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讲解

2024-09-03

问题讲解(通用12篇)

问题讲解 篇1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 旅游业越来越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而旅游业中不可缺少的是导游服务, 导游服务的核心就是导游讲解, 导游讲解能够宣传景区文化, 提升景区内涵, 而导游讲解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着景区的形象, 所以加强导游队伍建设, 提升导游文化素质, 优化导游人员知识结构, 树立景区形象具有指导意义。本文分析导游讲解和旅游景区现状, 就旅游讲解对旅游景区形象影响的原因进行研究, 从而提出规范导游讲解内容, 从而提升旅游景区形象。

关键词:导游讲解,旅游景区,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一、导游讲解

导游讲解是指导游在带领游客游览景区过程中阐述景区景物的景观形象特色, 描述景区的人文形象, 并对游客感兴趣的旅游元素和内涵进行深度挖掘和表达。优秀的导游讲解能为游客提供新的信息、满足游客多种多样的需求。导游讲解是对景观形象的描述, 也是对景区建筑特色、历史典故、人文故事、地方民俗等特点进行描述, 目的是为了让游客充分了解景区信息, 欣赏人文和自然景观的同时了解形成原因, 使旅游景区在游客心目中的形象得到美的升华, 使景区的美景和游客的感受得到了完美的契合, 从而在游客心目中形成良好的景区形象。

二、导游讲解对旅游景区形象的影响

导游讲解是导游服务的主要内容, 导游在游客的观光旅游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游客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景区, 导游负责安排游客们的衣食住行, 游客对景区充满了好奇, 导游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游客进行深入浅出、妙趣横生的讲解与介绍, 让游客的审美情趣得到满足, 同时陶冶情操, 放松心灵, 沉浸在美好景色中。

1. 影响游客的客观评价

旅游景区形象是在大量游客旅游体验之后形成的一个总体的口碑、品牌、传播度的综合, 游客之所以外出旅游就是为了游览景点, 而导游讲解的灵动、饱满、亲切、幽默直接影响到游客满意度。导游讲解水平高, 就会得到游客的赞许;导游讲解逻辑不清、生搬硬套则会难以激发游客的兴趣, 从而使游客对景区的印象就会下滑。

2. 丰富旅游景区形象内涵

在游客心目中, 导游自身的形象往往是和景区形象相关的。乐观、向上、阳光的导游形象结合生动的讲解, 会使游客对初到的景区有一个好印象。优秀导游能将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结合起来, 使讲解与游客心灵深处美的感悟发生共鸣, 能让游客领略到景区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从而使景区形象在游客中得到整体提升。导游通过讲解与人格魅力的展示, 进一步完善了旅游景区形象的内涵与品质。

3. 对旅游景区形象特色的宣传展示

一个旅游景区要想吸引游客, 不仅要有独一无二的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还要有良好的旅游服务。众所周知, 旅游服务最主要的就是导游服务, 导游服务的灵魂是导游讲解, 尤其对于人文气息较浓厚的景区如:北京故宫、颐和园、龙门石窟、岳阳楼等等。通过导游的讲解游客才能了解到建筑物背后的故事。虽然现在网络比较发达, 有些信息可以在网上找到, 但游客更希望通过导游的讲解了解到网络上没有的东西。一个优秀的导游会让游客与旅游景观融汇在一起, 站在古人站过的地方, 让游客发挥想像感受当年的气势磅礴。

随着现在经济水平的提高, 很多家庭利用寒暑假带着孩子一起旅游, 让孩子增长见识, 开阔眼界, 游览过程中, 高质量的导游讲解能够让学生一族更亲近大自然, 感受民俗文化, 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对旅游景区也是一个很好的宣传作用。

三、导游讲解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1. 讲解水平有待提高

一些导游在讲解的过程中不是采用讲解的方式, 只是在向游客背诵导游词, 经常造成游客听不清、不理解、跟不上思路。有些导游对游客提出的问题不能给出专业的回答, 含糊不清、顾左右而言他。当游览到名胜古迹时, 导游只讲一部分正史, 为了吸引游客, 在讲解中穿插着大量野史。使游客对景点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都没有全面了解, 导致游客扫兴而归。

2. 自身知识储备较差

所谓导游充其量只是个领道的业务。相当一部分导游存在自身知识储备能力较差的现象, 对旅游景点只是机械的、千篇一律的背导游词。更严重的有一部分导游人员对旅游业务的规范规程不了解, 不熟悉。尤其是在处理突发事件或临时事件中, 因为导游自身能力所限往往不能及时解决问题。另外在导游过程中, 游客的层次水平都存在较大的差异, 因此游客就旅游景点提出的相关问题也差别较大, 而导游自身知识储备能力的不足造成了无法及时回答游客提出的问题。

3. 讲解枯燥、千篇一律

很多导游在为游客讲解时缺乏语言的艺术性, 尤其在各地的博物馆或纪念馆, 大家不难听到如下的讲解:“现在游客们看到的是在××出土的××, 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米”等。这样的导游讲解平淡无奇, 单调呆板, 没有必要的抑扬顿挫, 听着让人想睡觉, 游客更是记不住导游所讲。对于导游来说只是背诵导游词, 至于游客听进去多少根本不在乎。

四、提升导游讲解服务质量的对策

1. 导游讲解要遵循原则

首先, 导游活动必须遵守计划性的原则, 带旅行团之前, 导游首先要做到对景区的充分了解, 做好资料的调查整理, 保证能为游客进行完整、趣味、丰富的讲解。其次, 导游在讲解过程中, 应该尊重景区的实际情况, 实事求是, 在客观景观的基础上进行意境的再创造, 为游客们讲述属于景区真实的历史与文化, 不能因为个人利益而随意杜撰景区的故事, 误导游客对景区产生错误的印象。

最后, 导游还应做到科学安排旅游行程, 使游客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享受旅行的美好过程。在旅游活动中经常会受到很多自然、非自然因素的影响, 这些都是导游事先无法预料的, 作为一名优秀的导游, 当面临这些突发情况时, 要因地制宜根据游客的实际情况, 选择最佳的方式继续进行导游讲解活动。

2. 提升导游自身素质

导游要在平时要多积累关于景点的相关知识, 要有发散思维, 能由已经掌握的知识点联想到没有掌握的知识点。把知识点融入到导游词当中使讲解更加详细全面, 而有些可以作为知识储备, 应付较高层次游客所提出的一些问题。

另外, 在讲解当中有的旅游者有兴趣对某一问题或者文化现象进行深层次的探讨。有时会出现导游跟游客知道的一样多, 甚至还没有游客知道的多。这时作为导游要虚心和游客探讨, 这样还能在和游客讨论中加深与游客的亲密感和距离。

3. 丰富导游的讲解形式

在讲解过程中, 诉说同一件事情有的导游会给游客留下难忘的印象, 而有的导游说过以后游客反映平平, 听过就忘。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有无讲解风格。要想形成自己的讲解风格, 首先导游在平时需要多看看语言性强的节目, 如相声、评书等。注意吸取各家诉事能力的长处。其次, 导游在平时要多练习朗诵, 声情并茂的朗诵能培养语感、提高发声水平。最后导游员在讲解时要善于使用无声语言, 如肢体语言、目光语言、服饰语言等。所以, 导游员平时还要多读名著, 唐诗宋词、多听古典音乐, 这在无形当中都会提升导游的气质。

五、总结

本文通过研究目前导游讲解对景区形象的作用及目前导游讲解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提出改善意见。为规范我国导游业发展, 促进景区形象建设都有着可操作性改善意见。导游人员注重个人素质与形象的培养, 提升自我专业化, 不断充实, 通过提高导游员的自身素质, 进而提升旅游景区形象, 为旅游业的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肖建成.导游讲解对旅游景区形象影响浅析[J].经济师, 2012, 05:241-242.

[2]宋炎.如何通过导游讲解来提升旅游景区形象的发展[J].知识经济, 2015, 03:83-84.

[3]李文艳.导游讲解对旅游景区形象的影响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 2015, 12:225

[4]金梦媚, 杨晓安.浅谈如何优化景区导游讲解--以乌镇为例[J].中国市场, 2014, 29:159-161.

[5]沈炜.导游讲解对旅游景区形象的影响浅析[J].知识经济, 2014, 07:92.

[6]于鸣.讲解员讲解对旅游景区形象影响的研究[J].旅游纵览 (下半月) , 2015, 02:57.

问题讲解 篇2

不等式这部分知识,渗透在中学数学各个分支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因此不等式应用问题体现了一定的综合性、灵活多样性,对数学各部分知识融会贯通,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在解决问题时,要依据题设与结论的结构特点、内在联系、选择适当的解决方案,最终归结为不等式的求解或证明.不等式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它始终贯串在整个中学数学之中.诸如集合问题,方程(组)的解的讨论,函数单调性的研究,函数定义域的确定,三角、数列、复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中的最大值、最小值问题,无一不与不等式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问题,最终都可归结为不等式的求解或证明。

一、知识整合1.解不等式的核心问题是不等式的同解变形,不等式的性质则是不等式变形的理论依据,方程的根、函数的性质和图象都与不等式的解法密切相关,要善于把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互相转化.在解不等式中,换元法和图解法是常用的技巧之一.通过换元,可将较复杂的不等式化归为较简单的或基本不等式,通过构造函数、数形结合,则可将不等式的解化归为直观、形象的图形关系,对含有参数的不等式,运用图解法可以使得分类标准明晰.

2.整式不等式(主要是一次、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是解不等式的基础,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及函数的单调性,将分式不等式、绝对值不等式等化归为整式不等式(组)是解不等式的基本思想,分类、换元、数形结合是解不等式的常用方法.方程的根、函数的性质和图象都与不等式的解密切相关,要善于把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相互转化和相互变用.

3.在不等式的求解中,换元法和图解法是常用的技巧之一,通过换元,可将较复杂的不等式化归为较简单的或基本不等式,通过构造函数,将不等式的解化归为直观、形象的图象关系,对含有参数的不等式,运用图解法,可以使分类标准更加明晰.

4.证明不等式的方法灵活多样,但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仍是证明不等式的最基本方法.要依据题设、题断的结构特点、内在联系,选择适当的证明方法,要熟悉各种证法中的推理思维,并掌握相应的步骤,技巧和语言特点.比较法的一般步骤是:作差(商)→变形→判断符号(值).

5.证明不等式的方法多样,内容丰富、技巧性较强.在证明不等式前,要依据题设和待证不等式的结构特点、内在联系,选择适当的证明方法.通过等式或不等式的运算,将待证的不等式化为明显的、熟知的不等式,从而使原不等式得到证明;反之亦可从明显的、熟知的不等式入手,经过一系列的运算而导出待证的不等式,前者是“执果索因”,后者是“由因导果”,为沟通联系的途径,证明时往往联合使用分析综合法,两面夹击,相辅相成,达到欲证的目的.

6.不等式应用问题体现了一定的综合性.这类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建立不等式、解不等式;另一类是建立函数式求最大值或最小值.利用平均值不等式求函数的最值时,要特别注意“正数、定值和相等”三个条件缺一不可,有时需要适当拼凑,使之符合这三个条件.利用

1不等式解应用题的基本步骤:1.审题,2.建立不等式模型,3.解数学问题,4.作答。

7.通过不等式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在代数、三角函数、数列、复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各部分知识中的应用,深化数学知识间的融汇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应用不等式的基本知识、方法、思想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数学素质及创新意识.

二、方法技巧

1.解不等式的基本思想是转化、化归,一般都转化为最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或一元二次不等式(组)来求解。

2.解含参数不等式时,要特别注意数形结合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的录活运用。3.不等式证明方法有多种,既要注意到各种证法的适用范围,又要注意在掌握常规证法的基础上,选用一些特殊技巧。如运用放缩法证明不等式时要注意调整放缩的度。

4.根据题目结构特点,执果索因,往往是有效的思维方法。

三、例题分析

b)∈M,且对M中的其它元素(c,d),总有c≥a,则a=____.

分析:读懂并能揭示问题中的数学实质,将是解决该问题的突破口.怎样理解“对M中的其它元

素(c,d),总有c≥a”?M中的元素又有什么特点? 解:依题可知,本题等价于求函数x=f(y)=(y+3)·

|y-1|+(y+3)

(2)当1≤y≤3时,所以当y=1时,xmin= 4.

简评:题设条件中出现集合的形式,因此要认清集合元素的本质属性,然后结合条件,揭示 其

合M

中的元

例2.已知非负实数x,y满足2x3y80且3x2y70,则xy的最大值是()A.

B.C.2D. 3 3

3解:画出图象,由线性规划知识可得,选D 例3.数列xn由下列条件确定:x1a0,xn1(1)证明:对于n2,总有xn



1a

 x,nNn2xn

a,(2)证明:对于n2,总有xnxn1. 证明:(1)x1a0及xn1(xn

a1aa)知xn0,从而xn1(xn)xna(nN)xn2xnxn

当n2时xna成立

(2)当n2时,xn

a0,xn1

1a1a

(xn),xn1xn(xn)2xn2xn

1axn

=0.n2时,xnxn1成立。2xn

2a

2a0 例4.解关于x的不等式:xxa9

分析:本例主要复习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分类讨论的思想。本题的关键不是对参数a进行讨论,而是去绝对值时必须对末知数进行讨论,得到两个不等式组,最后对两个不等式组的解集求并集,得出原不等式的解集。

xaxa

解:当xa时,不等式可转化为 即222

9xxa2a9x9ax2a0

ax

3a b

xaxa

当xa时不等式可化为即222

ax(ax)2a9x9ax2a0

x

a2a或xa33

a

故不等式的解集为(,2a,3

3

a。6

例5.若二次函数y=f(x)的图象经过原点,且1≤f(-1)≤2,3≤f(1)≤4,求f(-2)的范围. 分析:要求f(-2)的取值范围,只需找到含人f(-2)的不等式(组).由于y=f(x)是二次函数,所以应先将f(x)的表达形式写出来.即可求得f(-2)的表达式,然后依题设条件列出含有f(-2)的不等式(组),即可求解.

解:因为y=f(x)的图象经过原点,所以可设y=f(x)=ax2+bx.于是

解法一(利用基本不等式的性质)

不等式组(Ⅰ)变形得

(Ⅰ)

所以f(-2)的取值范围是[6,10]. 解法二(数形结合)

建立直角坐标系aob,作出不等式组(Ⅰ)所表示的区域,如图6中的阴影部分.因为f(-2)=4a-2b,所以4a-2b-f(-2)=0表示斜率为2的直线系.如图6,当直线4a-2b-f(-2)=0过点A(2,1),B(3,1)时,分别取得f(-2)的最小值6,最大值10.即f(-2)的取值范围是:6≤f(-2)≤10. 解法三(利用方程的思想)

又f(-2)=4a-2b=3f(-1)+f(1),而

1≤f(-1)≤2,3≤f(1)≤4,① 所以3≤3f(-1)≤6.② ①+②得4≤3f(-1)+f(1)≤10,即6≤f(-2)≤10.

简评:(1)在解不等式时,要求作同解变形.要避免出现以下一种错解:

2b,8≤4a≤12,-3≤-2b≤-1,所以 5≤f(-2)≤11.

(2)对这类问题的求解关键一步是,找到f(-2)的数学结构,然后依其数学结构特征,揭示其代数的、几何的本质,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数形结合、方程等数学思想方法,从不同角度去解决同一问题.若长期这样思考问题,数学的素养一定会迅速提高.

例6.设函数f(x)=ax2+bx+c的图象与两直线y=x,y=x,均不相交.试证明对一切xR都有

ax2bxc

.4a

分析:因为x∈R,故|f(x)|的最小值若存在,则最小值由顶点确定,故设f(x)=a(x-x0)2+f(x0). 证明:由题意知,a≠0.设f(x)=a(x-x0)2+f(x0),则

又二次方程ax2+bx+c=±x无实根,故

Δ1=(b+1)2-4ac<0,Δ2=(b-1)2-4ac<0.

所以(b+1)2+(b-1)2-8ac<0,即2b2+2-8ac<0,即b2-4ac<-1,所以|b2-4ac|>1.

简评:从上述几个例子可以看出,在证明与二次函数有关的不等式问题时,如果针对题设条件,合理采取二次函数的不同形式,那么我们就找到了一种有效的证明途径.

例7.某城市2001年末汽车保有量为30万辆,预计此后每年报废上一年末汽车保有量的6%,并且每年新增汽车数量相同。为了保护城市环境,要求该城市汽车保有量不超过60万辆,那么每年新增汽车数量不应超过多少辆?

解:设2001年末的汽车保有量为a1,以后每年末的汽车保有量依次为a2,a3....,每年新增汽车x万辆。由题意得

an10.94anx即an1

x0.060.94(ax

n0.06)axn(30)0.94n1x

0.060.06

令a60,解得x(3030

n10.94n1)0.06

问题讲解 篇3

关键词: 线性代数 充要条件 线性相关性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一、引言

“线性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这门学科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比如空间联想、抽象思维、创造性思维、逻辑思维和自学等,而培养这些能力的前提条件是先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和掌握基本理论,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最主要的是能够充分了解各部分知识的结构及其内在联系;充分利用所学基础恰当地进行推理证明,快速计算;充分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有学生反映“线性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这门学科内容的层次太多,学起来比较难,找不到内容的核心,更不能将所学知识联系起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下面我们将结合教学经验,阐述“线性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这门学科中常见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给出几点建议.

二、知识体系

“线性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这门课程的知识网络是:行列式,矩阵及相应的运算,向量、向量空间及欧式空间,线性方程组(分为齐次线性方程组和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相关内容,相似矩阵,二次型等.这门课程实际上是将代数与几何融为一体,具有数形结合的特点,代数为几何做铺垫.与此同时,代数又在原有几何空间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课程重点在“线性代数”上.“线性代数”研究的核心内容是讨论线性方程组何时有解;若有解,讨论其解是否唯一;若解不唯一,那么讨论其解的结构并研究方程组的解法.这门学科中之所以包含其他内容,是因为其他内容为解方程组提供了便利.行列式作为常用的数学工具,为解方程组做了铺垫——克拉默法则,但是克拉默法则本身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它只能解决含有n个方程n个未知数的线性方程组解的问题.为了能更好地解决线性方程组的有关问题,我们又引入了矩阵的知识,进而了解了矩阵的初等变换,而矩阵的初等变换为解决线性方程组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线性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这门学科来说具体有哪些问题呢?下面将一一列举.

三、“线性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中常见的问题

1.定理中“充要条件”的深入理解

数学学习过程中,“充要条件”经常会出现在各种题型中,尤其是在一些证明题中.“充要条件”包含了两层含义,一个是充分性,一个是必要性,“充要条件”的证明实际上是一个双向证明的过程,这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并不难理解,但是,由于对这一定义理解得不够透彻,导致学生在证明“充要条件”的过程中容易混淆充分性及必要性的证明方向.本文将从定义、证明、性质及其对应的应用等方面阐述“充要条件”的深层含义.

四、结论

本文重点介绍了“线性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教学中遇到的几个常见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对定理中出现的“充要条件”字眼的深入理解;对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的讨论;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概念及其性质的灵活应用.“线性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是一门基础学科,在各种代数分支中占据首要地位.由于这门学科比较抽象,学生普遍抓不住重点,多数同学只是掌握了代数方面的计算方法,却忽略了这门学科的基础概念和性质的应用,以及它们的内在联系和用途.要想真正学好数学,对定义和定理的深入剖析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于朝霞,张苏梅等.线性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2]徐荣.《线性代数》课程学习技巧探讨.中国教创新导刊,2011(2):27-28.

[3]马柏林,邓爱珍.线性代数与解析几何.科学出版社,2001.

问题讲解 篇4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在以学生 (发展) 为本的理念下, 要求教师积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学生转变学习方式;要求师生转变教学观念,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题作为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为了数学核心概念、教学重点等知识和能力培养的主要载体, 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但很多教师对例题处理往往过于简单, 有时甚至一笔带过, 特别是在原有固化的教学方法的牵引下, 存在着照本宣科、例题解决表面化、教师讲授与学生实际情况脱节等问题, 产生的后果就是老师讲了N次的题型、学生练了N次的题型, 还是错、还是不能对题目所产生的“陷井”进行回避, 产生这一问题的实际情况是大多数学生没有从例题的讲解进程中体会、理解、挖掘题目的本质, 只是一味地想通过补充大量的练习来达到提高考试分数, 学习方法简单地成为了题海战术, 试想, 如果学生学习不是去认识本质, 而是想通过千变万化的表像 (习题) 去加强数学理解, 其结果必将是舍本逐末, 费力不讨好。

但教师与学生在开展例题教学的现状又是如何呢?大部分教师在例题的选择上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或者说是目的性不明确。首当其冲的教学目标的设立和达成,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 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 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没有教学目标的指引, 例题的选择必然是混乱的、随意的、无序的。其次, 在讲解的过程中没有在例题的细微之处发现、挖掘例题的精彩之处, 更没有深层次的探究和互动, 更没有知识网络横向的建构和纵向的承接, 仅在“熟能生巧”的题海中找感觉。

在学生的例题学习层面, 大多数学生对例题的学习和解决态度是被动的, 他们可能会认真记笔记和听讲, 可能会认真的做作业, 但是实际上学生的主动性有多强, 有没有用质疑、同化、建构的学习方法去理解, 有没有养成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习惯, 有没有去比较多种解法的优劣, 有没有去考虑各种方法的适用性范围, 有没有去探讨各题型间的联系。也许只有少部分的学生喜欢在例题解决后对例题进行小结, 用文本化去写些感想的更是少之又少。在参考书例题的使用上, 绝大部分的学生热衷于的量成功, 而对其中的精选例题不管不顾, 大有舍本逐末、买椟还珠之势。因此回归例题这一数学教学的重要载体, 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成为了重中之重, 缘于这样的一些背景, 我选择了这个问题进行研究, 能够发现数学例题教学的模式和内涵, 从教师和学生和角度认识和改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 从教师教的角度发掘例题教学存在的问题

教师对新课程思想的理解不深, 不能使之成为我们教学工作中的指导和标杆, 而很多教师忙于日常的事务性工作, 没时间、没动力、没能力去深入的理解, 使教学出现了僵化的现象, 所以对待例题教学时无法深入发掘其数学素养培养的价值, 更不要说是其中的人文价值的体现。

对例题在提高课堂效率所起的教学功能重视不够.例题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数学核心概念、数学知识的重要载体, 而且从应用和与实际关联的角度, 数学问题解决的解决是学习的起点和归宿, 而这一过程就体现在例题上, 例题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问题具体化, 可以将方法系统化, 可以寻找知识间的联系, 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掌握, 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助力。而眼下有些教师对例题的认识不到位, 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以为例题只是课堂简单的附属物, 将其简单的进行浅层次的展现, 那么例题选取和分析随意性就不可避免了, 这也就体现在对教学目标和过程方法上理解不到位, 造成课堂实际上的低效。

在总结和挖掘例题的方法体系上不到位。也许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考核是一种压力, 但这种分数的压力不能通过短视的“量”来完成, 这可以通过学生为什么反复练, 反复错。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有没有讲透, 什么是讲透?具体的说就是发现、总结、挖掘。不善于总结和整理, 教师的个人专业素养和理论水平不能进一步提高, 就无法体现一桶油与一杯水的关系, 也不能站在更高的角度去俯视和指导学生。

2 从学生学的角度认识例题学习存在的问题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时间不足是面临的重大问题, 一方面各门功课展现出百舸争流的气势, 另一方面在题海战术意识广为流传的今天, 学生能而且只能以补充大量的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大部分时间在进行简单劳动的不断重复, 学生可以做的是作业、练习、试卷, 有那么一点点空余的时间被家长布置的课外作业所占有, 没有独立的思考, 没有思维的升华, 没有能力的提高.大量低效的题海练习占据了本应该属于独立思考、提高能力的时间。

学习能力的缺失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我国的数学教学重知识点、重解题技巧, 可是缺少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仅应该具有模仿、反复、熟练的特征, 更需要批判、反思、建构、探索、应用等能力。这固然与学生的素质和个人兴趣取向有关, 但是不能否认, 在中国应试教学的目标指引下, 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理解逐渐流于低层次, 把练多练好作为评价自身学习的重要指标。

数学学习中方法的缺失, 使学生在例题学习中缺少正确的方法, 使学习流于低效。很多学生将例题只作为一种题型或格式的示范, 但是一条好的例题所包括的内涵不仅仅体现这些, 它还包括了数学知识的纵向、横向联系, 包括了数学思想方法内涵的体现。学生没有钻研精神和探索精神, 也就流于形式, 试问即使是再好的老师也不可能将一本名著讲透, 更何况“一万个读者的心中就有一万个哈姆雷特”, 学生对接受的知识呈现的形式是多样, 不经过认真的思考和自我建构, 知识网络的建成只是空中楼阁。

3 从教学与学习关联的角度认识存在的问题

课堂教学的量与学生掌握效果之间的矛盾。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应该体现在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有效思维量, 而有效思维量的恒量不是以这堂课所讲授的题目的多少而认定, 而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训练和理性提升的量和。固然, 在尽可能少的课堂时间内解决尽可能多的例题是可以让人赏心悦目, 但是不切实际的“量”, 就可能造成把存在问题留在了学生课后进一步解决, 也带来了无法在学生知识建构过程中给以足够的指导。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 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能力培养的效果为课堂设计的主导思想, 在例题选取中以“精”为第一要义, 切中要点, 使学生会一题, 通一类, 明一片。

教师教学过程中讲得好与学生掌握困难之间的矛盾。“讲”是教师教授知识的主要途径, 但是将这个途径的作用无限放大, 就会造成教师在课上滔滔不决, 学生云里雾里。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师与学生的思维不同步且不能很好的把握学生反馈, 将学生置于被动接受的境地。因此只有教师对例题的设计和讲解充分准备, 考量学生的接受的可能性、困难性及最近发展区域, 才能真正做到突出重点, 分清难点, 才能真正做到有效和高效。

教学过程中教师把学生讲“懂”了与学生学得“通”存在矛盾。例题的教学过程体现在解题过程的呈现, 但是只追求于解题过程将学生讲“懂”了, 就会出现学生听懂了这一题, 但无法弄通这一类, 一旦题目进行变型, 又只能是束手无策。因此, 例题的讲解不仅必须充分暴露此类题型的特征和解决途径, 从方法解决的角度为学生指明道路。

教学过程中“积极性”在教师与学生身上的体现存在矛盾。教师的满怀激情, 满头大汗, 是不是代表着学生也是求知若渴呢?这种一头热的情况主要体现在教师与学生对知识认知的不统一, 教师的“动”与“静”的处理肯定必须对学生“动”的促进, 表面形式上的波澜壮阔不能代表着思维活动的充分, 更不代表着学生的求知欲的体现。

问题讲解 篇5

学生:冯同学

老师:平盟聂老师

记录人:贾某

科目:初三语文

语文的中考考点虽然纷繁复杂,内容丰富,但是语文的考察万变不离其宗,主要是考察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语文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所以,总结期末考试,提高成绩最捷近的途径就是分析问题,基础知识、阅读、写作模块讲解,掌握答题方法以应对不断变化的考题。本次辅导中,聂老师通过学生和家长的介绍以及对孩子试卷、日常学习状态的分析,发现孩子学习语文的瓶颈就是阅读和写作,而致使这两方面丢分严重的原因是孩子没有准确把握出题者的考察意图和答题的方法以及规范。针对以上问题,聂老师分模块讲解阅读和写作,阐述了为该同学定制的辅导规划。在第一次辅导中,老师先讲解了阅读中记叙文问题的解答,并为该同学进行了详细的总结。

看图作文讲解 篇6

注意:1. 图画内容应全部包含,可适当补充细节;

2. 观点积极、正确;

3. 词数:120左右;

4. 参考词汇:因特网Internet聊天chat vi. & n. 在线的online

【学生作文】

Dear editor,

I am Li Hua. Recently, I have found some students often go to the net bar near our school to play with the computer. I also went into the net bar before some days and found many bad phenomenon. For example:

Once after school, many students went into the net bar, even forgot to have meals. They also watch films on the Internet and play the computer well. They chat with their online friends from time to time and send letters or e-mail for love.

As far as I’m concerned, students should learn knowledge with their best. They shouldn’t do something bad because they are only a child. They must achieve great progress in their study so that they can have a very good future.

【教师点评】

此篇习作基本覆盖了所要求的全部要点,对学生上网这种不良行为也坚持了自己积极的态度,但语言结构松散,分段太乱,从而使得整体不紧凑,而且最基本的语言错误较多,所以尽管有些地方使用了比较高级的词汇,也不能使本篇文章进入较高档次,只能属于第三档。

【教师修改】

1. 格式不完整

只有开始的呼语,却缺少结尾处的Yours truly, Li Hua

2. 段落混乱

在列举学生在网吧里的不良现象时使用一段就够了,根本不需要分段列举。

3. 语言运用错误

(1) 单复数问题错误

many bad phenomenon应改为many bad phenomena;而they are only a child则是个令人生气的错误,说明没有基本的语言感觉,应为they are only children.

(2) 语言表达不准确

play with the computer是“与电脑玩”的意思,而“玩电脑游戏”是play the computer games;

For example用于“举例”,而“列举”应该为such as;

play the computer well应该为play the computer games well;

send letters or e-mail for love应该为send love letters or e-mails;

learn knowledge with their best应该为try/do their best to learn knowledge。

(3) 语言表达错误

before some days这纯属是望文造词,“几天前”应该是the other day;

watch films是犯了交叉搭配的错误,“看电影”应该为see a film,而“看电视”则是watch TV;

Once after school 这里有两处错误:一是想象造词after school,二是Once后一般跟句子。所以此处应改为Once school is over。

【修改后的文章】

Dear editor,

I’m a middle school student named Li Hua. I’m writing to tell you something.

Recently I have found some students often go to the cyber cafe near our school to play the computer games. I also went into the cyber cafe the other day and found many bad phenomena. When school was over, many students went into the cyber cafe, and even forgot to have meals. They see films on the Internet and play the computer games as well. They chat with their online friends from time to time and send love letters or e-mail.

As far as I’m concerned, cyber cafes should be a place where we can find much useful information. Internet should be a window to the outside world rather than a place for playing games. Internet is good if we make good use of it. So students should try their best to learn knowledge. They shouldn’t do anything bad because they are only children. They must achieve great progress in their study so that they can have a very good future.

Yours,

Li Hua

【写作步骤】

看图作文的关键步骤在于:

1. 仔细观察,读懂图意

这是看图作文的最关键的一步:只有弄清楚了图片透漏出的各方面信息,才能有效地掌握全部要点,也才有继续向前走的可能,否则,一切都是白费。

nlc202309031909

2. 判断题材,确定格式

在读懂所给图片的意思之后,还要根据其他方面的材料或提示,准确判断出此篇书面表达应该以什么样的形式问世——通知、书信还是其他。

3. 确定人称、时态结构

通常在一篇书面表达中只使用一个人称,但有时也不尽然,也会出现人称转变的情况。可是时态的使用就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了,不过要尽量考虑同一段内使用一个类型的时态,尽量不交叉使用。

4. 留心时间,图片背景

有时图片在很不显眼的地方,用很小的字体给出事件的发生时间;或者简短的几个字就给出了图片所描述事件发生时的背景,如果没有仔细观察,就很容易遗漏这些看似不重要但实际却不能少的要点。

5. 按图顺序,编拟要点

搞清以上所提信息后,就要根据图片所给的信息排列要点顺序,其优点在于不会因疏忽而遗漏要点。当然如有把握完全可以打乱原有顺序,以另一种自己认为合情合理的顺序行文。

6. 组词成句,加工润色

将要点用重点词和短语写出对大多数人来说并不太难,其关键在于不能通篇简单句。要充分利用已经学过的英语语法知识,如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名词性从句,倒装句,强调句型等,充实到原来的简单句中形成复合句,或者把原来的两句简单句合并为并列句,能使用并列复合句就更好了。

7. 仔细检查,纠正错误

草稿之后的检查工作同样重要,全面细致的复检可让原本优秀的书面表达锦上添花。如字母大小写、标点符号、单词拼写、恰当使用词组等看似很小的问题。

8. 拍板定段,排版抄写

检查工作后,如果发现不了错误,就可以拍板定稿了。但在抄写之前依然要考虑两个问题:从整体上考虑版面设计问题,所写内容以几个段落出现。再加上优美的英语书写,给人以美观大方,赏心悦目的感觉,怎能不令人心旷神怡!

根据图画作文的特点,可以大致有如下的写作思路:

首先描述图画的大致情况,然后对图画进行适当的阐释(解释、说明和分析),最后给出自己的建议、观点、原因,等等。一般写三段。

可以简单地表述为:

第一段:说明图表——主题句+图表说明1+图表说明2

如, As the bar chart shows, ...

第二段:说明引起变化的原因——主题句+原因1+原因2+原因3

如,Several factors contribute to(原因1). And(原因2). Furthermore,(原因3). All these result in__________.

第三段:说明影响或者提出解决办法——主题句+建议+前景预测

具体可以表现为:

第一段:描述图画

1. As is vividly shown in the picture (drawing/table) above, 图画的内容。The picture(drawing/table) tells us that 这个图片的大致反映的意思。

第二段:解释、说明和分析图片

1. The implied meaning of the picture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seriously. First/To begin with, 揭示涵义/原因/结果1,Second/What’s more, 揭示涵义/原因/结果 2。Last but not least/Finally, 揭示涵义/愿意/结果3。

第三段:给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

1. In my view/point of view(or As for me), we should take some measures as follows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s followed in the picture. First, we should 具体的措施1. And then we have to / must 具体的措施2. Only in these ways, can we solve the problem of 具体的问题.

2. It is true that these unique/social points can/could together remind us that we should take some measures to solve it. 采取的措施1和2.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实现的目标!

【活学活用】

观察下面图画,图中对这一青年男女的行为发表自己的看法。(120词左右)

【范文】

As is vividly shown in the picture, the boy and the girl went away leaving the melon’s skin on the bench, which makes it very dirty. They didn’t want to throw it into the dustbin although it was very near. On the contrary, they said that there would be someone who should clean the rubbish.

The implied meaning of the picture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seriously. To begin with, what they did violates the public morality. If everyone behaves in this way, the world will be a big rubbish dump with flies flying round and people will live in a world of diseases. What’s more, dustmen will work hard to clean the world that we live in.

In my point of view, we should take some measures to deal with this kind of problems. First, we should educate all people to have the habit of keeping clean. And then we have to make some laws to prevent these bad behaviors. Only in these ways can we solve the problem of making public places clean.

问题讲解 篇7

1 并发进程的互斥与同步

针对单道程序系统中的资源利用率小的缺点, 在现代计算机中广泛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 存在若干个进程为完成一个共同任务而相互合作, 由于合作的每一个进程都是以独立的、不可预知的速度向前推进, 这就需要相互合作的进程根据对方的运行情况来协调自己的工作。当一个进程在运行过程中需要其它进程提供的信息才能继续运行, 称为进程同步。当多个进程之间相互争夺独占性资源时, 即为进程的互斥。实质上, 互斥是一种特殊的同步。但是在利用信号量解决实际问题时, 还是应该将二者区分开来。具体区分方法为:不妨假设问题中少了一方, 看看另一方会受到何种影响。倘若会因为对方的“缺席”而无法继续, 则说明其运行是以对方的存在为前提, 二者是同步关系。反之, 若不受影响, 则两者为互斥关系。

由于同步和互斥问题在计算机操作中和日常生活中都极具普遍性, 所以有关考题也五花八门, 如何能以一个整体的思路去应变各种考题, 本人总结其解题步骤为:

(1) 分析题中并发进程的制约关系是同步还是互斥。

(2) 针对进程间的制约关系设置信号量:用公共信号量实现互斥关系;用私有信号量实现同步关系。

(3) 当互斥使用的资源数为1时, 考虑同步信号量是否可以代替互斥信号量。

(4) 确定信号量的取值范围, 设置初值, 其中互斥信号量初值为1, 同步信号量初值为0或正整数。

(5) 编写程序。

(6) 查看p、v操作的顺序, 确保在同一进程中, 对p操作, 同步信号量先于互斥信号量;对v操作, 互斥信号量先于同步信号量。下面以生产者—消费者为例来说明。

2 一个生产者—一个消费者—一个缓冲区问题

问题描述:假定有一个生产者和一个消费者, 他们共同使用一个缓冲区, 生产者不断生产物品, 每生产一件物品就存入缓冲区, 但缓冲区每次只能存入一件物品, 只有当消费者把物品取走后, 生产者才能把第二件物品存入缓冲区。

(1) 分析题中并发进程的制约关系: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是同步关系, 消费者只有在生产者生产后才能消费, 同时生产者只有在消费者消费后才能生产。他们对缓冲区的使用是互斥关系, 即同一时刻只能有一个进程对缓冲区执行操作。

(2) 针对进程间的制约关系设置信号量:用公共信号量mutex实现互斥关系;用私有信号量full和empty实现同步关系。

(3) 考虑到只有一个缓冲区, 且每个信号量影响的对象都相同, 所以可以使用同步信号量代替互斥信号量, 本例中采用empty代替mutex。

(4) 确定信号量的取值范围:full表示满缓冲区的个数, 取值范围为0和1, 初值为0, 表示开始时, 缓冲区中没有物品;empty表示空缓冲区的个数, 取值范围为0和1, 初值为1, 表示开始时, 有一个空缓冲区中。

(5) 编写程序。

3 多个生产者—多个消费者—一个缓冲区问题

问题描述:桌上有1只盘子, 每次只能放1个水果.爸爸专向盘中放苹果, 妈妈专向盘中放桔子, 女儿专等吃盘中的苹果, 儿子专等吃盘中的桔子。

(1) 分析题中并发进程的制约关系:首先可确定其中存在同步问题, 父女之间配合, 母子之间配合, 以及消费对生产的影响。以父女为例:父亲不放苹果, 女儿拿不到;反过来, 父亲放了一个苹果, 女儿若不拿走, 则父亲放苹果的动作就无法持续。母子的关系同样。同时, 不论是儿子还是女儿, 只要是拿走盘里的水果, 则父母就可以有一人往盘里放水果。其次, 还含有需要互斥操作的部分:父亲和母亲都要向盘中放水果, 但盘子只能盛下1个水果, 因此父母的动作要互斥。

(2) 针对进程间的制约关系设置信号量:用公共信号量mutex实现父母动作的互斥关系;用私有信号量orange实现母子的同步, apple实现父女的同步, empty实现孩子拿走水果对父母放水果动作的同步。

(3) 虽然只有一个缓冲区, 但其影响的对象和任何一个同步信号量影响的对象都不相互重合, 所以无法使用同步信号量代替互斥信号量。

(4) 确定信号量的取值范围:mutex实现互斥, 取值范围为0和1, 初值为1;orange和apple表示桔子和苹果的个数, 取值范围为0和1, 初值为0, 表示开始时, 盘中即没有桔子也没有苹果;empty用来表示空盘子的个数, 取值范围为0和1, 初值为1, 表示开始时, 盘子空。

(5) 编写程序。

(6) 核查p、v操作的顺序。

4 多个生产者—多个消费者—多个缓冲区问题

问题描述:一组生产者向一组消费者提供产品进行消费的问题, 生产者和消费者共享一个循环缓冲区。生产者向其中投放产品, 消费者从中取出产品消费。如图1所示。

(1) 分析题中并发进程的制约关系: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是同步关系, 消费者只有在生产这生产后才能消费, 生产者只有在消费者消费后才能生产。同时, 每一个进程对缓冲区的使用是互斥关系, 即同一时刻只能有一个进程对缓冲区执行操作。

(2) 针对进程间的制约关系设置信号量:用公共信号量mutex实现互斥关系;用私有信号量full和empty实现同步关系。

(3) 涉及到多个缓冲区, 无法用同步信号量代替互斥信号量。

(4) 确定信号量的取值范围:full表示满缓冲区的个数, 取值范围为0到 n, 初值为0, 表示开始时, 缓冲区中没有物品;empty表示空缓冲区的个数, 取值范围为0到 n, 初值为n, 表示开始时, 所有缓冲区全部为空。

(5) 编写程序。

(6) 核查p、v操作的顺序。

5 总结

生产者—消费者问题是进程同步与互斥中的典型问题, 其变种也多种多样, 本文通过分类讲解其解题步骤, 力求思路清晰的解决这一难题, 同时, 本文讲到的思路, 也可用于解决其它经典的进程同步与互斥问题。

参考文献

[1]谭耀铭.操作系统[M].北京:中国人民人学出版社.

[2]汤子赢.计算机操作系统[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人学出版社.

问题讲解 篇8

1 发声

笔者在从事讲解工作时常常面对高强度的讲解接待任务, 以一次一个半小时计算, 常常一天要连续讲解六、七次, 旅游旺季时讲解的总时长可能达到10小时。在如此高的强度下进行有声语言表达, 如果不具备科学的用气发声能力, 发声器官极其容易疲劳甚至损伤, 影响自身健康和讲解效果。下面从气息控制和共鸣控制进行阐述。

俗话说:“气者音之帅也”、“气动则声发”, 好的气息控制能够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不但能够让声音持久、响亮, 还能够帮助讲解员更好地传情达意。练习时可先从无声练习开始, 彻底放松, 模拟“闻花香”的感觉, 一口气尽量多的将香气吸入肺底, 再用极慢的速度吐出, 体会慢吸慢呼的感觉。注意在呼吸练习时要体会气息下沉、横膈膜下降、两肋打开的感觉。在无声练习的基础上可以用自己最舒服的用声区、用实声由弱到强、由小到大地发出“a”的延长音, 注意体会气息通畅自如、声音如一根弹性的带子、低端在丹田处、沿中纵线上行至上门齿处弹出的感觉。由于讲解员工作的特点, 常常需要在短时间内表达出大量的信息, 因此应该掌握快吸慢呼的气息补充方式, 也可以通过下面这个段子来体会和感受快速进气匀速吐气的感觉。

【一树枣儿】出东门, 过大桥, 大桥底下一树枣儿, 拿着竿子去打枣儿。青的多、红的少。一个枣, 两个枣, 三个枣, 四个枣, 五个枣, 六个枣, 七个枣, 八个枣, 九个枣, 十个枣。十个枣, 九个枣, 八个枣, 七个枣, 六个枣, 五个枣, 四个枣, 三个枣, 两个枣, 一个枣。这是一个绕口令, 一口气说完才算好。

为了使讲解员语言表达更清晰、饱满。平时可以通过夸大四声, 如:花 (阴) —红 (阳) —柳 (上) —绿 (去) 来进行弱控制训练。注意练习时用自己自如声区的实用, 结合四个声调的调值 (阴平为55调、阳平为35调、上声为214调、去声为51调) 夸张、慢速地朗诵。

除气息控制外, 共鸣控制在讲解员的有声语言表达中也非常重要。因为共鸣不但可以影响到声音的大小, 还能够直接影响到声音的色彩和表现力。讲解时的用声要求主要是用自如声区的实声, 以口腔共鸣为主, 以胸腔共鸣为基础, 辅以鼻腔、头腔共鸣的上下融合贯通的共鸣方式。广播电视播音员有声语言的要求是:“音位准确、声音纯正、干净集中、穿透力强播音时说话, 主要运用以自然音域为主的话声区, 音域、音色均接近日常生活中的语声, 因此, 播音共鸣也应以胸腔共鸣为基础。播音员若以胸腔共鸣这个扎实的基础作为底座, 发挥胸腔共鸣浑厚、结实的特点, 可以使声音听起来朴实大方。”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讲解员有声语言表达中的共鸣。

在具体练习时, 可按照“元音、字词、句段、讲解词”内容依次递增的方式进行。此外, 由于讲解员的工作性质, 每天要大量的用嗓。因此, 嗓音的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 在正式讲解前最好先活动开吐字发声器官, 做一些开嗓的练习, 避免嗓音疾病的发生。其次, 在饮食上讲解员应尽量避免辛辣、刺激的饮食。尤其在用嗓之前最好不要食用大葱、大蒜、辣椒、冰激凌等对嗓子刺激较大的食物, 以免引起发声不畅。如遇生理期, 则应减少讲解次数以保护嗓音。

2 语音

四川省普通话讲解员由于地域的原因, 受四川方言影响较大。尤其是四川本土讲解员, 其普通话语音普遍存在较大问题。如平翘舌不分、鼻边音不分等。在讲解接待时往往造成信息交流不畅甚至出现严重影响与外地参观者交流沟通的情况。因此, 讲解员的普通话语音必须做到准确、规范。吐字归音要做到圆润集中、富于变化。四川地区讲解员普遍存在没有舌尖后音的语音现象, 在练习zh、ch、sh、r这一组声母时, 发音的部位就很难掌握好、掌握准、掌握到位。有的讲解员将这组声母发得很靠后, 把翘舌音 (舌尖后音) 发成了卷舌音 (er:舌尖中不圆唇卷舌元音) 。还有一种情况是发音的位置偏前, 舌位较平, 接近于平舌音的位置了。在练习时应该将舌尖往后移, 顶住硬腭前端, 再发舌尖后音, 结合口腔开度练习达到语音规范的目的。在鼻边音不分的问题上, 应该树立要发出规范的鼻音必定是在发声母n时舌面和上颚紧密贴合, 气流不能顺利进入口腔而只能进入鼻腔, 反之亦然。

3 用语

讲解员语言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在讲解时使用规范的语言, 内容要准确无误, 逻辑性要强。作为讲解员, 常常会遇到相对枯燥的讲解词与游客爱听生动有趣故事的心理期许相矛盾的情况。如何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出严肃的内容, 使参观者喜闻乐见呢?这就需要讲解员在准备时多下功夫, 将讲解词中拗口、晦涩的内容通过理解后转化成参观者乐于接受的内容。如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提供给讲解员的讲解词中开场白是这样的:成都杜甫草堂, 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居所。公元759年冬天, 杜甫为避安史之乱, 携家由陇右 (今甘肃省南部) 入蜀。靠亲友的帮助, 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第二年春天, 茅屋落成, 称“成都草堂”。按照讲解词讲解, 内容详实、准确, 但却似乎缺少点什么, 笔者在实际讲解中发现, 采用这样的开场白往往不能达到立即吸引观众的目的。经过对观众心理的反复揣摩, 后改为:提到杜甫, 您可能最先想到的是他那脍炙人口的“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诗句以及《春夜喜雨》、《堂城》、《江村》等诗歌作品。您知道吗?这些诗歌作品都是公元759年, 杜甫为了逃避安史之乱携家从现在的甘肃省南部陇右逃到四川成都后写作而成的。他在成都的居所就是您现在所处的“成都草堂”。改为这样表述后, 观众的注意力很容易被杜甫的名篇吸引住进而第一时间进入讲解员所要介绍的内容中去。同理, 笔者在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讲解时结合金沙遗址的历史文化沿革以及参观者的心理, 将开场白处理为:您相信吗?3000多年前的古蜀先民们曾经在您现在脚下的这片土地上繁衍了500多年, 并且创作了另我们现代人都叹为观止的文明。在这里有好几个世界之最……这样处理, 一下子拉近了讲解员与参观者的心理距离并使他们与博物馆的空间距离也在极短的时间里缩短了许多, 在讲解时产生了较好的效果。

4 表达

讲解员在讲解过程中要让观众尽可能在短时间内记住更多的有效信息, 必须掌握和熟练应用停连、重音、语气、节奏等有声语言表达的外部技巧。张颂主编的《中国播音学》中对“停连”的定义是:在有声语言的流动过程中, 声音的中断和连接。在游客参观的过程中, 如果讲解员一刻不停地介绍则既不符合讲解员的生理、心理要求, 参观者也不可能听懂、听好, 甚至会觉得厌烦。因此讲解员在有声语言表达中必须有停顿和连接的地方, 这应该根据参观者的实际需求适当的进行处理。至于“节奏”, 它应该是由讲解员在讲解时所生发出来的, “思想感情的波澜起伏所造成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声音形式的回环往复”。在讲解中, 应根据参观者的不同需求, 采用不同的节奏进行讲解, 如面对少年儿童、老年人、走马观花的旅行团以及有时间细细品味的个体参观者等。

总之, 讲解是一门艺术, 它包括了有声语言、副语言以及讲解员个人的文化品味、修养等诸多因素。绝不是一些人认为的那样, 讲解只是单纯的背背稿子, 讲解员只是一个传声筒。作为讲解员, 要将讲解这门艺术发扬光大, 提高有声语言表达能力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张颂.中国播音学[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2;153, 324.

[2]吴郁.播音学简明教程[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4.

问题讲解 篇9

章振邦《新编英语语法教程》初版于1983年,先后经过三次修订,几十次印刷,累计印数达一百余万册,可以说是高校英语教学中用的最普遍的语法教材之一。章振邦教授编写的这部教材能历经几十年而不衰,可见这部教材的经典性,事实上它的经典之处就在于它的“新”,虽然教材从80年代就诞生了,但是它的一直不断的“新”的成长,就体现在编者不辞劳苦,兢兢业业的认真修订。教材的主编是一生从事语法研究的章振邦教授,他以其专研学术的精神守护着语法这一论题,又以其严谨的治学行为不断书写着教程新的篇章,正如正如上海外国语大学校内刊《导师耕耘录》(2010年第41辑刊印发行)中所评价的那样“年龄最长者为章振邦教授,虽已92岁,但离休至今仍然笔耕不辍,《新编英语语法》系列丛书还不断修订至臻”,(1)这种修订必将能保证教程一直能保持一种新的眼光,这体现着老教授人格的魅力,也展现着章教授严谨的学术风度。比如在第四版前言中,章振邦教授对第三版和第四版所作的比较,对其学术精神就可见一斑,他的说明是“《教程》第四版是在第三版的基础上略加补充和修订的:主要在“名词的数”、“冠词用法”“假设意义法综述”等方面做了必要的补充,此外还调换和补充了少量的练习和例句,并做了一些文字上的修改,主要框架没有变动,第三次修订后,学生用书净增了8万字。”这种条分缕析的说明,又一次在强调着,教程修订版本所作出的新的努力,当然,事实上教程也真的是几于完美。但是笔者通过对本教程的研究和教学发现,实际上教程美中不足的地方在于,有些地方“简单问题复杂化”的倾向。这篇论文主要选用“情态动词表能力为例”详细剖析这一现象,希望能引起语法教与学的重视。

2《新编英语语法教程》中情态动词表能力的“简单问题复杂化”的个例分析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尽量删繁就简,这已经是一个课堂教学的默认规则,因为只有删繁就简,才能更好的使学生领会知识点,然后学以致用,特别是语法教学更应该尽可能简化语法规则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事实上章振邦教授也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他指出“教程中虚拟式简化、两时两体地引进”旨在简化语法,也就是使问题尽量简单化,但是事实是,在具体的操作中有时候《新教程》的讲解却流于过细,过犹不及反而有“简单问题复杂化”之嫌,在这里我们来细读一下《新教程》情态动词表能力的讲解。首先教程讲到,英语中情态动词表能力常用“can/could/be able to”,然后具体是这样讲的,(2)我们引文如下:

can既能表示现在的“能力”又能表示将来的“能力”,can表示现在的能力,既可表示做某桩具体事情的能力也可泛指做一般事情的能力,can表示能力与be able to同义,在许多情况下可以交替使用,尤其是将来的能力,通常用will/shallbe able to表示,当然,要表示将来做某桩具体事情的能力也可用can;表示过去的能力,可用could和was/were able to,但在肯定句中,could所表示的“能力”仅是泛指过去的一般能力,如果要表示过去去做某桩具体事情的能力,通常不用could,而用was/were able to,上述could与was/were able to用法上的区别仅是就肯定句而言,在否定句中却无此限制:could既可表示过去的一般能力,也可表示过去做某桩具体事情的能力。

首先我们来分析情态动词表现在和将来的能力。can既可表示现在的能力又可表示将来的能力,表示过去的能力用could或者was/were able to。这种讲解以现在、过去和将来时间为坐标探讨无可非议,但是令人感觉到有些匪夷所思的是在这三个时间框架下的讲解论述表达的冗余性和矛盾性,首先can表示现在的能力,既可表示做某桩具体事情的能力(I can climb this cliff)也可泛指做一般事情的能力(He can drive a car),在这里用有效地利用指代词(this)表具体事情,用不定冠词(a)表一般事情的能力这是我们所能理解的,也很好的说明了作者的观点,但是如果我们再稍微再重新思索一下,我们进行范畴的通常分类常用“具体”和“一般”这样的字眼,但是在这里两个词同时用难道不显得冗余复杂吗?倒不如说的简单些,can可表达现在时的能力。我们再往下看“can表示能力与be able to同义,在许多情况下可以交替使用,尤其是将来的能力,通常用will/shallbe able to表示,当然,要表示将来做某桩具体事情的能力也可用can”,在这段讲解中,can和be able to同义,在许多情况下可以交替使用,这是明确的并且《新教程》给了例句(As I have got enough money,I can/am able to help her),也是可以理解的,这是在表达做现在事情的能力,但是教程紧接着说,尤其是表将来的“能力”,通常用shall/will be able to表示,举例句为(I’ll be able to speak German in another two months.),在这里教程用了“尤其”这样一个字眼,强调了这种表“将来能力”的明确性,这难道没有同一开始讲解的“can既可表示现在的能力又可表示将来的能力”形成矛盾吗?当然,《教程》又指出“当然,要表示将来做某桩具体事情的能力也可用can”,似乎语气是在进行补充也好像在暗示“我们最好用will/shall be able to”,这又一次显得复杂,事实上薄冰的《薄冰英语语法》在这点上讲解的就较好,“can表将来的能力,常表示可能性”。

现在让我们再来看表示过去的能力,教程讲到表示过去的“能力”,可用could和was/were able to,但在肯定句中,could所表示的“能力”仅是泛指过去的一般能力,例如:She could play the piano when she was only six.如果要表示过去做某桩具体事情的能力,通常不用could,而用was/were able to,比如He was able to translate the article without a dictionary.在这里令人感觉有疑问的是,She could play the piano when she was only six.和He was able to translate the article without a dictionary.这两个具有想同句式的句式,到底是具体事情呢还是一般情况呢,这还有待于商榷。首先在She could play the piano when she was only six.中,由于有了确定的时间状语,我们可以把之看为具体行为,同样地He was able to translate the article without a dictionary.,由于只是给出了一个限定的条件状语,所以我们也可以把之理解为一般行为,这就构成了同前边描述的一对矛盾,所以我们说这个语法点的讲解,不是例句选择的不恰当就是本身的知识点含义有漏洞,事实上,一般和具体这种不确定的相对概念,有时候也是造成这个语法模糊的一个重要因素,这样无意间就使得这个知识点复杂化了。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在《新编英语语法教程》中,对于情态动词表能力的知识点由于讲的过细,所以不可避免使得这个知识点当学生们看完讲解后不由得不云里雾里不知所云了。事实上,我们完全可以把以上知识点简化为:在情态动词中can有表达能力的用法,同be able to相比,它常用于表现在做某事的能力,表将来的能力只是本质上的推测;而be able to则可用于各种时态表达能力;而could则相当于can的过去式,表示过去的能力,笔者觉得这样讲解则显得简单、清晰和明了,则是这个问题简单化了,事实上,《新教程》的复杂之处就在于它不断地在现在、过去、将来这样一个时间向量间细化,在一般和具体这样一个相对的概念间徘徊,这样无疑会使简单问题复杂化,也就成为了《新教程》的一个美中不足的地方,事实上,如果我们对教程加以研读,不难发现,这种简单问题复杂化的地方颇多,只不过在这里细解一个例子而加以说明之。

3 充分认识到“简单问题化”的教材美中不足将有助于“教与学”

章振邦教授所编的《新编英语语法教程》,可以说是老前辈一生从事教学的心血的结晶,他从八十年代初就把现代语言学的一些概念(比如从层次上引入语篇的概念)引进语法学,可见其前瞻的眼光,使我们从语言学特别是语用学角度去理解语法,必将能深刻我们对语法的学习和运用,所以《新教程》书评说,“《新编英语语法教程》是一部兼有教科书和参考书双重功能的新型英语语法著作,它体系新颖,内容充实,兼收并蓄,与时俱进……”一点也不过分,所以这篇论文对这部鸿篇巨著提出质疑,指出其不足之处,似乎看起来不合时宜,但是学术讨论却是一个严肃的问题,正因为这样章教授在前言末尾留句“本教程如有未尽之处,欢迎广大老师和读者批评指正”,这反映的是老教授的一个学术态度,而我的这篇文章算是对其的一个回应商榷吧,目的是引起学习者和教学者对教程中“简单问题复杂化”的重视,从而更有利于语法的教与学,做到尽量“问题简单化”。

摘要:章振邦教授的《新编英语语法教程》已成为高校英语教学中经典的一部语法教程,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笔者通过教学认为,这部教程虽然以其历经几次修订而弥新,但是其中的语法讲解有“简单问题复杂化”之嫌,本文最主要以“情态动词表能力为例”详细剖析了教程这一美中不足地方,希望能引起语法教与学的重视。

关键词:新编英语语法教程,经典,修订,简单问题复杂化

参考文献

[1]薄冰.薄冰英语语法[M].北京:开明出版社,1998年.

[2]章振邦.新编英语语法教程(第四版学生用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年.

[3]章振邦.新编英语语法教程(第四版教师用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问题讲解 篇10

1.以讲为主, 讲解合用。文博宣传工作既忠实于文物本身, 又体现时代精神, 这要求所讲的内容, 能够深入浅出, 有强烈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在讲的过程贯穿宣教宗旨, 旁征博引, 有根有据。凡能涉及到的人文历史、科学技术、自然现象等有关知识, 视观众群体文化水平与接受程度来讲, 充分发挥文物所具备的所有作用。

2.发挥讲解艺术的魅力。讲解的艺术表现力, 由所针对的具体文物而定, 也同时参照听众的水平与要求来选择。宣讲者则开讲, 无需多讲者就只作解释、答疑、吐词明确, 用语动听, 普通话规范, 手势、表情、仪态, 凡有助于使听者易懂, 能够迅速领会的动作, 语调在运用适当时, 皆能显露出讲解员的风度和讲解艺术的特色。

3.熟悉现代化的讲解方式。文博宣教讲解在目前状况下, 仍以讲解员在文物展厅直接宣讲为主要方式, 以讲座、发布资料、网络宣教等多种形式配合。但在高科技日益成熟阶段, 一些新的宣传讲解方式逐步被一些大城市博物馆采用, 例如智能型全自动化展厅, 可以使文物更为安全, 且让参观者看得更真切, 能将某些局部放大, 能从各种不同角度展示文物, 让观众感到更舒适。

4.互动与沟通, 双向进益。记录观众提问, 定期或选择适当时机, 召开答疑座谈会, 是讲解员提高工作质量, 锻炼自身素质, 扩大学习研究思路的一种有效途径。

文博宣教工作, 面对的是广大观众, 这些人来自四面八方, 各个阶层, 其知识程度, 文化修养, 差距甚大, 兴趣与关注点也千差万别。面对观众千奇百怪的问题和需求, 给讲解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也要求我们的讲解员必须具备较高的应变能力。讲解工作主要应该根据不同观众有针对性的进行, 准备工作贵在提前、充分, 这样才能收到实效。

熟悉和研究陈列展览是讲解员做好解说工作的根本。讲解员不但知道展板展现的是什么, 还要知道为什么, 怎么讲?要想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从大的方面来讲每一个展览从形式到内容都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文化底蕴, 从小的方面来讲每一件文物, 每一张照片都有着他的来源和历史背景。要想彻底弄明白需要讲解员精心的去研究和分析, 并对讲解内容进行整理, 做好案头工作, 才能讲起来得心应手;二是要加强与陈列、研究部门的联系, 邀请相关专业人员为讲解员讲课, 了解深层次的展览内容;三是讲解员在日常工作中要学会换位思考, 处在观众的角度思考问题, 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对讲解中观众提出的疑难问题等要进行及时整理并潜心研究, 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报研究部门寻求答案;四是做好工作日志和总结。讲解员每接待一批观众后, 要把讲解效果及经验教训记录下来, 一星期做一次总结;五是定期做观众调查 (包括单位、来源、职业、所喜欢的宣传方式和讲解形式等) , 及时了解市场需求。这样做将有助于讲解员了解观众的多方位需求, 根据观众的职业、来源区域、年龄和知识层次等适时调整讲解内容和讲解模式, 满足不同观众群体的需求。

集合知识如何讲解 篇11

关键词:集合;子集;空集;二次函数;一次函数

进入高中很多学生从集合开始感到比较难以适应,那么如何清晰有效地讲解就变得至关重要了,集合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我将通过课标要求、课标解读、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易错点、相应题型等这几项,对本部分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在其中加上自己认为的有效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此与大家共同分享。

集合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集合的含义与表示。课标要求:(1)了解集合的含义,掌握常用数集及其记法。(2)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关系,能判断某一元素“属于”或“不属于”某一集合。(3)理解集合表示的常用方法,(自然语言法;列举法;描述法)能选择不同的表示方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1.集合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2.“属于符号:∈■。3.描述法。

教学内容:1.集合的概念。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大写字母表集合小写字母表元素,用属于)。3.特殊数集(R实数集,Q有理数集,Z整数集,N自然数集有零)。4.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语言描述,符号描述)。

习题的选择至关重要,首先选择和本节知识点联系密切的,其次易混淆知识,用来理解知识点,最后做正常练习,弥补知识漏洞,其中包括初中知识,其目的在于进行初中高中的知识衔接。选择例题1 下列每组对象是否构成一个集合:(确定性)

(1)数学必修1课本中所有的难题。

(2)不超过20的非负数。

(3)方程x2-3x+2=0在实数范围内的解。

(4)■的近似值x2-3x+2=0的全体。

本题主要考查集合元素的确定性,教科书中明确指出,给定一个集合,任何一个元素在不在这个集合中就是确定的,依照这一原则给出的题型。

例题2.已知集合A={a-2,2a2+5a,12},且-3∈A,求a的值。(互异性)主要考查集合元素间的互异性,从而引出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非常重要,并给出必要的解题步骤,让学生通过此题,学会用数学的思想方法研究数学问题。

例题3.集合A={x|x=a+■b,a∈Z,b∈Z},判断下列元素x=0,■,■与集合A之间的关系。考查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然而对于初中知识不是非常好的学生,难点主要是分母有理化。

例题4.已知集合M={(x,y)|x+y=2},N{(x,y)|x-y=4},若a∈M且a∈N,那么a为()

A.{3,-1} B.(3,-1) C.{(3,-1)} D.{x=3,y=-1}

常考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描述法的理解,一定要注意代表元素。

例题5.用适当的符号填空:已知A{x|x=3k+2,k∈Z},A={x|x=6m-1,m∈Z},则有:17    A;-5    A;17    B.利用本题可将偶数集与奇数集的表示方法给出。

例题6.用集合语言表示下列集合:

(1)坐标平面内,不在第一、三想象的点的集合;

(2)所有被3除余1的整数的集合;

(3)使y=■有意义的实数x的集合。选择适当方法表示集合。

例题7.方程组x+y=3x-y=1的解的集合为    。注重点与数的区分。

例题8.已知集合A={x|ax2-3x+2=0,a∈R}

(1)若A中不含有任何元素,求a的取值范围。

(2)若A中只有一个元素,求a的值,并把这个元素写出来。

(3)若A中至多有一个元素,求a的取值范围。本题对于初学者来说综合性较强,主要考查二次函数,一次函数和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

第二部分集合间的基本关系课标要求:(1)识别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写出给定集合的子集,能归纳出子集和真子集的区别和联系。(子集和真子集符号也不同,重点放在子集的讲解)(2)能在具体情境中解释空集和相等集合的含义。(空集是难点,但是绝对不可说得过多,过多对学生是负担的同时也影响学生的理解)(3)能正确区分易混淆的数学符号属于与包含于,会判断两个集合间的关系,能用Venn图表示集合间的关系。(这是本节的难点,要求教师给予充分的讲解,而做题时不建议出现集合中元素是集合的题型,这样对于学生理解集合关系还会起到不良的作用。)

第三部分集合的基本运算,课标要求:(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交、并运算。(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3)能使用Venn图表示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集合始终是比较抽象的内容,希望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给予必要的重视,而作为学生要给自己时间研究知识,必须经过自己的研究,才能最终掌握知识点。

参考文献:

问题讲解 篇12

一、讲解接待前积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业内人士都明白,博物馆讲解员的讲解必须以馆内的陈列品为基本依据展开,由讲解人员通过对陈列品进行分选、 提炼,从不同的角度用自己丰富的情感和语言面向观众,进行有针对性的对馆藏物品的相关知识及其相应信息进行传播的一种大众教育实践活动。它要求讲解员必须对所陈列品相关信息非常熟悉、对观众的需求和理解能力充分了解,进而总结有重点的讲解和一般性内容的讲解,通过恰当的表达方式、引导前来参观的民众收集、欣赏博物馆的藏品,这是一个创造性的劳动过程,不能只是讲解员的机械重复。讲解的水平高低,体现了博物馆工作人员“以人为本”理念的落实程度。因此,博物馆讲解员要在观众到来之前积极充分地做好相关藏品讲解的准备工作。

(一)讲解前细致分析、揣摩观众的期望和需求

为前来博物馆参观的民众做讲解和向导服务,在讲解前先做着好调查、分析,了解参观者的期望和需求,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讲解员在引导、讲解过程中才能有针对性宣讲,有重点地引导。讲解员通过事先的了解和见面时的沟通,从领队和队员们的精神状态揣摩、体验他们的参观目的,认识到不同观众之间的兴趣和参观愿望有所差别,有针对性、创造性的作出内容上安排,尽最大可能地帮助观众实现参观过程中的愿望和希冀,这是成功讲解的基本程序。

(二)讲解过程中始终要围绕观众的期待进行

许多博物馆的讲解服务未能获得到访观众的好评,作者认为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一些讲解员在讲解时过于格式化和单调,观众当然就会冷淡、反感,对于参观物的背景知识等也变得被动、消极。要改变参观中这种不尽人意状况, 讲解员就要遵循现代教育理论中“以人为本”的观念,处处以参观者为中心,在讲解员与观众之间建立起一种相互尊重、平等友好、信任和谐的关系,使观众切实感受到参观的乐趣,同时又在精神愉悦中得到知识、获得教益。

(三)讲解时应“因人施讲”

博物馆的重要功能就是宣传和教育,面对的是城乡各种层次和兴趣的观众,前来博物馆参观的人来自五湖四海、不同阶层、不同行业和部门,因此,观众的知识水平,文化程度, 理解能力和参观的目的与愿望差距甚大,参观的主旨兴趣与兴奋点也各有不同,在参观、听讲过程中对历史事件和文物的价值领会程度必然会有差异,男性观众与女性观众、青少年与年长观众在领悟能力与反应能力方面对讲解员的要求必然不同。所以讲解员在与观众刚见面时的交流与了解就显得特别重要。

二、讲解后要及时整理到访观众反馈的信息

讲解员为观众参观讲解的过程也是他们自身学习、提高个人素质的过程,讲解后要及时整理观众反馈的信息,以便在下次的讲解中进行改进。实际工作中不少观众一方面细心倾听讲解员的宣读,另一方面也透露出他们对讲解工作的要求和建议,对此讲解员要善于捕捉观众给讲解工作的有益启示,讲解员还能够通过观众提出的问题,了解观众在参观过程所关注的重点、感慨,以便调节、修正在下次讲解时容易忽视或疏漏之处。因此,讲解员在工作中应注重收集观众的反馈信息,并及时进行整理、加工、提炼,为下一次讲解的成功奠定基础。

三、讲解员自身要不断提高修养和工作水平

(一)平时注意做好细致耐心的服务

讲解员在接待讲解中除了引导观众参观、讲解相关内容外,也不能忽视一些细节方面为观众提供耐心的服务,反之则极有可能影响观众的精神体验和对博物馆服务水平的评价。诚所谓细节决定成败,莫以善小而不为啊!如在讲解前的对观众的问候与交谈,讲解结束后的送别,以及展厅保洁等馆容馆貌方面,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着观众的参观体验, 影响他们对博物馆工作的评价。

(二)不断提高讲解员自身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观众对讲解员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观众们希望在参观过程中有更高素质的讲解人员为其提供高效的服务。所以,讲解员个人要积极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参加不同形式的在职研修、脱产教育,不断提高职业水平与执业能力、丰富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巧。做到博中有专,真正理解、厘清博物馆陈列物的主题思想,增强讲解工作的感染力,进而在讲解服务中游刃有余,满足不同观众的期望。

四、增强“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以人为本”,就是博物馆工作一切从观众的愿望和需要出发,以观众的利益为诉求为工作目标和归宿,尊重观众, 爱护观众。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必然会带来博物馆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的提高,反之就可能产生这样或那样的负面影响。因此,博物馆要注意培养和提高讲解员“以人为本” 的服务意识。在与观众的交流互动中,真正以观众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学会换位思考。“假如我是一名观众”, 我要获得什么样的服务?懂得微笑服务、诚恳服务、以诚待人,把自己的真心、真情融入为观众的服务之中,让每一位前来参观的民众都感受到春雨润物般的愉快体验、不虚此行宾至如归的感觉。

摘要:现在是我国科学、教育和社会文化事业快速发展的时期,博物馆作为一种特殊的历史、区域文化载体,正以其自身具有的特殊功能服务于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作为一名从事一线工作的讲解员,对博物馆能否正常发挥其各种价值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上一篇:立体教育下一篇: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