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养殖场污染的方法

2024-06-28

治理养殖场污染的方法(精选9篇)

治理养殖场污染的方法 篇1

据资料介绍,一个存栏6 000头的猪场,每天消耗饲料约12吨,产生猪粪12吨、猪尿19吨、污水70~150吨;1头牛每天排放的废水量更超过22人生活产生的废水。随着畜禽养殖业规模化的迅速发展,产生的大量粪污及其废弃物给周围环境带来极大的压力,已成为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加强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迫在眉睫。现简要介绍几种常用的治理方法。

一、建立发酵床

每头猪占发酵床1.8~2.0平方米,发酵床深度0.8~1.0米,建立1平方米发酵床花费80~100元。每平方米发酵床可消化50千克猪粪。

二、建沼气池

年出栏500头猪场要投入8万元建80立方米沼气池和100立方米的化粪池。

三、采取农牧结合生态模式

养殖场还可与农田、果园、养殖水面和山林相结合,通过统一布局,采取粪尿全部就近消化的农牧结合生态模式。原则上按每667平方米(耕地、园地、水塘)2头猪(0.2头牛、4只羊、60只肉禽、40只蛋禽、30只兔)的标准配套规划建设现代化畜牧场(畜牧小区)。这样能就近利用田、园、塘消化处理畜牧场粪肥水,也就能利用畜牧场粪肥水解决田、园、塘有机肥。

来源:《中国畜牧兽医报》

治理养殖场污染的方法 篇2

项 目 建 议 书

****

目录

前言

一、****养殖场慨况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三、拟采取措施

四、工程投资

五、资金筹措

六、建设进度安排

七、效益分析

随着三峡库区及草街航电枢纽工程的蓄水,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水体自净能力不断降低,我区环境污染负荷将在现有水平上不断增加,目前畜禽养殖污染已经对我区水域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了更好的保护我区水域环境质量,为促进三峡库区和长江、嘉陵江等流域的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有力支撑,结合我国“十二五”总量减排目标计划及**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需要,我区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已经迫在眉睫。

一、养殖场基本慨况

****是一家专门从事生猪养殖生产经营的民营股份制企业。猪场占地面积50亩,养殖场小区占地面积30000平方米,其中养殖生产圈舍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养猪场实行自繁自养的生产模式,常年存栏生猪700头(其中母猪89头),年出栏优质洋三元商品育肥猪达3500头,实现养猪产值达600万元。该猪场选址位臵符合《**畜禽养殖区域划分及养殖污染控制实施方案》相关要求,属于畜禽养殖适养区,养殖环境良好,猪场周边2公里范围内有4000多亩种植水稻、小麦、玉米作物及蔬菜的农田,猪场产生的粪污通过综合治理项目实施后可达标排放,并全部用于猪场周边的农业种植业生产,粪污综合治理利用率可达95%以上,实现畜禽养殖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是治理集化畜禽养殖场粪便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

现代规模养猪业的发展满足了人们不断增长的肉食品生活需求,并且为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作出了贡献。但是规模化养殖生产所产生的粪便、污水等废弃物积累在养殖场周围形成了较大的环境污染源,又给环境保护带来了极大压力。据环保部门对中大型养殖场排出的粪水的检验结果,一般情况下COD超出国家标准50-70倍,BOD超出国家标准70-80倍,SS超出国家标准12-20倍,大肠肝菌、蛔虫虫卵、氮磷含量和其它污染物,均大大超过了国家规定的污水排放标准。如猪粪尿混合排出物的COD值高达81000mg/L;一个千头猪场每年排放的污水量达2190吨,其中约有4吨BOD和3吨COD将被带入到水源中;养殖场产生大量恶臭气体,其中含有大量的氨、硫化物、甲烷等有毒有害成分,污染周围空气,严重影响了空气质量;未经过无害化处理的畜禽粪尿及其污水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以及孳生的蚊蝇,会污染生活与生产环境。**地处嘉陵江、涪江、渠江三江交汇处,是长江水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项目区水质免受养殖业污染对保护三峡库区和长江水质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已是当前畜禽场面临的当务之急。但由于资金、设施、技术等原因,****的粪污废弃物还没有得到完全有效处理,养殖场粪尿污水容影响周边水体、空气环境,粪尿污水及其所污染的水体、饲料和空气,也容易导致畜禽传染病和寄生虫 卵的蔓延与发展,影响牲畜及人类健康。因此迫切需要资金和技术支持,建立处理效果好、经济实用、管理方便的粪污治理工程,从而也引导其它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污染综合治理。

(二)是养猪场自身完善环保资源化设施的需要

通过实施本项目建设,将切实完善****猪场的粪污治理的环保设施(排污沟、沼气池、污水存储池、固液分离设备、粪污排灌管网等),改善其生产环境条件。猪场粪污先经过厌氧无害化处理后再作为肥料利用,有利于阻断动物疾病的传播,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卫生环保环节。厌氧处理后的沼液按季节需求均衡的全部还田利用,粪污资源循环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

(三)是发展无公害农产品,促进种养殖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为促进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产品品质,保障农产品的安全供应,必须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改进畜牧养殖生产工艺与整合生产资源,利用畜牧养殖产生的生物有机肥料,是发展现代绿色及无公害农业的重要生产资源之一。发展规模畜牧业生产,必将有大量的畜禽粪便和污水产生,通过项目实施,采取“综合治理、沼气利用,有机肥生产、粪尿还田,种养结合”的模式,对这些粪便与污水进行综合治理,特别是采用沼气综合利用技术进行无害化处理和管网还田,把这些粪便与污水变成生物有机肥料,将转化成为发展生态农业、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的一项有利资源。

(四)是养殖场经济实用型污染防治技术推广应用的需要 生猪规模养殖场基础建设、生产流动性资金投入较大,投资回收周期长,且养殖生产风险大,养殖业在社会经济中处于较为弱势的产业。因此规模化猪场粪尿污水处理必须要采用较为经济实用的技术。且技术运用的能耗少、费用少、低维护、管理方便,可以保证粪污水处理长期稳定运行。本项目针对养殖场的实际情况及当地自然经济条件,项目实施拟采用粪污尿水干稀分流、雨污分流、节能减排、营养调控、固液分离、多级厌氧消化生产沼气、沼气利用、沼液还田利用、干猪粪及沼渣处理成有机肥,采取综合技术措施对养殖场粪污进行处理。通过对项目实施,将加快经济实用型技术在猪场污染综合治理方面的应用,带动畜禽养殖场的污染治理,并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起到积极的模范带头作用,有效解决生猪规模养殖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实际问题,推动全区生猪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优质化、环境生态化的方向持续健康发展。

三、拟采取措施

项目实施主要拟采取如下措施:一是养猪场实行粪尿干湿分离、雨污分流、污水分质输送,并采用水帘式空调降温,饲料营养科学配制,减少冲水与排污量;二是采用干清粪工艺,粪便日产日清,及时运送到干粪堆积池处理;三是粪便收集过程中采取防扬散、防流失、防渗透等工艺;四是建设粪污处理环保设施(沼气池、污水生化池、干粪堆积池),采用厌氧消化工艺生产沼气; 五是安装沼气利用系统,项目工程产生的沼气提供给农户使用和养殖场生产生活需要;六是建设沼液后处理系统,沼液通过排灌的主管道进入污水存储池,安装沼液浇灌溉管道和灌溉系统,利用专用污水潜水泵抽取沼液灌溉过程种植基地,将干粪及沼渣收集后堆积到干粪池发酵,进行无害化处理后用作有机肥。通过以上主要处理措施并按照生态循环养殖要求,实行零排放,产生粪污经过无害化处理后用作农家肥施用种植农作物。本项目建成以后将平均日产沼气25m3以上,可供5户农家常年用气,剩余沼气可供养殖场生产生活需要,实现年产初级有机肥340余吨,利用沼液1800余吨,为周边4000多亩蔬菜及农地提供生态有机肥料,并减少粪污水排放量2000余吨(相应减少大约有4吨BOD和3吨COD流入到水源中),极大地提高了畜禽规模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

四、工程投资

(一)前处理系统

1、雨污分流沟及管道设施250m,投入资金1.7万元。

2、格栅机系统1套,投入资金5.5万元。

3、集水池有效容积30m3,投入资金1.5万元。

4、固液分离机1台,投入资金4.3万元。合计投入资金13万元。

(二)沼气生产及利用系统

建设沼气池(厌氧生化池1个),池内设计和建设有沼液搅拌和无害化处理及沼渣、化学淤泥排除装臵,有效容积150m3,投入 资金7.5万元;沼气净化贮存气袋及气柜设备,输气管道安装,脱硫器1台,贮100m3,投入资金11.5万元;两项目合计19万元。

(三)沼液贮存系统

修建沼液贮存池污水存储池350 m3,田间贮存池500m3,用高标号砖混结构,将底部和四周涂抹水泥,防治雨水侵入及污染地下水,投入资金25万元。

(四)初级有机肥生产系统

修建干粪池100m3,将干粪及沼渣收集后堆积到干粪池发酵,进行无害化处理后用作有机肥,投入资金5万元。

(五)沼液灌溉自用系统

安装动力系统2套、沼液泵1台以及相应管道安全设臵和电气保护设臵;安装沼液浇灌溉管网系统,满足至少2000亩种植基地需要,共投入资金10万元。

项目工程总投资需要72万元。

五、项目建设资金筹措 **

六、项目建设进度

2011年 6月底前完成立项工作。

2011 年 8月底前完成项目前期工作(可研、初设及审批)。2011年10月底前完成项目招标。2011 年12 月底前动工。2012 年5月底前竣工。

2012 年6月底前通过环保竣工验收。

七、效益分析

(一)环境效益

通过项目实施建成投产后,可以年综合处理利用猪粪340余吨以上、粪尿污水排放1800余吨以上;每年可减少粪污水排放量2000余吨(相应减少大约有4吨BOD和3吨COD流入到水源环境中);

实现年产初级有机肥340余吨,利用沼液1800余吨,为周边4000多亩蔬菜及农地提供生态有机肥料,极大地提高了规模养猪粪污综合利用率,对减轻三峡库区及长江流域水环境压力、确保三峡库区水环境质量安全等有着显著的环境效益。

(二)经济社会效益

治理养殖场污染的方法 篇3

关键词:水产养殖,铵盐,亚硝酸盐,好氧反硝化

1我国养殖水体氮素污染现状

随着健康饮食理念深入人心, 人们对食品品质及营养的要求越来越高。水产品作为一种高蛋白营养富含物, 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的青睐。由于长期的过度捕捞, 野生水产品产量已日趋减少, 目前我国市场上的水产品多是由水产养殖供应。据调查, 2012年我国水产品总量为5 907.68万t, 其中养殖产量占总产量的72.59%, 为4 288.36万t, 而捕捞产量仅占总产量的27.59%, 为1 619.32万t[1]。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不仅解决了我国这一人口大国水产品供应的难题, 而且在促进就业, 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多是采用集约化管理和高密度养殖模式。这一养殖模式在给养殖户带来高产量、高收入的同时也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养殖动物病害的大面积发生。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 管辖海域总面积约为300万km2, 同时也是海域污染较为严重的国家。据统计, 2013年从72条主要河流入海的NH4+-N、NO3--N及NO2--N分别为29.3、221、5.7万t, 约有1.8万km2海域呈重度富营养化状态, 全年共发生赤潮46次, 累计面积达到4 070 km2, 海洋生境退化、环境灾害多发等问题依然突出[1]。其中硝酸盐、亚硝酸盐及铵盐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和赤潮发生的重要理化因子。未经处理的养殖废水中富含大量无机氮, 是排入海水氮源的主要污染源之一。现有养殖模式中, 氮来源以饵料和肥料为主。养殖过程中氮总输入量的70%~90%来自饵料, 10%~20%来自肥料[2]。因养殖方式和养殖对象的不同, 通常有10%~20%的饲料未被取食。被摄食的饲料中仅有20%~25%的氮用于养殖对象生长, 其余75%~80%的氮多是以粪便及代谢物的形式排放到周边水体[3]。积累在水体中的过量粪便、残饵消耗溶解氧, 分解成为氨氮, 导致水体溶解氧量降低, 无机氮含量升高, 水质恶化。恶化的养殖水体易滋生大量病原菌等有害微生物, 引起养殖动物体发病死亡, 对养殖动物体、人体健康及养殖户经济效益都会造成严重损害。

2养殖水体亚硝酸盐去除方法

养殖水体中的无机氮素包括:硝酸盐、亚硝酸盐及铵盐3种物质。其中, 过量的亚硝酸盐及铵盐均会对养殖动物体产生严重的毒害作用。近年来, 由亚硝酸引起的养殖动物体病害的报道屡见不鲜。因而, 亚硝酸盐对养殖动物的毒害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高明辉等[4]总结了亚硝酸在养殖动物体内的吸收及毒害机制, 认为海水鱼类主要通过肠上皮, 淡水鱼类主要通过鳃吸收水体中的亚硝酸盐, 进入鱼体内的亚硝酸盐会损害鱼类的呼吸系统导致病害发生。对不同水生动物而言, 亚硝酸盐的致死致毒计量各有不同, 过高的亚硝酸盐含量会严重影响养殖动物的健康生长。因此我们必须给以高度重视,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保持水体中亚硝酸盐含量低于危害水生动物健康的最低水平。目前已有的亚硝酸盐处理方法包括化学方法、物理方法、生物方法等。

2.1化学法亚硝酸根离子中的氮为+3价, 处于中间价态, 可被氧化也可被还原。当外界环境存在合适的氧化剂或者还原剂时, 有毒的亚硝态氮可被转化为低毒或者无毒的其他形式的氮。目前常用的强氧化消毒剂有:过氧化氢、臭氧、二氯异氰尿酸、三氯异氰尿酸、溴氯海因、二氧化氯等。利用这类氧化剂处理养殖水体可快速降低水体亚硝酸盐含量, 同时也能去除养殖水体里的部分有害细菌和病毒。另外利用臭氧、过氧化氢处理水体还能提高水体溶解氧浓度, 短期内对水体起到很好的修复作用。Suantika等[5]用臭氧对养殖废水进行处理, 结果表明经臭氧处理后水体的铵盐、亚硝酸盐等污染物含量明显下降。王慧[6]使用稳定性二氧化氯 (S.Cl O2) 处理斑节对虾育苗水体, 发现水体中COD、氨氮和亚硝态氮含量分别下降了12.9%、58.9%和25.0%。研究表明氧化剂的使用一定程度改善了养殖水体水质。但安全剂量下的氧化剂只能在短期内发挥作用, 若加大其使用剂量, 则又会对养殖动物产生毒害作用, 影响养殖动物的正常生长甚至导致养殖动物体死亡[7~10]。此外, 亚硝酸盐氧化生成的硝酸盐经细菌反硝化过程会再次转化成亚硝酸盐, 造成亚硝酸盐去除不彻底, 易反弹。

2.2物理法换水是去除水体亚硝酸盐最简单的物理方法, 但该方法局限性很大, 要求养殖区域水源充足且水源本身未被亚硝酸盐污染。物理吸附法是采用具有高吸附能力的吸附剂, 如海泡石、沸石粉、活性炭、硅胶等吸附水体亚硝酸的方法。通过物理吸附可降低水体亚硝酸盐含量。该方法在养殖业中使用广泛, 缺点在于用量大、效用时间短。在大面积养殖污水无机氮处理上, 物理吸附法除氮效率不高。

2.3生物法

2.3.1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包括厌氧、氧化沟活性污泥法、好氧活性污泥法、SBR法和AB法等多种污水处理方法。李海晏等[11]采用沸石强化活性污泥法处理尼罗非鱼养殖水体, 研究发现经该方法处理后的养殖水体亚硝酸盐含量显著减少。在其他工业和生活污水处理中, 活性污泥法也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但该方法缺点在于占地面积大, 对基础建设、管理要求较高, 因而将其应用到养殖水体的处理上还有一定难度。

2.3.2生物膜法:生物膜法处理污水的基本原理:将微生物附着在固相表面生长繁殖, 并在固相表面逐渐形成一层粘液状的生物膜, 利用该膜具有的生物化学活性吸附、分解水中的污染物。生物膜法种类较多, 包括生物流化床、生物接触氧化法、生物转盘、生物滤池等多种方法。冯志华等[12]将高效硝化菌剂人工挂膜到天然植物载体填料上进行生物滤池运行实验, 研究生物滤池对封闭循环海水育苗系统的水体处理效果, 研究表明, 该系统能够有效去除氨氮, 并使硝酸盐和亚硝酸盐长期维持在较低水平。陈强等[13]发现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对养殖污水中亚硝酸具有较高的去除率 (78.8%) 。廖绍安等[14]利用单级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养殖水体中的无机氮发现:该方法能将初始浓度为1.76 mg/L的亚硝酸量降低到0.22 mg/L, 同时还能有效降低水体中硝酸盐、氨盐、COD的量。总体来说, 生物膜法具有易于维护运行、节能、污泥沉降性能良好等众多优点, 在处理低浓度污水上具有较大优势。

2.3.3微生物法:从天然环境中富集分离有益微生物, 扩大培养制成微生物制剂, 拌饲料或者直接泼洒添加到养殖水体, 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去除养殖水体中的饲料、粪便残渣等污染物, 同时对水体中的氨、亚硝酸等有害物质也有一定的去除作用。芽孢杆菌、乳酸菌、光合细菌、EM菌、放线菌等微生物目前在养殖上使用较广泛。安健等[15]从对虾养殖池分离得到多株具有好氧反硝化功能的芽孢杆菌, 其中1株能在14 h内将NO2--N由10 mg/L降至0;熊焰等[16]从养殖水体中分离得到的亚硝酸盐降解菌24 h对亚硝酸盐的降解率为69.58%。相较而言, 利用微生物法处理养殖水体亚硝酸盐具有高效、节能、操作方便、无二次污染等众多优点。在一系列酶的催化下反硝化细菌能将水体中的亚硝酸盐彻底还原为气体。因此, 利用反硝化细菌进行水体亚硝酸盐脱除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

3反硝化细菌的研究

微生物在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由反硝化细菌参加的反硝化作用是氮循环的关键一环。反硝化可与硝化作用互相关联, 维持自然界氮平衡及氮循环正常进行。反硝化细菌通过参与反硝化过程的一系列酶将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转化成一氧化二氮或者氮气, 可完全去除亚硝酸盐对养殖动物的危害, 改善养殖环境水质, 避免水体富营养化。

3.1好氧反硝化的提出传统理论认为, 有氧条件下反硝化细菌会优先利用氧气作为最终电子受体, 只有在厌氧条件下反硝化细菌才能以NO3--N、NO2--N作为最终电子受体, 依次由硝酸还原酶 (Nar) 、亚硝酸还原酶 (Nir) 、一氧化氮还原酶 (Nor) 和一氧化二氮还原酶 (Nos) 催化完成反硝化过程, 最终将硝酸盐/亚硝酸盐还原成N2O或N2。好氧反硝化顾名思义是指在有氧条件下进行反硝化过程, 显然这违背了传统的反硝化理论。不过在后来的研究中人们发现好氧反硝化菌及好氧反硝化酶存在, 对细菌反硝化过程进行了有力的补充, 同时也为人们研究新的生物脱氮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20世纪80年代, Robertson LA等[17]首次发现了好氧反硝化现象, 并对好氧反硝化机理进行了研究, 认为协同呼吸是好氧反硝化的一个重要的机理。协同呼吸意味着微生物可同时以氧和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 允许电子流同时传输给反硝化酶以及氧气, 允许反硝化反应在好氧条件下发生。此外, 人们在细胞质周质中发现了另一种硝酸盐还原酶的存在[18]。相对于膜结合硝酸盐还原酶, 这种周质酶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在有氧条件下表达并催化反硝化的进行。目前反硝化完整的代谢调控过程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3.2好氧反硝化还原酶细菌反硝化是将硝态氮/亚硝态氮中通过NO2、NO、N2O等中间产物, 最终还原成气态氮 (N2) 的生物化学过程。该过程具体分为4步: (1) NO3-+2e-+2H+→NO2-+H2O; (2) NO2-+e-+2H+→NO+H2O; (3) 2NO+2e-+2H+→N2O+H2O; (4) N2O+2e-+2H+→N2+H2O。每一步都有相应的酶及辅助因子参与催化调节, 按反应顺序主要为:硝酸盐还原酶 (Nar/Nap) 、亚硝酸盐还原酶 (Nir) 、一氧化氮还原酶 (Nor) 和一氧化二氮还原酶 (Nos) 。

3.2.1硝酸盐还原酶:硝酸盐还原酶是参与细菌反硝化过程的第一个酶类。在该酶的作用下, 硝酸盐被还原为亚硝酸盐。硝酸盐还原酶 (Nar/Nap) 多是属于诱导酶类。底物NO3-能诱导硝酸盐还原酶编码基因的表达、mRNA的合成以及蛋白质的重新合成[19]。根据分布位置的不同, 参与反硝化过程的硝酸盐还原酶可分为膜结合硝酸盐还原酶 (Nar) 和周质硝酸盐还原酶 (Nap) , 分别由nar和nap基因编码。目前关于这2个基因的研究较多。通常认为, 膜结合硝酸盐还原酶 (Nar) 受环境中氧气的抑制只能在厌氧条件下表达并发挥作用;相反周质硝酸盐还原酶 (Nap) 在有氧无氧条件下均能表达。好氧反硝化细菌的存在, 完全得益于周质硝酸盐还原酶的表达。

周质硝酸盐还原酶 (Nap) 是1种游离于细胞外周质的酶类, 由nap基因编码。通常Nap是由Nap A、Nap B大小2个亚基组成的异质二聚体。其中, 大亚基Nap A是催化亚基, 硝酸盐的还原发生在该位点上;小亚基Nap B是1种细胞色素c, 能够将电子传递至Nap A。但有的微生物中仅含有Nap A[20]。另外, nap基因簇中还可能包含nap C、nap H、nap G、nap F等基因。其中, nap C编码膜醌氧化酶Nap C, 该酶能够将醌池中的电子转移至Nap B。在E.Coli中, 电子从泛醌及甲萘醌转移至Nap AB的过程中依赖于Nap C。nap H、nap G编码2个假定铁氧还原蛋白, 在无Nap C及其同系无的生物中, 由Nap H/Nap G将电子转移至Nap AB。不同微生物中, 编码大小亚基的nap AB基因可与nap CDEFGHKLM基因组合排布在染色体[21]或者质粒[22]上, 形成不同的亚型。Escherichiacoli[23]、Magnetospirillumgryphiswaldense[24]、Haemophilusinfluenzae[25]及Salmonellatyphimurium[26]中nap基因簇排布为nap FDAGHBC。Wolinellasuccinogenes[27]及Campylobacterjejuni的nap基因簇缺少基因nap C, 其排布分别为:nap AGHBFLD、nap AGHBLD。

3.2.2亚硝酸盐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 (Nir) 参与在反硝化的第二步反应中, 将亚硝酸还原为一氧化氮, 也是催化此反应的限速酶[28]。亚硝酸盐还原酶由nir基因编码, 包括细胞色素cd1 (cd1-Nir) 和含铜型两种亚型 (Cu-Nir) , 分别由基因nir S和nir K编码。菌株Bradyrhizobiumdiazoefficiens USDA 110、Sinorhizobiummeliloti1021、Agrobacterium fabrum str.C58、Haloarculamarismortui ATCC 43049、Natronomonaspharaonis DSM 2160、Rhizobium sp.IRBG74、Candidatus Nitrososphaeragargensis Ga9.2亚硝酸盐还原酶均属于Nir K型, 菌株Pseudomonas aeruginosa PAO1-VE2亚硝酸盐还原酶属于Nir S型。Nir K、Nir S功能上相似, 但结构差异较大。其中Nir K为同源三聚体, 每个亚基约40 kd, Nir S则是分子量为20 kd的二聚体。基因nir S和nir K目前多是作为标记基因, 进行环境样品中反硝化细菌种类多样性的分析[29~31]。目前还未有某株菌同时具有这2个基因的报道。

3.2.3一氧化氮还原酶:通常报道的一氧化氮还原酶Nor是含有大小2个亚基的异源二聚体寡聚酶 (c Nor) 。其中, 大亚基Nor B为疏水性催化亚基;小亚基Nor C的1个N端结合在细胞膜上。但在Geobacillusstearothermophilus中发现了1种与c Nor不同的另一类一氧化氮还原酶, 属于1种单体酶, 用q Nor表示[32]。一氧化氮还原酶在反硝化的过程中是将一氧化氮还原为一氧化二氮, 能够维持细胞内NO浓度在较低水平, 防止高浓度NO对细胞产生伤害。一氧化氮还原酶的稳定性较差, 因此分离纯化得到的一氧化氮还原酶不多。

3.2.4一氧化二氮还原酶:反硝化最后一步是在一氧化二氮还原酶的作用下将一氧化二氮还原为N2。一氧化二氮还原酶属于同源二聚体, 由2个相同亚基构成。通常编码一氧化二氮还原酶的nos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布顺序及转录方向均一致, 为nos LY-FDZR。传统理论认为, 一氧化二氮还原酶的功能受氧气影响严重。因此在有氧条件下细菌反硝化的终产物为N2O而非N2。但Bell等[33]在脱氮副球菌中发现即使在有氧条件下Nos仍有活性, 可同时还原NO、N2O这2种气体。

4小结

Robertson等[34]首次用间隙曝气法分离到了1株能进行好氧反硝化的脱氮副球菌。随后人们用相似的方法不断发现了多个种属的好氧反硝化菌。王晓姗等[35]研究发现海洋生态系统中存在较多的反硝化细菌种类, 主要分布在节杆菌属、无色杆菌属、芽孢杆菌属、短芽孢杆菌属、盐单胞菌属、盐芽孢杆菌属、海单胞菌属、副球菌属及假单胞菌属等属中的一些种。何为等[36]以KNO3为唯一氮源, 结合梯度划线法和BTB平板筛选法进行好氧反硝化细菌筛选, 获得DM1、DM2、DM3、DM4、DM5等5株反硝化效率较高的菌株, 48 h脱氮率均在30%以上。廖绍安等[37]采用间歇曝气选择性富集的方法, 分离得到1株亚硝酸盐脱除效率较高的好氧反硝化细菌Stenotrophomonasmaltophilia。该菌在溶解氧 (DO) 为3.80~5.21 mg/L时能将NO2--N由26.18 mg/L降至0, 具有较好的好氧反硝化效果。于爱茸等[38]从鱼塘中分离到1株具有高效好氧反硝化功能的芽孢杆菌。DO为2 mg/L时菌株脱氮率为97%;DO为4~5 mg/L时菌株脱氮率达到85%以上, 仍有较高的反硝化活性。郑喜春等[39]从乌梁素海底泥中筛选获得1株反硝化活性较高的芽孢杆菌, 并对该菌反硝化条件进行了优化, 最优脱氮条件下 (可溶性淀粉为唯一碳源、p H 8.0、C/N为14、DO为4 mg/L) 该菌的脱氮率为92%。吴美仙等[40]分离得到菌株D2, 该菌具有较强的反硝化能力。研究发现生长环境对菌株脱氮活性影响较大。该结论为反硝化细菌在水产养殖业水质改良的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治理养殖场污染的方法 篇4

规模化畜禽养殖业和区域畜牧业的快速进展,格外是生猪饲养量的不断增加,大量废弃物给四周环境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导致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不同程度制约了当地畜牧业持续稳定进展。近几年,各地为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进展,实行了很多有效措施,在掌握畜禽养殖对环境的污染方面取得较好效果,积累了肯定的阅历,为促进我省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实行有效措施,实行综合治理

1.切实实行有效措施,加大治理力度。各地为掌握畜禽养殖对环境的污染,实行各种措施。如杭州市依据城市进展的需要,XX年6月,市政府批转了市农办、市农业局和环保局联合提出的《杭州市畜禽养殖业污染综合整治工作方案》,方案要求全市三年内全面完成畜禽养殖业污染综合整治工作。重点对现有养殖场污染进行综合整治,削减敏感区域的饲养总量,推行清洁生产和生态化养殖。嘉兴市政府XX年11月下发了《嘉兴市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各地切实做好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对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提出明确目标与任务,要求到XX年底,存栏生猪100头以上的60%养殖户,生猪粪尿采纳无害化方式处理,其它散养户要以外送或联建治污设施的方式,使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到XX年底,全部存栏100头以上的养殖户必需全部采纳无害化处理方式,其它散养户的生猪粪尿无害化处理率要达到100%,并落实了行政、法律、技术及资金贴补等有效措施。通过各方协同努力,畜禽粪便污染管理已进入有序状态,对削减农村面源污染,改善投资环境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2、增加投入,开展综合治理。近几年,各级为治理畜禽养殖污染,省、市、县各级多方筹集,增加投入进行污染综合治理。如秀城区由部、省及市、区共同投资122.2万元,已建成沼气池6只,厌氧发酵池1100立方米,年可处理养殖污水6.4余万吨,年供沼气10.8万立方;嘉善县在姚庄镇星轮村进行养殖污染治理试点的基础上,完成了全县9个养猪万头村的整治,有效地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海宁市实行“3个1”扶持政策,即每建一只沼气池,市财政补助1000元,乡镇财政补助1000元,饲养户自己担当1000元),在规模养殖场中全面推广沼气池无害化处理猪粪尿技术,经过近两年努力,使85%的规模养猪场实现粪尿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平湖市结合当地实际,采纳三格式无动力厌氧发酵技术,到目前为止,已基本完成了对存栏生猪200头以上规模场的粪尿污染治理。杭州市在禁养区范围内已关闭苗猪市场2个,养猪场8个,养牛场6个,削减生猪108024头,占总量的40.8%,削减奶牛2191头,占总量的41.5%;限养区内已关停7个规模养猪场,其中已搬迁2个场,削减生猪13790头,占总量的48%;非禁养区内已有10个规模场实施污染治理,实现了达标排放,占总量的43.2%。

3.建立畜牧小区,实行生态养殖。多年来,在各政府重视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我省畜禽规模养殖进展快速,已形成了以规模养殖为主体的畜牧生产新格局中。随着畜禽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由于部分养殖场畜禽粪尿处理不当,对环境造成了肯定的污染,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为此,省农业厅多次讨论如何解决畜牧养殖污染问题,提出了建设畜牧生态小区,以解决农村因畜禽养殖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XX年在省财政的大力支持下,开头进行畜牧业小区建设试点工作,XX-XX年在试点的基础上支配1300多万元,建立了30个畜牧生态小区。实践证明,畜牧小区建设实现统一规划,集中饲养、统一污染处理等方法,不同程度地解决了农村因畜禽养殖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4、讨论和推广养殖场污染防治综合配套技术。近几年,不少生产科研单位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进行了不少讨论,已取得了不有用技术,在防治环境污染上产了主动作用。去年,为加快配套技术讨论,省农业厅和省科技厅支配200万元,联合对畜禽养殖场及畜牧小区污染综合治理工程技术进行了联合招标,目前项目已组织10多个单位进行联合攻关。其综合配套技术讨论从五方面进行,一是从畜禽养分学等角度,讨论提高饲料的环保型饲料,削减粪尿的排放量。二是从利用的角度讨论畜禽粪尿的综合利用方法如加工成有机肥,使粪资源化,三是讨论生物和化学的技术,对污水进行处理,使其达到农用标准或挺直排放标准。四是讨论畜禽养殖场清洁生产技术,通过对生产过程中主要产生污染的环节实行全程掌握,达到掌握和防治畜禽养殖可能对环境的污染。五是讨论新型的环境爱护型的畜禽舍。

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的治理 篇5

1 畜禽污染物的处理措施与技术

1.1 发展生态型畜牧业畜禽养殖应遵循“以地定畜,种养结合”的基本原则,将畜禽养殖场产生的废物作为农业生产的生产资料,根据土壤的环境容量,确定养殖规模,保证畜禽养殖场产生的废物有足够的土地消纳。

1.1.1 粪便处理:

①堆积发酵。将粪便与生物菌搅拌后堆积发酵一定时间,供种植业做肥料。②地窖和罐式发酵。将粪便与粉碎秸杆按一定比例混合,添加微生物发酵剂搅拌后,放地窖或发酵罐中,发酵15~20 d后,变成有机营养土,可用于蔬菜大棚和花卉栽培。③直接用于农田。干粪堆积发酵后作为有机肥,直接农用。④猪粪尿进入化粪池沉淀,干湿分离、打捞,水可以用于鱼塘、干粪直接用于农田。

1.1.2 污水处理:①水泡粪直接处理。猪舍粪尿排到猪舍下的粪池中浸泡,每出栏一批猪,将猪舍下的粪池清排1次,用于农田。②污水集中于污水池,经管道或粪液罐车用于农作物灌溉。③组合工艺厌氧处理。养殖场实施干清粪处理的污水进入三段式组合工艺(CSTR-ABR+AF)厌氧处理达标后排放。

1.1.3 推广养殖与沼气、农田、果树、养鱼、循环型生态农业生产模式。

①利用畜禽粪便发展家庭沼气池。沼气可照明、做饭,沼渣、沼液可用于蔬菜、果树、农作物、养鱼。②氧化塘处理技术。利用天然水体、土壤和生物的物理、化学与生物综合作用净化污水。

1.2 积极推广养殖新技术积极推广生物发酵零排放养猪技术,生物床发酵养殖技术是解决粪污处理的有效方法;积极推广阳光猪舍建设工程,杜绝污染物排放;合理配置无害化处理罐,及时做好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合理规划养殖业发展种类、规模和科学布局,把环境污染减少或控制到最低限度。

1.2.1 推广生物发酵床养殖技术。

利用秸杆粉、稻壳、锯沫、树叶等农林下脚料,按猪舍面积在垫圈内分层铺90 cm厚,将5 kg盐均匀撒在上面,再将粪便和土各铺10 cm厚,总厚度1.1m。将30 kg益生菌稀释液加入到1 000~1 500 kg的水中搅拌均匀,称为“混合稀释液”。根据垫圈料的不同掌握用量,为防水份过多,第一次加入1 000 kg混合稀释液。以手捲不滴水为宜。当水份不足时,再依据加水标准适量添加,边喷洒加搅拌均匀。(含水量控制在40%~50%之间),在池内发酵7~14 d,摊开后即可使用。

1.2.2 在饲料中适量添加氨基酸减少臭气,可使畜禽氮排放量减少20%~25%。

1.2.3 在饲料中添加酶制剂,提高畜禽消化率。

如添加植酶酸可以弥补由于日粮中缺磷对仔猪生长性能造成的不良影响。

2 畜禽污染物排放要综合治理

对养殖业污染环境的治理措施 篇6

1 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

1.1 兽药、饲料添加剂使用不当

由于规模化、集约化畜牧业的发展, 使用抗生素、维生素、激素、微量元素已成为畜禽防病治病、保健促生长的需要, 由于经济利益驱动和科学知识的不足, 滥用上述药物的现象普遍存在, 造成畜产品的药物残留及环境污染。兽药的残留, 通过人们摄食转移到人体内, 影响人们身体健康。另外有害物质通过畜禽的排泄, 造成土壤和水源污染, 对人类生存环境构成威胁。

1.2 畜禽排泄物对环境的污染

畜禽排泄物中的主要成分有含氨化合物、钙、磷、可溶无氨物、粗纤维、其他微量元素及某些药物、各种成分的含量随畜禽品种、饲料原料及配方、饲养方式等不同而不同, 随粪便排出后将引起对空气、水源、土壤等产生严重污染。

2 畜牧业发展的环境保护措施

2.1 统筹规划, 精心选择畜牧场地

在选择畜牧场地时, 一是要考虑牧场不要污染周围环境, 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周围环境对畜牧场的污染, 在交通便利、用水条件良好的情况下尽可能将牧场建在远离城市、工矿区和人口密集的地方。应远离江河及地下水源, 并要在农、林、牧结合的情况下考虑牧场规模数量、粪尿及污水排放和良性循环利用情况。

2.2 选择利用率高的饲料原料

为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 配制日粮时应考虑营养物质的消化率, 使用高消化率的饲料原料能减少氮和磷的排泄。例如使用低植酸磷玉米的日粮能显著减少磷的排泄。

2.3 合理利用饲料添加剂

饲料添加剂也能通过提高饲料营养物质利用率而减少氮和磷的排泄。在日粮中添加酶制剂、酸化剂、益生素等, 能更好地维持畜禽肠道菌群平衡, 提高饲料消化率, 减少环境污染。添加植酸酶能减少营养物质的排泄, 并且可以提高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的消化率, 减少粪便中磷的排泄量。益生素主要作用是通过消化道微生物的竞争性排斥作用, 减少氨和其他腐败内容物的含量, 从而减少粪便的臭味。

2.4 日粮中使用合成氨基酸

氮是排泄物中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元素之一。饲料中添加合成氨基酸能使日粮中蛋白质的氨基酸比例合适, 可有效减少每日蛋白质供应量, 节约蛋白质饲料, 减少氮的排泄量, 降低后续处理畜禽排泄物的费用和难度, 也就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5 消除饲料中抗营养因子的作用

大多数植物性饲料及其副产品 (尤其是豆类及饼粕) 中含有大量的抗营养因子, 如蛋白酶抑制因子、凝集素、淀粉酶抑制因子等, 经过适当的加工处理, 如膨化、制粒等, 可降低日粮中抗营养因子的含量, 提高饲料养分的利用率, 减少氮和磷的排出量。

2.6 精心加工调制饲料

正确的饲料加工调制能提高饲料消化率, 而每提高1.0%的消化率, 肉产品的氮损耗就要减少1.4%/kg。饲料的加工调制包括粉碎、制粒、碾压、膨化及手捏成团的湿拌料等, 粉碎及碾压能改进饲料利用率及减少干物质、氮和磷的排泄量。

2.7 实行阶段饲养

实行阶段饲养, 根据不同的营养需要随时调整饲料配方、用量, 既可以满足动物不同生长阶段的不同营养需要, 又可以减少其对氨基酸和磷等的过量摄入, 从而减少其过量排泄。实行阶段饲养可提高饲料转化率70.0%, 尿氮可降低14.7%, 氨气排出量可降低16.8%。

2.8 发展生态养殖

遵循生态学原理, 发展生态农业, 降低环境污染。通过食物链建立生态工程处理系统, 以农牧结合, 渔牧结合, 果牧结合等多种方式建立沼果或牧沼果蔬粮并举的生态畜牧农场。

将畜禽粪尿通过低费用处理后, 用于种植业或淡水养殖业。如建立沼气池, 充分利用畜禽粪尿生产的沼气, 可用于居民生活, 沼液可以当做肥料用于种植业, 也可将畜禽粪便加工成颗粒料, 有机肥料, 用于种植业。也可建立种草-养畜-粪尿返回的农业生态链。

怎样治理畜禽养殖污染 篇7

按照当地制定的有关畜牧业发展布局规划,通过政府部门和有关单位的共同努力,制定相关政策,对以前在禁养区和限养区内的规模养殖场和养殖专业户,采取迁移和治理相结合的方式解决污染问题。对现在申报建设的规模养殖场和养殖专业户必须符合审定程序和有关规划的要求,将治理污染作为重要的建设内容进行检查。

2 大力推广经济性、环保性优点突出的发酵床养猪

大力推广经济性、环保性优点突出的发酵床养猪。发酵床垫料的制作过程:垫料经过土壤微生物的发酵,成了非常好的有机肥。在地下挖个1 m深左右的坑,周围用砖砌上,这就是垫料池。在底层铺上30 cm左右厚的树枝和整捆秸秆作为疏松通气底层。将微生物发酵菌种、锯末、稻壳、秸秆按一定比例混合,并加入一定量的食盐和水,制成垫料。发酵床中的垫料厚度为70cm左右,经过发酵成熟处理后,可将猪放入饲养。这项技术为清洁化生产、健康养殖开辟了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道路,达到“零污染、零排放”效果,也为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产品升级、效益提高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3 大规模兴建户用沼气池,是解决畜禽养殖污染问题的主要办法

沼气工程利用农产品的废弃物秸秆等氨化作为畜禽饲料,畜禽的粪、尿以及其他农业废弃物用来产生沼气。禽畜粪便及秸秆经过密闭发酵后,消灭了病菌虫卵等危害人们健康的病原菌,沼肥中存留丰富的氨基酸、B族维生素、各种水解酶、某些植物激素,对病虫害有明显抑制作用,是各类农作物、花卉、果树、蔬菜等的优良有机肥料,有利于解决“三料”(燃料、饲料和肥料)的矛盾。沼气用来发电、生活燃灶用,沼渣制成有机肥,沼液代替农药,又能制成优质的有机肥料,扩大了有机肥料的来源。这样以沼气为纽带,生产成本下降,农产品的质量也大大提高,有利于生产绿色食品。

4 推广“三改两分再利用”治理技术

“改水冲清粪为干式清粪,改无限用水为控制用水,改明沟排污为暗道排污;实行固液分离、雨污分离、粪污无害化处理后农田果园鱼塘再利用”;对固体粪便采用静态发酵堆肥技术模式,液体尿污采用田园利用技术模式,实施两种技术模式组合,根据模式工艺流程进行粪便污水一并无害化处理设施的设计和建造,有力地推动全市畜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5 建设规模化的畜禽养殖小区

标准化养殖小区是指根据新农村建设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要求,把原村组内分散饲养的同一畜(禽)种商品养殖户集中到一个相对封闭并符合防疫条件,且远离村庄的宜养区域,实现规划布局科学化、养殖环境生态化、畜禽品种优良化、防疫消毒制度化、饲料兽药安全化、生产过程标准化、粪便尿(畜尸)处理无害化、经营管理产业化的现代养殖模式。

治理养殖场污染的方法 篇8

1 规模化养殖场污染治理现状

1.1 畜禽养殖污染现状

随着政府各项惠民政策的出台和对畜禽养殖业资金投入的增多, 农村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畜禽散养模式逐渐被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所取代。规模化养殖对饲养技术要求相对较高, 经济效益也显著增加, 但是随之而来的畜禽粪污排放集中和冲洗污水大量增加导致农田不能完全消纳, 畜禽粪便不经处理随意堆放, 雨淋后流失, 散发恶臭气味, 这些都给环境带来了严重污染。

1.2 治理污染存在的问题

沿河县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工作起步较晚, 工作面大, 难度也大。在实际治理过程中存在着很多因素影响着污染治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1) 缺乏统一规划, 对养殖场的布局、规模控制不严。目前, 由于法律、规章制度不健全, 对养殖场业主的项目申报审批制度不严格, 也没有对项目建设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畜牧和环保部门对养殖污染处罚力度不大, 没有对养殖场的布局调整采取有效措施, 也没有重视养殖小区的建设, 使得养殖场分散, 四处污染, 难于控制。

(2) 环保意识不强。有些养殖场的饲养管理不科学, 饲料、水资源浪费严重, 还有一些饲养员为了省时省力, 用大量的水冲洗畜禽舍, 增加了污水来源。很多养殖场只注重生产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对环境污染视而不见, 不愿意投资进行污染治理, 增加了治理难度。

(3) 治理污染投入的资金少。养殖场的治污资金通常由政府投入一定比例, 养殖户也要自己承担一部分。但是治污设备一次性投入的成本较高, 而且运行成本也不低, 这就制约了养殖场治污的积极性。尤其在农村, 大多数中小型养殖场没有治污设施, 粪便和污水没有经过处理就排入外界环境中, 使农村的居住环境变差, 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

2 治理对策

2.1 加大宣传力度, 增强环保意识

为了让人们充分认识到畜禽养殖场污染的危害, 提高环保意识, 政府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 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调动治理污染的积极性。同时经常组织养殖者参加培训和参观学习, 了解先进的治污技术, 推广有效的治污模式, 提高治污效率。

2.2 合理规划布局, 严格执行环境准入制度

畜牧兽医职能部门要对全县畜禽养殖场的生产规模和污染治理情况做全面的调查工作, 了解全县养殖场的位置、面积、养殖种类、数量、排泄物的生产量和治理方式等, 做好全县畜禽养殖场的整体建设布局和污染治理规划。

对于新建、扩建的养殖场, 要按照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分级管理权限规定执行, 未经批准私自建设的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绝不姑息。

2.3 增强畜禽养殖业环境执法力度

环保部门要协同有关部门, 落实好畜禽养殖场排污许可证制度和治理污染工作, 实现污染物排放达标。对于养殖场的环境违法行为要严厉打击, 对于未批先建、污染治理措施不到位的责令限期完成, 通报批评, 情节严重的要给予经济处罚。建立有效的举报制度, 发动群众参与, 强化社会监督, 逐步将规模化养殖场的环境治理工作做好。

2.4 增加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

治理养殖场污染的方法 篇9

1 污染治理现状

1.1 粪污治理

2012 年以来, 信丰县委、县政府狠下决心, 采取了各种措施进行污染整治, 经过3 年的努力, 目前全县年出栏500 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都建有厌氧发酵池、调蓄池、沉淀池、沼液贮存池等污水处理设施, 设施体积超3 万m3, 改造雨污分离栏舍18 万m2, 全县80%以上养殖场配套建设了固体废物和废水贮存设施。

1.2 病死畜无害化处理

全县有焚烧炉 (灶) 149 个, 化尸窖413 个, 高温生物降解机4 台, 病死畜无害化处理率达95%。

2 存在问题

2.1 粪污处理不规范

少数养殖户将养殖场建在村居民区或村公共场所附近, 粪污直排或偷排的现象依然存在, 影响到村中居民饮食和出行;规模养殖场绝大多数都建有粪污处理设施, 但仍然存在不完全处理或处理不彻底的现象, 氧化塘面积达不到规定要求, 沼液直接排入鱼塘的现象多, 固粪也只是作简单的发酵后返田或直接进沼气池, 得不到综合利用。

2.2 病死畜无害化处理难到位

对于规模养殖场而言, 大多建有化尸池处理病死畜, 但也有少数养殖户为图省事, 或随意抛弃, 或随便挖坑浅埋, 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同时, 采用深埋处理方式也容易造成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 对病原的控制也存在许多不利因素。

3 对策建议

3.1 科学划分“三区”

为规范畜禽养殖行为, 保护生态环境, 建议以县委、县政府名义颁布禁养区、限养区、可养区“三区”规划。

3.2 严格新建审批

凡在可养区内需新 (扩、改) 建生猪养殖场的, 严格执行环评审批和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制度。凡未通过规定程序审批的生猪养殖场, 不得开工建设。凡获批的生猪养殖场, 对主体工程与污染防治设施必须按照“三同时”即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要求建设, 经验收合格并核发排污许可证明后方可投入使用;对验收不合格的, 责令进行整改, 整改到位并核发排污许可证明后, 才可投入使用。

3.3 开展行业整顿

一是把禁养区内生猪规模养殖场 (户) 作为整治重点, 以“公司+农户”类型的养殖场为突破口, 在限定时间内下达关闭、拆迁、整顿告知书后, “公司+农户”养殖模式的养殖场在饲养期内的生猪出栏后, 必须进行关闭、拆迁;二是在可养区、限养区内的经整治完善了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 经环保、农粮、乡 (镇) 验收合格后方可饲养。三是对自繁自养的生猪养殖场, 不在可养区范围内的, 由所在乡镇下达拆迁整顿告知书后, 限期拆迁、整改, 并协助拆迁的养殖场 (户) 在可养区做好选址、征地等配套服务。

3.4 推行标准化养殖

畜禽标准化示范场建设不仅可以带动全县畜牧产业发展, 促进财政增长和农民增收, 也是提升畜禽养殖标准化水平、提升畜产品保障能力、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减少畜禽养殖污染的有效途径。近年来, 信丰县畜禽养殖规模快速发展, 规模化比重不断提高, 但标准化生产管理水平仍然较为滞后, 因此, 必须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 全面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 鼓励规模化养殖场申报标准化示范场项目, 政府应通过宣传培训, 技术指导, 示范带动, 政策扶持等方面引导养殖场 (户) 开展标准化示范场建设。

3.5 探索治污新模式

3.5.1研究推广猪粪养殖蚯蚓技术。推广赣州归根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试行的猪粪养殖蚯蚓技术, 将生猪固粪变废为宝, 实行循环经济。目前该公司已建立3.6 hm2生产基地, 采用“猪粪发酵-蚯蚓养殖-肥料加工”生态工艺, 已处理了3 680m3猪粪, 效果良好。

3.5.2发展高效循环利用技术。采取各种优惠政策, 吸引外资, 引进新技术、新设备, 建设生物有机肥厂及病死畜禽集中无害化处理场, 将固粪、病死畜尸体等处理加工后变成有机肥料, 从而变废为宝, 最终达到资源利用和环保的双重作用。

上一篇:用水管理问题下一篇:项目管理的专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