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方支付

2024-10-23

三方支付(共12篇)

三方支付 篇1

1 我国第三方支付发展状况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9年1月发布的《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止2008年12月,我国网民总人数达到2.98亿人,网民规模居世界第一位。网络购物使用率为25%,已经成为十大网络应用之一。网上支付和网上银行的发展都较为迅速,网民对两者的使用率分别达到17.6%和19.3%。

网上支付业务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而逐步兴起,网上支付安全也越来越得到了人们的重视。由于我国信用体制尚不健全,第三方支付应运而生,其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我国目前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的支付瓶颈问题。互联网研究和咨询机构易观国际发布了《2008年第1季度中国第三方电子支付市场监测报告》数据显示,中国第三方电子支付市场交易额总规模在2008年第1季度已达到454.67亿元,其中互联网支付达417.59亿元。相比2007年第4季度增长近一倍。第三方支付对电子商务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2005年之后,我国从事第三方支付的企业从10家左右一跃增长到50余家,为了抢占市场,很多第三方支付企业采取降低交易手续费的策略,甚至不惜“倒贴”,以零利润或者负利润去吸引商户,如今绝大多数第三方支付企业都受限于盈利难题,盲目的无序竞争让各企业的利润也大幅缩水。加之我国目前并没有正式出台有关第三方支付的法律法规,而目前在网上支付过程中也存在着交易的安全性漏洞和交易信用问题,因此对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问题的研究刻不容缓。

2 国际第三方支付的发展

2.1 美国。

第三方支付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ISO制度。20余年中,美国的第三方支付业务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美国网上支付是在发展成熟的线下信用卡和ACH建设基础上延伸到互联网媒体的,它的前提是信用卡和银行支票已经是广大美国用户支付线下交易最熟悉的工具。在原先系统下建设的支付授权、业务流程、清算、行业标准、风险控制以及高容量信息系统都不需要做重大改造。这得益于美国良好的第三方支付基础设施建设。在监管方面,美国采取的是多元化的监管体制,分为联邦层次和州层次两个层面进行监管。各州监管部门可依据本州法律,对第三方网上支付业务作出自己的定位,且第三方支付公司作为货币服务企业需要在美国财政部的金融犯罪执行网络注册、接受联邦和州两级的反洗钱监管、及时汇报可疑交易以及记录和保存所有交易。

2.2 欧洲。

欧洲地区近年来电子商务增长强劲,但欧洲各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丹麦、瑞典、芬兰和挪威等北欧国家处于领先地位,德国、英国、法国和其它中欧国家居中,意大利、希腊等南欧国家相对落后一些。欧盟规定网上第三方支付媒介只能是商业银行货币或电子货币,这就意味着第三方网上支付公司必须取得银行业执照或电子货币公司的执照才能开展业务。实际上,欧盟对第三方网上支付公司的监管是通过对电子货币的监管实现的[1]。

2.3 亚洲。

在亚洲地区,日本第三方支付发展领先,韩国、新加坡、中国、印度紧随其后。日本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既得益于企业间纽带关系,也得益于既有的基础设施[2]。日本企业在长期经营中形成了中小企业群围绕核心大企业的共荣共生体系,如NEC、丰田、新日铁等大企业凭借雄厚的资本和技术积极推进电子商务时就会带动大批相关中小企业参与电子商务,并且日本传统的零售配送系统异乎寻常地解决了电子商务配送和支付问题。新加坡电子商务的发展是政府积极参与的结果,尤其是对中小企业的鼓励和支持的结果。而制约中国及印度两个国家电子商务市场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不成熟的网上支付系统以及买卖双方的信用情况等。

2.4 其他地区。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两国非常注重市场化运作方式,努力降低网络、数据库建设和运行管理的成本[3]。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能够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澳新两国充分运用市场化方式加快信息化建设,加强信息化管理,降低了信息化建设和运行的成本,有效地改善了信息资源配置的状况。在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两国实施了招投标方式,吸引了更多的企业竞争性地参与建设,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建设的速度和质量。新西兰政府负责ICT业发展的部门制定了一系列低税、开放和自由的政策,创新了许多筹集社会资本的机制,吸引大批内外资投入宽带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这些都为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5 经验总结。

从以上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国外发达国家电子商务中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得益于其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成熟的信用体系、完善的监管体制、规范的法律法规指引以及政府的积极参与等。我国第三方支付的起步本来就比欧美等发达国家晚,这些条件的欠缺无疑成为制约我国第三方支付发展的症结所在。在广泛吸取这些国家成功的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我国的第三方支付也会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3 对我国第三方支付发展的启示

3.1 加强第三方支付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我国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我国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已跃居世界前列。这无疑为我国的第三方支付基础设施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具备良好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提下,还应完善第三方支付平台系统的安全建设,尤其是提高其安全技术研发能力。开放程度越高,网络安全及支付安全问题就越突现出来。网络环境中的C2C支付,需要有安全的支付方式去实现交易双方的目的,因而支付平台需要加强安全技术方面的投入,严防技术漏洞;加强与特定行业或领域的合作,发展此类平台为行业支付结算平台。支付系统的安全更需要采取一些特殊的安全措施来加以保障,以求做到机密性、完整性、真实性和不可抵赖性等各个方面。

3.2 完善在线支付系统的信用保障制度。

个人诚信调查和网上商户的诚信调查是开展电子商务的前提条件。作为支付过程中公正的第三方,第三方支付公司多多少少都起到一个信用担保的作用。虽然个别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搭建由自身的信用评级档案供用户参考,但是整体社会信用体系的完善和提高无疑将会成为刺激电子商务进一步发展的强大动力。建立合理的信用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根据第三方支付业务中涉及的资金和货物流的转移,提供和公布公允的信用评定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约束买卖双方的诚信意识。同时,在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引导和辅助下,建立多方合作的第三方评级机构,增加对网上交易的制约和约束,必将会进一步促进网上业务的繁荣。

3.3 加强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监管。

第三方支付平台作为一种提供资金支付结算服务的公司组织,对其监督监管是不可避免的,只有监督监管完善了才能有更规范的经营,才能从侧面反映出良好的公信力。针对第三方支付平台应该有两个层面的监督监管:

(1)政府行政层面的监督监管。国家应该根据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发展前景,设定相应的官方机构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管,这样会更有利于防止第三方支付市场的无序竞争,规范其业务经营,提高第三方支付市场经营者的公信力。

(2)应该成立相关行业性的监督机构,对第三方支付平台本身提供的服务进行评价和投诉。第三方支付平台是多主体的竞争,服务问题的投诉应该做到求告有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服务提供更好的舆论约束。目前来讲,国内在电子支付和网上支付方面的立法还相对欠缺,虽然近几年已陆续推出了《电子签名法》和《电子支付指引(第一号)》,但对第三方支付业务尚未涉及,这就使第三方支付业务的开展难以规范和受到法律的约束。

3.4 规范第三方支付法律法规。

针对我们当前第三方支付的形式,我国在制定第三方支付法律法规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

(1)需要尽快完善我国的关于第三方网上支付的法律法规,培育健康的市场,在全社会建立起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信用体系,优化电子商务相关法律环境和配套设施,提高网上支付的安全可靠性,逐步激发出网上支付市场的热度,推动网上支付规范、健康的发展。

(2)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确保第三方支付平台交易的安全,明确第三方支付平台在目前的现实经济中的身份定位,降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资金(包括保证金和准备金),给第三方支付系统中在途资金的安全提供制度上的保证。

(3)制定有效措施提高第三方支付系统整体的支付效率,避免由周期带来的其他问题,规范结算周期,给各方竞争带来良性的互动。

由于各国的背景和社会历史经济以及法律传统等都有不同之处,所以在借鉴国外第三方支付发展的成功经验的同时,也应该结合我国现行法律制度和社会经济情况,在注重本土资源的情况下,吸收各国的先进法律制度和实践经验,促进我国第三方支付的发展。电子支付3.0时代正奔涌而至,同时也给我国第三方支付带来了全新的发展空间,抓住机遇,我国第三方支付会走得更快更好。

摘要:我国第三方支付的起步较晚,虽然近年来发展较快,却也受到了信用体制不健全、监管缺失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约。国外发达国家第三方支付在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中已经日趋完善和成熟,其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成熟的信用体系、完善的监管体制、规范的法律法规指引以及政府的积极参与等成功经验,是值得我国借鉴和学习的。

关键词:电子商务,网上支付,第三方支付

参考文献

[1]王茹.第三方支付及其金融监管[J].湘潮,2008,3(2):54.

[2]陆雄文.国外电子商务发展的比较及启示[J].市场营销导刊,2005,8(4):22-23.

[3]汤明海,王成书.澳大利亚、新西兰信息化发展政策对我国提高信息化水平的启示[J].南方经济,2003(4):57.

[4]郭俊华.第三方支付发展与网上银行关系的分析研究[D].四川:西南财经大学,2007.

[5]薛丽丽.第三方支付的模式分析及问题[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

三方支付 篇2

2005年10月,央行发布《电子支付指引》;

2005年10月,央行发布《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

2009年4月,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筹备会召开;

2009年4月,央行对支付企业登记报备;

2010年6月,央行公布《非金融组织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

2010年12月,《央行遴选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17家企业入围》;

2011年1月,央行发布《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业务系统检测认证管理规定》。

借鉴国外经验完善我国第三方支付监管2008年09月08日 02:21中国经济时报 刘小麟 金钢

一、第三方支付存在监管难点

所谓第三方支付平台,就是一些与国内外各大银行签约、并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第三方独立机构提供的交易支持平台。

当前,第三方支付方式已成为国内网上支付产业中发展最迅速、服务商数量最多的支付模式。但是第三方支付存在监管难点。

由于网络交易的匿名性、隐蔽性,第三方支付平台很难辨别资金的真实来源和去向,使得资金的非法转移、洗钱、贿赂、变相侵占国有资产、收受回扣、诈骗等活动有了可乘之机。第三方支付需要面对的主要安全风险包括以下几方面:

1.虚拟性带来的欺诈风险

由于网络具有虚拟性,目前也没有实行上网实名制,网上欺诈行为比较容易发生,且事故发生之后跟踪调查工作很难进行,因此虚拟性带来的风险很难控制。

2.洗钱活动的风险

网上银行在银行业务中占据的比重上升很快,而且大都通过电话、计算机网络进行交易,银行和客户很少见面,因此成为洗钱风险的易发、高发领域。第三方支付系统是游离在银行系统之外的,难以跟踪其内部资金流向。这就给监管部门对资金流向的控制带来困难,也给犯罪分子的洗钱行为带来可乘之机。

3.信用卡套现的风险

央行已经明文禁止“信用卡套现”行为,网上套取现金行为指的是通过虚假交易,使用信用卡支付后,钱款进入了支付平台的账户,通过账户转移到银行,然后从银行取现。整个过程没有真实的货物交易,只是在网上走一个过程,信用卡套现就此成为了现实。4.结算和虚拟账户资金沉淀风险

沉淀资金是指,客户存放在第三方平台中的没有参与流动的资金。第三方支付机构从事资金吸储并形成资金沉淀,如缺乏有效的流动性管理,则可能存在资金安全和支付的风险。

二、第三方支付监管的三大模式

目前世界上的网上支付监管模式主要有三种,我国可以从中吸取第三方支付的监管经验:

1.美国模式

美国对第三方网上支付业务实行的是多元化的功能性监管,即分为联邦层次和州层次两个层面进行监管。美国将监管的重点放在交易的过程,而不是从事第三方支付的机构。在对沉淀资金定位问题上,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认定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上的滞留资金是负债,而非存款,因此该平台不是银行或其他类型的存款机构,不需获得银行业务许可证。该平台只是货币转账企业或是货币服务企业。

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通过提供存款延伸保险实现对滞留资金的监管。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的留存资金需存放在该保险公司保险的银行的无息账户中,每个用户账户的保险额上限为10万美元。

美国《爱国者法案》规定,第三方网上支付公司作为货币服务企业,需要在美国财政部的金融犯罪执行网络注册,接受联邦和州两级的反洗钱监管,及时汇报可疑交易,记录和保存所有交易。

2.欧盟模式

欧盟规定网上第三方支付媒介只能是商业银行货币或电子货币,这就意味着第三方网上支付公司必须取得银行业执照或电子货币公司的执照才能开展业务。基于这种定位,欧盟对第三方网上支付公司的监管是通过对电子货币的监管实现的。

针对电子货币,欧盟出台了相应的法律。该监管的法律框架包括三个垂直指引:《电子签名共同框架指引》确认了电子签名的法律有效性和欧盟内的通用性;另外,《电子货币指引》和《电子货币机构指引》要求非银行的电子支付服务商必须取得与金融部门有关的营业执照,在中央银行的账户留存大量资金,并将电子货币的发行限定在传统的信用机构和新型的受监管的电子货币机构。

3.亚洲模式

亚洲的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出现较晚,仍处于发展初期,但各国监管当局一直密切关注其发展,不断调整相应的监管措施。

新加坡率先实施了监管,并在1998年颁布了《电子签名法》。韩国以及香港、台湾地区也相继成立监管机构,并颁布相关法规条例。值得一提的是,香港金融管理局采取了行业自律的监管方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是,亚洲各国都没有对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制订专门的监管法规,相应的监管政策仍处在探索阶段。

三、我国第三方支付监管建议

电子支付正处于一个激动人心的发展时代,但是随着新的冲击的来临,也必将给监管部门带来新的挑战。

电子支付的监管必须有一个明确定位,才能够保证监管法规以及政府政策的一致性。目前,央行对第三方支付的监管主要集中在“准入要求”和“业务监管”两个方面。鉴于我国银行业在我国金融中的重要位置,在定位问题上我国更适合使用美国模式,将第三方支付平台定位为货币转账企业或是货币服务企业。

安全性监管问题必须解决,才能真正扩大电子支付的使用范围。首先,针对洗钱、信用卡套现的问题,可以借鉴美国的方法。通过立法将第三方网上支付公司作为货币服务企业,并规定接受反洗钱监管部门的监管,及时汇报可疑交易,记录和保存所有交易。其次,在对沉淀资金管理问题上及沉淀资金定位问题上,可以采用很多国家当前采用的方式,由专门的基金公司负责管理沉淀资金。

另外,对第三方网上支付行业的监管还有一些具体的措施:(1)牌照发放:为了更好地对第三方网上银行支付行业实施监管,需要为合格的平台发放执照。(2)处理关系第三方企业和银行的关系:网上支付不能游离于已有的银行分工,应该与其融合在一起。这样才能为整个商务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解决好资金流问题。(3)行业自律:鉴于当前第三方支付行业规模的扩大,监管部门可以促使其成立行业协会。一方面可以加强自我管理和自我规范;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行业协会促进支付企业从服务、模式、技术上创新,并不断地拓宽、拓深支付所能触及的业务领域。

我国对第三方支付的监管,应该以相应法律为基础,通过适当的监督和严格的管理,为第三方支付和网上支付的明天铸造更好的舞台!

支付宝获基金第三方支付牌照 等 篇3

近日,支付宝正式对外宣布获得基金第三方支付牌照,将正式进军基金支付领域。证监会此次共颁发了三张基金第三方支付牌照,支付宝、财付通、快钱3家支付领域的获得牌照。至此,获批开展基金支付结算业务的支付企业已达7家。

据悉,目前,包括博时、汇添富、华夏、天弘、金鹰、鹏华在内的30家基金公司已与支付宝达成基金支付的接入合作。该公司预计,今年接入支付宝的基金公司数目将达到50家。

中网联合金山推可信网站供网民验证

近日, “可信网站”验证管理机构中网和金山网络正式达成可信验证战略合作,中网将向金山毒霸免费开放其“可信网站”验证数据库,今后,金山毒霸用户使用主流搜索引擎时,可随时核验搜索结果中各个网站的真实身份。

对于此次达成合作,中网董事长毛伟表示,中网“可信网站”验证就是希望以最简单的方式让网民轻松核验正在访问网站的真实身份。

国内TD-LTE应“走出去”

工信部部长苗圩近日在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成立十周年活动上表示,全球移动通信业正处于由3G向4G转换阶段,鼓励TD-LTE“走出去”,在国际4G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在活动上,苗圩表示TD-LTE是由中国移动主导研发的准4G标准,华为、中兴等中国企业是TD-LTE技术的重要制造商。TD-LTE增强型已经被国际电联认可为国际标准。“TD-SCDMA再好我们发牌照的时间也错过了国际大规模发照时机,在海外市场没占优势,只在中国进行了商用。但是,TD-LTE的发展,除了要在中国占主导地位,还要顺应国际发展,组织电信运营商、设备制造商组团走出去,可以在国际4G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苗圩这样表示。

三方支付 篇4

银行卡信息变成一束光, 通过手机闪光灯, 可以在无卡、无网络的情况下不受支付额度的限制完成支付, 光子支付技术近日率先被平安银行所应用。

光子支付是指通过一束光来实现授权、识别及信息传递的支付技术。光子支付能克服电磁捕获及干扰, 每次发射的光呈动态变化。在现场实际操作中, 用户下载平安银行口袋银行App, 绑定平安银行卡, 点击支付功能, 手机对着POS机上的光子支付感应器照一下, 其他环节与刷卡支付无异。在成本方面, 商户只须花几十元在POS机上加贴一枚硬币大小的光子支付感应器, 即可完成设备升级。此外, 平安银行也正在研发通过光子支付技术实现无卡ATM取现, 下一步将投入测试使用。

点评:从传统远程支付、NFC近场支付、二维码支付、声波支付、蓝牙支付, 到光子支付, 移动支付产品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 移动支付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三方支付 篇5

一、国内第三方支付机构跨境支付业务发展现状 第三方支付,是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独立机构,采用与各大银行签约的方式,提供与银行支付结算系统接口的交易支持平台的网络支付模式。在第三方支付模式中,买方选购商品后,使用第三方平台提供的账户进行货款支付,并由第三方通知卖家货款到账、要求发货;买方收到货物,并检验商品进行确认后,就可以通知第三方付款给卖家,第三方再将款项转至卖家账户上。当买卖双方处于不同国家时,将会涉及外汇资金的跨境收付。

截止2013年10月末,全国已获得人民银行颁发《支付业务许可证》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共250家,其中已有17家机构获得跨境支付业务牌照,这些机构主要包括汇付天下、通联、银联电子支付、东方电子支付、快钱、财付通、易极 付、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机构。随着我国对外贸易和进出口业务的快速增长,以及人民币不断升值带来的利好,大批消费者将目光转移向海外,跨境网购市场不断快速增长。根据国内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发布的2012年“海淘”用户消费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境内消费者通过支付宝“海淘”消费的规模同比增长117%,高于国内网购64.7%的增长速度。而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据显示,中国海外代购交易规模连年翻番,2011年达到180亿元,较2010年涨幅132%,2012年海外代购交易规模达483亿元,而业内权威专家预计2013年海外代购交易规模有望突破744亿。随着这些互联网新兴跨境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企业和消费者对跨境支付的需求日益增长。

二、国内第三方支付机构跨境支付存在的问题

(一)第三方支付机构跨境交易真实性难以审核

相比于一般的进出口贸易,通过第三方支付机构进行的网上跨境交易的真实性更加难以把握。首先,经常项下跨境交易的电子化以及部分交易产品具有虚拟特性;其次,由第三方支付机构平台代理交易方办理购汇、结汇业务,银行对境内外交易双方的情况并不了解,无法直接进行相关审核。这种跨境交易真实性审核难题,为资本项目混入经常项目办理网上跨境收支提供了途径,也为非法资金流出入提供了可能。

(二)缺乏对虚拟账户沉淀资金的有效监管 第三方支付机构开展跨境支付业务必然会产生由商品购买者预付的人民币沉淀资金,特别是类似外卡收单业务,还将产生来自于境外货物购买方预付的人民币资金沉淀。跨境支付交易中,由于物流环节多,时间长,国际结算账户的结算周期加长,资金风险更为显著。第三方支付机构违规使用沉淀资金不仅可能引发违规投资、贷款等活动,扰乱境内金融秩序,而且将影响人民币资金跨境流动和使用的监管。

(三)第三方支付机构跨境交易平台安全问题显现

通过第三方支付机构平台开展的国际贸易,一方面网络在线支付信息传递的电子化使得合同无纸化,贸易真实性审核更加复杂;其次在国际结算、进出口通关等环节安全性和风险控制比国内贸易更加复杂,还有来自不同国家的网络黑客攻击和病毒威胁,这给支付机构的安全性带来了各种新的难题。首先是技术风险,包括持卡商户和消费者的身份认证难度大、风险高,跨境支付流程长,通讯异常比率高等;其次是市场风险,包括跨境资金结算周期长,存在汇率风险,交易商户需承担买家拒付风险,以及个人买家受到外汇政策管制,有外币结算限额等。

(四)跨境资金流动监测困难,存在资金异常流动和洗钱风险

第三方支付机构是以网络平台为基础,适用主体多数是电子商务中的买、卖双方,第三方支付机构仅提供代付、代收业务,不对网上交易双方的贸易背景真实性进行核实。由 于目前国内对电子支付业务缺乏明确的制度规范和风险控制机制,交易双方通过制造虚假交易,便能在第三方支付平台完成资金分散转移,达到规避外汇监管的目的。货物贸易或服务贸易外汇资金可能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混入赡家款、工资汇款等资金中,通过个人非经营性收付汇途径进行跨境转移。另外,随着洗钱的方法日趋复杂化和专业化,使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外汇资金的洗钱也成为可能。

三、完善第三方支付机构跨境支付业务外汇监管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对网上跨境支付交易的监测和监管。一是将境外收单业务涉及的结售汇纳入相关业务监管系统进行监管。在个人结售汇系统未提供接口的情况下,同意银行对支付宝境外收单业务采取先购汇再补录的模式。银行应在交易结束后一个工作日内将当日购汇信息录入个人结售汇系统。二是加强对境外收单业务的统计、监测、管理,建立非现场监管制度,定期进行实地核查,密切关注变化情况,以达到现场监管与非现场检查相结合的管理目标,增强监管力度。

(二)实施资金严格区分管理,防范第三方支付机构备付金出现信用风险。应制定第三方支付机构外币备付金管理规定,根据其合作银行情况,允许开立多个外币备用金专用账户,与支付机构自有外汇资金进行严格区分管理,不得混用。第三方支付机构网络支付账户资金实行无息管理,避免此类账户产生大额孳息后因归属问题产生争议。要求第三方 支付机构将客户的沉淀资金进行第三方托管,并按比例上交担保资金,以防范信用风险。

(三)加强安全体系建设,提高购物安全保障体系。一是制定详细的内部管理制度,不断提高安全技术防护能力,严格排查异常交易风险。二是健全客户识别系统,严格审核客户身份。三是做好客户交易信用记录和客户交易风险提示,在交易网页上标明商户和消费者的信用状况,张贴交易风险通告和风险防范方法,减少国内外客户拒付甚至恶意欺诈事件的发生。

第三方支付引发猜测 篇6

令国内第三方支付企业牵肠挂肚的第二批《支付业务许可证》终于在期盼中“降生”。8月31日,央行公布了第二批第三方支付牌照名单,上海银联、联动优势等13家企业幸运获牌。再加上今年5月份首批发放的27张支付牌照,我国目前共有40家企业拿牌“转正”。

自2010年6月,央行规定非金融机构须在2011年9月1日前获得《支付业务许可证》才可继续从事支付业务后,9月1日就被称为支付行业大限之日。

此前盛传第二批支付牌照“难产”,如今第二批支付牌照却又在大限日来临前顺利发放。神秘多变的审核过程,未获牌企业以及顺利“转正”企业的未来命运,都引发了多方的猜测。

猜测一:“花落谁家”是否有隐情?

据了解,目前向央行提交申请公示的第三方支付企业数量达到197家。为何只有40家成为幸运儿?

“申牌的关键还是要看企业的资质。”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方盈芝表示。

央行颁布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对申请资质作出了诸多规定,比如申请企业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3千万元人民币;申请者必须有2年以上相关服务资质等。

但令人费解的是,在首批获得支付牌照的公司中,北京数字王府井科技、北京银联商务等以注册资本3000万元的资质榜上有名,而有“财神爷”之称的移动、电信、联通三大运营商,以及百度和网易,却“无缘”支付牌照。

另外,央行之前规定申请企业不得有境外投资股和控制协议,并促发了支付宝股权转移风波,而“快钱”方面却透露,在申请牌照过程中,央行并未询问过其外资股情况。

更让人揣摩不透的是,《办法》规定,“最近3年不得因利用支付业务实施违法犯罪活动”。但快钱公司的“中榜”将这一条推翻。据公安部官网通报,“快钱”公司的高管梅某与境外赌博集团勾结,协助境外赌博集团洗钱30余亿元。业内人士纷纷表示“快钱”撞到枪口上,获得许可证基本无望。但令人意外的是,在首批获得牌照的名单中,“快钱”赫然在目。

对于这些疑问,记者尝试与央行方面取得联系,却一直未得到明确答复。央行在此事上神秘低调,难怪会引起外界猜测。

猜测二:大浪淘沙已无可避免?

“牌照申请的大门随时可能关闭,现在当务之急是快马加鞭提出申请。”一家第三方支付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但如果无法通过申请怎么办?未获牌的企业会轰然倒下吗?

据工商部有关人员透露,目前监管部门还不会对未获牌企业“一刀切”,已经公示了申请的企业,其相关业务可以得到宽限。

“我们已停止了发新卡,存量卡不受影响。”上海付费通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未获得牌照前,新卡的发售会受到限制,但存量卡可以继续使用。

“支付牌照不会只发到9月1日,够条件的,在9月1日以后还是会发牌。”一位接近央行的权威人士放出口风,央行还会陆续公布第二批获得牌照的名单,包括三大营运商及百度、网易等仍有希望。

这显然又给还未获牌的企业赢得了一些过渡时间,但从央行对牌照监管严格而谨慎的态度上可以看出,依然会有一大批企业最终无法获牌。

对此,方盈芝说:“央行发放牌照的目的就在于规范第三方支付行业,届时将有一些企业因拿不到牌照而退出市场,洗牌、并购整合潮将难以避免。”

“无照企业如果不想彻底被淘汰,可以变相将公司卖给已经获牌的大企业,或者成为他们的外包商。”目前付汇天下和易宝支付正在考虑收购其他支付公司,以扩大规模,而没拿到牌照的企业,也乐意“借壳”继续生存。

猜测三:“转正”企业加紧攻城略地?

有人忧有人欢喜。最欢喜的莫过于获得支付牌照顺利“转正”的企业。

“由于没有合法身份,一些传统企业对第三方支付并不十分信任,这加大了开拓的难度。”汇付天下总裁周晔说,牌照的发放,让第三方支付企业从“草莽军”升级到“正牌军”,其业务的开展也得到了明确的支持。

抢先获得支付牌照,就抢得市场份额的先机。可以预见的是,已经获牌的企业会高举牌照这张“通行证”加紧攻城略地。

一方面,为了迅速做大规模而筹划各类并购扩张,并购对象就是至今尚未获得牌照的中小第三方支付公司。

另一方面,由于消弥了支付企业“国家队”和“非国家队”的身份差异,第三方支付开始堂而皇之的与银行等国家级金融机构产生业务竞争,并且将触角伸向更多领域。

“一个明显的迹象是,第三方支付行业不再局限于网上购物领域“小打小闹”,已经向航旅、基金理财、教育等多个产业链渗透。”易观国际分析师张萌指出。

三方支付 篇7

一、第三方支付平台跨境支付业务发展状况

跨境支付规模。我国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跨境支付业务是在2009年由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进行的, 当时国内进行跨境支付业务的平台主要是浙江支付宝公司和深圳财付通公司。经过几年发展, 到2011年我国国内最大的跨境支付业务平台支付宝公司, 每年的跨境支付总额达到6亿美元, 这仅仅只占到全国跨境支付的5%, 其余的数百亿美元的跨境支付业务由第三方的支付平台PayPal所垄断。

跨境支付种类。我国国内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跨境支付方式主要是通过与国内银行进行合作, 进行网上银行的支付, 主要包括有购汇方式和收汇方式两种。购汇方式是指我国境内持卡人员在境外进行消费时提供的人民币进行结算、外币结算服务方式;收汇方式是指第三方支付平台为境外的电商企业提供对应的外币收入时的人民币进行结算方式。

机构经营模式。按照我国现在第三方支付平台在跨境支付业务的主要经营模式来看, 可以分为三类主要的经营模式。第一类是主要针对跨境电子购物、B2B外贸的第三方支付平台, 例如我国的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二类是不仅仅涉及跨境电子购物、B2B外贸, 同时涉及境外存取款、刷卡消费等金融服务的支付机构如银联;第三类是在全球范围内布局发展比较成熟的提供境内境外支付业务的第三方企业如PayPal。

二、第三方支付平台跨境支付业务的主要流程

第三方支付平台跨境支付业务购汇流程。国内的消费者登录境外的电商平台并在平台选择下订单, 电商平台在将订单支付信息发送到第三方支付平台, 第三方支付平台对消费者的信息进行校验, 国内消费者与第三方支付平台通过人民币的方式对相关订单款进行结算, 结算后, 第三方支付平台通知电商平台已经收到订单款, 境外电商平台进行发货及提供相关服务, 消费者获得对应货物或服务后, 通知第三方支付平台, 第三方支付平台通过银行将对应款项进行外汇结算, 交易结束。

第三方支付平台跨境支付业务收汇流程。境外的消费者登录境内的电商平台并在平台选择下订单, 电商平台在将订单支付信息发送到第三方支付平台, 获得消费信息后, 第三方支付平台对境外消费者的信息进行校验, 境外消费者与第三方支付平台通过对应的外汇方式对相关订单款进行结算, 结算后, 第三方支付平台通知电商平台已经收到订单款, 境内电商平台进行发货, 以及提供相关服务, 境外消费者获得对应货物或服务后, 通知第三方支付平台, 第三方支付平台通过对应合作银行将对应款项进行人民币结算, 交易结束。

三、第三方支付平台跨境支付业务中存在的问题

在跨境电商模式下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业务容易出现虚假的交易问题。跨境电子商务的支付是通过第三方的支付公司进行交易, 第三方支付公司无法对交易双方账户的具体信息, 并且无法为个人办理相关的对外支出申报。如果将第三方的支付公司作为统一的外汇单位进行支付给境外方, 这就没法证实交易双方的真实信息, 无法审核交易资金的来源, 出现了监管的漏洞。这样一些不法分子可以通过其进行境外的洗钱活动及一些黑钱的转移等, 增加了国际犯罪的风险。

由于第三方支付平台跨境支付业务兴起不久, 对应的相关法律并没有出台, 使得对于其监管处于真空状态。国内一些第三方支付企业在没有取得国内的支付资格, 可以通过与国外的银行合作, 通过账号共享等方式, 实现跨境的支付, 而现在我国根本没有相关的法律和措施对境外的支付机构进行监督和管理, 这使得跨境第三方支付的监管处于灰色地带, 给一些第三方支付企业利用监管漏洞进行违规操作提供了机会, 这对于以后跨境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第三方支付平台跨境支付业务存在支付金额限制。我国的第三方跨境支付仍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 国家税务局和中国银行还没有相配套的制度措施, 所以至今仍没有比较规范的制度对跨境支付进行规范管理。由于我国规定当跨境贸易总额超过3万美金的需要提供相关税务凭证, 但是第三方支付企业是集中大量中小企业的合款进行支付的, 无法提供对应的税务凭证, 所以当支付金额超过3万美金, 第三支付企业无法进行办理。

四、第三方支付平台跨境支付业务的管理措施

加强对于第三方跨境支付的信息审核。首先需要对跨境的包裹信息的进行审核, 要求第三方支付机构将其对应的跨境电子商务交易实物信息的报关单提供给银行, 以便银行对其真实性进行审核。第二, 加强对于跨境网络虚拟货物的交易审核。由于类似网络音乐、电影、游戏货币、账号等跨境虚拟交易不备实物进出口审核信息, 因此将该类跨境交易归类为服务交易, 对于该类虚拟货物的交易需要严格进行备案、对其支付收汇、付汇进行严格管理, 对跨境虚拟货物的外汇收付进行及时监督;第三, 搭建第三方跨境电商信息平台, 通过多部门协商, 共同建立相关的第三方跨境电商信息平台, 及时利用平台对交易双方的信息进行管理, 以保证交易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对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规范化管理。为了避免第三方支付在跨境支付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我们需要在下面三个方面进行加强。第一, 第三方支付企业建立比较完善的自律制度。对于第三方的支付企业跨境支付仍处于初步阶段, 发展迅速, 需要进行一些探索和尝试, 但同时也需要行业内严格的自律制度来解决一些可能遇到的问题, 例如上文中提到的, 对于支付双份身份信息的不确定性, 交易双方的信用记录问题等, 第三方支付企业可以在双方注册之初就建立严格的审核制度, 对其信息的有效性进行较为严格的审查, 同时记录每个用户的交易历史和信用记录, 实现对交易双方的安全保障。第二, 及时指定相关的法律规范, 使得第三方支付方式的监管有对应的法律和规范作为依据, 仅仅依靠第三方支付企业的自律是完全不够的, 需要我国相关部门加快第三方支付企业跨境支付方式的立法进程。

完善国内信用体系。跨境电子商务信用体系涉及了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 因此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信用体系就需要参考已经建立比较完善的美国及欧洲国家的信用体系的建设情况, 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来进一步建立自己的信用体系, 从而实现对于我国跨境电子商务规范化和制度化。主要需要完善的有以下几方面:第一, 针对跨境电子商务建立信用体系。我国相关的监管部门需要严格查出跨境电子商务中的侵权、欺诈, 以及假冒伪劣产品, 建立我们自己的跨境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并且通过第三方的管理机构, 对相关企业的信用评级、信用交易保障, 以及信用征信提供综合的一体化服务, 协助建立我国的跨境电子商务信用体系;第二, 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跨境电子商务可以采用现代化的信息处理技术, 对于跨境电子商务整个交易流程来说, 无论是网上信息的传递、网上交易、网上结算还是最后货物的送达, 这些都对相关企业的信用记录产生影响, 所有的过程都会有历史记录, 可以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对于所有的这些过程进行监管分析, 从而可以对所有交易双方的信用情况进行分析处理, 保障跨境交易的过程;第三, 跨境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意义重大。首先, 跨境电商平台可以对在自己平台上的货物质量提供保证, 这可以参考国内的电子商务平台如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平台。其次, 跨境电商平台可以引入一些高信誉的优质商户, 提高商家的信用质量。还有跨境电商平台可以对日常各个企业, 以及商铺的交易情况进行分析管理, 可以分析出各个商户的信用情况, 有助于跨境电子商务信用体系的建设。

五、小结

对于第三方支付平台跨境支付业务监管问题, 我们必须要遵循逐步发展、循序渐进的原则。在进行相关试点操作时, 一定要以有利于第三方支付业务发展和支付业务监管为基础, 结合现代计算机信息化技术进行跨境支付业务的结算。同时也要保证跨境支付业务中信息传递、存储和交换中的独立性和安全性, 推动我国第三方支付平台跨境支付业务快速发展, 促使我国第三方支付企业从被动监管, 转变为积极主动参与相关规则措施的制定。

摘要:随着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 第三方支付平台跨境支付业务也随之发展起来, 由于发展时间较短, 发展速度过快, 在第三方支付平台跨境支付业务中许多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对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产生了阻碍。本文通过研究我国第三方支付平台跨境支付业务发展状况, 并整理分析出我国第三方支付平台跨境支付业务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提出解决对策和措施。

参考文献

[1]刘娟.小额跨境外贸电子商务的兴起与发展问题探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电子商务物流服务创新[J].对外经贸实务, 2012, (02) :89~92.

[2]王外连, 王明宇, 刘淑贞.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的现状分析及建议[J].电子商务, 2013, (09) :23~24.

[3]刘嘉旻.出境电子商务海关监管模式初探——以企业对消费者 (B2C) 电子商务贸易方式为例[J].上海海关学院学报, 2012, (05) :58~63.

[4]陈曲, 林铠燊.第三方支付企业跨境发展初探——以支付宝为例[J].特区经济, 2013, (09) :208~210.

[5]黄永江.关于构建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及支付外汇业务管理体系的研究[J].金融会计, 2013, (07) :22~29.

[6]王为人.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及对中小外贸企业的影响[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 2006.6.

[7]赵佳英, 郑称德等.我国电子商务商业模式动态演变:基于内容分析法的纵向研究[J].情报杂志, 2013, (3) .

[8]王杏平.跨境电子商务与跨境第三方支付管理探究[J].支付创新, 2013, (10) .

[9]姚海放.电子商务中第三方支付平台安全监管的法律规制[J].专题研究, 2010, (9) .

三方支付 篇8

关键词:第三方支付,互联网金融,支付系统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 在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 大大促进了全社会支付方式的多样化, 较好地满足了市场经济下日益多元化的支付需求, 完善了社会支付体系。我国互联网金融主要有3种模式, 即第三方支付、互联网融资和互联网理财。然而, 无论是互联网融资还是互联网理财, 最终必须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资金结算, 所以说, 互联网金融发展基础是第三方支付。

一、第三方支付业务发展现状

第三方支付指基于互联网, 提供线上 (互联网) 和线下 (电话及手机) 支付渠道, 完成从用户到商户的在线货币支付、资金清算、查询统计等一系列过程的一种支付交易方式。截至2015年9月, 我国获得央行支付牌照的第三方支付机构达270家。据Wind资讯发布的数据显示, 2014年全年, 中国第三方支付机构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达8万亿元, 同比增长50.3%。

一是第三方互联网交易量快速增长。第三方支付市场出现了一批像支付宝、财付通、银联在线支付、快钱、汇付天下等知名的以互联网支付业务为主营业务的支付企业。Wind资讯数据显示, 2013年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金额达53 730亿元, 较2009年增长9.72倍;2009年至2014年之间, 每年环比增长速度最低的在46.8%, 最高的则达到118.1%, 见表1所列。

二是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额占社会商品零售额比例逐年提高。2008年, 我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额为976亿元, 仅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2.39%。随着第三方支付机构及业务的快速发展, 其交易量快速增加, 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比例也不断提高。2014年, 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额达到80 767亿元, 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30.78% (如图1所示) , 比2007年提高了29.74个百分点, 这也说明, 第三方支付在促进社会消费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二、第三方支付对央行支付系统的影响

(一) 第三方支付正在冲击传统的支付结算, 对央行支付系统业务发展产生影响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大数据技术的发展, 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显著下降, 搜寻成本得以大幅降低, 使得互联网企业掌握了独特的信息优势, 对央行支付系统的业务造成一定影响, 尤其是跨行小额支付业务往往先通过第三方支付进行结算, 最终轧差后才通过央行支付系统进行清算, 明显抢夺了央行小额支付系统和网上跨行清算系统的业务。以央行小额支付系统为例, 2007年央行小额支付系统业务量为0.88亿笔, 2013年则上升到10.4亿笔, 增长11.76倍;2007年, 互联网支付业务量为8.96亿笔, 2013年则上升到150.01亿笔, 增长16.73倍。2007年央行小额支付系统与互联网支付业量的比例为1:10.1, 2013年则上升到1:14.4, 业务量差距上升了3.3倍。互联网支付业务的增速和比例变化情况都说明其对央行小额支付系统的冲击程度比较明显。

(二) 第三方支付资金数据流未纳入央行支付系统, 可能导致货币政策失灵

中国现代支付体系是社会资金流动的“大动脉”, 为经济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快速、高效的资金转移通道。这些资金的转移行为蕴含着资金流动的来源、去向、金额等丰富信息, 反映了社会资金流动的真实规模和特点, 对国家宏观决策有着重要的数据参考作用。但第三方支付机构没有接入央行支付系统, 导致其资金数据流很难被央行准确掌控、衡量和统计, 这使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偏差增大, 货币政策传导的不确定性增强, 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央行通过货币政策调控宏观经济的能力。同时, 第三方支付的虚拟电子货币与央行基础货币的组成部分“流通中的通货”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 第三方支付的发展扩大了基础货币的范畴, 但目前的统计分析和政策研究均未将虚拟货币考虑在内, 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统计数据的不准确和政策制定的偏差。

(三) 第三方支付变相行使最终清算人职能, 可能导致金融风险失控

在第三方支付发展之前, 所有银行间的清算均需要通过央行清算, 包括银行卡 (银联) 的清算, 通过央行作为最后贷款人, 确保了金融支付的安全和支付市场的稳定。而现阶段, 部分第三方支付机构对于其互联网的线上收单业务, 主要是银行卡的清算, 均通过其业务平台下和各银行机构间的联网, 便可进行最终清算, 并且绕开了银联。也就是说, 第三方支付机构利用各用户打入到其虚拟账户的结算资金对各银行机构进行最终的轧差清算, 因此, 也具备了中央银行的部分清算职能, 也具备了成为完全的银行卡清算机构的能力。但此清算是建立客户在其虚拟账户的资金上的, 具有较大的危险性, 一旦发生挤兑, 未能正常清算, 则只能由银行机构作为最后贷款人, 容易出现支付风险, 影响金融稳定。

(四) 第三方支付改变了传统的清算渠道, 可能导致央行监管失效

在传统货币体系下, 客户的跨行支付只能通过“银行—中央银行—银行”的路径。在第三方支付机构加入后, 还可能通过“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银行”的路径来处理, 明显增加了支付体系的复杂性。在这种情况下, 央行对整体支付系统管理难度明显加大。一是新型支付组织在网上交易、银行卡POS机刷卡交易和小额跨行资金划转等零售支付业务方面, 对商业银行或传统清算组织存在较强的替代效应, 带来了零售支付结算业务的金融脱媒。二是大量新兴支付方式将线下业务转由线上处理, 脱离了原有的业务处理方式, 造成原有规则的不适用和监管上的空白。三是以支付业务创新为纽带, 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相互渗透、相互融合, 对我国现行的“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体制构成了挑战。

三、对策建议

(一) 明确监管主体, 出台互联网金融监管法规

要在《中国人民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保险法》等有关法律中明确各种互联网金融模式的监管主体, 明确人民银行作为第三方支付体系监管主体的法律地位和监管职责, 建立互联网金融监管部门联席会议制度, 出台互联网金融管理系列规章制度, 加强对第三方支付等互联网金融的管理。在提高支付效率的同时, 完善风险控制与监测手段, 保持支付体系稳定与健康发展, 推动支付结算工具和业务的创新与发展。

(二) 加强日常监管, 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

一是将第三方支付的发展纳入宏观审慎监管的框架中, 各相关监管部门要加强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日常监管, 有效防范第三方支付的系统性风险。二是要充分考虑第三方支付对实体经济发展和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 将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交易金额及虚拟电子货币业务量纳入到货币统计监测范畴、货币政策制定和研究过程中。三是第三方支付机构要建立可疑支付交易报告制度, 同时培养基层央行专业人才, 加大对第三方支付机构反洗钱工作的监管。四是加大对第三方支付机构客户沉淀资金的管理, 防范出现支付风险。

(三) 创造宽松环境, 推动互联网金融发展

互联网金融具有互联网的基因特征, 并对现有的传统金融经营方式形成颠覆性的影响, 这些创新和突破对于监管是一种挑战, 使得监管理念和监管制度要随着互联网金融的飞速发展而不断与时俱进。我国互联网金融目前处于起步发展时期, 应当为其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 给予正确引导和规范, 使其能够健康发展, 助力经济的增长。尤其要促进支付系统的多元化发展, 构建多种功能互补的支付组织, 实现政府与民营支付组织的并存, 推动零售支付的创新。

(四) 建立技术安全标准, 确保第三方支付安全

目前, 我国虽然已出台电子支付有关规定, 《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对第三方支付采用的信息安全标准、技术标准、业务标准也提出了具体要求, 但这些规范不仅分散, 而且滞后于网络支付业务的发展。亟须建立统一的国家层面的技术安全标准, 这一标准应涵盖防范系统风险和业务风险的专业中介组织维度、第三方支付同业组织维度以及企业内控管理维度。

(五) 建立业务处理规范, 维护消费者权益

第三方支付业务处理规范至少包含以下内容:明确第三方支付服务组织的交易行为;明确第三方支付服务组织的经营行为, 防范因第三方支付组织擅自挪用客户在途结算资金而形成支付风险和信用风险;明确第三方支付服务组织建立完善的信息强制披露制度。

参考文献

[1]谢清河.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 2013 (49) :29-36.

三方支付 篇9

如果按照央行现行《办法》的门槛要求, 至少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前10位都符合标准, 牌照的申请问题不大。然而“申请人及其高级管理人员最近3年内未因利用支付业务实施违法犯罪活动或为违法犯罪活动办理支付业务等受过处罚”这一规定就让人为最近涉赌的第三方支付公司捏了一把汗。

涉赌事件和央行《办法》出台似乎不无关联, 这也给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公司亮出了“黄牌”。和众多新兴领域一样, 第三方支付也走过了一条发展在前、监管在后的道路。凭借庞大的市场规模和不可限量的发展前景, 第三方支付已经成为国民经济领域举足轻重的力量。网络赌博与传统赌博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 只不过是借助了新兴的网络服务手段。就像刑法的颁布和司法机关的存在没法彻底消灭违法犯罪一样, 央行的监管也不可能彻底消除依托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

三方支付 篇10

有第三方支付企业人士对记者感叹, 银联推广无卡支付竟然如此之快。截至目前, 中国银联已与157家银行签署业务协议, 并已有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民生银行等60家银行接入无卡支付服务平台, 以支持“银联在线支付”和“银联互联网手机支付”两项无卡支付业务。此外, 还有花旗、东亚等外资银行也加入了该平台。

就绝对数量而言, 签约银联的银行数量目前已经高过与支付宝快捷支付合作的银行数量。此时, 距离中国银联正式推出这两项服务也仅过了不到一个月。

同时, 中国银联预计至2011年底, 将有200多家银联境内成员机构实现接入。

或对第三方支付造成冲击

“现在无卡支付没有统一标准, 各个发卡行都是各自为政, 很是混乱。银联这么一做, 并且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么多签约, 动作快得有点反常。”一位支付圈内人士告诉记者, 现在支付圈普遍担心银联无卡支付会对第三方支付造成冲击。

据了解, 此次银联推出的无卡支付平台无需用户开通网银便可以直接进行网上支付业务, 并且货到付款时并不需要提前向第三方账户划款, 而是由银行来提供预授权担保。

电信运营商支付企业有关人士表示, 这种支付形式就是抵制支付宝的一种方式。

上述业内人士还表示, 银联官方的性质是个非盈利组织, 并且是个标准制定者, 以这样的身份来推出这样的业务, “就显得有点暧昧了”。或者说, 银联是为了制定标准, 并希望在这一领域像线下支付一样——一家独大。

有分析人士指出, 银联此举将在交易模式和市场占有率上对第三方支付企业造成两大冲击。在上述领域, 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优势会明显弱于金融机构, 银联此次推出的这种模式和交易习惯一旦被市场认可, 支付宝以及其他的无磁无密的公司在交易的前置条件和操作流程上会受到银联的制约。“金融机构蚕食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市场, 就变得并非不可能了。”

此外, 还有支付圈内人士对自身的地位也表示担忧。他告诉记者, 类似支付宝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只能迎合发卡方, 而银联是有能力去要求发卡方去迎合自己。

对此, 艾瑞分析师程善宝表示, 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企业的核心优势, 在于其担保交易的功能、庞大注册用户数量, 以及基于此之上建立起来的品牌优势。然而在以上的诸多方面, 银联在线支付业务已经表现出强有力的替代能量。虽然银联的直接服务对象并不是商户和用户, 但表面上的非直接竞争, 难以掩盖银联与支付宝为代表的支付企业之间的实质竞争关系。更为重要的是, 银联在业务层次上要较第三方支付更加底层, 其对支付行业所产生的影响要更加深远。

不过当记者致电询问业务实际进展时, 中国银联的客服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只有中国农业银行、上海银行、花旗银行等的部分银行卡开始此类业务, 其他银行还在等备中。

第三方必经的重生之路

据悉, “银联在线支付”可为用户网上缴费、信用卡还款、境内外网上购物等诸多网上业务提供支付服务。用户通过网络、手机方式订购商品和缴费, 无需刷卡, 只需提供卡号和相关认证信息就可完成支付。在此前的现场演示中, 该平台的两个功能优势受到关注:一是用户在网上支付时, 避免了利息损失和资金挪用风险;二是该平台已经与铁路网上售票电子支付系统对接, 日前已经开始接受京沪高铁网上购票。

对此, 有第三方支付企业表示, “网银支付有可能会从此灭亡”。

程善宝表示, 银联的“国”字品牌、可实现多银行接入以及成熟和标准化的服务体系等优势造就了银联在这一领域的超强竞争力。他认为, 银联此次大力推出在线支付业务, 表明银联已经开始重视自身在该领域的业务发展, 并且已经形成了较为清晰的战略发展路线。

不过, 有业内人士表示, 这或许是第三方支付企业必经的重生之路。

上述第三方支付企业人士表示, 对于银联的这个做法, 现在所有支付公司的态度还不明确;是配合着接入银联, 还是自己单独去跟银行通道商谈, 也都未有表态。由于银联的“野心”十分明显, 所以“就看银行和支付公司买不买账”。

6月29日, 支付宝在其官方博客上发表声明, 支付宝将在7月1日的广州网货会上发布一款创新的低成本手机支付产品。

据悉, 该产品无需任何硬件投入与改造, 数以百万计的微型商户就可便捷、安全收银, 同时, 基于在线支付技术可以大大降低交易成本。这意味着今后支付宝不单可以支持网上购物, 用户去便利店买冰激凌也畅通无阻——只需带上手机。此项业务将支持Android、i Phone、Symbian三大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

上述举动, 被业内人士看作是第三方支付企业产品开始进军线下市场的先兆。有资深互联网分析师表示, 这就是移动客户端应用的魅力所在, 线上线下都可以进行支付。

支付宝的相关人士表示, 此次推出的线下收单产品, 与银联、POS并不发生直接关系, 电信运营商也只是提供通道。该产品基于P2P方式收付款, 而手机是其媒介载体。而这一技术比Square的门槛要低, 并不需要外挂硬件。该人士还透露, 对于用户来说这一业务的手续费或为零。

对此程善宝也表示, 只要做好用户体验、创新服务和市场开拓, 民营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市场份额前景还是十分乐观的。

分析师观点:

无卡支付已成行业发展必然趋势

第三方支付的渗透 篇11

在此过程中,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出现了很多新的发展特征和重要的市场变化,这些变化都将对整个行业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其中,最核心的趋势是,银联、银行及第三方支付企业成为了“亲密敌人”,业务相互渗透已成为未来的主流方向。

当前,银行是中国金融体系无可置疑的主角。即使从支付市场的份额来看,第三方支付对银行的影响也相当有限。

对银联来说,当前中国境内的银行卡清算市场只有中国银联一个经营主体,央行规定所有的银行卡支付跨行清算均需通过银联网络进行,导致了线下支付政策规定必须通过银联,形成了绑定性合作。在支付安全、跨行支付、跨境支付、移动支付等方面,银行、银联、第三方支付企业有巨大的合作空间。

但银联、银行与第三方支付企业也存在着竞争。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各类创新,已替代了大量银行的支付结算中间业务。随着监管机制放开,第三方支付企业也可能逐渐进入商业银行的代理基金、保险、信托、券商理财产品等重点业务。最为关键的是随着民间金融的活跃和规范发展,第三方支付企业开始介入小额信贷或财富管理等银行的传统领域。

从业务上来看,在第三方支付行业中,银行卡收单与互联网支付是交易规模占比最高的两大类业务,金融支付则已成为未来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长期以来,传统第三方支付企业一直专注于线上支付领域,银联和银行一直主导线下领域。但随着一些新技术的应用,使得第三方支付企业渗透线下商户的现场支付成为可能。

在各种线下支付方式中,POS机(销售终端)收单交易的规模占比达到90%以上,是所有线下支付手段中最为主要的支付方式,银行卡收单市场作为一个重要的线下支付市场,已受到第三方支付业界的普遍重视。

在这一市场,银联系企业线下优势明显。在2012年,除银行系机构收单之外的第三方银行卡收单市场中,银联商务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

但在快速增长的互联网支付领域,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公司已经具备正面对抗银联系企业的实力。

截至2013年1月,共有75家企业获得互联网支付牌照。据赛迪顾问统计,2012年中国互联网支付业务交易规模达到38412亿元,同比增长70.46%。

然而,这个市场90%以上的份额被不足10家互联网支付企业瓜分,并呈现出一家独大的现象。从主要竞争企业的市场份额来看,支付宝居市场首位,银联系企业(上海银联、广州银联)并同财付通、汇付天下、快钱、环迅等企业构成互联网支付竞争的第一梯队。

除此之外,随着第三方支付应用领域的深化和拓展,金融支付将成为未来支付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同时具备金融支付实力的企业将拥有良好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目前,国内部分第三方支付企业正逐渐将业务范畴扩展至对B2B(企业对企业营销)的企业流动资金管理需求满足上,致力于成为金融支付服务提供商。

2012年,电子商务向B2B的渗透已呈加速的态势,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开始依托电子商务来改善自身产、供、销的整体效率。相对于支付问题, B2B企业更关心中短期流动资金情况,尤其是资金周转率与应收账款顺畅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命脉。

在此趋势下,如何能让资金流转得更快,是B2B企业的挑战,也成为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市场机遇。

三方支付 篇12

移动支付作为一种新兴的电子支付方式, 以其受到时间、地点限制较少的优势在电子商务领域彰显出巨大的潜力。作为移动支付的需求方, 接受并使用移动支付应用的用户群在产业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许多研究以用户作为调研对象, 从技术接受相关理论出发, 采用技术接受模型 (TAM) 对用户的使用意愿进行实证检验 (P.G.Schierz et al., 2010) , 并表明感知易用性对移动支付早期使用者影响更显著, 后期使用者则更关注感知有用性 (C.Kim et al., 2010) , 还有学者将将技术接受模型和创新扩散理论 (IDT) 相结合, 研究结果表明感知交易便利性与感知交易速度显著影响感知有用性 (Chen L, 2008) 。此外, 如何留住并促进用户持续使用是移动支付运营商盈利的关键, 故有学者采用信息系统成功模型 (ISSuccess Model) , 研究结果表明服务质量是、系统质量是影响用户信任及满意度的主要因素, 而信任, 流量和满意度决定了用户的持续使用意愿 (T.Zhou, 2013) 。

然而, 用户的支付意愿却鲜有文献进行分析或实证检验。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 截至2014年6月, 国内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已达2.05亿, 针对潜在市场进行开发的同时, 探究现有用户群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则显得必要。本研究总结归纳了现有文献中对用户行为, 尤其是对现有及潜在用户群支付意愿产生关键影响的四类因素, 并以移动支付的供给方为视角, 选取无线淘宝及支付宝钱包作为第三方移动支付的代表性平台, 根据其移动支付市场份额“野蛮”增长进行实证检验。

二、支付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很多学者关于移动支付用户行为进行诸多探讨分析, 最初认为安全性、消费者的主观因素是阻碍移动支付业务迅速发展的关键, 随后发现移动支付的普及还受到消费者的信任程度等促进因素以及高效快捷等因素的影响, 同时消费者的自身因素也是影响他们使用及持续使用移动支付的原因。综上, 可将影响用户支付意愿的关键因素归为四类, 即安全、便捷、场景构建丰富度以及优惠因素。

(一) 安全因素的影响。

安全风险, 被定义为用户在使用移动支付过程中可能承受的损失 (Featherman, 2003) , 众多学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 这一风险是用户关注度最高的因素。根据计划行为理论 (TPB) , 信息与信念决定了消费者的态度, 而使用态度将直接决定用户的支付意愿 (Paul, 2010) 。

有关研究报告显示, 2013年有约78%的中国网民认为支付宝钱包是很安全的, 历次更新升级情况也表明, 在支付安全方面, 支付宝做出的变动并不大。但调查显示, “提高交易安全性”被62.4%的被调查者认为是移动支付需要改善的问题, 位居所有问题首位。因此, 移动支付安全问题仍为影响用户支付意愿的重要因素之一, 继续加强改进支付安全性能依旧是今后的一个重点[1]。

在安全性方面, 可以主要细分为三点影响:对交易安全进行前期保证降低用户支付风险, 完善后期服务降低用户对其损失无法赔付的担心, 注重界面设计及增加云端数据保护措施降低用户隐私信息被追踪盗用的风险。

在第一点上, 支付宝钱包14年第二季度移动GMV环比增长39.0%, 与其新增包括“脸部识别”、“声纹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的保障, 动态二维码支付等措施是分不开的。

技术革新是对交易安全的前期保证, 而客服与售后的完善程度则是不可忽视的后期保证。比PC端更快捷、更周到的客服与售后服务将是增强用户支付信心, 提高其使用移动端支付黏性的又一举措。纵观阿里移动端的历次更新, 可以发现其在这一方面做出的改变并不是很多, 因此“改善客服与售后”同样是对于移动端用户支付行为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

此外, “安全”与“隐私”通常是共同出现的, 在当下, 从年轻化、知识化的消费群体到追求新潮使用移动支付的中老年用户群, 对隐私问题的关注程度愈来愈深, 而对个人信息被无端追踪或盗用所产生的厌恶情绪也呈愈发增长态势。因此, 增加云端隐私数据的保护措施, 改善客户端隐私数据界面, 优化输入信息流程对用户支付意愿将产生积极影响。

(二) 便捷因素的影响。

根据TAM, 感知有用性及感知易用性是对用户的使用态度产生积极作用的两方面最主要因素。而以往的研究表明, 促进用户使用移动支付的关键因素, 是移动设备使用户具有支付时间和空间的独立性 (N.Mallat, 2007) , 这种实际易用性作为移动应用最大的优势, 除应用界面清晰的符号、图形、功能键的设计, 流畅的操作体验外, “便捷”这一概念同时开始兴起。根据Venkatesh (2003) 对便捷性的定义, 其起源于基于资源的便利条件, 即对使用某项服务所需资源的可接近性, 对移动端便捷性的感知将直接影响用户的支付意愿[2]。

在当今互联网时代, 移动互联网业的蓬勃发展造就了新的工作与生活方式, 同时也造就出一批新消费主义群体, 他们希望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 使生产者和供应商以最便捷的方式满足他们的各种需求。鉴于此, 在移动端便捷性方面, 主要包含支付快捷与移动端自身的便利性优势两大部分, 这两部分因素从不同的角度对用户支付意愿产生积极影响。

经过将近两年迅猛发展, 支付快捷程度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 而支付宝钱包也推出了众多可以提高移动支付快捷度的功能。这些功能一部分是广泛的与银行进行合作, 引导用户将移动客户端变为可移动的ATM自动取款机, 另一部分将远程移动互联网支付与近场支付各自的特点和优势相结合, 基本实现使用远程网络或其他新型技术也可以面对面便捷支付的功能。这些功能的推出, 使其在移动支付市场刚步入快速发展的成长期时就已有了领先优势。

此外, 当整体使用过程代表了最佳的体验时 (体验流畅度提高) , 用户可能会感到莫大的享受, 希望再次使用这一应用, 其持续使用意愿及支付意愿 (Lwin, 2007) 均会显著提高。移动端自身便利性即是从这一角度提升用户体验, 进而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识、接受、使用移动支付应用, 同时使已在使用移动支付应用的用户更高频次的使用, 支付的意愿及机率均显著增长。

从技术角度, 形成线上线下结合的机制体系, 通过条码, 语音及二维码等多重搜索、动态比较线上线下价格迎合了用户求实、选价的消费心理。对用户这一心理需求的满足, 将会诱发他的支付或购买动机 (冯建英等, 2006) 。此外, 与传统冗杂的广播式推送方式完全不同的是, 利用LBS或ibeacon技术, 可交互糅合时间、地点等维度的信息, 更精准、更丰富的进行推荐, 从而进一步优化使用体验, 提高用户满意度, 通过促发其理性动机及感情动机 (冯丽华, 2010) 对支付意愿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

从情感角度, 线上线下更深入的交流与沟通成为必需。除传统如分享会、驴友会等运营类互动交流外, 借助ibeacon技术对社群的发现与聚合进行感知, 实时的交流与反馈, 将促进信任和真实性形成, 同时有利于对社群进行价值筛选, 沉淀真实用户, 成为维系社群生存的纽带。更加完善的移动应用便利功能将使诸如旅游、餐饮等擅长O2O运营的社群催生出更多的创新, 在颠覆传统经营模式的同时满足用户求新、求异、好奇的心理 (王朝辉, 2003) , 促进其进行消费。

(三) 场景构建丰富度因素的影响。

兼容性, 即应用的更新创新是否与用户原有的价值观, 当前需求和生活习惯相一致, 是吸引用户使用的一个关键创新点。Plouffe (2001) 等学者研究表明, 当移动支付应用与用户的生活习惯, 或与用户购买商品或服务的方式相适应时, 其作为显著提高TAM模型预测能力的有效延伸因素, 将直接促进用户的使用意愿并影响其进行消费 (Y.Lu et al., 2011) 。精准了解用户需求, 并给出对应场景的解决方案即是“兼容性”在移动支付领域的具体表现。因此, 场景构建的丰富程度, 与用户生活相结合的紧密程度, 是引导更多消费群体进行支付的关键。

所谓场景, 不仅包含如打车、超市商品购物等线下个人日常生活场景, 同时也涵盖以特定需求为基础建造的意义层面的场景, 如在十一、春节等重要节日中用户存在的与平时生活习惯相异的特定消费需求, 以及由线上社交活动形成的新型社群的消费需求。这两类场景通过满足用户的不同消费心理对其消费意愿产生积极作用。

线下支付场景支持得更加丰富, 除提供票务购买、生活缴费等服务外, 还有更多的与线下商家合作, 增强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摒弃单一的移动电商支付模式, 全方位的培养用户移动支付的消费习惯, 将支付范围扩展到线下广大的本地生活服务[3]。

此外, 线下丰富的场景构建是以技术为依托, 由五种技术力量, 大数据、移动设备、社交媒体、传感器和定位系统 (R.Scoble&S.Israel, 2014) 的联动作用来形成物联世界。因此, 利用更精确的蓝牙感知定位设备, 把技术能力迅速推广普及到线下, 让用户对周边环境产生感知, 同样是线下场景化的构建不可缺乏的元素。商场、营业厅、演播厅将因为精准定位的部署而变得更具场景性、互动性, 从而使线下逛街, 手机支付成为更多人的消费习惯。

用户生活中的某个环节某种生活方式某种特定需求, 都可能造就一个特定场景, 因此, “双十一购物节”、“春节红包”等, 都是意义层面的场景构建。这种以节日为基础的意义场景构建, 着重对理念进行包装营销, 激发用户潜在消费欲望。数字时代下用户追求较高层次的心理需求满足, 注重通过消费来获取个性的和精神的愉悦、舒适及优越感。因此, 别具一格的阐述方式将带来积极的框架效应, 而过多的在每个节日进行没有新意的促销将反而造成移动支付用户的疲惫甚至导致用户的流失。

此外, 布局社交网络, 开展社会化电商同样是丰富交易场景, 完善用户体验的一项重要举措。绝大多数用户在利用其闲暇时间时, 会选择登陆其相关社交账号来浏览新鲜的资讯或信息, 与社交网络合作, 可以将用户的消费可能延拓至每一个碎片化的时间。据易观智库《电商营销市场现状及趋势解读》数据显示, 与广告相比, 消费者更相信来自于熟人的推荐及评价, 有77.9%的用户通过社交化购物网站成功购买过商品。同时越来越多的专业小团队在专业垂直的领域为用户提供更高品质的体验, 形成稳定的小社群团体, 这其中包括餐饮、书店;作家、摄影师、手工艺人等, 粉丝经济带来的收益从2014年第四季度移动端交易额64.3%的环比增长率就可见一斑。

(四) 优惠因素的影响。

直观来说, 不同程度的优惠一直是企业进行营销时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 在移动支付领域也不例外。不同的优惠方式及力度直接影响用户使用移动端进行支付的满意度, Y.F.Kuo (2009) 等学者多项研究结果表明, 用户满意度是影响其持续使用及支付行为的重要因素。

在推广新功能或新服务时, 与千奇百样的优惠手段相配合, 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2014年初的打车之争为例, 如果没有起始时期两家对于用户打车的高额补贴, 相信快的和滴滴打车是不会在短时间内达到如此迅疾的扩散增长速度的。

但是, 在已有功能基础上开展的实质性优惠活动方面, 如促销、折扣、减价等, 消费者几乎都已是“身经百战”的老手, 无论多强的优惠力度, 用户的支付意愿似乎都难以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然而以近两年春节期间分发红包的微信以及效仿微信, 以微博为平台发放红包的支付宝为例, 两者均依托社交网络不仅将大量用户群迁至移动端, 并创造出全网营销、全民支付的态景。因此, 创造可以“晒”、“秀”、“哄抢”的娱乐氛围, 在给予用户优惠的同时, 更具趣味性的为用户带来“爽”与“乐”的体验, 迎合了当下全民娱乐, “玩”的心态, 将广泛而有效的带动用户以移动支付应用作为媒介去进行消费。

三、结论与启示

国内移动支付产业用户与交易规模近两年的爆发式增长, 与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进一步合作、线上电子商务企业与线下传统企业由割裂排斥到相互促进等因素都是紧密相关的, 如何进一步提升用户使用黏性, 避免移动端的虚高增长, "诱惑"用户更多的使用移动客户端去消费以占据更高的市场份额, 将直接关系到未来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的发展。本文综合已有文献的研究及案例分析结果, 得出以下几点主要结论:

第一, 移动支付的安全因素通过影响用户信念, 改变用户使用态度, 从而直接影响用户支付意愿;

第二, 便捷因素包含支付快捷与移动端自身便利性优势两方面, 分别通过改善用户感知有用性及流程流畅度对其支付意愿产生积极作用;

第三, 场景构建丰富与否, 是能否引导更多消费群体进行支付的关键, 其中不仅包含对线下生活场景的拓展, 同时也包含满足用户在特定情况下特殊需求的意义层面上的场景构建;

第四, 适当的优惠方式直接影响用户满意度, 从而进一步决定其是否进行支付或消费。

从上述研究结论中, 可以看出移动支付用户支付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形成过程, 基于此, 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用户支付意愿, 刺激其进一步消费:

第一, 在以技术保障交易安全的同时, 提供更为完善的售后服务, 增加对用户隐私信息的保护力度, 增强用户支付信心;

第二, 覆盖更广、支持更多的相关网站支付, 同时借助ibeacon技术和大数据分析, 向零散用户推荐更符合其心意的商品, 并进一步利用该技术, 对基于一定关系维系的社群进行价值筛选, 从而精准营销;

第三, 开辟更丰富的线下支付场景, 使移动支付进入人们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 另外以社交网络为平台依托, 创造可以“品”、“玩”的富有新意的娱乐场景, 满足用户的特定需求, 激发其支付意愿。H

参考文献

[1]P.G.Schierz, O.Schilke, B.W.Wirtz.Understanding consumer acceptance of mobile payment services:an empirical analysis.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2010, 9 (3) :209-216.

[2]C.Kim, M.Mirusmonov, I.Lee, 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of factors influencingthe intention to use mobile payment.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10, 26 (3) :310-322.

上一篇:两个重要的极限下一篇:功能主义翻译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