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问题(精选12篇)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问题 篇1
一、引言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是把预算单位的财政收入直接缴入国库, 并且所有的财政支出直接支付到收款人。取消了各预算单位根据自己部门经费自由决定经费支付的账户, 而是由财政部门对经费指标的下达, 由国库单一账户进行资金结算。在这种体制下加强了财政对资金的监控力度, 降低资金使用的风险和加强资金使用规范, 同时也增强了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透明度。但是随着国库集中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与发展, 财政资金缴拨、会计核算、资金动态监控等各个方面逐步形成了新的制度体系和运作模式, 因此在国库操作的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目前所存在的问题。
二、目前高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 资金运作缺乏灵活性
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以前, 财政部门对高校的资金是根据预算单位通过“两上两下”的预算编制形式, 在人大会议上获得正式批复后, 高校将将财政资金按照用款计划分月请款或者按照项目中支付改革后, 高校不论是预算内资金还是预算外资金都是通过国库单一账户进行统一支付, 财政部门不再将资金直接转入银行账户, 资金的使用由各高校根据年度批复的预算编制用款计划, 用款计划由基层预算单位编制, 经网络直接报送上级财政部门 (国库处) 审核下达。基本支出用进度直接转入到资金使用单位的实有账户上, 由高校自身自由使用和支付, 而在年度结束后, 将财政资金的具体情况上报了上级主管部门, 由主管单位再统一汇总上交到上级财政部门。实行国库集款计划按预算、按均衡性原则, 由预算单位结合本部门实际情况编制, 项目支出用款计划按预算、按项目实施进度编制。调整预算用款计划按调整预算的资金使用性质编制。预算单位编制的用款计划通过支付系统送上级财政部门 (国库处) 审核, 国库处将审核通过的用款计划按月更新下达预算单位使用。审核后的用款额度, 由国库处下达给代理银行、人民银行或预算外财政专户银行。从资金使用流程来看我们可以发现, 高校没有对实有资金的调度权, 仅仅是通过国库支付系统来使用用款计划的额度。因此也更大的加强了用款单位对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明细化, 这样同时也极大的限制资金使用的灵活性, 比如单位临时安排的某项支出, 由于年初没有列入预算, 或者没有及时编制用款计划, 都将延误该项支出没有经费的保障。
(二) 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未充分发挥作用
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完善是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基础。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建立后, 预算单位以前的财政资金账户应当予以取消, 一个预算单位只准开设一个零余额账户, 预算单位所有的财政资金活动都通过这一个账户体现, 但目前我国并未做到将预算单位的所有银行账户全部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虽然我国目前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包括了财政部门在中国人民银行开设的国库单一账户、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开设的财政部门零余额账户和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开设的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为预算单位开设的小额现金账户、特殊过渡性专户等账户, 但仍有一部份财政专户尚未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与此同时, 预算单位在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前用于核算实拨预算资金的银行账户也仍有部分在继续使用, 形成了预算单位实拨资金银行账户和零余额账户并存的“双轨制”局面, 这就无法保证预算单位的所有经济业务都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统一核算。这些问题的存在, 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完整性, 还使得一部分预算资金游离于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之外, 干扰了财政部门和国库部门对预算单位预算收支的统一监管。
(三) 基本建设资金的核算存在问题
目前根据《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规定对高校基本建设要的实行单独的会计核算, 因此现在高校都存在两个会计主体, 基建会计从高校会计游离出来, 高校会计和基建会计这两个会计主体的会计核算岗位设置、会计账务、会计报表都是相互独立, 各自成立体系。这种相互独立的体系在高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 给基本建设账户资金的支付带来很大的不便。实行国库支付后, 按照规定财政只给每个高校开设一个财政零余额账户, 根据《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资金支付管理办法》该账户只能“办理转账、提取现金等结算业务, 可以向本单位按账户管理规定保留的相应账户划拨工会经费、住房公积金及提租补贴等, 但是不得违反规定向本单位其他账户和上级主管单位、所属下级单位账户划拨资金”。因此造成了两个独立的会计主体共用一个银行账户, 加大了会计核算的工作量。根据国库管理的要求, 学校基本建设的款项不能由国库零余额账户直接支付到基本建设银行存款账户。因此在办理基本建设资金支付一般都是采取从国库进行财政直接支付, 但是在支付的过程中手续非常繁杂, 耗时太长, 常常会由于财政直接支付的工程进度款付款不及时, 而导致施工单位经常为此与高校产生矛盾, 这样不仅影响项目施工进度, 也使得施工单位因资金没有及时到位而与高校产生合同纠纷, 因此要加强基本建设资金核算。
三、高校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完善对策
(一) 强化部门预算管理
自从高校改变原有的预算管理模式以来, 实行部门预算。高校只有不断加强预算执行管理, 提高财政管理绩效, 提升预算编制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 增强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进一步推进预算信息公开, 增强预算的透明度, 以便更好的满足目前国库支付改革的需求。在强化预算管理的过程中, 首先, 要加强预算编制基础工作。预算单位要及时准确的向上级财政部门上报本单位的人员编制情况, 房屋、车辆等资产信息, 及时更新单位基础信息管理系统。其次, 着力提高预算支出编制准确性。预算单位要根据市场商品价格和单位实际开支的情况来安排单位的商品和服务性支出, 根据绩效改革的规定, 将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的支出安排充足。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 要严格控制一般性支付, 比如利用公款出国、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等“三公”经费支出。压缩差旅费、会议费等支出, 控制和降低运行成本。再次, 加强对项目支出的管理。高校的部门预算支出的安排主要包括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高校要进一步提高项目支出预算安排的科学性, 各预算单位要在充分预计下一年度工作任务的前提下, 对安排的项目支出进行评估和论证, 是项目支出的预算更加符合单位实际, 进一步细化项目类别, 控制和减少代编项目预算规模, 清理非本级开支的项目, 提高项目支出预算的到位率。同时可以对项目支出进行绩效管理, 更好的控制项目支出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最后, 不断强化对部门预算执行管理。预算单位要严格按照人大会批准的部门预算编制“用款计划, 对基本支出要按照时间进度均衡拨款, 对项目支出按照项目的完成情况及时拨付。规范会计核算, 强化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力度。
(二) 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监督体系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岗位内部分工相互制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 在资金支付的每个阶段明确具体的岗位责任, 财政部门、预算单位、代理银行形成一个相互控制、相互监督的体系。具体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二是要建立和完善外部的全方位监督管理制度。审计部门对国库资金的审计是外部监督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审计部门要采取各种各样的审计方法, 其中包括事前审计、符合性 (正当性) 审计、财务审计和资金效益审计。作为外部审计的部门在审计过程中要做到独立、客观和公正, 及时发现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并积极采取相关的措施。规范银行账户管理是完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重要基石, 各级财政国库部门要高度重视, 并切实抓好银行账户规范管理工作。严把开户关, 认真做好预算单位银行账户年检和审批、备案等日常管理工作。同时人民银行对国库单一帐户的支付具有监督责任, 除了要严格依照财政部门的办事流程进行款项的支付业务, 承担零余额账户的商业银行在对财政资金拨付过程中要加强管理和监督。各预算单位要监督相关机构是否能够及时且合法地审批单位的预算安排和用款计划, 是否及时下达了拨付指令并付款。
(三) 大财务与基建会计主体进行合并
现在我国高校和基建平时的账务处理都是通过两套系统进行单独核算, 而在年终结算时再把基建报表合并到高校的大报表, 最后以一个会计主体对外报送。根据财教便函[2010]221号提出了为了满足高等学校财务管理的实际需求, 依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 (征求意见稿) , 结合《高等学校会计制度》 (征求意见稿) , 对现行《财务制度》进行全面修订, 拟定《财务制度》 (征求意见稿) , 在里面提出了建立起包括基本建设收支在内的单位所有收支活动的“大财务”体系的要求。这也是为了解决目前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无法将基建经费直接通过零余额账户转入学校基建银行账户, 通过高校事业会计和基建会计会计主体合并, 调整目前的会计科目体系, 更好的适应调整后会计核算的需要, 比如增加“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的明细科目“基本建设拨款额度”、在“财政应返还额度”下设置“基本建设拨款额度”等会计科目。通过财务系统的调整、科目的设置, 解决了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中存在的弊端, 同时也可以满足基本建设资金管理的需求, 避免了高校内部控制成本不严和基本建设资金的监督, 全面反映预算单位的财务收支情况。
参考文献
[1]周爱君:《提高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高校的管理效率》, 《经济师》2007年第7期。[1]周爱君:《提高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高校的管理效率》, 《经济师》2007年第7期。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问题 篇2
县级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存在问题浅析
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就是借鉴国际惯例,好范文,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建立一种对财政资金实行集中收缴和支付的管理制度,也称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年月国务院通过了《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方案》,并确定
在国务院所属个部门进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这标志着我国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全面展开。
一、县级推行国库集中支付的客观需要
年以来,我国立足国情,在大部分省、市、县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四年来,有效规范了政府财政支出管理,增强了各级政府宏观调控职能,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公共财政管理理念也被人们所认识和理解。随着经济运行环境的变化和多项财政改革的推进和完善,会计集中核算已不能适应形势需求,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成为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财政部“财库号”文件也明确提出:“省级、地市级和财政收支规模较大的县级已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稳妥地进行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转轨”。这表明全面在县级财政推行国库集中支付是改革发展的必然。
二、国库集中支付实现的目标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是财政四项改革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建立国库单一账户来实现对财政资金的监管,在完善的部门预算体系的支持下最大限度地减少财政资金的库外沉淀和闲置浪费,真正形成收入一个笼子,支出一个漏斗,切实增强政府调控能力。国库集中支付经费直达收款单位,政府采购资金国库直拨,资金支付无在途、无沉淀、无中间环节,实行“管钱的不用钱,用钱的不管钱”,割断部门支出与收入的联系,增强财政管理透明度。
三、县级推行国库集中支付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财力“瓶颈”
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首要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财政资金的库外沉淀和闲置浪费。因地域差异和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县级财力状况不一,大部分县级财政以上的财力用于工资统发、政府采购,属典型的“吃饭财政”。加之政府举债形成还贷、政府直接担保连累的财政抵扣、历年挂账衍生的财政赤字、供给范围膨胀、深化改革转嫁给县级财政而应由市场承担的国有企业亏损补贴和挖潜改造支出、政策性增支减收及转移支付不到位等因素影响,可支配财力较少,基本上拿不出钱来搞公共建设和支持事业发展。对这些县而言,国库外沉淀资金非常有限,通过国库集中支付来解决资金调度困难微乎其微。
(二)现行预算编制方法的制约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成功推行主要是要与完善的部门预算体系实现“无缝对接”。部门预算是将预算落实到每个单位和具体项目中,体现完整性原则,对预算的编制、执行、决算各个阶段进行明确划分,同时根据执行情况和预测进行相应调整。而现行预算科目多达百条,预算较粗,目前仍摆脱不了“基数加增长”编制方法的束缚,无统一科学的定员定额标准,缺少完善的部门预算法规(成功经验及管理程序借鉴),加之部门既得利益的相互影响,预算执行较为困难。财政安排的多头决策、主管部门的统筹安排,还有服从发展计划、预算外比例过大等因素直接制约着部门预算的改革,在目前状况下实现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无缝对接”比较困难。
(三)收入难统管
国库集中支付首先要建立在收入统管的基础上,只有将所有资金纳入国库,才能解决预算内外两张皮、多头开户和交款不及时,甚至“小金库”问题,真正形成收入一个笼子,支出一个漏斗。目前财政职能还不十分完善,尤其是收入问题,由于资金收入的统一涉及到划分财政资金分配权和支付权的变革,牵扯到单位的切身利益,势必涉及到政府职能的转变、财政管理体制的调整,给决策者带来一定阻力。
(四)财政体制不到位
国库集中支付方式为经费直达收款单位,政府采购资金国库直拨,资金支付无在途、无沉淀、无中间环节。所有资金未支前,一律存放在国库单一账户,单位账户始终保持零余额,单位只体现指标的变化,达到“管钱的不用钱,用钱的不管钱”的目的。目前,政府职能和支出责任划分横向上“缺位”与“越位”并存,纵向上事权划分不清,财权与事权不对称,存在“上级出政策,下级掏口袋”现象。尤其是省以下财政体制调整尚不到位,财力层层向上集中,事权却较多下移,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县级财政困难,制约财政支付方式的变革,无法达到支付无在途、无中间环节的要求。
四、几点对策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涉及面广,必然触及各方面利益,会遇到一定阻力。首先,要加大公共财政理念、财政形势、财经法规政策和《会计法》的宣传工作,使大家明白推行国库集中支付的目的和重要意义。同时要积极寻求各级政府的支持,只有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各单位、各部门和社会各界才能理解、配合和支持国库集中支付工作。再者,财政部门要屏弃“等、靠”思想,积极探索。
(二)增强县级财力
一是激活县级培植财源积极性,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县级财政收入,壮大财政实力。二是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保证转移支付
及各项财政改革配套措施到位,增强县级财政活力。三是财政支出应退出生产经营性投资领域。四是量力而行搞建设,加强财政资金监管,减少财政资金的损失浪费。
(三)规范制度建设,完善配套措施
一是要进一步完善改革的各项配套措施,制定一个适应性强,便于操作的制度,使国库集中支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二是要将非税收入直交财政国库,真正做到所有权属政府,使用权属单位,管理权属财政,从根本上限制单位开支的随意性。三是逐步取消过渡账户,开设国库单一账户和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四是进一步完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借鉴成功做法,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顺利转轨打下坚实基础。
(四)推进部门预算改革
严格按照公共财政要求,重点抓好部门预算编制的改革,逐步使所有财政资金的支付建立在明晰的预算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统一的支出定员定额标准体系。配套制度的建立应根据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由纪检、监察、审计和财政部门联合调研、制定、修订。标准的设计应根据单位对资金的客观需要和财力可能,同时兼顾单位的实际支出和目标任务的调整,接待标准及个人补助部分根据区域消费现状予以调整。
(五)加强预算单位财务管理,完善支付方式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问题 篇3
关键词: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预算管理 高校
一、引言
(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与高校预算管理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于2002年开始在我国部分高校试点,在取得一定经验之后,开始向全国高校推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作为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一部分,对于加强财政资金支付使用过程的监控、规范财政资金使用行为、增强预算执行的透明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预算管理作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关键内容,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和管理效果的好坏会对高校财务状况甚至高校全面运行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应用于高校,对于高校预算管理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与高校预算管理的衔接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为充分发挥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作用、提高高校预算管理效率,本文对存在的问题、原因以及应采取的相关措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二)委托—代理理论概述
委托—代理理论是研究经济活动中各种委托代理关系的理论。经济学上的委托代理关系泛指任何一种涉及非对称信息的交易,交易中有信息优势的一方称为代理人,另一方称为委托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交易主体分为财政部门、预算单位和代理银行三方。在它们的交易关系中,具有交易信息劣势的财政部门是委托人,具有交易信息优势的预算单位与代理银行构成代理人,它们之间形成委托代理关系。[1]
将委托—代理理论应用到政府与高校之间,则政府财政部门是委托人,高校是代理人。政府财政部门和高校之间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高校对于自身的运行、市场需求情况以及师资力量等重要信息具有天然的优势。除此之外,我国教育经费十分匮乏,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高校的实行能够有效提高预算支出的透明度,大大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难度增加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行给高校预算管理带来了非常多的变化。其中最主要的一个转变就是高校要将资金全部上缴财政,由代理银行负责代收、财政部门负责统一管理,高校预算支出渠道不得随意变更,当年预算支出金额仅限该年度使用,剩余部分不得转入下年度继续使用。面对这种情况,高校就必须在预算编制时将各种情况都考虑在内,以防止出现意外状况,由于预算资金不足而难以应对的尴尬局面。然而我国高校预算管理工作基本上是由高校财务部门独立完成的,预算人员如果对高校各部门下一年度的各项计划没有足够的了解,就无法全面详实地进行预算编制,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再者,由于高校预算编制人员业务水平不高,无法适应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需要,原本随意的预算编制方法一时很难改变,导致高校预算编制难度进一步增大。
(二)预算编制不够细化
高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之后,面临的预算管理问题更加复杂,需要进行更为细化的预算编制工作,但是我国高校预算编制工作存在预算编制粗糙、预算科目不够细化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高校预算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例如高校的基本建设项目,在预算编制过程中随意性比较大,不能准确反映每一项开支的具体金额,这就导致国库集中支付时没有足够的依据,依然采用比较传统的统一支付方式,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优势无法得到充分展现。此外,由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行之后预算批复比较困难,所以高校一般都会刻意增加预算支出,以备不时之需。然而由于高校各部门预算编制比较粗糙,对资金使用没有详细计划,会出现预算金额过剩,到了年底突击花钱的情况,无法充分发挥高校资金的使用价值。
(三)财务风险明显加大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行对高校财务安全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如果高校预算编制不精确、预算管理不科学,不但会影响高校资金配置的有效性,更严重的是会增加高校财务风险,威胁高校财务安全,影响高校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高校预算管理随意性大,没有根据高校实际情况进行预算收支的编制,存在实际收入少于预算收入、实际支出却多于预算支出的情况。收入的减少和支出的增加会造成非常严重的预算缺口,此时高校就必须寻找其他途径来解决这种资金短缺的局面。尤其是近年来,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开始大力兴建各种教学楼、宿舍楼、图书馆等建筑设施,这无疑要求高校寻求更多的筹资渠道来满足这种不断增长的资金需求。门槛较低的银行贷款成为高校筹资的重要渠道,但是很多高校并不清楚银行贷款的性质,盲目贷款,如果遇到还贷高峰,高校的收入资金又无法及时到位,这样就很可能造成高校资金链的断裂,高校就会面临财务风险。
三、原因分析
(一)预算编制方法落后
一直以来,高校预算编制的主要方法是增量预算法,即在上年预算基数的基础上增加部分收支作为本年度预算。增量预算法具有简单明了、方便操作的优点,但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行对高校预算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量预算法已经不能满足高校预算管理工作的需要,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各部门经费开支不是依据本部门本年度工作计划的实际情况,而是根据上一年度部门预算的基数,如果上一年度存在不合理预算,下一年度这种不合理预算不但不会得到改正,反而还会进一步加剧。这种情况固化了资金在高校各部门的分配比例,不利于资金的合理配置,极大地影响了高校预算管理的效率和效果。此外,高校在预算管理过程中,还存在非常大的随意性,各项预算收支没有经过科学的评估和论证,没有真正做到以收定支。
(二)监督考评力度不足
委托—代理理论认为两权分离是出现委托代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中,这种信息不对称主要表现为高校比政府财政部门更多了解预算管理的各种信息,高校很有可能利用这种信息优势进行各种违规违法活动,套取国库资金。例如,在高校有可能会凭借信息优势和较小的风险约束来伪造虚假收款人,提供虚假收款人账户来套取国库资金,如果财政部门监督不力,违规行为得逞,财政资金就将从国库直接转移到非法收款人账下,这将造成国库资金的流失,损害国家利益。所以必须加强监督考评力度。然而,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行过程中,高校预算管理工作一般只重视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却很少关注到事后监督考评工作,导致高校预算监督流于形式,预算制度形同虚设。endprint
(三)信息系统不够完善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高校预算管理存在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高校与政府财政部门之间信息不对称,造成这种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政府财政部门、高校与代理银行之间信息沟通渠道不畅通,没有完善的信息系统进行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导致预算管理工作容易出现各种违规行为。具体来说,首先在高校内部没有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信息系统,预算管理工作过程中的资金、人员、项目、报表等各种原始信息资料得不到妥善保管和有效利用,导致高校预算管理水平较低,工作效率低下。其次,在高校与政府财务部门以及代理银行之间也没有有效的信息交流系统,大部分信息都掌握在高校手中,政府财政部门对相关信息知之甚少,高校可能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套取国库资金,做出一系列违法违规的行为。
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加强高校预算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推行科学预算编制方法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要求高校必须要改变传统的增量预算方法,积极寻求更加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方法,根据实际情况,适时采用零基预算法、滚动预算法或者弹性预算法等预算编制方法。例如,以零基预算法为例,所谓零基预算法就是所有经济业务活动不受往年实际收支情况的制约,以零为基础来编制预算的方法。与传统的增量预算法相比,零基预算法能够使高校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配置,跳出了部门经费只增不减的怪圈,极大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二)健全制约监督机制
委托—代理理论认为,委托代理关系下代理人出现道德风险的主要原因是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委托人只有通过加强对代理人的监管,充分表露信息,才能解决代理问题。所以,必须建立健全制约监督机制,减少甚至消除信息不对称问题,减少道德风险。首先,要建立政府财政部门与高校之间预算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全面加强预算管理的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以及事后监督,避免各种违规违法行为。其次,要建立高校外部制约监督制度,政府审计部门以及社会公众要加强对高校预算管理的监督力度,高校预算管理相关部门也要及时向政府和公众进行信息公开,确保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三)建立有效激励机制
委托—代理理论认为,只有代理人在选择委托人所希望的行动时得到的期望效用不小于它选择其他行动时得到的期望效用时,代理人才有积极性选择委托人所希望的行动,这就需要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增加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利益一致性,减少代理人的道德风险与机会主义行为。[2]所以政府财政部门与高校之间必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不断增强高校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积极性。例如,可以学习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在政府财务部门与高校之间建立绩效合同制度,将高校在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中的表现纳入绩效考核之中,用签订合同的方式来强化高校的责任,明确奖励制度和违规成本,保证高校严格照章办事,有效规范高校预算管理工作。
(四)建立预算管理信息系统
高校应该尽快建立预算管理信息系统,运用技术手段提高预算管理的效率。信息不对称是造成高校预算管理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为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建立政府财政部门、高校以及代理银行之间的信息共享平台,将涉及高校预算管理的全部信息在共享平台上及时、快速、准确的进行发布。例如,高校可以建立一个预算管理数据库,将高校预算管理相关的资金、项目、指标、人员、机构等信息全部录入该数据库,数据库中丰富详实的资料可以为高校预算管理工作提高依据,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预算管理效率。此外,还要与政府财政部门以及代理银行之间做好沟通与合作,联合多个部门与机构建立信息沟通系统,保证信息通畅,避免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一系列问题。
五、结论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于高校预算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高校预算编制的难度大大增加,预算编制不够细化,财务风险也明显增加。在委托—代理理论的框架下分析了这些问题的原因,具体来说主要包括预算编制方法落后、预算执行刚性不强、监督考评力度不足以及信息技术应用落后。
在今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践中,高校应该不断推行和运用科学的编制方法,更多采用零基预算等方法;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提高违规成本;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不断提高工作积极性;建设预算管理信息系统,提高预算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张洁.高等学校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问题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35—40
[2]田发,宋友春.构建国库集中支付监督制约机制——委托代理理论框架下的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12)
[3]王昕.高等学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问题探讨[J].会计之友(下旬刊),2009(5)
[4]吕刚.高等学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5]刘涛.现阶段我国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之友,2012(32)
[6]任小燕.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4)
[7]杨洁.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高校理财的影响及对策[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09:25-32
[8]向桂云.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高校预算管理的影响及解决措施[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6)
[9]杨新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对高校预算管理的影响及解决措施[J].中国外资,2013(14)
[10]刘蕾.浅析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高校预算管理的影响[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5)
[11]王新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影响[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5)
[12]樊文玉.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科研单位预算管理的影响及对策[J].会计师,2011(5)
[13]章美春.关于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高校预算管理影响的探究[J].现代商业,2012(27)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问题 篇4
(一) 提高了财政资金运作效率和效益, 遏制了用款环节腐败的滋生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 使分散在各预算单位的闲散和沉淀资金集中起来, 资金调度更加灵活, 同时弥补了预算约束软化, 增强了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各级财政部门不仅可以掌握财政性资金拨付使用情况, 而且能够做到预算内外资金统筹安排, 确保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工资的按时足额发放, 确保对公益事业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投入, 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大幅度提高。国库集中支付简化了财政拨款程序, 缩短资金在途时间, 有效解决了财政资金多环节拨付和多户头存放的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也遏制了用款环节上腐败的滋生, 有利于财政部门把握财政资金的去向、解决“委托代理”问题, 大大减少信息的失真现象。
(二) 促进了预算编制水平的提高, 规范了财政预算执行, 提高了预算执行信息的透明度
国库集中支付以部门预算为基础, 遵循“指标控制计划, 计划控制支付”操作原则, 将原来对支出预算的总额控制变为对每个预算项目的精细控制, 从机制上杜绝无预算指标的拨款, 约束预算单位自行调剂项目资金, 维护了预算的严肃性, 提高了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减少预算执行的随意性。改革前, 许多财政资金以拨代支, 缺乏来自预算单位的预算执行信息, 有些预算执行信息来源于一级预算单位, 而且是通过纸质报表报送。改革后, 预算执行信息来源于基层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的每一笔支付交易记录, 而且是通过信息网络传输, 预算执行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大幅度提高, 有效增加了预算执行透明度, 为财政运行管理和宏观经济调控提供了更为及时可靠的信息基础。
(三) 建立了预算执行过程的动态监控机制, 增强了财政资金运作的安全性, 有效杜绝了资金的不合理使用
预算执行过程的动态监控机制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用款计划的编报审批。改革后, 预算单位对财政资金的使用要做出预测, 按照规定程序编报用款计划, 从而克服传统支付方式下用款随意性的弊端, 有利于加强预算执行的控制。二是资金使用支付过程的动态监控。监控系统与代理银行支付系统联网, 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 能够实时监控到每一笔财政资金的支付活动, 做到对于违规或不规范操作的自动预警, 及时发现问题。三是对违规问题的及时核查。动态监控发现违规问题后, 监控人员迅速向预算单位财务人员查询情况, 发现重大疑点的, 能很快地组织实地核查, 查实问题, 及时解决, 及时纠正, 有效保障了财政资金的安全运行。
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 既得利益的调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相关主体执行制度的积极性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推行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和代理银行的通力协作与配合。但是, 由于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势必打破相关方原有既得利益, 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各相关主体执行制度的积极性。
第一, 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前, 政府各部门在商业银行开设大量账户, 是银行信贷资金的重要来源, 而国库集中支付使政府部门和银行之间的互利关系被打破, 因此缺乏推行改革的积极性。
第二, 传统财政收支管理方式下, 财政资金按额度拨付给各预算部门分割使用, 预算约束性弱, 部门自主权大, 一些单位通过资金坐收坐支、延滞入库以及截留、挤占、挪用方式来实现部门利益。改革后专款必须专用, 预算单位的资金在运用上的随意性受到限制, 一些部门的既得利益受损。主管部门和预算单位失去了原有的二次预算分配权和对资金的直接使用权;还有部分单位在改革前通常在年底以事业经费冲抵行政经费缺口, 改革后由于两者分账户核算, 不能相互弥补。同时, 由于财政监督加强, 一些部门原有的不规范甚至不合法的行为将被限制, 会引起这些部门对推行集中支付制度的抵制。
第三, 由于成本与利益不对称, 代理银行积极性不高。代理银行承担着财政性资金支付、划款清算、账户管理等大量业务处理, 在国库集中支付过程中投入了较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 而所得利益却与此不相匹配。一是因为“财政零余额账户”和“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当日终余额必须为零, 代理银行从中得不到可用资金, 另受业务量限制, 收取的手续费也较少;二是基层单位还不能达到实时清算要求, 代理银行存在垫付资金却得不到及时清算的风险, 而目前没有补偿透支利息的规定, 代理银行容易产生资金损失。因此, 如何调动代理银行的积极性成为一项难题。
(二) 存在依法理财难、无法可依及支付流程过于繁琐的现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预算编制与执行衔接不到位, 导致有的预算单位难以依法理财。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 预算单位必须依据批复的年度财政预算编制本单位的分月用款计划, 在下达的用款计划额度内按照预算项目进行支出。而年度预算批复时间是在每年的3、4月左右, 但在预算年度开始后, 政府预算草案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前, 有些每年必须开支、执行有时限性的经常性专项由于预算尚未批复, 在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中就没有预算指标, 无法完成支出。这样, 每年在人大通过部门预算之前, 单位无预算指标可用, 预算编制与执行衔接不到位, 导致有的预算单位延迟专项的支付, 或有的单位用其他项目资金垫付, 造成预算项目的混用、窜用, 违背了“依法理财”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设计的初衷。
(2) 相关票据的使用存在“无法可依”与重复填写的现象。《票据法》规定, 票据法规范的票据是主要指汇票、本票和支票。财政拨款书既非支票、也不属于本票、汇票, 在出现票据风险时难以做到“有法可依”。作为改革后的主要支付凭证, 目前使用的财政授权支付凭证也没有法律依据, 不能作为空白支票使用, 无法满足单位实时结算和支票质押的需要, 而且财政支付凭证无法在商业银行流通, 提取现金还需要预算单位重复填写银行票据。同时, 在财政授权支付中, 单位从零余额账户转账或提款时, 不仅要使用原有的转账支票或现金支票, 还需再填写一张授权凭证, 增加了凭证出错概率和核对工作量, 也容易出现单位因怕麻烦而提取大量备用金现象。另外, 国库支票及其管理办法迟迟没有出台, 也给资金使用带来了诸多不便。
(3) 支付流程过于复杂。目前, 一个项目 (资金) 从发生到预算单位或供应商收到资金环节过多, 要经过20多个环节, 哪一关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工作效率。在政府采购项目支付上, 一项政府采购用款计划要经过业务处室、政府采购、国库三家审核通过才可以使用。种种原因造成预算单位资金不能及时到帐, 影响工作进行和资金使用效率。另外, 由于财政资金性质复杂, 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中需设置的清算账户多, 又涉及多家代理银行, 造成清算环节较多, 资金在各账户问调动频繁, 在实际操作中不易把握, 从而导致支付速度慢, 支付效率低下, 不仅增加了清算环节, 而且人为增加了各相关单位和部门的工作量。
(三) 业务模式存在一定的缺陷国库集中支付方式的最大特点是每一笔支付均系由预算单位主动发起的, 而对于被动扣款的业务, 目前的业务模式还难以处理。如银行代扣代缴业务 (水电费、电话费、税款等) 的扣缴, 就不能采用“零余额”账户委托代收, 否则将出现“负余额”, 产生滞纳金问题, 致使一些预算单位的基本账户还需暂时保留。
按照财政授权支付程序, 预算单位在授权范围内可自行向代理行开具支付令, 将款项支付给收款人, 再由代理行在当日下午四点前与国库单一账户清算, 这种“先支付、后清算”方式与“谁的钱进谁的帐, 由谁支配;银行不垫款”的结算原则不符。一些单位通过授权形式分批提款, 将零余额账户资金转移到原基本存款账户上, 造成原基本存款账户仍相当活跃;一些地方为解决支付瓶颈问题, 采用财政事先在代理行开立“小额现金账户”或“财政集中支付专户”, 再从国库将大笔资金预拨到这两种账户上, 然后根据预算单位的实际需要, 由财政集中支付部门根据预算单位申请资料将款项拨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商手中, 这种支付方式不仅缺少了国库监督环节, 而且造成大量资金滞留在商业银行, 容易形成“第二国库”;同时, 在财政国库管理制度中, 允许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提取现金, 用于办公日常零星支出。有的单位常以备用金形式一次性提取大额现金, 财政部门却只能通过支付系统掌握其提出现金的总金额, 而不能监控到现金的用途和支出情况。而现金一旦领取即体现支出, 存在预算单位以大额领取现金形式逃避财政监管的隐患。此外, 由于目前单笔超过30万元的支付才需直接支付, 某些预算单位可能会将一些较大的采购项目进行拆分, 尽量申请授权支付, 而不采用直接支付, 以保护原先的个人利益和单位利益。
(四) 国库支付系统软件有待提升信息系统是改革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撑, 用款计划申报审批、资金申请审核支付、国库总账核算和记录以及资金监控跟踪, 都以信息系统作为操作平台。但目前与国库集中支付相配套的现代化信息系统建设还相对滞后, 财、税、库、行之间尚未实现横向计算机联网, 银行资金清算不能及时到位;税收收入数据还未能实现电子化传输;现行财政与单位、单位与银行通过电话线传输信息, 运转速度缓慢, 工作效率低下;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的数据还无法和其他相关部门共享共通, 在实际运行中相互之间容易产生脱节;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尚不完善和稳定, 信息传输丢包现象时有发生, 增加了单位、财政、银行等多方面对账工作量, 有时也出现无法用款的现象。
三、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对策
(一) 总结经验教训, 修订、完善国库管理制度
各级财政部门应及时总结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尽快制定并完善相应的政策和制度。
(1) 明确财政资金支付方式的范围, 扩大直接支付的比例。鉴于财政授权支付不仅与《预算法》、《国家金库条例》中“同级财政库款的支配权属于同级财政部门”的相关规定不符, 并极容易导致财政透支现象和资金风险, 加上支付清算环节较多, 严重影响资金的清算速度和效率, 因此, 应积极研究直接和授权支付的结构, 对扣除工资统发以外的授权支付与直接支付的比例提出定量要求, 防止化整为零、变相将直接支付转为授权支付的情形出现。应尽量控制授权支付, 扩大直接支付的比例。对于财政直接支付其他支出的具体规定, 财政部门应以批复的单位预算作为用款计划和资金支付控制的重要依据, 具体明确其支出范围、用途和金额底限, 以此规范资金的支付。对于财政授权支付的部分, 应加大审核力度, 强化事前事中的审核监管, 对预算单位的授权支付计划进行严格甄别, 国库应做好每笔资金具体用途的合规性审核, 对不合授权支付范围的经济事项不予核准;对授权支付计划存续时间过长而单位无用款申请的, 可建议科室予以调减计划额度。要加强对单位授权支出的跟踪审查, 积极构建单位授权支付评价机制, 将评价结果纳入财政决算内容, 联挂当年预算考核情况作为下一年度编制该单位部门预算方案的重要参考指标。
(2) 进一步推广公务卡结算方式, 取消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提取现金的功能。公务卡中单位卡账户中有一笔财政部门核定的备用金, 由预算单位的零余额账户转入, 用于预算单位的办理公务支出报销, 代扣代缴支付结算, 其不能提取现金、不能消费, 只能用于报销、转账。当发生相关支出时, 先由公务卡账户进行支付, 再由财务人员及时按照实际支出, 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分项目转回公务卡单位账户, 补足备用金。推行公务卡, 可以最大限度地控制预算单位提取现金, 准确地掌握财政资金每一笔支出的用途和去向, 还可以解决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不能办理委托代扣代缴业务的问题。
(3) 提高预算编制和管理水平。在预算编制环节, 要逐步改变原来单一的“基数加增长”的编制方法, 积极探索零基预算, 综合考虑经济增长预期、税源情况、政策性减收等因素, 向因素法编制过度;同时, 应狠抓细化预算基础工作, 特别是在编制支出预算时, 应从单位当年实际需要出发, 结合当年财力状况来核定具体支出额度, 并明确各项支出的方向和用途。专项资金应力求细化到具体项目, 实在无法确定的, 可作为待分指标, 先不下达, 待情况明了后, 分条逐项下达。在批复预算之前, 财政部门可提前合理安排部分经常性专项支出。如在预算年度开始后, 先安排一部分人员经费、公用定额经费, 以满足预算单位的正常办公开支;也可参照往年经常性专项的支出情况, 对于需要预算单位每年必须开展且支出具有时效性的经常性专项支出, 考虑适当提前安排部分经费, 保证预算单位专项业务的开展。在预算执行环节, 要统筹兼顾, 进一步强化预算的刚性约束。应在集中支付环节强化预算执行, 防止随意调整、追加预算以及超预算、扩大预算范围等行为的发生。
(4) 简化业务流程, 提高资金支付效率。简化预算指标生成程序, 缩短待分指标、政府采购预算录入、审核环节。在严格审核的基础上, 进一步规范和简化用款计划审批程序。如对政府采购项目, 在加强年初预算编制工作直接列入政府采购指标范围的基础上, 取消采购办审核环节, 减少审核时间, 缩短审核过程。延伸支付网络, 将终端接入各预算单位自行查询。
(二) 进一步完善财政国库信息系统建设
应尽快推行配套信息化系统建设, 为国库集中支付与会计核算改革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应与软件开发商联系, 尽快完成应用软件的升级工作, 保证信息传输的及时、完整, 增加查询功能, 减少各方手工对账的工作量;进一步完善支付系统的功能, 优化信息运行的工作流程, 做好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的相互衔接;改造和升级硬件设备, 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扩充与预算单位的连接线路, 有条件的部门可考虑采取专线连接方式, 提升与预算单位的联网速度, 确保财政和预算单位之间的网络连通, 实现预算指标录入——用款计划上报——用款计划审核批复——资金支付和清算——信息反馈的一体化, 保证预算执行全过程的公开透明。要充分利用电子政务网络, 实现财政、银行、预算单位国库管理信息资源共享。特别是应尽快实现财政部门、税务部门、国库、代理银行等相关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网, 构建联合信息网络, 实现数据共享、多方对账和多渠道监控的目的, 实现财政资金实时清算, 减少代理银行垫财政付息问题, 提高国库集中支付的效率。在财政国库体制改革中, 各地可按照“先横后直”, 横纵结合的方式, 逐步提高国库清算速度, 在规范票据管理的基础上, 对资金进出口环节推广应用支付密码, 通过网络技术封闭型设计、票据的规范销号和资金进出口采用支付密码等方式逐步提高国库资金的清算、报解速度和安全性, 最终达到操作的规范性和日常监管的有效性。
(三) 加大各利益方的配套协作
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中, 有很多利益相关的群体:财政会计、国库、代理银行、预算单位及众多的会计人员。国库和代理银行之间、财政与预算单位之间即存在着博弈关系, 应让每一方都意识到合作才是最优决策。如国库与代理银行之间应互相信任, 代理银行认真把关, 绝不允许出现套取国库资金的现象, 否则一票否决, 取消其代理资格;同时国库也应积极配合, 及时与代理银行清算代垫资金, 如果财政资金紧张, 无法清算, 那么应及时补办手续, 作为政府向银行的贷款处理, 按规定还本付息。同时, 可结合各地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情况, 在双方充分协商的基础上, 制定切实可行的代理费用标准, 给代理银行合理的利益补偿, 从根本上解决其信息系统投入、人员配备等成本问题, 提高其代理集中支付业务的积极性。另外, 财政部门应加强与预算单位的联系与沟通, 一方面加强宣传力度, 使各预算单位充分认识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及时解决支付过程中发生的问题, 为各预算单位提供快捷、周到的服务。总之, 财政应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 切实保证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顺利推行。
参考文献
[1]徐景明:《提高国库集中支付效率的对策》, 《预算管理与会计》2007年第12期。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篇5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下列各项中,开户单位不可以使用现金支付的是()。
A.各种劳保、福利费用以及国家规定的对个人的其他支出
B.向个人收购农副产品和其他物资的价款
C.根据国家规定颁发给个人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体育等各种奖金
D.购买大件固定资产ABCD
【正确答案】:D
【解析】:
二、判断题
·财政预留印鉴实行分离保管制度,不得以任何理由由一人统管或代管全部印鉴。(对错
【正确答案】:对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第二讲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对停止使用的印鉴要移交()保管。
A.档案室
B.财务室
C.办公室
D.业务室ABCD
【正确答案】:A
【解析】:
二、判断题
·财政专户资金拨款会计与稽核会计不用分开设置。()对错
【正确答案】:错)
【解析】:财政专户资金拨款会计与稽核会计必须分设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第三讲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下列各项中,市级预算单位可实行财政授权支付方式的是()。
A.零星支出
B.工资支出
C.会议费支出
D.政府采购支出ABCD
【正确答案】:A
【解析】:
二、判断题
·对市级预算单位的零星支出及未纳入直接支付管理的单位,实行财政授权支付方式。(对错
【正确答案】:对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第四讲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基层预算单位在财政性资金支付管理中的主要职责是()。
A.负责按本单位的项目进度、工程质量请拨资金
B.负责组织本部门及所属单位财政性资金支付管理的相关工作
C.负责编制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报表
D.根据财政授权支付管理规定,签发支付指令,通知代理银行支付资金ABCD
【正确答案】:B
【解析】:
二、判断题
·纳入政府采购预算的政府采购支出实行财政直接支付方式。()对错
【正确答案】:对)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下列各项中,市级预算单位可实行财政授权支付方式的是()。
A.基建支出
B.工资支出
C.零星支出
D.政府采购支出ABCD
【正确答案】:C
【解析】:
二、判断题
·市财政局国库支付执行机构对国库管理机构批准下达的各预算单位分月度授权支付额度,不作正式会计分录,也不用建立台账登记。()对错
【正确答案】:错
【解析】:市财政局国库支付执行机构对国库管理机构批准下达的各预算单位分月度授权支付额度,不作正式会计分录,但建立台账登记备查。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第六讲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下列各项中,属于综合科的工作职责是()。
A.负责市本级工资统发单位的工资管理和发放工作
B.负责编制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并按规定程序办理支付
C.及时更新维护市本级财政供养人员信息系统
D.与国库科定期核对工资预算指标和批复计划数ABCD
【正确答案】:B
二、判断题
·由财政直接支付的工资性支出、政府采购支出、统一结算的会议费、外事接待经费和财政代扣代缴的住房公积金等事项,在部门预算中应单列反映。()对错
【正确答案】:对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财政核心应用系统建设的是()。
A.预算编制系统建设
B.应用支撑平台建设
C.决策支持系统建设
D.行政管理信息系统建设ABCD
【正确答案】:B
【解析】:
二、判断题
·财政信息化建设是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和推动财政改革,建立公共财政管理体系,促进依法理财、民主理财、科学理财的重要技术支撑体系。()对错
【正确答案】:对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问题 篇6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农业;科研经费;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810.45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11-0485-02
1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将所有的财政性资金全部存放到国库或国库指定的代理银行开设的国库单一账户,所有的财政支出必须由国库单一账户集中支付的一种制度[1]。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各用款单位每月末根据资金预算安排申请下月用款计划(包括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2种方式),待财政主管部门审核,用款计划下达后方可使用。财政资金支付采取先支后拨方式,只有当支出实际发生时,才存在资金流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直接支付给商品或劳务供应商(图1)。通常情况下,国库部门对预算单位的零余额账户采取限额控制方式,单位账户中没有实际资金结存[2]。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财政预算资金各项收支活动全部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运作和管理,所有财政资金不再流向单位账户,而是直接支付给商品和劳务供应商,使每一笔财政拨款的支出和用款去向都完全处于财政监控的透明状态。
2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农业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预算编制难度加大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资金流向完全处于财政监控之下,只有符合项目预算的支出才能执行。要求农业科研单位以预算收支科目为指导,结合科研项目的具体情况,根据经费项目支出要求编报预算,但准确编制预算却存在诸多困难。
2.1.1客观方面受农业行业特点影响,农业科研具有周期性、季节性、复杂性等特点。同时,科研项目所研究的领域不同,每个项目具有研究的特殊性、地域性以及不可预见性,导致立项时预算很难全面覆盖农业科研全过程,容易造成实际支出与预算不符。
2.1.2主观方面参与预算编制人员沿用传统方式,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不甚了解,预算编制不够准确。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前通行的做法,由课题负责人编制详细经费使用预算,财务人员会同相关部门进行审核,待经费到账后交由会计部门根据审批后的预算报账。在执行过程中发现预算与实际支出不符,因经费已经到达单位账户,一般由项目负责人申请变更预算,经单位相关部门批准后便可得以执行。但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经费不再划拨至用款单位,而是全部留在国库单一账户。同时财政明确要求有预算才能支出,并且资金用途预算科目大类不得改变,编制预算成为财政审核的唯一依据,即使允许后期調整,审批流程也更为复杂。如果依然沿用以前方式粗放编制预算,势必在经费执行过程中易出现支出与预算不符,支付申请被退回,科研经费挂账的局面。
2.2项目执行进度难以满足要求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项目执行进度应当保持国库集中支付系统、财务核算系统的一致,反映科研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农业科研项目的研究进展,两者呈现出同步增长的态势。现实中预算执行进度往往很难满足要求。(1)科研经费下达时间较晚,而农业科研受季节因素影响,往往拨付经费和使用时间严重脱轨,导致进度反映失真。以采购农用化肥为例,植物生长旺盛期在每年3—5月,此时需肥量大,而科研经费的下达往往等到5—6月甚至更晚,为保证农业科研的顺利进行,农业科研单位普遍采取的做法是使用基本户资金先行垫支。但当科研经费到账时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无法体现出该部分已经执行的支出,大量垫支资金收回难度增大。(2)很多项目负责人在项目执行中尚未树立良好观念,经费执行“前松后紧”现象严重,导致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年初执行缓慢,年末突击花钱。执行进度难以反映科研项目的研究进展。(3)科研项目执行过程中存在使用现金、公务卡等方式的授权支付,不同项目课题经费要严格区分该部分授权支付,完整体现单一项目下的科研经费执行情况确实存在一定难度。
2.3部分科研项目成本费用难以完全归集
长期以来,科学事业单位都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的内部服务体系,尤其是后勤管理部门,他们承担了用车、食堂、绿化保洁、水电、复印等保障性服务,产生的成本费用先从基本户垫支,再向各使用部门收取相关费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财政审核中严格控制对基本户的各项支付申请,支付这方面费用存在一定困难。目前有的单位采取的做法是二级独立核算单位之间以划拨用款计划的形式将财政资金进行划拨,这种做法看似解决了对后勤服务部门的费用偿还,却造成财政资金积压,基本户资金缺乏的局面。有的单位则动用授权额度支付后勤管理部门的相关服务费用,但是授权支付额度占比有着严格限制,并且农业科研大量存在偏远地区蹲点、调研,支付给农户相关费用,采用的大多是现金支付方式,这同样挤占授权额度。2种做法都存在一定的缺陷,不是解决问题的长久之计。
2.4科研项目经费结余管理要求更为严格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所有的财政资金都处于财政监控的透明状态,财政部门也要求科研单位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规范使用结余经费。按照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部门财政拨款结余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预[2010]7号)规定,对于某一预算年度安排的项目支出连续2年未使用、或连续3年仍未使用完形成的结余资金,视同结余资金管理。结余资金的动用,需报财政部审批[3],但确有需要可继续用于原用途。《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进一步明确,项目完成任务目标并通过验收,承担单位信用评价好的,项目结余资金按规定在一定期限内由单位统筹安排用于科研活动的直接支出,并将使用情况报项目主管部门;未通过验收和整改后通过验收的项目,或承担单位信用评价差的,结余资金按原渠道收回[4]。政策明确规定了科研结余经费的使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农业科研单位需要对照规定,进一步规范结余经费的管理。
nlc202309040611
3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完善农业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
3.1加强科研人员项目经费财务管理的培训力度,提高科研人员思想意识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所有财政资金归国库所有,农业科研经费使用取决于用款计划及经费预算,只有符合预算的才能支付。为使科研人员切实转变传统观念,重视预算编制,应对科研人员进行培训,培训重点可放在以下几方面: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管理要求,专项经费管理及会计核算原则,项目预算编制及预算执行要求,项目支出报销票据及签批程序要求,项目检查、审计和验收等监督形式等。同时要及时向科研人员解读最新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帮助科研人员转变思想观念,提高思想意识。
3.2增强财务人员对预算编制的参与度,提高预算的准确度
科研经费的预算编制不能仅由课题负责人负责,财务人员也应当积极参与,将财务知识与具体科研项目相结合,共同提高预算的准确度。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预算编制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科研经费的执行。财务人员若能够把工作向前延伸至预算编制阶段,将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早提出,同时可借鉴预算执行较好课题的先进经验,结合专业知识提出建议,帮助课题负责人少走弯路,更加准确编制预算。
3.3探索科研经费预算的动态监管体系,确保预算执行进度
由于农业科研的特殊性,预算应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而进行动态调整。预算控制是事前控制,会计控制是事后控制。科研单位应当全面实施预算管理制度,严格按照预算审定和执行。具体执行过程中,要强调会计人员管理会计的角色。会计人员要定期比对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与财务核算系统的执行进度,通过内部报告、协调等方法进行动态分析、监控和预警,将经费执行情况及时报告财务部门。财务部门定期召开月度经济活动分析会,向科研人员反馈预算执行进度、执行差异,通报预算执行情况,制定整改措施,及时纠正[3]。同时考虑将预算指标完成情况纳入科研人员的考核體系,确保预算执行进度。
3.4与财政主管部门积极沟通,争取项目提前申报立项和垫支资金尽早收回
针对科研经费划拨时间较晚的问题,财务部门可与财政主管积极沟通,提前启动项目立项申报工作,将立项过程从科研项目实施的年度中剥离出来,避免立项论证过程拖沓,经费审批流程过长,导致真正研究时间缩水,保证在科研项目开展时,项目经费及时到位。对于已由基本户垫支的科研经费,待专项下达后,财务部门按照要求准备相关材料,及时提出垫支资金收回申请,争取财政主管部门尽早批复。
3.5根据不同科研项目特点,实行个性化授权额度分配方案
针对使用后勤管理部门提供的保障性服务,科研经费难以偿付的问题,建议财政部门可以针对不同项目实行个性化额度分配,适当提高部分科研项目的授权额度的比例。例如从事基层研究的科研项目,蹲点调研、试验材料就占用大量的授权额度,加之后勤管理部门提供的保障性服务,项目授权额度往往超出限额。如果针对不同项目的研究内容和特点采用个性化的授权额度分配方案,既可以实现后勤管理部门公共服务的成本归集,又便于科研人员因地制宜地开展科学研究。
3.6分析项目经费结余的原因,加大项目结余资金统筹力度
针对科研经费结余资金管理要求不断提高,财务部门应会同科研部门及时分析项目经费结余的真正原因,对未能按期完成的工作任务和结余较大的科研项目,在执行下年度经费时,首先集中力量重点消化结余资金,取消或减少安排其项目经费,激励课题负责人认真做好预算执行工作,降低结余经费被无故收回原渠道的风险。
参考文献:
[1]康玉科,赵榆森,韩静.财政国库集中支付[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2]林瑜.从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与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异同看两者的融合[J].技术与市场,2008(12):28-29.
[3]许化险,赵友莉,董天勇.农业科研项目经费财务管理问题与研究[J].农业经济,2013(9):118-119.
[4]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Z].北京:国务院,2014.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问题 篇7
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优点
1.财政资金调动能力增强, 提高使用效益。
实施国库集中支付, 财政资金拨付程序由层层拨付变为实际需要时一次拨付。减少流经环节, 将以往的现金流变为指标流, 使未支出的大量财政资金不再沉淀在各预算单位的账户中, 而是统一集中在国库单一账户, 由国家统一进行调度管理, 不但可以盘活闲置资金, 集中力量办大事, 同时可以改变各支出部门多头开户的局面, 从根本上遏制腐败。
2.有利于提高预算单位预算管理水平。
预算单位实行国库集中支付, 财政资金不再直接下拨到预算单位, 而是由预算单位根据部门预算编制用款计划, 报经财政部门批复后, 分别以财政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两种方式使用资金, 而用款计划编报和批复的依据就是预算单位的部门预算。这就对预算单位的预算编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尽可能细化预算, 使所有财政资金的支付都建立在明细预算基础上, 科学、合理、准确、详细地安排本年度的支出。通过对各预算单位的支出过程由事后监督变为事前预算, 既规范了财政管理, 也强化了预算约束力, 有利于促进部门预算的合理编制, 使各个预算单位的预算编制和执行工作更加透明也更具科学性。因此实行国库集中支付, 有利于提高预算单位预算管理水平。
3.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透明度, 保证资金支付的安全。
实施国库集中支付, 支付中心根据经济业务性质将资金直接划拨给收款人, 从而实现对财政资金流向、流量的全程监控, 在源头上实施监督。杜绝了不合理、违纪、违规支出, 防止资金被截留、挪用。财政资金使用透明度大大提高, 保证了资金支付安全。
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部门预算编制工作不到位。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 虽然进行了部门预算编制配套改革, 但在基层财政管理部门, 部门预算的编制难以细化到具体项目, 并且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调整频繁。
2.财政部门和银行间实时清算系统不完善, 影响工作效率的提高。
一个完善的国库集中支付体系的建立离不开快捷、畅通的财政支付信息系统和银行间实时清算系统的支持。目前, 财政、征收机关、预算单位和国库还没有全面联网, 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管理系统也没有建立起来。这样, 按照规定办理的财政授权支付或财政直接支付就不能及时到账, 影响了预算单位财务工作的正常进行。
3.信息支持系统落后。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建立后, 国库核算信息要求对数据进行集中处理。数据集中处理主要是依赖于国库核算的电算化, 但是我国现有的国库核算的电算化体系依据不完善, 如果在计算机运行过程中出现系统瘫痪或数据丢失等问题, 则给国库集中支付带来的是灾难性的影响。
三、对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几点建议
1.提高预算编制工作水平。
预算的编制是否准确、预算是否能够按照计划执行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能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有密切的联系, 预算单位在预算编制过程中既要总结以往预算管理经验, 挖掘历史数据提供的信息, 还要充分考虑新形势、新环境带来的影响, 在编制过程中充分征求具体业务部门的意见, 实现预算编制的全员参与。
2.加强业务技能培训, 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
会计专业本来就是一门不断发展变化、专业性强的学科, 预算单位纳入国库支付管理后, 对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学识水平、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必须加大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力度, 规范核算操作, 使广大财务人员对国库集中支付政策熟悉, 了解有关的操作程序, 能够正确的进行会计核算。
3.加强部门沟通, 互相配合。
建议国库支付中心、代理银行和预算单位经常互相沟通,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确保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顺利实施。
4.加快国库系统网络化和电子化建设步伐。
要以财政部门为核心建立财务信息处理中心, 建立财政部门、主管部门、代理银行专线网络基础上的自动化处理程序, 实现部门间的信息共享、财务信息实时在线由事后控制转为全过程控制的具备真正远程化数据管理能力的先进、稳定、安全的财政管理系统。
5.完善与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相配套的制度。
由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诸多特点, 势必要在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财务制度、会计职能与会计科目、会计控制、会计政策等诸多方面做出改变或调整, 及时研究和处理运行中出现的问题, 防止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适应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 预算单位要尽快建立完善与之相适应的财务管理制度、模式与方法, 以保证预算各项事业的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汪名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利弊与对策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 2008 (04)
[2].孙新卫.浅议预算单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J].中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01)
[3].王文尧, 钟卫.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探析[J].商业经济, 2006 (03)
[4].余鸿雁.浅谈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实施中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审计, 2006 (06)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问题 篇8
国库集中支付使财政资金的分级、分散化管理变为集中、统一管理。以往财政资金拨付到单位, 由单位自主使用, 自行支配。实行国库支付后, 资金管理方式和支付方式都发生了根本变化, 即预算资金由原来的层层下拨给预算单位, 改变为财政部门统一保存在中央银行国库单一账号上管理。只有当单位的支付行为真正发生时, 资金才流出国库单一账号。各单位账户不再有财政资金, 只有当单位上报相关申请资料后, 经财政部门审核, 款项才能直接拨付给商品或劳务供应者。
我院是公立性医院, 属事业单位。推行部门预算, 国家财政对公立医院实行核定收支、定额或定项补助, 超支不补, 结余留用。医院开展的基建项目、院内维修改造项目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申请财政拨款。我院目前开展的基建项目, 规模较大, 投资概算金额也较大, 投资来源基本上依靠财政拨款。根据我国财政预算制度改革的要求, 财政资金划拨以国库集中支付为主要形式。由于资金划拨方式和以往不同, 为医院在使用财政资金支付的环节中引出了新的问题。以下结合我院在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过程中工程款支付遇到的问题, 谈几点体会及建议。
1 实践与体会
1.1 相关规定及程序更加严格
实行部门预算以来, 国家财政对国有大型医院的财政投入已从差额补贴转向以项目支持为主的投入机制。支持的重点是改善就医条件和就医环境, 项目领域包括病房楼、医技楼的改造, 水、电、气、暖等基础设施的改造和网络信息系统的完善及升级。各医院根据部门预算的要求, 自行申报项目, 由卫生部组织专家评审, 统筹安排国家财政资金。医院申报项目得到批准后, 财政按申报项目所筹集资金情况下达预算指标。
国库集中支付分为授权支付和直接支付。根据财政支付流程中有关规定, 财政资金以财政国库审核为主, 医院按照批复的部门预算和资金使用计划, 向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提出支付申请, 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根据批复的部门预算和资金使用计划及相关要求, 对支付申请审核无误后向代理银行发出支付令, 财政资金从国库单一账户划拨到收款人银行账户。
国家财政对单位使用财政资金要求严格。以我院为例, 医院使用财政资金支付工程款需要经财政部专员办、卫生部规财司、财政部国库司三个部门审核批准才可完成。国家财政近年来推行的三大改革, 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是相辅相承的。工程项目使用财政资金在满足政府采购规定条件下, 必须履行政府采购的相关程序。如单位设计和监理采购在50万元以上、工程在200万元以上使用财政资金的工程项目必须采用政府采购。在支付环节中相关审核部门会要求请款单位上报政府采购过程中的批复文件。如中标通知书、财政部政府采购网站公示相关文件。一方面审核招投标过程的合法性;另一方面审核单位上报申请资料的真实可靠性。审核批准后, 工程款将直接拨付到施工单位账户。
为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或先进设计理念, 我院同外国设计公司签订合同, 委托外国公司进行方案设计。在支付设计费时, 外国公司在境内没有子公司或经营机构, 设计费需要直接支付到境外。因我院属于事业单位对外没有经营资质, 不能直接对外付汇, 国库集中支付也不能将款项直接拨付到境外。在此情况下, 医院委托一家具有对外经营资质的进出口公司, 签订三方协议, 先申请将财政资金拨付到进出口公司, 再由进出口公司代理完成对外国公司的付汇。
1.2 审核程序繁琐, 拨款周期较长
在以往的付款方式下, 财政资金按批复的部门预算和单位用款计划, 将资金拨付到医院账户, 由医院自行审核批准支付。医院与施工方签订合同后, 付款条款一般会提出付款期限, 如:预付款于签订合同7日内付款。工程进度款经监理及甲方确认后2日内支付工程进度款等。因为财政拨款到单位自有账户, 工程款拨付能按时完成。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 工程款支付需经以下程序:首先由医院提供合同、发票及相关资料复印件, 经财政专员办初审, 待财政部专员办审核后, 再报上级主管单位, 即卫生部复审, 上级主管部门签章后, 最后由财政部国库司终审确认付款。工程款审核程序繁琐, 时间具有不确定性, 不能保证在规定的期限内将款项拨付到施工单位账户。付款时间是目前签订合同过程中最主要的矛盾, 施工方完成工程任务后, 希望甲方能尽快将工程款拨付到账, 实际工作中甲方不能掌握具体付款时间, 只能保证积极主动申请拨付, 施工方往往会以工程款不能及时到账而拖延工期, 引发矛盾。
为了保证医院同施工方在签订合同后, 履行合同义务过程中不至于出现因付款时间引发纠纷而影响工期, 医院应在招标文件中注明合同付款方式中采用国库集中支付, 支付需要一定的周期, 这样使施工单位可以有备而来, 提前做好资金使用计划;另一方面医院应做好用款计划, 用款计划科学合理是保证财政资金准时到位的前提。第三, 医院在同意支付工程款后及时向上报请款资料, 并保证请款资料准确完整、真实可靠。这样可以提高审核工作效率, 减少请款过程中的不可控因素, 缩短工程款拨付周期。
在实际工作中, 财政对单位上报的预算无法逐笔核定, 很多单位没有科学合理的预计工程进度, 预算编制不够细化, 不详细, 普遍加大用款计划申报的金额, 工程实际进度没有预计进展的那么快, 导致预算执行的不好, 申请来的财政资金没有按计划完成, 形成了净结余。2007年卫生部批评一些医院由于预算执行不好, 造成大量财政资金结余, 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变相加大了政府运行成本。
2 问题与建议
2.1 甲方提供支付保函问题
为了保证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一般要求施工单位在签订合同的同时, 提供履约保函以约束施工方正常履行合同义务。但施工单位在提供履约保函后, 根据合同法有关规定, 合同双方权利对等原则, 相应的要求甲方也应提供支付保函, 维护施工单位在履行合同义务的前提下, 甲方的工程款能及时拨付到位, 不出现拖欠工程款的问题。但国库集中支付中, 不能将财政资金存入银行做抵押, 以取得银行的支付保函, 这样就不能保证医院和施工单位享有同等的权利。为了解决这一矛盾, 政府相关部门应针对国家财政政策相应调整有关规定, 医院在招投标文件中注明由施工方单方提供履约保函。
2.2 合同中规定质保金问题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以来另一矛盾, 是质保金的问题。为了约束施工方, 检验工程质量, 在双方签订合同中, 一般都会约定一定比例的质保金, 待工程交付使用1年或2年后支付工程余款。采用国库集中支付后, 对于全额使用财政资金的项目, 根据财政有关规定, 净结余资金不能滞留超过三年。一般要求工程交付使用后, 即时支付工程款。这样甲方不能通过经济手段约束施工单位, 只能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加强监督和检查。为此, 建议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就工程质量保证金问题进行明确规定, 并适当延长保证金支付时限。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问题 篇9
1、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认识不够。
几十年来, 我国的财政拨付实行的都是分散支付制度, 而我们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难免有些人员的思维方式很难转变。他们认为:国库集中支付会削弱预算基层单位的财务管理权限;取消单位的货币资金支配权或者取消预算单位的会计。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必然会影响他们的工作效率, 导致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效果和进程。
2、财政资金管理分散、银行多头开户的局面给资金带来安全隐患。
财政作为地方政府的综合性经济职能部门, 承担着发展地方经济、提供公共产品和维护社会稳定等重要职能, 而所有的一切都要靠财政资金来实现, 所以保证财政资金安全显得尤为重要。而分散支付制度很难做到这一点, 容易造成资金被挤占挪用、重复拨付等现象, 严重影响了财政资金的安全。
3、财政资金使用过程脱离财政监督。
目前我国实行的是分散支付制度, 也就是将预算确定的各单位年度支出总额按期拨付到各单位在银行开立的账户, 由其自主使用。预算资金一旦拨付给了单位, 就脱离了财政监督, 财政部门只能依赖各支出部门的财务报告进行事后审查监督, 不能及时发现和制止资金使用过程中的违纪违法行为, 对各种挤占、截留、挪用资金的现象无法控制, 特别是建设性项目资金, 经过层层截留, 落实到具体项目上的资金往往少而又少, 以及人员工资被挤占挪用造成拖欠等现象。
4、财政资金被分散支付和存储, 使用效率不高。
由于各单位资金都有逐渐支付的过程, 在预算资金被按期拨付, 由各单位分散保存的情况下, 必然会使大量财政资金分散到各个单位形成沉积。面对财政部门为应付短期资金需要, 有时不得不向银行借款或发行短期公债, 从而大大增加财政利息负担。
5、财政资金运行的信息反映后, 给政府制定财经政策带来困难。
因为财政资金大量分散于各单位, 在银行开设的各个帐户财政部门无法全面、准确地了解整个财政资金的运行状况, 难以对财经形势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 很难给政府当好参谋, 从而给政府制定财经政策带来困难, 影响政府制定的各项财经政策的质量。
二、顺利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对策
1、提高认识, 转变观念。
分散支付方式是几十年来人们习惯的支付方式,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观念一时难以转变。因此, 我们应通过各种途径, 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 明确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重要性, 变单位分散支付为财政国库集中支付, 只是财政资金支付方式的变革, 没有弱化单位的财务管理职责权限。在转变的过程中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与支持, 及时纠正各种错误观点, 对出现的利益问题进行协调, 做好相应宣传解释工作。同时要求广大财会人员认真学习市场经济知识和财政管理知识, 彻底转变传统观念, 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顺利进行。
2、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配套改革。
为了加快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步伐, 首先是实行部门预算, 细化预算编制内容, 为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提供可靠的预算编制保障。其次是组建专门机构和人员, 建立资金管理系统、信息处理系统和信息反馈系统, 同时建立合理、规范的预算调节机制, 使预算单位在实际情况发生变化时, 可以快捷、简便、高效地调整预算, 这样才能很好地为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提供必要的运行条件。
3、银行帐户的清理和设置。
根据财政工作相关会议要求, 对财政局机关的全部帐户重新进行清理, 本着满足工作需要, 简化手续, 提高效率的原则, 该撤销的撤销, 该合并的合并, 并选择服务优质、信誉好的银行作为开户行。如要新增帐户, 需按程序报财政局领导审批, 根据工作需要和运行办法的逐渐完善, 还将继续进行归并银行帐户。
4、建立相应的监督制约机制。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 加强对财政资金使用监督的同时应建立完善对国库支付执行机构的内部监督制约制度。财政对外拨付资金一律由支付中心负责, 但会计核算业务仍由本单位负责。各单位的拨款, 在下达拨款指令的同时, 要把拨款依据上报支付中心, 拨款依据要与所下达的拨款指令相一致, 支付中心收到并核实拨款依据后, 方可拨款, 否则可以拒拨。根据财务的实际情况, 为了实现相互监督和制约, 对专项拨款以拨款通知为依据;各乡镇调度款以及临时性拨款以领导批复为依据;追加的预算拨款, 以领导批复的追加预算报告为依据;对正常的公用经费, 纳入预算外管理单位的正常经费以及社保基金以单位提出的拨款意见为依据;如有特殊情况需要调整帐户资金, 要有领导的批复, 支付中心方可调整。对拨款退回的处理: (l) 错拨款项, 拨款单尚未到银行, 各单位经办人或拨款员发现错误, 作退票处理。 (2) 错拨款项, 拨款单已到银行并且对方已收到款项, 拨款单位除及时负责收回外, 并把错拨的款项在原科目用负数冲回。各单位必须遵循会计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的要求, 认真搞好会计核算工作, 发现问题及时查找处理。
5、银行存款和现金的管理。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问题 篇10
一、公务卡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 预算单位财政公务卡开卡率一直比较低
在推进公务卡制度改革中, 虽然公务卡的发卡行一般都与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开户银行保持一致, 结算也很方便。代理银行也不断完善服务措施, 针对公务卡持卡人推出不同形式的特殊消费优惠及奖励措施但一直都存在开卡率偏低的问题。一方面一般公务卡持卡人原来基本上都已经持普通信用卡, 那些信用卡已经能基本满足个人的各项需求, 无意多管理一张信用卡。另一方面, 预算单位的一些采购人员或公务人员长期养成现金支付的习惯还没有从根本上扭转过来。
2. 预算单位公务卡持卡人对公务卡报销、办理流程不熟悉
众多公务卡持卡人对于如何使用公务卡进行公务活动后回单位报销的流程一知半解。特别是作为报销依据的交易凭条遗失情况屡见不鲜。单位财务人员在报销时需要根据交易凭条提取消费信息, 并将交易凭条作为支付结报依据。如果遗失, 影响到了持卡人报销和财务人员的账务处理。不少用公务卡公务消费的人员, 由于遗失交易凭条而只能通过现金形式报销, 使公务卡使用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公务卡持卡人对于公务卡消费的时间观念没有很好地建立。公务卡消费的四个时间观念:交易日、记账日、账单日和还款日。一些持卡人消费后很急迫地到单位报销, 造成焦虑紧张的情绪, 由此造成对使用公务卡排斥心理, 而另外一些持卡人认为公务消费银行会无限期免息, 不及时回单位报销而由此产生了需要个人负担的罚款、滞纳金, 甚至可能对个人信用记录产生影响。各代理银行对办理公务卡制度和内部管理流程不透明, 公务卡服务质量和办理水平亟待提升, 尤其是公务人员办理遗失、挂失、开卡等业务的时候。
3. 公务卡受理环境建设滞后影响公务卡使用率
在公务卡结算方式使用范围内的办公费、差旅费、培训费、交通费、招待费、小型会议费等费用, 由于商户pose机未安装或是费率问题等原因, 绝大部分商家还是采取现金结算的方式。行政事业单位采购人员虽然也知道优先在具有刷卡条件的商户进行消费, 但由于商品质量以及彼此之间长期建立的信用等综合因素的考虑, 最后还是选择在不具有刷卡条件的商户进行公务消费。从公务活动结算范围的用卡环境来说, 招待费、小型会议费支出的方面的用卡环境相对较好, 培训费之类的用卡环境相对较差。培训费收取单位一般都为会议组织方, 对现金收取的偏好明显。绝大多数一趟公务活动的差旅费报销会出现, 交通费和培训费用现金支付, 住宿费则是用公务卡支付, 增加了报销环节的工作量, 难以实现公务卡“一卡通”。
4. 部分预算单位对网银及公务卡系统操作不熟悉
随着国库集中支付及公务卡推广, 公务卡这个新兴事物各预算单位在体验着由此带来的便捷的同时, 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持卡人用卡和预算单位报销所带来的诸多问题。而针对公务卡用卡、报销的培训以及报销业务遇到的困难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机构可以咨询请教。对于公务卡开通后网银系统的操作更多的是兄弟单位人员在自己操作摸索下的自发讨论解决, 而真正遇到技术难题对操作人员来X说G则@V是G无处€`简VVGG答的à。V在VGG网银及公务卡系统操@X作G的ÀU不G熟悉àY, G出现`@问YYG`题GZZ没GG法及时得到咨询和解决, 使得一些财务人员产生不安情绪从而抵触甚至拒绝使用。
二、进一步完善公务卡使用的建议与措施
1. 不断完善营销服务, 鼓励持卡人员积极开卡消费
目前各大银行的信用卡种类繁多, 很多信用卡持卡人同时拥有多张信用卡, 公务卡要在众多信用卡中脱颖而出成为持卡人乐于使用的信用卡就必须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 给予更加优惠的费率, 推出形式多样的消费优惠及奖励措施。虽然目前公务卡的发卡行和预算单位的零余额账户开户行是一ÀYY致GG的, 但发卡行与预算单位就公务卡的联系交流机会并不是很多, 一些公务卡的优惠活动并没有及时有效地传递到预算单位持卡人。针对持卡人对交易日、记账日、账单日和还款日这些信用卡专业只是欠缺的现状, 建议发卡行编印一些宣传小册子发放给持卡人, 消除持卡人对信用卡使用过程中的疑虑。
2. 明确公务卡结算报销的基本程序, 提高公务卡报销比例
在保持“两个基本不变”, 即现行财务管理制度和报销流程基本不变, 现行会计预算核算办法基本不变的情况下, 优化明确公务卡消费的报销程序。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因公务活动需要, 刷卡消费取得相应的报销凭证和银联小票;在规定的期限内持发票、银联小票以及报销的相关凭证到本单位财务部门申请报销;财务部门根据银联小票的“交易日期”、“卡号”、“消费金额”, 通过网银读取相应的公务消费信息, 按规定进行审核后, 对符合财务规定的公务卡公务支出易于报销。
对于目前使用公务卡购买服务和商品用卡环境比较完善的制定强制公务卡结算目录, 以提高公务卡报销比例, 真正达到便捷、高效的目的。此外完善国库动态监控机制, 对公务卡使用情况进行动态监控, 建立公务卡使用的激励考核机制。
3. 优化用卡环境, 鼓励商品和服务供应商采用信用卡结算
在采购商品和服务的过程中, 长期使用现金结算的方式和方法给商品和服务供应商带来了便捷, 在实行公务卡结算过程中遇到了不少没有安装银联刷卡机的商户。行政事业单位采购人员优先在具有刷卡条件商户进行公务消费, 引导商户配置信用卡结算的设备;发卡银行在追求信用卡持卡人数量的同时, 积极鼓励或给予优惠安装信用卡结算设备, 同时宣传信用卡结算方式的安全、便捷功能。预算单位严格控制现金支出范围及现金支出范围, 在个别确实不具有刷卡条件的商业服务网点发生的零星支出, 譬如低于500元的给予现金报销。
4. 加强宣传和培训力度, 提升公务卡认可度
加大对公务卡知识培训的力度, 对公务卡使用进行宣传, 培育公务人员用卡消费的习惯。对于公务卡使用过程中, 大多数人遇到普遍性问题, 发卡银行和预算单位以及主管单位及时组织业务培训, 及时简答公务卡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建议财政部门、发卡银行专门设立公务卡网站, 将公务卡使用信息、使用过程中普遍遇到的疑难问题以及推荐公务卡用卡环境较好的商户以方便公务人员持卡消费。
参考文献
[1].市级事业单位公务卡改革吹响冲锋号.杭州市财税网站, 2011-10-28.
[2].杭州市财政局, 杭州银行.杭州市实际公务卡用指南.
高校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探析 篇11
一、高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政府对财政资金的调控能力与使用效率 传统的财政支付制度中,财政部门按期将资金拨付给预算单位后,各单位都有一个资金逐渐支用的过程。这种财政资金拨付与使用的不同步性,一方面造成财政可调度资金减少;另一方面使财政资金沉淀在各部门、各单位的银行账户上,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可以有效解决过去财政资金多环节拨付和多头存放的问题,使财政资金由多头拨款变为一头拨款;由一次大量拨款变为多次小量拨款;由单位分散存款变为单一账户集中存放;由层层下拨支出变为国库直接支付,降低财政资金运行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有利于强化高校的预算管理传统的财政支付制度中,预算资金一旦拨给部门和单位,就脱离了财政监督,各种资金现象很难得到控制。因此,使得一些专项资金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被挤占、浪费和用途不规范的现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对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部门使用资金必须编制用款计划,而编制用款计划的依据是高校的部门预算,它要求校内各用款单位及相关资金管理部门要密切配合,准确、按时报送用款计划,使资金严格按计划支付,杜绝无预算支出,改变了高校以往预算编制较粗,资金不能落实到具体项目的弊病,提高了高校财务预算的计划性、严肃性和主动性。
(三)有利于高校建立有效的财政监督约束机制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预算单位支付每一笔资金的付款金额、用途、交易时间、账户余额等,都可以在财政国库管理信息网络系统中进行全过程实时监控,财政資金运转的透明度提高,使得财政监督由过去的事后检查转变为以事前审核监督、事中实时监控、事后绩效评价为特征的全面监督,以从机制上避免财政资金违规违纪操作,是一项有效防范腐败的治本措施。
二、高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削弱了高校的筹资能力与资金调剂能力 近年来各高校为了要扩大办学规模,加大办学力度,需要投入大量建设资金,学校按照“大收入、大支出”的原则,可以根据需要统筹安排各类资金,合理进行调剂,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资金成本。但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财政将预算内、外资金都纳入国库集中管理,高校可支配资金大幅减少,而政府教育投资也削减很多。同时,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的资金必须严格按照预算规定的用途使用,高校基本谈不上资金的合理调度,理财的主动性严重受限,高校只能通过银行贷款、接受捐赠等多种形式筹措资金予以弥补资金缺口。高校这种“有账无钱”的现状影响了高校财务信用等级评定,使高校在银校合作中失去了谈判筹码,削弱了高校的筹资能力。
(二)高校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认识不充分主要表现在:一是人们对已经习惯使用几十年的财政资金分散支付方式,因此主观上对改革的某些操作规定不大理解。而现在要对此进行根本性改革,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在思想观念上一时还难以完全转变,需要有一个熟悉与适应的过程。二是由于原有的既得利益受损而对改革产生抵触情绪。在分散支付条件下,高校拥有对资金的直接支付权,使用资金时不受预算硬约束,自主性强,资金还可以存在商业银行生息,实行国库支付后,这些利益都将不复存在,于是许多人认为国库集中支付使得财政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财务自主权都归属财政部门,预算单位将不再拥有这些权力。这些认识上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改革在具体单位的实施和成效,并可能迟滞改革向更深层次推进的力度与进程。
(三)国库集中支付程序繁琐,财务工作量剧增 财政性资金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方式,按照不同主体或不同类型的支出,实行财政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且须按月编报计划并进行审批,时限要求严格。这就要求高校在编制下一月份支付计划时要有超前的预算和精确的计划,否则遇到特殊情况将无钱可用,给财务管理带来很大压力。在日常操作中,会计人员每办理一笔支付业务,需要在网上进行录入、复核、提交国库中心审批等程序,手续十分繁琐。另外,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有独立的核算系统,与目前各高校的账务处理系统并存,业务量与以前相比成倍增加,并且电子支付系统在实际操作中涉及到的部门较多,如政府采购支付涉及的设备处、总务处、图书馆等,不同的采购支付往往需要相关部门或环节的衔接配合,无论哪一方面或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到款项的支付。
(四)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不成熟,管理效率落后国库集中支付网络操作系统未达到准确和简化要求,功能也尚欠完善,如无法按金额或项目类别(预算内、预算外等)对直接支付明细账进行查询下载、不能按项目进行明细查询打印等。由于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投入使用时间相对较短,经常出现网络拨号连接困难、使用期间堵挤现象严重以及政府采购备案审批时间过长从而造成款项不能及时支付等网络和系统问题,远远达不到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
三、高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进对策
(一)提高认识,改变观念 进一步加强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宣传力度,明确推行国库集中支付的目的和意义,提高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认识。根据《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文件中关于“建立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的现代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指示精神,首先,要积极寻求各级政府的支持,真正做到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达成共识,才能兼顾各方面的需求。其次,处理好新制度建设中的问题。要充分了解到是“集中”不是“集权”、“收权”,也不是财政部门与其他部门财权的转移和重新分配,而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发展要求进行的一项重大改革。
(二)推进高校信息化系统建设 从会计科目、总账、明细账及预算项目类、款、项的增加到用款计划、用款申请及年末结余账目处理方法的改变,都需要建立与财政部门、教育管理部门、银行和高校的信息互通平台,但目前各高校财务部门所使用的财务软件不统一,各自为政,很难达到集中支付的要求,因此,建立发达的网络信息系统是保证整个支付系统内部信息高速交换的根本平台。具体包括:一是结合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要求,建立一套安全可靠、功能强大的国库集中支付操作系统。通过该系统运作,力求实现资金支付程序的规范化,预算执行监控的明细化、动态化,高校支出信息采集的实时化。二是建立与高校的联网系统。借助现有政府网络实现财政部门与高校的联网,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及信息传递的电子化。三是尽快实现财政部门、税务部门、国库、代理银行等相关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网,构建联合信息网络,实现数据共享、多方对账和多渠道监控的目的,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加快提高国库集中支付的效率。
(三)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切实提高预算编制和管理水平 编制部门预算应当依照合法性、真实性、重要性、综合性等预算编制原则,将部门的各项收入统筹安排,在安排基本支出时,先预算外,后预算内;先自有资金,后财政拨款。基本支出预算一般包括人员支出、基本公用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项目支出预算一般包括基建资金、修缮费、购置费等专项支出。但涉及政府采购的支出项目必须要做出政府采购预算。在部门预算编制环节和实施综合财政预算的基础上,应努力做到零基预算和细化预算。高校应建立科学的预算定额和支出标准,特别是在编制支出预算时,从单位当年的实际需要出发,结合当年财力状况来核定具体支出额度,并明确各项支出的方向与用途,专项资金应力求细化到具体项目。只有在细化了的单位预算和年初预算到位的情况下,单位用款计划编制准确,集中支付才能确保单位工作的正常运转,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目标才能得以顺利实现。
(四)提高队伍素质 国库集中支付是一项全新的业务,财务人员既要不断更新业务知识,还要掌握电算化会计知识、了解网络知识,因为整个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用款计划的申请、报送,单位支付的申请,财政部门的审核,代理银行的具体支付、清算,以及信息反馈都在网上进行,这对单位财务人员自身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层次的复合型要求。因此高校财会人员在加强资金核算的同时,还要尽快熟悉国库集中支付实施的程序和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才能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
四、结论
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是高校当前的一项重要战略工作,改革目标明确,任务非常艰巨。高校应积极适应、探索改革需要的新型财务管理模式,强化监督管理,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不断深化财政国库支付改革。
参考文献:
[1]毛建青:《高校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问题及对策》,《财会通讯》2008年第8期。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问题 篇12
所谓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就是将所有的政府性财政资金全部集中到国库或国库指定的代理银行开设的单一账户上,并规定所有的财政支出均通过这一账户直接进行拨付。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一种对财政性资金实行集中收缴和集中支付的管理制度,它通过财政直接或财政授权的支付方式,将财政资金通过国库单一账户直接拨付给商品或劳务供应商,而不必经过支出单位进行转账结算。具体来说,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一)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有效性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际上是把对财政资金的管理过程延伸到使用环节,缩短了资金经过的环节,提高了资金的拨付效率,也大大增加了财政资金的透明度,而且财政资金在拨付之前,都在国库单一账户统一、集中进行管理,从而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二)强化了资金管理,促进预算编制水平的提高
国库集中支付强化了财政资金宏观监控管理,从机制上杜绝了无预算指标的拨款,促使各预算单位重视和加强预算编制工作,同时还减少了各预算单位随意变更预算项目和用途的现象,促使各预算单位预算编制的科学化、合理化,提高预算编制水平,确保财政资金的计划使用和安全使用。
(三)防止单位挪用财政资金,从根源上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际上是把预算执行的事后监督变为事前和事中监督,把对支出预算的总额控制变为对每个预算项目的精细控制,从而减少预算执行的随意性。同时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该可以从根本上改变资金分散管理、多头开户、“小金库”泛滥等混乱局面,也有利于从根本上防治腐败现象的发生。
二、高等学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认识不充分
目前,许多高校认为实行国库集中支付会使财政资金的所有权、使用权和财务自主权都归属于财政部门,高校将不再拥有这些权利,同时也会使一些高校因这些权利的转移而丧失在传统国库支付制度下享有的既得利益;更为重要的是,一些高校仍留恋原来的资金支付方式和资金管理方法,主观上对国库集中支付方式的某些规定认识不充分,产生排斥心理。这些现象影响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高校的实施,也阻碍了高校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推进。
(二)制约了高校使用资金的自主权
高等学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之后,要求高等学校所有的财政性资金都上缴国库或国库指定的代理银行开设的单一账户中,同时高等学校所有的财政性支出也必须经财政部门审批后才能从单一账户中拨付。这使高校在资金的使用支配上受到制约,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高校资金调度的自主权,减小了高校资金使用的灵活性。而且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使高校的财务管理权已收归于国家财政,加大了高校财务管理的难度,影响了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高校预算管理和预算编制还不够规范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顺利实施要求预算编制要具体准确、预算管理要规范合理。当前,高校预算的编制和管理中还存在以下问题:首先,预算编制较为粗糙。很多高校的预算编制没有细化到具体项目,再加上没有经过充分的时间准备就安排了预算,导致编制的预算不能满足国库集中支付管理的需要。其次,预算的计划性、科学性不强。很多高校的预算编制缺乏科学依据,预算调整变更较为频繁,资金使用缺乏预见性、科学性,影响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正常运转。
(四)国库集中支付系统软件有待提升
目前许多高校的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投入使用的时间还较短,与之相配套的现代化信息系统建设还相对比较滞后。主要表现在:其一,由于在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维护方面还不够成熟,经常出现网速过慢、网络拥堵、中断等系统问题,给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其二,由于国库集中支付系统还不完善,致使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经常丢失,增加了高校财务部门与银行的工作核对量。其三,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的数据还不能和高校其他部门共享,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和高校的整体财务工作相脱节。
三、完善高等学校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对策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高校应充分认识到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目的和意义,要意识到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财政预算管理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将会对高校的财政预算改革大有裨益;同时也应客观认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实际实行中出现的问题。具体来说,首先,高校应充分认识到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认识到这项改革给高校财务管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不可因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丧失的某些既得利益而盲目否定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其次,高校应详细了解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具体规定,不可多度留恋原来的资金支付方式和资金管理方法,应积极宣传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积极推进这项改革。最后,高校应积极寻求政府的支持,真正做到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改变观念,兼顾各方面的需求,同时还应处理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实施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二)适当扩大高校使用资金的自主权
高校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会制约高校使用资金的自主权,因此为促进高校的良性运转,应适当扩大高校使用资金的灵活性与自主性。首先,高校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应适当扩大资金的授权支付范围。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要求高校的所有财政性支付均要通过财政部门的审批,这一方面会加大财政部门的工作量,另一方面也不利于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灵活性的提高。因此,高校应将预算内的拨款严格按规定办理,对预算外资金可以适当扩大授权支付范围,财政部门也应根据高校的经营特点给予高校一定的资金支付自主权。其次,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会减少高校的现金流入,加剧高校资金紧张的局面,因此财政部门可以将高校集中在国库中尚未使用的财政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适当补贴给高校,用作高校支付贷款利息,同时提高财政资金的审批效率,增强高等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后,应灵活对待高校的资金账户开设,合理界定高校资金在零余额账户与实有的存款户之间的划拨,促使高校获得充足的财政资金,从而促进高等学校的快速健康发展。
(三)提高预算编制和预算管理水平
高校预算编制的准确性、规范性越高,越能促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高校的实施。首先,高校应提高预算编制的细化水平。高校应依据合法性、规范性、真实性的原则编制各部门预算,统筹安排高校各部门的各项资金收入,资金支出应按照“先预算外,后预算内;先自有资金,后财政资金”的原则进行安排,同时预算编制应细化到具体项目,提高财政资金收入和支出的透明度。其次,提高预算编制的计划性、科学性。高校的预算编制应有科学依据,同时预算的编制还应经过充分的时间准备,必要时还应经过相关专家的考核与论证,以期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从而提高财政资金的预见性和科学性。如高校应当建立科学的财政资金支出标准,在编制财政资金支出预算时,应根据预算编制当年的实际财力状况合理制定支出额度,并进一步明确各项财政资金的支出方向与用途。财政资金预算编制的准确合理、预算管理水平的提高,才能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积极发挥作用,促进高校各部门的正常运转。
(四)完善高校国库集中支付系统
目前,高校财务部门所使用的财务系统软件不统一,很难达到国库集中支付的要求。因此高校需要加强信息化系统建设,促进财务部门使用统一的财务系统软件。首先,高校需要根据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要求,建立一套功能强大的国库集中支付操作系统,同时还应做好该系统的维护工作,切实解决好网速过慢、网络拥堵、中断等系统问题,为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的正常运行提高一个良好的网络平台。其次,高校应尽快实现财务部门与高校其他部门的数据共享,便于在高校内部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电子化,促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高校内部被广泛接受与应用。最后,应尽快实现高校财务部门与财政部门、税务部门与银行等相关部门之间的网络联系,实现数据资源共享与多方对账,同时达到多渠道监督的目的,促使高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提高国库集中支付的效率,同时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建设,推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
摘要: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当前国家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核心, 它不仅是政府支出管理的重要手段, 而且也是我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举措。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高等学校的实施改变了高等学校的传统账户核算和资金使用方式, 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问题。本文阐述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概念及意义, 分析了高等学校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 最后提出了相应了完善对策。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存在问题,完善对策
参考文献
[1]姜洪波.关于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探讨.财经界, 2011;4
[2]林大柱.高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有关认识.财会月刊, 2010;17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问题】推荐阅读: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论文05-29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09-04
乡镇国库集中支付制度11-12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财政国库部门的风险管理07-22
学校实行国库财政集中支付制度的思考08-29
国库集中支付中心09-06
国库集中支付论文09-28
县级国库集中支付11-07
鲤城区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工作总结10-16
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