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演讲辩论

2024-09-16

英语演讲辩论(共12篇)

英语演讲辩论 篇1

我院英语演讲与辩论活动始于第九届“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 当时选派了两名外语系学生参加比赛, 由一位指导教师负责比赛的培训和现场指导工作。自此后, “外研社杯”逐渐发展成了全国瞩目的重大外语赛事, 同时也是我院乃至我校的重大赛事。每年我院都会选派教师带队参加比赛, 并负责比赛的培训指导。自2005年起, 我院又选派学生参加了“IDEA—BFSU杯”和中国辩论公开赛的各项赛事, 同时又参与到了河北省的各项演讲、辩论、口译赛事中。历经比赛的锻炼, 我院也逐渐形成了以“英语演讲与辩论”为依托的教师梯队。

一、英语演讲与辩论教师梯队现状

1.梯队教师素质要求。

英语演讲与辩论是门对教师要求很高的学科, 考虑到学科本身以语言输出为主, 又综合了各类学科的知识, 因此它对口语表达、历史、文化、社会知识要求很高;此外, 结合各类演讲与辩论竞赛, 它又要求教师具有相当的组织协调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2.教师梯队构成。

考虑到上述要求, 我院英语演讲与辩论教师梯队选派了4名中青年教师, 由副教授作为梯队带头人, 主要专业涉及美国文学文化、商务英语、应用语言学和英语口笔译, 他们分别担任大学英语、综合英语、英语口语、英语口译等课程。

二、教师梯队发展

结合英语演讲与辩论科目实践性很强的特点, 我院教师梯队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从实践入手到理论完善, 然后又回到课堂教学实践的特点。

1.以竞赛活动提高教师梯队素质。

我院每年参与的国内外重大赛事包括:“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中国辩论公开赛、“IDEA—BFSU杯”全国英语辩论赛、东北亚国际英语辩论赛、澳亚国际英语辩论赛、世界大学生英语辩论竞标赛。

结合这些赛事, 我们首先安排教师负责学生培训工作。这些比赛从每年的一月开始一直到十二月, 可以说老师的培训工作也基本延续了整个学年。为了和比赛接轨, 同时为了跟上不断提高的比赛水平和学生素质, 我们采取了先培训教师再培训学生的方法。每年我们会选派两位教师参加由国内、国际辩论界享有声望的培训师主讲的辩论培训班, 然后再对学生进行培训。在这一过程中, 老师学习到了关于演讲辩论的知识, 也学习到了如何组织课堂、如何开展课堂活动等教学技能, 其专业素质和教学素质都得到了提高。

除了赛事培训之外, 参加比赛本身也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参加国内赛事为教师提供了和全国同行交流的机会;参加国际比赛要求教师和赛事组委会就住宿、参赛、交通、相关文娱活动进行书面和口头的沟通, 无形中提高了教师的沟通能力;此外, 各项国内外比赛都要求带队老师担任比赛的裁判, 与主裁判商议比赛结果, 如具备相应资格, 还需要担任比赛的主裁判, 组织比赛并对比赛结果给出口头评判。几年来, 我校学生获得了“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的季军、东北亚国际英语辩论赛季军、全亚英语辩论赛冠军、中国辩论公开赛模拟法庭亚军。同时经过多年的学习和经验积累, 我院两位演讲与辩论梯队的教师都具有了在各项国内、国际比赛担任循环赛主裁判和淘汰赛裁判的资格, 并在英语辩论界积累了一定的人气。

2.以课程建设带动教师梯队建设。

随着英语演讲与辩论活动在全国日益广泛的开展, 英语演讲与辩论逐渐成为很多高校英语专业的必修课程。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师范学院等国内名校相继开设了这一课程。在多年的学生培训和参赛经验的基础上, 我院开设了英语演讲与辩论课。随后, 梯队教师针对课程体系、课本选择、教学活动等内容开展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对英语专业发展现状、本课程的特点等有了很好的了解。

3.以课堂教学提高教师梯队教学水平。

在开设课程之后, 我们将工作重点放在了竞赛实践和教学活动的结合上。一方面, 教师能够在教学中运用在竞赛中积累经验。例如对于重点辩论题目、重点话题、国内外重大时事和道德、教育、伦理等话题, 教师都能够带领学生展开深入的讨论, 并组织课堂活动;另一方面, 在教学中, 教师发现了许多教学理论、方法、学生学习目的、心理状态、实际需求等方面的欠缺, 从而能够制定出更加合理的教学计划, 也能够在今后的竞赛活动中有所侧重的进行学习。通过教学和竞赛的结合, 梯队教师已经能够自如的把和演讲与辩论相关的知识与课本知识相结合, 在课堂上组织演讲、辩论、知识分析等课堂活动, 丰富了课堂教学, 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4.以科研活动促进教师梯队理论研究。

在竞赛和教学活动的基础上, 要提高梯队教师的水平, 重点还是要提高其理论水平, 如何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深入把握教学理论, 从而指导竞赛和教学实践, 并进一步申报各级科研项目, 这是梯队最终需要实现的目标。以此为基础, 首先我们组织教师从自己的专业特长出发, 结合竞赛和教学实践, 开展了对“任务型教学”、“语言的功能性”、“二语习得中的语言输入输出”等理论进行了学习和研究, 梯队教师分别发表了与演讲与辩论相关的各级论文数篇。

三、教师梯队建设存在的问题

1.教师理论知识不足。

我院演讲与辩论教师梯队的形成主要是从竞赛实践开始, 因此在理论研究上有很大欠缺。教师在工作中主要忙于对学生的培训和参赛工作, 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也不太重视。此外, 作为国内一门新兴课程, 教师们对于具体需要学习何种理论、如何把理论、竞赛、项目申报相结合感觉相当困惑。

2.教师缺乏提高和深造的机会。

演讲与辩论梯队教师虽然有机会参加相关竞赛, 但是缺乏系统性和理论性的学习, 例如在相关课程的拓展 (如相关的英美、欧洲文化课程、英语口译课程、二语习得课程) 方面缺乏深入学习的机会, 尤其是对国内乃至国际相关理论缺乏学习机会。此外, 长期以来教师们忙于基础教学和学生竞赛工作, 对于新知识、新领域的了解相当缺乏。

3.教师梯队建设缺乏长效性。

竞赛只是教学和梯队建设的一个方面, 如果把全部重点放在这一个方面, 势必会限制梯队教师的发展。竞赛内容本身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其内容、比赛形式都相对模式化, 虽然教师每年都有机会参加, 学习到的知识是在逐渐减少。此外, 竞赛的培训和发展要求教师在时间和精力上都要有很大的投入, 这无疑分散了其在理论研究上的精力, 新的梯队教师的吸纳就成了问题。教师又缺乏系统的学习机会, 使得这一梯队很难保持活力, 今后的发展空间也很有限。

四、结语

总结我院英语演讲与辩论教师梯队的发展经验和存在的若干问题, 让我们看到, 现在正是这一梯队发展的瓶颈时期, 如何在保证提高学生素质、获得竞赛奖项的基础上, 继续保持这一梯队的活力, 如何引入新鲜血液, 培养青年教师参与到梯队中来, 如何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 都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摘要:历经比赛锻炼, 我院逐渐形成了以“英语演讲与辩论”为依托的教师梯队。在发展过程中, 梯队教师以竞赛提高教师素质, 以课程建设、教学活动带动梯队建设, 以理论学习提高梯队水平, 从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 我院演讲与辩论教师梯队也存在着理论水平不够、缺乏进修机会和梯队建设缺乏长效性的问题,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提高教师梯队的活力, 延长其生命力, 都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英语演讲与辩论,教师梯队,现状,发展,问题

参考文献

[1]金心, 孙钦荣.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常州工学院学报 (社科版) , 2005, (01) .

[2]孔杰.我国高校师资管理的人本思想和模式[J].高等理科教育, 2005, (04) .

[3]吕杰.中国高等学校教师人力资本开发模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 2006.

[4]林秀莲.聘任制改革与青年教师责权利统一刍议[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6, (02) .

英语演讲辩论 篇2

一、引言

英语演讲与辩论是英语语言综合能力的体现。随着英语风行全球及国际间往来的频繁,人们用英语发表演说或进行辩论的机会越来越多:正式的学术报告,外国友人的宴会,各级各类的演讲与辩论比赛,等等。英语演讲与辩论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理应在学校教育中受到重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在语言技能目标(八级)中有这样的表述:“能经过准备就一般话题作3钟演讲。”九级的目标描述是:“能经过准备就一些专题作5-10分钟演讲,并回答有关提问。”而且,讲演与辩论作为语言应用类,也被列为高中任意选修课之一。

英语演讲与辩论不仅是一个选修课模块,也可作为常规课堂教学的一种方法,用以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课堂演讲实例:Are we Endangered?

本课题取材于新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Book 1A, Unit 10.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动物濒危的现状,提高环境意识。

2、指导学生分析动物濒危的原因,并探讨保护环境的办法。

3、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在公共场合连续发言的能力及表达自己观点的策略。

教学重点:

学生对环境知识的掌握及运用。

教学难点:

以公众演讲方式提高学生当众讲话能力。

教学方法:

任务语言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步骤:

1、情景导入

播放Michael Jackson 的歌曲《Earth song 》MTV。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2、图片激趣

—展示一些濒危动物的图片(学生预先搜集好的),学生小组讨论,找出这些动物濒危的原因。

—教师点评,引导学生归纳演讲技巧(body language, eye contact, speech, pronunciation , facial expression_r_r, etc.)

此环节循序渐进地使学生深入进语言情景中。

3、设定赛程。

—以竞赛形式、小组为单位划分赛区,选出相应的选手、评委、计时员等。—制定评分标准:Content, Language ability, Voice, Stage performance, Time control, Answers to the questions, etc.4、选手展示:

此环节旨在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接受能力,使其有据可依,步步深入,在有相当难度的挑战中提高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

5、反馈评价:

—学生互评。选手进入其他各组交流,征询反馈意见;选出优胜者,各组代表评价。

—选手自评。自我评价使学生体会自身不足,认清努力方向。

—教师评价并小结。

本课旨在针对学生交际操练匮乏、开口意识薄弱、语言语调不规范等弱势,试图充分挖掘教材,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体现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这一论断。

三、课堂辩论实例:Is it right or wrong to use animals in experiments? 本课题取材于新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Book 1B, Unit 16.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就“动物实验”话题做发挥性语言表述,强化语言知识。

2、指导学生明确英语辩论的特点、技巧,提高他们的思维应变能力。

教学难点:

以“辩论”的操练形式强化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在公众场合的听说能力及临场应变能力。

教学过程:

1.准备

—提供辩题,整理材料:将学生分为正方和反方两组,利用教材

“Integrating Skills”中的材料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整理辩论初稿,并设定英语辩论的实施方案、步骤及所要采取的谋略。

—交流互补,理清思路:通过师生交流,资料的整理,呈现英语辩论的特点、技巧、评价标准及角色要求。

A、The first affirmative speaker must: define the topic;present the affirmative’s team line;begins arguments against the negative side.B、The first negative must: accept or reject the definition;present the negative team line;rebut some of the main points of the first affirmative speaker;presents strong negative arguments.C、The second affirmative must: reaffirm the affirmative’s team line;rebut all the remaining points of the negative’s case;present a summary of the affirmative’s case;round off the debate for the affirmative.D、The second negative must: reaffirm the negative’s team line;rebut all the remaining points of the affirmative’s case;present a summary of the negative’s case.2、实施:

准备阶段为学生了解过程、明确思路做好一定的铺垫。由此,辩论开始。现将正反两方的部分观点归纳如下:

Positive: It is right to use animals in experiments.Argument

1、Animal testing has helped to develop medicines against many diseases.Doctors cam become more skilled from working on animals.Argument

2、Human life is more important than animal life.Millions of animals are killed for food every year.Using animals for medical science is much more important.Argument

3、Few animals feel any pain.They get painkillers and if the experiment does not work, they are killed before they feel pain.Negative: It is wrong to use animals in experiments.Argument

1、Millions of animals die in experiments that are not successful.Doctors can learn the same things from watching other doctors or videos.Argument

2、Animals have the same rights as human beings.Animals are still used to test cleaning products , skin creams and shampoos.There are already many such products;we don’t need more of them.Argument

3、Can we know they don’t feel pain? We have no right to kill them.四、结语

演讲语体与辩论语体对比研究 篇3

关键词:演讲语体 辩论语体 对比

一、研究背景

演讲是针对某一具体事件、问题,阐明事理、表达态度或感召听众的言语交际活动,主要包括“照读式、背诵式、提纲式、即兴式”四种。辩论是交际双方运用一定的论据证明各自观点、揭露对方矛盾,使对方认同自己的语言交锋。常见的有决策辩论、外交辩论、法庭辩论、赛场辩论等。本文对背诵式演讲和赛场辩论两种语体进行对比研究。

国内有关演讲和辩论的研究很多,但从语体角度进行研究的很少。就笔者所见,目前尚无相关专著问世,检索“知网”,题目中含“演讲语体”的论文仅11篇,含“辩论语体”的论文仅1篇,另有1篇文章中仅有一小部分内容涉及二者的对比。本文对演讲语体和辩论语体进行定量对比研究,在某种程度上具有补缺意义。

本研究语料来源于“第四届中国军校大学生电视演讲大赛”,该赛以“军事变革”为主题,包括演讲、辩论两大环节,选手均由各大军校遴选而来。以此为语料,有效消解了主题不同、参与者差距过大等额外变量的干扰。所用语料涉及33名演讲者和36名辩手(其中两名选手同时参加了演讲和辩论),讲稿共37263字、辩词共36300字。考虑到赛场辩论中立论、总结与攻辩、自由辩论的差异,文章在量化分析过程中也将二者进行了区分。

二、演讲语体与辩论语体的语言特征差异

(一)语速

语速是指语流的速率,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发出音节的多少来表示(龚竖武,2007)。本次比赛规定命题演讲5分钟/人,立论、总结4分钟/队,攻辩、自由辩论6分钟/队。平均语速计算公式为:平均语速=辩论或演讲的字数/辩论或演讲的时间。结果显示,演讲语体平均语速为225.84字/分钟,辩论语体平均语速为302.5字/分钟,后者是前者的1.34倍。同属辩论语体,立论、总结与攻辩、自由辩论在语速方面也有很大差异,前者为286.69字/分钟,后者为313.04字/分钟。根据有关学者的统计,一般情况下,正常语速约为244字/分钟(张武江,2011)。基于以上数据,辩论、演讲、正常讲话语速的快慢关系可表示为:“攻辩、自由辩论”>“立论、总结”>正常讲话>演讲。

为检验是否存在不同个体语速差异这个干扰因素可能对统计结果的影响,我们还专门考察了同一个人在辩论和演讲中的语速情况,因为有两名选手既参加了演讲,也参加了辩论中立论、总结的部分。统计结果显示,二人演讲时的语速分别为226字/分钟和224.2字/分钟,与演讲语体的平均语速相差无几;而立论、总结时的语速分别为278.5字/分钟和295字/分钟,与立论、总结的平均语速也非常接近。这说明在前面的统计中,个人语速差异基本上没有起到干扰作用,同时也证明,辩论语体的语速明显高于演讲语体(约1/3倍)是可信的。语速快,是辩论语体的一个显著特征。

这一现象很好解释:辩论,观点的对抗性是其显著特点,在对抗的过程中,考察的不仅是双方的知识储备、思考方式、论证方法,还考察双方的思维速度、应急能力和敏锐程度等。辩论是语言的交锋,更是思想的交锋。在交锋过程中唇枪舌剑,你来我往,越是激烈,越是精彩,其重要表现就是反应快、语速快。演讲则不同,演讲是通过演讲者的“演”与“讲”来叙述或描述事件,传达某种认识、某个思想或某种情感,最终使受众接受其思想或受其情感感染而有所教益,因此演讲不适合快语速,只有在有张有弛的整体较缓慢的节奏中,受众才能更好地接受其思想或感受其情感。

(二)词汇丰富程度

词汇丰富程度往往通过类符形符比来衡量。类符形符比是特定语料中类符与形符的比值,比值大小与词汇丰富程度呈正相关。统计结果表明,演讲的类符形符比为25.11%,辩论的类符形符比为14.19%,其中立论、总结为24.75%,攻辩、自由辩论为15.12%。三者的词汇丰富程度可表示为:“演讲>立论、总结”>“攻辩、自由辩论”。因此,与辩论语体相比,演讲语体的词汇更加丰富;与攻辩、自由辩论相比,辩论语体中的立论、总结部分的词汇更加丰富。

两类语体的词汇丰富程度与其语言所覆盖的核心内容广度有一定关系。辩论,往往围绕某一核心话题展开论证,尽管双方持对立观点,但内容都被限定在同一核心话题之中,因此范围受到很大限制。内容广度受限,词汇的覆盖面就相对较小,加之在辩论中表述核心话题的中心词语复现率高,词汇的丰富程度自然就低。尤其在攻辩、自由辩论阶段,辩论焦点更为集中,同时又抛却了立论、总结阶段的旁征博引,词汇的覆盖面就更小,词汇的丰富程度就更低。

(三)词长分布

刘艳春(2012)认为,越接近典型口语语体,单音节词分布比例越高;越接近典型书卷语体,双音节词分布比例越高。本文对演讲、辩论中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的分布情况做了统计,结果见表1。

(四)词类

词类是语体的重要标记,语体间的差异会在词类频率上有所体现。本文采用“传媒语言语料库在线分词标注系统”对语料进行切分和词性标注,从中提取7类实词和3类虚词并统计其分布情况。表2中,“立论”表示立论、总结,“攻辩”表示攻辩、自由辩论。

实词中,无论是演讲语体还是辩论语体,名词与代词都呈现出此消彼长的关系。名词在立论中占比最高,演讲次之,攻辩最少,代词的分布则与之相反。立论、总结部分要求客观性强、信息量大、表意清楚,名词能很好地完成这一任务。代词多出现在对话中,三者中只有攻辩、自由辩论属于对话形式,常使用“我方”“你们”等称谓语,因此代词占比较高。其次,动词和副词的分布情况呈正相关,都在攻辩中最多、立论次之、演讲较少,这与动词、副词用于描述情况、表达观点的功能有关。再次,数词在演讲中比例最高、立论次之、攻辩稍低,这可能与语体的有备程度有关。背诵式演讲和立论、总结提前都有充足准备,运用数据可以增加话语的真实性、科学性和可信度。量词的使用频率与数词不尽相同。演讲中二者的分布情况较为一致,但量词在攻辩中的比例略高于立论,这可能与其中代词的使用频率有关。因为量词不仅常与数词搭配,也常与代词组合,攻辩中经常有“哪位”“这种”诸如此类的表达。

虚词中,连词在立论和攻辩中所占比例均高于演讲,这与辩论语体具有较强逻辑性有一定关系。辩论就是逻辑推理、演绎论证的外化,恰当使用连词可以使辩论思维准确地表现在语言上。其次,语气词在攻辩中占比较高,这与辩论语体中经常出现的反问句、设问句有一定关系。

此外,形容词在辩论语体中频率较高,介词在演讲语体中频率较高,但二者分布情况与语体的关系尚未查明,有待进一步探索。

(五)辞格

演讲与辩论的魅力都在于说者对语言的巧妙使用,尤其是修辞的灵活运用会给语言增添质感与美感。由于分属不同语体,二者在辞格类别及使用频率上均有差别。其一,从类别来看,演讲中使用的辞格更具多元化,笔者关注到的就有15种,而辩论中只有9种。其二,从数量来看,演讲中辞格的使用更加普遍,共299处,而辩论中仅有183处。上述两种情况与词汇的丰富程度相符,演讲语体词汇丰富,修辞方式多样,使用也更加广泛,这与其内容相对广泛有关。辩论语体则不同,辩论语体的讨论内容受中心话题的限制,因此词汇丰富程度受限,辞格也相对受限。其三,从分布来看,各类辞格在演讲和辩论中的使用频率也相差很大。(见表3)

三、演讲语体与辩论语体的相关情境分析

演讲和辩论是有声语言艺术,其共同点都是以“口头”方式表达。二者在语体上的语言特征差异是由其各自特定的情境因素所决定的。下面主要从交际目的、交际对象、交际内容、有备程度、交际形式、指称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交际对象与交际目的

对象和目的是影响演讲、辩论语体差异最重要的因素。一方面,它们决定了语速的使用。演讲通过描述人物、叙述事件来阐明道理、抒发情感,使听众或观众受到启发或感染。所以演讲者会适当控制节奏,用和缓的语速让大家由头至尾清楚地了解事件,在张弛有度的节奏中引发共鸣、引起感悟。而辩论的针对性极强,双方都希望凭借语言的利刃驳倒对方、战胜对方。尤其是在“辩”的阶段,无论是攻辩还是自由辩论,都强调在紧锣密鼓的对战中攻击对方的漏洞,常常语速较快、话语量较大,以此增强气势,所以人们多以“激辩”来形容。

另一方面,目的和对象制约着修辞方式的选择。演讲是以“讲”为主、以“演”为辅,说者在营造故事氛围、讲述人物细节时,一般不使用平铺直叙的表达方法,而会使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并配合丰富的表情、动作使观众感同身受,这就会用到比喻、比拟等辞格增加形象性;在抒发充沛、激烈的感情时,为了更好地打动观众,则会用到排比、反复等辞格增强感情力度。而辩论主要追求语言的说服性和攻击性,反问和设问的使用能够帮助说者把握辩论中的优势,甚至给对方设置陷阱、制造困境。

另外,目的和对象也影响着词长的分布。演讲者为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可能会刻意增添口语色彩、设置长短句转换,使观众感到语言的亲切和平实,这就造成单音节词比例偏高。辩论则不同,辩手在寻找对方漏洞时会尽力确保自己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立论、总结做到有理有据,遣词造句极为严谨,旁征博引也常常表现为双字词或四字词,几个因素结合,最终导致辩论中的立论和总结部分双音节词所占比例最高。而攻辩、自由辩论虽然是临场发挥,但选手都会事先掌握大量资料,其辩词正是将头脑中的材料深度加工、整合的结果。因此攻辩、自由辩论的双音节词虽低于立论、总结,却比演讲高1.5个百分点。

(二)交际内容与有备程度

交际内容和有备程度是影响词汇丰富程度的直接因素。演讲和立论、总结的有备程度很高,因为题目是事先给定的,选手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准备,要求每一个词语都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字斟句酌大大降低了词语的重复率、增多了词语使用率,这使得二者的词汇丰富度仅仅相差0.36%。而攻辩、自由辩论的有备程度较低,主要依靠临场的敏锐和机智。受时间所限,选手要进行快速回击就不能在词语的选用上反复推敲,这就导致其与前两者的词汇丰富度相差9%以上。而且,如上文所述,演讲和辩论语言所覆盖的核心内容广度不同。前者的核心话题内容受限较少,可选词种较多,词语复现率低;而后者,尤其是攻辩、自由辩论的部分内容广度受限较多,核心话题范围较小,中心词语复现率高,词汇覆盖面较小。因此,交际内容和有备程度两方面因素共同决定了演讲语体的词汇丰富程度高于辩论语体。

(三)交际形式与指称方式

交际形式和指称方式是影响名词、代词分布情况的关键因素。攻辩、自由辩论采用对话形式,互动性、即时性强,常用人称代词指称辩论双方,用指示代词回指之前提到的概念、人物、事件、观点,代词频率高也是语言的经济性的体现。演讲虽不是对话形式,但当叙述人物、事件时,常用代词他指;当表达演讲者的自我感受时,常用代词自指,比如在一篇题为《我行》的演讲中,反复出现了15个“我(们)行”表示强调。相反,立论、总结既不涉及对话,也不涉及指称,主要突显语言的信息性和客观性,这些功能是代词无法承担的,因此名词的使用频率很高。

综上所述,演讲和辩论在交际目的、交际对象、有备程度、形式、指称方式等方面的情境差异,决定了其所要求的特定的语言功能,而特定的语言功能需求又决定了不同的语言形式,因此就导致了两类语体在语速、词汇丰富度、词长、词类、辞格等方面的语言特征差异。

四、演讲与辩论语体的归类问题

关于演讲语体和辩论语体的归类问题,不同学者看法不一,同一学者在不同时期也有不同观点。郑颐寿(1987)、黎运汉(1989,1990,2000)曾把演讲语体归入口头语体,袁晖、李熙宗(2005)和黎运汉、盛永生(2009)把演讲语体归入交融语体。黎运汉、盛永生(2010)二人后又对语体进行八分,把演讲语体直接作为语体的下位分支。涉及辩论语体归类的著述并不多见,黎运汉(2000)曾将辩论语体归入口头语体,袁晖、李熙宗(2005)则将辩论语体归入谈话语体的专题谈话语体。在我们所浏览的语体分类中,有些几乎没有提到这两类语体,还有一些只列举了演讲、辩论的某种具体形式,但并未将其设定为独立的语体。

由于不同学者的划分标准不同,语体分类尚未有定论。笔者认为演讲语体和辩论语体都应作为独立小类存在。关于演讲语体的归类,倾向于袁、黎等人的界定,将其归入交融语体。关于辩论语体的归类,首先不能因其传播方式为口头形式,就简单地将其归入口语语体。其次,专题谈话语体的重点是“谈”,双方或多方就某人、某事进行谈话,有陈述、有互动。辩论语体则包括“辩”和“论”两部分。“辩”突出了语言的对抗性,多呈现在攻辩、自由辩论阶段;“论”强调引经据典论证己方观点,多呈现在立论、总结部分。无论是哪个部分,都与一般的专题谈话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也不应将辩论语体归入谈话语体。我们认为,辩论语体也应归属于交融语体的范畴。

(本研究得到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汉语语体多维度、多特征计量研究”[项目编号:13CYY038]的资助。)

参考文献:

[1]龚贤武.辩论的语言艺术[J].文学教育,2007,(6):140.

[2]张武江.电视商业广告的平均语速与受众理解[J].现代传播,

2011,(9):148.

[3]刘艳春.基于“树库”的语体比较计量研究——以中央电视台

《百家讲坛》《面对面》为例[J].广西社会科学,2012,(12):143.

[4]郑颐寿.语体划分概说[A].中国华东修辞学会,复旦大学语言文

学研究所编.语体论[C].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131.

[5]黎运汉.现代汉语语体修辞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1989:84.

[6]黎运汉.汉语风格探索[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131.

[7]黎运汉.汉语风格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53.

[8]袁晖,李熙宗.汉语语体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26.

[9]黎运汉,盛永生.汉语语体修辞[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9:29.

[10]黎运汉,盛永生.汉语修辞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2010:498.

英语演讲辩论 篇4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深入, 更多高校加强了与国外大学的交流与合作。原版教材的使用、国际间学生互访、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等都对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熟练运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已经成为广大学生的迫切需要。因此,强化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术交流能力, 开阔学生国际视野已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当务之急。在此背景下,本研究以《学术英语》课程为例,以培养学生思辨能力为主要目标,探讨将演讲、辩论等运用于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口头学术交流能力。

1.大学生思辨能力和学术交流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当前英语教学对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和学术交流能力还有一些问题,从传统意义来讲,英语教学一直偏重语言技能操练和语言知识学习,教学重点、难点放在结构、语法和词汇上,对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至关重要的口语、写作等产出性技能却没有充分重视。大多数口语教材仍以简单的日常对话为主。教师上课练习形式多以浅层次模仿型对话、复述为主,而演讲、辩论等发展学生思维深度和创新能力的课堂实践活动却较少开展, 使得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因长期得不到训练而无形间被大大削弱[2]。此外,因对其他学科涉猎范围有限,专业词汇极度缺乏,很多学生存在“思辨缺席”现象,突出表现为口语交流时内容空泛, 缺乏逻辑性和思辨性, 独立提出新观点、新见解的创新能力普遍不强,更无法用英语就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口头学术交流。

2.演 讲 、辩论与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演讲是针对某个社会问题进行分析、评论,清晰、完整地阐明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并互相交流信息的真实的社会活动过程,因其集语言交际、信息传达及思维训练于一身而在英语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辩论更是各种知识运用的综合体现[2],辩题通常来源于近期重大新闻及社会热点问题,辩论者须对辩题做出辩证性思考和阐释, 辩论者所要解决的任务问题几乎直通经济学、心理学、政治学、历史、管理学等这些知识领域。把演讲、辩论融入学术英语课堂教学对激发学生思辨能力,推动学生思维能力向更高层次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演讲过程伴随着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寻找话题、查询资料、在公众面前进行口头表达,培养学生对问题进行多角度深入思考的能力;通过听众的肯定和否定评价,培养批判性倾听能力和求同存异的开放态度。同样,学习辩论知识能培养学生辨析和独立提出见解的能力, 有助于学生思辨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3.以辩论 、演讲为主要课堂活动 ,以培养学术交流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模式的构建

本研究总体思路为:立足于学术英语教学现状,以思辨和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学生学术交流能力培养为重点,依托网络资源,将个人演讲、小组辩论等活动引入课堂,探索、构建一套既能满足语言技能训练,又能实现思维能力培养,真正融合听、说、读、写、评、探、创的教学模式[3]。

培养学生的学术交流能力一方面要求学生达到相应的语言水准,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思维深度。要同时兼顾这两点, 就一定要和学术阅读或学术听力相结合。教学研究表明,没有一定的语言及知识积累,学生很难阐述复杂的、有学术内涵的问题。一方面思维空洞,交流时言之无物,另一方面语言上词穷句短,缺少足以表达自己思想的句型结构和词汇。因此我们认为构造新型学术英语教学模式其主要创新点在于以辩论和演讲的方式,将社会热点话题引入课堂教学,把听、读训练作为切入点,以听促说、以读促说。要求学生以学科领域中某个问题为突破点,通过质疑、研究、交流等学习活动,为课堂讨论、演讲、辩论等活动提供信息输入,让学生在论述自己的见解时用批判的眼光看待、评价问题,理性思考,最终拓展思维和眼界,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该教学过程一共有3个步骤。

第一步:以学术阅读和学术听力为主的信息输入

以讨论、演讲、辩论为主要教学方式的交际活动是否成功取决于主题设计。

课前教师可按照教材内容,本着思辨性、开放性和创造性的准则,引导学生提出需要研究探索的问题。为了帮学生进行有一定思想深度的交流,设计演讲、辩论的主题时应把学科前沿与学生实际相结合,多给学生一些开放的、有争议的热门话题,比如:学生没有缴学费,学校是否有权利禁止学生参加期末考试;汽车限牌等。

信息材料的输入主要来自网络, 其知识的呈现方式不仅是文字和声音,还有图像和视频等。由于网上资源纷繁复杂,学生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比较分析、去粗取精,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筛选、分类、整理和处理,这一过程迫使学生进行快速细致的在线阅读和在线视听,从而发生语言习得[3]。

学生对比阅读资料、概括资料内容、得出自己结论的整个过程既是信息加工过程,又是知识获取过程,更是提升思维能力的过程。

兴趣相近的学生自愿成立合作小组。小组成员通过协作、竞争、互动交流的方式商议确定本小组演讲、讨论或辩论的主题,并明确个人承担的主要任务。学生根据掌握的资料,通过大胆假设和开放性思考,草拟出方案。

第二步:学术交流能力培养策略与实践

这一阶段的教学活动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思辨、分析、创新能力和学术交流策略。在课前学生收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课上以学生演讲、师生问答、小组讨论、小组辩论为主。具体教学步骤可分为:

(1)基于文献阅读的不定题目演讲

演讲是一种综合、高层次的语言表达形式,它对于观点的清晰、连贯性、用词的精确性、论证的严密性和关键性结论的创新性都有较高要求。学生可根据授课情况挑选教材相关主题进行演讲,目的是让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外阅读相结合,增加有效词汇输入,发展学生的思维,展现学生语言才能和思维想象能力。

教师和其他学生可根据演讲主题进行延伸性讨论或质疑提问,演讲学生即兴回答,可以把课堂作为一个小型批判性社会,鼓励学生大胆发现问题,质疑权威,与此同时,训练学生快速反应能力,通过挑战性质询和辩论带来思想交流、心灵碰撞和观点争论,帮助演讲学生开阔眼界,启迪思维,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新途径[4]。

(2)教师根据学生的演讲内容在全班范围内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外语研究表明: 能够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并让他们在意义协商中有所收获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在体验语言、使用语言的过程中提高语言交际能力[5]。因此我们认为设计课堂交流问题时,应设计出围绕某一社会现象或问题的一组题目,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使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提到培养和锻炼, 找到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思想交流和心灵碰撞,教师为学生营造心理自由、安全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另辟蹊径,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使自己的思维更具创造力和想象力。

(3)教师进行方法指导

课堂教学研究表明:教师的指导,尤其对学习方法的指导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情绪,启发学生思路,不仅能使学生语言沟通技能得到大幅提升, 更能使学生的思辨能力产生质的飞跃。因此在点评过程中,教师除恰当地对学生英语的地道性、流畅性、表达思路的清晰性和台风做出评价外,还应从学生选题的先进性、研究方法的可行性、语篇框架的合理性、分析问题的透彻性等角度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勇于发现问题、勤于分析问题、善于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给出一组讨论、辩论题目让学生分组讨论、辩论

灵感来自于语言与思想的交锋, 所以课堂辩论对于思维提升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唇枪舌剑之间,激射思想光芒。学生亲身体会到信息交流和集体合作是如何促进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该学习环节有三个层次: 浅层次的交流对获取信息的感受和理解,这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实质性地对别人的观点评判、审视和质疑,这是多种思维的大碰撞,多种能力训练的大展示;构建起自己的创新观点,即通过质疑、评判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并引用文章或查找资料作为论据证明自己的观点[3]。

这一过程着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倾听能力, 在合作中寻求帮助的能力和在达成共识与尊重别人意见之间找到平衡的能力,使他们感受到与他人合作的愉快,从而实现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

(5)让学生写出演讲提纲

二语写作和口语同为重要的产出性语言技能。认知图式理论认为,学生对写作题目越熟悉,越容易激活头脑中固有的文化背景知识,语言表达的准确度和流利程度越高[6]。此外,在有准备时间的情况下,语言输出的准确程度相应提高。

学生在完成小组讨论或辩论后已完成解释、分辨和评判的批判性思维过程,形成自己的判断。撰写演讲提纲为理清思路、润色语言提供了更多计划时间。在带动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同时,为下一步总结演讲中用更精确、地道的语言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见解奠定坚实的基础。

(6)轮流让学生到台前进行总结性演讲

可理解输出假说理论认为,只有给予学习者足够的“有外在压力的输出机会”,语言输入才能被内化和掌握,语言交际才能真正实现。这就要求我们在语言输入基础上,给予学生一定的输出压力, 要求学生在听取别人意见的基础上独立提出自己的新观点和新见解。因此在小组讨论或辩论结束后,要求学生批判性地接受别人的意见,得到启迪,产生新的看法后独立地、客观地、多角度地对问题进行再一次深入思考,并言之有理、有据地总结自己的思想、观点。则学生多向思维能力将又一次得到升华。

第三步:学习评价

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教育目的的学术英语教学模式突破了原有课程的教学格局,在多方面实现了创新突破。因此,最终学习评价方法应区别于以往评价方式, 评价目的在于促进“转变性发展”,应坚持全程化、综合性、弹性化的评价方式 [3]。对学生评价的重点应在于评价学生参与学术交流活动的程度和处理、分析资料的能力,考查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多方面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知识、技能和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能力等。

4.以 辩论 、演讲为主要课堂活动的教学实践效果

经过一学年的课堂实践,笔者就以辩论、演讲为主要课堂活动的教学模式的实践效果对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63%的学生认为经常开展演讲或辩论活动是有必要的;80%的学生认为该教学模式能提升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成就感;90%的学生意识到团 队合作能 力的重要 性 ;65%的学生认为通过该教学模式 ,搜索资料、分析数据的能力有所提高;71%的学生认为自己学到 了信息筛 选和引用 、推理、关联、论证等技巧;5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思辨能力较之前有所提升;30%的学生认为自己用学术语言表达复杂思想的能力有一定提升。

5.结 语

演讲与辩论协会辩论赛总结 篇5

演讲与辩论协会 年11月09日2012

群雄舌战展雄风 争锋相对辩天下2012年11月09日晚7:00,一场激烈的辩论赛在图书馆201隆重举行。比赛特邀电气系学生会主席,电气系社联主席,校社联副主席,校学生会网络部部长,电气系社联主席助理,电气系学习部部长,新传系学习部部长,文学院学习部部长担任评委。

本次比赛共分为三场。第一场的的题目是“大学做兼职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比赛由新传系和电气系组成的正方小组对战由电气系组成的反方小组“弊大于利”。继正反双方的自我介绍后,比赛进入开篇立论环节。随着正方一辩用具有感染力的语言陈述大学生做兼职利大于弊的观点,反方也不示弱、毫不逊色于正方的开篇陈词,一场唇枪舌战正式开始。在随后的攻辩环节中,双方更是争锋相对、双方相互挑对方的漏洞。大赛继续进行,进入自由辩论环节。群雄舌战,争锋相对。辩手们措辞精辟,语言犀利,气势过人。观众们的目光凝聚在各个辩手身上,当论到精彩之处掌声不断,自由辩论将辩论赛推至到了高潮。比赛进入总结陈词环节,双方四辩对其观点做了透彻、清晰的总结,辩手清晰的思路和巧妙的陈词给评委和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短暂而精彩的观众提问环节过后,接着,演讲与辩论协会11届社长高国星和平顶山学院学生会网络部部长对本次辩论赛做了精彩的点评,他们指出了辩手们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辩手们要注意时间的把握,提问时要切住对方要害,各队友之间要相互配合,有集体意识。之后正反方离场。

紧接着第二场辩论赛“是否同意男女生宿舍互访”紧锣密鼓的展开了。正反方依旧是由不同院系组成的辩论小组。

第二场的辩论演讲丝毫不比第一场的逊色,双方之间巧作比方,运用实例阐明自己的观点,口如灿花,妙语连珠,时不时惹得观众哈哈大笑,气氛一片热烈。随着四辩总结陈词,第二场辩论赛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中场休息十分钟时,同学们表演了精彩的节目。

随后,经评委商讨决定,第一场比赛中反方“大学生做兼职弊大于利”胜出,第二场比赛中正方“同意男女生宿舍互访”胜出。由两个胜出的辩论小组进行第三场的巅峰对决。

在观众们的期盼中,第三场辩论赛“文才与口才哪个更重要”正式开始。这场辩论赛更是精彩绝伦,正反双反剑拔弩张,步步紧逼,激烈非凡,使整场的气氛进入白热化阶段。最后正反双方四辩总结陈词,再次阐明自己的观点,本次辩论大赛完美结束。

评委们经过仔细讨论宣布了最终结果。由新传-电气代表队组成的“文才比口才更重要”辩论小组获得了团体奖第一名,电气-电气代表队组成的“口才比文才更重要”辩论小组获得了团体奖第二名,刘**同学获得了“最佳辩手”称号,李**和周**获得优秀辩手称号。

本次大赛培养了同学们的综合素质和思辨能力,营造了良好的校园学术氛围。不仅为同学们提供了展现自己的舞台,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时间,更增强了各班的团结协作能力和同学们组织能力。

演讲与辩论协会

英语演讲辩论 篇6

关键词:演讲与辩论;国际经济法;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D912.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4-0194-02

一、演讲与辩论运用于国际经济法教学的意义

本文所说的演讲,是指运用于教学活动的专题演讲,是让学生走上讲台,就事先确定的主题,综合运用各种技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让学生全方位展示和锻炼自己综合能力和素质的一种教学方法。这是指分为正反两方的竞赛式辩论,是运用于教学活动中的专题辩论。

演讲和辩论是能够很好适应国际经济法特点的教学方法。国际经济法是随着近现代国际经济交往日趋密切而逐步发展形成的一门新兴的、独立的、综合多种法学门类并涉及经济学相关知识的边缘性法学学科,具有学科交叉性、内容庞杂性、活动跨国性、发展变化快、政策倾向性强、既有很强的社会实践性又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距较远等特点,教学难度较大。上述特点决定了开展国际经济法教学活动时必须要善于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多角度、多层次、多要素地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灵感,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精心组织的演讲和辩论能够很好符合上述教学要求。

二、如何组织国际经济法专题演讲和辩论

(一)在国际经济法教学中组织演讲和辩论的基本要求

其一,选题一定紧扣教学内容,这是前提。在此基础上,所涉内容应尽量与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密切联系,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其二,一定要确保学生的中心地位。即具体活动要由学生来组织,并确保大多数学生能够有效参与;其三,老师要发挥积极引导作用。首先要精心选题,并在选题过程中要征求学生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其次要向学生提出基本教学要求,包括在演讲和辩论中一定要运用国际经济法的知识,要制定活动规则、程序和评分标准,对人员进行合理安排,组织者要随时向老师汇报活动筹备情况等;最后在活动结束时要进行全面总结和评价;其四,要把握好时机。演讲和辩论一般应是在教师讲授了某一相对独立的教学单元之后进行,这时学生已对该教学单元的基本框架有一定程度了解,能够综合运用该教学单元各方面的知识探讨该问题,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其五,让学生有足够的准备时间。演讲和辩论是规模比较大的教学活动,作为选手的学生要收集、整理、归纳和分析资料,撰写发言稿,进行赛前的演练;作为组织者和其他参与者的学生也有大量的准备工作,因此要让学生有足够的准备时间(一般需要2-3周的时间)。

根据上述要求,笔者以自己的教学实践为例,就如何在国际经济法教学活动组织演讲与辩论进行探讨。

(二)演讲的组织

1、选题与时机的把握。笔者曾于2009年以“中俄灰色清关事件和中美轮胎特保案事件比较分析”为题,在贵州大学法学专业学生中组织过演讲比赛。该主题所涉事件是当时对我国外贸企业产生重大影响的国际经济事件,是当时最新和最典型的现实案例,符合上述对选题的基本要求;该专题演讲活动是在讲授完国际贸易法教学单元后组织的,这时学生已对国际贸易法的基本框架有一定程度了解,能够综合运用该教学单元各方面的知识对该问题进行探讨;2、人员安排。先由老师召集学生推选出组织者(2-3人,其中1人为主要负责人),再由组织者召集学生制定演讲规则、程序和评分标准,选出主持人(男女各1人)、评委(7人或9人)、点评嘉宾(3-5人)、统分员(2人)和计时员(2人),并将其余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一般分为5-6个组),每个小组再推选出一名演讲选手,组内其他成员协助该选手收集、整理、归纳和分析资料,撰写发言稿,制作PPT课件,帮助选手进行赛前的演练。这样的安排能确保学生组织活动中的中心地位,并确保大多数学生能够积极有效地参与;3、演讲基本要求。每位选手演讲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必须制作PPT课件,演讲内容要完整(要有论点、论据、分析和结论),有自己独立的分析(不能只是罗列各种观点而不作任何分析),要语句通顺,逻辑严谨,表达清楚;4、评分标准(仅作参考)。内容占50%,表达占20%,仪表仪态占10%,课件制作占10%,时间控制占10%;5、为调动更多的同学参与,加强演讲者与观众的互动,要求每位选手演讲完毕后,其他小组的同学要向演讲者就演讲内容提出1-2个问题,演讲者必须作出回答;6、选手演讲完毕后,请嘉宾逐一进行点评,最后老师进行总结;7、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进行现场录像,以帮助同学们事后进行分析和作为教学资料保存。

(三)辩论的组织

专题辩论具有很强的对抗性,不仅要求学生对所涉教学内容非常熟悉,能够融会贯通,还要求学生思维严谨、反应敏捷、表达清晰,因此更能激发使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此外,由于辩论分为正反两方,每方4人,分别承担不同的任务,在辩论过程中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有利于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得到全面的展示和锻炼,是一种很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组织辩论的基本要求在许多方面的与演讲相似,但特别注意以下几点:其一,辩题的选择不仅要紧扣教学内容和密切联系当前国际经济形势,还要具有可辩性(即不能明显有利或不利于某一方)。其二,程序的设置与普通辩论基本相同,即分为开篇陈词、攻辩、自由辩论、观众提问和辩方总结五个阶段,但考虑到是国际经济法教学活动的专题辩论赛,为使学生对所涉教学内容有比较全面和深刻的理解和把握,能够在辩论过程中将需要陈述的内容较为完整地表达出来,因此将开篇陈词、攻辩、自由辩论等三个阶段的时间适当延长;其三,评分标准。分为团体得分和个人得分。前者由辩论阶段累计得分和总体印象分组成,后者由语言表达、整体意识、辩驳能力、美感风度和综合印象五个方面的得分组成;其四,胜负判断,依据各个评委的综合评分,分数转化为票数,得票数多的一方为优胜方。得票数多的个人为最佳辩手(辩手个人得分只作为个人奖项的评审依据,与团体胜负无关)。是在讲授完国际货币金融法教学单元后组织的,其时代背景是华尔街金融危机使国际经济秩序发生重大变化,各国对现存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产生质疑并引发激烈争论,特别是以中国为首的新兴经济体国家与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之间就是否需要建立超主权世界货币体系暴发了激烈的辩论。该辩论对国际货币金融体制改革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因此对国际经济法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对该问题的国际辩论绵延至今,没有任何一方明显占优,因此具有很强的可辩性。在辩论中,双方唇枪舌剑,激情高昂,精彩纷呈。辩论全过程进行了录像并经过精心编辑后刻制成光碟,部分发给每位直接参与活动的学生留念,其余作为教学资料保存。这次辩论赛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们表示通过本次辩论学到了很多东西,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三、演讲和辩论与其他教学方法的配合使用

国际经济法教学方法按教学活动领域划分,可分为理论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方法两大类。理论教学方法是一种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体系,还可按教学主体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细分为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授课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通过口授或演示等手段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在学生初次接触该门课程,需要老师对其基本理论框架体系和发展动态进行介绍时使用。由于基本理论较为抽象和枯燥,因此,教师在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时,不仅要善于运用案例诠释相关理论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增强教学效果,还要注意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是近年国际经济法教学方法改革特别强调的教学方法,目的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社会实践是学生亲临真实社会环境的教学活动,如到法院进行审判观摩,或到司法机关、律师事务所等单位进行法律实习等;模拟实踐是一种在模拟法律行为实验室(如模拟法庭、模拟非诉讼法律行为实验室和学生法律服务实验室等)开展的教学活动。这种活动虽然不如社会实践活动真实,但学生通过扮演和体验角色,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践教学方法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理论知识后,为加深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和需要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时使用。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专题演讲和辩论属于国际经济法理论教学方法体系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中的其中两种教学方法,是在学生对该门课程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并且是在教师讲授了某一相对独立的教学单元之后才能使用,因此,必须要与其他教学方法配合使用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国际经济法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简介:陆爽(1953— ),男,贵州三都人,贵州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国际经济法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1]朱珏华,涂伟.从竞赛式辩论的目的看辩题的可辩性[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52-56

[2]陈红彦.国际经济法学教学方法探究[J].科技信息,2008.6:205-206

[3]杨曙.浅论国际经济法教学法改革.[J]中国经贸导刊.2009.6:95

英语演讲辩论 篇7

《演讲与辩论》是学校根据课改的要求、课程开发的理念, 结合学生的需求而开发的一门校本课程。它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而设计, 属于语文学科的大综合。因为满足了学生的发展需求, 所以课堂气氛更为宽松、活泼, 师生之间的互动效果更好。本课《态势语训练》是校本课程《演讲与辩论》的一节内容。

【设计意图】

通过训练, 使学生在讲话时能做到:正确运用态势语言, 做到姿态、表情、手势、动作等准确、适当、协调、自然。增强交谈、演讲的表达效果, 富于感染力、表现力, 很好地表情达意。

【课前预设】

一、确立教学重难点

1. 正确运用态势语言, 做到姿态、表情、手势、动作等准确、适当、协调、自然。

2. 增强交谈、演讲的表达效果, 富于感染力、表现力, 很好地表情达意。

二、课时安排

四课时。

三、课前准备

教师: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 准备训练的材料 (课文、演讲稿) 。

学生:准备自我介绍及两篇演讲稿。

四、教学构想

1. 演讲导入调动情感。由多媒体播放俞洪敏的演讲视频, 导入本次教学内容。

2. 学习最基本的态势语言, 掌握演讲技巧。

3. 联系实际, 训练提高。

4. 测试自我训练。

【实施过程】

一、基础知识传授

要做好态势语训练, 首先必须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态势语言, 所以在对学生进行态势语训练时, 就从最基本的态势语言的传授及技巧训练开始。态势语言有手势态势语言、动作态势语言、仪表态势语言三种基本类型, 主要从这三方面入手。

教学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教师结合例子讲解每一种常用态势语言的含义及运用技巧, 一边讲解一边举例练习。学生对有关方面的知识做笔记。每一种态势语言讲完, 再举出两个例子, 学生来练习。从而达到理解到位, 应用准确的目的。

具体的常用态势语指导如下:

态势语:是一种以交谈、演讲者的姿态、表情、手势动作等传递信息、交流感情的工具, 诉诸听者视觉的无声语言。

1.手势态势语:

运用手指、手掌、拳头和手臂的动作变化来表情达意的一种动作语言。手在肩部以上活动, 表示理想、希望、喜悦、祝贺等;手向内、向上 (手心也向上) 表示积极肯定的意思;手在肩部至腰部, 多表示叙述事物和说明事理;手在腰部以下活动, 表示憎恶、反对、批判、失望等;手向外、向下 (手心也向下) 表示消极否定的意思。

(1) 食指伸直, 余指内曲, 表示指物。平指表重要。上指表警告。

(2) 手掌向上, 距身约45度, 拇指力张, 食指伸直, 其余手指微屈呈自然状。表欢欣、请求, 或许诺、或谦逊。

(3) 手掌向下, 手指距身约45度, 拇指力张, 食指伸直, 其余手指微屈呈自然状。表状物, 或安抚、或否认、或祝愿、或批评。

(4) 手掌附于身体的一部分。其中摸手表示深思、抚胸表示亲切、击头表示痛苦。

(5) 双掌合抱。其中高举表示祈求, 高举频频前后摇动表示感谢。

(6) 紧握拳头表示示威、报复、坚决, 或表示激动。

2.动作态势语:

在一定情境和语境中, 讲话者为了表达某些内容和感情, 而通过一系列动作去显示的动作语言, 包括头、身体和脚三部分的动作。

(1) 头部:

点头表示赞同;摇头表示否定;

低头表示谦逊或忧虑;昂头表示勇敢、自信或高傲;

后仰表示软弱或失望;倾斜表示得意或愉快;

左右微摇表示怀疑或不忍;前突表示惊讶或逗趣;

微倾表示观察或思考;直立表示庄严或坚强;

大幅度低头表示感谢、尊敬。

(2) 身躯:

身躯正直表示勇敢、威严;反身向后表示否认、拒绝;

微向前倾表示关切、谦逊;左右摇摆表示热烈、激昂。

(3) 脚:

向前表示勇敢、热爱;

向后表示恐怖、避让;

左右移动表示叙述、描写。

仪表态势语:

是交谈、演讲者的身体语言, 具体指容貌、面部表情、体态和服饰。

(1) 容貌:包括自然美和修饰。

(2) 面部表情:如眼神、眉毛及面部的其他器官的动作。

(3) 体态:坐着或站立演说要讲究正确、合适的姿态。

(4) 服饰:指发型服装和一些点缀品。发型要入时、得体、大方。服饰打扮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符合性别、年龄和身份的特点。少年应穿款式活泼、色彩鲜艳的服装;中年妇女应穿款式庄重, 颜色淡雅的。二是要符合体型和肤色特征。瘦人不宜穿黑色衣服;胖人不宜穿白色服, 宜穿竖格子衣服。注意服装和肤色的反差不要过大;服装上下衣颜色要协调。三是要符合内容、环境和对象等。穿款式端庄的黑色或暗色的衣服表示严肃、哀悼;穿款式活泼色彩鲜艳的衣服表示欢欣、喜庆等。

二、态势语的实战训练

按照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方法分以下几步训练:

首先, 是基础训练。

1.面部表情训练。

(1) 眼神的训练。

前视:就是向自己的正前方注视, 常用于对现场的掌控

环视:就是向自己的周围一圈进行关注, 常用于对现场的掌控。

侧视:向后方比较远的观众注视, 可以表示对后方观众的注意, 可以起到提醒、警示、沟通、强调的作用。

点视:当发现某些观众有骚动或异常情况时, 可以使用点视来观察, 也可以用于对个别人的提醒。

虚视:当演说中非常紧张的时候, 可以假设自己的前方空无一人, 采用虚视的办法, 将目光投向前方来缓解紧张。

闭目法:讲到真情或深情的时候, 可以采用闭目, 如此去做肯定会有很好的效果, 更会让人觉得你进入了状态, 更容易引起共鸣。

仰视:为了突出表示赞同和认可, 可以采用仰视的方式注视对方。

俯视:如果要表达“行了, 老兄, 你这种做法很不切合实际”这样的意思, 可以采用俯视的注视方式。

如果学生眼神里还有疑惑的目光, 就需要再解释一遍, 演说不能自顾自地讲话, 一定要根据对方的眼神或者听众的反馈来说, 如果有人没听明白, 还有疑虑, 就再讲一遍。提示学生要看鼻梁, 看眉心———让他听见, 看眼睛———听到心里去。

(2) 眉毛的训练。

眉毛微微上扬, 双眼略略张大, 嘴角略上翘 (感兴趣) 。

眉紧皱, 眼圆睁, 牙关紧咬致使双唇紧抿 (愤怒) 。

(3) 头部训练。

点头 (同意、赞许) 、侧头 (感兴趣、怀疑) 、摇头 (反对、不相信、否定) 、浅鞠躬──头部垂下再抬起 (致意、告别) 。

2.手势语的训练。

手势语的训练要点和原则:自然、协调。具体应用中要根据场合需要灵活调整使用, 一般有以下注意事项:

●上、中、下三躯的运用;

●场面大, 手势大;场面小, 手势小;

●肩发力, 表示力量;肘发力, 表示亲切;

●手势应该停留足够长的时间。

训练中, 教师先举例, 再出示几个片段, 让学生设计一下话语的态势, 并说明理由。

如举例:

●同学们, 安静, 安静! (手掌向下, 富有力度。)

●我讲的这个问题很重要。 (食指竖起或右手抓握。)

●这个问题如果这样理解, 我们就豁然开朗了。 (两手掌向上并想两边分开。)

●但是, 有一点不可大意, 不可大意! (三指捏合, 前伸定位。)

出示几个训练片段:

●青年朋友们, 你们渴望成才, 然而成才之路就在你的脚下。我相信, 你一定会在这充满机遇与困难的道路上, 迈开大步, 奋力拼搏, 去到达那光辉灿烂的顶峰。我祝你成功!

●看!从黑龙江的边陲到海南岛的天涯海角, 从喜马拉雅山麓到东海之滨的上海, 一个个青年在改革的风口浪尖上伫立, 他们无所畏惧, 他们有胆有识, 他们敢作敢为, 他们无愧是改革的弄潮儿!

●做一个军人的妻子是光荣的, 也是崇高的。她们与其他人的妻子一样承担着义务, 生儿育女, 赡养公婆;她们也同样在工作、学习。然而, 她们时常只有一个人。她们用自己的行动支持自己的丈夫履行军人神圣的职责。是的, 军功章上有你的一半功劳。军人的妻子请接受我们的敬礼!

…………

要求学生按照自己设计的态势语进行演讲, 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教师总结。注意纠正下列不良态势语:

●柱橛式。两手下垂, 呆立不动, 毫无表情, 呆若木鸡。

●扶桌式。始终两手扶桌, 不敢将手离开桌子。

●单一式。无论什么内容, 都用一种习惯性的手势或动作。

●游动式。盲目地在台上或某一地方来回走动, 使人心烦意乱, 影响听者的注意力。

●舞蹈式。每一种手势没有确定的意义, 动作过多, 指指点点, 比比划划, 使人眼花缭乱, 不解其意。

●庸俗式。站姿不美, 挺胸凸肚, 弯腰驼背, 懒散懈怠;坐姿不雅, 半躺半坐, 七扭八歪, 高跷二郎腿, 脚尖不停点地, 等等。

3.过渡训练。

选取两篇讲演稿《真知点化人生, 汗水铸就辉煌》《我阅读, 我成长》。要求:态势语设计正确, 能在演讲中正确、自然地运用态势语。

接着是巩固训练:老师出示《竞选班长讲演》《朝着自己的理想拼搏》, 要求学生结合范读巩固练习成果。要求:能在演讲中正确、自然地运用态势语;根据文章语句的思想内容, 恰当而自然地读出感情。

4.综合训练。

选课文《最后一次讲演》, 着重练习态势语。要求:正确运用态势语言, 做到姿态、表情、手势、动作等准确、适当、协调、自然。从而增强交谈、演讲的表达效果, 使演讲富于感染力、表现力, 很好地表情达意。

5. 发挥训练。

重在感情运用上下工夫, 并使朗读能力和态势语的运用完美结合。要求:节奏、速度鲜明适中, 感情表达丰富、准确, 态势语富于感染力、表现力, 能很好地表情达意。

6. 实战训练。

召开演讲比赛。学生每人准备一篇演讲稿, 参加比赛。每小组先预赛, 选出一名选手参加竞赛。要求要综合运用态势语技巧, 正确运用态势语言, 做到适当、协调、自然, 富于感染力、表现力, 能很好地表情达意。选出6名学生做评委, 给予评价。

【案例收获】

在训练中, 学生在态势语技巧的处理与有声语言情感运用上还存在脱节情况。学生掌握了态势语的基本含义, 也能在讲稿中正确设计态势语。但在实际的演讲中, 却给人一种做作、虚假的感受, 影响了有声语言的表达效果。因此老师要指导学生, 在讲演中态势语要自然, 有过渡、有过程。要表现得得心应手, 运用自如, 前后连贯, 过渡完整, 不能太突然, 不能与整体、有声言语脱节。在表达时要取自己习惯动作中的“精华”, 去其“糟粕”。态势语应是交际中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 不能故作姿态, 更不能表达得过多太滥, 要恰如其分, 适度适用, 不能太多。

老师在技巧指导上要理论联系实际, 讲练结合, 富有针对性。基础知识的传授中, 学生根据老师的例子, 结合相关知识, 先独立完成老师给出的练习, 然后在去讲演, 相互评价, 来掌握技巧, 提高自己的讲演能力。

进行综合训练时, 选取《最后一次讲演》一文。学生在课文上标注态势语的处理技巧, 小组交流。然后指名朗读。学生评议。最后老师再播放《最后一次讲演》的音频文件, 学生听看、感受并交流。到汇报表演时, 小玲同学朗读的《最后一次讲演》, 博得了全体听课师生的一致赞赏。

当然, 态势语的训练仅凭四节课是远远不够的。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 我对态势语的训练采取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方式都有其阶段性和针对性特点, 因为应用得当, 而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1.新生的姓名介绍:校本课开课后的第一节课, 学生和教师互相之间并不都熟悉。这为口语训练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同时因为是第一次表白自己, 大家都想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 所以训练效果是很成功的。我们的做法是利用一节课的时间, 让每名学生介绍自己的姓名, 并说出名字的来历。

2.美文欣赏:在初一第一学期, 进行课前美文欣赏。每节课前都安排一个学生, 准备一篇优美短小的文章, 在台前朗读。要求其他学生仔细倾听, 然后复述美文中自己认为最好的语句。这样既训练了朗读, 也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

3.每节三分钟的故事会:在初一下学期, 每一节课前, 都安排一位学生准备一个小故事不超过四分钟。上课后站在讲台上讲演, 每次讲演结束后, 由另一个同学讲评。

英语演讲辩论 篇8

2014年, 笔者依托于教学改革项目, 对《西方政治思想史》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以seminar教学为指导, 做了系统地教改尝试。

一、传统教学方法的困境及其出路

多年来, 笔者一直使用传统的授课方法。平心而论,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无法实现本课程教学目标的, 正如哈佛大学前校长博克指出:“在大学里, 最需要强调的是要停止对固定知识的传授, 转而强调学生不断获取知识和理解知识的能力。这个转变意味着更加强调论述和演讲以及掌握基本语言的方法, 掌握这些方式是获得大量知识的途径。”[2]

教学的目的, 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找到通往知识大厦的钥匙, 主动去追求知识, 是教师帮助他们推开一扇又一扇观察世界的窗户, 让他们自主地、积极地探索未知世界。也就是说, 教学的目标, 不但是培养具有系统化的专业知识的人才, 更是培养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操作能力、语言能力、写作能力兼具自信心、意志力、创造力等品质的综合素质人才。

为了解决这一困境, 笔者决定采用Seminar教学法对课堂进行改革。Seminar教学法“用多向互动的教学新模式取代单向灌输的传统模式”, 它以“学生”和“能力”为中心, “教”与“学”在开放、宽松的环境中交流互动[3]。

二、“Seminar”为中心的教改方案及其实施

“Seminar”的核心词是“师生研讨”, 包括“研讨什么” (What) 、“谁来主持” (Who) 、“怎样研讨” (How) 三个方面。在Seminar教学中, 教师始终居于中心指导的位置。

笔者根据《西方政治思想史》课程知识体系中基本知识、重点知识、难点知识的分布情况, 搭建不同的教学平台 (演讲、研讨、辩论) , 设计合理的学习任务, 要求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在课下准备, 在课堂上予以展示并主持师生讨论, 随后由评委团打分。

(一) 教改方案。课堂教学活动, 包括“关键词演讲”、“主题研讨”、“专题辩论”3种形式。

(二) 教改的能力指标。教改的首要目标是提高教学效果, 而知识如何转化为能力, 也是专业教学的目标之一。学生的能力训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即自我能力 (如胆量、自信心、自控力等) 、专业能力 (如资料能力、分析能力、写作能力等) 和社会能力 (如团队合作能力、交往与对话能力、领导与组织能力、策划与设计能力、语言与表达能力等。) [4]

基于此, 笔者在制定教改方案的时候, 为每一项教改活动设计了能力指标, 具体如下:1.关键词演讲能力指标:资料能力、写作能力、PPT制作、自我设计与展示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对话能力、胆量、自信心等。2.主题研讨能力指标:团队合作能力、领导与组织能力、资料能力、写作能力、PPT制作、策划与设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公共对话与沟通能力、胆量、自信心、自控力等。3.专题辩论能力指标:团队合作能力、思维与表达能力、资料搜集/整理/分析能力、胆量、自信心等。

(三) 教改方案实施

1.关键词演讲:此教改活动每位同学满分为10分。关键词均来自于本课程的教材, 以基本知识、重点知识为主要内容, 涉及核心概念、人物、历史事件、理论及其流派等。

此教改活动步骤如下: (1) 教师提炼出“关键词”, 1位同学负责1个关键词;要求学生在课外查阅资料、撰写演讲稿、制作演讲PPT;每次课举办1次关键词演讲活动;关键词演讲与授课进度保持一致。 (2) 课堂开始, 教师抽选7位同学组成评委团、1位同学担任计分员;负责演讲的同学以PPT的方式解读关键词, 时间不得超过5分钟, 随后主持讨论, 时间为10分钟左右;演讲结束后, 评委团根据既定的评分标准打分, 并将打分结果交给计分员;最后, 由教师进行总结性分析与点评。 (3) 计分员计分, 去掉1个最低分和1个最高分, 平均分即为该同学的得分;此分数计入平时成绩。

2.主题研讨。此教改活动每位同学满分为10分, 研讨小组的满分根据小组成员数计算。

教师提炼出一些带有争议性、趣味性的研讨主题,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每个小组负责1个主题。研讨题目, 均来自于本课程的重点知识、难点知识。

此教改活动步骤如下: (1) 将学生分成6个小组, 小组内部选举产生小组长;每个小组负责1个研讨主题, 要求课下分工合作, 撰写研讨报告, 制作研讨报告PPT。 (2) 研讨课上, 教师随机抽选6位同学与教师一起组成评委团, 抽选1位同学担任计分员;教师临时指定1位研讨小组成员担任主讲人, 讲解时间不得超过25分钟, 随后研讨小组主持全体师生讨论, 时间为50分钟左右;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性分析, 时间为20分钟左右。 (3) 研讨结束后, 评委团根据既定的评分标准打分, 并将打分结果交给计分员;计分员计分, 去掉1个最低分和1个最高分, 平均分即为该研讨小组的最终得分;小组长将此分数在组内分配, 但不得平均分配;计入平时成绩。

3.专题辩论。教师拟定3个可供辩论的题目, 根据授课进度, 安排3次课堂辩论。每次辩论, 由2个学生小组分别担任正、反方, 其他同学, 可在辩论过程中, 自由加入正、反方阵营, 亦可随时变化阵营。

此活动不计分。

三、教改实践总结

这种以“Seminar”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探索已持续2年, 每次课程结束, 笔者都要求学生撰写“教改心得”, 并进行问卷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 教改效果是很明显的, 具体如下:

(一) 学生教改心得总结。从学生的“教改心得”来看, 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普遍肯定这种“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2.普遍认为“学习兴趣提高、求知欲望增强”;3.普遍认为“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课堂参与感提高”;4.普遍肯定“专业教学效果提高, 各种能力得到训练与提升”;5.许多同学认为“促进了专业认知、增强了专业认同”。

(二) 调查问卷分析。以2015年春问卷调查为例, 本班32人, 发放问卷32份, 收获有效问卷32份。调查结果如下:1.学生对教改的总体评价。有85%的同学认为总体上教学改革是“成功”的, 8%的同学认为“有效果但不大”, 7%的同学认为“有很大缺点但可行”, 选择“失败”选项者为零。2.学生的“最深感受”。针对“本次教改中, 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22%的同学选择了“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 17%选择了“学习兴趣提高”, 14%选择了“课堂更有趣了”, 10%选择了“自我设计与展示”, 9%选择了“团队合作”。3.学生的“最大收获”。针对“本此教改, 你收获最大的是什么”, 23%的同学选择了“思维能力”, 22%选择了“语言表达能力”, 14%选择了“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11%选择了“合作能力”, 9%选择了“专业兴趣”, 9%选择了“交流能力”。4.“教改最成功的方面”。

结论

以Seminar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 无论是“关键词演讲”、“主题研讨”还是“课堂辩论”, 都是尝试改变“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法, 打造“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目的是改善课堂氛围、提高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锻炼以知识为基础的能力。

这些改革实践, 有着相似的操作流程, 即教师布置题目→个人/团队搜集、整理分析资料→撰写报告并制作PPT→课堂展示、主持讨论→评委团打分→教师总结。这种教学改革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自主性的学习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性;在这个学习过程中, 他们不断更好地理解、掌握了专业知识, 也锻炼了多方面的能力, 更增强了专业认知、专业认同。

参考文献

[1]贺国庆.德国和美国大学发达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163.

[2]王英杰, 刘宝存.国际视野中的大学创新[M].太原:陕西教育出版社, 2005:64.

[3]丁宁.借鉴Seminar教学法, 提升课程教学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 2012 (12) .

英语演讲辩论 篇9

演讲与辩论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两个重要方面,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 演讲是指在公共场合, 采用有声语言和肢体语言作为手段, 针对某个或某些具体的问题, 完整地表达自己的个人主张或见解, 阐述道理或者抒发内心的情感, 并进行鼓动的一种语言活动。演讲能对个人的口语表达技巧及心理素质进行良好的训练, 对学生个人的胆量及表达能力是一个极有利的锻炼。

而辩论是针对某一问题上, 参赛双方采取争辩的方式以捍卫自己的观点, 通常情况下, 由于辩论赛采取的是驳斥对方观点的形式, 因而场面是极其激烈的。辩论对个人能力的培养主要从三个方面:有条理的逻辑能力、敏捷的思辨能力以及在赛场上雄辩的能力, 因而辩论对个人综合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 同时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2 演讲与辩论的有效教学

2.1 多样化教学组织形式, 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

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教师占据主体地位, 学生都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而随着现代教育逐渐提倡注重学生在教与学中的主导地位, 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成为课堂的主导。这个过程就需要教师对教学组织的形式进行着重的思考, 从多方面充分结合学生的特点, 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首先, 要结合学生的兴趣所在。在演讲与辩论教学的初级阶段, 学生由于尚未掌握一定的技巧, 对陌生的话题较不熟悉, 因此, 教师要寻找同学们共同感兴趣的话题, 例如:故事、笑话等。找到学生的兴趣所在才能顺利开展教学, 让学生逐渐将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中, 从“逼着学”到“主动学”。这个过程一定要忌讳偏难的话题, 这样的话学生难以开口, 会对学习逐渐丧失兴趣。

其次, 采用多媒体教学, 让学生在观摩中学习。在课程教学进行到中阶段时, 教师要适当采取一定的教学方式阐述演讲与辩论的技巧, 包括两种口语表达方式与一般表达方式的不同, 肢体语言的合适应用等。高科技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为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使得学生在课堂上足不出户便能欣赏到优秀人才的讲演与辩论, 从中观摩技巧, 逐渐学习在不同主题下如何运用言语表达以及肢体语言征服听众。

2.2 合适安排教学内容, 强化教学方法

无论是演讲还是辩论, 都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教师在组织教学的时候, 应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 在教学的初始阶段, 让学生掌握基础理论, 对一些场景进行简要模仿。在中级阶段, 带领学生通过多媒体观摩大型赛事的比赛现场, 领会大型比赛的氛围, 观摩优秀的演讲者与辩论者是如何征服受众, 同时教授学生如何在短时间内搭建表达内容的框架, 培养学生的及时思辨能力, 在即兴演讲与辩论赛中快速做出反应。在教学的最后阶段, 进行演讲及辩论赛的实战演练, 选择题目, 组织全班同学进行积极准备, 并在课堂上展现成果。

2.3 合理考查, 公平评价

教学需要进行考核才能明确教学的进展、问题, 因而, 教学的考核极其重要。尤其是对于高等职业院校来说, 这种考核对于鞭策那些态度不端正的学生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因而, 在演讲与辩论的教学中, 为了使教学达到预期目标, 需对学生进行平时成绩考核 (占30%) 及最终成绩考核 (占70%) ,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平时演讲与辩论情况、课堂上的表现等综合情况, 而最终成绩是学生的个人演讲与小组辩论的综合成绩。这样的综合性考查机制能有效让学生参与学习, 并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

同时, 还应对学生的表现作出积极的评价。独立学院院校的学生由于一开始便存在底子薄、态度差的问题, 因而在大多数情况下, 教师都不会对他们作出积极的评价。因此, 一个积极的评价对于这些学生来说, 意义重大。教师在学生作出一定努力之后, 进行公平、积极的评价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让其在后续的学习中冲劲更足。

3 有效演讲与辩论中应注意的问题

(1) 学会倾听, 注意倾听。倾听是一门重要的说话艺术, 据相关调查表明, 人与人的交往中, 听的部分占据了55%, 由此可见, 听的艺术之重要性。在演讲与辩论中, 倾听不只是简简单单的接受对方发出的声音, 而是通过倾听和思考, 将这些听到的声音转化为重要的信息内容, 并对这些内容加以思考、分辨, 提取核心内容部分。同时还应注意声音发出者在讲话时的神情动作, 注意领会其中的要领, 并在较短时间内做出思考。

(2) 表达要自信。在交流中, 说话者必须要有底气, 这样才能让受众觉得表达是有据可信的, 尤其是在征服听众的演讲与征服对手的辩论赛中。这便要求我们的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与学习中通过开阔自己的眼界、树立积极的心态, 学习强有力的表达技巧, 在交流中、演讲中、辩论中, 做到有话可说、有话敢说、有话会说, 在表达时自然得体、大方有度。

4 总结

在现代化的社会里, 缺乏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是无法实现全面发展的。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 在前人的看法上对现阶段独立学院语文教学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典型课程演讲与辩论课程的教学进行了一定的思考, 认为现阶段的演讲与辩论课程的教学仍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需要从教学者与学习者两个方面作出积极努力。当然, 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并不止上述的演讲与辩论训练, 其他的如讨论、复述、交谈等也都是极其有利的方式, 教学需要根据实际需要及实际条件选择合适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 最大程度实现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吴彩霞.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J].考试周刊, 2011 (4) .

[2]潘涌.直面世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新概念[J].教育科学研究, 2004 (8) .

把自由辩论引进英语课文教学 篇10

所谓自由辩论,就是建立在辩论的基础上,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和空间,诸如不限辩论时间,不给辩手固定角色,不限每位成员发言次数和时间,等等。

自由辩论的意义:它是一种交际性活动,学生彼此用一定的理由说明自己对问题或事物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得到正确认识或共同意见。在此过程中,能真正地把语言当作交际工具使用,它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概括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协同合作精神。

一、确定辩论的内容

辩论的内容要与教材同步相融。高中英语教材共三册,七八十篇课文。课文题材广泛,包括故事、人物、科普小品、史地、名胜、风土人情、音乐、体育等,符合中学生的认识水平,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娱乐。如果择定合适的辩题,就会容易在中学生心里激起共鸣,激发其强烈的辩论欲望。

以下对高中一年级(下)部分课文进行简要的内容分析。教材:Lesson 58“What’s Health Eating?”,内容与宗旨是促使学生注意饮食习惯,保持健康身体。可用辩题“Shall senior students take physical exercise?”;Lesson 62“Sao Paulo Fire”,内容与宗旨:唤醒民众同情心,增强责任感,可用辩题:“Shall teenagers be encouraged to struggle for just a course?”;Lesson 70“The Necklace”,教育人们生活务实,不爱慕虚荣,可用辩题“Are you in sympathy with Mathild”;Lesson 74“The Secret Is Out”,倡导人们关心女性问题,呼吁男女平等,可用辩题“Can women do the same thing as men?”。

二、组织好自由辩论活动

既然是辩论,就要先确定正反方。在起始阶段,可以在排与排之间或男生与女生之间进行。根据各自观点,轮流发言,直至一方无人应言时,宣布比赛结束。第二阶段,先安排好正反方,各自搜集材料,同组会员集合讨论,对材料整理、加工,最后按一定名额推选出代表,然后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查取信息,又通过小组交流探讨、整理信息,这样既能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形成自己独立见解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被推选出来的代表,从心理角度讲,可增加他们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也为其他同学确定了学习榜样。不过,这种阶段的辩论,一定要提早把辩题交给学生。

三、呈现辩论结果方式

不过我们进行自由辩论,最大的成功是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动耳的过程。

四、做好指导工作

1. 鼓励学生做好课文阅读工作,充分利用课文中与辩题相关的信息,使学生加强对课文话题知识的理解,同时也锻炼其英语听说能力。

2. 教师根据辩题给学生补充一些课外词汇、名言警句、谚语等。如高一(下)Lesson 82“How Marx Learn Foreign Language”辩题“Can we learn English well?”可补充discourage, overcome, reach out for, lose heart等词汇,以及“If a man empties his pure into his head, no man can take it away from you.”“An investmen in knowledge always pays the best interest”等名言警句。

3. 临场救急。在学生发言出现卡壳时,及时帮助,使辩论活动顺利进行下去。对于自由辩论法在教学中的具体实施,刚开始也可能由于英语基础知识不扎实,有畏难情绪。以下几条可改变这种局势。

(1)充分利用语言体态等方式传递教师对学生闪光点的赞赏,让学生在体验被肯定的愉悦心情下,能对学习产生兴趣而促进学习。如鼓励学生敢说、爱说时用“Great!”“Wonderful!”“GoodYou did an excellent job...You can...”“You may have a try.”。

(2)教师应该承认学生自由交谈时是会犯错误的,如果不断纠正他们的错误,可能会给他们造成压力,造成更多的错误。教师可以注意听他们犯的错误,把多数人犯的同样错误和确实影响交际的错误记下来,在下堂课通过有指导的练习处理这些错误。

(3)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些问题,自然地过渡到辩题,如Lesson 62“Sao Paulo Fire”,可以设计以下几个问题。

When did the fire break out?How long did the fire last?What was the result of the terrible fire?How many people lost their lives?If you were present would you help rescue the trapped people?

然后介绍材料:It is reported in a newspaper that a 12-yearold boy saved a child in the flood.Should his action be encouraged or not?Now let’s hold a free debate on the topic“Should teenagers be encouraged to struggle for a just course?”结果学生兴趣盎然,竞相发言。

英语演讲辩论 篇11

关键词:英语辩论;高中英语;兴趣;能力;团队合作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6-068-01

21世纪的主题就是和平与发展,而团队合作则作为时代的主旋律长盛不衰。团队合作是一种为达到既定目标所显现出来的自愿合作和协同努力的精神。它可以调动团队成员的所有资源和才智,并且会自动地驱除所有不和谐和不公正现象,同时会给予那些诚心、大公无私的奉献者适当的回报。而我对于利用英语辩论赛为英语学习助跑的构思最初就是来源于英语小组合作的启发。同小组合作一样,英语辩论倡导既竞争又合作的比赛精神。所谓相互竞争指的是双方辩手间唇枪舌剑的局面,所谓相互合作指的是英语辩论赛主张双方在辩题定义为具体议题方面应保持合作,尽量在同一个议题下展开辩论。

之所以说英语辩论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英语教学的不足,是因为英语辩论赛与常规情况下的英语教学相比,占据着无与伦比的优势地位。

一、打开学生兴趣的大门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第一老师”。可是对于高中生来说难得会有足够的课余时间供他们发展业余爱好,在课下组织英语辩论赛活动就为学生培养英语爱好提供了可能性。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或者是全班分组,让学生在课下搜集热门的话题或者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有针对性的组织英语辩论赛活动。

对学生来说英语首先是一门语言,然后才是一门功课。可是很多时候有限的课堂时间都不允许每个学生都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时候,而英语辩论赛就为每个学生都能“开口说”提供了机会。要想参与到活动中去,首先要开口“说”,只有能说才能表达自己的观点,才能够进行辩论,这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课堂上“哑巴英语”的偏颇。可以为学生的英语口语发展创造机会。

英语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所以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来搜集辩论赛所需的话题、资料,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亲自动手的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动手收集英语辩论赛的论据的热情,让学生对英语产生更多的探究热情。我想,如果学生自己肯动手收集相关的英语资料,那么课堂上需要教师补充英语风俗习惯或者生活常识学生才能理解阅读的机会就会大大的减少,这样就节省了英语的课堂时间,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英语的课堂效率。

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真正的团队合作必须以别人“心甘情愿与你合作”作为基础,而你也应该表现出你的合作动机,并对合作关系的任何变化抱着警觉的态度。团队合作是一种永无止境的过程,虽然合作的成败取决于各成员的态度,但是,维系成员之间的合作关系却是我们责无旁贷的工作。在追求个人成功的过程中,我们离不开团队合作。因为,没有一个人是万能的,即使神通广大的孙悟空,也无法独自完成取经大任。所以在英语辩论赛中只分正方和反方,但是收集资料的时候却是正反双方的资料都要搜集,正面的案例可以作为佐证,反面的案例可以作为悖论的论据,这样大的信息量自然是需要团队合作的。另一方面,我们每个人的英语发音习惯或者是愈发习惯都有可能不过关,又或者我们单纯一个人的想法补充的论据还不够充足,但是建立人际互赖关系,通过别人的帮助,来弥补自身的不足也不失为一个提高自己英语水平的机会。对于团队而言,伙伴之间的友好相处和相互协作至关重要。无论力量型的人、完美型的人、活泼型的人还是和平型的人,都可以凭借自己的性格魅力,来赢得团队伙伴的支持,同时也可以借助于同伴的力量武装自己,完善自己。况且辩论赛本身就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活动,小组成员必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互相合作和配合才能对对方进行有力地打击。

三、激发学生潜能

在辩论过程中每位队员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超过时间按照弃权处理,这在一定程度上给辩论成员造成思想的压力,他们在描述自己观点的同时还要尽量想办法对对方的观点进行驳斥,两队之间交替进行辩论也为他们的思维快速运转提供可能性。且在辩论过程中要求表达清晰、层次清楚,逻辑严密,论点明晰明确,论据充足,引证恰当,分析透彻。还要能够迅速抓住对方观点及失误,驳论精到,切中要害。这就要求每个辩手都要反应敏捷,应变能力强。这些要求对于学生来说都会变成压力和规则,在短时间内有针对性的对对方进行打击,这不仅是个挑战,更是一种刺激性游戏,对于高中阶段好胜心强的学生来说会在不知不觉中激发出无限潜能。

四、培养学生收集、分析、总结信息的能力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针对辩题要有想法才能逐步完善,而辩论赛的准备工作是庞杂的,需要小组成员课下明确个人分工收集资料,然后把资料进行汇总,理清思路:对所持立场能否从逻辑、理论、事实等多层次、多角度理解,论据是否充足,推理关系是否明晰,对本方的难点是否具有有效的处理方法;论证是否有说服力,论据是否充分,推理过程是否合乎逻辑,事实引用是否得当、真实;辩驳、提问能否抓住对方要害,问题是否简单明了,是否正面回答对方的问题,能否给人以有理有据的感觉等。这些就需要学生去粗取精,把获得的信息进行系统整理,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信息提取能力。通常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一个人信息提取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了他阅读水平的高低。

五、结语

英语辩论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篇12

近年来, 英语专业学生的思维发展引起研究者的广泛重视。他们认为, 在当今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实践中, 忽视了对学生专业素养、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致使英语专业学生语言思维和创新等能力欠佳。如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是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英语辩论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在语言教学中加强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有的研究者提出, 从个体成长历程看, 一旦个体开始学习语言, 语言和思维就密不可分。[1]有的研究者认为, 语言与思维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统一体,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思维是语言表达的内容, 语言水平同思维发展密不可分, 语言水平是提高思维水平的必要条件, 思维发展又促进语言水平的提高。[2]思维和语言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在语言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 均衡思维发展。

三、通过英语辩论,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辩论是语言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 可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推理、辩驳等思维能力。英语演讲和辩论课对于培养学生的思辨、分析和创新能力有很大帮助, 可以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 批判性倾听能力等。[3]英语专业教学或课程设置不能只关注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 还需要考虑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在具体教学中的实施。

笔者所在学院近两年新开设的《英语演讲与辩论》课程可以弥补英语专业学生思维能力欠佳这一不足, 因为该课程不是以培养演讲家、辩论家为目的, 而是以演讲和辩论为手段, 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以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着重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尤其是逻辑、辩证、创造性思维及应变能力。

(一) 实施过程

1.培养学生的逻辑、辩证思维能力

英语辩论一般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学生对于辩论进行准备;另一方面是学生即兴进行辩论。学生在准备英语辩论时, 需撰写辩论陈述部分的辩论稿, 提供充分的例证、数据、案例和实验结果等, 并对辩论另一方可能提出的观点和质疑进行预测。即兴辩论考验学生的快速思维和应变能力, 通过对对方观点提出质疑并反驳, 同时修复自己观点的漏洞, 重新阐述自己的观点。这就要求学生无论在辩论的准备阶段还是辩论过程中, 都应该充分发挥逻辑、辩论思维能力。例如, 在辩论准备阶段, 本学院教师要求学生通过写提纲或构建地图等方式理清思路, 思考本方辩论的角度, 确立论点, 并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去论证一个辩题, 推测对方将会针对自己的观点提出什么样的问题等。在辩论过程中, 教师要求辩手的陈词部分论点清晰、证据充分、表述具有逻辑性;在反驳部分, 提出的问题应简短有力、逻辑性强, 具挑战性和威胁力, 让对手无法反驳;在回答对方提出的问题时应该反应迅速, 逻辑性强并具有辩证性, 让对手心服口服。

2.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英语辩论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 有效地组织语言, 缜密地组织观点, 并能够有效地反驳对方的观点。因此, 学生在进行英语辩论训练时就会努力提高自己的说服力、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快速反应能力、思辨能力、辩证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 在辩论“我们应该禁止使用一次性产品”时, 正方将辩题定位为禁止使用一次性筷子, 并提出使用一次性筷子的很多弊端, 如资源浪费, 由于生产一次性筷子时要用多种药水处理, 对人体有害, 并且循环使用时再度污染环境等。而反方没有回避它的诸多弊端, 反而通过逆向思维进行反驳。反方提出的观点是, 一次性筷子使用的木材来源并非砍伐森林, 而是专门种植的生长期两年就可砍伐的速成性灌木, 所以并不造成资源浪费;此外筷子回收使用, 并不是继续用来生产筷子, 而是用于生产纸张、地板等木材, 不仅不浪费资源, 反而有利于资源的循环利用, 有益于节能。从这个意义上说, 创造性思维和逆向性思维在辩论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通过辩论可以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3.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质疑能力对于大学生来说, 是他们综合能力的体现之一, 不可忽视, 英语专业学生也不例外。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应鼓励学生学会质疑。

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辩论中, 学会对对方提出的任何观点进行提问、质疑, 不轻易地接受任何观点, 并用事实证明自己的观点。例如, 在一次主题为“信息科技时代仍需读书破万卷”的海峡两岸大学生辩论赛中, 正方提出:兰州大学某教授的一项研究表明, 目前大学生的阅读水平让人担忧, 反方就追问该教授提供的是哪一年的数据, 而正方没有给出明确答复, 反方趁机反驳正方说他们连治学严谨都没做到, 还谈什么读书破万卷。这一真实的例子就说明在辩论过程中, 辩论者提供的每一个证据、数据或案例都应真实, 应有源可考, 同时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质疑能力的培养, 可以帮助学生意识到治学应严谨, 促使他们在学习和今后的工作当中, 学会用事实和证据说话。

(二) 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

笔者在辩论教学过程中发现几个问题:在辩论陈述阶段常有学生背稿的现象, 他们对论点不够熟悉;在即兴辩论阶段, 很多学生反应较慢, 不能够快速地组织观点;在辩论中反驳阶段, 学生的针对性不强, 不能抓住对方的症结予以反驳。针对这些问题, 笔者鼓励学生在课外增加阅读量, 坚持收听英语新闻, 收看电视节目, 关注时事和热点话题并对其进行点评, 紧跟时事发展进程, 保持知识信息的及时更新;鼓励他们做读书和听力笔记, 写学习日志, 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评价。同时, 笔者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充分利用课内、外时间为英语辩论进行准备, 包括积累相关知识、搜索和整理辩论素材、组织观点等。这样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还可以有效地帮助他们提高思辨能力、独立思考和反思能力, 促使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2.辩论阶段

辩论阶段包括有准备的辩论和即兴辩论两种。在有准备辩论的陈词部分, 学生如果单纯地依靠记忆去背稿子, 就会阻碍他们自身创造性思维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的发挥。因此, 教师应在此阶段鼓励学生多提一些反驳问题, 要求他们清晰地掌握自己要表达的论点并根据几个关键词进行创造性的发挥。这有利于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提高他们的应变能力。

此外, 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即兴辩论和自由辩论。即兴辩论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应变能力, 同时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话题让他们准备一分钟, 然后进行一个3分钟的陈词, 陈述过程中应允许他们进行质疑和反驳。这样可以更有效地锻炼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包括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造性思维和逆向思维等, 以及应变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四、结语

在辩论的准备阶段, 教师应鼓励学生查找大量资料, 筛选、分析和综合各类不同资料并进行有效的评估, 迅速地对对方的论点做出判断并有力地反驳。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语言技能, 拓宽他们的知识面, 也可提高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质疑能力, 提出独立见解的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在辩论阶段, 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 通过小组讨论设计辩题, 各自发表不同的观点, 通过讨论在本组之内达成共识, 形成大家都可以接受的观点, 并就此进行辩论。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合作学习, 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团队精神。

思维能力的训练不能停留在纸上或嘴上, 关键是要设计出各种有利于思维训练的活动, 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学习并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4]为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思维能力, 笔者建议更多的院校能为英语专业学生开设演讲、辩论课程或在传统的课程教学中设计一些演讲辩论活动;更多的英语教师积极地参与并可以在英语教学中开展行动研究, 帮助英语专业的学生提高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朱智贤, 林崇德.思维发展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文秋芳, 周燕.评述外语专业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J].外语学刊, 2006, (5) .

[3]彭青龙.思辨与创新——口语课堂上的演讲、辩论初探[J].外语界, 2000, (2) .

上一篇:四川省雅安市下一篇:海洋中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