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彩画创作

2024-06-22

水彩画创作(通用11篇)

水彩画创作 篇1

在大多数绘画学习者的眼里, 写生和创作似乎是分离的。认为写生和创作相较而言, 似乎写来的容易些, 只需要面对大自然的人物景象, 配上大自然自身赋予的颜色, 描绘者只需“照搬”就行了;而创作总让人望而却步, 被认为是费神的、需要缜密思考和成熟的创作观念方可动笔才行。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一、水彩画写生也是水彩画创作的一种形式

写生为创作提供了永不枯竭的艺术灵感, 画家在自然中写生时面对千变万化的物象会保持一种新鲜感会不断的激发画家的创作灵感。在与自然或客观对象交流时, 画者能更加主动的感受自然, 体味生活, 从而挖掘生活中的美, 以轻松自如的心态作画, 画面上会使人感觉自然生动充满活力。

吴冠中先生改变了西方写生作品完全忠于客观对象的绘画方式, 在写生中不时变换角度和地点, 将不同的景物经过处理集中而产生超越客观对象的具有形式美的艺术效果。水彩艺术家黄铁山先生每次外出, 他都随身带着自己设计制作的水彩小画箱, 抓住一切时机观察写生, 随时用水彩记录自己眼前的景象和感受。他的创作便是从写生作品中演化而来的从对他的写生作品与创作的比较中, 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这一转化过程。这些细小的调整增强了画面的层次关系使作品更加丰富耐看, 充分的体现了他的审美情感。

黄铁山先生的水彩写生不在是简单的再现自然, /而是从视觉的直接接触景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对于几形体、色彩和空间等诸多艺术理念性的语言, 又在写生中融合心灵的感悟和在对表象朴实的捕捉中构成自己独到的表现力。他的创作不仅保留了写生作品的生动情趣而且对具体细节的刻画亦相当深入, 使写生与创作如此完美的结合起来。这种日积月累的长期直接写生, 使他对生活和艺术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在写生的过程中全身心的融入自然, 人境合一, 从而使其作品更具感染力。

二、创作得益于写生

第一, 素材的累积。

大量的写生练习, 正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 为创作表现埋下了伏笔。面对户外采景作画, 需冷静思考, 眼前的景是什么地方吸引了你, 激励你去表现。艺术来源于生活。画者首先必须热爱生活, 熟悉他所描绘的生活、对象, 作画才能得心应手。

第二, 表现技法运用。

国画中常讲“意在笔先”, 出自: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夫欲书者, 先干研墨, 凝神静思, 预想字形大小, 偃仰平直振动, 令筋脉相连, 意在笔前, 然后作字。”其含义是指:作画之前要具备成熟的构思、感性和理性思维的指导, 然后下笔。这是一种成熟的作画方式, 对于水彩学习也同样受用。“意在笔先”是为了让我们胸有成竹, 下笔在握。它是一个思考的过程, 也是作画的前提条件。不过话说回来, 水彩画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画种。因为水具有流动性, 所以造就了他的“与众不同”, 具有偶然性和必然性, 所以, “意在笔先”并非能控制的了整个画面, 有时候最终的画面效果也是“意在笔后”形成的。写生不仅能挖掘画家的视觉美感和独特的思维, 也能让画家逐步寻找到自己的艺术语言, 因此写生是画家成长的必由之路, 是画家形成艺术风格的最佳途径。概括成一句话就是:发现美、表现美和实现美。对生活有了丰富的积累后, 才能有艺术上的概括与浓缩。创作中有时看来是偶然的现象, 其实是一种必然的结果。

三、水彩画写生与水彩画创作之间的关系

水彩画创作与写生是相互促进、相互支撑、互为依据、相互影响的关系。水彩画写生是水彩画专业学生与水彩画家最先接触的水彩画创作的艺术训练过程, 然而水彩画创作并不是水彩画的终极目的。由于水彩画的写生性是自水彩画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存在的, 也可以说, 水彩画写生就是水彩画的主要创作形式之一。那么水彩画创作能力必定是在水彩画家大量写生、积累了艺术体验之后而逐渐得以增强的。通常当我们在水彩画创作上遇到瓶颈或者问题时, 想到的必定是通过相关的写生实践来获取创作的灵感与新思路。审美、技法是水彩创作的最重要的问题。在当下的高等美术教学中, 审美与技法训练是造就新时期画家的必修之课, 我们并不推崇只有思想没有行动能力的艺术家, 因此, 在高等美术教育中, 这两项重中之重是必须遵循的。因此, 这也印证了写生与创作之间相互增长、相互促进的关系。想从根本上使艺术创作上升一个层次, 那就必然要在写生与创作之间反复探索与实践, 体会其间相互影响与制约的微妙。

写生和创作是相互联系, 密不可分的。写生是联系艺术家与生活的桥梁, 只有在写生中才能不断获得新鲜的感受, 激发创作热情, 才能让作品更具生气与活力。面对神圣的大自然, 我们都是大自然的主人, 但她又主宰着我们, 当我们面对她时, 需要用心去交流。就像王肇民的静物, 不仅仅是静物;黄铁山的风景, 不仅仅是风景。我们要从自然中汲取创作的营养, 更进一步繁荣和发展中国水彩画。

水彩画创作 篇2

内容摘要:水彩画创作要在真正意义上振兴,需要大家正确认识水彩画的发展史,改变思想观念。在此基础上,水彩画创作还要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为创造性思维是衡量画家艺术修养和各个方面能力的重要环节。

关 键 词:水彩画 发展史 创作 创造性思维

水彩画在中国的历史不长,到目前为止也不过百余年时间,但由于该画种与中国含蓄潇洒的审美心理相吻合而很快落地生根。中国水彩画至今经历了几代画家的艰辛探索与努力,从而获得了现在多方并存、繁荣发展的局面。从目前中国水彩画创作作品展示的内容和画家创作心态来看,在艺术观念和创作行为上有四个方面的倾向:一是继承英国水彩画传统基础上不断拓展与创新。二是汲取中华艺术的精华,在创作的作品中有较强的民族文化意识和中国水墨画的表现形式。三是注重艺术本身的探究,作品内容和作品表达形式与手段有现代前卫的艺术创作倾向。四是纯粹的自我意识或浮躁的狂热创作倾向。近二十年中国水彩画的创作发展很快,但有许多画家把注意力放在了对水彩画单纯技法的研究上,沉迷于对水彩画技法所特有的明快、轻柔和流畅的玩味上,导致了水彩画创作中存在不理想的状况。多年来,中国水彩艺术作品是以小品形式出现的,很少有思想深刻、艺术感染力强的力作出现。久而久之,不少水彩画家也就自认为水彩画创作是以静物、风景和人物写生为主,谈及创作也是相对意义上的创作。由于这种思维的存在, 导致了一些奇怪现象,其一,认为水彩画不适合创作,不适合表现思想深刻的大型作品;其二,创作就是抄照片;其三,使越来越多的水彩画的初学者,陷入到技法的框框中,热衷于表现效果的处理。水彩画创作要摆脱这些奇怪现象,从真正意义上的振兴,笔者认为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正确认识水彩画的发展史, 改变思想观念; 二是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一、 正确认识水彩画的发展史

西洋近代水彩画始于16世纪。从德国绘画巨匠丢勒起,他善用水彩铺底,以水粉描绘的方法画动物、植物、风景;鲁本斯运用明暗法画水彩速写;伦勃朗在素描上画淡彩;18世纪和19世纪的法国画家德拉克洛瓦、西班牙的戈雅,也都用水彩画工具材料作过诗意浓郁的风景或肖像画等等。对这一时期的大师们从事水彩画的状态和作品作分析,就不难看出:(一)画水彩是业余性的,花费时间少;(二)画面内容多是速写性的风景、静物、肖像等,没有主题性创作,是为油画创作而作的草图;(三)用水彩画工具材料,表现油画创作所要的模拟效果;(四)画幅小;(五)轻视水彩画语言,重视油画语言,因此水彩画也未能在这一时期成为一个独立画种。

到19世纪,水彩画在英国成为一个真正独立的画种,得力于一批水彩画家的努力。他们认识到了水彩与众不同的艺术效果,同时在创作中对工具材料更新,形成了一套水彩画创作技法,使得水彩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涌现出了如泰纳、康斯泰勃尔、波宁顿等等―大批著名的水彩画家。但水彩画始终未能与油画平起平坐,当时的画家偏爱油画的审美价值和版画的经济价值而对水彩画存有偏见。这对水彩画的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以致在19世纪以后,虽然英国画水彩画的画家增多,但专注于画水彩画的画家却不多。许多画家从事油画、版画、壁画创作,兼画水彩画,难免会影响水彩画的艺术质量,表现为题材狭小,以风景为主,缺乏主题性创作,未能认识和发挥水彩画的社会作用。

水彩画仅是绘画手段中的一种形式,它的产生,以及它所具有的能量的大小是由人们在艺术实践或艺术生产中的能力大小所表现出来的。正确认识水彩画发展史,可以帮助我们明白,水彩画“小品论”的产生,是由于在某一阶段因人们对水彩画认识上的不足和偏差,及表现能力、创作能力上的缺乏所表现出的一种缺陷,断然归结为水彩画这种载体能量小,即片面认为水彩画只能画小品,不适合创作。事实上,用水彩来表现什么样的内容与题材、画多大、以什么风格,是由画家的创造性思维来决定的,而不是画种本身。因此从事水彩画创作应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二、 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纵观20世纪艺术发展的轨迹不难发现,各种艺术语言不再是以传统的、单一的艺术表达方式进行着。水彩这个画种也是一样,一个水彩画家如想在水彩画方面别开生面、推陈出新,就必须在技术与艺术创造性上下功夫。其艺术思维方式也要从画上拓展开来,从工具、材质、技巧、视觉审美上拓展开来,用创造性的眼光和思维去体验和分辨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中优秀的东西。对于水彩画创作,首先必须强调创造力的培养,而创造力的培养有赖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这里创造性思维指的是一种相对高级的人类心理活动,也是每个从事艺术创作的人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创造性思维可分为传统的自然思维和开放的辐射思维两种。

自然思维是遵循规律性的逻辑思维,在绘画中表现为对技能的训练。比如我们进行水彩创作,怎样将一个东西画真、画像,如何处理好一组画面的载体效果等等,这些问题同样需要我们思考。那么对这类问题思考,所涉及到的思维方式就是传统的自然思维方式,也是一种定式的思维。这种思维定式在水彩画创作中还表现为,以相同的思维套路及同样的观察方法在面对不同的对象,甚至是不同的创作题材时以同样的表现技法、同样的构图方式等去进行创作。 这种思维方法是以总结前人的或过去已有的直接经验中引伸出来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表现为人们对过去成功经验的反复应用。运用这种思维方式进行水彩画创作,偏重于一种稳定的审美趣味,表现为对既成技法的迷恋,不擅于对意外效果的驾驭,在思维和表现手法上经常落入俗套、缺乏新意。纵观近十几年的水彩画创作,其中不乏新颖与技艺精湛的作品,但普遍还存在着思维方式的局限性而影响到作品的艺术性的问题。不少水彩画家的作品缺乏创作的思维深度和艺术作品的表现力度。如:视野狭窄、题材雷同、手法单一、过于小品化,缺乏精神内涵等等,使得水彩画创作者陷入一个很不利的环境中。

对于水彩创作而言,开放的纵横辐射思维就是多视角、广视野的参与创作思维。它最大的特点是突破了传统自然思维方法的狭小视野,扩展了思维空间。我们进行水彩画创作的思维路径应该是多向性的、纵深性的,它应是打破常规的,甚至可以是怪异的,这种思维在水彩画创作中是非常积极而健康的。在水彩创作中开放的纵横辐射的思维方式,对突破“传统水彩”的面貌是十分有效的。它要求每一个水彩画创作者都站在艺术的高度去驾驭水彩画,要求摆脱既成技法的束缚,无限扩展思维广度和深度,以便能够获得更多的艺术表现内容和表现手法,并由此构成具有思想深度和题材、表现手法独特的画面。水彩画是一门独立的艺术画种,既然是画就必然会在题材、风格、形式、技法等方面,受到各种绘画艺术的影响;同时,它也必然会寻找这些绘画形式技能与水彩画的特性来作比较,从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和长处,只有这样才能加强水彩画的艺术趣味和绘画性。如油画的用色、构图、造型,特别是印象派绘画中有关光与色的应用,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还有中国画中有关笔法的应用、泼墨的艺术表现、用水的把握,以及画面留白的讲究等等,都与水彩有着相通之处,都可以借鉴并为我所用。各种艺术语言都是相通相融的,水彩也是一样,它的多种技法、风格与其他种种艺术语言、艺术流派的技法、审美要求都是相通共存和融洽的。艺术的这种生存状态,给水彩画创作提供了一个足够广阔、足够深远的发展空间,为水彩画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同时它也使得水彩画创作者,站在一个艺术的角度来审视和启示水彩画创作。水彩画创作涉及到艺术上的诸多问题,如创作者自身文化修养的高度、艺术风格的变化、创作手法的把握等等, 这些都有待于作者在创作中进行锤炼和充实。

综上所述,在水彩画创作中正确认识水彩画的发展史,改变思想观念,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创造性思维层次的高低是衡量画家艺术修养及各个方面能力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水彩艺术委员会编著《中国水彩》,第7期,广西美术出版社,12月

[2]莫里茨. 盖格夫著《艺术的意味》,华夏出版社,12月

水彩画创作 篇3

关键词:课程结构;学时分布;理念创新;教改方案

1 师范院校水彩画专业创作课程及学生作品存在问题

创作课程是美术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创作能力,师范院校创作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未来中小学教师的创新性教学能力。从近几年的大纲來看,水彩画创作课程在课程结构、学时分布、创作理念和受重视程度方面都不同程度存在不足,目前师范院校的绘画专业的基础教学和创作教学分为各自独立的两部分,创作课程集中在最后学期的毕业创作阶段。学生缺乏创作经验,加上临近毕业的各项事宜、就业压力无法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创作当中,因此创作教学的流程虽然没有问题,作品的质量却不理想。从历届学生的毕业作品来看,作品立意陈旧、形式单一,表现力、感染力和绘画性不足,缺乏精神文化内涵,没有达到应有的专业水准。虽然基础技能训练阶段也有关于特殊技法和材料研究性质的内容,因此创作教学流程虽然没有问题,但由于写生和创作缺乏过渡衔接,一些同学在写生阶段基础扎实表现很突出,最后的创作作品却不理想。此外,之前没有开设创作课程,学生也没养成以速写素描或水彩画的形式记录生活收集素材的习惯。大多把网络图片和照片作为搜集创作素材的唯一渠道,在使用时又因没有创作经验不能合理运用驾驭这些图像资料从中提取、组织和整合信息,被动的改造描摹照片,导致作品形式语言单一,缺乏表现力感染力和绘画性,最终流于照片化。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研究解决学生作品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找到水彩画创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拟定教改方案,最终实现提升该课程教学质量的目标

2 师范院校水彩画专业创作课程的教改设想

2.1 师范院校水彩画专业创作课程创作理念创新

国外高校关于绘画创作教学的教学目标是以开拓和培养学生的审美个性、创新精神以及增强其艺术判断力为目标,创作教学鼓励学生实践多种艺术媒介,画种间已没有明显界限,架上绘画的外延已经拓展至视觉艺术的范畴。创作就是实践学生艺术观念创新性表达的平台。相比之下水彩画在国内较油画和国画而言,尚属发展中的新增学科,因此在教学内容、课程结构、学时分布、创作理念及教学方法的研究上还不够深入成熟,学生创作作品因袭模仿痕迹较重,传统,尤其是创作教学,没有统一教材,各院校也没有形成可以相互借鉴的理论体系。另外关于水彩创作教学研究的相关文献资料也不多,虽然一些教学论文也提出高校创作教学存在的一些较为普遍问题,大多是观念性的论述,联系教学实践的具体措施较少,针对师范院校水彩画创作教学研究的资料几乎没有见到,更鲜见创新性较强的成功模板。因此水彩画在形式构成、画种语言、和作品的精神内涵创作理念方面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1)加强现代艺术概念下作品构成形式的研究。构成形式是作者传情达意的视觉图示,也是绘画形式感重要的表现形式,更是作品艺术水准高下的衡量标尺。不重视对画面构图形式的研究就是我们学生作品艺术语言苍白贫弱、形式感不足的主要原因。这一点我们可以向大师学习,王肇民先生把物象的结构美作为一种精神语言与坚实厚重的色彩结合在一起形成作品博大、恢宏的气势。陈海宁则善于构造有意味的形式。他用画面构成关系赋予那些普通物件内在的精神力量。陈朝生的静物追求理性的秩序感和平衡感,他通过形象结构和色彩结构来表达物象的内在精神。只有在具体特定的形式中,情感才能得到恰当的呈现,提高水彩画的艺术品位首先应该重视作品构图中的形式语言。

(2)深化水彩画画种本体语言和材料技法的创新研究。水分和色彩的运用是水彩画本体语言最重要的两个构成因素,其中水分的运用决定着画面关系的成败和作品的气韵生动与否。水分的控制运用没有太多的方法和捷径,只有通过不断的尝试,反复的实践才能掌握,这也是水彩画比其他画种更难入手的原因。水彩画的色彩表现研究不够是学生创作中的常见问题。在学生的创作作品中常常看到大量追求形似和物象表面的真实的写生色彩,作品习作化、照片化表现力不足。如果在创作过程中学生能够学会运用色彩的情感因素来表达作品的情感内涵,那么作品的绘画性和艺术感染力就不言而喻了。此外材料技法也是作品形式语言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新型材料的研究、特殊技法的运用可以加强水彩画的表现力,也使作品呈现出更加丰富的表达方式和视觉图式,为作品增加许多耐人寻味的材料美感。

(3)把握作品在时代地区文化背景、社会意识形态影响下的精神内涵的研究。作品的精神内涵是艺术创作的灵魂,也是艺术家追求的终极目标。学生的初期创作常常从模仿开始,模仿技法,模仿题材,也就不自觉的模仿了作品的立意和内涵,作品不是发自内心的由衷表达自然会显得苍白空洞无法动人。只有从孕育自己生命成长的环境中寻找话语才能做到真实、真诚,才能和欣赏者实现共情。每个生命个体和创作个体都随时代而生,与时代共生,聆听时代的气息和脉搏才能清醒的洞察自己。创作教学一定要引导学生创作从自己出发、从心出发、从孕育自己的社会时代和民族文化出发,创作更多内涵丰富情感真实的作品。

2.2 师范院校水彩画专业创作课程实践教学的创新设想

(1)通过调整课程结构实现创作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水彩画创作课程和写生课程的脱节现象是影响师范院校水彩画专业创作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写生和创作其实是专业教学过程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两方面,写生是训练学生掌握艺术造型规律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创作意图必要的技术手段;创作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技能表达自己艺术观点的能力。把两者生硬的割裂开来就导致学生写生时没有主观意识,创作时又在无奈的重复写生。这是影响创作作品质量很关键的因素。因此提升师范院校水彩画创作课程教学质量首先应适当调整水彩画专业的课程设置结构,在水彩画基础阶段的课时中加入一定比例的创作课程,通过每学期分阶段有针对性的创作训练让学生逐渐建立创作观念和创作思维,并和毕业创作课程顺利衔接。

(2)通过实现阶段性的教学目标循序渐进的提高学生的创作水平。创作课程首先应作一阶段的构成训练,画面构成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主观控制画面的能力,突破受制于客观现实的观察习惯和照相描摹的作画习惯。接下来进入写生型创作训练,要求学生以创作的方法思路写生,以课堂写生的形式实践画种的技法和材料研究。有了这个基础就可以开展命题创作的尝试,命题创作要求学生脱离课堂写生,从题材到表现形式给学生更多的选择。

3 小结

期望通过上述一系列关于水彩画创作课程的教改措施解决学生作品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得以实现提升师范院校水彩画专业创作课程教学质量的研究目标。

参考文献:

[1] 周江.水彩画研究[M].河北美术出版社,1999.

[2] 钟跃英.艺术创造力障碍的突破[M].上海画报出版社,2006.

论写生与水彩画创作 篇4

第一节研究的背景

在当下我们的许多水彩画普遍存在着作品缺少生活气息、缺乏激情、没有真实的感情流露、作品谈不上创意更没有艺术魅力可言。究其原因就是许多人不接触社会, 不深入生活, 闭门造车盲目的对着照片或者网络上下载的图片, 主观臆造或者直接照着图片复制。要解决这个问题采取写生的方法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方。

第二节写作的目的和意义

写生的最大魅力是将画者此时、此地、此情凝结到一幅画面中去, 停留在想要达到的那个点上使之永恒。写生更是训练观察能力和色彩表现能力的重要方法, 面对瞬息万变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 作者在高度激动与敏感的同时又要理性的面对画面的构图和色彩的搭配, 必须去选择、归纳、整体、概括地处理画面。写生对于艺术家内在的品质格局有很大的提升, 对于激活艺术生命, 改变苍白、概念、刻板等问题有很大的帮助。

第二章写生与水彩画创作

第一节关于写生

写生的本质

所谓“写生”第一种, 见景写生, 情景交融, 自然中景物给予我们感染与震撼有着强大的吸引力, 令我们非常激动, 兴笔一气呵成所画出来的作品, 是真实情感的流露。另一种, 为创作服务, 在作品主题的要求下到生活中寻找适合作品需要的景物、道具、形象等素材。我们所能知晓的历史上的艺术大师都拥有大量的写生作品, 这就证明了写生是艺术家得以进步的必要方式。

第二节关于水彩画创作

想要让艺术拥有更持久的生命力, 就应该坚持懂得从生活中去获取艺术创作的养料, 正所谓“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古人云:“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这里“外师造化”的实质就是指我们的创作应该依从客观世界中获取艺术创作的基本素材与创作灵感, 大自然的一景一物无疑是我们创作的源泉。

第三章写生与水彩画创作的关系

写生与创作是一种如螺旋般上升的互动递进关系。首先, 水彩艺术创作更多的是通过写生来实现, 它是对写生的一种精华提炼;其次, 写生的质量则直接关乎到水彩艺术创作学术价值的高低, 可以说它是水彩画创作的基础;然后, 水彩艺术在写生中往往能够将所看到的对象描绘得富有情感, 这种情感一方面是对象所自身带有的, 另一方面则是作者主观加入的情感意识。

第一节构建思路

思路是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的思想源泉, 一条清晰明确的思路决定艺术家能否创作出来有深度、有内涵的艺术佳作。而写生正是建构思路的重要手段, 通过写生, 不仅仅培养出更加系统的创作思路, 也会使绘画技法得到不断提高。

第二节水彩画创作是对于写生的一种提炼与升华

1、水彩画创作过程是在写生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的

艺术家在继承固有的优质积累之后, 就要善于整合和加以提炼, 从而促进水彩艺术的新超越, 通过在写生中逐渐培养出来的创新思维能力, 对大量现有积累进行结构重建, 发现新亮点, 发现新的表现方法, 发现新的社会题材, 最终将一些写生的积累改造成新的变化, 水彩画艺术也在这种变化中取得了新的发展。

2、水彩画创作与写生是一个有机体

有机体是指结构和功能上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各个部分组成的整体。水彩画创作与写生其实并不是相对孤立的, 而且一旦双方孤立, 无法取得应有的联系, 任何一方面都将无法取得实质性的进步。只有将水彩画创作和写生看作一对互补共生的有机体, 正确将两方面有效结合, 水彩画创作才能取得显著的进步。

第四章让写生辅助于水彩画艺术创作

写生如何更好的辅助于水彩画的创作?这是每一个热衷于水彩画的艺术家所需要正确认识的问题。抓住写生中的每个重要环节, 用心体验生活和培养敏锐的洞察力, 专注于培养创造性思维, 深入体悟水彩画的独特韵味, 把每一次写生都当成艺术创作。

第一节注重体验生活和培养敏锐的观察力

实地写生其实是一种很大的乐趣, 艺术家真正应该培养这种能够感受写生乐趣的习惯, 而这种习惯对于提高我们对生活的理解和形成敏锐的观察力具有很大的作用。我们在山水环绕的大自然中, 感受天地的灵气, 聆听万物的声音, 所描绘的对象也不再是局限于眼前的一景, 而是整个宇宙苍生的生命气息。用眼观察所看的景物, 用心联系景物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用手抓住景物最动人的时刻, 这才是写生的正确方法, 也是提升我们艺术思维和技法的最佳方法。真正的艺术家在面对大自然的时候必然是极为饥渴的, 这种饥渴感是一种强烈想把所看所想的景物记录下来的欲望, 这种情绪的冲动也只有在实地写生的时候才会发生。所以, 我们应当把握住每一个让我们产生情绪变化的机会, 抒发出自我的真实情感, 描绘出精彩的水彩写生作品。

第二节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

创新思维则是指人们在创造具有独创性成果的过程中, 对事物的认识活动。任何艺术形式只有通过不断的推陈出新才能保持长久的新鲜活力。创新思维的形成是一种综合性的发展结果, 这种综合性包括发散性思维、直觉性思维以及求知欲等等。艺术家在写生过程中, 既要富有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 也要具有基本的思维判断, 更要有强烈的求知探索的欲望, 三者激烈的碰撞出新颖的火花, 这样写生就达到了它应有的效用, 艺术家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宝贵的创新思维方式。创新思维的培养看似复杂, 其实也简单, 我们会看到, 往往勤于写生, 善于探索的艺术家更容易获得新颖的艺术创新思维。

结论

善于写生总结, 总结的最终目的还是在于发扬优点, 弥补缺点, 这样对于艺术家而言则是一次次新的跨越。画家要经常进行写生活动, 深入生活, 不断的拓展创新思维, 提高艺术修养, 丰富表现方法, 那么, 就能通过写生创作出优秀的水彩画作品。

摘要:本文通过绘画写生与水彩画创作的关系来阐述写生对于水彩画创作的影响。水彩画的写生在水彩画艺术创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自然与生活是艺术的源泉, 而写生的方式就是在源头上获取艺术的养分。通过写生不断的观察新的事物才能够培养个体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水彩画,写生,创造性思维,水彩画创作

参考文献

水彩画创作 篇5

肌理材料的创新研究肌理材料的创新研究。有以笔杆的笔头代刀刮划,有不同的画笔画刷的运用,有水彩纸张品质及水彩颜料质量使用,有拓印技法以及特殊媒介综合材料使用等等。用水彩笔的笔头来刮划,露出白纸形成白色形象,颜色半干时刮则线条含糊不清,颜色快干时刮则线条明确硬朗,这主要从水分和时间上把握。用笔头来刮划使画面有油画般的厚重,是很重要的技法之一,也是我创作经常用的方法;在干画法中,最好用狼豪笔、油画笔甚至油漆刷,这样效果更好。画面的特殊笔触、肌理和力度通过画刷而得到显现;不同克数的纸张吸水性与质地、品质有很大的区别。粗纹纸张的和细纹的纸张呈现的效果也不同。国产的颜料和进口颜料使用的效果也不同。也是在创作中经常探索使用的。丙烯颜料是最适合与水彩颜料混合使用的品种之一。先画丙烯后画水彩,水彩颜色则不能完全依附在上面,感觉有点类似在纸上轻轻涂上一层水蜡。反之如果先画水彩后面丙烯则结合自然、顺畅。丙烯颜料颗粒较水彩颜料粗糙,用时尽量用笔反复研磨。丙烯颜料和油调和时,效果近似油画,和水调和时则类似水彩;拓印技法是水彩画创作中最为常用的表现手段之一。有树叶拓印法,有塑料薄膜压痕等等。树叶拓印法,在选好所需形状纹理的叶子,先用水彩颜色把画面铺满,颜色不要调得太匀,水分要足,形成水色流畅的感觉,然后趁画面半干状态时在预定的位置压上树叶。塑料薄膜压痕,先在水彩纸上敷上各种颜色,色彩饱和度及浓度可适当高些,然后用手把塑料薄膜拧成一团,张开后形成自然的不规则的褶皱,在颜色半干时压在画面上,等干透后撕掉薄膜,画面形成很多不规则的折痕纹理。既有水彩画的透明感,又有综合版画的力量感,且制作方法简便。特殊媒介综合使用:例如,洗洁精、立德粉和白乳胶、酒精、硫酸纸、水性媒介剂等等的运用。2

不断探索尝试在创作中要不断尝试。材料的运用和实践要放在艺术的高度上来认识和尝试。水彩画技法的探索是在架上绘画的范畴之中,即平面的绘画探索之中。同时,技法的可能性和局限是相对的,水彩画本身就是限制,不能失去水彩的特性。通过改变材料或材料的用途来达到效果就是特殊技法,要保持水彩的特点,就要研究色、纸、水、笔、时间的特性。水彩创作要不断探索、不断发明、不断否定、不断超越……水彩画媒介和材料的不断创新,水彩纸张品质及水彩颜料质量的不断改进,人们审美眼光的进步及多元的视角需求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发展的空间和机遇。另一方面,水彩画家的觉醒和反叛,在对比中发现不足,在寻觅中找到差距,客观条件和主观意愿的默契,是当代水彩画发展的一个契机。任何技法的创新、发明和运用必须服从于画面风格的需要,就是说要融入画家的精神世界中与作品自然地交融,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而完全脱离画面的需要,纯粹为技法而技法的作品,将给人以虚假、造作与牵强之感。技法只能是绘画作品的依附。作品《亲情》在材料上,在受光的部分用立德粉和白乳胶做底,上色时透出层层特殊的肌理,是用笔也达不到的效果。作品通过深刻的主题,严谨的构图,写实的手法,含蓄的笔触,温馨的意境,和谐的色彩,舞台式的光线视觉效果和亲切的形象描绘生我养我的亲人。父亲母亲对我培养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当我长大成人,父母亲也白发满头,慢慢老去。岁月蹉跎,生命短暂。如果时光可以倒流,生命可以延续,那将是回报亲人最理想的愿望。小时候在祖父、祖母的呵护下度过快乐的时光,画中童年的记忆犹如在眼前,让人思绪万千、百感交集!水彩综合材料《亲情》邹继科3

肌理材料的观念创新观念的创新首先要在意识上创新。要解放思想,意识超前;要有自由思想,独立精神;要与时俱进,观点新颖。“创造的动力往往在于人的观念革新,观念的革新又在于個性解放。艺术观念的解放要有内心的自由,要有审视一切的批判精神和独立思考的品格,要具有艺术家的人格尊严、恪守心灵的诚信。”[1]在不同的技法,材料,媒介上创新以及吸收姐妹艺术和传统优秀文化的精华营养,创造新的艺术作品。作者的创新点是在原有水彩“乡土写实主义”创作基础上研究探索在装饰与形式、意象与写意、再现与表现的结合点创新。新农村,新发展观和自然生态是我论述乡土的关注点。“艺术的发展首先在于观念创新,‘可贵者胆,所要者魂。创造有中华民族精神、乡土情怀的当代艺术,需要创造性思维的拓展。水彩创造性必经具有艺术的独立性。要具有不断地自我否定的精神,具备由此及彼的跨越与综合能力,将表面无关的事物联系起来思考;透过事物的表层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扩大联想跨度和相关度,探索东方精神的意象境界及中国乡土情怀创作。”4

水彩画创作 篇6

时至今日, 后现代主义已将一套更为多重意蕴的坐标系统纳入日见式微的现代性背景中, 在消除、解构、重构的游戏中激发出更多元的可能性, 艺术亦以新的准则以及新的体验和观看方式存在着。拥有悠久历史渊源的水彩艺术, 也应该顺应社会和艺术自身发展的需要, 在中国的文化土壤中, 更健康快速地成长起来。而反观当下中国水彩画艺术却与当代艺术相去甚远。

长期以来很多艺术家都沉迷于“水色”与“玩味”之间, 很少思考水彩画到底该怎么画的问题。现代生活丰富多彩, 各种艺术形式都在寻找更契合这个时代的表现形式, 然而, 中国乃至世界的水彩画似乎都处在现当代艺术之外, 或难以融入其中, 使得水彩画的面貌没有太大的变化, 这是极不正常的, 是值得深思的。

现代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是以心灵的扭曲和精神的异化为代价的。因而现代艺术更多的应该关注人的心灵, 反映现代人的生活状态, 而非一味的注重传承, 忽视创新。培根说过:“艺术是开启感情领域的一种方法而不是图解物体。”他还说“一幅画应该是一个事件的再创造, 而不是对一个物体的说明。”当前, 中国水彩画还存在很多以“高妙娴熟”的技法为追求目标、创作过分依赖照片的艺术家, 他们缺乏对生活的深入体验, 缺乏对艺术本身的反思精神, 终日闭门造车, 在技法上是精进了不少, 画面是越来越完美了, 但是, 作品却缺乏感染力, 内容和形式显得陈旧和空洞, 这些都是有碍于水彩画发展的。

约翰·拉塞尔在《现代艺术的意义》一书中写道:“人们面对新的艺术, 而又对他不甚了解时, 便会感到气恼万分。我们不去正视我们不喜欢, 不了解和不信任的东西, 我们觉得受到了人身侮辱, 好像作为合乎情理、机灵、敏锐的人类, 我们的身份受到质疑。”这就是很多现代人面对新鲜事物的普遍反映, 人们害怕新的东西, 新就意味着陌生, 一种难以接受, 这种心理的恐惧不仅反映在艺术的受众身上, 同样, 也影响了艺术家的创作, 使得艺术家不敢去变, 因为变了就会失去既得的观众以及利益。但是, 假如这个世界上什么是可信的话, 那么它就是艺术, 真正的艺术帮助我们生存, 而不是为了别的原因。如果艺术不能正常的发展不能反映艺术家的真情实感, 那么这种艺术就不是真正的艺术, 是“伪艺术”, “伪艺术”不值得尊重的。创新是艺术发展之魂, 亦是水彩画艺术发展之魂。

二、当代语境下的水彩画创作观

当代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科技不断升级、各种文化观念不断更新和相互交融的年代, 在这个高度信息化的年代, 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 世界变得越来越近, 也许今天正在流行的某种趋势, 在明天就会变得过时或落后了。艺术也是如此, 在今天“人人都是艺术家”的背景下, 人人都可以玩艺术, 艺术的观念模糊化和泛化了, 人们的思想观念也趋向多元, 审美判断出现混乱, 在这种多元与复杂、解构与重构, 消解与交融的文化背景下, 我们要重新构建当代艺术的审美性。水彩艺术也是一样, 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顺应当代社会、当代文化的这一潮流, 水彩艺术家也应该更新观念, 跟随当代文化和当代艺术发展的步伐, 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发现自我、寻找自我、创造自我, 以“求真”的态度创作出形式多样和丰富多彩具有时代气息的作品。

1. 更新观念把握时代的脉搏

观念性是当代艺术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 不管是何种艺术、何种形式, 油画也好、国画也好、抽象艺术也好还是观念艺术等等, 重要的不是的画了什么, 怎么做的问题, 而是他为什么这样做, 表达的又是什么?这就是他的观念性, 水彩画也是这样, 艺术家关注的应该是“内心的需要”抛开对象的束缚。当下一些艺术家过分的依赖照片, 整个艺术的创作过程都是在无限的接近对象, 这种在对象奴役下的艺术, 抹杀了创作主体的主观性。当然, 我们并不排斥用照片进行辅助创作, 正如, 石冲利用照片进行创作一样, 在他的照片中, 拍摄照片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创作, 重要的不是他油画作品所呈现的图式, 而是, 艺术家借用了绘画这一媒介传递的一种对当下的一种思考、一种具有批判性的观念。拼贴艺术更是直接使用了照片, 但是却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如安迪·沃霍尔对于梦露的运用, 另外, 还有杜尚对于“蒙娜丽莎”的恶搞等等, 因此, 在这个过程中, 照片或对象没有错, 错的只是运用它的方式。

2. 关注当下走出传统的囹圄

我们提到当代艺术一般要提到装置艺术、行为艺术、大地艺术、新媒体艺术等, 但是有些绘画也有很强的当代性, 最近看到了刘晓东的近作, 他一直从事写实性绘画研究, 但是他关注的问题远比他的笔下所呈现的画面更有意义, 画家将画室直接搬到了室外在, 写生场地上临时搭建画室, 直接进行写生创作, 这些作品除了坚持了他一贯的写实技法外, 更多的是他对当前处于社会底层且被边缘化的人们的精神状态的思考。作品的复杂含义和在绘画形态上的令人震撼的强大的力量、作品充满人性的立场和高超的语言方式使每一个看到它们的人感动和不可忘记。而水彩艺术家却缺乏对现实生活的关注, 创作观念上局限于传统形式, 风景、静物较多, 人物尤其是反映当下人们生活状态的作品太少了。陈国庆先生就是一位多面手, 大家认识他的可能更多的是他笔下的水彩人体, 其实陈先生的创作面很广, 静物还有风景都画得很好, 而且是一位风格多变的艺术家, 近年来他创作了一批与他早期作品有明显区别的作品, 这些作品《静物》 (图一) 极具现代感和当代性, 在他的作品中看不到传统意义上的水彩规范, 画面强调的不是流光溢彩、清新华滋, 而是各种灰色层次在纸头上留下的“痕象”似有山水画般的错觉, 这种在色彩和造型上对水彩画传统观念的颠覆和叛离, 正是艺术家对水彩画本体语言的重新审视和反思, 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水彩画艺术语言, 丰富了水彩画的表达内涵。水彩画同样可以创作出具有时代感的作品, 关键是看你怎么做, 能不能迈开这一步。

参考文献

浅析水彩画的写生和创作 篇7

关键词:水彩画,民族文化,写生,创作

水彩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种进入画坛的几百年来, 它的发展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应用和逐渐完善, 这些都应归功于水彩前辈们不断的探索、发现、开拓、创造新的绘画艺术语言, 来扩大丰富水彩的艺术表现力的种类, 今天的水彩画已经成为一个包容力度很大的画种, 它拥有了更加丰富的艺术形式和语言, 用来表现我们当今时代丰富多彩的生活和日新月异的变化。

近年来, 随着我国水彩的大型画展的举办, 推动了水彩画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特别是水彩画十一界美展的成功举办, 调动了水彩画爱好者更加积极地投身水彩艺术领域, 为水彩画更加繁荣开拓了新的局面。在水彩画走向多元化、个性化的今天, 新的文化结构、思维方式、艺术语言给予我们更加广阔的表现空间, 要使水彩的这个画种具有更加旺盛的的生命力, 我们应该更加重视水彩画的发展, 特别是要加强以下三点:一通过深入生活来写生, 二创造独特的语言的绘画作品, 三加深写生和创作的联系。

一、通过深入生活来写生

水彩画需要大量的写生练习, 在大自然中画水彩, 有对自然的感受画出来的风景是生动的, 可以在画实物的过程中积累很多经验和教训, 来锻炼色彩的敏锐度, 现在有一些画家完全用照片取代了我们的眼睛, 失去了写生的生动性, 我们应该向自然学习, 保留自然景物的生动性, 然后把写生积累的素材运用到绘画作品当中, 因为对自然景物看多了、想多了、画多了, 也就把一些最美好的景物, 那些最精彩画面留在记忆最深处, 把它们运用到作品中去, 加强和丰富我们绘画的作品。

体验生活对于写生的益处是艺术家们的共识, 在画中存在的都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无一不是来源于生活, 脱离生活的艺术不可能存活, 艺术的生命永远是和生活紧密联系的, 有时我们收集到很多素材, 但这不能说我们深入生活了, 因为有了很多素材不能说明我们感受了生活, 有感受的和无感受体现在画面中是不同的, 某个事物的感受会引起画家的联想、构思、创作。所谓“体验”, 就是深入到实际生活中去, 去体会和感悟生活, 在生活中寻找灵感, 来给画家的绘画语言注入新的血液。

二、创造独特的语言的绘画作品

创造独特的绘画语言不是突如其来的, 需要长时间艰辛的努力和不断的尝试才能改变原有的绘画方法和概念, 它可以表现在许多方面, 如果我们发现了新的艺术表现形式、更加生动的构图、色彩运用得更加成熟, 把它运用到新的绘画中, 我们会发现更加开阔的艺术视野和丰富艺术语言。

要创作独特的作品, 首先要培养画家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品位, 画家个人素质的提高, 其创作的作品也有独特的魅力。左拉曾说:“绘画是透过作者的气质所见的自然”。通过观看画家的作品可以看见画家的修养、品位、情趣、爱好等。包括画家对社会的认识、人生的体验、时代的看法都会对作品产生深远的影响。画家的作品要想打动人的心灵, 画家必须有深入生活的体会、良好的思想品德、对绘画执着的激情、广博的知识修养、深厚的艺术品位, 还有水彩语言形式的掌握, 都是为创作打下好的基础的条件。

在绘画观念上, 我们应该具有独特的审美眼光, 不被世俗所牵绊。我们所学的知识不应该只局限于书本, 应开拓视野运用更多、更全的方法来表现新的思想观念。像怀斯把传统的蛋彩的技法应用在水彩艺术中, 来表现他熟悉的家乡和风土人情, 将所思、所想、所感融入到画中, 创造独特的写实性怀乡风格。还有一些画家使用“不透明色”和透明水彩合用, 来深化水彩的表现力, 他们毫不犹豫地拿起画刀向画纸剃去, 只因为想要达到理想的效果, 一切的绘画方法都是为最后的效果服务的, 无论用什么方法, 只要能达到最后的理想效果, 一切方法都是行得通的, 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表现艺术和创造艺术。

三、加深写生和创作的联系

创作中的形体色彩构成氛围环境, 以及人的情感和观念都是以客观存在为前提, 都是来源于生活, 因此写生是不可缺少的。但是在创作过程中, 有些情况是无法进行写生的, 比如说是寒东酷暑, 寒冷结冰的冬天, 高温难耐的夏天, 写生有的时候很难立刻表现事物, 照相机可以帮到一点忙, 但是最深刻的印象和鲜明生动的事物需要保留在记忆中, 把最为难得的新鲜感保留在画中。画家在可以动笔的时候立刻动笔来把印象最深刻的东西表现出来, 一般是回去之后立刻进行画面整理以及思考, 然后进行创作的。

创作起源于写生, 写生丰富了创作, 它们相互联系又相互补充, 而又相互影响。水彩画作品无论是写生还是创作, 但在其运用的观点、情感、意境和客观形式法则上是一致的, 一幅成功的水彩作品无论是写生的还是创作的, 都会给人留下深刻而又强烈的印象。我们应该为了创造更好的水彩画作品而努力着。中国的水彩画不过百余年, 水彩画在中国这片沃土上必定会开花结果, 有了中国五千年文化艺术的熏陶, 会使水彩画有更加广阔的艺术表现力。

参考文献

[1]赵云龙水彩风景技法画例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8年1月

[2]黄铁山全国水彩金奖画家谈技法广州美术出版社2001年8月

[3]白崇录世界名家——水彩人物画技法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1年5月

[4]戴小蛮风景如画——如画的观念与十九世纪英国水彩风景画2008年7月

[5]宋守宏水彩风景山东美术出版社1998年8月

具象人物水彩画创作的理念与实践 篇8

于2007年开始,我创作了一批以上世纪70年代的记忆为主题的系列作品《自行车》。选择那个时代具有典型性的物品——自行车,是希望能唤起人们心中对朴素、激情年代的历史记忆。在该系列的创作中,我采取了相对较大的画幅尺寸,运用竖长方形、两幅为一组的形式,力图突破水彩画一般情况下不能画大画的禁忌。作品的主体形象选取了生活中较具典型特征的少女形象,以朴素而又阳光为特点,运用较大的透视角度,以增强画面的视觉冲击力和整个画面的动感。为了增加作品的形式感及趣味性,我强化了阳光感和阳光下的投影所形成的光斑效果,希望赋予画面一些现代构成的元素。在作品中,我运用了一些现代交通符号,以暗示手法将“自行车”和“现代交通”标志这一对矛盾的物件呈现出来,意在赋予作品以一定的内涵和寓意,同时提醒人们对“现代生活方式”进行反思。

水,造就了水彩画的主要审美特征。在大幅水彩画的创作中,对水的控制与运用是技法运用的关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采取局部制作的方法,将画面分成几个区域分别制作,同时还要注意色彩的衔接。在实践中,这种方式带来的效果比较理想。为了保持水彩清新透明的特点和刻画的细致程度,我制作了完整的素描稿,尽量将问题解决在素描稿中,为下一步的深入刻画打下很好的基础。为了让主体形象与背景产生松紧对比,我在背景的制作上尽量画得轻松些,充分运用水流产生的水迹效果。在运用传统的干、湿画法的同时,为了增强画面的表现力,也运用喷壶来制造颗粒感,有的地方还采取了涂蜡手法,使画面呈现不规则的块状肌理。这些方法和手段在丰富水彩表现语言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视觉效果。

《自行车》系列的探索,为我在创作理念、技法运用、语言掌握等方面奠定了基础。2009年,我开始创作另一个以反映当代湘西苗族人文、自然为主体的《苗女》系列。我所工作和生活的湘西大地,有灿烂的民族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也存在着当下日益现代化的生活和城市扩张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碰撞,使地域文化在迅速地被边缘化。展示湘西民族文化状态,重建民族文化的自尊与自信,是我这组水彩作品的创作动机。

水彩画创作 篇9

1、在材料选择上的体现

材料是水彩画创作的基础,也是创作者个性表现的重要载体。在中国当代的水彩画创作中,很多创作者已经摆脱了水、水彩色和纸张的限制,为了获得更加创新的形式和内容,在材料选择上另辟蹊径,对多种新的材料进行了尝试,使得水彩画的艺术表现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丰富和扩展。如广东水彩画家黄增炎创作的《同心协力》,这部作品在第九届全国美展中获得了金奖。作品一个十分突出的特色就是在材料使用上的创新。为了表现出画面中的妇女们吃苦耐劳的精神,他使用了一种综合材料,通过反复涂抹使画面出现较粗的质地,获得一种厚重的效果,从而将岭南妇女的那种朴实和坚韧体现得淋漓尽致。湖南水彩画家砍勒十几年来一直运用玻卡水彩来创作,这种水彩画,不是画在纸上的,而是画在玻璃卡纸上,颜料涂在这种毫不吸水的材质上,就浓缩成滴。这时,画家将多余的颜色洗去,保留效果最好的部分,再涂第二遍、第三遍……每涂画一次,洗去一部分,保留理想的部分,如此反复,留下的色彩就有了很强的层次感和肌理效果。此外还有很多创作者,他们都在水彩画的材料选择上进行过尝试,而且获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显示出了他们的理想与才华,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2、在画面肌理上的体现

所谓画面肌理,就是画面上所呈现出来的组织纹理,是创作者创作手法、材料的选择和创作思想的集中体现。从文艺复兴开始,每隔一段时期,水彩画的肌理追求都会发生鲜明的变化,可谓是水彩画艺术发展的忠实见证。而在当代,在肌理效果上,更是体现出了一种鲜明的个性化追求。因为创作者的学习经历、绘画风格、性格气质等都不尽相同,所以呈现出了丰富多彩的艺术效果。如贺建国,他在肌理追求上明显表现出一种唯美化风格,他的《春来花满枝》中,采用了自然渗化的方法,将枝桠树叶那种密密麻麻的状态表现的惟妙惟肖,浑然天成。看似是不经意而为之,实际上包含着作者的心血,创作背后经历了无数次的实验。又如黄增炎的作品,他在肌理效果上追求一种流动之感,所以整个作品看上去十分具有朝气,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华纫秋先生的《山深林密》,是把画纸全部用水浸透,然后平铺在地板上,整个绘画过程,都始终保持画纸的湿润状态,以此获得画面的流动效果,在此基础上加入颜料,颜料的颗粒感和水色相融合,就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肌理效果。可以说,华纫秋是把中国传统的水墨画创作和水彩画创作融合在一起,不但获得了全新的肌理效果,而且也使水彩画的审美得到了充分的丰富。此外还有王维新等创作者,他们在意境追求上也都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同时也展现出了当代中国风景画家对民族文化传承的责任感。所以说,当代水彩画创作,已经把肌理看做是个性表现的重要追求。

3、在画面意境中的体现

意境是东方美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更是中国古诗词创作的重要追求,也是衡量一首诗词水平的重要标准。所谓“意”,是创作者在观察和体验生活后所形成的独特感受,所谓“境”,则是指具体景物和景象,两者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种主客观的交融和一个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中国当代水彩画创作,已经突破了水单纯作为媒介的限制,而是把水作为意境营造的重要工具。比如王绍波创作中一组水彩风景画,《雪乡》、《山乡》等,他在创作中刻意追求一种中国画的风格,采用了中国画中的常见的石绿、花清等色彩,让人一眼望去,分不清是中国画和水彩画,而中国画素来是以意境的追求著称的,从客观上形成了一种意境的审美体验。在此基础上,他又巧妙运用了水彩画水色和颜色形成的光色感,这是中国画艺术所不具备的,借助中国画,又利用水彩画的特点对其进行了突破和发展,体现出了作者的匠心独运。

4、在创作观方面的表现

从本质上来说,一门艺术的发展和创新,都是创作观的体现。有怎样的创作观,就有怎样的作品。从一个简单的例子中就可以看出,曾经在很长的一段时期里,水彩画都是一些小品,习作,难以和油画、中国画等比肩。但是近年来,这种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水彩画的画幅越来越大,所表现出的内容越来越深刻,已经成为了一种独立的、新的绘画形式,其背后就是一种创作观的发展。而今天,这种创作观有了更加多元化的体现。很多创作者十分注重艺术个性和个人风格的形成。有鸿篇巨制的人物肖像,也有光怪陆离的都是风光,还有清新唯美的田园春色,每一种风格都是对水彩画创作丰富,有效避免了千篇一律现象的出现,推动了中国水彩画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比如黄幸梅,作为一名女性水彩画家,我们能够从其作品中看到一种特有的女性气质。她的作品色彩斑斓,充满着灵动,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代表作品《午后》,就是如此,不会给人以一种眼前一亮的冲动,但是却吸引着观众情不自禁地看下去,直到被作品所感动。在谈及自己创作观的时候,她表示的自己曾经深受西方现代派的作品的影响,现代派那种用强烈色彩对比的手法,给了自己以很大的启示。同时又因为自己是学中国画出身,于是就尝试将两种艺术相融合,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创作风格。

综上所述,创作个性化现象的出现,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门艺术发展到较高阶段的表现。所以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值得充分肯定的。在文化多元发展的今天,人民群众审美水平不断地提高,也需要更多个性的艺术创作来满足审美需要。本文对中国水彩创作个性的表现和意义进行了分析,在对其充分肯定的同时,也应该对个性化一词的含义有本质的认识。任何形式的个性化创作,都应该是以符合水彩画艺术规律为基础的,都应该体现出一种对真、善、美的追求,只有对这两点的坚守,才能保证中国水彩画的个性创作,沿着一条健康的轨道发展。

参考文献

[1]贺建国.《水彩画技法新探》, 天津美术出版社.1998.

[2]庞水红.《水彩画的语言特性及民族风格》, 美术观察.2002.

[3]陈根雄.《中国水彩画对中国画艺术观念的借鉴》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论文.2006

水彩艺术创作的当代性分析 篇10

摘要:水彩艺术创作的题材和表现形式越来越多元化,给水彩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某种能量释放的契机,在中国水彩画取得进步的形势面前,我们还应该冷静地看到其中所存在的问题:水彩画创作需要能反映时代生活特征,具有精神内涵又独具个性的作品出现,在把握发展的进程中努力把水彩画的创作提高到观念意识的高度。

关键词:时代特征;语言拓展;个人风格

随着时代的发展,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冲撞,现代化和商业化带来了生活方式和生活情趣的多样化,带来了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和随之而来的审美趣味的个性主义,带来了中国人精神需要和精神创造活动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于是,中国绘画艺术有了多种多样的可能和需要,形成了当代中国艺术多元化、多层次选择的状态。在这样一个文化结构空前的多元时期,也给中国水彩画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但是,在中国水彩画取得进步的形势面前,我们还应该冷静地看到其发展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创作应反映时代特征

艺术创作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与艺术家个人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环境有关,它可以使我们对这个时代的文化性质做出判断。也就是说艺术不一定直接反映时代,但一定可以从艺术中感受到时代的气息。历代经典作品都与时代的现实生活,精神文化氛围,审美追求有着很深的内在联系,内含深厚的人文关怀意识,并触及到人性与心灵的层面。通过他们的作品可以体味到特定的历史语境和时代氛围,这也是经典之作所具有共同的内在联系。苏联当代水彩人物画的特点就是研究生活、反映时代。作者们从现实生活中发掘题材,表现当时的渔民、矿工、纺织女工、边远地区的劳动人民,在生活中获得创作的动机和激情,在创作实践中强调个人对生活的感受和对风格的探索,通过自己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揭示和表现自己的世界观和对现实生活的态度。美国水彩画家安德鲁,怀斯所描绘的主题都与他的生活有密切关系,以叙述故事的方式描绘美国乡间自然的风土人情,能够把自己的感想真正贯注于作品中,创造出富有真实而感人的艺术作品,勾起了现代美国人对拓荒时代与大自然为伍的生活的追忆与幻想。

不同时期,人们的精神面貌和社会环境都会有相应的变化,水彩画家在思想观念,审美观与价值观的体现上,应该适应新时代的变化及要求。如果在题材、形式技巧和观念方面没有创新,就不能表现变迁中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及新时代中社会各阶层的感情与欲望,也不能正视現实社会的人生情态。以敏锐的视觉去观察事物,并注重题材里面精神性的发掘与创造,创作主体与客观存在互相作用才能创作出具有一定深度、震撼人心的艺术形象,水彩画题材领域才会更加开阔,时代特征更加明确。

二、表现语言的拓展

艺术的发展已经逐步演变为相互影响、渗透和相互交融,艺术观念的更新,审美情感的变化及多元的视觉需求为水彩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挥空间,水彩语言的特征必然不断发生变化。创作主体对水彩语言的不断创新和对局限性的不断克服、超越,创造出具有原创性和独创性的水彩语言,拓宽水彩画的表现空间,赋予水彩画更多的表现内涵,加强广度和深度的研究,最大限度的发挥水彩画的潜能,才能使水彩作品更加丰富,更具个性,才能为中国水彩画注入更多的现代审美意识。

一些水彩画家致力于追求新颖技法,实验新的材料,努力改变水彩画技巧、画风较单调的状况,活跃了中国水彩画的创作,为开拓水彩画新的表现领域,拓展水彩画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力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但应清醒地认识到借鉴其他艺术只是一种手段,在吸取多种艺术观念的同时,应借鉴的是一种内在审美精神的融合,而非单纯的模仿或嫁接,否则会蒙蔽自己对艺术的真正理解,便不能为水彩艺术带来生机。

三、个人风格

历史上某一专业中有影响力的人物,不只是表明他的优秀,而是着重在他具有创发性的成就而成为时代的代表性人物。代表性一方面是指具备时代精神突出的特质,另一方面是个人特性所发出别人无可取代的艺术魅力。比如像奥地利画家席勒、英国画家透纳、美国画家怀斯等……他们的作品中都具有十分鲜明的个人意识,以及画家本人对人生独特的看法。艺术家自身的品格、气质修养的体现,才能真正让人感到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才能产生净化心灵的好作品。精妙的功夫是优秀画家必要条件的一部分,却不是一个真正艺术家充足的条件,如果没有开创新路的抱负,技巧、趣味都承袭前人,艺术中没有自己鲜活独特的人格,恰恰是艺术中最珍贵的“自我”的丧失。

水彩艺术家努力的方向应该是发挥自己的艺术个性,如果越过自己的艺术个性而去追求所谓的绘画的艺术性,这种艺术性则是空洞的。捕捉自然事物,传达共同愿望的时代已逐渐为表现艺术家个人独特的内心世界所取代,艺术家的世界观、人生观、审美情趣与画家的个性得到充分展现。艺术贵在个性,个人风格强烈的追求,个人独特思想感情的表现,正是现代水彩绘画所需要的觉醒。

四、结语

辅助材料效应于水彩画创作之启迪 篇11

一、辅助材料介入之水彩画本体语言的拓展

何谓绘画之本体语言?即该画种的物质材料特性决定的有别于其它画种的艺术语言。就水彩画艺术而言, “水彩, 其特点就在‘水’与‘彩’间。不发挥水之长处, 逊于油画和粉画之力;不发挥彩之优点, 便不成于水墨画之韵。水与彩之结合视为妙, 实乃水彩画之本体语言。

《周易》中提到了“水”, 认为“润万物者, 莫润乎水”;袁宏道也曾说过:“天下之至活者, 水也”。水彩画创作中的水, 其生命力犹如自然界中的水一样, 滋养在水彩画艺术中, 故而生机与活力因水而存在。或许先言“上善如水”“智者乐水”之影响, 或许水彩画与中国传统水墨画材料、工具之相似性, 中国的水彩画家更钟情于“水”之特性呈于纸面。水彩语言中“水”淋漓的特质为水彩画家们所推崇, 然水且不易人为控制。流动性、挥发性、气候等诸多客观因素, 都大大地提升了水彩画创作之难度。较之于水彩画基本材料而言, 辅助性材料中某些特性便有助画家创作, 从而把控其“水性”。鉴于“水”易流淌之特点, 留白处理在水彩画创作中便可例举, 留白处于画面的, 为隔绝水与颜色的交渗, 为形成一层不透水的薄膜, 可事先涂上留白液、凡士林或白色蜡笔等辅助材料。待绘画完成后, 这等材料可完全清除, 而不影响其画面最终效果。若写生于室外, 光线、温湿度等因素导致水易挥发、水彩颜料易干, 从而极大影响水彩画进展, 此时, 为减缓画作中水分蒸发的速度, 可放置阿拉伯树胶 (合理配比) 、水彩混合辅助剂等辅助材料介入水中;若于阴湿气候或在傍于湖海而作画, 空气中多水分而延缓画作干的时间, 此时若借以酒精注入水中, 画作则会在预期时间晾干。“千里之堤, 毁于蚁穴”, 此等问题与追求水彩“水”性语言的有着密切的关系, 若处之不妥则对创作影响甚大。

若言之“水”为水彩画创作之生命, 那“彩”便为水彩画创作生命之印痕。“透明”“半透明”成为水彩画创作中颜色的基本特征, 丰富多彩的画面效果也是通过异样颜色的兼糅、叠加与混合而成。水彩画的色之特性更是无与伦比的传达在明暗效果方面上, 戏剧性与趣味性由此而生。色彩追求的最高境界乃是“无色”。“无色”非颜色不存在, 而是表象看似简单无华, 实则耐人寻味, 丰富之极, 色彩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乃“无色”。真纯见于平淡之中, 纯粹现于“无色”之内, 的艺术本质便接近, 创作者、欣赏者的心灵便贴近。“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多色兼糅, 孕于一体。受水彩画工具材料的影响, 仅仅凭创作者精湛的技艺而将“彩”语言的独特魅力发挥到“无色”这一极致实为不易。创作者借助于辅助材料, 不仅可能改善某些颜色的纯度与明度, 还解决了多种颜色叠加、混合的问题, 同时扩充了色彩的种类, 这在追求水彩画语言极致的道路因辅助材料的运用而更迈进了一步。例举言之英国当代水彩画家约翰·雅德理 (John Yaroley) 的作品《卡勒梅尔, 马德里》《奶奶的帽子》中, 浓墨铺彩运用大胆, 绘作初时, 画面并未留白过多, 而是于创作终结, 沿主物体之边缘线使用白色树胶颜料勾勒, 营造阳光强烈之效, 且与阴影浓重的光影对比强烈至极。亮部借以水彩纸本身明度属性, 提高明度和增强对比度和的双重作用于白色的背景之中, 故而对水彩画之色与纸张, 就创作者本身之要求也颇为讲究。

二、辅助材料介入之水彩画多层物质性语言的延展

由水彩画面之整体风格而言, 受本体语言的圈束, 水彩特有的水韵、透亮等特征限制其发展, 使之水彩创作进入了以“优美”为代名词的审美范畴, 从而多以表现一些小型的风景、静物等常态作品而存在。艺术创作所处时代之前沿, 有时需剑走偏锋。看待毕加索当年发现手中的油画颜料已满足不了他的精神追求时, 为强化其作品的表现效果, 大胆地将沙子和其他材料介入作品之中, 来加厚油彩的做法, 另众多水彩艺术家跃于“甜美”的圈子, 剖析水彩本身的局限性, 为挖掘水彩画语言中“壮美”的因素而另辟蹊径。当下的水彩画家正努力借以辅助材料, 让手中的辅助材料通过精神体现, 与自我创作相吻合, 许多个性鲜明的艺术作品应运而生, 使得水彩在视觉领域的表现范围进一步拓展。如张克让的水彩作品《牧羊老人》, 巧妙地用食盐做效果, 斑驳的肌理充分体现了羊皮袄粗糙、陈旧与厚实的质感。“广派”水彩画家笔下陶器的绘制, 是用丙烯打底, 而后添加蛋黄和胶合剂于水彩颜料中再上色, 通过这些媒介来表达出土陶器质拙古朴的特点和自然剥落的痕迹。诸如此类作品, 已超越了传统水彩画的审美范畴, 画面整体形式意味较浓, 凝实、洒脱、厚重的“壮美”趣味十足蕴含其中, 极具感染力。英国水彩画家唐·法雷尔的作品, 以旧桌案来展现材料本身所特有的天趣之美, 其审美与表现风格一改过去人们对水彩的认识, 拓展了水彩画艺术的表现范畴、形式与手段, 并最终形成了一种新的审美视觉体系。

时过境迁, 辅助材料的出现于介入, 形成了多元化的发展态势, 打破了单一水彩画的样式。除了视觉领域外也拓展其他感知领域, 如水彩画辅助材料的色泽、质地与肌理的产生等特性使人由此产生共通感, 全面的诠释了艺术家的精神思想追求。

三、辅助材料的拓展之创作思想内涵的符合

在当下美术的进程中, 水彩绘画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 但作品的存在仍多以情趣小品的倾向而少有触动人的精神层面, 在水彩创作的过程中利用辅助材料, 除具体实施之外, 其运用之效则更应关注作品的精神负载和文化内涵。把握当代材料意识在绘画运用上的“度”为其关键, 抛弃传统, 屏蔽思想内涵的表达, 便偏颇甚极。部分画家在进行材料语言创新探索上, 徘徊在“知觉印象”浅薄的层面, 过分强调外在形象对视觉感官的刺激作用, 一味追求画面的视觉冲击力, 并非做工于如何提高作品本身的文化内涵和感化内心精神层面, 取悦于人的华丽表面、招揽的表现手段所形成的效果, 充斥在刻意经营的画面之中, 故而撞击欣赏者心灵实为难事。成熟的审美情操和专业观念为材料语言的创新与使用的基础, 切勿以固化的审美情操来衡段一切, 离奇材料与怪诞表现所形成的艺术作品来哗众取宠, 水彩画创作者应从高度思想、高尚情操驾驭到高品质的创作上, 不断追求创作思想的高度一致, 表达深刻的思想内涵。

水彩画创作是精神与物质相结合, 艺术家从不同之角度与范围, 借以不同的辅助材料表现多样的语言和效果介入到异样之题材中, 丰富了其作品艺术追求, 为当代水彩画拓宽了现有的风貌及审美取向。如若在把握辅助材料“度”的前提, 借鉴符合作品内涵的不同的媒材, 探寻其架上绘画综合的可能性, 是非常有建

室内艺术设计中绿色设计理念研究

赵朝旭 (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摘要: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 人们物质水平的日益提高, 室内设计中绿色与环保部分的设计理念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由于中国近几十年来工业化的不断发展, 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也随之遭到破坏, 这也使得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秉持绿色与环保的生活理念。当这种理念渗透到人们的衣食住行中时, 在室内装修方面, 人们更加偏爱于采用天然的装修材料和运用自然元素付诸于室内环境, 创造出具有自然、生态室内再现的装修风格。

关键词:艺术设计;绿色设计;环保;生态

一、新颖的绿色环保设计理念

1. 环保理念

如今的室内设计已经不是流于表面的简单化的装修, 而是一种更专业更系统的建筑设计的艺术。它不仅包含了从策划操作到装潢施工等一系列传统意义上的建筑学设计流程, 还蕴含了一种全新的设计理念, 即在装修设计中呈现出历史典故、文学绘画、信仰民俗等艺术文化氛围。在材料使用方面则又运用到经济学原理, 在色彩冷暖和光线明暗搭配方面则又运用到心理学知识。所以室内设计并不是一门简单的学问, 而是一门集合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装修艺术。而在装修施工中加入绿色环保的新理念, 就给室内设计赋予了亲近自然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新观念。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无疑给传统的室内设计注入了一股更有活力的新血。

2. 环保模式

绿色设计理念与传统室内设计理念的不同之处在于, 这种全新的设计理念崇尚节能与环保, 它以把用节能与环保的理念改善人们在生活中的行为模式作为设计过程中的核心思想。传统装修观念中, 把人们单方面的生活舒适与方便作为原则, 在这种理念下, 装修过程中不免对自然资源造成不必要的和过度的使用。这种浪费尤其体现在对树木和水资源的浪费, 而中国是个水资源和森林资源都相对贫瘠的国家, 当这种浪费呈现在宏观上是很可怕的。而绿色设计的理念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强调对能源跟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节约。这是人们在对日益匮乏的自然资源的珍视中产生的新型设计理念。

二、绿色环保设计的原则

为达到节能环保的设计目标, 设计师需要以科学严谨的心态, 在设计过程中遵守下列原则。

1.无害原则

所谓的无害原则就是指装修所使用的材料是否对人体和周围的环境造成伤害和污染。它体现在设计这在进行室内设计时对环境和人体负面影响的预估, 以及避免负面影响的措施和补救手段。

2.生态原则

绿色设计强调对能源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讲究自然资源的循环和节约。室内设计师在创作设计时应考虑到这些问题。自然资源的循环和可持续性是生态的体现, 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减少资源在使用过程中不必要的浪费, 以降低对自然环境的损害。譬如, 人们在生活中对水资源的二次利用。另外要尽可能地利用上某些装修材料的边角料, 降低对资源的浪费。使得室内从装修到使用的整个过程都秉持着环保生态的理念。

3. 节能原则设性意义的。

设计师应该把绿色设计理念的重心放在节约能源方面。随着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 全世界掌握高端科技的国家在节能方面的科技投入和研发所占总体科技产品研发的比例都越来越高。可持续的生态发展思想和节能低碳的生活模式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理念。而在室内设计中, 整体设计要突出绿色节约的特点, 让居住者在室内体验重归大自然的轻松感觉。

三、绿色植物在绿色设计理念中的作用

1.绿色植物的“蔓延”

如今的城市里, 无论家庭住宅还是提供各种服务的营业性场所都开始追求一股绿色田园风光的热潮。主要在设计中通过对绿色盆栽和盆景的运用, 使得到处刮起一股绿色风。包括插花和水景, 随处都浓缩着田园风格。对于这种设计风潮, 在古老的中国盆景艺术中就已经有所体现。

2.绿色植物的选择

对于室内设计中植物的选则, 应当以耐热、抗寒、耐旱、不喜欢光和体积小的植物为首选。诸如生长于热带地区的仙人球、仙人掌等沙漠植物。这类植物具有照料轻松, 生命力强的特点。还有生长于高原环境下的针叶植物, 如松柏等。这类植物具有耐寒的特点, 即便是在冬天也可以作为盆景展示出来。另外吊兰、水仙等喜阴的植物也是装点室内的很好选择。

四、室内绿色环保设计的艺术与科学

将艺术设计和科学技术糅合于一身, 谱成一曲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乐章, 是室内绿色设计的核心理念。绿色环保设计的理念综合了艺术领域的审美和科学方面的成果, 是人类建筑设计文明史上的一朵奇葩。如今的家电, 家具等生活用品在设计过程中都越来越加重了艺术方面的元素, 有着美轮美奂的外形。而着重装修风格的艺术性也是室内设计师们索要努力的方向。同时设计师们必须考虑到声音、光线、外形、色彩之间的搭配效果, 创造出集高效、美观于一体的室内环境。

绿色环保设计的理念, 不单是某个设计师或某个家庭的喜好, 它还关乎到对人类居住的整个自然环境的影响, 所以应该将绿色环保的理念普及到全社会中, 使得人人都具有节约能源, 保护生态的意识。因为只有一个绿色的社会环境, 才能创造出一个绿色的自然环境。也只有这么做, 绿色设计理念才能步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 而这也是人类对于自然母亲应尽的责任。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不仅是室内设计方面的成就, 更是21世纪的人类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 尊重生态环境的进步体现。

参考文献:

[1]李勇智, 王维丽.时装陈列的空间形态[J];东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7年03期.

[2]王朝钰.专卖店商品陈列方法探讨[J];消费导刊;2008年04期.

[3]毕砚红.展示设计中的形式美感[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26期.[4]邹娜.光与色在展示设计中的分析与应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作者简介:

赵朝旭, 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本科应届2009级, 现大四。

参考文献

[1].张元.油画教学·材料艺术工作室[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2].姚尔畅.绘画颜料与色彩指南[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4

[3].黄增炎.黄增炎赏珍集-就水彩画创作问题答[M].广东:岭南美术出版社, 2005.8

[4].蒋跃.东西方绘画的交汇-中国当代水彩画研究[M].第1版.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7

上一篇:用电功率下一篇:模拟负载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