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文献综述

2024-10-06

第三方支付文献综述(共6篇)

第三方支付文献综述 篇1

陈新林第三方支付发展研究

第三方支付通过其支付平台在消费者、商家和银行之间建立连接,起到信用担保和技术保障的作用,实现从消费者到商家以及金融机构之间的货币支付、现金流转、资金结算等功能。

典型的第三方支付平台

目前国际上最有影响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是建立在美国的贝 宝(paypal)公司成立于1998年 12月,是美国易趣(ebay)

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买家成交后登陆贝宝网站付款,货款直接支付到卖家paypal帐户,卖家收到信息后发货,买家收货。

paypal是一种直接支付的服务,能为买卖双方提供即时、安全的支付服

务。paypal的业务开展建立在paypal专有的反欺诈、风险控管系统基础之上,具有国外成功的网上支付经验。paypal利用现有的银行系统和信用卡系统,通过先进的网络技术和网络安全防范技术,在全球103个国家为超过1亿客户提供安全便利的网上支付服务。但paypal是在拥有成熟信用卡机制和完善信用体系的环境之下发展起来的,未必适合缺乏良好信用体系的中国国情。

支付宝是专注于服务我国内地市场的网上支付

平台,适应我国目前的经济、金融、信用体系等宏观环境,也符合 国人消费习惯和行为习惯。

二、我国第三方支付问题探讨

1技术风险。2业务风险。信用风险,第三方支付机构能不能信守承诺,如何确保其承诺兑现。资金风险,包括资金能不能得到妥善保管等。这些都还缺乏有效的控制。3法律风险。包括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法律地位的确立,各方法律责任的划分,整个交易构成涉及到了支付平台、交易平台、配送方、交易方、银行、认证服务方、系统运营商、系统开发商等,如何界定其中的责任等都还悬而未决。

市场竞争激烈。利润空间狭窄。监管空白。信用模糊。

第三方电子支付发展建议

1拓展盈利渠道。2加强业务合作。3建立信用体系。4强化本地化服务。

5支付手段多样化。在提供网上支付服务的同时,提供在线支付、手机支付、电话支付、掌上支付、虚拟支付等其他电子支付手段,形成立体化的支付体系。6创新营销策略。7强化创新。

监管建议

市场准入监管。业务范围监管。监管机构。政策建议

鉴于国内第三方支付企业竞争激烈,其生存与发展非常困难,发展也不规范,要防止恶性竞争,增加支付风险。为了促进其发展,建议采用政策引导并购,实施国有控股,减少无序竞争,减少重复建设,增强实力,扩大规模。建议对第三方支付机构采用类金融机构设置保证金的机制,并探索建立电子支付保险。

C2C模式下第三方支付手段对感知风险影响的实证研究綦晓燕

赵菁(2005)的研究认为消费者为了购买网上商品(包括产品和服务),所采用的各种支付手

段,包括网上支付和网下支付。目前常见的支付方式包括:货到付款、第三方支付手段付款、信用卡支付、银行汇款、手机支付等。其中网络银行汇款和第三方支付手段都属于在线支付。她的研究还指出了第三方支付手段和网络银行汇款的不同点,主要包括:网络银行汇款操作相比第三方支付手段繁杂;网络银行汇款一般要求是同行之间的,而第三方支付手段可以与多个银行建立联系,省去了跨行交易的麻烦 第三方支付手段使用范围比较小,不同的购物网站有其不同的第三方支付手段;第三方支付手段的生成前提是网络银行的存在,第三方支付手段本身无结算功能,它是通过接入银行来实现最终结算的。

王莹(2008)则认为第三方支付平台是指融购物流程、支付工具、安全技术、认证体系、信用体系以及当前的金融体系为一体的基于 Internet 的第三方综合平台。曹红辉等(2008)认为第三方支付是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独立机构、公司或组织,采用与各大银行签约的方式,提供与银行支付结算系统接口的交易支持平台的网络支付公司。在第三方支付手段中,消费者和卖家都在同一个第三方平台(比如支付宝)上注册一个账户,双方达成交易意向后,消费者首先将钱汇到第三方平台上,第三方支付平台通知卖家发货,买家收到货后检查没有问题通知第三方支付平台将钱划到卖方账户中。第三方支付平台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一个支付中介的担保作用。即如果卖方未发货或者卖方发的货有问题,买方可以不确认收货,这样卖家收不到货款,所以这大大增强了消费者网络消费的信心。根据以上的定义,我们知道第三方支付手段不仅是一个支付中介,它同时也是一种第三方认证的方式,比如淘宝网中使用的支付宝认证就是浙江支付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与公安部门联合推出的一项第三方认证手段。它在买卖双方交易过程中起着监督保障的作用,不仅促进双方交易的达成,而且可以帮助建立买卖双方之间的信任,同时降低感知风险。

我国有三类第三方支付企业

站在第三方支付企业的角度,将感知风险理论应用于第三方支付企业,考察第三方支付手段存在的哪些因素会对感知风险的降低会产生作用,以及这些因素对感知风险的相对影响程度,从而给第三方支付企业改进营销方案,促进网络购物提供一定的建议。第三方支付手段使用

者的经历与熟悉度与心理风险、服务风险、隐私风险有显著的负相关;第三方支付手段的安全因素与服务风险、心理风险及隐私风险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第三方支付手段的形象因素与隐私风险有显著的负相关。同时我们的研究也发现不同的性别对身体、隐私、心理和服务风险感知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并且女性对于这些风险的感知显著高于男性。

第三方支付企业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建议。希望第三方支付手段能在这些方面优化自身。首先,要加强第三方支付手段的教育,使消费者对第三方支付手段的特点和性能更加了解;其次,优化第三方支付手段的视觉效果,提高品牌声誉;第三,增加安全保护措施,提高安全服务承诺;最后,第三方支付手段应该与购物网站联合制定营销策略,推广网购。祝道松、卢正宗、徐雅培(2007)实证研究发现第三方认证和付费保障机制下的知觉担保效果,会对感知风险产生负向的影响效果。李敏(2007)引入风险管理理论对第三方支付活动中可能出现 的风险进行全面的识别和分析,并提出风险控制和管理措施。李楠(2008)研究认为企业自身因素、网站安全因素、网站质量因素、宏观信用环境因素会对消费者网络购物感知风险有影响。其中的网站安全措施包括隐私保护、身份认证和支付。高健(2010)的实证研究表明第三方支付手段抑制了风险感知的产生,并且削弱了影响风险感知因素的作用,使得风险感知维度降低。

必须知道哪些因素对降低消费者的感知风险有重大作用,从而有效利用营销资源,降低消费者的感知风险。

高健第三方支付应用下的消费者网上购物风险感知[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3:67-69.第三方互联网支付的风险管理研究_卢骋

通过对互联网支付现状的分析,在探讨了其监管政策环境、现有市场规模及预期、竞争格局以及现有的主要应用领域之后,发现互联网支付拥有巨大的发展前景,因此,如何使其规范发展、健康发展就显得颇具研究意义。

二、通过对互联网支付的整体风险识别和评价,我们认识到目前互联网支付的发展尚未成熟,在其使用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如政策法规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技术及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一系列的风险,而这些风险的评价可以通过建立一套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定量分析。

三、要防范互联网支付的风险,可以从内部、外部两方面着手,通过在外标准化建设、网络社会环境培育,在内加强系统安全管理、建立信用支撑体系、完善用户认证机制、加强员工培训力度等措施,建立起一整套有效的互联网支付风险防范体系。

第三方支付概述 第三方支付定义

第三方支付的行业特征 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历程 国际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历程 国内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历程 第三方支付的业务类型及简介 互联网支付 酣卡

银行卡收单

我国的互联网支付发展现状 监管政策环境

现有市场规模及预期 市场竞争格局 主要应领域

以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读国内外众多学者关于第三方支付、互联网支付的文献资料、相关研究机构对互联网支付的研究分析报告,探讨了第三方支付的定义、行业特征及发展历程。并在分析其分类中引出了互联网支付的概念,从而对其发展现状作了详细的分析说明。之后在对互联网支付中的风险进行识别分析之后,建立起一套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其后运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综合模糊评价对其整体风险进行了定量分析。最后,针对风险评价中所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外部控制与内部控制双管齐下的互联网支付风险防范体系。

第三方网络支付风险监管法律问题研究-陈彤

境外第三方网络支付的监管起步较早,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体系。虽然美国、欧盟、亚洲等国家和地区的监管体制尤其独特性,但是在监管体系,消费者保护理念,鼓励创新,反洗钱方面具有较为完善的法律规范。与境外第三方网络支付风险监管方面相比,我国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监管制度不健全,静态监管已不能满足现今的需要,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不够,反洗钱制度不健全。在研究国内外第三方网络支付风险监管的基础上,提出了转变我国第三方网络支付风险监管理念、完善风险监管制度、全方位实现动态监管、加强保护消费者权益、重视反洗钱法律制度建设等完善的建议。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第三方网络支付行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代,被注入了更多的新活力。然而第三方网络支付的繁荣的背后存在着许多风险隐患。首先,内部操作问题或员工等外部事件,容易引发操作风险;其次,交易双方直接或间接违约的行为,容易引发信用风险;再次,支付指令形态不断创新,很可能会产生漏洞,引发创新风险;用户在网络交易中容易产生沉淀资金,沉淀资金如果监管不当,将引发资金安全风险;最后,不法分子容易利用第三方网络支付的隐蔽快速性,进行洗钱、套现等违法操作,引发洗钱风险。第三方网络支付的风险问题是客观存在着的,但我们应该知道风险伴随着机遇。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分析法,中外比较法,经验总结法等,从第三方网络支付风险出发,了解我国第三方网络支付的发展现状及不足,借鉴境外的风险监管法律,提出了转变风险监管理念、完善第三方网络支付风险监管制度、多部门多层次监管、动态监管、注重保护消费者权益、重视反洗钱法律制度建设等完善的对策和建议。

王晓毛等学者提出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利润丰厚、潜力巨大,有希望成为将 来最主要支付手段之一。4 目前对于第三份支付的含义,主要从其业务范围上进行区分,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地理解第三方支付是指,“电子商务中的关键环节,使得买卖双方在更加安全的环境下完成网络交易的交易支持平台”。5

而广义的理解则在此基础上,还包括了第三方支付平台、商家和商业银行等多 个主体在内的系统。戴佳娴在《关于第三方支付的相关研究——一个理论综述》 一文中定义第三方支付为“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独立机构,采用与各大银 行签约的方式,提供与银行支付结算系统接口的交易平台的网络支付模式”。6

一、第三方支付的多理论视角研究

国内已有学者对第三方支付进行了信用的经济学角度的研究。从保证电子商务交易安全的信用角度,陈艺云指出第三方支付实质上是“信用缺位”时代的“补位产品”,它对于约束买卖双方的交易行为、保证交易过程中资金和物流的双向正常流动,增强网购的可信度有着重要的作用。7

从第三方支付的虚拟货币信用角度,王利锋在《第三方支付发展及其对我国金融体系影响研究》一文中,通过对关于第三方支付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的研究,尤其是对于货币体系和信用体系的影响,得出“第三方电子货币对现金通货具有高替代性,一方面会影响货币乘数,另一方面会降低现金漏出率、降低超额准备金率引起货币乘数的不稳定。第三方电子货币的高速流通性还会使货币价值放大化而减少公众对货币供给的需求。”8 的结论

博弈论也被广泛应用于第三方支付信用中介的研究,丰富了第三方支付的信用问题的研究。有学者通过博弈论二叉树模型,来研究第三方支付平台解决网络交易的诚信问题的能力。黄长宇为了说明第三方支付中介对电子商务的长期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了纳什均衡理论,即在无限期多重博弈框架下存在一个合理子博弈的模型。9

第三方支付通过对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的信用问题的良好解决,对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凌屹在《我国网上银行基于可信第三方的网上支付系统研究》一文中,运用从一次博弈到多重博弈的各种方法,系统地以博弈论解释了第三方支付解决信用问题的相关机制。10

二、第三方支付与传统银行业之间的关系研究 随着第三方支付的快速深入发展,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服务中的金融属性越来越明显地显露出来了。究其原因在于第三方支付的支付业务依托银行的金融服务资源,同时,其发展促进了银行业务的服务质量的提升。刘敏等认为第三方支付虽然降低了线下银行卡的直接支付交易量,挑战了传统商业银行银行卡业务的拓展,给银行带来了不利的冲击。但是其对商业银行款项划拨和结算的依赖,随着网络支付的发展会带动银行卡业务的增加,最终必将促进银行整体服务格局的提升。11 童卓超在《C2C 第三方支付企业与银行的合作模式研究》一文中,以努力程度和成本费用为变量,构建出了第三方支付市场供应服务链,基于最优化理论,建立了第三方支付机构与商业银行之间的利益分配模型,得出了若干优化两者之间利益分配的原则。12 张细松依据系统分析研究第三方支付机构与传统银行合作中各自优劣势所得的结论,将金融控股公司作为未来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企业合作的有效模式。13

三、第三方支付的风险与监管研究

李芳于《电子商务中的“第三方支付沉淀资金”透析》一文中首次提出了在途资金沉淀 的风险问题,她认为在途资金的沉淀存在引起金融和赔偿支付等风险的可能性。14 还有报告通过定量和法律属性分析两种方法研究第三方支付产生的沉淀资金,提出了预先估测资金沉淀量的保证金制度以及在8种合意选择基础上的事前协商模型。由于经济信用的不确定性因素,第三方支付的风险问题一直是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王舫在其对第三方支付的风险控制研究中,把第三方支付的风险,分为了信用风险、操作风险、非法经营风险、金融市场风险、沉淀资金风险和法律风险六大类。15 吴越根据第三方支付风险特点的差异,把风险分为:法律、道德、欺诈、技术和盈利风险等五种类型。16 从监管的法律和行业规范角度,郭明主要调查研究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出台以后的实施情况——对第三方支付行业风险控制的效果。基于第三方支付潜在的金融风险,明确提出了第三方支付监管主体为中国人民银行的建议。18 薛丽丽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监管问题》中,分析对比了欧洲和美国在立法上的差异,结果表明美国目前暂无专门针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监管的条例,而是在已有的法规中寻找相关的监管依据,或是通过增补的方式对现有的法规进行相应的修改。而欧盟则针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监管问题,专门出台了相关法律,主要以监管电子货币的方式来实现对第三方支付的有效管理。19

4王晓毛,邓宁昊.基于商业银行视角的第三方支付发展问题研究[J].金融经济,2010,(22):100-102.

5徐明.第三方支付的法律风险与监管[J].金融与经济,2010,(02):80-82. 6戴佳娴.关于第三方支付的相关研究——一个理论综述[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04):54 7陈艺云.第三方支付监管的必要性与监管体系探析[J].集团经济研究,2007,(04S):187-188. 8王利锋.第三方支付发展及其对我国金融体系影响研究[D].苏州大学,2010. 9黄长宇.第三方支付中介在电子商务中的多重博弈分析[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报,2006,(02):105-106.

10凌屹.我国网上银行基于可信第三方的网上支付系统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 11刘敏,王琴.第三方支付发展对商业银行银行卡业务的影响[J].金融会计,2009,(05):42-47.

12童卓超.C2C 第三方支付企业与银行的合作模式研究[D].厦门大学,2009.

13张细松.中国第三方支付的发展模式选择——基于商业银行全面介入的视角[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9,(02):45-49.

14李芳.电子商务中的“第三方支付沉淀资金”透析[J].时代金融,2007,(12). 15王舫.第三方支付的风险控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 16吴越.第三方支付风险分析与对策建议[J].时代金融,2009,(04):26-27. 18郭明.我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发展状况与政策建议[J].现代经济信息,2010,(18). 19薛丽丽.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监管问题[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

以第三方支付的伦理问题为研究内容,运用经济伦理学的相关概念,综合分析第三方支付的伦理特征。研究伦理价值在第三方支付的服务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及其问题背后的伦理学成因。从而,一方面丰富第三方支付在理论上的研究角度,另一方面找到完善第三方支付监管的伦理对策。

本文从性质界定、安全监管、市场环境和现代经济学四个视角

第三方支付文献综述 篇2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 越来越多的人习惯在手机上浏览商品并选择购买, 因此移动支付方式正逐渐被人们所依赖。人们对商品的选择会导致他们付出的金额有所不同, 有的是大额支付, 有的则是小额支付, 移动微支付的方式也就渐渐产生。对移动互联网下消费者消费者对移动微支付的认知、满意度和担忧等的研究, 对促进微支付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二.国外发展状况

微支付并不是一个新词, 早在上世纪90年代, First Virtual、Cyber Cash和Digi Cash等公司都曾尝试过为互联网小额大批量交易提供便利。1998年Steurer在《A Micropayment Enabled Webshop for Virtual Items》中给出了网络与外部销售进行虚拟结合的方案。商户使用现有的网店框架, 并在网店中添加所需的功能, 进行虚拟物品的交易。例如将商品条目添加到网店, 让消费者购买, 其中虚拟物品的交易涉及到了在线支付问题。本文对网络虚拟空间、虚拟交易、在线支付系统进行了描述, 提出了在线支付需要服务提供商, 用户和第三方的支持才能实现。

1998年Jeffrey Burstein在《An Implementation of Micro Mint》中描述了Micro Mint系统的原型, 这个系统旨在促进互联网上规模非常小的货币交易。作者指出微支付系统是允许用户在网站上花费少量的钱换取各种内容或服务。所以小额支付系统必须非常简单、高效、成本要极低。本文提出的是一个功能完整的Micro Mint的原型, 通过实现这个工作系统的所有方面, 可以探讨并决定如何设计一个微支付系统, 使其安全又透明。

2000年Peirce, Michael在《Multi-Party Electronic Payments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中指出移动通信无处不在, 传统的移动计费的隐式信任关系将不再能满足移动支付, 为此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 即多方微支付方案。多方微支付测量了底层加密算法。多方微支付协议是在移动互联网中, 用户用来支付现有的Internet应用程序流量的一种支付协议。

2002年William Song, Framkom, Electrum在《An Investigation on Multiple e-Payments and MicroPayment》中指出现在网络支付技术涉及到数字化现金、电子钱包、电子信用卡/借记卡, 付款交易和支付结算银行等, 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和客户参与交易。然而, 在B2C电子商务中网络支付尚未拥有一个巨大的市场。这背后有很多原因, 原因之一是缺乏多种支付渠道。另一个原因是扩大微支付市场是困难的。还指出了微支付主要应用于数码产品、广告。

2008年Sagar在《Codex Enables Secure Offline Micropayments》中提出了一种新的小额支付方案, 适合所有类型的交易, 在这个方案中不需要付款人或在线交易收款人。设计方法使用一个加密的数据自我复制来表示付款人和收款人当前的值, 在这个方案里还给出了欺诈检测模型, 保证了用户的付款安全。

2011年Marek, Sue在《Still anybody's game》中指出了消费者和移动运营商的关系, 该文章中写到移动运营商开展订阅模式以消费者愿意使用小额支付为目标, 并与其建立长期付款的关系, 这样能够使小额支付进入大众的消费市场。并且阐述了在移动互联网上提出了电子钱包的概念, 即移动运营商与银行合作构建电子钱包。

2012年JEL Classification在《Opportunity Analysis for Developing a Micropayment System in Local Area Networks》中指出尽管小额支付是简单和快速的支付方式, 但他们仍然存在缺点。大幅度降低小额支付成本的解决方案已经开始研究, 但是各种解决方案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些问题。本文提出的解决方案意味着将小额支付聚合在一个局域网系统中运行。这个解决方案能够使支付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更加方便安全。另外文中还提到了关于小额支付的立法问题。

三.国内发展状况

在我国微支付是一种新的电子支付手段, 最近21世纪初才开始有所发展。2001年李明柱、李志江、杨义先在《基于微支付的网络广告点击付费模式》中提出了微支付在网络广告点击付费中的应用, 这种应用是商家向浏览广告的用户支付浏览费, 让用户受益。基于这个目的, 作者提出了一种模型并且给出了实现这种微支付模型的具体方案。该模型涉及到用户、商家和第三方, 是最初的微支付模型, 它的实现方案有三种, 电子硬币方案、交易票据方案和微电子彩票方案。对未来微支付的发展来说有参考价值。

2002年沈群力、刘渊、姜卫在《微支付系统解决方案的研究》中指出了传统的支付系统不能够满足微支付的需求, 由于交易额较小, 从成本上考虑, 需要构建一种特殊的微支付系统。文中提出了两个微支付解决方案, 即电子现金和电子钱包, 其能够使微支付更加的方便, 快捷。同年, 李明柱、李志江、杨义先在《微支付机制及应用分析综述》中对几种常见的微支付机制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即Millicent, Payword, Micromint, Sub Scrip。分析了每个协议的应用, 特点和扩展。并且提到了微支付的应用和发展, 例如基于彩票的概率支付机制, 通过对一些分布式环境下的认证协议, 派生出的分布式微支付机制, 以及与移动通信和移动电子商务的特点相结合, 提出了微支付在移动计费中应用的展望。

2003年李朝葵在《信息服务中的微支付》中提出了网络信息商品服务的劣势, 大致有服务形式单一, 大众化程度不够等, 又对微支付的协议进行了分类, 按支付方式分和按货币形式分以及按照链接形式等可分为不同的种类, 另外她还对微支付的几种协议进行了分析, 优势、劣势以及结构模型等。

2004年谭运猛、郎为明、杨宗凯在《基于Merkle树的微支付方案》中阐述了基本的微支付方案, 给出了Merkle树构建的示意图, 描述了它的支付过程, 另外给出了扩展的微支付方案, 即扩展Merkle树的生成和支付过程, 并且对它的性能进行了分析。该方案是基于Payword协议在频繁更换商家的场合中执行效率不高基础上提出, 并进行改进。同年, 付小青、杨一涛在《一种改进的移动支付系统模型》中给出了移动支付系统模型的支付流程, 它是一种改进的基于代币的移动支付模型, 它是建立在依托账号的移动支付系统上的, 同样也给出了支付的协议, Chaum率先提出了基于盲签名的匿名电子现金支付系统, 并且对协议进行了分析, 这种协议中电子现金不会被伪造, 还可防止电子现金重用, 另外交易记录不会被篡改, 交易记录无法伪造, 适合于小额支付, 这使得移动支付成为一种可能。

2005年尹虎、张向军、陈克非在《一种无线网络环境中的微支付协议》中提出NMP协议, 这是一种基于无线网络的一种支付协议, 是对Payword微支付协议的一种改进, 它包括账号创建, 货币生成及服务, 支付兑现, 出错处理等一系列协议。同年, 崔岩、刘永杰、周玉杰在《一种适用与移动电子商务的微支付方案》中对几种典型的微支付机制进行了简单的描述, 提出微支付在移动商务的应用中应该竟可能的减少用户端的计算机和存储负担, 他们对该机制进行了协议描述, 对参数进行了说明, 交代了交易前的准备以及交易过程, 也进行了协议说明和安全性分析, 最主要的是它和其他微支付机制进行了比较, 在计算效率, 灵活性, 存储需求, 通信量都有了明显的改进。

2 0 0 6年彭冰, 郎为明在《移动微支付系统研究》中提出了移动微支付的系统模型及特点, 描绘了以消费者, 服务提供商, 网络运营商, 金融机构为主体的模型。它的特点在于它的随身性和便捷性。而后又介绍了几种移动微支付系统, 即Paybox, Gis Mo, SVP等, 另外他还提出了移动微支付系统的研究方向, 市场认知和接受问题, 兼容互通问题, 账户管理问题, 信用与安全问题等。这些问题的提出为以后的移动通信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同年, 杨一涛在《对代币移动微支付模式的探讨》中在传统微支付机制基础上, 提出了多种微支付系统和扩展, 并在一些新的领域得到了应用, 以满足不同的安全性和效率需求, 本文大致写了基于四种模式的微支付, 即基于票据的微支付, 基于Hash链的微支付, 基于宏支付的微支付, 基于概率的微支付, 并对它们进行了浅析。

2007年王翔、秦智在《一种新型高效的多方交易微支付方案》中详细的介绍了Micropay的实现过程, 包括实现原理和效率, 效率包括安全性, 公平性和运营效率。最后还和Payword做了比较。同年, 张京伟在《移动商务中的微支付市场》中提出了移动商务中微支付的服务, 即短信服务, 数字音乐, 移动无线电邮, 移动搜索等, 并且说明了移动商务中微支付市场面临的挑战, 首先是安全性问题, 其次是移动终端硬件问题, 另外还有行业规范和各方面利益平衡, 支付可用性等, 移动微支付从现在到发展是移动电子商务在人们生活中逐渐渗透的过程。

2008年边龙龙、石丽秒在《浅谈电子商务中微支付问题》中阐述了微支付的内涵和特点, 并且对小额支付的优化提出了几点建议, 即简化销售过程, 优化支付过程, 使用URL定价和保护, 自动退款, 客户支持, 资金周转和结算成本等。还浅析了微支付目前的三种主要模式, 商业银行, 移动运营商, 第三方支付模式。并指出了微支付的发展前景。同年, 陈莉, 刘楠, 祝跃飞在《一种数字商品交易微支付方案》中提出了可自更新的哈希链机制, 阐述了微支付的方案。提出了开户协议, 支付协议, 付款协议, 异常处理协议等, 并对其性能进行了分析, 即效率分析, 公平性分析和安全性分析。

2009年阎思甜, 张伟杰在《“增值+微支付”报纸网络版收费的方向》写到美国报纸网络版收费是美国报业面对经融危机的选择之一, 但是从中国的角度考虑了中国网络版报纸是否能收费的问题。该文阐述了中国网络报纸没有采取收费制度的原因, 即公信力缺失, 中国网名没有对报纸付费的习惯, 其次就是基于中国文化的氛围, 知识产权和个人劳动价值没有被充分重视, 进一步的障碍就是技术手段。并且提出了改进方法, 策划大众化互联网品牌, 进一步整合加工优质内容, 开发自主核心产品。同年, 周丽、郑若艇、万健在《基于延期微支付的P2P流媒体激励机制研究》中提出了基于延期微支付的激励机制, 利用支付博弈分析, 并对支付博弈中间的NASH均衡进行了基本描述。这是微支付的一种新的机制。

2010年练斌, 陈恭亮在《高效反欺诈微支付方案》中指出Payword存在欺诈风险, 用户诈, 商家欺诈, 低效阻碍了系统实用化, 随即提出了反欺诈微支付方案, 反透支, 会话秘钥安全性目标的BAN逻辑证明, 并且进行了协议运行代价对比, 该微支付解决方案坚决杜绝用户透支, 防止商家利用Hash碰撞进行欺诈。该方案的提出使得微只付安全系统更加的完善。同年, 冯毅在《微支付存在问题的解决》分析了微支付存在的问题, 微支付产生的原因, 首要问题是安全问题, 其次是微支付开展受地域限制, 新系统建设成本的巨大, 还有就是法律问题。法律制度不完善, 用户私人信息保护机制不透明, 用户取证难等。

2011年马佩勋、唐铁斌在《基于移动微支付的手机钱包校园一卡通的研究与应用》中提出将移动微支付与校园一卡通结合起来, 这个系统总体分为一卡通中心, 校园转账系统, 应用子系统其中包括消费子系统和身份识别子系统两大类, 另一个就是第三方系统。移动微支付与校园一卡通的结合使得学生在校园一卡通的使用中更为的快捷方便。同年, 陈善学、姚小凤、周淑贤、李方伟在《一种适合3G移动的微支付方案》中提出了3G移动微支付模型, 这种模型除了要满足安全性、防欺诈性、不可否认性、公平性、匿名性等, 还应满足可伸缩性、通用性等, 更重要的是能赢取广大用户喜好和用户习惯。

2012年刘恒, 程云在《我国微支付发展现状分析》中对微支付的概念, 特点, 对移动微支付的业务流程进行了简述, 以及微支付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并对微支付的业务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即加强支付的安全性, 政府加强立法和监督工作等。

2013年罗禁莉在《“微战”正酣银行岂能鼾睡》中表明随着阿里推出余额宝之后, 微支付在我国就如雨后春笋, 银行也不能坐以待毙, 短短几个月之后, 工行, 农行, 招行等都加入了微信平台, 微信银行也慢慢的进入了人们的生活。该文阐述了微信银行的优势。

四、总结

综上所述, 微支付在上世纪90年代初已经在国外出现, 1998年开始国外已经对在线支付系统有了初步的研究, 即在互联网中诞生的在线支付。伴随着消费者需求的改变, 在国外出现了小额支付的概念, 并提出了小额支付的Micomint系统的原型。20世纪末移动小额支付已经在国外出现, 学者也开始了对移动小额支付协议的研究。除此之外有部分学者也开始考虑小额支付的市场问题, 还有部分学者仍在对小额支付协议的优化上不断的提出新的方案。

在我国国内, 从2001年开始也开始对微支付有了初步的探索, 起初是微支付在网络广告中的初步应用。随后便有许多国内的学者对互联网上小额支付系统展开研究, 提出了适用于小额支付的一系列方案。随着移动市场的不断扩大, 对于移动互联网下的微支付系统也在不断的被学者们所研究。除此之外也有部分学者对微支付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即微支付的应用服务方面以及微支付在我国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方面也开始了探讨。但是对于从消费者角度去研究移动互联网下的微支付却寥寥无几。

第三方支付文献综述 篇3

近年来,因通信信息的飞速发展,支付工具日新月异,产生了特征鲜明的第三方支付。第三方支付的发展依托于金融体系特别是银行业的支持,同时,第三方支付的创新与发展也深刻影响着传统金融体系;第三方支付服务业作为从事资金转移服务的专门行业,不仅涉及客户的切身利益,而且事关整个支付系统的安全以及金融市场的健全。因此,研究第三方支付对我国支付体系风险的监管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经济学对金融支付的研究原来主要在货币经济学领域内展开。近年来,随着支付工具的多样化、电子化和支付组织的网络化,支付经济学有从货币经济学中独立出来的趋势,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创新了金融支付的工具、渠道和网络,因此,研究第三方支付对支付体系创新带来的市场竞争、合作、风险和监管,也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关于第三方支付的风险问题,国外的研究尚未找到,能够找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网络金融、电子商务等方面。Cecelia Kye(2001)研究了欧盟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监管问题及采取的政策。欧盟规定第三方支付媒介只能是商业银行货币或电子货币,这就意味着第三方支付公司必须获取执照和审批,实行审慎监管的原则,严格限制将客户资金用于投资,对洗钱风险进行控制等。Irene S.Y.Kwan 等(2005)提出电子商务的重点是提高关注度,而绝大多数的电子商务中介都从事媒介和宣传服务工作。Dan J.Kim(2005)指出网上交易中的第三方服务机构所提供的各种服务,诸如消费者隐私保护组织、信用卡授权机构等,并且对 eBay 公司这一第三方服务机构所提供的服务做了简单介绍,即只有买方将货款转给第三方契约公司后卖方才会发货,而买方未收到所买商品前第三方支付机构不会将货款划转给卖方,因此第三方契约公司作为信用中介,能很好的为买卖双方规避风险。

(二)国内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由于我国信息化程度不够高,电子商务起步较晚以及不完善的市场环境等原因,国内对第三方支付的研究方向和国外侧重点不一样。

1.在论证第三方支付发展的必要性时,研究者主要从经济学外部性、供需理论、规模经济、博弈论等角度论证。

马宁(2009)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第三方支付存在的必要性,主要是从外部性、规模经济、博弈论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张玉彪(2011)等人运用博弈论和供需模型分析第三方支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梳理我国第三方支付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陈维滨(2012)认为第三方支付存在法律风险、金融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及安全技术风险问题,主要针对第三方支付的各类风险及买卖双方的博弈进行分析,通过引入支付宝作为案例对第三方支付平存在的风险及博弈进行实证分析,提出第三方支付发展的合理建议。

2.在识别第三方支付存在的风险时,研究者主要是使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头脑风暴法、专家问卷调查法、定性分析法等。

李敏、李兴凯(2007)等人研究了我国网络第三方支付过程中的风险问题,并以风险管理的理论对各种可能的风险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针对不同性质的风险各有侧重得选用与之相应的方法进行评价,如文中采用综合模糊评价方法对信用风险评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等;马宁(2009)使用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情景分析法、风险类别列举法、现场调查法等对第三方网上支付流程中的风险进行详细的分析,把风险分为法律风险、金融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技术及操作风险,且比较了美国、欧盟与我国的风险防控现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张玉彪(2011)等人识别第三方支付潜在的金融风险,对个体金融风险大小进行数量评估,并运用模糊综合分析方法对第三方支付金融风险进行综合评价;李颖(2013)分析了第三方支付所面临的风险,设计了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通过专家问卷调查结果对各个指标的权重进行了计算,并以支付宝为实例,应用模糊层次分析法,按照最大隶属度原则,提出了完善第三方支付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改进措施;庞海峰(2013)针对我国金融体系外第三方支付的现状,采用定性分析等方法,分析发展第三方支付面临的各种风险,主要包括洗钱风险、套现风险、违法犯罪风险、诚信风险、技术安全风险,提出了包括行业监督、法律监管、技术安全及行业间协作等方面相应的对策建议,使得防范金融体系外第三方支付的风险更加有效。

3.在度量第三方支付各风险时,主要采用了Logistic 回归模型、极值理论等方法。

冷德军(2007)等人以我国商业银行的年度数据为基础,利用Logistic 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得出:国家风险、流动性风险、货币因子和存贷因子对现代支付风险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梁淑怡(2009)在度量风险方面使用极值方法,所得到的风险值比使用传统VAR模型得到的风险值更符合风险的实际大小,且使用极值方法一般均会略微高估实际风险,而是用传统VAR则是会低估实际风险,相比之下,在于风险防范方面,稍微多一点的风险准备总比不足的强;方艳杰(2011)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影响因素进行论证之后,接下来通过回归分析各个因素对感知风险的影响程度,根据论证结果再提出一些相关的建议;李医群(2011)认为第三方支付市场还处在发展初期,面临诸多风险问题,尤其是新增的与IT有关的操作风险,文中使用现代金融风险测量技术度量在线第三方支付的风险,运用极值理论进行建立相应的评价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

4.部分研究者从银行的角度出发,使用度量金融风险的方法,如使用巴塞尔协议关于银行风险管理的方法,推广至第三方支付风险评估与管理。

冷德军(2007)等人以我国商业银行的年度数据为基础,把 Logistic 回归模型引入到分析支付系统参与者的支付风险,利用各个商业银行的年度统计数据预测发生支付风险的概率,以期利用数据分析对支付参与者进行支付风险预警,防范支付系统中发生支付风险的发生;李医群(2011)使用现代金融風险测量技术度量在线第三方支付的风险;谢静(2012)从银行的角度出发,将巴塞尔资本协议中的风险管理框架与第三方支付行业相结合,文中还将对第三方支付行业的生命周期进行定位,对比第三方支付企业与银行各自的优势、劣势以及面临的机会和威胁,最终实现对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技术风险进行分析识别,并提出应对建议的目的;唐蕾(2013)尝试构建电子银行风险管理关键影响因素的理论框架,该理论框架将揭示出具体影响电子银行风险管理的关键因素及其作用机理模型,并运用贝叶斯推断模型,从某银行的电子银行交易额出发来判断其电子银行交易风险是否存在异常,以便后续采取适当的管控措施。

二、研究方案设计

注:

1.计分卡中的专家为“风险评估专业人员”,可以是风险评估专家或是业务专家,也可以是其他相关的专业人员,或是利益相关方。这里的专家和专业人员并不只是行业或企业外部的风险管理专家,还包括组织内的业务骨干和高级经理。

2.风险评估还需要供应商、分销商、客户和企业管理者的参与。不同利益相关方因其内外部环境不同,可能导致对同一风险所感受的风险影响程度大不相同。

3.使用步骤如下:

(1)分析主要风险后果,寻找风险诱因

(2)设计评价指标

(3)综合分析各项因素,专家打分

(4)使用权值法计算总风险值 ,将每一项风险的风险值乘以其权重,得出总风险值

不足之处:

本文的问卷大多都需要专家或是专业人士填写,由于作者接触的专业人士有限,可能获得样本容量十分有限,但是会尽力增加样本容量,使问卷结果可靠性提高。由于国内外学者对第三方支付的风险研究涉及不多,参考资料有限,以及本人理论水平的有限,对第三方支付存在的风险认知及防范还不够具体和深入。

参考文献

[1]马文·拉桑德.风险评估理论、方法与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6月.

[2]李素鹏.风险矩阵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应用[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年2月.

[3]宋平.在线支付协同管理模式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4]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2013年(上).

[5]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3年7月.

[6]艾瑞咨询.互联网创新金融模式研究研究报告.2013年7月.

[7]Hsien Tang Tsai,Leo Huang. Chung Gee Lin. Emerging e-commerce development model for Taiwan[J].Tourism Management.2005.26 (11).

第三方支付模式研究 篇4

作者:陈旭光[2006-05-09]

内容:摘要:网络支付是电子商务的关键环节,也是电子商务得以顺利发展的基础条件。第三方网络支付方式作为一种新的网络交易手段和信用中介,不仅具备资金传递功能,而且能对交易双方进行约束和监督。本文从传统网络支付方式出发,介绍了第三方网络支付模式的概念、特点和运作流程,并就第三方支付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网络支付,第三方支付,银行卡,电子商务

Abstract: Network payment is the essential part of e-commerce, also is the foundation which the electronic commerce can smoothly develop.As a new method, the third-party network payment pattern not only has the transmission function, but also can restrain and supervise bothtransaction sides.This article embarks from the traditional network payment way,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the third-party network payment and it’s characteristic and process, then discusses the existential questions on the third-party payment pattern.Keywords: network payment, the third-party payment, credit card, electronic commerce

随着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了商品交易的最新模式。在电子商务活动中,商家在网络上销售商品,消费者在网络上进行选购,商品交易的过程完全在网络环境的虚拟市场中完成,这就要求支付过程和支付手段必须完全电子化并实现网络支付。可见,网络支付是电子商务的关键环节,也是电子商务得以顺利发展的基础条件。

一、传统网络支付模式

网络支付系统是指消费者、商家和金融机构之间使用安全电子手段交换产品和服务,即把新型支付手段,包括电子货币、信用卡、借记卡、智能卡等的支付信息通过网络安全地送到银行相应的处理机构来实现电子支付。网络支付将消费者、商家和金融机构连接起来,使个人和企业突破了时间、空间距离和物理媒介的限制,足不出户即可完成支付结算,实现了支付快捷、方便和安全。

在日常生活中,现金、支票和信用卡是三种人们最基本的支付方式。而网络支付由于采用了更灵活的技术,支付方式则更加多样化。根据支付手段的不同可以分为银行卡系统、电子现金系统、电子支票系统和移动支付系统。随着金融业的发展,银行及各金融机构发行了大量的储蓄卡、借记卡及信用卡,同时也提供了多种基于卡支付的设施(如ATM,POS机等)。银行卡相比于现金更安全和方便,现在已经成为最流行的网络支付方式。基于银行卡的网络支付主要有两种模式:

1.SSL协议模式

SSL(Secure Socket Layer)协议,即安全套接层协议,是由Netscape公司设计开发的网络信息安全传输协议,它是针对互联网环境提出的建立在可靠的传输基础(TCP/IP)上的一项协议,旨在实现数据信息的安全传递,提高应用程序之间的数据安全性。基于SSL协议进行网络支付时,客户首先到网络商店选购商品,在提交订单时用户的浏览器和网站服务器通过SSL协议进行链接向商家发送包含客户资料的购买信息;其次,商家把信息转发给银行,银行验证客户信息合法性后将客户账号的资金转移到商家的账号中;随后,银行通知商家付款成功,商家通知客户交易成功并发货。在这种模式中由于浏览器支持SSL协议,因此不需要额外的软件支持,节省了相关费用,但客户的信息是经过商家转发的,这使得客户资料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具体过程如图1:

1)确认网络商店的合法性。

2)返回商家认证签名。

3)使用数字签名向商家发送订单。

4)请求交易授权。

5)交易授权回复。

6)订单确认,完成交易。

(++++图1基于SSL的网络支付过程)

2.SET协议模式

SET(Secure Electronic Transaction)协议是Visa和MasterCard信用卡组织联合制定的支付标准,其主要特点在于它要求客户、商家和银行都申请数字证书来标识身份,而且它要求在客户端、商户端和银行端都安装SET软件来产生和传递订单及支付信息。SET协议可以使订单信息和客户账号信息在互联网络安全传输,商家可以更及时判断信用卡的支付是否有效。对于客户来说,他的账号和有关私人信息不会被商家获得,这使客户更放心地进行网络支付。具体过程见图2:

(++++图2SET支付过程)

1)客户选定商品并输入订单。

2)向银行请求支付许可。

3)支付确认。

4)订单确认,交易完成。

3.传统支付的弊端

基于SSL的支付模式不需要专门的软件投资,应用比较广泛,但由于交易时客户的私人信息需要通过商家传送给银行,所以交易安全程度较低。SET模式下交易有了更安全的保障,但需要通过认证中心下载证书,因此支付过程相对复杂一些。SET支付自1997年推出以来一直没有得到广泛应用,5年后两大信用卡组织各自推出了另外的支付技术。Visa组织推出了3D-Secure,其标志为Verified By Visa(VbV),MasterCard推出了安全支付应用(SPA)。这两种解决方法都把注意力集中到银行卡用户身份验证上,做到实时检验用户支付指令的有效性,避免信用卡欺诈。

但这些传统的支付方式只具备资金的传递功能,不能对交易双方进行约束和管理,支付手段也比较单一,交易双方只能通过指定的银行界面进行资金的划拨,在整个交易过程中,无论是产品质量、诚信交易还是退换货方面都无法得到可靠的保证。并且这些支付手段较为单一,尚无法覆盖除了B2C支付之外的其它支付需求。随着电子商务的深入发展,支付领域的创新成为可能,尤其对于潜力巨大的C2C市场,合适的支付机制将改变目前在线竞价市场热闹而缺乏交易的局面。

二、第三方支付模式

1.第三方支付模式概述

第三方支付模式是指由已经和国内外各大银行签约,并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第三方独立机构提供的网络支付模式。在第三方支付模式中,客户选购商品后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支付,第三方通知商家货款送达、进行发货,买方在验证货物之后,可以通知第三方付款给商家。

第三方支付模式的支付网关位于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和传统金融专网之间,沟通互联网络的数据与金融系统内部的数据,完成通信、协议转换和数据加密功能,起到隔离和保护金融专网的作用。第三方支付的支付网关连接了多家银行的内部网关,形成统一的支付接口向在线商家提供服务,使商家可以同时利用多家银行的支付功能。而且,支付网关除了从技术上完成数据传输的功能外,也承担了一部分的资金转账功能及其它增值业务。第三方支付模式的支付平台为用户提供了实施性更高,功能更丰富的各类支付功能模块;无论是时下流行的手机交易还是IP交易,支付平台都可以为其提供更强大的技术支持。

2.第三方支付流程

(++++图3第三方支付模型)

第三方支付模式使商家看不到客户的信用卡信息,同时又避免了信用卡信息在网络多次公开传输而导致的信用卡信息被窃事件,第三方支付模式的流程如图3:

1)客户和商家都在第三方支付平台注册姓名、信用卡号等资料信息,并开设账号。

2)客户在商家的网络商店进行购物,提交订单后,商家将客户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账

号和支付信息传送给第三方平台请求支付。

3)第三方支付平台向客户发出支付请求。

4)客户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连接到开户银行进行支付。

5)支付确认返回给第三方支付平台。

6)第三方支付平台通知商家客户已经付款。

7)商家向客户发货。

8)客户收到货物并验证后通知第三方支付平台。

9)第三方支付平台将货款转入商家的账号中。

注:在第四步中,客户从开户行将资金转入第三方支付平台中。

3.第三方支付的特点

第三方支付的整个过程主要是通过双方都信任的第三方完成,客户可以在第三方支付平台开设账号,信用卡信息不用在互联网络多次传送,在网络传输的只是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账号,因而除了第三方代理之外,任何人,包括商家都看不见客户的信用卡信息,从而保障了信用卡信息的安全性。从流程来看,采用第三方支付模式具有以下优点:

①可以消除人们对网络购物和交易的顾虑,让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和使用网络的交易功能,推动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②可以为商家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帮助商家网站解决实时交易查询和交易系统分析,提供方便及时的退款和止付服务,起到仲裁作用,维护客户和商家的权益。

③第三方支付平台提供一系列的应用接口程序,可以帮助商家降低运营成本,帮助银行节省网关开发费用。

④第三方支付服务系统有助于打破银行卡壁垒。由于目前我国实现在线支付的银行卡各自为阵,每个银行都有自己的银行卡,这些自成体系的银行卡纷纷与网站联盟推出在线支付业务,客观上造成消费者要自由地完成网络购物,手里面必须有十几张卡,同时商家网站也必须装有各个银行的认证软件,这样就会制约网络支付业务的发展,而第三方支付服务系统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第三方支付模式交易成本低(大多数平台现在处于免费状态),对小额交易很有吸引力。缺点是客户和商家事先都必须到第三方支付平台注册,而且客户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账号也有可能在网络被盗。不过,由于是小额支付,在发现账号被盗之后,客户的损失也不会很大。

三、第三方支付的问题分析

1.法律问题

第三方支付模式不仅仅提供技术平台,它提供的服务其实类似于结算业务,而结算业务,根据我国《商业银行法》的规定,属于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必须经过银监会的批准才能从事。任何一个第三方支付服务商,都会尽量称自己为中介方,在用户协议的多处地方避免说自己是银行和金融机构,试图确立自身是为用户提供网络代收代付的中介地位。由于涉及类似网络交易平台的法律地位,在交易中的法律责任等很多法律问题都没有明确的立法加以规范。

目前,从我国电子商务领域的法律制度建设上来看,只有一个确立电子签名与手写签名具有同样法律效力的《电子签名法》;在规章层面上,信息产业部出台了《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中国电子商务行业协会推出《网络交易平台服务规范》;另外,最近颇受关注的由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电子支付指引(征求意见稿)》,虽然可以说是直接针对电子支付出台的规定,但是,一方面,其尚处于征集意见阶段,另一方面,它的法律约束力或适用范围还有待明确。除此之外,中国电子商务领域尤其电子支付方面的立法还有很大面积的空白地带。

2.资金吸存的隐患

在网络世界进行资金划拨,资金的安全恐怕是客户最为关心的问题。网络支付机构一般都有一种资金吸存行为,这使得它具有了类似银行的部分功能。在支付过程中,资金在第三方里面会出现一段时间上的滞留,随着将来用户数量的急剧增长,这个资金沉淀量将会非常巨大。

那么,这笔庞大资金的安全,由谁来负责谁来保障?出现风险了,又由谁来控制?

“资金的安全,将来可能要有些比较明确的说法。对于第三方支付服务商来说,沉淀资金不能擅自挪用,不得被侵占,是把它作为一种存款来认定,或是需要交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来维护这部分资金的交易安全,这些都在我们的考虑之中。”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的相关人员表示。

四、网络支付的发展前景

如今,美国的网络购物市场采用网络支付的成交金额占总成交金额的43%,美国首屈一指的第三方支付平台Paypal占据了整个网络支付市场90%的份额。中国电子商务发展落后美国许多年,相关预测显示,到2007年,中国电子商务仅C2C领域的成交总量即可达到210亿元。如果按网络支付方式的金额占总成交金额43%的比例计算,2007年中国整个网络支付的金额将超过90亿元。Paypal公司已于2005年进军中国市场,网络支付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已经拉开序幕。

参考文献:

[1] 孙森,《网络银行》[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2] 杨青,《电子金融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3] 陈进、付强,《网络银行服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第三方支付牌照银行合作情况 篇5

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发放已经一月有余,现在距离9月1日的“大限”只剩一个半月,第二梯队已经迎头赶上,开始为第二批牌照摩拳擦掌。与此同时,持有牌照的第三方机构也开始大肆跑马圈地。围绕着第三方支付“正规军”、第二梯队和备付金存管行的“战斗”,已经悄然开启。

第二梯队“冲刺”牌照大限

今年5月,央行向全国颁发了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申请第一批支付牌照的企业有32家,最后发了27张,以互联网支付为主的电子支付企业全面覆盖,让国内第三方支付业走出了政策的“灰色地带”。根据央行的规定,自9月1日起,未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企业将不得从事第三方支付业务。对于还没拿到牌照的公司来说,现在就是要赶紧拿到牌照。

据了解,目前全国多家第三方支付企业都在“冲刺”牌照申领,而为了体现自己的实力,各家企业也纷纷“跑马圈地”,不断扩大使用范围、增加商户规模。中国支付体系研究中心主任张宽海认为,部分预付卡企业未获牌,可能与提交申请资料时间晚或股本成分不符有关。易观国际则表示,有了第一批发牌的经验,接下去的发牌会加速。

除了已经生存多年的第三方支付企业之外,三大运营商旗下公司也在努力。此前被看好的的运营商至今却未出现在央行公示范围内,而钱袋网出乎业界意料地进入第一梯队,成为首批拿照公司中唯一一家专注于移动电话支付业务的企业。市场消息称,酝酿已久的中国移动支付公司近日已悄然成立,7月1日已获得营业执照,公司全称为“中移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据悉,中移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成立后,也将申请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工作纳入首要任务。相关人士表示,“虽然三大运营商成立的支付公司获得牌照无悬念,但是运营商也需要符合相关条件,9月1日将是大限。”

首批持牌机构大肆跑马圈地

央行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国内300多家支付企业中,除了背靠淘宝网的支付宝、在腾讯“大树”下的财付通,以及少数有一定口碑的独立第三方支付企业实现盈利外,大多数第三方支付企业仍举步维艰。

在业内人士看来,9月1日“大限”之前绝大多数企业可能都申领不到牌照,但他们现在的努力仍然可以为日后被并购积累筹码。与此同时,一些自认为获牌无望的企业,也开始奔赴京广沪等地寻求收购。据深圳某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介绍,“5月底央行公布了第一批领到牌照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名单,我们不在其中,从那个时候开始,已经陆续有六七拨人来找我们洽谈,有想收购的,也有想参股的。”

而这也为持有牌照的第三方机构大肆跑马圈地提供了机会。从第三方支付企业近日一份供业内交流的简报中透露出的信息来看,北京、上海等多家首批获得牌照的行业巨头,已开始向其他省份扩张,寻求并购或者合作的机会。市场人士认为,这种扩张主要是针对第三方预付费卡,在首批拿到全国牌照的27家企业中,获得预付卡的发行与受理资质的有6家,这些公司必然要走出自己的大本营扩展外部市场。

银行暗战第三方支付备付金存管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一个庞大的支付产业的形成,银行也看到了未来的业务机会。

在《征求意见稿》出台前,仅有支付宝等少数国内第三方支付公司委托银行每月对客户的交易保证金做托管审计,其他公司则会依托三四家银行提供备付金托管与清算服务。而随着5月26日首批支付牌照正式发放,一场第三方支付公司挑选客户备付金存管行与回流备付金的“战斗”悄然开启。

艾瑞咨询最新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第三方网上支付的交易规模达到3650亿元,同比上涨102.6%。如果按5%交易金额被沉淀计算,仅在网上支付领域近180亿元资金将回流银行存款。业内人士表示,获得第三方支付备付金存管资格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存款规模等都会带来有利影响,而在一些支付公司涉足预付卡业务之后,银行也将获得更多沉淀资金。

日前,支付宝正式宣布选择工商银行作为其备付金存管银行,这也是首次有支付公司公布备付金存管银行情况。根据艾瑞咨询报告,2010年中国第三方网上支付行业整体交易规模达到10105亿元,其中支付宝占据半壁江山。这也就意味着,支付宝全年的“流水”交易金额在五六千亿元,再加上支付宝账户余额,资金量十分可观。

数据

艾瑞咨询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第一季度,中国第三方网上支付的交易规模达到3650亿元,同比上涨102.6%。其中,2011年第一季度支付宝的市场份额占比达到49.56%。

已获得牌照公司推进备付金托管

●本月初,建设银行与深圳华夏通宝商务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华夏通宝将选择建行作为主要的结算银行,建行将向华夏通宝优先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包括授信支持和适合业务发展的资金结算服务,同时将发行联名银行卡,用于支持华夏通宝第三方支付业务的开展等。

●7月上旬,浦发银行也与首批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上海付费通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成为付费通的备付金托管银行,并就备付金存管以及EBPP(电子账单处理及支付系统)业务合作达成一致。据媒体报道,目前浦发银行已与十余家第三方支付机构达成备付金存管业务合作意向,抢滩第三方支付市场。

●快钱公司日前也宣布与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广发银行、上海市农商行等八大银行分别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而包括广发在内的多家银行近日也接连表示,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应该突破双方目前基于第三方支付等少数传统业务的浅层次合作,“进入更深、更广、更紧密合作层面”。

现状 多数企业已提出申请

目前,京广沪等一线城市的主流预付卡企业大多已提出了第三方支付牌照申请。

近日,一张落款为7月12日的公告出现在杉德卡的官方网站,公告显示,上海杉德支付网络服务发展有限公司正式向人民银行申请预付卡发行与受理支付业务许可;

百联宣布出资1亿元打造“安付宝”,已向央行提交了申请材料,央行也已受理并进行了现场审核,公司表示在正常情况下,9月1日前安付宝可以取得预付卡发行与受理许可证;

联华OK卡和便利通卡都相继“拗断”了和支付宝的合作,农工商超市集团也放弃支付宝,宣布注资1.5亿元自建的便利通网上支付平台,目前正在向央行申请第三方支付业务牌照;

此外包括纽斯达卡、大众商务卡、新华一城卡等其他预付卡相关企业也表示,已向央行提出了申请。

名词解释

第三方支付是指一些和国内外各大银行签约,并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第三方独立机构提供的交易支持平台。它通过与银行的商业合作,以银行的支付结算功能为基础,向政府、企业、事业单位提供中立的、公正的面向其用户的个性化支付结算与增值服务。

整个行业将发生新格局

实际上,尽管第三方支付市场规模巨大,但也不能保证每一家企业都活得滋润。经过十来年的发展,第三方支付行业成熟的盈利模式就是赚取手续费差价,即商家手续费与银行手续费之差。而随着更多的第三方电子支付企业进入市场,为争夺市场份额,整个行业都处于价格战之中。

即使是已经拿到牌照的第三方支付企业也是如此。钱袋网执行董事孙江涛此前曾表示,并不是像外界想的那样,拿到第三方支付牌照就等于赚到钱了,“移动支付仅是网络支付其中一小块,也是毛利率最低的一类”。

有意思的是,目前很多拿到牌照的互联网支付的公司也喊出了“三年内上市”的口号,虽然目前这还只是一个概念,但也可管窥这些企业的发展意向。用快钱CEO关国光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的话来说就是,第三方牌照发放后,整个行业将产生新的格局。他表示,法律地位明确了,整个产业投入会加大,毕竟资本是要追逐高增长的行业。“今后的创新速度也会加快,人才的进入使得市场的扩张也会加快”。

基金销售第三方支付在研究中 篇6

证监会有关部门发出通知指出基金销售第三方支付政策正在研究制定中。

证监会基金部日前下发 《关于基金销售第三方支付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指出,证监会基金部至今未批准任何专业第三方支付机构为基金管理公司或基金代销机构提供基金销售支付服务,相关政策正在研究制定过程中。

据了解,在目前基金销售支付形式中,一种是银行为基金公司提供的支付服务,比如建设银行为部分基金公司网上直销提供的服务;另外一种是基金公司和上海银联电子支付公司(ChinaPay)等第三方机构的合作。

据业内人士透露,国外很多基金销售机构都是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如果基金销售机构与本身就有销售基金资格的银行合作,无疑,银行又要参与销售基金利益的分成,销售基金机构的利润将会进一步摊薄,所以,与专业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非常有利。

对于监管层发布该通知,一家基金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目前管理层关于推出第三方支付一事,应该是慎之又慎的,在投资者申购、赎回基金以及在相关账户之间划转过程中,可能会有漏洞,一旦第三方卷走或者挪用投资者申购赎回款项,投资者的利益将受到损害,这是各方都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目前基金销售第三方支付参与基金销售的资金量已经变得不小,根据广州银联网络支付有限公司网上公布的资料,该公司通过银联网络基金直销平台,实现了基金公司的网上基金产品直销。银联网络基金直销业务自2002年投产以来业务发展迅猛,预计2007年底合作基金公司有40多家,2006年交易金额53亿,到2007年截至8月底基金交易额已达227亿多元。

上一篇:专业讲座简报下一篇:榜样·致敬老英雄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