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法律问题

2024-08-16

第三方支付法律问题(精选12篇)

第三方支付法律问题 篇1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 我国居民选择进行跨境网上消费的越来越多, 商户之间进行跨境交易的频率也逐渐增加, 相关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跨境支付业务也随着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日益增加, 第三方支付平台跨境支付业务具有支付方式虚拟化、结算方式多样化等特点, 然而由于第三方跨境支付业务刚刚发展起来, 对应的相关管理监督措施并没有及时跟上, 对于外汇资金的流动管理不规范, 存在管理漏洞, 容易被不法分子所利用, 因此对于第三方支付平台跨境支付业务的监督管理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第三方支付平台跨境支付业务发展状况

跨境支付规模。我国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跨境支付业务是在2009年由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进行的, 当时国内进行跨境支付业务的平台主要是浙江支付宝公司和深圳财付通公司。经过几年发展, 到2011年我国国内最大的跨境支付业务平台支付宝公司, 每年的跨境支付总额达到6亿美元, 这仅仅只占到全国跨境支付的5%, 其余的数百亿美元的跨境支付业务由第三方的支付平台PayPal所垄断。

跨境支付种类。我国国内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跨境支付方式主要是通过与国内银行进行合作, 进行网上银行的支付, 主要包括有购汇方式和收汇方式两种。购汇方式是指我国境内持卡人员在境外进行消费时提供的人民币进行结算、外币结算服务方式;收汇方式是指第三方支付平台为境外的电商企业提供对应的外币收入时的人民币进行结算方式。

机构经营模式。按照我国现在第三方支付平台在跨境支付业务的主要经营模式来看, 可以分为三类主要的经营模式。第一类是主要针对跨境电子购物、B2B外贸的第三方支付平台, 例如我国的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二类是不仅仅涉及跨境电子购物、B2B外贸, 同时涉及境外存取款、刷卡消费等金融服务的支付机构如银联;第三类是在全球范围内布局发展比较成熟的提供境内境外支付业务的第三方企业如PayPal。

二、第三方支付平台跨境支付业务的主要流程

第三方支付平台跨境支付业务购汇流程。国内的消费者登录境外的电商平台并在平台选择下订单, 电商平台在将订单支付信息发送到第三方支付平台, 第三方支付平台对消费者的信息进行校验, 国内消费者与第三方支付平台通过人民币的方式对相关订单款进行结算, 结算后, 第三方支付平台通知电商平台已经收到订单款, 境外电商平台进行发货及提供相关服务, 消费者获得对应货物或服务后, 通知第三方支付平台, 第三方支付平台通过银行将对应款项进行外汇结算, 交易结束。

第三方支付平台跨境支付业务收汇流程。境外的消费者登录境内的电商平台并在平台选择下订单, 电商平台在将订单支付信息发送到第三方支付平台, 获得消费信息后, 第三方支付平台对境外消费者的信息进行校验, 境外消费者与第三方支付平台通过对应的外汇方式对相关订单款进行结算, 结算后, 第三方支付平台通知电商平台已经收到订单款, 境内电商平台进行发货, 以及提供相关服务, 境外消费者获得对应货物或服务后, 通知第三方支付平台, 第三方支付平台通过对应合作银行将对应款项进行人民币结算, 交易结束。

三、第三方支付平台跨境支付业务中存在的问题

在跨境电商模式下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业务容易出现虚假的交易问题。跨境电子商务的支付是通过第三方的支付公司进行交易, 第三方支付公司无法对交易双方账户的具体信息, 并且无法为个人办理相关的对外支出申报。如果将第三方的支付公司作为统一的外汇单位进行支付给境外方, 这就没法证实交易双方的真实信息, 无法审核交易资金的来源, 出现了监管的漏洞。这样一些不法分子可以通过其进行境外的洗钱活动及一些黑钱的转移等, 增加了国际犯罪的风险。

由于第三方支付平台跨境支付业务兴起不久, 对应的相关法律并没有出台, 使得对于其监管处于真空状态。国内一些第三方支付企业在没有取得国内的支付资格, 可以通过与国外的银行合作, 通过账号共享等方式, 实现跨境的支付, 而现在我国根本没有相关的法律和措施对境外的支付机构进行监督和管理, 这使得跨境第三方支付的监管处于灰色地带, 给一些第三方支付企业利用监管漏洞进行违规操作提供了机会, 这对于以后跨境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第三方支付平台跨境支付业务存在支付金额限制。我国的第三方跨境支付仍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 国家税务局和中国银行还没有相配套的制度措施, 所以至今仍没有比较规范的制度对跨境支付进行规范管理。由于我国规定当跨境贸易总额超过3万美金的需要提供相关税务凭证, 但是第三方支付企业是集中大量中小企业的合款进行支付的, 无法提供对应的税务凭证, 所以当支付金额超过3万美金, 第三支付企业无法进行办理。

四、第三方支付平台跨境支付业务的管理措施

加强对于第三方跨境支付的信息审核。首先需要对跨境的包裹信息的进行审核, 要求第三方支付机构将其对应的跨境电子商务交易实物信息的报关单提供给银行, 以便银行对其真实性进行审核。第二, 加强对于跨境网络虚拟货物的交易审核。由于类似网络音乐、电影、游戏货币、账号等跨境虚拟交易不备实物进出口审核信息, 因此将该类跨境交易归类为服务交易, 对于该类虚拟货物的交易需要严格进行备案、对其支付收汇、付汇进行严格管理, 对跨境虚拟货物的外汇收付进行及时监督;第三, 搭建第三方跨境电商信息平台, 通过多部门协商, 共同建立相关的第三方跨境电商信息平台, 及时利用平台对交易双方的信息进行管理, 以保证交易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对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规范化管理。为了避免第三方支付在跨境支付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我们需要在下面三个方面进行加强。第一, 第三方支付企业建立比较完善的自律制度。对于第三方的支付企业跨境支付仍处于初步阶段, 发展迅速, 需要进行一些探索和尝试, 但同时也需要行业内严格的自律制度来解决一些可能遇到的问题, 例如上文中提到的, 对于支付双份身份信息的不确定性, 交易双方的信用记录问题等, 第三方支付企业可以在双方注册之初就建立严格的审核制度, 对其信息的有效性进行较为严格的审查, 同时记录每个用户的交易历史和信用记录, 实现对交易双方的安全保障。第二, 及时指定相关的法律规范, 使得第三方支付方式的监管有对应的法律和规范作为依据, 仅仅依靠第三方支付企业的自律是完全不够的, 需要我国相关部门加快第三方支付企业跨境支付方式的立法进程。

完善国内信用体系。跨境电子商务信用体系涉及了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 因此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信用体系就需要参考已经建立比较完善的美国及欧洲国家的信用体系的建设情况, 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来进一步建立自己的信用体系, 从而实现对于我国跨境电子商务规范化和制度化。主要需要完善的有以下几方面:第一, 针对跨境电子商务建立信用体系。我国相关的监管部门需要严格查出跨境电子商务中的侵权、欺诈, 以及假冒伪劣产品, 建立我们自己的跨境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并且通过第三方的管理机构, 对相关企业的信用评级、信用交易保障, 以及信用征信提供综合的一体化服务, 协助建立我国的跨境电子商务信用体系;第二, 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跨境电子商务可以采用现代化的信息处理技术, 对于跨境电子商务整个交易流程来说, 无论是网上信息的传递、网上交易、网上结算还是最后货物的送达, 这些都对相关企业的信用记录产生影响, 所有的过程都会有历史记录, 可以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对于所有的这些过程进行监管分析, 从而可以对所有交易双方的信用情况进行分析处理, 保障跨境交易的过程;第三, 跨境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意义重大。首先, 跨境电商平台可以对在自己平台上的货物质量提供保证, 这可以参考国内的电子商务平台如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平台。其次, 跨境电商平台可以引入一些高信誉的优质商户, 提高商家的信用质量。还有跨境电商平台可以对日常各个企业, 以及商铺的交易情况进行分析管理, 可以分析出各个商户的信用情况, 有助于跨境电子商务信用体系的建设。

五、小结

对于第三方支付平台跨境支付业务监管问题, 我们必须要遵循逐步发展、循序渐进的原则。在进行相关试点操作时, 一定要以有利于第三方支付业务发展和支付业务监管为基础, 结合现代计算机信息化技术进行跨境支付业务的结算。同时也要保证跨境支付业务中信息传递、存储和交换中的独立性和安全性, 推动我国第三方支付平台跨境支付业务快速发展, 促使我国第三方支付企业从被动监管, 转变为积极主动参与相关规则措施的制定。

摘要:随着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 第三方支付平台跨境支付业务也随之发展起来, 由于发展时间较短, 发展速度过快, 在第三方支付平台跨境支付业务中许多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对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产生了阻碍。本文通过研究我国第三方支付平台跨境支付业务发展状况, 并整理分析出我国第三方支付平台跨境支付业务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提出解决对策和措施。

参考文献

[1]刘娟.小额跨境外贸电子商务的兴起与发展问题探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电子商务物流服务创新[J].对外经贸实务, 2012, (02) :89~92.

[2]王外连, 王明宇, 刘淑贞.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的现状分析及建议[J].电子商务, 2013, (09) :23~24.

[3]刘嘉旻.出境电子商务海关监管模式初探——以企业对消费者 (B2C) 电子商务贸易方式为例[J].上海海关学院学报, 2012, (05) :58~63.

[4]陈曲, 林铠燊.第三方支付企业跨境发展初探——以支付宝为例[J].特区经济, 2013, (09) :208~210.

[5]黄永江.关于构建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及支付外汇业务管理体系的研究[J].金融会计, 2013, (07) :22~29.

[6]王为人.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及对中小外贸企业的影响[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 2006.6.

[7]赵佳英, 郑称德等.我国电子商务商业模式动态演变:基于内容分析法的纵向研究[J].情报杂志, 2013, (3) .

[8]王杏平.跨境电子商务与跨境第三方支付管理探究[J].支付创新, 2013, (10) .

[9]姚海放.电子商务中第三方支付平台安全监管的法律规制[J].专题研究, 2010, (9) .

[10]鄂立彬, 黄永稳.国际贸易新方式:跨境电子商务的最新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14, (2) :22~31.

第三方支付法律问题 篇2

■ 胡艳华

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第三方支付业务产品层出不穷,在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合作中,代扣业务是我行与多家第三方支付平台普遍开展合作的业务之一。本文以我行与支付宝公司合作的“快捷支付”业务为例,分析此类业务模式中存在的法律风险并提供风险防范建议。

一、“快捷支付”业务概述

我行与支付宝公司合作的代扣业务即“快捷支付”业务,该业务模式为:首先,持有银行卡的个人客户需通过支付宝平台,输入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个人身份信息及手机短信数字验证码后,开通“快捷支付”服务;开通该服务后,客户每次在支付宝平台进行网上支付时,仅需输入支付宝支付密码即可完成付款,省去了跳转至网银页面操作的步骤。但是,就开通“快捷支付”服务后的每笔支付流程而言,支付过程又具体细分为以下两个操作环节:第一步是客户在支付宝平台输入支付宝支付密码后,提交付款指令;第二步是支付宝收到客户付款指令后向银行发送扣款指令,银行根据支付宝的扣款指令从客户的银行卡账户中扣划相应资金至支付宝。由此可见,“快捷支付”业务与传统网银支付方式的区别在于:“快捷支付”业务中客户的支付指令是发送给支付宝后再由支付宝把扣款指令发送给银行,相应的客户身份识别与验证也是在支付宝系统中进行的,支付宝仅验证客户在支付宝系统中预留的支付密码即可完成支付。而传统网银支付是客户直接向银行发送支付指令,由银行通过网银安全认证工具,包括USB Key、网银登录及支付密码等进行客户身份验证后方能支付成功。

二、“快捷支付”业务风险分析

“快捷支付”因其无需开通网银即可完成支付,在为客户带来便捷支付体验的同时,也存在着支付安全方面的漏洞,一旦客户的银行卡信息及相关个人信息被盗取,将面临着银行卡资金通过“快捷支付”被盗刷的风险。银行作为持卡人账户的开户银行,将可能介入此类账户资金盗刷的纠纷之中,客户以银行的扣款操作并非依据客户本人的真实意思表示为由向银行要求索赔,而基于下列原因,可能导致银行在此类纠纷中处于不利的局面甚至承担赔偿责任。

首先,在“快捷支付”业务的法律关系中,银行的扣款行为缺乏与客户之间的合同依据。银行直接依据支付宝的扣款指令即从客户账户中扣划资金,并未验证客户支付指令的真实性,也未事先取得客户同意银行执行支付宝扣款指令即进行资金扣划的授权,此种交易结构中银行仅与支付宝签订代扣业务合作协议,与客户间并没有任何协议约定彼此的权利义务。虽然客户在开通“快捷支付”服务时通过电子渠道与支付宝平台签订了相关协议,但因为扣款的行为是银行实施的,客户据此向银行索赔,而根据合同的相对性原则,银行并不能用支付宝平台与客户之间签订的协议内容对客户进行抗辩,一旦客户主张银行扣款行为并非其本人的真实授权,将导致银行承当相应的法律责任。

其次,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法律规定,银行作为金融服务的提供者,应当向客户(消费者)尽到必要的风险告知与提示义务。“快捷支付”业务因其安全认证措施与传统网银支付方式的差别,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客户账户资金盗刷的风险,对此银行有义务对客户进行相关风险提示,但在目前我行与客户签订的相关书面文件中并没有风险提示的内容,有可能因此在司法裁判中被认定银行存在过错而导致我行对客户的资金损失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

三、完善“快捷支付”业务的法律建议

在当前网络经济迅猛发展的形势下,“快捷支付”作为一种新型电子支付模式,因其契

合了客户便捷、高效的支付需求而决定了其存在的市场价值。同时由于该模式在支付安全方面存在的漏洞,也对银行优化业务流程、加强风险防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快捷支付”等同类第三方机构代扣业务模式中存在的上述风险,目前我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签订的合作协议中一般都约定了第三方支付机构对客户争议款项承担先行赔付的责任,将银行可能面临的客户索赔风险转嫁给第三方支付机构,但该约定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客户直接将银行诉至法院,银行作为第一责任人先行向客户承担责任的风险,甚至还可能产生声誉风险。对此除了要加强相关的安全验证等风险管控措施外,还应在法律关系的层面加以完善,最稳妥的方法是要求客户在开通“快捷支付”渠道前先由银行进行客户身份验证并签订相关的授权扣款协议,但该做法在实际操作中难以满足当前对支付便捷性的市场需求,因此笔者建议在我行相关业务协议中增加关于此类新型电子支付方式的约定,可以考虑在我行与客户签订的相关账户开户协议中增加与第三方支付业务相关的内容,即如银行账户开通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渠道的,客户同意授权银行根据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扣款指令从客户账户中扣划相应资金,由此产生的纠纷由客户与第三方支付机构自行解决,同时提示客户应当妥善保管本人身份证件号码、手机号码、通信地址等个人信息及银行账户信息,上述信息如有泄漏,可能发生账户资金通过银行之外的渠道(如第三方支付渠道)被转移或支付的风险。

第三方支付平台法律关系释疑 篇3

关键词:第三方支付平台;法律关系;新型

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日益活跃。第三方支付平台中双方当事人的法律关系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某种法律关系,而是有多种法律关系特征的新型法律关系。

一、代理法律关系释疑

根据《民法通则》第63-65条之规定以及民法理论可知,第三方支付平台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代理关系。首先,第三方支付平台在交易过程中根据买卖双方的指示而发出行为,具有自己独立意思表示的特征不明显。至于第三方支付平台在付款期限内“自动付款”的情况,看似自动实则是有买方的授权在先,且第三方支付平台只有付款一种行为并无其他行为选项,故其难有自己的独立意思表示。其次,第三方支付平台与买卖双方均有服务协议,属于双方代理。根据民法理论,双方代理与代理权的实质相悖,容易损害被代理人的利益,故各国立法一般采取否定的态度。虽然我国现行法律对双方代理并无明确规定,但是根据民法学界的主流观点,双方代理行为无效,但双方约定、被代理人追认或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最后,第三方支付平台之所以产生发展壮大就是因其中立的属性,这与代理人为被代理人利益而为行为相悖。有一些专家学者认为第三方支付平台与买卖双方属于代理法律关系,但基于以上分析可知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代理,仅是一种类似于代理的法律关系。

二、保管法律关系释疑

第三方支付平台属于保管法律关系。根据《合同法》378条之规定,买卖双方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属于金钱保管的消费保管合同关系,以下根据不同主体,以支付宝为例进行分析。首先是买方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保管关系。买方在网上购物后确定付款,此时买方银行账户上的资金转到支付宝上的虚拟账号,资金在支付宝上的虚拟账号上停留的阶段,就是支付宝对于买方资金的保管阶段。还有一种情况是买方将自己钱款存入支付宝账号,这也是很明显的保管关系。其次是卖方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保管关系。买方确定付款后,资金并没有转给卖方,而是等买方收到货款后对支付宝发出指令,这时资金才会从买方的虚拟账号转入卖方的虚拟账号,最后转入到卖方的银行账号,这期间资金在支付宝上的停留,就是支付宝对于卖方资金的保管。消费者与第三方支付平台之间的保管与委托的合同关系,也可以从支付宝公司的商业许可证及其《服务协议》中得到佐证。

三、担保法律关系释疑

第三方支付平台按照服务类型可以分为网关型和信用担保型,由于网关型平台只是作为一种中介机构,作用与网上银行相似,优势仅在于可以集多个银行网关于一身方便用户,故与信用担保型相比劣势明显。根据担保的种类,可以明显得知第三方支付的担保不是抵押、质押,现着重分析保证和留置。

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担保是保证。买方发现与卖方的主合同存在瑕疵或对方根本没有履行时,第三方支付平台与卖方核实,如果情况属实,将对买方部分或全部退款。卖方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保证关系与之类似,当卖方发现与买方的主合同存在瑕疵或对方根本没有履行时,第三方支付平台与买方核实,如果情况属实,将对卖方转入资金,促成交易。基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保证,买方才能在未取得商品的时候付款,卖方也能在未取得钱款的情况下交付商品。不过与《担保法》第6条规定有所不同的是,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保证是将其保管的债务人的资金偿还给被保证人,并不是自己先承担责任后再向债务人追偿。

第三方支付平台并不是留置的担保关系。根据《物权法》230条规定以及民法理论,留置发生于债权人与债务人双方,而不是有第三方存在的法律关系中。第三方支付平台与买卖双方是无偿的保管关系,并不存在留置发生的可能。买方与卖方倒是基于买卖合同关系可以发生留置。

四、信托、行纪、居间法律关系释疑

根据《信托法》第2条,《信托公司管理办法》第2条之规定,第三方支付平台并不是信托机构。主要原因是第三方支付平台并不是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行为,也没有权利对委托人的财产进行独立的管理与处分。根据《合同法》第414条之规定可知,第三方支付平台也不是行纪法律关系。

根据《合同法》第424条之规定以及民法理论,居间人只是向双方报告订立合同的机会或者居中斡旋,起到一个信息传达的作用,对于合同并没有介入权。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交易中,买方与卖方买卖合同的达成是双方意思表示一致的结果,并没有第三方支付平台作为居间人起到桥梁作用,也就是说,第三方支付平台是在买卖双方业已达成买卖合同后才进入这个三方关系中的。买卖合同是诺成性合同,双方意思表示一致合同即可成立,至于交付则是合同成立后的履行问题,居间只是发生于合同成立前的行为,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作用是担保交付和保管资金以促成双方交付,并不是促成双方合同成立。

第三方支付的法律问题研究 篇4

一、第三方支付参与主体法律关系分析

1.法律关系主体

第三方电子支付的整个过程涉及的法律主体包括但不限于消费者、商家、第三方支付机构、银行。

(1) 第三方支付机构 (平台)

具体理解为买方通过买方开户行打款给第三方支付平台, 再由第三方支付平台打款给卖方的开户行。第三方支付平台不参与实质性的交易, 充当中介的一个作用或者说桥梁的作用。其次, 第三方支付也起到保管货款, 信用担保的作用, 既为买家的付款行为担保, 也为买家的发货行为担保。

(2) 用户

消费者, 指的是在网上与商家有交易关系, 且存在没有清偿的债权债务关系的一方, 消费者用自己的支付工具进行支付, 是支付平台体系运作的起点和原因, 也是整个网络支付环节里第一个发出资金支付指令的人。

商家, 是相对于消费者而言的, 是指在网上交易中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一方, 是债权人。当消费者收到货物, 确认支付货款时, 商家即可从支付宝平台上请求获取货款, 是支付过程中的资金接受的最后一个环节。

(3) 银行

可分为买方开户行和卖方开户行。前者指的是消费者在其拥有存款账户的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 买方在利用银行卡作为支付手段时, 凭借银行客户身份向开户银行发出指示, 要求付款。后者是指商家在其拥有存款账户的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 其账户是整个支付过程中资金的最后流向。

2.各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

(1) 用户与第三方支付平台

第三方支付平台独立于网上交易的双方, 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网上支付平台。第三方支付平台与交易双方之间的法律关系在学术上有存款关系说、债权转让说、代为履行说、委托代理说、服务合同说。第三方支付平台与交易双方都受服务协议的约束, 交易双方的权利义务由网络服务协议写明, 同时约定了争议产生的解决办法。

(2) 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

第三方支付平台提供中介支付服务, 都要经过银行的资金流转。第三方支付平台与国内各家银行签订金融服务协议。此外, 对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可靠性和信用度也需要由银行进行确认。

二、第三方支付运营中存在的主要法律问题

1.格式合同

针对格式条款中免除或者限制其责任的内容, 支付机构还应当提请用户注意, 并予以说明。并且第三方支付平台若对格式条款做出调整, 应该继续履行披露义务。而由于电子商务服务的特殊性, 第三方支付平台一般都附加了其拥有修改格式协议的权力的条款, 但大部分第三方支付平台并未采取合理的方式提请用户注意限制或免除责任的条款。

2.沉淀资金

在第三方支付中, 沉淀资金指的是第三方支付流程中存在的由于延迟交付、延迟清算而大量滞留在支付平台的在线的买卖双方的货款和在线交易双方在交易前后滞留在平台内的资金。沉淀资金基本上是产生于需要物流环节的实物交易行为, 每笔留在支付平台上的沉淀资金至少存在5- 7 天, 甚至更久。若此沉淀资金性质不明, 缺乏有效的管理, 必然会产生重大的信用危机。

第三方支付机构占有沉淀资金的利息是没有法定依据的。以上是从法律上讲的, 但是从现实情况考虑, 这种买方享有沉淀资金的利息收益是难以操作的。以支付宝为例, 买方打给支付宝的数额产生的利息是极少的, 但是由于交易总量非常高, 所以累计起来支付宝内沉淀资金的利息是非常可观的。由于法律的漏洞, 支付宝一直把这笔孳息放在自己的账户中, 作为“应付账款的一部分”, 然而, 这笔孳息到底归属于谁, 至今未明确。

三、关于第三方支付国外立法的借鉴

1.美国法律规制

对于沉淀资金的监管和所有权归属。美国的联邦保险公司对于沉淀资金的监管流程主要是:第三方支付机构在联邦保险公司开设一个账户, 并把沉淀资金存入该账户中, 保险费由沉淀资金所产生的利息来抵扣。同时联邦保险公司还规定, 第三方支付机构应当将分别管理客户账户和公司账户, 无权将客户的资金进行贷款或者移作公司经营等, 在公司面临破产时, 也无权用于清偿债务, 由此看来, 沉淀资金的所有权还是属于消费者所有。

2.欧盟法律规制

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性质认定。欧盟在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法律定位方面尚未达成完全一致的看法。大体上, 欧盟认为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定性可以是银行或是其他存款机构, 也可以是非金融机构。

四、我国第三方支付法律制度的完善

我国第三方支付的完善建议

1.明确沉淀资金利息收入的主体

第三方支付机构账户下的沉淀资金会产生大量的利息收益, 也就是民法上的法定孳息, 就目前来看, 这部分的收益是由第三方支付机构占有。第三方支付机构长时间的占有沉淀资金的孳息是没有法律依据的, 从法理学的角度来看, 买方是沉淀资金法定孳息的合法所有权占有人。但是从现实操作层面来看, 要把孳息返还给每个买家还是有很大的困难的。

我们可以适当的借鉴我国处理“在证券市场中对于股票、可转换公司债券的申购资金冻结期间产生的利息归属问题”的解决办法。面临着申购人数量过多、返还冻结利息操作繁琐、成本极高的困难下, 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应运而生。

在借鉴上述资金管理模式中, 我们可以把孳息纳入到消费者利益保护的某基金中, 或是纳入全国消费者保护协会基金中去, 以一种新的形式, 将属于消费者的权益归还给消费者群体。这不仅符合民法中有关法定孳息所有权归属的问题, 同时还保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合理尽到格式条款的提醒义务

第三方支付法律问题 篇5

【发布时间:2009年12月10日】 【来源:信息安全协调司】 【字号:大 中 小】

当前网络(在线)支付已成为电子商务的一个核心环节,为降低点对点的网络支付风险,提高交易安全性,保障交易诚信的第三方支付交易蓬勃发展起来,日益广泛地影响着现实经济生活。但是,第三方支付交易的发展也带来很多经济安全问题,不少不法分子利用第三方交易平台的管理漏洞,大肆进行网上销赃、套现、盗窃、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第三方交易平台逐渐成为网络犯罪利用的重要工具。本文将对国内第三方支付交易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加强监管的对策等进行初步探讨。

一、国内第三方支付交易的概念及发展现状

所谓第三方支付交易,就是通过一些与国内外各大银行签约、并具备一定实力及信誉保障的第三方独立机构提供的交易支持平台(Network Payment System,NPS)进行支付和买卖的行为。在交易中,买方选购商品后,通过银行的网上支付、转账等功能将货款划入在第三方平台取得的账户,由第三方通知卖家货款到达、进行发货;买方收到货物并检验确认后,通知第三方付款给卖家;第三方收到买家的确认信息后再将款项转至卖家银行账户。

这一模式具有明显的优点:一是消费者的银行账户以及密码信息只在消费者和银行或特定机构之间转移,降低了直接通过商家转移而导致个人银行账户信息的暴露风险;二是第三方支付交易通过网络在线支付,因有信誉的第三方介入,使网络交易中的诚信度大大提高,减少了因买卖双方的不诚信行为造成的纠纷,解决了电子商务流程中交易双方最为关心的问题,促进了交易的进行,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当前国内第三方支付交易呈现出两个明显的特点:

1.全国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市场的支付规模成倍增长

根据艾瑞调研机构调查,2004年全国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市场的支付规模是72亿元人民币,2005年为196亿元,2006年为485亿元,2007 年为976亿元,2008年达2743亿元,年均增长率高达150%。

2.第三方支付企业数量急剧增多,实力参差不齐

目前我国国内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在50-60家以上,但真正具有良好信誉和较高使用度的只有10 家左右,如阿里巴巴公司的支付宝、腾讯公司的财富通、易趣公司的贝宝、网银在线、快钱、环迅IPS、首信易、云网、YEEPAY 等。其中,支付宝和财付通所占市场份额最大,分别为50.7% 和19.3%。

二、国内第三方支付交易管理中面临的问题。

第三方支付是适应市场需求的一个很有发展潜力的行业,将越来越广泛、深远地介入到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对个人财产安全、经济秩序稳定都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特别是,当前发生的一些案件,提示我们要特别重视第三方支付中的安全问题,保障网络和谐发展。

1.第三方支付交易平台已经成为不法分子窃取资金的新工具。2007年和2008年,深圳市公安局网络警察支队接到的网上银行盗窃报案就多达366宗、1709宗,涉案金额达数百万元。通过分析研究,在这些网银被盗案中,第三方支付平台已经越来越多的被盗窃者利用,成为其套取网上银行存款的工具。通过网络第三方支付平台提供盗窃机会原理是,当窃贼通过黑客手段窃取到账号、密码以及相关信息以后,由于没有银行卡实物,卡里的钱还拿不到手,但是通过第三方平台,窃贼往往自己既充当网上交易的买方又充当卖方进行套现。作为买方时,窃贼使用窃取的账户上的钱,从卖方(其实就是自己)那里买东西。这样别人账户上的钱就顺利地套取到自己账户上了。如从该支队破获的“XX银行特大网银诈骗案”来看,犯罪分子利用黑客手段获得受害者的卡号和密码后,正是利用“北京网银”、“淘宝网”等第三方交易平台的网上支付功能,大量购买游戏卡、充值套现,再将资金转到其本人的银行账户上。第三方支付交易平台逐渐成为了犯罪分子将非法所得资金转换成虚拟财产再从虚拟财产转换成现实金钱的主要工具。又如,深圳市公安局网络警察支队正在侦办的一个网络团伙案件中,已经发现犯罪嫌疑人通过美国公司的E-gold电子货币进行三层转换的“洗钱”方式,犯罪的隐蔽性和侦破难度大大增加。

2.第三方支付交易平台逐渐成为不法分子从事地下交易和销赃的新渠道。虽然网易、盛大等网络游戏运营商都在其用户协议声明禁止游戏账户、游戏中获得的装备、道具、金币等的私下交易,但是大量网民仍然可以通过第三方平台私下进行网上交易。当前已经形成由“制造计算机病毒——传播计算机病毒——盗窃网络账号——第三方平台销赃”等多个环节违法犯罪活动构成的盗号产业链,并朝着职业化和规模化的方向发展,活动十分猖獗,危害十分严重。如深圳市公安局网络警察支队2006年侦破的“5·22专案”中,犯罪嫌疑人正是通过第三方支付交易平台将网上盗取的数百万件网络虚拟财产、装备以较低价格进行转卖,非法获利70多万元。通过查询拍卖网站淘宝发现,该网站的“网络游戏虚拟商品交易区”有网络游戏代练信息52202条,网络游戏账号信息37510条,网络游戏装备/货币信息359002条。其网站上还开设各种虚拟财产交易专区,分门别类销售各类虚拟财物,而绝大多数在第三方平台上交易的这些虚拟财产来源俱属非法。

3.第三方支付交易平台中客户虚拟账户的资金沉淀可能带来非法挪用的新风险。早在2005年11月2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在其发布的VISA国际组织委托的研究课题《现代电子支付与中国经济》报告中也曾警示:“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机构从事资金吸储并形成资金沉淀,如缺乏有效的流动性管理,则可能存在资金安全和支付的风险”。其中,仅阿里巴巴公司的支付宝业务日交易额就超过3000

万元人民币,由于大量的交易需买方收到货物确认后才将货款汇到卖方账户,每日的资金沉淀量虽然暂时还无法统计,但也肯定为数不小。2007年1月,网上有帖子广为流传,称支付宝的一位出纳人员卷走巨额资金,旋即引起轩然大波。虽然事后这一事件被认为是“竞争对手造谣”,但从中反映出电子支付工具的资金沉淀问题存在监管空白点。目前,第三方支付交易平台普遍存在资金安全和支付的风险,而且涉及金额巨大,一旦出现非法挪用客户资金的情况,将会引发社会不安定因素。

三、加强网上第三方支付交易监管的建议

1.通过立法加强对第三方支付企业的监管。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尽快出台第三方支付企业的管理办法,规范发展这一新兴行业。要加强对企业经营资质、法律责任等方面的全面审核,提高行业准入门槛,通过设定注册资本门槛、核发经营牌照、要求缴纳保证金、完善沉淀资金管理制度等途径规范电子支付行业经营秩序,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2.加大对第三方支付日常监控力度。一是加强对第三方支付平台销售商品的监管,严厉打击网上销赃行为。把“淘宝网”等网上交易平台纳入互联网特种行业管理,严密监控网上销售违禁品、危险物品,大量销售虚拟账号、虚拟货币、虚拟装备等行为,符合立案条件的,予以严厉打击,通过切断犯罪分子销赃链条,压缩洗钱、信用卡套现、欺诈、盗窃等网络犯罪的生存空间;二是建立健全异常交易监测机制,比如对单个帐户资金流动量过大,使用同一个IP 进行买卖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监测,发现异常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并配合做好调查取证工作;三是强制规定第三方支付企业必须开放警用查询端口,明确企业配合侦破、提供帮助的义务,为侦查办案创造条件。

3.督促第三方交易平台落实好网络安全审计措施。一是指导督促第三方交易平台严格落实好安全审计措施,加强网银系统电子签名、身份认证和日志审计机制建设,提高网上交易数据的真实性、完备性、可追溯性和安全性,同时要将每次网上支付的详细信息记录在网上银行的日志系统中,并保持足够时间的备份,以便进行事后审计和法律取证。二是对第三方交易平台用户实行实名制,加强对网上虚拟交易的监管;三是建立第三方交易诚信体系,可以考虑将用户网上商务交易的优劣记录关联到我国正积极推进的个人信用建设工程,通过现实社会与虚拟社会的对应约束网上实名商户。

第三方支付法律问题 篇6

关键词:第三方电子;支付沉淀资金;沉淀资金监管系统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4-0113-01

引言:第三方电子支付作为一种担保支付形式,在当今的交易市场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在交易过程中不直接从事买卖活动,而是承担了信用担保的作用,是消费者、销售者和银行之间相互联系的一种纽带。随着商品经济和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在交易市场中所占的份额和比重在逐渐地增加,并且逐渐发展成为商品交易的一种重要模式。第三方电子支付对于电子商务来说作用是非常突出的,它极大地促进了电子商务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但是,它在实际的操作中也会遇到诸多的问题,如资金的沉淀、资金的非法转移和套现、监管系统不健全等,存在的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第三方电子支付产业的发展,是亟需我们进行研究和改革的。

一、研究状况

现如今,就第三方电子支付的研究现状而言,从总体上说是不容乐观的,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资料和文献比较匮乏,远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在已经涉及到的研究领域,专家和学者们也往往是侧重于对其生存和发展方向的研究,而对于比较深层的问题研究较少,而且在研究的过程中也常常会犯只谈理论、不注实证的错误。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关于这方面研究的发展趋势是好的,研究的领域在不断地扩充。例如,就资金沉淀这个具体问题而言,研究状况在不断地发展之中,从现存的一些著作和文献看,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提高行业准入标准,建立健全监管体系。

从目前的研究资料中我们发现,第三方电子支付的行业标准偏低,这就给商品交易带来了隐患,使这些机构承担着不同程度的金融风险。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我们就需要增加行业的注册资金数额,提高行业的注入标准。以上所述的内容,在许多的文章中都是有所涉及的,在学术界的意见也是比较一致的。

但是,在一些细节上,也存在着众说纷纭的现象。如关于监管主体这个问题,在学术界就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主张的监管主体是中央银行,代表人物有张德福、王飞等。他们认为在交易过程中,支付机构承担的主要任务就是货币的清算和结算,而中央银行的一项重要管理职能就是监管货币的清算和结算。因此可见,中央银行就应该顺理成章的担负起监管主体的职责。另一种观点是主张以监管主体是一套监督评价体系,实际的角度出发,认为应该建立一套消费者、销售者和银行相互监督的系统,让这套系统来发挥监管主体的作用。这种观点反映在实际操作中就是实行一种综合评比和优胜劣汰相互结合的办法,这样才能保障这套监管系统健康有序地运行。

第二,以保证金方式确保沉淀资金的有序使用

在理论和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的支付机构存在着沉淀资金被滥用和流失的问题。针对如何这个问题,学术界提出的向监管部门缴纳必要保证金的办法是十分必要和有效地。

但是,基于上文的论述,我们很清楚的认识到:在目前,该行业的监管主体还是不够明确的。因此,这项措施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难免不会遇到重复吸收和重复缴纳的问题。

目前,学术界对于“谁是监管部门”的问题也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是中央银行。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只有在中央银行的监管下,向其缴纳一定数量的保证金,才能大大地降低金融风险发生的机率,才能使已经发生的风险损失降至最低。另一種观点是商业银行。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只有向商业银行缴纳必要的保证金,使这些保证金作为银行托管或者监管的费用,才能使商业银行及时地监测并反馈存在的各种问题,使支付机构能有效地应对存在非各种风险。

第三,破解利益分配和归属难题

由于第三方电子支付使消费者和销售者不能面对面地交易,这样在交易过程中就会存在一个沉淀资金的问题,而大量的沉淀资金又会产生一个利息的分配问题。针对在现实中存在的这种现象,如果这个问题不及时的解决,就势必会造成交易秩序的混乱甚至是整个社会秩序的混乱。

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论,概括起来,在学术界主要存在着这样四种观点:首先,有的学者认为这笔利息应该归消费者所有。其次,有的学者认为这笔利息应该归支付机构所有。再次,有的学者认为这笔利息应该由消费者和支付机构协商处理。最后,有的学者认为这笔利息应该作为保险费用来使用。这种观点也是一些发达国家采用比较多的观点。

二、研究评价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资金沉淀的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和理论界争论的焦点。对待专家和学者们的观点我们不能一味地肯定或者否定,而应该从实际出发来具体地对待它。对于一些错误的观点我们要用事实去反驳它。如有的学者提出的把证券公司处理沉淀资金的经验全部引用到第三方电子支付中去的观点。对于一些正确的观点我们也要擅于吸收和利用它。如有的学者针对监管主体不明确这个问题提出的用法律法规进行约束的观点。因此,现阶段,我们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是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它既有利于我们对当前第三方电子支付有一个全面而准确的认识,又有利于我们对它的发展前景有一个全新而清晰的把握;既有利于我们从理论上对掌握解决各种问题的办法,又有利于我们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这些理论。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参考文献:

[1]陈力行.关于第三方支付模式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6,8:94-95.

[2]陈新林.第三方支付发展研究[J].特区经济,2007,4:293-294.

浅谈第三方支付的法律问题 篇7

所谓第三方支付是指在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独立于交易当事人和银行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或机构, 利用其经营的系统或平台为交易当事人提供资金支付服务的一种新型支付模式。在用户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过程中, 可以先选定商品, 然后由第三方支付平台用贷款的方式支付, 买方收到货物查看并且验收之后, 通过地方放支付平台, 把款确认给卖家, 双方达成平等权益。

二、我国第三方支付法律制度的问题和不足

《管理办法》及其配套规则在市场准入制度、客户资金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以及打击金融犯罪方面建立一系列的制度, 规范了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管理;但是, 其中的部分规定已然与电子商务的发展状况不相匹配, 甚至影响了第三方支付行业的持续发展, 亟待修改和完善。

(一) 市场准入门槛过高

1. 资本金投入要求过高

国家针对提供支付服务的第三方机构有着金额方面的明确规定, 起初投入的资金为1亿元人民币, 在省范围内从业的, 初始资本金为3千万元人民币———就这么高的资金门槛显然可能将一大批具创新能力和潜力的中小微企业拒之门外。

在实践中, 这一不合理的资金门槛只能起到保护现有行业巨头的作用, 遏制了中小型企业的出现和成长, 不利于行业的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竞争能力的提升。

2. 资本充足率过高

我国行政部门对支付机构的实缴货币资本与客户备付金日均余额的比例 (即资本充足率) 作了规定以保障支付机构具备足够的清偿能力, 要求支付机构必须保持10%的资本充足率, 而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才不过是8%。这就使得支付机构在与银行的竞争中明显不占有事;并且在占用资金方面也会有过多的限制, 这些限制制约了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发展, 甚至可以说是阻碍支付机构的发展, 尤其对这其中的小企业造成不小的打击。

(二) 客户备付金管理规则不完善

1. 客户备付金利用效率不高

《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明确规定, 第三方支付机构是代收, 并不享有顾客备付金的所有权, 只是第三方责任人, 确定支付的工作必须又顾客来做只, 资金不得进行任何挪用, 或者投资。然而, 从另一个角度分析, 这一规则却使得大量的客户备付金闲置, 阻碍了资金的合理利用, 从而制约了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发展。因此, 可以通过相关的立法把客户备付金的投资限定在特定的领域, 如风险较低的国债、金融债等领域。

2. 客户备付金收益归属不明确

《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规定客户备付金的所有权属于用户, 但是用户收益方面并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笔者认为, 支付机构的格式合同具有侵犯客户财产权的嫌疑, 属于霸王条款, 所以避免后期的争议, 就应当在法制法规上做出明确的规定。

3. 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做的不够全面

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大环境, 基于其专业性、技术性等特点, 其极易受到不法分子或黑客的侵入。所以, 依托互联网进行交易和运行的第三方支付, 也就很容易发生账户被盗取, 密码被盗取的现象, 并且这种侵权方式还不好查处, 在追究其责任方面造成了很大的难度, 这无疑加大了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可能性。

三、我国第三方支付立法的完善

(一) 完善市场准入相关规则

在我国, 创新能力强、有潜力但资金实力不很雄厚中小型企业是第三方支付行业的新鲜血液和主力军。就目前这种状况而言, 全力降低支付机构的注册资本最低要求迫在眉睫。这能够鼓励中小型企业成长和壮大, 给第三方支付行业注入新鲜血液, 增强第三方支付行业的竞争力所必须的一个完善方向。当然, 具体应该将注册资本降低到什么标准, 还需要法律部门、经济部门等的联合调查和决策。

(二) 完善客户备付金管理

禁止挪用客户备付金虽然可以降低风险, 但却容易导致客户备付金的闲置, 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 我国可以规定动用和利用客户备付金的具体情况和条件, 如允许支付机构在符合一定条件的前提下用客户备付金进行法律许可的相对安全的投资。

(三) 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

为了更好的增加消费者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信心, 促进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行政部门也应该完善消费者权益的相关细则。

在第三方支付中消费者属于弱势方, 其合法权益极易受到侵害, 且维权之路阻力较大。因此, 由支付机构承担未经授权支付交易产生的较多的损失, 有利于激励支付机构及时更新支付系统的漏洞并釆取更为先进的信息安全保护技术, 从而减少未经授权支付交易的发生。因此, 我国加大支付机构在保障交易安全中的责任, 更好的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摘要:随着互联网金融和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 第三方支付行业在展现出生命力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多法律问题。在我国, 第三方支付行业市场准入门槛过高, 客户备付金管理规则并不是很完善, 客户备付金效率的利用也不是很高, 客户备付金收益归属并不是十分明确, 在第三方支付领域对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不够, 缺少保障交易安全的规则, 信息披露规则不够完善。这一系列的法律问题影响了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健康长远发展。解决以上法律问题, 必须要从市场准入规则、客户备付金管理规则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入手, 完善各部分的法律法规, 使第三方支付法律制度逐步走向完善。

关键词:第三方支付,法律制度,问题,完善

参考文献

[1]苏丽芳.净化网上交易环境——论第三方支付的金融监管[J].当代法学论坛, 2011.

[2]陈志, 贺亚华.电子商务中第三方支付法律问题探析[J].金融法学家, 2013.

第三方支付沉淀资金法律问题浅析 篇8

第三支付是指具有一定的实力与信誉平台通过自己的技术主要是安全信息技术、通讯技术在消费者与各大银行搭建起桥梁,形成独立支付服务平台。第三方的中立地位可以避免商家之间的利益博弈,同时也满足了商家发展在线业务的收付要求。就形成第三方在成本、竞争、创新上都具有优势,但是第三方支付属于电子支付流程,在支付流程中资金都会在第三方的账户停留一段时间或者是滞留一定的时间,也就出现第三方支付资金沉淀的问题。

二、沉淀资金的法律问题

存在支付的时间差,资金掌握在第三方的是一个持续的状态。因为第三方转出的同时又有钱在转入。第三方支付平台始终具有用户的资金,一笔不小的资金。这样的沉淀资金以及形成不少的利息的归属和风险,一直是被关注的对象。2013年6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告《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对第三方的资格以及风险准备金的比例做了详细的规定。《办法》规定:“总资产不得低于2000亿元,支付机构在同一备付金银行仅开立备付金汇缴账户的,该银行的总资产不得低于1000亿元;具备监督客户备付金的能力和条件。风险准备金按照所有备付金银行账户利息总额的一定比例计提。支付机构开立备付金收付账户的合作银行少于4家(含)时,计提比例为10%。支付机构增加开立备付金收付账户的合作银行的,计提比例动态提高。”其中第三方获得沉淀资金的利息让有些不解。沉淀资金的所有权属于用户为什么沉淀资金利息归属却是第三方机构?对于大量的资金产生的利息的收益问题,应当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在最高层次的法律明确的规定以后再有效力低的行政法规或者规章加以具体细化,会更有效的处理沉淀资金问题。

从民法的角度分析:财产的所有权与财产的孳息的归属是一致的,除了用益物权人的存在。如果指针对资金,资金的利息归属应当是所有权人。从商业上分析也是如此。第三方支付平台对于每笔资金的停留或者滞留时间不长,不存在资源的使用费用。若要因此支付相关费用操作会更加复杂化。

第三方支付的操作流程:用户发起支付的命令,将资金转到第三方或者将资金交给第三方获得支付卡信息凭证,再发出支付命令。第三方支付机构与收款方沟通以后再由第三方支付机构的银行与收款方的银行完成资金交割。在操作流程图中可以知道用户与第三方是信息服务关系,第三方支付平台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不是储蓄合同关系。资金的利息归属与用户不是第三方。在现有的法律规定中怎样准确的确定这样的法律关系呢?虽然现行合同法中的保管合同基本上是源于有形物品的保管而设定的权利义务,而第三方支付机构“保管”的却是货币,而且还可能不是现金纸币。在现行法律中,确实找不出比保管更接近的了。在保管中,保管人对保管标的为货币的灭失风险,具有赔偿等值货币种类物作为替代的法律义务,却没有支付利息的义务,这符合第三方支付业务的实践,也较容易为公众所理解和接受。因此,只有确定第三方支付平台与用户的权利义务内容,才能解决好沉淀资金利息的归属问题。需要完善法律法规才能更加确定他们的法律关系。沉淀资金管理问题,面对沉淀资金的诱惑,第三方支付机构面对大量的沉淀资金,没有健全监督机制,没有有效的机构、制度来制约第三方机构对沉淀资金的管理。沉淀资金也会有不可避免的风险。例如,资金被转移、流失等风险。

三、沉淀资金法律问题的建议

针对沉淀资金法律性质、利息归属、防范沉淀资金诱发的转移、流失。提出建议。首先,通过法律确定第三方与用户的法律关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再由行政法规、规章具体详细规定。从原则性规定到具体容易操作规定,这样从根本上规定沉淀资金的法律性质。有利于明确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内容。对于第三方“保管”的资金,作出规定,不受诉讼时效限制,即支行机构不得以超过诉讼时效为由,否认用户对支付账户资金的合法权利或者认为用户丧失胜诉权。这一点建议通过最高法院明确此类保管与存款相同,不受诉讼时效限制。明确沉淀资金法律性质利息的所有权归属将会得到明确,沉淀资金利息性质是由沉淀资金所有权的确定。不会再出现沉淀资金本身的定性不明,其产生利息的所有权问题自然不会不清晰。

其次,制定支付清算的时间政策规范,及时结清为主,延时结算为辅。只有客观上不能及时清算的才能进入延迟清算的程序。延迟支付的应当设立担保。对支付的时间作出限制规定,超出限制时间的应当支付利息或者支付违约金。

再次,目前监管制度不够全面,出现沉淀资金闲置。沉淀资金只能依照存款的单一形式存在,监督制度不灵活,因为央行规定第三方支付沉淀的资金不能进行再投资。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沉淀资金如果被非正常的转出以前,需要监督机构及时发现并有效制止。

参考文献

[1]张德富.美欧支付机构客户滞留资金监管实践的比较与借鉴[J].金融会计,2013(08).

第三方支付法律问题 篇9

一、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优势

1、解决信用问题。作为信用中介,第三方支付平台在买家确认收到产品前,替买卖双方暂时保管货款,起到支付缓冲作用,降低了网络交易的信用风险。eBay易趣“安付通”、淘宝网“支付宝”推出“全额赔付”的服务,提供信用保障。此外,第三方平台作为中立的第三方机构,采用二次结算方式,保留交易双方的交易记录,从而防止交易双方对交易行为可能的抵赖以及为在后续交易中可能出现的纠纷问题提供证据,大限度地避免了拒付和欺诈行为的发生。

2、提供合作机会。第三方支付平台采用了与众多银行合作的方式,同时提供多种银行卡的网关接口,有助于打破各家银行卡各自为政的壁垒,对于商家来说,由于不用安装各个银行的认证软件,从一定程度上简化了操作、降低了成本,从客观上促进了网上支付业务的发展。中国有近2600多万家企业,能与银行进行直连的企业数量很少,大量企业在进行电子商务时,需要选择第三方支付的服务。

3、提供成本优势。中国现有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大多是免费的,其中有些虽然收取一定手续费,但其金额很小。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出现降低了政府、企业、事业单位直连银行的成本,满足了企业发展在线业务的收付要求,同时,银行可以直接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服务系统提供服务,节省网关开发成本。

4、提供创新优势。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创新性很高,支付终端产生了多元化变化,不仅支持各种银行卡通过PC机终端进行支付,而且还支持手机、电话等多种终端的支付操作,符合网络消费者追求消费个性化、多样化,追求方便、快捷的需求。此外,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个性化服务,使得其可以根据被服务企业的市场竞争与业务发展所创新的商业模式,同步定制个性化的支付结算服务。

二、第三方支付平台存在的局限性

中国现有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表现在:

第一,第三方支付机构存在资金吸储行为。买家一般先把资金付给第三方支付企业,当买家收取货物并确认之后,再下达指令要求支付企业把资金付给卖家。在这一过程中,资金沉淀在第三方支付企业中,使得企业在实际业务上已经突破了现有的一些特许经营的限制,在客观上已经具备了某些银行的特征。据支付宝官方统计,截止到2007年12月20日,支付宝日交易总额超过2.7亿元,如何有效的对沉淀的资金进行管理成为资金安全的一个隐患。此外,根据结算周期的不同,第三方支付企业将能取得一笔定期存款或短期存款的利息,利息的归属也成为一个重要问题。随着电子支付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资金流的增加,第三方支付平台对于吸收的沉淀资金管理运用不当可能导致偿付风险和金融风险。

第二,第三方支付平台可能为非法转移资金和套现提供便利。中国社科院金融所在2005年的《现代电子支付与中国经济》报告中指出,由于网络交易的匿名性,第三方支付平台很难辨别资金的真实来源和去向,使得其可能被利用作为进行资金的非法转移、套现、洗钱、贿赂、诈骗、网络赌博以及逃税漏税等非法活动的平台,形成潜在的金融风险。

第三,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创新性带来的法律监管的隐患。近日,支付宝宣布,将推出与建行合作的卖家信贷服务,符合信贷要求的淘宝网卖家将可获得最高10万元的个人小额信贷。如何将贷款发放给真正需要贷款的网民并保证他们能够按时还贷,如何保证这些资金的安全,如何对个人小额信贷进行监管等已成了非常突出且急待解决的问题。相信随着第三方支付平台业务的不断创新,未来将会出现更多的法律监管的隐患。

第四,第三方支付企业集中度过高给中国电子支付市场带来了消极影响。根据艾瑞咨询的《2007-2008年中国电子支付行业发展报告》研究显示,当前中国的第三方支付市场中,企业集中度非常高。非独立第三方支付平台,仅支付宝一家2007年占整个市场近50%的份额;独立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交易额较少,但由于数量众多,相互间的竞争十分激烈。消极影响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一些企业通过恶性竞争、以不正常的低价来抢夺市场份额,挤压了有限的盈利空间,使得企业几乎没有持续的盈利能力,从而影响其提供服务的能力及创新能力;二、由于过早形成寡头垄断,一些实力较弱的平台被迫出局,用户的利益受到损害,对于支付市场的诚信产生不良影响。

第五,我国还没有专门针对第三方支付的法律法规,对第三方支付企业的监管存在一定的盲区。由于旨在规范第三方支付市场的《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仍处于意见征求阶段,至今还迟迟未发布,政策不确定性、诚信体系的缺乏,给中国电子支付市场带来了消极影响。

三、对第三方支付立法的思考

1、建立动态的第三方支付监管制度。笔者认为,鼓励第三方支付企业创新与对第三方支付企业的监管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应在创新与监管当中寻找平衡点,建立动态的第三方支付监管制度。

仅以全球最成功的第三方支付企业PAYPAL为例,贝宝出现的最初两年,美国有关监管部门并未予以监管,其创新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使得美国走在了网络支付业的前列。而当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监管部门为保障该行业的长远发展而自然介入进行监管。

可见,监管和调控第三方支付企业的目的在于规范电子支付市场,保障金融业的有序进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监管方式也应当顺应社会发展趋势。第三方支付企业是目前我国网上支付产业链中最具活力与市场潜力的服务商,其未来发展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监管部门应在及时跟踪了解新情况的基础上,制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监管政策。对第三方支付企业的监管应该是动态的、有弹性的监管,分阶段制订监管政策,相关监管政策不应规定过细,要为未来的发展留有解释的空间。

2、应分机构对第三方支付企业进行监管。《办法》可能涉及到众多支付清算组织,包括人民银行清算部门、银联、银行、第三方支付企业等不同的机构,但这些机构由于职能不同,业务不同,各自的风险也不相同。

如果第三方支付企业接受了银行机构监管,其发展就将受到更多的限制。从收益来源上来看,银行是通过经营风险实现收益,而第三方支付企业是通过创新产品和创新服务来实现收益。银行的客户都采取实名制,但目前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客户不一定采取实名制。因此,两者相对应的法律监管也应不同。与已有较成熟监管办法的人民银行清算中心、商业银行、银行卡组织等机构相比较,由于第三方支付企业注重业务的创新,他们有很多新的业务和模式,对第三方支付企业的管理应予以区别对待。应先给予这些组织以法律地位,用灵活的办法来管理其新业务可能存在的风险,再辅以建立合理的市场准入和市场退出机制,建立保障交易支付资金的安全措施,建立健全风险纰漏和控制等机制来规范和监管第三方支付企业。

3、确立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市场准入门槛。在《办法》中,央行对第三方支付行业的起步门槛做了明确限制,对于准入门槛的设定问题,业界争议颇多。

关于如何确立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市场准入门槛的问题,中科院计算与通信工程学院副院长、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潘辛平教授认为:应该降低门槛,把第三方支付企业先引导进来,因为如果20多家企业没有获得牌照而退出市场,则其商户的利益肯定会受到影响。电子支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管理。即进入阶段,保证大部分企业都能进来;营运阶段,逐渐加强风险管理、提高净资产率以及根据业务量提取准备金,避免商户风险;关闭阶段,让一部分疲软企业退出,用风险准备金补偿客户。笔者对此持赞同意见。

4、保障交易支付资金的安全。为防范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支付风险和信用风险,可采取限制交易资金的挪用的措施,第三方支付企业可以参照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资金的方式,在商业银行开专用帐户进行托管,限制一定时期内的账户资金余额,防范挪用用户资金的行为,降低信用风险。此外,还应该交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以维护这部分资金的交易安全。对于用户交易资金滞压而产生的利息问题,可以把这部分不定期产生的利息作为风险基金,用来维护整个交易体系的安全和稳定。

5、建立健全风险纰漏和控制机制。第三方支付企业应建立有效的内部管理和风控制度,包括业务运营风险监管,对管理层的、内部操作人员及客户的管理,建立市场退出监管制度等。具体可采用类似银行的做法,建立对相关人员操作权限的授权制度、相关人员职责分离制度、紧急状态应急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交易数据保管制度等,通过建立保证金和准备金机制减少风险。明确支付平台与客户之间权利义务关系及各方的责任范围,并向用户明示业务中可能产生的风险、争议及相关处理办法等。并定期对用户披露其电子支付业务相关的信息等,使用户在了解其服务内容的基础上,做出合理判断和选择。

6、引入对第三方支付企业的用户监督制度。央行发放的牌照仅意味着第三方支付企业有市场准入的资格,对于其未来的服务质量、创新能力与风险控制等问题无法予以体现。且由于发放牌照的有限,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第三方市场的垄断程度,不利于其整体发展。笔者建议,在将第三方支付企业纳入央行监管的同时,也可以引入用户监督制度。例如让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买卖双方对该平台的服务质量、技术提供等进行评价,再辅以一定的评价信息披露制度,促使第三方支付企业不断进行技术改造、业务创新,降低网络风险,提高服务质量。

7、预防网上洗钱等犯罪行为。目前第三方支付单笔交易金额还不是很大,非法资金转移、套现现象不是很明显,但也存有潜在危险。反网上洗钱重在预防。要立法明确电子货币的发行主体,建立一定的密钥托管机制,建立电子支付认证制度,实行网络实名认证,完善个人身份识别系统和征信系统建设,可要求第三方支付企业参照银行建立严密的24小时后台监控和报告系统,此外还必须完善网上洗钱犯罪的立法工作,通过加强立法,严厉打击各类网上洗钱的犯罪行为。

对于预防其它的网络犯罪,例如通过第三方支付转移网上赌博资金等等,则应该加强第三方支付的日常监管,并对相关问题进行立法,防范和化解此类支付风险。

四、结语

2007年是中国电子支付快速发展、调整和创新的一年,交易额的高速增长凸显了电子支付市场广阔前景。虽然目前我国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监管存在一定盲区,但相信随着政策的出台和市场的逐步规范,中国电子支付市场必将迎来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兴凯,张笑楠:电子商务中的第三方支付模式及应用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年5月(上旬刊)总第502期:94-95

[2]、黄雅娟,杨国明:第三方支付产业的几点思考[J]金融经济,2006年10期:129

[3]、张宽海,张靖:第三方支付的分析研究[J]中国信用卡,2006年第7期:59

[4]、杨国明:第三方支付经营模式探析[J]华南金融电脑,2006年弟4期:10 -12

第三方支付法律性质研究 篇10

第三方支付通过银行完成现金的交割。所以,事实上提供的只是支付指令交换的信息平台服务,是通过IT技术实现的专业商业服务。最终自己的清算与支付是通过银行实现的。

我国商业银行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的商业银行是指依照本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设立的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的企业法人”。第三条规定了银行可以从事的十四种业务。对比来看,第三方支付企业本身不提供存款和贷款,不进行托收,信用卡,传统银行中间业务,等,与传统银行还是有比较明显的差别的,因此,它不是银行。

笔者倾向于认为第三方支付是一种零售银行辅助业务,属于金融信息服务,具有准金融性质。人民银行可以在工商部门发放营业执照前设置金融信息服务的前置行政许可。这种金融信息服务,不但涵盖第三方支付这种领域,也应该考虑可能需要涵盖诸如第三方的借贷网络信息平台等目前已经萌芽但尚未发展成较大规模的金融信息服务领域。

2 第三方支付与银行服务的异同

第三方支付与银行服务有重合,电子银行或者网络银行业务,也提供交换指令服务,实质上也是通过信息技术实现电子支付指令交换,和第三方支付一样都是零售银行业务。但银行可以自行进行现金交割,第三方支付企业则不可,而必须通过银行实现现金交割。

第三方支付是由于低端的零售业务起家的,也正是由于其没有威胁到传统银行的利润较丰厚的企业和个人大额结算服务,是做增量而不去抢存量,故而才有了生存发展的空间。第三方支付的服务安全的要求低于银行,这样才能较为灵活和迅捷,并保证在便捷小额支付同时实现保障客户资金安全的风险隔离,如果银行涉足这种业务,则可能风险较大。

3 第三方支付的法律关系

第三方支付的法律关系主要涉及两种法律关系:

1)民事法律关系,主要是买卖双方和第三方支付机构之间的法律关系,从性质上说属于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以买卖关系为例,以资金的支付为媒介,买卖双方都要和第三方支付机构发生法律关系,即买方(付款方)和第三方支付机构之间的法律关系,第三方支付机构与接受付款的电子商务企业(收款人/卖方)之间的法律关系。这些关系大致可以归人民法领域的委托代理关系,买方和第三方支付机构之间的法律关系还有资金保管关系,即在买方确认支付之前,买方的资金是由第三方支付机构代为保管的,由此在买方和第三方支付企业之间构成了资金保管关系。总之,第三方支付机构自身不是银行,其向用户提供的服务是支付处理服务,而不是银行业务;对于用户的资金,第三方支付机构不是财产的受托人、受信托人或者是待一定条件成熟后再转交给受让人的第三方,而是作为用户的代理人和资金的管理者。第三方支付机构与用户形成的委托代理法律关系,主要是通过第三方支付机构制定的格式合同来加以规范和调整的。

2)国家为规范第三方支付行为制定相应的监管法规,监管机关依据这些法律法规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活动进行监管形成的法律关系,其性质上究竟属于行政法律关系还是经济法法律关系?笔者认为应该属于经济法法律关系。理由是,经济法是调整在国家协调的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这种经济关系式一种包括市场监管关系、宏观调控关系在内的经济管理关系。行政法以调整行政管理关系为宜,而不调整经济管理关系。如果经济管理关系由行政法调整,就意味着主要依靠行政层次、行政区划、行政手段来管理经济,会造成政企职责不分,压抑企业的生机和活力。不符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

除此之外,第三方支付机构和银行之间因为资金往来而形成了相应的法律关系,这些法律关系也主要由民法加以调整和规范,从而形成民事法律关系。第三方支付机构与银行之间签订有关协议,使得第三方支付机构与银行可以进行某种形式的数据交换和相关信息确认。这样第三方支付机构就能实现在持卡人或消费者(买方)与各个银行,以及最终的收款人或者是商家(卖方)之间建立一个支付的流程。

沉淀资金的法律权属一直以来,第三方支付平台上沉淀资金的归属问题未有定论。如果从法律角度分析,消费者与第三方支付机构之间属于典型的货币保管合同关系。根据《合同法》第378条规定,保管人保管货币的,可以返还相同种类、数量的货币。因此,有观点认为,自货币交付于保管人第三方支付机构时起,其所有权便发生转移,委托人即买方仅享有对货币的债权请求权。与之相对应的,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第三方支付机构只是暂为客户保管资金,而且在实践中,一些支付机构已经单独开立托管账户存放这些资金,使之独立于自有资金账户。即,沉淀资金的所有权并未发生移转,资金的所有权仍属于客户自身。

2010年中国人民银行出台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第24条明确,支付机构接受的客户备付金不属于支付机构的自有财产。支付机构只能根据客户发起的支付指令转移备付金。禁止支付机构以任何形式挪用客户备付金。第26条规定,支付机构接受客户备付金的,应当在商业银行开立备付金专用存款账户存放备付金。这也第一次在立法中明确了沉淀资金的法律权属,即沉淀资金的所有权属于客户,而非第三方支付机构。在明确了沉淀资金的法律权属之后,其利息收入的权属自然也应属于客户,即消费者所有。因此,第三方支付机构不仅无权使用沉淀资金,亦不享有沉淀资金所产生的法定孳息即利息。”

摘要:规范第三方支付的法律是属于什么性质,既涉及到电子交易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又涉及到国家对第三方支付的监管。对第三方支付的法律性质、法律关系、沉淀资金权属进行研究会促进电子支付市场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第三方支付,法律性质,电子支付市场,沉淀资金

参考文献

[1]赵昕,王静.金融监管的新课题:第三方支付[J].电子商务世界,2006(7).

[2]阿拉木斯,蒋睿.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的法律风险[J].电子商务,2007(2).

[4]杨兴凯,张笑楠.电子商务中的第三方支付模式及应用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13).

第三方支付法律问题 篇11

出版时间:2014年1月

推荐理由: 该书是中国首部深入探讨第三方支付的著作。小支付、大金融的数字化时代,一场支付革命已经展开。该书以电子交易方式、电子货币及电子认证技术演变的“三重奏”将决定电子支付中介的发展为主线,揭示了其发展对提升中国经济运行效率的作用,分析了第三方支付的未来发展趋向,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书中以小见大,立足于揭示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对中国经济发展转型的深刻作用,聚焦第三方支付,对互联网媒介作用下中国的企业竞争规则、市场规则、政府管理规则的变化特点做出深刻剖析。该书的意义在于,成为中国用互联网改造传统经济潮流中的一朵浪花,为更多人关注和投身中国正在发生的经济发展转型奉献一点儿微力量。

营销的16个关键词

作者:叶茂中

出版日期:2013年12月

推荐理由: 该书中有作为中国广告界领军人物、中国广告第一人的叶茂中从未披露过的营销心得,今日资本总裁徐新作序推荐。只用16个词,想把营销说明白,胆子也太大了,然而叶茂中却用事实证明了16真言的可能。术很杂,道极简,所谓万变不离其道,而该书就是一本关于在中国市场营销之道的书。

中国市场是全世界最复杂、最奇异的市场,多层次、规模化、瞬息万变的环境,需要的是功力,需要的是道行天下。该书就是授之以渔,是了解中国市场、学习和提升在中国市场营销能力的必读之书。如果你还担心数字时代对传统营销的冲击,书中关于数字营销的观点、洞察和案例,你一定要看,叶茂中是把数字化真正地融入整个营销环境中进行思考的,其观点在数字时代仍然是根本的思维方法论。

互联网金融: 即将到来的新金融时代

作者:姚文平

出版日期:2014年1月

推荐理由: 互联网金融强势来袭,新一轮的金融革命即将开始,我们该如何应对?作为这场金融大潮的实践者和观察者,德邦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姚文平在该书中,以全景式的视角,通过丰富、翔实的案例,描绘了各类型企业在互联网时代的创新模式,为我们梳理了互联网时代金融机构的发展与变迁,并以“家谱”的形式提供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路线图,为这个正在快速变革的时代留下了一个影像。

从余额宝到微信,从大数据、云计算到移动时代的来临,阅读该书既可全面了解到互联网金融是如何应用在融资、理财、交易、支付、营销等多个细分金融领域的,又可以对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图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通过这些已经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事情,从战略定位、创新策略、组织结构以及战略联盟等方面,为金融机构在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发展提出了极具参考价值的建议。

第三方支付法律问题 篇12

关键词:第三方支付,沉淀资金,风险,法律监管

第三方支付是指通过非银行的第三方机构所经营的网上支付平台, 而建立商家、消费者与银行之间相关连接, 并向其提供交易资金代管、货币支付和资金结算服务的一种新型担保支付形式。电子商务中“信用缺位”的问题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上得以较好的解决, 所以其发展规模极为迅猛。但是对该领域监管却相对滞后, 尤其是法律方面的监管。本文将针对第三方支付沉淀资金产生的风险特点, 来探讨如何构建其法律监管体系。

一、第三方支付沉淀资金的产生

沉淀资金是指在电子商务中, 存在延时交付和延期清算的问题, 由大量在线交易前后暂存在平台里的资金和在线买卖双方的货款滞留于支付平台所形成的。沉淀资金的产生包括两种:

(一) 交易过程中产生的在途资金

这主要是由于买方支付和卖方收款时间的不同步, 进而造成货款第三方支付平台上至少停留3—7天, 交易过程中的在途资金就这样产生了。

(二) 交易前后暂时存于支付平台里的资金

这种沉淀资金包括两种:第一种是用户为了方便直接支付货款而不是每次交易都通过银行网关支付, 进而提前将一定资金通过网银转存到第三方支付平台中;第二种是在当出现交易纠纷, 用户需要商家退还货款时, 所退货款也会暂时存于这个平台中。

二、我国第三方支付的沉淀资金法律监管现状

自2005年阿里巴巴CEO马云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提出“第三方支付”这个概念以来, 中国的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市场规模迅速扩张。在第三方支付的沉淀资金方面并没有专门立法, 仅出台了一些办法, 如《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中, 目前仅对预付卡业务中所产生的沉淀资金问题进行相关规定。

各国监管当局对于如何防范网上第三方支付沉淀资金产生的风险都倍加关注。美国认为沉淀资金是网上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负债, 即用户才是支付平台的债权人;欧盟则把沉淀资金看成是电子货币的一种, 它的性质类同于商业银行存款;我国网上第三方支付平台却相当于支付清算组织, 意味着沉淀资金属于支付平台的负债。在美国, 通过提供存款延伸保险来实现对网上第三方支付产生的沉淀资金的监管;在欧盟, 则要求网上第三方支付平台在中央银行设立专门的账户来储存沉淀资金。虽然我国目前没有关于这方面的规定, 即便是在《支付清算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中也没有出台有关这方面的规定。

三、第三方支付产生的沉淀资金风险

第三方支付沉淀资金的存在必定会带来诸多的潜在的和现实的风险, 具体的包括下几个方面:

第一, 大量沉淀资金的集聚会使第三方支付平台自己的信用风险放大。第三方支付平台为电子商务提供信用担保, 来弥补“信用缺位”, 但支付平台的信用却无人保证。沉淀资金量的增大, 增加了其自身违法的可能性, 如果得不到有效的监管, 沉淀资金则有可能被侵占。然而在现行法律中, 并没有明确规定网上第三方支付平台自己的信用担保和评估问题。

第二, 沉淀资金带来的孳息归属问题的探讨。沉淀资金储存在网上第三方支付机构在银行开立的账户中, 自然会产生存款利息。伴随沉淀资金量的激增, 利息数值也随着扩大, 这部分利息是归属于网上第三方支付平台、用户, 还是归属于银行, 而现行法律中并没有明确规定这部分利息的归属权。

第三, 沉淀资金的管理风险。第三方支付平台如若私自挪用沉淀资金, 又或者将沉淀资金与其自有资金混在一起, 将会对用户资金的安全造成威胁。第三方支付平台能否拥有沉淀资金的使用权利, 又该怎样管理自有资金与沉淀资金, 是现行法律亟待明确规范的问题。

四、强化我国第三方支付沉淀资金的法律监管

大量用户的沉淀资金在第三方支付机构聚集, 若这些沉淀资金的流动不能获得有效地程序监管, 那么第三方支付机构就有机会私自侵占这笔庞大的资金, 从其从事违法犯罪活动。这些问题不仅会给消费者的财产利益造成损害, 而且更会引发支付交易的信用危机, 因此对沉淀资金必须加强监管。目前我国有关沉淀资金监管的立法规定明显不足, 下文将借鉴欧美的有关立法规定, 提出相关建议。

(一) 建立沉淀资金专有账户管理制度

1.建立沉淀资金专有账户

在美国, 所谓的无息账户是指为沉淀资金设立的专有账户。这种做法有值得我们借鉴的方面, 在详细操作时第三方支付机构应当向一个可以将其自有资金和沉淀资金进行区分管理的银行申请一个存放沉淀资金的专有账户, 同时不允许随意的划拨两个账户中的资金, 从而保证其独立性。

2.沉淀资金专有账户的资金跟踪监控制度的设立

为了保证这些资金的安全, 一旦设立第三方支付机构沉淀资金的专有账户, 相应的配套的监控措施设立就相当必要。账户开立银行一般应当作为监控的主体。为了保障广大消费者合法的权益, 银行应当跟踪监测沉淀资金账户中的资金状况, 严禁沉淀资金用于风险投资, 一经发现非法挪用, 应立即冻结相关资金, 并及时将相关信息报监管部门备案。

(二) 保证金制度

1.保证金数额的确定

保证金的数额应为不固定的数, 需根据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营业额的变动情况而进行相应调整。此外, 对于保证金的利息也不应当归第三方支付机构所有。

2.保证金制度的参与者

保证金制度的参与者由消费者、第三方支付机构和监管部门三个方面组成。第三方支付机构需要承担上报和上缴各个阶段的营业额与保证金等相关工作;在第三方支付机构出现信用风险时, 消费者有权利领取相应数额的补偿金;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责是保障保证金制度的实施并承担监管职责。

(三) 事先协商制度

设立事先协商制度主要是以保证沉淀资金的流动性为出发点考虑问题。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沉淀资金及其收益的所有权应归属于用户, 第三方支付平台不得擅自挪用。然而并非完全禁止利用沉淀资金, 这将不利于沉淀资金的流动性, 故有学者认为, 应依照民法中的自治原则, 给用户和第三方支付机构相应的选择权, 双方可通过协商使用沉淀资金及利息, 并签订相关合同, 但是应该严格限制这些资金的额度及使用方式, 以保障金融安全。

参考文献

[1]沈利军, 徐伟.支付宝虚拟账户支付的法律分析及规制[J].金融与经济, 2009, (06) .

[2]王雅龄, 郭宏宇.基于功能视角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监管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上一篇:电影审查制度下一篇:金融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