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国库集中支付

2024-11-07

县级国库集中支付(精选12篇)

县级国库集中支付 篇1

摘要: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发展, 县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相比以往分散的支付方式具备低成本, 高财政执行和运行效率以及强监管等优点。但在制度实施的过程中, 同样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共性问题, 如何推进并完善当前县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县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成效, 继而在分析制度改革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县级,国库集中支付,成效,问题,对策

当前, 随着国库监管制度的运行和完善,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县级得到广泛开展, 以国库单一账户体制为基础, 以权责统一、规范透明等为原则的现代国库管理体系和预算执行机制基本形成。县级国库集中支付是财政国库支付体制落实的基础, 同样也是矛盾的集中所在。县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近几年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果, 但同时受政策、国民认知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导致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

一、县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成效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政府加强宏观调控、有效管理财政资金的重要手段, 是防治腐败的有力措施。近几年来, 国库集中支付体制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它规范了政府收支, 促进党的廉政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被人们认识和理解。而其改革完善过程总体运行良好、进展较为顺利, 且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

(一)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增强资金调度力

县级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 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支付方式, 通过进一步强化事前和事后监督, 从根本上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实行该支付制度, 县级预算支出使用逐笔支出的控制法, 由财政账户直接一次拨付, 缩短了资金的中转在途时间, 减少了不必要的中间环节使财政资金集中统一在国库内, 不会滞留在各单位的账户中, 从而解决了财政资金分散、预算执行情况缺乏监督等问题, 有效降低了资金拨付成本, 提高资金的使用率, 降低了财政的筹资成本。

(二) 增强县级预算规范合理性, 加强资金监管

以往的经费拨付项目大多没有用于单位所申报的项目, 资金打入单位的个人账户中, 很难对其进行监管控制, 在一定程度上很难确定其真实性, 纵容了虚假预算情况的发生。而在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 经费一般由财政部门直接支付到项目的具体供应商或收款人, 防治了预算单位截留资金的混乱现象, 保证单位按需预算, 提高预算情况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从源头上规范了财政资金的收支管理, 强化了预算的执行力, 县级各预算单位的财政资金也实现了“预算有计划, 申请有根据, 支付有指标”的目标。同时确保了国库资金的统筹调度与安排, 加强了财政的宏观调控。

(三) 提高财政资金的透明度, 防止腐败现象发生

以往的财政资金存在项目资金随意花、乱提费用、占用款项等不良现象, 预算调度不合理。而县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采用了网络信息技术, 从制度设计、运行机制方面使财政部门、代理银行和预算单位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规范透明化。县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采用国库单一的账户体系, 按照预算的用款计划将资金直接划拨给供应商或收款人, 对资金的流向进行事前审核、事中监控、事后评价, 从源头上对其进行监督, 避免资金被截留、挪用的现象发生, 落实了财政资金的真实合法性, 维护国家财政的权威, 防止了腐败现象的发生。

二、当前县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一) 县级人员认识不足, 执行力差

部分县级预算单位人员没有深刻学习和认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办事观念落后、办事方法陈旧, 国库集中支付会削弱单位财权的观念使其资金使用受限, 再加上外界对县级各预算单位的监督力度不大, 多数县级财政人员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持排斥态度,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尚未上升到稳定、能被普遍大众所接受的层面。

(二) 财力不足制约改革的前进

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目的是最大程度地减少财政资金的闲置浪费和沉淀。县级典型的“吃饭财政”, 加上县级政府历年的财政赤字、举债形成还贷、供货范围膨胀等因素导致县级政府可支配财政资金、公共建设和事业发展的可用资金较少,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资金调度困难的解决成效微乎其微。

(三) 县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完善需时日

虽然目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采用经费直达的方式, 由政府部门直接拨款给供应商或者收款人, 资金支付无中间环节无沉淀, 且未用资金存放在国库统一账户中, 达到管钱与用钱分离的目的。但是, 就目前而言, 政府职责和支付责任上纵向上事权不分, 横向上缺位与越位并存, 存在事权与财权混合不分的现象。省以下财力向上集中, 事权却多下移的现象加剧了县级部门的财政紧缺, 制约了国家财政支付方式改革步伐的推进, 无法达到预期目标。

(四) 预算监管制度不健全, 设施陈旧落后

我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就, 但是县级地方的国库集中支付建设明显落后于国库核算系统, 县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也滞后于国库集中支付信息管理系统。而且县级政府部门的硬件设施如银行系统建设和信息管理系统的落后导致很多工作需要员工手工操作完成, 不仅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资源, 还容易出错, 无法满足财政预算的基本要求, 也导致了县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步伐的落后。

三、完善县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措施

(一) 加强县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规范化建设

首先要加强机构的规范化设置。根据不同乡镇自然、人文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将对乡镇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划分为三个类别:对经济发达、财政资金规模大、辐射作用强的一类乡镇实行“一体两翼”的机构模式, 以财政服务大厅和核算中心为基础, 以财政所为主体, 全方面实施财政管理的基本职能。对经济中等、政府财政供求基本持平的二类乡镇, 以及经济较不发达、财政资金规模小、政府运转主要依靠上级政府补助的三类乡镇, 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财政所, 并且设立为民服务爱心窗口。其次要加强县级财政部门人员的规范化配置。县级财政部门的人员数量配备要能够满足基本业务工作的需要, 在实际工作中一般建议一类经济发达的乡镇配备财政机构人员不少于5人, 经济中等的二类和经济不发达的三类乡镇一般工作人员不少于3人。同时要合理利用人力资源, 科学安排工作岗位, 提倡一人多岗制, 并且在工作中相互监督。最后, 要加强内部控制的规范化建设。倡导鼓励县级财政部门建立规范的内部控制机制, 全方位覆盖预算单位的经济活动。同时注重定岗定责原则的落实, 确保不同岗位、部门间权责分明, 相互制约和监督。

(二) 加强县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基础管理

首先, 加强县级财政管理设施的基础建设。在财政支付制度改革中, 国家往往会持重市区轻县级的态度, 从而导致地方财政建设与国库核算系统不同步现象的发生, 致使县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落后。应加强国家对县级国库财政的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建设, 加快县级财政支付制度的改革步伐。其次, 加强对银行账户的管理, 加强对财政部门在工作时开通的专业账户的管理。对开户条件进行严格管理和控制, 对不良账户进行及时全面的清理等。最后, 加强对财政部门工作人员的管理。定期对县级财政部门的人员进行培训, 提高县级财政工作人员的思想境界和认识程度, 使其认识到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推行的重要性, 促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推广。

参考文献

[1]周月琴.深入推进县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 2013, (17) .

[2]谢湘虹.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中国外资, 2013, (5) .

[3]邢红青.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现状与展望[J].银行家, 2013, (7) .

县级国库集中支付 篇2

一、国库集中收付管理制度的特征?

答:(1)财政部门设立国库单一账户。所有财政资金都通过国库单一账户核算,并以国库单一账户为基础,建立国库分类账册体系。

(2)财政资金收付方式规范。税收收入经过纳税人申报和税务机关审核后,直接缴入银行,并及时通过银行清算系统划入国库单一账户。财政支出实行财政直接支付或授权预算单位支付,通过银行将款项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财政资金的余额只保存在国库单一账户。

(3)财政设立专门的国库管理和收付执行机构。

二、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答:是要建立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为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现代国库管理制度,这项制度被称为“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三、填空

四、国库资金支付的模式有几种?什么是财政直接支付?

答: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

方式是由财政部门开具支付令,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将资金直接支付到商品供应者或劳务提供者。

五、公务卡结算方式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答:

1、行政事业单位中原使用现金结算方式的零星商品服务支出,包括差旅费、招待费、培训费、手续费等;

2、行政事业单位中原使用转账结算方式的小额商品服务采购支出,包括设备购置费、办公费、会议费、咨询费、租赁费、邮电费、水费、电费、维修费等。

国库股国库集中支付业务学习试题

姓名:

一、国库集中收付管理制度的特征?

二、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三、填空

四、国库资金支付的模式有几种?什么是财政直接支付?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探讨 篇3

摘要: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现代国库管理制度,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应用而又行之有效的财政资金管理制度。积极推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有利于规范财政收支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有利于加强预算监督,增强预算执行的透明度;有利于有效监管财政资金,从制度上防范违纪违规现象的发生。

关键词:国库支付优点;国库支付必要性;国库支付措施与对策

面对我国已经加入WTO和构筑现代公共财政框架的新形势,财政支出必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不能仅仅依靠过去那种事后审计和日常检查的方法,而应从制度上改进,从源头上治理,从体制上创新,建立新的财政支出方式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1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优点和必要性

(1)对国库资金实行集权式管理,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财政资金在财政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下运行,各预算单位的经费只有实际发生支出时,才将资金从国库中拨出。因此,沉淀的财政资金都集中在国库,有利于财政部门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度,避免资金的闲置。

(2)有利于建立整体的政府观念,推进廉政建设,防止利益集团“寻租行为”。

国库集中支付通过建立国库单一账户、实行直达式的支付方式,实现对财政资金从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方位实时监控。整个预算支出的支付过程对于预算单位和财政部门来说不仅是双向透明的,而且是完整记录的,预算指标、预算项目都是明确的,不能随意改变用途,财政资金的截留、挤占、挪用、贪污等问题得到制止,强化了预算单位的预算约束,遏制了利益集团的“寻租行为”,从制度上、资金的源头有效地铲除了腐败的温床,是一项重大的廉政建设和政府改革措施。

(3)有利于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财政政策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能实现对政府资金集中管理和使用,避免因财政资金的分散管理而造成的各种流失,增强国家财力,从而加强财政政策的宏观调控和实施力度。

货币政策是政府宏观调控的另一重要工具。国库单一账户开设在中央银行,一方面有利于中央银行充分利用财政资金,维护中央银行基础货币的完整,使国库始终保持一个较大库存余额。另一方面能避免由于政府资金通过商业银行直接进入金融市场,影响社会资金流量及资金供应,从而减少商业银行的操作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冲击。

(4)有利于进一步配合政府采购制度的深化改革。

政府采购制度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相辅相成的,两者都是公共支出管理的主要内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容易引起支出单位和商品、劳务供应商的合谋,只有实行政府采购制度,才能提高支出过程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从而实行对国库资金的严格控制和监督。然而,政府采购是一项强制性的法定制度,这一制度所依托的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因为如果没有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采购单位与预算单位之间难以建立法定采购关系,在利益的驱使下,预算单位会把一部分采购业务转为自行采购,从而弱化法律的强制性。从采购部门与纳入政府采购的预算单位关系来看,其本质仍然属于委托关系,如果没有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强制保障,这一制度的优势就难以显现。

(5)有利于强化预算约束,加强财政管理。

财政困难,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一个重要原因是财政资金管理不力,管理松弛,监督乏力,损失浪费严重。实行国库集中支付,财政资金的分配行为、管理权限及操作程序的每一环节都有严格的制度规定,规范了财政管理行为。一方面,财政部门要严格按预算办理财政资金的支付,强化了预算约束:另一方面,支出部门按其部门预算与供应商或劳务提供者签订支付合同,不需要像以往那样要财政部门把资金划拨到账户上以后才能支付,增强了部门预算的及时执行,有利于推行依法理财,促进整个财政管理的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

2应采取的措施与对策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是一项艰巨、复杂和长期的工作,在我国目前财政体制、会计制度还不完善的情况下,要综合考虑改革实施过程中的难点和问题,设计相应的对策,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法律法规、规范运作程序,强化制约手段,提高技术处理水平。

2.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国库集中支出改革是公共财政支出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账户体系的设置、财政资金的使用、支付程序和银行结算制度都进行了重大改革,而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政策、法规则明显滞后,必须尽快重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以及相应的税收征管法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相应制定《国库收入管理办法》、《财政资金支付管理办法》,为国库集中支付奠定法律基础,在制度上建立一种公开、透明、规范、高效的运行机制,对于高校专用基金的提取、向后勤集团支付资金结算办法等应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财政部门要加强对预算单位资金使用的监督,及时认真审核资金使用计划和使用申请,建立健全财政国库支付执行的内部监督和制度,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

2.2积极稳妥有序地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

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涉及而广,触动各方利益,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周密规划,不宜一步到位,而应结合实际情况分步实施,循序渐进,避免与现行法律法规有太多的抵触。对于高校来讲,《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在政府与学校的关系上,要按照政事分开的原则,通过立法,明确高等学校的权利和义务,使高等学校真正成为而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目前高校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就是学费,尽管财政集中支付制度不改变支出的管理权,高校仍拥有支配权和使用管理权,但一定程度上剥夺了高校实际资金支配权,对当前高校普遍实施的“银校合作”和学生助学贷款工作造成了很大障碍,因此,在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范围上应先进行支付方式的改革,待条件成熟时再将收入纳入集中管理。

2.3深化部门预算改革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国库集中支付款项时,要求按已批准的部门预算和用款计划进行,并准确填写所支付款的“类、款、项、目”,因此,编制科学、规范、明细的部门预算,是保证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成功的关键,高校要根据事业发展情况,按轻重缓急原则编报收支项目计划,细化预算编制内容。在部门预算编制中要建立科学的预算定额和支出标准,确保预算编制的质量,逐步使所有的财政资金都建立在明细的预算项目基础上,同时加快财政信息系统的建设,开发单一账户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加快财政、国库、商业银行和高校之间横向联网的进程,使高校财务系统与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互联互通确保国库集中支出改革的顺利实施。

2.4加强会计核算。提高业务素质

县级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浅析 篇4

一、县级财政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积极意义

(一)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县级财政收入少, 可利用资金量小, 过去由于多头拨款和资金多户头存放, 使大量资金沉淀在基层账户上, 不能有效利用时间差增加效益。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 预算单位由分散账户存放变为单一账户存放, 由层层下拨变为国库集中支付, 有利于财政资金的统一调度和管理, 增强财政宏观调控能力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二)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有利于强化专项资金的使用监管

防止单位挤占、挪用、截留专项资金。财政、审计部门可根据国库专项资金类、款、项开支线索, 毫不费力地监督专项资金使用中是否存在挤占、挪用情况, 使国家专项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 用在建设上。

(三) 强化了预算单位财务管理意识

由于财政性资金都按规定的用途款项支付, 用款单位不能再像以前一样拿到钱后随意支付, 只能按规定使用, 这必然加强了各预算单位的预算细化编制工作, 有利于各预算单位加强财务分析工作。

(四) 加强了各部门间的协作监督力度

财政资金经过财政部门、支付中心、银行间的共同审核, 对财政性资金的使用能起到紧密的监督, 因此, 预算单位从支付财政性资金起就严格置于各部门的监督之下。

二、县级财政推行国库集中支付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地域辽阔, 不同地区发展水平相差悬殊, 财政收支状况也不尽相同, 对于西部县级财政, 特别是不发达的市、县, 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时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 资金清算受限, 资金支付缓慢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以后, 各预算单位账户资金余额为零, 单位进行资金支付必须在13:00点前将支付凭证传递到代理行才有可能当日支付, 超过13:00点, 只能等到第二天才能进行清算, 也就是说, 每天只要时间过了13:00点, 各单位当天就无法进行资金支付了, 当日对此后发生的任何用款, 包括紧急情况下资金支付都无能为力。这无疑与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

(二) 现行预算编制方法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无缝对接”比较困难

部门预算是将预算落实到每个单位和具体项目中, 体现完整性原则, 对预算的编制、执行、决算各个阶段进行明确划分, 同时根据执行情况和预测进行相应调整。而现行预算科目多达百条, 预算较粗, 仍摆脱不了“基数加增长”编制方法的束缚, 无统一科学的定员定额标准, 缺少完善的部门预算法规 (成功经验及管理程序借鉴) , 加之部门既得利益的相互影响, 预算执行较为困难。财政安排的多头决策、主管部门的统筹安排, 还有服从发展计划、预算外比例过大等因素直接制约着部门预算的改革, 在目前状况下实现现行预算编制方法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无缝对接”比较困难。

(三) 国库集中支付运行成本偏高

改革就是为了提高效益、降低成本。由于实行国库集中支付, 财政部门将用款额度要细分至最基层预算单位, 记账、下达用款计划、审批, 要经过“二上二下”, 大大增加了财政国库部门和预算单位的工作量, 没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是无法做好此项工作的。而预算单位主管部门要对所有的下级单位的用款计划和直接支付申请进行审核、汇总和上报, 不增加人员也是很难做好此项工作的, 加之软件设计、银行等方面的问题, 许多工作还要靠手工操作, 很多时间又要用来跑银行、跑财政, 极大地增加了预算单位财务部门的工作量。所以这就涉及一个成本和效益的问题。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应具备的软硬件达不到要求。国库集中支付优点之一就是要达到快速、准确, 因此一般要求应以文档传递、上报、录入、审批。这就必须具备一定的硬件基础, 最起码应该有电脑、打印机。因此在实行时应该首先考虑单位的经济情况、人员多少、办公设施状况等, 看能否达到以电子文档传递、上报、录入的要求, 是否需要代报、代录。在实行中因硬件达不到要求, 由财政部门代报、代录的情况确实存在, 不仅增加了财政部门的工作量, 而且达不到实行的效果。为满足中央和地方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需要, 财政部和地方财政部门都委托一些软件公司相继开发了一些国库集中支付软件。软件的设计虽然暂时满足了大部分业务的要求, 但在界面的设计上、操作的难易度、实用性、人性化、代替手工、联网功能、超前化的程度等方面仍然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三、县级财政进一步推行国库集中支付的建议

(一) 增强县级财力, 完善配套措施

激活县级培植财源的积极性, 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县级财政收入, 壮大财政实力。增强县级财政活力。加强财政资金监管, 减少财政资金的损失浪费。一是要进一步完善改革的各项配套措施, 制定一个适应性强, 便于操作的制度, 使国库集中支付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二是要将非税收入直交财政国库, 真正做到所有权属政府, 使用权属单位, 管理权属财政, 从根本上限制单位开支的随意性。三是逐步取消过渡账户, 开设国库单一账户和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四是进一步完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 借鉴成功做法, 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顺利转轨打下坚实基础。

(二) 建立高效的银行资金清算系统, 加快财政资金直接支付清算效率

银行资金清算系统是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技术基础, 也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最终结果。通过这些管理系统, 可以节省财政管理的时间, 充分收集财政管理所需的资料, 提高财政管理效率。要实现财政资金支付及时、快捷应从简化清算环节方面着手。减少财政直接支付清算环节, 实行财政直接支付由清算银行办理, 取消财政零余额账户的过渡, 财政资金从国库单一账户直接拨付到用款单位。也只有在这种高效而健全的财政管理信息系统下,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效率。

(三) 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配套改革

为了加快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步伐, 需要做好相关的配套工作。一是实行财政预算改革, 逐细化部门预算编制工作, 完善政府采购预算增强预算的约束力, 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推行提供可靠的保障。二是要建立支付中心业务结算系统、信息反馈系统, 为国库集中支付推行提供必要的运行条件。建议, 有关部门面对新的形势, 尽快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办法, 制定有关《国库集中支付操作程序》, 修改预算法中国库管理办法及银行支付结算办法等相关财政金融法规, 为参与改革的各方提供可操作的制度依据, 使国库集中支付发挥应有的功能。

(四) 逐步完善财政集中支付管理信息系统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实现依赖于国库集中收付管理电算化水平的高起点、高质量。因此, 必须以构建完善的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为目标, 以软件开发应用、网络建设和信息资源开发为重点, 积极推进财政信息化建设, 为实现规范理财, 科学理财, 高效理财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一是加快整合国库管理信息化的内部子系统, 建立统一的系统运行平台。二是尽快建立国库集中收付硬件网络连接, 实现财政局与预算单位及相关金融机构组成的广域网, 达到对预算指标、用款计划、支出拨付、收入收缴、总预算会计核算、预算执行报告及分析等工作的网络化、一体化、动态化的联动高效管理。建立发达的网络信息系统是保证整个支付系统内部信息高速交换的根本平台, 应该逐步完善和提高财政管理信息系统, 为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提供技术支持。

(五) 建立国库集中支付监督制约机制

财政部门和其它职能部门在财政资金管理上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 两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 所以在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时, 针对资金的申请、使用、支付、清算流程, 建立资金的监管体系, 提供制度上和机制上的保障是非常必要的。在目前根据我国的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实际, 借鉴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 建立我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监督制约机制的基本目标是:建立以财政资金支付实时监控为中心、以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为支撑、以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和动态监控系统为手段、以内控管理和外部监管制度为基础, 综合运用多种监管方式, 强化财政事前、事中监管, 建立健全国库动态监控体系, 保证预算执行的科学化、规范化、透明化。

(六) 降低运行成本, 保证改革成效

县级财政只有坚持节约和提高效益并举, 经济才能发展。由于实施国库集中支付, 加强了财政资金的统一调度和管理, 不仅盘活了一部分沉淀资金, 支持了地方经济发展;而且由于抓好了专项资金的监管运行, 还避免了资金的挤占、挪用、截留, 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但也应注意到, 在推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过程中, 要逐步降低运行成本, 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国库集中支付简介 篇5

1、什么是国库集中支付改革?

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是就是要建立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支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

2、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及其特征。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对财政资金实行集中收缴和支付的制度,由于其核心是通过国库单一账户对现金进行集中管理,所以这种制度一般又称作国库单一账户制度。

这种制度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财政统一开设国库单一账户;二是所有财政收入直接缴入国库,主要财政支出由财政部门直接支付到商品或劳务供应者;三是建立高效的预算执行机构,科学的信息管理系统和完善的监督检查机制。

3、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支付方式和范围。

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支付方式有两种方式,即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两种。财政直接支付,是按照部门预算和用款计划确定的用途和用款额度,根据用款单位申请,由财政部门开具支付令,直接将财政资金支付到收款人(即商品和劳务供应者,下同)或用款单位。财政授权支付,是指预算单位根据财政授权,按部门预算和用款计划确定的资金用途与用款额度,自行开具支付令,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中的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将资金支付到收款人的账户。

国库集中支付的资金范围包括预算内资金和预算外财政性资金。其中,财政直接支付的范围包括工资支出、工程采购支出、物品及服务采购支出等;财政授权支付的范围包括未实行财政直接支付的工资支出、购买支出和零星支出。

4、什么是零余额账户?

零余额账户是指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在办理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业务时,先由代理银行根据支付令(即拨款凭证,下同),通过财政部门零余额账户或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将资金支付到供应商或收款人账户。支付的资金由代理银行在每天规定的时间内与人民银行通过国库单一账户进行清算,将当天支付的所有资金从人民银行国库划到上述各账户,当天轧账后,各账户的余额均为零。

5、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基本内容

国库集中支付方式,是以国库单一帐户体系为基础,以健全的财政支付信息系统和银行间实时清算系统为依托,所有预算单位需要购买商品或支付劳务款项时,由预算单位提出申请,经国库集中支付机构审核后,将资金通过单一账户体系支付给收款人的制度。

国库单一帐户体系包括财政部门在央行设立的国库单一帐户和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设立的用于工资支付、政府采购、经费支出等集中清算的财政集中支付专户,以及财政部门为预算单位开设的用于日常支出的零余额帐户。

6、国库集中支付的基本运作程序

预算单位按照批准的用款计划向财政支付机构提出申请,经支付机构审核同意后在预算单位的零余额帐户中向收款人支付款项,然后通过银行清算系统由零余额帐户与财政集中支付专户进行清算,再由集中支付专户与国库单一帐户进行清算。在国库集中支付方式下,由于银行间的清算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实时进行的,因而财政支付专户和预算单位的帐户在每天清算结束后都应当是零余额帐户,财政资金的日常结余都保留在国库单一帐户中。

7、国库集中支付系统运行的基本条件

高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探析 篇6

关键词:高校;国库集中支付;财务管理;财务风险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165(2009)01009305

为了加强财政管理监督,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增强财政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2001年国家印发了《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财库[2001]24号),该方案要求在“十五”期间必须建立以国库单一账户为基础,资金缴拨以财政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现代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现就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行以来对高校的作用、影响及其对策进行探讨。

一、 国库集中支付对高校财务管理的作用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财政资金支出管理模式,由于各国的实际情况不同,其具体形式也有差异。实行国库集中支付以后对高校财务管理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一)促进高校进一步强化预算管理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财政资金不再直接下拨到高校,而是将所有的财政性资金都集中在国库单一体系内运作。首先,财政部门把对高校预算资金的事后监督变为事前和事中监督,制定了“有预算才能支出”、“预算支出渠道不得随意变更”的刚性规定。其次,高校用款只能在经财政部门批准后的计划内分别以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两种方式使用资金,且人头经费、专项经费均采用直接支付,高校不能随便改变项目和用途;专项经费必须事先提出详细的论证报告和预期效益;用款计划分到类、款、项。根据零基预算,用款计划年末结余要注销,第二年再做追加预算并重新申报用款计划。因此,国库集中支付的规范化管理,促使高校必须如实申报用款计划,防止挪用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从根本上提高了高校编制预算的准确性、科学性、严肃性。[1]

(二)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水平

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给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带来了许多变化,除了预算单位规范,预算编制和核定趋于准确,预算执行水平较以往提高外,还培养了单位内部各部门按计划用款的意识,促进合理安排工作及用款,也促使财务人员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过去财政性资金拨付制度是政府调控高校办学资金运作的重要手段,财政性资金支出层层转拨,多环节转账,给财政监督和控制增加了难度。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收支直达,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行政成本,避免了资金被层层截留,有效地提高了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和配置资源的效率。使财务工作规范于平时,资金支付环节透明,资金流向清晰,为财务监督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职能的细化和明确,有助于内部制约机制的强化,使高校财务管理水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三)降低高校财务风险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能降低高校财务风险。高校最常见的财务风险是偿债能力风险和支付能力风险。“十五”期间,为满足“扩招”以及学校自身发展需要,高校整体发展以外延扩大为主,高等院校纷纷建新校区,购置大量仪器设备。虽然高校收入总量不断增加,但远不能满足教育投入迅猛增长的需要。学校因基本建设、实验仪器设备购置以及人才引进等方面存在较大的经费缺口。在这种形势下,以“银校合作”为主要方式来缓解学校资金不足的矛盾成为大多数高校的选择。贷款搞建设是目前我国高校发展最为普遍的现象。高校银行贷款在短期内对高校建设和发展具有资金量大、易较快实现建设目标等有利作用,但随着贷款规模的增大,高校贷款资金的还本付息必将给高校的稳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高校债务负担过重,财务风险日渐显现。且高校由于其自有账户资金和收费权,很容易获得商业银行贷款。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后,高校只有一个零余额账户,所有的资金都集中在国库单一账户中,高校当年的所有支出项目都要依据当期的预算提出用款计划,得到财政部门的批准,由财政部门直接支付给收款单位,中间不存在资金在学校账户滞留的情况,当然不会有资金被挪用、挤占的危险,项目资金和应付项目一一对应,支付能力风险也得到有效的降低。

(四)提高高校财务工作信息化进程

国库集中支付依赖于一个高水平、高起点、高质量的财政支付信息系统以及预算单位—财政—代理银行三位一体的国库集中收支平台。因此,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将极大促进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和具有高等学校特点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完善,以确保能够通过网络信息手段,实现财政性资金的各项业务支付、资金清算、会计核算和信息反馈的科学管理和安全高效运行,保证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在高等学校顺利实施。

二、高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面临的困境

(一)影响高校办学自主权的落实及自我发展能力的形成

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发展速度的调控以及办学体制、管理体制、人才培养模式、招生就业制度以及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入,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格局逐渐形成。缓解了政府财政投入不足的压力,也基本确保教育质量所需的经费投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财务资金的合理储备与及时供应,为学校各项事业的正常运行与发展提供了所必需的经费保障,资金不仅是维持高校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也是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高校在商业银行的账户被取消,只允许在指定的商业银行保留零余额账户,且该零余额账户也是由财政部门指定,只有计划额度,没有实体资金,高校的所有预算资金和预算外资金都要上缴财政统一账户下的分类账户,由银行代收、财政统管,高校财务将出现无货币资金形态的局面。这必然堵塞了高校向银行融资的渠道,增加了高校筹资的压力,影响了高校自我发展能力的形成。[2]

(二)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程序繁杂

首先,在财政性资金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方式中,按照不同的支付主体,对不同类型的支出,实行财政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对条件许可实行直接支出,不允许采取授权支付,而且按月编报计划的程序和审批手续繁琐,时限要求严格。这要求在编制下月支付计划时要有超前的预算和精确的计划,否则遇到特殊情况将无钱可用。这给高校的财务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大多数高校实行一级财务管理的模式,各部门、处室、院系无财会人员编制,每月要上报一次用款计划需要专人负责,安排专门岗位来应对这项工作,要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来适应这一改革的实施。其次,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规定不准由零余额账户向分校、校医院、设备处和基建处等二级核算单位转拨资金,不仅与《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要求相矛盾,还会严重影响这些单位正常工作的开展。此外,目前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中不包括基本建设投资的核算,基建财务一般都是独立设置的。如果一个预算单位只设立一个零余额账户,将基建拨款与教育经费拨款放在同一个零余额账户管理,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的会计核算体系使用同一银行账户,人为地增加了银行对账难度,在实际操作中将会产生很多问题。

(三)国库集中支付过程中存在计划安排与实际操作不一致的情况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中规定:各预算单位的用款计划年末结余大多要注销或是按规定比例部分收回,特别是一些专项资金。第二年再做追加预算,重新申报用款计划。这就要求预算单位用款计划的编报要非常准确。尽管制度规定是希望所拨款项能按时使用、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尽管预算单位力求用款计划的编制科学,但由于有时上级财政拨款额度下达较晚,而各高校又不甘心这一块“白白”受损,并且从自身角度还要考虑年末结余在报表上反映的实际情况,致使在年末不顾教学、科研的实际需要而“拼命”用款,使得有的设备购置后很长一段时间仍未拆封,闲置在实验室,造成了浪费。而上级财政一方面由于年末结余也存在着上报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下级预算单位太多,无力细究。最后,只能与财政的初衷背道而驰。

(四)相关的配套改革尚未跟上,成为进一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瓶颈

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政府的财政资金拨付管理发生重大变革。国库支出数将取代现行财政拨款数成为财政支出数。这样,国库核算信息将成为政府财政信息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国库核算电算化的要求也提升了一个档次。而信息系统不完善,传导不灵、滞后的问题导致财政支付到账不及时。一个完善的国库集中支付体系的建立离不开财政支付信息系统和银行间实时清算系统。而现实是,财政、征收机关、高校、国库还没有全面联网,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管理系统都没有建立起来。在财政集中支付体系中,财政部门成为财政资金的最后把关者,它在签发支付命令后财政资金由国库直接支付给商品供应商或劳务提供者,面对众多支出单位和各种资金用途,国库核算的工作量成倍增加。当前,高校内部的电子化财务信息系统还无法与财政信息系统对接,再加上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以及各商业银行之间的实时清算系统也不完善,这一系列问题导致按照规定财政授权支付或财政直接支付不能及时到帐,这将会影响高校事务的正常进行。[3]

三、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高校应采取的措施

(一)加强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宣传力度,提高认识水平

我国财政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将引起高校传统的管理模式、核算程序发生较大的变化。由于国库改革工作是一项复杂的改革工程,涉及面广。高校财务人员必须转变观念,顺应改革形势,做好对学校各部门的宣传工作,提高全校教职工对国库集中支付的认识水平。充分认识这项改革给高校财务管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认识“集中”不是“集权”、“收权”,也不是财政部门与其他部门财权的转移和重新体制分配,而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发展要求必须进行的一项重大改革。

(二)加强高校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

1. 强化预算管理,切实发挥预算管理在学校财务工作的“指挥棒”作用

部门预算编制改革是国库集中支付的基础,只有将预算编制细化到具体预算单位和具体支出项目,国库部门才能将改革推进到基层预算单位,将资金支付到项目并监督资金的正确使用。从实行部门预算以来,高校预算从编制方法、内容以及程序上都进行了规范化的管理,对加强高校财务管理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预算编制被动应付、收支测算不准确、执行不严以及“对上”预算和“对内”预算两本账等问题。强化预算管理,必须树立预算管理在学校财务管理中的中心地位,以预算统领学校财务工作,确实发挥预算管理在学校财务工作的“指挥棒”作用。具体而言:一是结合学校现有资源和资金来源渠道,编制学校总体发展规划相配套的资金筹集计划,保障学校年度预算的可持续性和有计划性。二是提高预算编制水平。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制定科学、合理的日常公用经费定额标准,并按照“轻重缓急”和事业发展需要确立专项建设项目。三是注重预算执行过程的严肃性和强化监督职能,对经学校审定的预算原则上不予调整,强化预算的约束力,强调预算管理从“重分配”到“重管理”过渡。同时,加大对预算执行的监控和分析,对经费支出,特别是项目资金支出严格实行“问责问效”。

2.加强贷款管理,防范财务风险

一要科学、合理地制定学校总体发展战略、学科及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校园建设规划,正确处理好学校教育事业发展需要与自身经济承受能力的关系,提倡厉行节约,坚持量力而行,坚决杜绝一切奢华浪费和超标准行为。二要建立贷款资金风险防范机制。即结合学校自身财力和国家资金市场,认真研究项目资金结构,以资金成本最低为标准制定科学的资金使用方案,努力降低贷款资金在项目中的比例,减少财务风险;根据事业收支规划,合理安排贷款本息的偿还时间,合理安排调度资金,避免因准备不足、资金周转困难而出现财务信用危机;建立贷款还款准备金制度,每年定期按贷款余额提取贷款还款准备金,硬性规定准备金不得挪作他用。三要建立贷款风险预警制度。按照教育部、财政部组织开发的“高等学校银行贷款额度控制与风险评价模型”,认真测算学校累计贷款控制额度和贷款风险指数,随时掌握和了解学校财务风险状况。对于财务风险达到预警线的,作为财务部门及时向学校领导汇报,建议重新审定建设计划,停止贷款资金筹集。

3.加强培训工作,打造高素质的会计业务队伍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财政资金在申请、拨款程序和方式上发生了根本变化。由管理资金账户转变为管理国库账户额度,这不仅没有改变高校主体地位、弱化财务管理职能,相反,需要财务管理人员具有相应的技术和操作能力。因此高校必须定期组织财会人员认真学习党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加强财经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的学习,使财务人员知法、懂法和守法。特别是要不断加强国库集中支付、政府收支改革等新的业务知识学习,以适应财政改革要求。

4.加强各部门的沟通,完善国库集中支付的配套改革

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与预算管理改革、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在高校需同步协调进行,这增加了高校财务管理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在这种情况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对账户体系设置、财政资金收缴和支付程序都进行了重大改革,并涉及银行清算制度。为适应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和财政改革发展趋势,高校应认真研究财政部颁布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相关制度和银行清算制度,针对试点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配套改革,制定与国库集中支付相适应的预算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办法、财务管理办法和内部控制制度等,及时研究和处理试点运行中出现的问题,防止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确保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顺利实施,建议财政国库支付中心、财政主管业务科室、代理银行和高校之间经常沟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参考文献:

[1]李萍.适应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效率[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4): 35.

[2]邓满娥.地方高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之辩证观[J].当代经济,2007(1): 46-47.

[3]严素萍.进一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思考[J].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5,4(5): 20-22.お

县级国库集中支付 篇7

1994年我国实施分税制改革后, 政府间收入格局趋于基本稳定, 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重心逐步从重视收入分配管理转向支出规范管理, 相继施行了部门预算、综合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制度等改革措施。2001年3月, 为控制财政支出效能、提高财政支出效率, 构建新型财政国库管理制度, 财政部发布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 开展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2003年, 河南省开始实施省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 并选择部分市、县进行改革试点。目前全省各市、县都已进行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

课题组调研的河南省汝南县于2007年初开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准备工作, 完善了国库集中支付管理机构, 规范了财政实拨资金工作流程, 明确了预算单位资金支付程序。2008年1月, 汝南县全面启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

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内容

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主要包括构建国库单一账户体系、规范集中支付程序等具体内容。

(一) 构建国库单一账户体系

财政部门在人行国库开立国库单一账户, 记录、核算财政预算收支, 并承担与财政零余额账户和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的资金清算;代理银行为财政集中支付机构开设财政零余额账户, 用于财政直接支付, 与国库单一账户进行资金清算;代理银行为预算单位开设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 用于财政授权支付, 及与国库单一账户进行资金清算;另外在商业银行开设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 记录、核算预算外资金收支, 进行预算外资金日常收支清算;经特别批准或授权, 在商业银行开设特殊过渡性专户。

(二) 明确集中支付程序

根据支出主体和资金性质的差别, 分别采用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方式。财政直接支付指预算单位依照财政部门批复的部门预算和用款计划, 用款时向财政部门提出资金支付申请, 财政部门审核同意后向代理银行开具支付令, 代理银行依支付令从财政零余额账户先行垫支直接付款给商品或劳务供应商, 日终与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清算。工资支出、商品和服务采购支出、工程采购支出等适用财政直接支付方式。财政授权支付指预算单位依据财政部门批准的授权支付额度, 用款时自行向代理银行开出支付令, 代理银行按照支付令从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中垫支付款, 日终与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清算。预算单位零星支出和未纳入工资支出、商品和服务采购支出、工程采购支出管理的购买性支出适用财政授权支付方式。

三、县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成效

县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创新了国库管理和预算执行, 能有效提升财政资金运作效益, 提高财政收付透明度, 强化财政收付规范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简化了财政资金支付流程, 减少了财政资金支付中间环节, 提高了财政资金支付效率, 加快了财政资金周转速度, 减少了财政资金在途时间, 提高了财政资金运行效率;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明确了政府是受全体纳税人委托管理政府资产和资源, 因此有义务向纳税人披露履行受托责任的“授权—委托”关系, 提高了财政资金收支过程中的透明度, 也提高了政府财政收支活动向纳税人、社会公众披露的透明度, 进一步促进了“阳光财政”的实现;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通过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强化了财政资金支付操作规范性, 财政支出直接支付给收款人或用款单位, 有效强化了财政预算执行的规范性, 促进了财政资金的安全使用和运行效率。

四、县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县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实施, 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但改革中也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影响改革进一步深入推展的因素。

(一) 财政直接支付方式存在监管漏洞

按照前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规定, 预算单位在办理支付业务时, 无需向财政审核机构提供商品或劳务购买的原始凭证, 财政审核机构不能对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和具体用途进行有效的监管, 很难核实收款账户的真实性。预算单位即使通过提供虚假收款人、收款账户套取财政资金, 也难以鉴定预算单位提供的供销合同的真伪, 存在预算单位利用虚假购销合同骗取财政资金的可能。

(二) 财政授权支付使用过滥, 违规提现普遍, 财政直接支付执行不力

财政授权支付既可转账也可提取现金, 而且预算单位提取现金无需通过财政部门审核。因此, 很多预算单位倾向采取财政授权支付方式提前现金, 部分预算单位超限额支取大额现金, 或采取多次小额提取突破额度限制, 大量提取现金存入原有的单位银行账户, 再从单位银行账户进行支付, 实现支取方便、脱离财政监督的目的。造成大量财政资金通过财政授权支付方式支付, 导致直接支付比例偏低。

(三) 预算单位银行账户清理不力, 财政资金违规转存情况严重

财政部门为预算单位在代理银行开立的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是为了方便预算单位进行小额零星支出, 按规定不得转入预算单位其他账户, 且预算单位须撤销除零余额账户以外的其他银行账户。但在实际运作中, 一些预算单位未严格执行改革规章制度, 在授权支付业务中, 将财政资金从零余额账户转入其原有的基本存款账户或其他账户, 造成大量财政资金滞留商业银行, 脱离国库单一账户管理, 影响国库资金的统一与规范管理。

(四) 国库集中支付凭证存在安全隐患

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以来, 财政直接支付凭证、财政授权支付凭证、代理银行申请清算凭证等还没被认可具备银行结算凭证性质, 法律地位较低。而且, 这些凭证普遍没有凭证编号, 填制和使用缺乏规范性, 不受人行支付结算办法的保护和约束。上述凭证也未纳入重要空白凭证管理, 财政管理部门、人行国库部门、代理银行负责人对凭证的领用、作废、剩余难以及时掌握, 一旦出财政现资金违法、违规支付案件, 难以受到票据法的保护。

(五) 资金清算时间滞后, 影响代理银行积极性

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实施后, 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 均需代理银行按照支付令先行垫款将款项支付给收款人, 日终再与国库单一账户进行清算, 代理银行在清算时间之外依支付令进行的支付, 需隔日清算。由于每日人行票据交换和清算只有一次, 导致当天受理的部分清算申请, 只能次日处理, 无法实现代理银行与国库部门的当日全部资金清算, 代理银行不得不隔日或多日垫付资金, 提高了代理银行经办国库集中支付业务成本。

(六) 资金支付发生退款业务时的处置方式有待规范

国库集中支付过程中, 由于收款人账户名称或账号填写错误等原因导致资金无法到达收款人账户而产生退款业务时, 现行财务制度规定应退回资金转出的财政或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但由于改革规定财政和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不具备存款账户性质, 相关款项无法退回零余额账户。为应对这种情况, 一些代理银行将退款暂时存放在银行内部开设的临时性账户上, 再由财政部门或预算单位处理, 这种处置方式存在一定的资金安全隐患, 也影响了财政资金的运作效率。

(七) 财政专户过多, 管理方式有待改进

为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政府近年来逐步加大了民生领域的投入, 为保证资金高效使用规定了资金的专款性质, 拨款的财政或业务主管部门为强化资金管理制订了各类资金的使用与管理办法, 要求基层财政或项目单位设立专项资金财政专户进行核算, 不设专户、不拨资金, 造成财政专户过多、过乱、管理不规范, 也导致财政资金管理分散, 专项资金大量沉淀在各个财政专户, 影响了财政资金的运作效率。

(八) 预算编制不科学, 预算单位用款随意性大, 计划约束力不强

基层部门预算编制不够科学、细化程度不够, 导致部门预算确定的资金与单位或项目实际需要不匹配, 预算执行中经常发生预算调整情况, 影响国库集中支付运行的规范性, 甚至有些地方还存在先拨款后定项目的情况。很多预算单位还未形成“先用款计划再申请用款”的资金使用习惯, 不按规定及时申报分月用款计划, 急需用款时才向财政部门申报, 财政资金使用随意性大, 还经常混淆预算指标用途, 将项目资金、人员经费用于公用经费项目, 用款计划约束力有待加强。

五、完善县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对策

要进一步推进县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进展, 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提高预算执行效率和财政资金运行效率, 强化财政管理和监督力度, 课题组认为需采取如下改革措施。

(一) 完善细化部门预算编制, 确保国库集中支付依据明确

深化、完善预算单位的部门预算编制工作, 逐步达到在明晰的预算基础上进行所有财政资金的支付, 应将预算单位预算内财政资金、政府采购资金、专项资金、非税收入全部纳入部门预算, 保证国库集中支付依据明确。细化预算单位项目支出构成内容, 提高预国库集中支付预算依据的可靠性;提前批复部门预算, 减少指标预录工作, 降低出现差错可能性, 保证国库集中支付业务依法及时进行;明确财政部门预算管理机构与预算执行机构之间的职责分工与协调配合, 避免预算管理与预算执行脱节。

(二) 扩大财政直接支付范围, 提高财政直接支付比例

明确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范围, 合理压缩财政授权支付, 提高财政直接支付比例。应从财政资金性质上定位支付方式选择, 对预算单位工资支出、转移支付、政府采购支出等性质的资金及教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农业支出等专项性质的支出都应采取财政直接支付方式。对预算单位小额、零星的日常支出及紧急支出采用财政授权支付的方式, 保证资金支出的便利性和及时性。同时应限定财政授权支付的金额范围, 凡超出财政授权支付限额范围的支出, 一律采用财政直接支付方式。

(三) 健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 将财政资金全部纳入国库管理

改造目前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 取消各类不规范账户, 逐步实现将所有财政资金纳入国库单一账户管理, 扩展国库单一账户功能。针对财政专户多、乱现象, 课题组建议要求设立财政专户的上级财政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 结合业务需要进行财政专户存在合理性分析, 逐步取消不必要的财政专户, 对确需保留的存在专户也要纳入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范围, 资金拨付全部采用财政直接支付方式。

(四) 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动态实时监控系统, 强化监控约束机制

进一步完善国库集中支付信息管理系统, 加快研发动态监控系统, 借助现代电子技术手段改目前国库集中支付人工监控为全自动的实时动态监控, 实时预警, 实现预算执行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控, 防范财政资金运行风险, 保证财政资金安全。研究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实时动态监控分析报告制度, 以反映预算执行和国库集中支付中存在的问题和成因, 加强国库集中支付业务部门与财政监督部门的协调、配合, 增强财政预算执行监管的威慑力。

(五) 优化资金支付管理流程, 实现资金支付的高效和便捷

对财政部门预算编制管理、预算指标下达、用款计划审核批复、财政资金支付等业务环节和相关业务部门设置业务办理时限, 简化财政资金支付环节, 促进从预算编制到预算执行整体流程的全面提速。对预算单位年初预算中已经确定的具备长期、稳定、均衡性质的支出, 如基本支出等, 可考虑取消用款预算单位申报用款计划、财政部门审核批复环节, 由财政国库管理部门根据部门预算直接下达月用款额度, 国库集中支付机构每月按时签发支付令给代理银行, 方便预算单位用款, 提高国库集中支付业务效率。

(六) 加强账户监管, 提高国库集中支付效能

整顿、清理财政部门相关机构开设的各种资金账户, 规范开设银行账户办理程序, 实行银行账户的归并统一管理, 将所有财政资金都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进行管理;规范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管理, 完善账户审批、开设、变更、撤销、备案等管理制度, 逐步建立财政部门、人行、代理银行对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的实时动态监控、管理机制。除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以外, 财政部门应会同行对未经财政部门批准开设的预算单位银行账户予以清理、注销, 同时严格规范预算单位各种资金专户的开设。

(七) 强化财政预算执行监管, 高效实现预算目标

财政部门要通过规章制度明确界定内部机构在国库集中支付流程中的职能分配和审核权限划分, 认真做好预算单位财政资金使用计划和用款申请的审批工作, 真正起到财政资金支出事前监督的作用。进一步规范预算单位财务管理, 监督检查预算单位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执行情况, 防范国库集中支付的操作风险;利用国库集中支付管理系统信息对预算单位财政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督, 发现预算执行中的问题和偏差, 及时纠正和处理, 加强财政预算执行事中监督;定期对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相关机构业务进行内部审计检查, 配合审计部门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日常及年度审计检查, 强化财政预算执行事后监督。

参考文献

[1]河南省财政厅.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不断向纵深拓展[J].中国财政, 2011, (11) .

[2]谢湘虹.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中国外资, 2013, (03) .

[3]陈梦华.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演进、效应及发展[J].改革探索, 2012, (11) .

[4]周月琴.深入推进县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 2013, (17) .

县级国库集中支付 篇8

一、县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授权支付使用过泛, 直接支付执行不力。部分预算单位仍然沿袭改革前的做法, 采取授权支付方式, 将一些本应该通过直接支付方式支付的款项如大额商品服务支出通过化整为零方式变为授权支付方式支付, 特别是有些预算单位还经常大量的提取现金, 目的是想用款方便, 脱离财政的监控。另外, 单位采购商品和劳务面向个人的多, 点多量小, 受相关配套措施不全及限额等多方影响, 公务卡刷卡条件尚不完善, 致使公务卡的使用受限, 只能通过授权支付提取现金支付。多种原因导致减少了直接支付的比例, 从而使集中支付流于形式, 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2) 单位用款随意性大, 计划约束刚性不强。由于县级财力有限, 部门预算编制仍不够精细, 预算指标尤其是公用经费等还没有细化到具体的项目, 导致单位按项目申报用款计划困难。同时, 大部分预算单位还未形成“先计划再用款”的理财理念, 不能及时申报月份用款计划, 往往是等到要使用资金时才申报计划, 用款随意性较大, 混淆了预算指标的用途, 甚至将人员经费、专项资金用于公用经费项目, 计划约束刚性不强。

(3) 资金清算时间滞后, 数据资源共享不畅。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在资金支付时先由代理银行垫付, 然后再与人民银行进行清算, 原则上要求当天规定时间内进行清算, 清算时间之外发生的支付, 由代理银行垫付, 隔日再行清算。但实际执行中, 人行对支付资金都是隔日清算, 因此造成代理银行垫付款过多, 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银行代理财政业务的积极性。同时, 财政与代理银行支付系统没有实行支出联网, 支付信息要人工转录, 既增加了操作人员工作量, 同时也影响了资金实际支付的速度, 还存在信息转录时的不完整、不一致, 导致错划账户等现象, 增加了财政资金支付的风险。另一方面, 财政部门内部现用的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与部门预算管理系统、工资统发系统、非税收入征缴系统等系统之间也没有实现无缝链接, 各自独立运行, 数据资源难予共享。比如工资统发数据, 不能直接导入支付系统统一支付, 而仍由单位分月手工申报工资计划, 再通过支付系统划缴到工资统发中心发放;部门预算管理系统与集中支付系统未实现对接, 部门预算管理系统形成的预算指标仍需通过手工方式输入支付系统等。

(4) 支付清算账户过多, 账户体系有待完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包括了国库存款账户、财政和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财政专户及特设专户等三个方面。就国库存款账户而言, 目前县级财政在人民银行开设的户头有五个, 分别是预算存款户、社保资金专户、扶贫资金专户、工资资金专户和工资统发专户, 其中社会保障资金专户、工资资金专户和工资统发专户已暂停使用, 但并未下文撤销, 无形中增加了资金清算的麻烦。就特设专户而言, 从2006年起上级财政部门要求县级财政部门在农业银行开设了中央专项资金特设专户, 专门用于核算上级拨付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专项资金, 后来又将普九化债补助、家电下乡资金等专项资金也直拨此专户, 资金性质与人民银行金库存款一样都属国库存款, 但却未通过人民银行金库核算, 县级财政很难将这部分资金纳入集中支付, 仍采用实拨支付方式。就预算单位账户而言, 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后, 预算单位设立了一个零余额账户, 用于核算财政安排的预算内外资金, 但单位的往来资金和从其他渠道取得的收入等因无账户归集而无所适从, 目前一些县市的做法是允许单位再保留一个实有资金账户, 这样做虽可解决这一问题, 但同时又造成了预算单位账户管理混乱, 单位实有资金账户与国库集中支付同时运行, 预算单位有可能将预算内外资金转移到实有资金账户而逃避集中支付监管, 导致财政资金出现风险, 改革也不彻底。

(5) 财政专户既多且乱, 管理方式有待改进。近几年来, 国家逐渐加大了对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三农、环保、保障性住房等民生项目的投入, 上级安排的专项资金越来越多, 名目繁杂、金额很大, 上级财政部门或业务主管部门从加强资金管理角度, 相应以文件或制度形式制定了各类资金的使用与管理办法, 一般都要求县级财政和项目单位设立专项资金财政专户进行核算, 不设专户、不拨资金, 检查的时候还要问责, 造成财政专户过多、过乱、管理不规范, 同时导致资金管理分散, 专项资金大部分沉淀在各个专户, 未能很好地发挥出财政资金的效益。

(6) 乡镇改革困难重重, 改革方式有待创新。湖南省目前已撤消了乡镇一级金库, 县对乡镇的财政管理体制相应进行了改革, 乡镇政府实际上成为了一个预算单位, 与其他行政事业单位一样, 纳入了县级预算体系, 按照上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横向到边, 纵向到底”的要求, 也须纳入集中支付改革。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很大困难。一是代理银行选择难。乡镇政府所在地商业银行网点少, 一般都为农村信用社, 且规模较小, 人员力量、软硬件设施都达不到支付系统要求;二是直接支付操作难。实行集中支付改革后, 支出要按照规定分别采用财政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 但直接支付必须到财政局的国库集中支付执行机构办理, 乡镇十分不方便。三是对账清算操作难。国库集中支付要求单位必须定期与财政局的集中支付执行机构、代理银行进行对账, 乡镇十分不便, 乡镇代理银行与人民银行的资金清算也存在一样的难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乡镇一级预算单位 (包括乡镇中小学校等)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步伐。

二、完善县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几点建议

(1) 提高单位思想认识, 树立财务管理新观念。财政部门要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 举办业务培训班, 对预算单位、代理银行、清算银行及财政部门内部职能股室全面讲解集中支付业务, 学习规章制度, 熟练操作流程。要根据财政改革情况设置预算单位会计继续教育课程, 加强后续教育培训, 对单位财务人员进行全面细致的教育和培训, 切实转变预算单位财务管理观念。财政部门内部要明确职责分工, 确保支付链条完整, 及时督促预算单位按时申报用款计划, 对不符合规定的用款计划及时通知单位更正, 切实改变财务用款的随意性, 维护预算的严肃性和计划约束刚性。

(2)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开拓支付监管新思路。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各业务部门和支付局要认真履行管理职责, 依托支付系统网络, 全面把握和监督单位每笔资金的流向。事前做好对预算单位资金用款计划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的全面审核;事中对资金的支付方式、收款人信息、金额及用途等进行全面审核, 同时对代理银行是否在符合规定范围内为预算单位办理资金支付以及是否及时准确地划拨支付资金等方面进行跟踪;事后定期开展对代理银行零余额账户的检查, 以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要经常深入单位调研, 听取单位意见和建议, 帮助单位正确区分直接支付与授权支付范围, 科学测算单位现金流量, 核定单位授权支付额度, 特别是每日提现额度, 并实行动态监控。要加快推进公务卡改革, 出台激励措施鼓励商品和服务供应商安装POS刷卡机, 大力宣传刷卡消费方式, 逐渐减少单位现金流量。

(3) 整合财政信息平台, 提升支付清算新效率。在财政部门、人民银行和商业银行之间建立财政支付信息网络平台, 研究实时清算办法, 加速资金运行速度。在当天清算暂无法达到的情况下, 建议按代理银行垫付资金金额给予一定比例的利息补偿, 提高代理银行积极性, 切实加快资金拨付和清算速度。尽快实现财、税、库、银横向联网, 整合财政管理信息系统, 实现财政部门内部系统间无缝链接, 数据资源有效共享。开发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与代理银行数据接口, 减少手工录入数据所带来的差错风险, 实现国库资金安全、快捷拨付。进一步优化国库集中支付流程, 研究电子印鉴在支付系统的应用, 取消纸质凭证, 实现财政资金支付全过程的网络化管理和监督, 切实提升支付效率。

(4) 健全单一账户体系, 探求资金管理新方法。针对财政部门在人民银行国库开有多个户头, 同时在商业银行又单独开有国库存款特设账户, 不利于资金管理和集中支付资金清算, 建议上级财政部门下文予以撤销, 应只在人民银行国库保留一个预算存款账户, 统一收纳财政预算存款资金。对于单位往来资金核算问题, 建议将往来资金也纳入集中支付范围, 由财政部门在代理银行开设“财政部门往来资金结算专户”, 取消单位原来所有的实有资金账户, 单位往来资金收入统一纳入到此专户核算, 财政部门在收到款后根据单位提供的依据确定为单位收入, 并在支付系统中将用款指标下达到单位, 由单位按正常支付流程进行使用。从而, 单位的所有资金都纳入了集中支付范围, 确保了集中支付的完整性, 同时也有效预防了单位将预算内外资金转移到实有资金账户的行为。

(5) 探索专项资金改革, 寻找专户管理新出路。为有效解决财政部门内部财政专户过多、过乱、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建议上级财政和业务主管部门清理各自要求设立的财政专户, 并逐步予以取消, 对确需保留的专项资金专户全部纳入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对预算单位按上级要求开设的专项资金专户同样也纳入改革范围。操作模式上, 可以按照“一种资金、一家银行、一个户头”的原则, 一种资金视同一个预算单位, 只保留一个帐户转为财政零余额帐户, 其他同性质帐户全部撤销。专户资金的拨付全部采用直接支付方式, 资金直达项目实施方、供应商。

县级国库集中支付 篇9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效能,财政专户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是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高财政资金运行效率和使用效益的重要举措。近几年来, 这项改革已在县级广泛开展, 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运用科技手段、分工明确、权责统一、规范透明、收付直达的现代财政国库管理理念和新型预算执行运行机制基本形成。作为县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亲历者和实践者, 笔者就完善县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工作谈一些粗浅的对策和建议。

一、县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主要成效

建立了国库单一账户体系, 预算单位“全覆盖”, 纳入国库集中支付资金总量逐年大幅增长, 县级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总体运行良好、进展比较顺利, 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

(一) “直通车”效率大增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 财政资金由“中转慢行”变为“直通车快行”, 改变了传统的实拨支付方式, 以财政直接支付或财政授权支付方式, 由代理银行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直接支付到商品或劳务的供应商等最终收款人账户, 缩短了资金在银行间的中转在途时间, 提高了财政资金的运行效率和使用效益。

(二) “透明度”显著提高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 在财政部门、预算单位和代理银行之间, 形成了比较规范、透明的相互监督制约机制。预算执行管理手段更加科学、精细、规范, 预算执行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大幅度提高, 有效增强了预算执行透明度, 为财政运行管理和宏观经济调控提供了更为及时可靠的信息基础。

(三) “蓄水池”效应凸显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 所有未支付到最终收款人或用款单位的资金余额, 都集中沉淀在国库具有清算功能的单一账户中, “蓄水池”效应明显, 为国库现金管理、降低财政筹资成本、增强财政宏观调控能力和应急保障能力提供了必要条件。撤销预算单位实有资金账户, 预算单位所有资金以“指标流”的形式纳入国库集中支付“大平台”管理, 从根本上杜绝了体外循环和不规范支付行为, 也为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累积了更多的正能量。

(四) “全程化”监督实现

采用信息网络技术, 从运行机制上、制度设计上延伸了预算监控的深度, 提高了预算监管的时效, 实现了财政资金事前审核监督、事中实时监控、事后绩效评价的全过程监督。

二、县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涉及面广、影响面大, 政策性、技术性、操作性与关联性都很强, 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从运行实践来看, 改革成效显著, 但仍然面临几个共性问题。

(一) 部门预算不能完全满足支付需要

科学、精细、客观、及时的部门预算是国库集中支付的基础, 实施国库集中支付改革, 对预算编制和预算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目前, 在县级普遍存在预算定额标准过低、预算编制比较粗糙、预算批复不够及时、年中追加调整频繁等现象,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效果。

(二) 财政专户管理资金不能适应改革要求

当前, 项目支出预算资金、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基本实行财政专户管理, 财政国库部门管理的财政专户数量多、资金量大而且分散沉淀在各个金融机构, 仍然通过专户实拨方式支付。财政专户管理资金实拨支付的传统方式, 明显不符合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和理念, 与改革的总体要求不相适应。

(三) 集中支付监控纠错机制有待加强完善

效益、透明、监控, 是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基本特征, 强有力的监控纠错机制是落实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重要保障。近年来, 陕西省各县区基本安装应用了省财政厅统一开发的动态监控系统, 但普遍存在监控形同虚设、流于形式、功能不够完善等问题, 缺乏自我纠错、强制纠错的制度保障。

(四) 预算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 会计核算职能回归单位, 财务管理方式、支付方式、会计核算方法等都发生变化, 对于预算单位财务人员的素质以及财务管理水平都有了更高要求。不少单位财务人员还没有摆脱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下形成的惰性思维, 会计核算不及时、不规范, 会计信息质量有所下滑。少数单位“赶鸭子上架”, 没有配备业务能力与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和单位财务管理需要相适应的财务人员, 财务管理水平与改革要求有较大差距, 亟待提高。

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成因,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 固守传统观念, 缺乏开拓创新、锐意改革、勇于探索的魄力和决心。二是县级可用财力有限, 为了确保收支平衡, 以收定支, 不搞赤字预算, 明知部门预算的定员定额标准过低, 也不敢而且不能合理提高, 致使预算执行的可操作性打了折扣。三是缺乏高层示范效应, 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自上而下推进, 总体原则是所有财政性资金都纳入国库集中支付, 但在实际工作中, 财政专户管理资金纳入国库集中支付进展缓慢, 缺乏顶层设计, 基层财政大多在等待观望。

三、深化县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对策和建议

改革没有回头路, 需要不断研究、探索、实践、总结、深化与完善。如何深化和完善县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发挥改革最大效能, 是基层财政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

(一) 增强县级可用财力

可用财力保障是编制部门预算、实施国库集中支付的源泉。长期以来, 县级可用财力紧张, 尤其是西部贫困县区, 可用财力更为吃紧。县级可用财力保障有限, 直接影响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进程及效能, 因此, 必须研究探索壮大县级可用财力的基本路径, 切实增强县级可用财力。第一, 优化经济结构, 调整产业结构, 抓好县级财源税源建设, 引导投资者做大企业、做强产业, 不断增强地方财政实力和发展后劲。第二, 进一步调整完善分税制改革, 适当提高县级分成比例, 增加县级经常性收入。第三, 加大转移支付力度, 财力向县级适度倾斜, 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 整合归并专项转移支付。

(二) 科学编制部门预算

着力解决部门预算编制的前瞻性、科学性、准确性和及时性问题。调研制定合理的分类支出定额, 调整基本支出预算标准, 编实项目支出预算, 在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上下功夫, 尽力做到编早、编细、编实, 增强预算执行的可操作性。提前编制、审议、批复预算, 原则上应当在第四季度完成下年度预算的编制、审议和批复工作, 强化预算的严肃性和约束力。

(三) 归并精简财政专户

财政专户管理资金的终极目标是全部纳入国库集中支付“大平台”管理。在现阶段, 首先要下大力气做好支出类财政专户的归并精简工作。归并精简的原则, 一是有利于增强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二是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运行效率;三是有利于彻底解决分散沉淀浪费问题;四是有利于国库集中支付清算对接。归并精简的预期目标, 是保留具有清算功能的财政专户, 撤销没有清算功能的支出类财政专户, 将资金集中归集到具有清算功能的财政专户中。

(四) 探索实施“大平台”管理

在归并精简财政专户的基础上, 将财政专户资金纳入国库集中支付“大平台”管理。在县级, 将支出类财政专户资金按管理股室或者按项目视同预算单位, 纳入国库集中支付“大平台”, 实行财政直接支付, 是一个比较简易可行的过渡办法。第一, 将“资金流”转化为“指标流”, 管理更加科学、精细、透明, 符合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方向;第二, 缩短了财政资金在银行间的中转在途时间, 可以极大提高财政资金运行效率;第三, 财政专户资金在横向上的二次分配, 可以通过支付系统的指标调整功能来实现, 方便快捷, 在纵向上的二次分配或者支付, 通过财政零余额账户直接支付后, 由代理银行直接与具有清算功能的财政专户进行清算;第四, 财政专户会计可以实时在支付系统查询对账;第五, 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蓄水池”效应更强更大, 能够真正实现收入一个“池子”、支出一个“口子”的最佳效能。

(五) 强化监控纠错机制

陈共教授编著的《财政学》把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定义为“对预算资金分配、资金使用、银行清算及资金到达商品和劳务供应者账户的全过程集中进行全面的监控制度”。由此可见, 监控贯穿于国库集中支付的全过程, 怎样监控, 如何纠错, 建立和完善行之有效的监控纠错机制显得尤为重要。一是要依托现有动态监控系统, 全面强化动态监控工作;二是要积极研究动态监控预警指标体系, 不断完善动态监控系统功能;三是要结合实际, 不断探索自我纠错、强制纠错的方法措施;四是要出台监控纠错工作规范, 为自我纠错、强制纠错提供制度保障。

(六) 规范单位财务行为

督促预算单位配备业务能力与国库集中支付改革需要相适应的财务管理人员, 确保财务行为规范、会计信息真实及时。严格控制现金支付, 建立现金支付量定期考核通报制度, 对于现金支付量超过授权支付总量20%的单位, 按季度考核通报, 并限期整改。严格执行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 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 带头使用公务卡结算, 在财务审批中严格把关, 对纳入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又具备刷卡条件的现金支付事项不予审批。

(七) 坚持不懈深化改革

县级国库集中支付 篇10

积极推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规范财政收支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有利于加强预算监督,增强预算执行的透明度;有利于有效监管财政资金,从制度上防范违纪违规现象的发生。我从事财政工作十八年来身有体会。

自1992年参加工作至2007年12月国库科成立,我在预算科工作了十六年,在预算科工作期间,负责全县财力测算、指标管理、预决算编制及乡镇、县直行政事业单位经费拨付、财务处理、财务制度制定及管理工作,承担了繁重的工作任务。县财政局的科室设置相对较少,预算科在只有3名工作人员的情况下,还要对接市局预算处、预算编审中心、国库处、行政政法处、教科文处、社保处等处室。特别是近年以来,市局各处室要求提供的数据和报表很多,而且非常细致严格,这对县局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预算科承担的工作压力就更大了。

二、国库改革进展情况

我县2000年成立会计核算中心,对县直预算单位实行集中核算。2004年底,根据省、市财政部门要求和外县经验,结合我县情况,将会计核算中心改为财政集中支付中心。2006年,为加强基层预算单位财务管理,在教育系统成立了教育集中支付分中心,在卫生局成立了卫生集中支付分中心。全县预算单位,全部执行财政集中支付制度,覆盖率达到100%。县本级2008年在所有预算单位全部推行了国库集中收付改革,在县本级所有一二级单位全部推行了规范的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覆盖率达到100%。按照中央、省、市文件要求和外县经验,结合我县实际,经县政府批准,我局自2007年12月份成立国库科,各科室帐户统一由国库管理。2008年国库集中支付零余额帐户模式正式运行。2009年1月进一步扩大零余额帐户模式试点范围,在全市县级较早推行了国库制度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机构建设情况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综合性、政策性、业务性很强,要求国库管理的组织机构和人员配置必须与之相适应。为此,经县政府2007年9月份批准,我局自2007年12月份正式挂牌成立国库科,现配备人员4人,其中高级会计师1人,会计师2人。国库科为股级规格,行政编制5人,设股级职务2人。

(二)财政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建设

国库科成立后,将所有财政专户、预算内、外资金等局内科室所有资金账户归入国库科统一管理,根据专户资金管理要求,把在管理上有共同点的资金帐户进行了合并,共取消帐户5个。

县级版软件运行情况我局领导高度重视国库改革情况,我局信息中心和国库科相关人员在涉县参加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县级版)软件培训班后,及时向局领导汇报,我局立即召开了局领导班坐谈会,重新修订了《邱县财政局财政资金局内操作规程(试行)》、《邱县财政局各科室职责范围暂行规定》,按照市局要求对科室职责进行了重新划分,对资金的拨付程序进一步规范,做好县级版软件应用的基础工作。经与各相关科室沟通后,于2008年10月6日在我县开始正式运行,从运行情况看,各项指标的核算及款项的拨付工作已全部通过软件进行操作,软件运行稳定。11月份起,我县与人民银行国库(代理国库)、商业银行(代理银行)联系,确定农业局、林业局、水务局为授权零余额帐户试点单位,并开设了零余额帐户;财政集中支付中心开设了直接支付零余额帐户,完成了县级国库改革软件运行前期准备工作。12月份起,国库集中支付零余额帐户模式正式运行。2009年,进一步扩大零余额帐试点范围,将19个县级预算单位纳入试点范围,占总预算单位的18.1%。2010年9月20日前确定代理银行,12月份全面实行零余额模式。

三、取得成效

我局国库科成立以来,认真学习省市有关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财政资金内部管理暂行办法》、《国库科工作职责》、《国库科岗位职责》、《国库科工作流程》相关制度,对局内资金拨付程序、科内工作流程、人员岗位分工提出了具体要求,强化了局内各科室、各岗位相互制约、相互牵制、相互监督的内控意识,转变了财政资金拨付方式,减少资金申请和拨付环节,加快了支出进度,保证了社会保障、农业、科技、教育、计划生育等民生资金、重点项目资金支出,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的稳定、推动了各项事业的发展。

一是从思想上强化了局内各科室相互制约、相互牵制、相互监督的内控意识,使管事的不管钱、管钱的不管事,事权与财权相分离,从制度上防范了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

二是将预算内、外资金捆绑使用,解决了预算内、外资金管理脱节现象,有效提高了财政部门调度、调剂资金的能力,保证了工资、正常经费及重点支出的需要。

三是减少环节及时拨付财政资金拨付方式的转变,减少资金申请和拨付环节,确保了财政资金安全、高效运行,提高了工作效率,更加方便预算单位及时用款,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四、国库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政策措施及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国库直接支付改革的思想认识尚不统一。一些部门单位由于原先既得利益受损,对改革有抵触情绪。在分散支付情况下,各部门和各单位拥有对资金的直接支付权,资金还可以存在商业银行生息。实行国库直接支付后,这些利益不复存在。

(2)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流程不规范。主要是改革前成立了财政集中支付中心转轨后国库集中支付流程是“先清算,后支付”。

(3)县国库集中支付业务信息化程度比较低。我县国库集中支付尚未实现网络化,仍通过手工操作。预算单位与财政部门、代理银行之间没有联网,预算单位申请用款只能到支付中心现场办理,手续较繁琐,既加大了预算单位、财政部门及代理银行的工作量,也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4)银行网点不足。我县商业银行少,只有一家农业银行且只有两个网点,2009年才有邮政储蓄银行,为加快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进程增加了一定难度。

(二)政策措施和建议

1、加大对县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督导力度,促进县级改革逐步规范

建议上级领导在百忙中加强对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督导与培训,在思想上提高县级对改革的认识。在技术上提高县级人员的技术水平,以利于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顺利进行。

2、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建设和维护需要较多费用,对我县吃饭财政来说无异是一笔较大的负担

建议上级财政部门进一步加大对县国库集中支付信息系统建设补助力度。

3、银行网点少,目前邱县只农行一家国有商业银行

建议财政部明确县级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可以作为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的代理机构,确保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服务水平。

五、下一步工作安排

尽管我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深化和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任务还十分艰巨。我县将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财政国库动态监控系统。进一步完善国库管理系统功能,围绕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研究实现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的有机衔接,提高监控平台自动化水平;加强系统集成,节约信息化成本,进一步完善和推动国库集中支付、非税收入收缴、政府采购、现金管理和债务管理系统集成建设;继续完善和改造地方国库支付系统,推进地方财政与人民银行间全电子化业务管理工作;加快财政国库动态监控系统的优化升级,建设成集事前监督预警、事中实时监控、事后综合分析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化、动态管理信息系统。

(2)进一步与人行、商业银行沟通,实现财库行联网。

(3)做好财政专户资金增值运作,提高财政存款利息收入。

(4)进一步提高财政国库管理工作水平。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加强资金安全管理,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高效运行。

(5)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会计人员水平。由于县级预算单位会计水平面参差不齐,实行规范的运作模式,有的单位会计难以胜任,我县将努力做好预算单位会计人员政策业务培训,提高会计人员政策业务水平。

摘要:近年来,财政部门不断强化和推进财政管理改革,并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中,国库管理改革是近几年来财政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实行的现代国库管理制度,由财政部门对所有政府性收支实行集中收缴和支付。邱县财政集中支付中心在改革之初采用会计集中核算与集中支付相结合的方式,但随着财政管理改革的日益深入和发展,逐步演变到现在的财政集中支付。本文就自身实际工作,谈谈对国库管理改革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国库管理,集中支付,改革,问题,建议

参考文献

[1]张书红.浅析国库集中收付制度[J].当代经济,2010年01期

[2]赵明洁.试析预算外资金管理[N].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的分析 篇11

关键词: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系统设计

近年来,全国各地已逐渐全面开展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以国库单一帐户体系取代了以往各单位的各类财政资金帐户。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体系的基本原理是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以银行间实时清算系统和健全的财政支付系统为中介,全部预算单位的财政支出都由预算单位在网络上提出申请,国库集中支付机构对其组织审核后,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将资金直接支付给收款人。

一、构建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的重要意义

财政性资金缴库及拨付的传统方法是通过征收机关和预算单位设置多重账户来分散地进行支付。在支出执行过程中财政资金的分散拨付,会降低资金的使用效率,并容易引发腐败问题。加快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建设,对于我国的财税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一)能够有效克服我国财政资金分散支付的弊端,实现我国财政资金集中管理和现代国库管理

推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体系建设,财政部门不需事先预拨各单位的预算经费,各预算单位支付款项时,只能通过授权支付或者直接支付的方式把资金支付到收款个人或单位。这种新型的支付体系有利于我国财政部门对财政资金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调配,有利于增强我国政府利用财政资金进行宏观调控的能力,有利于减少因资金运行中间环节过多而产生的额外成本,提高我国财政支出的透明度,从而提高我国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并实现财政资金集中化管理和现代国库管理。

(二)有利于健全我国财政资金的监督和控制机制,从根本上预防和遏制腐败问题

加快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体系建设,财政部门的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三个环节将实现彼此分离,这样能确保我国财政资金收支过程的透明和公开,努力做到“管支的不管编,管编的不管拨,管拨的不管钱,管钱的不见钱”。财政预算监督从过去的事后监督变为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的监督,不仅有利于我国财政部门全方位地加强财政监督管理,避免财政资金不合理地支出,从而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还有利于从根本上预防和遏制利用财政资金来谋取私利等腐败问题。

(三)有利于强化我国财政预算的执行

加快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建设,把传统的对预算支出的总额控制转变为对每笔财政支出细化的控制,能防止各单位截留、挪用和挤占财政资金,使各项财政支出能严格地按照财政预算来执行,这有助于增强使用财政資金的严肃性和计划性,从源头上避免预算计划和执行相分离的现象。

二、我国推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相关概念认识不清晰

要搞好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体系建设,必须区分国库单一账户、国库集中收付、公共财政这三个基本概念。这种对基本概念的错误理解导致在实践工作频频发生失误,严重制约了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二)规范和监督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执行机构的力度较小

由于目前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主要侧重于对预算单位的资金使用进行规范和监督,而忽视了对国库集中支付执行机构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监督,忽视了对执行环节的全过程管理,这就容易出现了“谁来监督执行者”的问题。

(三)国库单一账户改革执行不到位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由于现行的财政性资金渠道复杂性,预算单位资金财政开支项目多而杂,加之财政部门对各种专项资金的管理要求并不统一,在财政预算的执行过程中,对资金的安排使用很分散,主要表现为各项财政支出均由财政内部各主管部门和各业务分管部门等机构一起来进行二次分配,各基层用款单位和各主管部门能自行使用分散在自己账户里的资金。

三、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体系的设计

(一)财政图库集中支付体系的目标

根据我国的社会实际和发展需求,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体系的目标可以设为:建立政府理财新模型,规范政府的理财行为。将国库支付、财政预算编审与财政决算或行政事业会计核算有机结合起来;将预算的内部和外部资金管理结合起来;实现分季度或分月用款计划申请、审核、复核、下发的网络式管理;实现财政信息化、财政改革与电子政务相结合,逐步实现电子财政;实现财政管理中授权支付和直接支付两种手段的结合。实现财政服务与监控职能的统一。

(二)财政国库单一账户体采的建立

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是构建国库集中支付体系的关键环节,过去各预算单位大多设置多重账户,从而造成了资金分散、监督不力的不良问题。通常而言,这一体系由如下账户组成:第一,国库单一账户。这一账户通常由财政部门在指定的国库代理银行开设,并被财政部门用来记录和核算财政预算资金的收支以及上下级财政部门间的收支,清算特设专户、财政账户以及预算单位账户;第二,预算外资金专户。这一账户通常由财政部门在指定的国库代理银行开设,并由财政部门用来记录和核算财政预算外资金的收支,清算财政单一账户以及单位分账户;第三,财政账户。这一账户通常由财政部门在指定的国库代理银行开设,并被财政国库支付中心来使用,并由财政部门来进行监督管理。这一账户主要用于记录和核算采取直接支付方式的财政资金活动,清算国库单一账户以及预算外资金专户;第四,预算单位账户。这一账户通常由财政国库支付中心代各预算单位在指定的代理银行开设,并被各预算单位来使用,财政部门委托财政国库支付中心来进行监督和管理。这一账户或者由财政部门在指定的代理银行开设,或者由预算单位问财政部门提出申请,经财政部门审核批准后在指定的代理银行开设,并由财政部门或预算单位来管理和使用,财政部门委托的财政国库支付中心对各预算单位特设专户进行监督。主要用于记录和核算各级政府财政部门批准的特设专项支出活动。

总之,推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要充分认识对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从各个方面完善和优化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体系,以便财政国库能更好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关红霞.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1,(13).71

县级国库集中支付 篇12

关键词:县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是指所有财政性支出都在支付行为发生时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以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方式支付到收款人或用款单位的现代国库管理制度。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规范收入收缴程序, 规范支出拨款程序。此项制度改革的推进, 是财政国库管理现代化的体现, 标志着县级财政部门的管理水平, 也是转变政府职能, 深化财政管理制度的重要突破口。

一、县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重要作用

(一) 能显著的提高财政资金的运行效率和使用效益。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 彻底改变了过去单位分散、重复设置银行账户, 层层拨付、占压资金的状况, 极大地方便了单位用款, 提高了财政资金的运行效率。同时, 也为降低财政筹资成本,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创造了基础条件。

(二) 进一步提高了财政财务管理科学化、法制化程度。

国库管理制度改革使财政部门内部形成了预算编制、执行、监督适度分离、相互制约的管理机制, 更重要的是从体制上、制度上增强了预算单位加强财务管理, 科学准确编制部门预算和用款计划的主动性和责任感, 达到了科学规范管理的预期目的。

(三) 预算执行监控实现了全过程管理。

由于实行新的支付方式, 采用信息网络技术, 从运作机制上、制度设计上减少了预算管理的级次, 延伸了预算监控的深度, 提高了预算监管时效, 基本实现了财政资金事前审核监督、事中实时监控、事后绩效评价的全过程管理。

(四) 促进了部门预算改革, 预算执行分析信息更加准确。

实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 客观上要求预算的编制和审批必须细化。财政给了多少钱, 要干什么事, 都清楚明了, 使预算编制以及预算执行更加透明。同时, 预算单位的每一笔资金支付, 都由代理银行随时以财政支出日报表的形式反馈给财政部门支付中心, 支付中心当日随时结账, 并产生相关预算执行分析报表, 使财政部门每天都能掌握预算单位财政性资金的实际支出情况。

二、县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 部门预算不到位。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后, 虽然进行了部门预算编制的配套改革, 但在县级财政管理方面, 一方面部门预算的编制还难以细化到具体项目, 并且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调整频繁。另一方面, 预算内外资金结合方面还缺乏综合协调, 预算外资金基本上以收定支。

(二) 基建投资评审与政府采购的衔接与协调尚不到位。

根据有关规定, 一方面财政部门要对基本建设项目进行投资评审, 资金先转入基建专户, 然后按进度向项目单位拨款。另一方面, 基建项目还要进行政府采购招投标, 资金要先转入政府采购专户, 按工程进度支付。资金在财政部门内部重复转来转去, 客观上降低了支付效率, 预算单位反映比较强烈。

(三) 财政集中支付账户难以实现零余额。

按照财政部改革方案的要求, 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账户应该实现零余额。但目前在县级改革中, 由于条件限制, 难以实现“零余额”清算方式。

(四) 集中支付改革缺乏统一规范管理。

目前, 集中支付改革在县级可以说是“百花齐放”。在方案制定、机构设置、业务流程、软硬件设施、人员配备、岗位待遇等各个方面各自为战, 互不相通, 甚至有点混乱。致使运作中, 遇到的问题复杂多样, 难以对症下药。

(五) 支付中心与国库衔接不够。

现行做法是国库股将资金从人行财政存款户转人代理银行支付账户, 国库股需设总会计, 支付中心也需设总会计, 双方要及时对账, 无形割裂了资金管理的统一性。

(六) 预算单位没有按预算科目填报支出的习惯。

国库集中支付客观上要求预算单位按照“预算科目”申报支出, 但现实工作中, 预算单位不仅没有按预算科目填报支出的习惯, 而且实际上也很难区分。

三、县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改进策略

(一) 深化部门预算改革, 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刚性。

部门预算是顺利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前提和基础。一是对现行各项预算支出标准进行科学的调整, 形成切合实际的定额。二是对预算编制和批复时间进行调整, 按公历日期于每年12月份批复下一年度预算。三是细化项目预算, 减少模糊项目, 为国库集中支付提供准确的依据。

(二) 整合财政内部业务流程。

国库集中支付的实施, 客观上要求财政部门内部要科学设计指标审批下达流程, 优化支付程序, 避免重复审批。因此, 应重点对各类专项资金的拨付流程进行重新设计, 审批单据重新印制。例如:工程项目资金流程, 必须形成以项目为核心, 评审为基础, 招投标为手段, 直接支付为形式的科学流程。

(三) 科学设计单一账户体系, 规范财政资金管理。

鉴于目前县级改革所处的金融环境, 应该允许财政集中支付账户保留适量的资金。这不仅符合实际需要, 便于推行改革, 而且能够激发代理银行的积极性, 降低改革成本。对于改革后国库结余的资金, 应尽快出台相应的市场操作办法, 明确可以投资的方向, 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避免大量资金的闲滞和浪费。例如, 是否可以购买由国家开发银行提供担保的信托项目中等等。

(四) 统一管理集中支付改革。

实施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仅有方案和办法是不够的, 应财当借鉴金融机构营业部门的管理, 制定统一的具体操作制度, 对每一笔业务的受理、审核、开票、签章、传递、记账、归档等每一个细节做出详细的规定。上级财政部门应借鉴“乡财县管”的改革经验, 加强对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统一领导, 针对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新政策、新业务, 组织所属县区人员统一培训业务技能, 统一配置系统软件, 统一制定业务流程。上级财政部门应针对集中支付岗位特点, 制定相应的人员待遇标准。比如:做为财政部门的窗口单位, 统一服装的样式和颜色、岗位津贴等等, 以利于队伍的稳定。

(五) 整合国库机构的业务流程。

省、市财政部门应对国库和支付中心进行统筹规划, 整合机构和职能, 彻底解决预算执行中的职能交叉、指标往返等问题。减少重复设岗和重复劳动, 使财政资金规范在一个机构统一调度、统一核算、统一支付、规范管理, 形成快捷、高效的支付流程, 更好地展现国库集中支付应有的成效。

参考文献

[1]严倬媛.关于县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思考[J].审计与理财, 2011, (8) [1]严倬媛.关于县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思考[J].审计与理财, 2011, (8)

[2]雷会林.县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面临的问题与思考[J].西部财会, 2010, (6) [2]雷会林.县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面临的问题与思考[J].西部财会, 2010, (6)

上一篇:幼儿交往礼仪教育下一篇:结构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