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岩彩画色彩研究论文(共3篇)
现代岩彩画色彩研究论文 篇1
【摘要】现代岩彩画打破传统绘画用色相对单调的局面,以丰富的色彩作为画面的主色调,借助各种不同材质的特性,探索各种新奇的表现手法,使得现代岩彩画在社会上得到广大艺术家的厚爱,在其色彩运用上出现许多令人惊叹的佳作,充满了神秘的面纱,本文将从现代岩彩画的几个特征进行阐述,希望现代岩彩画在中国绘画艺术中勃发生机,再创璀璨与辉煌。
【关键词】岩彩画:色彩;自然性:装饰性:平面性;统一性“岩彩指的是岩石的色彩,岩彩画则是指用五彩的岩石磨成粉或细颗粒,用胶调和之后,绘制在纸、板、金属、麻布等物质材质上绘画的作品。”——胡明哲。早在三万年前,在西班牙阿尔塔米拉岩画中发现了神秘的公牛,也许是远古人类随意选取身边之物做颜料,而这些材料使他们的神秘精神延续了几万年。在中国,著名的敦煌、永乐宫、克孜尔、麦积山等石窟,在其天顶、四壁运用了岩石色彩绘制了丰富的壁画,经过了上千年的兵荒马乱之后,依旧光彩照人,强烈而浓郁,抽象而自由,但是并没有确立岩彩之定义。直到1996年,岩彩才以一种新的概念在中国美术界诞生。
一、现代研彩画的色彩与古代色彩观
现代岩彩画的主体色系是墨(黑色)、蛤白(白色)、朱砂(红色)、石青(蓝色)、石绿(绿色)、石黄(黄色)等几种颜色为主要用色。这与古代的色彩观有着渊源的流传关系。
《左传·昭公元年》中记载:“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发为五色,徵为五声,淫生六疾。”“六气”源于“五行”之说,而古人形成的五色观念“白、青、黑、赤、黄”对应“金、木、水、火、土”,这是早期色彩与天道自然运动的五行法则之间的密切关系。在公元三千年左右,皇帝开始以黄色作为单色崇拜,历经禹、汤、周、秦,帝王们从“阴阳五行”说分别崇尚于白、青、黑、赤、黄。“五行”中的色彩象征,体现了中国古人自发性的哲理,从天地四方和自然物质基本属性在四季变迁中,宏大的时空变化进行倾向性的色彩把握。
中国传统的色彩把红、黄、青(绿、蓝)、白、黑五色视为正色。它的原始依据是黑、白之后的单色肯定。中国古代早于文字的太极图,黑白表示阴阳合一。《吕氏春秋·大乐》中记载:“太一出两仪,两仪出阴阳。阴阳变化,一上一下,合而成章。……万物所出,造于太一,化于阴阳。”太极之象即无极之象。黑白分明即太一,阳动阴静,阳变阴合而生金、木、水、火、土五行。太极中含阴阳(黑白),阴阳生五行(五色)。反过来说,五行归一为阴阳,阴阳归一为太极。这是中国古人自发的理性之中似乎接近指明人类色彩本质的发展规律。
二、现代岩彩画之色彩特征
现代岩彩画色彩斑斓,表现手法多种多样,不受旧规范约束,融合了东西方绘画样式,尝试着各种新方法是中国现代岩彩画的创作现状。岩彩画蕴含着中国传统绘画的精神,又借鉴了西方绘画的优点,具有强大的色彩优势,同时还有丰富的肌理效果,甚至光学原理也可以运用到创作中,极大地拓宽了岩彩画的表现手法和艺术内涵,也打开了艺术家的思想。丰富的表现手法、深厚的情感、先进的理念在岩彩画中得以运用、抒发、传达,呈现出更新、更独特的面貌,使艺术家在创作、创新中前进,使得岩彩画成为独立的画种,并快速发展着。
(一)色彩稚拙的自然性
《说文》中道:“拙,不巧也。”《广雅》中有“拙,钝也。”拙,指的是不灵巧。而《老子》四十五章中道:“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以“无为而无不为”的哲学思想,分析了巧与拙的辩证关系,即最正直的人外表反似委曲随和;真正聪明的人,不显露自己,从表面上看,似乎笨拙;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一样。
表示善辩的人发言持重,不露锋芒。说明真正的巧不在于违背自然的规律去卖弄自己的聪明,而在于处处顺应自然的规律,在这种顺应中,使自己的目的自然而然地流露出真性情。现代岩彩画中的色彩即是如此,其表达方式则是人们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对各种各样的色彩、材料加以运用,反映材质本质的属性美,画面中透露出原始的、纯粹的自然美,与传统工笔画的三矾五染有很大的区别,传统工笔画表现出的是细腻、内秀美,而现代岩彩画则是表现画面本身的质朴、粗犷美,流露出作者、材质、画面内涵的真性情。
(二)色彩强烈的装饰性
现代岩彩画的一个主要的特点就是大量的使用纯正色相,与设计色彩有很多相似的元素,运用现代的设计理念,排除自然界中的光源色与环境色之影响,把自然界中的色彩关系进行综合、概括、抽象出来,利用色彩的浓淡、冷暖、明暗、互补等对比手法进行艺术iIJ,造,强化的是艺术家的个人感受,突出画面的整体效果,强调色彩调子和画面的整体协调关系,不受客观对象的固有色彩限制,创作中可以根据个人主观感受去尽情表现,体现出作者慰藉心灵和视觉的愉悦,具有强烈的装饰性。如蒋采苹的《鸡冠花》则是运用色彩的装饰效果,表达出岩彩画中的现代理念。
(三)色彩突出的平面性
现代岩彩画在画面中以颜色为主,通常运用勾线填充的方式或者泼色做底,再进行描绘等。其表现手法多种多样,但是在整个画面的布局中最为常见就是不同色彩之间的叠加组合,这些颜色块面在形状、大小上都有着明显的不同,在画面中形成了不同的形态,极大地丰富了画面的平面性特点。现代岩彩画创作需要作者对色彩有直觉的敏锐感,运用自身的机能性响应,挖掘精神文化深度,通过不断的深入感受和体验,创作出让人感动的作品。其创作并没有固定的表现手法,但是需要不断地完善,挑战自我,精益求精。其创作关键之处在于发现与表现,足够的细节感动人,色彩创意打动人,色彩品味打动人,材料质地打动人……把设计的多种元素理念与现代岩彩画进行恰当的艺术化结合,突出了色彩的平面个性。
(四)画面色调的统一性
画面整体色调的统一性即对色彩的整体走势、主色调予以准确把握。在现代岩彩画的创作中,各个部分在色彩上都极具个性,不注意色彩的统一性,容易产生杂乱无序的感受。所以在色彩方面要选择一种居于支配地位的色彩作为主调色彩,并以此构成画面的整体色彩倾向。主色调如同乐曲中的主旋律,给听众一种连贯的、一气呵成的感觉。所以在创作中,需要运用色彩中相同色相的配色、相似色相的配色、相同纯度的配色等,色彩要求对比统一,保持色彩与色彩之间在色相、纯度等方面的某些共性。将这些存在共性的色彩加以组合配置,通过反复、交替、渐层让众多的色彩通过合理的搭配,形成空间的流动感,产生色彩的调和感,形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给人协调统一的感觉。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岩彩画使用的颜料在传统颜料的基础上极大地丰富了起来,打破了传统绘画用色相对单调的局面。在以前颜色种类相对较少的情况下,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在国内进行研发,使颜料在品种和数量上都极大增加,为画家作画提供更多的物质资料。现代岩彩画的创作中一个最主要的环节和因素就是对色彩的应用和设置,在创作的过程集前人留下来的宝贵经验,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丰富表现手法,创作出符合现代人们审美需求的经典之作。
参考文献:
[1]胡明哲.岩彩画艺术[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1
[2]王雄飞.中国岩彩画材料与表现[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4.[3]蒋采苹.名家重彩画技法[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01.[4]唐秀玲,重彩技法语言解析[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
现代岩彩画色彩研究论文 篇2
岩彩画是以矿物质颜料为主导的绘画形式, 用固体的动物胶和颗粒状的植物胶做成液体, 作为黏合剂, 制作在麻纸上、布上或是不同厚度的生熟绢上。
1.它带有独一无二的“东方色彩”, 给人以视觉的强烈震撼和独特的审美感受, 有了新的审美领域, 创造新的图式。与西洋科学、写实主义、自然主义相结合并将其融进画面, 而且注重画面的肌理效果和整体性, 形式上强调空气和光线的空间构成。为表现画面远近的空间效果, 用颜色的浓淡深浅, 将背景铺满。
2.岩彩画属于新生的画种, 新时代的产物, 处于不断上升的状态, 尽管它的作品有些稚嫩, 尚未形成一种概念符号, 所以大部分画家都以诚挚的创作心态, 真实地表达和反应时代的生存感悟。由于画种材质独特性的特点, 没有迈向变形的艺术市场, 具有单纯的、崇高的艺术性和欣赏性。
3.它的发展不是一味的继承传统, 也不是单纯的西化, 而是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吸收外来文化, 抛开画种画派之界, 开放自己眼界和包容的胸怀, 在特定的文化定构中, 深入研究和发掘传统文化的审美意识, 来适应本民族文化发展的需求, 赋予了更大的包容性和涵盖性, 体现了民族和时代精神, 为艺术的发展注入新的生命。
4.受古代壁画的影响, 岩彩画偏向佛教艺术形式, 它的各种色相及其应用往往与中国传统佛教文化密切相连, 有一定精神意义的象征和思想的高度, 同时具有装饰作用和抒情意义的语言特性。现在, 人们认可和关注它有力的证明。
二、担当意识
画家能清醒认识到画面物质美感的控制和把握能力, 在画面基本的构图和造型中, 肌理制作和色彩的运用等方面出力拔萃, 建构语言的自律性, 使画面的表现和视觉的欣赏达到了统一。从横向上来看, 岩彩画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 表现了它强烈的民族意识, 为它和其它画种竞争, 建构有力的支撑。所以说岩彩画的发展将在现代文化发展和完善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表现如下:
1.透出画家独特的创作气息、表现手法, 把画家对生活和自然所感受的、体验的, 对追求的思考和理解的把握, 用之技巧的精炼。
2.具有形式的精度, 既可以是清新不俗, 也可是天然艳丽, 更可以“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如果画不出惊人之作, 必须有不可以罢休的精品心态, 在表述世界真善美的同时塑造出形式美, 更要把物质材料、语言形式 (色彩、材料、技法) 和观念 (意境、题材、形式) 、精神内涵相结合, 担当起艺术家责任感和使命感。
3.现在的艺术品追求新、奇往往是不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要讲求一定的价值内涵。我认为岩彩画现在的发展趋势是: 传统与世界相融、纵横相形、动静相合、感性与理性相交、多元与开放、人与自然统一……但非一种固定的模式, 自然的无限性, 不可遐想的未知面。
三、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岩彩画具有多变性, 充分展开其独特性的一面。岩彩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更具很高的收藏价值, 因为它具有历史和当代的双重意义。历史的意义在于:岩彩绘画找到了本土绘画的一条脉络, 找到了延展本土绘画的一个全新的点, 使沉寂千年且经久不息的古代绘画在现代时空中获得重生。当代意义是:
首先, 现代社会的人与古代的人对视觉的要求迥然不同, 现代社会对视觉的追求是:新式、快洁, 而岩彩绘画具有粗大浓郁的现代视觉美感, 很适合现代社会的建筑空间和公共空间的设置。所以符合了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
其次, 岩彩画的材质达到视觉欣赏的独特性, 天然的结晶体, 色彩的细腻微差对比精神寓意, 它的薄与厚、细腻与斑驳、 亮与黑、覆盖力强且不褪色。例如敦煌壁画之所以伟大是人类文明最璀璨的代表, 达到艺术的顶峰, 是因为它的色彩与线条所构成的飞动之美, 至今依然光彩鲜丽。
再次, 岩彩画的语言特征表现在:大面积的制作肌理效果, 巧妙运用色彩纯而亮且色泽浓郁的特性, 大色块的平铺, 反复覆盖来构成画面, 给人以视觉的震撼。这是无可替代的, 更是现代绘画的一种新形式。
谈中国现代岩彩画的发展 篇3
[关键词]岩彩画 发展 中国 日本 现代
“岩彩画”,即以矿物质颜料(又分为天然矿物颜料和人工矿物颜料)为主要颜料,用胶调和后,表现在纸、布、木板等承接物上的绘画。虽然在中国美术界尚算一个新名词,但它的艺术表现形式语言却是可以上溯原始岩画,下延隋唐敦煌石窟壁画,是一个古老东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隋唐时期我国绘画达到高峰期,岩彩壁画是当时绘画主流,是融汇了古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多民族文化艺术精华的具有国际性特质的艺术。但随着北宋时期文人画的兴起,由多人共同完成的壁画被认为是工匠、画匠所为,中国古典岩彩壁画开始逐渐走向衰落式微。千年的停滞更使中国古典岩彩壁画中的很多传统绘画技法失传,却在邻国日本得以继承与发展,这个事实足以令国人深思。(图1、2、3)
6世纪中,随佛教的传播,中国岩彩壁画艺术传入日本。并与9世纪的平安后期形成了具有日本本土特色的大和绘风格。明治维新使日本画家开始从西洋绘画中吸收营养,并以“日本画”的名称来区别于西洋画。二战后,大量吸收了西洋绘画的许多造型要素的日本画得到了极大发展,逐渐形成了现代日本画的表现形式。20世纪60年代起,日本画的表现及教学又重新开始关注中国敦煌初唐以前具有西域异文化风格特点的壁画,以及克孜尔壁画、中亚的土耳其、印度阿旃陀壁画等东方的表现特点,使现代日本画的艺术表现有了高度发展。至20世纪90年代,这种以中国艺术文化为母体,融入日本本民族艺术特点,并吸收了西洋绘画表现要素的现代日本画开始回流影响到正在发展变革中的中国绘画。(图4、5、6、7、)
一、中国现代岩彩画发展初期
20世纪90年代,一批留学日本的中国画家接触到日本画,即日本岩彩绘画,初画时,内心也曾有过不知为何画、不知前进方向在哪里的困惑,但经过深入的研究与国内各大石窟壁画的考察、摹写实践,深刻认识到日本现代岩彩画的源头在中国,一种复兴中国岩彩绘画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使他们在学成回国后便积极投身于岩彩绘画的创作与教学工作中。
岩彩画在国内刚刚复兴之时,曾在美术界引发争议,有些国画老先生认为这是在画日本画,不清楚日本现代岩彩绘画与中国的关系,一味的抵制,唯恐这种材质、色层丰富,表现空间强大的绘画颠覆了“中国画”在人们心中约定俗成的限定。提到“中国画”就只想到水墨画、工笔画,这是一种思想禁锢。其实,北宋文人画兴起之前的几千年里,一直是以岩彩壁画的表现为主流,这个时间跨度远远超过了文人画的发展历史,只因文人画兴起后,壁画被贬为画匠所为之事而被排斥在历史记载之外,导致了中国画外延的缺失。
岩彩画在中国大陆的复兴,最初是以在中国传统工笔重彩画中吸收采用一些岩彩矿物颜料为切入口,岩彩颜料的使用及一些创作方法的改变,扭转了中国传统工笔重彩画长期处于发展停滞的状态,画面变得鲜活起来。90年代后期,随着中国赴日留学岩彩画家的陆续回国,才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岩彩画创作。
二、中国现代岩彩画的发展现状
中国现代岩彩画发展至今已有十几年时间了,在强调全球性交流与多元文化共存的今天,岩彩画越来越受到美术界的关注。
1991年留学日本多摩美术大学日本画系的王雄飞创立北京天雅中国岩彩画研究所,引进了日本岩彩材料的制作方法,大大缓解了中国广大岩彩爱好者购买颜料难的问题。1997年国家公派留学日本近十年的胡伟教授归国,在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成立胡伟工作室,招收中国画当代艺术表现与材料语言研究方向研究生;1998年,文化部成立了“中国岩彩画高级研究班”,聘请留日归国的中国岩彩画家及日本著名岩彩画家执教。并在2001年8月28日—9月2日,于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了“首届中国岩彩画展”;2002年曾以国家公派研究员身份先后赴日本武藏野美术大学、日本东京艺术大学留学,现为厦门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的张小鹭教授开始招收岩彩画方向研究生,并成立岩彩与综合材料工作室,这是在中国大陆率先以“岩彩画”命名研究方向的教学科研单位,并与日本诸多艺术院校岩彩画专业保持着密切的学术交流,2005年与台湾东海大学美术系签订两校互派教师学生学习交流之协议,进行大陆岩彩画与台湾胶彩画的学术交流学习,还与中国古“丝绸之路”沿线诸多古石窟岩彩壁画研究单位共建研究摹写基地;2004年曾先后在日本东京艺术大学和多摩美术大学,以国家公派研究员身份留学的中央美术学院胡明哲教授,开始招生材质语言专业方向的研究生。此外,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西安美院、天津大学、湖北美院、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海南大学美术学院、广州美院、中国美院,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上海师大美术学院、同济大学、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以及山东、江西、安徽等地的各大高校也纷纷成立工作室、或开设岩彩画选修课及岩彩画研修班,培养了一大批新生代岩彩画家。
另外,除不定期举办的全国性岩彩画展外,中国岩彩画家、台湾胶彩画家以及日本、韩国等国的岩彩画家也开始陆续在中国大陆举办个展或联展,并且岩彩画在各大官方美术展览中入选、获奖的几率正逐年增加。
2006年4月20日成立岩彩艺术研究中心,文促会主席高占祥出任名誉主任。随后开展了由旅日著名岩彩画家卓民提议并参与组织的“大漠寻源—中国岩彩画家采风行”活动,沿古丝绸之路,追寻现代岩彩画发展的源头,感受岩彩画曾经的辉煌。这次活动的意义重大,它让岩彩画家们进一步深入领会到了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价值,更坚定了复兴、弘扬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决心和信心。2007年1月出版发行了第一期《东方岩彩》杂志创刊号,杂志主要报道岩彩艺术现状,刊登优秀岩彩作品,研究探讨岩彩及相关学术问题。
以上种种说明,中国现代岩彩画已走出初期的“争议期”,进入“发展期”。随着这些年对岩彩画的深入研究,有志美术青年的积极参与摸索,至今已不是“引进一些日本的画材和运用技巧”来为中国画服务的幼稚阶段了。由日本岩彩画的启发使我们意识到中国古代传统美术中岩彩画的存在,而中国岩彩画的复兴,对正在变革中的中国绘画将产生积极、重大的影响。
三、中国现代岩彩画未来的发展方向
追溯岩彩画之渊源,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现代岩彩画是折射着各国各民族文化光彩的艺术表现样式。它既有东亚文化艺术之共性,又融入了本民族本土的艺术和审美意识中,因此可以说,自古以来的我国岩彩画就具有超越国界的国际化特性。
进入21世纪,信息全球化进程的加剧和后现代主义的凸现,以及对各种本土文化价值的强调和对多元文化的国际理解理念的提倡,给立足于东亚文化背景下的中国现代岩彩画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现代岩彩画由于所使用材料的包罗万象及其表现手法的多样化,更使它拥有了广阔的艺术发展前景。
nlc202309030418
1、恢复东方传统审美,并在画面上保持岩彩材料的材质美感
中国现代岩彩画家中的一部分人,由于倾心于东方古典的传统审美表现,画面主要采用较细颗粒的岩彩,同时也注重吸收外来形式的表现精华,注重用线、用色、形态构成与笔触肌理的变化,在艺术上追求一种薄彩斑驳、色层丰富的表现效果。但它不同于中国传统的工笔重彩画,首先表现在绘画材料上,工笔重彩画多采用透明的植物性颜料,虽有少部分石色,也只是用于局部的罩染或提色;而岩彩分天然矿物色与人工合成新岩,且有颗粒粗细之别,大量不透明材质的大面积使用,加之金属箔、胡粉、水晶末等不同肌理的材料及现代化学手段的参与,使画面出现不同于工笔重彩的色彩肌理效果;其次表现在作画的程式上,两者也是截然不同的。工笔重彩画讲究墨线勾勒、以线为骨、三矾九染、通过植物性颜料反复薄罩而达到以薄见厚的画面平滑无肌的效果,且整个创作过程是一个向着已确定的预期效果逐步接近的过程;而岩彩画讲究肌底的制作,创作有其不可预见性,随意性、偶然性贯穿始终,以色面为骨、随色缘物。这种利用“意外之象”主动的去构思画面,以期接近作品原先的立意和主题的创作方法是很写意的,极具东方性。岩彩颗粒的层层薄施,不同色层的交错叠加、水与色的冲撞、色与色的交融,以及不同肌理材料的应用,使画面色彩丰富、变化微妙、饱和而有光泽,这也是和工笔重彩完全不同的表现方法。这样,中国现代岩彩画家们既能通过追求传统韵律的感觉,恢复东方传统审美,又能在画面上保持岩彩材料的材质美感。如,广州美院岩彩画家陈文光及厦门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张小鹭教授的岩彩实践就是这类风格表现的代表。(图8、9)
2、挖掘材质美感,趋向综合材料
受到立体派、抽象派绘画等西方世界艺术的影响和现代岩彩画丰富材质的启发,一些岩彩画家开始热衷于利用岩彩画创作的不可预见性,从岩彩材料本身的特性出发来构筑画面,并在画面中引入绳子、木、纸、黄麻袋等各种各样生活中现存的综合材料,或者和丙烯、油画等绘画颜料搭配、混合使用,脱离描写性。他们在以岩彩材料的使用为主的综合材料的表现中,探索画面肌理抽象元素的对比调和趣味,追求画面的现代材质感和强度性。如,中央美院的胡明哲教授和胡伟教授是此类创作风格的代表画家。(图10、11)
现代审美观念的转变,使人们开始关注画面材质肌理的微妙而独特的“可读性”,并成为艺术家们新的追求时尚。这就对材料技法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具有跨文化背景和异文化诸多因子的中国现代岩彩画在“可读性”方面,其材质特点本身就已决定了画面具有与众不同的、足以吸引人的眼球的许多“亮点”。此外,它还融入了许多西方的现代造型要素,打破了画种之间的材料媒介的界限,并且许多非绘画材料也被尝试性的应用到画面上,大大加强和丰富了画面肌理的材质美。在现代审美的肌理需求的促进下,中国现代岩彩画在利用自身的独特效果和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已开始向多种材料综合运用的综合材料艺术,甚至装置艺术方向发展。
3、从岩彩艺术的形式表现语言及其审美理念进行拓展
在强调多元文化并存、又重视本土艺术文化表现的当今时代,中国岩彩画的复兴恰恰迎合了这种时代需求,它的具有东方文化艺术底蕴的材质表现以及饱含异文化因子的文化背景,受到美术界乃至设计领域的关注。在建筑设计、室内装饰装潢设计、汽车设计及首饰设计等领域,笔者已发现不少岩彩艺术形式表现语言的应用实例。在利用岩彩艺术审美理念做设计方面,最为成功的当属日本著名艺术家村上隆,他曾是东京艺术大学研究所美术研究科博士,主修日本岩彩画(日本画)。观念的转变使他成功的将岩彩艺术审美理念贯穿于自己的艺术创作中,创作出了结合了日本当代流行卡通艺术与日本传统岩彩绘画风格特点的作品。村上隆还巧妙运用了曾经在岩彩绘画中的色彩经验,使原来LouisVuitton成熟经典甚至有点老气的形象瞬间转换成缤纷与轻盈,从而广受追捧。村上隆的作品不仅在全世界许多著名博物馆展出,而且在商业上他也是个炙手可热的人物,取得了令人惊叹的业绩。村上隆成功转型为制造流行及商业文化的人,这个事例也影响到了一些中国现代岩彩画家,开始从事岩彩艺术表现中的流行文化因素在当代动漫艺术设计中应用的研究和探索。
总之,岩彩画是一个古老的表现形式语言,在中国的复兴会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岩彩画的现代形态在艺术表现上强调材料所具有的肌理的触觉感、材质美和视觉冲击力,及其融多民族文化艺术于一身的文化背景和国际化特性,符合了现代艺术发展的审美需求。加之中国现代岩彩画家们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对岩彩材质肌理表现的潜力的不断发掘,使岩彩画这个古老的画种焕发了青春活力,具有了现代艺术表现的某些特征。并且,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现代岩彩画也将会放眼世界,兼收并蓄,不断寻求新的艺术表现途径,发挥自身材质优势,开拓出更新、更广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张小鹭.现代重彩画技法[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3.
[2] 张小鹭.现代日本重彩画表现[M].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3] 胡明哲.岩彩画艺术[M].黑龙江: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1.
[4] 刘晓路. 日本美术史话[M].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
[5]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中国美术简史[M].北京:高等教育美 术出版社,1990.
牛绍静,2005年毕业于厦门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岩彩与综合材料工作室,获硕士学位;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岩彩艺术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