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丢失的密码

2024-10-25

寻找丢失的密码(通用6篇)

寻找丢失的密码 篇1

摘要:学生丢失稿费, 调查未果使我感悟到教育不是万能的, 但不教育是万万不能的。

关键词:丢钱,调查

一、发现丢钱

下午两点左右, 我像往常一样向四 (1) 班的教室走去, 想看看同学们的午间阅读情况。可我刚走到教室门口, 一群同学就叽叽喳喳向我汇报, 说A同学的一百元稿费被偷了!我用手势告诉他们先回到座位坐下, 然后慢慢地说:“我不喜欢‘偷’这个字, 咱们先用‘拿’好吗?”同学们同意我的用词, 但还是纷纷小声讨论着, 从他们的言语中我听出:5分钟之前大家还围着A同学分享收获百元稿费的快乐, 可就在大家散开后上个洗手间的短暂工夫, 他夹在书里的一百元钱就神秘失踪了!

二、调查未果

我环视着学生, 他们的眼神是那么无辜。“老师, 搜身吧!从我开始!”一位参与围观的同学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 大声叫起来, 因为在我来之前有同学怀疑过他。搜身显然是不妥当的办法, 我想:看看有没有谁的表情特别心虚, 那一定是有问题。于是, 我就平静地跟同学们说:“大家还是安心阅读吧, 我们学校到处都有安装摄像头, 什么事情都会记录得一清二楚, 所以大家不要担心, 也不要随便怀疑别人, 说不定这一百元钱被围观的同学误放在别的书里夹着呢, 等会儿它会出现的。”说完这些话, 同学们也安定一些了, 我就开始在教室里缓慢地来回走动, 并用眼睛去搜寻线索。同时, 我还轻声让A同学和他的同桌重新找一遍桌面的书, 看能否找到, 我匆匆走到门卫室去查看录像, 看能否查到一些蛛丝马迹。可遗憾的事情发生了, 保安调取了所有的录像, 发现我们四 (1) 班外的走廊是个监控盲点, 没有一个摄像头能照到这边来。

三、使用智囊

我拖着沉重的步子回到教室来上下午第一节课。同学们纷纷问:“老师老师, 您查到是谁了吗?”我突然灵机一动, 走上讲台郑重地宣告:“我已有一些非常重要的线索了, 基本上你们每个人的行踪我都能看得见, 现在我有了2个嫌疑对象。但是, 我不想再查下去, 想给他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这是我们班上第一次丢钱, 我虽然不知道他为什么想占有别人的钱财, 但是我相信, 他一定有自己的原因, 等以后有机会, 老师愿意倾听他的苦衷, 并承诺一定为他保守秘密。A同学用自己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得到的这份稿费不仅仅是金钱, 更是一份荣誉, 我们不能让A同学焦急和难过, 为了让这一百块钱尽快出现, 这节课我们来做个游戏吧。”同学们用很惊奇的眼光看着我, 期待我讲述下去。我就更加有信心地讲起来:我们来做这样一个游戏:同学们先准备好一张废纸, 然后按我的口令同时闭眼3分钟, 这3分钟里, 我们共同做一件事情, 就是用你的纸张做成一个纸团, 所有人都仿佛在把A同学丢失的一百元钱给包进纸团里去。3分钟之后, 我会在教室外的走廊里放一个袋子, 大家轮流向袋子里投放自己的纸团, 相信在游戏结束的时候一百元就会在某个纸团里面。”说到这里, 孩子们的眼睛都亮了起来, 他们是那么的聪明, 都能理解老师的用意, 很愿意来做这个游戏。很快, 大家都进入了状态, 严肃认真的准备纸张, 在我喊开始的口令之后, 全班只能听见唏唏嘘嘘的揉纸团的声音。这时, 我有种莫名的感动。做班主任两年以来, 第一次遇到这样的困境, 没想到自己能很快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我坚信, 一百块钱很快就出现了。

四、智囊失效

快下课的时候, 53名同学的纸团全部都投放完毕, 我安排几个班干部把袋子提到我办公室去查看纸团, 并叮嘱他们发现了钱立即把纸揉成团丢进袋子里, 不允许任何人去研究纸张的来源。5分钟的光景, 班干部慌张跑回教室说, 所有的纸团都找遍了, 没有发现一百元钱!我顿时蒙了, 觉得不太可能。可一想到有53双眼睛在盯着我, 我不能像孩子一样的惊慌失措。我微微皱着眉头, 拿出一张纸, 缓慢的、沉重的看着同学们说:”还有一个人没有投纸团, 那个人就是我。“说完我从口袋里拿出一百元钱包进纸团。

五、真情表白

全班一阵寂静, 刹那间, 只能听到50多颗心都提到喉咙的声音。我环视着一双双不知所措的、可爱的、充满童贞的眼睛, 沉重地说:“我很遗憾, 我们当中有人不诚实, 也不珍惜大家给的改正错误的机会, 我很愧疚, 因为是我这个班主任没有教好你们, 这一百块, 由我来赔。不过以后, 请你记住, 如果你需要帮助, 请随时向我求助, 而不是偷偷拿属于别人的东西。而且, 我仍然愿意相信, 这是你的最后一次。”说完, 我就离开了教室。仿佛中, 我看到一些晶莹的东西在孩子们的眼里闪烁, 也在我的眼里闪烁。

六、感悟

1. 教育不是万能的, 但不教育是万万不能的。

2. 教育, 攻心为上。

3. 教育者, 要在富有感情的同时, 保持冷静与郑重而非严厉与苛刻。

4. 爱, 须是教育爱、智慧爱。

5. 爱他, 先去保护他吧。

寻找丢失的密码 篇2

然后重新启动WinXP,这时管理员administrator账号就没有密码了。当然,如果只有一个WinXP系统,也可以取下硬盘换到其他机器上来删除SAM文件。

此方法适用于采用FAT32分区安装的WinXP,如果采用NTFS分区安装的,要保证其它系统能访问NTFS分区。

3.采用NTFS分区安装的解决方法

使用一个叫NTFSDOS工具,通过这个工具制作出一张可以从DOS下操作NTFS分区的启动盘。启动DOS后切换到系统上当,假如C:Windowssystem32,将logon.scr更名为logon.scr.bak,再复制一个command.com并将文件名更名为logon.scr,然后重新启动机器后等待15分钟,本应该出现的屏幕保护现在变成了命令行模式,而且是具有administrator权限的,通过这个就可以修改密码或者添加新的管理员账号了。进入WinXP后再把logon.scr.bak屏幕保护程序的名字改回去即可。此方法适用于NTFS分区安装的WinXP。

4.使用其他工具重建WinXP登录密码

寻找丢失的快乐 篇3

可是有一天,小猫发现最心爱的玩具不见了!他掀开被窝,打开衣柜,钻到桌子底下,甚至爬上屋顶找,都没有找到那个玩具。小猫难过极了,心想:我不能没有玩具,我要去找回我的玩具,找回我的快乐!

小猫走到草地上,看到两只小鸡正在打滚。小猫说:“请问,你们见过我的玩具吗?那里面有我的快乐。”

“玩具?我们可不需要什么玩具,这片草地就是我们最好的玩具!”一只小鸡说。

两只小鸡又不停地追逐,整片草地上都是他们的欢笑声。

小猫走到小河边,看到一只乌龟在沙滩上晒太阳。小猫说:“请问,你见过我的玩具吗?那里面有我的快乐。”

乌龟从壳里探出头说:“我没见过你的玩具,不过我可以请你欣赏我的‘玩具’!”

“你的玩具是什么?”

“就是这条美丽的小河啊!瞧,欣赏美丽的风景,能让人多么快乐啊!”

乌龟伸着他长长的脑袋转动着,好像要把小河的每个地方都看个遍。

小猫想,每个人都那么快乐,可真让人羡慕……

这时候,兔奶奶挎着一大篮子红萝卜从旁边经过。她看到愁眉不展的小猫,关心地问道:“小家伙,你看起来好像不太高兴啊!”

“我的玩具不见了,那里面有我的快乐。现在我一点也不快乐了。”

“可怜的小家伙!” 兔奶奶放下她的篮子,走到小猫身边,说,“可是,除了玩具,还有很多东西能给我们带来快乐哦!”

“比如,一朵漂亮的野花就可以让我快乐,一个香喷喷的饭团也能让我快乐,坐在院子里乘凉也让我很快乐……”兔奶奶一边说,一边露出大大的、快乐的笑,好像只是说起这些事情,就能让她非常快乐似的。

她又指指那些红萝卜说:“你看,今天采到这么多红萝卜,这是一件多么让人快乐的事呀!”她又看看小猫,笑着说:“不过,要是能看到一只快快乐乐的小猫,那我就会更快乐啦!”

听了兔奶奶的话,小猫终于笑了。他走上前去,提起兔奶奶的红萝卜篮子,高兴地说:“兔奶奶,我帮您提篮子吧。”

寻找丢失的密码 篇4

“为什么写作”?从来自人外部世界的指令, 包括生存需求来说, 理由很多:因为写作技能是语文能力中重要的一块, 因为是国家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了的, 因为是语文考试中必考的……

可是从人自身内在精神活动进入写作状态的真实过程看, 我们能说出这个“为什么”后面有多少背景原因呢?人的主体性活动, 即人在像写作这样的实践中所具有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精神, 是人所固有的本能或潜能, 这个道理我们谁都明白, 所以我们坚持尊重人、理解人、信任人和把人当人看的人文主义教育理想, 恪守“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这样看, 我们对“为什么写作”的人自身内在情感心理活动的基本规律, 就不该知之甚少, 不该漠然视之。

因为我们的作文教学历来重视来自人外部世界的指令, 重视人必须“服从”, 必须“上规矩”, 我们还以“养成教育”一类的神圣名义, 行极端的“强迫教育”和无谓的“重复教育”之实, 于是, 我们作文教学中见得多的是作文技术层面和技巧方面的传授, 是道德、情感和价值判断中的“统一口径”训练。这样的作文教学结果如何, 大家有目共睹, 这里无须多说。

我们固然要高度重视来自人外部世界的指令, 尤其对于受教育者来说, 教师的话怎能爱听不听呢, 但是, 外因总是通过内因来起作用的, 内因的变化发展最终决定事物的性质。俗话“师傅领进门, 修炼靠本人”,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现在, 我们一起来关注作文教学中, 作文者和教作文者的心理情感运作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据此, 我们的作文教学改革何去何从, 就可能清楚得多了。

一、常态下的学生写作心理和情感过程

在广义的命题作文要求下, 学生理应有“备”而来, 有“感”而发。只要作文命题是得当的, 学生一般都具有相应的生活、情感和知识的储备迎接写作。学生天性中所具有的表现欲望, 会驱动他们从自己生活经历和思想资料积累中, 搜寻和展示他们自己认为最适合、也最有意义的材料和话语, 用到作文中去。

从微观角度看, 作文写作时的心理情感过程, 诚如萨特所研究的那样, 写作者是在连续不断的话语多种可能的选择中, 认真地确定最合适的下一句、再下一句, 直至把他自己感觉中预设的完整意思全部表述出来。在这个微观的作文心理过程中, 大部分作文者是“痛并快乐”着的。即便对于很少部分勉为其难的作文者来说, 也不乏快乐, 只是很少, 更多的是痛并不甘、痛而不哭的。因为他是学生, 他别无选择。又因为他的作文虽然“难产”, 不怎么好看, 但它毕竟是自己的“孩子”, 他为它经历了痛苦的煎熬, 他对它是有感情的。从我们评阅作文的教师眼睛看过去, 自然可以理解, 这类作文者不成功的原因, 不外乎缺乏相应的生活或思想资料的储备, 或者有储备而不善选择。当然, 也有极个别人是因为语感尚未建立, 或者眼高手低等原因。

用发展的眼光看初中生的作文心理过程, 这里面不排除从小学三年级正式开始的作文练习的影响积淀, 他们此前接受的作文教学, 注定他们当下的写作练习的情感、态度及经验, 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刚开始学写作文时对自己作文的那份发诸本能的情感, 早就在教师的一味批评、极少尊重的态度下异化了, 其结果就是畏惧作文、厌恶作文和逃避作文。

俗话“文如其人”, 学生很在意作文的评分和教师的评语, 其潜意识里是关注自己所诉说的生活情状和思想感情可能得到的认同度, 即使是作文失败者, 其潜意识里也关心自己“失败”到什么程度, 这里已不仅仅是作文水平和能力评价问题了。

二、常态下的教师作文教学心理和情感过程

教师的作文教学工作程序一般为命题、指导、批阅作文和评讲。对于有经验者来说, 其命题的心理状态, 会考虑到让学生有话可说, 有物可写, 而且还要让作文题产生新鲜感。其指导的心理和情感的真实过程, 是考虑到让学生明白写什么和怎么写。因为是面对初中生, 所以指导要求如本文前面所述, 更多的是作文立意和技术层面的诸多要素。其评讲所看重的, 一般是让教师惊喜和受到激赏的作文, 教师潜意识里最欣赏的是超越教师指导要求的好作文。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会提供优秀的范文, 介绍给学生, 还会结合课文, 以它们作范例和借鉴。这里面还可能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法设计, 其目的在于进一步明确写什么和怎么写, 争取把作文写好。

三、对作文教学盲点和误区的综合分析

从上述教与学的心理情感过程的透视中, 我们可以发现, 作文教学在科学性和针对性上有很大的偏离, 因其偏离, 教学中有较大的失误。

首先, 学生作文内容上存在的表象化、简单化和概念化的问题, 如果是缘于生活中的观察、体验和感悟之不足, 这已不是作文水平能力的问题了。对此, 教师的作文指导该如何跟进, 真正有所作为, 这就是一个挑战。反之, 受称赞的好作文, 其成功的经验也不仅仅缘于“会写”, 主要原因还是来自生活的观察与思考。如果教师仅仅就作文说作文, 要求别人来学习, 其结果是否会误导学生来模仿、杜撰, 甚至抄袭呢?

其次, 教学指导中固然要关注“写什么”, 但不该停留于“写”的思考, 而应顺势引导学生走向生活, 看自己的生活经验里有什么。比如写《妈妈的手》, 也许某个学生就缺乏这方面的观察, 但他 (她) 爱妈妈, 同情妈妈, 心里不乏感动和感激的生活体验、心情故事, 这就应该有内容可写;而且因为缺乏对细节 (妈妈的手) 的留心, 心里应有歉疚, 这就更应该有话可说。指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 实质上是指导学生写出生活里的真情实感, 焉能让指导局限于作文技术层面的“写”?

再次, 在“怎么写”的问题上, 也应该把眼光放宽一点, 放长远一点, 不要就作文说作文。比如学生的语言不生动, 甚至前言不搭后语, 病句多, 对这种作文, 我们第一不该怀疑学生的投入之真诚, 不该忘了学生写作中的甘苦, 应给予足够的理解和尊重。我们常见到的教育者的态度是批评和简单化的否定, 甚至有厌恶的态度, 这就太浅薄了!第二, 我们应该关注学生平素的语言表达情况, 如果生活中的语言表达没什么问题, 那么就应该鼓励学生把生活中的语言感觉和经验, 引进作文中来。如果生活中的语言有缺陷, 你一味地在作文语言中那么“顶真”, 不是犯傻了么?教师的爱心, 应该是关心、指导和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加强语言表达锻炼。

如果我们能够意识到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合作关系, 教育者的使命就是把学生作文中的苦恼、困难和失败, 与学生一同扛起来, 共同面对;并且, 能够把学生作文的快乐和成功, 视为学生所拥有的生活及天赋之必然结果, 从而少一点身为教育者的虚荣心, 这样的教师, 才拥有令人崇敬的人格力量。

四、我们需要关注作文的精神深度

初中三年的作文教学, 是学生打好写作基础和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阶段, 当学生升入高中后, 除少数学生还将继续发展他们的写作能力外, 更多的学生则是“巩固”作文水平和“拾遗补漏”了。

由此观之, 初中作文教学的标高就必须认真对待。

当前初中作文教学中最大的缺失, 就是对作文中的精神深度关注不够。

初中生作文可以达到的精神深度, 应该从这几个方面表现出来:

一是视野尽可能广一些。比如写《童年趣事》这样的作文, 应该鼓励学生从与成年人回首童年的文章及其感受的相比较、相联系中, 加强对自己童年生活的认知。学生读过沈复的《童年趣事》和林海茵的《爸爸的花儿落了》等作品, 包括读了《社戏》、《风筝》等名篇, 可以了解父母一辈的童年生活, 由此及彼, 在相对照中反观自己的成长过程, 思想就会深刻起来。

二是鼓励学生把自己生活中生动鲜活的语言引入作文。我们曾经为“妈妈给我晒了被子, 我今夜闻到了太阳的味道”这样极具“孩子气”的语言“正了名”, 其实, 这样的语言何其多也!可是我们有些教师出于对文学味浓厚的“经典”词语的敬畏和迷信, 要求学生把课本中的“好词好语”摘抄下来, 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这是多么不恰当!要知道, 大人作品中的所谓好词好语, 未必是小孩子作文可以用的好词好语。

三是学生不必一概遮掩生活中的某些缺陷和阴暗面, 只要以积极的态度和健康的心理对待它们, 就应该得到鼓励。生活原本就是在缺陷与追求中前进的, 学生不知道生活中的缺陷和不足, 又如何树立追求的目标和产生奋发向上的动力?爱, 尤其是来自平常生活中的爱, 一般是建立在同情、惋惜、遗憾和企盼等感情基础上的, 抽去了它们, 这份爱就显得苍白和空泛, 写到作文中, 就缺乏动人的力量。

四是不要让学生满足于表面现象的描写和叙说, 不要让学生原地踏步般地重复练习遣词造句的所谓作文基础训练, 要给学生作文练习提供认知上、表达上的新挑战。中国古代有“取法乎上, 仅得其中”的至理名言, 可以得到启示。

我们素来总以教育者自居, 还告诫家长要多陪陪孩子, 这类观念没有错, 但我们还应该看到, 十来岁的初中少年, 已经能成为我们的朋友了, 至少也应该当作朋友来培养了, 我们浮躁、焦虑和疲惫的身心, 多么需要他们———初中少年, 花季的少年, 来陪陪我们, 听听我们的倾诉, 给我们以安慰和理解。首先, 请倾听他们真实的声音吧。

教例一

写景作文教学指导设计

陆先文

【设计简说】

写景作文要紧扣景物的特点来写, 要写得有层次。达到这两点要求, 必须在写景物特点时, 注意虚写和实写相结合、景与情的和谐穿插。否则, 就可能“硬写”, 内容可能拉拉杂杂。【作文例题】

《秋天来了》

【作文背景】

一年四季的气候、景物及感受, 进入我们的眼中和心中, 如何正确、准确而生动地表述和诉说, 是作文能力训练的重点。我们读过的写景文学作品让我们长了不少见识, 虽然它们大多是成人的作品, 但它们启示我们, 写景作文应该是什么样子。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 必有值得一说的秋天景色和风物印象, 说说其中有趣的发现和内心的感受, 和别人交流, 应该是轻松快乐的活动。

【作文指导一】

我们读过《春》等写景散文, 那是成年人的作品, 它们写出了成年作者眼中、心中的景物特点, 而且与作者写作时的心情及社会背景相呼应。现在我们来写秋天的景色和气候特征, 这可是十二三岁少年眼中、心中的景物哦, 它们肯定和成人写的不一样, 可它们又会是什么样子呢?你最近阶段的心情怎样, 它也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在你的写景状物中, 让景物染上你真实的内心情感色彩, 写出来肯定有你的个性, 和谁的都不一样。

【作文指导二】

就写景的“景”而言, 它狭义的解释是实景, 而广义的理解则是所有可以看得见、摸得着, 又可以在心里感受到的景象, 包括风物、人情和人事方面的种种场景与动静。如果就景写景, 写实景, 我们很难写出足够的篇幅。如果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 铺陈开来, 可能既吃力, 又缺乏真情实感。从名家作品中获得的经验启示我们, 写实景就实事求是, 但可以由实景联想开去, 用大量的虚景, 也就是广义的写景与之相融汇, 文章就生动活泼了, 也有感染力了。《秋天来了》这篇作文, 就需要我们这样来设计它的内容和结构。

【作文指导三】

作文贵在有真情实感。真情实感除了在内容上要努力写自己真实感知的事物及内心产生的真实感情之外, 在语言上也应该有所体现, 这可能是大家容易疏忽的。比如《春》结尾三段的比喻, 那是出自作者那样的学者和作家的笔下, 而且是那个时代的语言。如果换成今人来写, 比如换成我们初中少年的语言, 就可以变换为: (娃娃) ——给人希望和憧憬, 给人以新生的感动和喜悦; (小姑娘) ——清纯、可爱、温和而又善解人意, 让人陶醉在美好的享受之中; (青年) ——有源源不竭的力量在孕育, 在释放, 在等待出发和奋斗。现在, 我们的作文题《秋天来了》, 就很有口语特色, 也很有抒情味。我们在作文时, 如果能把自己生活中有鲜明个性的语言, 运用到作文中去, 那肯定是极有生活气息, 又让人读来快乐无比的。小孩子就是小孩子, 小孩子说大人话, 那多怪呀!

【作文指导四】

写《秋天来了》, 可能有同学会感到没劲, 因为小学阶段就写过, 或者认为自己居住的城市地处南方, 哪有什么秋天的典型季节特征呀, 或者感觉没什么有趣的东西可写, 无非是像做一道数学求证题一样, 完成一次作业而已。这些想法都很真诚。如果是在这样的心情下作文, 我们就不妨实话实说, 可能也是一次成功的作文。比如, 你就回忆小学时写秋天景色的作文情景, 现在你大了, 你感到没感到变化?你再写一写内心的真实感觉, 它就自有一种真情在。又比如你就写这个城市没有秋天的季节特征, 没有哪些应该出现的特征呢?你如实写来, 不也是一次真情诉说么?再比如, 感觉秋天来了, 自己却没什么东西可写的同学, 希望哪些东西出现才会有趣呢?才有新鲜感, 值得与人交流呢?你就写你的愿望, 写在你的愿望下可能实现的条件下, 你现时的生活环境及心情, 可以吗?相信这一来, 大家可能会发现, 原来还是有内容值得写的, 原来作文并不难, 写出好作文并不复杂呀!

教例二

写人作文教学指导设计

许评

【设计简说】

写人物就要写得形象生动, 个性鲜明。如何选择素材, 如何运用恰当的描写的方法是写人的关键点。

【作文例题】

《我的同学》

【作文背景】

这是一个老题目, 但是从以往的教学经验看, 能够写出具有鲜明的个性, 并且富有生活气息的“同学”的不多。为什么在经过多次指导, 学习了很多篇写人物的经典范文后, 熟悉的“同学”在笔下还是如此“陌生”呢?其实, 写人不仅仅是选择素材, 调动描写方法技巧层面的问题, 更为重要的是对人物的认知问题。由于缺乏对“我的同学”深入的了解和深刻的理解, 简言之, 因为缺乏对生活及生活中的人物的感悟, 写出来的人物也就很难有“鲜明的个性”。

【作文指导一】

见识经典范文, 感悟生活。课文《列夫·托尔斯泰》《俗世奇人》 (人教版八年级下) 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我们要注意到这两篇课文作者的视角是成人写给具有一定文化素养的成人看的这个现实, 而且还要意识到原作所写之人, 和我们初中生的年龄、见识、阅历、心智之间的距离, 那么让我们见识一下成人是如何描写所熟悉的成人, 成人是如何在生活中挖掘素材的。茨威格笔下的托尔斯泰并不高大威武, 竟然相貌丑陋。站在我们的高度去见识一下成人的形象, 通过见识, 逐步丰富、充实我们十二三岁少年的心智。是啊, 虽然我们不一定完全“欣赏”成人所选取的事例, 不完全“理解”作者进行人物刻画所调动的手段, 但是通过学习成人的, 尤其是大师笔下的“大人物”来获得见识, 这对我们的写作会很有好处。【作文指导二】

见识名人, 借鉴写作。通过见识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冯骥才的《俗世奇人》, 我们可以得到以下见识:1.写人可以通过“先抑后扬”的手法。茨威格笔下的列夫·托尔斯泰为什么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呢?原来可以先写“丑陋的、失调的脸”, 再写一双“明亮的眼睛”。2.多层次、多角度地放大“眼睛”, 人物才能写得鲜活, 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3.原来成人写“奇人”是通过小事例、小故事来表现大智慧。4.原来成人写一件小事能写得波澜起伏, 读起来如此吸引人。

在见识的基础上, 我们能获得写人的技巧。

为什么不能通过“先抑后扬”或者“先扬后抑”来写同学呢?这样写出来的同学不仅真实, 写出的文章也有变化。

虽然认识如此多同学, 可是为什么对有些同学没有什么印象, 而对有些同学的形象却如此清晰呢?是什么如此吸引我们呢, 他的“微笑”“发怒”“沉默”“幽默”……哦!原来可以抓住一点深入挖掘, 多层面、多角度来写。只有这样, 人物的形象才能生动起来, 深刻起来。

名家在写人时只写一件小事就能把人写活, “泥人张”智斗“海张五”, “刷子李”刷墙折服“小徒弟”的过程, 被写得一波三折, 读起来痛快, 形象生动。在选取事例时, 我们不妨把事件选小些, 不妨把过程写得复杂些, 在故事的波澜里让同学的形象一点点丰满起来。

【作文指导三】

鼓励用生活的语言写作。从以往的学生作文看, 初中生学写成人语言的倾向比较严重。小孩子说大人话, 让人面目失真。既然是写“我的同学”, 同学常说的话, 口头禅啊, 玩笑啊等, 这些活生生的语言就能让笔下的“同学”生动活泼起来。即使语言一时还是如此的幼稚, 一时还漏洞百出, 但是这毕竟是生活的语言。写作文忌用概念化的语言, 千万不要把“同学”抽象成一个干巴巴的品格“巨人”。

【作文指导四】

也许写这篇作文时, 不少同学会抱怨, 认为它是老生常谈的题目, 已经是第N次写这个题目了, 没什么意思。其实同学们静心想一想, 随着年龄的增长, 我们对同学的认识也是不断变化的。小学里单纯的、快乐的同学, 到了中学后变得复杂了, 一言难尽了, 有些甚至完全“成人”了。所以, “我”对同学的评价自然变得多样了。原来写作就是写生活, 生活河流既然永不停息, 我们的“同学”不也是“常新”的吗?我们写作不就是要表现这些变化吗?如果明白了这个道理, 我们的写作也就充满了乐趣。

教例三

夹叙夹议作文教学指导设计

郑先琳

【设计简说】

作文, 不仅记录我们的生活经历, 记录我们对生活的观察, 同时还记录我们对生活的认识, 因此, 好作文不仅要有“叙”——叙得生动, 而且还要有“议”——议得深刻。“夹叙夹议”就是叙事和议论穿插进行, 写法上灵活多变, 作者可以自由自在表情达意。

【作文例题】

世界, 充满了七彩阳光;生活, 回响着动人的乐章。是什么曾拨动你的心弦?是新绿的小草?是母亲的微笑?是丛飞的歌声?……那么把你心中的歌唱出来吧。请以“我要为唱首歌”为题作文。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作文背景】

生活本来就是平常的、普通的, 甚至是平淡的, 但是, 如果用心品味, 如果能从中品味出真善美, 并把它们生动地表现出来;如果能从一件平凡的小事中获得特别的体味, 并抒写出自己的一份独特的感受;如果能从一处平常的景色里发现大自然的魅力, 并表达出自己一些真切的认识来——那么你的作文就是很有意义的了。因为这样的语文能力, 不仅让自己重温了生活中珍贵的影像, 再次品尝了幸福的滋味, 而且还能给别人以启迪——这是很了不起的。

【作文指导一】

还记得《济南的冬天》吗?那是老舍先生为自己生活过的古城唱的歌;你一定还记得《背影》吧, 那是朱自清先生为父爱唱的歌;铿锵的《安塞腰鼓》你一定没忘吧, 那是为蓬勃的生命唱的歌;还有《蜡烛》那在炮火中不灭的烛光, 那是为人性唱的歌:还有《音乐巨人贝多芬》……在你的成长路上, 有没有见过让你惊叹的风景, 有没有听过温暖的故事, 有没有难忘的被感动的时刻……我们相信一定有, 因为没有谁没接受过大自然的恩赐, 没有谁没有受到过文化的滋养, 没有谁没得到过来自他人的关爱, 没有人不会因此而感动。那么, 把那些风景描绘出来, 把那些故事叙述出来, 把那些瞬间再现出来, 与此同时, 把你当时的以及现在的感受、认识写出来, 就是你的最动听的歌。

【作文指导二】

好的文章往往是因为涂抹了个性化的色彩, 才有了与众不同的、感人至深的力量。但是“个性化”并不玄奥, “个性化”来源于特有的生活, 来源于特有的思想和感受, 因为每个人的经历、感受、思想都与他人不相同, 正如世界上找不出两片相同的叶子一样。所以写“自己的”, 写真实的生活, 写真切的感悟和思考, 就是最具有“个性化”的。

【作文指导三】

在一篇作文中, 既要写自己的生活, 又要写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内容很多, 那么用“夹叙夹议”的手法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纵观近年来的中考作文, 许多得高分的考生, 大都善于运用“夹叙夹议”的手法。夹叙夹议的作文就是以记叙为主, 在记叙中运用恰当的议论。叙的是故事, 议的是思想;“叙”是记录见到的、听到的、经历的事, “议”是体悟事中“情”、发现事中“趣”、提炼事中“悟”、挖掘事中“意”、阐发事中“理”。

“夹叙夹议”有助于锻炼我们善于观察、发现的眼睛, 更有助于锻炼出一个勇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大脑, 从根本上提高我们的作文水平。在今天这次写作中, 我们就尝试一下“夹叙夹议”的写法吧!

【作文指导四】

“夹叙夹议”时要处理好“叙”和“议“的关系。记叙和议论的结合是有机的, “叙”是“议”的基础, “议”是“叙”的深化, 应该“叙”详而“议”略, 记叙是主体, 议论是适当的提炼、概括和升华。

要写好这类作文, 尤其要注意处理好“议”。议论是叙述的点睛之笔, 所以议论要恰到好处, 语言要精练, 感情要真挚, 认识要有自己的见地, 使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 使读者更能理解和品味出文章的主旨来。要做到这一点, 其实并不难, 在记事时多次穿插议论以充分表达感受与情感, 在写人时多次穿插议论以充分表现对人物的评价, 在状物时多次穿插议论以充分表达对事物的认识, 那么文章就可以更打动人, 感染人, 就能给人们以启迪——作文就获得了成功。教例四

叙事作文教学指导设计

闫翔

【设计简说】

歌德曾经说过“一个人只要能把一件事说得清楚, 他也就能把许多事说得清楚了。”由此可见, 叙事是一项重要的语文能力, 即写作能力。我们教学生学会叙述事情, 其技术层面的教学固然不可少, 但叙事作文的语感和思维素质的培养则更为重要。

【作文例题】

《这一天, 我哭了》

【作文背景】

我们每天都不可避免地经历着一些事情, 这些事情里面, 大多数因为平平淡淡, 过去也就过去了, 在心中没有留下什么印象。但又有些事情怎么忘也忘不掉, 好像在记忆里扎下了根, 而且, 它们中有一部分, 我们很想向人诉说, 和人交流, 这样, 我们才能求得内心的平和, 精神的解脱, 才能让别人从我的诉说中获得分享, 大家都开心。我们在语文书里读了许多这样的记叙文, 虽然它们的写作几乎都是从成年人角度说给成年人听的, 但是, 它们可以让我们获得重要的启示。

【作文指导一】

小河每天不停地流着, 我们的生活就像这河水, 每天从早到晚这样平静地流淌着。可突然在某一天, 一些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 我们生活的小河就起了浪花, 不再平静。这样的经历和经验, 相信谁都有过。你想不想和人诉说, 获得理解、同情、指点呢?或者, 你想不想与人分享你的喜悦和发现, 让自己更开心呢?今天我们写这个作文, 就是你向别人诉说、进行交流的一个机会哦!《这一天, 我哭了》, 这是一个多么有悬念的故事啊。

【作文指导二】

“哭”, 有多种多样的情况, 那么, “这一天”的故事也就会是多种多样的, 完全因人而异, 也因事而异。“这一天”, 可能是阳光明媚的春天, 也可能是寒冷阴沉的冬日。总之, 这一天的景物, 比如阳光、花草、风、雨等都是我们流泪的见证。小鸟会为我们的喜极而泣添上快乐的色彩;风雨会因为我们的伤心增加沉重的气氛。如果我们这样描写了当时的景物, 也就记下了我们故事发生的真实场景, 让我们理解了主人公的心情, 这就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这样看, 我们写故事, 不该就事写事, 要注意写出故事发生的环境, 以及这个环境所染上的我们的心情。

【作文指导三】

假如让老师我来写, 我会怎样写呢?我会这样写——这一天, 我和往常一样地上学、放学, 路上的风景和天气几乎和往日没什么两样, 但我迈向家里时腿就是走不动, 觉得回家的路好长, 因为我不知道如何把这学期的成绩单交给爸妈, 害怕爸爸打我, 妈妈骂我。到了家, 爸妈显然很吃惊, 虽然爸爸的拳头没有落下, 妈妈没有唠叨, 但我看得出他们没有心情吃饭, 他们辛苦一天, 还要为我的成绩而生气、伤心, 这让我懊恼极了。这可比他们打我骂我还要痛苦, 我确实太让他们失望了, 我的退步太大了, 沉迷在网络游戏里不能自拔, 无心读书, 这样对得起谁呢?我知道我错了, 憋在心里的悔恨, 一下子涌了出来, 我哭了……我这样写, 大家可以看出, 我把我的一段故事说出来, 是想获得别人的同情和关心。我说出来了, 我的心就不再孤单, 我说出来了, 我的心情就释放了, 不再堵得慌。写作就是这样一件快乐的事。

【作文指导四】

现在老师从另一个角度再作一个示范——这一天, 注定与往常不同, 因为这一天是个举校欢庆的日子, 每个班都用精彩的节目来表达自己的欢乐, 我们的节目获得了巨大成功。在领奖的那一刻, 我哭了。回想起以往的排练, 多少次的失败, 多少次的挫折, 曾经想放弃, 想逃避, 想退缩, 但都因老师同学们的支持和鼓励而坚持了下来。那腿上、身上的伤痕, 那白天、黑夜的摔打和翻滚, 这一切都和眼前老师和同学们的笑脸一起在我的泪光中闪动。突然, 我觉得那些付出都是值得的……像这样因高兴、激动而哭泣的事情, 在我们的生活里, 相信肯定有, 也不会少。把它们写出来, 深入挖掘其表象背后的东西, 一定会十分感人。

教例五

读后感作文教学指导设计

范志慧

【设计简说】

读后感要紧扣读完文章的真实感受而写, 写作的出发点肯定与读物有关, 或是由它引发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和某种情感的共鸣, 或是勾起了自己不应该出现的某方面的遗忘。学生写这种类型的作文, 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就文章说文章, 既放不开, 又难动“感”之真情;另一个问题是把“读”丢掉了, 对所读文章提都不提。这两个问题出现的缘由, 都与学生对成人社会中很普通的“读后感”思维方式还不很熟悉有关。所以, 这类文体写作的教学, 重点并不在形式和技术方面, 而在思维方法上。【作文例题】

《〈羚羊木雕〉读后感》

【作文背景】

读任何一篇文章都应该有“感”的, 哪怕没有什么收获或启发, 感觉它并不怎么样, 这本身就是“感”, 就有话可说和有话要说。如果你畏惧这样的写作练习, 或者写得不快乐, 也写得不够好, 对此, 我们一定要善待!具体到《羚羊木雕》读后感的写作, 我们要试着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作文指导一】

成人看《羚羊木雕》有自己的视角, 正如成人读张爱玲的作品读出细腻、孤傲、冷峻, 读沈从文的作品读出超脱现实的理想主义追求, 成人的挖掘是深层次的, 成人的表述是淋漓尽致的。作为十二三岁的初中少年, 我们则不必要求像成人那样思考和被感动。我们的年龄、经历和现有的知识水平, 决定了我们对生活的认识有少年的特点。作品中的故事, 我们太熟悉了, 主人公和我们年龄相仿, 读这篇文章产生的感想, 我们会比成人多得多, 我们的感触是最切近主人公的。作为大人的作者, 是否写出了我们所熟悉的场景、熟悉的感觉, 是否让我们有身临其境之感, 对这些, 我们是最有发言权的, 现在就赶快动笔, 写出我们最真实的感受和最真切的评价。

【作文指导二】

就“读后感”而言, 文章一开头就要扣住所读文本, “感”由文生, 不是无由而感。就“感”而言, “感”是感受、感触、感想和感动, 是由此及彼的一种创新, 或者是再一次有意义的反复认识和强化认识。“感”的角度是相对自由的, 有很大的选择性, 一篇文章令我们产生感受的方面有很多, 或者是关于写作技巧的, 或者是关于怎么做人做事的道理的。而后一点的感悟, 往往取决于个人所独有的生活经历, 联系自己独特的经历来谈感受, 就有话想说, 有情可抒, 就会深深地打动别人。

【作文指导三】

写文章的缘由应是——自己想写、要与人交流, 这是个多么让人开心的活动啊!写作是发自内心的需要, 带着轻松快乐的心情叙写自己真实的想法, 写出来的文字一定是感人的。读了《羚羊木雕》, 作品中小主人公的故事可能让你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 或许她的遭遇让你想到自己或者自己同学经历过的遭遇, 令你感慨顿生;或许你与她的故事又有所不同, 你很想和她说说自己的心里话;或许最近的你正处于新的烦恼之中, 烦恼中的你对这个故事又产生了新的理解……你要倾诉自己的愿望, 你要叙说自己的经历, 你要对大人谈谈你的想法。你可以斥责小主人公父母的自私、刻薄, 你可以批评小主人公的虑事不周, 你可以埋怨“奶奶”的忍让、迁就……你可以表达一个孩子的无奈, 你可以倾诉一个正在成长之中的孩子的寂寞, 你还可以赞美少年的单纯善良……当然, 你也可以批评小主人公的懦弱, 甚至是批评作者态度的不明朗……总之, 每一个角度都可以写, 展现你内心真实的所思所想。这样的作文心情, 多么自由, 多么轻松!

【作文指导四】

俗话说“文如其人”, 富有鲜明个性的语言最吸引人的眼球。十二三岁的我们, 对自己的语言要有自信, 不要盲目效仿别人的说话。我们说自己这个年龄爱说的话, 多好, 比如, 读了《羚羊木雕》, 你只想写写你心中和小主人公一样的寂寞和无奈, 你不妨这样表述:“周末在家时, 常常伏在窗边, 双手托着下巴, 望着蔚蓝色的天空发呆。真想变成一朵白云, 飘到世界各处。看草原有多绿, 看湖水有多清, 看鲜花有多美, 看天空有多蓝。虽然知道自己总有一天会消失, 但是能自由就算值了。现实生活中, 爸爸妈妈总像监狱长一样时刻看押着我:‘不许看电视!’‘不许玩电脑!’‘不许出门!’‘做练习!’‘写作业!’……唉!谁叫我成绩不好呢!我好想变成一朵白云, 去外面玩个够哦!”瞧, 这样的文字有什么难写的呢?你不妨试一试。

教例六

状物作文教学指导设计

廖嫦娥

【设计简说】

状物就是写动物, 写植物, 写一切实实在在存在的物体和物件, 把它们的形状、形态、颜色等特征描绘出来。状物的要求是要仔细观察, 抓住特点来写, 并在此基础上加进一点议论、评价, 发表一点感想。这样写, “物”就形象鲜明了。

【作文例题】

《我最喜欢的植物》

【作文背景】

俗话说:一花一世界, 一叶一乾坤。大自然是人类最好的老师与朋友。从读过的名家写的状物作品中我们发现:动植物原来可以写得这样可爱。不论是冯骥才笔下的“珍珠鸟”, 还是丰子恺文中的“竹影”, 或者是周敦颐眼中的“莲”, 无不惟妙惟肖, 形神俱备。现在我们也来敞开心扉, 走近自然, 与一草一木、一花一石来个亲密接触吧。如果你有什么新奇发现或新鲜感受, 赶紧用笔记下来, 与同学交流分享, 这肯定是件有意义的事情。

【作文指导一】

状物作文与写景作文一样, 如果就物写物, 所写的文字很难达到作文所要求的字数, 而且内容上也难免空洞与苍白, 缺乏感染力。因此, 我们不妨先从名家作品的阅读中找寻一些写作的灵感与启迪。冯骥才的《珍珠鸟》中, 对珍珠鸟的描摹, 即就物写物, 只有寥寥数语“红嘴红脚, 灰蓝色的毛, 只是后背还没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 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单独看这些描写, 你可能很难对“它”留下深刻印象, 因为它是所有人眼中的“鸟”之形象, 毫无特点可言。但大家就是大家, 他决不局限于、也不拘泥于这样的“状物”, 他把笔墨集中在与珍珠鸟如何相处的铺叙中, 字里行间充满着生活的情趣。当“我”与这只新生的鸟由慢慢熟悉、亲近, 到最后终于彼此信赖时, 人与动物相处的感动与温情就洋溢在作品中, 珍珠鸟的形象也随之在读者心中鲜明起来, 有了动人的力量。因为这是一只多么惹人怜爱、善解人意、懂得情义的鸟啊!通过这样的阅读, 我们获得见识:大作家写“物”, 功夫全在“物”之外。他们写物, 让“物”进入自己的生活, 借“物”抒发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现在我们写《我最喜爱的植物》这篇作文, 是不是也可以这样来安排内容呢?

【作文指导二】

写“物”就是写与自己相关的生活, 明白这个道理后, 我们发现状物作文并非多么困难。可是要写出真情实感, 就需要做个有心人了。我们要时刻保持对生活的热爱, 保持对事物敏锐的观察和感受力, 并由此展开想象的翅膀, 将自己与“物”联系起来, 用心感知“物”的形象。“物”一旦染上了人的思想感情, 就会变得充满灵气和个性。周敦颐写“莲”能有“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的名句, 是因为他在“莲”中寄托了感情。他希望自己像莲一样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做个不随波逐流、有独立人格的人, 这是周敦颐在用心感受生活后的自我期待与鼓励。我们不必苛求自己也能像古人一样有如此高尚的情操与美德, 那是他们的生活与思想, 也是过去了的生活。时代在发展, 社会在进步, 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 每天都有更加丰富的内容。何况我们初中少年更有我们这个年龄独有的生活经验及情感体验, 可能欠成熟, 甚至还很荒谬, 但我们应该敢于表达。只要真实写出, 同样可以感动人, 说不定还会“另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呢!想一想, 你生活里曾经历的快乐与幸福, 痛苦与忧愁, 希望与感想, 通过你所喜爱的植物表达出来, 难道不能够打动人吗?【作文指导三】

《我最喜爱的植物》这个题目, 是写我们对植物的“喜爱”。阅读名家名作所获得的见识启示我们:这种“喜爱”应还有来自我们自己生活的感情需求。有同学会说, 这个题目以前写过, 没有新意。其实,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人的情感需求也会随着生活内容的不断变化而改变。而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快, 人的生存压力大, 大自然的各色植物可以为我们枯燥乏味的生活增添活力与色彩, 驱除我们生命里的寂寞与无趣。园中的一棵树, 窗前的一茎藤蔓, 哪怕只有点点新绿, 缕缕清香, 都能带给我们快乐与感动。所以, 我们在写植物时, 要写出现在生活的种种状态和情感特点, 这一点很重要。

状物虽然要有情, 要连带出对生活的感悟, 但切忌在文中空发议论与盲目抒情。好作文应做到言之有物。要达到这个要求, 建议同学们在作文时, 先要努力写好实实在在的“物”, 特别要有细节的描写。

【教例点评】

上述6篇教例的设计, 涉及了初中作文教学内容和体裁的主要样式。谈到作文教学, 我们可能都会以为自身的经验已很丰富, 剩下的问题, 就是看学生刻苦练笔的结果了。其实不然, 在转变教学思想, 将善待学生心智发育提升到必要的高度之后, 在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立场, 重新掂量初中生作文的精神深度之后, 在转变作文技术层面的教学重点为培养作文思维素质和语言感觉之后, 我们发现, 初中作文教学需要来一次深刻的变革!

现在我们看到的上述6个教例, 就是在这方面作了大胆且积极的尝试。

概括起来说, 这6个教例在“写什么”上的教学创意之一是, 指导学生发现“自我”, 立足“自我”, 写出“自我”最真实且真诚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感;之二是通过阅读所增长的见识, 获得“自我”认知的感觉, 以扩大写作的比较和参照, 使写作更具“孩子气”, 并自然而然地达到作文的“扩容”和“升级”。

6个教例在“怎么写”上的教学创意, 首先表现在语言的运用上。它让学生对作文语言的审美“返璞归真”, 热爱和维护自我语言的天性和纯真, 这将解除初中少年作文最严重的心理障碍!其次表现在作文行文的技巧方面, 它们不再拘泥于成人化的行文程式, 还学生以表达的自由和宽松, 这和我们多少年来向学生热衷传授的教学内容迥然相异。

U盘密码丢失解决方法讨论 篇5

首先加密型的U盘主要有两种加密法,一种是U盘锁,指用户可以对U盘设置密码,该密码存储在U盘内。每次用户如果需要使用U盘时,系统会提示用户输入密码。只有在输入正确的密码后才可以使用U盘,否则将被拒绝使用U盘。

另一种是通过数据加密,指存储在U盘内的数据内容本身是经过特定的加密算法加密后存储在U盘内的,读取U盘内的数据时需经过解密后再传回给用户,

如果你的U盘是采取第一种方法加密的话,通过取出U盘内的FlashMemory芯片,可能还能绕过U盘盘锁,但如果是采取第二种方法,如今生产U盘的厂家是多如牛毛,什么朗科、爱国者、紫光等大牌,也有一些深圳、广州的小作坊,每家加密的方法各有不同,具体用了什么方法,网上好像也没有一个说法,而且U盘一般是没有万能密码。

寻找丢失的密码 篇6

例一:《地震中的父与子》中“破烂不堪”一词的教学。

师:这里的“破烂不堪”形容——

生:形容衣服非常破烂。

师:我们汉语中有许多带有“不堪”两字的四字词语, 如下雨后, 道路不好走, 叫——

生:泥泞不堪。

师:场面、样子让人看不下去, 叫不堪——

生:不堪入目。

师:形容力量非常薄弱, 经不起打击, 叫不堪——

生:不堪一击。

师:现在你知道“不堪”是什么意思了吗?

生:就是不能忍受, 经不起。

师:你能说两个这样的词语吗?

生:不堪入耳, 疲惫不堪……

师:你能用上这些词语, 来描述一下“废墟中的父亲”吗:

地震摧毁了美丽的家园, 到处是残垣, 那场面真是 ( ) , 地震伴随着大雨, 道路 ( ) 。废墟中, 一位父亲显得 ( ) , 身上的衣服也 ( ) , 正在寻找自己的孩子, 他逢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的?”人们以为他因为失去孩子, 过于悲痛, 已经 ( ) 了。

评析:上述案例, 在学生对“不堪”这个词理解产生障碍时, 我没有采用直接解释词语的方法, 而是引导学生先理解“破烂不堪”这个词语, 再由“不堪”引发出“泥泞不堪”“不堪入目”“疲惫不堪”“不堪一击”等词语, 由一词带出多词, 又不同于简单的唤醒, 而是通过描述性的语言创设一个语境进行召唤和推动, 使学生既享受表达的愉悦, 又理解表达的内涵。

例二:《搭石》一课中“协调有序”一词的教学。

师:联系上下文, 说说“协调有序”是什么意思。

生:动作协调, 有次序。

师:让我们进入走搭石的行列中吧。

师: (引读) 前面的——

生: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生:紧跟上去。

师:前面的——

生: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生:紧跟上去。

师:人们走搭石, 动作是那么——

生:协调有序。

师:把它调整为这样一首清丽的小诗:每当 / 上工 / 下工 / 一行人走搭石 /是那么 / 协调有序 / 前面的 / 抬起脚来 /后面的 / 紧跟上去 / 踏踏的声音 / 像轻快的音乐 / 清波漾漾 / 人影绰绰 / 给人画一样的美感。

生: (配乐朗读)

评析:一句“让我们进入走搭石的行列中吧”, 让孩子们进入了当时的人们行走的情境中。在学完“前面的抬起脚来, 后面的紧跟上去”, 老师反复导读这句话, 语速由慢变快, 孩子们也跟得很有节奏, 书声琅琅, 起起落落, 好像是走搭石的人没有乱了步伐一样, 最后总结“这样的动作就叫作协调有序”。如此的情、境、意三者融为一体, 整个过程简简单单, 清清爽爽, 却有一番清新雅致的韵味。

例三:《“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教学片断。

师:出示句子 (母亲一念完, 眼睛亮亮地, 兴奋地嚷着:“巴迪, 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 精彩极了!”)

师:咱们读文章的时候, 可以抓住一个字, 看你能读懂什么, 可以抓住一个词, 看看你体会到了什么。也可以抓住有些重要的语句, 甚至是一个标点符号, 看看你能感悟到什么。来, 自己再读读这句话。

生:我从“嚷”这个字, 知道了母亲读了巴迪的诗后非常激动, 如果不激动的话, 可能会用“说”字。

师:真佩服你, 好眼力!一下抓住了对母亲“嚷”这个动作描写, 体会到了母亲当时的高兴。那么, 你能不能把母亲“嚷着”说出来的话读给大家听。

生: (读)

……

师:刚才发言的这几位同学教给我们一个很好的读书方法, 那就是抓住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的细致描写来体会人物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

师:我们也要练习一下这种写法, 请看大屏幕。

评析:教学本课时不但要继续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而且要根据课文特点, 渗透一点对表达方法的领悟。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 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 以及作者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我引导学生从“悟”字出发, 以读为本, 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自我感悟;探究释疑, 悟情明理;拓展思维, 实践生活。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学习, 让课堂真正动起来。

上一篇:制作与主持下一篇:职业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