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山地区

2024-09-24

武陵山地区(精选10篇)

武陵山地区 篇1

摘要:武陵山区是湘、鄂、渝、黔四省交界的少数民族聚居地, 区域内有清江、酉水、乌江等河流, 由于自然环境和长期的民族政策等原因造成了这一地区的封闭, 从而形成了“历史文化的沉积带”。在武陵山方圆1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分布着大大小小数以百计的古镇, 凤凰古镇、龙潭古镇、郁山古镇等等。武陵山地区古镇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 以其特有的传统文化、宗教文化、石文化及不可再生的地方民族特色。随着旅游开发的深入, 其对旅游业的影响也在逐步加深。文章通过对武陵山地区古镇的调查和研究, 结合可持续发展理论, 分析古镇旅游业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促进旅游与居民和谐发展的措施, 以期实现武陵山地区古镇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武陵山,古镇,居民,开发与保护

一、武陵山地区古镇旅游发展的意义

武陵山地区古镇需要保护和发展, 但无论是保护还是发展都急需一定的资金投入。目前, 古镇的保护和发展所需资金绝大部分来自于城市财政, 这对城市建设的经济实力要求比较高, 经济实力不强的城市往往难以维系。国家虽然设立了历史文化古镇保护的专项资金, 但相对于大量的古镇而言是远远不够的。旅游业为古镇的保护提供了一个重要的途径。旅游业的发展对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发展就有了足够的资金保证。古镇必须经过保护和开发才能发挥其功能和效益, 才能体现其现实意义, 在一些有条件的古镇进行科学合理的旅游开发有助于保护古镇的特色, 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武陵山地区古镇发展旅游不仅对当地经济发展和居民脱贫致富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还大大提升了武陵山地区古镇的知名度, 使原本鲜为人知的小镇变为外向开放经济活跃的旅游胜地。伴随着旅游开发, 旅游业的生活、古镇的文化遗产、历史环境、传统风俗等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与冲击。

二、武陵山地区古镇旅游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1. 过度商业化倾向

随着各种法定节假日, 黄金周等带动的旅游热, 不少景点把各自的旅游开发作为经济的增长点, 古镇旅游更成为热中之热, 古镇所在地在今天特殊的社会经济条件下, 自然需要一些适于其环境和文化要求的社会、经济活动, 无疑带动旅游和发展商业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 但是如果一味地以经济效益第一, 把古镇地所在地的商业开发视为“摇钱树”, 那么本来有益于保护和发展的旅游和商业等活动就会变利为弊。主要表现应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而直接造成了古镇地方的商业网点的大幅增加, 特别是在主要的游线上各类商店的铺张及现代化的装修风格, 导致了古镇建筑物整体风格的改变和传统风貌的消退。同时, 近年来的不断膨胀的旅游业正在排挤着大量的有地方特色的小本生意, 致使受保护街区的风貌日趋千篇一律, 旅游设施的充斥、无特色旅游商品的泛滥以及“人人皆商”的浓重的商业气氛都在不知不觉中侵蚀着古镇自然环境和人文氛围。

因此, 古镇应禁止在保护区内开设新的商店、逐步地把那些向游客出售小饰品的商店迁移到保护区的外面, 通过发展观光旅游, 恢复传统“老字号”, 演示传统手工艺。还应重新挖掘构成水乡古镇整体空间环境的建筑群及文化环境的项目, 开发应景的古典民间娱乐, 展示古镇深厚的文化底蕴。

2. 旅游开发与居民问题

旅游业为古镇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在巨大的经济利益的驱动下, 把旅游当做古镇旅游的主要目的和动力, 对于居民的生活质量却没有积极的改善, 因而现存的建筑老化, 基础设施不全, 具有水灾隐患, 已不符合现代人的居住要求, 许多年轻人也因此不愿住在老镇区而纷纷迁往新区或大中城市。同时, 居民自发的建筑整修开始使用新的建筑材料与工艺, 影响了原来传统的风貌延续。

三、武陵山地区古镇旅游发展的战略思考与对策

1. 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相结合战略

古镇神秘独特, 到处都遗留着历史的沧桑味道。但是历史也遗留着一系列问题, 恶劣的卫生环境跟落后的旅游住所, 都是摆在游客面前的问题, 因此, 在合理保护古镇原韵后谋求更大的发展则显得尤为重要。古镇旅游开发的目光始终要放在将来, 不能为了谋眼下的利益而放弃在保护中开发, 开发中创新, 只有全面提升古镇旅游的神秘吸引力, 才可实现可持续旅游与水乡保护的双赢局面。对古镇的保护不仅包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还包括对古镇文化整体的保护。生态环境的保护主要是指治理古镇环境存在的脏、乱、差现象, 严防由于游客过多造成对古镇的垃圾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光污染、视觉污染等;对古镇文化的保护主要是指对建筑文化、民风民俗文化、民间艺术文化等的保护。游客到古镇游览, 主要是享受其优美宁静的环境、古色古香的民居建筑、纯朴的民风民俗的整体氛围感受, 保护这些原真的、本来的、真实的东西是维持和延长古镇生命力的有力举措。在旅游开发过程中, 当遇到多种利益发生冲突且难以平衡时, 要以“保护优先”为基本的前提, 树立系统保护的理念。坚持保护环境为主, 开发旅游为辅的原则, 才能做到古镇的可持续发展

2. 推动居民参与

古镇人是古镇文化的传承者与发展主体, 他们最清楚什么事真实的有价值的古镇, 古镇人是古镇文化精神之依托。在古镇开发过程中, 如何对古镇进行开发、保护和利用, 应尽可能多的听取当地居民的意见。这就需要构建一个当地居民、政府、旅游开发商三方平等的交流平台, 提供给居民一个表达意见建议的渠道, 使当地群众都有在旅游发展中表达意见和想法的机会。同时政府在发展旅游业过程中, 还应尽可能的兼顾各方居民的利益, 拉动全镇居民的参与热情, 推动有意愿从事旅游业的居民尽可能多的参与到古镇旅游发展中来, 提高古镇居民对发展旅游的认同感。让居民能真正的在旅游发展过程中拥有话语权, 真正的享受到旅游开发的益处, 不仅能增强古镇居民的荣誉感和归属感, 还能自然地营造出一个居民主动、自觉参与的良好环境。

3. 开发与保护并重

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大多是矛盾的, 对古镇进行旅游开发虽然带来了优厚的利益, 但是对古镇具有易损坏性, 古镇文化的唯一性、独特性及不可再生性导致古镇的原真性一旦遭到破坏将很难挽回。古镇的历史文化是其灵魂所在, 民俗风情、文化传统这些古镇瑰宝更是依托于古镇居民而存在的, 保护好古镇珍贵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把古镇、居民与旅游发展良好的融合在一起, 做到开发与保护并重, 才能更好的展现古镇魅力, 吸引更多游客, 实现武陵山地区古镇旅游业和谐持续发展。

四、结语

古镇以其独特的建筑形态、深厚的人文情怀、丰富的文化底蕴、以及其古朴清丽的风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 而古镇的人文情怀更是古镇的灵魂。武陵山地区古镇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 武陵山片区旅游开发的重点项目。要实现武陵山地区古镇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务必要处理好旅游开发与当地居民的关系, 切忌盲目开发。希望在政府、旅游开发商及当地居民的共同努力下, 武陵山地区古镇会有更璀璨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杨宁宁.论旅游与纳西文化的传承[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2004 (4)

[2]马琳.试论民俗文化的特征与功能[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7)

[3]廖冬梅, 张诗亚.丽江的旅游开发对传统纳西文化传承的影响[J].民族教育研究, 2006 (4)

[4]刘燕.旅游的发展对丽江古城社会文化的影响[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5 (4)

扎实推进武陵山旅游协作区建设 篇2

《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号)(以下简称“国发3号文件”)提出:“协调渝鄂湘黔四省市毗邻地区成立‘武陵山经济协作区,组织编制区域发展规划,促进经济协作和功能互补,加快老少边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国务院批复的《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对武陵山片区的战略定位是跨省协作创新区和国际知名生态文化旅游区。建立武陵山旅游协作区是贯彻落实国发3号文件和《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的重要抓手。

一、推进区域规划编制工作,统领区域协作发展

“十二五”时期,要尽快编制武陵山片区旅游协作区总体规划。在本地区“十二五”规划纲要和旅游专项规划的基础上,相关政府应组成专门的协调班子,组织官员和学者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编制《武陵山旅游协作区总体规划》方案,充分考虑经济一体化和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时代背景,找准问题、理清思路,做到区域内旅游资源科学利用、立足长远、突出特色,减少产业发展的具体指标,突出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形象的一体化建设、旅游品牌的共同打造、旅游线路的共同经营等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保证武陵山片区协作旅游的有效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二、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夯实协作发展基础

一是在《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框架下,共同组织编制《武陵山片区旅游交通发展规划》,统筹规划区域内旅游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布局,确定统一的运输市场管理目标和方式。二是扩建黔江武陵山机场、张家界荷花国际机场、铜仁凤凰机场、怀化芷江机场、恩施许家坪机场,提升机场服务功能,拓展机场对外航线和武陵山区域内航线,发挥五大机场在武陵山旅游中的集散作用。三是狠抓旅游协作区铁路建设。重点建成渝怀铁路复线、黔张常铁路、渝利铁路、铜玉铁路和长昆铁路客运专线,开工建设渝黔城际铁路、铜吉铁路、黔昭铁路、安张衡铁路、石怀铁路复线,争取长常城际轨道延伸至张家界、长渝客运专线途经张家界,做好黔恩铁路、郑渝铁路、重庆经万盛至柳州铁路项目的前期工作。四是大力加快旅游协作区高速公路建设。着力建好黔江—恩施、张家界—花垣、吉首—怀化、石柱—利川、恩施—来凤、万州—利川、恩施—奉节、沪蓉高速巴东段、杭(州)瑞(丽)高速公路铜仁段等高速公路,争取开工建设黔江—张家界、黔江—遵义、五峰—来凤等高速公路,积极推进神农架—张家界、利川—来凤、务川—酉阳、铜仁—张家界、铜仁—怀化等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五是完善黔江、怀化、张家界、恩施、铜仁、吉首等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努力建成以铁路公路航空联运为基础、以商品流通业和信息流产业为主的武陵山片区综合现代物流基地。六是统一示范区客货运输相关税费的收取标准,统一站、场管理标准及运输服务规范,统一区域车、货信息交易网络系统,实现协作区内运输资源信息共享。

三、建设优质旅游景区,打造武陵山片区精品旅游品牌

渝东南地区以黔江区为旅游交通集散中心,重点建设黔江城市峡谷峡江、小南海、濯水古镇—蒲花河、阿蓬江景区,武隆大仙女山、白马山、芙蓉湖、后坪天坑景区,酉阳桃花源、龚滩古镇、菖蒲盖大草原景区,彭水阿依河、郁山古镇、摩围山景区,秀山洪安古镇、石堤酉水景区;渝东鄂西地区以恩施市为旅游交通集散中心,重点建设恩施大峡谷、土司城、梭布垭石林、云龙河地缝景区,石柱黄水国家森林公园、西沱古镇景区,咸丰坪坝营、黄金洞景区,建始直立人遗址景区,利川腾龙洞景区;张家界湘西地区以张家界市委旅游交通集散中心,重点建设张家界武陵源、天门山、八大公山、五雷山道教圣地景区,湘西州凤凰古城、乾州古城、里耶古城、德夯苗寨、猛洞河景区,怀化借母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区;湘西南地区以怀化市为旅游交通集散中心,重点建设怀化洪江古商城、黔阳古城、芷江和平城、通道百里侗文化长廊、通道万佛山、大湘西文化村景区,邵阳新宁崀山世界自然遗产、城步南山、武冈云山、黄桑自然保护区、隆回虎形山花瑶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景区,娄底新化大熊山景区;梵净山地区以铜仁市为旅游交通集散中心,重点建设铜仁市梵净山、乌江山峡、九龙洞、十里锦江、太平河、舞阳河、苗王城、思南石林、石阡温泉群等景区。

一是加快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景区通讯、供水、道路、停车场、供电等基础设施和垃圾、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深入合理开发景区主要景点,整治景区环境卫生。二是全面提升景区服务水平。加强武陵山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升级重庆旅游职业学院为重庆旅游学院,为武陵山旅游经济协作区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制定武陵山旅游服务标准化工作指南。三是加速完善景区旅游服务体系。做强武陵山旅游住宿接待体系,做大武陵山旅游商品体系,开发传统的织锦、蜡染、木竹制品、根雕、民族服饰等民间工艺品。四是加强对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挖掘与保护,大力扶持体现民族特色的重大民族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园,重点抓好黔江武陵山民族文化节、梵净山旅游文化节、酉阳摆手舞文化节、丰都鬼城庙会、芷江和平文化节、通道芦笙节、沅陵全国龙舟赛、恩施女儿会、来凤土家摆手节、巴东纤夫节、秭归屈原端午文化旅游节和张家界国际乡村音乐节。

四、建立政府间协作,推动武陵山旅游协作区建设

一是组建武陵山旅游协作区党政领导联席会。党政领导联席会由同层次行政区域党委或者政府主要领导组成,定期和不定期召开党政领导联席会议,共同研究、协商和确定关系全局利益、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重大问题,协调各地区需要共同推进的重大合作事项,并做出决定,制定、修改有关协作发展的政策规定。同时设立武陵山旅游协作区党政领导联席会秘书处,处理党政领导联席会闭会期间的日常事务。二是政府层面的协作主要集中在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协作领域的制度、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制度政策的制定实施具有较强的公共性,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外部性,这些领域不可能依靠企业和市场来完成,需要由武陵山片区各行政区域政府在经济协作的激励下来完成。

五、建立跨省旅游企业,走协作旅游市场化开发之路

一是组建武陵山协作旅游公司。武陵山旅游协作的成员单位应站在建立武陵山经济协作区的全局,以做大武陵山旅游蛋糕为目的,完善公司治理。建立公平、公开、公正的利益分配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股东支持武陵山旅游协作公司经营活动的积极性。二是包装营销武陵山旅游协作区。建立相应的旅游网站和论坛,出版旅游时尚杂志,构建具有武陵山山水和民族风情的旅游节庆,拍摄反映武陵山历史和风景的微型电影,建立重点城市武陵山旅游体验店,对外统一传播武陵山旅游概念和旅游形象。三是策划经营精品武陵山旅游线线路。针对不同旅游群体的需求,建立武陵山休闲旅游、度假旅游、观光旅游、体验旅游、探险旅游、运动旅游,突破省际行政划分界限,精心策划武陵山一日游、三日游、七日游、十日游、整月游等旅游套餐。四是开发武陵山旅游副产品。结合武陵山片区原有的文化,总结并整理出具有武陵山民族特色的旅游副产品。

六、加强非政府旅游组织建设,创建旅游协作新平台

武陵山地区 篇3

1 武陵山民族地区扶贫任务依然艰巨

武陵山民族地区是以武陵山脉为主线, 以土家族、苗族、侗族为主体的湘鄂渝黔四省市毗邻地区, 共有6个市 (州) 、50余个县 (区) , 土地总面积约为15万km2。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 区域内总人口约3645万人, 农村人口2792万约占76.6%, 土家族、苗族、侗族、白族、回族、仡佬族、蒙古族等30多个少数民族, 1200多万人, 约占地区总人口的33.5%。该区域基本处于山地、森林中高湿和高寒的边远山区, 恶劣的自然条件使得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极差。交通、信息的不畅通, 严重阻碍了当地农民与外界的沟通交流, 使他们很难寻找到合适的发展机会, 加之, 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 市场改革过程中的资源向城镇地区流动, 使得武陵山民族地区的农村贫困问题比较突出。

改革开放以来, 在党中央的高度关怀和武陵山少数民族同胞的共同努力下, 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武陵山民族地区扶贫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从横向层面来看, 依据2013年统计公报的数据, 武陵山民族地区人均GDP为17310元, 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 (41804元) 的41.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5550元, 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 (7970元) 的69.9%。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界定, 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 50%~59%为温饱, 40%~50%为小康, 30%~40%为富裕, 低于30%为最富裕。2013年恩施州、湘西州、张家界市、怀化市、铜仁地区、黔江区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48.2%、43.1%、25.5%、45.5%、45.7%、43.8%, 由此可见, 武陵山民族地区农民刚刚走出温饱的边缘。从纵向层面来看, 武陵山民族地区农民收入从2000年的1384元增长到2013年的5550元, 增长了3倍, 平均每年增加达到了22.9%, 其中, 2000年到2008年的增长幅度相对较缓慢, 从2009年开始增长提速, 但也要看到, 该区域内农村人均纯收入占全国的比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在不断降低, 直到2013年占比才回到了2000年的0.6的水平, 具体见图1。

2 人才不足是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扶贫的最大障碍

自然条件恶劣、信息不畅通、多民族交织等是都是武陵山区长期贫困不可忽略的因素, 但随着国家对武陵山民族地区的扶贫力度的不断加大, 交通、信息等的障碍影响因素在不断的改善, 现阶段人才已经成为武陵山民族地区发展的最大障碍因素。

2.1 教育缺失导致人才总量不足

武陵区山民族地区物质资源的贫乏, 使得其对教育等关系地区人才发展的核心事业重视程度不够, 导致该地区居民受教育的程度普遍低下。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 武陵山地区15岁及以上人口的人均受教育年限为8.26年, 比全国平均受教育年限9.05年低了0.79年, 特别是贵州铜仁地区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7.56年, 与北京市的11.71年差了4.14年;整个地区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数仅为252697人, 其中不乏大量的通过函授和自修获得的学历;另外, 数据还显示了武陵山民族地区文盲率依然还高达6.95%, 且文盲几乎出自于偏远的农村。教育是一个地区人才培养最核心的方式, 教育的缺失使得该区域内不仅人才总量严重不足, 而且质量也十分低下, 加之, 武陵山民族地区广大的农村由于地处于“老、少、边、山、穷”地带, 农民愚昧落后的传统文化观念、保守陈旧的习惯思维定势等限制了人才的培养。

2.2 资源禀赋带来人才结构失衡

武陵民族地区由于长期的地域与信息隔阂, 使区域内居民收入长期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 不同地方、不同家庭投入到教育领域的资源相差巨大, 而且人才大量的向城市流动使得该区域内人才结构处于全面失衡的状态。首先, 地域性失衡。武陵山民族地区人力资源主要集中在一些城市, 而在真正少数民族居住的广大农村, 人才的占比很小, 基本上不到5%。其次, 年龄结构失衡。从年龄上看, 武陵山民族地区农村的人才队伍基本呈现出老龄化的趋势, 出现严重的人才断层;再次, 性别失衡。由于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历来有重男轻女的思想, 家庭贫困和较高的教育成本使得该地区的绝大部分家庭不能满足所有子女的上学愿望, 牺牲的往往是女孩子。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贵州铜仁地区15岁以上人口中, 男性文盲率为7.72%, 而女性为则高达16.46%, 其它地区比例虽然没有这么高, 但这一现象也很明显。最后, 职业结构失衡。武陵山民族人才主要分布在教育、卫生和行政事业单位, 另外有很少一部分在基础科研机构。由于社会历史因素, 该地区长期以来缺乏科研相应载体, 导致在应用技术研究、企业管理项目和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的人才很少。数据显示湘西州非公有制体制人才只仅占地区人才的1.2%, 黔江区非公有制的专业技术人员只占人才总数的4.4%。

3“培训式”扶贫是武陵山民族地区扶贫模式的有效选择

在新的时期, 武陵山民族地区扶贫也面临着新的任务, 现在的扶贫不再仅仅是给予, 而更多的应该是开发贫困地区农民的创造力, 帮助实现其自力更生。

3.1 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模式”转化

扶贫模式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扶贫效果的好坏, 通常来讲, 扶贫模式主要分为“输血式”扶贫和“造血式”扶贫。其中, 前者指政府及相关部门出钱、物对贫困人口直接进行救济, 以解决其温饱问题;后者是帮助贫困人口掌握农业种养殖技术、社会服务技能等一种或者几种谋生的手段, 使得他们能够就业或者创业, 实现其自力更生。“输血式”扶贫其本质是一种社会救助, 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 而且返贫机率高。“造血式”扶贫是一种“开发型”扶贫, 能充分激发贫困地区以及贫困人口的积极性和创造能力, 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 但也要注意它是一种区域层面的扶贫, 容易忽略贫困人口的个体差异。武陵山民族地区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基本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从地区层面来说“输血式”扶贫效果已经明显减弱, 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化是武陵山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的趋势, 但我们也好看到, 武陵山民族地区绝对贫困的现象仍然存在, “输血式”扶贫还不能完全丢弃。以“造血式”扶贫为主, “输血式”扶贫为辅, 是武陵山民族地区扶贫的现实需要。

3.2“培训式“扶贫是实现武陵山民族地区“造血式”扶贫的有效方式

2011年11月国务院扶贫办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印发的《关于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 (2011~2020) 》的通知指出:“武陵山片区不仅是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 更是我国最主要的贫困地区之一, 要通过扶贫启动区域开发, 以开发带动社会发展, 将跨省合作与连片集中扶贫进行有机结合。”这无疑为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会。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能否走出以宜昌、重庆、贵阳、长沙四市为角的四方形“塌陷的锅底”实现区域的发展, 关键看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能否把握国家连片扶贫开发的政策机遇。现阶段农民素质相低下是制约该地区发展的最关键因素。连片扶贫政策如果要落到实处, 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该区域内少数民族农民素质低下的问题。对农民进行种养专业技术、创业技能、经营管理知识等的培训不仅能在短期内提升农民素质, 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 实现其自身的脱致贫富, 而且能起到良好的辐射带动作用, 提升地区整体经济水平。

4 武陵山民族地区农民“培训式”扶贫模式的构建

武陵山民族地区农民“培训式”扶贫模式是基于对过去反贫困理论的总结和武陵山民族地区农民贫困状况而提出来的一种实践性的扶贫模式, 该模式以培育区域内贫困农民自主创造能力为出发点, 以系统性培训为主要手段, 旨在破除区域贫困, 实现人民生活富裕。

4.1 模式构建理论基础

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著名反贫困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深刻分析了贫困的本质和导致出现的深层原因。他指出要理解贫困的普遍存在性和频繁出现性, 除了要关注社会中的所有权和交换权模式外, 更要关注隐藏在这些权力背后的生产方式、经济等级等问题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他认为:“贫困问题的本质是能力的缺乏, 个人贫困是因为个人能力不足, 而地区是地区能力不足, 收入仅仅只是其外在的表现形式, 贫困应该用能力和收入两个因素来共同衡量;收入的增加是能力的体现, 能力的提高又会进一步促进收入的增加;教育不仅能提高个人的能力, 而且也能提向个人的收入, 是反贫困最有利的武器。”阿玛蒂亚·森的理论的提出通过重建个人能力来消除贫困, 该理论打破了长期以来学界将贫困问题归结为收入低下这一狭隘的理论, 也为反贫困提供了一套全新的思路。该理论为武陵山民族地区农民“培训式”扶贫模式提供了良好的理论支撑。

源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陆军教学训练的系统型培训模式, 是目前培训采用最多的模式之一。该模式将培训看作一系列连贯的步骤, 通过一系列符合逻辑的步骤, 有计划的实施培训。在实践过程中, 步骤的多少与细节差异较大, 但一般至少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确定培训需求 (Planning) 、制定培训目标和计划 (Planning) 、实施培训计划 (Doing) 、评估和审核培训效果 (Check) 。其主要特点是把培训过程看作一个连贯的循环系统, 将培训需求的视作循环系统的起点, 以对组织既定目标的理解为依据, 将培训实施作为循环系统核心环节, 并引入培训评价作为培训循环系统的重要环节。

4.2 武陵山民族地区农民“培训式”扶贫模式构建及运行机理

武陵山民族地区农民“培训式”扶贫最关键的是对区域内农民进行系统培训, 其应该包括农民的培训需求、培训目标与计划、培训内容与方式、培训程序与管理、培训评价等众多因素, 加之, 武陵山民族地区农民与其它地区农民相比有如下特点:一是年龄更大, 文化程度更低;二是由于环境相对封闭, 农民所得的信息少, 理解能力差;三是不同民族之间的习俗、语言差异较大;四是居住十分分散。武陵山民族地区“培训式”扶贫模式既要将这些众多要素囊括在内, 同时又要考虑该模式的现实性、真实性、简约性与启发性 (具体如图2所示) 。

要说明的是武陵山民族地区农民“培训式”扶贫模式是以马蒂亚·森扶贫理论为思想指导, 以系统培训理论为理论基础, 以提高武陵山民族地区农民自主创造能力为出发点, 以实现该区域完成扶贫任务, 实现区域富裕为目标。表面上看来, 该模式与传统的农民培训模式有很大相似的地方:一是该模式与传统农民培训模式都以系统培训论为理论基础;二是内部各元素都构成了一个循环的系统;三是都可以分为培训准备、培训过程、培训评价三个明显的阶段。具体看来, 二者也有许多不同之处:其一在培训准备阶段除了进行农民培训需求分析外, 还引入了对其素质的调查。这是因为武陵山民族地区农民文化程度普遍较低, 只有知道培训对象的素质状况才能把握内容的难易程度;其二在培训过程阶段, 专业培训师先对各个村中学历较高、能力较强且年轻的少数职业农民培训, 然后由他们组成地方性培训师去培训村里的其它农民。这不仅可以避免因部分农民不会普通话带来的交流困难, 也可以保证村民能够随时随地接受到培训和指导;其三在对培训效果评价的同时, 引用了对农民的后续跟踪服务, 这是农民能够学以致用的真正保障。

长期以来, 武陵山民族地区扶贫问题倍受重视, 国家每年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现阶段其扶贫问题和农民素质提升紧密的交织在一起, 将扶贫与农民培训相结合是武陵山民族地区实际情况的需要, 也是其它民族连片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现实需要。

参考文献

[1]韩彦东.人口较少民族贫困原因及扶贫开发对策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 2005 (06) :55-62.

[2]阿玛蒂亚·森.贫困与饥荒[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1:12-14.

[3]赵强社.扶贫模式演进与新时期扶贫对策探析[J].西部学刊, 2013 (02) :19-24.

[4]谭贤楚.“输血”与“造血”的协同—中国农村扶贫模式的演进趋势[J].甘肃社会科学, 2011 (03) :226-228.

武陵山地区 篇4

一、长阳县基本情况及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长阳县地处鄂西南山区,位于清江中下游,全县总人口41万,国土面积3430平方公里。受山地带状地貌条件影响,县域内气温、日照具有垂直差异,呈立体气候特征,十分有利于多种经济、林特作物生长。

长阳自然资源密集,全县已探明矿产品30多种,占全省发现矿种的57%;有水域面积10825公顷,占国土面积的3.2%。区位优势明显,宜昌、荆州、武汉等大中城市与之对接,特色产品拥有庞大的市场需求,为发展特色产业提供了市场条件;由区位所决定的气候特色优势明显,使长阳成为反季节蔬菜的供应基地和中药材种植基地;旅游品牌打造成效显著,清江画廊核心品牌享誉国内外;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民意文化艺术之乡”和省级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

近年来,长阳县域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新成绩,但由于地处偏远地区、经济文化落后、财政资金较少、招商引资很难等多种原因,长阳县经济社会发展仍然滞后,甚至出现差距扩大趋势。

一是发展速度慢,经济总量小。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逐年下降,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由2009年的15%下降到2012年的13%;2013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低于宜昌市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经济增长速度慢于全省平均水平,长阳县“十一五”时期的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为12.8%,比全省年均增长速度低1.2个百分点。人均GDP远低于宜昌市平均水平, 2013年长阳人均生产总值仅占宜昌市的二十八分之一。

二是经济转型速度慢,经济结构不够合理。从历年三个产业在湖北省占比来看,长阳县产业结构中的第一产业比重过高,2012年长阳三个产业构成分别占33.5%、29.3%、37.2%,同年全省的三个产业构成为12.8%、50.3%、36.9%。三个产业在全省占比结构表明,武陵山区长阳经济转型慢于全省经济转型速度。

三是投资能力不足,消费品市场拓展不够。固定资产投资续航能力有待加强。2013年,长阳县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为59.85亿元,增速26%,比宜昌市平均增速低4个百分点。消费品市场有待拓展,2013年长阳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52亿元,占宜昌市的3%。

四是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慢,城镇居民收入低。2013年,长阳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466元,比宜昌市人均水平低3655元。

二、长阳县社会经济发展和扶贫攻坚的路径选择

(一)兴建百亿元健康绿色食品加工园区,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一是统筹规划,着力打造健康绿色食品集群。以开发区为依托着力招商引进。2005年成立湖北长阳经济开发区以后,食品加工产业园先后招商引进了湖北一致魔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湖北任森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长阳清江鹏博开发有限公司等16家食品加工企业。目前,开发区规划总面积3.08平方公里,在省域副中心城市宜昌市半小时经济圈内,距宜昌市区、三峡机场、红花套长江码头、枝城火车站约30公里,318国道、沪渝G50高速公路穿区而过,是西进四川、重庆、恩施的必经之地,交通运输条件十分优越,统筹规划后,园区可为长阳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

二是推进升级,着力打造地方品牌。围绕构建百亿健康食品产业集群的目标,加强基地建设,为园区大发展提供必备条件。要在目前长阳建有蔬菜、魔芋、木本油料、栀果、椪柑、生猪、山羊、水产养殖、土豆、红苕、茶叶等专业合作社400家的基础上,采取实施农民“金饭碗”工程,加快果园、油茶、魔芋、栀果、茶叶等五个1万亩精品基地建设,落实农产品板块基地。同时,在园区内建成全国最先进的魔芋加工企业,力争实现年销售收入30亿元以上。全力打造丰润生物肠衣肝素钠加工生产基地和中大生物栀子黄加工基地。同时,将湖北任森建成国内最大加工能力的土豆加工企业,力争实现年销售收入10亿元;将清江鹏博公司建成全省最大的清江鱼加工基地和出口创汇企业,逐步建立起地方特色品牌。

三是完善设施,发挥园区规模效益。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武陵山片区开发后,长阳县累计投入资金1.5亿元,用于完善配套基础设施,为外来企业投资兴业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近年来,湖北长阳经济开发区引进资金近50亿元,2011年实现工业产值39.97亿元,实现利税1.6亿元,提供了7940个就业岗位,带动了长阳魔芋、油茶、茶叶、柑橘、马铃薯、蚕豆、栀果、木瓜等种植业以及清江得天独厚的水资源水产养殖业和物流运输业、餐饮业等行业的高速发展,对提升长阳县域经济竞争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

四是加快推进,着力推动跨越式发展。2011年编制完成《湖北长阳清江健康食品产业园2011—2015年发展规划》,在园区现有企业生产经营能力的基础上,通过招商引资和扩大生产规模,在5年内,园区主要经营指标年均增长40%以上。尤其要加大各种特色品牌的创建,目前获得国家地理地标保护产品的有资丘木瓜、火烧坪包儿菜、清江鱼、金福红栀、清江椪柑;获得中国名牌农产品的有清江鱼、火烧坪高山蔬菜、魔芋、木本油料、金福红栀、茶叶、木瓜果醋;获得湖北省名牌农产品的有清江椪柑、中武当弥猴桃、刘坪湖清江甜柚、韩国泡菜、豆瓣酱、甜玉米、马铃薯、乐园蕃茄;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有“一致”魔芋、清江鹏博、华饴木本油、栀果色素;获得湖北省著名商标的有刘坪湖(甜柚)、土家嫂(豆瓣酱)、清江山水(天然巢蜜)、茶叶(1个)、果醋(1个)、榔坪窖酒。要以这些特色品牌为主,通过统筹规划、品牌创建、基础设施完善,加快武陵山片区长阳经济发展,提升县域整体经济实力。

武陵山地区 篇5

一、当前新晃县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现状

(一)农村经济不断增长

2014年,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6.1万亩,其中稻谷种植面积14.8万亩。粮食总产量78945吨,比上年增长2.9%;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2167.6万元,比上年增长4.4%,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65232.6万元,增长4.4%。其中,农业总产值49060.8万元,增长6.7%,实现增加值24760.1万元,增长10.1%;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393元,比“十五”期末的1479万元增加3914元,增长274%。

(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肉牛产业方面:“新晃黄牛肉”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4年,新晃肉牛饲养量达14.97万头,其中出栏5.64万头,分别比上年增长2.91%、3.63%。全县已建立肉牛规模养殖小区(场)50多个,规模养牛专业户30个,存栏牛100头以上的肉牛育肥场10个,规模场饲养量和出栏量分别占全县饲养量和出栏量的9.13%、12.1%。烤烟产业方面:从2007年种植烤烟1600多亩,收购烟叶4001担,到2014年烟叶种植面积0.57万亩,收购烟叶2.5万担。龙脑产业方面:新晃右旋龙脑樟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原料林面积由2007年的4500亩增加到1.5万亩。无公害蔬菜、生猪等农畜产品均有不同程度增长。

(三)农产品加工业不断壮大

全县农产品规模以上加工企业达到11家,其中,省市级龙头企业7家。特别是嘉信和老蔡两家企业在肉牛加工方面起着龙头带动作用,工业总产值均达到1.3亿元以上。“新晃黄牛肉”知名度显著提高,休闲、酒店、腊制品三大类共60多个牛肉产品,销售网络涉及全国20多个省市,产品远销港澳地区,供不应求。另外,在加大企业发展的基础上,按照统一品牌、集群发展的思路,启动了面积达300亩的柏树林食品科技园建设。目前,园区建设各项工作正有序开展,已有嘉信、老蔡、小肥牛、夜郎食品、振兴米业等5家企业入园。

(四)基础设施不断夯实

投入资金近3亿元,建设成了一批优质的样板工程。完成了朝阳水库、大田水库、鱼市水库等8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了中寨、米贝等乡镇27口山平塘清淤扩容整修加固工程及9座拦溪堰和56公里渠道整修工程,解决1.56万亩良田的灌溉问题;改造了贡溪乡、黄雷乡、波洲镇等5个乡镇中低产田2.97万亩,使项目区新增总产值108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比开发前增加118元;完成沼气池6460口,大型沼气池1处;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59处,解决不安全饮水人口5.9万人;新建电站9座,共计总装机1.57万千瓦。

(五)示范村建设效应明显

累计建设各类示范村102个,占全县296个村的35%。其中,市级1个,县级9个,乡级92个。在示范村建设中,“十一五”期间,县财政累计投入市县级示范村建设资金691万元。目前,县级示范村基本实现组组通水泥路,硬化道路入户率达85%以上,安全饮用水入户率达到95%以上。在示范村带动下,全县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同时,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快构建新型农村卫生合作医疗体系,不断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涌现了长乐坪、美岩、暮山坪、大晏、伞寨、岩山、皂溪村等新农村建设典型。

二、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群众参与产业调整的积极性仍然不高

由于我县地属山区,耕地大多依山而成,丘块较小,大型翻耕起垄机、培土机等派不上用场,小型的机械也因没有机耕道无法运行。绝大多数全靠人工耕作,不但速度慢,而且工价高,进一步加大了种植户的成本投入,产业难以壮大和发展。我县的绝大多数烟农是六、七十年代种烟的老烟农,难以接受新技术。而有知识的年轻人因种烟劳动强度大、环节多等因素不愿种烟而选择外出创业。再加上市场风险大,农产品市场波动较大,面临许多风险,造成群众参与产业调整的积极性不高。

(二)农村土地流转难度不小

新晃县人多田少,老百姓认为土地出租后,没地耕种,不愿将土地出租。绝大多数农民包括长期在外务工的人员也仍然把土地当成其最可靠的依托和归宿,他们既不愿把所承包耕地的经营使用权长期地流转出去,更担心长期流转出去之后失去自己的承包地。另外部分群众存在小农意识,当别人找到好的项目需要流转他们的土地搞规模经营时,眼红别人发财而不愿流转耕地。据统计,2013年全县耕地流转面积3.7万亩,仅占耕地总面积的14.6%,远不能满足农业规模化的需要。部分同意出租土地的农户,要价普遍较高,加大了产业发展的投入成本,影响着新晃县烤烟连片种植及种植牧草发展肉牛等主导产业的发展。

(三)农村基础设施还需加强

水、电、路、讯等各种基础设施还很滞后,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仍很薄弱,农业抗风险的能力亟待提升。农村信息化建设还比较落后,获取信息成本比较高。比如电脑最低价也需3000元左右,还不包括网费。有些农民一家一年净收入也很难买上一台电脑,导致农民购置设备上网不仅不现实而且不经济,采用电话获取信息虽然方便但费用普遍较高,而通过电视、板报、传单等方式,方便且节省费用,但获取信息方式大都不能满足农民需要,这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信息进入农户的步伐。

(四)三农发展资金严重不足

一方面广大农民贷款较为困难。虽然上级积极要求相关金融机构加大农村小额信贷支持力度,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贷款发放主要是面向农村有实力、有基础的农户。一些经济状况稍微差一点但又想发展产业的农户贷款,需要有固定收入的人出面担保,绝大多数农民并不具备这一贷款条件,因此一般群众事实上很难得到贷款。另一方面县财政困难无力满足新农村建设需求。在新农村建设方面,虽然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修建公路、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但绝大多数项目都需县级财政配套资金,因我县财政困难而无力配套,在投入上远不能满足群众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需求。同时,在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中,乡村畜牧技术服务基础设施差、工作经费难保证,也极大影响工作的开展。

三、促进武陵山贫困县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抓经营方式转变,加快农业规模化和产业化进程

一是要大力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一方面要大力宣传《农村土地承包法》,引导那些因无力耕种、不愿耕种的村民将闲置的土地,采取转包、互换、入股、出租等方式流转出来。另一方面要积极招商引资,引进能人进村或鼓励农村能人承包经营流转出的土地搞规模化开发,如米贝阿界村流转山地发展油茶、方家屯乡及波洲镇连片流转土地种植西瓜、龙脑樟公司租荒山栽种龙脑樟树、扶罗镇流转耕地种植烤烟等等。二是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采取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管理、统一销售等形式合作起来共同闯市场,从而避免同行是冤家相互压价等不良的现象发生,大力推广“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三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以发展特色产业为抓手,逐步形成“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不断开辟农民增收新渠道。

(二)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打破发展瓶颈

一是切实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政府应将更多的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纳入公共财政领域,在资金上给予支持并结合村镇建设,采取“硬件硬抓,弱项强攻”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重点突破。二是加快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利用入列衡邵干旱走廊的机遇,整合各类资金抓好山塘清淤扩容、沟渠疏浚以及小Ⅱ型水库除险加固,改造中低产田。继续抓好县城防洪堤建设以及山洪地质灾害工程措施建设,切实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同时,大力实施生态保护工程,巩固“三边”(路边、水边、城边)绿化成果。并会同相关部门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着力改善城乡环境。三是推进特色村寨建设。对全县6个乡镇及44个村进行总体规划和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开展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活动。目前,已有30个村和3个乡镇分别获得市级生态村、省级生态乡镇等荣誉称号。

(三)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支持投入力度

一方面,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县乡两级要把发展特色农业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机结合起来,在涉农项目和资金的使用安排上,集中向特色农业、优势产业倾斜。要在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投入,整合支农资金使用的同时,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扶持特色产业发展,重点扶持规范化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和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为特色农业贷款贴息,支持特色农业技术推广、技术培训和种苗培育,并根据财力状况,做到财政投入逐年有所增加。此外,要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农业产业项目的贷款扶持力度。另一方面是建议采取多层次发动,多元化筹集资金。充分发动民间“筹”的方式,拓展三农发展投资渠道。在“谁投资,谁受益”等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启动、引导民间投资,鼓励多种主体筹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给予一定的帮助和优惠,如积极引导扶植、税收减免和金融融资等方面。

(四)建立和完善新时期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要强化农村社会化服务,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大力推进五大服务体系(农村科技推广、动物疫病、现代物流、金融支持和信息化服务)建设。特别是结合中央文件精神突出做好科技服务体系方面的工作,重点抓好“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项目的跟踪,争取落户全县实施;抓好粮油高产创建、“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建设”、耕地地力提升示范等项目的争取工作;抓好“测土配方施肥补贴”、“优质超级稻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建设”项目的实施。同时,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轻简节本栽培和设施栽培等新技术,促进农民节约生产成本。同时,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轻简节本栽培和设施栽培等新技术,促进农民节约生产成本。

(五)加强班子建设,夯实农村发展之基

要充分发挥村支两委、党员干部、富裕大户和新型合作组织的作用,切实增强村支两委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一要抓机制。要不断完善村级班子的培训机制、监督机制、考核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选拔机制。二要抓发展。要在大力整顿软弱涣散和处于瘫痪状态的村级班子的基础上,发展一批新党员,培养一批后备干部,增强村级党员干部队伍的生机与活力。其次要在进一步扶强扶大农村大户的情况下,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引导他们富而思源、富而思进,使其更好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再次要进一步加强农村新型合作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农村组织化程度,提高农民在市场经济中的谈判地位和竞争能力。

摘要: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以武陵山地区的新晃侗族自治县为研究对象,调查了新晃县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现状,分析了制约农村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武陵山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方法和对策。

武陵山地区 篇6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取得了重大发展, 整体上实现了小康;但区域差异和城乡差异明显, 形成了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 贫困人群在衣食住行等各方面都得不到满足, 集中表现为贫困人口多、人均收入低、生活条件差等问题。虽然有经济的发展, 国家和社会对扶贫问题的重视和对贫困状况的缓解, 贫困问题却远远没有得到彻底解决。贫困问题逐渐深化并对社会产生了许多负面作用, 影响着中国的长足发展。随着国家建设进入“十二五”阶段, 也同时迎来了扶贫开发国家战略的新阶段。中央把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作为扶贫的重点对象, 率先启动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工作, 为全国其他连片特困地区提供示范。湖北省恩施州和长阳县是跨省交界面大、少数民族聚集多、贫困人口分布广, 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和库区于一体的连片特困地区, 属全国14 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之一, 代表性强, 因此将其作为扶贫政策绩效调查对象。

本课题研究通过实地调研, 即走访调查、直接观察和问卷分析等, 获取由政府主导的扶贫政策的执行现状, 得知当地政府扶贫政策执行过程中的成绩与不足, 即贫困现状和主要特点的调查, 贫困原因和主要问题的分析, 扶贫开发政策和实践的总结, 贫困社区、贫困农户的感知调查及扶贫开发战略思路和对策建议的提出。调查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即主要运用以座谈、访谈为主的调查方法收集定性资料及定量获取不同地点和不同层次主体对其进行分析。归纳出制约武陵山区扶贫开发的影响因素, 总结武陵山区扶贫开发的基本经验, 提出武陵山区扶贫开发的相关政策建议, 以解决并避免扶贫开发政策中诸多令人堪忧的地方。通过恩施和长阳的实例, 获取扶贫的一般性问题产生原因和解决经验, 由点到面, 适应扶贫开发阶段转变和贫困变化趋势, 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 解决整个中国的贫困问题, 实现中国的全面小康和可持续发展。

二、创新之处

1.研究结论不从“本本”出发, 讲成绩更不避讳问题, 实事求是地反映基层的实际生活状况, 指出当地贫困人口数据与监测令人堪忧的状况, 以及存在的缘由分析等。先研究实际, 再回到书本。用知识反思调查收集的资料成果。

2.研究方法多样化。采用随抽样、深度访谈与实地观察相结合的调查方式, 结合问卷进行数据搜集。向被采访者进行开放式提问, 从受访者的回答中梳理出有关信息。分恩施篇和长阳篇, 考察内容各有侧重。队员也分别到两个地区进行调研, 最后比较收集的资料成果。

3.选取典型地区, 以小见大。以恩施长阳为调研对象从不仅仅农民的角度出发, 不但了解农民最需要帮助的地方, 也分析武陵山民族地区贫困状况的复杂性。通过调研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向政府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

4.发挥桥梁作用。以大学生团队作为政府与群众信息的沟通媒介, 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对农民心理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使其坚定相信党和国家会改善他们的生活。对相关政策文件落实情况及民众对政府所采取的措施的满意度进行调查, 将信息及时反馈给政府有关部门, 做农民与政府之间的沟通桥梁。是反贫困调研下的新突破。

(一) 镇全貌

初到长阳, 感慨万千。从下火车的那一刻起, 我们就大开眼界, 深刻感受到调研此地扶贫政策绩效的重要性。感觉到了长阳县的贫困程度, 放眼望去看不到几个人, 没有熟悉的出租车站, 也没有大巴, 只有几个带着墨镜, 有的还光着上身的面包车的哥。我们带着忐忑与犹豫上了一辆面包车, 车直奔眼前的一座山而上, 然后又下, 没缓过神来就又上坡。看着眼前又窄又陡的小路, 原本热爱表达的我们也不由地安静下来。

晕头转向的不知多长时间后, 我们终于到了一个看过去不只是有山的地方, 心总算是踏实下来。但又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眼前, 我们住哪?通过网络和电话可以订到的如家、七天一类的连锁酒店在这儿影子都不见。经过一番摸爬滚打, 找到了一家一天只需20 元的小旅馆, 幸运的是老板很热情, 看我们是外地来的学生, 老板高兴地向我们介绍了一些当地情况。

听罢, 我们决定出去看看。

走在所谓的路上, 还是不能完全放心下来, 因为时不时就会在旁边蹿起一只大狗, 仿佛认出我们是外乡人, 不住地吠叫起来, 实在想不到要是没有链子拴着会有什么后果。身边一辆辆大型运货车呼啸而过, 席卷着灰尘呛得人睁不开眼, 寨子上的居民顶着烈阳忙着各自的事情。也就在这一刻, 我的思想转变了, 之前做课题的目的不过是增长自己的见识与能力, 可在这一刻, 我发自内心地觉得想为当地人做些什么, 希望我们的调查报告可以真正带给当地居民些真切的利益。

此处的最大特点就是道路起伏很大, 因为这个寨子本身建在半山腰上。走习惯了柏油马路的我们每前进一步都十分困难。以至于逛了不到半个寨子就已经大汗淋漓。看着满山种的玉米, 我才真切地感受到农业用地的紧张。村间小路就是对客观现实的真切描述, 因为用地紧张, 村子里平地上的路细到只能一只脚通过。逼着我们不由的学会了猫步。

我们看到有卖水果的果农, 就上前买颗西瓜, 没想到一斤1 元2 角钱。在这小寨子上的西瓜价钱居然高于武汉的价格, 这让我们十分不解, 因为武汉市的人均收入是远远高于长阳县的, 更何况这个贺家坪客家寨。这么贵的西瓜真的卖得出去吗?但这还是不是最让人奇怪的, 买完西瓜我们找到一家卫生条间一般, 只有十几平米的小管子吃饭, 没想到一个鲜肉粉居然要用7 元5 角钱。这价格也要高于武汉的粉的价钱。这么一来, 当地人真的可以承受得起这样高的物价吗?一位卖菜的女士对我们说:“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越是贫穷的地方物价就越高, 因为这山沟里运点菜进来成本很高, 所以物价不得不高。

(二) 农户生活状况

这是到长阳县的第二天。早上一睁眼, 便感受到了昨日旅途的疲惫, 但意识到任务在身, 我们便硬着头皮起床, 开始了一天的旅途。按照我们的行程安排计划, 先要从农业方面的问题开始。对于未真正进过农村的我感到既兴奋又紧张。随着我们的脚步距离农家越来越近, 道路条件逐渐变得恶劣起来, 我们今天的调查地在长阳县贺家坪客家寨农户, 这个小寨子就在山沟里, 地面严重不平, 交通极为不便利。我颤抖着和另外几名队员一起心惊胆战地沿着一条不知能不能称得上是路的土道向坡下种着玉米的农户走去。刚落脚在地面上, 就发现有几只农户养的大狗用十分警惕的眼神盯着我们看, 不由使我毛骨悚然……

但是, 当我们走进农户家里时, 则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种感受, 热情好客的老乡放下手上的农活叫我们坐下细细说起他们对扶贫政策的认识和理解。

我们采访到的第一位是自产自销蔬菜的老农户, 女, 63岁, 这位卖菜的老奶奶十分配合我们的走访, 当我们问到她基本生活情况时候, 她说生活还算过得去, 具体了解到她家里有一台电视机, 一台电冰箱, 和一个彩电, 彩电是在前几年家电下乡时侯购买的, 老人感觉家电下乡的补贴力度并不是很大。老人说如果是购买2 500 元以下的加电可以获得13%的补助, 但如果家电的费用超过了2 500 元, 补贴就会有上限, 那便是325 元。而按照老乡们的想法这补贴实在有待加强, 因为如果有能力购买2 500 元以上的家电的家庭也就不在乎这区区325 元了。

接着我们又从医疗保障问题上对这位农户进行了少许了解, 老人说她能得到医疗资助, 但买不到好药, 药品也较贵, 如果住院的话, 政府报销的力度还不错, 老人记得大约报销力度是85%, 买药每人每天报销10 元, 感觉关于医疗方面的补贴总体上较满意。

第二步就是了解教育方面的资助。老人说她孙子就在当地的贺家坪小学上学, 而且还拿到一定的助学金, 总得来说感觉还好。

第三方面是关于老人的蔬菜生产方面的问题, 老人的蔬菜全是自产自销的, 政府关心的少, 反应有的菜都烂在地里了也没政府的人去收。

接着又说到了生活水平方面, 尤其住房方面老人住的是土房子, 感觉这点不大好。希望政府能给补贴盖房子。

最后老人说到认为上面的政策虽然好, 但是不公平现象严重, 很多和村长以及书记关系好的, 就能得到更好的补助, 老人认为应考虑大多数人的利益。

确实是, 现在从中央到地方都在进行廉政建设, 倡导公平, 在这样偏僻的地方也不应该有例外啊。

(三) 微观教育领域

今天, 我们访问了土家族自治县贺家坪镇贺家坪小学的校长, 邓校长是位45 岁的男士, 想见到邓校长可不那么容易, 我们先用一上午的时间在当地人那里打听有关邓校长的消息, 之后到学校去找, 可是因为正值暑假, 学校的大门紧闭, 里面一个人都没有。但校长对学校的相关信息了解的是最为详尽的。于是我们便开始寻找可能和校长有关系的人。因为贺家坪客家寨很小, 找到认识校长的人还不算很难, 问了学校附近的几家居民后我们便得知了邓校长所在的位置, 邓校长在离学校不远的地方趁着假期的时间卖彩票。我们一开始很困惑, 堂堂校长怎么还跑去卖彩票, 但聊了之后就懂得了。

见到邓校长之后, 几句简单的来意介绍后校长就热情地放下手边的工作接待我们, 首先给我们讲述国家关于学生营养方面的资助, 而提高学生食物营养的主要内容就是营养餐问题。

听邓校长介绍, 每10 天上课日供应两顿营养餐, 即每星期一次。邓校长对于这项政策的满意度较高, 认为这项政策确实给贫困的学生改善了伙食。

接着, 邓校长为我们介绍了每天供应壮壮原生态水牛奶———学生奶, 平均价为2 元一盒。针对此问题, 校长为我们进行了详细的情况介绍。首先, 邓校长认为牛奶的供应政策出发点是好的, 可是应该因地事宜, 由于学生奶的口味很差, 很多小学生都不喝, 带回家, 有的甚至当时就浪费掉了, 只把牛奶当做玩具玩。但好的地方在于供应政策的执行情况好, 从政策出台以来, 就一直在贯彻。

邓校长介绍的第三方面是小学生吃饭的费用问题, 小学生吃饭时一次需要用4—5元, 缴费形式是刷卡, 这是自费的。

谈完具体的吃饭问题后, 我们又向邓校长了解了关于学校里国家贫困补助的问题:

邓校长着重说了关于每个班的贫困补助名额为20%~30%, 即10 多个人可以获得补助。这里就有个问题, 真正贫困的人不可能平均分配在每个班里, 举例说明, 假如1 班有三名学生家里真正贫困, 但按比例分配1 班中却可以有10多人能拿到助学金, 而2 班有20 个真正贫困的, 可是也只有10 多个人拿到补助。这样一来, 很多的家长都感到不公平, 而学校又必须按照上级政策办事。补助的金额大约在750—1 500 元之间。

最后, 邓校长从总体上说了当地的教育问题, 主要提到老师确实不好干。我们走访的邓校长已经工作16 年, 当校长已经7 年, 而他的工资只有每月1 600 元。我们找到他时他正在用假期时间卖体育彩票。因为依他的工资来说根本不可能负担得起孩子上学、老人养老, 以及一系列生活所需的费用。而老师的工资最低的每个月只有1 200 元, 所以, 老师基本只能凭良心做事, 没什么积极性, 有的干的不好也不敢骂, 因为骂生气了走了, 就找不到别的老师来带课了。这是个危险的大问题, 直接国家的未来。

针对以上的问题, 邓校长提出了他对教育扶贫方面的愿望, 有如下几点。

1.国家虽然总体上加大了教育的投入, 但在投入的具体项目上缺乏调研, 没有因地适宜地开展工作, 钱没用到点子上, 比如学生奶。

2.国家很多政策的出发点是好的, 但落实到下面却变味了。国家应该加强像我们这样的课题的支持, 有调研才有发言权。比如助学金应该想办法制定关于贫困的具体标准, 而不是给一个班里划分一定固定比例的名额。

3.政府的支持主要在房子, 器械等硬件方面, 而在老师的工资, 激励等方面做的很差, 这样环境再好, 教育质量也提不上去, 这里有个内在原因, 就是政府的政绩往往爱用修路这样的明面上体现。而加老师的工资短期也看不出什么政绩。建议政府还是要有长远眼观, 真的为当地教育做些事实。

(四) 店主生活条件

今天我们采访了裁衣店的一位40 岁左右的老板娘, 通过这次访问, 我们也深入的了解了她对扶贫方面的认识和看法。

首先, 我们从表面上可以看到老板娘经营的的是一个面积较小的店铺, 还有其中的织布机都是比较老旧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其生活条件应该不是很乐观, 这个结论也可以从我们后来的谈话中看出来。

接着, 我们从之后的谈话中了解到。她家里有两个孩子, 一个上高中, 一个上初中。孩子的父亲也是在外打工, 工资也不高, 她自己一个月也得不了多少钱。况且其生意也不稳定。因此, 可以想象他们作为父母的压力有多大了。还有她也说道, 自己的店铺是租来的, 而且家里家电也是比较齐全的, 这还是在家电下乡时买的, 为的就是得到一点实惠, 少花点钱。据她说对于向他们这些家庭比较困难的, 政府也没有啥具体的补助, 真正得到帮助的很少。其中她也提到政府在医疗方面做得比较好, 比如说买药有些实惠。但是她还是希望政府能在加大在这方面的帮助, 因为对于他们这种家庭困难而且家里有老人的更应该加大帮助。对于教育方面的扶贫她说自己也不是很了解, 毕竟长阳也没有高中。但是她倒是听说, 对于贫困生的补助有是有, 可是却不能都用在真正需要帮助的同学身上, 因为有些家庭还过得挺好也能通过申请从而得到补助, 也就是说不能用到刀刃上。她希望对于这种情况学校政府能有所作为, 真正帮助需要帮助的同学。

最后, 她也说出自己希望。第一她希望政府能加大对贫困家庭的医疗方面的帮助, 能真正做到因地制宜, 针对个别更需要的家庭。第二她希望对于申请家庭困难而需要补助的同学, 政府能加大对其的补助, 更重要的是帮对人。第三她还希望政府能再多些家电下乡之类的补助, 从而给老百姓更多的实惠。

之后我们访问了一位杂货店的店长, 一个30 来岁的男士。为了了解各类人群对于长阳县扶贫政策的认识, 我们对于表面上看起来生活应该不错的店老板也进行了调查, 而不仅仅是生活水平较低人家。

当我们说明来意后店老板很热情的和我们聊了起来。我们首先问了他对于自己的生活水平在长阳县的定位。他说了自己生活一般般, 没什么特别困难的地方。但我们从自己的观察来看他们家的生活应该不错。店老板也说了自家的家具和电器都是齐全的。同时, 看到他满脸的笑容我们也是知道他们家挺幸福的。但是另一方面, 他也有自己对于扶贫方面的担忧。比如说, 他家里有一位60 岁的老人, 每个月只有50多元的补助, 这点钱可以说是很少的, 毕竟对于特殊地区我们应该特殊对待, 而不仅仅是以普遍来盖过特殊。店老板也说了这点钱可有可无, 毕竟对于他们家生活还不错的家庭来说就更是如此了。可是对于一些真正困难的家庭来说这标准就真是太低, 他是希望对于这些家庭应该加大辅助力度。

还有资助方面也存在不合理问题, 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关系化”。也就是说, 对于那些家里和乡政府人员有些关系的家庭就更容易得到资助。这里面的猫腻可想而知, 这对于很多人来说就很不公平。店老板希望这些方面能得到改善。除此之外, 他还说了长阳县有两个私立的幼儿园, 这两个幼儿园的收费标准不统一而且收费也比较高, 还有初中的补习班的补习费用较高, 对于这种另类收费他也是没办法。关于教育费用方面的诸多问题我们也可以知道, 店老板对于这方面的看法。那就是幼儿园能统一收费标准和学校的补课费用不要太高……

最后, 店老板提到医疗方面的贫困帮助。和众多人群的认识一样他们都是比较满意政府对于这一方面的作为的。他还是希望政府方面能坚持对于医疗的关注和对于老百姓的帮助。

(五) 农具补贴问题

今天吃过早饭后, 我们沿着满是灰尘的并且不算宽阔的街道来到了昨日已打算采访的一家农机机器专卖店。由于昨天来时没见到开店所以这一天我们早早来到了这里, 这一次我们见到店里的一位40 出头的女老板。当我们说明来意和经过一番寒暄之后, 就进入了今天的话题。

我们首先了解了店老板娘有两个孩子, 都在上初中。所以我们就先问关于教育费用问题。通过她本人的介绍, 我们了解了家里对于这一方面压力还是较小的。想想也就知道, 毕竟孩子们还属于义务教育范畴, 不用交学费, 这为家里无疑减了很大的压力。但是, 她也有自己的担忧, 那就是在这个小寨子教育水平偏低, 孩子们难以得到和市里同等水平教育, 这就也使得长阳县高中的升学率是很低的。还有就是老师们的工资待遇不好, 这更是大大降低了老师们的积极性。对于这个问题作为父母的她还是担心的。

接着, 我们具体了解了关于政府在农具方面的补助问题。经过一番了解, 我们也知道了不少东西。最为大的差别就是2012 年和2013 年的相关政策不同, 这也导致今年也就是2013 年相比于2012 年的收益少了不少。举个例子吧, 2012年的时候, 260 元的玉米脱粒机就得到补助100 元, 但是农户又必须买上一个至少360 元以上的发动机或者买个180 元的粉碎机就得到补助60 元, 同时也得买一个306 元以上的发动机 (因为机器和发动机是分开的, 如果不买发动机;那是得不到补助的, 也就是说必须再另买个发动机才能得到那些补助) 。尽管那些补助不是很多, 农户们还是能接受的。

但是2013 年相关的政策却不同了, 那就是政府下乡来帮助农户办补贴, 这初步听起来不是挺好的么?其实不然, 农户必须达到40 人以上政府人员就会下乡来帮助农户办理。可是想想看要达到40 人谈何容易啊。姑且不论是否能达到四十人以上, 就是能达到人数要求, 那就一定能保证每个人都同时有钱来买么?很可能一些农户这个月有钱而另一些农户下个月才有钱, 这就使补贴变成了鸡肋。还有就是, 政府人员会在有些时段下乡为他们办理一些优惠政策, 但这也有不少问题。老板娘举例说, 今年政府下乡提前通知了相关的农机专卖人员, 可是政府人员刚通知完的第二天他们就下乡了, 农机专卖人员也没有很多的时间去通知需要农具的农户。这就使得补贴很难下放了。这也是店老板娘今年的生意收益下降的原因。

我们就希望政府的相关的惠农政策真正落实到实处, 而不是纸上谈兵。

这天晚上, 我们在离住的地方不远处的小餐馆吃了一顿饭, 由于这段时间的习惯性的访问, 所以在吃饭的同时我们也没忘记要和店长聊上一聊。

由于这个店比较小, 所以厨房和我们吃饭的位置不远而且我们也能看到店长在炒菜。当我们说明身份和意图后, 这位40 出头的男店长就一边炒菜一边和我们聊了起来。通过一番我们问他答之后, 我们就了解到了不少信息。

首先, 店老板家里连他本人共6 口人, 其中老人2 位, 除了妻子外还有一个读初中的儿子和一个在市里打工的女儿。总的来说家里生活还过得去, 因为孩子一个已经能自己挣钱, 一个学费也不用交。除此之外, 在这里的生意虽说不上好, 但总体还是可以的。按店老板的说法那就是, 日子现在也就马马虎虎吧。问道是否了解关于医疗方面政府扶贫政策时, 他回答道这方面政府还算做的不错的, 但就是本地的医疗水平不高, 很多时候只是能处理些小伤小病罢了, 不能处理一些大问题。对于本地老人不算少的地方来说, 政府应该加大对于医疗的投入, 真正做到病有所医。

还有就是我们一直有个问题, 那就是长阳这个小地方物价水平应该不算低的, 跟武汉有得一比。想想就觉得奇怪, 经济水平不高但物价却不算低。对于这个问题, 店老板说道长阳很多的比如水果和蔬菜肉类等等都是从市里运来的, 由于长阳这个小地方没有很多地方去种植蔬菜或建养殖场, 所以才加上运费各种成本后, 这里的物价自然就不低啦。听完后我们也就释怀了。之后我们就狂吃起了饭。

(六) 乡村人民政府数据获悉

这一天我们的心情一直很忐忑, 或者说还有点紧张。因为我们就要迎来这次出行最重要的一站了, 那就是长阳县土家族乡人民政府。

当我们站在乡人民政府的大门时, 首先看到不算宏伟的建筑, 跟比如说像武汉一样的大城市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雄伟建筑来说, 长阳算是很迷你甚至还有些可爱的样子。光从建筑来说, 我们就能感受到长阳的贫困了。所以更加深了我们要为其做到事的念头。

按照计划, 我们首先到了门卫处说明了我们的目的和身份后, 门卫处的叔叔就让我们进了大门。进来之后, 按照门卫叔叔的指点, 我们径直上了二楼的书记办公室。之后, 我们就看到了一位中年男士在办公室里办公。我们敲了敲门进去后简单自我介绍和说明来意, 书记和我们简单聊了一下。由于很多问题的具体细节书记不了解, 所以就给相关的负责人打了一通电话。不久一位较年轻的男子就出现在了我们面前。我们不久就离开了书记办公室来到了党政综合办公室。其实, 我们挺希望能从镇政府的“最高领导人物”中了解最权威的信息, 可由于刚才的原因我们不得不向党政综合办公室的负责人了解我们所需要了解的问题。

通过较长时间的谈话我们了解了很多信息, 同时也发现很多问题。根据负责人的陈述, 我们总结如下。教育方面:小学到初中10 天上课日供应两顿营养餐, 即两星期两次, 每天供应壮壮原生态水牛奶—学生奶, 平均价为2 元一盒, 按此计算我们可算出小学初中每人每天3 元左右的补助。对于有的同学不喝牛奶或倒掉牛奶的问题负责人说这个方面不是很了解, 因为牛奶是必须发放的。对于幼儿园的收费不统一问题, 他解释到由于不是公家办的, 这方面也不是很好管理。还有, 就是会在长阳县土家族自治县建个公家的幼儿园。但当我们问道大概啥时候建设时, 他却不能够给出具体时间, 只是说很快了。还有, 根据之前说到的“邓校长说的关于每个班的贫困补助名额, 20%~30%即10 多个人可以获得补助。而真正贫困的人不可能平均分配在每个班里”这个问题, 他只是说相关政策是这样的。农业方面:据他介绍蔬菜, 猪, 羊, 核桃, 魔竽等产业都会得到政府的技术指导, 可我们采访的魔芋农场的负责人却说没人得到相关的技术指导, 同时乡政府还没把该给魔芋农场的负责人的资金补助兑现。党政综合办公室的负责人还说道会在蔬菜卖不出时政府会采购, 可我们也了解到这也是仅限在大公司。医疗方面:在老百姓买药和住院时会有相关的优惠, 但是对于是否存在靠关系能得到额外照顾时, 他却没有正面回答。家电方面:由于家电下乡的国家惠农政策的到期, 目前乡政府也没有后期的优惠政策, 当问到是否会有可能会出台相关的政策时, 他说道暂时不会, 他说毕竟财政有限。

对于乡政府的财政有限的说法我们也了解, 可是对于诸如有农业技术指导的双方不同的回答, 我们就在怀疑乡政府说法的可靠性, 和对于承诺的相关的补助给魔芋农场却在其负责人接二连三的催促下仍未兑现下, 我们未免怀疑乡政府的信用。可以看出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

(七) 农产品经营者生活状况

这一天, 我们来到一家专门卖各类种子和农药的农业小店, 看到了一位只有30 岁左右女店主, 在我们说明身份和来意之后, 店主就很热心地和我们聊了起来。

根据老板娘的介绍, 其家里有一个上师范大学的女儿。其实听到这里我们就很纳闷了, 当我们听到她说自己已40 多岁了, 不由得笑道:你看起来哪有那么老啊。通过这一插曲, 我们也更融洽了。店主还说了家里生活一般, 同时各类家电已是不差了。但我们确可以知道, 虽说店主家里卖种子这类的东西, 但看到铺好瓷砖的地板就可以了解店主家里其实生活应该不那么“一般”。通过后来的了解才知道, 她家里主要靠孩子父亲挣钱的, 而孩子她爹在外做买卖还可以。

但是, 真正了解才知道其实店里的生意不好, 8 月到第二年1 月淡季, 收入少, 而我们这正好赶上这个时候。而不是淡季的时间段生意还行, 但却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比说是旱涝季就会影响各种种子农药的销售等等, 按照全年来看其实也不会挣什么钱。说白了家里的责任主要压在了孩子她父亲身上。而当我们问道是否有相关的补贴时, 因为按我们了解的信息关于农业的会有些补贴的, 店主说没有, 就是靠自产自销。如果不是孩子她父亲挣得些钱而且自己身体又不好, 不能干重活, 店主说自己早就不开这个农业种子店。

而据此我们问道是否有医疗相关的优惠时, 她和我们之前所了解的一样。她也表示对于政府在这一块作为的还是挺满意的。可她还是提出了自己的担忧:政府在农业的作为是有, 但是却不太关心小农户的收益, 只是帮到了大农户, 而小农户恰恰是那大多数急需帮助的人群。希望政府多关心他们的利益。我们也挺忧心的, 像女店主这样的农药种子店大多数是不怎么挣钱的, 如果这一类人群都不热衷于这一块了, 我们想农户的利益不免受到伤害。

之后, 我们感到到达长阳县贺家坪。我们渐渐地适应了当地的作息时间, 已经不再有对于当地的陌生感, 我们走进一家水果店准备对水果店的老板进行采访。走进水果店只有一个30 多岁的妇女在忙着, 在我们表达来意之后妇女很热情的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在采访过程中我们得知这位妇女就是水果店的老板娘。

在我们问到对于现在政府的政策时, 老板娘对于一些政策还是十分满意的, 如对于农村医疗保险的政策。老板娘表示这个政策对于向他们呢这些叫贫困的地区作用最大, 效果最明显的一项政策。老板娘对于这个政策有很深的的感触, 对于这个政策了解的比较详细, 如果生大病在医院住院最高可以报销85%, 平时的小病买药治病都可以得到小额补助。平均每人每天可以得到10 元的补助, 老板娘对于这项政策感觉是很满意的。

但是, 当我们问到他的生活水平时, 老板娘表示现在的生活水平一般, 算是达到了基本的小康。家庭的收入主要靠自己的水果店的收入以及外出打工的丈夫, 家里还种有一部分田地, 家庭的主要支出是用于家里的老人的养老, 养老现在有了农村医疗保险已经得到较好的解决。现在主要是家里的孩子的教育是最主要的支出。我们又问了关于孩子教育的难处, 老板娘对于这个显示出较大的不满:政策很好, 但是政府的政策往往无法落到实处, 例如, 教育资助的政策往往需要“关系”才能获得资助, 真正的贫困生想要得到资助比较困难, 而有“关系”的往往很简单就可以获得, 政策无法被真正的贫困生享受。老板娘还表示, 当地的教育质量也不好, 当地的高中升学率是排在当地倒数。当地的教育资源以及教育环境也很差, 仅仅只有一栋教学楼的小学和一所普通的高中以及正在筹划中的幼儿园。老板娘对自己孩子的教育十分重视, 一方面, 希望使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另一方面, 希望国家加大对贫困山区教育资源的投入, 促进教育公平, 使贫困山区的孩子也能享受更好的教育。

(八) 居民的担忧

经过这几天调查经历, 我们发现阿姨较之大叔更加愿意配合我们调查。今天我们前往一家服装店对服装店的老板娘进行采访。早上准备好需要的东西, 在旅店对面的小餐馆吃完简单的早点我们出发。今天我们前往一家服装店对服装店的老板娘进行采访。当我们到达服装店的时候服装店老板娘正和旁边的几家店主扯家常。我们本来是想邀请各个店主一起做个采访调查, 但是他们似乎都比较害羞, 当我们介绍我们的来意之后就各自回到他们呢的店里。我们只好对服装店的老板娘进行采访。在聊天中我们了解到, 老板娘家里的情况, 是一个4 口之家, 有一个孩子和一个老人。我们询问她知道当地有什么较好的的政策时, 老板娘表示政策倒是很多例如:新农合, 贫困生补助, 学生营养餐等等。但是感觉较多的当地的养老补助, 最近老人的身体不太好, 生病吃药花费了不少。养老补助给与了不小的资助, 帮她解决了赡养老人需要大量时间精力金钱问题。我们问及其他政策的时候, 对于这方面老板娘表示出较大的不满。老板娘表示, 其他的政策都只是口头说说, 并没有付诸实际, 并没有落实。当地政府对于这方面做的很少, 这与我们在乡政府了解的完全不一样。在以往的访谈的中我们了解较多的医疗在老板娘并无太多的了解, 老板娘家中的热身体都健康, 有点小毛病也是在私人药店买点药, 没有到大型的正规医院买药的习惯。因而对于医疗保险反而没有太多感觉, 我们问她为什么不愿意去大型医院买药时, 老板娘表示, 大型医院的药品感觉较贵, 一点小病也要给一堆的药, 即使有医疗补助的情况下依旧比私人药店要贵得多。

我们问到老板娘希望政府在哪方面做得更好, 制定政策要考虑哪方面时。老板娘表示没有其他的要求, 只希望做好当前的政策, 把政策的实惠真正的落到实处, 让当地可以真正地享受的政策的好处, 让他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最后我们邀请老板娘与我们合影留念, 但是开始老板娘扭扭捏捏, 最后在挡不住我们的热情还是和我们照了一张相。

说起当天的调查真是一波三折。正值夏日三伏天, 我们顶着炎炎烈日走在路上, 希望可以遇到比较配合我们调查的人。在忙活了一上午都没有收获后, 汗流浃背, 口渴难耐。我们来到昨天调查的杂货店里买饮料, 顺便做小小的休息。正当我们买完饮料时, 一个30 多岁中年妇女走了进来, 问杂货点的老板买洗衣粉。杂货店老板热亲招待了这位妇女, 突然杂货店老板说:“你们不是要调查我们这的贫困政策吗, 这位阿姨就很符合你们的要求, 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可以问她。”踏破铁鞋无觅处, 得来全不费工夫。我们激动的站起来向阿姨简单的介绍了我们调查的目的, 阿姨也表示同意和我们做调查, 于是我们今天的调查正是开始了。

在交谈中我们得知阿姨家中的基本情况。阿姨家里的生活情况比较艰难, 有两个孩子正在上学, 一个初中一个高中, 家中的主要支出都花费在了两个孩子的教育问题上面。每到开学季家中总是倍感压力, 虽然说是有贫困生补助, 但是补助的并不是很多。上初中孩子的每学期的学费基本都在2000元以上, 补助只能补助小小的一部分, 大部分还是要靠阿姨家里自己支付。如此高昂的学费让这个本就品贫困的家庭的生活愈发艰难。并且阿姨家里基本没有什么稳定的收入, 阿姨是当地贫困低保户之一, 家里的收入主要是靠在自家地里种点玉米和养猪的钱来维持生活, 但是对于种地当地政府并没有什么政策优惠, 玉米也是需要自己去卖, 养猪方面由于是小规模的也根本得不到补助。

种种原因导致阿姨家里的负担沉重, 阿姨希望政府可以在教育事业加大投入, 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 减轻孩子教育负担, 发展当地经济从根本上解决当地的贫困问题。

(九) 农业补助与家电下乡政策调研

在没有任何娱乐的近10天之后, 我们都有点想早些结束这次调查。又是一个炎热的夏日, 为了避开中午最为炎热的时间段我们在早上和下午进行调查。今天我们去了一个与农业联系最为紧密的地方—种子店。在前几天的调查中我们都没有了解到关于农业的非常详细的补贴政策。今天我们想了解一些关于农业方面的具体的政策。

我们到达种子店, 发现只是一个小小的店面, 里面堆满了各种种子和农药。一台陈旧的电视机正在播放电视剧, 一个40 多岁的妇女坐在椅子上看得很是投入, 当我们走近柜台才发现我们。对我们的到来, 种子店的老板感到十分诧异, 在我们简单介绍我们的目的的时候。老板有点不太相信, 我们出示了学校的相关证明后才同意配合我们的调研。

老板和其他被采访者一样, 感觉是孩子的教育问题是最为关键的。老板也有一个孩子正在当地的中学就读, 学费高昂。在老板看来, 当地经济收入本来就不怎么样的情况下高额的学费是她最大的负担。这个小小的店面每年还要缴纳上万元的租金, 加上生意本来就不怎么好, 只有在每年的农忙时节生意才会好点, 但是由于当地的人数少, 长阳县地处山区, 耕地也很少, 购买农药种子的人数也很少, 这家农药种子店也不能赚多少, 收入比较微薄。

当我们问到关于农业方面有什么政策优惠或者补助时, 老板表示, 据他所知农业方面基本没有什么政策, 只有一点耕地补助、粮食补助等等小方面的。政府对于农业方面做的很少而且效果很不好。当地的种植作物如蔬菜、玉米等都是自产自销, 有时候烂在地里当地政府也没有组织统一销售之类的举动, 对于当地政府的无作为老板感到很是失望。因为老板也在当地种植了不少的蔬菜最后无法卖出而烂在地里。对于这点种子店的老板表示因为只有大型的统一的蔬菜种植才有专门去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的人, 对于他们这些较为零散的小农户则不管不顾, 所以这方面的政策不好。

随着谈话深入, 老板的观点有所改变, 不知为何越说越乐观起来, 说自己的受教育水平比较低, 但是这些年生活水平越来越好, 自家也盖起了小洋房, 真的多亏国家政策好, 希望可以对小农户也制定一些互帮互助的政策, 把小农户的种植作物也做一个统一的安排, 不再仅仅局限于大型的专业种植公司, 真正的为农民为当地的小农户谋利益。这样突然的口风转变让我们觉得也许她有什么顾虑了, 于是我们寒暄之后便离开。

在过去几天的调查中我们发现, 家电下乡在当地的反响比较大, 基本上调查对象都会谈到有关于家电下乡的政策, 为此我们今天又特地去调查有关家电补贴等国家优惠政策。我们来到一家店面较大的海尔专卖店。

走进店内, 各种家电器摆满了整个店铺, 电视机、电冰箱、空调按类别摆放。店内冷清, 没有客人。走到柜台发现只有店员在而老板则不在, 店员说老板去县城办事去了, 我们本来打算对老板采访的计划也泡汤了。我们只好把采访对象转为这位店员。在我们介绍我们的目的以及出示相关证明后我们向她询问了一些关于家电的政策。店员说, 她也不是很清楚这些, 她是新来的, 家电下乡是前几年的事, 只是知道一些关于现在节能补贴的事, 至于前些年的家电下乡则不太了解。

据店员所知, 家电下乡在前几年就已经结束了, 现在已经没有这项优惠政策。谈及家电下乡政策, 店员也是这项政策的受益者, 那些年家电下乡时, 她家的家电基本是在那些时期买的, 为她节省了不少花销。在家电下乡时期, 店里生意红火, 基本每天都有客人, 当年的补贴力度较大, 实实在在的优惠, 吸引了很多人来购买家电。现在的节能补贴没有当年的家电下乡力度大, 现在节能补贴的办法是, 在2 500 元以下补贴13%按比例算下来就是315 元左右;超过2 500 的补贴都是325, 并没有按比例来补贴。当客户消费额较大时这些补贴基本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店里的生意也是大不如前, 现在基本家电很少有人来买, 只有在别人办喜事、大型的节假日、搬新房这类大事的时候才有人来购买家电。店面要租金, 家电卖不出去, 现在基本是亏本经营。从店员对于我们问题的回答看出她确实不大了解相关政策。

总的来说, 店员希望政府继续出台类似家电下乡的政策, 一方面, 可以带动家电市场的消费, 一改现在家电市场冷清的现状, 拉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 可以给予农民以优惠, 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 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为农民节省支出改善民生做出贡献。对于现在的节能补贴, 希望可以多些具体的补贴, 不再是模糊的, 超过2 500 元的一律补贴325和少于2500 的补贴325 基本没有差别, 希望可以再具体点, 再优惠些。

(十) 节能补贴调研

今天, 我们准备再寻找一家家电商铺。前两天在海尔专卖店了解的家电政策并不如人意, 我们今天又来到一家家电商铺。这是一家私人商铺叫“统帅家电”。走进店内, 我们观察了一下, 这个店面和海尔专卖店比要小得多, 家电品种也要少很多, 店内多摆放实用的小家电, 不再是大型家电。店内虽然生意冷清, 但客人还是有几个, 不至于像海尔专卖店那么冷清。我们在店里的看见正在和客人讨价还价的老板, 这个老板是一个大概30 来岁的中年男子, 穿着朴素。在他们讨价完了之后, 我们上前向他介绍我们的来意。这位老板也是很愿意配合我们的调研, 带我们来到接待客人的休息室, 并给我们泡茶, 这是除了邓校长之外比较愿意配合我们调查的汉子之一。在其他时候, 每每遇见大叔都是不太愿意和我们交谈的, 可能是大叔们都不太善于表达吧。

在我们与统帅店老板交流中我们得到的信息和我们在海尔专卖店里得到的信息基本一致, 同样是家电下乡那几年家电好卖, 生意红火, 老板也是在那时候开了这家家电商铺。但是这几年生意不太好。问到现在的政策也是节能补贴, 但是对于节能补贴老板则是说在今年的5 月份就已经结束, 并且当时的节能补贴也不是特别合理, 补贴是70—400 元的区间, 实际上的补贴则是要当地政府说了算。我们问道, 看老板你这儿的生意比海尔专卖店的生意要好得多, 是什么原因?老板说, 我这是卖的小家电, 价格不是很贵, 但是日常生活用的较多, 而海尔专卖店卖的是高档的价格高的电器, 物件大的买一件基本就没有人还会再去买, 日常用品则是必须的, 所以生意比海尔专卖店的要好很多。

在交流中我们了解到, 老板也是很希望国家可以继续出台家电相关政策, 使得他的生意好一些。现在老板也有孩子了, 过几年孩子要上学, 花销更大, 按照目前的情况单单靠这家家电商铺部是没法支付孩子上学的高额费用的。老板很希望可以得到政府政策的支持, 这样可以缓解一些经济压力。

从图4 可以看出, 当地的贫困状况有了极大改变。中国是个农业大国, “三农”问题关系国家发展稳定大局, 所以每年中央1 号文件都是关于“三农”问题的大政方针。近年来,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的政策和措施, 力度逐年加大, 补贴持续给力。特别是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 我国政府制定了符合国情的扶贫开发政策, 从废除实行了两千多年的农业税, 到“村村通”工程、家电下乡、建立粮食最低收购价制度、新农合制度、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辅助农村贫困学生制度等事关农民生产生活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 极大地减轻了农民负担。武陵山区当地政府积极落实国家支农惠农和扶贫开发政策, 扶贫开发工作卓有成效, 绝大多数贫困农民的贫困状况得到了改善。

从图5 可以看出, 当地农民增收表现一般, 农民增收较为困难。改革开放以来, 农民收入不断增加, 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但是正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指出的一样, “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 突出的是农民增收困难。增加农民收入, 维护农村稳定, 共建和谐安定的新农村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当前农村工作的重心, 农民增收问题又是核心之核心。”农民增收的持续性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目前, 贫困农户增收渠道狭窄。由于自然条件差, 很难形成主导产业, 多以种植业为主, 经济结构单一。在当前农产品供大于求的形势下, 增加贫困农户收入的难度越来越大。大多重点乡村受自然条件恶劣、乡村道路差、附属设施不到位、晴通雨阻现象比较严重、信息闭塞、群众观念落后、科技素质低等综合贫困因素交错制约, 农民增加收入困难, 而且每年还有因灾因病返贫的农户。

从图6 可以看出, 当地农民对国家的扶贫政策多数还是了解的, 但仍有1/3 的农民不太了解。这说明, 当地政府对国家扶贫政策的宣传力度还不够, 或是农民参与扶贫开发的程度还不高, 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有待进一步调动。

从表1 可以看出, 大多数农民对政府扶贫政策是有信心的, 这表明近年来当地扶贫开发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广大农民确实享受到了国家扶贫政策给他们带来的实实在在好处, 以及国家越来越重视民生, 逐年加大扶贫开发的力度给他们带来了新的希望。

三、调研总结

(一) 武陵山片区扶贫开发基本情况

为了策应国家战略, 加快推进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 2011 年2 月, 湖北省在全国率先启动湖北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 确立了“生态立区、产业兴区、开放活区、富民稳区”的发展思路, 出台指导意见, 制定了20 条扶持政策和措施, 编制了发展规划。

湖北省规划的重点项目达1 594 个, 总投资5 900 亿元;深化对口帮扶机制, 对每个民族县每年无偿支持资金近3 亿元, 连续支持5 年;武汉、咸宁等9 个对口帮扶市, 去年投入帮扶资金达6 000 多万元。

一年多来, 武陵山片区经济快速发展。去年, 长阳在县域经济排名中前进13 位, 恩施州生产总值增长13.4%, 创历史最佳。

该片区是我国跨省交界面积大、少数民族聚集多、贫困人口分布广的连片特困地区, 在国家14 个片区中率先启动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湖北省武陵山片区包括恩施全州和宜昌市的长阳、五峰、秭归, 总人口占全省的8.2%, 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占全省的22.7%。

湖北武陵山试验区建设启动以来, 党中央、国务院及湖北省委、省政府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全方位支持恩施推进武陵山试验区建设, 在资金、项目、政策上给予倾斜支持, 有力推动了全州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及民生事业进步。恩施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清晰, 目标明确, 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交通建设快速推进, 三大产业协调发展,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现金收入持续增长, 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态势, 实现了试验区建设的良好开局。

鄂湘渝三省市合力推进武陵山片区交通扶贫开发。2012年4 月下旬, 武陵山片区交通扶贫开发规划出口公路衔接会议召开, 湖北、湖南、重庆三省市的恩施、宜昌、神农架、湘西、黔江、万州等地的20 余个县市区交通运输部门齐聚湖北省恩施, 共商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交通扶贫开发工作, 就加快武陵山区交通扶贫开发达成重要共识。加强片区各县市区协调联动, 构建省际交通网络。

(二) 武陵山片区贫困的主要原因

1.贫困面广量大, 贫困程度深。2010 年, 农民人均纯收入3 499 元, 仅相当于当年全国平均水平的59.1%。按照国家统计局测算, 2009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1 196 元的农村贫困人口301.8 万人, 贫困发生率11.21%, 比全国高7.41 个百分点。《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 (2001—2010 年) 》实施期间, 武陵山片区共确定11 303 个贫困村, 占全国的7.64%。片区71个县 (市、区) 中有42 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13 个省级重点县。部分贫困群众还存在就医难、上学难、饮用水不安全、社会保障水平低等困难。

2.基础设施薄弱, 市场体系不完善。片区内主干道网络尚未形成, 公路建设历史欠账较多, 水利设施薄弱且严重老化, 电力和通讯设施落后。有47 个乡镇不通沥青 (水泥) 路, 占乡镇总数的3.41%;9 271 个行政村不通沥青 (水泥) 路, 占行政村总数的40.25%;7 790 个村没有完成农网改造任务, 占行政村总数的33.82%。区内仓储、包装、运输等基础条件差, 金融、技术、信息、产权和房地产等高端市场体系不健全。产品要素交换和对外开放程度低, 物流成本高。

3.经济发展水平低, 特色产业滞后。2010 年, 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为22:37:41, 与全国10:47:43 相比, 第一产业比例明显偏高。片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只有9 163 元, 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化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0 个百分点。缺乏核心增长极, 缺乏具有明显区域特色的大企业、大基地, 产业链条不完整, 没有形成具有核心市场竞争力的产业或产业集群。

4.社会事业发展滞后, 基本公共服务不足。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方面软硬件建设严重滞后, 城乡居民就业不充分。人均教育、卫生支出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1%。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 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

5.生态环境脆弱, 承载能力有限。片区平均海拔高, 气候恶劣, 旱涝灾害并存, 泥石流、风灾、雨雪冰冻等灾害易发。部分地区水土流失、石漠化现象严重。土壤瘠薄, 人均耕地面积为0.81 亩, 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0%。发展与生态保护矛盾尖锐, 产业结构调整受生态环境制约大。

四、直观调研总结

(一) 给政府方面的建议

1.关于农业用具的补助问题, 应该尽量简单化, 使其能被老百姓所熟知, 给老白姓带来切实的实惠。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在我们了解的情况中, 关于农具的补助是极为不合理的。指标性的补助使得农民难以真正获得实惠, 简单化的补助势在必行, 可以进行单一补助, 不必要等到大量购买达到指标才给予补助。免除捆绑式的发动机销售补助。另一方面, 对于农民给予政策宣传, 让农民了解并合理的获得补助。

2.切实加强对农民的关注, 有灾时候注意补助受灾农民, 并且平时对于农产品的收购以及补助力度应加强。在农产品方面可以对零散的农户进行整合, 生产过剩的农产品统一的销售, 联系买家等等, 加强当地政府与民众的联系, 使民众信服当地政府, 使政府得到民众的支持。

3.关于学校教育方面, 应努力把教育资金的分配合理化, 钱用到最需要用的地方。尽可能从上级政府那里获取教师补助, 增加教师工资奖金以提高其积极性。教育方面不能单单只考虑学生, 教师也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于教师的生活补助也是对于贫困山区教育事业极为重要的一件事。对于教育资金的分配, 应当合理地、公平的, 根据当地的情况具体地分配, 使当地真正的贫困学生可以享受到教育部门带来的实惠, 缓解家庭经济困难。

4.家庭教育方面问题, 政府要加大调查力度, 切实了解哪些真穷, 哪些家境还可以, 然后对口资助。避免一视同仁带来的不公平, 因为具体每个家庭的情况不一样。政府要加强与民众的联系, 时常与民众沟通交流, 了解民众的困难之处, 做到真正的为老百姓做实事, 做好事, 为农民解决困难。

5.技术方面, 应切实落实技术培训政策, 如养猪场的培训, 魔芋经营培训等。政府在对于当地技术问题要加强实干精神, 不能只是空喊口号不干实事, 应当引进外地先进的技术, 促进当地产业发展, 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使当地脱离贫困走向富裕。发展当地技术性产业不但可以解决当地的经济问题, 还可以解决劳动力外流, 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二) 给百姓方面的建议

1.要多与政府沟通联络, 向政府真实地反应情况。加强人民与政府的联系, 只有政府了解了贫困群众真正的困难才可以对症下药, 解决贫困群众真正的困难。

2.对老百姓应加强教育, 使其多了解一些政策方面的知识, 配合当地政府实施的政策, 了解政策带来的长远利益, 不能因注重眼前的小利小益而不配合政府的政策实施, 与政府唱反调, 阻碍政府的政策实施。

3.对于摆脱贫困百姓不能单单只依靠政府补助, 要摆脱贫困, 根本还在于穷苦百姓自己想出新方法, 尝试着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适应政策, 借助政策, 发家致富。

五、理性对策总结

(一) 努力创新扶贫开发方式

在调研中不难发现, 一些有自己的店铺的居民已经不再担心温饱问题, 过去的扶贫任务是围绕“解决温饱”而进行的, 在低保兜底并更进一步加大保障力度的基础上, 现在则要围绕“脱贫致富、同步小康”来进行。所以, 必须紧跟国家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加快扶贫开发方式的转变。一是把扶贫开发融入“新四化”。即“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 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新四化”将为扶贫开发提供良好的机遇, 注入新的活力。缓解直至消除农村贫困, 最终要靠减少农民, 即是要走一条穷人变富人、农民变市民、农村变城镇、农业变工业的“四变”之路, 因此, 要自觉把扶贫开发融入“新四化”特别是其中的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之中。二是综合性一体化扶贫。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要想取得发展的成功就必须有合作意识, 并用辩证法眼光看待扶贫开发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出发, 扶贫开发必须打破过去“单打一”的方式, 克服孤立地就扶贫论扶贫、就扶贫抓扶贫的观念和作法, 实施综合性一体化的扶贫。重点是要抓好片区扶贫攻坚。国家确定的14 大扶贫片区, 应按照新10 年《扶贫开发纲要》和片区规划, 坚持“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基本思路, 加快扶贫片区发展和脱贫致富步伐。三是扶贫问题涉及到的社会面非常广, 所以应该推行“五位一体”新的治贫方式。近几年, 我们实施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的“三位一体”大扶贫, 成效虽然突出, 但是也有其局限性。凉山、广元、巴中、南充等地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政府主导、部门主抓、行业主帮、社会主动、群众主体的“五位一体”新的治贫方式, 更有其生命力, 通过对出长阳和恩施的调研也发现这方面存在缺失, 所以应当有组织地在扶贫片区加以推广。

(二) 坚持扶贫开发与社会管理相辅相成

通过走访调研发现, 很多但地居民并不了解其居住地政策, 这是居民的问题, 同时也是政府民生工作不到位的问题。坚持社会管理和扶贫开发并重, 是党的十八大对扶贫开发提出的新要求、高要求。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 具体而言, 可分为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卫生等方面。在贫困地区, 改善民生就是要坚持深入推进扶贫开发, 这是其核心和重点。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必须有法治保障, 具体而言是“四个加快”。一是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二是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三是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线型社会组织体制。四是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

如何做到扶贫开发和社会管理相辅相成?一是要自觉提高扶贫开发与社会管理并重的认识, 高度重视贫困地区社会管理工作, 为扶贫开发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条件。二是要坚持新“两个凡是”。十八大报告指出, “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 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三是要关注民权, 这一点特别重要。扶贫工作中, 对抓民生高度重视, 也有许良策良方, 效果也特别突出。但对民权则关注不够, 甚至不觉提, 也不愿、不敢提, 所以, 现实中甚至有民权受损而导致贫困的现象。民权也是生产力, 关注和维护民权是扶贫开发和社会管理并重的重要内容。四是要总结扶贫开发与社会管理并重方面的成功作法和经验, 加以借鉴和推广, 推动其向前发展。还可以考虑开展“扶贫开发与社会管理相结合试点”, 进一步探索扶贫开发与社会管理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有效路径。

(三) 努力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

在调研报告的第一篇, 我们就通过图文介绍了武陵山区的交通状况, 所以, 首先应加大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宜万铁路畅通门户, 沪渝高速让大山对话大海, 武陵山百年交通梦圆。渝利铁路正在铺轨架线, 宜巴、恩来、恩黔等高速建设加速推进, 恩施机场改造升级, 航运港口加快建设, 昔日偏居一隅的武陵山, 正成为重要的区域交通枢纽。

其次, 在调研过程中, 我们见到当地的特色产业不够多, 所以应该找准特色产业大力推进产业扶贫。恩施州委、州政府应持续坚持以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 以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 推进绿色繁荣, 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资源型新型工业和生态文化旅游业。

最后, 努力增加全州特色产业基地, 新启动特色产业专业乡镇建设, 新增特色产业基地。同时, 推进产业化扶贫与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相结合。单打独斗的扶贫成效是不会大的, 应该大力增加全州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 使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能力进一步增强。

摘要:反贫困问题一直是世界性话题。从2011年开始, 国家建设进入了“十二五”阶段, 也同时迎来了扶贫开发国家战略的新阶段。中央明确地把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作为新阶段扶贫攻坚主战场。我们的调查以湖北省武陵山民族地区为对象, 通过定点对湖北宜昌长阳县、恩施州几县扶贫开发情况的实境考察, 通过随机性的问卷调查与针对性的深度访谈, 了解农民对政府扶贫开发政策的认知程度与实际感受, 重点描绘湖北省武陵山民族地区政府扶贫开发政策的执行状况、减贫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形式, 综合运用问卷调查、典型调查、深度访谈、实地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通过调查, 获取地方志、民族志、扶贫开发志、统计年鉴、政府工作报告、部门汇报材料、扶贫开发规划等大量第一手文件资料。通过调查得出的结论是, 虽然这些年由政府主导的反贫困行动成绩斐然, 但武陵山民族地区贫困状况以及造成贫困的因素是复杂的, 调查发现当地扶贫开发政策还有诸多堪忧的地方。为此, 我们希望政府要做好扶贫开发统计监测这一“基石”性工作, 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提高扶贫政策的执行力, 抓住国家在武陵山片区发展和扶贫攻坚试点的大好机遇, 解决当地贫困问题。国家应该加强顶层设计, 更大力度地赋予武陵山民族地区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 从而促进武陵山地区的发展。

武陵山地区 篇7

关键词:连片特困地区,新型城镇化,武陵山片区

2014年03月国家发布新型城镇化规划 (2014-2020年) , 给作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 (以下简称“连片特困地区”) 的武陵山片区A市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武陵山片区跨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四省市, 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于一体, 是跨省交界面大、少数民族聚集多、贫困人口分布广的连片特困地区, 也是重要的经济协作区。该地区具有贫困面广量大、贫困程度深、基础设施薄弱、市场体系不完善、经济发展水平低、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基本公共服务不足、生态环境脆弱、承载能力有限、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大等特点。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2014-2020年) 为A市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深入分析A市新型城镇化的现状及困难, 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A市新型城镇化的现状

近年来, A市大力实施“四化同步、一业振兴”发展战略, 积极推进“两区一走廊”产业布局, 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加快, 全市城镇化发展呈现出规划科学、体系完善、规模扩大、速度加快、辐射增强的良好态势。2013年全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30.66平方公里, 比2010年扩大了33.09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 城镇化率39%, 比2010年提高了9个百分点;城镇人口不断集聚, 2013看全市城镇人口达到117.96万, 比2010年增加了41.38万;中心城区建成面积达42.9平方公里, 人口36.49万, 城镇道路总里程达138.6公里;2013年基础设施投入126.69亿元, 比2010年增加56.69亿, 全市城镇化进入了较快的发展时期。

二、A市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建市时间短, 城市意识不强。A市于2012年设地设市, 建市只有一年多时间, 许多干部干部的城市意识不强, 还没有从过去的“地区”意识中转变过来, 没有做大城市、做大产业上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思考。该市市情研究中心的抽样调查数据显示, 只有71%的干部群众认为工业强市战略符合客观实际的, 69%认为经济开发区对经济有较大拉动作用。由于城市意识不强, 在建设实际中, 多数城镇建设只重修房子门面, 不注重市场建设;只重规模扩大, 不重功能完善;只重增长速度, 不重文化传承。

2.产业支撑不足, 城镇发展不平衡。A市各区县园区入园率低、资金到位率、开工率、投产率不高, 部分新区没有产业支撑, 人口聚集能力不强, 以城乡统筹、互动发展的力度不够。城市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发展缓慢, 工业聚集区、现代服务园区、大型物流园区、农业产业园区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整合资源、聚集资源的大产业也还没真正形成。由于产业支撑不足, 导致10个区县城镇发展不平衡, 其中县城 (含开发区) 人口最多的17万, 最少的才6.5万。

3.“三大难题”交织, 瓶颈难以破解。当前, A市新型城镇化面临三大核心难题, 即用地指标少、建设资金少、农民市民化难。用地方面, 国家对城镇建设用地控制越来越来严, 而各地对用地指标的需求越来越大, 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土地供求关系严重失衡。以A市为例, 调研显示, 全市2014年各类建设用地指标是2530亩, 平均到各区县只有250余亩, 而各区县建设用地需求总和在9300亩以上, 建设用地供求关系紧张。建设资金方面, A市农民市民化的人均成本在9.8万元左右, 也就是说, 平均每个位农民进入城市安家成为市民, 需要9.8万元。按该市430万人口计算, 每年新增2%城镇化率, 需要32亿城镇化建设资金, 而该市全市2013年财政总收入才77.3亿元, 投入新型城镇化上的资金非常有限。农民市民化难也是困扰A市新型城镇化的一大难题。虽然A市户籍制度改革取消了城镇入户的诸多限制, 但由于成为市民后农村土地、房屋、山林等财产不易处置, 而且会失去各种农业补贴, 部分农民不愿意进城。虽然近几年围绕这“三大难题”开展了一系列改革, 但成效不明显, “三大难题”交织形成的瓶颈, 仍然困扰着A市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三、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对策与建议

(一) 培育城市文化, 塑造城市灵魂

如果说经济社会是城镇的血肉和躯架, 文化则是城镇的灵魂与精神。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 深入挖掘当地文化元素, 塑造城镇核心文化, 将文化元素融入城镇规划、城镇建设和市民生活, 有利于提升城镇形象和气质。一是要塑造城市核心文化。武陵山片区文化底蕴深厚, 在城镇化进程中要充分挖掘A市历史上“武陵源”、“五溪源”、“山水之都”、“商贾之都”、“仁爱之都”的深厚文化, 构建了以爱国主义为本质、和谐文化为核心、勇敢精神为外在表现的核心文化。二是以文化特色突出城镇竞争力。围绕文化发展特色文化旅游, 展示地方特色和民俗特色, 打造民俗文化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的民俗特色文化旅游城镇。三是以文化认同凝聚城镇人口。“人从哪里来”是新型城镇化面临的三大难题之一。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 要充分利用民俗文化民族情感和宗教情感寄托的功能, 以城镇民族文化增强少数民族群众的文化认同感, 吸引更多少数民族人口进入城镇生活。当前, A市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0.45%, 而全市2013年城镇化率仅39%, 少数民族人口半数以上居住在农村。在新型城镇化中融入民俗文化元素, 有利于少数民族群众重新建立起与周边文化之间的联系, 增进少数民族群众对城镇的文化认同, 从而吸引更多少数民族群众进入城镇安居乐业。四是以文化载体拓展城镇活动空间。人类的灵魂深处, 仍然有走进森林、亲近自然的原始本能。A市应围绕生态保护发展区的定位, 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该县新型城镇化, 拓展城镇活动空间, 提升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 实现了经济发展生态化、生态发展经济化。

(二) 坚持规划引领, 构建优质城镇骨架

在新型城镇化中, 规划是城镇建设的龙头, 规划科学城镇化事半功倍, 规划不周则是城镇化的绊脚石。从调研的情况来看, 新型城镇化推进顺利的地方, 首先在在规划引领、构建城镇骨架上占领主动和先机。一是坚持策划先行, 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与前瞻性;二是坚持高起点规划, 注重提升城市竞争力;三是坚持高标准建设, 注重增强城市承载力;四是坚持高速度推进, 注重增强城市后发力;五是坚持高品位经营, 注重培育后续财源。

(三) 搭建高效投融资平台, 科学高效经营土地

在当前A市及周边地区城镇化进程中, 土地是最根本的不可或缺的资源。城镇化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最稳定、最有效的资金来源是科学高效经营土地, 坚持以地生财、以地建城、以地养城。在投融资平台建设方面, 建设用地做好详细规划, 政府部门做好协调服务将土地进行项目包装后再出让, 使土地充分实现市场化运作。在土地经营方面, 各地充分挖掘土地利用规划的各种潜能, 并抓住当前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先行先试的土地政策机遇, 解决小城镇发展的建设用地问题。一是抢先试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办法, 将现有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转换成小城镇发展建设用地;二是大力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 通过复垦、新开发等措施新增农用地面积, 并将新增农用地指标转换成小城镇发展建设用地指标;三是充分结合农村危房改造、保障房建设、生态和地质灾害移民等民生工程建设, 积极申报建设用地指标;四是充分利用低丘缓坡、削峰填谷建设小城镇, 节约城镇建设用地。

(四) 大力推进园区建设, 着力培育支柱产业

“兴城必先兴产, 强县必先强业”, 没有产业就没有城镇化。在加快城镇化建设的同时, 大力配套建设工业园区、农特产业园区、小微企业创业园、经济开发区等, 依托产业园区平台, 积极开展招商引资, 千方百计帮助入驻企业开工建设、投产达产, 全面提升园区产业集聚能力, 切实增强城市发展后劲。在城镇化产业发展实践中, 主要做好因地制宜制定产业发展战略、发挥优势确定主导产业、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健全产业发展服务体系、完善市场运行机制等方面工作。

(五) 强化基本民生保障, 促进和谐城镇发展

城镇化推进顺利的地方, 都注重解决民生问题, 注重在城镇化过程中平衡利益关系, 注重化解社会矛盾, 避免掠夺式征地拆迁。以松桃县为例, 该县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征地拆迁速度快, 与重视民生有着直接的关系。A市B县一周内新征土地3000多亩, 一个月新征土地达到12000多亩, 创造了该县征地拆迁速度的奇迹。对于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上的房屋征收, 在给群众成本让利的基础上, 做到三个一:即每户有一套以上住房、安置一个储藏室 (临街, 可作门面使用) 、解决一个人口的就业, 从而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 促进城镇和协发展。

(六) 注重实践创新, 不断挖掘工作动力源泉

创新是推动新型城镇化不可或缺动力源泉。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 每个地方有各自的具体实际, 只有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才能形成推动各自工作的内生动力。在调研中, 广大干部群众表示, A市新型城镇化必须在城市定位、土地市场化经营、城镇建设与经营、农村集中建房、土地节约模式、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创新突破, 才能有大的作为。

参考文献

[1]新发社授权发布: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2014-2020年) , 2014年17日.

武陵山地区 篇8

一、民族地区特色经济发展与高校特色形成的关系

(一) 特色经济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

1.特色经济是推进资源优势由潜在性向现实性发展的内生动力。民族地区优势首先表现为资源的优势, 但是资金、人才、技术要素的长期稀缺, 使得资源优势只能处于一种潜能状态。特色经济的开发将立足于区域的资源优势, 以市场为导向, 依靠科学技术手段, 把潜在性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性的商品优势, 从而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

2.特色经济是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现代化发展的“加速器”。发展特色经济对于民族地区的经济开发、促进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发展、维护民族团结具有全局性的战略意义。

3.特色经济是缩小东西部差距、提高民族地区整体实力的增长点。发展特色经济不可能作为“包医百病”的良药来解决民族地区发展中的一切问题, 但是却可以“以一业促多业”、“以一点带多点”, 最终推动全方位发展, 达到实现民族地区经济增长和发展的目的。

(二) 办学特色是民族地区高校生存与发展的根本

高校办学特色体现了一种独特的办学指导思想, 能否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已成为高等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源泉。中外高等学校的发展历程证明, 凡名校均有鲜明的特色, 凡有特色的学校均有良好的发展态势[1]。尤其对民族地区高等院校而言, 一般都缺乏重点大学的文化底蕴和办学实力, 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 只能以特色为“安身立命”之所。为此, 就必须走特色之路, 在充分发掘利用地方特有的办学资源的基础上, 客观反映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特殊需求。

(三) 特色经济发展是地方高校特色形成的平台

区域特有的历史文化、社会环境、经济发展状况、自然人文景观是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形成一定特色的重要客观因素, 也是地方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培植特色的土壤[2]。特色经济的发展, 有利于特色人力资源的需求和加速高校特色的构建。对于民族地区高等院校而言, 只有把自己的发展融入到当地特色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做好与地方结合的“文章”, 才能有作为、有活力、有特色。

(四) 高校特色是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保证

民族地区发展特色经济, 光靠政府和外因是不够的, 重要的是靠内因。一味靠扶持甚至是移植发展的现代产业很难在人力资源素质低下的地区生根并产生扩散效应, 甚至会产生负面效应, 如越扶越懒, 越输血越贫血。因此, 民族地区高等院校围绕区域经济实现特色化办学, 将不仅为区域特色经济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 而且将产生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能力。

二、武陵地区特色经济与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 武陵地区特色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 武陵地区立足本地实际, 着力发展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 加速特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 特色旅游经济。浓郁的民族风情和良好的生态使武陵地区成为生态旅游、民族文化旅游的休闲胜地。以张家界市为例, 2006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676万人次, 旅游收入79.38亿元, 旅游产业占GDP的比重达62.2﹪。 (2) 特色农业经济。武陵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加之复杂的地形地貌, 各种特色农产品异常丰富, 为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如湘西州从1988年开始先后实施以建设果、药、茶、桑为生态支柱产业的山地开发, 一批生态特色产业迅速成长, 每年为自治州农民增加收入达20亿元。 (3) 特色农牧土特产加工业。武陵地区依托独有资源, 利用特有技术, 大力发展农牧土特产品的精深加工业。如恩施州长友现代农业公司通过对特种蔬菜、板栗、茶叶等绿色食品进行精深加工, 年产值1.6亿元, 出口创汇1340万美元。 (4) 特色矿产品加工业。重庆秀山、湖南花垣、贵州松桃被齐称为中国锰矿的“金三角”, 重庆酉阳的汞矿蕴藏量极其丰富, 被誉为全国“五朵金花”之一。武陵地区锰矿、汞的储量及产量居全国第一位, 电解锰、电解锌等矿产品畅销国际市场, 仅湘西州2002年出口创汇就达到7000万美元。

与此同时, 这一地区在发展特色经济的过程中存在如下的问题。 (1) 旅游业发展层次较低。表现在规划欠科学、产品类型趋同、旅游资源保护不力、文化旅游和民俗旅游品牌打造欠缺等。 (2)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缓慢。普遍停滞在原料生产及初级加工产品销售状态, 企业数量少、规模小, 技术、管理落后, 销售渠道单一, 至今尚未形成知名的品牌。 (3) 工业化程度低。工业经济的“高消耗、高污染、粗加工、低产出”的掠夺式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仍未从根本上得到转变;企业小而散, 产品技术含量低。

(二) 武陵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 武陵地区高等教育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1) 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现有普通高校3所、高职院校4所、成人高校5所, 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民族高等教育格局。截止到2008年底, 高校在校学生达96013人, 其中全日制普通本专科生85389人, 研究生580人, 留学生49人。 (2) 办学层次呈多元化趋势。现已基本形成了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继续教育和职业教育并驾齐驱、协调发展的局面。如湖北民族学院、吉首大学的本科专业已超过40个, 硕士点25个, 并在积极申报博士点或与外校联合培养博士生。 (3) 新型专业不断涌现。以吉首大学和湖北民族学院为例, 近五年两校新增了旅游管理、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环境工程等20多个应用型专业。 (4) 师资队伍学历水平有所提高。现有专任教师3638名, 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185人, 硕士学位的985人。

同时, 这一地区高等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下列问题。 (1) 缺乏区域服务意识和服务观念。学校管理者只注重教师的校内教学科研, 对社会需求和市场缺乏了解和研究, 导致大部分教学科研人员没有参与区域经济社会建设的意识和观念。 (2) 专业设置陈旧狭窄。大部分高校基础学科专业偏多, 而应用型和特色专业较少, 存在着专业设置重复、结构不合理、培养规格单一等问题。 (3) 科技成果不多、技术服务辐射面小, 为区域经济发展作技术支撑的功能彰显不够。 (4) 学校品牌、特色不突出, 区域化程度不高。 (5) 高校与企业缺少有效联系和沟通, 导致企业对本地高校的服务能力抱怀疑态度。

三、基于区域特色经济的武陵地区高校特色构建的路径选择

(一) 坚持科学发展观, 突出办学理念特色

武陵地区高校置身于特殊的地域环境中, 集地域和使命两个特殊性于一身, 地域的特殊性和使命的特殊性使武陵地区高校肩负的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使命相对于其他高校而言更为突出和特殊。基于对“两个特殊性”的认识, 武陵地区高校对办学理念的设计和谋划, 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准确把握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 立足于学校办学的区位实际, 形成既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又符合学校办学实际, 还能集中体现地方性和先进性的鲜明的办学理念。具体来讲就是要确立崇尚实用的办学理念:即注重培养实用型、应用型人才, 造就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专门人才;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充分了解服务区域内的产业结构、人才市场、民众需求等状况, 与当地企、事业单位建立稳定、可靠、互利的合作关系, 利用校内各种资源特别是智力优势, 全方位服务于社会。

(二) 围绕区域经济结构, 形成办学定位特色

科学定位是高校制定规划、配置资源乃至发挥优势和办出特色的前提[3]。武陵地区高校的定位必须立足于地方特色, 围绕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的要求, 找到与地区特色经济发展的最佳结合点, 确定办学定位和发展方向。一是区域定位:要牢牢把握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 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二是层次定位:普通高校要以本科教育为主, 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 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科学素养好、创新能力强的高层次人才;高职院校要扩大与区域经济特色相一致的应用性专业, 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专业素质好、动手能力强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成人高校应适应民族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把继续教育、远程教育和技能培训结合起来, 不断提高现有人力资源的素养和技能。三是学科定位:要立足于为区域特色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从培养目标、招生、培养过程、毕业后的去向等方面突出地方特色, 尽量多办宽口径学科, 少办过窄的专业性学科, 并且要找到正确、合适的学科方向和侧重点。

(三) 立足“分类指导”原则, 突出人才培养特色

武陵地区高校要通过“分类指导”来突出人才培养模式上的特色, 为区域特色经济发展培养具有科学素养和务实作风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一是根据武陵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培养各种层次与类型的技能型人才, 诸如富硒绿色食品加工技能型人才、中草药开发与加工技能型人才、洁净能源开发技能型人才、矿产资源开发技能型人才、旅游资源与产品开发技能型人才、民族文化产业开发技能型人才等。二是对准岗位设课程, 使教学内容与岗位及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相协调。课程设置必须“需要”、“适用”, 在兼顾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同时更应考虑职业岗位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三是对准实践抓教学, 使人才培养质量与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相一致, 要抓好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搭建平台, 使学生在具有仿真职业氛围的校内实训基地实训或在校外实训基地 (或企业) 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培养职业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 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突出学科建设特色

培育办学特色最重要的是要建设特色学科专业, 这是构建办学特色的核心。对武陵地区高校而言, 首先在学科和专业设置上要树立“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特、你特我强”的思想, 根据区域特色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积极发展新兴学科和专业, 如旅游产品开发、矿产资源利用、农产品贮藏、保鲜、加工与包装等新专业。其次, 在设置学科和专业时应注意扬长避短, 选择自己的优势学科及独特领域, 对于与地方支柱产业和资源优势相匹配的学科专业, 要想方设法把它办强办精, 形成自己的特色, 并作为学校发展的龙头, 推动学校的发展。三是要根据区域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才成长的规律加强专业设置的预测和研究工作, 切忌盲目跟风。武陵地区第三产业发展的空间还相当大, 仓储、商贸、餐饮、旅游、信息服务、社会保障、社区服务、文化体育等专业都应在拓展之列。

(五) 树立服务区域经济的思想, 突出产学研一体化特色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对于面向社会、自主办学、自我发展的武陵地区高校来说, 要提高办学水平, 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只有通过产学研紧密结合, 才能更好地培育自身特色, 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一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特别是特色经济发展的需求设置专业, 确定教学内容, 并能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设置新专业和调整教学内容。二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 充分调动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 让行业、企业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三要立足区域科研需求, 注重地方特有资源的研究与开发, 实现高校与地方科研机构的整合, 从地方特有资源的研究中培育独特的科研方向。四要与企业“联姻”, 善于同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生产实际相结合, 从企业的生产实际中找课题, 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并将研究成果在企业转化成产品, 为振兴地方特色经济服务。五要根据区域特色经济发展实际, 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培训与科技咨询, 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 特别是要经常性地开展科技下乡活动, 解决农业、农村、农民的技术难题, 切实为“三农”服务。六要通过实习、实训、实验基地进行科技示范, 改造传统农业, 创建林果业、畜牧业、烟草业等优势产业的“农科教结合、贸工农结合”的技术推广和产业化组织模式, 帮助武陵地区农民调整产业结构, 发展优势产业, 构建特色经济。

(六) 实现办学经费投入多元化, 突出办学体制特色

从办学体制上谋求特色, 使办学经费投入渠道实现多元化也是武陵地区高校构建特色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是政府要加大投入, 通过相关政策建立起保障高等教育经费落实到位的监督机制和教育经费投入的综合评价体系, 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投资应当重点投向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关系密切的专业和项目[4]。二是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学。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政府在土地征用、人才引进等诸多方面都应给予适当灵活的政策,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与到高等教育发展事业当中。三是通过社会融资、股份投入机制、教育国债等市场手段, 集聚教育资金, 进一步推行教育费用的成本分担, 并按经济发展、财政能力而自动调整收费制度。四是大力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与国外合作办学, 不仅能够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 解决办学经费不足, 而且能吸纳国外先进的教育与教学管理经验、方法, 以实现教育与国际的接轨。虽然武陵地区有它的区位劣势和不发达的经济现状, 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底蕴对发展中外合作办学仍有很大的潜力。

参考文献

[1]李名梁.大学办学特色研究述评[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4) .

[2]和飞.新建本科院校办学特色研究[J].高教探索, 2003, (4) .

[3]余瑾.特色办学:地方高校发展的必然选择[J].高教论坛, 2004, (6) .

武陵山地区 篇9

武陵山片区苗族银饰品市场特点

我国武陵山片区苗族的传统文化遗产正面临着人灭文亡的境地。目前已挖掘、复原、整理苗族银饰锻制技艺的工艺有:溶化、锻造、浮雕、透雕、圆雕、冷拉丝、搓丝、多层掐花、编丝、吹焊、镶嵌等,并已用于苗族银饰产品制作。首先让我们来了解武陵山片区苗族银饰品市场的几个特点:

特点一:挤占时尚首饰市场份额,成为引领时尚首饰消费的潮流之一;“披金戴银”是古人对时尚追求的种描述,银作为有价之物,与金相提并论;而在同属于贵金属的金、银、铂首饰中,银首饰具有较低价格的优势,属于大众化时尚消费产品,况且目前银首饰产品在款式、外观效果与K白金和铂金珠宝首饰几乎相差无几,一般消费者可以用较少的钱来购买装饰效果与铂金钻饰相当的银饰。正因为如此,武陵山片区苗族银饰品在强调装饰性的年轻化、时尚化首饰市场份额中将会占有一席之地,逐步成为引领时尚首饰消费的潮流之一。

特点二:替代部分仿金银饰品,使饰品行业向着高质量、高品味的品牌化方向迈进,以往如发夹、领带夹、别针、胸花等的仿金银饰品和工艺品主要是利用铜、锡、铝、铁等金属制作并电镀而成,普遍都存在着电镀层容易磨损、脱落、腐蚀,佩戴的短时间内就会出现变色、发黑的现象,影响了装饰效果。带有装饰功能的仿金银饰品,只是短时间的漂亮,银饰品则不同,银饰是比较贵重的东西,特别是纯银制品耐保存清洗,因此,纯银饰品深受武陵山片区生苗地区百姓喜爱,既美观又有收藏价值,是山区苗族婚嫁必备饰品,具有广泛的市场空间。各民族人们在旅游地区选购苗族银饰也非常注重银饰的含银度,纯银饰品是大多游客的贵买初衷,当然款式与价格也是他们选购因素,再加上仿金银饰品需要一定的技术,其造型机械、变化不多,并不好制作,这使得纯银饰品较之仿制品在品质和市场消费方面更具优越性。

特点三:品牌化趋势明显;武陵山片区苗族银饰品牌的关键的是高质量,有品位,设计别出心裁,而银饰品的发展则完全迎合了饰品品牌化的发展道路。正是这样所以,武陵山片区苗族银饰品的发展,有利于饰品行业向着高质量、高品味的品牌化的方向发展。

特点四:武陵山片区苗族银饰企业开始转向内销市场;近几年来由于国际经济不景气,我国许多银饰企业纷纷转向国内市场。有的在凤凰、恩施、西江千户苗寨等民族旅游地区得到发展,各种知名银饰品牌企业在广州、上海、深圳等大城市珠宝聚集地得到迅速发展。

湖南凤凰以“苗族银饰服饰文化节”传承武陵山片区苗族银饰文化

湖南凤凰“苗族银饰服饰文化节”已经举办了五届,内容丰富,充分展示了武陵山片区苗族银饰的精髓。参加文化节的各地方苗族男女青年把自己家乡精美的银饰全部穿戴整齐、载歌载舞地参加比赛。凤凰苗族传统银饰的制作与销售往往以手工作坊为主边做边买,产量不高工艺不一,缺少一个标注等一系列问题。其次,苗族一般在节日期间才临时佩戴,可见,武陵山片区苗族服饰和银饰在短期内不会消失,但存在着消失的危险。

进入21世纪,随着苗族新生代到外工作及学习逐渐融入到汉族等民族的生活习惯,传统银饰的佩戴逐渐被忽略,精美苗族银饰制作工艺的传承也必然受到阻碍。2015%12月1日湘西凤凰县在县民族体育中心举办了“中国·凤凰第五届苗族银饰服饰文化节”开幕式。当天夜晚,来自武陵山片区贵州、四川、湖南等省14个地州市的苗族表演队穿戴着本民族独具地区特色的服装、银饰进行盛装走秀,载歌载舞。本届苗族银饰服饰文化节以“魅力银饰服饰、醉美凤凰古城”为主题,通过“苗族银饰服饰展”和“摄影抓拍比赛”等主题活动,展示靓丽多彩的民俗文化和地域风情。来自贵州省黄平、雷山、剑河、台江、从江、贞丰、松桃等县以及湖南花垣、四川文兴等14个地州市的苗族表演队齐聚凤凰,带来独具地方特色的苗族银饰服饰及才艺展示。

店小晴关于《苗族服饰制作工艺濒临失传湖南凤凰创新节会传承》的新闻报道中介绍了贵州威宁苗族陶正良一行10人特意在举办“苗族银饰服饰文化节”期间赴凤凰考察学习各地苗服制作工艺。陶正良担心,由于苗服制作费时费工,制作程序被删减,甚至用机器代替,再加上年轻人平日不穿苗服,传统苗族服饰制作工艺将黯然凋谢。苗族银饰制作亦是如此,所以如何传承与发展武陵山片区苗族银饰服饰文化产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亦是许多专家、学者在此次文化节所要思考的问题与义不容辞的责任。另外,“经过上百年发展,手工制作的精美苗族服饰越来越少,并融入了更多现代元素。”李国文说,他们此次参加苗族银饰服饰文化节,目的是与其他苗族同胞交流、智慧互补,提高苗族服饰工艺水平。有10余年苗服制作经验的凤凰苗族龙葵英“点赞”了凤凰官方举办苗族银饰服饰文化节这举措。

“苗族服饰多达100多种,是中华服饰的瑰宝。”凤凰县委副书记、宣传部部长时荣芬表示,与其他苗族节会不同,凤凰的苗族银饰服饰文化节重在强化苗族原有文化服饰的展示功能,旨在将苗族文化和苗族服饰银饰推向全国乃至世界,因此传统的苗族银饰造型元素如果能够应用到现代设计当中就是抛砖引玉。

可见,通过凤凰“苗族银饰服饰文化节”的举办,提高了大家对保护苗族银饰文化的认识,也有利于武陵山片区苗族银饰文化的传承。

通过凤凰苗族银饰煅制技艺传习所对武陵山片区苗族银饰进行现代造型元素的转化

如何进行传统苗族银饰的现代造型设计,我们可以通过凤凰苗族银饰煅制技艺传习所设计的凤凰图案银项链的设计草图(见田爱华著作《湘西苗族银饰审美文化研究》P223)可以直观感受其继承凤凰苗族传统银饰造型的基础上所进行创新。以适应新时代市场的需求。由于凤凰苗族银饰煅制技艺传习所聘用的银匠有不少大城市来的大学生从事银饰的设计与制作,这些有文化的知识分子包括杨洪江等批知识青年,以他们的艺术设计专业技能并结合市场的需求进行创意设计,在师傅文德中州级传承人的精心传授下,逐渐理解武陵山片区苗族银饰传统文化与掌握凤凰苗族银饰煅制技艺,他们当中还有不少成为苗族银饰煅制技艺的传承人。

目前国内的银饰品在款式与图案设计上缺少新意,一般为机械制作,单一乏味,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西部地区的民族银饰的视觉符号,特别是武陵山片区苗族银饰具有独特的文化语言与手工技艺。在大城市受众心里为之眼前一亮,无论是知识分子,还是广大市民都非常喜欢,苗族银饰图案给人新颖奇特,朴素简洁,加上新生代银匠对武陵山片区传统苗族银饰造型元素的现代性转化,以致深受各民族消费者的喜爱,对受众的消费心理和精神产生愉悦的审美效果。

武陵山地区 篇10

一、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及过渡措施

(一) 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解析

新《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八条第二款规定: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 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三条规定: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八条第二款所称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 是指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 并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企业:一是产品 (服务) 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二是研究开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不低于规定比例;三是高新技术产品 (服务) 收入占企业总收入的比例不低于规定比例;四是科技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规定比例;五是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规定的其他条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 (国科发火[2008]172号) 明确仂年1月1日以后企业申请高新技术税收优惠的条件和程序, 并公布了最新的《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 对高新技术领域作了较大的调整。与原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相比, 新法对高新技术企业优惠的主要变化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享受15%税率优惠的高新技术企业由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扩大到全国范围;二是将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由原来与高新技术产品挂钩, 改为按《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的规定范围判断;三是强调核心自主知识产权, 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 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是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必要条件之一, 以突出技术创新导向。

(二) 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平稳过渡

为了新旧税法的平稳过渡和新税法的顺利实施, 在新税法实施的同时, 对符合条件的企业予以过渡性优惠, 即出台了《关于实施企业所得税过渡优惠政策的通知》 (国发[2007]39号) 和《关于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新设立高新技术企业实行过渡性税收优惠的通知》 (国发[2007]40号) 等规定,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 2007年3月16日以前登记注册的高新技术企业全国采用统一的过渡措施, 不存在区域优惠。但是, 2008年1月1日后完成登记注册的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的优惠政策在区域上有明显倾斜, 对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内的企业更为优惠。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内符合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自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 享受两免三减半的税收优惠 (三减半期间执行12.5%税率) 。相比之下, 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之外, 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没有免税期, 税率统一为15%。

二、现行所得税优惠政策对武陵地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影响

(一) 武陵地区难以享受政策优惠,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举步维艰

旧税法的税收优惠仅限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由于东部地区的开发区占了绝大多数, 并且设立时间早、发展程度高, 而武陵地区的开发区起步晚、基础差、底子薄、数量少, 这使得在享受基本相同的税收优惠政策情况下, 东部地区得到的政策扶持力度远远大于武陵地区。审计署乾审计长李金华在《审计署说明开发区财政税收政策审计调查情况》中谈到, 上海、天津、江苏、浙江、江西和四川6个省 (市) 所属87个开发区2003-2005年6月共减免税款183.56亿元, 其中东部4个省 (市) 减免178.14亿元, 平均每个省 (市) 44.54亿元, 最多的达75.27亿元, 而中西部两个省减免总额也才5.42亿元。武陵地区尚不在调查之列, 高新技术产业更不具典型性。税收优惠政策还导致开发区内企业与区外企业的税负水平相差很大, 不利于体现公平税负的原则。据对611户企业2004年度所得税负担情况分析, 区内企业和区外企业的平均所得税负担率分别为11%和27.9%, 相差16.9个百分点。新税法对高新技术企业由区域优惠为主向以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转变, 解决了高新技术企业在开发区内与区外税负不平衡的问题。但是, 由于高新技术企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 武陵地区依然难以享受政策优惠。科技部网站公布的《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数据 (2008) 》显示:2006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超过100亿元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 其中, 广东和江苏超过了1000亿元。而武陵地区5个地 (市、州) 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平均不到5000万元。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滞后的现实决定了武陵地区在新所得税制下依然难以享受优惠政策。截至2009年4月中旬, 全国有15991家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其中61%集中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 (含宁波市) 和广东 (含深圳市) 这5个传统的高新技术企业聚集区。这意味着, 无论是新税法还是旧税法, 高新技术产业税收优惠政策主要集中在东部, 武陵地区能享受的税收优惠有限。在同样的产业优惠政策下, 武陵地区科技人才、技术、科研机构等社会环境远不如东部地区, 武陵地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举步维艰。

(二) 现行所得税优惠政策阻碍了地区均衡发展

为了抑制地区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和实现地区协调发展, 中央政府不断出台促进区域均衡发展的政策。2000年出台《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国发[2000]33号) ,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2003年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 (中发[2003]11号) , 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2006年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 (中发[2006]10号) , 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中央政府先后推出的区域发展战略逐步取得了成效, 地区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 但是缩小地区差距依然困难重重, 特别是缩小东西部的发展差距更是任重道远。2005-2007年, 无论是城镇居民平均年收入还是农村居民年均纯收入, 相对中部地区、东北地区、于东部地区之间的差距缩小幅度, 武陵地区于东部地区的差距缩小幅度明显要低;城镇居民平均年收入, 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由2005年的1.54降低到2007年的1.49, 下降幅度为3.25%, 东部地区与东北地区由2005年的1.56降低到2007年的1.5, 下降幅度为3.85%, 而东部地区与武陵地区由2005年的1.54降低到2007年的1.52, 下降幅度仅为1.30%;农村居民年均纯收入, 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由2005年的1.59降低到2007年的1.51, 下降幅度为5.03%, 东部地区与东北地区由2005年的1.39降低到2007年的1.34%, 下降幅度为3.59%而东部地区与武陵地区由2005年的1.96降低到2007年的1.91, 下降幅度仅为2.55%。尽管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战略中, 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最早实施的, 至2008年已历经9年, 但在缩小武陵地区于东部的经济差距方面成果不如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显著, 武陵地区经济发展任务仍然艰巨。在实施“三大战略”中, 之所以出现武陵地区开发最早却是见效最慢的情况, 源于武陵地区相较于中部地区、东北地区基础设施薄弱、自然条件差、技术落后、人才缺乏, 要将政府的各种扶持政策转化为生产力尚需时日, 同时也说明了缩小东部地区与武陵地区差距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而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必须积极培植和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利用高新技术产业的高成长性、高收益性、高渗透性和搞扩散性, 带动武陵地区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发展武陵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扶持, 特别是税收政策的扶持, 但目前对武陵地区的高新技术企业只有产业优惠政策, 缺乏区域优惠支持。而具有高新产业聚集效应的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 均享受比产业优惠政策更为优惠的区域优惠政策。毋庸置疑, 具有双重吸引力的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将吸引更多高新技术企业落户。相比之下, 武陵地区既没有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又缺乏具有吸引力的区域优惠政策, 如何吸引高新技术企业和人才是难题, 武陵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起来, 实现东部地区与武陵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就无从谈起。

三、向武陵地区倾斜的高新技术产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建议

如果只有产业优惠政策, 没有区域优惠政策的配合, 武陵地区将难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进而优化产业结构, 甚至可能会出现违背初衷的结果, 即产业结构恶化。因为高新技术都朝发达地区投资了, 因此, 我们建议给予武陵地区比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高新技术产业更为优惠的税收政策, 促进武陵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

第一, 对武陵地区的实行免五减五的企业所得税政策。为了促进地区协调发展, 建议对武陵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实行免五减五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在2008年1月1日之后完成登记注册的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在武陵地区区内取得的所得, 自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 第一年至第五年免征企业所得税, 第六年至第十年按照25%的法定税率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第二, 对武陵地区非公有制企业技术创新实行补助政策。制定“武陵地区非公有制企业技术创新补助计划”, 对武陵地区非公有制企业技术创新实施无偿资助, 重点在产品开发阶段, 扶持武陵地区非公有制企业技术创新。

第三, 对武陵地区专业技术人员实行个人所得税减免政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人才是关键。各地区为推进本地经济的良性发展, 纷纷出台吸引高级人才的奖励政策, 人才竞争激烈, 武陵地区由于社会环境不尽人意, 在与东部地区的人才竞争中常处于劣势。鉴于发展武陵地区的重要性, 建议对武陵地区专业技术人员实行个人所得税减免政策, 以吸引高素质人才到经济相对落后的武陵地区工作, 加快武陵地区发展。具体建议是:一是对区外专业技术人员到区内工作获得的一次性奖励免征个人所得税。二是降低武陵地区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个人所得税税率, 在原有税率等级基础上, 每一等级降低5%, 税率最高不超过30%。三是提高武陵地区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个人所得税免征额。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所从事的工作多属于高强度脑力劳动, 劳动时间长, 脑力消耗大。同时, 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成本和继续教育成本远远高于其他职员, 目前税法对工资薪金统一划定免征额有失公平, 建议提高武陵地区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免征额, 可考虑比一般员工搞50%。四是鼓励个人科技创新。笔者建议, 对武陵地区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减按10%的税率计征;对武陵地区科技人员获得的科研机构、高等学校转化职务科技成果以股份或出资比例形式给予的奖励, 在获奖人取得按股份、出资比例分红或转让股权、出资比例所得时, 免征个人所得税。

摘要:新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强调“产业优惠为主, 区域优惠为辅”, 对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 不分区域, 统一实行优惠政策。但武陵地区技术落后、经济不发达, 而现有企业所得税政策对武陵地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也不利, 阻碍了地区经济均衡发展。为促进武陵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 文章建议高新技术产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向武陵地区倾斜, 培植和推动武陵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带动武陵地区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上一篇:校园墙壁文化下一篇: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