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胺试验(精选6篇)
凝聚胺试验 篇1
摘要:目的 分析各种因素对手工凝聚胺交叉配血试验的影响。方法 应用手工凝聚胺法交叉配血试验和微柱抗人球蛋白交叉配血试验。结果 血小板、肝素、冷凝集素、血清中的纤维蛋白等对试验均有影响, 其中以肝素、高浓度氯化钾 (KC1) 和维生素C影响较大, 可致假阴性或假阳性结果。结论 手工凝聚胺做交叉配血试验时应注意排除血浆中的血小板、肝素、高浓度KC1和维生素C等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关键词:手工凝聚胺法,交叉配血,影响因素
交叉配血试验是输血前重要的常规工作, 防止输血反应, 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手工凝聚胺法能有效检出绝大多数具有临床意义的血型抗体包括IgM和IgG, 灵敏度高, 操作简便, 快速, 不需要特殊仪器等优点。同时, 手工凝聚胺交叉配血也存在一些影响因素引起假阳性或假阴性。因此, 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对交叉配血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低离子凝聚胺试剂盒、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试剂卡。
1.2 操作方法
按照试剂说明书进行操作。用微柱抗人球蛋白试验进行对照。
2 结果
2.1 血浆中的血小板对凝聚胺交叉配血试验的影响
取60例经过检测血小板数量的自然沉降血液标本, 结果见表1。
2.2 肝素对凝聚胺交叉配血试验的影响
肝素12500U/mL支, 取50μL, 肝素含量为312.5U, 以1∶10、1∶5、1∶1, 稀释后加入2mL的血标本分别与同型供者的血标本作凝聚胺交叉配血试验, 结果见表2。
2.3 冷凝集素对凝聚胺交叉配血试验的影响
将已知的一份患者含冷凝集素的O型血清。分别做倍比稀释与3%~5%的O型供血者红细胞悬液进行凝聚胺交叉配血试验, 结果见表3。
2.4 KCl和维生素C对凝聚胺交叉配血试验的影响
用维生素C、KCl溶液替代患者血清, 其余成份不变, 分别进行3次交叉配血试验, 发现维生素C、KCl溶液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时, 加入低离子介质及凝聚胺试剂, 离心后发现主侧管红细胞不凝集、次侧管红细胞凝集的现象, 重复试验结果相同。
3 讨论
受血者的标本常用EDTA-K2作抗凝剂, 但EDTA-K2会引起血小板聚集形成球形[1], 自然沉降血浆进行手工凝聚胺交叉配血时, 在显微镜下有絮状物干扰, 经微柱抗人球蛋白试验对照, 证明其影响试验结果, 导致假阳性。因此对于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的血标本, 应采用离心去除干扰。
肝素对凝聚胺交叉配血影响较大, 主要是由于肝素带有高价的阴离子, 能中和Polybrene高价阳离子, 使红细胞表面负电荷增高, zeta电位增高, 红细胞之间的距离不能缩短, 不能发生非特异性凝集, 导致试验无效[2]。笔者认为常常忽略受血者临床用药情况, 特别有使用肝素治疗倾向的患者, 建议在配血前咨询临床医生是否使用肝素治疗, 从而保证交叉配血结果的准确性。
冷凝集素可存在于正常人的血清中, 在低温下才有活性, 效价一般<1∶32。但在某些病理情况下, 如白血病、支原体肺炎、肺癌、恶性淋巴瘤等疾病的患者标本, 冷凝集素效价明显升高, 造成手工凝聚胺交叉配血中的红细胞假凝集[3]。冷凝集素效价一般>1∶64可引起红细胞的假凝集, 并且凝集的强度随冷抗体的效价升高而增强。在冷凝素效价>1∶128可引起凝聚胺法和凝胶微柱抗人球卡均出现假凝集, 消除冷凝集可以通过升高温度或者4℃冰箱过夜自身红细胞吸收等方法。
为了证实维生素C、KCl溶液能阻止红细胞非持异性聚集从而干扰试验, 笔者分别取5%A型红细胞, 单克隆抗-B作为受血者, 取5%B型红细胞, 单克隆抗-A作为献血者, 并分别加入4滴KCI、4滴维生素C进行二次交叉配血试验, 结果表明, 各加入4滴KCI、4滴维生素C溶液, 都能阻止特异性抗体与相应红细胞的凝集, 同时笔者在实验中发现, 当KCI、维生素C加入量少于4滴时, 只能部分阻止特异性抗体与相应红细胞的凝集, 且阻止效果与加入量成呈比。
参考文献
[1]Thompson CB, Diaz DD, Quinn PG, et al.The role of anticoagulationin the measurement of platelet volumes[J].Am J Clin Pathol, 1983, 80 (3) :327-332.
[2]姜华, 付军, 李晓艳.3种抗凝剂对手工凝聚胺配血的影响[J].中国输血杂志, 2003, 16 (6) :410.
[3]Fisher GA.Use of the manual polybrene test in the routine hospitallaboratory[J].Transfusion, 1983, 23 (2) :152.
凝聚胺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分析 篇2
关键词:交叉配血,凝聚胺,不规则抗体
交叉配血实验是确定能否输血的重要依据。输血科工作人员通过交叉配血试验来进一步证实受血者和供血者之间不存在血型不合的抗原抗体反应, 以保证受血者的输血安全。目前聚凝胺介质交叉配血试验是临床广泛应用的技术。在实际工作中, 同型血液聚凝胺交叉配血不合的现象时有发生且原因多样, 为了保障临床输血及时、安全、有效并避免输血反应的发生, 对配血不合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以我院在进行聚凝胺交叉配血时出现的17例交叉配血不合的病例为研究对象, 对其聚凝胺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2012年1月~10月本院新入院患者申请输血进行聚凝胺交叉配血发生交叉配血不合的17例病例。
1.2 试剂与仪器
抗-A、抗-B标准血清, ABO试剂红细胞, RH (D) 血型定型试剂, 抗体筛选红细胞, 抗体鉴定谱细胞均为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生产。RH (D) 血型定型试剂为长春博德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聚凝胺介质试剂由珠海贝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所有试剂均经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使用。
1.3 方法
所有操作均按照试剂说明书及文献[1]操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 (第三版) 。
2 结果
2.1 5例由冷凝集抗体引起的聚凝胺交叉配血不合。
将聚凝胺交叉配血时发生凝集的试管经过37℃水浴20~30s取出肉眼观察并且镜检, 发现凝集消失。
2.2 3例缗钱状假凝集所致的聚凝胺交叉配血不合。
(2例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 1例为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患者。3例标本凝聚胺交叉配血主侧均出现凝集。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由于骨髓内有大量的浆细胞增殖, 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患者骨髓中有浆细胞样淋巴细胞侵润, 均可使患者的血清内出现异常的免疫球蛋白 (M蛋白) , 影响红细胞表面负电荷状态, 血清蛋白浓度异常, 使红细胞呈缗钱状而产生假凝集。凝聚胺交叉配血时主侧出现凝集, 肉眼观察凝集, 在2+或1+, 不像真正的凝集那么强, 镜下看结果, 能发现缗钱状凝集的典型特征, 解决方法为在试管中滴加2~3滴盐水, 凝集很快散开, 肉眼看不到凝集, 镜下红细胞也呈均匀散在的状态。
2.3 2例使用肝素导致交叉配血失败。
2例标本均在加入聚凝胺试剂离心后主侧无法出现由聚凝胺造成的非特异性凝集, 次侧呈凝集, 交叉配血实验失败。通过与临床联系得知1例病患正在进行血液透析另1例患者透析治疗结束不久, 采集血液标本时不能排除肝素干扰, 告知临床, 请于患者透析结束后2~3h重新采集血液标本送至我室重新进行交叉配血, 由于肝素的半衰期为1h, 作用维持3~4h[2], 透析结束前1h停止肝素输入, 主侧管离心后无凝集, 交叉配血相合。
2.4 不规则抗体阳性导致聚凝胺交叉配血不合7例。
7例患者均为新入院患者, 在进行交叉配血时不相合, 在排除冷凝集、肝素等干扰因素后, 立刻做抗体筛查, 抗筛阳性则立刻做抗体鉴定试验, 得出结果:抗-c 1例, 抗-E 2例, 抗-Lea 1例, 抗-Jka 1例, 自身抗体2例。7例患者均有输血史, 其中三例女性患者均有妊娠史。根据我国汉族人群Rh抗原分布特点, E抗原阴性近50%, 产生E抗体的概率也很高, 相应筛选出E抗体对应抗原阴性血液也较容易, 所以用我库中现存的血样本对抗-E患者的标本进行试配, 每次拿2U/袋规格的悬浮红细胞八袋用微柱凝胶法进行交叉配血, 2例抗-E标本分别获得四袋和两袋交叉相合的血制品。对于另三例 (抗-Jka, 抗-Lea, 抗-c) 标本由于受血制品样本量和本实验室条件的限制, 及时将标本送至中心血站进一步核实抗体的类型, 并由血站筛选出特异性抗体对应抗原阴性血液, 即相匹配血液对患者进行及时输注。2例自身抗体的患者1例为75岁男性, B型RhD (+) , 1例为女性82岁, A型RhD (+) , 均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 抗体鉴定实验显示无血型特异性, 是自身免疫性抗体。建议临床暂缓输血治疗, 但因为病情危重又必须输血, 将标本送至中心血站, 选择与患者同型交叉配血最小不相合血液制成洗涤红细胞, 缓慢输注, 紧密观察, 同时临床配合使用大剂量激素。
3 讨论
3.1 冷凝集反应对交叉配血的干扰, 提醒输血科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应当尽量创造适宜的试验环境, 以排除冷凝集素的干扰。当尽量创造适宜的试验环境, 以排除冷凝集素的干扰。在室温或更低温度下, 对所有红细胞 (包括自身红细胞) 都能发生的凝集现象称冷凝集反应。冷凝集素引起的非特异性凝集可严重影响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等。一般存在于大多数健康人的血清中的冷凝集素, 效价不高, 不易出现非特异性凝集, 但在某些病理情况下, 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支原体肺炎等, 病患血清中有很高的冷凝集素, 与自身和他人的红细胞均发生凝集, 易造成血型鉴定错误和交叉配血不合[3]。但冷凝集素在37℃不具活性, 所以当聚凝胺交叉配血时有发生凝集现象, 经37℃恒温或用37℃生理盐水洗涤后凝集消失, 或在再次重复配血过程中保持反应温度在37℃时凝集不再出现, 即可以排除冷凝集的干扰。对于那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血清中出现高效价的冷凝集素, 就必须将患者标本进行洗涤和吸收才能排除冷凝的干扰, 方法为取1份患者红细胞在经过37℃0.9%氯化钠溶液的洗涤3次, 做出红细胞悬液, 另取1份患者红细胞在经过37℃0.9%氯化钠溶液的洗涤6次将患者红细胞和自身血浆按1∶1混合后置0~5℃;冰箱进行充分吸收30min, 迅速离心分离血清。用获得的红细胞悬液和血浆再次交叉配血。
3.2 某些疾病状态下如高蛋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等, 患者血浆中含有过量的球蛋白或纤维蛋白, 异常蛋白分子中和红细胞表面的电量, 减少了红细胞表面的斥力, 使红细胞易于凝聚, 呈缗钱状改变。这是一种假凝集。这种假凝集与抗原抗体发生反应引起的真凝集反应相似。向试管中加入几滴生理盐水, 红细胞缗钱状形成很容易分散。用显微镜观察, 假凝集高倍镜下红细胞有一部分聚集在一起, 红细胞边缘整齐, 如古代铜钱叠成串状。当加入盐水后再镜下观察, 红细胞散开。真凝集红细胞边缘不齐, 互相挤压, 加入盐水凝集不散开。
3.3 肝素对交叉配血的干扰是由血透患者血液循环中加入大量的肝素而引起。肝素为D-葡糖胺、L-艾杜糖醛酸及D-葡萄糖醛酸交替组成的黏多糖硫酸酯, 肝素是带大量负电荷的大分子不易透过细胞膜, 60%集中在血管内皮。用聚凝胺配血是利用它的阳离子来中和红细胞表面唾液酸所带的负电荷, 而肝素所带大量负电荷与聚凝胺的阳离子进行了反应, 使红细胞表面的负电荷未被中和, 红细胞Zeta电位未能降低, 未能缩短红细胞之间的距离, 不能使红细胞产生非特异性凝聚凝胺是一种高价阳离子多聚物, 溶解后产生许多正电荷, 使红细胞Zeta电位降低, 削弱了红细胞之间相互排斥的力量, 缩短了红细胞之间的距离, 使红细胞产生非特异性凝集。当受检标本中含有肝素时, 少量的聚凝胺就会被肝素中和而发挥不了降低红细胞电位的作用, 使红细胞之间的非特异性凝集反应减弱, 使红细胞不能产生特异性凝集故可对聚凝胺交叉配血造成干扰, 建议在这些方面需要输注血液的患者在进行肝素输注前应先采集血交叉标本, 以减少不良因素的发生[4]。
3.4 对有输血史、妊娠史的患者, 必须做抗体筛查试验, 对其中抗体筛查阳性者要及时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 对能检出特异性抗体的患者, 选择抗体特异性对应抗原为阴性的血制品。通过常规检测RhE抗原, 我们发现RhE抗原阴性和RhE抗原阳性患者几乎各占50%, RhE阴性患者输入RhE阳性血液, 就有可能产生抗体[5,6,7]。相应筛选出E抗体对应抗原阴性血液也较容易, 所以如条件许可可先自己试配。而kidd、Duffy、Lewis血型系统抗体临床少见, 抗原阴性的患者在多次输血中, 有可能输入了含有相应抗原的红细胞, 刺激机体产生了相应的抗体。对于这些患者最好选用完全相合的血液输注。对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由于自身抗体和或补体吸附于红细胞表面, 导致红细胞破坏增加而引起溶血性贫血, 由于该类患者血浆中及红细胞表面含有大量自身抗体, 因此即使是输入洗涤红细胞, 红细胞也会很快溶解破坏。所以自身抗体患者原则上是能不输血尽量不输血, 但对于危急的重症患者应严格配血选择主侧反应最弱的红细胞洗涤后输注, 而且临床在输血前和输血时使用大剂量的激素, 输血时谨慎缓慢、密切观察有无溶血加重情况, 以便急救。
参考文献
[1]叶应妩, 王毓三, 申子喻.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9.
[2]陈新谦, 金肖豫, 汤光.新编药物学[M].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525-625.
[3]蒋冬玲, 李志强.实用临床输血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41.
[4]张和平, 林国跃, 杜晓璐.肝素对聚凝胺法交叉配血的干扰与处理[J].实用医学杂志, 2010, 26 (2) :171.
[5]杨逊怀.不规则抗体筛查的临床应用[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8, 29 (15) :1390.
[6]李文静, 蒋学兵, 王燕菊, 等.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与临床输血安全.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2, 33 (17) :36-38.
凝聚胺试验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10月到我院进行体检的120例健康体检人群, 并将其两份静脉血液标本纳入此研究中, 其中男性70例, 女性50例, 年龄21~75岁, 平均年龄 (51.3±11.5) 岁。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2]
受检人员均在此时段到我院进行体检;在进行血液检验前并无血液系统疾病, 同时并无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的疾病;无精神类疾病;未处在妊娠或者哺乳期中;意识较为清晰同时并未出现昏迷或者休克等症状, 并且能够配合此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并无退出现象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受检人员对此研究知情。
1.3 检验方法
1.3.1 设备及用品。
低离子凝聚胺试剂盒 (厂家:珠海贝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其中包含R1液 (低离子溶液) 、R2液 (凝聚氨溶液) 、R3液 (悬浮液) ;血清标准品 (厂家: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 ;抗-D单克隆抗体以及抗球蛋白试剂 (厂家:长春博德公司) ;血型血清离心机 (厂家:长春博研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型号:BYL03-I) ;在整个检验过程中所采用的试剂均为分析纯 (厂家:北京化工厂) 。
1.3.2 检验方法。
抽取此研究入选的120名体检人员的两份空腹静脉血样本, 并通过盐水法以及凝聚胺技术对血液样本予以检验。 (1) 盐水法。按照《输血医学》中的相关操作步骤对血液进行检验; (2) 凝聚胺技术。选取2支试管, 将受检人员的2滴血清和献血人员的1滴红细胞悬液加入至1号试管中, 其红细胞悬液浓度为3%~5%;将献血人员的2滴血清和受检人员的1滴红细胞悬液加入至2号试管中, 其红细胞悬液浓度为2%~5%, 根据凝聚胺试剂盒的相关流程进行操作[3]。由两名经验较为丰富的实验室操作人员对受检人员的血清予以检测, 对两种检验方法的最终结果进行记录, 并进行归纳及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此研究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用n/%表示, 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检测方法最终结果比较
对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显示, 采用凝聚胺法对血液进行检测其敏感度明显高于盐水法,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2.2 凝聚胺法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及凝聚消失情况比较
凝聚胺法特异性在5~10 s、11~20 s、21 s~3 min以及3 min以上消失的例数均为120例, 而凝聚胺法非特异性在5~10 s消失的例数为80, 在11~20 s消失的例数为40例,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注:与非特异性比较, *P<0.05。
3 讨论
目前, 临床医学对输血后的有效性较重视, 因为输血后, 其自身的机体免疫能力对抗原细胞会产生一定的损伤, 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会产生溶血性输血反应, 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因此, 在临床中对患者实行输血时为了防止此种情况的发生, 均会在输血前予以输血测验[4,5]。临床早期选择盐水法进行检验, 其效果并不理想, 即使整个操作过程简单, 获取检验结果较快, 但此法在检验过程中灵敏度较低, 不完全抗体在检测的过程中会有遗漏现象, 进而产生输血异常事件, 大大降低了临床输血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酶法在对血液进行检验的过程中灵敏度较高, 可提供有效的检验结果, 但是此法在操作过程中用时较长, 对临床病情较为危重的患者而言, 不利于抢救工作。
凝聚胺技术是对RBC表面唾液酸进行中和之后所出现的可逆非特异凝聚, 在临床中可以对RBC Ig G抗体进行有效的检测。此检测方法的原理是凝聚胺存在正电荷, 可以将负电荷予以中和, 经过溶解之后可以使用正电荷以及血清中的红细胞进行相互结合, 从而降低电位, 在整个中和过程中红细胞具有一定的非特异性凝集作用, 随后和红细胞悬液以及凝聚胺产生中和效果, 扩散红细胞表面所丧失的需求电荷, 按照此特性对红细胞的表面予以检测, 查看其是否存在相对应的抗原[6,7]。此方法和盐水法相比, 操作的简便性, 可以对应用效果进行直接观察, 同时能够提升其灵敏度, 在对血型和交叉配型进行鉴别的同时还可以将抗体进行筛选, 在溶血性贫血的临床检验中广泛应用, 防止溶血性输血反应现象的产生。
综上所述, 此研究经过分析后可知, 凝聚胺技术获取检验结果的时间较短, 同时具有较高的正确性以及特异性, 在临床输血治疗前采用此方法进行检验能够为医生提供正确的指导。与此同时, 此手段的灵敏性较高, 操作并不复杂, 有效地保证了输血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张斌, 张敏, 张三旺.凝聚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优越性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 7 (13) :95-96.
[2]BRITO LG, MAGNANI PS, DE AZEVEDO TRAPP AE, et al.Giant prolapsed submucous leiomyoma:a surgical challenge for gynecologists[J].Clin Exp Obstet Gynecol, 2011, 38 (3) :299-300.
[3]唐晓春, 李惠玲.分析低离子凝聚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价值[J].医学检验与临床, 2016, 27 (2) :97.
[4]史明岩, 林启玲.低离子凝聚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保健营养, 2015, 25 (7) :68.
[5]付俊玲.凝聚胺技术的优越性以及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 2014, 9 (16) :117-118.
[6]王波.凝聚胺技术的优越性以及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5, 15 (69) :171.
凝聚胺试验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本院152例输血者, 按照不同检验方法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76例。观察组男女比例39:37, 年龄18~65岁, 平均年龄 (41.51±20.63) 岁;对照组男女比例35:41, 年龄19~67岁, 平均年龄 (42.13±21.97) 岁。两组患者上述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试剂
观察组使用低离子凝聚胺试剂盒[中山市生科试剂仪器有限公司, 国食药监械 (准) 字2003第3400180号];对照组使用盐水试剂 (山东齐都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113297) 。
1.2.2 方法
观察组:取2支试管并标注主、次侧, 主侧管加受试者血清或血浆1滴、献血者红细胞悬液 (3%~5%) 2滴;次侧管加献血者血清或血浆1滴、受试者红细胞悬液 (3%~5%) 2滴, 均混匀;均加0.65 ml LIM溶液, 混匀后加凝聚胺2滴并摇匀, 以3400 r/min离心15 s, 倒掉上清液后管底需残留0.1 ml液体;轻摇试管, 目测红细胞有无凝集, 若无则重做;加2滴悬浮液并轻摇试管, 1 min内散开即非特异性凝集, 不散开即特异性凝集。对照组:受试者和献血者血液各2 ml, 注入清洁干燥试管, 常规分离血清;留数滴加少量盐水试剂制5%红细胞盐水悬液;另取试管2支, 主侧加1滴受试者血清、献血者1滴悬液, 次侧加献血者1滴悬液、受试者1滴血清, 均摇匀;低速沉淀2 min后观察结果。
1.3 观察指标
抗体 (抗-D、抗-C、抗-c、抗-E、抗-e) 检验情况, ++++:最强凝集, +++:强凝集, -:无凝集;检验凝集细胞个数;观察组红细胞凝集消失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抗体检验情况
观察组抗-D、抗-C、抗-c、抗-E、抗-e阳性对照凝集强度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凝集细胞个数
观察组检验出14个 (18.42%) 凝集细胞, 对照组检验出2个 (2.63%) ,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观察组红细胞凝集消失情况
76例受试者中特异性凝集3 min内均无消失;非特异性凝集10 s内消失39例 (51.32%) , 20 s内消失37例 (48.68%) 。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3 讨论
红细胞血型抗体与器官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溶血性输血反应等关系密切, 所以临床输血对红细胞血型抗体检验重视程度日益增加[1]。根据本次研究结果, 观察组抗-D、抗-C等各抗体阳性对照凝集强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表明盐水法对于A、B、O等常规抗体外的其他抗体检验灵敏度较低, 这与Fisher1983年曾在实验中指出低凝聚胺法检验抗体的灵敏度比其他方法约高出2~250倍的结果具有一致性[2]。分析原因在于, 不完全抗体 (Ig G) 多产生于妊娠等免疫刺激过程, 红细胞血型抗原及其抗体经由低离子 (L、I、M) 致敏后, 加入带有正电荷的凝聚胺可以缩小红细胞间距而加速分子运动, 并促进完全抗体和IgG均与红细胞发生结合反应, 加之机械离子发挥作用, 从而有助于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状态[3]。另外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检验发现的凝集细胞数量多于对照组。究其原因在于, 盐水检验方法虽然简便、成本低, 但敏感度偏低即凝集需在相应抗原致敏后产生, 导致检验结果受到限制。同时本结果还显示, 观察组76例受试者中特异性凝集现象维持时间长于非特异性凝集, 推测其与低离子凝聚胺是高价阳离子季铵盐多聚物, 溶解后产生的正电荷能够中和红细胞膜表面唾液酸含有的负电荷, 与加悬浮液后抗体呈现不同致敏程度相关。
综上所述, 临床输血检验应用低离子凝聚胺技术简便快捷且灵敏度高, 能够有效检验常规血型外的其他抗体, 从而有利于减少溶血性输血反应事件, 提高输血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姚文娟, 周军, 杨均.微柱凝胶与凝聚胺在临床配血中的体会.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4 (14) :1946-1947.
[2]刘永霞.凝聚胺法与微柱凝胶法在临床配血中的应用比较.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21 (3) :266-267.
凝聚胺试验 篇5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
来自我院2008年3月至2010年12月住院申请临床输血患者10312例,年龄0~85岁,部份患者有输血史和多次妊娠史及单次肿瘤术后受血史。
1.2 仪器与试剂
凝聚胺试剂盒由珠海贝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Coombs微柱凝胶卡、低离子介质溶液、专用离心机、孵育器等为瑞士DiaMed公司产品;抗体筛选细胞为长春博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1.3 样本处理
采集受血者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抗凝静脉血液样本3mL,使用前对样本进行离心,确保血浆中无纤维蛋白凝块的干扰。
1.4 检测方法
1.4.1 微柱凝胶实验
使用前先将微柱凝胶卡离心,以防凝胶界面不整齐影响反应结果。取Ⅰ号、Ⅱ号、Ⅲ号1%抗筛细胞各50μL分别加到微柱孔中,并于相应孔中加入25μL受血者血浆,37℃孵育15min,离心10min后肉眼观察结果,游离于凝胶上面为阳性,沉于底部为阴性。
1.4.2 凝聚胺实验
取1滴(50μL)抗筛细胞与2滴(100μL)被检血清或血浆混合,快速加入0.6mL低离子介质(LIM)使之充分混匀,再加入2滴(100μL)凝聚胺,混合均匀,以3400r/min离心10s,弃上清液(残留约0.1mL),轻轻摇动试管,此时应能看到凝块,再加入2滴(100μL)悬浮液,并轻摇试管,迅速(1min内)肉眼观察结果。结果判断:如凝集散开,抗体筛检结果为阴性。凝集不散开,抗体筛检结果为阳性。
1.4.3
对上述两种实验筛查阳性者用谱细胞采用盐水法和抗人球蛋白法方法进行不规则抗体鉴定,根椐实验结果确定抗体的特异性。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for windows 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在所有16312例输血患者中,采用微柱凝胶法共检测出不规则抗体44例,阳性检出率为0.270%。其中男13例,女31例。即往输血史27例,多次妊娠受血者8例,肿瘤术后受血者4例。凝聚胺法共检测出不规则抗体38例,阳性检出率为0.233%。其中男12例,女26例。即往输血史26例,多次妊娠受血者8例,肿瘤术后受血者4例。
2.2 对44例不规则抗体筛选阳性标本,采用谱细胞经盐水法和抗人球蛋白球法对其抗体特异性进行鉴定。共检出自身抗体16例,同种特异性抗体28例。
2.3 微柱凝胶和凝聚胺两种方法检测不规则抗体比较结果见表1。χ2=0.44,两种方法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为临床输血选择一种既快速、准确又灵敏的不规则抗体筛查方法是保证临床输血安全的关键。随着输血检测技术的发展,各种新方法不断涌现,试剂灵敏度也在不断提高,使得血型鉴定误差引起的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显著减少,然而患者由于输血或妊娠产生的免疫抗体引起迟发性溶血反应却时有发生。尽管不规则抗体在国内正常人群中检出率仅为0.3%~2.0%,但如果不检测或者漏检对患者就有着致命危险[3]。因此有必要对临床输血和产前检查的方法进行合理评价,为各级医院、血站筛选特异性、灵敏度高、方便、快速的方法来检测不规则抗体。
微柱凝胶技术已经广泛用于输血医学中,建立在抗人球蛋白基础之上,即红细胞膜抗原与相应抗体在填充抗人球蛋白的凝胶介质中发生反应,未被致敏的红细胞能通过凝胶而沉在底部,而被相应抗体致敏的红细胞则不能通过凝胶,留在上层,显示阳性,此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但所需时间较长。微柱凝胶法易受纤维蛋白、红细胞凝块的影响。本文采用微柱凝胶法共检测出44例不规则抗体,其中肿瘤患者4例。这主要是由于肿瘤患者本身易产生高效价的冷凝集素,且红细胞上T、Tn类抗原易暴露,纤维蛋白升高,反复多次输注大量异体血液制品可产生红细胞及白细胞抗体,这些抗体易吸附在患者红细胞上[4,5]。
凝聚胺试验是在LIM下多聚季氨盐促使红细胞产生非特异性凝集反应,具有灵敏度高、价廉、快速、操作简便等优点,能检出IgM和Ig G抗体,但其在临床应用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对操作者要求较高,必须正确振摇细胞扣,严格按照规定时间判定结果[6]。部分凝聚胺阳性结果会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而减弱或消失,最大的缺点是对Kell系统抗体不够敏感,由于中国人K抗原频率低,抗-K极少,几乎为零,所以中国人交叉配血实验和不规则抗体检测可直接使用[7]。
本文采用凝聚胺方法检测出不规则抗体38例,检出率为0.233%,低于微柱凝胶(0.270%),表明利用微柱凝胶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其敏感性要略高于凝聚胺法,这与文献报道相一致[8]。经统计后发现,两法χ2=0.44,两种方法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微柱凝集法与凝聚胺法在进行受血者不规则抗体筛选和交叉配血时都具有很高的灵敏度,联合应用更能有效保证患者输血安全。
参考文献
[1]Watchko JF.Identification of neonates at risk for hazardoushyperbilirubinemia:emerging clinical insights[J].Pediatr ClinNoahAm,2009,56(3):671-687.
[2]Koelewijn JM,Vrijkotte TG,De Haas M,et a1.Risk factors for thepresence of non-rhesus D red blood cell antibodies in pregnancy[J].BJOG,2009,116(5):655-664.
[3]张晨光,张婧婧,庞桂芝,等.血型不规则抗体检测的方法学评价[J].检验医学,2010,25(12):929-933.
[4]张红梅.微柱凝胶法与凝聚胺法交叉配血结果的比较[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1,13(1):66-67.
[5]钟月华,陈荧,许瑞珺,等.肿瘤患者交叉配血不合原因分析及处理[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0,23(6):371-372.
[6]Liu F,Hu LH.Serum protein media are important factors in themanual hexadimethrine bromide(polybrene)test,experience inChina[J].Transfus Clin Biol,2005,12(1):34-37.
[7]Wang LL,Yang Y,Zhu ZY.Molecular Basis of K+in Chinese,Makingand Application of PCR-SSP Kit[J].J Clin Transfus Lab Med,2008,10(2):110-113.
凝聚胺试验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 年1 月~2013 年1 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夫妇血型不合的O型孕妇380 例为研究对象, 丈夫为A型者测IgG抗-A, 丈夫B型的测IgG抗-B, 丈夫AB型的同时测IgG抗-A和抗-B。 孕龄24~40 周;孕妇年龄21~40 岁。 采用凝聚胺法再次测定抗体效价, 为避免RH系统的干扰, 所选孕妇均为RHD阳性, 且不规则抗体筛检阴性。
其中按照ABO血型检测系统, 入选孕妇中首次妊娠者共计238 例, 既往有妊娠史包括流产史者共142 例; 按照孕妇年龄分为21 ~30 岁组 (126 例) 和>30~40 岁组 (254 例) 。
1.2 仪器
BASO血库专用离心机;DiaMed (达亚美) 凝胶卡专用孵育器和离心机。
1.3 试剂
0.01 mol/L二硫苏糖醇 (DTT) :取0.77 g DTT溶于500 mL生理盐水;DiaMed公司的2 号稀释液和Liss/Coombs凝胶卡;0.8%及5%的A型和B型红细胞悬液用献血员血液自制;上海血液生物医药公司的抗A抗B定型试剂、IgM抗D试剂、筛选细胞;珠海BASO公司凝聚胺试剂盒。
1.4 方法
1.4.1 微柱凝集法孕妇血清200 μL+0.01 mol/L的DTT溶液200 μL, 混匀后置37℃孵育30 min, 以破坏IgM类抗体。 另取洁净试管8 支, 编号1~8, 第1 管加达亚美2 号稀释液300 μL, 其余7 管各加稀释液200 μL。取孵育后血清100 μL加于第1 管, 混匀, 取出200 μL加入第2 管, 依次倍比稀释, 第8 管取出200 μL弃去。 这样1~8 管的稀释度分别是1∶8、1∶16、1∶32、1∶64、1∶128、1∶256、1∶512、1∶1024。 取出达亚美Liss/Coombs卡, 做好标记, 各孔加入0.8%的A型 (或B型) 红细胞悬液50 μL, 再分别加1~8 号管中不同稀释比的液体25 μL。将加好样的凝胶卡置于专用孵育器内, 37℃孵育15 min。将孵育好的凝胶卡置于专用离心机, 1000 r/min离心10 min。 判读结果:1~8 管的IgG抗-A (抗-B) 效价分别为8、16、32、64、128、256、512 和1024。
1.4.2 凝聚胺法取洁净小试管10 支, 编号1~10, 第1 管加0.01 mol/L的DTT溶液100 μL及孕妇血清100 μL, 混匀后37℃孵育30 min。 其余9 管各加等渗盐水100 μL。 从孵育后第1 管吸取100 μL加入第2管混匀, 吸取100 μL加入第3 管, 依次做倍比稀释, 第10 管取100 μL弃去。 各管分别加5%A型 (或B型) 红细胞悬液1 滴, 混匀, 各加低离子液 (LIM) 0.65 mL, 混匀, 各加凝聚胺 (Polybrene) 溶液2 滴, 混匀后3400 r/min离心10 s。 倒去上清液, 但不能沥干, 管底约需残留0.1 mL液体。轻轻摇动, 观察红细胞是否凝集, 若不凝集则实验失败。 最后滴加悬浮液 (resuspending) 2 滴, 轻摇试管, 观察凝集是否散开, 肉眼为不凝者需镜检核实。 以最高稀释度凝集管确定抗体效价, 1~10 管分别是2、4、8、16、32、64、128、256、512、1024。
1.4.3 血型鉴定ABO血型鉴定、RHD血型及不规则抗体筛检根据操作规程[2]。
2 结果
2.1 孕妇血清IgG-A或IgG-B抗体效价测定
在380 例ABO血型不合孕妇中, > 1 次妊娠孕妇检出IgG抗A (B) 效价≥ 1∶64 者比例[77.5% (110/142) ]多于1 次妊娠者[39.5% (94/238) ],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P < 0.01) ;年龄> 30~40 岁孕妇IgG抗A (B) 效价≥ 1:64 者[61.4% (156/254) ]多于21~30 岁孕妇[38.1% (48/126) ],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χ2=9.24, P < 0.01) 。 见表1。
2.2 两种检测方法在IgG抗A (B) 效价中的效率比较
380 例血型不合孕妇中, 微柱凝集法检测IgG抗A (B) 效价≥ 1∶64 者共352 例, IgG抗A (B) 效价< 1∶64者28 例, 凝聚胺法检测IgG抗A (B) 效价≥1∶64 者共302 例, < 1∶64 者78 例, 两者≥1∶64 者所占比例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87, P < 0.05) 。 见表2。
注:与凝聚胺法比较, *P < 0.05
3 讨论
HDN起源于胎儿从父亲方继承了母亲方所没有的红细胞抗原, 这些抗原可能受到来自母血的免疫抗体的攻击, 因为母体的IgG类抗体可以自由通过胎盘屏障, 使胎儿红细胞遭受破坏, 出现黄疸、水肿、肝脾肿大、贫血, 甚至死胎、新生儿死亡等溶血症状。 在所有抗体中, 只有IgG类抗体能够通过胎盘, 因此只有IgG才可能引发HDN。 造成ABO血型系统HDN的抗体主要是IgG抗-A和IgG抗-B, 这些抗体常常无需经过明显的免疫刺激就可“天然”存在于一些O型人体内, 所以O型孕妇第一胎就可能发生HDN, 这有别于Rh系统的HDN[3]。 IgG抗-A (B) 的浓度 (效价) 是影响ABO HDN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 一般认为抗体效价≥ 64 才可能造成HDN, 所以, 当母体抗体效价≥64 时, 发生HDN的可能性就较高了。当然, HDN的严重程度还受新生儿ABO抗原的强弱、 不同IgG亚类和胎盘功能等因素影响[4]。
凝聚胺 (polymatching) 法首先利用低离子介质降低溶液的离子强度, 减少红细胞周围的阳离子云, 促进血清中的抗体与红细胞相应抗原结合, 再加入带正电荷的高价阳离子多聚物一凝聚胺, 中和红细胞表面存在的大量负电荷, 缩短细胞间距, 形成可逆的非特异性聚集, 并使IgG型抗体能直接凝集红细胞。 加入中和液后, 仅由凝聚胺引起的非特异性聚集, 会因电荷中和而分散, 而由抗体介导的特异性凝集则不会散开[5]。 本试验是红细胞膜抗原与抗体在凝胶介质中发生的凝集反应, 通过具有分子筛作用的凝胶颗粒构成的胶体介质, 使游离红细胞和聚集红细胞得以分离。手工凝聚胺可用于不完全抗体的测定与鉴定及交叉配血。本法的特点是:灵敏度比抗球蛋白法高1~20倍, 速度快, 准确度高于酶试验[6]。 微柱凝集作为一项免疫学检测新技术, 是凝胶过滤技术和抗原抗体反应的结合,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作为常规性检测技术应用于临床[7], 由于凝胶颗粒具有分子筛作用, 抗原抗体反应后的红细胞通过离心经过微柱, 无IgG结合的红细胞穿过凝胶到达底部, 而红细胞上若有IgG抗体结合则会被凝胶中的抗IgG拉住, 红细胞被阻止在凝胶柱上层或中间。 本法有操作简便、结果准确、敏感性高、标本量少、易标准化等诸多优点[6]。 具体表现为:①简便。操作如同试管法及玻片法一样简单、方便, 样本不需要经过洗涤, 对阴性结果不需要确证实验, 适用于大量标本检测, 解决了抗球蛋白试验因程序复杂耗时较长而未能在临床常规应用的问题。多份检测标本一次离心即出结果, 有利于临床大量标本应用, 单份标本多项指标一次离心出结果, 简化了实验程序。②准确。结果清晰明确, 可重复性强, 将凝集结果从传统的显微镜下平面识别模式转换至卡式立体肉眼判断, 避免因经验不足对结果判断的影响。 ③敏感。 微柱凝集法对临床不完全抗体的检测敏感性恰到好处, 假阳性和假阴性率均低。④结果保存时间长。室温条件下, 试验结果即标本原始反应格局一般可保存数日至数周。其结果还可以拍照存档, 数据可以永久保存, 并可以远程传输, 甚至允许远程多方会诊。⑤标本用量少。其标本量仅为传统试管法的1/10~1/5, 尤其有利于新生儿及某些特殊血液病标本的检测。 ⑥标准化。 微柱凝集卡、检测试剂、专用离心机、判读仪及工作程序和结果判定均易于规范化、标准化。⑦安全。整个操作过程能够最大限度减少接触血液标本及病原微生物的机会, 减少医源性感染。但是, 微柱凝集技术也有其局限性, 由于需严格按照试剂盒操作规程操作, 使得工作人员的依赖性增大, 不利于专业技术的积累和提高。 微柱凝集检测系统是商业化产品, 因此其成本较传统的血清学试验 (如凝聚胺技术) 高出许多。微柱凝集抗人蛋白试验及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的本质是血凝试验, 这在理论上为制备抗原抗体包被的红细胞为指示红细胞, 以间接血凝试验来检测红细胞抗原抗体以外的其他血液细胞、肿瘤标志物、病原微生物, 以及机体其他可溶性抗原抗体, 如对药物抗体、自身抗体等的检测都提供了比传统血凝试验更加敏感、准确、简便的方法。所以说微柱凝集技术必将在临床医学各个领域有更为广阔的发展。
尽管凝聚胺法与微柱凝集法都是检测不完全抗体的敏感方法, 但本次比对发现, 在应用于IgG抗体效价方面, 微柱凝集法的敏感度远高于凝聚胺法, 绝大多数标本的结果相差1~2 个量级, 差异程度远高于其他研究结果[8,9,10,11]。 本研究结果中, 妊娠次数> 1 次的孕妇其产生IgG抗A (B) 效价≥ 1∶64 的比例高于仅有1 次妊娠者, 且>30~40 岁间的孕产妇其出现IgG抗A (B) 效价≥ 1∶64 者比例高于21~30 岁者, 说明高龄及有多次妊娠的产妇其出现ABO-HDN的概率较高, 临床上应尤其对符合上述特点的孕妇定期进行IgG抗A (B) 效价检查, 对IgG抗A (B) 效价≥ 1∶64 者及时采取相应预防及治疗手段。未发现两种方法的结果差异性在检测不同抗体 (抗-A与抗-B) 中有所不同。快速准确测定IgG抗体效价, 能在预测ABO HDN的发生及疾病程度上为临床提供有效的信息。临床上通常以效价64 作为有可能发生HDN的临界指标, 更为敏感的微柱凝集法能够更早发现孕妇IgG抗体的异常, 可尽早医学干预, 因而也具有更大的临床价值。鉴于传统的凝聚胺法与微柱凝集法灵敏度的较大差异, 测定的结果不具直接可比性, 建议实验室建立两种方法各自不同的参考值。
参考文献
[1]高峰.临床输血与检验[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109-117.
[2]叶应妩, 王毓三, 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246-262.
[3]Karagol BS, Zenciroglu A, Okumus N, et al.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 caused by irregular blood sub-group (kell, c, c, e, and e) incompatibilities:report of 106 cases at a tertiary-care centre[J].Am J Perinatol, 2012, 29 (6) :449-454.
[4]高峰.临床输血与检验[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109-111.
[5]龙华泉, 陈世豪, 张伟坚.凝聚胺法与微柱凝聚法检测不规则抗体的对比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3, 10 (1) :39-40.
[6]胡丽华.临床输血学检验[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52-55.
[7]Nathalang O, Chuansumrit A, Prayoonwiwat W, et al.Comparison between the conventional tube technique andthe gel technique in direct antiglohulin tests[J].Vox Sang, 1997, 72 (3) :169-171.
[8]祁琳, 温会燕, 林军.微柱凝胶法和凝聚胺法检测IgG抗体效价的比较[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 31 (1) :161-162.
[9]李惠玲, 廖小凤, 郭矿玲, 等.孕妇产前免疫性IgG抗体效价检测意义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 2011, 8 (20) :142-143.
【凝聚胺试验】推荐阅读:
涡流电凝聚-气浮-接触过滤组合工艺处理洗车废水的试验研究09-13
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12-02
【试验员培训】铁路试验工程师试验员理论试题C(2010年含答案)12-03
环模试验07-15
负荷试验07-16
定期试验07-19
物料试验07-22
刚度试验10-13
岩土试验10-15
旋转试验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