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

2024-05-16

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精选12篇)

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 篇1

一、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重要意义

(一) 有利于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系

目前我国乡级以上的各级财政都已基本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 形成统一的财政管理模式。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是我国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推行乡镇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 可以尽快建立现代高效的乡镇财政资金管理体系, 健全省、市、县、乡统一的公共财政体系, 统筹统支, 进一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二) 有利于发挥乡镇财政职能

近年来, 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三农”事业, 对农村发展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 农村社会经济改革不断深化, 需要更多的财政资金支持, 对乡镇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行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可以优化乡镇财务管理, 充分发挥乡镇财政职能, 整合乡镇财政资金, 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好用活, 更好的服务“三农”工作, 加快推进农村的全面深化改革, 加快推进农业发展升级、农村繁荣稳定、农民增收致富。

(三) 有利于提高乡镇财务管理水平

长期以来, 乡镇财务管理较为混乱, 饱受诟病。推行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 将乡级财政资金纳入国库集中支付范围, 加强对乡镇财政资金支付会计集中审批核算, 对预算审批、用款计划和支付申请、账务处理等各环节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 加强了乡镇财务管理。另一方面, 推行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 把财政管理任务上移, 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乡级财务管理担子, 确保乡级财政管理质量, 做到账务清晰、流向明确, 保证乡镇财政资金在可控范围内高效利用, 提高乡镇财务管理水平。

(四) 有利于加强对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 保障乡级财政安全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乡镇财政用钱的点多面广量大, 既包括国家直接补贴给农民个人的资金, 也包括用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建设性资金, 资金的监管难度加大。推行乡镇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 把乡镇的所有资金全部纳入上级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之中, 乡镇要用钱必须提前申请, 报上级财政部门审批。这样能够确保乡镇财政资金支出有明目有登记, 在可控的监管范围之内运行, 杜绝不合理支出和各种违规违纪支出, 有效防止了截留、挪用、挤占、贪污乡镇财政资金现象的发生, 规范资金使用者行为, 控制财政资金的随意使用, 构筑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督体系, 减少镇基层干部的贪污腐败, 保证乡镇财政资金安全。

二、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 部分人认识不到位

乡镇没有站在政治立场高度看待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重要意义, 对推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认识上还不到位。特别是一些乡镇领导, 认为推行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是“革自己的命”, 把乡镇的财政资金统一上缴到上级国库, 会使乡镇失去了财政资金的使用自由, 严重影响乡镇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因此他们抱有极大的抵触情绪。

(二) 乡镇财政预算编制不合理

乡镇国库集中支付预算编制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 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预算编制不够科学合理, 主要体现在:预算编制的不详细, 比较笼统, 只是对乡镇大类财政资金支出进行了预算编制, 缺乏详细财政资金支出项目的预算编制, 导致财政资金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许多项目无法对应上, 造成上级财政部门的资金支出审批难度。同时, 乡镇财政预算编制科学性和预见性不足, 预算编制与实际情况出入较多, 往往是一边执行一边调整预算。预算编制不合理加大了预算执行的难度, 乡镇财政预算的权威性大打折扣。

(三) 乡镇财务会计力量不足

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是国家财政管理体制的创新之举, 需要大量与时俱进的乡级财会人员。长期以来优秀的财会人员不愿到乡镇基层工作, 导致乡级财会人员年龄偏大力量薄弱, 许多老的财会人员只是掌握了基本的财会知识, 财务工作停留在手工操作阶段, 无法使用电脑操作电子财务管理系统。并且,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深入推进, 乡镇财务工作的新要求越来越多, 乡镇财会人员人手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 乡镇财务人员经常需要加班加点才能完成任务。

(四) 乡镇国库集中支付的监督力度不够

虽然推行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加强了对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督力度, 但是监督力度仍然不够。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强化了对支付资金的审批, 但是对资金支付申请的真假性难以监督辨别, 存在冒领骗取财政资金的漏洞。监督的体制机制仍然不够健全, 乡级财政资金的支出使用特别是涉农资金, 资金分散难以监督管理。内外部监督审计力度不够, 各级财政审计纪检监督部门缺乏对乡镇财政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和跟踪问效。

三、进一步加强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措施

(一) 加强宣传, 强化认识

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把乡镇的“财权”收归上一级政府, 乡财县管必然涉及到乡镇部门利益, 阻力在所难免。各地财政部门应高度重视乡镇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工作, 充分认识到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是国家大力推行一项利国利民的公共财政体系改革。要加大宣传力度, 特别是针对乡镇领导干部要加强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具体业务流程和重要性的宣传工作, 破除他们的思想障碍, 真正把思想统一到支持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中来, 并就本地区实际制定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及配套文件, 扎实推进本地区的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

(二) 合理编制乡镇财政预算

合理的编制乡镇财政预算是推行乡镇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县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对乡镇财政部门的预算编制业务的指导。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要求以及乡镇地区实际, 科学、合理、全面的编制乡镇财政预算, 每一个财政预算年度, 县级财政部门要提前告知乡镇财政部门, 乡镇财政部门要及时对本地区财政预算进行严禁周密计算, 上报上级财政部门, 确保乡镇的财政资金的支付都能在预算编制内。同时要建立预算执行的动态监控系统, 对预算执行不到位的要问责, 增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预算的约束力, 提高预算的权威性。

(三) 加强培训, 增强乡镇财会力量

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实施执行的主体是乡镇财政部门, 有必要增强乡镇财会力量。其一, 要加强对乡镇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是公共财政体系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包含了许多新要求新业务, 县级财政部门多组织乡镇财会人员进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相关业务的培训, 尤其是国库集中支付的业务流程、操作办法、系统管理、制度规范等方面知识的培训, 让乡镇财会人员熟悉并掌握国库集中支付相关的业务知识, 促进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顺利实施。其二, 要整合乡镇财政部门现有的人力资源, 明确责任分工, 实行财政支付电子系统处理, 财会人员各司其职, 确保整个财政支付环节畅通, 最大限度的挖掘现有财政工作潜力。其三, 提高乡镇基层财会人员待遇、晋升可见, “筑巢引凤”吸引有能力想干事的财会人员充实乡镇财会人员力量, 推进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顺利实施。

(四) 加强对乡镇国库集中支付的监督

国库集中支付改革顺利推进, 财政资金安全, 离不开强有力的监督管理。首先, 要建立健全乡镇国库集中支付的监督管理机制, 逐步建立乡镇财政预算支出的内部控制制度, 规范乡镇财政支出流程。建立乡镇财政支出的外部审计制度, 实现财政、人大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对乡镇财政支出情况的外部审计, 对乡镇财政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年度审计, 严控支出不明、账目混乱的情况。其次, 形成国库集中支付的事前、事中、事后的一整套监督体系, 更加严格仔细乡镇财政支出的审批, 认真审核资金使用计划和资金使用申请, 对资金的数目、来源、用途都要严格审查, 把好事前审批关;密切跟踪支出资金的使用去向, 明确每分钱都用到实处, 把好事中使用关;对财政支出资金收款人进行责任问效, 确保每笔资金都能发挥作用, 杜绝作假冒领、骗取财政资金, 把好事后监督关。

四、结论

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是大势所趋, 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各地各部门要一如既往的重视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 科学合理的编制乡镇财政预算, 充实乡镇财会力量, 加强对乡镇国库集中支付的监督, 保证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潘俊.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实践探索——以桐乡市乌镇镇为例[J].现代商业, 2014 (8)

[2]高堂春.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模式探析[J].西部财会, 2013 (12)

[3]赵丽萍, 童光辉.深化乡镇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财政, 2014 (8)

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 篇2

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知识问答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作为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预算执行和国库管理制度的创新,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体制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我省自2001年启动这项工作以来,已在省级一百多个部门九百多个预算单位顺利开展改革试点,目前,我省的县区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工作也已开始启动,我区就是全省12个试点县(区)之一。为此,我区于11月2日专门召开了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动员。

会后,我们就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中各方关注的有关问题编写了一期简报供大家学习时参考:

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具体含义?

答:所谓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就是指政府将所有财政性资金都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拔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是今后一个时期财政改革的重点之一,也是加强财政支出管理的一项核心内容。

二、如何理解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中的“一变三不变”和“两个集中”?

答:这次将要进行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其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一变三不变”。“一变”,就是把原先的国库分散支付改变为国库集中支付,;“三不变”,即不改变预算单位的资金使用权、财务管理权和会计核算权。原来,预算单位的资金在支付行为发生前都存放在区会计中心的本单位账户上,改革后,预算单位的资金在支付前存放在国库单一账户中,各单位在需要支付时根据其报送的“月度用款计划”从国库集中进行支付,也就是说,此次改革最大改变的是——财政性资金的支付方式。

“两个集中”是指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后的资金集中和支付集中。“集中资金”:改革后,财政各类资金全部纳入国库统管,按预算和专项用款计划统一分配资金。“集中支付”: 改革后, 各类财政性资金的支付均通过国库这个“总出纳”集中办理。

三、为什么要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

宣州区国库集中支付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电话:3037771)Page 1 of

4答:谈到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讲一讲原来的财政资金拨付方式。原来,财政部门根据预算按期(按月或按季)将财政资金拨给各预算单位,并由各单位自行支付给商品和劳务提供者。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这种财政性资金的拨付方式,已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的发展要求,在财政支出管理上逐渐暴露出种种弊端,主要表现在:多头、重复、分散设立账户,财政性资金活动透明度不高;财政资金过早流出国库,资金经常滞留在预算单位,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财政资金支付过程中随意性较大,截留挪用资金问题时有发生,甚至出现腐败现象;财政资金的具体支付使用情况难以全面掌握,不能及时为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宏观经济调控提供准确依据。

近几年,针对这些弊端,各级财政部门也进行了一些改革,如实行部门预算编制改革、推行政府采购制度等,这些改革虽然有所成效,但还不彻底,为了能更好地解决原来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就必须进行改革。党中央、国务院对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工作十分重视,将这项工作列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的重要内容,作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从制度上防范和治理腐败的重要措施。因此说,这是社会经济发展对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四、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后,各预算单位将会感受到发生哪些变化? 答: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后,各预算单位至少可以感受到以下几个变化:

(一)体现了支出的计划性:各单位不需要像以前那样等财政部门划拨的资金到账后才能支出,而是按照批复后的部门预算填报“月度用款计划”安排本单位的支付项目。这将有利于部门预算的执行,进一步规范政府行政行为,督促部门用好财政资金,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让财政为社会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可以说,这是将财政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更大程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公共需要的制度性安排,也是加强公共财政建设的必然要求。

(二)强化了国库的资金集聚功能:实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可以使部门预算的财政资金在支付行为发生前都集中在财政国库。这将有利于政府加强资金的统一调度和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集中财力,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规模效应,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减少了资金的拨付环节: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财政资金通过国库直达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减少资金的拨付环节,能够避免“暗箱”操作,实现对财政资金流向和流量的全过程监控;能够适时监控到每一笔财政资金的支

付活动,并能够获取详细的监控信息;能够及时核查违规问题,查实问题,及时解决,及时纠正。

可以这么说,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首先是财政部门在“革”自己的命,它是对原有的资金拨付方式和业务流程进行的更新和规范,同时,它也对各部门各预算单位的资金领拨方式和业务流程进行更新和规范。

五、“国库集中支付中心”与“会计核算中心”是怎样的关系问题?业务处理上有那些变化?

答:前面提到,此次改革最大变化的是改变了以往的财政性资金的支付方式,而国库集中支付中心就是为此而成立的具体执行区级财政国库库款支付的机构,它相当于一个具有一定审核功能的“开票机”,而区会计核算中心原有的支付系统还将暂时予以保留,其主要职能仍是对各统管单位的会计业务进行核算和监督,这两个机构的关系目前可概括为“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以后,预算单位原基本账户暂时还保留在区政府会计中心,其“银行存款”科目核算内容为核算预算单位的自筹资金收入、以前及实施国库集中支付以前的财政拨款结余、上级拨付的补助资金和各项往来款项等。

各单位现在在区会计中心的存款仍将保留并由各单位按原程序办理,同时,改革并不影响各单位从上级部门争取的项目资金的使用,这部分资金的会计核算等仍按会计中心的原操作方式办理。改革后,单位通过增收节支方式节省下来的预算指标可以进行结转并继续使用,对此,请各单位各部门予以充分的认识。

在具体的业务处理上,改革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时将在资产部类增设一个“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总账科目,它是指预算单位经财政部门授权后可用的支付额度(在申请环节称之为“计划用款数”),具体用于核算行政事业单位在财政下达授权支付额度内办理授权支付业务。其借方登记财政部门下达的授权支付用款额度和因特殊原因退回该账户的资金额度;其贷方登记授权支付的支出数。

例如:在财政授权支付方式下,预算单位根据《财政授权支付额度到账通知书》进行额度登记,借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贷记“拨入经费或财政补助收入”;支出时借记“经费支出或事业支出”,贷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本科目余额在借方,反映行政事业单位未支用的授权支付额度,该借方余额可理解为各预算单位的指标结余。

六、什么是财政直接支付?它的适用范围包括哪些方面?

答:财政直接支付是由预算单位提出支付申请,经财政部门审核并开具支付凭证,代理银行通过财政零余额账户将财政资金直接支付到收款人或用款单位的财政资金支付方式。

实行财政直接支付的财政性资金目前包括工资支出、集中采购支出、上级对下级的转移支付等。

如某局机关通过政府采购建造了一幢办公楼,在支付工程款时,就由该预算单位根据其报送的月度用款计划填写“财政直接支付凭证”,接下来,国库集中支付中心就将这项工程款直接拨付到建筑单位的账户上去,而不必像以前先由预算部门拨到预算单位后再由其转拨给建筑单位。

七、什么是财政授权支付?它适用于哪些方面?

答:财政授权支付是指预算单位根据财政部门授权,自行向代理银行签发支付凭证,代理银行在财政批准的用款额度内,通过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将财政资金支付到收款人或用款单位的财政资金支付方式。

财政授权支付适用于预算单位的零星支出和分散采购支出。在财政授权支付方式下,预算单位除了既可以办理转账结算,也可以办理现金结算,包括提取备用金等。

宣州区国库集中支付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七年十一月六日

附注:

关于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有关知识问答,我们是在征求大部分单位财务科长或财务经办员意见和建议之后编写出来的,为的是使这份资料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

简析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 篇3

一、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必然要求

我们认为,公共财政是建立在“公共产品”理论和“市场失灵”理论基础上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财政模式。虽然我国依然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简历维护过程,但是从财政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这一本质特性来看,公共财政的的定义以为概括为:他就是以国家为核心,通过政府的收支行为,集中一部分的社会资源,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和履行政府职能的经济活动。

以前我国的经济体制为计划经济,其运行模式为高度集中的公有制财政管理模式,集中反映政府活动的财政职能,几乎可以覆盖社会生产和消费的全部领域。由于财政职能事无巨细、包揽一切的特性,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财政被称为生产建设财政。

而作为与当下市场经济相应的财政运行机制——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收支行为规范化。政府部门花的钱是从社会群众收取而来的,并用这些从社会群众那里收取的钱办与广大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的众人之事。政府部门收钱、花钱的行为才必须接受监督,才应当且必须对社会成员具有透明度。具体表现为:

1.全部收支进预算。政府预算不单单只是一份收支计划表,更是用来接受立法机关和社会监督的重要途径和依据。通过政府预算的编制、审查、执行和决算,政府的收支行为完全赤裸在阳光下接收立法机关和社会成员的监督。而不允许有任何不受监督、游离预算之外的政府收支。

2.财政部门统揽收支。这就是指,财政税务部门统领所有政府收支,既是财政税务部门直接从社会成员处筹集自己,然后根据各级政府不同需要,按需分配,不让各个职能部门有分别向自己的服务或管理对象收取钱财的。

3.以法制为基础。也就是财政收入的方式或财政支出的趋向和规模都必须建立在法制的基础上,不能想要多少就收多少,或者想怎样花就怎样花。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财政制度的改革,在集中支付制度下已经进入到了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这一核心领域并且其工作重点也已经有生产建设财政转向如何提高预算支出管理效率方面。就预算管理制度而言,部门预算为基础是以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现为部门预算的必要条件;而政府采购制度的有效快捷运行则必将完全依赖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顺利推行,这样看来,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已然成了目前公共财政领域改革的核心和关键。

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预算编制及执行中容易产生的问题

按“有预算才能有支出”的原则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部门预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水资源管理部门来说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也是一项新的工作制度。按照传统预算编制习惯,实际操作中没办法避免的就是存在预算编制项目细化程度不足、预算核定跟实际差距大,从而导致预算编制与执行的步调不一致,预算仍然需要调整等问题。这一类的问题,有的能由财务部门出面解决,而有些则不行。这样的问题存在一定会对水资源管理部门业务的正常开展产生不好的影响。如此看来,各个部门的年度预算很重要,如果不能科学的细化编制预算,不能确定用款项目和时间,就很可能出现“想办事,没钱用”的尴尬局面。以上问题,无不将直接影响水资源管理部门职责的履行与单位的正常运转,严重阻碍水资源管理事业的发展。

三、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配套改革措施

1.要进一步推进和细化预算编制改革。第一,财政资金不再区分预算内外。也就是指,所有的财政资金都必须纳入预算之内,这样才能使国库收支如实的反应所有财政收支的情况,并使所有的财政收支都纳入国库的管理和监督范围。第二,深化部门预算改革,细化预算科目。我国目前的预算编制都较为粗糙、预算科目较为笼统不够具体,但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要求部门预算具体而准确,这样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运行很不利,所以必须从性质上、功能上对预算科目进行规范分类,建立多级预算体系,每项支出都要有相应的科目。

2.注重加强对单位财务支出活动的分析。财务部门要转变以前的理财观念,加强预算管理意识,这样才能从以会计核算为核心转向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编制预算时,要广泛的征求意见和建议,对每一项的支出都从实际出发、详细论证,使年度预算计划全面、规范和细化,确保预算编制的全面、可行。于此同时,要加强支出的管理细节化,加入大额支出评估机制,对项目支出进行事前预控、事中监督、事后检查的管理制度,分析解决支出活动中不断提升基层水资源管理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

3.要全面推行政府采购制度。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都是相辅相成的。政府采购其实就是国库集中支付的具体表现形式,其两者都是公共支出管理的主要内容。国库集中支付的制度,很容易引起支出单位和商品、劳务供应商的合谋,从而导致适得其反的不良效果,所有我们要采取监督和控制,推行政府采购,并用先易后难的方法,先将大型设备、小汽车、计算机、复印机等纳入政府目录,然后将修缮费等提供劳务的项目纳入政府采購目录,再将预算单位日常消耗品纳入采购目录。像这样,有计划有条理的不断完善和扩大范围,直至将政府采购的物品和劳务全部纳入采购目录。

参考文献:

[1]许正中.公共财政.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13).

[2]王敏.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15).

[3]楼继伟.政府采购.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66—69.

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 篇4

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向乡镇的必然延伸, 是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是对乡镇财政预算执行机制和财政收支管理制度的革新, 也是建立公共财政框架, 提高乡镇财政公共保障能力和财政管理水平的客观要求。2008年初江苏省句容市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全面推行, 黄梅镇实行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为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提供了特定的模式, 进行了有益的创新, 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黄梅镇推行乡镇会计集中核算的经验概述

黄梅镇在全市乡镇中率先成立了会计结算中心,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 将镇属行政事业单位和7个行政村的财务行为全部纳入会计结算中心管理, 并保持“三权”不变, 即单位的资金所有权不变、资金使用权不变、资金审批权不变。镇财政所设立单一财政存储专户, 单位预算收入全部缴入专户, 收支两条线管理。会计结算中心运作以来收效明显, 财政财务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政府财务会计活动进一步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轨道。主要做法是:

1.撤消镇属行政事业单位和行政村银行账户, 其收入全额缴存镇财政专户。会计结算中心成立后, 当年镇属行政事业单位和行政村资金缴存率达到100%, 2006年缴入专户资金更高达1 600余万元, 镇财政资金统筹调控能力得到强化, 理顺了财政性资金分配秩序。

2.设立部门和村级两个统一支出账户, 镇属单位和行政村实行报账制。镇属行政事业单位和各行政村财务管理全部纳入会计结算中心, 资金由一个“闸口”支出, 实现预算内外资金全程控制, 提高了资金使用透明度, 规范了预算资金管理及其财务行为, 镇属行政事业单位和行政村财务状况有了明显好转。

3.规范会计基础工作, 优化镇村财务支出结构。通过会计集中核算, 严格控制各镇属单位和行政村非生产性和非必要性支出, 确保日常运转支出, 实行项目经费定额管理。各镇属单位职工福利待遇有了保障, 乱开支、白条支出现象得到彻底遏制。各行政村只设一名报账员, 减少了村干部职数, 降低了村级组织运转成本。

4.制定财务管理制度, 加强会计结算中心内部建设。制定出台镇财经管理办法的同时, 根据会计结算中心各岗位职责, 制定了岗位责任制和工作制度, 强化了内部管理。对镇属单位和行政村财务管理由事后监督前移为事前监督, 杜绝了违反财经制度现象的发生, 镇属单位和行政村财务管理质量得到提升。

黄梅镇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在发展中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首先, 把会计结算中心业务面扩大到全镇 (含合并后的大卓镇) 14个行政村, 覆盖了全镇所有镇属行政事业单位和行政村;其次, 修订了财经制度和业务流程, 完善了内控机制, 简化了办事程序, 进一步强调人性化操作, 实行限时办结制和AB岗位制。另外, 对硬件设施进行了改造, 把服务区和功能区分开, 实行“窗口式”零距离服务。会计结算中心工作得到了上级财政部门的充分肯定, 并在2006年江苏省财政厅召开的苏南地区乡镇财政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工作会议上做了经验交流。

二、乡镇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比较

黄梅镇会计结算中心工作属于集中核算层面, 虽同国库集中支付比较具有设立单一账户、以财政性资金集中收付为目标的共性, 但与国库集中支付还是存在本质上的不同。

1.会计集中核算立足于政府财务会计领域, 其改革的目标是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体制, 杜绝单位乱开支和暗箱操作现象的发生, 改善单位财务行为状况。国库集中支付则是从财政预算出发, 改革预算执行的方式和流程, 强化部门预算管理。

2.会计集中核算是在会计结算中心设立部门 (村级) 财务会计、部门 (村级) 出纳, 并以结算中心来统一履行集中核算和财务监督的职责。国库集中支付要求在单位设立会计岗位, 而出纳业务由国库集中支付承担, 实现出纳与会计的真正意义上的相对独立, 以此来达到监督制约的目的。

3.会计集中核算通过财政专户对财政性资金进行上游控制, 再由财政专户根据单位拨款申请书的申请项目拨付到部门统一出纳账户 (村级统一出纳账户) , 由出纳予以支付;国库集中支付是实行国库单一账户体系, 对预算单位进行“零余额账户”管理, 在资金未支付前, 其余额始终在国库中全额反映。

4.会计集中核算是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内、预算外和其他项目资金进行统管, 集中直接支付, 实现行政事业单位所有财政性资金及事业和经营收入的集中统一分配。国库集中支付不能实现预算单位的全部资金集中直接支付, 如部分专项资金, 对预算单位其他性质项目资金的收支存在一定的资金积淀。

5.会计集中核算仍然是以资金收付作为运作的媒介, 拨款的发生即生成支出。国库集中支付则是以指标计划作为运作的媒介, 以预算单位计划支出为支出。

三、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面临的问题

黄梅镇会计结算中心的成功运作, 为实施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奠定了基础。该市2007年7月统一撤消了镇级金库, 进行了资金清理并将各项预算收入上划市级金库, 进一步强化了国库管理。虽然出现诸多有利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积极因素, 但是国库集中支付作为一项环环相扣、非常严谨的系统化工程, 还是面临一些困难。结合该镇实际情况, 国库集中支付改革须重点解决几个难点问题。

1.乡镇单位对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抱有疑虑, 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认识还不充分。由于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直接触及单位的切身利益, 部分单位存在不理解、不信任, 认为会对本单位的收支形成很大的干涉, 带来财务上的不便, 怕手续繁琐, 资金的分配权受到削弱, 所以乡镇单位对改革的积极性不高。

2.乡镇部门预算管理严重滞后。就乡镇部门预算而言, 大都流于形式, 预算编制科学性不强, 没有实质上的执行意义, 部分单位只是依据上年的收支数据简单套用, 预算的管理水平普遍较低, 将来造成单位用款计划无法具体, 带来的问题是集中支付因为没有正确的预算指标计划执行而失去其本身的意义, 落入追加预算、增加计划的反复循环中。

3.乡镇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网络体系建设与维护存在后顾之忧。首先, 乡镇预算单位没有与乡镇开户银行建立集中支付网络, 给支付业务带来不利因素。其次, 集中支付网络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 容易受到来自互联网的安全威胁。网络系统的维护也是不小的工作量, 一旦出现网络系统故障, 就需要软件开发公司的维护人员前来处理, 费时费力, 给业务工作和预算单位带来一定的影响。

四、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实践

作为黄梅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实施主体, 该镇财政所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 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了宣传动员工作, 并向黄梅镇党委、政府汇报改革的益处与意义, 充分听取相关各方意见与建议, 争取其对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重视和支持, 确保此项改革的顺利实施。改革工作从以下几个切入点展开:

1.围绕国库集中支付模式构建机构。针对国库集中支付运作机制进行机构组建, 科学设置岗位, 合理配备人员。根据国库集中支付业务流程及操作方式, 结合该镇实际, 合理设立指标计划录入、计划审核、支付申请录入、支付申请审核与支付凭证对账等岗位。网络系统的维护与管理委托软件开发公司负责。

2.全面推行和完善乡镇部门预算制度。做好部门预算是国库集中支付的前提条件, 因此部门预算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加大乡镇部门预算改革力度, 杜绝乡镇预算编制的随意性, 增强预算编制的严肃性, 规范统一支出标准, 提高预算的约束力。做到部门预算改革与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相互衔接、相互配套, 创造良好条件, 有效深化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

3.完善国库集中支付网络建设。架设网络信息化平台, 实现镇财政部门与镇预算单位和镇开户银行之间的网络连接与系统对接, 做到管理实时化、核算自动化。同时, 强化网络安全管理, 业务网络不得接入互联网, 实行个人密码认证, 保证财政资金运行的安全。

4.实施镇属单位财务人员业务培训。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是财政体制的一大创新, 是一个全新的领域, 涉及业务面非常广, 为规范完善国库集中支付的运行, 集中组织镇属单位财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培训重点放在国库集中支付的业务流程、操作办法、系统管理、制度规范等方面, 把业务培训这项基础性工作做好, 确保了国库集中支付改革顺利实施。

5.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与财政核算体系。除了制定镇国库集中支付业务流程和操作办法外, 还制定出台各财政业务工作岗位责任制, 建立健全内部制约监督机制, 形成业务岗位、业务流程之间的相互制衡。由于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给镇财政资金运行带来彻底变革, 及时对原有的镇财经制度和镇财务管理办法进行重新修订, 以符合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要求。

此外,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支付之间业务无缝化对接, 防止镇会计结算中心工作边缘化, 进一步强化镇级财政性资金监管, 搭建起镇财政总预算、镇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和镇会计集中核算三者职能相配套的财政资金综合核算体系。

五、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效益评价

黄梅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以来, 取得了明显成效, 进一步提高了该镇财政管理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 确保了该镇财政资金运转的安全、高效。主要表现在:

1.镇村两级财务管理水平提升。全部注销镇财政所、镇属行政事业单位和各行政村原有在各银行金融机构开设的基本户和一般户, 统一开设镇财政所零余额账户, 镇财政支出均从零余额账户这一个出口核算, 实现了镇、村两级财务管理的安全运行模式, 国库集中支付有效杜绝了个别部门挤占、挪用、拖欠各项经费的现象, 乡镇财政支出和村级财务管理更加规范、高效。

2.乡镇行政事业单位非税收入规范有序。取消各镇属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外账户, 设立镇财政所非税收入专户, 各单位收入统一缴入非税收入专户, 有效避免了部门财政性资金脱离财政监管, 杜绝了部门“小金库”的产生, 防止了各单位出于本身利益而乱收费、乱摊派行为的发生。同时, 使大量财政性资金形成积聚, 原来分散在各镇属单位的财政性资金全部沉淀到镇财政专户, 加强了镇财政资金分配调节能力。

3.乡镇部门预算管理能力加强。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 乡镇部门预算约束力完全显现, 那种无预算也支出的不规范现象一去不返, 形成有预算, 再计划, 后支付的预算资金管理方式, 并对预算编制起到倒推作用, 促使镇属行政事业单位主动提高部门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镇属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4.乡镇单位会计业务能力提高。乡镇实现国库集中支付后, 对镇属行政事业单位原有的会计科目进行了调整, 与国库集中支付预算功能科目进行了对接, 预算功能科目的类、款、项具体明确, 规范了镇属单位财务会计业务。同时, 部门记账方式相应革新, 全部实现电子账务处理, 一改乡镇大部分单位采用的手工记账, 乡镇会计人员业务水平明显提高。

5.乡镇人员财政政策观念增强。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前, 很大部分乡镇工作人员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不了解, 对这项改革有的持怀疑态度, 个别还有抵触情绪。通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 财政法律法规在乡镇实现了更广泛的普及, 得到越来越多基层人员的认同和支持, 配合财政监管的主动性明显增强, 为县乡财政体制改革夯实了基础。

6.财政监督机制进一步完善。由事后的财政管理蜕变为事前、事中、事后相衔接的全流程财政监管, 财政资金通过集中支付直接到商品和劳务供应商账户, 大大减少了财政资金中间流动环节。乡镇最终形成预算单位的计划管理, 国库集中支付的计划控制, 会计结算中心的业务管理相结合的全封闭监督机制, 最大限度地促进了乡镇财政资金管理的规范化和透明度, 有效地确保了乡镇财政资金安全。

摘要:乡镇会计集中核算有效改善了镇村两级财务管理, 规范了乡镇会计基础工作, 为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本文综述了乡镇会计集中核算的主要做法, 指出了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支付两种制度的联系和区别, 以及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中迫切需要解决的诸多问题, 系统总结了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成功经验和取得的成效。乡镇从会计集中核算到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实践探索, 是深化县乡财政体制改革的有机构成。

关键词:乡镇,会计集中核算,国库集中支付

参考文献

[1].徐春武.关于进一步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思考[J].财政研究, 2005 (06)

[2].刘晓力.国库集中支付与会计集中核算问题研究[J].会计之友, 2004 (02)

[3].严素萍.进一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思考[J].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 2005 (05)

浅谈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 篇5

[摘要]摘要:全面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公共财政的必然选择。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同时也遇到了重重阻力,离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对此,本文拟从加强改革的认识、解决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中的委托代理问题以及深化配套改革、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等角度来探讨进一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关键词]国库改革问题

一、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概述

(一)什么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是我国建立公共财政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我国现阶段建立现代财政国库制度的核心内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改变现行的财政资金层层拨付程序,由国库集中支付机构在指定银行开设国库单一账户,所有预算单位需要购买商品或支付劳务款项时,由预算单位提出申请,经国库支付机构审核后,将资金直接从单一账户支付给收款人的制度。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是解决财政资金使用中诸多问题的治本之策,是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重大措施,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公共财政的必然选择。目前,已有33个省份实施了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并向城市、县级推进。按照中央的统一设计和要求,2005年起我国将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

(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现状

近几年来,财政工作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实现宏观调控,稳定经济发展,加大监督力度,实现资金优化配置,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推行政府采购。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就是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以健全的财政支付信息系统和银行间实时清算系统为依托,在预算单位动用财政性资金购买商品、劳务和支付款项时,由其提出申请,经国库集中支付机构审核后,将资金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支付给收款人。这改变了过去先将财政资金层层拨付到预算单位,再由预算单位分散支付给收款人的做法,从而有效减少中间环节,减少资金占用,方便单位及时用款,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为了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制订出台了《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方案》,并由中央财政选择国家水利部等6家中央单位率先开始试点,财政部门对各试点单位的经费不再事先预拨,资金的使用,由各单位根据细化的预算自主决定,财政部门核对后由单一账户进行转账结算。在实际支付之前,所有的资金都集中在国库,财政部门可以统一调度。这种制度减少了财政支出的中间环节,有效防止了财政资金被挤占、截留、挪用等问题,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了腐败,确保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可以说,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了相关主体的既得利益,从而影响了制度执行的积极性

国库集中支付是一项需要代理银行和各级政府、单位全力配合协作的系统工程,一旦这些主体的既得利益受到破坏,制度执行起来就会异常困难。在传统的财政收支管理方式下,财政预算性比较弱,资金按额度拨付给各个预算部门,预算部门具有很大的自主权,可以通过挪用、挤占、坐收坐支等方式实现部门利益;对于银行来说能获得大量的信贷资金,并且就业务处理而言也比较简单。在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预算单位必须专款专用,在资金支配上受到很大的限制,并且由于账户分立核算,年底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用事业经费冲抵行政经费的缺口,原有的一些不规范的资金使用行为被严格限制;而银行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处理比以往复杂得多而手续费却很少的业务,而且还面临着诸如垫付资金、资金损失等风险,这些都对利益主体的积极性造成了非常严重的打击,使得该支付制度实施起来比较困难。

(二)支付流程比较繁琐并且难以依法理财

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从项目发生到预算单位或供应商收到资金需要经历二十多个环节,任何环节出问题就会影响整个工作流程,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在政府制定采购计划时,由于审批程序复杂致使财政资金不能及时到账,从而对工作进度和资金使用效率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并且由于财政资金性质复杂,涉及的业务和部门比较繁琐,不仅增加了相关部门的工作量,而且也使得支付效率相对低下。另外,由于预算批复时间在每年的3-4月份,而在此之前往往有些经常性专项由于没有预算指标无法支出,迫使预算单位利用其他项目资金垫付或者延迟专项支付,导致预算项目的混用和窜用,难以满足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中依法理财的要求。

(三)业务模式存在一定的缺陷

由于国库集中支付方式处理每一笔支出均需要由预算单位主动发起,所以对于诸如银行代扣代缴业务(税款、电话费、水电费、物业费)的扣缴等被动扣款业务还难以运用目前的业务模式进行处理,否则委托代收的“零余额”账户就会出现“负余额”,滞纳金的问题随机产生,致使需要保留一些预算单位的基本账户。并且现有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规定下一年的经费的拨付指标参照本资金的使用情况,这样容易导致预算单位年终大量支取零余额账户资金,把不该财政用款的支出也用财政经费支出或者采用提取现金方式、转储大额定期存单以及向本单位其他账户划拨资金的方式使年终零余额账户不会出现结余,以避免财政会因本的资金未用完而减少单位下一的经费。

三、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对策

(一)提高预算编制和管理水平

编制预算时应将以“基数加增长”编制方法为主的改变为“零基预算加项目预算”、“因素编制法”为主再与其他方法相结合,这样可以综合考虑税源情况、政策性减收和经济增长预期等多因素的基础上进行预算编制;在编制支出预算时将预算工作分支细化,并结合单位当年的财力状况和实际需求对支出额度、方向和用途等做出具体核定。在执行预算时候要做到统筹兼顾,不断强化预算的刚性约束,严禁随意超越预算、扩大预算范围和调整预算等行为发生。

(二)要进一步推进和细化预算编制改革

财政资金不再区分预算内外。即将所有的财政资金都纳入预算,从而使国库收支真实反映所有的财政收支状况,并使所有的财政收支都纳入国库的管理和监督范围。改变预算的历年制为跨年制。我国的预算是1月1日到12月30日,即历年制,但审批预算的各级人大一般都是在3月或更晚一些时候开会,这使得前几个月的预算执行缺乏法律依据。我国可以借鉴国外实行跨年制,这样可使预算草案在预算执行前就得以通过,全年的预算都有法律依据。细化预算科目,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要求部门预算具体而准确,而我国目前的预算编制比较粗糙、预算科目比较笼统,不利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运行,所以有必要从功能上、性质上进行预算科目规范分类,建立多级预算体系,每项支出都要有相应的科目,并在一套科目中反映。

(三)简化业务流程,提高资金支付效率

进一步优化业务流程,提高财政资金支付效率。进一步简化用款计划审批程序,特别是

要简化财政内部对用款计划的审批环节。如对人员和公用经费的审批程序可直接报送到国库部门予以审批,或直接按照均衡拨款的原则在每月底自动产生下达用款计划;进一步规范财政部门的审批时限,尽量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审批,保证单位及时用款;改进和简化资金清算程序,节省清算时间,延长单位使用资金的时间,方便单位用款。同时,建议人民银行制定电子住处的使用和管理办法,逐步取消纸技凭证的传递,实现网上资金的无纸化清算。

(四)协调各利益主体的利益

财政会计、代理银行、国库和预算单位等都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的利益主体,虽然它们之间存在着博弈关系,看似利益冲突,实际上只要它们相互鼎力配合协作,完全可以使各利益主体的利益最大化,实现“共赢”。例如,代理银行和国库之间加强沟通和联系,代理银行认真把关,决不允套取国库资金的现象发生,否则取消其代理资格;与此同时,国库也应积极配合代理银行的工作,及时清算代理银行的代垫资金,如果由于财政困难等原因难以及时清算,则应该及时和代理银行沟通协商,把代理银行的代垫资金作为政府的贷款处理,及时还本付息。只有互惠互利,确保各方的利益,才能顺利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2011年是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推行的第十年。被称为一场“财政革命”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给我国预算执行管理制度带来了根本性变革,确立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在我国财政财务管理中的核心基础性地位。随着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扎实有序推进,我国实现了财政资金运行由“中转”变为“直达”,财政资金运行监控能力和使用效益大幅提高,基层预算单位每一笔收缴和支付信息,都可以实时传输到财政部门。同时,财政资金运行安全得到切实保障,通过建立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实现了财政部门对预算执行全过程的实时、明细和智能监控。

参考文献:[1]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2]财政部国库司。国库集中支付基本业务释要

(一)———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J].预算管理与会计,2005,(7)。

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 篇6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预算会计;公共财政体制;权责发生制

将国库单一的账户体系作为前提,资金的拨付把国库集中的支付当做主要形式从而建立起财政国库的管理制度,可以说是对之前的拨付方式以及财政资金其账户有效设置进行的彻底全面的改革。所以,实施出来的改革,不但与以会计核算为前提,财政资金的拨付方式为前提的预算编制方法及预算会计的制度改革上有所涉及,同时也牵引着政府在采购的制度上也进行改革,这就一定也会使预算会计改革上发生改变。

一、国库集中支付的制度跟预算会计的联系

(一)在概念上二者之间的联系

国库集中支付的制度主要是指把国库这一单一账户作为前提,将国家的集中支付作为拨款的资金主要表现形式的一种财政国库具体管理制度。在这项制度之下,国库可以直观的对预算分配、拨付资金甚至资金已进入到劳务提供人员账户中的整个过程进行监控。而预算会计则特指进行拨款时所使用的一个会计系统,主要涵盖拨款,承诺和核实以及付款这四个进程上交易历史记录。在这四个进程当中,承诺就已经在表示公共组织已产生未来支付的义务,而核实则是将支出的义务向应用支出转变。承诺和核实分别隶属于财政与会计这两个不一样的领域,从传统的意义上来看。这二者貌似是各自独立的,但是由于公共财政的不断发展,财政和会计之间开始出现相互包容的趋势,且在很多的西方国家里,在公共财政当中,公共会计早已是其主要的内容,甚至在国库的集中支付制度里也是一样。

(二)二者之间相互融合,互相发展

实施国库集中支付的制度主要就是为了将财政预算执行上变得更加强化,使财政监督的机制更加的健全,方便统一调度库款。在这一制度之下,财政国库的相关部门开始进一步的依赖于预算会计具体信息。也就是说,预算会计给予的信息越良好,政府的财政上越会更加完整对财政资源的流动进行追踪,对预算的执行进程以及执行质量有所把握,及时有效的发现预算执行当中产生的违规现象。因此说,在对国库集中的支付上加以管理时,预算会计是其进行的重要工具,而国库集中支付若是发生改革,就必然会带动预算会计发生改变。这样看来,国库集中支付的制度跟预算会计是互相融合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二、国库集中支付的制度下我国预算会计存在的问题

由于财政管理的改革,特别是实行了国库集中支付的制度,造成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的体系跟内容上都不能跟因这一制度所引发的财政资金流动变化提出的需求相符合。

建立起来的预算会计的体系主要是以现在的财政资金流动进程作为前提。而资金的流动进程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财政资金的拨款上,一个是财政资金转向行政事业的单位之后耗费资金方面。因为现在我国对财政资金的管理方面还分预算内以及预算外,预算内支出拨付的资金全部为国库所担负,而预算外的被财政综合的相关部门下方的财政专户所掌控,所以说财政总的预算会计主要对财政资金的拨款上预算内的资金流动状况进行具体的审核,而拨款的在预算之外的资金具体状况除将一般的预算资金调入到其中外,其他的并不能在总的预算会计中体现出来,而是让财政的专户审核来加以反映;行政事业的单位相关会计主要是对财政资金转向行政事业的单位之后耗费资金方面加以审核结算,这当中主要包含财政的专户所拨出的预算外的资金。当国库集中的支付开始实行之后,相应的支付内容跟管理的范围也开始从原来的预算资金拓展到财政专户其预算外的资金上,这就造成现在所实行的财政总体预算的会计制度不能全面的国库集中的支付资金状况给反映出来。

三、国库集中的支付之下预算会计制度具体改革

(一)重新构建完善预算会计体系

预算会计改革应当分时分步展开。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预算会计环境也随之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对当下的预算会计进行改革已成为重中之重。首先,对于与当下财政预算管理改革不协调的内容,应当重点着手制定与之相应的核算规范,并对现行预算会计制度进行修正和完善。其次,对于一些实施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出现以后的各种新型业务,应当分别做出规范的补充规定。同时,为了配合其他相关部门的预算工作,应当同时将固定资产购建业务纳入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中,以真实反映各单位的资产使用情况。

(二)扩大总的预算会计核算领域

我们要将总的预算会计其核算范畴扩展到机构层交易中,这是构建的集中性预算会计最根本的保证。在目前,总的预算会计核算范畴应该将支出机构其付款交易也包含在内,在今后由于发展和成熟,在慢慢将其扩充到“支出周期”当中承诺以及核实进程中的交易上。但是,想要将这之前的改革实施起来还有一定的困难,我们要做的就是将现在的预算会计体系给打破,将存在于会计当中的主体问题给加以解决,之后统一会计相关科目,最后把互联网技术作为基础,主要是这样实施将会有利于及时传输数据。使完成付款进程的交易之后就会立即被归入总的预算会计核算领域,这样做会极大的促进国库集中的支付制度的发展,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总之,由于我国当下的预算会计制度所适用的范围并不广泛,其难以详细地核算并反映政府的经济资源的实际情况、政府的负债及偿债情况,所以,应当对预算会计从结构上进行深入、彻底的改革。

结语

综上所述,从我国现状出发,笔者认为,应该逐渐把我国政府关于会计确认这一基础转化成修正的权利责任发生制度。具体来说,针对于我国现在的财政其总的预算会计以及行政单位的会计来看,应该把修正的支付实现制度作为前提,也就是在原则上运用支付实现制度,对于一些特定的具体的业务例如像政府之间的补助收入等可以采取权责发生制度。而事业单位的会计,可以将修正的权责其发生制度为前提,也就是在原则理论上运用权责的发生制度,针对于一些特定的业务,像是政府的拨款,奖励支出等就可以重点采取支付实现制度为前提的方式。事业单位其具体改革要朝着市场不断发展进步,而经济活动要朝企业看齐,这就意味着其改革的方向要转向权责发生制度。这样我国的政府会计的确认基础才可以将政府跟事业单位中关于财务状况真实的给反映出来,给予有质量的财务相关信息,让会计信息其使用人员可以公正的对政府和事业单位中受托责任进行评价,与此同时又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跟预算确认基础相吻合,进而便于提升考核预算的执行力度,提高预算的管理水平。(作者单位:白山市财政局国库科)

参考文献:

[1]李玲.关于中国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进一步认识[J].现代经济信息,2009(01).

[2]蒋晓凤.关于我国预算会计体系改革的探讨[J].现代商业,2009(17).

[3]王永奇.当前会计信息化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02).

[4]郜保萍.对当前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几点思考[J].山西财税,2007(12).

[5]卢月,蒋越,王辉.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新问题和改革前景研究[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8(05).

[6]潘友琴.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设想[J].上海财税,1999(07).

[7]李筱佳.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实务的影响及对策[J].财会研究,2009(06).

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 篇7

(一)乡镇对改革的认识不够、积极性不高

一直以来,市财政拨付到乡镇的资金,都是先拨付到乡镇实有资金账户,再有乡镇自行安排支出,实行乡镇国库集中支付后,所有的财政性资金全部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在资金实际支付前不再拨付到其他实有资金账户,资金拨付方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但对乡镇来说是一项新事务,改革初期乡镇对改革的认识还不足,因此,对改革工作的积极性不高,个别乡镇还存在抵触情绪。

(二)乡镇级未设金库且金融机构少制约了改革工作

受乡镇地理位置及经济发展条件的限制,乡镇金融机构所在地金融机构较少,除农商行在各镇区设有网点外,国有商业银行在镇区设置营业网点的不多,且农商行目前还没开通公务卡的业务,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乡镇国库集中支付的开展。

(三)乡镇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是一项业务性很强的工作,需要乡镇财务人员熟练掌握制度要求和业务操作流程,由于多种原因,目前乡镇财政管理力量较薄弱,财务人员相对匮乏,系统学习过财务和会计知识的较少,理论基础较差,对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要求,业务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方面的探索

(一)加大宣传,积极争取乡镇的理解和支持

在改革初期,市财政通过下放上级文件,召开专题会议等多种途径,加强对改革的宣传力度,通过多途径使乡镇主要领导充分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重要性,熟悉相关政策和程序,转变思想观念,积极争取各乡镇领导对改革的支持。

(二)因地制宜、科学合理选择改革模式

在镇区改革模式的的选定上,应根据乡镇与市区的远近及乡镇的收支规模确定,对于离市区较远且收支业务量较大的乡镇,应采用“乡财乡管”的运作模式,即将乡镇视为一级政府,设立独立的数据库,将下辖的街道办视为一个预算单位,统一纳入区级集中支付系统中运行;对于较市区较近且业务量较少的乡镇,应将乡镇做为市级的一个预算单位,纳入市级国库集中支付统一管理,及采用“乡财县管”的运作模式。

(三)清理乡镇银行账户,建立统一规范的账户体系

针对乡镇多头开户等问题,财政专户管理不够规范的实际,在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启动前,清理乡镇财政专户,同时确定乡镇国库集中支付代理银行与清算银行,开设乡镇财政零余额账户、部门零余额账户、总预算清算账户、往来资金清算账户,建立统一规范的账户管理体系。

三、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乡镇财务管理人员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需要乡镇财务人员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但由于镇区财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财务人员新老交替严重,整个财务管理队伍专业素质偏低,在改革启动及应用中领悟度不强,在加上区镇领导不同程度上存在认识偏差,对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工作认识不够,制约了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工作的推进。

(二)乡镇财政人员预算管理意识需要提高

通过预算编制、预算下达和指标管理等预算管理制度在乡镇财政尚未完善,领导签字拨款无预算指标是长期形成的工作习惯,乡镇财政人员预算管理意识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由于乡镇记各预算单位不设帐,不存在乡镇级预算单位,财政所集中了所有乡镇单位的收支,相对于与镇区财政人员配置少的实际,工作量有所增加。

(三)公务卡的推广环境需进一步改善

一是乡镇公务卡消费环境有待改善。考虑到成本因素,区镇服务及采购供应商铺使用POS机刷卡的比例较小。二是乡镇公务人员刷卡意识有待增强。长期以来现金和转帐结算是乡镇财政业务的主要结算方式,乡镇干部公务卡消费习惯尚未形成。

四、深化镇区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相关对策

(一)推广使用电子凭证

乡镇财政面临着人员少、承担的工作职责较多的实际情况,推广使用电子凭证,有利于减少支付环节,减轻乡镇财政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乡镇国库集中支付的便捷。

(二)引导金融机构完善服务配套功能

国库集中支付改革需要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充分、完善的金融服务。积极引导乡镇金融机构在公务卡业务和账户功能等方面根据改革需求,同步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务,为国库集中支付的全面推广提供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三)完善适合乡镇国库集中支付的操作流程

考虑到乡镇政府机构设置和财务管理与市本级的差异,将市级国库集中支付流程套搬到乡镇,必然会出现“水土不服”。我们将根据基层实际情况适当减少部分环节,建立适合乡镇基层实际的国库集中支付操作流程和方式。

摘要:乡镇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市乡镇公共财政管理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最后一公里”。由于多方原因,目前乡镇财务管理力量薄弱,信息化水平较低,乡镇财政改革相对滞后,制约了新形势下乡镇财政管理职能作用的发挥,因此,加强乡镇财政建设,建立健全以国库单一账户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就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中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建议。

关键词:乡镇,国库集中支付

参考文献

[1]李书剑.公路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分析[D].长安大学,2009

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 篇8

(一) 乡镇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产生的背景

中国是单一制的多民族国家, 国家预算按照“一级政府以及预算”的原则建立, 由中央、省、市、县、乡五个级次构成。而乡级财政预算是最为基本的预算, 显然, 基础性单位的预算更能体现预算的完善性及全面性。但由于一些客观原因, 乡级财政实行“乡财县管”制度,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人才分布的不均匀。但随着村官制度等等的实施, 部分乡镇已经有足够的能力, 也满足国家对预算单位的要求, 但“乡财县管”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乡级政府的自主管理财政的积极性, 而且人才的流入的意义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国家财政部于2011年开始颁布推进乡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的制度改革。

(二) 乡镇财政国家集中支付制度简述

该制度指的是乡镇政府的财政自主管理的权利不变, 资金的所有权不变, 负债及债权不变, 而资金的账户不再多个, 而是统一到国家单一账户管理, 其资金收入不再通过县级的审查核对, 直接交付国库单一账户, 当需要支出时, 由国库或财政部集中支付的制度。显然, 通过这种制度可以一定程度上激发乡镇政府人员的积极性。同时, 改革对存在的弊端进行了有效的回避。比如, 以前, 乡镇政府存在多个资金账户, 这样在操作上能够实现灰色收入, 易滋生腐败现象, 而通过一个账户管理, 能够放大透明度。

(三) 乡镇财政国家集中支付制度的原则及内容

制度改革必然存在一定的原则同时包括一些主要的内容。基本原则有:透明规范, 便于监督;资金的支付必须遵循一定的步骤, 并且备案管理, 并在中国人民银行的资金账户内进行划拨, 同时, 整个过程, 处在国家财政的监督下, 这样透明度得到保证。效率优先, 进行简便;由于单一账户, 这样资金的收入和支出只需经过一个单一账户, 不再像以前一样, 账户繁多, 划拨流转麻烦。谨慎审查原则;显然, 乡镇财政改革涉及多个方面, 如果急于求成可能适得其反, 甚至牵一发而动全身, 另外, 由于客观原因的存在, 各个地方的管理能力是互不相同的, 这就要求我们在乡镇改革时保证所改革的乡镇符合改革的条件, 并且不同的地方要求改革的进度也应因地制宜。主体不变;乡镇财政直接支付改革必须保证乡镇政府的独立性, 并且, 随着改革, 我国很可能形成中央, 省, 县三级预算构成。主要内容:在中国人民银行, 建立单一账户, 所有资金的管理, 支付, 划拨等等都在国库单一账户内进行, 收入交代给国库或者是财政账户。国库单一账户的构成体系, 财政部门在中国人民银行开设国库单一账户, 按收入和支出设置分类账, 收入账按预算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支出账按资金使用性质设立分账册;财政部门按资金使用性质在商业银行开设零余额账户;在商业银行为预算单位开设零余额账户;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开设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 按收入和支出设置分类账;经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和授权, 财政部门为预算单位在商业银行开设的特殊专户 (简称“特设专户”) 。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中的国库单一账户和预算外资金专户按专用存款账户管理。

建立了单一账户后, 其他的中间辅助账户就会相应的取消, 并且乡镇的财政资金会相应的交付给国库单一账号。收入交付方式必须规范化, 有章可依, 按照国库管理制度的改革要求, 非税收部分通过系统中心直接交付县级非税收入征收专户, 再通过这一账户再交付给国库。同时, 明确各种资金的划拨方式。

(四) 乡镇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存在积极的意义

一方面, 能够加快国家财政集中支付改革的进程, 而且, 能够推进乡镇财管的完美进化, 同时, 将复杂的过程进行简化, 有利于提高效率, 进而节约各种办公成本。另一方面, 在监督上, 能够加强对预算单位的审核制度, 能够有效的监控支出, 以检验是否合理, 是否有违规现象, 这相当于对腐败现象的釜底抽薪, 能够在源头上进行控制, 在基层上, 充分的体现廉政清明。

二、部分乡镇存在的客观原因导致财政集中支付存在困难

乡镇的客观原因非常明显, 1.经济落后, 在一些信息处理上, 缺乏必要的科技支持, 而且在乡镇政府工作人员的环境, 相对市级比较简单, 虽然配备电脑等, 但是对电脑的利用存在很大的区别, 即人才培训是非常必要的, 不能因为经济的落后, 而相应的人才落后。2.所处的环境相对封闭, 不能真正的体察周围环境的变化, 即乡镇对周围的市场变化相对城市而言是比较迟钝的。3.客观原因是人才的自主离开, 在乡镇工作的人多数把工作作为暂时的, 这样等时机成熟后会选择调离, 这样的流动机制虽好, 但在交接时会产生一定的熟悉环境成本。

三、乡镇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体制改革的问题与思考

(一) 乡镇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

乡镇财政核算是最为基层的财政, 他直接与百姓打交道, 并且乡镇财政的管理好坏, 百姓能做出相应的反应, 进而百姓最为接近的还是乡镇财政, 财政中的资金来源于百姓, 就要用之于百姓。比如道路建设, 就存在着部分村官以建设公路为名, 获取灰色收入。其中, 没有合理的资金划拨制度即预算制度是导致这类问题的原因之一。即便是集中支付, 而监管制度也非常重要, 即乡镇财管有其必要的一面。

1. 事权与财政权利的不协调。

有时候乡镇的财政大权与事权并不协调。虽然集中支付, 但毕竟资金在市级政府, 而实际的事权却在乡镇的政府, 这样财权和事权是割裂开的, 这样的后果是乡镇政府在处理事情时, 会有明显的滞后效应, 不能够很及时处理问题, 特别是涉及资金的问题。百姓的事情很多都是由乡镇政府直接负责, 可是当涉及资金时候, 财权不在手, 处理明显不能得心应手, 而且一些事业单位在乡镇政府的, 由于乡镇政府处理事情的不自由, 导致这些事业单位的效率也会很低下, 市级政府想加强管理, 却因为不在当局, 必然看不到存在的问题, 而乡镇政府看到了问题却不能及时的解决, 这样在时间上会有大量不必要的浪费。

2. 地区差异十分明显。

有的地方有乡镇政府, 而且乡镇政府有着对资金的需求, 比如铺路建桥, 但是由于转移划拨问题的存在, 导致不能够有求必应, 特别是越是贫困的乡镇, 申请资金愈加困难, 这无疑导致贫富差距会越来越大。这样虽然建立了国库集中支付, 却因为传达路径上的中断, 导致不能够很好的得到回应。而且, 地区差异还体现在有的乡镇政府即便通过税收等获得资金, 但是没有专门的账户存放, 只能全部上缴。但是在支出时就会存在捉襟见肘的窘境。另一方面的问题是, 乡镇政府的人才配备也明显不足, 这导致虽然存在集中支付手段, 但是由于人的管理, 信息掌握的不足, 分析信息能力的不足, 导致不能准确的进行集中支付。

(二) 应对体制改革中各种问题的解决措施

上述体制改革中问题的存在, 是对改革的挑战, 但是通过加强乡镇政府的自主管理, “乡财县管”在资金方面的合理放松, 部分问题会得到解决, 监管制度和改革配套实施, 相信会取得完美的结构, 使民之财合理用之于民。

1.乡镇的人才配置依然需要加强。在改革之初面临的问题, 正是需要解决的对象。腐败问题, 通过集中支付, 简化划拨步骤, 这样可操作的地方减少, 这样, 腐败的环境就会得到改善。

2.针对人才的配备情况, 现在普及的公务员考试或村官考试便是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方式之一, 并且, 为以后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夯下结实的基础。

3.关于财政与事权的问题, 这种问题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 只有通过市级政府的监管, 乡镇资金才会得到有效的监管, 如果乡镇政府得到足够的发展, 具备足够的能力, 以后乡镇资金自行管理未必不可能实现。

总之, 随着改革的推进, 乡镇财政管理会得到长足发展, 存在的人才落后, 科技落后问题会得到解决。作为最基层的财政管理, 乡镇财政的国库集中支付体现了国家对基层的关注, 真正的实现资金取之于民, 用之于民。

参考文献

[1]徐春武.关于进一步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思考[J].财政研究, 2005 (06) .

[2]严素萍.进一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思考[J].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 2005 (05) .

[3]刘晓力.国库集中支付与会计集中核算问题研究口[J].会计之友, 2004 (02) .

实施乡镇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思考 篇9

一、乡镇国库集中支付面临的问题

1. 传统的观念根深蒂固, 公共财政的思想难统一, 国库集中支付的力度非常有限

大局利益的满足是地方经济繁荣的根本前提, 但预算单位看不到短期内国库集中支付能够实现的利益, 在思想上还没有从传统的观念中转变过来, 安于现状, 缺乏创新, 不愿意切实的推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 对上面的政策举措多于应付, 又还没有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法律法规做权威的依据, 致使国库集中支付的扩大需求与地方的预算单位的不愿意参与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协调, 改革根本无法深入到国库集中支付所牵涉到的某些部门。

2. 财力不足是制约国库集中支付的瓶颈

充足的财政资金收入是国库集中支付的先决条件, 国库集中支付会让预算单位对财政全额拨款的账面更清楚明白, 但是没有资金何谈支付, 也导致了预算指标不公开, 否则会使当年财政压力加大。恶性循环, 这样进一步消弱了预算的严肃性, 使预算形同虚设。

3. 人才队伍不能满足改革需要, 是乡镇国库集中支付的绊脚石

近年来, 乡镇级政府机关的人员结构以中老年为主, 这些人学历大都是中专学历, 专业五花八门, 财务人员和预算人员基本上不是本专业, 虽然己被组织进行了培训, 但是, 由于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是一项新的系统工程, 内容新、政策性和业务性强, 而这些人学习能力低下, 理解的能力薄弱, 很多是兼职, 且更换频繁, 因此根本不可能全面掌握国库集中支付的政策及相关知识。在工作中, 出现了不少问题。比如不按照月度报计划, 着急支款时才报, 跟不上时代的节奏, 越不懂, 越办不好就越发牢骚, 穷于应付。

4. 形式主义阻碍制度推行

国库集中支付的流程应该是先有预算指标, 再有用款计划, 然后是支付和清算, 最后是财务管理, 然而, 在现阶段的乡镇机构, 很多地方却是先有用款计划, 根据用款计划确定预算, 也就是说预算就相当于用完款后记账, 预算纯粹是摆设, 没有任何的意义与价值, 利国利民的国库集中支付实际上成了应付上级检查的形式。

二、实施乡镇国库集中支付的对策

1. 增强推进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紧迫感, 从大局出发, 转变思想观念

我们要高举发展的旗帜, 拥有创新的意识, 认识到国库集中支付的好处, 树立国库集中支付的改革理念, 切实的增强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紧迫感, 排除万难, 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 开拓进取, 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政策, 乡镇国库集中支付已经成为财政改革的不可逆转之势。由于推行乡镇国库集中支付会涉及到部门利益、单位利益和个人利益, 影响面大, 改革中的困难会很多、阻力会很大, 因此, 必须紧紧依靠党与政府, 搞好宣传发动, 积极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配备政治过硬、业务过强的专业干部从事乡镇国库集中支付工作, 以确保乡镇国库集中支付工作的顺利实施。

2. 建立健全乡镇国库集中支付管理机构

实施乡镇级国库集中支付, 是财政资金收付方式的重大变革, 需要在财政部门设立专门的监督、检查和管理机构, 具体负责财政资金的支付、核算和监督、检查等工作。上级部门也要设立专门的监督和举报机构, 对乡镇级国库集中支付进行全方位、多视角监管, 保证乡镇级国库集中支付实施过程不出现任何盲点。财政部门要调配精干的业务人员, 提供工作组织保障, 要建立健全国库资金的管理职能, 使财政资金能够快捷、高效的支付, 更好地彰显乡镇级国库集中支付的成效。同时, 要招聘一批有学历、业务水平高的专职人员, 与现有人员一起进行国库业务系统培训和不定期学习, 工作中进行定期考核, 对不合格人员进行离岗学习或清退, 保证乡镇级国库集中支付工作队伍的政治过硬和业务精良, 并做好人才储备。

3. 科学、细化预算编制

实行乡镇级国库集中支付, 预算是源头, 所以要做好部门预算编制, 规范预算, 并以行政的方式使政府预算具有执行效力。要尽快的将预算外各种资金全部纳入预算管理, 取消预算外资金, 人员支出要全部实行统一发放模式, 商品服务支出更要有科学统一的定额标准。

预算一经制定确认, 中途不得频繁随意的追加预算, 强化预算的严肃性, 使预算执行真正做到有法可依。要用制度来规范审批, 在严格审核把关的前提下简化支付程序, 提高直接支付率。

4. 广泛推行公务卡, 为公务卡使用创造良好环境

实行公务卡是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深化, 使用公务卡能够切实提高公务消费支付的透明度, 规范财政授权支付管理。因此政府要敦促各银行尽快完善系统, 创造良好的用卡环境, 提高商户P0S机的上机率, 同时规范网络购物市场, 给公务卡的消费创造良机, 推行强制用卡目录, 将差旅费、燃油费、招待费等纳入公务卡刷卡目录, 强制用卡, 并限制现金使用。

5. 政府要高度重视、狠抓落实

乡镇政府的书记、镇长等作为党的基层负责人, 是发展大潮中最前沿阵地的战士, 直接关系到政策执行的力度和成败, 要切实紧跟党的指示, 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 把党的发展大计放在第一位, 不直接或间接地干扰预算, 使预算真正成为乡镇级国库集中支付的指挥者。

6. 试行财政预算垂直管理、平行支付、交叉监督

试行乡镇级国库集中支付会触及部分人的私欲, 必然会受到一定的阻力, 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研究对策, 站到国家集体的高度, 切实使政策做到上通下达, 执行有力, 监管到位。

摘要: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是国家现阶段实行的一项系统工程, 本文在分析乡镇国库集中支付实施过程中所面临问题的基础上, 分析了乡镇国库集中支付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以及推动其发展的重大现实意义, 基于此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乡镇,国库集中支付,发展现实,对策

参考文献

[1] .庞敦之主编.乡镇财政管理概述.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

[2] .吴欣.南宁市相思湖新区国库集中支付改革问题研究.广西大学, 2013.

乡镇国库集中支付的问题与对策 篇10

一、改革主要做法

(一) 账户体系

除保留乡镇“专项资金户”和“工资专户”取消乡镇现有的其他所有资金账户。县国库集中支付中心设立乡镇资金特设专户, 在此账户下按乡镇设立分户。此账户归集各乡镇从预算内、非税局和其他部门拨入的各类资金, 根据用款计划从此账户拨付备用金;各乡镇开设备用金支出专户。用于乡镇授权支付, 此账户只可支出不得进账。备用金专户资金来源是支付中心特设专户拨入的资金和存款利息, 除此之外, 不得将单位的其他资金缴入该户。改革后乡镇管理的账户有“备用金支出专户”、“专项资金户”、“工资专户”, 减少了账户数量。

(二) 收入收缴方式

改革后, 取消非税收入征解待缴户, 财政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对行政性收费和罚没收入继续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和“罚缴分离”制度, 通过非税收入征收系统, 进入金库和财政专户;对乡镇往来资金和其他款项等直接缴入特设专户。

(三) 支付方式

乡镇财政资金支付方式为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直接支付主要是对列入政府采购范围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采购支出, 按程序履行审核、审批后, 其资金由县国库支付中心直接支付到供应商账户。授权支付主要是综合考虑乡镇规模、地理位置、业务量大小和资金存量等因素, 根据各乡镇上报的分月用款计划, 一次性将资金拨入乡镇备用金专户, 通过建立规范的审批制度和审核程序, 由乡镇通过备用金专户支付。

二、改革后有关影响及建议

(一) 会计核算变化

1. 总预算会计

由于改变了收入和支出流程, 把以前结算会计拨付资金到资金会计的流程, 改由直接支付和备用金授权支付, 这样结算会计在做总预算核算的时候缺少有关的银行的原始凭证, 但可做如下处理:

对于收入:预算内资金拨入支付中心特设中心账户时, 根据支付中心分解的“拨入乡镇资金专用凭证”

开非税收入缴款书上交非税局时记收入台账, 不做账务处理, 做资金备查账

非税局拨入时根据付支付中心分解的拨入乡镇资金专用凭证

其他往来资金进入特设专户

对于支出:直接支付:直接支付凭证回单, 给乡镇作回单, 一联给结算会计, 一联给资金会计, 分别账务处理。

授权支付:拨付备用金时:

2. 统管会计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 的变化:

直接支付 (根据直接支付凭证回单联)

备用金收支:备用金收入:根据“乡镇备用金指标分解表”, 和银行进单账, 记各单位银行存款的增加

(二) 预算管理变化

乡镇根据下月用款需求和预算安排, 编制次月用款计划, 经县支付中心等审核后, 拨付备用金或安排直接支付。改变了原来由结算会计拨付资金到资金会计支付的现状。存在问题:资金进入备用金账户后使用结算会计难以控制, 有可能存在无预算、超预算支出等问题。为此建议:对于直接支付和备用金的使用要求通过内部凭证控制, 结算会计进行审核, 主要审核是否按照批复的额度和开支范围执行预算, 进度是否合理, 是否存在无预算、超预算支出等问题。

(三) 专项资金管理

乡镇还保留“专项资金户”, 对于要求专款专用专项核算的资金, 由结算会计履行必要手续后直接拨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结算会计拨款与核算同一人可能发生舞弊。除此为了账目完整及内控需要, 月末结算会计应将支出单据移交给统管会计, 由统管会计分项核算。二是专项资金结余无法使用。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有关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精神, 形成的项目支出结余资金, 应全部统筹用于编制以后年度部门预算, 按预算管理的有关规定, 经财政部门同意后可以使用。

(四) 内部控制

1. 人员分工。财政所长对单位业务负总责;结算会计主要负责乡镇收入的结算上解, 根据财力和用款需求申报分月用款计划, 审核直接支付业务, 定期与非税局、支付中心对账, 主要核对非税局结存资金和支付中心存款;资金会计办理资金支付业务, 申请直接支付和在备用金账户支付;统管会计负责对资金会计移交的单据, 进行会计核算。

2. 加强印鉴管理, 不能由一人保管支出的所有印鉴

3. 票据管理:专人负责, 做好票据领、销制度

4. 系统网络账户密码管理, 各自保管, 及时更改。

5. 会计核算和档案管理。目前乡镇应建立的账簿有:财政总预算会计账 (含专项资金) 以及非税收入备查账;资金会计的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统管会计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账等。财政所按照会计制度要求进行核算, 并做好会计档案的保管归档, 确保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

摘要:乡镇作为一级政权, 一级财政, 其实行国库集中支付不可能完全照搬目前县级标准的模式, 各地都在探索, 做法也不完全一样, 作者从工作实际出发, 提出了乡镇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做法及其对有关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影响与对策。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乡镇会计,财务管理

参考文献

[1]财政部《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财预字[1997]287号.

[2]财政部《关于中央单位收入收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中有关账务处理问题的补充的通知》财库[2003]1号.

[3]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部门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预[2010]7号.

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 篇11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问题;对策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公共财政体制的不断改革,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是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重点内容,且已得到不断改革深化,并得到了广泛的实施。通过实践分析得到: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对预算单位原有的财务会计体系有着重要影响。然而,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存在部分问题,影响了推广应用效果。

我国国库集中支付是我国财政支出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属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共财政体制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我国自2000年以来,纷纷在各个地区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将财政的事后监督转变为事前控制,并从源头上填补支出漏洞,从而将原来的暗箱操作转变为现在的明华操作,最终对财政资金的流量、资金流向给予控制,提高国家资金的使用效率。下面首先分析了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重要意义,然后重点对存在相关问题与政策给予了分析。

一、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重要意义

实施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后,具有以下几方面意义:首先,有利于加强预算资金的监管。由于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后,将预算资金的申请、审批及拨付等付诸统一化、规范化,利于上级财政部门对预算资金的监管,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预算范围挪用及乱用财政资金问题的发生,在经过上级财政部门的审核后,由人大批准后,才能够执行,这样一来,利于对预算资金加以监管。其次,利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后,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财政资金的调度能力,对各级预算单位中流动程序中的资金进行了简化,从而将财政资金的拨付由原来的多个环节拨付转变为现在的一次性拨付,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各级预算单位中沉淀的问题。最后,利于更好的执行财政预算。当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后,对资金的拨付、使用等各个程序进行了规范,当执行及实施以上制度后,上级财政部门能够将预算单位的财政收支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并将其纳入到应有的财政资金运行中,利于财政部门根据财政预算,合理安排资金收支,有效防止资金挪用现象的发生,杜绝腐败滋生问题的出现。

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核算体系不适应。在当前的实行国库集中制的大环境下,部分单位的核算体系设置受到了影响,基于财政资金支付方式、拨付程序等的变化,科技科目代码设置异于集中支付操作系统中的科目编码,增加了重复劳动,且不利于预算控制,与其会计核算系统网络不接轨,导致会计核算中的差错频发,这与国库集中支付的要求相适应。同时,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预算单位的收入、指出提出了一对一的对应要求,使得预算单位应严格进行预算编制,这样一来,增加了核算工作难度。

(二)预算管理机制落后。在实施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体制后,与以往的财政资金下拨到相关预算单位有所不同,而是需要根据自己部门的预算来提交相应的用款计划,经其审核批复后,才能分别以财政授权支付与直接支付两者方式进行资金的使用。基于部门预算具有预测性及前瞻性以及不确定性等特点,使得单位在进行部门预算的编制过程中,主观上不够重视,使得预算的编制不能在详细调查和严谨测算的基础上进行,缺乏科学性和完整性,粗放型编制下的预算,致使实际发生的费用无法与经济科目相匹配,不利于预算管理的有效进行。

(三)业务受限。国库集中支付制实行的前提下,项目的实施、货物的验收等与贷款的支付之间有一定的时点间隔,然而,在此过程中需要面临一些问题,即构建项目的尾款则需要在一定保修结束完成后才能够完成支付,并且保留部分的质保金,来确保其完成。但年终时,本来项目已结算完毕,但是银行存款会因为暂存款因素而出现结余。长此以往,极易出现支出数额与银行存款数额不相符合的状况,最终对年终决算报表有造成一定影响。

(四)资金风险防范。由于财政资金由原来的分散转化为集中,其支付风险也随之而增加。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网络平台的软件系统中都存在不同的安全风险,财政资金频繁的支付、清算都需要网络平台、软件系统等来完成,其存储及处理都需要计算机来完成,在一定程度上对财政性资金的安全、运行造成较大的损害。另一方面,业务流程及管理上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其支付业务所涉及到的财政部门、预算大内、清算银行及代理银行等,拥有较多的使用人员,且制度办法相对不够全面。加上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并不能够按照一定的流程来共组,使得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

三、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中的对策分析

(一)创新核算方法。首先应设置专门岗位负责国库集中支付工作,完善单位财务管理与其的对接;其次,应当在具体账体系设置方面,依据国库集中支付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最后,会计核算系统要根据国库集中支付的要求,讲求同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相匹配原则,完善会计科目、预算编码等方面的设置,使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能一一对应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中的预算指标,最大限度减少对账的工作量,提升财务管理的效率。

(二)强化预算部门管理。首先,应当做好预算编制的基础性工作,尤其是在部门预算方面,为了提高预测的准确性个科学性,应当强调全员的参与,这样做也有利于预算的规范执行,提高了预算的完整性与前瞻性;其次,应积极推进项目库管理建设,规范化、程序化管理申请预算的单位及项目,结合相关制度规范,对项目进行严格的论证、审核,才能使其进入项目库;最后,应当建立科学的预算定额及指标体系,综合单位财务情况,对涉及到的预算进行细化管理,让明细预算成为财政性资金支付的的依据,实现本年支出安排的合理、准确以及科学性。

(三)加强沟通协调。首先,应当与上级财政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对于出现的问题,应当及时主动地向上级反馈,通过有效的沟通,促进对问题的解决,完善财务预算管理;其次,应当与代理银行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取得代理银行的配合和支持,顺利推进基础建设等;最后,应当加强内部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结合单位发展状况,合理运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做到编报用款计划的及时性,完善整个后续的贷款支付、账务处理等环节,努力简化国库集中支付工作流程,加强内部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不断提高相关工作的效率,加强财务内控制度建设,促进国库集中支付工作有效地进行。

(四)完善网络信息系统。近几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各个部门各个领域均得到广泛应用。这就要求实施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后,搭建完善财政、国库及代理银行间的信息网络平台,并开通财政、银行及预算单位的网络接口,进而防止预算单位额度给自己所带来的经济损失。

(五)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水平。由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涉及到多个业务领域及技术领域,对预算单位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仅要对传统的财会业务进行熟练的掌握,还要不断学习财政资金管理方面的知识。预算单位的财会人员在平时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强化自身的专业技能,还要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相关内容政策进行了解掌握;预算单位管理层要组织财会人员专业培训,以岗位和业务的不同为划分,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多层次的培训方式,不断提升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完善其知识结构,从而更好地适应国库集中支付下高校会计核算工作的要求。

浅淡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 篇12

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财政预算执行体制的一项制度创新,按支付形式划分为财政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工资支出、工程采购支出、大宗物品和服务采购支出在财政直接支付中核算,零星支出在授权支付中核算。国库集中支付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从目前的分散支付财政资金转变为国库集中支付形式的现代国库管理制度。

一是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就是将所有财政性资金即财政预算内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纳入财政专户管理的预算外资金等都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收入直接缴纳国库或财政专户,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直接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相应的撤销各预算单位重复和分散设置的账户,预算资金不再拨付给各预算单位分散保存,预算单位在批准的全年预算指标基础上编制分月用款计划,再在批复的用款计划额度内提出用款申请。属于财政直接支付的工资支出,购买支出等通过财政零余额账户直接支付给收款人;属于授权支付的零星支出和未纳入直接支付范围的购买支出,通过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直接支付,形成了在不改变预算单位财政管理和资金使用权限的情况下,使财政收支都按规范的程序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内运作,使整个过程都处于有效的监督管理之下。

二是财政资金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存储、支付和清算,改变了财政部门及预算单位账户的设立。财政部门在中国人民银行开设国库单一账户,用于核算财政收支活动,并与财政部门的零余额账户进行清算;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开设零余额账户,用于核算财政支付和与国库单一账户支出清算;财政部门为预算单位在商业银行开设零余额账户,用于财政授权支付和清算;财政在商业银行开设预算外基金专户,用于核算预算外资金活动及日常收支清算。

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前后对比

㈠账户管理由多头开户改为单一账户账户管理是整个财政管理的重中之重,只有管好账户,才能管好资金,管好支出。改革前,预算单位在代理银行重复和分散设置账户,单位在银行开设的账户都不只一个,财政部门无法掌握资金全貌,财政资金体外循环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小金库”等违规现象始终是屡查屡禁不止,改革后,财政部门在人民银行开设国库单一账户,在代理银行开设财政预算外资金专户和为预算单位开设零余额账户。各单位自行开设的账户统统取消,经批准设立的账户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未经批准,单位不能擅自在代理银行开设任何新的账户。

㈡支付方式由以财政直接支付为主,授权支付为辅改革前,各部门和单位的拨款申请只要符合年度预算安排,财政国库即将资金拨付给部门,部门层层下拨到基层预算单位,再由基层预算单位支付给供应商,使得财政资金在预算单位支付行为发生前就流出国库。这种模式的弊端是财政资金一旦离开国库,到了各部门和单位的“口袋”里,即由部门和单位控制,如何分配使用,什么时间使用,是否符合预算管理规定,有没有专款专用,财政部门难以实施有效的监控,容易固化“财政资金从国库到单位就是单位所有”的观念,预算约束软化,财政支出的执行结果也容易出现偏差。改革后,财政支付方式改为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直接支付是由预算单位向财政部门提出支付申请,财政部门开具支付凭证,通过代理银行将资金支付给商品和劳务供应者,主要包括统发工资支出、集中采购支出和额度较大的工程、物品、服务等项支出。授权支付是由预算单位根据财政部门授权,在规定的月度限额内自行开具支付凭证,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将资金拨付到收款人,包括未实行统发的工资支出、分散采购支出和零星支出等。这就使财政部门掌握了财政资金支付的最终环节,对不符合预算管理规定的单位支出申请可以拒绝支付,减少单位支出的随意性。将资金直接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有利于强化预算约束,有利于财政部门及时、全面地了解整个财政资金的流向和流量情况,以便为预算执行分析提供准确的数据。

㈢资金存放方式由财政资金在实际支付行为发生前分散存放在预算单位,改为统一存放在财政部门。改革前,大量财政资金沉淀在预算单位,并在银行低息存储,而政府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缺少资金,却反过来还要向银行高息借贷,加大了政府的运行成本。改革后,只有在预算单位发生实际支付行为时,才引起国库资金的实际支付,即财政资金在实际支付行为发生前,预算单位应支未支的财政资金都保存在国库单一账户和财政预算外资金专户。有利于政府加强资金的统一调度和管理,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最大效益,集中资金办大事。

㈣资金结算方式代理银行先存款后支付,改后先支付后清算。改革前,预算单位必须先在代理银行存有一定数量的资金,代理银行依据预算单位账户实有资金额度控制单位支出。改革后,财政性资金在支付行为发生前均存放在国库单一账户和财政预算外资金专户,而财政零余额账户和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每日的银行存款都为零。财政部门或预算单位开具支付凭证办理支付业务时,暂不动用财政资金,由代理银行先行垫付,并依据财政部门下达的授权支付额度控制单位支出,每日终了,代理银行再与人民银行或财政预算外资金专户开户行进行资金清算。这种做法,改变了目前资金层层下拨的支付方式,基层预算单位无论何时用款,均可在一天之内拨给收款人,减少了资金流转环节,方便了单位用款。

㈤预算执行信息反馈方式由事后反馈改为实时反馈改革前,财政资金层层转拨,支付过程不透明,支出信息只能事后层层汇总后才反映出来,难以及时为预算编制和执行分析提供准确依据。改革后,财政部门、预算单位、人民银行、代理银行等部门通过不同的网络系统进行连接,预算执行信息实时反馈,可及时向有关部门乃至社会公众提供预算执行情况,增加预算执行公开性和透明度,提高了财政管理的信息化进程。

㈥监督方式由事后监督改为全过程实时监督改革前,预算单位重复和分散设置账户,财政资金流经环节过多,对财政资金的支出使用缺乏全过程有效监督。单位自行管理银行账户的使用,并拥有资金实际支配的决定权,导致支出行为随意性较大,资金使用中被截留、挤占和挪用等问题时有发生,特别是一些专项资金,往往落实到具体项目上“短斤少两”。财政部门只能在事后进行检查监督,发现问题往往是“事过境迁”,改革后,单位所有资金统统进入财政国库单一账户体系,财政部门依托现代化的网络技术手段,通过代理银行每天反馈的支付信息,实现对每笔财政资金流向和流量的全过程监控,将传统的事后监督,转变为对预算单位支出全过程进行实时监督。

三、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意义

㈠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以前财政资金拨付都是按照财政管理体制和计划安排的程序一级一级地下拨,每一级都要在银行开设存款账户,资金到了各级单位,由于种种原因不可能及时下拨和使用,这样,不仅拨付环节多,资金运转慢,而且每个单位都多少会有结存的资金闲置。实行国库集中支付以后,有效地解决了财政资金分散、周转慢、使用效率低的问题。同时,也加快了资金的拨付时间,克服了过去因财政资金层层拨付而造成的在途时间长的问题,只要手续齐全,即可及时拨付到用款单位。

㈡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加强了预算管理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对预算单位细化会计核算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预算单位财务工作从核算反映型向决策型转变,同时,由于国库集中支付要求所有财政支出都要做到“先有预算,后有支出”,保证支出严格按预算执行,建立了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财政资金管理新机制,大大提高了预算约束力。

上一篇:移动学习与未来教育下一篇:翻转课堂学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