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彩画特殊的表现技法(共4篇)
水彩画特殊的表现技法 篇1
在建筑表现中, 水彩渲染表现是一种传统的表现训练模式。在现今的建筑手绘表现现状中, 水彩表现往往采用快速的形式, 表现技法也被提炼、简化, 注重的是水彩特征技法和特性效果, 以突出效果为主。要成功的运用水彩表现建筑, 除了要有扎实的美术基础外, 还必须掌握水彩材料、水彩特性、水彩表现技法等方面的知识。
一、材料和工具
水彩颜料最常见的就是马利牌子的, 并且水彩颜料分为盒装的与散装的两种, 盒装的有六色的、十二色的、十八色的三种。一般十二色的就够用了。水彩渲染的用笔可以用水彩画笔, 可以用水彩笔, 也可以用中国画笔或一般的毛笔。型号上要包括大、中、小三种型号, 这样可以满足作画需要。一般在绘制大面积色域的时候选择大号笔, 比如渲染室外的天空, 及铺垫背景色等。再者甚至可以运用板刷涂刷。而刻画细节的时候可以选用中国画的狼毫笔, 因为这种笔含水量大, 还具有一定的弹性, 画起来很方便。水彩的用纸就是常见的水彩纸张, 尽量选用质量稍好的, 虽然价格要高一些, 但画出来的效果要好些, 尤其对于初学者对画纸的质量要求高些, 有利于更好的体会水与彩的表现。在选择上可以挑选比较粗糙的画纸, 吸水性能要好。而过于光滑的纸张由于吸水性差不适合画水彩画。现在常见的是保定水彩纸, 也可以购买国外的水彩纸, 当然价格要很贵。另外, 还要准备调色盒或调色碟、海绵、洗笔用的杯子等。现在好多画家也准备有留白液, 用来绘制花草树木的遮挡效果。
二、水彩表现的特点
1. 透明, 覆盖力弱是水彩的主要特点, 水分是水彩画的首要特性和要求。
初学者最常见的问题就是胆怯不善于结合水去对待画面。水彩是通过融水的多少去控制画面的色泽。由于它的覆盖力很弱, 因此不适合反复涂抹画面, 一般一个位置不要画3遍以上, 不然画面会缺乏透气感, 也就失去了水彩画的优势, 并且这样也会导致画面脏乱。
2. 不易进行大面积修改。
如果我们铺颜色时不小心把颜色铺错了, 比如:把亮部铺成了暗部色彩, 或留白的部分画成了重颜色, 那基本上没有什么补救的办法。如果我们进行清洗的话, 效果也不会太好, 最好弃之重画一张, 所以在作画过程中运用颜色的准确性很重要。
三、水彩表现建筑的方法与步骤
1. 分大面:在这一步中主要是把建筑物跟背景区分开, 这个步骤可以具体分为两部分。
诣之最的应是龚贤。清代是中国艺术的一个非凡的时期, 艺术长河, 造化弄人, 山水丛林,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登顶临巅, 千里之遥尽收眼底。
中国山水画, 是百花园中耀眼的奇葩。同样中国的山水画也离不开中国的书法, 点线组合, 肆意奔放, 那多姿的表现手法, 多变的旋律, 是我们感受到祖国的山川河流之广阔, 感受到华夏儿女五千年的文化底蕴之雄厚, 让我们有可能看到古人的聪明
第一步是铺底色。比如建筑物在光照下会有暖色调, 因此可以先用很淡的暖色对画面进行整体平涂, 这样画面会有和谐统一的效果。
第二步是把建筑物跟背景分开。采用深色天空或浅色天空与建筑物区别开, 运用退晕或平涂的画法达到理想效果。
2. 分小面:在这一步主要是分出前后空间的层次;分出材料的色彩;表现出光感;留出高光。分块进行渲染。
3. 绘制投影:
画面的投影可以增加画面的真实感。在绘制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水彩的水溶性与透明性的特点, 在表现上要注意整体感, 并结合实际适当表现投影的丰富层次, 及与周围环境色的关系。画面的投影也可以运用色彩的冷暖或退晕的变化与主体建筑形成鲜明对比, 使画面更加真实。在绘制投影时候可以把握以下要点:在绘制大面积的阴影的时候颜色可以适当淡些, 而在绘制小面积投影时候可以适当加深。
4. 深入绘制画面细节:
在这一阶段主要用来表现画面中各材料的质感, 充分抓住材料的特征与属性进行深入刻画。
5. 绘制画面配景:
如人物、车辆、树木等画面配景, 可以增加画面的氛围。在绘制过程中要有主有次, 有深入刻画的也要有一笔带过的, 切记不要面面俱到。面面俱到会使画面混乱, 可能会喧宾夺主。反而破坏了画面的整体感。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步:
第一步, 是绘制背景天空, 可以运用退晕的方法, 并且适当加点云彩增强画面变化。
第二步, 用浅色系画远处的树木, 并结合退晕的画法, 这样是为了体现出画面的大气透视效果, 增强真实感。
第三步, 用深色绘制近景树木植物。
第四步, 用明快的色彩点缀人物, 一定要加上投影。
四、常用技法与注意事项
水彩画常用技法有干画法、湿画法、干湿结合的画法。
水彩在快速表现中, 采用“点笔”方法。点笔是一种快速而又跳跃的用笔方式, 也是一种笔触形式。点笔不是用笔尖来表现, 而是用笔的侧峰着纸形成的类似点状的笔触。点状的笔触不能独立出现, 要相互融合, 点笔时偶然留下的空隙也是一种很有特色的效果。
水彩颜料的调和不是在调色盒上进行调配的, 而是利用毛笔着纸时借助水分来扩散融合的。
总之, 水彩是带有传统的性质高层次手绘表现形式, 在国外建筑、环境等设计行业的手绘表现领域中应用十分广泛, 居于主流地位。但在绘制上要求我们有一定的美术基础, 并要求我们通过大量的练习掌握水彩的特性和特征技法。
参考文献
[1]彭一刚.建筑绘画技法及表现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2]赵航.景观.建筑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
[3]赵国斌.景观设计.福建美术出版社.2006.
水彩画特殊的表现技法 篇2
关键词:树木;土石;风景;水彩画;表现技法
水彩画产生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画家以水为媒介,用毛笔调和轻胶性透明颜料在纸上作画,它最初是起源于“风土地形图”,18世纪地志学和制图术的发展对欧洲水彩画的形成产生了积极作用,经过众多画家的努力,水彩画的表现技法逐渐得以完善与成熟,发展为艺术的主流,提升到能够同油画相抗衡的地位。19世纪中叶以后,水彩画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传入我国至今已有二百多年。因其清新明快,灵动活泼,既具备写实绘画的应物像形,同时兼具畅神抒怀的写意功能而深受国人喜爱,并应用到教学训练之中。
水彩风景画是水彩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题材,同时也最能代表水彩画的绘画特点。水彩风景的重要特征就是注重写生,画家通过对光线、色彩、空气、景色的主观构造,从而构成新颖灵巧、色彩明亮、格调清新、用笔流畅的风景作品。风景水彩画包括的题材内容一般有山川树木、湖海泉溪、日月星云、建筑物和点景的人物、动物等元素,这其中以树木和土石为主要内容。树木山石的表现技法之丰富在古今中外的山水画和风景画中可谓玲琅满目、蔚为大观。作者试图梳理出可供参考学习的风格样式,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创作实践,总结出若干技法和步骤,供学习风景水彩画者参考研究。
一、中国山水画于风景画中可供学习借鉴的技法
中国的山水画之于水彩风景,可供借鉴处极多。尤其是山水画中的树、石题材,更是风格流派众多,历代名家辈出。从隋唐时期山水画发轫始,各种科目树的勾画铺陈,南、北方不同质地山石的皴擦点染,均有系统详尽的表现技法。中国画倡导的“计白当黑”、“水墨交融”、“一气呵成”均与水彩画的灵动鲜活的画风有暗合之处;针对树石,中国画提出的“石分三面、树分四枝”强调“阴阳相背”等正是暗指山石的黑白灰的构成关系和树枝前后左右的穿插原理;而所谓“疏能跑马、密不透风”则是强调树干、树叶和山石结体的繁简关系。历代画论、画谱和画家题跋中总结的不同树种树叶的双钩法、点法、没骨法;山石的皴法和设色法;乃至书法用笔中的中锋、侧锋、逆锋、散锋等至今影响着现代的画家。如宋代的李成和郭熙的传神写照、元代的赵孟頫、倪瓒、王蒙强调笔墨个性、明清时期的董其昌、四王、四僧等高度的符号化语言等等。西方自文艺复兴时期,德国著名的版画家、油画家丢勒就开始尝试创作水彩,之后的英国的康斯泰博,保罗·桑德比到美国的萨金特、怀斯均是一代大家。而油画中的丹枫白露画派、印象派、点彩派、巡回画派等流派所倡导的理念和风格同样给现代水彩风景画家无尽的启示。
二、水彩风景画中树的画法
树木花草在水彩风景画中往往起到烘托气氛、整合画面、掩映虚实、彰显主题的重要作用,甚至很多作品以树木为主题进行创作,因此,熟练掌握树木的画法、是水彩风景画画好的前题和关键。学习之初要秉持着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原则,从一棵树开始画起。要观察树的生长形态,尤其是从主干生发的分枝的前后穿插关系。一般可用小号水彩笔或毛笔由下向上依前后主次顺序描绘,画的过程中要考虑到树干树皮的质感和体量感,还要兼顾到被树叶花果遮挡的部分。树叶的用笔和用色要与树干有明显区别,常用方法有点叶法、钩叶法和钩点结合的方法,要是根据主次、前后来选择,树冠受光部分用色要注意明度和纯度,描绘的也要更精细,背光和后面的树叶则需概括,降低色彩的纯度,注意空间和色彩的科学有序。水份的运用同样要适度,要树根和枝干偏干画法,树叶则根据树种和画面需要选择湿画法或干湿结合法表现。用笔的过程中应根据树的生长态势和叶片的形态选择平涂、积色、撞色或是用侧锋擦,用散锋秃笔点出。
当一棵树的画法逐渐掌握后,则可练习两棵树、三棵树和树丛、树林的画法。这期间树与树的前后穿插、顾盼呼应、虚实冷暖可产生无穷的变化,要锻炼大胆落墨、细心收拾的画面掌控能力,尤其是在处理远处树林的时候,往往一笔下去一块颜色就代表一颗甚至数棵远树。庄稼 、农田 、花圃和杂草的画法同理,强调色彩的纯净和运笔的意趣,要精炼、概括、酣畅淋漓。
三、水彩风景画中山石的画法
在风景水彩画中,山石的表现多选择水份较少的干画法,运用赭石、熟褐、土黄、土红、棕色等矿物质颜料,表现出石块的体量和空间,运笔则以勾勒皴擦为主,以求质感坚硬结体结实坚固。由于石块这种不规则的多面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产生复杂而模糊的冷暖变化,所以天空,流水和树木花草等复杂的环境色对它的影响均需兼顾。积土为丘、积石成山,在掌握一块石头画法的基础上,就需要面对更为复杂的山水风光。我国地大物博,各个地域山川地貌的变化极大。一般来说,南方山势平缓,多土坡丘陵,植被丰富;北方多高山大壑,深谷幽涧,在画家笔下,就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当地面貌的表现技法。水彩风景画中,山石与树木在用笔和着色上要注意对比和统一。一般说来,山石凝重而稳固,用笔用色宜大胆概括、沉着厚重;树枝树叶轻快活泼,往往用色鲜明用笔轻快;而四季的更替、阴晴雨雪的变换,均要求画家随时随地调整颜色调子和水份变化。总之,山石树木在水彩风景画中是需要长期积累不断总结的重要主题 。
四、现代水彩风景画中树石表现技法的创新
随着科技进步,新绘画材料的产生,20世纪的水彩画已不再局限于透明水彩与不透明水彩两大范畴,只要能用水稀释作画的材料都包含在水彩画的领域之中,如压克力、透明水彩液、水彩铅笔等。针对树石的表现如刀刮法,针对画面中需要着意强调的细枝,如竹竿、柳条部分,可在画面干后调整时用美工刀刮出;蜡笔法则是利用腊与水色不相容的原理,先用蜡笔对山石或树的枝干进行描绘,然后在用水彩铺;吸洗法、喷水法更多的是在处理树叶与远山是所选择的常见方法;另外撒盐法、拓印法、油渍法等均能在画面中产生特殊的肌理。以上这些技法运用得当往往让作画的过程事半功倍、乐趣频出,会使山石树木产生独特的韵味。现代的水彩画艺术不但可以表现出具有清新、透明、湿润、流畅、欢快的效果,还可以达到浑厚、粗犷、劲拔等扣人心弦的境界。它善于汲取其他画种的有关技法和多种风格形式,不断丰富和发展水彩画艺术,保留并弘扬了水彩画在物质材料、形式语言、精神意蕴诸方面特有的艺术风貌。
以上文字是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和写生过程中积累的一些经验总结而成,水彩风景画是一门系统的艺术科目,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特殊的个性。在学习和创作阶段,一方面不断吸取传统绘画中优秀的理论和技法,同时要不断实践,勇于开拓创新,力争创作出无愧时代的水彩风景画作品。
【参考文献】
[1]史密斯.水彩风景画[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4
[2]潘非.色彩写生基础[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3]叶维.山水画技法举要[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1
水彩画特殊的表现技法 篇3
一、水彩画的用笔
在色彩风景写生课中, 除了把表现空间透视、把握整体色调、刻画花草树木和车马人物作为教学重点外, 刻画景物的笔触的运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水彩画的用笔吸取了中国画的毛笔, 国画中讲求“写”的优美情趣, 笔墨也要求饱满, 达到“有笔有墨”的灵活运用。中国画从笔中见真伪, 水彩画何曾不是如此?在很大程度上画作的功力取决于用笔。当然我们可以肯定的是水彩画的用笔没有中国画那样讲究、严谨。例如就握笔姿势而言, 既可以用持棒式 (画油画、水粉画的姿势) 、握笔式 (执铅笔的姿势) , 又可以使用拿毛笔的姿势, 这三种方法各有妙用, 其笔触效果也各具特色。根据具体情况怎么舒适怎么去拿。笔者认为如果画色块比较大的区域一般用持棒式, 画起来比较随意自如, 并且可以随时顾全大局;如果勾勒树干或线杆之类的小细节, 我们不妨采用握笔式或是拿毛笔的姿势, 这样水彩绘画技法才会发挥的游刃有余。
中国画中讲究笔尖、笔腹和笔根的作用和八面用笔之功。作画时运笔的方法是丰富多样的, 其表现力也是变幻万千的。不同的笔法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 笔下的点、线、都有其表达画面形象之功。
1. 若表现平面 (如墙体、地面) 时多用侧锋;
表现小柱面 (如远处树枝、线杆) 用中锋;转折面区域用露锋;过渡面区域用藏锋。并且注意要顺体面转折的势用笔。
2. 重而实的物体用笔重, 注意按;
轻而虚的物体用笔轻, 注意提。
3. 近处物体要干湿结合, 刻画详尽;
远处物体湿画为主, 用笔要简、要大, 力戒繁琐。
二、在不同光线照射下主要配景笔触与色彩的表现规律
在不同光线照射下景物的色彩各异, 其描绘景物的笔触也需要区别对待:
1. 晨, 早晨在太阳未出之前, 大地刚从黑暗中醒来, 由于露水和雾气较重, 整个对象显得较为偏冷, 朦胧。
作画时用调好足量水色, 用较大画笔饱蘸水色, 用侧锋自上至下, 自左至右画出;太阳出来以后, 天空会出现深红、橘红、橘黄、中黄、淡黄乃至白色, 景物的受光部分是偏浅的玫瑰色、淡黄一类的暖色, 背光部分是相对偏紫、蓝绿一类冷色。傍晚, 夕阳西下, 与日出现反, 全部的山川河流被抹上一层金黄, 景物的受光部分为淡的橘红, 橘黄色, 天空则常呈现亮的黄紫灰、黄绿灰一类的补色, 落日后, 所有景物逐渐变成紫青色、蓝黑色, 直至夜幕降临。表现晨曦和晚霞时可用夸张手法组织一两处较明亮的光色, 以表示其特有的气氛。
2. 晴天, 阳光的映射下, 景物的形体和轮廓变的清楚、明
确, 此时水量要适中, 采取以干画法侧锋用笔, 以求把物体轮廓清晰体现出来。光线越强, 物体的反光越明显, 可用湿接法一气呵成, 或者画完暗部后用侧锋洗出反光区域。早、中、晚的阳光是有差别的, 清晨的阳光在上午10点左右, 与下午4点以后的阳光偏暖, 中午呈亮白色, 反光强烈。影子偏蓝紫色, 色调主要倾向是黄白色或亮黄色。
3. 阴天, 由于阴天没有阳光的照射, 光源呈散射光, 景物的
受光面偏银灰、蓝灰一类的冷色, 其色泽浓重凝滞, 而背光与立面色度较重, 多呈紫褐、褐绿、赭绿等一类暖色, 反光不明显。由于光线比较暗, 所以整体画面水分可适当饱和一些, 表现出的景物可比晴天略显虚幻缥缈。
4. 雪景, 隆冬瑞雪, 质朴安详, 纯洁无暇, 此时一切景物都覆盖于积雪之下。
画家视线中的雪景常显现倾向性的冷灰色, 既成白色, 又成天空色和环境色。可先用湿画法画出整体效果及其柔软性。待干, 再以干画法画部分暗面补充其体积感。地面, 树林, 山岭上的雪色彩特别亮, 天空往往处于中间色阶, 如有阳光时雪的受光亮而暖, 投影由于受天光影响带一点蓝色。
5. 山, 画山时要注意符合自然规律, 注意裁减和取舍。
有阳光照射时山一般是受光暖, 背光冷。
远山、云雾中山、逆光山脉都显得模糊朦胧, 都要画的尽量概括, 简练。画时要用大笔触饱蘸水分侧锋画出整座山脉, 以湿画法为主, 待干再用干画法略画出几处山的叠加处或者其坡面脉络。中, 近景山轮廓清晰, 脉络分明, 表现时不要被参差不齐的树木或迂回的山路所迷惑, 上色前要先分清山的叠加前后关系, 可先把后面山峰采用湿画法大笔触与天空或其他背景衔接, 然后待干后把略靠前的山峰采用干画法与背景重叠。要依据山的起伏, 形态等特点作画。这样前山实, 后山虚, 营造出虚实结合的空间感。石, 要注意表现体积的感觉, 受光面呈亮的冷色, 背光成赭褐, 紫褐等一类的暖色。
6. 树, 树冠的色彩主要以普蓝、群青、橘黄、淡黄调出各异的绿。
受光面以粉绿、紫罗兰、钴蓝、湖蓝与其他颜色调和后所组成。要根据树的受光面与背光面的区别, 先用侧锋大笔触湿画法画出树的剪影, 略待干时以颤动的小笔触就叶形、长势敷色, 幼树或冬季的落叶树敷色淡薄, 茂盛的树冠可根据长势先后用干画法多画几层, 色彩尽量在不脱离主色调绿的基础上丰富一些, 比如粉绿, 淡绿, 黄绿, 青色, 土黄, 翠绿, 蓝紫色, 等等。然后画出树干, 近景的树用侧锋画干, 中锋勾枝, 远景的树直接用中锋勾枝干。最后用干画法做局部点缀, 并润饰色彩。画枯树时, 要合理安排疏密, 多采用干画法中锋蘸取少许颜色画出飞白的感觉以显树的苍劲感。近景的树画实些, 远处的树人为处理到背景里。
另外几个配景的表现方法:水, 一般要表现静态水和动态水, 可以依靠笔触的不同来区别。水往往受天光的影响, 波浪暗部色彩偏暖, 上午或下午阳光侧射时, 水面倾向较深的蓝紫色, 中午偏蓝灰色;天, 天空不要画的平涂一样, 应该有变化, 要表现出高深的空间感, 有时上部颜色深, 下部颜色浅, 有时上部颜色浅, 下部颜色深, 不能平涂成一样, 但差别不是太大;云, 画云时要注意表现云与天空的关系, 云有厚、薄、大、小、虚、实之分。
总之, 在画景物时尽量颜色不要太单一, 比如树是绿的, 不要仅平涂了事, 受光面可能是黄绿, 背光可能是绿里有蓝紫的深色。还有介于受光和背光的固有色, 是树的本色。
参考文献
[1]漆德琰.刘凤兰等.水彩[M].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2年版.
[2]漆德琰.水彩[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8年版.
设计专业中水彩表现技法教学探讨 篇4
关键词:基本问题,基本技法,特殊技法
水彩是造型艺术的基础学科之一, 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建筑效果图、珠宝手绘设计、插画、舞美设计等艺术设计门类常以水彩作为工具来表达与体现, 掌握水彩技法是设计者必备的能力。水彩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及鲜明独特的艺术特色, 常常被誉为绘画中的“抒情诗”和“轻音乐”, 其特有的艺术语言和审美价值在艺术领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它颜色透明绚丽, 笔意活泼轻快, 作画速度快慢有度, 收能精雕细琢, 物体形象、色彩表达准确到位, 放能寥寥数笔, 瞬间抓住那份感动, 在一张一弛中彰显其特有的韵致与魅力。这种表达上的直接性与画面效果的抒情性, 甚至于水性颜料水色交融、迷离多变的习性, 赋予了设计者无限的灵感, 在表达设计意图的同时, 实用性与艺术审美得以完美融合。
其实, 我们往往发现, 很多设计效果图中不见了水彩艺术的张力与感染力。设计者表达设计观点的时候, 水彩表现技法已经程式化为简单的勾线、平涂、晕染等, 失去了真实有感而发的激情与冲动, 效果图势必走入僵化、机械化。所以, 在学习水彩之始, 设计者在心中要确立一种艺术态度:手绘技法的水彩表现技法是一种艺术形式与风格, 并非简单的设计效果表现的固定模式。一幅优秀的设计效果图, 不是照片的逼真表现, 不是供业主参考的简单图解说明, 它是设计者创意的体现, 凝练了设计者高度的思想活动与审美判断。因此, 艺术设计专业水彩技法教学探讨对于培养艺术设计人才具有不容刻缓的现实意义。
一、解决水彩的基础问题
首先, 具备扎实的素描造型能力, 是学好水彩表现技法的重中之重。素描是基本之基本。水彩属于西画体系, 设计者所有的修养都在素描中显现出来。因水彩的特性是在简约中见丰富, 不着重强调作品中物象细微的体面关系, 而是把握画面的整体观, 但这并不表示在设计专业水彩学习中就可以轻视素描训练这一环节。有的设计作品在表现对象时表面化、概念化, 要么画得很细、很僵硬, 要么粗放, 不见内容, 这正是缺少了扎实的素描造型能力和深入刻划对象的能力。同时, 水彩润泽透明的特点, 不宜在画面的一个地方磨得太多, 否则会将之前的生动之处磨掉, 影响了最终的画面的灵动;也不能画错推翻重来, 这就要求学生能够准确、生动、快速地表达对象, 做到下笔时言之有物, 深入时锦上添花。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速写”训练加强学生对形体的概括及表现的深度。速写主要是以线条为勾勒描摹、塑造形体的造型语言, 线条是绘画艺术中最活跃的表现因素。如果铅笔或者钢笔速写加上简单的色彩关系, 在实践教学中可使学生避重就轻, 学以致用。此外需要强调的是, 水彩的用笔也是十分讲究的, 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来表现顿挫、枯润、虚实的韵致, 只有将这些对比统一关系在一幅水彩中处理得当了, 才会有丰富耐看的效果。这更要求具有深厚的素描功底。总之, 水彩技法要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素描水平的提高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其次, 提高学生色彩表现的能力和色彩表现的个性化, 强化色彩意识, 提高色彩修养。通过对客观色彩的观察, 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的主观色彩表现, 是水彩艺术走向完整的关键一步, 是实现超越客观自然的审美状态, 而更接近水彩艺术的决定性一步。
在教学中, 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学生色彩训练。1.色彩的运用, 要注重凸显水彩艺术的色彩特征。水彩技法中的色彩表现应该具有通透润泽的特点。水彩以水调色及颜色透明性, 水和色的相互撞击和渗透形成的变化, 以及多次叠加后产生的透明、润泽的美感, 是水彩不为其他画种所能代替的, 是水彩独有的艺术魅力, 是拓展水彩色彩语言时不可丧失的依据与关键。只有将色彩与水分的多少、时间的拿捏以及各种水彩技巧结合一起考虑, 才有可能有比较理想的作品。2.色彩是塑造形体的主要表现语言。用色彩的冷与暖、浓与淡、鲜与灰等对比关系塑造物体及空间关系, 颜色明朗丰富, 形体严密结实。在实践中避免作品色调整体看上去比较灰涩, 色感较弱, 鲜明性和饱和度不够等。很多学生甚至用减弱色彩感取得画面的协调, 这种做法不可取。我们可以向英国古典水彩画学习表现局部色彩的微妙变化, 从野兽派、表现主义的色彩语言中得到加强色彩的强度方面的启迪, 以此总结积累色彩造型表现方法。3.强调色彩的主观和感性表达, 提高色彩修养, 建立色彩意识。色彩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 较高的色彩修养与色彩意识需要系统的训练。色彩的形式美感的建立是在打破旧的秩序之上的, 在较高的色彩修养为前提下, 以更加主观、主动的色彩意识重构画面, 使画面具有更高的作品性。比如日本著名画家东山魁一的水彩作品就以其强烈主观的色彩闻名于世。每个学生对色彩的感受是不同的, 应鼓励他们忠于自己的感受, 勇于表达自己对色彩的独特追求, 使色彩具有强大的生命和力量。
二、掌握水彩基本技法
水彩技法的丰富性是水彩的最大特点之一。其中, “水”是水彩画的关键所在。“水是水彩神助的精灵 (平龙语) ”, 水彩画的精妙之处在于用水。我们所谈的水彩画技法, 主要也是指如何掌握水分, 发挥水色变化的特点而言的。
“水味”十足及色彩的丰富斑斓, 既可以表现出细腻层次, 又可以水色迷离。所以, 一张好的水彩画用色看起来好像并不复杂, 但却给人感觉色彩很丰富, 实际上这里面包括用水和色结合的诸多因素而产生的效果。水的流动、沉浸、渗化、冲洗、水色冲挂等变化是在我们控制之下的, 往往又产生某些意料之外的效果, 具有自然天成的肌理和画意, 令人惊喜不已, 沉迷其中, 流连忘返。其一, 水彩画靠的是水的“溶解”与“稀释”, 水分掌握的好坏, 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水彩画的成败。用水过多则色稀形散, 用水过少则色稠形焦。比如在画第一遍大关系时, 让纸张保持一定的湿润度, 可用海绵把纸面或者纸背打湿。然后调色时笔上色彩要饱和, 水分不宜过多, 笔上的水多了在湿润的纸上很容易走形。其二, 好的水彩效果图都是“分秒必争”完成的, 把握好时间差, 对作品的成功也至关重要。在创作过程中下笔要“快、准、狠”, 掌握时机, 眼疾手快, 迅速捕捉瞬间渗化的效果。这就要求学生熟练地驾驭画纸、颜料、水分和时间等因素, 而且要能因势利导地处理种种水色交融的偶然效果, 做到胸有成竹, 随机应变。不管是用水调色, 还是用水做肌理, 用水之道单凭口传心授是不够的, 需要学生反复练习, 熟能生巧。有人称水彩作画过程是一个“戏水”的过程, 甚为形象。
其次, 水彩基本技法包括干画法、湿画法、干湿结合画法等。干画法是待第一遍色干后画第二遍色, 待第二遍色干了再加第三遍色, 层层叠加, 不求色的渗透。干画法利用水彩颜料透明的特性, 颜色层叠, 笔痕明显, 色彩较之直接调和的色彩多了一份含蓄与微妙, 同时层层深入有利于充分地塑造形体及表现细腻的色彩层次, 适合深入刻划物象。湿画法是将画纸打湿或在前面色层未干时, 再次叠加涂色、晕化或连接, 利用水分的流动渗化取得丰富视觉效果的方法, 适合表现云雾、远景以及物象暗部、阴影等。湿画法对水分及笔触的要求较为讲究, 是水彩水色融合、渗透、流动产生幻化多变效果的表现。通过对色彩的调配、透叠、晕染、接染等技法运用, 使画面色彩在交错与混合中产生明暗对比、冷暖对比、虚实对比、厚薄对比等。在水彩绘制过程中, 大多干画法和湿画法交替使用, 常中有变, 变中有常, 在变化中寻找多样丰富, 在区别中寻找和谐一律, 在水的流动与渗透过程中光波清晰、交相辉映, 从而构成水彩艺术的审美效果。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反复练习、总结教训、积累经验, 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精神。水彩的意境源于生活, 引导学生用心体验水彩魅力, 通过形与色的形式加以再现和升华, 是作者讴歌生命的意义与生活的美好, 蕴藏着对美无尽的追求和人格魅力。
三、训练水彩特殊技法
特殊技法的探索与发现是追求个性化语言的良好途径之一。所谓特殊技法, 就是区别于传统技法的新的表现手法, 具有一定程度的偶然性, 但又是在可控范围内的。水彩材质的介质特性导致的偶然性和肌理特性是水彩艺术的丰富表现形式。传统技法与特殊技法相辅相成, 特殊技法是传统技法的补充与丰富, 是水彩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肌理美感作为水彩表现技法的重要部分, 是创作过程中发自艺术情怀的本性弘扬, 具有了相对独立的审美意义。在教学实践中, 要求学生做专项的特殊技法训练, 其目的为丰富造型语言与表现形式, 更好地表达设计意图和画面效果。
水彩特殊技法有刀刮法、喷水法、点提法、撒盐法、洗涤法、沉淀法等, 结合水色的流动往往会产生某些意料之外却又自然天成的审美效果, 是传统技法难以达到的“自然而然”的形式语言。设计效果图最终是为表达设计者设计意图, 是实用与艺术的结合, 是审美艺术情趣和个人思想情感的的升华。从这个角度看, 艺术作品对媒体介质性能的挖掘、开拓以及利用是其艺术风格的表现基础。例如张英洪《陶颂》作品, 作者运用加油这种特殊介质, 产生的水油分离的肌理效果, 模仿古陶表面斑驳肌理的效果。在调色时加入少许油, 水和油既不能完全分离又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产生水色迷离、斑斑驳驳的肌理感, 在视觉上生动表现了古陶本身表面肌理的式样。水油混合的特殊技法的运用, 使画面有了个性的造型语言形式和美学特征。水彩多种技法的综合运用产生特殊的视觉效果, 同样可以使作者获得表现的自由, 实现作者的创作愿望。在学习过程中需特别强调, 特殊技法表现的肌理效果, 是创作一种远离人们视觉习惯的表面效果, 达成求新求异之目的, 这与水色交融产生的特殊效果是有区别的。只有理性地认识特殊技法, 不刻意去追逐它, 才可能驾驭它为我所用。绘画的技法终究不是创作的真实目的, 它是为表现内容服务的。设计者家只有熟练地掌握了水彩表现技法, 并能随心所欲、自然而然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才能接近“无法而法乃为至法”的最高境界。
特殊技法的形式美感当随时代精神、审美观念的发展而发展, 既不墨守陈规, 又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实质性突破, 建立符合时代精神的现代美感。特殊技法的创新不要止于表面层次的花样翻新, 而是要通过自己内心体验表现出一种升华和超越。如果不是为了作品主旨的表现, 仅仅为了形式而形式, 反而成为了干扰。水彩艺术的形式语言是极其丰富的, 坚持创新与实践, 探究水彩艺术表现的语言形式, 有利于促进艺术设计专业水彩技法的丰富与发展。古人有“若要有成, 废画三千”之说, 国画大师李可染甚至刻出一方“废画三千”、“七十二难”的印章。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 没有捷径可走, 只有下得了苦功, 再不断的实践中经历一次次的否定再否定, 经历一次次的失败与挫折, 才会获得最后的成功。
作为创作媒介的技法也始终作为创作意图的载体而出现。一幅成功的设计效果图, 是设计者思想情感的集中反映, 它展现着设计者的艺术个性和激扬的创意, 是用自己独有的艺术语言进行的艺术创作, 是用各种表现形式表达主体的世界。因此, 作为水彩综合的表现技法始终为反映作者个性语言与思想创意而服务, 是思想和情感的升华。无论设计者用什么水彩语言表达方式, 都是用心去聆听生活、感受生命, 而后用水与彩的语言表达而成的一种艺术形式。艺术本质是被触动了的情, 是诗化了的意, 是感情深化的产物, 是自然和生活的“再现”。只有深刻地认识到水彩技法之表现实为主体所感所思之本质, 并熟练掌握水彩技法之基本技法及特殊技法, 才能创作出有血有肉有灵魂的设计作品。
参考文献
[1]袁振藻.中国水彩画史[M].上海画报出版社.
[2]周济祥.绘画技法与肌理[M].湖南美术出版社.
【水彩画特殊的表现技法】推荐阅读:
水彩画表现技法09-11
华南泉州美术培训学校介绍:水彩画的七种特殊绘画技法11-06
水彩画技法教案07-09
水彩画的艺术表现06-07
水彩画的情感表现12-17
水彩表现08-17
水彩画的发展09-04
海南水彩画的地域特色07-26
建筑院校的水彩画教学09-21
水彩画的中国化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