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库集中收付制(共12篇)
国库集中收付制 篇1
国库集中收付制, 是我国近年来财政改革的重要内容, 是建立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下资金支付方式以国库集中收付形式的现代国库管理制度, 目标是减少财政资金浪费, 提高使用效率并用现代网络系统把预算单位与财政部门、银行、支付单位联系起来, 对财政资金进行集中收缴、拨付、分配, 实施财政资金的全过程直接监督和有效控制, 从而规范财政资金支出,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我国高校现已完成多学科、综合性发展的校级二级管理模式, 在财政预算上通过一级预算部门, 接受上级财政部门业务领导, 是我国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重点行业。2002年后, 先从部分高校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试点后, 经过10余年的改革、适应, 现大部分高校已硬性实行开始国库集中收付管理, 并对已有高校财务管理体系带来巨大冲击。
一、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带来的财务管理的变化
(一) 高校财务管理原有模式
我国高校原有预算是通过“二上二下”的编制形式取得财政部门批复后, 将财政资金拨付给高校自主使用, 年终编制财务决算报表, 将具体使用情况报财政部门。多年来这一模式的弊端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财政资金层层拨付后, 高校资金使用信息不能及时反馈, 只能在年终决算报表时报告支出情况, 而且信息不详实
2.预算体制不健全, 多数开支项目在随意性大, 无从监督预算使用与开支, 预算与实际开支存在较大出入, 实务操作中预算形成虚设, 不再是硬性指标, 预算制度已是不得不改革。
3.财政监管无法及时到位, 形成财政监督缺位或滞后, 无法做到精细重审财政资金, 更无法体现监督的效果。从近年高校财务审计情况来, 违纪违法案例显增多趋势, 数量金额巨大案件也有发现, 影响非常不好。
(二)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模式带来的变化
1. 用款与支付方式的变化
原有模式下, 高校需要依据财政批复的年度预算指标编制分月用款计划, 逐级报主管部门单核汇总, 资金拨付到高校账户自由支配;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高校必须将所有财政资金全部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收、支, 每一笔资金的使用均经财政部门审批同意后下达经费使用指标方可开支, 资金余额始终保留在财政单一账户内, 高校不经批准无法使用。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采用财政直接支付或授权支付方式。财政直接支付是指高校所有项目支付均在财政部门向代理银行签发支付指令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将资金直接支付到收款人或用款单位账户;财政授权支付是高校按照财政部门的授权向代理银行签发支付指令在财政部门批准的用款额度内, 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将资金支付到收款人账户。
2. 财政监督变化
国库集中收付制支付方式的改变, 利于财政事前监督, 每一笔开支财政均有记载, 资金使用均在财政部门批复后支付, 透明度高, 有效防止财政资金被挪用、占用, 做到事前控制。这次改革的重点也就是加强财政监督
3. 预算编制变化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对预算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 开支以预算为范围, 无预算不能开支, 要求做到精细化、准确、科学, 超出预算需要提出项目申请的详细说明, 预算不再是纸上数字, 不再是应对数字。预算的重要性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已有预算不健全、不准确事必严重影响实际工作, 在转变初期会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很多高校会因预算不到位延误工作, 影响工作质量, 造成工作效率降低。
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带来的财务管理困难
(一) 高校会计的核算基础发生变化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下, 高校资金以用款额度表现, 而不再是货币资金, 所有的资金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内核算, 由国库实行统一管理, 清算程序由银行完成, 收入和支出均以收到财政部门开出的到账通知为确认依据;现有高校收付实现制的核算基础无法对会计信息进行及时处理, 二者存在一定差异。
(二) 财务核算工程量加大, 工作效率降低
我国高校财务管理水平一直较低, 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后, 诸多问题不断出现, 突出表现为工作效率降低, 在错误中实践, 给学校总体工作带来很差影响, 同时也增加财务人员工作量, 使得现有工作无法应付工作, 显得人手不足。其实, 这些都是暂时现象, 随着工作的不断开展, 财务人员对具体制度的加深认识与熟悉, 工作效率后大为改观。
(三) 预算执行精细化要求高, 部分高校无法适应
预算水平无法达到国库集中收付制的要求, 是各高校诸多问题中表现最多的困难, 导致部分工作无法开展。国库集中收付制要求预算必须精细化, 每一项开支都在预算内, 由于预算不足或未纳入预算的项目将无法执行。现有部分高校的预算能力无法做到科学、准确, 这对高校预算水平的前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 国库支付系统本身的技术问题
我们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虽然试行多年但就实践来看, 支付系统本身的技术仍存在不足, 比如系统运行速度慢等, 这些问题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和改进。
三、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带来的财务管理对策
(一) 加强预算管理, 推进预算精细化
预算精细化是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前提和保证, 各高校必须在预算环节提高管理水平才能保证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施行, 并有效完成各项工作。精细化管理是今后的财务管理方向, 这就对财务人员的预算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编制预算时, 要对下一年度的用款计划进行科学准确的预算, 对即将要发生的支出项目要尽景具体。对高校每年的支出实行零牲础预算, 对高校项目支出实行滚动预算。加强对商校资金执行过程的事前预算, 事中监督, 时时监控。必需将预算具体细化到每个项目, 每月进度、每笔支出, 才能在执行时按计划地进行。同时为了防止发牛额外支出也要预留部分机动资金。尽可能做到先有预算, 后有支出。
(二) 完善会计核算体系
各高校为适应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必须建立与之相配的会计核算体系, 将权责发生制引入高校会计体系中来, 客观反映高校现有制度下资产、负债等项目真实情况, 克服收付实现制的弊端, 也利于降低高枃财务风险, 同时也是我国财务管理的进一步要求。
(三) 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加强财会人员继续教育
财务人员是国库收付集中制度的执行者和宣传员, 财务人员应具备一定的财会工作业务水平, 这直接影响制度的执行效果和效率, 也是高校财务工作的基本要求。各高校财务部门在建立会计核算制度的前提下建全和完善岗位责任制和控制制度, 要明确规定各级岗位人员职责及业务水平要求, 建立规范的工作操作流程;其次加强业务学习, 通过有计划、有针对性的业务教育, 不断提高财会部门领导及全体财会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业务水平。
摘要:文章从国库集中收付制特点入手分析国库集中收付制下各高校如何进行财务管理, 指出实际工作中的困难与对策, 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国库集中收付,高校,财务管理
参考文献
[1]章海萍.浅议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高校财务工作中的利弊[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2) .
[2]曹江培.完善国库集中支付体系推进高校财务改革[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1) .
国库集中收付制 篇2
班级:2011级财政学一班姓名:陆嘉文学号:201104010101
一: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含义通过这两个月对与政府预算管理的学习,我对于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这一重要财政学知识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与了解,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主要内容是指,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所有财政性资金都纳入国库单一账户管理,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按照不同支付类型,采取财政直接支付与授权支付的方法,支付到商品或货物供应者或用款单位。其基本特征为,一是财政统一开设国库单一账户;二是所有财政收入直接缴入国库,主要财政支出由财政部门直接支付到商品或劳务供应者;三是建立高效的预算执行机构,科学的信息管理系统和完善的监督检查机制。建立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
二:改革背景
国务院领导同志多次就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问题做出重要指示。朱镕基总理在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上强调:加快推进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对各项财政资金逐步实行国库集中收付。2001年l月13日,李岚清副总理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财税专题研讨班讲话中指出: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最终规范政府资金收付的最彻底、最完善、最可靠的模式。”2001年2月28日,国务院第95次总理办公会议原则同意了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上报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方案》,确立了中国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目标、指导思想和原则、改革的内容、配套措施及实施步骤。改革方案明确提出,在“十五”期间全面推行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
三:改革要求
财政部的要求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财政部要求各级财政部门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在不改变预算单位资金使用权、财务管理权和会计核算权的前提下,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不断总结和积累改革经验,加快改革的实施步伐。力争2002年底或2003年年初,在省级部门进行改革试点,并向地市推进。地方政府要为推进改革提供机构和人员保证。同时,财政部又明确指出,在政府管理层次较高的省、地(市)两级必须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政府管理层次较低,预算单位不多的县、乡两级,可以尝试会计核算,但有条件的也可以搞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四:改革必要性
我国现有的财政收付体系已越来越难以适应的要求,严重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更主要的是财政收支信息迟缓,不能为及时编制预算,执行分析和宏观决策提供正确依据。因此,改革现行的财政收付体系,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创新财政治理方式和手段就显得非常必要。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公共财政公然化、透明化的客观需要
并且公共财政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主要为满足公共需要而进行的政府收支活动,政府以社会和经济治理者的身份从市场上取得收进,并将这些收进用于政府的公共活动支出,为全社会提供公***品和公共服务,保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这就要求财政信息公然化、透明化,让更多的公民有基本的知情权,以公平与效率为原则,为预算的执行创造良性的监视环境,该管的一定要治理好,该办的要集中财力办好,不该办的要果断舍弃。而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可以使财政资金在收付上做到公平、公正和效率。
五:目前我国收付制度改革的障碍和问题
我国国库集中收支制度改革势在必行,但有些相关政策和制度并没有相应地进行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全面推行。
(一)预算治理体制不规范
首先,我国财政资金中只有预算内资金纳进预算,成为国库资金,所以当前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只能是预算内资金的集中收付。而真正意义上的国库集中收付是指所有财政资金的集中收付,所以必须取消财政资金的预算内外之分,并努力减少预算资金的流失,减少制度外资金。
其次,在预算批复的时间方面,我国目前预算批复不够及时,从而造成预算执行依据不充分、预算监视不全面,无法满足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中规定的“各支付单位的每项经济业务必须根据当年批准的预算收支计划向财政部分按用途提出用款申请”的要求。
(二)财政信息系统的缺乏和银行资金清算系统的不完善
我国的政府账务是由征收机关、预算单位、财政部分和中心银行的国库部分同时治理的。财政部分只进行经费拨款等粗线条的核算,并不进行逐笔支出核算,逐笔的支出核算是分散在预算单位进行的,这样财政无法实现对财政支出的逐笔审核和治理。即便有中心银行的国库,但由于我国中心银行的国库会计是不独立的会计系统,依附于中心银行的银行会计,不能体现自身的特点,不能充分和全面地反映国库收支状况,不能符合有效治理财政收支的要求。财政、征收机关、预算单位、国库还没能做到全面联网。建设政府账务网络,建立独立的国库会计,完善财政信息系统是势在必行的。同时财政信息系统的完善不仅表现在设立政府财务网络,也表现在预算编制系统、预算执行治理系统等的建设上。另一方面,银行资金清算系统的不完善影响了国库资金及时有效地收付,由于在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中存在着大量的资金需要在中心银行和各贸易银行,或贸易银行和贸易银行之间往来。上一篇:我国国有企业资本结构治理的现实思考。
六:个人的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对改革的认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是一项新生事物,涉及方方面面利益调整,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需要人民银行、代理银行和预算单位的密切配合,需要上级部门统一指挥、统一调度。中央和省级财政要加大对基层改革业务和资金的支持力度,让基层有信心、有能力推进改革。各级有关部门都要熟悉和掌握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坚持预算单位资金使用权、支出审批权和会计核算权“三不便”的原则,合理地规范各方面的职责权限。加大宣传力度,统一认识,统一步调,有效地调动各方面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减少改革压力。
2.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一是改革预算批复时间。要实现按当年批准的预算作为用款申请的依据,我国预算批准的时间必须提前到上年12月31日前。二是优化预算科目。为了适应当前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必须对现有预算科目进行全面、合理的改革。一方面要与国际惯例接轨,另一方面还要尽量与我国现行的科目体系衔接,体现现行收支分类的延续性和稳定性。三要细化部门预算编制。实行部门预算是市场经济国家的普遍做法,是市场经济体制对财政管理体制的基本要求,是我国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前提和基础。部门预算是由各部门编制经财政部门审核后报人大审议通过的反映部门所有收入和支出的预算。细化部门预算编制,不仅可以提高预算编制的透明度,而且有利于防止预算执行中的不规范做法,有利于人大等部门对预算的审查和监督。同时,也能加强国库对预算支出的刚性约束,充分发挥国库的监督作用。
3.强化预算单位财务管理,完善支付方式。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力度大,改革范围广,相应配套管理工作都应跟上,各预算单位也应转变观念,调整工作方式,加强单位财务管理,提高会计的业务能力,适应新业务的变化。
4.完善配套措施。加大各项配套制度的改革力度。要进一步完善改革的各项配套措施,重点抓好部门预算编制的改革,逐步使所有财政资金的支付建立在明晰的预算基础上。同时,积极开展非税收入直缴财政工作,取消各单位非税收入在收付中心的过渡账户,使财政收入更加及时、足额地缴入国库或预算外资金专户。
5.预防资金潜在风险,完善财政直接支付与财政授权支付的后续监管机制。
(1)建立内控制度,规范操作程序。财政部门、代理银行、预算单位应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机制。财政部门必须尽快完善内控机制和外部监督机制,以防范财政资金风险,确保财政资金安全。基层代理银行要尽快解决管理松散、把关不严和与财政部门之间信息梗塞之弊端。同时,要规范与完善资金支付的操作程序,以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预算单位要将已取消的会计内设机构尽快恢复。
(2)监督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燃。财政资金拨付给供应商或劳务提供者前,政府采购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配合财政预算管理部门对预算单位的资金申请、所提供的购销合同、商品供应者或劳务提供者的资质及收款账户的真伪,进行全面鉴定。
(3)完善财政直接支付与财政授权支付的后续监管机制。财政资金从国库直接支付给供应商或劳务提供者后,财政部门必须采取措施,对财政资金进行跟踪。同时,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以电函等形式及时向收款人查问资金到位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二是通过网络系统对代理银行与人民银行当日的清算票据进行及时监控,防止代理银行有关人员的舞弊行为。三是对预算单位的财务进行事后监控。
浅谈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 篇3
关键词:国库集中收付制改革
1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相关内容介绍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现代国库管理制度。其中,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包括国库单一账户、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财政零余额账户、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和特设专户五个账户;资金缴拨方式为国库集中收付,集中收的方式分直接缴库和集中汇缴两种,集中付的方式分为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两种。这种财政资金的管理制度能够克服划拨资金制度造成大量资金沉淀、资金监督脱离使用、国家无法进行财政资金的控制等不足,是一种改革的进步。
2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
2.1 设计上有缺陷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改革固然收效不错,但也有美中不足,有一部分就体现在制度本身的设计上。一是为防止资金沉淀而设计的零余额账户“只能出不能进”,这就使得一些由于技术问题等造成的一些多付款项涉及到退回时,无法退回零余额账户,一些代理银行就只能暂时挂在临时性账户,等待相关处理。这样就造成了一段时间的资金失控,存在一定的风险;二是制度中设计了国库单一账户和预算外财政资金专户分别来核算预算内资金和预算外资金。预算外资金实行专户核算、“收支两条线”的管理。看起来预算外资金管理上合情合理,规则严密。实际上,由于预算外资金是不纳入财政预算的,设置了这种性质的资金就会使得国库不能全面掌握财政资金,这种性质资金的存在就为某些单位或个人谋取私人利益创造了条件。
2.2 实施中遇阻碍
新制度的使用不可避免的会遇到来自各方面的阻力。无论是财政部门还是基层单位,都对新制度的实施存在抵制心理。国库集中支付的方式使得财政部门成为承担任务的核心,它在支付过程中拥有更高权利,直接面对供应商或者核实授权支付的资金用途,任务重,责任大。另外,基层单位在新制度中减少了与财政资金的接触,心理上认为其本单位的“活动资金”减少,当然对改革存有戒心。
2.3 实践中漏洞多
新制度的理论规定和实践操作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提现金额过大。用于财政授权支付的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对于一些小额零散的支付可以提取现金。但实际工作中,有些单位提现额度大,频率高,使得资金用途的透明度受到影响。二是预算外资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但是有些预算外资金又是规定可以直接留归基层单位使用,形成基层单位的“预算外资金收入”和“财政专户返还收入”的一部分。也就是说不是所有的预算外资金都是先收到专户,再从专户支用,所以就给某些基层单位可乘之机。
2.4 运行中内控弱
国库集中收付制改革的实施需要强有力的内部控制,但是历来财政资金运动的管理内部控制相对来说都是薄弱的。例如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规定零余额账户在代理银行开设,零余额账户是“当日先付,当日后收”,代理银行就要在支付时“当日先付”,即先垫付支付款项,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代理银行并不能先行垫付,而是等到财政资金到账后才支付,这与新制度本身的规定相背而驰,当然不能达到预定效果。
2.5 相关配套改革不够
新制度的实施需要其他相关配套改革的辅助。比如说缺乏财、税、库、行四者之间的联合网络,不能对一些支付实行实时的审核和监控。再比如说财政部门下达授权支付额度的依据与中国人民银行拨款的依据是不同的,这样就造成了潜在的清算风险的存在。
3 对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建议
3.1 增强调研,关注制度后续完善
新制度要完善,需要在运用过程中不断接受反馈,进行改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自2001年实施以来,出现问题很多,但是只是在理论探讨中反映出来,并没有见到相关的后续补充改革。相关部门应该增强这方面的调研,可以成立专门的调研小组,推进后续的改善措施,使得制度得到补充和改善。
3.2 强化意识,积极推进制度改革
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利国利民的一项举措。所以,无论是财政部门还是基层单位,都应该更新观念,摒弃个体短期利益,从长远角度出发,积极推进制度改革。另外,相关部门应加强学习和宣传,从意识上,为制度改革铺平道路。
3.3 创造条件,建设相关软件系统
首先,建立财、税、库、行四者之间的联合信息网络,完善国库集中收付信息处理;其次,建立软件系统对收付资金实行动态监控,加强资金管理规范性;再次,结合各基层人行、财政部门、税务部门以及代理银行的要求,拓展现有系统的功能,升级系统软件,提高信息化使用效率。
3.4 防范风险,加强内部控制建设
一方面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尤其在资金支付方面,建立有效的制衡机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防止资金滥用;一方面制定透明的资金支付程序,加强监管制度,同时,将预算外资金全部纳入预算内,加强控制,不留死角,特殊事项进行特殊审批处理。
3.5 全面实施,推进相关配套改革
一是对《财政资金支付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规定进行尽快的修订和补充,并适当结合地方反馈意见,制定适应地方实际的配套改革;二是加快部门预算、政府采购等其他改革的进程,使得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改革能充分利用相关改革的成果,逐步建立完善的联合服务机制。
参考文献:
[1]林诚为.浅析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实施过程中的风险及其防范[J].现代商业,2010(29).
[2]中国人民银行铜陵市中心支行课题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运行中财政资金的潜在风险防范研究[J].金融会计,2009(12).
国库集中收付制 篇4
会计集中核算制是指以预算单位的预算管理权、资金使用权和财务自主权不变为前提, 取消单位的银行账户和会计、出现岗位, 由会计集中核算机构统一开设单一账户, 集中办理会计核算和实施会计监督的一种会计管理机制。会计集中核算制的核心是对预算单位的会计工作实行集中管理, 是融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服务于一体的一种特殊的会计委派制形式。会计集中核算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强化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 加强财政支出的管理, 从而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规范预算单位的会计行为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国库集中收付制是指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 财政性资金的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国库集中收付制的核心是对财政性资金的缴拨实行集中管理, 即:财政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 财政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直接支付到商品、劳务供应商或用款单位。在这种制度下, 财政各项支出不再以拨列支, 而是根据财政支出的进度, 以支列支。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的主要目的是要解决在财政管理中长期存在的财政性资金流经环节多、拨付效率低、预算执行不到位等问题, 进一步增强财政性资金管理的规范化程度和提高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会计集中核算制和国库集中收付制之间的异同点
从会计集中核算制和国库集中收付制的上述内涵看, 两者具有不同的改革内容, 但目的是一致的, 即通过一定的手段加强对资金运行过程的控制, 进而规范经济业务行为, 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首先从操作主体来看, 两种制度都是由财政部和中纪委共同提出, 作为源头治理腐败的一项重要措施, 由各级财政部门负责实施的。其次从工作对象来看, 两种制度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党政机关及直属机构, 其制度作用的具体对象是财政资金的使用过程。最后从最终目标来看, 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是通过改变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和会计业务处理程序, 强化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 杜绝胡花乱用和铺张浪费, 达到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目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则是通过改变国库资金拨付方式, 解决国库资金多环节拨付、多户头存放形成的大量库外沉淀和闲置浪费, 达到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目的。两种制度的出发点尽管不同, 但最终归宿是完全一致的。
虽然会计集中核算制和国库集中收付制两者之间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管理范围不同。国库集中收付制采用的是由财政部门通过国库单一账户对财政性资金的缴拨实行集中管理的方式, 涵盖了所有财政性资金的收入和支出。而会计集中核算制采用的是各预算单位的会计核算和内部会计监督业务委托会计集中核算机构统一负责的管理方式, 其管理的仅仅是一部分财政性资金即预算单位支配的资金。第二工作职能不同。国库集中收付制将财政国库集中收付执行机构作为执行主体, 由该机构行使部分财政职能, 履行财政总会计的部分职责。而会计集中核算制是由会计集中核算机构代行预算单位的会计职能, 其主要工作职责是做好预算单位财务收支的会计核算和内部会计监督工作, 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第三工作权限不同。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后, 虽然将财政性资金的管理范围由拨付环节扩大到使用环节, 但是预算单位的资金使用权限、财务管理权限和会计核算权限未改变, 会计核算和内部会计监督工作仍由预算单位进行。采取会计集中核算制后, 由于取消了预算单位的会计岗位, 日常会计核算、编制会计报表、管理会计档案等项工作由会计集中核算机构统一负责, 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预算单位的会计核算和内部会计监督的管理权限。第四业务内容不同。一方面, 国库集中收付执行机构一般只涉及对财政性资金收支活动的管理, 而会计集中核算机构还会涉及到对其他非财政性资金收支活动的管理;另一方面, 会计集中核算机构的业务内容包括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会计档案、固定资产、流动资产、会计人员的管理等多方面, 而国库集中收付执行机构并未将其全部纳入到自身的业务范围内。
三、会计集中核算制与国库集中收付制有机结合的可行性分析
(一) 从信息资源共享看, 国库集中
收付制和会计核算核算制都通过统一的“金财工程”信息平台, 财政部门可以直接查看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及会计信息, 会计集中核算机构可以直接接受财政传递的单位预算指标及国库集中支付的信息, 从而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二) 从资金的运行轨迹看, 实行国
库集中收付制能够管理绝大部分财政性资金的流入、流出方向, 从源头上控制预算资金的使用。但是仍然有一部分资金, 如未实行财政直接支付的购买性支出、预算单位的零星支出及其他非财政性资金的收支活动等仍然需要通过预算单位的会计核算来反映, 因而对预算单位全部资金的日常管理和监控, 仅依靠国库集中收付制的实施还不能够完全解决。因此, 将会计集中核算制与国库集中收付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可以使财政监管工作深入到预算编制、预算下达、预算执行和财务收支的各个环节, 有助于全面了解预算执行和资金运用情况, 使会计信息达到完全透明化, 进而实现对预算单位资金活动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控制及追踪问效, 促进依法理财、依法行政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 从资产管理的过程看, 在实行
国库集中收付制的情况下, 虽然对资产的添购环节加强了管理, 但是由于实物性资产的管理工作仍然集中在预算单位, 因而国库集中收付执行机构无法对其资产状况实施全面控制。而将会计集中核算制与国库集中收付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通过会计集中核算机构对预算单位的资产进行分类核算和管理, 不仅有助于及时、准确地掌握资产的变化情况, 促进存量资产的合理流动、优化组合, 提高存量资产的使用效益, 而且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预算单位中长期存在的“重钱轻物, 重购轻管”问题, 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四) 从规范会计基础工作看, 实行
国库集中收付制, 一方面, 大部分财政性资金通过国库直接缴拨, 预算单位的日常资金核算工作量将大大减少;另一方面, 要求部门预算不断完善和细化, 公用经费根据预算单位的工作性质和业务量分类、分档安排、人员经费实行定员、定额管理, 自动生成公用经费和预算人员经费, 特别是随着项目备选库和三年滚动项目预算的实行, 部门预算要编制到项目, 因而对预算单位编制预算的工作质量要求更加严格。在上述条件下, 将会计集中核算制与国库集中收付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有助于实现会计信息的批量处理, 促进会计专业化建设, 规范会计基础工作, 降低管理成本, 进一步解决由于会计基础工作参差不齐而造成的在操作程序、核算标准、处理方法等方面不统一的问题。
(五) 从完善财政监督机制看, 实行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之后, 资金拨付的对象不仅包括所有的预算单位, 而且还包括商品和劳务供应商;资金拨付的范围既涉及到专项资金、政府采购的大项资金, 也涉及到零星小项的现金支付, 因此资金拨付的业务量增加数倍。如果采用完全通过国库集中收付执行机构直对各预算单位的运行模式, 在本级政府所属预算单位较多的情况下, 业务工作量和工作难度会非常大, 势必会给财政监督工作带来诸多的困难。如果将会计集中核算制与国库集中收付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以会计集中核算机构作为国库集中收付执行机构的一个工作平台, 通过会计集中核算机构统一办理相关业务, 不仅可以防止国库集中收付执行机构出现臃肿的问题, 而且有助于加强财政管理工作, 形成内外监督共进的良性运行机制, 提高财政监督的工作水平。
四、会计集中核算制与国库集中收付制有机结合的实现路径
(一) 统一机构。
根据会计集中核算制和国库集中收付制之间存在的异同点及其互补性, 可以在会计集中核算机构的职能中增加国库集中支付的工作内容, 由其履行国库集中收付执行机构的职能, 实行“一个机构, 两种职能”。
(二) 明确职责。
试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并将其与国库集中收付制相结合, 实际上是要建立一个能够与公共财政框架要求相适应的新型财政监管运行机制。
1. 国库集中收付执行机构:
主要负责国库单一账户及有关资金账户的管理及清算工作, 根据统一管理预算单位财政性资金收支的需要分类、分户设置核算账户, 按照预算指标办理资金的缴拨, 依法对财政性资金的收支活动开展明细核算业务, 并向会计集中核算机构交办有关会计核算事项。
2. 会计集中核算机构:
主要负责对纳入会计集中核算机构的预算单位的会计核算和内部会计监督工作, 依据国家法规和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按照集中管理、分户核算的要求办理财务事项的审核及制证、记账、编制会计报表等事宜, 及时记录、计算和反映预算单位的各项资金、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及结果, 在法定时间内行使代保管预算单位会计档案的职能, 确保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三) 工作衔接。
在会计集中核算制与国库集中收付制并行的环境下, 需要解决好会计集中核算机构与国库集中收付执行机构之间的业务工作衔接问题, 使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符合国库集中收付制运行的需要。从办理具体业务的实际出发, 可以初步采取以下四个步骤:
1. 在会计集中核算机构中开设单位
零余额账户, 由会计集中核算机构承担预算单位委托办理的收支业务和与国库相关账户的资金清算业务。
2. 专项支出由会计集中核算机构根
据单位预算和用款计划进行初审后, 按照工作程序办理支付申请手续;国库集中收付执行机构对支付申请审核确认后, 向商品、劳务供应商或用款单位支付资金。
3. 人员工资由会计集中核算机构根
据各预算单位提供的工资表通知国库集中收付执行机构, 国库集中收付执行机构按照国库———代理银行———个人工资卡的方式支付给职工。
4. 零星支出和未实行集中直接支付
的支出, 由国库集中收付执行机构授权会计集中核算机构按规定进行代理支付, 会计集中核算机构将执行结果及时通知国库集中收付执行机构。
浅谈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篇5
一、关于这一问题你阅读了哪些文献?
二、什么是国库集中收付制?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对财政资金实行集中收缴和支付的制度,由于其核心是通过国库单一账户对现金进行集中管理,所以这种制度一般又称作国库单一账户制度。预算外资金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包括算外资金收入集中缴存和预算外资金集中支付两个方面,其核心是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对预算外资金进行集中管理。其基本框架是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开设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用于记录、核算和反映预算外收入和支出,并与财政零余额帐户和预算单位零余额帐户进行清算。这种制度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1、是财政统一开设国库单一账户;
2、是所有财政收入直接缴入国库,主要财政支出由财政部门直接支付到商品或劳务供应者;
3、是建立高效的预算执行机构,科学的信息管理系统和完善的监督检查机制。
建立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
三、说明我国为什么实行此制度?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已势在必行。
1.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管理体制的重要内容。由于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贯穿于公共财政管理全过程,不仅可以通过监督财政资金流人和流出各个公共机构的各个环节来控制预算执行过程,而且可以为预算编制和制定各项财政政策提供准确依据,因此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预算执行的根本性制度,也是建立科学、规范的部门预算编制和加强财政监督的重要保证。
2.是提高财政财务管理科学化、法制化程度的有效手段。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要
求财政收入的收缴方式和财政支出的去向及支付方式必须建立在法制的基础上,要求合理界定征收机关、财政部门、预算单位、中央银行国库及代理银行的职责范围,实行科学规范管理。从财政部门内部看,实行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相对分开,是一场自我革命;从各部门间的关系看,财政部门、预算单位、代理银行在财政资金运行的全过程中,都分别持有统一规范的可以相互核对的收支账册,使预算执行更加规范透明。从预算单位看,作为预算执行的主体,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要求预算单位必须加强财务管理,科学而准确、细致地编制部门预算和用款计划,并按规范程序收缴和使用财政资金,从而使财务管理和单位业务的开展有机结合起来。
3.是提高财政资金运行效益,降低财政筹资成本的可靠保证。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后,预算单位的财政资金都集中存放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内,这有利于财政部门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统一调度和管理。同时,由于预算单位未支用的资金都保存在国库单一账户,财政部门可以依法对结余的国库资金进行资本运作,不仅可以有效降低财政筹资成本,而且可以使国库资金得到增值,从而增加财政收入。
4.是加强财政监督,防范腐败的治本措施。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后,能从机制上减少或杜绝资金在预算单位滞留时间。同时,通过新的支出程序及与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的联网,可以对每个基层预算单位、每一笔支出进行查询和监督实现了财政监督由事后检查、秋后算账转变为事前审核监督、事中实时监控、事后绩效评价的全过程监督,有利于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现象发生。
四、我国是怎样具体实施的?(分几个步骤)
五、我国实行过程中,曾出现过什么重大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出现的问题:(1)思想认识不够到位,各方面的阻力较大。
(2)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配套法规没有到位
(3)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建设不够规范,信息系统建设不够健全
(4)支付资金过程中存在风险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相关理论分析 篇6
关键词: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理论分析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又称国库单一账户制度(TSAS,Treasury Single Account Systerm)是由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国库集中收缴制度共同构成。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指政府将所有财政性资金都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直接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商或用款单位。它是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集中收付为主要方式的现代财政管理制度。
1 社会福利学说
社会福利学是研究社会经济福利的一种经济学理论体系。它是产生于19世纪末期的一种规范经济学。它以一定的伦理价值判断为前提,考察经济体系的运行是否符合增进社会福利经济这一既定社会目标。主要论证是:在不改变现存资本主义制度的条件下,通过最适度的资源配置和最适度的国民收入分配,能使整个社会福利最大化。①
这种学说通过资源是否达到最优配置来论证社会福利最大化。社会福利学理论之父庇古有一个重要的命题:要使全社会的福利达到最大,就必须使国民收入达到最大;要使国民收入达到最大,就必须使社会产品达到最大;要使社会产品达到最大,就必须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使社会资源配置达到最大优化。②因为这种理论从社会福利的角度来衡量市场经济体制的有效性,表现为社会资源是否达到最优配置。同样,财政资金作为一种社会资源,是否达到最优配置,关系到是否能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作为一种新型的财政资金管理制度,克服了分散式拨付制度的种种弊端,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采用集中收付的方式进行资金管理,在收缴过程中,大部分资金通过缴款人直接上缴给国库,避免资金流失,在支付过程中,国库将资金直接拨付给商品或劳务供应商,而不通过预算单位层层拨付,防止资金被截留、挪用,大大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使得资源配置得到优化,一定程度上增进了社会福利。
2 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是以“经济人”为假设前提,认为人、集团、政府部门都是“经济人”,都是以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公共选择学派的主要创始人布坎南始终坚持以利益分析的方法来透析政府机制运作的全部实际过程。在此观点下,各利益集团为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想方设法开展寻租活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政府财政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效率。
以“经济人”的角度来分析政府部门的行为,是公共选择理论独特的认识视角。但是纵观我们政府行为的现实状况,我们不得不承认公共选择理论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首先,公共选择理论的寻租行为解释了分散型的拨付制度下的弊端。公共选择理论的寻租行为主要是指寻租者对非生产领域公共物品的一种“寻利”行为。其实质是个人或集团对共有产权的一种瓜分或对既定产权的一种再分配。在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驱动下,政府部门通过对其下属进行权力干预、与地方企业勾结等方式获得租金利润。就形成了资金截留、挪用或虚报预算等种种舞弊现象。其次,公共选择理论解释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优势。公共选择理论以“经济人”为假设前提来分析公共决策行为,不仅解释了政府部门的一些自利行为,而且还衬托出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优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无论是在“收”还是“付”的过程中,都越过基层单位,使得征收机关和预算单位没有机会对财政资金动手脚,加大了违规操作的成本和难度,从而抑制了舞弊行为的发生。最后,公共选择理论为进一步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提供了理论指导。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不是完美的,而且在实施过程中还出现了诸多问题。加强建立和进一步完善是未来的方向。公共选择理论指出公共利益最终实现的脆弱性和“政府失灵”问题,仍然是重要的指导理论。
3 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是基于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一种理论。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就有相对的知情者和不知情者。知情者为信息优势一方,称为代理人,不知情者为信息劣势一方,称为委托人。
在财政资金管理体系中,存在的委托代理关系主要有财政部门与银行的委托代理关系和财政部门与预算单位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财政部门虽然管理着财政资金,但是实际运作中必须委托中国人民银行来代理国库财政资金。所以,财政资金的管理,需要中国人民银行来配合。处理好财政部门与中国人民银行的委托代理关系是完善国库管理制度的一个关键。同时,财政部门按照部门预算和项目进度将财政资金拨付给预算单位,委托预算单位向公众提供公共产品。但是预算单位在提供公共产品时能否按时保量的完成任务,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财政部门不能完全掌握。在此过程中,预算单位经常截留、挪用资金,或者利用财政资金谋私利,降低资金使用效率。所以,解决好财政部门与预算单位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更是重中之重。
委托代理问题的根源在于信息的不对称。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就是通过减少信息不对称的程度来协调财政资金管理体系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善了财政资金收付过程中层层划拨的方式,减少中间环节,缩短信息传递的路径,提高信息透明度,使得财政部门作为委托人对财政信息更了解,从而也就缓解了委托代理关系所带来的不良后果。
4 制度创新理论
创新的概念和理论是由熊彼得在1912年首次提出的,美国经济学家戴维斯和诺斯继承了熊彼得的的创新理论,在1971年的《制度变革和美国经济增长》一书中通过研究制度变革的过程和原因,提出了制度创新的理论。制度总是要与环境相适应,当制度不能满足环境的要求时,这就意味着制度本身的收益和成本不能均衡,就必须进行创新和改革。
进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创新的优势体现在:一是适应国内和国际的环境要求;二是制度本身相对于分散型拨付制度来说具有先进性。它以国库单一账户为基础,资金缴拨以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一方面改变了层层划拨的方式,缩短了资金拨付的程序,减少了中间环节资金流失的可能性,缩小了舞弊的空间;另一方面,加快资金拨付的过程,使得基层用款单位能快速高效利用财政资金,大大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另外,制度本身的设计相对简化,除了程序上的好处,还一定程度上节约了人力物力等资源。
任何一项制度创新都有其相应的成本,主要有:新制度的宣传成本,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成本,对基层人员的培训成本,在实行过程中应对解决新问题的成本,以及相关的软硬件的资源投入等。相对于其所能带来的具有重大实质意义的收益来说,相应成本的投入是值得的,在此背景下,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创新是符合成本收益原则的。
5 博弈论
博弈论是二人在平等的对局中各自利用对方的策略变换自己的对抗策略,达到取胜的目的。博弈论考虑游戏中的个体的预测行为和实际行为,并研究他们的优化策略。1944年冯·诺依曼和摩根斯坦将二人博弈推广到多人博弈,并应用到经济领域。博弈论以“经济人”为假设前提,即认为决策是主体理性的,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最终目标,并进而进行一系列的决策。
在财政资金管理领域,资金管理者和资金使用者之间形成了一种二人博弈。资金管理者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在资金支出过程中,制定相关的规则来促使资金使用者遵守,进而达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目的;资金使用者在这个过程中,在利益的驱动下,做出对自身有利的决策,对财政资金进行截留、挪用,达到个人效应最大化。
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后,在财政资金管理中,形成这样一种有益的均衡: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简化资金拨付程序,使得资金被高效使用,一方面使得资金管理者付出一定的宣传、培训、引进软硬件设施等相关成本,但是获得了舞弊行为被有效遏制、财政政策被充分实施、财政资金效率充分发挥的效果;另一方面,资金使用者虽然丧失了部分寻租利益,但是资金拨付的高效快速,使得资金使用者能够及时足额获得财政资金,也取得了决策的好处。所以,新制度的实施从博弈论的角度来分析,带来了一种相对稳定的均衡。
注释:
①黄有光.福利经济学.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1.
②丁冰.现代西方经济学说.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495.
参考文献:
[1]李健.关于国库集中支付制的探讨[J].价值工程,2012(06).
[2]李建,吴景杰.建立和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构想[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7(06).
刍议现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篇7
一、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历史沿革
我国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始于1998年。2001年3月, 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出台《财政预算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方案》, 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改革。国库集中收付制度首先选择粮库建设资金和车辆购置税交通专项基金上启动, 在水利部、科技部等六个中央部门进行试点;2002年, 试点部门增加到23个;2003年, 82个中央一级预算单位实行了集中支付;2004年, 在中央级160多个预算部门中, 纳入国库集中收付改革范围的部门已达1140个。截至2004年末, 全国已有30个省份和计划单列市进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 纳入改革范围的省直预算单位达到1500多个, 省直基层预算单位达到5800多个。2005年, 中央和地方全面推行了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
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实践意义
1. 完善财政管理体系
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对进一步完善财政的管理体系有重要的意义。有效管理和全面监督实行国库集中收付, 可以促进整个财政管理的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在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下, 财政资金的分配、管理及使用都有严格的制度规定, 财政工作的透明度、公开性和约束力得到有效地加强。同时, 资金的使用对于预算单位和财政部门来说都是双向透明的, 财政性资金从筹集到使用, 都处在政府的有效监督管理之下, 对不合理的财政支出可以及时的监控和调节。
2.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财政资金集中存放, 一方面政府可以有效的掌控资金, 集中有限财力, 更好推进大项目的建设;另一方面提高了政府抗风险能力, 有利于政府宏观调控, 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财政资金的集中支付改变了资金由预算单位层层转拨、环节多、在途时间长、工作效率低的局面, 支出所需资金由财政账户直接拨付, 减少了中间环节, 使预算资金到位及时, 有效降低资金划拨成本, 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3. 强化政府预算的执行力
预算单位的国库集中支付额度严格按照年初下达的部门预算来执行, 而部门预算则是经全国人大和各级人大审议批准的, 任何机构和个人必须严格按此执行, 凡涉及预算支出中需要调整的项目、内容都必须按程序报经原批准单位批准后方能执行, 否则属于违法违规行为。国库集中收付制建立了统一、高效和规范的预算资金申请和拨付体系, 突出预算执行的刚性和严肃性, 树立依法执行预算的观念。
4. 防范腐败现象产生
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将各项职能分开, 从机制上防止了腐败的产生。财政部门、预算单位、国库支付局、代理银行等多方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有机体, 有利于加强对财政支出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 杜绝不合理支出, 有效地防止利用财政资金谋取私利等腐败现象的发生。
三、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实施中需注意的问题
1. 核算内容不完整
国库集中收付体系是部门预算的具体执行, 如果部门预算内容不够细化、范围不够明确, 那国库集中收付就没有依据。由于目前财政部门预算改革不尽彻底, 造成了基层预算单位或部门编制预算不完整;基层预算部门或单位出于单位利益考虑和思想观念偏颇, 存在一些故意降低预算整体规模、隐藏瞒报预算外资金的情况, 也造成了基层部门编制预算的不完整。这些情况的客观存在, 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核算内容, 直接导致核算的资金不完整。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在实际中只针对预算内资金的收付管理, 而对预算外资金没有严格的要求, 违背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初衷。
2. 资金支付的潜在风险
(1) 直接支付方式下的资金风险。财政直接支付方式虽然快捷方便, 但是付款业务是否存在, 收款人、收款账户是否真实, 预算单位是否有虚假套取财政资金的行为难以核实, 预算单位的用款申请的合理性很难确定。
(2) 授权支付方式下的资金风险。预算单位按照部门预算和用款计划确定资金用途, 根据财政部门授权, 自行开具支付令送代理银行, 将财政性资金支付到收款人或用款单位账户。财政授权支付较直接支付在支付过程中风险较大, 多了财政的授权、少了财政部门的监督, 预算单位在套取和挪用财政资金上更为便利。
(3) 零余额账户提现风险。根据国库资金支付管理规定, 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可以用于提取现金。但是对现金提取的数额和频率没有确切的规定, 这可能使大量的财政性资金从零余额账户中流出, 流出的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是财政部门无法监督的。同时, 对于提现支取的业务本身是否合理, 财政部门也无从核实。
3. 资金使用后续管理
现行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对财政资金的使用监督仅停留在事前和事中, 而对资金划拨后的运作效益监督较为薄弱。特别是项目性建设资金, 经过若干部门之后, 真正落实到具体项目上的资金很少, 基层单位在申报资金预算支出时往往会多报, 导致预算支出与实际情况并不相符, 不但影响到项目性资金使用成效和决算数据真实性, 并且由于资金的不合规使用, 对建设工程的质量优劣也影响较大。
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问题的对策
1. 深化部门预算改革
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相辅相成, 部门预算是编制用款计划的重要依据, 用款计划又是国库集中收付实行的前提, 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又是部门预算执行的有力手段。只有完善预算编制, 细化预算分类, 切实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科学性和规范性, 这样才能对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一是要推进“制度预算、零基预算、综合预算、绩效预算”, 防范和制止预算执行中的不规范做法;二是全面建立用款计划、指标核销、额度下达、资金拨付等紧密有序的国库集中支付规程管理体系, 有效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高效运行;三是进一步明确预算调整审批程序, 避免大幅度调整预算支出。
2. 完善配套的法律法规
在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执行过程中, 国家应明确财政部门、人民银行、代理银行以及预算单位的职责, 通过出台相关规定协调相互的利益关系, 降低财政资金的运行风险, 减少财政资金的运行成本, 提高国库收付制度运行的效率;针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财政尽快制定并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 在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政府采购管理、专项资金管理等方面加强配套管理, 为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运作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3. 调整直接和授权支付的占比
财政授权支付方式风险较大, 也容易导致财政透支现象, 因此应规定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比例, 对扣除工资统发以外的授权支付的用款提出要求, 防止化整为零、变相将直接支付转为授权支付的情形出现, 尽量控制授权支付, 扩大直接支付的比例。对于财政授权支付的部分, 加大审核力度, 强化事前事中的审核监管, 对预算单位的授权支付计划进行严格甄别, 做好每笔资金具体用途的合规性审核;加强对单位授权支出的跟踪审查, 积极构建单位授权支付的监督审查制度。
4. 完善国库集中支付的监督约束机制
没有监督的体系肯定会产生腐败等一系列问题, 只有不断的强化和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监督约束机制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国库集中支付监督约束机制的完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以国库单一账户和集中收付业务为基础, 建立财政全过程监督体系;强化各级人大的监督职能, 充分行使人民赋予的监督权力;加强审计监督, 通过审计发现国库集中支付业务中的违规事项;向社会公开支付业务信息, 提升透明度, 增强社会公众和舆论监督。
参考文献
[1] .冉英, 王娜娜.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研究综述.财会研究.2012.
[2] .何欣.现阶段我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问题及对策.华中师范大学, 2008.
浅析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 篇8
一、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对财政工作的积极影响
(一) 通过改革提高了资金运转效率和使用效率
新型财政资金运转机制的建立, 改变了银行账户设立方式, 由过去分散、重复设置改为设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统一管理。从根本上改变了资金分散管理, 单位多头开户, “小金库”泛滥等混乱局面, 形象地说就是变为“收钱不见钱, 花钱不见钱”, 由“中转”变为“直达”, 既避免了中间环节的滞留和挪用, 也使财政资金在未支付到收款人之前一直保存在国库, 便于国库资金统一调度, 极大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 通过改革有助于强化财政预算执行, 有效地防止单位挤占、挪用和截留财政资金
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后, 把预算执行的事后监督变成事前和事中监督, 把对支出预算的总额控制变成对每笔支出的控制, 使各单位支出能严格按预算执行, 从而减少预算执行的随意性, 强化预算的严肃性。
(三) 通过改革提高了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意识和管理水平
国库集中收付改革在简化财政资金拨付程序、方便预算单位用款的同时, 也促进预算单位加强财务管理和会计管理, “重分配、轻管理”的传统财务管理观念逐步转变, 财务管理水平比以往有了明显的提高。
(四) 通过改革有利于健全财政监督机制, 从源头上有效预防和遏制腐败
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使财政部门内部实行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相对分开, 从机制上防止营私。财政预算部门、支出单位、财政国库支付部门三者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有机体, 有利于对财政支出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同时, 还能有效防止利用财政资金谋取私利等腐败现象的发生。
(五) 通过改革推动了政府采购的发展和完善
《政府采购法》的实施, 为政府采购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 对政府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政府采购廉政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改革推动了政府采购的发展和完善。集中表现在采购资金的高效使用上:由于采取了先进的国库拨付方式, 现金流原则上不再通过采购单位, 而是实行财政直接支付, 通过零余额账户直接支付到用款单位或收款人账户, 简化了采购申请程序, 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采购资金的运行效率和政府采购的工作效率。
二、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
我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虽然取得了重大进展, 但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改革中存在的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 改革进展不平衡
中央、省、市级财政已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 但在县区级财政尚未全面实施改革。以淮南市来说, 市直单位已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而县区级, 只有凤台县开始着手实施改革, 其他市辖区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方式或未进行任何形式的财政资金支付管理改革。
(二) 预算改革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不相协调
从1998年开始推行部门预算改革取得的成效看来, 对于增强依法行政意识、强化预算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起了很大的作用。但从目前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来看, 部门预算改革与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还有不相适应的地方。首先表现为预算细化不够, 尤其是基建项目没有细化预算, 使得国库集中支付的依据不充分。虽然形式上是按国库集中支付的要求去做, 但实际上没有起到国库集中支付的作用。其次是预算编制粗糙。在我国现阶段预算编制不细致, 比较粗糙, 尤其是基层单位这种现象更为突出, 年中要求追加预算、增加资金支出的事经常发生, 使财政不能按年初预算划分财政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的资金范围, 不能满足国库集中支付的基本要求, 既影响国库支付, 也影响预算单位的工作进度。
(三) 财政信息系统的缺乏和银行资金清算系统的不完善
一般有着规范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国家都有两套完善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即政府账务处理的中心会计系统和银行的资金收付系统。我国的政府账务是由征收机关、预算单位、财政部门和人民银行的国库部门同时管理, 财政部门只进行经费拨款等粗线条核算, 并不进行逐笔审核和管理, 财政、征收机关、预算单位、国库还没能做到全面联网。在银行资金清算系统方面, 由于资金需要在人民银行和各商业银行或商业银行和商业银行之间往来, 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库集中支付资金的及时有效的收付。
(四) 国库集中支付业务流程有待进一步简化
从现有的国库集中支付业务清算流程看, 无论是直接支付还是财政授权支付, 代理银行完成支付行为后, 填制《申请财政资金划款清单》作为《代理银行申请划款凭证》附件, 完成代理银行、人民银行国库部门、人民银行会计营业部门之间的转移, 最后完成资金的清算, 花费时间较长。加上凭证的审核和记账需要耗费时间, 影响资金的清算速度, 难以保证代理银行与国库的当日清算。在实际操作中, 也会出现收款人账号有误等原因造成的拨款退回, 导致资金在途时间较长,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库集中支付作用的发挥。
三、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对策和建议
坚持公共财政建设方向, 需要进一步转变理财思路和理财手段, 进一步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一) 深化部门预算改革
要细化预算编制, 按照零基预算的方法、综合预算的原则、部门预算的方式细编预算, 使部门预算的承受单位和具体项目进一步细化, 为国库部门直接办理财政集中支付创造预算基础条件。
(二) 完善财税库银联网工作
财税库银收入电子缴库横向联网是现代国库管理制度的重要特征, 是规范税收收入收缴管理、深化和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财税库银联网系统应是以人民银行国库部门为中心, 与财政、税务、商业银行及其他征收机关等部门进行信息传递的横向联网, 实现多个部门之间国库管理信息的资源共享, 确保财政收入及时、准确、足额入库。财、税、库、银联网不但能够解决财政、税务、人民银行国库之间的信息共享, 为各级领导及时提供决策依据, 同时还可以与财政国库集中收付系统相配合, 构成新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提高部门工作效率和财政资金利用率。
(三) 全面推行公务卡结算管理制度
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提高了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但是, 作为财务管理重要环节的现金支付和报销方式, 却落后于现代科技发展, 成为制约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有效提升的突出问题。目前我国应用电子货币的环境已初步建立起来, 要不失时机地把公务卡消费结算方式引入到国库集中支付上来。推行公务卡制度, 对于减少传统现金管理方式存在的繁琐环节, 减少现金流通, 防范现金风险, 提高财务会计工作效率, 预防和控制腐败具有重要意义。因此, 应尽快全面推行“使用方便、操作规范、信息透明、监控有力”的公务卡管理机制。
(四) 大力推进县区级国库集中收付改革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是财政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 上级财政部门应针对国库集中收付改革进程和县区实际情况制定出台适合县区级的集中收付模式, 人民银行、代理银行、县区财政部门和县区预算单位要密切配合、协调沟通, 解决县区国库集中收付改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 上级部门应在软件平台搭建、服务系统构建、业务人员培训及后续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加快县区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步伐。
(五) 建立健全完善的监督制约机制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实施给国库监督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要有健全的监督制约机制相配套。财政部门要按照新的国库支付方式, 加强对预算单位和用款单位的全方位监督, 同时, 要健全完善的财政内部监督制约机制, 要在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内部设立专门的稽核部门, 岗位之间要建立严密的相互制约机制。人民银行国库部门要加强对代理银行的监控, 充分发挥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办理财政支付清算业务的监管作用, 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全方位监督。
摘要:国库集中收付改革是深化公共财政改革的需要, 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为了进一步规范财政资金运作方式, 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2001年我国在中央单位进行了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我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虽然取得了重大进展, 但也应清醒的认识到改革中存在的不容忽视的问题。坚持公共财政建设方向, 需要进一步转变理财思路和理财手段, 进一步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关键词:国库集中收付,公共财政,财政资金运作
参考文献
如何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篇9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主要内容是指,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所有财政性资金都纳入国库单一账户管理,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按照不同支付类型,采用财政直接支付与授权支付的方法,支付到商口或货物供应者或用款单位。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一般也称为国库单一账户制度,包括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收入收缴管理制度,是指由财政部门代表政府设置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所有的财政性资金均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收缴、支付和管理的制度。财政收入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直接缴入国库;财政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以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的方式,将资金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即预算单位使用资金但见不到资金;未支用的资金均保留在国库单一账户,由财政部门代表政府进行管理运作,降低政府筹资成本,为实施宏观调控政策提供可选择的手段。一是财政统一开设国库单一账户;二是所有财政收入直接缴入国库,主要财政支出由财政部门直接支付到商品或劳务供应者;三是建立高效的预算执行机构,科学的信息管理系统和完善的监督检查机制。建立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
二、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几点建议
(一)加快法制建设,建立有效的制度保障
形成完整的制度体系,科学编制财政使用计划,明确财政授权支付的范围,提高财政资金直接支付的比重。明确财政部门、人民银行、代理银行以及预算单位的职责,协调它们之间的利益关系,降低财政资金的运行风险,减少财政资金的运行成本,提高国库收付制度运行的效率。通过部门的配合来加大改革力度。国库单一账户改革必须加强多部门的合作,产生协同效应。部门预算、政府采购的改革必须与国库单一账户的改革同步进行,避免改革滞后所导致的问题。同时要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进一步规范政府的职能,把国库单一账户改革不断深化。
(二)构建完善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体系
可以从基础上改变财政资金分散、资金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更好地发挥其政策扶持、引导作用。管理到位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在运行过程中是公平、公正、规范、合理和有效使用资金的基础保障。要构建完善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体,必须建立专业化的管理组织,实行多层次授权代理,建立一系列的集中管理体系。
(三)加大宣传力度,转变思想
实行财、库、行及财务管理系统的联姻。建立和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一项新事物,也是财政支出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而任何一项支出制度改革一旦深入开展,就会与另外一些制度发生冲突,尤其是单位领导应引起高度重视,多做解释和宣传工作,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让广大人民都能深刻领会财政管理体制的重要性,全面准确地把握改革的内容和实质,从改革大局出,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给予充分理解和支持,努力为改革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四)加大培训力度,转变观念
提高财政人员素质,增强敬业精神,发扬优良作风,构建和谐环境,激发工作动力,努力以财政文化提升财政形象,以财政形象展现财政风范。对当前财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有了更加清醒明确的认识。因此,必须加强财政人员素质培养。通过业务素质的培训。使从事该项工作的人员更加清醒明确的认识财会工作的实质、现实意义,改变传统落后的观念,掌握适合我国国情的操作办法,以保障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体系的有效执行;5加快单位部门预算编制的进程。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两者均为财政支出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部门预算是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前奏,是单位编制用款计划的重要依据,单位用款计划又是国库集中收付的前提条件,而国库集中收付又是预算执行的有效手段,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因此,加快单位部门预算编制的进程是推进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必要保证,只有将所有预算单位实行部门预算后,在细化了的单位预算和年初预算到位的情况下,单位用款计划编制准确,集中支付才能确保单位工作的正常运转,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才能得以实现。
(五)处理好监督和服务之间的关系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使整个资金的运作过程由过去的暗箱操作变为阳光操作,体现了监督的公开性。在实行监督的同时,既在服务上下工夫,要求每个职员遵守职业道德,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按照爱岗敬业、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守秘密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正确行使监督权,确保在行使监督时有理有据。同时尽可能地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以良好的服务赢得各方的支持。因此,在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过程中,要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学习,增强国库集中支付人员的责任心和服务意识,依法办事,严把支出关口,努力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研究综述 篇10
一、国外研究评述
2001年我国宣布将逐步推进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但在世界范围内国库集中收付制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
(一)制度的发展
1977年我国的台湾建立了国库集中收付制,继此以后,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像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巴西等,都在研究和试行。
很多国家的学者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以本国既定的政治体制框架为基础研究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美国的Hashim和Al1an(1994)提出了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核心框架组成,包括法律框架、组织结构和职能框架,有效管理财政的实绩框架,现金和债务管理框架等。同时,他们还总结了几个国家在制定和实施国库制度方面的经验,包括欧洲和中亚地区处于经济转型期的国家,具有很高的研究和借鉴价值;新西兰的Campos和Pradhan(1996)提出了财政预算管理体制和国库管理绩效评价的概念,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美国的德沃特里庞(Mathias Dewatripont)和泰勒尔(Jean Tirole)(2002)分别从银行的本质与监管的原因,银行监管制度等方面论述了银行监管的理论和方法。
(二)相关理论的发展
相关理论的提出和发展也为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比较著名的就是X效率理论。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哈维·莱宾斯坦(Harvey Leibenstein)和罗杰·弗朗茨(Roger Frantz)。X效率理论认为古典经济学派在研究资源配置时,假设前提是经济组织内部是有效的,但事实上非配置低效率不仅存在,而且重要性远远超过了配置低效率。美国的丹尼斯·缪勒(Dennis C.Mueller)的研究说明参与人越多,利益集体越多,管理越混乱,成本高、效益低、高度的集权能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另外,以罗纳德·科斯,奥弗·威廉姆森和道格拉斯·诺斯等人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New Titutional Economics)家认为,对经济增长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制度性因素而非技术性因素,经济增长的关键是有效的经济组织。对传统的国库管理制度提出了变革的要求。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并逐步发展起来的。
通过对国外文献的综述,可以总结以下几点:一是在该制度的执行过程中,都是由国家央行制定国库的唯一账户,由该账户对资金进行统一的分配和支付,并且设立专门的支付部门,对资金进行合理划分,规范支付方式和流程。二是对于该制度的执行,给予法律上的监督和保障。从法律层面明确相关职责权限,建立相应的监督部门。三是电子信息网络系统的运用。大多数国家都建立了完善的网络系统来保证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实行。
二、国内研究评述
与国外相关的研究类似,我国学者早在上世纪就有对国库管理制度的相关研究。2001年3月16日,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印发《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财库[2001]24号),正式宣布将逐步推进建立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在此之后,我国出现了研究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热潮。从不同角度对这种新的国库管理制度进行了剖析和研究。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库管理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1978年,《中国财政编年史》中对国库管理人员的设置进行了说明,邱华炳(1999)在《国库运作与管理》中分析了古老的国库职能的简单形态。
(二)国库管理制度改革
1994年,时任人民银行国库司副司长的董文超在其《中国国库的概况和管理体制》一文中,提出了完善国库管理的措施。1996年,廖俊英在其发表的文章《对改革国库体制的几点看法》中从诸多角度对国库管理制度提出改进意见,包括进一步完善组织结构和人员配置、指定规章制度明确各级国库的权责利、统一归口管理国库资金,进一步稳定币值、国库必需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化,加快金融改革步伐、提高国库电子化水平,以适应经济的迅速发展。1998年,喻文撰写了《关于国库管理体制改革的初步设想》一文,提出了改革的三种设想,其中一种就建议在财政部内设置国库管理机构。
(三)国内外国库管理制度比较研究
袁星侯(2001)在《中西国库单一账户比较研究》一文中指出我国财政改革的重点已转向支出领域,支出管理制度改革将成为未来时期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主线,部门预算改革构成了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关键步骤。并称“这项改革的意义不亚于1994年我国进行的财政体制和税制改革。”作者在我国现有的国库单一账户改革方案与实践模式基础上,比较中西国库单一账户的异同,探析其后深层次的决定因素,对于推动我国国库单一账户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马海涛、安秀梅(2002)在《现代国库管理制度的国际比较与借鉴》一文中分别从财政资金账户设置、财政收入收缴、报解程序、财政资金支付程序、机构及管理、监督机制等角度列举了法国、匈牙利、意大利、日本、巴西五国存在的差异,并从中得出对我国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启示。邓悦在2004年系统综述了西方国家国库职能与管理的经验借鉴。
(四)我国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相关问题研究
张继珍(2001)在《关于我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思考》时,指出当前我国财政改革的重点是支出管理改革,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支出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该文首先谈到当前我国国库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这一制度的指导原则,最后提出了关于建立我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一些具体设想;张泽荣(2001)在《建立和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的思考》一文中谈到要从深化财税改革和加强财政管理与监督的实际出发,对现行的财政性资金支付管理制度进行根本性的改革。一要转变职能,重新界定财政收支范围;二要规范标准,优化财政收支结构;三要完善管理体制,保证国库集中支付制的顺利实施。李红霞在《关于建立国库单一账户制度的思考》分析指出了我国国库管理制度存在的突出问题:(1)商业银行在库款入库过程中,截留、占压财政资金的现象比较普遍。(2)财政资金管理分散,不利于财政部门统一调控。(3)财政部门无法对财政资金进行有效的监督。同时又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了建立国库单一账户制度是我国国库制度改革的必然选择:(1)很大程度上杜绝目前收入缴库过程中存在的占用国库资金的现象。(2)财政资金划拨可以一次到位。(3)有利于减少国债的发行量。(4)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促进和加强廉政建设。另外,很多学者针对地方案例对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施行进行了研究:王俊峰(2001)在《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原则及意义》中,结合陕西省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试点中的基本做法,论述了现阶段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应遵循的原则,以及实施此项制度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降低财政资金运行成本,推进部门预算改革等方面有重要意义。马晓燕的《完善兰州市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研究》,结合兰州市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具体内容和效果,对其完善进行理论探讨,并进而提出改进建议。
通过对国内相关文献的阅读,得出以下结论:一是我国传统的国库管理制度存在诸多弊端,已经不适应经济的发展,改革势在必行。二是我国在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过程中,遇到了来自观念、制度、人才等各方面的阻力,可谓任重道远。三是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实行,要有相应的配套改革,结合地区特点,逐步推行。
三、展望
通过对以上文献的综述,得出几点笔者认为有利于其推行的框架性的建议:一是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推行需要制定严格的规则来约束推行时间、步骤等,并及时向民众公开,接受监督。二是制度本身在推行过程中有其地区或部门的适应性,因而建议在实施过程中有重点的接受财政部门或预算单位的反馈,有利于推行效率的提高。三是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并不是完全杜绝了风险的发生,因而建议建立相应的风险评估体系,防微杜渐,加强监督,真正达到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改革目的。
参考文献
[1]楼继伟.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J).资本市场,2002(5).
[2]廖俊英.对改革国库体制的几点看法(J).预算管理与会计,1996(10).
[3]喻文.关于国库管理体制改革的初步设想(J].预算管理与会计,1998(5).
[4]张继珍.关于我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思考(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1(7).
[5]张泽荣.建立和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的思考(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1(3).
[6]王俊峰.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原则及意义(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1(10).
[7]马海涛,安秀梅.现代国库管理制度的国际比较与借鉴(J).财政与税务,2002(9).
[8]董文超.国库的概况和管理体制(J).上海财税,1994(4).
[9]袁星侯.中西国库单一账户比较研究(J).改革,2001(4).
[10]黄晓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7.
国库集中收付制 篇11
【关键词】政府绩效;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一、相关概述
政府绩效一个重要命题是经济绩效,它的首要问题是要回答在既定的时间内,究竟花费了多少钱,是不是按照法定的程序花费金钱。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作为规范政府资金收付的“最终”模式,必将作为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依据和手段,对进一步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强化预算管理监督,对于深化预算制度改革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各省财政已基本实现国库集中收付,减少了预算资金在预算单位的滞留,在很大程度上规范了财政资金的支付提升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但同时预算管理、绩效管理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围绕政提高政府绩效进一步深化完善。
二、政府绩效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实施中的问题
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之后,我国的财政体制改革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的一些不足,例如部分执行单位预算规范性有待提高、政府采购贯彻执行落实不到位、财政资金监管力度需要进一步强化等。
第一,预算执行规范性需要提升。强化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和部门预算管理改革对于规范部门预算执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强化资金监管具有重要意义。部门预算管理收支范围需要规范,当前部门预算包括的内容比较多,既包含了部门的一般预算收支,同时也包含了预算外收支、基金预算收支、经营性收支和其他收支。这些预算资金的性质和管理办法都是不一样的,这就导致部门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难以对执行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综合的考核,既不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也不利于财政资金的监督。实际操作中预算执行进度与单位履行职能进度情况往往不能匹配,如项目资金的拨付,易出现较大幅度滞后,造成为完成当年预算在接近预算年度末时集中付款或形成较大结余的资金。
第二,部门预算执行评价制度尚未建立。及时对部门预算年度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有助于减少失误,对于后续更好的组织预算执行、提高下年度部门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部门预算评价能够督促相关预算执行部门综合分析本单位计划完成情况,在总结经验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但是在管理实践中并没有建立健全财务预算执行的相关分析和评价制度。
第三,政府采购环节需要进一步强化监督,提高规范性。完善政府采购规范性对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强化国库管理改革和部门预算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的政府采购提高了资金的支付效率,同时也有助于预算单位采购的商品和服务质高价优。不过在政府采购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政府绩效。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政府采购的范围和规模都比较有限。尽管我国政府采购规模逐年增长,但份额仍比较低,结构比例不够合理,采购的项目也比较单一。在劳务及货物工程等方面仍然没有完全实行政府采购或者政府采购不规范。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并且在现有的政采结构中服务类项目采购的比例比较小。二是政府采购的效率不高,程序有待完善。政府采购关键环节和重要基础是政府采购预算,在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中常常存在着跟部门预算脱节的问题。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不够细化,公共项目支出没有在政府采购目录中进行明确。商品采购不具体,可操作性比较低。同时,政府采购缺少操作性和计划性,小额采购、零星采购、重复采购比较多,严重影响了政府绩效。
三、推进政府绩效下国库集中收付的建议
第一,进一步提升部门预算执行的规范性。部门预算执行过程中规范性的高低直接标志着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实施的效果和质量。有必要围绕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进一步推动相关绩效考核和监督,并对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完善和改进。既要完善部门预算执行的调整机制,同时也需要强化技术支撑,通过统一预算管理和资金支付管理软件规范部门预算的执行方式。加快信息化建设,坚持应用与安全并重原则,拓展国库集中收付系统;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逐步建立相适应的法律法规体系,固化改革成果。
第二,深化部门预算执行评价和报告制度。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执行过程中出现的绩效问题一般都跟预算管理密切相关。针对当前部门预算执行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系列缺陷,要积极健全完善必要的部门预算执行评价和报告制度,通过引入审计鉴证制度等方式增强部门预算执行的透明度,提升部门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和使用效益。同级审计部门应当在部门预算执行结束之后,对该单位部门预算的执行过程以及执行结果的绩效性、合规性和合法性等进行必要的审计监督,并出具明确的审计结论,对预算执行中的问题进行列示。这种预算执行管理办法既能够便于财政部门决算批复,同时也便于人大部门审查监督。在提升部门预算执行财务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部门预算管理的透明度和公开性,同时也能够增强政府部门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第三,增强政府采购的规范性。政府采购是集中支付的重要环节,也是提升政府绩效的重要手段。一方面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的范围,提升采购规模要按照先易后难、稳步发展、稳步推进的方针,不断提高政府采购的规模,积极发挥规模效应。重点在工程项目、服务以及劳务等方面推动政府采购工作,进一步创新政府采购的机制和模式,整合政府采购资源,实现专家评审、供应商库等资源共享,推动协议供货采购方式下的扩大采购规模和范围;另一方面完善政府采购流程。要围绕政府采购预算管理,强化政府采购预算约束机制。进一步增强政府采购预算的刚性,将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作为管理的起点,确保采购计划的可行性,减少随意性,提高政府采购工作效益和效率。
参考文献:
[1]陈旭东.绩效预算的理论基础探源[J].财会月刊.2012(17).
对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看法 篇12
一、国库集中收付运作程序
(一)收入收缴方式和程序
1、收缴方式。财政收入的收缴分为直接缴库和集中汇缴两种方式。
2、收缴程序。
(1)直接缴库程序。直接缴库的税收收入,由纳税人或税务代理人提出纳税申报,经征收机关审核无误后,由纳税人通过开户银行将税款缴入国库单一账户。
(2)集中汇缴程序。小额零散税收和法律另有规定的应缴收入,由征收机关于收缴收入的当日汇总缴入国库单一账户。
(二)、财政支出支付方式和程序
1、支付方式。财政性资金的支付方式分为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两种方式。
2、支付程序
(1)财政直接支付程序:由一级预算单位汇总,填写“财政直接支付汇总申请书”报财政部门国库支付机构审核无误后开具“财政直接支付汇总清算额度通知单”和“财政直接支付凭证”分别送中国人民银行和代理银行,代理银行根据支付凭证将资金直接支付给收款人或用款单位。
(2)财政授权支付程序:预算单位按照批准的用款计划,填制“财政授权支付凭证”经支付机构审核无误送代理银行,代理银行根据支付凭证,通过零余额账户办理资金支付。
二、国库集中支付核算(以医院为例)
(一)财政直接支付的核算
1、直接支付工资时,分录如下:
借:医疗支出贷:应付工资。
借:应付工资;贷:财政补助收入。
2、直接支付耗材、服务的款项:
借:库存物资;医疗支出;
贷:财政补助收入
3、直接支付固定资产的款项:
借:医疗支出;贷:财政补助收入。
同时,借:固定资产;贷:固定基金。
4、年末:
(1)根据本年度财政直接支付预算指标数与当年财政直接支付实际支出数的差额:
借: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直接支付。贷:财政补助收入——财政直接支付
(2)下年度恢复财政直接支付额度时,不做账务处理;在使用预算结余资金时:
借:库存物资;医疗支出。
贷: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直接支付
2、财政授权支付方式:
(1)收到“授权支付到账通知书”后
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贷:财政补助收入
贷:财政补助收入
(2)支付耗材、服务的款项时:
借:库存物资,医疗支出,财政专项支出。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3)支付固定资产的款项时:
借:医疗支出,财政专项支出。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同时:借:固定资产。贷:固定基金。
(4)从零余额账户提取现金:
借:现金。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5)年末:
(1)依据代理银行提供的对账单注销额度:
借: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2)如果单位本年度财政授权支付预算指标数大于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下达数,根据两者的差额:
借: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贷:财政补助收入
(3)下年初恢复额度时,依据代理银行提供的额度恢复到账通知书:
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贷: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
(4)如果下年度收到财政部门批复的上年末下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贷: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
三、现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预算单位行政成本,提高政府宏观调控能力。财政资金在各部门沉淀的现象消失。操作简便,资金支付快速,有利于强化对各部门的预算约束。但在运行中还有一些需改进的方面。
(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监管与核算上存在的问题。举例说明:医院在2010年10月购进一台专用设备,款项已用财政拨款资金支付。2011年3月这台设备出现故障无法使用,医院与供应商协商后,医院将故障设备退回给供应商,供应商同意全额设备款退给医院。医院财务人员在处理购进专用设备时分录一致。
借:财政专项支出。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但在处理供应商退回设备款时分录时,出现了不一致的情况。有的将收到的退款冲当年财政专项支出,但这样处理会造成与当年的财政部门的数据不一致;有的将收到的退款直接冲当年的医疗支出,但这样处理违背了配比原则。造成行业内会计信息无可比性同时也影响了医疗收支结余。
随着政府采购规模越来越大,财政专项支付的额度也越来越高,国库集中支付的效果越明显。但当出现退,换货?时,又如何保障财政专项资金的安全、规范使用,将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相应财务核算处理也要规范统一。建议建立财政资金使用后续监管机制,对财政资金进行跟踪问效。
【国库集中收付制】推荐阅读:
浅析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11-17
区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总结08-20
国库集中制度05-26
国库集中付12-17
国库集中支付中心09-06
国库集中支付论文09-28
县级国库集中支付11-07
国库集中支付调研11-30
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05-16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论文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