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库集中支付的思考(通用8篇)
对国库集中支付的思考 篇1
对市级行政机关实施国库集中支付的思考
摘 要: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是近年来财政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可以实现支出直达,减少中间环节,降低行政成本,资金流向透明,能够有效提高政府资金调度能力和配置资源的效率、加强和完善财政监督,同时也是强化预算管理、反腐倡廉的一项根本性措施。我国开始实施国库集中支付以来,随着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化,在行政事业单位中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已经取得良好成效。本文以福建省市级行政机关单位,自2008年实施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这三四年间的实践基础为出发点,主要探讨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给市级一般行政机关财务管理起到的积极影响以及尚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从实际出发提出进一步加强国库集中支付管理的几点建议。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行政机关;财务管理企业;直接支付;授权支付
二00一年国务院通过《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方案》,并确定在国务院所属六个部门进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标志着我国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工作正式启动[1]。预计2012年底所有预算单位、财政性资金都要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以国库单一账户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以往财政性资金主要通过征收机关来设立多重账户分散进行缴库和拨付的方式,有利于提高财政性资金拨付效率和规范化运作程度,有利于收入上缴和支出拨付过程的有效监管,有利于预算单位用款及时、便利。增强了财政资金收付进程的透明度,解决了财政性资金截留、挤占、挪用等问题[2]。
1实施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成效
国库集中支付,其实质就是政府将所有财政性资金集中在国库或国库指定的代理行开设的账户,所有财政支出均通过这一账户进行拨付,达到进一步增强财政资金支出的透明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目的[3]。
1.1我国当前国库集中支付的运行模式:
先由财政部门在人民银行开设国库单一账户,财政一般预算、基金预算、和财政专户管理的预算外资金等均由国库单一账户统一存储和实行国库支付。预算资金不再拨付给各单位自身保存;各单位根据履行职能的需要,在批准的预算项目和额度内决定购买某种商品和劳务。国库执行机构主要通过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两种拨付财政资金。国库集中支付可以解决财政资金层层拨付、流经环节多、资金分散、滞留等问题,有效杜绝
截留、挤占、挪用等现象。本文将从福建省市级一般行政机关单位,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为例,探讨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的对一般行政机关财务管理的一些影响。
1.2福建省现状
二00八福建省基本实现省级在榕预算单位全部纳入国库集中支付,二级预算单位实施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增加124个,同年莆田、宁德、福州等设区市的改革工作已在市直部门全面铺开。在省级一级预算单位全面实施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基础上,着力深化省级实施改革的预算级次。至此,福建省实现了在榕预算单位基本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的目标。以福州为例,福州市2008纳入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预算单位共有35家。至9月下旬,已完成对预算单位的财务人员国库集中支付业务操作的培训工作,完成预算单位端电脑、打印机的政府采购工作,预算单位的“零余额账户”的开设工作也已在积极进行中,力争在11月1日将改革的35家预算单位正式上线运行。至此,全市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的预算单位将达388家,其中,一级预算单位101家,二级287家。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意义
2.1 降低资金运行成本
首先,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各单位未使用的资金全部结余在国库,可减少短期借款或发行国债数量。其次,由过去向多个户头拨款变为向一个户头额度拨款,大大减少了在途资金量,缩短拔款时限,减少资金分散存放,降低了财政资金运行成本。
2.2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过去行政单位的用款计划批准后,国库要一次性将资金拨入单位银行账户,一方面形成财政国库资金结余分散存放,另一方面也造成国库资金不足,调度困难。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实现了单位用款计划与资金拨付相互分离,使单位形成的结余体现为用款计划指标结余,而实际资金结余仍在国库或国库集中支付专户。
2.3 加强资金监控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所有财政资金不再预拨到预算单位账户,并在预算执行前就对其进行严格审核,结余也都以指标体现。各机关单位体现在零余额账上的金额都为零,在集中支付系统中,有的只是各项经费的下达指标,并没有实际金额,所以挤占、挪用和截留财政资金的可能性大大降低,特别是截留财政资金已不大可能。由于预算单位各项支出均要通过财政的审核,随着部门预算改革的实施,预算更加细化,从而起到预防和遏制腐败的作用。
2.4 强化财政预算
过去财政部门依据相关预算指标,通过国库中心将资金直接拨入预算单位银行账户,而单位编制的预算指标是否科学严谨,专项经费是否按既定的预算执行,执行进度如何,都没有进行有效监管,更会出现在年中要完成突击任务,或重大业务时,临时向财政部门打报告,提申请来补救资金缺口。现在财政国库中心严格要求各机关单位,填报科学有效的预算指标数据,并通三上三下等多个程序,严格把关。尽量减少杜绝后期的申请资金变动及新指标下达。实行国库集中支付中问题
3.1 预算编制与审核不完善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成功推行是要与完善部门预算体系实现良好对接。在统制部门预算是要体现完整性、科学性原则,对预算编制、执行、决算各个阶段进行明确划分。但实际操作上是通过一上一下,二上二下,到最终同级人代会审议来完成,时限一般较短,并且通常有新项目资金或新增资金的预算指标,被大量缩减,甚至直接不通过,造成申请机关不得不宽打预算,一定程度上造成预算不科学不准确。同时由于部分项目在外部环境多变、项目时间性长等各种不可预测的因素较多,要在短时间内编制准确的预算,更是有难度的。此外,财政相关部门采取集中在同一个时间段来完大量行政机关的预算审核,时间紧,任务重,容易影响到审核工作的质量。而有部分项目资金预算审核,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甚至专业的项目人员,才能更全面科学的采取评价、审核预算指标,这对财政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来说,是较大的挑战,因为上报项目涉及专业面广,很难有找到各方专业都精通的专家或工作人员。
3.2 财政直接支付效率有待提高
国库集中支付将资金支付分为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两种支付方式。财政直接支付,是指预算单位按照部门预算和用款计划确定的资金用途,提出支付申请,经财政国库执行机构审核后开出支付令,送代理银行,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中的财政零余额账户或预算外资金支付专户,直接将财政性资金支付到收款人或收款单位账户[4]。采用财政直接支付达到了更好监控资金流向的目的,由此财政部门要求机关单位更多的使用直接支付。但实际情况上有些机关单位并不愿意太多的选择直接支付,并不是所涉及的资金流向有问题,而是直接支付程序、环节较多,实施起来不够便捷。目前,以福州市级为例,机关单位的直接支付都是把纸质直接支付申请报告先递交
到对口的财政业务部门,由其工作人员及部门领导审核签字后再交由国库支付中心进行下一步支付。往返财政的路程时间及多环节审核延迟了支付时限,也增加了机关财务人员的工作量,随着直接支付数量的增多,也给财政业务部门带来巨大的工作量。
3.3 授权支付资金的管理有待加强
财政授权支付是国库集中支付的另一种方式,是指预算单位按照部门预算和用款计划确定资金用途,根据财政部门授权,自行开具支付令送代理银行,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中的单位零余额账户或特设专户,将财政性资金支付到收款人或用款单位账户。财政授权支付可以办理提现、转账、汇兑、同城特约委托收款等业务。日常用的较多的是提现与转账业务。转账业务通过银行可以看出单位资金总体去向及备注简要用途,但对现金提取业务,只能通过集中支付系统提供的支付信息进行查看,通过流程监督,则只能看出提取现金的数量及一般性用途,却无法了解更详尽的使用方向。此外,对大额取现的监督是通过要求银行,对金额大于二十万以上的现金附加相应的细目或报告说明,部分单位在大额取现时,会取用分批分次取现,来避开写报告说明等其他环节,而且《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资金支付管理办法》对预算单位提取现金的次数未作具体规定。这样支取的详细用途是什么,支付环节难以实施有效监管。
3.4 集中支付相关制度体系未完善
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修订比较滞后。现行的会计制度的内容未涉及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很少,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推行更多的只能依据政府部门的文件。科学有效的资金监管体系尚未形成,预算执行情况缺少后续跟踪。从法律地位层面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国家金库条例》、《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财务规则》《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和制度都是以前制定的。存在不同省份,或不同级机关单位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及监管有较大差异,给不同地区之间的业务交流带来一定的不便。完善国库集中支付中建议
4.1完善预算编制与审核过程
加强预算执行管理,提高财政财务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完善各单位预算执行管理制度和预算支出责任制度,切实提高预算执行的均衡性和效率。要进一步推进和细化预算编制改革。提前布置预算编制任务,对部分专项资金编制给给予相对弹性的期间审核。认真做好预算执行细化管理后国库集中支付年终结余资金的申报核定工作;认真
做好预算执行细化管理后国库集中支付年终结余资金的申报核定工作;并严格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规定支付资金。在大项目的资金审核上,可以采用专家库的形式,抽取专家来配合指标审核,更科学准确的完成审核工作。
4.2简化直接支付环节,借鉴无纸化运行
财政直接支付效率有待提高,首先要简化直接支付环节。福州现在采用的财政直接支付环节过多,与十堰市财政直接支付相比就多了两个直接支付申请书送财政业务部工作人员审核,部门领导审核两环节,这在用款计划审核时已有过相对应的审核。
十堰市财政直接支付流程图
同时,在支付系统中已有了电子的申报件,财政部门可尽量通过系统进行直接支付无纸化运行,减少各单位的送审和待办过程。在2012年6月1日,厦门财政直接支付无纸化系统已顺利上线。今后,相关业务人员只需登录该系统即可完成直接支付资金拨付流程,无需大量打印纸质凭证和来回奔波,既大大降低了行政成本,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厦门这一便捷的运行方式值得借鉴。
4.3 加强财政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
有效地防范和控制财政资金支付风险。其一,要实现对预算执行的有效控制,应进一步从制度设计、机制运行、动态监控等方面着手建立健全监督管理体系,加大对财政资金使用的监控力度。其二,要创新监管方式,在新的财政资金运行的基础上,开发应用集实时监控、智能预警、综合查询、监控分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国库监控系统,建立
对预算单位资金支付的事前监督机制。通过动态监控系统实时监控,发现疑点和问题,及时核实和纠正,保证每一笔财政资金使用符合预算规定的用途,有效防止预算单位、代理银行违规向其他账户划转资金等行为。
4.4 建立完善的集中支付相关制度体系
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顺利实施提供机制保障。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要充分发挥其强化预算约束和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离不开严格的管理、监督执行机制。财政部门要建立预算单位分月用款计划制度,加强对财政资金使用的监督,同时应建立完善对国库支付执行机构的内部监督制约制度;人行国库部门要严格履行央行对商业银行的监管职责,强化对代理银行的资信、资金清算业务的监督;进一步加强预算单位银行账户、往来资金、会计核算和资金安全等财务管理工作;完善各单位预算执行管理制度和预算支出责任制度,切实提高预算执行的均衡性和效率,并严格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规定支付资金[5]。通过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确保国库集中支付工作的顺利开展。5 结束语
国库集中支付是国家财政改革的重大措施之一,近些年已在全国各地成功推行。作为财政资金的使用单位,国库集中支付确实给我们提供了不少便捷性和安全性,大大提高了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同时我们也需要结合自身特点,在国库集中支付的情况下,不断改进、完善我们的财务管理,以促进公共事业及各项科研工作的快速发展,逐步解决改革中可出现的新问题,使我们的财务管理工作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更科学、合理、高效。
参考文献:
[1]张静.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现代商业,2011(17)30-32
[2]时丽艳.关于预算单位做好国库集中支付工作的几点思考[J] 财经界,2010(22)15-16
[3]栾儒.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管窥[J]现代审计与会计,2011(5)5-6
[4]马春艳.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认识[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2)13-14
[5]中央财政库,关于中央预算单位2011年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Z],[2010]138
对国库集中支付的思考 篇2
预算单位的银行存款账户分为原在商业银行开立的旧账户、财政直接支付账户、财政往来专户三个。原在商业银行开立的旧账户是预算单位在集中支付前的开立账户,该账户只出不进,核算预算单位在集中支付前结余的资金。财政直接支付账户核算预算单位发生的直接支付业务及暂从国库借出款项,在没有借出款项情况下该账户余额为零。财政往来专户账户是财政部门国库为预算单位开设的非本级财政经费收支以外业务的核算账户, 核算预算单位往来业务、上级部门转入资金收支、除本级财政部门外其他部门(单位)转入资金收支。
支付中心办理集中支付业务分为核算组、资金组。预算会计首先去财政局有关科室审批当月用款计划,据计划填写支付申请书和支出报账单,然后经核算组审核若支出符合有关规定则签字批准,最后经资金组审核支出录入准确并与计划相对应予以办理。
二、国库集中支付取得的成效
(一 )财政资金调动 能力增强 ,提高使用效益
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后,财政资金拨付程序由层层拨付变为实际需要时一次拨付。减少流经环节,也就是将以往的现金流变为指标流,使未支出的大量财政资金不再沉淀在各预算单位的账户中,而是统一集中在国库或财政专户内,对治理和预防预算单位多头开户、私设账户产生了积极作用。改革后财政资金调度更灵活, 财政部门根据国库资金使用计划,在保证各单位正常支付需要的前提下。对暂时闲置资金实行集合理财,集中财力办大事,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二 )规范了预算 执行 ,硬化了预算 约束
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后。财政性资金都必须按规范的程序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内运作,支出必须根据预算安排计划指标,根据计划指标填写支出申请,最后办理支付业务。无预算或超预算、无计划或不按预算用途使用资金不予支付,维护了预算的严肃性,硬化了预算的约束力。
(三)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透明度,保证了资金支付的安全
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后。支付中心根据经济业务性质将资金直接划拨给收款人,从而实现对财政资金流向、流量的全程监控,在源头上实施监督。杜绝了不合理、违纪、违规支出,防止资金被截留、挪用。财政资金使用透明度提高了,保证了资金支付的安全。
(四 )提高了预算单位 的财务管理水平 ,有利于提高会 计信息质量
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后, 建立了严格的支付审核制度,规范了支付审核内容和程序。促使《会计法》《预算法》《政府采购制度》等有关法律法规得到有效执行。集中支付还可有效遏制一些预算单位固定资产不入账、账实不符、财务游离在会计监督之外等行为的发生,使预算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显著提高,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五 )更好地聚 财理财 ,为预算单位提 供优质服务
这种运行模式将列入预算的预算外资金也纳入集中支付范围,将预算单位的往来款项、上级部门转入资金、除本级财政部门以外其他单位部门转入的资金纳入财政往来专户核算,规范了预算单位账户的设立,加强了对预算单位所有资金的监管。更好地为经济建设聚财理财。财政直接支付账户的代理银行进驻中心营业大厅,方便预算会计办理收支业务,为预算单位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三、对更好开展国库集中支付工作的建议
(一 )加强宣传 力度 ,取得预算单位 的配合与 支持
国库集中支付、部门预算、政府采购等改革是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新生事物,有利于严格控制财政资金,从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但预算单位办理收支业务比原来程序多、手续复杂、要求规范,工作人员容易产生抵触排斥情绪。财政部门应重视政策宣传和舆论导向,多与预算单位交流沟通,使他们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能统一思想认识,在实际行动上积极支持配合,实现国库集中支付的目标。
(二)加快财政国库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国库集中支付在预算单位的预算主体地位不变、资金使用权不变、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权不变的基础上,尽量方便单位用款,要对改革方案、业务流程、系统软件等不够成熟的方面积极修改和完善,为单位提供优质服务。比如:本单位在现行模式下,预算单位没有与国库科、支付中心联网,分月用款计划、支付申请书必须到国库科或支付中心录入。若遇报账人员较多时需排队等候。很不方便且容易出错,应加快财政国库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尽快实现预算单位网上申报、监督部门网上审核、国库网上支付,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三)细化部门预算编制,保证国库集中支付有明确的依据
国库集中支付以预算为基础进行规范、约束。部门预算编制应与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相衔接, 并细化到具体项目,使每笔支出的合理性能得以快速准确核定。预算编制应具有预见性、科学性。尽量减少调整次数,确保预算刚性,这样国库集中支付就有明确依据。
(四)建立严格的监督控制体系,组成科学有效的监督网络
完善责任机制,强化执法监督,是有限财政资金能最大限度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国库集中支付为财政资金使用提供了事前、事中监督的制度和机制,涉及到国库、财政部门、支付中心、预算单位,各环节、各部门都应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在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相互制约和监督,各部门内部也应建立健全监督机制,政府审计、社会审计、新闻媒体也应加强对国库集中支付工作的监督,形成一个科学有效的社会监督网络。
( 五 ) 适应国库集 中支付业 务需要 , 加强对新业 务、新知识的学习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财务管理方式、支付方式、会计核算方法等都发生转变,这对预算会计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由于预算对经费收支的制约作用,要求预算会计不但要熟悉宏观经济、财政政策、财务会计等相关知识,还要对单位将来的需求及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科学研判和预测, 为单位预算管理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计算机和网络的广泛应用,要求财务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知识, 适应新的财政管理体制下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的需要,完成自己所担负的工作。
摘要: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是财政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可以实现支出直达,减少中间环节,降低行政成本,能够有效提高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和配置资源的效率,加强和完善财政监督,同时也是强化预算管理、反腐倡廉的一项根本性措施。国库集中支付工作经过两年试点,现所有纳入会计核算中心的单位全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工作运行顺利,但也任重道远。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运行成效,实践建议
参考文献
[1]刘丽娜,姚远.浅议会计集中核算[J].地方财政研究,2011(8).
对国库集中支付的思考 篇3
一、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基本情况
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是预算执行制度的创新,是拨付方式的根本性变革,是有效管理财政性资金的一项科学制度。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实行以来,对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仍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1.改变了账户设置,将多头开户改为单一账户。在原有的财政性资金缴库和支付制度下,预算单位存在代理银行重复和分散设置账户现象,而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财政部门在人民银行开设国库单一账户,代理银行开设财政预算外资金专户和为预算单位开设零余额账户,取消了各单位自行开设的银行账户,支出全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改多头开户为国库单一账户,彻底扭转账户管理混乱,有效克服了目前财政资金分散收付的局面,实现财政性资金集中化管理,有利于规范预算约束,促进政府部门依法行政和依法理财。
2.改变了支付方式,以财政直接支付为主,授权预算单位自行支付为辅。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前,各部门和单位的拨款申请只要符合年度预算安排,财政国库即将资金拨付给部门。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财政支付方式改为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财政部门掌握了财政资金支付的最终环节,对不符合预算管理规定的单位支出申请可以拒绝支付,减少单位支出的随意性。有利于强化预算约束,有利于财政部门及时、全面地了解整个财政资金的流向和流量情况,以便为预算执行分析提供准确的数据。
3.改变了资金存放方式,将财政资金在实际支付行为发生前分散存放在预算单位改为统一存放在财政部门。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前,大量财政资金沉淀在预算单位,并在银行低息存储。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只有在预算单位发生实际支付行为时,才引起国库资金的实际支付。有利于政府加强资金的统一调度和管理,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最大效益,集中资金办大事。
4.改变了资金结算方式,代理银行由先存款后支付改为先支付后清算。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前,
预算单位必须先在代理银行存有一定数量的资金,代理银行依据预算单位账户实有资金额度控制单位支出。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财政性资金在支付行为发生前均存放在国库单一账户和财政预算外资金专户。财政部门或预算单位开具支付凭证办理支付业务时,暂不动用财政资金,由代理银行先行垫付,并依据财政部门下达的授权支付额度控制单位支出。这种做法,改变了目前资金层层下拨的支付方式,减少了资金流转环节,方便了单位用款。
5.改变了预算执行信息反馈方式,将事后反馈改为实时反馈。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前,财政资金层层转拨,支付过程不透明,支出信息只能事后层层汇总后才反映出来,难以及时为预算编制和执行分析提供准确依据。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财政部门、预算单位、人民银行、代理银行等部门通过不同的网络系统进行连接,预算执行信息实时反馈,可及时向有关部门乃至社会公众提供预算执行情况,增加预算执行公开性和透明度,提高了财政管理的信息化程度。
6.改变了监督方式,将事后监督改为全过程实时监督。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前,预算单位重复和分散设置账户,财政资金流经环节过多,对财政资金的支出使用缺乏全过程有效监督。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单位所有资金统统进入财政国库单一账户体系,财政部门依托现代化的网络技术手段,通过代理银行每天反馈的支付信息,实现对每笔财政资金流向和流量的全过程监控,将传统的事后监督,转变为对预算单位支出全过程进行实时监督。
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已历时几年多,总的来看,试点进展顺利,运行平稳,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初步建立,资金收付方式日益规范,收付效率明显提高,财政监督明显加强。但离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由于改革触动了某些利益集团的既得利益,再加上对改革的认识不足,使改革遇到了重重阻力。在分散支付条件下,各部门和单位使用资金时,不受预算硬约束,自主性强,资金存入银行既可生息,又可作为争取项目贷款的条件。改革后,这些好处将不复存在,因此,地方和部门自然会有抵触和阻挠。
认识上的不足主要是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的财政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财务自主权存在误解。而事实上国库集中支付的目的是在不改变单位的资金使用权和财务自主权的前提下,取消单位账户,建立单一账户体系,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和加强会计监督。
2.预算单位和代理银行在资金支付清算中存在不规范操作现象。在财政直接支付活动中,预算单位可能会凭借信息优势及较小的风险约束来伪造虚假收款人,提供虚假收款人账户,伪造、变造或提供虚假合同、虚假申请等,一旦违规行为得逞,财政资金由国库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直接划出或转移到非法“收款人”账下。对于财政授权支付而言,风险则更大,预算单位可能会提供虚假收款人账户,骗取或转移财政性资金,或与基层代理银行及有关人员合谋骗取或转移财政性资金。倘若不能有效减少财政部门与预算单位、代理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就无法遏制国库集中支付中出现的“异化”现象。
3.相关的配套改革尚未跟上,成为进一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的瓶颈。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政府的财政资金拨付管理发生重大变革。相关的法律法规仍不完善。我国现行的《预算法》是1994年通过的,而《国金库条例》则是1985年通过的。随着我国的财政收入制度改革、财政支出制度改革、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等改革的不断深入,已有许多地方不能适应改革的进程,加上相关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制度不健全等一些因素,使得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缺乏足够的法律制度保证。
三、深化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措施
针对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过程中带来的变化和出现的问题,应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健全一种高效率、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国库集中支付机制。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财政部门要加大对此项改革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途径使预算单位和相关人员特别是单位领导认识到此项改革的目的和意义,让财务人员熟悉相关政策、程序,预算单位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争取单位的理解和支持。
2.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配套改革。為了加快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步伐,需要做好相关的配套工作。一是实行财政预算改革,逐细化部门预算编制工作,完善政府采购预算增强预算的约束力,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推行提供可靠的保障。二是要建立支付中心业务结算系统、信息反馈系统,为国库集中支付推行提供必要的运行条件。
3.加强对财务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由于改革前和改革后预算单位帐务处理都有很大的变化。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会计核算、支付方式将发生很大的变化。这就要求有更多综合素质高、政策水平好的财会人员与之配套,我们必须加大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力度加强会计核算的基础地位,规范核算操作。使广大财务人员对国库集中支付政策熟悉,了解有关的操作程序,能够正确的进行会计核算。
总之,随着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深入,所有的财政资金全部纳入国库单一帐户体系管理后,财政资金使用将更加规范;预算执行、收支信息更加透明、完整、准确和及时,为财政运行管理和宏观经济调控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参数;增强财政资金的控制和统一调度,为实施财政政策和管理提供了资金运行保证,极大地提高财政资金的运行效率和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 陈长春 . 浅谈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 互联网 . 2006-10-14
[2]杨玉娥 朱海波 . 浅淡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与财政支出管理体制的关系 . 互联网
[3]严索萍 . 进一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思考 . 互联网 . 2008-06-08
[4] 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带来的六大变化 . 哈尔滨日报 . 2005-09-08
对国库集中支付的思考 篇4
考
*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调查与思考2007-12-15 23:45:09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调查与思考*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调查与思考(2)**县是河南省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较早的单位。2003年元月,按照财政部和省市改革方案的要求,结合**实际,确定了**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方案,在全县142个预算单位,全面启动了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三年来,改革进展顺利,运行平稳,成效明显。为了深入研究县级国库集中支付面临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各级领导制定进一步的改革政策提供依据,我们开展了本次关于县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 的专项调查。
一、调查基本情况
(一)**县实施国库集中支付的基本做法
1、成立机构。成立”**县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中心”做为改革的实施部门,该机构批准编制12人,为财政全供股级事业单位,履属财政局领导,实行”一厅式”办公。
2、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该县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包括四类账户:(1)国库存款账户:用于核算和反映纳入预算管理的财政收入和支出活动,由预算股(兼国库股)管理。(2)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用于核算和反映预算外资金的收入和支出活动,由预算外资金管理局管理。(3)财政集中支付账户:用于核算和反映财政直接支付、财政授权支付的各类款项收入和支出活动。该账户与国库存款账户、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进行清算,由支付中心管理。(4)特设专户:用于核算和反映社会保险基金、财政扶贫资金等政策性资金的收入和支
出活动,由支付中心管理。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建立后,财政局内部和各预算单位的银行账户全部取消,资金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统一管理、集中支付、统一核算。
3、规范支出拨付程序。
(1)财政资金拨付方式。根据实施集中支付管理的需要,**县将财政局内部各类资金的拨付方式由过去的实拨资金改为按照支出类型分别下达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指标。其中对工资、政府采购、基本建设等专项支出实行财政直接支付方式。对单位的零星小额支出实行财政授权支付方式。
(2)预算单位用款方式。属于财政直接支付的款项,预算单位向财政局主管股室提出用款申请,财政局主管股室审批后向支付中心下达用款额度指标,支付中心开具财政直接支付凭证将款项直接支付给最终收款人,预算单位凭直接支付凭证第五联记账。
属于财政授权支付的款项,财政局
主管股室审按月向支付中心下达用款额度指标,在授权额度内,预算单位可以申领备用金或用原始凭证报销(授权支付款项预算单位不需填报用款申请)。支付中心受理审核后,原始单据返回预算单位记账,开据授权支付凭证(代替现金支票、转账支票和电汇委托书),加盖支付中心印鉴到代理银行提取现金或转帐。
(3)建立财政支付网络系统。依托”金财网络”布置国库集中支付系统,连接财政局领导办公室、各股室和支付中心。各类指标的审批、下达实现网络无纸化办理,资金审批拨付时间由改革前的2-5天缩短到30分钟,工作效率显著提高。
(二)、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采取对80家预算单位进行问卷调查和召开部分单位财务负责人座谈会两种方式进行,共设计调查问题7项。
1、在调查的80家单位中,认为用
款比改革前方便的有43家,占52;认为更麻烦的有30家,占37;
2、在调查的80家单位中,对支付中心工作人员服务态度认为很好的有73家,占91;认为较好的有7家,占9;
3、对支付中心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办事效率认为很好的有60家,占75;认为较好的有14家,占;
4、认为财政专项资金(政府采购、基本建设、财政扶贫、国债等)拨付程序非常简便的有15家,占;较简便的有35家,占;认为较繁锁的有29家,占36;
5、认为统发工资程序非常简便的有71家,占89;认为较简便的有9家,占11;
6、认为在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发挥很好作用的有52家,占65,认为没有发挥作用的有18家,占23;
7、认为改革后有利于预算单位资金安全的有61家,占76,认为没有变化的有16家,占20。
调查结果显示:**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促进了财政资金管理方式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提高了预算单位的用款及时性,有利于促进节约郊外,有利于提高资金拨付和使用效率。在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同时,也促进了预算单位理财方式的转变。总体上,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了绝大多数预算单位的认可。但是,由于有关政策的深化和细化不够,改革还有许多待完善的方面,建议上级财政部门进一步加强管理,促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顺利推进。
三、国库集中支付面临的主要问题
1、部门预算不到位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后,虽然配套进行了部门预算编制的改革,但在县级财政管理方面,一方面部门预算的编制还难以细化到具体项目,并且在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调整频繁。另一方面,预算内外资金结合方面还缺乏有效协调
对国库集中支付的思考 篇5
对策
【摘要】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是近几年来财政改革的重要内容,随着这项改革的不断深化,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从而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更好地贯彻落实和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影响;对策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以来,增强了财政对库款的调控能力,提高了会计信息化水平,规范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行为,遏制了腐败现象的发生。但改革也给单位的财务管理带来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就是改变现行的财政资金层层拨付程序,由国库集中支付机构在指定银行开设国库单一账户,支付款项时,由预算单位提出申请,经国库集中支付执行机构审核后,将资金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直达”商品和劳务供应商或用款单位的财政预算管理模式。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给单位财务管理带来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1.增强了政府对财政资金的调度能力
改革前,预算单位不管其银行账户有无资金结余,每月都要按照预算级次层层上报财政部门申请拨款,再由财政按下达的预算,将资金从国库拨付到一级单位,一级单位按照预算级次层层下拨到基层单位,基层单位再根据有关规定及业务需要,购买商品或支付劳务款项,形成财政资金实际支出。单位收到财政拨款后,何时使用、如何使用,主动权在单位,财政部门只能履行事后监督。一些大项目的资金拨到单位账户后几年都没有使用,而其他单位待投入资金的项目却因国库资金有限而无法及时开展,大大降低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改革后,单位的资金结余变成指标结余,资金全部留在国库统一调度,避免各部门出现大量资金长期滞留现象,加强了政府对财政资金的统筹和规划度,把钱真正用到“刀刃”上。
2.规范了单位各项开支和政府采购行为
改革前,单位对财政资金的使用具有较大的自主性和随意性,加上财务人员业务水平不高,对政策的接收不及时、理解上有偏差,一些达到政府采购标准的开支没有走政府采购程序,一些超标准、超范围的支出,要等到入账时才被发现,财政监督乏力;改革后,财政国库支付中心对单位的各项开支进行事前审核,及时制止和纠正不合法、不合规的财务开支,应纳入政府采购范围的支出无一漏网,确保政府采购行为更加规范。
3.提高了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
改革前,单位对财政拨款拨多少用多少,对全年的预算余额缺乏整体的认识,也无法了解项目实时余额;改革后,由于建立起了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信息网络系统,实现了财政、国库支付中心、预算单位、代理银行、人民银行国库科联网。预算单位可通过该系统,网上申报用款计划、提交直接支付申请、开具授权支付令、核查有关支付信息等。支付信息和清算信息能及时传送到财政国库支付中心,实现信息共享,极大提高了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
二、行政事业单位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1.代理银行服务不到位,影响单位及时用款
改革前,单位有自己的银行存款,可以自由选择本单位开户银行;改革后,单位的账户余额为零,而且单位的开户行由财政部门指定。比如某些地区只确定一家银行的一个专窗代理财政国库支付业务,有些单位离银行路途遥远,增加了报账员时间成本和单位运行成本;而且100多家行政事业单位的国库支付业务集中到一家银行,银行柜台超负荷运作,服务质量必然降低,有时会出现当日提交银行的业务隔日才能支付的现象,影响了单位及时用款,有些涉及到归还个人公务卡支出的业务,还会出现逾期还款产生不必要的利息费用的情况。
2.系统建设不到位,加大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
由于“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与“预算单位账务处理系统”不接轨,财务人员每月向国库支付中心申请用款时,须先登录“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录入指标、金额、收款人等相关信息提交申请,打印《直接支付申请书》,连同发票复印件、合同复印件一起交国库支付中心受理,国库支付中心工作人员在系统办理审核并打印《直接支付凭证》交银行支付和清算,报账员再登录“预算单位账务处理系统”录入会计凭证,连同发票、合同等原始凭证一起交结算中心工作人员审核入账,这样财务人员必须登录两个系统入单,分别向两个单位递送单据,才能完成日常财务支出报账工作,加大了?务人员的工作量。
3.财务人员更换频繁,专业技术水平不高
在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之前,由于成立了地方性的财务结算中心,单位不再设置会计岗位,原来的单位出纳作为报账员负责日常财务报销和报账工作,单位主观上认为财务管理有结算中心负责把关,故降低了报账员的上岗门槛,导致出现不少报账员是兼职的,甚至非财会专业的情况。他们在处理单位财务工作时比较随意,力不从心;而且有些单位领导不重视财务工作,财务人员认为较难出业绩,工作起来心猿意马,导致报账员更换频繁,专业水平不高。这种现象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后持续存在,使得新制度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实,阻碍了改革的进程。
4.单位内部控制意识淡薄,资金使用绩效不高
单位普遍存在着内控制度设计不完善,或形同虚设,监督走过场等问题,比如,有些单位领导风险防范意识不强,为图方便,个人印鉴由财务人员代管,由于内控的缺位,给人可乘之机,导致工作人员利用虚假发票套取资金、采用虚构业务贪污挪用财政资金、单位资产损失浪费等现象时有发生。此外,由于没有内控机制的联动作用,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合作,业务员往往等到报销费用时才发现违反了一些规定而被财务人员退单,引起不必要的误解和矛盾,而且由于缺少了业务部门的参与,财务部门也难以制定出准确详细的单位预算编制计划,影响单位下一年的用款。
三、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完善财务管理的对策
1.转变财务管理思想,提高单位预算管理水平
改革后,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在财务管理当中,面临更高的要求,必须转变过去事后管理模式,采取全新的预算管理制度。单位领导需转变过去把财务仅当作后勤保障的思想,加强对财务工作的重视,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各个业务科室应协同合作,促使科室对未来的工作流程进行规划,并决定资金的使用量,制定详细的预算编制计划,将预算做得更加科学、规范,以适应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工作。
2.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制度的可操作性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要求预算单位支出需要有比较强的计划性,有用款计划才能支出,而且单位每一项开支,基本都涉及到多部门的工作,这就需要各部门之间通力合作,全员参与,因此,单位迫切需要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制度的可操作性,形成有效的执行手段和措施,将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将预算、收支、资产管理、基建、经济合同等纳入一个统一的管控体系中,这样才能够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遏制腐败和舞弊现象,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
3.加强业务技能培训,提高财务人员业务水平
单位财务人员是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的具体实施人,财政局??多举办对单位财务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培训,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学习意识和创新能力,单位也应制定相关的奖惩机制,主要是通过奖励制度,调动起财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在工作中做到多想办法、少埋怨,能够胜任本职工作,进而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能力,促进单位其他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运行。此外,单位应制定报账员更换交接过渡制度,避免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提高财务人员上岗门槛,从源头上提升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
4.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财务管理效率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纳入改革的预算单位越来越多,资金面也越来越广,要保证财政资金安全高效地支付,信息化建设是重要的技术支撑,财政部门必须加强信息化建设,整合现有的财政财务管理系统资源,建立数据共享,逐步取消纸质凭证、减少业务单据的纸质流转环节,依据电子指令办事,逐步实现无纸化办公。这些举措的逐步落实,将在极大地方便预算单位用款的同时,也能提高财政财务管理的效率。此外,单位财务部门必须配置一系列保证支付业务顺利完成的软硬件设施,并定期进行维护,确保财政资金及时、安全支付。
四、结束语
任何改革都存在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也不例外。随着财政国库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化,相应的规章制度也更加完善,业务流程设置更加科学、规范。财政要加大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宣传力度,清除财务人员工作上的阻力,为不断深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争得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参考文献: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篇6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初探
[摘 要]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于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预防和治理腐败具有重要意义,但现阶段仍然存在一定问题。本文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内涵,存在的问题,改革措施和改革意义等方面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深化改革 意义 措施
财政是国家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是财政资金支出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是国家预算执行和财政管理制度的重大创新。
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概述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改变现行的财政资金层层拨付程序,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依托,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目的,由国库集中支付机构在指定银行开设国库集中支付专户,将所有财政资金存入国库集中支付专户,单位在需要购买商品或支付劳务款项时提出申请,经国库集中支付机构审核后,将资金直接从集中支付专户支付给收款人的国库资金管理制度。
二、现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
1.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系统网络,电子信息化程度不适应发展的要求。
2.国家现有的与执行国库支付资金制度相适应的法律和法规不健全。
3.地方保护、部门既得利益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矛盾突出。
4.国库支付资金制度执行过程中应有的监督机制不够完善。在国库支付工作中,最终处置权在财政部门,随着财政对预算单位监督力度的加大,财政的权力也会相应增大,因而也提出了对财政的权力实行必要监督的新问题。
三、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建议
1.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逐步建立相适应法律法规体系,将改革成果固化在法律层面。
2.统筹规划,全面实施。从广度和深度上扩大改革范围,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实施。在增加改革部门的同时,还要继续深化和规范改革程序,扩大改革的资金范围。
3.进一步落实相关配套措施,促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协调发展。
4.加快信息系统建设,扩展集中支付系统功能。坚持应用与安全并重的原则,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论文
实施网络安全防范措施,在与部门、人民银行和代理银行联网后,要将财政核心业务信息与外网相隔离,提高系统安全管理水平。
5.建立健全国库动态监控系统和国库集中支付监督制约机制,对财政资金活动全过程进行实时动态监控。强化资金支付的事前和事中监督,建立财政部门、预算单位和代理银行财政资金支付清算的内控管理制度和相互制衡机制建立健全财政外部监督管理制度。
6.建立对代理银行的激励约束机制,保证代理银行规范,高效地开展工作。
四、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意义
1.强化了财政预算的执行,推进了部门预算改革步伐。
2.真实反映了财政资金的实际支出数,使财政部门对财经形势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
3.有效防止了对财政资金的挤占、挪用和截留,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了腐败。参考文献
[1]张治强 对做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工作的探讨[期刊论文] 经济研究导刊2007(2)
[2]王昕 高等学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问题探讨[期刊论文] 会计之友 2009(15)
[3]郭仓金 浅谈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期刊论文] 农经财审 2011(01)
对国库集中支付的思考 篇7
(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产生的背景
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我国在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之前,财政资金全部分散的存放在于国库、各财政专户和预算单位的相关账户中,这种存放方式比较分散,不易于管理,进而容易导致国库资金不足等问题;其次分散的国库资金支付方式,主要是通过层层下拨的方式来支付的,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在上报预算资金时往往存在多报和乱报的现象,财政支出透明度不高、流向不明、随意挪用和占用财政资金的现象比较普遍,不利于财政资金的管理和控制;此外,现代社会是信息化时代,各种财务软件日趋完善,基于信息技术和财务软件支持的财政集中支付制度不仅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和单位发展的需求,同时也能够大大提高财政资金管理的绩效,减少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失,因此,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应用而生。
(二)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必要性
相比原来分散的财政资金支付制度,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不仅能够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规范支付的行为,还能够加大财政监督的力度,由此可见,面对现代日益复杂的市场经济时代,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具体来说就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通过把资金集中起来统筹、安排和运用,能够缓解大量的沉淀在预算单位中的资金,资金支付迟早不一等问题,进而提高了财政资金的利用率;此外,行政事业单位采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过程中通过事前预算、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的过程能够减少财政资金周转的环节,而且能够避免人为的随意挪用财政资金等现象的产生,进而在很大程度上规范了财政资金的支付过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事前预算、事中采购以及事后支付过程都能够在政府的监管下进行,进而就避免了之前只有通过事后审计才能知道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去向的弊端,进而在促进了行政事业单位更好更快的发展的同时也提高了我国财政资金的利用率,有利于我国的长远发展和进步,由此可见,在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二、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资金审核过程不够严谨
资金审核过程不够严谨和细致是现阶行政事业单位在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国库集中支付中心在审核资金的过程中往往只是对申请支付单位的业务摘要和预算资金来支付,查看其相关的手续是否完整,支出是否符合既定的指标,而对其业务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实用性而很难把握,进而容易导致申请支付的内容和实际支付的内容不一致等现象的发生。
(二)国库集中支付申请的程序有待完善
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国库集中支付的申请程序往往是按季申请的,而且额度是有一定的限制的,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不符合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实际需求,此外,国库集中支付的申请需要包括每月正常经费的申请和支付申请两个基本的过程,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事业单位往往没有切实的落实,容易造成信息失真、虚假信息的出现,同时,还会出现费用超额申请,浪费财政资金的现象。例如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有些业务在年初就需要花费超过50%的费用,不得而知,就会出现资金不足的现象,而为了项目的正常运行拆东墙补西墙的现象时有发生,因而也就会导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核算混乱等现象的发生。
(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力度有待提高
众所周知,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都有自己的基本账户,主要用来核算单位其他费用的支出,而国库集中支付账户的零余账户也可以体现这些支出,这样一来就容易出现资金管理混乱等现象的发生,其次,还存在会计核算不规范、违反现金管理条例、相关工作不符合票规、会计资料不能及时归档等问题,此外,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界定不清、用项目支出来弥补基本支出、不能做到专款专用等现象时常发生,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国库集中制度制度的绩效。
三、解决事业单位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中存在问题的措施
资金审核过程不够严谨、国库集中支付申请程序不够完善、会计核算力度不够高等问题的存在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绩效和价值,不仅不能够有效的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能力,资金利用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不利于我国的长远发展和进步,因此,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和相关的调查研究总结出以下几点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具体内容如下所述:
(一)简化国库集中支付的审批程序
简化国库集中支付的审批程序,不仅能够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加快相关项目的进程,而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不必要的成本费用,所以笔者认为可以充分的利用信息化的技术和软件,实现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与部门预算体系的无缝连接,通过上网使用,优化和严格相关的网络系统来减少不必要的再次审批和申请额度的环节,进而大大提高相关工作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制度
完善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是提高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执行绩效的关键,这就要求首先要加大对财务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力度,使其能够充分的掌握和熟练的操作国库集中支付相关的软件,严格的区分和细分相关的资金来源,明确基础资金和专项资金的界限,避免资金混乱使用的现状;其次,要加强监督检查的力度,切实提高财务相关工作人员的执行能力,完善既有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的高效运行。此外,要细化相关的制度规范,并且严格的按照既定的指标和标准来执行,做到有据可依,有据必依。
(三)完善既有的监管机制
完善既有的监管机制,强化监管的力度是减少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中存在问题的又一重要举措,这就要求要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以我国的宏观经济环境和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运行状况为基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来强化既定的监管机制,加大各个程序和环节的透明度,实现资源共享,使得财政资金的去向置于阳光之下;其次,要加大信息技术的投入和使用力度,加大ERP、OA等信息系统的使用和推广的力度,鼓励相关的工作人员树立创新的意识,不断优化和完善单位既有的监管机制,进而在促进事业单位监管机制高效运行的基础上提高我国财政资金利用率的基础上实现我国的长远发展和进步。
四、结束语
总之,提高我国财政资金的利用率,减少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失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初衷,也是促进我国实现长远发展的关键,所以及时的发现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且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是需要相关财务人员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摘要: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体制和社会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实施,作为公共财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财政国库制度建立的核心和关键。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复杂化和多样化,行政事业单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实际运行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所以就现阶段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能力的同时促进我国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背景,必要性,问题措施
参考文献
[1]孟建红.浅议行政事业单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J].中国经贸,2015
国库直接办理集中支付业务思考 篇8
一、目前集中支付代理模式现状
1.财政集中支付系统各自为政。开展国库集中支付业务必须有专门的管理系统,而在县级财政、代理行基本无自主开发软件实力,只能选择购买软件开发商开发的软件,但这些系统大多五花八门,互不兼容,与国库也没有统一接口规范,导致与国库会计集中核算系统不能衔接,现代化信息系统优势发挥程度有限。由于信息传递不衔接,财政、人民银行国库、代理银行之间依靠手工录入数据、人工传递凭证,既加大了财政、国库、银行的工作量,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率,又易出错,影响工作开展。甚至可能存在支付信息传递脱节带来的各种风险。
2.先付款后清算模式存在垫资风险。商业银行代理集中支付业务普遍采用的支付模式,其基本流程为:国库支付中心向代理行出具支付令——商业银行通过备用金账户向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支付款项——每天汇总支付款后向人行进行清算。由此可见备用金账户是国库集中支付流程不可或缺的重要中转环节。如果存放在代理行的备用金不足支付,或因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行内各营业网点的支付数据汇总,又不能及时清算,代理行则必须先行垫款,这种先支付后清算的做法与《支付结算办法》中关于“银行不垫款”的规定不符,且会在一定程度上会挫伤商业银行代理集中支付业务的积极性。
3.代理行责权利不对称。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其在争取集中支付代理资格时,看中的是财政这一优质客户所带来的综合效益,实际上,代理行在开展业务过程中,经常往返于国库和财政,送达或提回相关凭证,财政资金支付清算及信息提供等大量工作必须由代理银行承担,代理银行为承担和维持该项业务需耗费大量人财物力,却得不到分文手续费,与投入的巨大费用差距太大,代理行心有怨言又无可奈何,责、权、利的失衡导致代理行压缩成本,减少开支,人员素质、核算质量无法保障,给改革带来负面影响。
4.国库监管滞后和弱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条例》实施细则第2章第10条4款明确规定了国库的监管职责,即:“监督财政存款开户和财政库款的支拨,对违反规定的,国库有权拒绝执行”,传统拨款方式,国库可以采取监控预算指标等手段,对库款支拨的用途、性质进行审核,但改革后,支付模式发生了根本变化,直接支付的主动权在财政设立的支付中心,国库对拨付给劳务供应商的资金合规性难施监督,授权支付的主动权则在预算单位和代理行,国库只是在财政下达的额度范围内事后与代理行资金清算被动付款,国库对财政拨款环节的控制监督力度被弱化。
二、国库直接办理集中支付业务的难点
国库直接办理集中支付业务,取消代理行备用金、零余额账户,是改革的必然方向,更勿需增加商业银行的额外运营成本,大大减少了支付中间环节,可以最大程度杜绝国库资金的体外循环,避免第二国库形成,真正体现改革成效,但在目前环境下,国库直接办理集中支付业务的内外部条件并不完全具备,尚存诸多困难:
1.相关法规不健全。经过多年改革,财政直接、授权支付的相关制度较为完善,改变现有支付方式,由国库直接经办,应当如何操作还处于探索阶段,需从法规上进一步界定财政与人行国库在预算资金运作、监管过程中的权利与义务,明确国库对预算额度、性质、用途的监督,确保更好地服务于财政国库管理改革,但此类相关法规制度出台较少。
2.人员系统不能适应需要。基层国库普遍存在人少事多,忙于应付日常核算现象,且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核算质量、监管效率、服务水平存在很大差异,如果国库直接办理集中支付业务,每笔预算单位支出均由国库受理,则业务量将几何级增长,随着服务对象不断延伸,业务越来越复杂,国库必须越来越明细的核算方能满足改革要求,以现有人员、网络、系统条件,国库无法承受。
3.缺乏可供借鉴的运作流程。目前商业银行代理集中支付业务模式的运行流程清晰明了,但由国库直接办理,应当如何操作,可供参考的方法较少,处于起步阶段。一旦所有明细拨款由国库一家办理,国库部门面临的是财政大量支付额度下达,国库如何接收,并根据财政支付令采取何种快捷安全的方式,通过大额支付将资金划至预算单位零余额或劳务供应商账户等等一系列问题均亟待解决。
4.国库支付联网系统功能不完善。目前,人民银行总行正在运行的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系统(TIPS),只能实现税收电子化传输,还不具备处理预算支出功能,国库目前使用的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TCBS)预留了与地方财政联网接口,但由于财政并没有统一数据规范,造成系统不能联网运行,一旦所有每笔细化的财政支出均由国库办理,在网络系统功能不完善的前提下,依靠手工逐笔输入支付信息,势必加大系统负荷,不仅不现实,也极易出现差错和造成国库资金风险。
三、设想和建议
我国目前的商业银行代理集中支付业务模式均属过渡性质,为根本上消除财政资金挤占、挪用、截留现象,还应进一步理顺各方关系,完善有关制度,逐步解决改革中的问题,国库直接办理支付业务,财政资金直达用款单位账户,不仅快捷,更有利于对财政资金去向的跟踪问效,实行国库直接办理集中支付后,财政资金支付将更加安全、透明,及时,财政部门有更大资金调控余地,改革所带来的成效将不断显现:
1.尽快完善相关制度法规。现行国库集中支付的有关法规比较零散,没有规矩何成方圆,为保证改革深化,建议尽快完善国库直接办理集中支付规章制度,包括修订《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办法》,规范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设置,明确财政支付指令下达后,国库资金清算等一系列操作流程,以及建立集中支付业务逐笔审核监管制度等,只有得到法规保护,才能有效约束操作行为。
2.取消清算备用金账户。在代理银行设立备用金账户是一个过渡性质的账户,如果实行人行直接办理集中支付就没有垫付资金的风险,取消了备用金账户,既可以解决该账户违反《支付结算办法》,也可避免因来不及清算代理行须垫款的问题, 因此,只有完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变商业银行代理支付为人民银行国库直接支付与清算,才能节约国库集中支付的运行成本,使人行能够掌握预算单位每一笔资金的用途、去向,加强对财政性支出的监督管理,防范和化解资金支付风险。
3.培养新型国库管理队伍。国库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以单一账户为主要内容的新业务、新知识、新技能交流培训、岗位练兵活动,提高人员综合素质,同时要根据当地国库业务量大小和改革实际推进情况配强国库人员,合理设置国库岗位,落实细化岗位职责,建立绩效激励机制,优化劳动组合,造就一支道德高尚、作风优良、业务精湛的新型国库管理队伍。
4.构建完整运行操作规程。我们要及时总结改革经验,积极创造条件,在确保国库资金安全的前提下,摸索出一整套能够方便快速、直接办理集中支付业务的操作流程,从财政到国库再至用款单位,做到稳妥、有序,严格按照同级人大批准的预算内容,财政用款计划额度及时准确拨付资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库集中支付。
5.打造现代化国库集中支付平台。实现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TCBS)、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系统(TIPS)与金财金税工程的对接,推进业务处理自动化建设,提高信息反馈和对账环节的电子化程度,打造现代化支付联网平台,拓展财税库银横向联网功能,集中支付业务直接在网上即可审核办理,财政支付令通过系统能实时将数据同步传送至国库,国库能对资金实行逐笔监督,对符合政策的给予办理,违反的当场拒绝不予清算,力争早日实现集中支付业务电子化、无纸化操作和监管。
(作者单位:华东交通大学软件学院、
【对国库集中支付的思考】推荐阅读:
国库集中支付薄弱环节思考08-29
学校实行国库财政集中支付制度的思考08-29
国库集中支付中心09-06
国库集中支付论文09-28
县级国库集中支付11-07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财政国库部门的风险管理07-22
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05-16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论文05-29
国库集中支付清算业务06-19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问题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