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与即兴演讲

2024-07-10

辩论与即兴演讲(共9篇)

辩论与即兴演讲 篇1

一、引言

现代人才培养规模的扩大使得竞争愈发激烈, 所以在生活这个大舞台上, 要想赢得掌声, 就必须全面发展自己, 无论是从成绩还是交际方面, 都需要我们有一定的自我展现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而在现实生活中, 许多人最缺乏的就是在特定场合的一种自我调节与挖掘自我潜能的能力, 在面对观众时, 总会紧张不安, 这种焦虑的心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发挥。国内外存在焦虑的理论研究, 根据弗兰克尔的意义心理学编制, 美国Good, L.R.和Good, K.E.两人根据意义治疗学派创始人弗兰克尔的理论编制的最早的存在焦虑量表, 社会心理学的动机水平高低的研究基础, 以及社会认知与认知自我板块的一些研究成果都为此提供了丰厚的条件基础。国外对焦虑做了大量研究, 并取得了很多成就。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国Horwit教授, Horwitz Mac Intyre和Gardner (1986) 最先把外语学习焦虑看做是外语学习中的一种单独的、特别的现象。对焦虑产生的原因从理论上进行深入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全面分析研究调查结果, 有助于我们认识焦虑的性质及其发展形势, 积极地指导人们减轻和治疗焦虑症。

关于焦虑问题的研究现状主要有: (1) 精神分析论理论; (2) 行为主义理论; (3) 生理学理论; (4) 现象学/存在主义理论; (5) 认知理论。关于焦虑问题近年来的主要研究成果:王康才的外语焦虑 (FLCAS) 在大学生中的测试发现:我国大学生外语焦虑主要包括担心、紧张不安、害怕说英语和害怕课堂;焦虑问题研究的新趋势:掌握回避目标与更高的考前焦虑相连, 这是高考前出现的特有现象, 还有普遍存在的一般现象或是我国特有的文化现象有待进一步研究。

为顺应这样的一个趋势, 学校和社会关于这方面的文化活动也越来越多, 其中最典型的活动便是即兴演讲活动的开展, 这给大学生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和培养自我表达能力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但现今许多人在面对观众做即兴演讲时会出现焦虑现象, 这使他们错失了一次次难能可贵的机会。鉴于上述背景, 我们决定开展《即兴演讲时焦虑现象的产生与对策》的课题研究。本课题涉及的“焦虑现象”主要是指当代大学生上台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时的胆怯及一些害怕与恐惧的心理, 这些现象在一定的自我调节下可得到转化, 通过这次课题研究, 希望可以帮助他们走出焦虑, 激发即兴演讲的兴趣, 使得他们更好地展现自己的才能。

二、研究的对象

按照典型抽样和抽样调查的方法, 对盐城师范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发放263份问卷, 回收有效问卷257份, 有效回收率为97.72%。被试基本情况如下:一年级学生57名, 二年级学生146名, 三年级学生54名, 被试平均年龄20岁。

三、方法

自拟“即兴演讲时焦虑现象的产生与对策调查问卷”, 问卷共包括26道测试题, 每道题有四个选项:完全不符合、比较不符合、比较符合、完全符合, 由被试酌情进行选择。

问卷分三个维度: (1) 演讲前焦虑现象的表现 (共5题) ; (2) 演讲时焦虑现象的内部因素 (共12题) ; (3) 演讲时焦虑现象的外部因素 (共9题) 。

四、结果分析

通过对盐城师范学院大学生群体之间的问卷调查, 我们对“即兴演讲时焦虑现象的产生与对策”这个课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从257份的调查问卷中, 我们发现许多即兴演讲时的影响因素, 这些结果对课题研究有很重要的影响。

(一) 从焦虑现象的表现得出的结果

1.许多被试在演讲时会有语无伦次、忘词、脸红、手脚颤抖等状况, 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 我们会发现每个人在智慧和才能方面相差不会太多, 但对待事情的应变能力与操控能力却差异极大。演讲前进行适当准备可以减轻焦虑, 这对大多数人来说是比较适用的。

2.调查显示, 演讲进行到一半时演讲者慢慢适应了这个过程时紧张程度就会降低, 这说明演讲者在进行演讲时能够适应不同环境下的不同角色, 及时认同新的角色, 正确对待新旧角色的冲突, 在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上迅速作出调整和改变, 按照新角色的社会期望和规范要求, 提高自己, 完善自己。

3.从下表可以看出, 随着年级的升高, 即兴演讲时的焦虑表现会有所减少, 尤其是焦虑的外在表现, 如脸红、手脚颤抖等;随年龄和阅历的增长, 被试演讲的焦虑程度呈现下降趋势, 这说明在接受一定程度的经验以后, 对演讲整体的把握及熟练程度都会得到提高。

4.就同一年级而言, 不同年龄和阶段的被试会有不同的焦虑表现, 有的侧重于在演讲刚开始时, 有的则是演讲的时间越长, 焦虑程度越大。

(二) 从焦虑现象的内部干扰因素得出的结果

2.数据显示出, 对“自尊心越强的人他在演讲时表现出来的焦虑会较低”这一观点, 许多被试持肯定态度, 但大三年级的被试只有40.74%赞同这一观点, 这也许是因为随阅历及年龄的增长, 他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我, 在演讲时能很好地加以控制, 使得表现不受自尊心的左右。

3.大部分被试都认为性格对于演讲的焦虑程度也有很大影响。性格外向的人热情、开朗, 善于社交, 喜形于色, 通常是精神饱满、劲头十足的, 这类人在演讲时就会表现得较为自信, 乐观, 而内向的人害羞、胆怯、不善于与他人交流与表现自己, 因此较为被动;而大三被试比较不赞同这一观点, 原因和上述类似。

4.数据表明, 心态也对演讲产生一定影响。心态就是性格和态度的统一, 态度是心态反应的表现化。有什么样的心态, 就决定了你对事情会采取什么样的态度, 好的心态也是成功的必备法宝之一。著名的生物学家巴甫洛夫通过大量的科学研究认为, 不良的心态会影响身体各部分的生理机能, 从而导致许多严重疾病。一个好心态, 胜过万灵药;现代医学也认为, 一切对人体健康不利的因素中, 危害最大的是恶劣的心理状态。

(三) 从焦虑现象的外部干扰因素得出的结果

1.从经历、经验等角度来对调查作出评估, 得出“失败或成功经历都会对当前的即兴演讲产生重要影响”的结论。“吃一堑, 长一智”, 从失败和成功中吸取有用的东西, 教你如何处理遇到的事, 慢慢地, 就能游刃有余地处理更多的事情了, 这就是经验给我们带来的东西。大多数同学对有经验的同学做演讲时焦虑程度会较低也不是空穴来风, 可见经验的作用的确不小;而成功的经历会给人很大的激励与鼓舞作用, 使人奋进, 增强自信心。

2.调查表明:他人的鼓励也对演讲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就要不断地与人打交道, 因此他人各方面对你的看法或观点都是会对自身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 鼓励可以激起人的希望, 催人奋进。每个人都渴望自己被人欣赏, 通过他人鼓励增加信心, 给予外部支持, 人是社会动物, 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当得到别人认可的时候, 就会更相信自己。

3.别人的否定评价会对自身情绪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这是在即兴演讲中常见的现象, 因此应明确焦虑的根源, 才能减轻焦虑, 增强自信, 为演讲增分添色。

4.91.83%的被试认为有过演讲经验的人在演讲时会表现得更好一些, 紧张程度较低。这表明有经验的人更能适应讲台, 其能力、胆识都得到了锻炼, 这些都对在大场合的时候有自如的表现有很重要的积极影响。

5.从“对场下观众熟悉与否”的外部焦虑影响因素中得出结论:许多被试都觉得当面对熟悉的人时比面对陌生人时焦虑程度会低, 这是因为每个人在与自己不熟悉或比较重要的人交往时, 都会出现一种紧张或激动感, 并反射性地引起人体交感神经兴奋, 去甲肾上腺素等儿茶酚胺类物质分泌增加, 从而使人的心跳加快, 毛细血管扩张, 即表现为脸红。这本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正常反应, 随时间推移会习以为常。但由于你缺乏自信, 因而特别注意别人对你的评价, 注意自己在别人面前的表现;相反, 在熟悉的人前面, 双方已经有过沟通, 对你的事情也有或多或少的了解, 因此不会太紧张。

综上所述, 影响即兴演讲的因素很多,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 我们可以更好地针对每个因素提出解决方法, 通过反复训练尽可能趋避不利因素, 为同学们将来的演讲提出好的解决对策。

五、对策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国家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 即兴演讲对于任何一个工作来说, 都是十分重要的。通过此次课题的研究, 剖析了即兴演讲时焦虑现象产生的原因, 让大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的缺陷之处, 同时针对这些原因, 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 帮助大学生不断提高即兴演讲的能力, 因而, 不管是在一些活动中, 还是在未来的工作应聘中都能脱颖而出。拥有良好即兴演讲能力的人不仅在面试中能够脱颖而出, 同时在工作中会得到上级领导的赞扬。针对此次课题, 提出了缓解即兴演讲时紧张情绪的策略。

(一) 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好的心理素质就是要在任何的突发事件下都能做到镇定自若、从容面对。即兴演讲是一个高度集中的场合, 要在这种高度集中的场合中, 高质量地完成即兴演讲, 在众人面前展现出最好的一面, 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的人是很难完成的。那么, 良好的心理素质对每一位演讲者尤其是新一代大学生来说更是重要, 这是一种能力的提升, 一种境界的提高。

(二) 培养敏捷的思维反应

临行而思, 即兴而讲, 这是对即兴演讲的一个确切概括, 快速的反应是事关即兴演讲成功与否的重要保障, 一些由于人们的紧张, 常常在一些关键的场合, 不知所云, 显然, 这是明显的思维混乱的表现, 导致自己有一种“言出于己口, 但非己所想”的感觉, 而最终导致即兴演讲的失败。

(三) 有丰富的知识储备

根据调查结果, 如果对所演讲的内容比较擅长和了解可以降低焦虑程度, 这启示我们可以在作即兴演讲前多查阅一些资料, 对内容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后方能轻松应对, 而不至于“没话讲”。常常能看到电视里的一位位主持人随时都能旁征博引, 口若悬河, 究其原因, 他们无非就是在平是工作生活中留心观察、勤于思考、广泛阅读, 从而拥有相当丰厚的知识储备量, 在各种场合都能适时、适地地恰当运用, 这就是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真谛所在。即兴演讲的关键难度就在“即兴”二字, 要能在即兴演讲中脱颖而出, 丰富的知识储备是十分重要。

(四) 使用有条理的记忆方法

调查发现, 63.04%的人在演讲时会出现脑子空白等状况, 这时一定要懂得进行自我调节, 整理好思绪, 而不能让自己手忙脚乱, 毫无章法;另外, 演讲前做好充分准备, 把内容整理出条理, 然后逐次有序地进行记忆, 可使演讲者对内容印象深刻, 不易遗忘。

(五) 学会积累适当的经验

焦虑程度会随年龄和阅历的增长而有所下降, 因此, 缓解即兴演讲时焦虑症状的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平时多参加一些校园文化活动, 演讲的经验增加了, 自信心也会随之增强, 焦虑就会相应减轻许多;在进行演讲时也能更得心应手;担任过班干部的被试者在即兴演讲时焦虑比一般学生要低, 所以, 为了减轻演讲时焦虑的症状, 平时应注意多交流, 勇于表达自我观点, 在交际中锻炼表达能力, 提高自己的胆识与勇气, 这会对即兴演讲有很大帮助。

(六) 一定的应变能力

针对一部分被试者会由于时间限制而产生焦虑, 这就要求演讲者能够随机应变, 学会概括大意, 简明扼要地把自己的看法表达出来, 善于缩减句子, 从而节省时间, 更好地把自己的想法传达给观众;必要的时候与观众适当进行眼神交流, 在紧张时多看自己熟悉的人, 从他们的眼神中找寻鼓励与安慰, 也可以减轻焦虑。

六、结语

调查显示, 大一学生的焦虑症状比之于大二和大三较明显, 这可能是由于大一新生即兴演讲与当众自我言语表达的机会较少, 因而会对演讲产生一定的畏惧心理。另外, 数据表明, 大二学生的焦虑表现比率比大一和大三的要高, 这有可能是大二年级组织的即性演讲等活动较多, 在此环境中他们的演讲压力也随之增加了;此外, 还有一个可能的因素是本次抽查的大一和大三人数较少, 选取的数据不是很具有代表性, 因而导致结果的偏差。

参考文献

[1]巴甫洛夫·伊凡·彼德罗维奇.动物的实验心理学与精神病理学. (1849-1936) .

[2]戴维·迈尔斯 (DavidG.Myers) .社会心理学.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6-1-1, (第8版) :138-142.

[3]林崇德编.发展心理学.出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二版) .2008-11:79-91.

[4]黄光扬.大学生演讲焦虑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国心理卫生该杂志, 1996, 10:2-69.

辩论与即兴演讲 篇2

直到今天,我还清楚地记得 年实行农村税费改革,为了跟上信息化管理的步伐,年龄大文化水平低的他面对电脑这个一无所知的领域下定决心克服困难,从头学起。这位老同志利用一切业余时间学习电脑知识,从基本的打字到系统的操作,查阅课本、虚心向电脑操作员请教。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现在他已成为系统操作的能手,乡村的税费改革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值得欣慰和自豪的是在我们财政战线这样的例子还有许许多多。他们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工作在基层,吃苦在一线。当都市里华灯初上,无数个家庭晚饭后共享天伦之乐的时候;当情人们双双对对、花前月下,闲庭信步的时候,常常是他们最忙碌的时候。为了开源节流、涵养税源,为了确保工资发放、基层政权运转,他们加班加点,无怨无悔。正因为有了这样一支财政队伍,我们的事业才兴旺发达、生机勃勃;我们的改革才不断深化、与时俱进。才能从199**年的分税制逐步实现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管理等一系列制度创新。

记得劳动模范许振超同志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作为,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贡献。当不了科学家,也要争当一名优秀工人。

财政人爱岗敬业即兴演讲

直到今天,我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带上团徽时那种激动的心情,面对团旗高举右手“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党与全国广大青年联系的纽带。能够加入团组织是一件多么光荣的事情呀。当时自己暗暗下定决心:

我要做一个有用的人。现在我参加了工作,成为了一名普通的财政人,与许许多多忠于职守、兢兢业业的同事们一起战斗在平凡而神圣的岗位上,以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工作着、奋斗着、创造着。在枯燥中寻找乐趣,在单调中发掘丰富,在平平淡淡中打造一次次的辉煌!

在我工作的756天里,每一天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那些用真诚、用奉献、用爱心书写的心灵日记让我历历难忘。坐落在浉河北岸的局机关院内规划有序、花草茂盛,威严庄重的办公楼设施齐全、宽敞明亮。我们的财政队伍斗志昂扬、热情饱满、团结拼搏、迎难而上!200**年阳光明媚的三月,为了全面打造学习型、服务型、效能型、廉洁型机关,浉河区财政局领导班子在省级文明单位的基础上竖起了效能建设的旗帜,在全区财政系统开展了绩效能级制考核活动。建立了科学的考核系统和严格的考核指标,实行指纹打卡、学习上岗、上岗挂牌、人员去向卡制度。局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抓制度、抓落实、抓服务,严格考试、考勤和考评。过去那种“八点上班九点到,十点还在街上绕”的现象不见了,“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衙门作风更是消失得无影无踪,现如今,大家讲学习,比工作,优服务,乐奉献蔚然成风。满意在财政,效能树形象的旋律奏响浉河两岸。

在我的身边有一位20多年连续被评为“先进工作者”的老会计。他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但他平平常常的日子总是那样充实。参加工作的28年来他甘做一头老黄牛,走千家进万户,和农民倾心交谈,大力宣传税改政策;到田间去地头,与村民干部反复测算,掌握第一手数据。无数个白天在酷暑烈日中行走,数不清的夜晚在蚊虫叮咬中度过。哪里有争议和问题,哪里就有他的足迹。累了,坐在田埂上歇一歇;饿了,就啃一口随身携带的方便面。由于基层财政工作的特殊性,他没有八小时之外,也没有节假日的概念。记不清多少次了,当年三十的鞭炮声噼里啪啦爆响时,他才拖着疲惫的步子回到家里。有一次他携带近万元的税款从村里骑摩托车回乡,途中突然下起了暴雨,不巧的是车也熄了火,风雨交加,道路泥泞,又冷又饿的他只有推着车一步一步艰难的前行。自己成了落汤鸡,放在衣兜深处的税款却完好无损。他说:那可都是农民的血汗钱呀,宁愿我自己淋一场病也不能出差错。凡事不干则已,要干就不能让人家戳脊梁骨“。在他的心里干好工作就是最大的荣誉!20**年实行农村税费改革,为了跟上信息化管理的步伐,年龄大文化水平低的他面对电脑这个一无所知的领域下定决心克服困难,从头学起。这位老同志利用一切业余时间学习电脑知识,从基本的打字到系统的操作,查阅课本、虚心向电脑操作员请教。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现在他已成为系统操作的能手,乡村的税费改革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值得欣慰和自豪的是在我们财政战线这样的例子还有许许多多。他们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工作在基层,吃苦在一线。当都市里华灯初上,无数个家庭晚饭后共享天伦之乐的时候;当情人们双双对对、花前月下,闲庭信步的时候,常常是他们最忙碌的时候。为了开源节流、涵养税源,为了确保工资发放、基层政权运转,他们加班加点,无怨无悔。正因为有了这样一支财政队伍,我们的事业才兴旺发达、生机勃勃;我们的改革才不断深化、与时俱进。才能从199**年的分税制逐步实现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管理等一系列制度创新。

辩论与即兴演讲 篇3

关键词:演讲与辩论;国际经济法;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D912.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4-0194-02

一、演讲与辩论运用于国际经济法教学的意义

本文所说的演讲,是指运用于教学活动的专题演讲,是让学生走上讲台,就事先确定的主题,综合运用各种技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让学生全方位展示和锻炼自己综合能力和素质的一种教学方法。这是指分为正反两方的竞赛式辩论,是运用于教学活动中的专题辩论。

演讲和辩论是能够很好适应国际经济法特点的教学方法。国际经济法是随着近现代国际经济交往日趋密切而逐步发展形成的一门新兴的、独立的、综合多种法学门类并涉及经济学相关知识的边缘性法学学科,具有学科交叉性、内容庞杂性、活动跨国性、发展变化快、政策倾向性强、既有很强的社会实践性又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距较远等特点,教学难度较大。上述特点决定了开展国际经济法教学活动时必须要善于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多角度、多层次、多要素地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灵感,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精心组织的演讲和辩论能够很好符合上述教学要求。

二、如何组织国际经济法专题演讲和辩论

(一)在国际经济法教学中组织演讲和辩论的基本要求

其一,选题一定紧扣教学内容,这是前提。在此基础上,所涉内容应尽量与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密切联系,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其二,一定要确保学生的中心地位。即具体活动要由学生来组织,并确保大多数学生能够有效参与;其三,老师要发挥积极引导作用。首先要精心选题,并在选题过程中要征求学生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其次要向学生提出基本教学要求,包括在演讲和辩论中一定要运用国际经济法的知识,要制定活动规则、程序和评分标准,对人员进行合理安排,组织者要随时向老师汇报活动筹备情况等;最后在活动结束时要进行全面总结和评价;其四,要把握好时机。演讲和辩论一般应是在教师讲授了某一相对独立的教学单元之后进行,这时学生已对该教学单元的基本框架有一定程度了解,能够综合运用该教学单元各方面的知识探讨该问题,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其五,让学生有足够的准备时间。演讲和辩论是规模比较大的教学活动,作为选手的学生要收集、整理、归纳和分析资料,撰写发言稿,进行赛前的演练;作为组织者和其他参与者的学生也有大量的准备工作,因此要让学生有足够的准备时间(一般需要2-3周的时间)。

根据上述要求,笔者以自己的教学实践为例,就如何在国际经济法教学活动组织演讲与辩论进行探讨。

(二)演讲的组织

1、选题与时机的把握。笔者曾于2009年以“中俄灰色清关事件和中美轮胎特保案事件比较分析”为题,在贵州大学法学专业学生中组织过演讲比赛。该主题所涉事件是当时对我国外贸企业产生重大影响的国际经济事件,是当时最新和最典型的现实案例,符合上述对选题的基本要求;该专题演讲活动是在讲授完国际贸易法教学单元后组织的,这时学生已对国际贸易法的基本框架有一定程度了解,能够综合运用该教学单元各方面的知识对该问题进行探讨;2、人员安排。先由老师召集学生推选出组织者(2-3人,其中1人为主要负责人),再由组织者召集学生制定演讲规则、程序和评分标准,选出主持人(男女各1人)、评委(7人或9人)、点评嘉宾(3-5人)、统分员(2人)和计时员(2人),并将其余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一般分为5-6个组),每个小组再推选出一名演讲选手,组内其他成员协助该选手收集、整理、归纳和分析资料,撰写发言稿,制作PPT课件,帮助选手进行赛前的演练。这样的安排能确保学生组织活动中的中心地位,并确保大多数学生能够积极有效地参与;3、演讲基本要求。每位选手演讲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必须制作PPT课件,演讲内容要完整(要有论点、论据、分析和结论),有自己独立的分析(不能只是罗列各种观点而不作任何分析),要语句通顺,逻辑严谨,表达清楚;4、评分标准(仅作参考)。内容占50%,表达占20%,仪表仪态占10%,课件制作占10%,时间控制占10%;5、为调动更多的同学参与,加强演讲者与观众的互动,要求每位选手演讲完毕后,其他小组的同学要向演讲者就演讲内容提出1-2个问题,演讲者必须作出回答;6、选手演讲完毕后,请嘉宾逐一进行点评,最后老师进行总结;7、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进行现场录像,以帮助同学们事后进行分析和作为教学资料保存。

(三)辩论的组织

专题辩论具有很强的对抗性,不仅要求学生对所涉教学内容非常熟悉,能够融会贯通,还要求学生思维严谨、反应敏捷、表达清晰,因此更能激发使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此外,由于辩论分为正反两方,每方4人,分别承担不同的任务,在辩论过程中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有利于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得到全面的展示和锻炼,是一种很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组织辩论的基本要求在许多方面的与演讲相似,但特别注意以下几点:其一,辩题的选择不仅要紧扣教学内容和密切联系当前国际经济形势,还要具有可辩性(即不能明显有利或不利于某一方)。其二,程序的设置与普通辩论基本相同,即分为开篇陈词、攻辩、自由辩论、观众提问和辩方总结五个阶段,但考虑到是国际经济法教学活动的专题辩论赛,为使学生对所涉教学内容有比较全面和深刻的理解和把握,能够在辩论过程中将需要陈述的内容较为完整地表达出来,因此将开篇陈词、攻辩、自由辩论等三个阶段的时间适当延长;其三,评分标准。分为团体得分和个人得分。前者由辩论阶段累计得分和总体印象分组成,后者由语言表达、整体意识、辩驳能力、美感风度和综合印象五个方面的得分组成;其四,胜负判断,依据各个评委的综合评分,分数转化为票数,得票数多的一方为优胜方。得票数多的个人为最佳辩手(辩手个人得分只作为个人奖项的评审依据,与团体胜负无关)。是在讲授完国际货币金融法教学单元后组织的,其时代背景是华尔街金融危机使国际经济秩序发生重大变化,各国对现存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产生质疑并引发激烈争论,特别是以中国为首的新兴经济体国家与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之间就是否需要建立超主权世界货币体系暴发了激烈的辩论。该辩论对国际货币金融体制改革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因此对国际经济法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对该问题的国际辩论绵延至今,没有任何一方明显占优,因此具有很强的可辩性。在辩论中,双方唇枪舌剑,激情高昂,精彩纷呈。辩论全过程进行了录像并经过精心编辑后刻制成光碟,部分发给每位直接参与活动的学生留念,其余作为教学资料保存。这次辩论赛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们表示通过本次辩论学到了很多东西,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三、演讲和辩论与其他教学方法的配合使用

国际经济法教学方法按教学活动领域划分,可分为理论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方法两大类。理论教学方法是一种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体系,还可按教学主体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细分为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授课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通过口授或演示等手段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在学生初次接触该门课程,需要老师对其基本理论框架体系和发展动态进行介绍时使用。由于基本理论较为抽象和枯燥,因此,教师在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时,不仅要善于运用案例诠释相关理论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增强教学效果,还要注意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是近年国际经济法教学方法改革特别强调的教学方法,目的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社会实践是学生亲临真实社会环境的教学活动,如到法院进行审判观摩,或到司法机关、律师事务所等单位进行法律实习等;模拟实踐是一种在模拟法律行为实验室(如模拟法庭、模拟非诉讼法律行为实验室和学生法律服务实验室等)开展的教学活动。这种活动虽然不如社会实践活动真实,但学生通过扮演和体验角色,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践教学方法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理论知识后,为加深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和需要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时使用。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专题演讲和辩论属于国际经济法理论教学方法体系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中的其中两种教学方法,是在学生对该门课程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并且是在教师讲授了某一相对独立的教学单元之后才能使用,因此,必须要与其他教学方法配合使用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国际经济法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简介:陆爽(1953— ),男,贵州三都人,贵州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国际经济法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1]朱珏华,涂伟.从竞赛式辩论的目的看辩题的可辩性[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52-56

[2]陈红彦.国际经济法学教学方法探究[J].科技信息,2008.6:205-206

[3]杨曙.浅论国际经济法教学法改革.[J]中国经贸导刊.2009.6:95

辩论与即兴演讲 篇4

2014年, 笔者依托于教学改革项目, 对《西方政治思想史》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以seminar教学为指导, 做了系统地教改尝试。

一、传统教学方法的困境及其出路

多年来, 笔者一直使用传统的授课方法。平心而论,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无法实现本课程教学目标的, 正如哈佛大学前校长博克指出:“在大学里, 最需要强调的是要停止对固定知识的传授, 转而强调学生不断获取知识和理解知识的能力。这个转变意味着更加强调论述和演讲以及掌握基本语言的方法, 掌握这些方式是获得大量知识的途径。”[2]

教学的目的, 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找到通往知识大厦的钥匙, 主动去追求知识, 是教师帮助他们推开一扇又一扇观察世界的窗户, 让他们自主地、积极地探索未知世界。也就是说, 教学的目标, 不但是培养具有系统化的专业知识的人才, 更是培养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操作能力、语言能力、写作能力兼具自信心、意志力、创造力等品质的综合素质人才。

为了解决这一困境, 笔者决定采用Seminar教学法对课堂进行改革。Seminar教学法“用多向互动的教学新模式取代单向灌输的传统模式”, 它以“学生”和“能力”为中心, “教”与“学”在开放、宽松的环境中交流互动[3]。

二、“Seminar”为中心的教改方案及其实施

“Seminar”的核心词是“师生研讨”, 包括“研讨什么” (What) 、“谁来主持” (Who) 、“怎样研讨” (How) 三个方面。在Seminar教学中, 教师始终居于中心指导的位置。

笔者根据《西方政治思想史》课程知识体系中基本知识、重点知识、难点知识的分布情况, 搭建不同的教学平台 (演讲、研讨、辩论) , 设计合理的学习任务, 要求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在课下准备, 在课堂上予以展示并主持师生讨论, 随后由评委团打分。

(一) 教改方案。课堂教学活动, 包括“关键词演讲”、“主题研讨”、“专题辩论”3种形式。

(二) 教改的能力指标。教改的首要目标是提高教学效果, 而知识如何转化为能力, 也是专业教学的目标之一。学生的能力训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即自我能力 (如胆量、自信心、自控力等) 、专业能力 (如资料能力、分析能力、写作能力等) 和社会能力 (如团队合作能力、交往与对话能力、领导与组织能力、策划与设计能力、语言与表达能力等。) [4]

基于此, 笔者在制定教改方案的时候, 为每一项教改活动设计了能力指标, 具体如下:1.关键词演讲能力指标:资料能力、写作能力、PPT制作、自我设计与展示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对话能力、胆量、自信心等。2.主题研讨能力指标:团队合作能力、领导与组织能力、资料能力、写作能力、PPT制作、策划与设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公共对话与沟通能力、胆量、自信心、自控力等。3.专题辩论能力指标:团队合作能力、思维与表达能力、资料搜集/整理/分析能力、胆量、自信心等。

(三) 教改方案实施

1.关键词演讲:此教改活动每位同学满分为10分。关键词均来自于本课程的教材, 以基本知识、重点知识为主要内容, 涉及核心概念、人物、历史事件、理论及其流派等。

此教改活动步骤如下: (1) 教师提炼出“关键词”, 1位同学负责1个关键词;要求学生在课外查阅资料、撰写演讲稿、制作演讲PPT;每次课举办1次关键词演讲活动;关键词演讲与授课进度保持一致。 (2) 课堂开始, 教师抽选7位同学组成评委团、1位同学担任计分员;负责演讲的同学以PPT的方式解读关键词, 时间不得超过5分钟, 随后主持讨论, 时间为10分钟左右;演讲结束后, 评委团根据既定的评分标准打分, 并将打分结果交给计分员;最后, 由教师进行总结性分析与点评。 (3) 计分员计分, 去掉1个最低分和1个最高分, 平均分即为该同学的得分;此分数计入平时成绩。

2.主题研讨。此教改活动每位同学满分为10分, 研讨小组的满分根据小组成员数计算。

教师提炼出一些带有争议性、趣味性的研讨主题,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每个小组负责1个主题。研讨题目, 均来自于本课程的重点知识、难点知识。

此教改活动步骤如下: (1) 将学生分成6个小组, 小组内部选举产生小组长;每个小组负责1个研讨主题, 要求课下分工合作, 撰写研讨报告, 制作研讨报告PPT。 (2) 研讨课上, 教师随机抽选6位同学与教师一起组成评委团, 抽选1位同学担任计分员;教师临时指定1位研讨小组成员担任主讲人, 讲解时间不得超过25分钟, 随后研讨小组主持全体师生讨论, 时间为50分钟左右;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性分析, 时间为20分钟左右。 (3) 研讨结束后, 评委团根据既定的评分标准打分, 并将打分结果交给计分员;计分员计分, 去掉1个最低分和1个最高分, 平均分即为该研讨小组的最终得分;小组长将此分数在组内分配, 但不得平均分配;计入平时成绩。

3.专题辩论。教师拟定3个可供辩论的题目, 根据授课进度, 安排3次课堂辩论。每次辩论, 由2个学生小组分别担任正、反方, 其他同学, 可在辩论过程中, 自由加入正、反方阵营, 亦可随时变化阵营。

此活动不计分。

三、教改实践总结

这种以“Seminar”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探索已持续2年, 每次课程结束, 笔者都要求学生撰写“教改心得”, 并进行问卷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 教改效果是很明显的, 具体如下:

(一) 学生教改心得总结。从学生的“教改心得”来看, 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普遍肯定这种“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2.普遍认为“学习兴趣提高、求知欲望增强”;3.普遍认为“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课堂参与感提高”;4.普遍肯定“专业教学效果提高, 各种能力得到训练与提升”;5.许多同学认为“促进了专业认知、增强了专业认同”。

(二) 调查问卷分析。以2015年春问卷调查为例, 本班32人, 发放问卷32份, 收获有效问卷32份。调查结果如下:1.学生对教改的总体评价。有85%的同学认为总体上教学改革是“成功”的, 8%的同学认为“有效果但不大”, 7%的同学认为“有很大缺点但可行”, 选择“失败”选项者为零。2.学生的“最深感受”。针对“本次教改中, 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22%的同学选择了“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 17%选择了“学习兴趣提高”, 14%选择了“课堂更有趣了”, 10%选择了“自我设计与展示”, 9%选择了“团队合作”。3.学生的“最大收获”。针对“本此教改, 你收获最大的是什么”, 23%的同学选择了“思维能力”, 22%选择了“语言表达能力”, 14%选择了“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11%选择了“合作能力”, 9%选择了“专业兴趣”, 9%选择了“交流能力”。4.“教改最成功的方面”。

结论

以Seminar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 无论是“关键词演讲”、“主题研讨”还是“课堂辩论”, 都是尝试改变“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法, 打造“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目的是改善课堂氛围、提高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锻炼以知识为基础的能力。

这些改革实践, 有着相似的操作流程, 即教师布置题目→个人/团队搜集、整理分析资料→撰写报告并制作PPT→课堂展示、主持讨论→评委团打分→教师总结。这种教学改革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自主性的学习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性;在这个学习过程中, 他们不断更好地理解、掌握了专业知识, 也锻炼了多方面的能力, 更增强了专业认知、专业认同。

参考文献

[1]贺国庆.德国和美国大学发达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163.

[2]王英杰, 刘宝存.国际视野中的大学创新[M].太原:陕西教育出版社, 2005:64.

[3]丁宁.借鉴Seminar教学法, 提升课程教学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 2012 (12) .

辩论与即兴演讲 篇5

·领导者与就职演讲和即兴演讲艺术

对于领导者来说,就职演讲也可称为就职演说。一般来说,就职演讲是指新当选的政府首脑、地方或部门领导人或企事业单位中中标、就聘干部等,在走马上任前发表的施政演说。在领导者的日常演说中,就职演说属于最常见的一种。当领导者在就任某项重要职务的时候,都要发表一个演说,来说明自己的责任、行政纲领、功绩和自己要为大众做的事情,提出自己的希望,表示自己的决心。

实践表明,就职演讲的主要作用是演讲者表明自己的施政纲领、工作态度和奋斗目标。通过这种演讲,将有利于展示演讲者自己良好的工作形象,促使以后工作尽职尽责,恪尽职守,也能给人们以希望和力量。

而即兴演讲两个最突出的特点是:一是演讲者事先未做准备,处于一定时境,感人、感事、感情、感景,随想随说,可长可短,有感而发;二是形同日常说话,其因随意性而在人际交往被广泛应用。

师范生即兴演讲的准备 篇6

关键词:师范 竞赛 即兴演讲 准备 训练

浙江、湖北、江苏等省市的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中有即兴演讲这个项目。即兴演讲是演讲者在事先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受某种特定环境激发或特定话题引发而产生的一种临时性的演讲。把即兴演讲纳入师范生技能竞赛,目的是要考察师范生知识的广度、思想的深度以及思维的敏锐程度。参赛者要取得好成绩,事先必须了解其特点、材料类型等,并在内容构思、语言表达等方面作充分准备。

一、认识师范生即兴演讲的特点

1.竞赛性

我们这里所说的即兴演讲是一种竞赛性演讲,参赛者有强烈的成功欲望。但它有很多限制,它没有真正的听众,台下只有几个评委。演讲者无法实现与听众的互动,眼中所见的更多的是评委挑剔的眼光。由于评委对内容丧失新鲜感,演讲者就不能真正进入感召听众的境界。竞赛性演讲有刻板的时间限制,演讲内容在深度、广度上的拓展就也有限制,演讲者要根据所定时间而不是自己的见解作总体的内容上的安排,并且需要有敏捷的思维能力和强健的记忆力。

2.材料性

即兴演讲的主题与内容不是由选手自定的,而是根据竞赛编委会所提供的材料中的案例而定。这种材料性演讲对于参赛者的好处是:有谈资和可资深入研讨的问题,不必煞费苦心自己去想出一个主题和找出事例;坏处是:内容受限制,无法讲自己擅长的熟悉的已有所准备的内容,创新上有压力。受材料内容多寡的限制,演讲者有时面临着的是一个删繁就简的任务,有时又面临着的是一个铺陈演绎的任务。

3.教育性

这是指即兴演讲的内容和主题都与教育教学相关。由于是师范生技能竞赛,演讲的材料都写学校教学工作中的一个事例,或教育者(教师)和受教育者(学生)的思想表露、情感抒发。演讲者要像教育局干部那样阐释人才培养的意义,像教育理论研究者那样用教育原理、教育规律分析案例,像老教师那样去谈处理教学问题的正确和巧妙的方法,像已经走上讲台的新教师那样谈做好教育工作的理想和信念。

二、了解师范生即兴演讲的案例类型

1.教育理念认识类

理念指导行动,所以师范生即兴演讲的案例有一小半属于教育理念的认识范畴。涉及到的理念主要有:以生为本的理念,强调重视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强调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理念,强调教育过程中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及内化为学生的良好素质;主体性理念,强调“教”始终围绕“学”来开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个性化理念,正视个性差异,主张针对不同的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评估标准。

2.教师品德评议类

“德”是师之魂,所以师范生即兴演讲中的案例必定有这部分的内容。案例涉及比较多的师德有:爱岗敬业问题,要甘为人梯,乐于奉献,把教书育人当作一种崇高的事业来做,不以教师职业之便谋取私利;勤恳认真问题,要勤勉工作,诲人不倦,认真备课上课,不敷衍塞责,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尊重学生问题,要公平公正,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3.教育方法探讨类

教师的业务能力很大一部分体现在教育方法的正确把握上,所以师范生即兴演讲的案例有一小半涉及到教育(教学)方法的探讨上。涉及这类案例的演讲,要注意强调启发式教学思想是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强调学生主动参与的重要性。演讲中不要简单地判断哪种方法更正确,要根据案例中所提供的各方面信息进行判断。教育方法探讨类的演讲关键是要讲清判断方法正确与否的依据以及由此所产生的效果(后果)。无论讲依据还是讲效果,都要考虑以下因素:是否符合特定学习的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学科特点和特定的教学内容,是否符合特定班级学生或特定学生群体的实际学习情况和智商、情商情况;是否符合教师的自身的业务水平和个人特点,是否符合教学环境条件,等等。

三、掌握师范生即兴演讲的结构

1.案例复述

案例是提炼演讲主题的原料,是生成演讲情感的土壤,同时也是引发听从兴趣的材料。对于案例,演讲者首先要懂得,不能因为有案例的书面材料而省略不述,必须在发表自己的观点前将案例讲述一遍,就当台下的评委没有看过案例材料;演讲者其次要懂得,不能将材料中的案例文字原封不动地朗读一遍,要根据主题整理加工,该删减的就删减,该合理添加细节的就添加,该概述的就概述,该浓彩重墨描绘的就描绘。但要注意,这个阶段一般情况下不宜夹叙夹议,评论和抒情不要穿插其间,因为后面有专门的评论和抒情。案例复述大致有如下四个层次:一是概括:“材料中讲的是一件关于……的事”;二是背景:“在……课上,有个……,学习……课文”;三是过程:“开始……后来……最后……”;四后果:“结果,学生……教师……学校……”。

2.情节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对案例材料的补充,或理性归纳。如果材料很长,情节比较复杂,案例属于组合性案例(好几个件事或好几个人),那就需要有这部分的分析。虽然分析是理性的,但这里的情节分析不是事理分析,不判断正误、不判断它在理念上、思想上、情感上的原因,只是让听众更完整、更清晰地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和各个方面的情况。分析的内容:一是原因分析,分析事态原因。例如:“之所以××要如此做,是因为他事先没有在……作好准备”;二是趋势分析,分析将来可能产生的情况,例如:“长此以往……就会……”、“假以时日……必定……”;三是比较分析,将所涉及到的类似事件或人物进行异同比较、正反比较、程度比较,例如:“虽然……要表现好些,但其性质是一样的……”;四是假设分析,即假設出一种很可能发生的情况,以说明事物规律,例如:“如果不是……,那么……”。

3.情理感悟

这部分是演讲中最重要的部分,既讲情也讲理。讲情,是讲自己阅读了案例后的情感触动,案例演讲毕竟不同于教育学案例分析,演讲需要有演讲者深沉热烈情感的参与。例如:“……我深受感动”、“我觉得……太伟大了”、“……这样的事令我震惊”、“……让我深受鼓舞”,当然,有些纯粹探讨方法、原理的案例则无须情感抒发;讲理,即讲由案例所引发的对教育观、教育原理、教育方向等的深刻认识,讲怎样的表现才符合教师应有的职业道德,講正确的教育方法、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应该如何去做,等等,例如:“让我意识到……重要性”、“认识到做……必须……”、“要想做好……,必须注意到……性”、“唯有……才能……”。要讲好这部分内容,必须注意如下几点:一是脑子中要储备一些教育理论知识,对号入座,自己临时归纳总结肯定是缺乏深度,也缺乏系统性的;二是要紧扣案例材料,不能仅罗列一些教育理论,分析中理论与案例脱节;三是论述要有条不紊,把自己感悟到的教育理念、方法等分条逐项列出,或正反对应列出;四是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一个事件中归纳出好几个教育问题,不宜就事论事,也不宜一事一理。

4.类事联想

演讲需要感性的生动的材料以感人明理。虽然案例已经属于感性的生动的材料,但有时仍显不足。演讲者如果记忆中有类似的事例,就有必要“联想”出来。常用的句子如:“我曾经看到过一个材料也是如此:……”联想的作用有二:一是增强演讲的说服力,原本材料中的案例也许只是孤证,不足以证明某个做法是对是错,增加一例就增加一分说服力,如果这案例更典型,或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身边,则说服听众的力量倍增;二是增强演讲的生动性,在理论总结后增加一些具有一些生动细节、离奇情节、惊人效果的事例,则会让人印象更加深刻,使听众兴致盎然。类事联想需要注意:类事不能过于相象;列举后要分析出相同点;视时间决定是否例举,或决定表述的详略。

5.心愿表达

在师范生即兴演讲中抒发个人情怀,这既是演讲性质所决定,也是师范生性质所决定。演讲需要以主观色彩、人性魅力去感召听众,引起共鸣,若光讲教育理论,就会冷冰冰、干巴巴、苍白无力。师范生即将走上教室讲台,这时一定豪情满怀,对未来工作有向往之情,也有敬畏之情。所以,演讲的最后很有必要抒发个人情怀。可以从增强教育使命感、坚守高尚情操、遵循教育规律、勇于探索创新等方面来抒发。具体演讲过程中需要注意三个结合:一是要结合前讲的教育问题;二是要结合自己即将走上教育工作岗位的身份;三是结合当前当地的教育形势。

徐特立说:“当一个好教师,三分靠内才,七分靠口才”,对于“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而言,口头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而演讲是口才的一种高级形式,教师的演讲水平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他的口才水平。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中安排即兴演讲这一项目正是基于这一认识。师范生要本着提高业务水平的目的参加这场赛事,通过特定知识上的充分准备和行动上的刻苦训练提高水平。

参考文献:

[1]大学生应掌握的演讲技巧 江淑燕 文学教育(中) 2011,05

[2]演讲的特征和写作 刘琴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1,05

[3]演讲修辞叙事结构策略探析 杨家勤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1,04

[4]提高大学生演讲能力的对策研究 陈静宇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1,05

辩论与即兴演讲 篇7

《演讲与辩论》是学校根据课改的要求、课程开发的理念, 结合学生的需求而开发的一门校本课程。它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而设计, 属于语文学科的大综合。因为满足了学生的发展需求, 所以课堂气氛更为宽松、活泼, 师生之间的互动效果更好。本课《态势语训练》是校本课程《演讲与辩论》的一节内容。

【设计意图】

通过训练, 使学生在讲话时能做到:正确运用态势语言, 做到姿态、表情、手势、动作等准确、适当、协调、自然。增强交谈、演讲的表达效果, 富于感染力、表现力, 很好地表情达意。

【课前预设】

一、确立教学重难点

1. 正确运用态势语言, 做到姿态、表情、手势、动作等准确、适当、协调、自然。

2. 增强交谈、演讲的表达效果, 富于感染力、表现力, 很好地表情达意。

二、课时安排

四课时。

三、课前准备

教师: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 准备训练的材料 (课文、演讲稿) 。

学生:准备自我介绍及两篇演讲稿。

四、教学构想

1. 演讲导入调动情感。由多媒体播放俞洪敏的演讲视频, 导入本次教学内容。

2. 学习最基本的态势语言, 掌握演讲技巧。

3. 联系实际, 训练提高。

4. 测试自我训练。

【实施过程】

一、基础知识传授

要做好态势语训练, 首先必须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态势语言, 所以在对学生进行态势语训练时, 就从最基本的态势语言的传授及技巧训练开始。态势语言有手势态势语言、动作态势语言、仪表态势语言三种基本类型, 主要从这三方面入手。

教学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教师结合例子讲解每一种常用态势语言的含义及运用技巧, 一边讲解一边举例练习。学生对有关方面的知识做笔记。每一种态势语言讲完, 再举出两个例子, 学生来练习。从而达到理解到位, 应用准确的目的。

具体的常用态势语指导如下:

态势语:是一种以交谈、演讲者的姿态、表情、手势动作等传递信息、交流感情的工具, 诉诸听者视觉的无声语言。

1.手势态势语:

运用手指、手掌、拳头和手臂的动作变化来表情达意的一种动作语言。手在肩部以上活动, 表示理想、希望、喜悦、祝贺等;手向内、向上 (手心也向上) 表示积极肯定的意思;手在肩部至腰部, 多表示叙述事物和说明事理;手在腰部以下活动, 表示憎恶、反对、批判、失望等;手向外、向下 (手心也向下) 表示消极否定的意思。

(1) 食指伸直, 余指内曲, 表示指物。平指表重要。上指表警告。

(2) 手掌向上, 距身约45度, 拇指力张, 食指伸直, 其余手指微屈呈自然状。表欢欣、请求, 或许诺、或谦逊。

(3) 手掌向下, 手指距身约45度, 拇指力张, 食指伸直, 其余手指微屈呈自然状。表状物, 或安抚、或否认、或祝愿、或批评。

(4) 手掌附于身体的一部分。其中摸手表示深思、抚胸表示亲切、击头表示痛苦。

(5) 双掌合抱。其中高举表示祈求, 高举频频前后摇动表示感谢。

(6) 紧握拳头表示示威、报复、坚决, 或表示激动。

2.动作态势语:

在一定情境和语境中, 讲话者为了表达某些内容和感情, 而通过一系列动作去显示的动作语言, 包括头、身体和脚三部分的动作。

(1) 头部:

点头表示赞同;摇头表示否定;

低头表示谦逊或忧虑;昂头表示勇敢、自信或高傲;

后仰表示软弱或失望;倾斜表示得意或愉快;

左右微摇表示怀疑或不忍;前突表示惊讶或逗趣;

微倾表示观察或思考;直立表示庄严或坚强;

大幅度低头表示感谢、尊敬。

(2) 身躯:

身躯正直表示勇敢、威严;反身向后表示否认、拒绝;

微向前倾表示关切、谦逊;左右摇摆表示热烈、激昂。

(3) 脚:

向前表示勇敢、热爱;

向后表示恐怖、避让;

左右移动表示叙述、描写。

仪表态势语:

是交谈、演讲者的身体语言, 具体指容貌、面部表情、体态和服饰。

(1) 容貌:包括自然美和修饰。

(2) 面部表情:如眼神、眉毛及面部的其他器官的动作。

(3) 体态:坐着或站立演说要讲究正确、合适的姿态。

(4) 服饰:指发型服装和一些点缀品。发型要入时、得体、大方。服饰打扮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符合性别、年龄和身份的特点。少年应穿款式活泼、色彩鲜艳的服装;中年妇女应穿款式庄重, 颜色淡雅的。二是要符合体型和肤色特征。瘦人不宜穿黑色衣服;胖人不宜穿白色服, 宜穿竖格子衣服。注意服装和肤色的反差不要过大;服装上下衣颜色要协调。三是要符合内容、环境和对象等。穿款式端庄的黑色或暗色的衣服表示严肃、哀悼;穿款式活泼色彩鲜艳的衣服表示欢欣、喜庆等。

二、态势语的实战训练

按照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方法分以下几步训练:

首先, 是基础训练。

1.面部表情训练。

(1) 眼神的训练。

前视:就是向自己的正前方注视, 常用于对现场的掌控

环视:就是向自己的周围一圈进行关注, 常用于对现场的掌控。

侧视:向后方比较远的观众注视, 可以表示对后方观众的注意, 可以起到提醒、警示、沟通、强调的作用。

点视:当发现某些观众有骚动或异常情况时, 可以使用点视来观察, 也可以用于对个别人的提醒。

虚视:当演说中非常紧张的时候, 可以假设自己的前方空无一人, 采用虚视的办法, 将目光投向前方来缓解紧张。

闭目法:讲到真情或深情的时候, 可以采用闭目, 如此去做肯定会有很好的效果, 更会让人觉得你进入了状态, 更容易引起共鸣。

仰视:为了突出表示赞同和认可, 可以采用仰视的方式注视对方。

俯视:如果要表达“行了, 老兄, 你这种做法很不切合实际”这样的意思, 可以采用俯视的注视方式。

如果学生眼神里还有疑惑的目光, 就需要再解释一遍, 演说不能自顾自地讲话, 一定要根据对方的眼神或者听众的反馈来说, 如果有人没听明白, 还有疑虑, 就再讲一遍。提示学生要看鼻梁, 看眉心———让他听见, 看眼睛———听到心里去。

(2) 眉毛的训练。

眉毛微微上扬, 双眼略略张大, 嘴角略上翘 (感兴趣) 。

眉紧皱, 眼圆睁, 牙关紧咬致使双唇紧抿 (愤怒) 。

(3) 头部训练。

点头 (同意、赞许) 、侧头 (感兴趣、怀疑) 、摇头 (反对、不相信、否定) 、浅鞠躬──头部垂下再抬起 (致意、告别) 。

2.手势语的训练。

手势语的训练要点和原则:自然、协调。具体应用中要根据场合需要灵活调整使用, 一般有以下注意事项:

●上、中、下三躯的运用;

●场面大, 手势大;场面小, 手势小;

●肩发力, 表示力量;肘发力, 表示亲切;

●手势应该停留足够长的时间。

训练中, 教师先举例, 再出示几个片段, 让学生设计一下话语的态势, 并说明理由。

如举例:

●同学们, 安静, 安静! (手掌向下, 富有力度。)

●我讲的这个问题很重要。 (食指竖起或右手抓握。)

●这个问题如果这样理解, 我们就豁然开朗了。 (两手掌向上并想两边分开。)

●但是, 有一点不可大意, 不可大意! (三指捏合, 前伸定位。)

出示几个训练片段:

●青年朋友们, 你们渴望成才, 然而成才之路就在你的脚下。我相信, 你一定会在这充满机遇与困难的道路上, 迈开大步, 奋力拼搏, 去到达那光辉灿烂的顶峰。我祝你成功!

●看!从黑龙江的边陲到海南岛的天涯海角, 从喜马拉雅山麓到东海之滨的上海, 一个个青年在改革的风口浪尖上伫立, 他们无所畏惧, 他们有胆有识, 他们敢作敢为, 他们无愧是改革的弄潮儿!

●做一个军人的妻子是光荣的, 也是崇高的。她们与其他人的妻子一样承担着义务, 生儿育女, 赡养公婆;她们也同样在工作、学习。然而, 她们时常只有一个人。她们用自己的行动支持自己的丈夫履行军人神圣的职责。是的, 军功章上有你的一半功劳。军人的妻子请接受我们的敬礼!

…………

要求学生按照自己设计的态势语进行演讲, 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教师总结。注意纠正下列不良态势语:

●柱橛式。两手下垂, 呆立不动, 毫无表情, 呆若木鸡。

●扶桌式。始终两手扶桌, 不敢将手离开桌子。

●单一式。无论什么内容, 都用一种习惯性的手势或动作。

●游动式。盲目地在台上或某一地方来回走动, 使人心烦意乱, 影响听者的注意力。

●舞蹈式。每一种手势没有确定的意义, 动作过多, 指指点点, 比比划划, 使人眼花缭乱, 不解其意。

●庸俗式。站姿不美, 挺胸凸肚, 弯腰驼背, 懒散懈怠;坐姿不雅, 半躺半坐, 七扭八歪, 高跷二郎腿, 脚尖不停点地, 等等。

3.过渡训练。

选取两篇讲演稿《真知点化人生, 汗水铸就辉煌》《我阅读, 我成长》。要求:态势语设计正确, 能在演讲中正确、自然地运用态势语。

接着是巩固训练:老师出示《竞选班长讲演》《朝着自己的理想拼搏》, 要求学生结合范读巩固练习成果。要求:能在演讲中正确、自然地运用态势语;根据文章语句的思想内容, 恰当而自然地读出感情。

4.综合训练。

选课文《最后一次讲演》, 着重练习态势语。要求:正确运用态势语言, 做到姿态、表情、手势、动作等准确、适当、协调、自然。从而增强交谈、演讲的表达效果, 使演讲富于感染力、表现力, 很好地表情达意。

5. 发挥训练。

重在感情运用上下工夫, 并使朗读能力和态势语的运用完美结合。要求:节奏、速度鲜明适中, 感情表达丰富、准确, 态势语富于感染力、表现力, 能很好地表情达意。

6. 实战训练。

召开演讲比赛。学生每人准备一篇演讲稿, 参加比赛。每小组先预赛, 选出一名选手参加竞赛。要求要综合运用态势语技巧, 正确运用态势语言, 做到适当、协调、自然, 富于感染力、表现力, 能很好地表情达意。选出6名学生做评委, 给予评价。

【案例收获】

在训练中, 学生在态势语技巧的处理与有声语言情感运用上还存在脱节情况。学生掌握了态势语的基本含义, 也能在讲稿中正确设计态势语。但在实际的演讲中, 却给人一种做作、虚假的感受, 影响了有声语言的表达效果。因此老师要指导学生, 在讲演中态势语要自然, 有过渡、有过程。要表现得得心应手, 运用自如, 前后连贯, 过渡完整, 不能太突然, 不能与整体、有声言语脱节。在表达时要取自己习惯动作中的“精华”, 去其“糟粕”。态势语应是交际中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 不能故作姿态, 更不能表达得过多太滥, 要恰如其分, 适度适用, 不能太多。

老师在技巧指导上要理论联系实际, 讲练结合, 富有针对性。基础知识的传授中, 学生根据老师的例子, 结合相关知识, 先独立完成老师给出的练习, 然后在去讲演, 相互评价, 来掌握技巧, 提高自己的讲演能力。

进行综合训练时, 选取《最后一次讲演》一文。学生在课文上标注态势语的处理技巧, 小组交流。然后指名朗读。学生评议。最后老师再播放《最后一次讲演》的音频文件, 学生听看、感受并交流。到汇报表演时, 小玲同学朗读的《最后一次讲演》, 博得了全体听课师生的一致赞赏。

当然, 态势语的训练仅凭四节课是远远不够的。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 我对态势语的训练采取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方式都有其阶段性和针对性特点, 因为应用得当, 而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1.新生的姓名介绍:校本课开课后的第一节课, 学生和教师互相之间并不都熟悉。这为口语训练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同时因为是第一次表白自己, 大家都想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 所以训练效果是很成功的。我们的做法是利用一节课的时间, 让每名学生介绍自己的姓名, 并说出名字的来历。

2.美文欣赏:在初一第一学期, 进行课前美文欣赏。每节课前都安排一个学生, 准备一篇优美短小的文章, 在台前朗读。要求其他学生仔细倾听, 然后复述美文中自己认为最好的语句。这样既训练了朗读, 也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

3.每节三分钟的故事会:在初一下学期, 每一节课前, 都安排一位学生准备一个小故事不超过四分钟。上课后站在讲台上讲演, 每次讲演结束后, 由另一个同学讲评。

辩论与即兴演讲 篇8

一、英语演讲与辩论教师梯队现状

1.梯队教师素质要求。

英语演讲与辩论是门对教师要求很高的学科, 考虑到学科本身以语言输出为主, 又综合了各类学科的知识, 因此它对口语表达、历史、文化、社会知识要求很高;此外, 结合各类演讲与辩论竞赛, 它又要求教师具有相当的组织协调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2.教师梯队构成。

考虑到上述要求, 我院英语演讲与辩论教师梯队选派了4名中青年教师, 由副教授作为梯队带头人, 主要专业涉及美国文学文化、商务英语、应用语言学和英语口笔译, 他们分别担任大学英语、综合英语、英语口语、英语口译等课程。

二、教师梯队发展

结合英语演讲与辩论科目实践性很强的特点, 我院教师梯队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从实践入手到理论完善, 然后又回到课堂教学实践的特点。

1.以竞赛活动提高教师梯队素质。

我院每年参与的国内外重大赛事包括:“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中国辩论公开赛、“IDEA—BFSU杯”全国英语辩论赛、东北亚国际英语辩论赛、澳亚国际英语辩论赛、世界大学生英语辩论竞标赛。

结合这些赛事, 我们首先安排教师负责学生培训工作。这些比赛从每年的一月开始一直到十二月, 可以说老师的培训工作也基本延续了整个学年。为了和比赛接轨, 同时为了跟上不断提高的比赛水平和学生素质, 我们采取了先培训教师再培训学生的方法。每年我们会选派两位教师参加由国内、国际辩论界享有声望的培训师主讲的辩论培训班, 然后再对学生进行培训。在这一过程中, 老师学习到了关于演讲辩论的知识, 也学习到了如何组织课堂、如何开展课堂活动等教学技能, 其专业素质和教学素质都得到了提高。

除了赛事培训之外, 参加比赛本身也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参加国内赛事为教师提供了和全国同行交流的机会;参加国际比赛要求教师和赛事组委会就住宿、参赛、交通、相关文娱活动进行书面和口头的沟通, 无形中提高了教师的沟通能力;此外, 各项国内外比赛都要求带队老师担任比赛的裁判, 与主裁判商议比赛结果, 如具备相应资格, 还需要担任比赛的主裁判, 组织比赛并对比赛结果给出口头评判。几年来, 我校学生获得了“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的季军、东北亚国际英语辩论赛季军、全亚英语辩论赛冠军、中国辩论公开赛模拟法庭亚军。同时经过多年的学习和经验积累, 我院两位演讲与辩论梯队的教师都具有了在各项国内、国际比赛担任循环赛主裁判和淘汰赛裁判的资格, 并在英语辩论界积累了一定的人气。

2.以课程建设带动教师梯队建设。

随着英语演讲与辩论活动在全国日益广泛的开展, 英语演讲与辩论逐渐成为很多高校英语专业的必修课程。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师范学院等国内名校相继开设了这一课程。在多年的学生培训和参赛经验的基础上, 我院开设了英语演讲与辩论课。随后, 梯队教师针对课程体系、课本选择、教学活动等内容开展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对英语专业发展现状、本课程的特点等有了很好的了解。

3.以课堂教学提高教师梯队教学水平。

在开设课程之后, 我们将工作重点放在了竞赛实践和教学活动的结合上。一方面, 教师能够在教学中运用在竞赛中积累经验。例如对于重点辩论题目、重点话题、国内外重大时事和道德、教育、伦理等话题, 教师都能够带领学生展开深入的讨论, 并组织课堂活动;另一方面, 在教学中, 教师发现了许多教学理论、方法、学生学习目的、心理状态、实际需求等方面的欠缺, 从而能够制定出更加合理的教学计划, 也能够在今后的竞赛活动中有所侧重的进行学习。通过教学和竞赛的结合, 梯队教师已经能够自如的把和演讲与辩论相关的知识与课本知识相结合, 在课堂上组织演讲、辩论、知识分析等课堂活动, 丰富了课堂教学, 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4.以科研活动促进教师梯队理论研究。

在竞赛和教学活动的基础上, 要提高梯队教师的水平, 重点还是要提高其理论水平, 如何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深入把握教学理论, 从而指导竞赛和教学实践, 并进一步申报各级科研项目, 这是梯队最终需要实现的目标。以此为基础, 首先我们组织教师从自己的专业特长出发, 结合竞赛和教学实践, 开展了对“任务型教学”、“语言的功能性”、“二语习得中的语言输入输出”等理论进行了学习和研究, 梯队教师分别发表了与演讲与辩论相关的各级论文数篇。

三、教师梯队建设存在的问题

1.教师理论知识不足。

我院演讲与辩论教师梯队的形成主要是从竞赛实践开始, 因此在理论研究上有很大欠缺。教师在工作中主要忙于对学生的培训和参赛工作, 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也不太重视。此外, 作为国内一门新兴课程, 教师们对于具体需要学习何种理论、如何把理论、竞赛、项目申报相结合感觉相当困惑。

2.教师缺乏提高和深造的机会。

演讲与辩论梯队教师虽然有机会参加相关竞赛, 但是缺乏系统性和理论性的学习, 例如在相关课程的拓展 (如相关的英美、欧洲文化课程、英语口译课程、二语习得课程) 方面缺乏深入学习的机会, 尤其是对国内乃至国际相关理论缺乏学习机会。此外, 长期以来教师们忙于基础教学和学生竞赛工作, 对于新知识、新领域的了解相当缺乏。

3.教师梯队建设缺乏长效性。

竞赛只是教学和梯队建设的一个方面, 如果把全部重点放在这一个方面, 势必会限制梯队教师的发展。竞赛内容本身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其内容、比赛形式都相对模式化, 虽然教师每年都有机会参加, 学习到的知识是在逐渐减少。此外, 竞赛的培训和发展要求教师在时间和精力上都要有很大的投入, 这无疑分散了其在理论研究上的精力, 新的梯队教师的吸纳就成了问题。教师又缺乏系统的学习机会, 使得这一梯队很难保持活力, 今后的发展空间也很有限。

四、结语

总结我院英语演讲与辩论教师梯队的发展经验和存在的若干问题, 让我们看到, 现在正是这一梯队发展的瓶颈时期, 如何在保证提高学生素质、获得竞赛奖项的基础上, 继续保持这一梯队的活力, 如何引入新鲜血液, 培养青年教师参与到梯队中来, 如何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 都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摘要:历经比赛锻炼, 我院逐渐形成了以“英语演讲与辩论”为依托的教师梯队。在发展过程中, 梯队教师以竞赛提高教师素质, 以课程建设、教学活动带动梯队建设, 以理论学习提高梯队水平, 从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 我院演讲与辩论教师梯队也存在着理论水平不够、缺乏进修机会和梯队建设缺乏长效性的问题,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提高教师梯队的活力, 延长其生命力, 都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英语演讲与辩论,教师梯队,现状,发展,问题

参考文献

[1]金心, 孙钦荣.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常州工学院学报 (社科版) , 2005, (01) .

[2]孔杰.我国高校师资管理的人本思想和模式[J].高等理科教育, 2005, (04) .

[3]吕杰.中国高等学校教师人力资本开发模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 2006.

辩论与即兴演讲 篇9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深入, 更多高校加强了与国外大学的交流与合作。原版教材的使用、国际间学生互访、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等都对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熟练运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已经成为广大学生的迫切需要。因此,强化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术交流能力, 开阔学生国际视野已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当务之急。在此背景下,本研究以《学术英语》课程为例,以培养学生思辨能力为主要目标,探讨将演讲、辩论等运用于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口头学术交流能力。

1.大学生思辨能力和学术交流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当前英语教学对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和学术交流能力还有一些问题,从传统意义来讲,英语教学一直偏重语言技能操练和语言知识学习,教学重点、难点放在结构、语法和词汇上,对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至关重要的口语、写作等产出性技能却没有充分重视。大多数口语教材仍以简单的日常对话为主。教师上课练习形式多以浅层次模仿型对话、复述为主,而演讲、辩论等发展学生思维深度和创新能力的课堂实践活动却较少开展, 使得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因长期得不到训练而无形间被大大削弱[2]。此外,因对其他学科涉猎范围有限,专业词汇极度缺乏,很多学生存在“思辨缺席”现象,突出表现为口语交流时内容空泛, 缺乏逻辑性和思辨性, 独立提出新观点、新见解的创新能力普遍不强,更无法用英语就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口头学术交流。

2.演 讲 、辩论与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演讲是针对某个社会问题进行分析、评论,清晰、完整地阐明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并互相交流信息的真实的社会活动过程,因其集语言交际、信息传达及思维训练于一身而在英语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辩论更是各种知识运用的综合体现[2],辩题通常来源于近期重大新闻及社会热点问题,辩论者须对辩题做出辩证性思考和阐释, 辩论者所要解决的任务问题几乎直通经济学、心理学、政治学、历史、管理学等这些知识领域。把演讲、辩论融入学术英语课堂教学对激发学生思辨能力,推动学生思维能力向更高层次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演讲过程伴随着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寻找话题、查询资料、在公众面前进行口头表达,培养学生对问题进行多角度深入思考的能力;通过听众的肯定和否定评价,培养批判性倾听能力和求同存异的开放态度。同样,学习辩论知识能培养学生辨析和独立提出见解的能力, 有助于学生思辨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3.以辩论 、演讲为主要课堂活动 ,以培养学术交流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模式的构建

本研究总体思路为:立足于学术英语教学现状,以思辨和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学生学术交流能力培养为重点,依托网络资源,将个人演讲、小组辩论等活动引入课堂,探索、构建一套既能满足语言技能训练,又能实现思维能力培养,真正融合听、说、读、写、评、探、创的教学模式[3]。

培养学生的学术交流能力一方面要求学生达到相应的语言水准,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思维深度。要同时兼顾这两点, 就一定要和学术阅读或学术听力相结合。教学研究表明,没有一定的语言及知识积累,学生很难阐述复杂的、有学术内涵的问题。一方面思维空洞,交流时言之无物,另一方面语言上词穷句短,缺少足以表达自己思想的句型结构和词汇。因此我们认为构造新型学术英语教学模式其主要创新点在于以辩论和演讲的方式,将社会热点话题引入课堂教学,把听、读训练作为切入点,以听促说、以读促说。要求学生以学科领域中某个问题为突破点,通过质疑、研究、交流等学习活动,为课堂讨论、演讲、辩论等活动提供信息输入,让学生在论述自己的见解时用批判的眼光看待、评价问题,理性思考,最终拓展思维和眼界,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该教学过程一共有3个步骤。

第一步:以学术阅读和学术听力为主的信息输入

以讨论、演讲、辩论为主要教学方式的交际活动是否成功取决于主题设计。

课前教师可按照教材内容,本着思辨性、开放性和创造性的准则,引导学生提出需要研究探索的问题。为了帮学生进行有一定思想深度的交流,设计演讲、辩论的主题时应把学科前沿与学生实际相结合,多给学生一些开放的、有争议的热门话题,比如:学生没有缴学费,学校是否有权利禁止学生参加期末考试;汽车限牌等。

信息材料的输入主要来自网络, 其知识的呈现方式不仅是文字和声音,还有图像和视频等。由于网上资源纷繁复杂,学生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比较分析、去粗取精,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筛选、分类、整理和处理,这一过程迫使学生进行快速细致的在线阅读和在线视听,从而发生语言习得[3]。

学生对比阅读资料、概括资料内容、得出自己结论的整个过程既是信息加工过程,又是知识获取过程,更是提升思维能力的过程。

兴趣相近的学生自愿成立合作小组。小组成员通过协作、竞争、互动交流的方式商议确定本小组演讲、讨论或辩论的主题,并明确个人承担的主要任务。学生根据掌握的资料,通过大胆假设和开放性思考,草拟出方案。

第二步:学术交流能力培养策略与实践

这一阶段的教学活动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思辨、分析、创新能力和学术交流策略。在课前学生收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课上以学生演讲、师生问答、小组讨论、小组辩论为主。具体教学步骤可分为:

(1)基于文献阅读的不定题目演讲

演讲是一种综合、高层次的语言表达形式,它对于观点的清晰、连贯性、用词的精确性、论证的严密性和关键性结论的创新性都有较高要求。学生可根据授课情况挑选教材相关主题进行演讲,目的是让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外阅读相结合,增加有效词汇输入,发展学生的思维,展现学生语言才能和思维想象能力。

教师和其他学生可根据演讲主题进行延伸性讨论或质疑提问,演讲学生即兴回答,可以把课堂作为一个小型批判性社会,鼓励学生大胆发现问题,质疑权威,与此同时,训练学生快速反应能力,通过挑战性质询和辩论带来思想交流、心灵碰撞和观点争论,帮助演讲学生开阔眼界,启迪思维,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新途径[4]。

(2)教师根据学生的演讲内容在全班范围内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外语研究表明: 能够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并让他们在意义协商中有所收获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在体验语言、使用语言的过程中提高语言交际能力[5]。因此我们认为设计课堂交流问题时,应设计出围绕某一社会现象或问题的一组题目,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使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提到培养和锻炼, 找到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思想交流和心灵碰撞,教师为学生营造心理自由、安全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另辟蹊径,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使自己的思维更具创造力和想象力。

(3)教师进行方法指导

课堂教学研究表明:教师的指导,尤其对学习方法的指导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情绪,启发学生思路,不仅能使学生语言沟通技能得到大幅提升, 更能使学生的思辨能力产生质的飞跃。因此在点评过程中,教师除恰当地对学生英语的地道性、流畅性、表达思路的清晰性和台风做出评价外,还应从学生选题的先进性、研究方法的可行性、语篇框架的合理性、分析问题的透彻性等角度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勇于发现问题、勤于分析问题、善于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给出一组讨论、辩论题目让学生分组讨论、辩论

灵感来自于语言与思想的交锋, 所以课堂辩论对于思维提升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唇枪舌剑之间,激射思想光芒。学生亲身体会到信息交流和集体合作是如何促进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该学习环节有三个层次: 浅层次的交流对获取信息的感受和理解,这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实质性地对别人的观点评判、审视和质疑,这是多种思维的大碰撞,多种能力训练的大展示;构建起自己的创新观点,即通过质疑、评判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并引用文章或查找资料作为论据证明自己的观点[3]。

这一过程着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倾听能力, 在合作中寻求帮助的能力和在达成共识与尊重别人意见之间找到平衡的能力,使他们感受到与他人合作的愉快,从而实现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

(5)让学生写出演讲提纲

二语写作和口语同为重要的产出性语言技能。认知图式理论认为,学生对写作题目越熟悉,越容易激活头脑中固有的文化背景知识,语言表达的准确度和流利程度越高[6]。此外,在有准备时间的情况下,语言输出的准确程度相应提高。

学生在完成小组讨论或辩论后已完成解释、分辨和评判的批判性思维过程,形成自己的判断。撰写演讲提纲为理清思路、润色语言提供了更多计划时间。在带动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同时,为下一步总结演讲中用更精确、地道的语言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见解奠定坚实的基础。

(6)轮流让学生到台前进行总结性演讲

可理解输出假说理论认为,只有给予学习者足够的“有外在压力的输出机会”,语言输入才能被内化和掌握,语言交际才能真正实现。这就要求我们在语言输入基础上,给予学生一定的输出压力, 要求学生在听取别人意见的基础上独立提出自己的新观点和新见解。因此在小组讨论或辩论结束后,要求学生批判性地接受别人的意见,得到启迪,产生新的看法后独立地、客观地、多角度地对问题进行再一次深入思考,并言之有理、有据地总结自己的思想、观点。则学生多向思维能力将又一次得到升华。

第三步:学习评价

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教育目的的学术英语教学模式突破了原有课程的教学格局,在多方面实现了创新突破。因此,最终学习评价方法应区别于以往评价方式, 评价目的在于促进“转变性发展”,应坚持全程化、综合性、弹性化的评价方式 [3]。对学生评价的重点应在于评价学生参与学术交流活动的程度和处理、分析资料的能力,考查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多方面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知识、技能和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能力等。

4.以 辩论 、演讲为主要课堂活动的教学实践效果

经过一学年的课堂实践,笔者就以辩论、演讲为主要课堂活动的教学模式的实践效果对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63%的学生认为经常开展演讲或辩论活动是有必要的;80%的学生认为该教学模式能提升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成就感;90%的学生意识到团 队合作能 力的重要 性 ;65%的学生认为通过该教学模式 ,搜索资料、分析数据的能力有所提高;71%的学生认为自己学到 了信息筛 选和引用 、推理、关联、论证等技巧;5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思辨能力较之前有所提升;30%的学生认为自己用学术语言表达复杂思想的能力有一定提升。

5.结 语

上一篇:综合服务贸易下一篇:普通车床数控化改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