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国库支付

2024-07-07

财政国库支付(共12篇)

财政国库支付 篇1

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概述

1、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含义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指将国家政策性财政资金放在某个单一的专门账户中, 国家根据资金使用单位规范的预算进行统一支付的行为。

2、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推行意义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推行使我国财政资金的使用减少了许多中间环节, 支付程序更加简捷便利, 同时账户管理的统一强化了财政资金使用的透明度, 规范了单位的预算管理, 提高了资金使用的安全性、有效性。

(1) 增强资金使用计划性、规范性、有效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建立是由以往的财政资金使用单位自行建立账户转变成为由国家统一进行账户设置的制度, 该制度促使支付行为由原来的分散走向了集中, 去除了向资金使用单位拨款这一环节, 由财政部门直接完成支付行为或授权支付, 该种转变使得资金使用单位不再自己管理钱, 而是由国家统一完成资金的管理、支付, 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的透明度, 简化了程序, 使国家能更好地掌握财政资金的去向及使用情况, 增加了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 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并且有效地避免了某些面子工程以及浪费、挪用、随意使用资金等情况的发生。

(2) 进一步规范资金使用单位的财务管理职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对资金使用单位在预算管理、用款计划、申报用款计划等方面的进一步完善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以资金使用单位的预算为基础的, 该制度的实行改变了国家将财政资金拨付到使用单位的传统管理办法,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使用款单位失去了自行配置资金的可能性, 实现了无预算则无支付的情况, 因此为确保预算职能的有效发挥, 资金使用单位在预算编制方面更加细化、规范化、科学化, 从源头上杜绝了资金使用的盲目性、随意性, 进一步规范了资金使用单位预算、用款等行为, 极大地强化了预算在资金管理上的约束力和监督作用, 完善了资金使用单位的财务管理职能。

(3) 促使财政法规的健全。新制度的实施需要有一定的强制性的法规做保障, 因此健全的法律法规是政策顺利实行的强有力保障, 对新制度实行前、实行中、实行后都有有效的规范作用, 只有制定出适合新时期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需要的法律法规, 促使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有法可依、对一些阻碍制度实行的行为违法必究, 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顺利实行。另外, 一项新制度的实行也促使了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及健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问题, 在传统的法律法规不适合新时期国库集中支付改革需要的同时必然会促使相适应的法律法规的诞生, 这对于健全我国财政相关法律法规有着促进作用。

(4) 有利于实现财政支付制度的全面现代化。将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全面运用到财政支付管理中去, 全面实现财政支付制度由传统向现代化的过渡。传统的支付方式是财政资金由单位自行设置账户, 自行管理, 自行支付,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与传统的支付方式有一定的区别, 因而现代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设立仅仅依靠传统的手工作业已不能满足其要求了, 科技的日益发达也要求我们必须摒弃传统的手工作业将现代科学技术运用到财务管理中去。国库集中支付由财政部门通过在所指定银行开设的单一账户来直接完成支付行为, 或通过授权来完成支付行为, 这一系列程序的进行都需要现代科技做保障才能使其顺利进行, 网上用款申请、网上审核、网上支付等行为在借助现代科技的支持下大大简化了业务流程, 提高了工作效率, 同时也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

二、目前我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存在问题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顺利实施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目前虽在实施的过程中已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1、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监督力度有待加强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包含国家财政部门设立的国库单一支付账户、财政零余额账户及经财政部门批准的由预算单位设立的零余额账户等, 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既可用于转账也可进行提现, 但由于在执行过程中缺少一些必要的监督, 导致一些用款单位通过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进行一些规定范围之外的转账或提现, 而所提现金由于缺少必要的监督, 致使大量现金去向不明。

国库支付制度的实行促使财政部门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与商品或劳务供应商直接完成交易行为, 但在交易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 一些用款单位通过伪造用款申请、伪造虚假合同、伪造虚假收款人及虚假收款人账户等行为来骗取国家财产。

2、预算编制有待完善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行在完善资金使用单位的预算管理、发挥预算作用上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但一些单位在预算管理上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如一些单位的预算编制项目不够细化, 预算编制前的一些项目开支论证不充分等问题。预算编制的不完善导致国库集中支付不能直接完成, 资金流入用款单位, 用款单位自行调配资金, 资金使用混乱、分散或资金使用与预算项目不符等问题也随之出现。

3、资金使用单位对国库集中支付认识有待提高

资金使用单位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认识不到位, 一方面, 用款单位并没有从根本上理解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 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推行过程中部分人员出现消极情绪, 不能积极了解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相关业务知识。另一方面, 由于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需要,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会人员工作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调整, 一部分财会人员没有很好地掌握相关的财会知识、法律法规, 不熟悉财会业务流程, 难以满足日常工作的需要的问题, 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推行的进程。

4、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行年份相对较短, 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不够健全, 甚至在某些执行行为上可以说是无法可依, 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建设的滞后严重阻碍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推行的进程, 而已存在的相关法律规定因已不能适应改革了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推行的需要, 而亟待需要完善。

三、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措施

针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行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必须不断进行解决和完善, 以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进一步实施。

1、完善相关监督体系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涉及到国家财政部门、预算单位、银行、商品 (劳务) 提供者等主体, 在完成国库集中支付的行为过程中产生的各项程序都要进行严格的监督。

(1) 对于一些申请授权支付单位的现金管理加强监督, 对其所提取现金的用途、管理等要进一步加强监督力度, 确保资金使用的安全、有效、规范。

(2) 加强国库集中支付的内部监督机制。包括对用款申请、支付审核、银行清算等过程的监督, 实现各个岗位之间的相互制约与平衡, 并对一些大额支付款项进行严格监督及追踪, 以确保资金支付的准确无误。

(3) 要加强国库集中支付的外部监督。一方面, 发挥人民群众的重要作用, 鼓励人民群众公开监督财政支付行为, 尤其是预算单位及商品 (劳务) 提供者等该类支付行为参与者的监督并不断完善相应的投诉、揭发机制, 使群众投诉有门, 增强其监督的积极性。另一方面, 财政部门要建立专门的监督机构, 定期对各类支付行为、银行账户等进行检查, 以确保国库支付的高效、安全、规范。

2、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配套设施建设

(1) 加强各资金使用单位的预算管理, 完善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将各部门预算更加细化, 使得预算管理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要求相适应, 预算尽可能的实现对支付要求的满足。

(2) 更加完善国库集中支付的信息系统建设, 将各类信息及时反馈, 以便更好地实现国库集中支付的安全、高效、简捷。

3、完善资金使用单位的财务管理

各单位在其财务管理上存在一定的差别, 且每个单位费用开支标准并不统一, 这就在无形中给国库集中支付增加了难度, 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之后, 国家相关部门应对单位费用开支进行整理、归类, 制定出一个较统一的费用开支标准, 完善预算单位财务管理, 降低国库集中支付的难度。

4、加强对相关人员的技能培训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 单位账务处理会随之发生一定的变化, 包括会计核算、支付方式等, 为适应工作的需要必须加强对员工工作技能的培训, 使其尽快熟悉新的制度下工作程序、工作要求, 尽快掌握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新规定、新技能, 再加大会计核算的基础性地位的同时也要完善财务人员对预算的全局掌握, 从认识水平和工作技能两方面使员工尽快了解和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推行的必要性, 并使员工真正从思想上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重视起来, 以便更好地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行服务。

四、结语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行, 将原来的由各个单位自行支付集中到由财政部门设立单一账户集中支付, 更大程度上保障了财政资金的安全性, 提高了财政资金等的使用效率, 规范了财政资金的使用行为, 同时也促进了预算单位在预算、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推行是我国新时期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其改革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刘小红: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综述[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09 (9) .

[2]侯志伟:浅谈国库集中支付中会计改革[J].财经界, 2009 (11) .

[3]赵海霞: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集体经济, 2009 (5) .

[4]黑艳萍、苑伟:浅谈国库集中支付的体系构成和基本流程[J].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9 (7) .

财政国库支付 篇2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改变的是财政支付方式,所以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变化不大,只是收入和支出的核算时间和方式上有些变化,但是,预算单位会计核算变化较大。

一、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

(一)财政总预算会计对财政直接支付的资金,根据国库集中支付中心会计每日报来的按部门分“类”、“款”、“项”汇总的《预算支出结算清单》,与人行划款凭证核对无误后,列报预算支出,会计分录为:

借:一般预算支出或基金预算支出

贷:国库存款

(二)财政总预算会计对财政授权支付的资金,根据各代理银行汇总的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授权支付数,与人行汇总划款凭证及支付中心按部门分“类”、“款”、“项”汇总的“预算支出结算清单”核对无误后,列报预算支出,会计分录为:

借:一般预算支出或基金预算支出

贷:国库存款

(三)财政总预算会计对经财政核准的单位预算结余资 1

金,分上下对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的资金进行会计核算,账务处理如下:

1、当年年终,根据经财政核准的“预算单位年终结余资金申报核定表”,按权责发生制列支时,会计分录为:

借:一般预算支出或基金预算支出

贷:暂存款——结转预算结余——**单位

2、下单位实际支用后冲减挂账,会计分录为: 借:暂存款——结转预算结余——**单位

贷:国库存款

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机构执行会计核算

(一)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会计总账科目

“财政零余额账户存款”和“已结报支出”属于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会计核算的内容。国库集中支付执行机构会计是财政总预算会计的延伸,其会计核算按《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执行。根据财政国库支付核算的特点,需要在《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资产类和负债类分别增设“财政零余额账户存款”、“已结报支出”会计总账科目,并设立预算支出明细账。预算支出明细账应当按一般预算支出、基金预算支出的“类”、“款”、“项”分预算单位记载(基本建设支出、科技三项费用、专项类支出要记录到项目)。

“财政零余额账户存款”科目用于核算国库支付中心在代 2

理银行办理财政直接支付金额。本科目贷方登记国库支付中心当天发生直接支付金额;借方登记当天国库单一账户存款划入冲销金额;当日资金结算后本科目余额为零。

“己结报支出”科目用于核算财政国库资金己结清的支出金额,本科目贷方登记当日与国库单一账户结清的支出数额;借方登记年终一般预算支出和基金预算支出的冲转数;当天业务结束后,本科目余额应等于一般预算支出与基金预算支出之和。年终转账时,作相反分录,借记本科目,贷记“一般预算支出”、“基金预算支出”科目。

(二)直接支付会计核算

国库支付中心为预算单位直接支付款项时,根据银行反馈的《财政直接支付凭证》回执联,按部门分“类”、“款”、“项”列报预算支出,会计分录为:

借:一般预算支出或基金预算支出——财政直接支付

贷:财政零余额账户存款

国库支付中心每日将按部门分“类”、“款”、“项”汇总的“预算支出结算清单”与人行国库划款凭证核对无误后,送总预算会计结算资金,会计分录为:

借:财政零余额账户存款

贷:已结报支出——财政直接支付

(三)授权支付会计核算

国库支付中心对于授权支付的款项,根据代理银行报来 的“财政授权支出日报表”,与人行国库划款凭证核对无误后,列报支出,并登记预算单位支出明细账,会计分录为:

借:一般预算支出或基金预算支出——单位零余额账户额度

贷:已结报支出——财政授权支付

(四)年终结账

国库支付中心对年终财政核准的单位预算结余资金,分上下对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的资金分别进行会计核算。

1、对直接支付资金的账务处理如下:

(1)当年年终,根据财政核准的《预算单位年终结余资金申报核定表》,按权责发生制列支,同时视同支付凭证清算,将已结报支出挂账,会计分录分别为:

借:一般预算支出或基金预算支出

贷:暂存款——结转预算结余——**单位 借:暂付款——结转预算结余——**单位

贷: 已结报支出——财政直接支付

(2)下单位实际支用后,根据银行支付凭证回执联冲减挂账,并将“预算支出结算清单”与人行划款凭证核对无误后进行清算,会计分录分别为:

借:暂存款——结转预算结余——**单位

贷:财政零余额账户存款 借:财政零余额账户存款

贷:暂付款——结转预算结余——**单位

2、对授权支付资金的账务处理如下:

(1)当年年终,根据财政核准的《预算单位年终结余资金申报核定表》,按权责发生制列支,同时视同支付凭证清算,将已结报支出挂账,会计分录分别为:

借:一般预算支出或基金预算支出

贷:暂存款——结转预算结余——**单位 借:暂付款——结转预算结余——**单位

贷:已结报支出——财政授权支付

(2)下单位实际支用后,根据代理银行报来的“财政授权支出日报表”,与人行国库划款凭证核对无误后,冲减挂账,会计分录为:

借:暂存款——结转预算结余——**单位

贷:暂付款——结转预算结余——**单位

(五)年终,国库支付中心将预算支出与有关方面核对一致后转账时,会计分录为:

借:已结报支出

贷:一般预算支出或基金预算支出

(六)国库支付中心对批准下达各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的用款额度,不作正式会计分录,但需要备查登记。

三、行政单位会计核算

改革后,行政单位会计核算有两个方面新的内容:一是新增了“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的核算内容:二是新增了无货币资金收入和支出业务的拨入经费和经费支出的核算内容。

(一)“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的会计核算

在授权支付方式下,预算单位在计划环节和支付环节都要进行账务处理:为了核算在授权支付方式下财政部门给预算单位下达的用款额度的使用情况,在行政单位会计的资产账户中增加一个“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账户。该账户借方用来反映财政授权的支出额度,贷方用来反映用款单位已经签发的支出数,即额度的减少数,余额一般在借方,表示尚未支用的额度。

1、对财政下达的授权支付额度,预算单位分别根据代理银行盖章的 “财政授权支付额度到账通知书”与分月用款计划核对后记账。

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贷:拨入经费——财政授权支付

2、预算单位从零余额账户支付时,会计分录为:

借:经费支出、库存材料等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3、预算单位从零余额账户提取现金时:

借:现金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支用现金时:

借:经费支出、库存材料等

贷:现金

(二)在直接支付方式下出现了无货币资金收入和支出业务的拨入经费和经费支出的核算内容。

当财政部门将款项直接支付到用款单位或劳务供应商时,在账务处理上,预算单位根据已审批的原始发票和相关附件以及市财政返回的《财政直接支付申请书》、代理银行转来的《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记账。

会计分录为:

借:经费支出、库存材料等

贷:拨入经费——财政直接支付(财政在确认支出时,预算单位同时确认拨入经费)

如果财政直接支出部分的支出构成新增固定资产的,应同时

借记“固定资产”

贷记“固定基金”科目。

(三)年终决算仍由各预算单位负责编制、并逐级汇总,由主管部门上报市财政局。

实行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在汇总资产负债表时,仍要将上下级之间的对应科目数字进行冲销处理,根据年终结账前的会计报表编制。

除了资产、收入和支出账户的核算有变化外,行政单位的其他账户的核算没有太大变化。但要说明的是,在现行国库单一账户制度下,行政单位的“银行存款”账户,其核算的内容改变为行政单位的自筹资金收入、以前结余和各项往来款项等,已没有财政性资金的内容。

四、事业单位会计

支付方式改革以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增加的内容与行政单位相同,其会计核算除了会计账户科目名称有所差别外,其他类同。

(一)“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会计核算

实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后,事业单位仍执行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根据财政国库制度改革的特点,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资产类增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会计总账账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账户属资产类账户,用于核算预算单位在财政下达授权支付额度内办理的支付业务。本账户借方登记收到财政下达的授权支付额度;贷方登记授权支付支出数。

1、对财政下达的授权支付额度,预算单位根据代理银行盖章的“财政授权支付额度到账通知书”,与分月用款计划核对无误后记收入账。

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贷:财政补助收入——财政授权支付

2、预算单位从零余额账户支出时,会计分录为:

借:事业支出、材料等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3、预算单位从零余额账户提取现金时:

借:现金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支用现金时:

借:事业支出、材料等

贷:现金

(二)直接支付方式下,出现无货币资金收入和支出业务的财政补助收入和事业支出的会计核算

1、对财政直接支付的支出,预算单位根据已审批的原始发票和相关附件以及市财政返回的《财政直接支付申请书》、代理银行转来的《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记账。

借:事业支出、材料等

贷:财政补助收入——财政直接支付

如果财政直接支出部分的支出构成固定资产的,应同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

(三)年终决算仍由各预算单位负责编制、并逐级汇总,由主管部门上报市财政局。

实行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后,主管部门和上级

单位在汇总资产负债表时,仍要将上下级之间的对应科目数字进行冲销处理,根据年终结账前的会计报表编制。

在现行国库单一账户制度下,如同行政单位一样,事业单位的“银行存款”账户,其核算的内容改变为事业单位的自筹资金收入、以前结余和各项往来款项等,而没有财政性资金的内容。

五、建设单位会计

(一)对财政授权支付由财政下达零余额账户的用款额度,建设单位应予记账,并在资金占用类增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会计总账科目进行核算,会计分录为:

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贷:基建拨款——本年基建预算拨款等——财政授权支付

(二)建设单位从零余额账户支出时,会计分录为:

借:器材采购、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待摊投资等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三)建设单位从零余额账户提取现金时:

借:现金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支出现金时:

借:待摊投资等

贷:现金

(四)对财政直接支付的支出,建设单位根据已审批的原始发票和相关附件以及市财政返回的《财政直接支付申请书》、代理银行转来的《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记账。会计分录为:

借:器材采购、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待摊投资等

贷:基建拨款——本年基建预算拨款等——财政直接支付

六、行政、事业、建设单位年终结余资金账务处理:

(一)设立“财政应返还额度”科目

在资产类(资金占用类)增设“财政应返还额度”科目(事业单位编号125,行政单位编号115,建设单位编号235)。财政直接支付年终结余资金处理账务时,借方登记单位本财政直接支付预算指标数与财政直接支付实际支出数的差额,贷方登记下实际支出的冲减数;财政授权支付年终结余资金账务处理时,借方登记单位零余额账户注销额度数,贷方登记下恢复额度数(如单位本财政授权支付预算指标数大于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下达数,借方需同时登记两者差额,贷方登记下单位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下达数)

(二)财政直接支付年终结余资金账务处理

行政事业单位、建设单位年终依据本财政直接支付预算指标数与当年财政直接支付实际支出数的差额作相关会计账务处理:

1、行政单位

借:财政应返还额度

贷:拨入经费

2、事业单位

借:财政应返还额度

贷:财政补助收入

3、建设单位

借:财政应返还额度

贷:基建拨款--本年基建基金拨款等

下行政事业和建设单位对上结转的支出指标(支付系统“资金来源”栏显示“上年结转”,切忌不可与本年下达的支出指标混淆),按国库集中支付流程重新报批用款计划,在发生财政直接支付支出时,借记支出类科目,贷记“财政应返还额度”科目。

(三)财政授权支付年终结余资金账务处理

1、年底额度注销账务处理

行政事业单位、建设单位年终依据代理银行提供的《财政授权支付到账通知单》负数冲销结余未使用授权额度,会计账务处理相同。

借:财政应返还额度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2、如单位本财政授权支付预算指标数大于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下达数,凭财政部门审核签字盖章的支出指标(额度)结余结转审核表,根据两者间的差额作相关会计分录:

(1)行政单位

借:财政应返还额度

贷:拨入经费

(2)事业单位

借:财政应返还额度

贷:财政补助收入

(3)建设单位

借:财政应返还额度

贷:基建拨款--本年基建基金拨款等

下行政事业和建设单位对上冲销的财政授权额度和结余结转的支出指标(支付系统“资金来源”栏显示“上年结转”,切忌不可与本年下达的支出指标混淆),按国库集中支付流程重新报批用款计划,属于财政授权支付的,重新下达授权额度,收到代理银行打印的《财政授权支付额度到账通知单》时,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贷:财政应返还额度

七、对账

(一)财政局总预算会计在处理完当月账务后,分别与人行国库科和国库支付中心会计核对账务。

1、与人行国库科核对月末存款余额,对账内容为“国库单一账户”结存数、支出数,对账单由人行国库科提供。

2、与国库支付中心会计核对预算支出按部门分“类”、“款”、“项”的支出数,对账单由国库支付中心提供。

(二)国库支付中心会计在处理完当月账务后,分别与财政局总预算会计、代理银行和预算单位核对账务。

1、与财政局总预算会计对账,对账内容主要包括:按部门分“类”、“款”、“项”的财政支出的当月发生数和当年累计发生数,对账单由国库支付中心会计提供。

2、与代理银行对账,对账内容主要包括:“财政零余额账户”当月按部门分“类”、“款”、“项”的财政直接支付数;同时核对各预算单位“财政授权支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额度支用数”和“财政授权支付额度结余数”,对账单由代理银行提供。

3、与预算单位对账,对账内容为按预算单位及所属各级预算单位汇总的分“类”、“款”、“项”的预算支出总数,其中包括:财政直接支付数、财政授权支付的额度数、支用数、余额数,对账单由国库支付中心会计提供。

4、每月5日前,预算单位分预算科目类、款、项汇总所属各级预算单位上月“单位零余额账户”支出情况(含电子文档)以及提取现金的分类、款、项实际支出数,报国库支付中心,并将已提取未支用的现金数额单独反映。

(三)预算单位在处理完当月账务后,应就其“零余额账户”与代理银行核对财政授权支付的额度、支出数、额度结余数,对账单由代理银行提供。经双方签证后的对账单由预算单位随同月份会计报表逐级上报。每日终了,预算单位应计算当日现金收入合计数、现金支出合计数和结余数,并将结余数与实际库存数核对,做到账款相符,编制“库存现金日报表”。

财政国库支付 篇3

【关键词】经济转型期;集中支付;深层次分析;解决方案

各项事业的发展与推进,都离不开国家资金的支持,为避免国库拨款的不合理利用,实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已成改革的必然选择。但是在政策的落实过程中,特别是市县一级,存在各种现实阻力与问题,导致政策不能有效的推行。

一、国库集中支付及财政监督的理论基础

1.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程序

简言之,国库集中支付就是把国库作为唯一的账号资金支出点,其资金的流动过程不经中间环节的作用,直接到达资金所需账户,从而有效避免了资金流动中的分散、迟缓、损失等问题。从目前我国的财政国库支付现状看,支付程序大致分为两类。

其一是财政直接支付程序。首先财政局的负责人员对提出资金援助的单位或企业进行资金调查,核实单位或企业的资金预算,经过系统的统计与数据整理。将信息录入到国家财政支付系统当中,交由国家一级的预算审核部门进行审理,经确认无误进行资金支付的,要填写相应的表格并把支出款项录入系统。这类支付方式主要应用于大规模的公共产品采购,单位或企业工资发放以及社会事业的专项拨款。

其二是财政授权支付程序。预算单位以月为分割点,按时向上级报告本月的财政支出与款项支出计划,上级财政部门对报告进行仔细审核,在确保其真实有效性之后,上报国家国库支付中心。经财政部授权许可之后,与下属各大商业银行进行核算工作,最后将信息录入国家财政系统。此类支付方式多应用于各基层单位的日常办公用品花费、临时性公务出差、公务接待等。

2.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特点

国库账户的唯一性是我国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的最显著特点。在以往的支付过程中,由于账户过于分散,资金的监管不到位,加上地方财政部门存在资金不合理利用等问题,导致资金的运行过程中出现滞留、减损等乱象,我国国库资金支出与地方政府的收据对接不统一,常常引发一系列财政问题。通过设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能够改变上述弊端,从而确保了资金的正常流动,减少了改革阻力,保障了我国地方经济事业的稳步进行。

二、地方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中存在的问题

1.运行过程中国库集中制度显现的问题

我国的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尚处于初期阶段,运行过程不可避免出现各种碰壁现象。需要在整体运行良好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和完善。

基础工作有待完善。地方级的国库集中支付环节包括地方企业和机关单位的月资金申请报表、单位财务处的资金审核、相关管理层的预算批复、会计结算、资金款项的上报、国库统一拨款等,整个流程繁琐冗杂,办事效率低下,常常导致基层企业和单位专项用款不能及时到位,延误了正常工作的进行。

授权支付比重过高。在地方的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过程中,由于相应的制度建立不完整,没有形成系统有效的监督体系,导致各单位在员工工作支出、办公用品大宗采购、出差补助费等方面没有做到有效监管。常常由下属的部分授权单位自行办理,造成资金的流失与浪费。

预算外资金尚未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由于我国现有体制模式的制约,基层单位的资金上报需要层层审批,极易出现上下级对接不统一的现象,造成部分预算外的资金落入私人口袋,逃脱了相关监察部门的监督。如果不能有效的解决这类弊病,就会使得资金利用率低下,扰乱正常的财产分配,影响基层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2.财政体制配套改革的缺失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现实运行过程中受到多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如果不能够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消除不利因素,就无法保护地方单位的合法权益。

部门预算编制精细度和科学度不够。首先,由于改革的不断进行,集中支付的科学性得到改进,但是相应的从业人员没有活动及时的技能更新,仍然采用旧有的工作方法对财政资金进行审批,造成了前后对接不统一,预算流于形式等现象。其次,部门预算编制精细度和科学度不够。比如部门预算仅明细到项目,项目具体内容及构成在预算中反映不出来。不仅如此,目前在某些资金的分配上,仍然存在二次分配问题,即财政将资金切块给部门,部门进行再次分配,使国库集中支付缺少明确的依据。再次,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不完整或不切合实际。由于政府对地方部门的采购工作不能做到完全的监督,加上部分单位故意虚报财政预算,导致政府在统计工作中出现预算编制过高或超出预支的现象。

三、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对策思考

1.建立健全国库集中支付相关制度体系

近年来,我国相关立法部门一直致力于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完善和改进,相继出台了许多规章制度。但是我们应该看到,集中支付的实行过程中会遇到千变万化的困难,地方政府的权责不一致,少数单位投机取巧,审批程序繁琐冗杂等,都制约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正常运行。因此必须建立一套自上而下、由内而外的统一化管理模式,积极协调地方单位、地方政府、国家财政部门、各大代理银行的统一规范运作。

2.简化国库集中支付流程,完善国库集中支付运行机制

党的十八大提出,对各项审批程序要做到简政放权。这对于目前国库资金支付过程中的层层审批现象有很大帮助。通过简政放权,能够有效避免资金下放过程中不必要的审批程序,使得国库集中支付简便易行,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流入地方单位,提高工作效率。

四、结语

国库集中支付财政监督职能思考 篇4

一、工资、津补贴审核

工资审核主要注意以下方面: (1) 核对工资支付数。按“工资支付数=工资应发数+补发数-减发数”确定。 (2) 统发工资原始单据与统发数据信息核对。首先核对统发工资书面资料与统发工资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和项目;核对完成, 生成支付令后, 再次核对统发工资书面资料与支付系统中生成的支付信息。 (3) 审核工资支付申请的预算科目、预算项目、经济科目、支出类型、资金性质等。一般而言, 工资支付申请的预算科目为“行政运行 (事业运行) ”、预算项目为“经常性经费”、经济科目为“工资福利支出———基本工资”、支出类型为“工资支出”, 资金性质视预算安排决定。 (4) 核对“人员基本经费”用款计划及预算指标。如果超计划, 通知单位补报;如果超指标, 通知单位申请追加或通过其他方式解决。 (5) 核对收款人信息。主要核对统发工资开户行、账号等信息。

津补贴审核主要注意以下方面: (1) 接受津补贴支付申请时, 首先核对该预算单位津补贴发放控制数以及发放进度。如符合津补贴政策发放要求, 并在正常发放进度以内的, 接受支付。 (2) 审核所需单据是否齐全。主要包括《预算单位财政直接支付申请书》、《公务员津贴补贴发放表》。在审核《预算单位财政直接支付申请书》时, 要核对签章是否齐全、真实、有效。 (3) 根据本年度单位部门预算指标, 审核单位津补贴支付申请的预算科目、预算项目、经济科目、支出类型、资金性质等是否正确。 (4) 审核通过后, 支付机构经办人员在支付申请书上签章, 并及时统计单位津补贴发放进度。

二、政府采购审核

政府采购审核内容主要有: (1) 审核所附单据是否齐全。包括政府采购工程、货物、服务正式发票、政府采购合同、审验付款通知书、政府采购确认书及备案表, 以及《预算单位财政直接支付申请书》一式两联。如预算单位购置小汽车, 需附《行政事业单位采购汽车审批表》。审核《预算单位财政直接支付申请书》, 检查预算单位公章 (财务专用章) 和单位负责人、复核人和经办人签章是否齐全, 是否与单位报送的“预算单位财政拨款印鉴卡”预留的单位相关人员签章一致。 (2) 根据政府采购支付申请以及单位年度部门预算指标数, 审核该项支出的预算科目、预算项目、经济科目、支出类型、资金性质等是否正确。政府采购支出预算科目、预算项目、资金性质视单位部门预算安排决定, 其经济科目一般选择“其他资本性支出———办公设备购置、专用设备购置、交通工具购置、信息网络购建”等科目, 支出类型为“物品与服务采购支出”。 (3) 核对收款人。根据预算单位提供的政府采购资料, 核对收款人名称、开户银行及账号信息。 (4) 在政府采购支付审核过程中, 要特别注意列入政府采购预算, 或应当进行政府采购而未实行政府采购的支付事项。 (5) 审核无误后, 由经办人在“财政直接支付申请书”经办人处签章并填写审核日期。

三、适宜财政直接支付的其他支出审核

适宜财政直接支付的其他支出主要是指单位的零星开支, 该部分支出重点关注专项经费。审核时其注意事项主要包括:一是根据本年度单位部门预算控制数或年度正式预算指标, 审核单位支付申请的预算科目、预算项目、经济科目、支出类型、资金性质等是否正确。该项审核特别要关注支出是否符合部门预算的要求, 专款是否专用, 专款是否有挤占、挪用的现象。此外, 还要审核该项目预算使用的进度, 如超预算, 停止支付。二是原始单据真实性、有效性审核。原始单据真实性审核主要关注原始单据的内容与支付令的内容是否一致, 用途等项目是否有漏列, 其次要重点关注五项费用的附件, 详细内容如表1所示, 对附件不全的支付凭单, 作退票处理。三是审核无误后, 由经办人在“财政直接支付申请书”经办人处签章并填写审核日期。

参考文献

完善县级财政国库支付改革的思考 篇5

珙县人民政府罗国书

四川省自2002年起,实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珙县作为四川省国库支付改革的试点县,在改革过程中,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重点剖析珙县支付改革的基本实践,提出进一步完善县级财政国库支付改革的观点和对策。希在县级财政国库支付改革中有所参考价值。

一、珙县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一)主要做法

1、提前做好“金财工程”整体规划和建设,为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成立了以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财政、银行、税务、监察、审计等部门为成员的“金财工程”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财政局。2003年底,对“金财工程”进行了整体规划和统一布局,为全县的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2、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确定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模

2004年7月,制定了《珙县县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确定“国库集中收付与会计集中核算相结合”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模式。

3、搞好宣传培训,为顺利启动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奠定基础

2004年9月17日,珙县召开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动员大会,正式拉开县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序幕。县财政部门有针对性地对相关人员进行

了多种形式的宣传培训,宣传改革必要性,培训具体操作,基本消除了改革可能遇到的障碍。

4、搞好协调,确保改革顺利进行和圆满完成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是传统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根本性变革,涉及单位多、范围广。珙县在实施改革前,作了充分的准备。一是多方筹备资金,确保改革需要。二是事先向市委、市政府和上级财政部门汇报,争取上级支持。三是协调好财政与电信的关系,确保网络畅通;并注意处理好与预算单位、人民银行、专业银行之间的关系。

(5)搞好试点,为推进改革打牢基础

在省、市财政部门的指导下,珙县于 2004年9月正式启动集中支付和集中代理会计核算改革试点,2004年11月全面推广,截止当年底,将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全部纳入国库集中支付,为珙县推进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坚实基础。

(二)改革取得的成效

1、规范了支出管理,强化了预算约束,提高了单位财务管理的意识和水平。改革实施以来,各单位均能认真按照用款申报计划申请和财政规定的资金用途使用财政资金,资金使用的计划性、科学性和规范性都相应得到了加强。

2、强化了财政监督,有效地从源头上遏制了腐败。财政部门运用信息网络系统全过程实时监控单位资金的支付活动,使资金在“阳光”下运行,加强了资金支付安全性,有效地从源头上遏制了腐败行为的发生。

3、规范了财政管理,提升了县级财政管理水平,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一是解决了财政资金层层拨付、流经环节多的问题,方便了预算单位用款,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二是部门预算编制更加细化和明晰,各业务科室的职能

随着改革的需要进行相应调整,促进了财政部门服务水平的提高和服务形象的优化。

4、增强了县级财政宏观调控能力。通过财政国库制度改革,解决了过去各预算单位将财政资金多头开户的问题,便于县级财力的集中调度。

二、县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存在的问题

1、取消单位会计监督机构,与《会计法》有关规定相悖,加大了财政风险 一是实行集中核算后,取消了单位会计核算,也取消了单位会计监督机构,不符合《会计法》的有关要求。二是由于县级财力普遍困难,有的县级部门预算公用经费标准普遍偏低,预算单位公用经费严重不足,挪用专项经费弥补公用经费不足的情况比较普遍;有的县干脆将部门预算公用经费下到目级大类,由预算单位自己调控,这样就造成在国库集中支付环节预算科目混用的情况比较严重,不符合会计制度的规定。三是支付中心会计核算人员属于代理记账,无时间参与单位经济业务发生的全过程,对原始凭证的真实性无法审核,会计核算风险大。

2、系统清算时间与县人民银行资金汇划清算系统清算时间错位

造成两大不便:一是单位资金不能及时支付,单位意见较大。二是支付中心、总会计、人民银行之间对账较为困难,为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带来了极大不便。

3、运行成本较大,县级财力无法承担

“金财”工程中,单光纤租赁费、网络租线费、办公耗材及维护人员工资等几项每年开支共计约31万元。这对于一个县级财政而言,费用实在太高,若增加县级预算单位,费用将呈几十倍增长,县级财力根本无力承担。

4、金财系统存在的其它问题

一是工资软件存在不安全因素。金财系统开发的工资软件无代理银行(农行)的配套解密软件,造成农行只能将工资数据从软盘导入到“EXCEL”表中进行转

换,存在不安全因素。二是支付系统与部门预算指标管理不匹配。由于县级财力不足,多实行粗放下达指标和计划,不能实现与预算管理的有效衔接。

三、完善县级财政国库支付管理的对策思考

(一)科学设立机构,规范工作职能

一是上级财政部门和人事编制部门应加强协调沟通,科学设立国库管理和执行机构,形成全国一盘棋,解决不同地方基层县级国库集中支付机构级次不一样问题,以利于人力资源的优化整合和工作效率的提高。二是细化现有预算管理职能,建立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三分离机制。三是调整预算外资金管理机构的职能,实行收支完全“脱钩”。取消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的编制工作,将编制预算计划的职能划入财政预算编制机构;取消预算外资金管理机构的资金分配职能,将其对预算单位核拨支出的职责转入财政国库集中收付机构。四是加强对各预算单位及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财务管理。主要培训职业道德、财经法律法规和计算机和现代管理等三个方面知识。

(二)取消各类库外资金专户,各种资金全部纳入集中收付

现各预算单位及财政内部仍然保留着部分资金专户,从而形成了大量的库外资金。这与建立完善的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解决的办法就是将现有的各单位及财政内部的各类专户全部取消,在国库集中收付机构统一开设特色专户,实行“一个口进,一个口出”的“漏斗式管理”,堵住“管涌”,发挥国库单一账户的“总阀门”作用。同时,上级财政部门在制定有关财务管理制度的时候,不要强令地方建立上下贯通、名目繁多的各类专户,避免给地方在推行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方面设置障碍。否则,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集中”目标将难以实现。

(三)改单一的对“资金总量控制”为“对资金总量和预算指标”的双控控制

支付中心不仅担负着对单位资金总量的控制,而且更重要的是按照年初部门预算对单位的各项预算指标实施控制和监督。为此,县级财政部门在具体处理过程时,要深入到管理各环节,实现对财政资金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管。在监管手段上,充分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建立财政国库动态监控系统,实现对财政资金交易活动的全过程跟踪监控。在监管机制上,一是建立财政资金支付主体之间的相互制衡机制。用款计划的申报、审核、批复以及资金的申请、审核、复核、支付令下达、代理银行支付、银行间清算、会计核算、信息管理等各个环节相互独立、相互制约。二是建立资金申请、审核、复核、支付令下达、代理银行支付、银行间清算以及预算外收入收缴全过程的监控机制。三是建立财政资金支付使用的外部监督机制。财政部门要对预算单位和代理银行实施外部监督管理。通过以上措施,建立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督两道“防线”,从而有效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

(四)强化资金运作,确保国库沉淀资金增值。

随着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过去沉淀在预算单位账户的资金集中到了银行国库账户。国库作为银行一个特殊的大客户,应适应市场经济环境,契合机制优化的要求。为此,财政部与人民银行应尽快出台相关的法规,如允许地方政府发行现金管理券、允许国库剩余资金向商业银行贷款等,优化国库资金运作的环境和氛围。县级财政要树立新型的“理财观”,在确保财政支出需要和国库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国库闲置资金余额最小化、投资收益的最大化。

(五)进一步完善国库管理改革制度

实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之后,国库资金总量增加,块头增大。县级政府在调控这笔为数可观的资金时,要谨慎运作,防止资金相互“垫背”而导致出现新的挤占、挪用等隐性财政风险。一是妥善处理好“并户不并账,分账不分钱”的问题。二是针对运行中的相关问题,建立健全国库改革制度,如内部稽查制度、限时办结制度、内部股室相互审核制度等,并切实做到以制度管事、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钱;三是建立财政部门、人民银行、预算单位相互制约的内部监督机制,防止出现管理漏洞。

(六)加快财政、国库、银行之间的信息网络建设步伐

财政国库支付 篇6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是以建立和完善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所有财政性资金都必须纳入到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中,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中的有关账户直接支付到商品或劳务供应者的财政资金运作方式的根本性改革。其目的是通过以国库集中支付方式改变原有分散拨付财政资金的办法,实现改变财政资金由部门和单位分散掌握和安排,大量资金在部门和单位长时间滞留,财政支出信息反映迟缓,财政审计监督滞后的现状,达到规范财政支出行为,加强财政监督,规范财政资金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从体制、机制和源头上预防腐败现象发生。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主要优点:

一是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过去财政资金支付层层拨付、财政收入层层汇缴、资金流经环节多,从制度上解决以往资金管理中存在的截留、挤占、挪用等问题。成立会计核算中心后,核算中心严格从制度上和运作程序上规范了各单位财务行为,从源头上杜绝了单位违规开户、私设小金库、坐支、截留、挪用财政资金等问题产生,初步形成了具有前瞻性和预防性的监督机制。

二是有利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现象的发生。财政性资金拨付一次到位,且每一项开支都须经过集中支付中心严格审核,不合格的票据不予报销,加大了单位财务收支的透明度,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密切了干群关系,为制止各种违法行为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线,有力地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

三是有利于资金调度,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增加了资金的透明度,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有利于合理调度财政资金,保证了各部门、单位的重点资金以及广大干部职工工资的按时拨付到位。增强了财政部门的资金调度能力,满足公共需要。实行集中会计核算和国库集中收付后,所有财政性资金全部由财政部门国库股集中管理,从而使财政部门具有一定的银行功能,成为政府的资金管理中心,有利于对资金进行统一调度和管理,优先保证公共支出,促使财政支出向保证重点、结构合理、管理规范、廉洁高效的方向发展。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后,取消各单位的银行账户,支出单位的财政资金集中在会计核算中心的单一账户,原来各单位积累的大量资金可以变成财政的调度资金,有利于财政部门对资金加强统一调度和管理,使资金调度更加灵活。

二、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对财政预算管理审计影响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取消预算单位实有资金账户,财政资金存放在国库单一账户上,对预算单位下达用款额度,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将资金支付给收款人,单位对资金的管理由过去的资金流,变成现在的信息流,即单位用钱不见钱。对政府审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审计对象进一步明晰。按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的要求,部门所有财政性资金都纳入单一账户体系核算管理,过去各部门的国库单一账户将成为预算执行审计的重点对象。审计只要搞清部门财政国库账户的收支增减变化情况,就能掌握部门财政收支状况的全部。

二是审计的重点与方法有侧重。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部门,不再拥有真正财政预算资金,得到的只是一个财政部门批复的预算指标,因此在部门本级发生截留收入、挤占挪用资金、私设“小金库”等问题的可能性将大大减少。但是部门通过国库单一账户将财政资金支付到具体的预算单位后,通过预算单位再次转移资金、挪作他用的机率却大大增加。因此在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时,要紧紧抓住两头:一是重点对财政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合法性进行审计,从源头上堵住骗取财政资金的可能性;二是沿着资金使用的轨迹进行跟踪审计,从而发现财政预算资金被转移挤占挪用的线索。

三是计算机审计手段进一步充分利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施后,部门单位的所有一切资金运作均要通过现代的电子银行信息支付系统,财务会计核算基本实现了电算化,财政也建立了一系列相应的财政管理信息系统。由于有了这些系统,单位财务的基本信息和资金的一切动态都能通过这些电子管理系统及时、快捷地反映出来。因此,作为审计机关,必须及时转变审计观念,转换审计模式,改进审计方式,创新审计方法,尽快从传统的手工审计向计算机审计转变,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学好用好计算机技术,大力推进计算机辅助审计,积极应对审计环境的变化和发展;必须积极探索效益审计的路子,努力扩大审计空间和领域,促进审计质量的提高;必须在坚持账目基础审计法的基础上,着力现代审计技术方法的运用,全力提高审计监督的层次和水平。

三、如何开展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的预算执行审计工作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部门的财政预算资金将不再全部通过部门本级拨付,而是由国库采取授权支付方式拨到用钱的预算单位,这样仅仅通过对部门本级的审计就无法看到部门全系统的全部收入和支出状况,必须跟着财政预算资金去向,扩大审计的覆盖面才能掌握部门系统财政预算资金管理使用的全貌。同时,部门当年可动用财政资金也不仅是当年财政部门批复和追加预算的总和,还要包括上年的预算指标结余,部门的年末结余也不再是总预算会计制度概念下的“以拨作支”后的结余,同时也包括部门全系统所属预算单位的预算指标结余。这样,给审计在反映部门当年收入、支出和结余状况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审计部门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审计:

一要突出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审计。一是要重点审计部门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审计预算编制是否按照要求细化到二级单位和具体项目。项目经费预算编报的项目内容是否真实、基本支出预算中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预算的编制依据是否准确、定额标准是否合理等等。二是要重点审计预算执行的真实、合法和效益。审查预算追加或调整是否真实、是否符合法定程序;审查是否严格按照预算规定的用途使用预算资金,有无直接或变相改变资金用途、虚列和转移经费的情况;对下级单位经费是否及时拨付、是否按进度拨款,有无截留、挪用、无预算拨款的情况;各部门管理使用的财政专项资金的经济性、效率和效果如何等等?三是要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审计。审计非税收入来源是否合规,有无超标准、超范围、乱收费等问题。收入是否及时上缴国库,有无隐瞒收入,私设“小金库”等问题。

二要突出政府采购的审计。一是要审查财政政府采购主管部门采购计划、资金的安排、招标的组织、资金的拨付情况;审查政府采购工作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评价政府采购效果;二是要调查政府采购的商品使用单位,看政府采购的商品是否符合部门的工作需要,质量如何、价格如何,是否偏高,审计当年采购的商品,有无应通过政府采购而擅自采购的问题等。

三要突出公务卡结算审计。在预算执行审计工作和财务收支审计中,要将公务卡结算制度改革纳入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的重要内容,重点审查非公务卡结算资金的去向及原因,并对违规使用现金的行为进行严肃的处理处罚。对未实施公务卡改革、公务卡使用频率偏低、财务制度不健全以及提取现金较多的预算单位作为审计监督的重点,对发现的违规违纪问题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四要突出财政拨付的专项资金审计。这是开展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的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重点。监督各项财政性专项资金是否充分发挥了效益,对部门收入的合法性及其结构进行审查和评价,看其有无收入不纳入预算、截留挪用预算外收入、收入不合法,以及收入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对部门经费支出的合法性、效率性及其结构进行审查和评价,分析各项支出是否适当,有无铺张浪费、扩大行政成本、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对政府关心、群众关注的重点资金和专项经费进行效益审查和评价,重点揭示因资金管理不善、决策失误而造成投资重大损失浪费和国有资产流失等严重问题。

财政国库支付 篇7

一、公共财政主要体现在进入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基础上所建立的一些预算制度和管理体制

将政府和市场等方面所尽到的一些职责进行相对的区分是公共财政理论的主要特点。由财政部门实施进一步的管理, 充分做好份内工作, 并严格的做到不缺席, 不越位。财政管理的范围也要划分的十分明确, 对于不属于自身职责范围的事物要严格做到决不插手, 严格做好属于市场相关机制的一些事项, 同时财政也需要退出这一控制区域, 并能够有效的满足社会的需求, 为社会更好的服务。现阶段财政的资金在支付等方面最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方式, 即财政进行直接支付的方式以及财政进行授权支付的方式。

(一) 公共财政采取的措施

为了避免财政资金被截流、挤占和挪用现象的发生, 财政部门需要实行国库集中支付。预算单位在预算过程中一般情况下不直接接触资金, 同时还对没有进行支付的资金暂时存储在国库单一账户中。为了保证财政资金的公开化、透明化和高效性的特点, 让财政更好的执行好这项任务, 并得以实现财政的公共性, 必须要制定好与其相适的制度, 并做好预算执行管理。公共财政要提高财政资金的运作效率, 一定要注意它的规范、安全等方面的风险。

(二) 国库集中支付运作方式改革前, 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1.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前, 所有单位没有做好事前的监督工作和事中的控制工作, 导致财政部门在预算单位的资金使用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风险。由于一些预算单位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 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重复以及一些分散账户进行违反相关规定的操作, 从而导致财政方面的一些资金流转环节过于繁多, 财政部门无法在全过程进行十分有效的监督, 这也是一个极大的漏洞。预算单位拥有资金实际支配的决定权, 从而导致一些支出的行为过于随意, 而且所支出的金额也比较大, 造成资金在使用等方面容易出现资金被截流或者私自被挪用等现象, 这种现象便会导致财政资金严重缺乏的情况。由于公共财政的一些项目资金在所发放的时候, 往往都会被明确的落实到一些更为具体的项目上, 所以会经常出现一些“剥皮”的现象。这个时候财政部门只能采取一些补救的行为, 将事前一些所支出资金的单据或是相关的财务报表等资料进行重新的审查, 进而做到监督的作用, 但是这些后补的审查基本上没有任何意义, 同时也起不到什么作用。因此, 在项目资金发放之后, 都会存在一些违法违纪的行为, 造成资金出现被截流或是被私自挪用的现象, 然而这些行为是相关部门无法去制止的, 就会形成一种不好的风气, 从而很难执行资金管理等相关制度。

2.在公共财政等方面, 相关部门所要做的就是将全部的资金进行一定详细的细分。最主要的是将这些资金进行分散支付和存储, 并进行分批处理, 然而在实施这种处理方式的时候很容易造成一些矛盾, 其主要表现是在于财政等方面的资金出现了大批量的滞留。所有资金都存储在预算单位账户上, 针对这些资金所使用的效率并不是很高。由于受到这个因素的影响, 加大了一些政府资金等方面的运行成本。目前, 一些事业单位所投入的大部分资金都在逐渐进行支付的过程, 这种情况就造成了所有的预算资金有很多都未能按照约定的期限进行拨付。在各个单位所形成的一些现象就是大量的财政资金出现大批的沉淀情况, 同时在银行里面所出现的低利息的存储情况也是导致这种原因所出现的主要问题。然而所在的财政部门并没有及时进行一些关于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项目, 往往就会成为缺少资金的主流方式。相反由于这些原因而产生了一些不正常的现象, 这些单位不仅无法及时缴纳资金, 反过来还要给银行提供一些资料, 同时还得进行一些高利息与高额度的借贷来完成他们的资金投入, 正因为这些现象的出现给财政收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同时也给政府所在的机构带来了一些与之相应的难度。这就大大的增加了一些运行的成本。

3.一旦财政部门资金出现问题, 相关部门不能及时做出解决。根据相关资料表明, 这些资料都是根据相关调查所得到的, 一些关于财政方面的资金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它所运行的一些信息也是在其中所反馈出来的, 因为问题的反馈时间较长, 而且账面上所支付的这些过程也是不透明的。这就说明了一些严重的问题, 况且所进行的支出信息也不是十分明确, 它只能在事后发现才不得不进行一些人为的处理。而且这些问题在发现之后也只能逐步的经过层层的领导审查, 并进行大量的汇总上报之后才能得出这些结论。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所出现的一些问题也是难以及时解决的, 预算编制的工作很难作出明智的选择, 并且在执行或是分析的时候也没有什么力度。同时在宏观的经济基础之上所进行的一些相关的调控, 有时候也很难做出一些相关的决定。因此在一些原则方面的问题上, 真的无法去提供出一些十分准确的依据, 导致对财政资金管理的难度加大。由于财政资金在大量的进行分散于各个事业单位, 并且同各部门所在商业银行所开设的银行账户具有密切的联系, 因此一旦出现不可预知的状况时, 相关部门就很难去解决和处理。由于财政方面的一些部门和中央银行等相关单位的原因, 有些问题根本就无法进行一些比较全方面的了解, 一旦事情发生就会十分的严重, 从而造成一大批的损失甚至使整个的财政资金不能得到任何的解决办法, 同时它的资金运转状况也十分的不乐观, 并且所有的进程也十分的缓慢。从以上问题来看, 以上情况所发生的问题很难对财政方面和宏观的经济形势去做出一些解决, 并且也很难十分准确的进行相关的判断。

二、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常常会带来的一些显著成效

在之前所了解到的一些关于国库集中支付所发现的问题, 本着该制度的改革情况来分析, 如果将这些预算单位所进行的多个账户改成为单位的单一账户。同时也要由原来所在的一些预算单位开设一些属于自己所支付的账户, 改为由财政部门以大额资金或比较集中资金通过直接支付为主要支付手段, 小额零星支出通过授权支付的形式, 并且还要十分合理的将财政等方面的所有资金全部都由分散账户存放。统一存放主要是放在财政部门的前提下所进行的存放, 并将原有的资料经过事后反馈才能及时的更改为现时的反馈, 并且还要将事后监督的行为明确的更改为现实的进行监督。

所实行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一定要及时有效的解决掉过去的一些财政资金问题, 一定要阻止在多个环节下进行拨付和多个户头所存放等问题的发生。

通常都会使预算单位的资金进行全部集中的状况下投放在国库当中, 并事先做好预算的支出。同时还要及时采纳所需要的资金, 能够保证做到有财政账户入账, 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资金按要求拨付, 同时也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中间环节, 也会使一些预算资金能够到位的十分及时, 从而也会十分有效的进行一些降低资金成本, 一定要逐步提高所进行的预算资金以及提高一些使用效率。

在预算单位所做的结余以及在财政方面的资金单据, 需要全部保存在国库单一的账户上。同时财政预算相应的一些资金用户也要有所保障, 这样的做法更加有利于政府进行加强一些资金的统一安排调度和管理, 而且还能更加充分的去发挥一些财政资金方面的最大效益, 同时还要集中的进行一些有关财力的问题, 并能够积极的去办一些正事。

在执行国库集中支付的基础上, 同样需要进一步的掌握强化财政与预算的执行, 在一些预算单位的财政收支行为也有所改变, 从而还能更加有效预防一些单位的挤占以及挪用资金的现象发生, 并要杜绝截流的现象发生, 这种做法就不会影响到财政资金的拨付。以上的这些改革措施十分的重要, 而且也不能马虎大意, 一定要进行重视, 否则真的无法做到改革的完善性, 这也是要求所有的财政部门共同做到的。

三、总结

总的来说到目前为止我国尚处在发展中阶段, 最终呈现在大众面前的是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服务于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经济国家的财政管理状况在各大市场的制度改革工作也在随着不断的深入而变得更加完善。如果在改革的过程中能够主动的去建立以公共财政理论的主体为基础的前提下, 中国各大省市也都在积极的配合并加以扶持。本着以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引导下所进行的新时代国库管理制度, 他们主要的工作项目就是以财政资金拨付的方式为主要依据。

参考文献

[1]姚蓉蓉.从公共财政理论看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5 (13) .

[2]丁婕.从公共财政理论看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J].生产力研究, 2006 (10) .

[3]陈志娟.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综述[J].现代商业, 2011 (02) .

[4]王娟.我国国库支付制度改革问题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 2007.

龙岗区财政国库支付改革成效 篇8

龙岗区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重点在于将会计集中核算功能融入国库集中支付。会计集中核算是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方案出台之前,各地政府为加强财政资金的监督和管理,对公共财政支出改革进行的有益尝试。实践证明,会计集中核算虽然存在弱化单位财务管理、会计主体责任难以落实等问题,但它改变了分散核算带来的会计信息质量低、会计监督不到位的缺点,加强了对财政资金的管理,强化了会计核算与监督,对从源头上遏制腐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降低行政成本等有积极作用。而国库集中支付主要解决财政资金拨付中多户头、多环节造成的资金闲置浪费问题。因此,将会计集中核算融入国库集中支付是完全可行和有效的。

一、对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认识

国库集中支付方式,是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以健全的财政支付信息系统和银行间实时清算系统为依托,所有预算单位需要购买商品或支付劳务款项时,由预算单位提出申请,经国库集中支付机构审核后,将资金通过单一账户体系支付给收款人的制度。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包括财政部门在央行设立的国库单一账户和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设立的用于工资支付、政府采购、经费支出等集中清算的财政集中支付专户,以及财政部门为预算单位开设的用于日常支出的零余额账户。

预算单位按照批准的用款计划向财政支付机构提出申请,经支付机构审核同意后在预算单位的零余额账户中向收款人支付款项,然后通过银行清算系统由零余额账户与财政集中支付专户进行清算,再由集中支付专户与国库单一账户进行清算。在国库集中支付方式下,由于银行间的清算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实时进行的,因而财政支付专户和预算单位的账户在每天清算结束后都应当是零余额账户,财政资金的日常结余都保留在国库单一账户中。

二、龙岗区国库支付改革的具体做法

区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总原则是:国库集中支付与会计集中核算的衔接模式、国库支付中心与会计核算中心的兼、容、并、转方式,由各区按照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核心规则、确保改革平稳推进、有效整合现有资源、努力提高内部运转效率的原则自行选择。按照改革的总原则及财政部有关文件的要求,龙岗区国库支付方式发生如下改革:

1. 账户管理方式发生变化

根据财政部有关文件的要求,国库改革过程必须实行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改革后仍然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不能设立核算中心自有账户,不能实行第二金库,不能实行财政资金的二次分配。因此,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由多重分散设置银行账户,改为由财政部门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所有的财政性资金都要在单一账户体系中运作。具体改革方式为:改变预算单位的银行账户设置方式,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除财政部门本身开设的“国库存款账户”、“预算财政支出专户”、“财政零余额账户”外,各预算单位分别开设一个“单位零余额账户”。该账户可办理转账支付,也可提取现金,其每日发生的支付按资金性质分别与国库存款账户、预算外财政支出专户进行资金清算,日终余额为零。

2. 资金拨付方式发生变化

按照财政部有关文件的要求,国库必须实行资金的集中支付,财政资金须以直接支付或授权支付的形式,从零余额账户直接拨付到商品、服务的供应商或最终用款单位。确有困难的,允许过渡期实行一定程度的辅助办法。资金支付以直接支付为主还是以授权支付为主,由各区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

(2)实行财政资金银行清算方式。无论是财政直接支付资金,还是财政授权支付资金,都是由代理银行先行代垫资金支付到商品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再与在人民银行开设的“国库存款账户”或“预算财政支出专户”进行清算,将资金划归代理银行。

3. 资金管理方式发生变化

单位要加强用款的计划性,即必须根据实际需要按月编制用款计划,财政部门也要按时批复单位的用款计划,形成额度后才能使用。预算单位要根据预算和支出进度,按月分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编制用款计划。基本支出按年度均衡性原则编制,项目支出根据项目进度编制。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处理试点单位年终预算结余资金,对当年预算单位未使用完的预算指标,经财政核定后,可结转下年由预算单位继续使用。

三、龙岗区财政国库支付改革的成效

龙岗区启动国库集中支付专项支出改革试点和部门改革试点以来,着力采取各项有力措施,成效显著。以纳入龙岗区宣传部为例来说明,其下属的文联如果需要用一笔资金,按照以往的运作方式,文联首先要向宣传部提出申请,由部里汇总报向区财政局;区财政局审核后,将资金拨给宣传部,再由宣传部拨给文联。层层上报、层层下拨,就是沿用多年的旧管理体制的特征。而在新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里,文联所需资金只要事先纳入了部门预算和单位分月用款计划,用钱时,文联只需简单地通过电脑向商业银行发出一个电子指令,商业银行将自动审核并作出拨款。从这个变化可以看出,改革取得了如下成效:

1. 实现财政资金支付的高度透明化

通过建立国库集中支付系统,财政部门对支付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可以保证每一笔财政资金的支付都严格控制在预算之内,使财政资金的支付处于有效的监控之下。杜绝了预算单位挪用、截留财政资金的现象,有效整治了个别单位通过虚报预算多谋取部门经费的行为,提高了财政资金运行透明度,确保财政资金运行安全。

2. 整合了沉淀资金,增强了国库资金调度能力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财政资金在向商品、劳务供应者支付前均保留在国库单一账户。一方面预算单位的财政性资金统一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内运作,使原来传统拨付方式下沉淀在各预算单位账户上的闲散资金集中在国库单一账户,有效整合了闲置资金,提高了财政部门调度资金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国库现金余额大大增加,为国家开展国库现金运作,实施进一步宏观调控提供财力保障。

3. 规范了财政资金支付行为,强化了预算刚性约束机制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实行后,财政资金不再经主管部门层层下拨,而是按规范程序由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直接支付到商品、劳务提供者。财政部门在事前制止不符合规定的支付申请或没有计划的支付申请,实现了预算执行机制的创新以及对预算单位财政性资金支付的全过程监督。预算单位用款必须遵循指标、计划以及支付的操作程序,并经财政部门严格把关,减少了对财政资金使用的随意性。

四、进一步做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建议

1. 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逐步建立相适应的法律法规体系,将改革成果固化在法律层面。

一是不断完善国库集中支付法律法规体系,二是完善国库集中支付相关操作办法。

2. 统筹规划,全面实施,从广度和深度上扩大改革范围。

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实施,在增加改革部门的同时,还要继续深化和规范改革程序,扩大改革的资金范围,将预算单位各项资金,包括政府性基金及预算外资金,逐步纳入集中支付范围。进一步扩大支付层次,将基层预算单位使用的各类财政资金全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

3. 进一步落实相关配套措施,促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协调发展。

一是进一步推进部门预算编制改革,深化细化预算编制。二是推进投资计划管理体制改革,实现年度投资计划与年度财政预算的同步执行。三是加快金融管理体制改革,尽快建立起所有商业银行与人民银行联网的实时资金汇划清算系统。

4. 加快信息系统建设,扩展集中支付系统功能。

在目前已建成的国库支付外围信息交换平台以及部门财政直接支付和用款计划网上申请、网上审核支付、网上信息反馈的基础上,继续扩大系统网络覆盖范围,为财、税、库、行、部门的全面联网打下基础。实施网络安全防范措施,在与部门、人民银行和代理银行联网后,要将财政核心业务信息与外网相隔离,提高系统安全管理水平。

五、结束语

总之,通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建立和完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将财政资金通过该账户体系直接拨付到收款人或用款单位,解决了财政资金拨付环节过多的问题,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强了财政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加强了资金监管,从制度上逐步解决了财政资金被截留、挤占、挪用等问题,规范了各单位的支出行为,加强了单位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

摘要: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是健全公共财政体制的重要举措, 是继分税制改革后我国财政的重大改革之一。深圳市龙岗区于2007年6月1日正式启动国库集中支付改革,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际运行, 国库集中支付在加强单位财务管理, 规范会计工作行为以及防止腐败现象的产生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取得了一定成效。

基于国库集中支付的财政监督探究 篇9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财政支持透明化的发展程度跟不上人民对于财政支出透明化要求的提高。县级财政政府是我国财政监督最为薄弱的环节, 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 我国县级财政支出仍然存在许多漏洞。政府提出全面深化财政体制改革也将国库集中支付的财政监督这一议题摆到了首要的位置。针对我国财政监督, 尤其是县一级的财政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有针对性的做出改进措施, 是完善我国财税体制的重要方面。

二、国库集中支付的财政监督现状分析

(一) 代理银行监管缺位

我国的国库集中支付中, 银行扮演了重要的作用。作为社会的服务产业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银行在为社会一般大众提供服务的同时, 也在政府调节经济, 政府购买, 转移支付等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我国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银行为依托的中介机构, 通过银行向目标账户转入资金等。银行作为中介机构, 就存在着代理风险的问题。银行作为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 赚取利差和中间业务的手续费是其所追求的目标。在为政府承担支付功能的过程中, 银行并不会在中间承担过多的监督作用。因为银行如果承担过多的监督职能就会极大地增加银行的人工等成本, 降低银行的工作效率, 而且交易额或交易频率的减少同时也会减少银行在业务中取得的收入, 因此对银行来说是得不偿失的。县一级的银行分支机构众多, 处于银行管理的末端环节, 银行工作人员的自觉监督意识和银行本身的管理水平一般也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 更给国库集中支付的财政监督带来极大的风险。

(二) 财政监督与其他监督缺乏配合

财政监督是我国经济监督中的最为重要的环节。与财政监督最直接相连的就是“三公经费”的支出。新时代下, 人民群众对于财政支出公开化和透明化的呼声和要求也越来越高, 强烈要求政府能够提供更为详尽的财政支出明细, 甚至要具体化到每一项支出的时间、金额、缘由等的列示。此外, 国务院要求所有县级单位的“三公经费”的支出2015年之前实现全公开。然而由于我国现行的财政支出体制的历史遗留和现实约束等, 并不能全方位的满足国家和人民群众对于“三公经费”支出公开化透明化的要求。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财政监督与其他监督的配合度水平极低, 没有很好地利用国库集中支付这一已经建立起的体系, 不能将所有的收入和支出具体化和分类。这就导致即使建立起了国库集中支付体系, 拥有庞大的数据库和高配置的硬件设施, 却不能很好的加以利用。这在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国家资源和人力物力的极大的浪费。

(三) 公务卡消费难以掌控

公务卡制度的推行是国库集中支付财政监督的一大举措。公务卡是中央财政预算公务卡的简称, 是根据《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的通知》 (财库〔2007〕63号) 的有关规定, 中央预算单位工作人员必须持有和使用的, 主要用于日常公务支出和财务报销业务, 并兼顾私人消费的信用卡, 且不可办理附属卡。公务卡的普及使财政支出做到了有凭有据, 从实报销, 为财政监督水平的提高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公务卡取得的成果不容小觑, 但值得注意的是公务卡消费仍处于摸索阶段, 许多条款和执行方式等尚未形成完备的机制。尤其是县级单位, 期初刷卡, 期末找发票的现象仍然十分普遍的存在。我国县一级地区众多, 每个县级地区又有着众多的属于财政拨款的机关单位, 每个机关单位又有着许多持有公务卡消费的公务人员, 由此形成了十分庞大的财政支出体系。数量众多的触角使财政监督成为一个巨大的难题。公务卡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财政问题, 但同时也留下了许多的可乘之机。

三、提高财政监督水平的措施

(一) 全面深化财政监督体制改革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目标, 完善财税体制, 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制是其中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国库集中支付的财政监督正是两者结合的绝佳体现。财政预算是财政支出的依据, 全面深化财政支出的改革, 要对财政支出形成强有力的监督, 就要从源头做起, 以财政预算作为出发点, 编制更为细化、全面的财政预算。现阶段我国的预算的编制分为五级, 自下而上的分级的编制预算报表, 财政预算的科目十分的笼统、粗糙, 完全不能满足财政监督的功能。全面深化改革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首先要根据预算科目的功能性质对预算项目做出规范的, 科学的分类。作为县一级的国家机关和单位, 应该严格按照国家的规定编制本单位的年度预算报表, 并根据预算执行本年的财政支出。严禁出现表外业务等不属于国库集中支付的预算体系中的财政支出项目, 杜绝财政支出去向不明现象的发生。

(二) 高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银行的监管水平及与其他监督的配合程度

我国现在已经建立起基本的国库集中支付体系, 就要充分利用这一体系中庞大的数据库。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大数据的时代, 我国政府的管理方式和方法也应顺应时代的发展, 充分利用当代最为先进的科学技术, 使之服务于我国的政府部门, 提升我国政府的现代管理水平。在国库集中支付体制下, 各地各机关的财政支出信息已经汇总到我国的国库集中支付体制的大数据中, 我们不能让其静静地躺在数据库中睡大觉, 而应充分的利用数据, 对各项支出应用现代统计技术做出科学的、完善的分析, 建立我国财政支出的统计分析方法和体系。我国县一级的国家机关数目庞大, 各种支出琳琅满目, 仅仅依靠人工和传统的信息技术对财政支出进行监督是远远不够的, 不仅费时费力, 效率低下, 而且监督效果更是远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建立健全国库集中支付的基础设施和软件设备, 加快国库集中支付的信息系统建立。使用现代信息技术, 加强银行作为第三方的监督力度, 同时与提高与其他经济监督的配合程度, 为我国政府现代化、科学化的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三) 提升公职人员的待遇与素质, 减少公务卡滥用现象

道德风险是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的增进自身效用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 或者当签约一方不完全承担风险后果时所采取的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自私行为。道德风险是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作为国家的公职人员也是社会中普普通通的经济人, 同样也会存在道德风险的问题。在此方面, 应该把基层公职人员的待遇提升与职业道德教育结合起来。一方面, 应当适当提高公职人员的工资待遇。现阶段, 我国县级公职人员, 尤其是偏于地区的工资水平明显偏低。应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 制定完善的工资和福利待遇, 保障国家公职人员的基本生活。另一方面, 加强对公职人员的思想道德建设。内部的自我约束力往往比外部的强硬的约束力更强。

四、结语

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是财政监督制度完善的必经之路。面对我国数目庞大的县省级行政机关, 必须要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 以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数据库为基础, 对我国财政支出形成系统的、科学的评价体系。以此推动我国财政支出的公开化、透明化的发展。随着我国政府财政监督能力的不断提高, 纳税人看到自己缴纳税款的支出真正落到了实处, 人民对国家和政府的信心也会日益增强, 这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是极大的促进。

参考文献

[1]王晓琳.浅谈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 2015 (04) .

[2]何新林.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中的财政监督问题研究[J].时代金融, 2013 (06) .

财政国库支付 篇10

积极推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规范财政收支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有利于加强预算监督,增强预算执行的透明度;有利于有效监管财政资金,从制度上防范违纪违规现象的发生。我从事财政工作十八年来身有体会。

自1992年参加工作至2007年12月国库科成立,我在预算科工作了十六年,在预算科工作期间,负责全县财力测算、指标管理、预决算编制及乡镇、县直行政事业单位经费拨付、财务处理、财务制度制定及管理工作,承担了繁重的工作任务。县财政局的科室设置相对较少,预算科在只有3名工作人员的情况下,还要对接市局预算处、预算编审中心、国库处、行政政法处、教科文处、社保处等处室。特别是近年以来,市局各处室要求提供的数据和报表很多,而且非常细致严格,这对县局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预算科承担的工作压力就更大了。

二、国库改革进展情况

我县2000年成立会计核算中心,对县直预算单位实行集中核算。2004年底,根据省、市财政部门要求和外县经验,结合我县情况,将会计核算中心改为财政集中支付中心。2006年,为加强基层预算单位财务管理,在教育系统成立了教育集中支付分中心,在卫生局成立了卫生集中支付分中心。全县预算单位,全部执行财政集中支付制度,覆盖率达到100%。县本级2008年在所有预算单位全部推行了国库集中收付改革,在县本级所有一二级单位全部推行了规范的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覆盖率达到100%。按照中央、省、市文件要求和外县经验,结合我县实际,经县政府批准,我局自2007年12月份成立国库科,各科室帐户统一由国库管理。2008年国库集中支付零余额帐户模式正式运行。2009年1月进一步扩大零余额帐户模式试点范围,在全市县级较早推行了国库制度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机构建设情况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综合性、政策性、业务性很强,要求国库管理的组织机构和人员配置必须与之相适应。为此,经县政府2007年9月份批准,我局自2007年12月份正式挂牌成立国库科,现配备人员4人,其中高级会计师1人,会计师2人。国库科为股级规格,行政编制5人,设股级职务2人。

(二)财政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建设

国库科成立后,将所有财政专户、预算内、外资金等局内科室所有资金账户归入国库科统一管理,根据专户资金管理要求,把在管理上有共同点的资金帐户进行了合并,共取消帐户5个。

县级版软件运行情况我局领导高度重视国库改革情况,我局信息中心和国库科相关人员在涉县参加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县级版)软件培训班后,及时向局领导汇报,我局立即召开了局领导班坐谈会,重新修订了《邱县财政局财政资金局内操作规程(试行)》、《邱县财政局各科室职责范围暂行规定》,按照市局要求对科室职责进行了重新划分,对资金的拨付程序进一步规范,做好县级版软件应用的基础工作。经与各相关科室沟通后,于2008年10月6日在我县开始正式运行,从运行情况看,各项指标的核算及款项的拨付工作已全部通过软件进行操作,软件运行稳定。11月份起,我县与人民银行国库(代理国库)、商业银行(代理银行)联系,确定农业局、林业局、水务局为授权零余额帐户试点单位,并开设了零余额帐户;财政集中支付中心开设了直接支付零余额帐户,完成了县级国库改革软件运行前期准备工作。12月份起,国库集中支付零余额帐户模式正式运行。2009年,进一步扩大零余额帐试点范围,将19个县级预算单位纳入试点范围,占总预算单位的18.1%。2010年9月20日前确定代理银行,12月份全面实行零余额模式。

三、取得成效

我局国库科成立以来,认真学习省市有关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财政资金内部管理暂行办法》、《国库科工作职责》、《国库科岗位职责》、《国库科工作流程》相关制度,对局内资金拨付程序、科内工作流程、人员岗位分工提出了具体要求,强化了局内各科室、各岗位相互制约、相互牵制、相互监督的内控意识,转变了财政资金拨付方式,减少资金申请和拨付环节,加快了支出进度,保证了社会保障、农业、科技、教育、计划生育等民生资金、重点项目资金支出,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的稳定、推动了各项事业的发展。

一是从思想上强化了局内各科室相互制约、相互牵制、相互监督的内控意识,使管事的不管钱、管钱的不管事,事权与财权相分离,从制度上防范了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

二是将预算内、外资金捆绑使用,解决了预算内、外资金管理脱节现象,有效提高了财政部门调度、调剂资金的能力,保证了工资、正常经费及重点支出的需要。

三是减少环节及时拨付财政资金拨付方式的转变,减少资金申请和拨付环节,确保了财政资金安全、高效运行,提高了工作效率,更加方便预算单位及时用款,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四、国库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政策措施及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国库直接支付改革的思想认识尚不统一。一些部门单位由于原先既得利益受损,对改革有抵触情绪。在分散支付情况下,各部门和各单位拥有对资金的直接支付权,资金还可以存在商业银行生息。实行国库直接支付后,这些利益不复存在。

(2)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流程不规范。主要是改革前成立了财政集中支付中心转轨后国库集中支付流程是“先清算,后支付”。

(3)县国库集中支付业务信息化程度比较低。我县国库集中支付尚未实现网络化,仍通过手工操作。预算单位与财政部门、代理银行之间没有联网,预算单位申请用款只能到支付中心现场办理,手续较繁琐,既加大了预算单位、财政部门及代理银行的工作量,也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4)银行网点不足。我县商业银行少,只有一家农业银行且只有两个网点,2009年才有邮政储蓄银行,为加快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进程增加了一定难度。

(二)政策措施和建议

1、加大对县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督导力度,促进县级改革逐步规范

建议上级领导在百忙中加强对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督导与培训,在思想上提高县级对改革的认识。在技术上提高县级人员的技术水平,以利于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顺利进行。

2、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建设和维护需要较多费用,对我县吃饭财政来说无异是一笔较大的负担

建议上级财政部门进一步加大对县国库集中支付信息系统建设补助力度。

3、银行网点少,目前邱县只农行一家国有商业银行

建议财政部明确县级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可以作为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的代理机构,确保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服务水平。

五、下一步工作安排

尽管我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深化和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任务还十分艰巨。我县将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财政国库动态监控系统。进一步完善国库管理系统功能,围绕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研究实现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的有机衔接,提高监控平台自动化水平;加强系统集成,节约信息化成本,进一步完善和推动国库集中支付、非税收入收缴、政府采购、现金管理和债务管理系统集成建设;继续完善和改造地方国库支付系统,推进地方财政与人民银行间全电子化业务管理工作;加快财政国库动态监控系统的优化升级,建设成集事前监督预警、事中实时监控、事后综合分析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化、动态管理信息系统。

(2)进一步与人行、商业银行沟通,实现财库行联网。

(3)做好财政专户资金增值运作,提高财政存款利息收入。

(4)进一步提高财政国库管理工作水平。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加强资金安全管理,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高效运行。

(5)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会计人员水平。由于县级预算单位会计水平面参差不齐,实行规范的运作模式,有的单位会计难以胜任,我县将努力做好预算单位会计人员政策业务培训,提高会计人员政策业务水平。

摘要:近年来,财政部门不断强化和推进财政管理改革,并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中,国库管理改革是近几年来财政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实行的现代国库管理制度,由财政部门对所有政府性收支实行集中收缴和支付。邱县财政集中支付中心在改革之初采用会计集中核算与集中支付相结合的方式,但随着财政管理改革的日益深入和发展,逐步演变到现在的财政集中支付。本文就自身实际工作,谈谈对国库管理改革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国库管理,集中支付,改革,问题,建议

参考文献

[1]张书红.浅析国库集中收付制度[J].当代经济,2010年01期

[2]赵明洁.试析预算外资金管理[N].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 篇11

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含义及作用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就是对从预算分配到资金拨付、资金使用、银行清算,直至资金到达商品和劳务供应者帐户全程的监控制度。其基本含义是:财政部门在中央银行设立一个统一的银行帐户,各单位的预算资金统一在该帐户下设立分类帐户进行集中管理;预算资金不在拨付给各单位保存;各单位可根据自己履行职能的需要,在批准的预算项目和额度内自行决定购买何种商品和劳务,但支付款项要由财政部门来进行;除特殊用途外,资金都要通过国库直接支付给商品和劳务供应者。

实行集中支付,虽然不改变各部门、各单位的支出权限,但其作用在于建立起预算执行的监督管理机制。财政部门掌握资金支付权,可以根据资金的使用是否符合预算的规定而决定是否给予支付;将资金直接支付给商品和劳务供应者而不通过任何中间环节,可以掌握每笔资金的最终去向,为从根本上杜绝在预算执行中的克扣、截留、挪用资金的现象奠定基础。如果这项改革实实在在的推进,不仅具有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意义,更具有倡廉、堵乱的作用,意义非同一般。

二、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过渡的指导思想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的发展要求,以建立和完善以国库单一帐户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管理制度为基础目标,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各地具体情况,积极稳妥地使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过渡,逐步实现规范的现代国库管理制度和现代会计管理制度,更好的发挥财政宏观调控职能作用,促进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全面提高,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

三、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过渡的基本原则

1、整体性原则。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的过渡,要与部门预算改革、国库集中收付改革、收支两条线改革、工资统发改革、政府采购改革等有机结合,特别是要与规范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科学对接和有机融合,从整体上推进财政管理制度创新,完善政府资金运行机制。

2、系统性原则。会计集中核算不仅要顺利地向国库集中支付过渡,而且要有利于政府部门会计管理体制改革深化,有利于会计管理制度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有利于会计法律法规的全面实施,有利于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管理职能作用的发挥。

3、效益性原则。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的过渡,必须坚持严格控制、高效管理、低机会成本的原则。严格控制,就是财政性收支都必须按照规范的程序在国库单一帐户体系内运作,预算单位应支未支的现金流量保留在国库内,为实现国库现金资本运作和全面提高财政资金效益奠定基础;高效管理,就是在注重宏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同时,要求财政资金能以最快的速度发挥最好的效益,并要求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对财政资金进行最有效的管理;低机会成本,就是要求千方百计降低转化成本,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员、设备、资源和制度基础及工作经验,提高转化效率,减轻财政负担,减低机会成本。

四、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过渡的形式

关于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过渡的形式,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不同的形式。我省将采取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支付功能相融合的融合型模式,即进一步完善会计核算中心职能定位,赋予会计核算中心国库支付执行职责,增加其财政直接支付功能,强化财政、财务、会计监督功能。在机构设置方面,设立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中心,统一领导,统一管理。

五、采用融合型模式的理由

1、会计集中核算成为国库集中支付的基础和良好条件。国库集中支付与会计集中核算两项改革实质是相同的:(1)二者主体都是财政部门;(2)二者出发点和目标都是强化预算资金的执行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3)二者都可解决预算单位多重、分散开设账户的问题,建立单一账户体系;(4)二者都在预算执行环节发挥作用;(5)二者都体现不改变单位资金使用权、审批权和财务自主权原则。国库集中支付与会计集中核算不同之处在于:会计集中核算是由地方政府和财政部门探索出来的,是从微观方面考虑的,侧重点是从强调单位的会计核算角度来加强财政管理和监督的,具有局部性,是自下而上的。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财政部为了建立我国公共财政的需要提出来的,是从宏观方面考虑的,侧重点是强调从财政管理和监督的角度来加强财政资金管理和监督的,具有全局性,是自上而下的。它比会计集中核算更具有依法性、统一性、规范性的优点。同时,会计集中核算在账户清理、财务核算、会计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将各单位分散管理的资金集中了起来,在场地、硬件设备、网络系统、人力资源等方面有了现成的工作平台和工作基础,这些为会计核算中心转为国库集中支付执行机构减少了阻力,创造了条件。

2、会计集中核算符合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方向。通过实行会计集中核算,能够全方位、全过程掌握和监督各单位每笔资金的流向、流速、流量,从根本上杜绝在预算中的克扣、截留、挪用资金的现象,从而逐步建立起“统一收付、统一核算、统一管理”和“单一帐户”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形式。

3、会计集中核算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有效补充。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解决了预算资金支付环节的控制问题,可以从源头上控制资金的使用方向。但是如何保证对使用财政性资金数额较大的单位和项目,真实、准确地了解其资金需求,参与预算编制的全过程,以及对财政资金到位后的日常管理和监控问题,仅依靠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不能完全解决的。通过会计集中核算,一是可以使财政监管深入到预算编制的各个环节,具体参与和了解预算编制及用款情况,从根本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二是会计集中核算可以加强对预算单位日常的财务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财政管理体制,同时还需要建立一套先进的财政支付信息系统和银行支付制度,会计集中核算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以及与银行在同一大厅办公的优势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财政国库支付 篇12

所谓国库集中支付, 指的是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 借助健全的财政支付信息系统和银行间实时清算系统为依托, 由预算单位提出申请, 经相关审批单位审批通过后, 国库将资金由单一账户直接支付给收款人。我国已经于2001年开始了财政直接支付的试点改革,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以及经验的积累, 这项制度已经在全国推广开来。这一制度变原先的“分散管理”为“集中管理”, 可以增加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监督国库资金的使用过程, 加强国库资金的管理, 对我国国库管理的创新与改革至关重要。同时, 在这一新的体制之下, 支付中心所管理的资金数额巨大, 资金支付频繁, 财政风险也随之而来。因此, 在充分发挥集中支付优势的基础之上, 还需要加强支付中心的内部管理, 预防和规避在运行过程中的各种风险, 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

二、国库集中支付的优势

国库集中支付是我国财政资金管理的重大进步, 与以往的分散管理、层层拨付的制度相比, 具有巨大的优势。

(一) 集中支付可以加强国库对财政资金从源头上的控制

过去国家财政资金的运转方式是多层次、多重银行账户, 这样会增加很多中间环节, 不利于对财政资金的监管和事后的审计, 采用集中支付制度则可以利用商业银行直接代理相关业务, 在用款人与国库之间只有一个中间环节。

(二) 解决层层审批、资金滞压的低效率问题

在过去的体制之下, 用款人的申请需要层层的审批, 审批完成之后国库将所申请的资金拨付给相关的主管部门, 再由主管部门层层下拨, 最终到用款人的手里, 审批与付款程序复杂, 消耗的时间长, 效率低下。在集中支付制度下, 用款人的预算申请批准了之后可以直接在国库代理银行获得相关款项, 时间短、效率高。

(三) 可以加强财政资金使用的监督和信息反馈

在过去的制度下, 财政资金流通的环节很多, 不利于对整体资金的使用情况监督, 容易产生腐败现象;同时, 国库资金的使用情况也反映了宏观经济的运行情况, 是国家发布经济政策以及编制预算的重要依据。在集中支付制度之下, 可以减少财政资金的流通环节, 增加对财政资金的监管, 收集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的相关信息,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经济建设的作用。

三、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财政资金所面临的风险

通过国库集中支付可以克服过去低效的财政支付制度所带来的诸多问题, 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但集中支付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给这一制度的推行带来了巨大阻碍, 只有充分分析了集中支付所遇到的风险, 并给出相关的解决措施, 才能将这一制度落到实处。当前我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财政资金有以下风险:

(一) 支付管理信息系统风险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推进需要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 所有支付业务的完成都是借助信息平台完成的, 彻底的改变了以往层层上报、层层审批的分散管理制度, 极大的提高了国库资金的管理效率, 同时也给国库资金的管理带来了不可避免的风险。过去的层层审批制度可以很严格的保证国库资金的信息安全, 保证国库资金在流动过程中的安全。在新的集中支付制度之下, 所有信息以及支付活动都由电子信息平台来完成, 一旦遇到外界病毒入侵或者系统障碍, 会给国库资金的安全带来巨大的风险;另外, 在财政部门的信息平台与集中支付代理银行之间的信息系统也存在网络协同风险, 在集中支付制度之下, 财政部门每天会有大量的付款信息通过信息平台输送到代理银行, 不同的商业银行会有自己的信息系统, 这样就可能导致部分信息在传输和接收处理过程之中出现信息混乱的状况, 造成错账现象的发生, 给财政资金的安全带来隐患。

(二) 操作风险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财政资金面临的操作风险是由用款人与财政部门的信息不对称以及代理银行追求经济利益所造成的, 在过去的层层审批制度之下, 每一个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的用款需求比较了解, 可以严把审批管理, 可以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严格的监督与控制。在新的集中支付体制之下, 财政资金的流通环节大为减少, 监管部门也就大量减少, 不利于财政部门对国库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同时, 商业银行为了获取代理手续费用, 也会对减少对用款人的监管, 甚至某些代理商业银行的相关人员与用款人相互勾结, 制造虚假合同凭证, 骗取财政资金, 给国家财政资金的安全带来巨大的风险。

(三) 财政资金管理风险

在过去的财政资金分散管理体制下, 财政资金从支付到退款都是在各级单位体制内部流动。在新的集中支付体制之下, 引入了商业代理银行来管理财政资金的使用和存储, 相关单位在领取财政资金之后就会把财政资金存入自己在商业银行设定的账户, 这就会导致大量的财政资金游离于国库体制之外, 给财政资金的安全带来巨大的风险。另外, 商业银行在遇到用款单位账户或者账号人为填写错的时候, 无法将资金发放到用款人的账户之中, 就会另设一个第三方临时性过渡账户, 将资金转入第三方账户而不是退回到财政资金账户, 等待用款人前来处理, 这就会导致财政资金在一段时间内既不属于国库资金体系也不属于用款人账户, 给资金的安全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四) 零余账户对财政资金的管理存在风险

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之下, 通过设置零余账户来方便用款单位提取现金。但这一制度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 没有对提取现金的金额设置严格的标准, 一些用款单位为了资金的使用方便, 通过零余账户大量提取现金存放在本单位保管, 这就会导致资金保管的安全, 用款单位频繁的通过零余账户取款也给财政资金的审计与监督带来巨大困难。同时, 这一制度与银行账户管理制度相悖, 零余账户应用于财政部门对用款单位预算内资金的发放和管理, 当用款单位需要增加预算外资金的时候, 财政部门则需要在商业银行另设一个具有“零余账户”功能的分账户, 这就会导致财政资金管理的混乱, 给财政资金的安全带来一定的风险。

四、加强财政资金风险防范的措施

集中支付改革大大的提高了财政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效率, 但同时也给财政资金的安全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只有采取必要的措施来规避风险, 才能保证财政资金的安全。

(一) 加强信息平台建设

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既给财政资金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有力的支持了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 又给财政资金的信息安全带来巨大隐患。在实际工作过程中, 要做好信息建设, 保证用款单位、商业银行以及财政部门的信息系统相互兼容, 防止信息传输错误以及系统的崩溃;同时还要保证系统的安全, 防止账号信息的人为泄露以及网络病毒的侵入。

(二) 加强对操作过程的规范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财政资金的操作风险, 是由用款人以及代理银行的业务人员的违规操作造成的。要规避这一类的风险, 必须建立严格的操作规程, 让所有的操作过程都是在相关规章制度之下进行的, 不让相关人员有违规操作的机会。同时, 还要加强对用款人以及商业银行业务人员的培训教育, 强化他们的安全意识与责任感, 对违规操作行为追究相关责任, 并给与一定的处罚, 促使银行业务人员以及用款人促使他们主动的按规章办事, 减少用款人以及商业银行业务员利用职务之便来获取财政资金, 发生腐败的行为, 保证财政资金的安全。

(三) 加强对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

在分散的支付制度之下, 层层的审批在客观上也带来了层层的监督, 而在集中支付体制之下监管比较缺失, 要想保证财政资金的安全, 必须对财政资金的申请以及使用情况加强监督, 保证每一笔资金的申请都是有实际的需求, 每一笔资金的使用都有据可查, 确保每一笔财政资金都是用于改善民生和经济建设, 防止地方单位部门为了本部门利益甚至某些个人的利益来套取财政资金。

(四) 完善零余账户的设置

零余账户设置的初衷是为了方便用款人日常小金额的提取财政资金, 但这一账户的设置具有先天的不足, 为了保证财政资金的安全, 必须对这一账户进行完善, 一方面需要规范零余账户的使用, 对每次取款金额设置合理的上限, 同时规定用款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取款的频率;另一方面, 还要改革零余账户与预算外资金账户并存的体制, 将所有财政资金纳入到一个体制之中, 以统一规范的操作和管理来保证财政资金的安全。

五、结束语

上一篇:班会之感恩教育下一篇:横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