期限没有按规则进行检修以及设备超期服役的现象也是小微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小微企业由于不可能投入太高的运营成本,才造成了这些乱象,这也正是小微企业成为电力事故重灾区的原因。

(6)缺乏科学的管理。国人传统的做事方式是从大处着眼,也从大处着手。这是由于积淀了两千余年的政绩观所造成的。但是在现代社会,讲究的是细节决定成败,做事情如果想做好,就要踏实的从小事开始。我们现在的领导干部做事的行为,明显是与这样的原则相违的,是不合理,不科学的。

2 解决措施

从制度上强化管理监督是解决电力安全问题的治本之策,我们将从以下6个方面提出解决措施:

2.1 重视全面学习

电力系统的员工或是电力行业的从业人员,亦或是企业中专职负责电力的员工,我们都可以理解为电力员工。这些人在上岗前须经过系统的、专职的培训,在对其学习成果检验合格后方可上岗,对不合格者一律不能放行;在日常工作中,要对这些员工进行定期的安全知识教育,以便培养员工的工作责任感和工作使命感。让他们从内心深处重视电力安全,认识到电力安全无小事,只有在这种前提下,才可能保证电力系统不出现问题。对特殊工种的员工要注意安全技能的教育,如发生意外事件时如何逃生等,可以避免问题发生后产生严重的后果。总之,重视学习对电力安全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2.2 加强设备监管

在总结了国内外由电力方面出现的事故后,我们得出结论,50%以上的电力安全事故是由于设备故障造成的。基于此,对电力设备的监管是很有必要的。首先,企业要设立设备定期维护与定期淘汰制度。到了检测时间或是快到检测时间的设备一定要按时检测,及时消除隐患。按规定应该淘汰的设备绝不超期服役。其次,对设备的采购要严格把控。一定要以质量为选取设备的第一标准。最后,在外包工程中,要对承包商的资质做调查,对其所使用的设备登记备案,以便日后出现纠纷时更明晰地解决问题。

2.3 建立健全各项制度

要坚持对从业人员进行养成式教育的原则,不能嫌麻烦,觉得安全教育天天讲是在浪费时间。这种想法万万要不得。同时,要对那些违章操作的员工进行批评教育,并建立安全档案。这样才可以有效地使安全生产、安全用电深入人心,从主观上解决问题,降低管理的成本,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扩大了盈利空间。

要建立严格的工作人员准入制度,两票要定期核查,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员工要坚决调离电力岗位,这点绝对不能松懈,这既是对全员的安全负责,也是对员工本人负责。《工作票技术规范》和《操作票技术规范》是工作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员工除每天的例行检查与工作外,还要进行对总体电力设备情况的记录,做到对设备的熟悉,以便在发生事故时,能第一时间找到问题发生的原因。

要使电力工作者在内心深处形成一种崇高的责任感,这种责任感一旦成为了常态,就将引领他们去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个小问题,也就能避免大问题发生。

2.4 重视施工现场

现场施工管理是电力安全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最重要的途径。我们要努力在工作中,从外在去督促工作人员注意电力安全,从内在通过教育使员工自身形成安全观念,这就能够全方位、立体地保证电力生产的安全。要奖惩并用,对于按照规章制度办事的员工,在公开场合要给予表彰并且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对于那些不重视电力安全的人员,要给予批评,对那些冥顽不化的,要进行处罚。在检修线路时,要注意是否关闭电源总闸,在确保线路不通电的前提下,再进行检修工作。如果是两人或多人共同进行工作,工作人员必须集体讨论检修办法,必须行动协调一致,这样才能保证检修人员的人身安全。

2.5 严肃严格承包

小微企业的基础建设通常是通过外包进行的,再对电力设施进行外包时,要注意承包商的等级和资质,在施工之前要订立合同,一旦出现违约情况,要立即中止合同,并且索要赔偿。严禁贪图便宜找“草台班子”去进行施工。这样做的后果是,工程质量难以通过验收,在出现问题的时候不好明确责任。

2.6 实行场外培训和实行考核机制

应该在正式施工之前,由有经验的老员工对年轻员工进行场外培训,包括如何进行规范操作、可能出现的情况有哪些、如何应对这些突发状况等。在培训结束后,最好由专业人员进行抽检,合格后方可进行正式施工。场外培训虽然繁琐费时,但却可以有效地降低施工中出现的危险,特别是可以减少员工因为紧张或粗心出现的设备误操作行为。

场外培训的因素主要有几点,首先,对员工的基本专业知识要进行考核。其次,对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要进行培养。再次,要求员工掌握此次施工的具体方案。最后,要使员工明确自己的任务,了解他人的任务,这样才能在工作中很好地配合,不至于出现意外。

特殊岗位的员工,如强弱电电工,配电室员工等,不能由普通员工替代的,要一岗两人或一岗三人,这样可以在平时减少该岗位员工的工作负荷,也可以减轻在一个员工因特殊情况离岗时的慌乱。严禁由普通员工执行特殊岗位的工作。

3 结语

电力是人民群众生活舒适的基石,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电力安全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的长治久安,所以我们在研究如何使电力电网扩大化的同时,要重视对电力安全体系的建设,这样才能够“两条腿走路”,充分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精神。

参考文献

[1] 韦仲康.电力市场环境下的电网安全与稳定[J].电力安全技术,2012,(5).

[2] 陆延昌.电力安全风险和工作重点——在全国电力安全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J].江苏电机工程,2004,(5).

[3] 杜新光.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J].中国电力教育,2011,(12).

上一篇:牙科广告语下一篇:财政局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